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隧道位移控制探究

盾构隧道位移控制探究
盾构隧道位移控制探究

技术总结、论文申报评审表

盾构隧道位移控制技术研究

中铁十四局广州盾构分公司张智博

内容摘要:从盾构隧道线路设计、盾构机设计制造及盾构隧道施工阶段管片姿态控制的角度分析掘进盾构隧道与设计隧道线路的关系,并结合我单位广州地铁三号线[汉-市]盾构工程使用盾构设备与工程实例。本文可为盾构法隧道施工单位根据工程线路情况进行盾构机选型及施工过程控制盾构掘进姿态与分析成形管片隧道位移提供思路。

关键词:地铁盾构隧道设计线路位移控制施工

1引言

隧道施工有许多施工方法,选择合适的隧道施工方法对于安全而且经济地建设隧道是极为重要的。盾构法施工地下隧道具有适应各种地层和不同埋深,对周围环境影响小,施工机械化程度高,掘进速度快,施工安全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城市地下开挖工程。随着盾构技术的日益完善,盾构法在欧、美、日等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中国盾构隧道始建于1965年,于北京始建中国第一条地铁。目前,我国亦开始大量采用盾构法施工城市地铁。已建成地铁的城市有:北京、天津、香港、上海、广州,南京、深圳在建,武汉、长春、沈阳、大连、杭州、成都、西安等城市都在准备上马轨道交通。

盾构施工工法目前已日趋成熟,但是盾构隧道发生位移超限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尤其是与有关施工规范(<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要求的盾构隧道位移存在一定的差距。盾构隧道位移的控制技术是满足建筑限界的关键,从盾构机型、地质条件、盾构姿态、衬背注浆、线路设计方面进行了研究,对于影响盾构隧道位移的因素以及控制隧道位移的措施进行了阐述。

2工程实例

广州地铁三号汉市盾构区间德国维尔特(WIRTH)-砝码通(NFM)Φ6280mm土压平衡式盾构机。盾构机前体直径6280mm,盾构机长9500mm,总重320T,最小转弯半径250m。盾构隧道外径6000mm,内径5400mm,圆形隧道建筑界限为5200mm,盾构隧道衬砌管片厚度300mm,环宽为1500mm。盾构隧道区间多为直线段,左、右各有一个半径R=2000m的大半径的平面曲线段。线路最大坡度为9?,最小坡度3?。区间地层由元古界震旦系,中生界侏罗系

组成,上覆第四系,主要穿越<5>、<6>、<7>、<8>、<9>地层。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强~中等风化的<8>地层基岩裂隙中。

3影响盾构隧道位移的几个因素

3.1盾构机的适应性

盾构机作为盾构施工主体,应合理的进行选型,以适应特定的工程。进行盾构机设计联络时应充分考虑各项因素,尤其是对特急曲线的适应性,以具备很好的可操作性,这对于盾构掘进姿态控制至关重要。盾构机必须与设计线路的净空及线路半径相匹配,但是盾构机尺寸的选择往往又是相互制约与、相互予盾的。偏大的开挖直径有利管片隧道拼装拟合,却意味着多余的开挖方量与同步注浆量,如何寻找一个较好的结合点降低成本是关键。以下是盾构机的几个重要尺寸的选择依据。

3.2盾构机外径

盾构的外径必须根据管片外径,盾尾操作空隙和盾尾壳板厚度确定。盾尾操作空隙应考虑管片的尺寸、隧道的平面线路、蛇形修正、盾尾止水刷安装等因素。

用计算式表示盾构外径,则有下式:

D=D0+2(X+t)+γ

式中:D-盾构外径

D0-管片外径

X-盾尾间隙

t-盾尾壳板厚度

γ-管片组装时富裕量一般为20~40mm。参见表1。

管片拼装时富裕量表1

盾构机掘进之后,盾尾操作空隙和盾尾壳板厚度之和,作为盾尾空隙保留下来。为了进行保证地层的稳定和沉降,需进行管片壁后注浆进行填充。选择合适的盾构机外径对于降低工程固定成本有一定的影响。

3.3盾构机盾尾间隙

盾尾间隙在盾构机外径中已有考虑。但是管片的拼装部位即为盾尾,

1.盾构在曲线上施工和修正蛇行时必须的最小富裕量(x1)。见示意图1。

x1=δ/2

δ=(R-D0/2)(1-COSβ)=l2/2(R-D0/2)

2.管片组装时的富裕量一般为20~40mm 。

式中:D -盾构外径

D 0-管片外径

X -盾尾间隙

x1-最小富裕量

t -盾尾壳板厚度

R -曲线上施工半径

l -盾尾长度

3.4盾构机长度与灵敏度

盾构机应根据围岩条件、隧道线路、盾构型式、铰接的设置形式、管片宽度、K 块的拼装形式等因素确定。一般情况,盾构机本身为直线刚体不能与设计线路完合拟合,盾构掘进后形成的线形为一条边续的折线,盾构机长度越小,线路曲线半径越大,拟合程度越好。盾构机设计长度宜缩短盾构机长度,提高盾构机纠偏的灵敏度,与线路进行拟合程度亦将提高很多。

根据众多现型盾构机尺寸,盾构机外径6m~8m 时,盾构机的长度一般为0.75~1.25倍盾构机外径。

3.5盾构机铰接和仿形刀

为了确保隧道曲线施工时的线路,将盾构本

体分为前体和后体,让盾构机在前体和后体结构

处曲折,在可以减少推进时超挖量的同时产生推

进分力,以易于盾构弯曲。在盾构机的中部增加

铰接装置,即可减少盾构固定段长度。

最小内接半径R min

3.6地质条件的多样性

盾构隧道线路地质条件是隧道工程中不可忽视的。地质条件对于盾构隧道线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对于盾构机掘进控制的影响。当盾构机处于连续地层中掘进时,盾构刀盘受力均匀,掘进参数较稳定宜于控制线路轴线。但不可避免的、经常性的处于不均匀地层中。例如:广州地铁三号线汉市盾构区间右线第578环至600环上软下硬地层的地质情况,如图3所示。

盾构机与施工半径的关系 图

1

盾构机铰接与曲线半径关系 图2

盾构机处于上软下硬地层中掘出进

时为了克服下部硬岩阻力,一般要加大

下部千斤顶推力,造成上、下组千斤顶

油压力相差较大。当地层情况变化时或

上、下组千斤顶油压差值控制不好时常

造成盾构机“抬头”,偏离设计线路方向。

二、地层中水土压力及尚未凝固的砂浆

对于盾构管片的位移影响。盾构隧道管片是隧道衬砌的一种形式,在盾构机开挖的空间中属于两端简支的弹簧梁。管片环在自身重力及水土压力作用发生位移,而且这种位移在某些特殊地层、地段的变形量相当可观。

3.7盾构掘进姿态控制的准确性

3.7.1盾构导向系统

盾构机姿态实时正确测定是隧道顺利推进和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施工中测量盾构机姿态所采用的自动监测系统多采用国外引进的设备,例如德国PPS 导向系统(见图4)。盾构机掘进控制机理为:在安装过程中通过人工测定预先确定好坐标的参考点(9)来定向经纬仪

(1),并将测量基准资料输入系统电脑(2),再通过固定好位置和方向的机动经纬仪(1)自动测量盾构机里面的两块棱镜,确定出经纬仪新的位置,进而得出盾构机姿态。系统连续跟踪测定当前盾构机的三维空间位置、姿态,和

