中西人名文化

中西人名文化
中西人名文化

xx人名文化

一、xx人名文化差异

1.1从姓与名排列的先后顺序看中西人名文化差异

有姓有名是东西方人的共同特征,然而在姓名的排列顺序上却是相反的:

xx人(xx)的姓名排列顺序是:

姓在先,名在后;而西方人(George Bush)的姓名排列顺序则恰恰相反,名在先,姓在后。这种姓与名不同的排列顺序是东西方不同的传统文化在人名上的体现。姓体现家族的代号,而名则是个人的代号。

中西人名中姓与名这种排列顺序正是东西方人在“共性与个性”关系上所持不同观念的反映。在强调共性至上,“三纲五常”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必然是代表祖宗,家族的“姓”在先,而代表个体、人性的符号——“名”在后。与此相反,西方人则强调个性,尊重个人独立的人格与主体意识,因此代表个性观念的“名”被放在前面,而代表共性观念的“姓”被后置。

1.2xx姓氏来源比较

1.2.1xx人姓氏主要来源

(1)远古母系氏族社会,以母为姓,以“女”为旁。如:

姬、姒、姜等。

(2)以古国名为姓。商朝有个阮国,其后代以阮为姓。

(3)以官职为姓。如xx、xx等。

(4)帝王赐姓。唐为李家天下,李为国姓。

(5)以祖先的字为姓。鲁孝公的儿子弓区,字子臧,其后代以臧为姓。

(6)以居住地为姓。春秋齐国公族大夫分别居住东郭、南郭等地,便以东郭、南郭为姓;郑大夫住在西门,便以西门为姓。

(7)以神话传说为姓。如龙等。

(8)以职位为姓。如石、xx、xx等。

(9)以动物为姓。如马、牛、熊等。这些动物都是古代宗教自然崇拜观念的产物,一般不用凶狠的动物为姓。中国姓氏多用雅训的字眼,这是中国人心目中“姓”代表祖宗的缘故。

1.2.2xx、xx、法等国人姓氏主要来源

(1)从父姓,如Macarthur(麦克阿瑟,前缀Mac表示父子关系)、Fitzgerald(菲茨杰拉德,前缀Fitz表示父名)、Dickson(迪克森,后缀-son为…之子),等。

(2)以地名为姓,如Scott(斯科特)、English(英格利希)、Ford(福特)、Everest(埃弗里斯特),等。

(3)以诨名取姓,如Stow(stout:

大块头)、Vaughan(little:

小块头)、Campell(歪嘴子)、Camus(法国小说家加缪,意为“扁鼻子),等。

(4)以职业为姓,如Carpenter(木匠)、Smith(铁匠)、Taylor(裁缝)、Butcher(屠夫)、Pasteur(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意为“牧羊人”),等。

(5)以动物为姓,如Fox(狐狸)、Corneille(法国剧作家高乃依,意为“乌鸦”),等。

(6)以自然现象为姓,如Snow(雪)、Frost(霜),等。

(7)以颜色取姓,如Red(红色):

xx、Orange(赤黄色):

xx、Blue(蓝色):

xx、White(白色):

xx、Black(黑色):

xx,等。

从以上所列举的中、西姓氏来源对比中不难看出:

中国人对“姓”至尊无上,视若“神圣”;而西方人对“姓”则看得很轻淡,极为随便。

二、xxxx名命名习俗比较

2.1命名的原则

xx人取名的总原则是:

形音义皆美,选择xx字:

如“福”、“财”、“寿”等;或选择雅致的汉字,如“嘉”、“彬”等。我们比较一下英美人的名字:

Nancy(南希),意为“文雅”;Helen(海伦),意为“阳光”;Frances(弗朗西丝),意为“自由的”,就可以看出命名原则上的差异。西方人命名的原则可以从这句话中体现出来,那就是“取一个好的名字胜于财富”;而中国人的命名原则不妨总结为“吉祥一生,庄重一生”。

