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隋唐时期的史学与文学历史概述

关于隋唐时期的史学与文学历史概述
关于隋唐时期的史学与文学历史概述

关于隋唐时期的史学与文学历史概述

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史学、地学、文学等方面都有令后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唐代诗歌,更是达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本期我们就来简要介绍隋唐时期的史学和文学。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史学(地学附)

隋文帝下令,禁止私人修撰国史,褒贬人物。唐太宗置馆修本朝史,并令宰相监修。自此官修正史、宰相监修成为定制。

(開皇十三年)五月癸亥,詔人間有撰集國史、臧否人物者,皆令禁絕。

《隋书》

在唐太宗至高宗时期,唐朝完成了《晋书》(房玄龄等人合著,一百三十二卷,今存一百三十卷,以臧荣绪《晋书》为蓝本)、《梁书》(南陈姚察、察子姚思廉撰,五十六卷)、《陈书》(姚思廉撰,三十六卷)、《北齐书》(李百药撰,五十卷,散佚三分之二,今本五十卷系后人补齐)、《周书》(令狐德棻、岑文本等撰,五十卷,原本至宋已有缺佚)、《隋书》(魏征等撰,八十五卷,志三十卷成于高宗时)等史书的修纂。其中,南梁、南陈、北齐、北周、隋等五个朝代的史书成于贞观十年(636年),被合称为“五代史”,其中高宗时编成五个朝代志的部分,称为《五代史志》,今天《隋书》中的志就是《五代

史志》。李延寿(活跃于7世纪前期)删补了南北朝与隋朝的史书,写成了《南史》、《北史》(《北史》包括隋史)。

在史学理论方面,唐代刘知几(661-721)撰《史通》二十卷,成于中宗景龙四年(710年),为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史学批评和史学理论的著作。

唐朝是政书发展的重要阶段。

唐玄宗在开元年间下令编纂《唐六典》,模仿周礼六官来叙述唐朝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前后正在行用的制度,将令式按照内容分类系于有关的职官门下。《唐六典》保存了大量唐朝前期制度与法令的重要资料。其注文有的叙述职官沿革,有的解释正文,或叙述当时实际行用的新制度。

《通典》为杜佑(735-812年)于贞元七年(791年)写成,此书在刘秩(刘知几第四子)《政典》(三十五卷)基础上扩充,重新编次整理而成,历时三十余年,共二百卷,分为九门。《通典》上起先秦,下迄天宝年间(742-756年),征引前代与当代人的重要评议,而对天宝以后的事则择重要的记述。杜佑著此书的目的是“征诸人事,将施有政”(《通典》序)。

夫行教化在乎設職官,設職官在乎審官才,審官才在乎精選舉,制禮以端其俗,立樂以和其心,此先哲王致治之大方也。故職官設然後興禮樂焉,教化隳然後用刑罰焉,列州郡俾分領焉,置邊防遏戎敵焉。是以食貨爲之首,十二卷。選舉次之,六卷。職官又次之,二十二卷。禮又次之,百卷。樂又次之,七卷。刑又次之,大刑用甲兵,

十五卷。其次五刑,八卷。州郡又次之,十四卷。邊防末之。十六卷。

《通典》

地志、地图等地理文献

隋代裴矩(547-627年)负责招引西域商人通商,由此撰成《西域图记》三卷,绘制了当时西域四十四国山川形势的地图与其帝王庶民服饰的图像。

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620-652年)开馆修撰《括地志》一书,按照当时的贞观十三年(639年)大簿为蓝本,共五百五十卷,为地理名著,后来大部分佚失。后人从唐人引用《括地志》而撰的《史记正义》等书中将《括地志》辑出,仍可管窥当时的地理情况。

唐高宗时修成的《隋书;地理志》记载了梁、陈、齐、周、隋五代的郡县设置与户数。隋志还以《禹贡》九州概念,继承了《史记;货殖列传》与《汉书;地理志》的传统,分全国为九大区域,分别论述其地理特征、经济和文化风俗状况。

揚州於禹貢爲淮海之地。在天官,自斗十二度至須女七度,爲星紀,於辰在丑,吳、越得其分野。江南之俗,火耕水耨,食魚與稻,以漁獵爲業,雖無蓄積之資,然而亦無饑餒。其俗信鬼神,好淫祀,父子或異居,此大抵然也。江都、弋陽、淮南、鍾離、蘄春、同安、廬江、歷陽,人性並躁勁,風氣果決,包藏禍害,視死如歸,戰而貴詐,此則其舊風也。自平陳之後,其俗頗變,尙淳質,好儉約,喪紀婚姻,率漸於禮。其俗之敝者,稍愈於古焉。

《隋书;地理志》

唐朝各州编纂图经,每三年要将州图呈送兵部职方司。由此,唐朝形成了多种地理总志,其中保存至今最为完整、全面的一部,为宪宗元和时宰相李吉甫(758-814年)所撰的《元和郡县图志》,共四十卷,分十道四十七镇,记载各州的户口、物产、州县沿革、山川险易、古迹与史事等。原本每镇篇首有图,今图已散佚,文缺佚数卷,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舆地总志。

唐德宗时,宰相贾耽(730-805年)著《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四十卷与《皇华四达记》十卷,两书今已佚失。《新唐书;地理志》引用《皇华四达记》中唐朝入四夷之路:

一曰營州入安東道,二曰登州海行入高麗渤海道,三曰夏州塞外通大同雲中道,四曰中受降城入回鶻道,五曰安西入西域道,六曰安南通天竺道,七曰廣州通海夷道。

《新唐书;地理志》

其中记载了唐朝同周边各族与亚洲等国联系的交通路线与距离。其中“广州入海夷道”是岭南地区到阿拉伯海、波斯湾、非洲等地航海路线的最早记载,对于研究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贾耽制作的《海内华夷图》长三丈三尺,宽三丈。图上一寸表示一百里,相当于一比一百五十万。到12世纪时,伪齐刘豫阜昌七年(1136年)将其缩绘为《华夷图》与《禹迹图》,刻于石上,今存于西安碑林。《华夷图》是我国流传下来最古的地图。

唐懿宗时,樊绰为安南经略使幕僚,因唐与南诏关系紧张,樊绰在安南等地搜集有关云南地区的史料,写成《蛮书》(也称《云南志》、

《云南记》等)十卷,是记载当时云南地区路程、山川、城镇、民族、风俗、物产、六诏历史、南诏政治经济制度的重要文献,对于研究我国西南边疆史地价值重大。

文学古文运动

南朝齐梁以来,骈体文形式僵化,注重辞藻和华丽浮艳,已经成为文学发展的障碍,自北周至隋代,常有人提倡改革。武则天时,陈子昂(659-702年)也要求变革文体,在他的表疏中有所体现。然而当时考试进士、颁行诏令都用骈体,使得骈文被散文取代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到盛唐时期,很多文学家都提倡古文。古文就是两汉时期所流行的散文,唐代人称之为古文。当时用古文创作的文学家,有萧颖士(717-768年)、李华(715-766年)、元结(719-772年)、独孤及(725-777年)、梁肃(753-793年)等人。贞元、元和间,由韩愈(768-824年)与柳宗元(773-819年)为核心开始推行古文运动。韩愈称:“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柳宗元则说:“文者以明道。”所谓“文以载道”的“道”,指的是儒家正统思想。他们提倡言之有物,反对骈文的形式主义文风,并要求语言通顺,古文运动因此改革了当时的文风,又改革了文学语言。古文运动不仅恢复了传统散文文体,还产生了一种反映现实,表达思想的文体,得到广泛地流传。

始吾幼且少,爲文章,以辭爲工。及長,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爲炳炳烺烺,務采色、夸聲音而以爲能也。凡吾所陳,皆自謂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遠乎?