设计轴线进行比较获得偏差信息。

主机(1)定向精度对整个地铁区间

贯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后视与

主机的定位失误或者掘进过程中主

机与棱镜坐标变动而未及时进行校

核将直接影响主机测量姿态的精度。施工中应经常性校核主机与后视坐标,以保证盾构机姿态信息的可靠性。

3.7.2盾构主推力千斤顶与铰接油缸

盾构机向前行进是靠安装在支承环周围的千斤顶顶力,同时盾构机的轴线控制亦靠众多千斤顶组的不同组合。通过分配给予各组千斤顶不同的油压使之获得不同的推力与行程。当加大某组油缸油压时,下部千斤顶推力与行程较其他组大一些,则盾构机向此方向偏转。同样根据调整其他分区油压差值,可分别控制盾构的坡度和方位。铰接油缸是连接前体与后体的装置,它的行程变化则反典型上软下硬地层剖面图 图3

PPS 自动导向系统图 图

4

应了盾构机的前进趋势。

3.7.3掘进线路的选定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8.4.4规定:“盾构掘进中应严格控制轴线平面位置和高程,其允许偏差均为50mm,……”。但是由于地质条件的变异性、施工工艺的局限性和掘进姿态控制的准确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般常出现超出规范要求的现象。而且由于成型管片后期位移,即使盾构沿线路轴线掘进也不一定保证成型隧道与设计线路吻合一致。因此在特定工况下,建议盾构掘进控制的重点应该是最终成型隧道管片的轴线与设计线路轴线的一致性。

3.7.4管片的符合性

管片作为盾构隧道的主体,盾构隧道管片位移控制是确保隧道线型符合设计要求、满足隧道建筑限界的关键。在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拼装成型的管片姿态及位移是我们最终控制的对象。管片的隆升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管片安装到其脱出盾尾前,主要受盾构机姿态和千斤顶影响;第二阶段(管片位移最大阶段),管片从盾尾脱出至距离盾尾2环左右,管片上浮,在同步注浆影响下管片周围充满浆液,在浆液充填率大,管片上浮也较大;第三阶段,由于浆液的渗透和固结收缩引起管片下沉。管片姿态应与盾构机姿态相吻合,在盾构机掘进过程中管片处于盾构机盾壳内,受盾构机的影响较大,但是同时在管片脱出盾尾后仍然会发生一定的位移,而且我们认为这种位移变形是影响最后成形盾构隧道空间位置的主要因素。

3.7.5管片选型

从目前盾构隧道设计采用较多管片形式来看,根据管片的结构尺寸包含标准环与楔形转弯环。通过间隔的选用转弯环可以拟合出不同曲率的曲线。管片选型的原则:控制好管片环面与盾构机及线路轴线的垂直度关系,考虑盾构机走行趋势适时选用标准环管片或转弯环管片,均衡管片与盾构三维空间关系。考虑线路包括缓和曲线和圆曲线段,首先计算理论拟合曲线的转弯环环数,然后采用蛇行修正楔形管片环数量取直线段管片环数的3%~5%。

3.8管片在盾构中的拼装质量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8.6.5条规定:“管片拼装允许偏差为:轴线高程和平面50mm;每环相邻管片平整度4mm;纵向相邻管片平整度5mm;衬砌环直径椭圆度5?。”要作到规范要求,必须认真作好管片的选型及管片拼装质量。每一环管片都是下一环管片拼装的基准环。

控制好成环管片的环面质量是确保及提高纠偏效果以及控制管片后期变形位移的关键因素。环面质量是环面与隧道轴线的垂直度差异,只有在垂直度良好时,盾构管片之间的自由度最大,两者没有卡碰现象,才有达到盾构自动纠偏及控制管片姿态的目的。前一环管片的基准不准,造成新拼装管片位置也不准,对于管片的受力也造成严重危害,因此管片拼装的质量一定要严格控制。

3.9掘进纠偏对管片位移的影响

<规范>8.4.4规定:“……,发现偏差应逐步纠正,不得猛纠硬调”。要求平稳地操作盾构机,防止过大的纠偏动作。过大的纠偏往往造成两侧千斤顶行程差较大,管片环面与线盾构轴线不垂直,造成管片与盾构机的不良相对位置。从管片姿态与盾构姿态关系图上可以看出当管片环面与线路轴线及盾构轴线不垂直时,既而造成向外侧的纠偏力偶及向外侧的水平分力,造成管片横向位移,并有可能影响到盾构推进轴线的控制。

同时为了保护管片在掘进纠偏过程中不致发生破损,一般对掘进各分区千斤顶的油压力差值作出相应限制,即不得猛纠硬调。

管片与盾构姿态相对关系图 3.10壁后注浆影响

盾构机开挖的轮廓均大于管片的外径,管片在较大的空间中的稳定是依靠管片壁后的同步注浆浆液并依靠浆液与地层构成与围岩一体化的稳定构造物。但是地层中的管片又不是静止的,一定时间内是处在浆液体中。由于受到水土压力与浆液浮力的作用存在位移,随着时间的延长然后趋于稳定。通过计算管片自重与管片受到的浮力可以计算出管片的运动趋势。以外径D =6m,厚300,宽

1.5的管片为例,管片砼自重约为192KN ,如隧道处于全断面地下水中,水浮力为424KN 。浮力大于自重,而且管片外存在位移空间,由此可见管片存在上浮趋势。同时由于地层关系,当盾构隧道处于软土中时盾构开挖土体的自稳性差会产生主动土压力阻止管片的上浮运动,而当盾构隧道处于自稳性较好的硬岩中时,管片的上浮趋势则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3.11线路设计的合理性

线路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质软硬不一的情况,避免盾构隧道过多地穿越上软下硬的地层交错区,减小施工中的盾构隧道位移控制的困难;线路设计中应考虑线路埋深、地下水土压力及土层地质特点,并验算上覆土层与盾构隧道的抗浮要求。

4控制管片隧道位移的施工措施

成型隧道管片的位移变化大多90%发生在管片脱出盾尾一至两天内,而后期上浮值则非常小。

因此隧道管片位移控制的关键时间在是管片脱出盾尾一两天内,而稳定隧道主要靠适当的衬背注浆 Fl:左侧千斤顶作用力

Fr :右侧千斤顶作用力

Fx':管片纵向作用分力

Fy':管片横向作用分力 M':弯矩

纠偏力偶分析图

与盾构姿态控制。

4.1掘进参数优化

(1)解决轴线难控制的技术措施:

a)选用带铰接装置及仿形刀的盾构机

b)开启盾构铰接装置,预先推出弧线态势

根据设计曲线半径及盾构直径计算铰接角度,开启盾构铰接装置,使得盾构机的前筒与后筒张角与曲线吻合,预先推出弧形趋势,为管片提供良好的拼装空间。

c)采用仿形刀在曲线内侧位置进行超挖,有利于纠偏

仿形刀的使用主要须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仿形刀的超挖范围。仿形刀通过设置,可以在圆周任意区域位置进行超挖,该工程将采用仿形刀在曲线内侧位置进行超挖,以有利于纠偏。二是超挖量。根据公式(1)计算:R=250m, 理论超挖量δ为21mm;在缓和曲线段,它是不断变化的一个函数值。实际超挖时,超挖量必须根据隧道的设计轴线、铰接装置的设置值、盾构机的姿态、管片的拼装状态等因素综合考虑后确定。

d)解决隧道受侧向分力的影响向圆弧外侧偏移的技术措施

(2)盾构掘进时走向的预偏

为了控制隧道轴线最终偏差控制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盾构掘进时,考虑给隧道预留一定的偏移量。将盾构沿曲线的割线方向掘进,管片拼装时轴线位于弧线的内侧,以使管片出盾尾后受侧向分力向弧线外侧偏移时留有预偏量。而预偏量的确定往往须依据理论计算测量监测数据分析和施工实践经验的综合分析得出,同时需考虑掘进区域所处的地层情况。根据我们的施工经验:盾构机掘进轴线应在设计轴线内侧10mm(设计轴线高程上尚无固定参考值,需结合测量监测数据确定),这样有利盾构机掘进的姿态及轨迹的控制。

