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习题(计算题)解答备课讲稿

干燥习题(计算题)解答备课讲稿
干燥习题(计算题)解答备课讲稿

习题解答

7-25 已知湿空气的温度为20℃,水汽分压为2.335kPa ,总压为101.3kPa 。试求: (1) 相对湿度;

(2) 将此空气分别加热至50℃和120℃时的相对湿度; (3)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解:(1)查表得20℃时水的饱和蒸汽压p S =2.335kPa,故相对湿度 %100%100335

.2335

.2%100=?=?=

s v p p ? 即空气已被水蒸汽饱和,不能作为载湿体。

(2)查表得50℃时水的饱和蒸汽压p S =12.34kPa,故相对湿度 %9.18%10034

.12335.2%100=?=?=

s v p p ? 即温度升高后,?值减小,又可作为载湿体。

当总压为101.3kPa 时,温度升高到100℃水开始沸腾,此时它的最大蒸汽压为101.3kPa (等于外界压力)。当温度为120℃时,蒸汽处于过热状态,饱和水蒸气压仍为101.3kPa,故相对湿度 %3.2%1003

.101335.2%100=?=?=

s v p p ? (3)湿空气的温度升高后,其中的水汽分压不变,但水的饱和蒸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因此,?值减小,载湿能力增强,即升温对干燥有利。

7-26 已知在总压101.3kPa 下,湿空气的干球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50%,试求:(1)湿度;(2)露点;(3)焓;(4)将此状态空气加热至120℃所需的热量,已知空气的质量流量为400kg 绝干气/h ;(5)每小时送入预热器的湿空气体积。 解:(1)查得30℃时水的饱和蒸汽压p S =4.247kPa, 水汽分压:kPa p p S v 124.2247.45.0=?==? 湿度 干气水汽/kg kg 0133.0124

.23.101124

.2622.0622.0=-?=-=v v p p p H (2)露点

由kPa p v 124.2=,可查得对应的饱和温度为18oC ,即为露点。 (3)焓

干气

=+=kg kJ H

t H I /2.640133.0249230)0133.088.101.1(2492)88.101.1(???+++=

(4)所需热量

kW

h kJ t t Lc Q H 35.10/10726.3)30120()0133.088.101.1(400)

(401=?=-??+?=-=

(5)湿空气体积

h

m t H v V H /5.350273

30

273)0133.0244.1773.0(400273273)244.1773.0(4004003=+?+?=++?==

7-27 常压下某湿空气的温度为25℃,湿度为0.01kg 水汽/kg 干气。试求: (1) 该湿空气的相对湿度及饱和湿度;

(2) 若保持温度不变,加入绝干空气使总压上升至220kPa ,则此湿空气的相对湿度及饱和湿

度变为多少?

(3) 若保持温度不变而将空气压缩至220kPa ,则在压缩过程中每kg 干气析出多少水分? 解:(1)水汽分压 kPa 60.101

.0622.001

.03.101622.0=+?=+=

H pH p v

查表得25℃时水的饱和蒸汽压p S =3.168kPa, 故相对湿度 %5.50%100168

.360.1%100=?=?=

s v p p ? 饱和湿度:干气水汽/kg kg 020.0168

.33.101168

.3622.0622

.0=-?=-=S S S p p p H (2)当加入绝干空气时,水汽分压及饱和蒸汽压均不变,故相对湿度仍为50.5%,但饱和湿度 干气水汽/kg kg 0091.0168

.3220168

.3622.0622

.0=-?=-=S S S p p p H (3)若保持温度不变而将空气压缩至220kPa 时,其饱和湿度为0.0091kg 水汽/kg 干气,故必有水析出。

干气kg/kg 0009.00091.001.0=-=-S H H

7-28 已知在常压、 25℃下,水分在某物料与空气间的平衡关系为

相对湿度为?=100%,平衡含水量X *

=0.185kg 水/kg 干料 相对湿度为?=50%,平衡含水量X *=0.095kg 水/kg 干料

现该物料的含水量为0.35 kg 水/kg 干料,令其与25℃,?=50%的空气接触,问物料的自由含水量,结合水分含量与非结合水分含量各为多少?

解:φ=50%,

平衡含水量干料kg kg X /095.0*=

则自由含水量 干料kg kg X X /255.0095.035.0*=-=- φ=100%,

平衡含水量干料kg kg X /185.0*=

即结合水分含量干料%=kg kg X /185.0100*=?

则非结合水分含量干料%=kg kg X X /165.0185.035.0100*=-=-?

7-29 常压下用热空气干燥某种湿物料。新鲜空气的温度为20℃、湿度为0.012kg 水汽/kg 干气,经预热器加热至60℃后进入干燥器,离开干燥器的废气湿度为0.028kg 水汽/kg 干气。湿物料的初始含水量为10%,干燥后产品的含水量为0.5%(均为湿基),干燥产品量为4000kg/h 。试求: (1)水分汽化量,kg/h ;

(2)新鲜空气的用量,分别用质量及体积表示;

(3)分析说明当干燥任务及出口废气湿度一定时,是用夏季还是冬季条件选用风机比较合适。

解:(1)水分汽化量 h kg G w w w G G w w W /42240001

.01005

.01.011121212212=?--=-----=

= 或 干基含水量干料水g /111.01

.011

.01111k kg w w X =-=-=

干料水g /005.0005

.01005

.01222k kg w w X =-=-=

h kg w G G C /3980)005.01(4000)1(22=-?=-=

h kg X X G W C /422)005.0111.0(398021=-?=-=)(

(2)绝干空气用量

h kg H H W L /1046.2012

.0028.0422

412?=-=-=

湿空气用量

h kg H L L /1076.2)012.01(1046.2)1(440'?=+??=+= 湿空气比容

干气

==kg m t H H /846.0273

20

273)012.0244.1773.0(273273)244.1773.0(3+??++?

+=ν 湿空气体积量

h m Lv V H h /1023.2846.01046.2344?=??==

(3)夏季的气温高,且湿度大,故在产品、W 、H 2一定的情况下,湿空气的消耗量L 增加,同时其湿比容又增大,共同导致体积流量增大,故用夏季条件选择风机比较合适。

7-30 在某干燥器中常压干燥砂糖晶体,处理量为450kg/h ,要求将湿基含水量由42%减至4%。干燥介质为温度20℃,相对湿度30%的空气,经预热器加热至一定温度后送至干燥器中,空气离开干燥器时温度为50℃,相对湿度为60%。若空气在干燥器内为等焓变化过程,试求:

(1)水分汽化量,kg/h ; (2)湿空气的用量,kg/h ;

(3)预热器向空气提供的热量, kW 。 解:(1)水分汽化量 h kg G w w w G w w G G G W /17845004

.0104

.042.01111221121121=?--=--=---=-= 或 干料水g /724.042

.0142

.01111k kg w w X =-=-=

干料水g /0417.004

.0104

.01222k kg w w X =-=-=

h kg w G G C /261)42.01(450)1(11=-?=-=

h kg X X G W C /178)0417.0724.0(26121=-?=-=)(

(2)查得20℃、50℃下的水饱和蒸汽压分别为2.335kPa 、12.34 kPa ,

干气

水汽kg kg p p p p p p H S S v v /0043.0335.23.03.101335

.23.0622.0622.0622.00000000=?-?=-=-=??