《柳宗元集》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韩愈和柳宗元都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他们的作品逻辑性强,语言简练,内容丰富。韩愈的作品气势雄健,奔放流畅,而柳宗元则含蓄精深。古文运动在唐后期开始推行,到北宋继续发展,出现了唐宋散文八大家,其中唐代就以韩柳二人为代表。

古典诗歌的顶峰

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流传至今的唐诗,有近五万首,现代可知的诗人不下两千人。唐诗内容极为丰富,展现了唐朝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唐朝诗歌之所以能够繁荣,由于唐朝处在中古社会变迁的转折时期,社会处在上升发展的时期。唐朝全盛时期,疆域辽阔,经济发达,对外交流频繁,这些都为唐代诗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唐朝进士取士考察文学,这对于改革六朝以来古典文学,实现新的突破,使古典诗歌进入黄金时代而创造了条件。

初唐

隋代到唐初的诗人主要是贵族,承袭齐梁宫体诗,思想内容贫乏,不足称道。

被誉为初唐四杰的王勃(约650-约676年)、骆宾王(约638-684?年)、杨炯(约650-约693年)、卢照邻(约636-约680年)四人,已经开始描写城市与边塞生活,虽然还易堆砌辞藻,他们确实是唐高宗、武则天时代诗坛的佼佼者了。

陈子昂(659-702年)认为应当一扫齐梁追求华丽奢靡的诗风,而

应当回归诗歌为现实而作的传统。他的诗歌刚健素朴,为后来唐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盛唐

唐玄宗时的盛唐时期,为后世文人墨客所欣羡,这一时代流派众多,体裁丰富,风格不同,出现了唐诗万紫千红、异彩纷呈的壮观景象。

盛唐诗人王翰(687-726年)、王之涣(688-742年)、王昌龄(698-757年)等人,善于以短句来表达复杂的感情。他们的边塞诗写出了征人思妇思乡的抑郁感情(“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也写出了乐观豪迈的精神。(“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相比之下,李颀(约690-751年)、岑参(约715-770年)都善于以七言歌行来创作边塞诗。他们的特点是捕捉人和物的特点,进行刻画与铺陈,生动形象地展示边塞生活。岑参相比更为出名,但他缺乏对封建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揭露。

古从军行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处,空见蒲桃入汉家。

到天宝晚期,社会矛盾加剧,高适(704-765年)创作了反映农民痛苦生活的诗歌,为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的先驱。

王维(701-761年)与孟浩然(689-740年)是著名的田园诗人,描写田园山水,写作技巧成就很高,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有所继承,也因此带有消极避世的思想。

而盛唐时期将诗歌推向顶峰的,是李白和杜甫两位诗人,他们是我国古典诗歌两大流派(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生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长于今四川江油。他继承屈原的浪漫主义精神,学习魏晋诗人的优秀作诗技巧,并从民歌中汲取精华,敢于创造,具有豪迈奔放的热情,磅礴宏大的气势,富有想象力,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轻快的语言,将浪漫主义诗歌推到一个顶峰。后人将李白称为“诗仙”。

李白在其古风和乐府诗中,揭露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谴责其穷兵黩武,无视百姓疾苦。他在诗中表达了济苍生的政治理想,蔑视王侯富贵和封建礼教的精神(“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追求美好生活的浪漫主义思想。李白还是位旅游家,他将游历的名山大川,都写进自己的诗歌,庐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长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河(“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蜀道(“黄鹤之飞尚不

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都是他的绝佳素材。

但是,由于李白的政治理想较为抽象,他信奉道教,使得他有着顺其自然、清静无为的态度,在他受到挫折不能实现理想抱负的时候,就以求仙、饮酒来派遣,诗歌中就带有消极颓废的一面。(“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从先秦的《诗经》、《楚辞》中撷取精华,加以创造,语言沉郁雄浑,感情真挚细腻。他的一生,多半是在痛苦中度过的,因此他能够了解人民的疾苦。在安史之乱前,他写有《兵车行》、《丽人行》等现实主义作品。安史之乱中,他又创作出《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诗作,反映了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被称作“诗史”。他在逃难过程中,也经历了人生的巨大悲痛,因此他将其与人民的苦难联系起来,使得诗作更加真实。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

杜甫以儒家封建思想为其行为准则,以忠君报国为其理想,这则是他的局限性。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中唐

安史之乱时期,元结(719-772年)、顾况等人与杜甫一样,创作了描写社会的现实诗歌。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年),出现了所谓大历十才子(卢纶、吉中孚、韩翔、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讳、夏侯审、李端),他们的诗主要描写山水田园,却没有反映当时唐朝社会动荡的现实,思想贫乏。

到贞元、元和间(公元8世纪末9世纪初),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唐朝实力增强的时代,部分士大夫认为唐朝中兴有望,于是要求改良政治,以学习陈子昂与杜甫为号召,发起了新乐府运动,而白居易(772-846年)与元稹(779-831年)是这一运动的核心。

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作有《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犀利的观察力、平易通俗的风格和强烈对比的手法形成了这些讽喻诗的特色。

忆昨元和初,忝备谏官位。

是时兵革后,生民正憔悴。

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

遂作《秦中吟》,一吟悲一事。...