(3)控制盾构千斤顶掘进速度与推力

在常规隧道施工时,为了保证进度,盾构机掘进速度往往达到50mm/min左右,与之匹配的推力较大。而在纠偏过程中,根据成熟的施工经验,必须适当降低掘进速度,即降低千斤顶总推力,同时也意味着降低侧向分力,有利于减少隧道向弧线外侧的偏移量。因此在曲线隧道施工时或者纠偏时,必须确定一个合理的推力和掘进速度。这个合理的掘进速度必须额外的增加推力,从而达到减小侧向分力的目的,同时尽可能少扰动土体。必须指出的是这个掘进速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施工条件、地质状况、线形等的变化,也须即时调整,从而达到最好的施工效果。

4.2优化衬背注浆技术

衬背注浆对盾构隧道主要起以下作用:填充盾壳与管片间的建筑空隙,使隧道管片衬砌与围岩

共同作用形成一体的构造物;填充小曲率半径曲线的外侧,可作为盾构推力时的后座力,较好的控制管片间的环高差;在隧道建成后,隧道很容易产生位移,通过注浆可控制成环管片的位移量。衬背注浆技术亦一直作为控制盾构隧道位移的关键技术措施。

(1)注浆浆液类型:

为了达到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效果,注浆浆液需考虑注浆的充填性、凝固强度和限定范围(防止流失)。只有这三者达到有机的结合,才能使隧道管片与围岩共同作用形成一体化的构造物。目前主要采用的浆液类型和性能见下表:

(2)注浆浆液选用原则:

盾构隧道管片在开挖空间的位移变形,很大程度上依靠衬背填充料提供约束。在软弱地层与较坚硬地层中壁后注浆要达到的性能要求是不同的。以下是注浆浆液的一般选用原则。

a)对于地面保护要求不高的地段或较坚硬并有一定自稳能力的岩层(如广州地区隧道大部分处于强或中风化岩层中时,要均匀地填充地层,首要的是增加浆液的流动性),可考虑采用单液注浆。可使用惰性浆液或活性浆液,此时除保证浆液强度、固结率、可泵性等基本指标以外,应适当延长凝结时间(>12小时),但需密切注意其流失的可能性和程度。

b)对软弱地层和地面保护要求较高特别是有重要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地段,宜优先采用双液注浆。如施工管理水平较高也可采用单液活性浆液,但此时应缩短凝结时间(<7小时)。

c)对于富水地层,考虑到浆液易受地下水稀释,致使早期强度下降,应优先考虑双液浆;也可考虑单液活性浆液,并要求凝结时间短、粘性大、保水性强、不离析,同时应保证盾尾的良好密封性能并提高注浆压力。

d)在盾构始发和到达段,总体上要求缩短浆液凝胶时间,以便在填充地层的同时能尽早获得浆液固结强度,保证开挖面的安全并防止从洞口处漏浆。

(3)衬背注浆策略:

一般从通过设置在盾构上的注浆孔进行同步注浆,也可从设在管片上的注浆孔进行注浆。以不偏压为原则,从下往上对称压注。注浆压力选择以能充填建筑空隙为原则,根据相应部位的土压力,水压力、泥浆压力以及衬砌强度选择合适的压力,一般注浆压力不大于500Kpa。注浆量考虑开挖空隙、围岩裂隙渗透系数、超挖量等因素,对注浆实行压力和注浆量双重控制。以开挖直径Ф6280mm,管片外径Ф6000mm,计算理论充填注浆量为4.06m3,实际注浆量为6m3,充填系数

为130%~180%。

特殊情况下,可以采用不对称注浆,利用注浆压力对管片与盾构机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改善管片姿态。如下图所示。

当发现隧道上浮量较大、波及范围较远时,可采

取对已建成隧道进行双液浆或聚铵脂补注浆措施,使

隧道纵向形成止水带,以割断泥水补给路径,以减缓、

制约隧道上浮,从而控制隧道变形。

4.3加强测量监测 监控量测的目的是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随时了解和掌握盾构掘进前后的盾构管片隧道变形位移情况和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变化、土体位移以及对其上周围建筑物的影响等,将信息反馈优化施工方法,组织信息化施工,实行动态管理。监控量测的内容现场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表隆陷、隧道隆陷、土体内部位移、衬砌环内力和变形、土层压应力、建筑物沉降与倾斜。

5结束语:

随着自动测量监测系统、衬背注浆技术的日趋完善以及掘进施工经验的积累、盾构机的掘进系统的完善,大量的先进设备提供了信息化的施工的条件,但盾构隧道工程施工仍要坚持以地质条件为本、以人为本的科学思想。针对复杂多变的施工条件认真研究,采取信息化动态控制,根据测量、推力、扭矩、掘进速度、土压力和出土土样等信息及时调整参数,最大程度上地控制施工阶段的盾构位移,确保盾构隧道的线路位移符合规范要求。

作者介绍:

张智博,男,山东滕州人,生于1980年01月,2001年毕业于山东建筑工程学院交通土建工程专业。

参考文献:

1. (日)土木学会 编 朱伟 译 隧道标准规范(盾构篇)及解说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 程骁 盾构施工技术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4. 编着 周文波 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及应用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注浆纠正管片姿态

高速公路隧道照明控制策略

高速公路隧道照明控制策略 摘要:针对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系统进行分析,分析了高速公路隧道内照明系统的主要功能,并阐述了对照明系统进行科学控制的意义。结合这些内容,总结出高速公路隧道照明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其中主要有隧道照明系统存在过度设置问题,中短隧道照明系统过于庞大,隧道照明模式存在问题等。最后,阐述了高速公路隧道照明控制策略,主要内容为手动控制策略,分段时序控制策略,自动控制策略。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照明控制 当下,我国高速公路索道照明设计过程中,对照明系统做出相关规范,对于隧道工程的建设,照明设计人员将其分为了过渡段、入口段、中间段以及出口段。这样一来,隧道工程的照明设计人员,就可以从全年行车的角度来进行安全建设。此外,在设计隧道的照度和各段长度的过程中,应控制好隧洞的最大行车时速以及最大亮度。这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隧道洞内的最大照度。 1 高速公路隧道照明概述 隧道属于高速公路中一种较为特殊的管状造物,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从隧道经过属于一个从明亮到黑暗再到明亮的一个过程。当驾驶员的眼睛短时间内经历明暗交替,如果明暗交替程度过大,驾驶员的眼睛不能立刻适应,尤其从明转暗的过程中,更需要一段时期的适应[1]。当隧道外的天气十分晴朗,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进入隧道,隧道内和外面的明暗差距比较大,人眼就会暂时性的感觉到“黑洞”现象,这种

