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记分作业二(诗歌、小说部分)

大学语文记分作业二(诗歌、小说部分)
大学语文记分作业二(诗歌、小说部分)

大学语文记分作业二(诗歌、小说部分)

1.《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

A.国风B.鲁颂C.大雅D.小雅

2.下列作品中,属于楚辞体的是()

A.《湘夫人》B.《前赤壁赋》C.《陌上桑》D.《行路难(其一)》3.《陌上桑》是一首()

A.近体诗B.汉乐府民歌C.新乐府D.新题乐府诗

4.我国古代第一个大量描写田园生活的诗人是()

A.谢灵运B.王维C.孟浩然D.陶渊明

5.“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一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拟B.反问C.夸张D.借代

6.《秋兴八首(其一)》中最能表现羁旅外地的伤感,从而对长安深深思念的一联是()A.首联B.颔联C.颈联D.尾联

7.唐代写诗以平易晓畅,雅俗共赏著称的诗人是()

A.李白B.白居易C.杜牧D.杜甫

8.杜牧《早雁》诗颈联“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句中的胡骑是指()A.匈奴B.突厥C.吐蕃D.回纥

9.“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中的“故国”是指()

A.南唐B.后唐C.西蜀D.北宋

10.《乐章集》的作者是()

A.李煜B.柳永C.贺铸D.苏轼

11.贺铸《鹧鸪天》“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两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A.设问B.比喻C.对偶D.反诘

12.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词人用以自喻的景物或事物是()

A.过雁B.黄花C.晚风D.梧桐

13.辛弃疾在《摸鱼儿》这首词中以()自喻,比况自己的遭际和心境

A.杨玉环B.赵飞燕C.陈皇后D.司马相如

14.《一句话》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

A.隐喻象征B.借景抒情C.正反对比D.侧面烘托15.《再别康桥》中“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这一句诗采用的抒情手法是()A.借象征抒情B.借举止抒情C.借典故抒情D.借比喻抒情16.《雨巷》中最主要的象征意象是()

A.丁香姑娘B.寂寥的雨巷C.颓圮的篱墙D.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17.舒婷的诗集()曾获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

A.《双桅船》B.《会唱歌的鸢尾花》C.《始祖鸟》D.《心烟》

18.裴多菲《我愿是一条急流》是献给妻子森德莱·尤丽亚的一首()

A.叙事诗B.政治诗C.爱情诗D.悼亡诗

19.小说《婴宁》中的鬼母是()

A.王子服的岳母B.婴宁的母亲C.婴宁的姨妈D.王子服的姨妈

20.《苦恼》一文的作者契诃夫是()作家

A.英国B.俄国C.法国D.美国

21.小说《苦恼》中车夫姚纳的真正苦恼在于:()

A.儿子死了B.生意清淡C.生活艰苦D.苦恼无处诉说

22.小说《苦恼》中最后倾听车夫姚纳的诉说的是()

A.军人B.看门人C.年轻马车夫D.小母马

23.诙谐幽默、寓悲于喜、呈现“含泪的微笑”独特风格的美国著名小说家是:()A.莫泊桑B.契诃夫C.马克·吐温D.欧·亨利

24.小说《婴宁》是()、云掩神龙的佳构

A.先抑后扬B.意外巧合C.藏头露尾D.悬念丛生

25.裴多菲的《格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是()所译

A.鲁迅B.殷夫C.徐志摩D.巴金

二、多项选择题34%(每题2分)

1.《蒹葭》一诗的艺术特点有()

A.重章叠句B.朦胧含蓄C.借典抒情D.正反对比E.借景起兴

2.下列诗歌属于古体诗的是()

A.《蒹葭》B.《陌上桑》C.《秋兴八首(其一)》D.《早雁》E.《饮酒(其五)》3.在艺术上,李白诗歌具有如下独特风格()

A.想象丰富B.夸张奇特C.飘逸奔放D.雄奇壮丽E.沉郁顿挫4.《秋兴八首(其一)》一诗的艺术特色有()

A.借景抒情B.对仗工稳C.章法严谨D.对比鲜明E.格调高昂5.下列诗句属于融情入景的有()

A.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B.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C.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E.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6.下列诗歌属于叙事诗的是()

A.《陌上桑》B.《长恨歌》C.《湘夫人》

D.《秋兴八首(其一)》E.《行路难(其一)》

7.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所用的修辞手法有()A.比喻B.对比C.拟人D.设问E.反问8.李清照《声声慢》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包含的意蕴有()A.秋愁B.亡国之恨C.故乡之思D.羁旅行役之苦E.往昔夫妻伉俪生活之念9.辛弃疾喜欢用典(掉书袋),《摸鱼儿》词中用的典故有()

A.陈皇后事B.杨贵妃事C.赵飞燕事D.司马相如事E.宋孝宗事10.《再别康桥》诗性美感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诗情画意的意象美B.格调的雄浑悲壮C.风格的奔放雄奇