《伤唐衢》二首第二白居易

元稹《连昌宫词》与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叙事诗,与他们所作的讽喻诗在结构和手法上有相通之处。此外,元稹的艳体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和白居易的杂律诗(“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开辟了晚唐纤丽的诗风。白居易晚年的闲适诗,寄情佛道,追求闲适,反映了唐代逐渐走向衰落,而他的意志逐渐消沉。

以韩愈和孟郊(751-814年)为代表的诗派,较重视艺术技巧。韩愈的文人诗笔力雄健,气势雄浑。

李贺(790-816年)想象奇异,辞藻丰富,风格较为特殊。他创作的诗歌诡谲怪异,因此内容不免晦涩。

南园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晚唐

晚唐的杜牧(803-853年)和李商隐(813-858年)生活在一个社会表面平静繁荣而实则危机四伏的时代。一方面,他们作有忧国忧民、感伤时事的作品,另一方面又觉得对社会现实无可奈何,有一些幽会和放浪冶游的作品。杜牧的诗风明朗俊爽,而李商隐则是婉转含蓄,

情调哀伤。

到唐末,皮日休(约838-约883年)等人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揭露了晚唐的黑暗社会现象。而韦庄(约836-约910年)等人,则成为花间派诗人,着意创作香艳诗和山水诗,逃避现实。

值得注意的是,到唐后期,一种与诗歌类似的重要文体;;长短句,亦即词,已经出现。

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宝库和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研究唐代社会各方面情况的重要文献。

传奇小说、变文、俗讲

在唐代流行的我国古典小说,被称为唐传奇,也称传奇小说。顾名思义,这种小说是传说奇闻异事的小说,源于六朝以来的志怪搜神小说。

隋代至唐初流传下来的传奇小说有《古镜记》(隋末唐初王度作)、《补江总白猿传》(无名氏作)、《游仙窟》(唐张鷟(音浊)作)。

到中唐时期,内容丰富的城市生活使得文学有了新的发展。在唐代民间小说和六朝志怪小说基础上,加之古文运动带来的散文文体,与唐时的繁荣,传奇小说在中唐获得新的发展,有陈鸿的《长恨歌传》、元稹《会真记》和《莺莺传》、李朝威(约766-约820年)《柳毅传》、白行简(776-826年)《李娃传》、蒋防(792-835年)《霍小玉传》、李公佐《南柯太守传》等。

晚唐时期的传奇小说,有牛僧孺《玄怪录》、李复言《续玄怪录》等。有的传奇小说已经散佚,从北宋初的《太平广记》中仍可以窥见

唐传奇小说的大概。这些传奇,成为后世文人猎奇志怪的重要素材。

随着佛教在民间的传播,印度传经的梵呗(音范拜)、唱导传入中国内地。梵呗运用佛曲和中国民间曲调来唱赞偈,唱导则用通俗语言,夹叙夹唱,用来宣传佛教教义。唐代这两种方式发展为俗讲和僧讲,听众分别是普通人和僧侣。唐后期,俗讲风靡一时。9世纪前期,俗讲僧文淑享有盛名。

俗讲的话本称作变文。随着俗讲流行,变文已经开始用来讲唱非佛教故事,说唱变文的人也不限于僧侣。

现今发现的变文是近代以来在敦煌发现的。这些变文内容丰富,多以古代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当代人物为题材。变文的出现和发展,对古典传奇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关于隋唐时期的史学与文学历史概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考纲要求】 (1)知道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 )以大运河、赵州桥为例,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3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4)知道文成公主入藏;以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自主学习,完成练习】 一、.科举制度 1. 概念:科举制度指从隋唐到清朝的封建王朝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 以______________ 作为选官的标准和原则。 2. 诞生 (1)____________ 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 (2) ________ 时开设进士科,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3. 完善(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科目有明经、进士。) (1)_____ 时大大地扩充国子学规模国学、扩建学舍、增加学员;进士科第一名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 ____________ 时开创________ 和。 (3)_____ 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这一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_______________ ) 4?僵化 明清时期规定: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举制演 变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5. 废除 ____________________ (1905年)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 6. 影响: (1)、积极影响:科举制度使_____________ 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改善了用 人制度;_______________ 的权利从地方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 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2)、消极影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忽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问,同时也阻碍了我 国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发展。 【易错易混】科举制产生于隋文帝时期,在隋炀帝时期正式形成。 相关史料图片探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二、大运河大运河 (1 )目的:为了加强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对 全国的统治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皇帝: (3)路线:以__________________ 为中心,北达___________________ (今北京),南至 (杭州),是古代世界史上最长的运河。 (4 )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交流。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促进南北经 济交流,巩固国家统一局面。

隋唐历史简介

隋唐历史简介 隋唐时期历史简介 隋朝 从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到618年隋炀帝杨广被绞杀,共存在了37年,是个典型的短命王朝。隋文帝的贡献最大:一是官制,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建立起三省六部制。隋文帝还制定了新 的法律,刑罚不再像南北朝时那么残酷。此外,创立了科举制度, 创新了官吏的选拔方式。隋炀帝除了修造大运河有一半功劳外(另一 半是为了游玩),其他方面没有给后人留下好印象。隋炀帝的残暴在 历史上也很有名。由于其横征暴敛,激起民怨沸腾,终于自食恶果 被绞死于江都,隋朝宣告灭亡。 唐朝 从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到907年被朱温灭掉,大唐王朝共存在了289年。唐朝分前期和后期,中间以安史之乱为界限,前期是昌盛期,后期则是衰亡期。唐高祖建立了唐朝,而唐太宗李世民领兵用 十年时间完成了统一大业。历经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登位之后,经 过励精图治,使唐朝在中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此后,唐 玄宗时期又出现了"开元盛世",国强民富,升平之世再次出现。但 同样也是在唐玄宗时期发生了安史之乱,从此唐朝走向了衰亡。 后期的唐朝政治混乱,从牛李党争到宦官专权,其间农民起义不断发生,终于爆发了黄巢起义,起义领袖之一朱温开始叛降唐朝, 后又取代唐朝自立为帝,建立了五代的第一个王朝--后梁。 隋唐历史对后世的影响 隋唐时,典章制度方面多有建树,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两税法等,对后世影响深远。隋唐对外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 文化交流频繁。文学以唐诗成就最大。以初唐陈子昂,盛唐李白、

杜甫,中唐白居易、元稹,晚唐李商隐、杜牧为杰出代表。韩愈、 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对后世影响甚大。颜真卿的书法,阎立本、吴道子、李思训、王维的绘画,《霓裳羽衣舞》等音乐舞蹈,以及 众多的石窟艺术,均流传后世。科学技术方面,中国四大发明中的 印刷术和火药两项均出现于这一时期。

隋唐五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隋唐五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常建等,