干气水汽kg kg p p p p p p H S S v v /049.034

.126.03.10134

.126.0622.0622.0622

.02222222=?-?=-=-=??

h kg H H W L /39820043

.0049.0178

12=-=-=

湿空气用量

h kg H L L /3999)0043.01(3982)1(0'=+?=+= (3)新鲜空气焓:

干气

=+=kg kJ H t H I /1.310043.0249220)0043.088.101.1(2492)88.101.1(0

000???+++=

出口空气焓:

干气

=+=kg kJ H t H I /2.177049.0249250)049.088.101.1(2492)88.101.1(2

222???+++=

因为干燥为等焓过程,故21I I = 预热器中的加热量:

kW I I L Q p 162)1.312.177(36003982)(01=-?=-=

7-31 试在I-H 图中定性绘出下列干燥过程中湿空气的状态变化过程。

(1)温度为t 0、湿度为H 0的湿空气,经预热器温度升高到t 1后送入理想干燥器,废气出口温度为t 2;

(2)温度为t 0、湿度为H 0的湿空气,经预热器温度升高到t 1后送入理想干燥器,废气出口温度为t 2,此废气再经冷却冷凝器析出水分后,恢复到t 0、H 0的状态;

(3)部分废气循环流程:温度为t 0、湿度为H 0的新鲜空气,与温度为t 2、湿度为H 2的出口废气混合(设循环废气中绝干空气质量与混合气中绝干空气质量之比为m :n ),送入预热器加热到一定的温度t 1后再进入干燥器,离开干燥器时的废气状态为温度t 2、湿度H 2;

(4)中间加热流程:温度为t 0、湿度为H 0的湿空气,经预热器温度升高到t 1后送入干燥器进行等焓干燥,温度降为t 2时,再用中间加热器加热至t 1,再进行等焓干燥,废气最后出口温度仍为t 2。

图示如下:

t

t t I

附图(1)

t 0

t

t I

附图(2)

7-32常压下,用空气干燥某湿物料的循环流程如附图所示。温度为30℃、露点为20℃的湿空气,以600m 3

/h 的流量从风机中送出,经冷却器后,析出3kg/h 的水分,再经预热器加热至60℃后送入干燥器。设在干燥器中为等焓干燥过程,试求:

(1)循环干空气质量流量; (2)冷却器出口空气的温度及湿度; (3)预热器出口空气的相对湿度。

解:(1)查得 20℃下水的饱和蒸汽压为2.335kPa ,即为风机输送湿空气中的水汽分压,故湿度为

干气水汽/kg kg 0147.0335

.23.101335

.2622.0622

.0=-=-=S S A p p p H 湿比容

干气

==kg m t H HA /878.0273

30273)0147.0244.1773.0(273273)244.1773.0(3

+??++?

+=ν 绝干空气质量流量

h kg v V L H /683878

.0600

/==

= (2) B

A H H W

L -=

干气kg kg L W H H A B /010.0683/30146.0/=-=-=

习题7-32附图

t

t t I

附图(4)

t 0

t

t I

附图(3)

n

m =

其中水汽分压 kPa 60.1010

.0622.0010

.03.101622.0B =+?=+=

H pH p v

因此空气为饱和湿空气,故由p v =1.60kPa 查其饱和温度为t B =13.4℃。

(3)湿空气加热时,其水汽分压及湿度不变,故经预热器后湿空气的水汽分压仍为1.60kPa ,查得60℃下水的饱和蒸汽压为19.92 kPa ,故相对湿度

%03.8%10092

.1960

.1%100=?=?=

S v p p ?

7-33 常压下用热空气在一理想干燥器内将每小时1000kg 湿物料自含水量50%降低到6%(均为湿基)。已知新鲜空气的温度为25℃、湿度为0.005kg 水汽/kg 干气,干燥器出口废气温度为38℃,湿度为0.034水汽kg /kg 干气。现采用以下两种方案:

(1)在预热器内将空气一次预热至指定温度后送入干燥器与物料接触;

(2)空气预热至74℃后送入干燥器与物料接触,当温度降至38℃时,再用中间加热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继续与物料接触。

试求:(1)在同一I-H 图中定性绘出两种方案中湿空气经历的过程与状态;

(2)计算各状态点参数以及两种方案所需的新鲜空气量和加热量。

解:(1)一次预热时: 如图,湿空气的状态变化为A →B →C 水分汽化量

h kg G w w w G w w G G G W /468100006

.0106

.050.01111221121121=?--=--=---=-= 绝干空气用量 h kg H H W L A C /10461.1005

.0034.04684?=-=-=

新鲜空气用量

h kg H L L A /1062.1)005.01(10461.1)1(44'?=+??=+= 预热后:H B =H A =0.005kg /kg 干气 又 C B I I =

C C C B B B H t H H t H 249288.101.1249288.101.1++=++)()( 034.024*******.088.101.1005.02492005.088.101.1?+??+=?+?+)()(B t

得 C t B ο111= 所需热量

kW

h kJ t t H L I I L Q A B A A B 339/10541.1)25111()005.088.101.1(10461.1)

)(88.101.1()(64=?=-??+??=-+=-=

(2)中间加热时:空气状态变化过程A →B 1→C 1→B 2→C 2

因为两种情况下空气的初终态相同,故汽化水分量及新鲜空气的用量均不变。 所需热量:

)()(12121C B A B I I L I I L Q Q Q -+-=+=

因为 B C B C B I I I I I ===211,

所以 )(A B I I L Q -= 故加热量也未发生变化。 或进行下述计算:

A :干气水汽kg kg H C t A A /005.0,25=?=

由 11C B I I =

1124923888.101.1005.024*******.088.101.1C C H H +?+=?+??+)()( 得 干气水汽kg kg H C /0193.01=

也即 干气水汽kg kg H B /0193.02= 又 C B I I =2

034.024*******.088.101.10193.024920193.088.101.12?+??+=?+?+)()(B t

得 C t B ο742=

kW

h kJ t t Lc t t Lc I I L I I L Q Q Q C B H A B H C B A B 387/10439.1)]3874()0193.088.101.1()2574()005.088.101.1[(10361.1)

()()()(641221112121=?=-??++-??+??=-+-=-+-=+=

由以上计算可知,当空气的初、终态相同时,有无中间加热对新鲜空气的用量及加热量没有影响。为达到相同的终态,一次预热的温度过高,对热敏性物料有破坏,故对不耐高温的物料宜采用中间加热式干燥器。

7-34 在某物料的干燥过程中,由于工艺的需要,采用部分废气循环以控制物料的干燥速率。已知常压下新鲜空气的温度为25℃ 、湿度为0.005kg 水汽/kg 干气,干燥器出口废气温度为58℃ ,相对湿度为70%。控制废气与新鲜空气的混合比以使进预热器时的湿度为0.06kg 水汽/kg 干气。设干燥过程为等焓干燥过程,试计算循环比(循环废气中绝干空气质量与混合气中绝干空气质量之比)及混合气体进、出预热器的温度。 25

3874I

解:查得58℃ 时水饱和蒸汽压为18.25kPa ,则废气湿度

干气水汽kg kg p p p H S

S

/0898.025

.187.03.10125

.187.0622

.0622

.02=?-?=-=??