现象的存在导致驾驶员看不清前面的道路情况,这就很有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因此,对隧道内照明系统进行科学控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驾驶员在隧道内的行驶安全性。在控制过程中,要对隧道内光照和分布情况进行科学控制,进而为隧洞内行驶车辆营造良好的视觉环境,通过对隧道内照明系统的科学控制,可以保障高速公路上行驶车辆无论在白天行驶还是在晚上行驶均可以在隧道内安全驾驶,这就是对隧道内照明系统进行有效控制的主要目的。同时,隧道照明也是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成本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隧道照明系统进行研究,进而研制出一种健全又节能的照明设备也是对隧道照明系统进行科学控制的目的之一。 2 高速公路隧道照明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隧道照明系统存在过度设置问题 对隧道照明系统进行过度设置,是当下我国高速公路运行过程中的一个“通病”,以某高速公路隧道为例,其隧道主要是以中、长隧道居多。假设洞外的亮度为L20(s),那么通常情况下则按照400ed/m2来取值,对交通量增长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对照明系统方案进行科学设计,其入口段、多独断以及出口段的照明运营度过高,其高速当下行车安全所需要的亮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产生资源浪费的现象。 2.2 中短隧道照明系统过于庞大 某高速公路全路程中的中、短隧道占据总隧道数量的71.11%,对相关资料进行调查显示,短隧道中的照明设备和长隧道的照明系统基本相

盾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盾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一、盾构法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一)审查盾构施工总体方案,需重点注意的内容 1.施工场地总平面布置图; 2.盾构推进方案(始发、掘进、到站或掉头); 3.盾构推进计划; 4.管片的质量控制; 5.施工测量方案、沉降监测方案; 6.同步注浆和二次补浆的质量控制; 7.盾构设备性能参数及操作方法; 8.出土方案和弃土安排; 9.端头和联络通道地层加固方案; 10.建筑物、管线等调查及保护方案; 11.补充地质勘探方案; 12.洞门密封及处理方案; 13.盾构设备组装调试; (二)进场设备检查 应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各种设备进行检查,包括注浆设备、起吊设备、管片运输设备、管片防雨设施、给排水系统、供电设备等。在盾构始发井前,这些设备应处于可正常工作的状态。 (三)控制测量复核 盾构施工前,应对所使用的水准点和控制点进行复核,确认

没问题后才可使用。 (四)临时管片安装和盾构设备推进前的检查 应对以下方面进行检查,确认没问题后,才可以开始安装临时管片和进行盾构设备推进。 1.盾构设备定位; 2.反力架安装; 3.洞口橡胶密封条和端墙凿除; 4.临时管片固定方式; 5.盾构设备操作方式; 6.同步注浆和二次补浆方式; 7.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设备及其运输方法; (五)盾构设备掘进与管片拼装检查 1.在盾构设备推进前,承包商应提交详细的施工进度安排 报监理和业主批准; 2.监理应通过承包商提供的施工进度报表和现场检查来判 断盾构设备的掘进与管片拼装的情况,出现异常情况时 须及时分析原因,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 (六)进场管片检查 1.要求承包商在管片安装之前,必须有专人对以下内容进 行检查,并填写检查表(检查表应有承包商提交给监理 备案):(1)管片表面损坏情况;(2)管片生产日期;(3) 管片类型编号;(4)止水带封条的粘贴(位置和牢固性);

LED隧道照明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2011年8月第22卷第4期照明工程学报 ZHAOMING GONGCHENG XUEBAO Aug.2011Vol.22No.4 LED 隧道照明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张玲 郝翠霞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 摘 要:针对山区高速公路隧道车流量较小、能耗高等特点,研制出一种隧道LED 照明控制系统。系统包括控制 计算机、隧道照明控制器以及LED 照明控制调光模块,本文介绍了LED 隧道照明控制系统架构、控制策略、通信方式和所采用的DALI 数字可寻址照明协议,着重介绍了基于PWM 技术的LED 照明调光控制模块的原理、硬件构成、工作方式、技术要点。LED 隧道照明控制系统能自动采集洞外照度、时间、车流量等信息,分析计算后下发调光指令,由LED 照明调光控制模块通过PWM 方式调节LED 灯平均工作电流,从而自动调节隧道内照明灯的光通量,以最大限度地节能降耗,提高隧道运营管理效益,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照明;LED 照明控制器;DALI 协议;节能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LED Tunnel Lighting Control System Zhang Ling Hao Cuixia (Nanjing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Nanjing 210046) Abstract A LED lighting control system ,which consisted of control computer ,tunnel light controller and LED lighting dimming control module ,is developed for the low traffic volume and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freeway tunnel in mountain area.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frame ,control strategy ,communication mode of LED tunnel lighting controller system and the DALI Digital Addressable Lighting Agreement that used ,and highlights the principle ,hardware ,work pattern ,technical points of the LED lighting dimming control module which based on PWM technology.The LED tunnel lighting control system can automatically capture the illuminance outside the tunnel ,time ,traffic volume and so on.And based on all the information collected ,the system can analyze and send dimming command to adjust the average working current of LED by the PWM method in LED lighting dimming control module ,so that the brightness of the lights inside the tunnel can automatically be adjusted to maximize energy-saving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which is worth to be promoted and applied. Key words :freeway tunnel lighting ;LED lighting controller ;DALI protocol ;energy-saving 基金项目: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项目YK09- 04-021引言 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隧道所占比例很大, 建成通行后公路隧道用电费用相当惊人。由于偏远 山区经济欠发达,车流量很小,隧道照明费用已成为高速公路隧道管理部门的一笔沉重负担,特别在运营的前几年,征收的通行费还不够运营养护支出。

地铁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精心整理 地铁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一、明挖法施工 1、围护结构施工 1)地下连续墙施工控制要点: (1)导墙施工。控制测量放线的中心线精度和标高误差;检查沟槽土体土质及其稳定性;控制导墙成型后内水平间距、竖向间距、牢固程度和控制支撑拆除时间;控制内墙面与地墙纵轴线平行度、垂直度、平整度及导墙净间距符合要求。 (2)泥浆制作。泥浆配合比满足现场地质的要求;每幅槽段对泥浆指标(比重、黏度、pH值、含砂率);控制对循环(废弃)泥浆的处理。 (3)成槽施工。单元槽段分幅位置测定;成槽过程观测周边地面变形情况、槽段内泥浆液面高度;控制好槽段深度、宽度、垂直度和长度等;测定第一次清孔后槽底泥浆指标。 (4)钢筋笼制作和吊放。应控制纵横向钢筋点焊接质量、钢筋桁架焊接质量、吊点焊接质量、吊筋长度;预埋件位置、数量、规格和安装固定情况,保护垫块位置、数量;入槽后平面位置、标高和固定情况。 (5)接头管吊放。控制接头管入槽位置、深度,开始拔管时间、每次拔管长度、最终拔管时间。 (6)浇筑混凝土。导管应提前做气(水)密性试验并满足要求。钢筋笼就位后放入导管并再次进行槽段清孔换浆;初灌量满足要求;确保连续浇筑,控制浇筑面高差、浇筑速度和最终混凝土面标高;控制试块制作批次、数量。 2)灌注桩施工控制要点: (1)桩位放样控制,护筒埋设深度和中心位置要正确。 (2)泥浆制作。泥浆配合比满足现场地质的要求;每幅槽段对泥浆指标(比重、黏度、pH值、含砂率);控制对循环(废弃)泥浆的处理。 (3)钻孔施工:控制钻头位置、钻盘水平度、钻杆垂直度;控制成孔深度,清空后孔底沉渣厚度、孔底泥浆指标等符合要求。 (4)钢筋笼制作和吊放。应控制纵横向钢筋点焊接质量、加强箍筋焊机质量、吊点焊接质量、吊筋长度、上下接头处主筋错开长度、保护层垫块放置的位置及数量。 (5)浇筑混凝土。导管应提前做气(水)密性试验并满足要求。钢筋笼就位后放入导管并再次进行槽段清孔换浆;初灌量满足要求;确保连续浇筑,控制浇筑面高差、浇筑速度和最终混凝土面标高;控制试块制作批次、数量;严禁将导管提离混凝土面。 3)基坑开挖、回填: (1)钢支撑钢管的直径、管壁厚度等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钢支撑轴力预加应力的测试元件和仪器、仪表设备应齐全,并经有资质单位标定合格后才允许使用. (3)施工监测的实施情况,监测标点布设应符合设计要求,全部标点必须取得初始读数,记录清楚后,方可开始基坑开挖.