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感情,大多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等,而以高适、岑参为首。故后人也称“高岑诗派”。 七绝圣手:指盛唐诗人王昌龄,他大力用七绝写作,留存下来有七十馀首绝句,约为存诗的五分之二。他的七绝不仅数量多,质量也高,在唐人七绝诗的发展过程中据有重要地位,前人往往将他与李白并称,故有“七绝圣手”之称。 李杜:特指李白和杜甫,二人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成就最高,且生当同时,交谊深笃,故唐人习惯将其并称。 “诗史”:“诗史”是后人对杜甫诗的评价。杜甫用他的诗,反映了他所生活时代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其中所提供的史实,甚至可以补充历史记载的不足,具有史的认识价值。不仅如此,他的诗还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沉郁顿挫”:杜甫诗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艺术风格。所谓“沉郁”,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指表现手法的沉著蕴藉、曲折有力,而不是感情奔放,一泻无余。 大历十才子:指活跃于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不同史籍所载十人姓名略有出入。主要有钱起、卢纶、李端、司空曙、韩翃等。所作诗歌多应景献酬,流连光景,粉饰现实。部分诗作抒写沉沦下僚,怀才不遇之感。诗歌艺术造诣较高,多为近体,五律成就尤高。 “五言长城”:刘长卿擅长近体,尤工五律,风格含蓄温和,清雅洗炼,自

隋唐五代文学试题

隋唐五代文学试题(一) 一、填空(10分,每小题1分) 1. 人归落雁后,。 2. 气蒸云梦泽,。 3. 海上生明月,。 4. 玉颜不及寒鸦色,。 5. 长风破浪会有时,。 6. ,叹息肠内热。 7. ,野渡无人舟自横。 8. ,一片降幡出石头。 9. ,犹抱琵琶半遮面。 10. ,欲回天地入扁舟。 二、简释(20分,每小题5分) 1. 上官体 2. 吴中四士 3. 诗圣、诗仙 4. 张王 三、分析(30分,每小题15分) 1. 骆宾王《在狱咏蝉》 2.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四、论述(40分,每小题20分) 1. 试论唐诗繁荣的原因。 2. 为什么说王维、孟浩然是创造了静逸明秀之美的重要诗人

隋唐五代文学试题(二) 一、填空(10分,每小题1分) 1. 海内存知己,。 2. 绿树村边合,。 3. 醉卧沙场君莫笑,。 4. 拜迎官长心欲碎,。 5. 桃花潭水深千尺,。 6. ,路有冻死骨。 7. ,一夜征人尽望乡。 8. ,山形依旧枕寒流。 9. ,相逢何必曾相识。 10. ,却话巴山夜雨时。 二、简释(20分,每小题5分) 1. 初唐四杰 2. 山水田园诗派 3. 三十六体 4. 郊寒岛瘦 三、分析(30分,每小题15分) 1.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 杜牧《泊秦淮》 四、论述(40分,每小题20分) 1. 试比较王昌龄和李白七言绝句的创作。 2. 谈谈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喻诗的得与失。

隋唐五代文学试题(三) 一、填空(10分,每小题1分) 1. 露重飞难进,。 2. 荷风送香气,。 3. 但使龙城飞将在,。 4. 战士军前半死生,。 5. 山随平野尽,。 6. ,恨别鸟惊心。 7. ,报得三春晖。 8. ,病树前头万木春。 9. ,春风吹又生。 10. ,蜡炬成灰泪始干。 二、简释(20分,每小题5分) 1. 沈宋 2. 大历十才子 3. 古文运动 4. 唐传奇 三、分析(30分,每小题15分) 1. 孟浩然《过故人庄》 2. 李贺《雁门太守行》 四、论述(40分,每小题20分) 1. 试比较高适、岑参边塞诗歌的异同。 2. 简述晚唐诗歌发展演变的线索。

最新2020年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版:隋唐时期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隋唐时期考点归纳整理 考纲解读 考点提示 1、隋唐时期的政治:三省六部制 2、隋唐时期的经济 3、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三教合一 4、唐太宗 复习建议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段非常重要时期,考点主要集中在政治制度方面,以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为代表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入完善阶段,同时经济方面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唐文化也是不错的出题角度。 知识清单 隋唐时期 时间隋(581~618年),唐(618~907年) 总体时代特 征 古代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 政治 国家统一,政治稳定,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 以①制和②制为代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入完善时期。 经济以唐太宗为代表的统治者采取③、劝课农桑的措施,使经济繁荣,礼会安定,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明显的发展。 文化 隋唐时期以④、⑤为代表的科技世界领先;哲学、宗教兴盛;文学艺术全面辉煌; 唐文化泽被后世,促进了亚洲乃至全世界文明的进步。 参考答案: ①三省六部,②科举,③轻徭薄赋,④雕版印刷,⑤火药 考点聚焦 考点一、隋唐时期的政治 (一)三省六部制 1.内容: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如图所示:

2.特点:互相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 3.作用:提高办事效率;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分割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有利于集思广益,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后代基本沿用。 (二)科举制 1.创立和完善: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太宗——继续完善,提高进士科的地位。 武则天——首创殿试,开创武举。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2.评价: 进步性——①冲破特权,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的素质;②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世沿用。 局限性——忽视实用性学问的研究,科技发展受到影响。 (三)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 (1)背景: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 (2)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 (3)出现原因: ①政治:选举贤能,虚心纳谏;制定《唐律》(仁义为本,刑罚为末)。 ②经济:本着“存百姓”的民本思想,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 ③文化: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梳理(隋唐至唐)

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的统一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灭陈,统一全国。 2、隋朝建立后的政策: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隋文帝的政策促进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开通大运河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时间:605年--610年 中心:洛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连接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魏晋时期:官吏选拔看门第,不看才能。 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隋朝的灭亡 灭亡原因: 1、征发大批劳动力,修大运河,长城驰道等。 2、加强各地的统治,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3、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当兵役,使人们无法正常生产。 因为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爆发农民起义,618年隋朝统治被推翻。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3、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称为“贞观之治"。 4、唐太宗统治时期形成贞观之治的原因: >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大臣魏征敢于纳谏。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谋杜(如晦)断。 >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上: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改国号周,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复习资料(DOC)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曹丕的父亲(曹操)是开一代文风的大作家 2.(曹植)的诗歌慷慨而激愤 3.诗人(鲍照)的诗曾遭“险俗”之讥 4.钟嵘《诗品》所论的范围主要是( 五言诗 ) 5.诗人陶渊明生活于( 晋宋之际 ) 6.下列南朝作家中,属于最优秀骈赋家的是( 江淹 ) 7.《文心雕龙》所说“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指的是(左思) 8.融合了南北诗风,成为六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和唐诗先驱的作家是(庾信) 9.《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著名的抒情诗,这首诗抒写的是(少女对情郎的无尽思 念) 10.建安时期创造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曹植) 11.具有清丽流转风格的民歌是(南朝乐府民歌) 12.中国诗歌史上以田园诗著称的诗人有(陶渊明) 13.西晋太康年间,形式主义文风开始泛滥,代表这种文学倾向的作家是(潘岳和陆机) 14.“建安文学”主要指的是(汉末到魏初的文学) 15.在中国文学史上,首先开创以乐府古题作诗的诗人是(曹操) 16.《短歌行》(对酒当歌)的作者是(曹操) 17.“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王粲) 18.在“建安”时代,文学成就最高,有“建安之杰”之誉的诗人是(曹植) 19.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较为完整的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 20.被钟嵘评为“骨气奇高,词彩华茂”的建安诗人是(曹植) 21.建安著名诗人曹丕的诗歌代表作之一是(《燕歌行》) 22.建安著名诗人曹植的诗歌代表作之一是(《白马篇》) 23.《登楼赋》的作者是(王粲) 24.《洛神赋》的作者是(曹植) 25.曹植后期的作品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备受压抑的郁愤心情,典型代表作是 (《赠白马王彪》) 26.被评为“嵇志清峻,阮旨遥深”的诗风是指(正始诗风)