M )H L (L H L H L 202200+=+

85.106

.00898.0005.006.02002=--=--=M M H H H H L L 则循环比

65.085

.285

.1022==+L L L

新鲜空气焓:

干气

)()(kg kJ H t H I /9.37005.024*******.088.101.1249288.101.10

000=?+??+=++=

废气焓:

干气

)()(kg kJ H t H I /2.2920898.024********.088.101.1249288.101.12

222=?+??+=++=

混合焓

干气kg kJ I L L L I L L L I M /2032.29285

.285.19.3785.212

2

02

0200=?+?=+++=

混合温度(预热器前温度):

M M M M H t H I 249288.101.1++=)(

C H H I t M M M M ο6.4706

.088.101.106.024*******.101.12492=?+?-=+-=)(

因为是等焓干燥过程,故21I I =,M H H =1

1111249288.101.1H t H I ++=)(

离开预热器时的温度:

C H H I t ο12706

.088.101.106

.024922.29288.101.124921111=?+?-=+-=)(

7-35 温度为t 、湿度为H 的空气以一定的流速在湿物料表面掠过,测得其干燥速率曲线如附图所示,试定性绘出改动下列条件后的干燥速率曲线。

(1)空气的温度与湿度不变,流速增加; (2)空气的湿度与流速不变,温度增加;

X

U

习题7-35 附图

t t t

(3)空气的温度、湿度与流速不变,被干燥的物料换为另一种更吸水的物料。

7-36 有两种湿物料,第一种物料的含水量为0.4 kg 水/kg 干料,某干燥条件下的临界含水量为0.02 kg 水/kg 干料,平衡含水量为0.005 kg 水/kg 干料;第二种物料的含水量为0.4 kg 水/kg 干料,某干燥条件下的临界含水量为0.24 kg 水/kg 干料,平衡含水量为0.01 kg 水/kg 干料。问提高干燥器内空气的流速,对上述两种物料中哪一种更能缩短干燥时间?为什么?

答:对第一种物料更为有效。因为该物料的临界含水量较小,干燥过程主要为恒速阶段,该阶段去除的为表面非结合水分,提高空气的流速,可提高干燥速率,进而缩短干燥时间。而对于第二种物料,临界含水量较大,干燥过程主要为降速阶段,该阶段干燥速率主要受物料内部水分扩散控制,提高空气的流速对其基本没有影响。

7-37 一批湿物料置于盘架式干燥器中,在恒定干燥条件下干燥。盘中物料的厚度为25.4mm ,空气从物料表面平行掠过,可认为盘子的侧面与底面是绝热的。已知单位干燥面积的绝干物料量G C /A=23.5kg/m 2,物料的临界含水量X C =0.18kg 水/kg 干料。将物料含水量从X 1=0.45 kg 水/kg 干料下降到X 2=0.24 kg 水/kg 干料所需的干燥时间为1.2h 。问在相同的干燥条件下,将厚度为20mm X

U

X C X 'C

U U 'X * 附图(1)

X

U

X C X '

C

U X * 附图(3)

X *' X

U

X C X 'C

U U 'X * 附图(2)

X *'

的同种物料由含水量X 1'=0.5 kg 水/kg 干料下降到X 2'=0.22 kg 水/kg 干料所需的干燥时间为多少?

解:因X 2 >X C ,故由X 1=0.45 kg/kg 干料下降到X 2=0.24 kg/kg 干料仅为恒速干燥阶段,干燥时间为:

)(211X X AU G C

C

-=

τ 则恒速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为 11.4)24.045.0(2

.15

.23)(211=-=-=

X X A G U C C τ kg /(m 2·h) 干燥厚度为20mm 的物料时, 因为干燥条件没有变化,故恒速阶段干燥速率不变。 因

ρρ

h A

V A G c == 故此时的 5.185.234

.2520

''=?==A G h h A G c c kg/m 2

物料减薄后,临界含水量减小,故物料含水量由X 1’=0.5 kg/kg 干料下降到X 2’

=0.22 kg/kg 干料的过程仍处在恒速阶段,此时干燥时间

h X X AU G C C 26.1)22.05.0(11

.45

.18)(2'1''1

'

=-?=-=τ

7-38 某湿物料5kg ,均匀地平摊在长0.4m 、宽0.5m 的平底浅盘内,并在恒定的空气条件下进行干燥,物料初始含水量为20%(湿基,下同),干燥2.5小时后含水量降为7%,已知在此条件下物料的平衡含水量为1%,临界含水量为5%,并假定降速阶段的干燥速率与物料的自由含水量(干基)成直线关系,试求:

(1)将物料继续干燥至含水量为3%,所需要总干燥时间为多少?

(2)现将物料均匀地平摊在两个相同的浅盘内,并在同样的空气条件下进行干燥,只需1.6小时即可将物料的水分降至3%,问物料的临界含水量有何变化?恒速干燥阶段的时间为多长? 解:(1)绝干物料量

kg 4)2.01(5)1(=-?=-=w G G c 物料初始干基含水量

25.02.012

.01111=-=

-=w w X kg 水/kg 干料 临界干基含水量

0526.005

.0105

.01=-=-=

C C C w w X kg 水/kg 干料 平衡干基含水量

0101.001

.0101

.01*

**

=-=

-=

w w X kg 水/kg 干料

物料干燥2.5小时时干基含水量

0753.007

.0107

.01222=-=-=

w w X kg 水/kg 干料 因C X X >2,故干燥2.5小时全部为恒速阶段,其干燥速率

40.1)0753.025.0(5

.25.04.04

)(211=-??=-=

X X A G U C C τ kg/(m 2·h) 干燥终了时的干基含水量

0309.003.0103

.01333=-=-=w w X kg 水/kg 干料

将物料干燥至此所需的总时间

τ=)(1C C C

X X AU G -*3**ln )(X

X X X AU X X G C C C C ---+ h 25.30101.00309.00101

.00526.0ln

4.1

5.04.0)0101.0052

6.0(4)0526.025.0(4.15.04.04=--??-?+-??=

(2)物料平铺在2个盘里时,厚度减薄,面积A 加倍,由于空气条件不变,故恒速U C 不变。 设此时临界含水量为X C ',由总干燥时间1.6h 可得:

τ'=

)('

1'

C C

C X X U A G -*

3*''

*'ln

)

(X

X X X U A X X G C C

C C ---+

0101

.00309.00101.0ln

4.12

5.04.0)0101.0(4)25.0(4.125.04.04

6.1'

''