隧道照明施工规范

陕西政和汉唐工程有限公司 隧道照明系统设计施工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版本: 受控状态: 颁布时间:实施时间: 1、目的及适用范围

为了使高速路隧道照明系统设计的规范化、完整化,确保施工的正确化,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为公司设计、施工高速路隧道照明系统的指导性文件。 2、技术要求 3、设计 3.1 设计规范 JT/T 609-2004 《公路隧道照明灯具》 JTJ 026.1-1999 《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 GB 50259-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JTJ 026-90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 3.2 设计要求 附件1、附件2、附件3 4、施工规范 4.1 隧道照明灯具安装 4.1.1划线定位:按照施工图纸要求的灯具安装高度先确定灯具安装位置。测量高度时要利用已经形成的参考物作为测量基础(如已经完工或初步完工的路面,道沿等),先划出一条水平安装基准线,保证灯具安装高度水平一致,然后按照施工图的灯具距离定位灯具安装位置; 4.1.2灯具支架安装:在已经确定的位置上安装灯具支架。安装时注意灯具的型号,灯具支架的孔距和相互距离; 4.1.3 灯具安装:按照图纸要求的型号,安装灯具。灯具安装前要将灯具打开检查,保证光源、触发器、整流器、电容安装完好; 4.1.4 接线:接线时按A、B、C三相循环连接灯具,保证三相电流平衡;如图纸要求保护线缆,则灯具连接线穿保护管; 4.1.5 调试:灯具安装接线完成以后,每个回路单独进行调试,确保单个回路正常。 4.1.6 回路调试正常后,将灯具尾线固定。固定时要求方式统一,线形整齐美观; 4.1.7 系统调试。 4.2 LED疏散指示灯 4.2.1 前期检查:检查测量所有LED疏散指示灯安装预留孔,对没有预留孔或者预

盾构施工控制要点

盾构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 了解工程条件,包括水文地质条件、施工场地条件、管片运输与渣土消纳条件、噪音影响、供电、供水、排污条件、民扰、扰民问题、拆迁占地等; 地面建筑物与地下管线调查,地下管线必须逐一现场核实;在盾构掘进前必须进行地下空洞探测;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临电施工组织设计 风险源识别与分析,编制专项方案(包括工程自身风险和盾构开仓检查、换刀带来的风险) 编制项目进度计划(特殊地层必须考虑刀盘、刀具检修以及由其引起的施工占地协调、管线改移等对整个工程工期的影响) 制定盾构施工过程管理措施与控制目标 编制盾构施工辅助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包括盾构机及龙门吊、砂浆搅拌站等大型设备运输、组装及解体方案、盾构始发和接收端头加固方案、始发与接收方案、联络通道和其它附属工程施工方案、弃土坑施工方案、盾构防水等、需要中途进行刀盘刀具检修的还需编制专项方案)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与绿色、环保和文明施工体系 物资准备 盾构机及大型运输、吊装设备选用 盾构施工配套垂直运输设备、水平运输设备选型与采购(龙门吊、塔吊、电瓶车、管片车、渣土车等),需注意点 制造与采购工期,一般在6个月左右 电瓶车选择必须考虑多个工程的使用以及隧道纵坡对其牵引力的影响 浆液制备与泵送设备(搅拌站、浆液输送泵、浆液车) 盾构始发、过站、接收用钢结构(反力架、反力环、机座、过站小车) 盾构机后配套管线及运输通道(供水管、排水管、盾构机供电电缆、隧道内照明、轨道、枕木、走道板、管钩等) 盾构配件及耗材(刀具、常用配件、盾尾密封油脂、泡沫、膨润土、润滑油脂等)现场临时用电、临时用水材料,应急发电设备。 场地内装载、搬运设备(装载机、叉车、挖掘机) 工地通用机械(空压机、电焊机、切割机等) 人员准备 建立组织机构 制定岗位职责 管理人员安全教育、业务培训 作业工人安全教育、业务培训 持证上岗 所有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工伤等各项保险 场地布置 盾构施工场地布置应统筹考虑,协调合理,绿色施工。主要包括:垂直运输系统、

高速公路隧道照明自适应智能控制系统

高速公路隧道照明自适应智能控制系统 引言 安全、经济、环保、节能是公路工程建设追求的目标,隧道照明系统的安全性和节能性存在着此消彼长的矛盾。隧道的建成通车,在照明系统应用方面迫切需要解决两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1.如何保障隧道行车的舒适性及安全性 隧道通车后交通量较大且本工程隧道所占路线比重大,易造成驾驶员的紧张和疲劳,因此隧道内行车的舒适性及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保障隧道行车的舒适性及安全性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隧道照明系统节能 通过对隧道较多的江西、湖南、广东、福建等地隧道管理部门的调查表明,隧道照明费用已成为公路隧道运营中一笔沉重的负担,研究节能、高效、安全、维护费用低的隧道智能照明系统已显得非常重要。 因此,以上述两个问题为导向,根据广东省高速公路隧道运营照明的实际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调研、理论分析、实验分析、现场测试等科学手段,对高速公路隧道照明需求与节能技术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隧道照明节能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系统性地解决公路隧道照明节能问题。 现通过电能浪费的主要因素分析,总结目前的隧道照明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新一代照明节能系统解决方案。 隧道照明电能浪费的主要因素分析 洞外亮度大范围变化而洞内亮度相对固定 在隧道照明系统设计时,规范要求按照夏天中午时的最大洞外亮度进行计算,并考虑足够的维护系数。但在实际运营期间,洞外亮度会随着天气、季节和时辰的不同而每时每刻变化,图1给出了明天隧道洞外亮度的变化情况。对于这种连续变化的洞外亮度,仅仅采用简单的分级调光方式照明,显示电能浪费相当巨大。

夏至白天亮度曲线冬至白天亮度曲线 早晨中午傍晚 图1 晴天隧道洞外亮度的变化情况 图2给出了晴天分级调光系统与LED自适应智能控制系统的调光功率、能耗相对比值曲线。图中曲线以上部的面积即为浪费的电能,它是实际需求能耗的三倍以上。即使是四级调光的LED灯,其晴天的能耗也是实际需求的2倍。因此,隧道加强照明若能采用自适应智能控制系统可实现按需照明的目标。 图2 不同季节晴天隧道加强照明功率变化图灯具功率规格少 隧道照明的标准标准值在待业标准中是有具体规定的。若照度大幅度地超出行业标准,则属过度照明。由于高压钠灯光源的功率规格通用型只有100、150、250、400瓦几种,而许多高速公路隧道基本照明灯具仅需40-100瓦即可,但市场上技术成熟的的高压钠灯光源并没有这些规格,因此隧道的基本照明不得不选用100瓦的高压钠灯。这使得隧道单侧开灯亮度不够,双侧开灯过渡照明现象严重。而选用LED灯具,其设计功率一般在35-70瓦之间,过度照明较钠灯要低得多,但依旧存在着过度照明。若采用智能无级控制,则可根据需要进行照明,可有效地避免过度照明。例如某条隧道基本照明灯具采用45瓦的LED灯亮度正好达到规范要求的4.5cd/㎡,而实际设计功率一般选