D.抒情手法的精彩多样E.诗歌体式的建筑美,音乐美

11.下列诗歌中,意境朦胧含蓄,抒情对象的含义可以作多种理解的是()A.《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B.《蒹葭》C.《雨巷》D.《湘夫人》E.《早雁》12.小说《婴宁》作者最后说的那段话里提到的花草名有()

A.梅花B.解语花C.笑矣乎草D.忘忧草E.合欢花

13.下列词语()与婚姻有关

A.合卺B.未字C.求凰D.执柯E.改醮

14.契诃夫的戏剧名作有:()

A.《万卡》B.《三姊妹》C.《第六病室》D.《变色龙》E.《樱桃园》15.小说《苦恼》写了()

A.底层小人物的孤苦无助B.上流社会的尔虞我诈C.底层小人物的精神痛苦D.底层小人物的物质困境E.社会大事

16.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样式,它以()三要素构成形象化世界,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A.人物B.行为C.情节D.环境E.语言

17.人物心理刻画中的间接心理描写可以通过()来揭示人物内在的情感变化A.肖像B.表情C.举止D.行为E.对话

三、填空题26%(每题1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____,全书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2.屈原留存下来的作品有《______ ____》、《_______ ___》、《天问》、《九章》等。3.《湘夫人》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饮酒(其五)》中最能体现诗人心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行路难(其一)》中最能体现诗人李白远大抱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杜甫诗的创作风格是____________,另外杜甫兼长各体,尤其对_________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7.白居易与____________一起,倡导了旨在揭露时弊的________________运动。

8.白居易在诗歌理论上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著名主张。

9.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_____________的作家,是_________________派词人的代表。11.《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的作者是____ ____,从内容角度讲它是一首___ _词。12.李清照,号,她的词以为界,分为前后两期。13.两宋豪放词由开创,而由辛弃疾继承、发展,故后人往往以“”并称。14.闻一多的著名诗集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5.《再别康桥》表达了诗人重游故地时眷恋、珍惜而又略带____________的情怀,寄托着对_______________的深挚向往和追求。

16.《雨巷》是戴望舒的______________作,因此诗作者获得“_________________”之名。17.裴多菲是国的一位伟大。18.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继承了六朝、、和《史记》传记文学的传统把花妖狐魅人格化,幽冥世界现实化,曲折地批判社会,表达理想,是中国古代短篇文言小说的顶峰之作。

19.婴宁的个性特点是,主要性格特征是。20.婴宁的性格的转化过程是由“无时不笑”到“”,再到“”。21.俄国小说家、戏剧家的小说《苦恼》中的主人公是一名名叫的马车夫。

22.短篇小说《苦恼》的副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出《》。23.小说《苦恼》中人物的描写和描写相当出色。24.小说是一种精心营构的,它在、、、、等方面,大都体现出鲜明的艺术特点,凝结着作者的审美匠心。

25.小说离不开写人物,或注重,或注重,但无论如何,都应当有鲜明的。

26.环境描写是为、服务的。

四、词语解释题(解释加点的词语)21%(每题1分)

1.来归相怨怒,但坐

..观罗敷。

2.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3.问君何能尔.。

4.飞鸟相与还

...。

5.停杯投箸.不能食。

6.白帝城高急暮砧.。

7.汉皇重色思倾国

..。

8.玉容寂寞泪阑干

..。

9.莫厌潇湘

..少人处。

10.春花秋月何时了.。

11.只是朱颜

..改。

12.妆楼颙望

..。

13.凄凄惨惨戚戚

..。

14.乍.暖还寒时候。

15.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16.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17.到了颓圮

..的篱墙。

18.窃典金钗,购佳种,数月,阶砌藩溷

....无非花者。

19.生闻之,不觉解颐

..。

20.操女红

..精巧绝伦。

21.老母岑寂山阿,无人怜而合厝

..之。

五、简答题54%(每题3分)

1.如果将《蒹葭》理解成一首“招贤诗”,那么诗中“伊人”是指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饮酒(其五)》一诗体现了诗人陶渊明归隐田园后何种心态?

3.《行路难(其一)》用了那几个典故?

4.简述《秋兴八首(其一)》“悲秋”的三层含义。

5.多数人认为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是什么?

6.杜牧《早雁》诗对朝廷的讽刺表现在哪一联?

7.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妙在什么地方?

8.《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词中“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9.在《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一词中举出二个运用比喻的例子,并指出其喻义。10.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词开头七组叠词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11.从闻一多《一句话》中举出三个运用隐喻手法的例子,并分析其隐含的意义。12.《再别康桥》一诗中的“彩虹似的梦”象征什么?

13.从意象美角度看《雨巷》兼有哪两种特色?

14.贯穿裴多菲《我愿是一条急流》这首诗通篇的抒情方法是什么?

15.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小说《婴宁》中的故事。

16.小说《苦恼》中“有苦无处诉,只能对马说”这一事实,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17.什么叫间接心理描写?