--???-?+-???=C C C X X X 试差得 X C '=0.05 kg 水/kg 干料

恒速阶段的干燥时间:

1τ'=h X X U A G C C

C 43.1)05.025.0(4

.125.04.04

)('1'=-???=

-

集体备课发言稿

集体备课发言稿 尊敬的教办专家、兄弟学校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下面,我代表我们中心小学六级语文备课组六位老师向大家做个汇报,谈谈我们对六级上册二单元教材的整体理解,对学情的分析,以及对六课《怀念母亲》这篇课文的解读和教学设想。 一板块我们对六级上册二单元教材的整体理解 本单元教材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安排了四篇文章、一次习作和口语交际、一次回顾与拓展、一次综合性学习。四篇文章中,前两篇是讲读课文,《詹天佑》描写了詹天佑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创造才能。《怀念母亲》表现了著名学者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时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无限眷恋的感情。后两篇是略读课文,《彩色的翅膀》则从普通的海岛战士扎根海岛、建设海岛平凡事迹中,歌颂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一片窒和热爱的感情。《中华少》以诗歌的形式热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的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学习汇报会和写演讲稿或读后感的活动,“回顾·拓展”也是紧紧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安排了相关的内容。另外,本组还安排了一次围绕本专题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搜集、采访、参观等方式,进一步深化“祖国在我心中”的认识。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是为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骄傲、自豪,立志报国;三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三个教学目的,前两个侧重内容的理解,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也就是侧重人文熏陶;三个则侧重对表达形式的感悟,强调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也就是侧重工具掌握。就这二者而言,我们认为不能割裂开来、分成两张皮,而应该巧妙地将二者融合在一起。怎样融合呢?简单说,就是抓住语言文字这个根本,通过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入体会、感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让学生与作者、与文中主人公产生情感的鸣,回头再品味词句,看看作者是使用哪些词句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并打动我们的。这样,我们就带着学生在文本中走了一个来回,全面达成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用书建议,我们可以安排课时。其中,精读课文课时,略读课文课时,口语交际课时,习作课时,“回顾·拓展”课时。另外,学生还必须在课外利用部分时间完成综合性学习。 二板块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已经迈入六级了,接受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少说也有六七了,学生对祖国的历史、文化、人民、地理等有了初步的浅显的认识。尤其是今·汶川大地震中,学生对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有了直接的感受;在今刚刚闭幕的北京奥运会上,

化工原理(干燥部分)习题与解题指导

第八章干燥 【例题与解题指导】 【例5-1】某常压空气的温度为30℃、湿度为0.0256kg/kg绝干气,试求: (1)相对湿度、水汽分压、比容、比热容及焓; (2)若将上述空气在常压下加热到50℃,再求上述各性质参数。 解:(1)30℃时的性质 相对湿度 由手册查得30℃时水的饱和蒸汽压p s=4.2464kPa。用式5-5求相对湿度,即 将数据带入 解得 水汽分压 比容

由式5-6求比容,即 =0.8926 m3湿空气/kg绝干气比热容 由式5-7a求比热容,即 焓用式5-8b求湿空气的焓,即 kJ/kg绝干气 (2)50℃时的性质参数 相对湿度 查出50℃时水蒸汽的饱和蒸汽压为12.340kPa。当空气被加热时,湿度并没有变化,若总压恒定,则水汽的分压也将不变,故 水汽分压因空气湿度没变,故水汽分压仍为4.004kPa。 比容因常压下湿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故50℃时的比容为

m3湿空气/kg绝干气 比热容由式5-7知湿空气的比热容只是湿度的函数,因此,湿空气被加热后,其比热容不变,为1.058kJ/(kg绝干气·℃)。 焓kJ/kg绝干气 由上计算可看出,湿空气被加热后虽然湿度没有变化,但相对湿度降低了,所以在干燥操作中,总是先将空气加热后再送入干燥器内,目的是降低相对湿度以提高吸湿能力。 【例5-2】常压下湿空气的温度为30℃、湿度为0.0256kg/kg绝干气,试求该湿空气的露点t d、绝热饱和温度tas和湿球温度t w。 解:露点t d 将湿空气等湿冷却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为露点,由式5-16可求出露点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 解得=4.004kPa 查出该饱和蒸汽所对应的温度为28.7 ℃,此温度即为露点。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集体备课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集体备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一、本章的教学目标、要求及在本书的地位和作用 从课标看,方程与不等式是同属“数与代数”领域内统一标题下的两部分内容,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存在许多可以进行类比的内容。在前面已经学习过有关方程(组)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方程有一定的认识。本章教学应充分发挥学习心理学中正向迁移的积极作用,借助已有的对方程的认识,进一步学习不等式及不等式组。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有关概念,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能够“列出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问题中的不等关系,体会不等式(组)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 2.通过观察、对比、归纳,探索不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3.了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目标(使不等式逐步转化为x>a或x

集体备课发言稿

夯实集体备课,优化小组合作,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非常感谢上级领导给了我们红沙沟中学一个与各位老师交流的机会,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夯实集体备课,优化小组合作,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去年中考,我校各科中考成绩突出,其中,生物获得全市第六名的好成绩,我获得生物教研成果奖,生物组被市教育局评为优秀教研组,这些成绩的取得,当然离不开我校领导对我们的鼓励和大力支持。 通过对这几年生物中考试卷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利用生物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初二生物备课组积极应对,以保证我们生物总复习紧张有序的进行。 下面,我从4个方面汇报一下我们的具体做法:1、营造研讨氛围,丰富教学内涵2、优化小组合作学习,获取最佳教学效果3、优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尊重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一、营造研讨氛围,丰富教学内涵 现将我校生物组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们做简单汇报,恳请专家、同行批评、指导。 我校生物备课组是每周二下午第八节开展的一项定时、定点活动。 集体备课的实施过程: " ①自研教材:备课组的每位老师事先对相关章节、单元的全部内容认真钻研,然后根据分工对主备内容重点思考,拟订发言稿; ②集体研讨:各人作重点发言,大家补充、讨论、修正,在教研组组长、骨干的点拨下,形成最佳课时方案; 初二下学期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复习学过的知识,因此测试是经常的。我校每次测试的试题都经过我们生物组集体研究、搜索、筛选,最后成题。这样做,虽然老师们耗费的精力多,但学生却在每一次测试中有更大的收获,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③分工主备:在形成共识方案的基础上,各人就自己主备的单元内容写出详细教案(但教案上留有空白栏——教师自主创意活动),分发给大家;使每人持有一套单元教案; ④修改施教:执教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风格以及本班学生的情况,在空白处对统一教案作一定修改,成为自己的课时教案,然后施教; ⑤二次备课:施教后写下教后反思,教研组适当安排时间进行反思,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讨论,寻找解决办法,为提高下一次集体备课质量以及各人的教学水平打下基础。 另外,我们还将集体备课与听课评课相结合与教学录像观摩相结合与命题研究相结合。 积极在组内开展教研课,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并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组织观看优秀教学录像,总结经验,力求体现在平时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我们这项工作是在摸索中前行,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们力求不断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为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集体备课总结发言稿