2.2命名方式

中国人命名方式丰富多彩,反映了各民族在不同社会,不同时代的各种观念,同时反映人们的志向、理想等。

(1)以生辰八字为名。这是中国人的一种命名习俗,生辰八字与金、木、水、火、土“五行”对照排算,看缺某一行则用该行之字取名,如“福水”、“泽川”、“闰土”,等;西方人自然不信这一套。

(2)以出生时间为名。如“春生”、“晨曦”、“宋冬”;西方命名则无此方法。

(3)以排行顺序为名。如:

“张三”、“李四”、“王二”;英美人子女排行可按金属名次排列,如:

“长子女为Gold(xx):

xx、次子女为Silver(银):

xx。

(4)以父母姓为名。如:

父姓宋、母姓xx,女儿叫xx(谐音)。

(5)以父母期待命名。如:

李富勤、Ruth(露丝),意为“美丽”。

(6)

(7)

(8)

(9)以出生地为名。如:

xx、Scott(xx),等。

以历史纪念事件、名人命名。如:

孙国庆、xx、xx,等。

以动植物为命。如:

龙、xx、虎、xx、xx、莲等;xx人名中:

Rose(玫瑰花)、Lily(百合花),等。

以宗教命名。如藏胞名字中,“丹巴”(佛教)、“多吉”(金刚佛)、“卓玛”(救度),等;英美人名中:

Elizabeth(上帝的崇拜者),等。

(10)以货币取名。以西方人为多。比如:

Pound(英磅)庞德、Diana(月亮女神)黛安娜、Dollar(美元)多拉尔、Mark(马克)马克。

此外,还有很多中国人以辈分为名,用固定的字代表一代辈分,构成一个循环,代代相传。

三、中外文学作品中人物命名的文化内涵透视

文学作品的创造中,人物名字的选取是很重要的。因为在塑造人物时,根据创作意图,为了深刻地揭示人物的性格,预示人物的命运和结局,总是精心而又慎重地为人物选择名字。而且,正如尼科诺夫在《人名与社会》一书中所说:

“越是著名的大师,越是谨慎地为自己作品主人公选择名字。”这就意味着其内涵更加丰富,翻译时要更加字斟句酌,一定的翻译指导原则是有必要的。

3.1文学作品人物的命名意图

一般说,每个人物的姓名都有一定的含义。这种人名中象征的手法,在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其象征意义有以下几类:

3.1.1揭示人物的性格

在莎士比亚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Falstaff(福斯塔夫),其象征意义为“false”(虚伪的)。又如英国作家萨克雷的小说《名利场》中两个人物的名字:

Sharp(夏泼),意为“尖刻”,这是一位奸诈、自私的女性;Amelia(艾米丽娅),意为“勤劳”,寓意为这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姑娘。作者选取截然相反的两个名字来反映两个性格迥异的女性。在中国经典名著——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许多人物都是这样被命名,试看:

时飞(事非)、不世仁(不是人)、单聘仁(善骗人)、不固修(不顾羞)等等,各个人物性格因象征手法取名而跃然纸上。

3.1.2预士人物命运和结局

除了揭示人物性格外,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姓名还可以预示人物的命运和结局。譬如,《红楼梦》中贾家四姐妹“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春的组合,便是四姐妹“原应叹息”的命运。

四、人名翻译原则

4.1名从主人的原则

按照名从主人的原则,翻译欧美人姓名时要先名后姓地译成中文,如:

Peter Newmark译为:

彼得·xx

马克。不同英语国家人物的名字,特别是英语和美语,同形不同音现象要给予不同的翻译,如Berkeley 在英国读/bа:

kli/,译为“巴克莱”,而在美国读|bekli|,应译为“贝克莱”。

英语人名中有些词读音不规则,如Maugham中gh不发音,汉译应为“毛姆”。在进行人名汉译英时,也要遵从这一原则,如宋庆龄:

SoongChingLing;红楼梦中人物:

宝玉—Bao-yu,黛玉—Dai-yu,熙凤—Xi-feng,等。

4.2约定俗成原则

对于一些明显有误但使用已久的人名翻译,我们一般不加以更改,如:

Eden音为/’i:

dn/(伊登),但可惯译为“艾登”。对于传统的译法我们力求保持特殊的一致性,不致于产生误解。例如,Bernard Shaw是“肖伯纳”,不是“伯纳·肖”;Bethune统一译为“贝休恩”,但加拿大人Norman Bethune译名为“白求恩”,Marx,一般评成“马克斯”,但伟大的革命导师Marx总是译为“马克思”。

在进行汉语人名英译时,同样要遵守此原则,如孔子—Confucius,孟子—Mencius,老子—Laotsu的英译,虽未按普通话音译,其英译文已收入国外出版的权威词典与百科全书中,形成固定译法,这样就没必要再进行修改。

4.3简略原则

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英文名的汉译中,姓名中不重要的辅音可以省略,如Shakespeare译为:

“莎士比亚”而不是“莎克士比亚”;MacDonald译为“麦唐纳”而不是“麦克多纳尔德”。由于外国人名较长,传统的译法只译姓不译名,如莎士比亚,不必译为“威廉·莎士比亚”;当然也有只译名不译姓的,如Galileo Galilet,我们的译法为:

xx。

五、对文学作品中姓名的语用意义的翻译与处理

上文已介绍文学作品人物命名的意图,若姓名的语用意义是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除音译指称意义外,往往还辅以意译,即译出语用意义,例如:

贾宝玉(假宝玉)、贾化(假话),甄士隐(真事隐)、甄英连(真应怜)、霍启(祸起),等。碰到这样的文学作品中人名的翻译,我们多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5.1音译与意译的共存

如文学作品《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中女主角荒妹与她死去的姐姐存妮的名字,都反映了她们出生时的社会特征,原文说明了名字的语用意义,译文也有妥善的处理。存妮音译为:

Cunni 意译(Saving girl);顺妮音译为:

Shunni意译(Smooth girl);荒妹子音译为:

Huang mei zi 意译(little sister famine)(荒年生的女儿)。

《红楼梦》xxxx音译为:

Chen shih-yin,意译:

(ture facts concealed)。在英名汉译英过程中同样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另一部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人名的英译极有特色。孙悟空译为Monkey,突出其“猴”的真身与聪明灵活的性格;沙和尚译为Sandy,Sandy一词与“沙”有关,且表示头发呈沙色之人,让人能产生直接的英汉指称联系;猪八戒译为Pigsy,但该词读音与pigsib[pigi ] (adj. Like a pig; dirty, greedy )相似,与人物形象吻合。而且三个名字皆以y结尾,又可以表现他们三人都是唐僧的弟子。

5.2译出人名的指代意义:

许多世界名著中,其主人公的名字是人人皆知的。它们的意义已超出名字本身的意义,泛指或喻指某一类人或行为。因此,在翻译时,要译出这一类人名的指代意义,如:

I am no Hamlet.不能译为“我不是哈姆雷特”;而应译为“我绝不犹豫”,因为Hamlet已经喻指一切“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的人”了。又如:

Romeo(罗米欧),“白马王子”代替“情郎”,Hercules代替“大力王”,Solomon(所罗门)代替“聪明人”,“诸葛亮”代替“有智慧的人”,“鲁班”喻指“手艺高超的木匠”,等等。

综上所述,中西人名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之差异。人名是文化的载体和镜象,人名与文化共生,共变。

在人物命名时更体现了不同的习俗。文学作品人物命名通常具有提示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内涵。在人名翻译时要遵从“名从主人”、“约定俗成”、“简略”等原则。文学作品中人名的翻译与处理要依据不同的情况分

别遵从“音译与意译的共存”原则和“译出人名的指代意义”原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