隋唐时期

第9讲隋唐时期(2): 三、唐朝:开放的帝国 (一)唐朝的建立 (一)关陇大族的兴起与唐朝的建立 ▲1、关陇大族 所谓关陇大族,指的是自北魏以来在北方特别是关陇地区建立的政权中占主导地位的统治集团。关陇大族兴起于魏晋之际。关陇大族凭借其政治、经济上的优势,支撑着西魏、北周政权的局面。其势力之庞大,一直延续到隋唐时期。 据统计,隋代三省18名高级官员,有11人曾在北周任职,15人来自西起天水京畿地区东迄洛阳这条东西向的地带。六部的46名尚书中42人是北魏(13人)和北周(29人)官员的子孙,其中3人有任职北齐的经历。46人中的30人来自天水、京畿及洛阳地带,7人来自山西,其余来自华北平原。而武川(今内蒙武川东北)系军事贵族则居于隋朝政权的统治核心。(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页177。) 2、唐朝的建立与统一全国 1)618年,李世民灭其继承人薛仁杲,占陇西全境。 619年,推翻李轨政权,有河西五郡。 620年,灭刘武周,恢复巩固了在山西的统治。 2 )罗艺:据涿郡,称幽州总管。618年归附。 王世充:据洛阳。620年,李世民出关攻之,621年出降。 刘黑闼(ta):有河北。621?a623年遭镇压。 高开道:冀北。亦相继败亡。 3 )江南地区: 萧铣:据巴陵(岳阳),迁江陵,称梁帝。控两湖地区。 621年,在唐军突袭下,降唐。 林士弘:有江西,建楚国。622年,遭唐军镇压。 辅公祏(shi):624年,遭唐军镇压。 4 )漠南: 梁师都:据朔方(内蒙杭锦旗北),国号梁,突厥封他为?°解事天子?±。 628年(贞观二年),太宗乘突厥衰乱,击灭之。 (二)大唐盛世及其衰亡 1、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玄武门之变 2)贞观之治 3)武则天时代的革旧鼎新 4)开元盛世 2、唐中后期的政局及其衰亡 1)安史之乱 2)藩镇割据 3)朋党之争、宦官专权与唐的衰亡 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则过之。所以能及此者,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李世民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籍忠臣。魏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唐太宗 3)武则天时代的革旧鼎新 (1)从“废王立武”到“二圣” (2)从“圣母神皇”到大周皇帝 (3)武周的结局 4)开元盛世 (1)李隆基即位 (2)开元之治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2——隋唐五代文学 教案 第一节唐代文学概述 一、唐代文学的繁荣 1、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唐诗是中国诗歌群峰中的珠穆朗玛。唐诗以其所表现的进取精神、开阔胸怀、恢弘气度,以及精妙绝伦的艺术风采,被后人称为“盛唐之音”、“盛唐气象”。 2、诗歌之外,散文、传奇小说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体,也是在唐代产生的。 二、唐诗繁荣的原因 1、唐朝统治者奉行开明政治。 2、经济力量雄厚,国威大振,民气高扬,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充裕的精神食粮。胸怀开阔,气度恢弘,精神昂扬。 3、统治者实行文化兼容政策。 4、科举考试重文采,试诗赋。 5、皇帝身体力行,使有唐一代诗歌创作蔚然成风。 三、唐诗的发展轨迹 1、初唐:准备期; 2、盛唐:繁荣期; 3、中唐:巨变期; 4、晚唐:退潮期。 第二节初唐前期诗歌 一,宫廷唱和与“上官体” 初唐前五十年间的著名诗人,不少是由陈、隋入唐的。诗坛的创作主体,仍然是以宫廷为中心,尤其是围绕着帝王的众多重臣和文人学士。他们的诗歌,即多为应制及奉和之作。其中除少数抒发政治情怀和有关战争题材的作品,具有昂扬和刚健的风貌以外,大量的是歌功颂德与点缀生平之作。上官仪是初唐前期最为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特征是“以绮错婉媚为本”,有“上官体”之称。 二,王绩 王绩为人清高自持,纵情山水,佯狂傲世,他的诗文作品常常是以嬉笑怒骂之笔,寄托不平之气,以排遣怀才不遇、落魄失意的苦闷。他的诗,没有沾染宫体诗的脂粉气,艺术风格带有疏野淡朴、自然清新的特征。《野望》是他的代表之作。

第三节初唐后期诗歌 一,初唐四杰 “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虽然他们的创作活动都是集中在唐高宗至武后时期,但王、杨与卢、骆其实是两类不完全相同的诗人。卢、骆比王、杨年长十馀岁,他们的创作个性不同,所长亦异,其中卢、骆擅长七言歌行,王、杨擅长五言律诗。他们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力求摆脱齐梁诗风,突破宫体诗的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表现力。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诗》,杨炯的《从军行》,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帝京篇》、《在狱咏蝉》等,都是优秀之作。 二,杜审言和沈、宋 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在初唐诗坛上颇有诗名,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从他今存的诗歌来看,大多抒写羁旅情怀,描绘山川景物。其诗笔力雄健,形象鲜明,能够将精湛的艺术构思寓于严整的格律之中,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渡湘江》是杜审言今存诗中的佳作。 沈佺期和宋之问是武后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台阁诗人,尽管他们在朝为官时期的创作不脱宫廷旧习,但他们在被贬流放期间的作品,如沈佺期的《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宋之问的《度大庾岭》、《渡汉江》等,都是写景言情的佳作。然而他们最大的贡献,还是在于使得律诗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在他们手中得以定型化。 三,陈子昂 陈子昂对于唐诗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倡导复古革新的理论,批评齐梁诗风的绮靡,明确提倡风雅与兴寄,主张直接继承汉魏风骨与正始之音;二是以他的创作实践,如三十八首《感遇》等诗作,展示一种深沉的政治思考和内在的骨力,从而为唐诗的健康发展端正了方向。尤其是他的《登幽州台歌》,更是以深邃的历史目光和高亢的歌喉,开启了盛唐之音。在天地无穷而人生有限的悲歌中,回荡着目空一切的孤傲之气,形成反差强烈的情感跌宕。这种一己的悲哀里,蕴含着得风气之先的伟大孤独感,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抚剑四顾茫茫而慷慨悲歌的豪侠气概。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第四节、初唐诗人在六个方面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条件 1、确定了合南北文学之两长的文学发展方向。魏征在《隋书·文学传序》说:“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历史简介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简介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中的分分合合不间断,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的朝代更替中,还夹带有春秋战国、楚汉争霸、三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时期。但是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又与其他时期有着严格的区别:这些朝代的中国大部分是处在统一的阶段。 秦朝,西元前221年由秦始皇建立,君主代表就是秦始皇,著名事件是“焚书坑儒”。创立过程简单来说就是灭六国,修灵渠,统一越族,统一西南,击退匈奴,夺取河套地区。朝代功绩是创立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从此在中央集权统治下货币统一土地私有,书同文、车同轨,修建长城抵御外敌。灭亡主要原因是秦朝的暴政统治。人民渴望和平稳定的生活,而秦国一直沿用“苛政”(有功重赏、有错重罚)。随着秦统治的扩大而秦政越来越苛刻,被压迫的人民,在忍无可忍的后决定揭竿起义,秦朝在起义反抗之下崩溃了。汉朝,西元前202年由汉高祖刘邦建立。创立过程从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和刘邦楚汉之争开始,到刘邦的获胜并创立汉朝结束。君主代表为汉武帝,最著名事件让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朝代功绩主要集中在经济科技方面,开辟丝绸之路,东汉时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纸,张衡发明世界上第一台能够预报地震的“地动仪”,司马迁还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等等。灭亡的主要原因有①皇帝昏庸,苛捐杂税众多②政权旁落宦