集体备课中成长教学反思中超越 随着教育的发展,集体备课已成为我们校本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解放教师的有效途径,是学校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主要平台,是开展校本培训活动的重要载体,更是培养青年教师成长的主要机制。今天的集体备课,我是尝到了集体备课的甜头。在此,我作为一个参与者,现将今天集体备课活动感悟和反思与大家共同交流: 首先是我的感悟: 第一、集体备课为我们一线的老师提供了难得的“教学蓝本”。在集体备课中,我们每位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钻研,根据教材特点,书写出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案,并在教研活动中通过个人说课、集体研讨、再次修改,集各人教案优点于一体,集体的智慧产生出了较为圆满的教学设计。集体备课引发了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拓展思路,通过集体备课,互利互惠,相得益彰,使教学过程真正达到最优化,既发展了学生,又成长了教师,带给自己的是永久的”营养”。可以说,这次集体备课,我认为收获多多,受益匪浅。

第二、集体备课为老师们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以往自己备课,有时会思路狭窄或出现知识错误。通过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了解他人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取长补短,推陈出新,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我们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 第三、集体备课帮我弥补了专业知识的不足,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含量,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不断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课备精了,学生学起来就感觉轻松了,教学效果就提高了。 第四、集体备课使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分享。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集体智慧的力量却是可以无限放大的。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多与同学科、同班级教师探讨学生的教育、教学问题是很有必要的。以下三点是我对今天会议的反思和今后工作需要努力的方向: 1.加强思想认识,端正教研心态。首先我自己要充分认识集体备课的重要性,把握集体备课的各个环节,组织好全乡教师的常识集体备课活动,对于老师方面,其实每一位老师在内心中都期待着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能给自己个人带来益处,使自己在业务上得到提高,可又往往或多或少地抱着“自卑”或“偷懒”

化工原理干燥试题及答案

干燥 一、填空题: 1、空气湿度的测定是比较麻烦的,实际工作中常通过(),然后经过计算得到。 2、一定状态的空气容纳水分的极限能力为() 3、物料与一定湿度的空气接触,不能被除去的水分称为()。 4、干燥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和(),两个干燥阶段的交点称为(),与其对应的物料含水量称为()。 5、恒速干燥阶段又称为(),其干燥速率的大小取决于()。 6、降速干燥阶段又称为(),其干燥速率的大小取决于(),与外部的干燥条件关系不大。 7、临界含水量X 随()的不同而异。 8、平衡水分X*与()有关。 9、在连续干燥中,常采用湿物料与热空气并流操作的目的在于(),代价是()。 10、干燥过程中采用中间加热方式的优点是(),代价是()。 11、干燥过程中采用废气再循环的目的是(),代价是()。 12、干燥速率是指(),其微分表达式为()。 13、恒速干燥阶段干燥时间T=() 14、若降速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与物料的含水量X呈线性变化,干燥时间T=() 15、干燥器按加热的方式可分为(),(),()和介电加热干燥器。 16、干燥器中气体和物料的流动方式可分为()、()和()。 17、结合水分和非结合水分的区别是()。 时,若水的初温不同,对测定结果()影响(有或没有)。 18、测定湿球温度t W 二、判断题: 1、只要知道湿空气的性质参数(如湿度H,相对湿度φ,比容vH,比热CH, ,绝热饱和温度tas,露点td)中的任意两个焓IH,干球温度t,湿球温度t W 就可确定其状态。() 2、温度为t的湿空气,增大湿度其湿球温度升高。() 3、同一房间内不同物体的平衡水汽分压相同,温度相等。() 4、物料的平衡水分与物料的堆放方式有关。() 5、物料的平衡水分是物料与一定状态的空气接触能被干燥的限度。() 6、结合水的蒸汽压低于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 7、平衡水分必定是结合水分。() 8、一定的温度下,物料中结合水分不仅与物料有关,而且与空气的状态有关。() 9、等温干燥过程必定是升焓干燥过程。() 三、选择题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基本不等式 文理科集体备课论课说课稿(第十五周) 新人教A版必修5.doc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基本不等式 文理科集体备课论课说课稿 (第十五周) 新人教A 版必修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普遍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高中数学A 版) 必修5,第3章第4节《基本不等式》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评价分析,教学反思等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基本不等式又称为均值不等式,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完全平方公式、圆、初步认识了不等式,同时,在本章前面三节学习了比较大小、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和简单线性规划等,这些给本节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基本不等式是后面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小)值的基础,在高中数学中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在工业生产等有比较广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 我通过解读新课标和分析教材以及对学生现状的分析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索均值不等式的证明过程,培养探索、研究精神; (2)通过对均值不等式成立的条件的分析,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 (三)重点难点 依据教材的上述地位和作用,我确定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教材内容的解析,我认为结果固然重要,但数学学习过程更重要,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探究能力,所以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基本不等式为重点之一,并从不同角度探索基本不等式ab b a ≥+2 证明过程;再者,均值不等式有比较广的应用,需重点掌握,而掌握均值不等式,关键是对不等式成立条件的准确理解,因此,均值不等式成立的条件及应用也是教学重点。 突出重点的方法:我将采用分组讨论,多媒体展示、引导启发法来突出基本不等式的推导。 难点:很多同学对均值不等式成立的条件的认识不深刻,在应用时候常常出错误,所以,本节课的难点是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以及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值和最小值。 突破难点的方法:我将采用重复法(在课堂的每一环节,以各种方式进行强调均值不等式和其成立的条件),变式教学等等来突破均值不等式成立的条件这个难点。 二、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的解析 先让学生观察常见的图形,通过面积的直观比较抽象出重要不等式。从生活中实际问题还原出数学本质,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定理的证明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通过类比得到答案。“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是进行教学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启发—探究—讨

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docx

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教材分析 : 这个单元的核心内容是" 辨认形状 " 。圆形、星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菱形、这六种形状,其中前三种形状的单词要求能听说读写,并初步运用what shape is it? 将形状与日常生活用品结合起来进行交际。 教学内容: part b c 设计思路 : 本课的课题是shapes 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鉴于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思维能力,我在这堂课中设置了不少同桌协作和动手操作的环节,以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尽量使所学知识与实际靠拢,尽可能多的利用实 物进行单词和句型的操练。 教学目标 : 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角度的有机结合,本着这样的认识,我对本课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生能听说读写四个单词(shape, circle, square, star,);能听说读三个单 词(diamond, rectangle, tr-ia-ng-le); 2. 能运用 what shape is it?或what shape is the...? it's a/an...进行口语 交际。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以上单词及句型 2. 注意单词shape, rectangle, tr-ia-ng-le的正确发音 教学准备:

六种形的若干、卡片、一糖、剪刀、一白,事先在黑板上画好一个打开的盒子。 教学程: step1.greetings and free talk a:t: good ?, boys and girls. s:good ?, mi ? b:t: hello,girl,do you like singing?/what do you like? s1: ? t: hello,boy,can you dance?/what can you do?. s2: ? t:what can i do?i can draw.now i am drawing.i am drawing some shapes.( 在黑板上画形、菱形、三角形,画) step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teach: “shape”出示卡片,用 she tape 帮助音,开火,拼写 。揭示: today,we ’ll learn unit 9 shapes.(加s) 2. t:if you learn well, i’ll give you a star. teach“star”,用car 来 帮助音,开火,拼写。 3. t: look,this is a magic box.(指板好的盒子)if you say the order: “what shape ,what shape?”(板)it’ll give you many nice things. 用不同的奏把what shape 个口令熟。

集体备课展示的发言稿

篇一:集体备课总结发言稿 集体备课中成长教学反思中超越随着教育的发展,集体备课已成为我们校本教研 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解放教师的有效途径,是学校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主要平台,是开展校本培训活动的重要载体,更是培养青年教师成长的主要机制。今天的集体备课,我是尝到了集体备课的甜头。在此,我作为一个参与者,现将今天集体备课活动感悟和反思与大家共同交流: 首先是我的感悟: 第一、集体备课为我们一线的老师提供了难得的 “教学蓝本”。在集体备课中,我们每位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钻研,根据教材特点,书写出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案,并在教研活动中通过个人说课、集体研讨、再次修改,集各人教案优点于一体,集体的智慧产生出了较为圆满的教学设计。集体备课引发了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拓展思路,通过集体备课,互利互惠,相得益彰,使教学过程真正达到最优化,既发展了学生,又成长了教师,带给自己的是永久的”营养”。可以说,这次集体备课,我认为收获多多,受益匪浅。 第二、集体备课为老师们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以往自己备课,有时会思路狭窄或出现知识错误。通过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了解他人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取长补短,推陈出新,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我们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 第三、集体备课帮我弥补了专业知识的不足,增 加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含量,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不断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课备精了,学生学起来就感觉轻松了,教学效果就提高了。 第四、集体备课使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分 享。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集体智慧的力量却是可以无限放大的。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多与同学科、同班级教师探讨学生的教育、教学问题是很有必要的。以下三点是我对今天会议的反思和今后工作需要努力的方向: 1.加强思想认识,端正教研心态。首先我自己要充分认识集体备课的重要性,把握集体备课的各个环节,组织好全乡教师的常识集体备课活动,对于老师方面,其实每一位老师在内心中都期待着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能给自己个人带来益处,使自己在业务上得到提高,可又往往或多或少地抱着“自卑”或“偷懒” 的心理。前者深怕自己的东西太幼稚太肤浅,所以常常与会静听,不发言,少表态;后者总想“偷工减料”,能不沾就甩手。这两种心态都缺少奉献精神,前者少思想交流,后者缺通力协作。因此,我们需要我们教师有一种可贵的心态,那就是学术交流的自由和平等。 2.加强课堂听课是检验集体备课效果的重要途 径。集体备课,主

化工原理干燥试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干燥试题及答 案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干燥 一、填空题: 1、空气湿度的测定是比较麻烦的,实际工作中常通过(),然后经过计算得到。 2、一定状态的空气容纳水分的极限能力为() 3、物料与一定湿度的空气接触,不能被除去的水分称为()。 4、干燥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和(),两个干燥阶段的交点称为(),与其对应的物料含水量称为()。 5、恒速干燥阶段又称为(),其干燥速率的大小取决于()。 6、降速干燥阶段又称为(),其干燥速率的大小取决于(),与外部的干燥条件关系不大。 随()的不同而异。 7、临界含水量X 8、平衡水分X*与()有关。 9、在连续干燥中,常采用湿物料与热空气并流操作的目的在于(),代价是()。 10、干燥过程中采用中间加热方式的优点是(),代价是()。 11、干燥过程中采用废气再循环的目的是(),代价是()。 12、干燥速率是指(),其微分表达式为()。 13、恒速干燥阶段干燥时间T=() 14、若降速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与物料的含水量X呈线性变化,干燥时间T=()

15、干燥器按加热的方式可分为(),(),()和介电加热干燥器。 16、干燥器中气体和物料的流动方式可分为()、()和()。 17、结合水分和非结合水分的区别是()。 时,若水的初温不同,对测定结果()影响(有或没18、测定湿球温度t W 有)。 二、判断题: 1、只要知道湿空气的性质参数(如湿度H,相对湿度φ,比容vH,比热CH, ,绝热饱和温度tas,露点td)中的任意两个焓IH,干球温度t,湿球温度t W 就可确定其状态。() 2、温度为t的湿空气,增大湿度其湿球温度升高。() 3、同一房间内不同物体的平衡水汽分压相同,温度相等。() 4、物料的平衡水分与物料的堆放方式有关。() 5、物料的平衡水分是物料与一定状态的空气接触能被干燥的限度。() 6、结合水的蒸汽压低于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 7、平衡水分必定是结合水分。() 8、一定的温度下,物料中结合水分不仅与物料有关,而且与空气的状态有关。() 9、等温干燥过程必定是升焓干燥过程。() 三、选择题 1、一定状态的空气温度不变,增大总压,则湿度(),容纳水分的能力(),所以干燥过程多半在常压或真空条件下进行。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材料初中数学集体备课发言初中数学集体备课讲稿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材料初中数学集体备课发言初中数学集体备课讲稿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发言初中数学集体备课讲稿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材料;;一、教学目标; 1、感受生活中存在的大量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 2、经历由具体问题建立不等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数学模型。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不等关系,感受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法方法与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进学生学会在实践中思考、探索、交流、合作,获取数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在日常生活中,当一些同类量之间无法用相等的关系来表示时,人们就会用不等关系表示。 例如;①天山雪牌原味酸牛奶饮品的商标上注明蛋白质≥﹪。 ②一辆轿车在某公路上的行驶速度 aKm/h 是已知该

公路对轿车的限速是 100Km/h,那么可以表示为 a≤100。 第1页 2、探索活动用数学式子表示下面数量之间的关系⑴某种袋装牛奶中,每 100 克牛奶含 x 克蛋白质,y 克脂肪、该牛奶的营养成分含量如下表。 营养成分含量蛋白质≥克脂肪≥克非脂乳固体≥克⑵一辆 48 座的旅游车载有游客 x 人,到一个站又上来 2 人,车内仍有空座位。 3、相互交流。 每个同学举出有不等关系的实例,并与同学交流。 老师有选择的将一些不等式写到黑板上,提问“这些数学式子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再写出几个类似的不等式吗?”老师引导得出不等式的概念“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4、例题教学用不等式表示⑴a 是正数;⑵b 是非负数;⑶x 与 3 的差不大于 2;⑷y 的一半与 7 的和不小于-5。 提醒学生注意不等式的书写格式。 5、完成课后练习。 第2页 6、师生共同小结。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书本习题的第 2、3 题。 2、收集关于不等号表示的历史发展资料,撰写一篇不

集体备课活动发言稿

尊敬的省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下面,我谈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的整体理解,以及对第5课《灰雀》这篇课文的解读和教学设想。 第一板块,我们对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的整体理解。 本单元教材是讲述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这些名人的故事。这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第二板块,对第5课《灰雀》这篇课文教材的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是通过语言和行为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 第三板块,说说我对《灰雀》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的设计。