盾构质量控制要点

第一章盾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1 盾构掘进施工 1.1.1 盾构设备制造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整机总装调试合格,经现场试掘进50?100m距离合格后方可正式验收。 1.1.2 盾构组装时的各项技术指标应达到总装时的精度标准,配套系统应符合规定,组装完毕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盾构使用应经常检查、维修和保养。 1.1.3 盾构掘进施工必须严格控制排土量、盾构姿态和地层变形。 1.1.4 盾构进出洞时应视地质和现场以及盾构形式等条件对工作井洞内外的一定范围内的地层进行必要的地基加固,并对洞圈间隙采取密封措施,确保盾构的施工安全。 1.1.5 在盾构推进施工中应及时进行各项中间隐蔽工程的验收,并填写下列记录: (1 )竖井井位坐标; (2)竖井预留的洞圈制作精度和就位后标高、坐标; (3)预制管片的钢模质量; (4)盾构推进施工的各类报表; (5)内衬施工前,应对模板、预埋件等进行检查验收。 1.1.6 盾构机进出竖井洞前,必须对洞口土体进行加固处理,以防止洞门打开时土体和地下水涌入竖井内引起地面坍陷和危及盾构施工。

1.1.7 隧道洞口土体加固方法、范围和封门形式应根据地质、洞口尺寸、覆土厚度和地面环境等条件确定。 1.1.8 检查盾构始发的准备工作,测量盾构机始发的姿态(盾构机垂直姿态略高于设计轴线0~30mm防止“栽头”),检查盾构机防滚转措施及负环管片、始发台的稳定性;检查反力架刚度。最后一层钢筋的割除,应自下而上进行才比较安全。 1.1.9 盾构工作竖井地面上应设防雨棚,井口应设防淹墙和安全栏杆。 1.1.10 在盾构推进过程中应控制盾构轴线与设计轴线的偏离值,使之在允许范围内。 1.1.11 盾构中途停顿较长时,开挖面及盾尾采取防止土体流失的措施。 1.1.12 盾构掘进临近工作竖井一定距离时应控制其出土量并加强线 路中线及高程测量。距封门500mn左右时停止前进,拆除封门后应连续掘进并拼装管片。 1.1.13 盾构掘进速度,应与地表控制的隆陷值、进出土量、正面土压平衡调整值及同步注浆等相协调,如盾构停歇时间较长时,必须及时封闭正面土体。 1.1.14 盾构机到达检查进站的准备工作,测量盾构机接收架位置和 盾构机姿态(盾构机垂直姿态略高于设计轴线0~ 30mm防止“栽头”), 确保两个姿态一致(接收架垂直姿态要略低于盾构姿态,以使盾构顺利爬上接收架);检查接收台的固定牢靠,防止盾构在推力作用下发生位移;检查进站前约10 环的管片是否对纵向进行加强连接,防止盾构在推力下降时发生管片“松脱” 渗水和减轻盾构姿态发生突变时的管片错台、破损。盾构机应慢速进站,直到盾构安全上到托架。 1.1.15 盾构掘进中遇有下列情况之时,应停止掘进,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

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安全管理(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安全管理(标 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安全管理(标准版) 1引言 安全管理工作己在我国得到了日益重视,尤其是在加入了WTO 后,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要求发展中国家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已作为和生产管理并列的一项企业管理重要内容。而建筑业是伤亡事故多发的行业,仅次于矿山作业。隧道施工具有建筑业和矿山业的一些共同特点,施工危险程度大,安全隐患多。盾构施工隧道技术是一项先进的隧道施工技术,开挖面处在盾构体的保护下,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土体失稳或冒顶带来的人身伤亡事故,近年来,在上海、广州、北京和深圳等地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由英国工程师布鲁诺尔发明于1818年,并于1825年运用于工程实践。我国从1956年开始引进盾构施工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在上海、广州等大

城市中逐渐成为城市地下铁道施工的主流方法,其特有的安全施工和管理问题引起犷广泛注意,本文为结合多年的盾构施工实践和安全管理经验的总结。 2盾构机刀盘前的压气作业 2.1盾构机的压气作业 当操作人员必须进人盾构机前体刀盘内作业时,如果盾构机前方或上方的土体不能自稳,上体可能通过刀盘的开日处进人刀盘内,威胁作业人员的安全。大多先进的盾构机均配备了压气系统,即通过密封刀盘和盾构前体的通道,向刀盘内注入无油空气,使刀盘内的压力升高,以达到平衡外侧土体压力的目的,压力最大可达到3-4kg/cm2。为了保证操作人员的适应性,一般在通道卜设置密闭的过渡增压舱,这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压力变化带给操作人员的影响。由于操作人员是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工作,刀盘内空间狭窄,不能有多人同时作业,压人的空气质量也可能含有一定的杂质,且工作面的环境温度将会很高,当操作人员出现不适时,需要经过一定时间减压过渡后才能得到医疗。因此,压气作业是盾构安全施工的一

PLC在隧道照明控制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46094434.html, PLC在隧道照明控制中的应用 作者:郑钦文王佳斌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35期 摘要:隧道照明系统运行花费的费用在整个的隧道运行管理当中占据着非常大的比例,所以说照明系统的合理运行管理在整个管理当中要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科学合理的隧道照明设计不仅能够为行驶的车辆提供良好的光线强度,极大的提高交通安全运行,同时还会起到良好的节能效果,对电力能够进行合理的利用,保证能够提供出最大的电能能量。当下的隧道照明系统当中大量应用PLC系统,以此能够同远程控制中心进行有效的连接通信,实时掌握照明系统具体运行情况。所以本文着重对PLC在隧道照明系统的具体应用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性的建设意见,希望能够对今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PLC在隧道照明;控制;应用 引言: 当下我国的山林地带还是相对较多,所以大部分车辆在进行远途跋涉的过程中还需要穿越层轮叠嶂的山林,在各种隧道中进行不断穿行。通常情况之下无论是汽车刚刚驶入进隧道还是驶出隧道,都会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容易看不清前方具体情况,容易引发一定的安全事故。所以在进行隧道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灯光系统合理配置,保证灯管能够根据日照条件和具体行驶车辆进行合理的变化,以此能够更好降低司机产生的视觉疲劳,从而能够对每个车辆的安全作出重大的保障。此外隧道照明系统需要源源不断的电力作为主要支撑,所以我们在进行灯光系统方案设定的时候一定要凸显出一定的节能效果,既能够起到良好的照明目的,同时还能够更加合理的控制整个的运行成本。所以说PLC系统照明应运而生,在整个隧道运行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效果。 一、系统架构组成进行简要分析 在工业的应用控制管理过程当中,应用PLC系统能够展现出诸多优点优势。其中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能够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下进行有效的应用,隧道内部整体拥有条件相对较为复杂,因此拥有plc系统能够为整个隧道现场提供良好的管控控制核心。因此能够更好的调节现场灯具的中心亮度,以及利用相關的传感器进行相关设备的信息连接传输。Plc系统的应用的在远距离传输通讯方面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实现远程的操作控制监控,对隧道内部的灯具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掌握。在中心控制中心的计算机以及隧道内部应用的灯具系统结构, plc系统将会作为主要的连接结构,在整个的两大系统之间将会起到良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应用的信息能够进行双方向的传递[1]。 二、主要应用的控制方案设计分析

盾构质量控制要点

第一章盾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1盾构掘进施工 1.1.1 盾构设备制造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整机总装调试合格,经现场试掘进50~100m距离合格后方可正式验收。 1.1.2 盾构组装时的各项技术指标应达到总装时的精度标准,配套系统应符合规定,组装完毕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盾构使用应经常检查、维修和保养。 1.1.3 盾构掘进施工必须严格控制排土量、盾构姿态和地层变形。1.1.4 盾构进出洞时应视地质和现场以及盾构形式等条件对工作井洞内外的一定范围内的地层进行必要的地基加固,并对洞圈间隙采取密封措施,确保盾构的施工安全。 1.1.5 在盾构推进施工中应及时进行各项中间隐蔽工程的验收,并填写下列记录: (1)竖井井位坐标; (2)竖井预留的洞圈制作精度和就位后标高、坐标; (3)预制管片的钢模质量; (4)盾构推进施工的各类报表; (5)内衬施工前,应对模板、预埋件等进行检查验收。 1.1.6 盾构机进出竖井洞前,必须对洞口土体进行加固处理,以防止洞门打开时土体和地下水涌入竖井内引起地面坍陷和危及盾构施工。