官专权,政局混乱。 隋朝,581年隋文帝杨坚代北周称帝,改国号为隋。589年灭了南朝陈,结束了中国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正式确立隋朝。君主代表是隋文帝,著名事件是兴修了至今仍能使用的大运河。朝代功绩有①政治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②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③经济文化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增加政府收入,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繁重的无休止的兵役和徭役,导致劳动力空前缺乏,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阶级矛盾的激化,农民爆发起义。 唐朝,由李渊于618年建立。隋朝末期,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爆发隋末农民起义617年五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孙子代王杨侑为帝,但是在618年李渊夺位称帝,定国号为唐,唐朝正式确立。君主代表是唐太宗,著名的“贞观之治”时期让世界记住了唐朝。朝代功绩发展完善和确立了后世运用的三省六部和科举选士制,又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经济得以发展,繁荣了文化、美术、宗教领域,最瞩目的就是唐诗。灭亡最主要原因是君主昏庸无能,战事不断,经济衰退,藩镇割据,经过黄巢起义后,、唐朝的基础被打破,很快就灭亡了。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赵匡胤首先行假途灭虢之计,灭亡了南平和楚,之后又灭亡后蜀、南汉、南唐三国,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在公元960年正式确立。君主代表是宋徽宗,著名事件就是“靖康之耻”。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试卷新人教版

隋唐时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 1.阅读下表,导致隋朝至北宋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发生变化的政治制度是隋至北宋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统计表 朝代隋唐北宋 比例17.2% 24.5% 46.1% A. 世袭制 B. 科举制 C. 郡县制 D. 分封制 【答案】B 2.文成公主长期以来受到汉藏人民的喜爱。这主要是因为() A. 促进了汉藏经济文化交流 B. 嫁给了松赞干布 C. 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 D. 促进了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 【答案】A 3.以下盛世局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贞观之治②文景之治③开元盛世④光武中兴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②④①③ D. ②①③④ 【答案】C

4.在文化领域中,有很高成就的人被称为“圣”,下列的人物与其称呼的对应中存在错误的一项是 A. 医圣——张仲景 B. 书圣一一王羲之 C. 诗圣——李白 D. 画圣一一吴道子 【答案】C 5.唐朝时期,诗歌空前繁荣,究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A.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 经济繁荣、国家强盛 C. 对内、对外交往频繁 D. 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 【答案】D 6.下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所绘的《步辇图》。图中的皇帝是唐太宗,这一图片反映了下列哪一民族友好关系的事例 A. 汉高祖把公主嫁给匈奴单于 B. 王昭君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 C. 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D. 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答案】C 7.“天朝第一君,是个女儿身。抱在娘怀也娇嫩啊,不爱胭脂爱乾坤。”这首《武则天》唱出了一代女皇的英姿。下列对其统治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 她的统治,促进了唐朝经济的进步和国力的增强 C. 她的统治,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D. 她的统治使唐朝由盛转衰 【答案】D