一、备教学目标 一、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二、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二、备教法 “教师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自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创设实践语言的场景,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备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从人物的言语和神态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化工原理 干燥练习题

干燥试题 一、填空题 1. 离开干燥器的湿空气温度t2比绝热饱和温度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 高20-50K、防止干燥产品反潮 2. 物料中的水分与空气达到平衡时,物料表面所产生的水蒸汽分压与空气 中水蒸汽分压__________________. 相等 3. 非吸水性物料,如黄沙、瓷土等平衡水分接近于_______________. 零 4.未饱和湿空气与同温度水接触,则传质方向为________。若未饱和空气中的水汽分压与水表面的饱和蒸汽压相同,则传热方向为________ 。水向空气传递;热量向空气传递 5.未饱和湿空气与同温度水接触,则传质方向为________。若未饱和空气中的水汽分压与水表面的饱和蒸汽压相同,则传热方向为________ 。水向空气;空气向水 6.固体物料的去湿方法主要有、、和 。机械去湿、吸附去湿、冷冻去湿、供热去湿 7.干燥过程的供热式有、、和 。传导、对流、辐射、介电 8.空气干燥过程的实质为和两个过程。传热、传质 9.湿空气的性质是以为基准来描述的。1kg绝干空气 10. 干燥的必要条件是、 。 11.常见的干燥器类型主要有、、 和。气流干燥器、转筒干燥器、流化干燥器 12.物料中的水分,按能否除去可分为和。自由水、平衡水 13.物料中的水分,按除去的难易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和。结合水、非结合水 14.干燥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单位干燥面积所除去的水分量。 15.干燥曲线一般分为、和三个阶段。升温干燥阶段、恒速干燥阶段、降速干燥阶段 16.影响干燥速率的因素主要为、、、、、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物料含水量,物料的形状、粒度 二、选择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集体备课发言稿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集体备课发言稿 教学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一、本章的教学目标、要求及在本书的地位和作用 从课标看,方程与不等式是同属“数与代数”领域统一标题下的两部分容,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存在许多可以进行类比的容。在前面已经学习过有关方程(组)容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方程有一定的认识。本章教学应充分发挥学习心理学中正向迁移的积极作用,借助已有的对方程的认识,进一步学习不等式及不等式组。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有关概念,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能够“列出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问题中的不等关系,体会不等式(组)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 2.通过观察、对比、归纳,探索不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3.了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目标(使不等式逐步转化为x>a或x

集体备课主持人发言稿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延吉市职业高级中学语文教研室集体备课流程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延吉市职业高级中学语文教研室五月份集体备课现在开始!首先感谢学校领导和教务处对语文教研室教学工作的重视与支持,为我们提供这样宽敞舒适的环境,方便我们语文教研室进行集体备课,其次还要感谢语文教研室全体教师为本次集体备课所做的充裕的准备工作。 现在首先由我来宣读本次语文教研室集体备课活动的方案。 下面进行活动第一项:备教案。教案,是教师在从事课堂教学工作前,预设的教学活动方案。任何一位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都务必要做好两项最基本的工作——教案设计。 教学方案是教师以课时和课题为单位编制的教学具体方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具、作业、时间分配等。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书面形式,也是课前的初步计划。教案撰写提课堂教学活动实施的重要前提,即使在多媒体辅助教学广泛应用的新形势下,完成优秀的纸质教案依然重要。只有精心设计教案,才能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案的撰写虽然只是组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但它是教学得以实施的重要前提。一.本次集体备课,备教案环节,我们主要是要明确如何完整地书写教案,下面由我来宣读教案的书写规范。请大家打开自己的教案,看看自己的教案书写是否完整规范。 一封面 1.2012年——2013年度二学期 2.专业:语文教研室 3.13级班 4.姓名 二. 教师课程表 1.完整填写课程表。 2.课程名称:语文 3.教师姓名 4.制表人签名 5.自2013年3月4日实施(新生班3月7日) 三.出勤统计表 1.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同封面) 2.姓名 3.记录出勤情况,标注未出勤以及迟到学生。 4.记录学生课堂成绩。 四.教学计划(同上交教务处计划)

化工原理干燥计算题

1、将在常压下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20%的新鲜空气,通过第一加热器加热到某温度后,在通过一喷水室进行绝热冷却增湿到饱和状态,得到温度为45℃的湿空气,在H-I图上画出空气状态变化的过程示意图。 2、将在常压下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20%的新鲜空气,通过第一加热器加热到某温度后,再通过一喷水室进行绝热冷却增湿到饱和状态,最后通过第二加热器加热到温度为45℃、相对湿度为40%的湿空气,试在H-I图上示意绘出空气状态变化情况。 3、一常压干燥器欲将1200kg/h的湿含量为5%的湿物料干燥至1%(湿基),所用空气的t =20℃、 =75%、湿空气量V=2500m /h。干燥器出口空气的干球温度为50℃。假定为绝热干燥过程。又已知预热器以125 ℃的饱和水蒸气加热空气,其传热系数为40W/m ℃,求单位面积预热器所需传热量(预热器热损失不计)。 3、X1=5/95=0.0526 X2=1/99=0.0101 G c= 1200(1-0.05)=1140kg/h W=1140(0.0526-0.0101)=48.45kg/h 根据t0 =20℃、0 =75% ,由t-H图,查得H0=0.011kg/kg干气 =0.844m 3/kg干气 L=2500/0.844=2961kg干气/h H2=W/L+H1=48.45/2961+0.011=0.0274 kg/kg干气 I0=(1.01+1.88×0.011)×20+2492×0.011=48.0kJ/kg干气 I2=(1.01+1.88×0.0274)×50+2492×0.0274=121.3kJ/kg干气 绝热干燥过程I1=I2,即 I1=(1.01+1.88×0.011)t1+2492×0.011=121.3 t1=91.1℃

最新集体备课主持人发言稿讲解学习

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集体备课主持人发言稿 青冈县建设乡中心小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欢迎来参加建设乡中心小学的英语集体备课教研组活动,让我们对他们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这位是本次集体备课的主备人李诗剑老师,辅备人付巍老师,辅备人张丽丽老师,辅备人韩冰老师,我是主持人宋鸽。今天是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At the farm》中的第二课时进行集体备课。希望各位教师都能参与到集体备课中来,多提宝贵意见,下面有请李诗剑老师介绍一下初备内容。 李: 宋:以上是李老师对教材分析这一部分进行的阐述,下面请在座的各位教师,就此环节提出意见和建议。 韩: 付: 宋:大家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部分已经达成了共识,下面请李老师谈一谈你的教学流程。 李: 宋:李老师的初备内容丰富多彩,每个环节紧紧相连,过渡自然,教学内容富有新意,请各位教师各抒己见。 张: 付: 宋:我对这一部分也有点小建议,根据课标要求,四年级学生应掌握复数形式的读音,那么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贯彻巩固性的教学原则,反复强调一下复数的读音,带领学生多读几遍,会加深对复数读音的理解。 韩: 李: 韩: 张: 韩: 付: 李: 宋:刚才,英语组教研室的各位老师针对《At the farm》这节课进行了研讨,大家对本节课的各个环节发表了意见,有补充,有质疑,也有赞赏,不但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也有利地突破了难点。俗话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搞好集体备课才能构建高效课堂,整体提高教学质量。因此,真诚地期望各位领导和老师能留下宝贵意见。研讨到此结束,下面有请李诗剑老师为大家做教学展示,谢谢大家!