1.1.7 隧道洞口土体加固方法、范围和封门形式应根据地质、洞口尺寸、覆土厚度和地面环境等条件确定。 1.1.8 检查盾构始发的准备工作,测量盾构机始发的姿态(盾构机垂直姿态略高于设计轴线0~30mm,防止“栽头”),检查盾构机防滚转措施及负环管片、始发台的稳定性;检查反力架刚度。最后一层钢筋的割除,应自下而上进行才比较安全。 1.1.9 盾构工作竖井地面上应设防雨棚,井口应设防淹墙和安全栏杆。 1.1.10在盾构推进过程中应控制盾构轴线与设计轴线的偏离值,使之在允许范围内。 1.1.11 盾构中途停顿较长时,开挖面及盾尾采取防止土体流失的措施。 1.1.12 盾构掘进临近工作竖井一定距离时应控制其出土量并加强线路中线及高程测量。距封门500mm左右时停止前进,拆除封门后应连续掘进并拼装管片。 1.1.13 盾构掘进速度,应与地表控制的隆陷值、进出土量、正面土压平衡调整值及同步注浆等相协调,如盾构停歇时间较长时,必须及时封闭正面土体。 1.1.14 盾构机到达检查进站的准备工作,测量盾构机接收架位置和盾构机姿态(盾构机垂直姿态略高于设计轴线0~30mm,防止“栽头”),确保两个姿态一致(接收架垂直姿态要略低于盾构姿态,以使盾构顺利爬上接收架);检查接收台的固定牢靠,防止盾构在推力作用下发

公路隧道照明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

公路隧道照明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 郭兰英,梁波 (长安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 摘要:隧道照明控制系统在达到基本的照明指标后,安全、舒适又节能的照明技术永远是系统追求的目标。将西汉高速公路铁炉沟隧道照明系统分为基于照明回路控制的手动模式,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基于五个照明等级控制的分段时序控制模式能够满足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照明要求;基于电路回路控制的自动控制模式不仅能使洞内的照明亮度与外界自然光的亮度相适应,而且节约电能;建议后期采用的基于动态调光的自动控制模式,不仅更好的节约电能,而且提供了舒适的照明,通过一年多的运行证明了其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关键字:隧道照明;控制模式;动态调光 中图分类号:U459.2 文献标识符:A Study on Lighting Control System of the Tunnel on Expressway GUO Lan-ying ,Liang Bo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 Chang’an University , Xi’an 710064 , Shaanxi , China) Abstract: When the tunnel illuminating control system has achieved its basic illumination indexes, the illuminating technology with safety, comfort, and economy of energy becomes the always aim of the system. The illuminating control system of Tie Lugou tunnel on Xi’an-Hanzhong expressway be divided into manual control pattern based on circuit control can improve the safety of the system. The illuminating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five level time sequence can adapt different season and time. The automatic strategy based on circuit control not only can accommodate the lightness in the tunnel to the nature light outside but also can save power. We advises to adopt the automatic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dynamic dimming technique, this scheme can saving power and achieving more comfortable effect.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technique scheme has been demonstrated after running for one year. Key words: tunnel lighting;control strategy;Dynamic dimming 0 引言 隧道是一种特殊的管状构造物,车辆进入隧道的过程是一个明亮--黑洞--明亮的过程。人眼在明暗交替变化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黑洞效应”和 “白洞效应”,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如何在隧道内各段采用不同强度的照明来改善隧道内的照度,创造洞内良好的工作视觉,确保在白天和夜间行驶的车辆以设计速度能够安全地接近、穿越和通过隧道,就是隧道照明控制系统要解决的问题。国内目前对隧道照明设备的控制方式有三种:手动控制模式,分时段进行的时序控制模式和有级控制模式[2]。目前大部分都采用手动控制模式 [3]。深圳的迭福山隧道与陕西的铁炉沟隧道长度相当,照明控制系统以自动控制为主,采用四个照明等级的手动遥控为辅[4]。目前隧道照明系统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采用手动控制模式及分段时序模式的系统,不能随时根据洞外的亮度变化进行洞内 亮度调节,在隧道照明方面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2)以自动控制模式为主,手动控制模式为辅的系统,洞内调光采用控制灯具的不同 开关组合有级模式,不能实现无级调光[5]。 针对以上不足,结合国内外高速公路隧道照明控制技术的应用研究,本文提出了满足铁炉沟隧道照明要求的手动控制、分段时序控制、自动控制模式,即弥补了手动控制模式及分

盾构施工控制要点

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质量控制重点及措施 摘要:盾构工法是我国城市地铁隧道建设的主要工法,施工人员熟悉和掌握地铁隧道的施工质量控制重点及方法,对保证隧道的安全生产及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盾构工法;施工质量;控制重点;措施 引言 我国城市地铁隧道建设正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由于盾构工法具有工期短、造价低、施工领域宽、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因此得到广泛应用。就沈阳地铁2号线土压平衡盾构的施工实践,论述盾构隧道质量的控制方法,并对一些质量控制重点及方法进行探讨。 1 盾构始发阶段 1.1 盾构端头井土体加固(始发)等相关质量控制 在盾构始发时,提高地基强度,防止沉陷,防止地下水突出及土砂等流入端头井内,需进行洞圈周围土体的加固和改良。常用方法有搅拌桩法、药液注入法、冻结法等。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加固和改良的效果是质量控制的关键。 (1)加固效果要通过在不同部位、不同深度钻心取样等手段进行验证,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2)降低地下水位。在始发期间,端头井周围地 下水位要降至洞圈以下1.5—2m,要实施实时监测,并有备用降水井和降水设备。

(3)临时墙拆除。这是在盾构施工中最应引起注意的一道作业,有很大的危险性。国内外有多种始发掘进的方法:①根据地基改良等情况保持始发井前面土体稳定的同时,拆除临时挡土墙进行掘进。②将始发部位做成双层墙结构,边拔除前面的墙边掘进。③用盾构机边直接切削临时墙边掘进。现在多采用第一种方法。拆除临时墙时应掌握门封的具体结构,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拆除临时墙的时间应在盾构机调试达到稳定推进条件后。临时墙与盾构机间应预留不小于1.2m的作业空间。拆除临时墙前应钻梅花型探孔(不少于5点)观察,观察时间不少于12h。考虑到综合因素,始发推进尽量选在白天上午。目前正在开发一种盾构机刀盘直接切削的新材料来替代钢筋,可以不必拆除临时墙,无需释放土体应力,就可以使盾构机安全推进,值得关注。 (4)出洞止水密封装置安装。帘布橡胶板上的安装螺栓必须齐全紧固,防翻卷装置加工牢固,帘布橡胶板紧贴洞门,防泥水流失。 (5)始发出洞应做如下工作:①洞门凿除后,盾构机应迅速靠上洞口土体。②观察洞口有无渗漏,如有应及时封堵(应急封堵材料及排水设备)。③盾构机土仓内不得有砼块、钢筋等,临时墙周边钢筋不得伸入盾构切削圆周内。④第一正环拼装时检查最后一负环管片的位置、真圆度等。⑤控制推进千斤顶的使用情况,防止盾构机磕头或上飘。⑥严格控制负环管片的真圆度。 1.2 盾构始发设备 1.2.1 盾构机基座质量控制重点 (1)位置及尺寸。基座设置前,应对洞中的实际净尺、平面位置、直径及高程进行复核,确定基座的位置和高程。盾构姿态的调整,