隋唐文化简介

隋唐文化 隋唐文化灿烂辉煌,它不仅达到了中国古代封建文化史上的高峰,而且处在世界发展的领先。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艺术、音乐等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如果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比作一个抛物线,唐朝无疑实在最高点,以后再也没有那个时期可以达到或超过。 一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和特点 1 原因 ①国家强盛经济繁荣 隋朝的统一,使全国的社会秩序安定下来,南北的经济文化得到交流,唐朝从太宗的“贞观之治”到玄宗的“开元盛世”,封建经济高度发展,政治相对稳定的时间也较长,这就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隋唐政府,尤其是唐朝统治者,倡导科举考试,大力兴办学校突破了选拔人才对门第出身的种种限制,并且不断增加考试科目,拓展考核范围。在思想文化上,不管是外来的佛教文化还是中国的道教文化,统治者大都能兼收并蓄。这种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既培养了大批文化人才,又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有利的氛围。 ③文化交流频繁 隋朝运河的开通和唐朝交通的畅达,使唐朝同边疆各少数民族政权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从而促进了双方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西域等地的少数民族文化大大丰富了中原文化的内容,使中华文化具有浓烈的多民族色彩。由于封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朝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望,而且对外交通发达,使唐和亚、欧、非之间的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在中外文化互相吸收、互相促进的过程中,隋唐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④继承传统文化。 秦汉以来我国的封建文化就在不断地发展,在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又为科学技术及文学艺术的更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隋唐文化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局面。 2 特点 ①全面繁荣 隋唐文化在科技、宗教和哲学、史学、教育、文学、艺术方面全面繁荣。 ②兼收并蓄 统治阶级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的发展氛围。内外交通发达、国内各族交往密切,在文化上互相交流、融合,为中华文化增强了刚劲、豪爽、热烈、活泼的多民族色彩。中国与亚洲、欧洲以至非洲都有频繁往来。文化上得以吸收外来优秀成分,比较突出表现在宗教和艺术方面。 ③世界领先 隋唐时期已有了雕版印刷和火药,僧一行开始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唐本草》、赵州桥等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④泽被东西 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明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试题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 学试题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试题 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60. “建安文学”主要指的是()。 A. 汉献帝建安年代的文学 B. 汉代末年的文学 C. 汉末到魏初的文学 D . 魏晋时期的文学 61. 在中国文学史上,首先开创以乐府古题作诗的诗人是()。 A. 曹操 B. 曹植 C. 杜甫 D. 白居易 62. 《短歌行》(对酒当歌)的作者是()。 A. 曹操 B. 曹植 C. 鲍照 D. 李白 63. “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A. 曹植 B. 王粲 C. 孔融 D. 徐干 64. 在“建安”时代,文学成就最高,有“建安之杰”之誉的诗人是 ()。 A. 曹操 B. 曹丕 C. 曹植 D. 王粲 65. 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较为完整的七言诗是()。 A. 曹操的《观沧海》 B. 王粲的《七哀诗》 C. 张衡的《四愁诗》 D. 曹丕的《燕歌行》 66. 被钟嵘评为“骨气奇高,词彩华茂”的建安诗人是()。 A. 曹植 B. 曹操 C. 曹丕 D. 蔡琰 67. 建安着名诗人曹丕的诗歌代表作之一是()。 A. 《短歌行》 B. 《燕歌行》 C. 《白马篇》 D. 《将进酒》 68. 建安着名诗人曹植的诗歌代表作之一是()。 A. 《短歌行》 B. 《燕歌行》 C. 《白马篇》 D. 《将进酒》 69. 《登楼赋》的作者是()。 A王粲 B. 曹植 C. 鲍照 D. 左思 70. 《洛神赋》的作者是()。 A. 王粲 B. 曹丕 C. 曹植 D. 曹操 71. 曹植后期的作品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备受压抑的郁愤心情,典型代表作是()。 A.《赠白马王彪》 B.《赠丁仪王粲》 C.《白马篇》 D.《美女篇》 72. 被评为“嵇志清峻,阮旨遥深”的诗风是指()。 A. 建安诗风 B. 正始诗风 C. 西晋诗风 D. 东晋诗风 73. 阮籍的诗歌代表作是()。 A.《咏史》 B.《拟咏怀》 C.《咏怀》82首 D.《咏怀》8首 74. 嵇康文学成就主要在于()。 A. 小说 B. 赋 C. 散文 D. 诗歌 75. 西晋时代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A. 潘岳 B. 陆机 C. 左思 D. 刘琨 76. 《三都赋》的作者是()。 A. 左思 B. 陆机 C. 张衡 D. 潘岳 77. 《咏史》八首的作者是()。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2(隋唐五代文学到宋代文学)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一、解释:1、华夷如一2、士人3、漫游4、入幕5、读书山林6 贬谪7、文以明道8传奇9、词10、《全唐诗》 二、填空 1、唐代__________ 的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2、唐代的思想领域,是____________ 并存,三者思想的交融,是唐代思想的基本特点。 3、唐代文学的繁荣,表现在_______________ 的全面发展和作者众多上。 4、以__________ 为分水岭,唐代文学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5、唐散文的发展,主要出于_______________ 动机。 6、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_____________ 小说作为一种文体的成熟。 7、词的出现,主要因为_____________ 的需要。词随燕乐起,选词配乐,依调 填词,都为了____________ 。 三、简答 1、唐代士人的人生态度怎样? 2、唐代文化的繁荣对文学有什么影响? 3、佛教对唐文学有什么影响? 4、道家、道教对唐文学有什么影响? 5、唐代文学繁荣的自身原因是什么? 6、唐代散文文体文风革新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7、词的出现与兴起有哪些原因? 四、论述:论述唐诗的发展轨迹。 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背诵默写篇目:《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野望》、《从军行》(杨炯)、《度大庾岭》、

《渡汉江》、《感遇》其三十五、《登幽州台歌》 二、名词解释:1、贞观诗风2、上官体3、初唐四杰4、文章四友 5、沈宋6王绩 三、填空 1、隋代的建立,结束了_________ 年南北分裂的局面。终隋一朝,南北诗风相 互影响,呈现出明显的_______________ 的过渡性质。 2、初唐四杰从宫廷诗人_________ 的写诗倾向,转向了______________ 。 3、文章四友”和沈、宋”属台阁体”诗人,为唐代_________________ 诗的定型作出 4、陈子昂对唐诗发展有重大影响,__________________ 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 起点。 5、隋、唐统一后,融合南北文学之长,创造新文学,经历了隋、初唐______________ 年的探索过程。 6、?沈、宋之称,成为______________ 定型的标志。 四、简答 1、卢思道的《从军行》如何体现了北方诗人重气质的特长? 2、贞观诗坛对南北文学的认识是什么? 3、初唐四杰对文风的自觉追求是什么? 4、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有何得失? 五、论述 1、陈子昂诗歌主张与唐诗风骨的关系是什么? 2、试述张若虚、刘希夷所创造的诗歌意境美。 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 一、背诵篇目:《使至塞上》、《山居秋暝》、《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晓》、《宿建德江》、《钓鱼湾》、《题破山寺后禅院》、《江上琴兴》、《鹿柴》、《竹里馆》、《辛夷坞》、《凉州词二首》其一、《出塞二首》其一、《从军行七首》其一、其 二、其四、其五、《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采莲曲二首》其二、《黄鹤楼》、

初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五) 隋唐时期

基础知识过关 中国古代史(五)隋唐时期 1、①大运河开通的目的是什么?(1分) ②开凿时间是在何时、皇帝是谁?(2分) ③其三点、四段、五河分别是什么?(3分) ④大运河开通的影响是什么?(2分) 2、①科举制创立的背景是什么?(2分) ②创立的经过是什么?(2分) ③创立的影响是什么?(2分) ④科举制的历史地位是什么?(2分) 3、①唐朝建立时间是何时?(1分)开国皇帝是谁?(1分)都城在哪里?(1分) ②唐朝第二个皇帝是?(1分)他在位期间的盛世后世称为?(1分)他在位期间有名的谏臣是? ③唐朝国力达到鼎盛时期是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1分)他的统治期间的盛世被后世称为?(1分) ④唐朝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出现了哪些先进农业生产工具?(2分)

4、①玄奘在哪个皇帝在位期间去天竺?(1分)他在哪座佛学最高学府游学?(1分)他回到长安后口述哪一本书籍?(1分)该书的内容、有何价值?(2分) ②鉴真在哪个皇帝在位期间去日本的?(1分)他的历史贡献有哪些?(2分)他在日本主持修建的什么建筑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1分) 5、①唐朝时期是什么文学体裁创作黄金时期?(1分) ②谁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被称为?(2分) ③谁的诗淳朴厚重,反应了历史真情实况,他被誉为什么?他的诗有什么之称?(3分) ④唐朝中期谁的诗直面社会现实,平易近人,通俗易懂?(1分)