干燥计算题

干燥 一、填空 1.在101.33kPa的总压下,在间壁式换热器中将温度为293K,相对湿度为80%的是空气加热,则该空气下列状态参数的变化趋势是:湿度:_____________,相对湿度:__________,露点t d_________。 2.在101.33kPa的总压下,将饱和空气的温度从t1降至t2, 则该空气下列状态参数的变化趋势是:湿度:_____________,相对湿度:__________,露点t d_________。 3.在实际的干燥操作中,常用____________来测量空气的湿度。 4.测定空气中水汽分压的实验方法是测量__________。 5.对流干燥操作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干燥过程是__________相结合的过程。 6.在101.33kPa的总压下,已知空气温为40℃,其相对湿度为60%,且40℃下水的饱和蒸汽压为7.38kPa,则该空气的湿度为_____________kg/kg绝干气,其焓为_______kJ/kg 绝干气。 7.在一定的温度和总压强下,以湿空气做干燥介质,当所用空气的湿度减少时,则湿物料的平衡水分相应__________,其自由水分相应___________。 8.恒定的干燥条件是指空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不变的过程。9.恒速干燥阶段又称__________控制阶段,影响该阶段干燥速度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 降速干燥阶段又称_________控制阶段,影响该阶段干燥速度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 10.在恒速干燥阶段,湿物料表面的温度近似等于__________。 11. 在常温和40℃下,测的湿物料的干基含水量X与空气的相对湿度之间的平衡关系为:当相对湿度=100%时,结合水含量为0.26kg/kg绝干料;当相对湿度=40%时,平衡含水量X*= 0.04kg/kg绝干料。已知该物料的初始含水量X1=0.43kg/kg绝干料,现让该物料在40℃下与与相对湿度为40%的空气充分接触,非结合水含量为______kg/kg绝干料,自由含水量为__________kg/kg绝干料。 12. 干燥速度的一般表达式为___________。在表面汽化控制阶段,则可将干燥速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在恒定干燥条件下测的湿物料的干燥速度曲线如本题附图所示。其恒速阶段干燥速度为_________kg水(m2.h),临界含水量为____________kg/kg绝干料,平衡含水量为____________kg/kg绝水量。 14. 理想干燥器或等焓干燥过程是指________________,干燥介质进入和离开干燥器的含焓值________________。 15. 写出三种对流干燥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固体颗粒在气流干燥器中经历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运动阶段,其中_____是最有效的干燥区域。 二、选择题 1.已知湿空气的如下两个参数,便可确定其他参数( ) A. H,p B. H,t d C. H, t D. I,t as

小学英语集体备课发言稿

小学英语集体备课发言稿 篇一:小学英语集体备课交流材料及教师发言记录 研讨主题: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的有效行原则 中心发言人:刘晖 合作学习是一种古而有之的教育思想,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诗经》中就指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摩。”儒家思想中也有合作的思想,著名的古典教育著作《学记》中记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观而善之摩”,意思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相互交流、相互商讨、共同合作。XX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之间教学相长。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极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今天,合作学习的实践遍布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学习已越来越成为教学的核心观念。许多研究表明,与竞争性学习和个人性学习相比,合作学习在改善课堂心理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加之我校因办学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学生人数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增加。而新进校的学生,特别是中高年级英语层次差异极大。面对这种学情,我们逐渐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在促进学生发

展、提高教学效果方面的巨大作用,因此成为了我们在教学中感到最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为此,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有效实施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研究,老师们也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总结了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经常出现的问题,对于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实施的应对策略进行了探索。下面请老师们就自己在课题研究方面的经验和收获作一个相互的交流。 王燕飞: 任何学习方式方法和模式都是又其目的性和要求的。最为英语课来讲,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习英语肯定很大的辅助和推动作用。在开展小组合作之前必须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如何分组,如何开展,学生学情分析,和如何避免负面影响等等。如何尽可能地利用好小组合作,根据平时点滴大概总结如下 1:目的要明确 我认为小组合作要求整体参与,好带弱,制造出浓厚学习氛围,推动大家共同学习并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必须明确课堂为什么要用到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最终达成的目的是什么,是否有利于达成自己的目标的情况下对教学和学生是否有推进和巩固学习的作用。 2:原则要明确

集体备课发言稿

集体备课发言稿 集体备课是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它能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研究教学中的一般问题,保证教学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它成了校本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因为其价值取向就在于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现在许多学校都在提倡集体备课,其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形式,而是为了追求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我校组织教师开展了同年级的集体备课活动,因为集体备课有以下几点主要好处: 1、能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面对新课程,不少人不是缺少先进的理念,而是缺少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与机智。如何理解新课程、把握新教材、实施新教法,心中常感惴惴,仅靠个人孤军奋战冥思苦想,显然不可取。一位名人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集体备课,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对于师资比较薄弱的学校而言,其效果更为显著。 2、能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 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校本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其中既有个体的积极参与,又有群体的通力合作,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踩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能较好地落实课改要求

转变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学习方式的转变必须依赖于教的方式的转变,依赖于教师从观念到行为的一系列变化。而这变化仅靠个人的努力,有时是很艰难而痛苦的。所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钻研的三结合,自然而然地成了广大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专业发展之路。集体备课正体现了这种三结合,体现了“合作、探究、创新”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促进了教学相长,能更好地落实课改要求。 4、能大力促进学校的教科研氛围 集体备课是一种“行动研究”,它所解决的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实际的问题,主要任务是完善课堂教学。而目前基层学校的教科研,应该也必须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否则容易流于假、大、空。集体备课中,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课题,由于智慧的交流而得到理性的升华,其理性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桥梁,教科研的氛围在集体参与的行动与反思中逐步浓厚。 我校运作不足两年,数学教研工作方式还显稚嫩,现将其中高年级组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们做个汇报。确实是“抛砖引玉”,恳请专家、同行批评、指导。我校数学备课组是间周四下午开展的一项定时、定点活动。 1、具体集体备课的流程主要有: ①自研教材:备课组的每位老师事先对相关章节、单元的全部内容认真钻研,然后根据分工对主备内容重点思考,拟订发言稿; ②集体研讨:中心发言人作重点发言,大家补充、讨论、修正,在教研组组长、骨干的点拨下,形成最佳课时方案; ③分工主备:在形成共识方案的基础上,各人就自己主备的单元内容写出详细教案(但教案上留有空白栏——教师自主创意活动),分发给大家;使每人持有一套单元教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