隧道照明控制

7.1现状 单条隧道照明控制的通讯方式目前有三种: 1.总线制的控制方式 就是通过线路(网线、双绞线)作为通讯介质的控制方式。可采用不同通讯协议、电压来实现对灯具的开关及调光采集设备数据进行控制与管理。信号传输准确率较高,传输距离远,干扰性能优越,单独组网不会受到其他设备的共用网络的干扰。但需要铺设专线,施工成本高、维护负担重对线缆有一定要求;挂从机数量少,布线比较复杂,施工要求比较高,需要做总线匹配:通常有一个网络设备出现放障会导致系统整体进行或局部的瘫痪,而且又难以判断。 2.无线通讯模式控制模式 通过无线传输信号通讯方式去控制灯具。每盏灯具配备一个天线和地址进行控制与数据的收集。可以独立组网和采用公共网络组网。其监控范围广,无须单独布线,可扩展性强,安装方便。但通信距离短;单灯控制器的成本较高。每个单灯控制器内不仅有电流,电压数据采集的模块,还有GPRS/CDMA通信Modem,总的成本相对较高。 3.电力载波控制通讯控制模式 利用独立的市电供电线路作为通讯介质,采用移相监控多载波的调制技术,来进行灯具控到的一种模式。其支持点对点通信,通信速率相对较高,主机挂从机数量多,无须布线、施工方便、价格低廉、延伸方便,加入自动路由功能后监控范围成倍增加,监控范围可达数公里。但对电网环境要求比较高,需要专线供电,配电变压器对PLC信号有阻隔作用,电力线对载波信号易造成高削减,电力线存在本身固有的脉冲干扰。 控制装置向隧道内的灯具传送的控制信号可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模拟信号的优点是直观且容易实现,但存在保密性差和抗干扰能力弱的主要缺点;数字信号的优点是加强了通信的保密性和提高了抗干扰能力,但仍存在占用频带较宽即对线路的要求更高、技术要求复杂尤其是同步技术要求精度更高、进行模拟/数字信号转换时会带来量化误差等缺点。 隧道照明控制设计宜采用智能控制或自动控制为主、手动控制为辅的控制方式。控制模式方面目前只有电力载波控制方式完成工业化一体设计可靠性得到验证,所以推荐载波调光照明控制系统。照明控制系统赋予每个照明段在不同时间有不同亮度,这些亮度的控制是随隧道洞外亮度、色温、交通量、车辆速度大小而变化,隧道照明控制应根据洞外不同天气、时间段亮度的强弱或者不同时间交通量的大小采用无级连续调光控制方式。

盾构隧道施工安全管理

盾构隧道施工安全管理 摘要:盾构法隧道施工,掘进速度快、质量优、对周围环境影响小、施工安全性相对较高,但盾构施工技术有着自身的特点,安全管理工作只有适应盾构施工的特点,才能利用盾构的优势、克服传统隧道施工的劣势,真正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工作。文章对盾构施工中要注意的几个安全问题进行了讨论,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安全管理 1引言 安全管理工作己在我国得到了日益重视,尤其是在加入了WTO后,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要求发展中国家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已作为和生产管理并列的一项企业管理重要内容。而建筑业是伤亡事故多发的行业,仅次于矿山作业。隧道施工具有建筑业和矿山业的一些共同特点,施工危险程度大,安全隐患多。盾构施工隧道技术是一项先进的隧道施工技术,开挖面处在盾构体的保护下,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土体失稳或冒顶带来的人身伤亡事故,近年来,在上海、广州、北京和深圳等地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由英国工程师布鲁诺尔发明于1818年,并于1825年运用于工程实践。我国从1956年开始引进盾构施工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在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中逐渐成为城市地下铁道施工的主流方法,其特有的安全施工和管理问题引起犷广泛注意,本文为结合多年的盾构施工实践和安全管理经验的总结。 2盾构机刀盘前的压气作业 2.1盾构机的压气作业 当操作人员必须进人盾构机前体刀盘内作业时,如果盾构机前方或上方的土体不能自稳,上体可能通过刀盘的开日处进人刀盘内,威胁作业人员的安全。大多先进的盾构机均配备了压气系统,即通过密封刀盘和盾构前体的通道,向刀盘内注入无油空气,使刀盘内的压力升高,以达到平衡外侧土体压力的目的,压力最大可达到3-4kg/cm2。为了保证操作人员的适应性,一般在通道卜设置密闭的过渡增压舱,这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压力变化带给操作人员的影响。由于操作人员是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工作,刀盘内空间狭窄,不能有多人同时作业,压人的空气质量也可能含有一定的杂质,且工作面的环境温度将会很高,当操作人员出现不适时,需要经过一定时间减压过渡后才能得到医疗。因此,压气作业是盾构安全施工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危险源。 2. 2压气作业的相应措施

盾构施工质量控制

盾构施工质量控制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工程质量检查管理办法暨争创优质工程管理办法 (盾构部分) 根据现行轨道交通试行规范、国家规范及北京市有关规范、标准。依据《建设结构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的有关规定,结合本项目部盾构施工的特点,对盾构施工质量检查和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分解,为争创结构长城杯奠定基础。 一、法律法规相关文件: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71-2003)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统一标准》(DBJ01-90-2004)《排水管(渠)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BJ01-13-2004) 《盾构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试行)》2004.09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试行)》2004.12 《预制钢筋混凝土盾构管片质量验收标准》(QGD-003-2004) 《地铁暗挖隧道注浆施工技术规范》(DBJ01-96-2004) 《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试行)》 《北京地铁施工监控量测技术要求(试行)》 《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9-1999) 二、主控项目有: 掘进、管片安装、注浆、测量与监控、管片进厂检验、管片拼装。 三、盾构隧道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资料: 盾构隧道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施工质量检验制度。 施工单位汇总技术质量管理资料并填写《隧道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表式C1-5)

四、掘进施工

1、盾构机在始发竖井内正式掘进前,必须对洞口经改良的土体作质量检测,并对盾构机轴线位置作复核、检查。 2、机械开挖时,每次开挖长度应与每环管片的宽度相适应,挖土速度应与盾构机械推进进度、出土能力匹配。 3、盾构机掘进中,用激光准直系统对盾构机轨迹连续观测。 4、初始掘进30m-50m长度,应加密对盾构机轴线的测量与监控,及时调整盾构机位置,使管道的中线、高程符合设计要求。 5、盾构机每推进一环,进行一次管片环的中线、高程测量。同时应测量盾构机轴线位置及绕轴线偏离转角,依据测量结果进行纠偏。 6、高程、中线纠偏应在推进中进行。纠偏过程宜增加测量密度,宜采用调向千斤顶纠偏。 7.应在推进中对盾构旋转进行纠正,纠正应采用设定的措施。 五、管片安装 1、管片安装过程中,第一块管片环向定位要准确,管片圆环旋转不得超过标准,确保相邻两管片接头的环面平正,内弧面平正,纵缝的管片端面密贴。 2、拼装前应清理盾尾底部;管片安装设备应处于正常状态。 3、管片下井前,应由专人核对编组、编号;对管片进行清理、粘贴止水材料、检查合格后,将管片与联接件配套送至工作面;管片质量要求应符合有关规定。 4、拼装时,应采取措施保护管片,衬垫及防水胶条不受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