参考答案 1、①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②605年隋炀帝杨广③中心洛阳,端点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四段:从北到南为永济渠、通济渠、淮河、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④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开凿运河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①魏晋南北朝官吏由上层贵族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②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③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推动了教育的发展。④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3、①618年,唐高祖李源,长安②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魏征③唐玄宗,开元盛世④曲辕犁和筒车 4、①唐太宗,那烂陀寺,《大唐西域记》,内容:加载了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价值: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②唐玄宗;东渡日本,传播中华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唐招提寺 5、①唐诗②李白;诗仙③杜甫;诗圣;诗史④白居易

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_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唐的统一与灭亡教学案(无答案)

修订人 (一)章节题目: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唐的统一与灭亡 (二)课程目标 1、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从隋朝灭亡的原因中得到启示 2、通过讲述隋朝建立的情况,让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慨况,仔细讲解大运河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会识图看图;探讨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从历史教训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示的能力。 3、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重点、难点: 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影响 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正确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 Ⅰ.导入新课(约2分钟) 展示:一支《玉树后庭花》,成了一个没落政权的亡国之音;一首《泊秦淮》,感慨一段历史兴替的变幻无常;一株琼花,深院绽放,演绎一个淫逸暴君的穷奢传奇;一条古运河,千淌,见证一个繁盛帝国的短暂兴亡…… 教师:同学们,猜一猜材料中描述的是哪个朝代?这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贡献?以及有哪些典型的特点? 学生:------ 教师:隋朝,开凿大运河,短暂而亡。接下来让我们共同走进隋朝,感受一个统一的隋朝的建立。 Ⅱ.学生自主学习与反馈(约8分钟) 根据教师展出的自学提纲阅读教材内容,梳理本课知识点。完成本课《历史助学》“知识 梳理”。遇到障碍作好标记。教师提出基础问题检查反馈。 Ⅲ. 小组合作学习(约13分钟) 1、隋朝的建立和重新统一? 2、隋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3、大运河开通的目的、概况和影响? 4、科举制创立的影响? Ⅳ.教师导学(有微课的可渗透微课助学)(约12分钟) 1、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

小学生文学常识试题(含答案)

小学生文学常识试题(含答案) 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中国的朝代,帮助大家以后的学习 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就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就是《》、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就是《》 2、"四书五经","四书"|指《》《》《》《》, "五经"指《》《》《》《》《》 答案:1、《诗经》、《论语》 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春秋》 3、我国的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就是( ),她的代表作《》为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 答案:1、屈原《离骚》 4、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后羿射日、精卫填海、黄帝战蚩尤、鲧禹治水这些神话故事中解释自然现象的有( ) 、( )、( );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有( )、( )、( );反映社会斗争的有( )。 5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孔子就是( )学派的代表人物,名( ),字( ),她不仅就是一位思想家,还就是一位( )家 答案:1、解释自然现象的有: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地 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有:后羿射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 反映社会斗争的有:黄帝战蚩尤 2、儒家丘仲尼教育 秦汉时期

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就是西汉著名史学家( )撰写的《》,被( )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司马光的《》并称"史学双壁" 2、汉赋四大家:( )、扬雄、( )、张衡 答案:1、司马迁《史记》鲁迅《资治通鉴》 2、司马相如、班固 1、我国第一部断代体通史就是《》,作者就是东汉的( ) 2、西汉文章两司马指的就是( )、( ) 答案: 1《汉书》班固 2、司马迁、司马相如 魏晋南北朝时期 1、我国第一位女诗人就是( )。 2乐府双壁指的就是《》、《》加上《》为乐府三绝 答案: 1、蔡琰(文姬) 2、《孔雀东南飞》《木兰辞》(《木兰诗》) 《秦妇吟》 1、建安"三曹"指的就是( )、( )、( ),"七步之才"这个成语就就是由( )的《》诗得来的。其实建安曹家人才辈出,您还记得那个称象的男孩不?她叫什么名字? 2、魏晋南北朝诗人,被钟嵘《诗品》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就是( ),您能写出一个她的作品的名字么? 答案:1、曹操、曹丕、曹植、曹植《七步诗》曹冲 2、陶渊明《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 唐宋时期

隋唐时期的历史特点

隋唐时期的历史特点 众所周知,中国在隋唐时期是一个顶峰,是别的国家可望而不可及的,不论在哪一个方面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文明史上一个发展的一个高峰,我国的封建社会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鼎盛。下面就从各个方面来说明。 政治方面: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定的完善时期,隋朝开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便于提高行政效能,三省最高长官的地位均相当于丞相,便于集思广益,彼此又互相牵制,避免相权过大威胁君权,因而较好地解决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对固有矛盾——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科举制使门第不高的有才能的人可以参加到政权中来,统治者也可以进一步笼络士人,扩大了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这两种制度的完善保证了封建政治的稳定,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唐太宗李世明,玄武门之变使他坐上皇位,他知人善任,虚怀纳谏(贤相、名将、谏臣);革新政治,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击败东突厥后“因俗而治”;征服高昌设安西都护府;文成公主入藏。又吸取了隋亡教训,认识到君与民是舟与水的关系,在政治上任用贤臣,善于纳谏,调整统治政策,进一步完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奖励农业生产,大面积兴修水利和开垦荒田,所以农业、手工业都有长足进步。文化上,完备科举制,使门第不高的有才能的人可以参加到政权中来,对士族制度是致命打击。正确处理了与周边各少

数民族的关系和国际关系,实行友好交往的政策。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开明务实的驭政才干是出现盛世的重要因素。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促成社会经济繁荣的基础。就有了之后的‘贞观之治’,从这以后的一大段时间里唐朝的政局稳定。但之后还是出现了问题,由于采取了府兵之法以及重用藩将,委以重权,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禄山发兵15万,以讨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安史之乱爆发。另一个问题就是宦官专权,唐代宦官专权的特点是宦官直接威胁皇权,掌握皇帝的废立。宪宗以后的皇帝中,七帝为宦官所立,而宪宗、敬宗死于宦官之手。有些宦官甚至自称“定策国老”,视皇帝为“门生天子”。所以隋唐时期的政局长期还是稳定,也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代表。 经济方面:隋唐政权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赋税制度采用两税法:唐朝中期实行,按资产交户税,按田亩交地税,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唐统治者更把赋税制度由租调制发展为租庸调制。该制度最大特点在于“庸”的设置,即可以纳绢或布代服徭役。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一定的土地,租庸调制又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这两种制度成为唐朝经济繁荣的重要保障。但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加剧,大量国有土地私有化,使政府手中可以分配的土地越来越少,均田制被破坏,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从而影响到国家的财政上的困难。隋朝两都的兴建与大运河的开凿使得交通更加便利,农业上:生产工具改进、作物产量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水利兴修、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业上:产地分布广(纺织、陶瓷、冶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