18.什么是悬念?

六、简析题40%(每题5分)

1.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回答诗后问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情趣?

(2)本诗前四句的关键句是哪一句?其含义是什么?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思想意蕴是什么?

(4)“采菊”有何象征意义?

(5)“悠然见南山”中“见”字有什么妙处?

(6)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

(7)本诗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8)这首诗体现了陶渊明诗歌怎样的独特风格?

2.阅读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回答诗后问题。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就总体讲,本诗是采用什么手法表现诗人情感的?

(2)颔联采用了哪种情景交融的方法?

(3)颔联的象征寓意是什么?

(4)指出诗中语意双关的字,并分析其含义。

(5)诗中哪两句采用了移情入景的手法?

3.阅读贺铸的《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回答词后问题。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1)这首词作者对亡妻表达了什么感情?

(2)这首词在艺术构思上有什么突出之处?

(3)找出词中体现夫妻感情已超越时空,超越生死的句子。

(4)开头两句用了哪种抒情手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叹?

4.阅读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回答后面的问题: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

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1)这首词通篇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词上片总体写暮春残景,有什么象征意义?

(3)“匆匆春又归去”,“落红无数”各有什么含义?

(4)写春光不解人意有什么深层意蕴?

(5)词上片抒发了词人什么思想感情?

(6)词下片明写“闺怨”,暗寓何意?

(7)词中用陈皇后与汉武帝的典故比喻什么?

(8)“玉环飞燕皆尘土”有什么象征意义?

(9)这首词在风格上有什么特点?

5.阅读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几句诗,回答诗后问题。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1)用两个字概括这几句诗的内容。

(2)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3)“西天的云彩”有何象征寓意?

6.阅读《我愿是一条急流》中的这节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我愿是一块云朵,

是一面破碎的大旗,

在旷野的上空,

疲倦地傲然停立……

只要我的爱人

是黄昏的太阳,

照射我苍白的脸,

射出红色的光焰。

(1)这节诗中“我”的喻体是什么?

(2)这节诗中“爱人”的喻体是什么?

(3)这一组比喻之间有什么对应关系?

7.比较分析下面两节内容,回答提问。

(一)少时,会母所,母问:“何往?”女答以园中共话。媪曰:“饭熟已久,有何长言,周遮乃尔。”女曰:“大哥欲我共寝。”言未已,生大窘,急目瞪之。女微笑而止。幸媪不闻,犹絮絮究诘。生急以他词掩之,因小语责女。女曰:“适此语不应说耶?”生曰:“此背人语。”女曰:“背他人,岂得背老母。寝处亦常事,何讳之?”生恨其痴,无术可以悟之。

(二)至日,使华装行新妇礼;笑极不能俯仰,遂罢。生以憨痴,恐泄漏房中隐事,而女殊密秘,不肯道一语。

(1)前一节中,婴宁为什么将王子服对她说的“背人语”告诉老母?

(2)后一节中,婴宁为什么又保守“房中隐事”秘密,“不肯道一语”?

(3)根据以上两节内容,请你判断:婴宁的“憨痴”是真还是假?为什么?

8.下面是契诃夫小说《苦恼》的开头一段:

暮色晦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白色,像个幽灵。他坐在车座上一动也不动,身子向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哪怕有一大堆雪落在他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用不着抖掉似的……他的小母马也是一身白,也一动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势,它那瘦骨棱棱的身架,它那棍子一样笔直的四条腿,使得它活像拿一个小钱就可以买到的马形蜜糖饼。

请回答:

(1)这段描写分几个层次?各层次分别是描写什么?

(2)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人物描绘采用的是什么描写方法?

(4)关于马的描绘与人物形象刻画有什么内在联系?

第九课诗歌与小说教案

第9课诗歌与小说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1、本节是高中历史必修(Ⅲ)第二单元第9课的内容。本节主要学习中国的诗歌在各个不同时代存在的不同形式,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教学内容,也是本单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把本节知识列为理解并掌握的内容。中国的诗歌在各个不同时代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从春秋时期的《诗经》,战国时期的《楚辞》,到唐朝的诗歌、宋朝的词、元朝的散曲,各有特点,具有渊源的历史。 2 、学好本课内容,使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体会诗歌来源于现实,同时反映现实的特点,培养学生从文学题材中看到历史现象的能力,使学生感受诗人的高尚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特色。 知识与能力:熟记各个时代代表性的诗歌,了解它们各自的文学特点。 过程与方法:运用历史知识赏析诗歌,并从诗歌中获取历史信息,认识诗歌是时代的窗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古代中国诗歌发展的历程,初步感受这一文学形式所承载的历史内涵,以及它所展现的特有的东方文化魅力,建立对中国诗歌反映的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既体现的文化功能的认同感。 (三)重点难点疑点 教学重点:诗歌的时代特征 教学难点:诗歌的史料价值 教学疑点:诗歌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二、学情分析 1、高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他们思维活跃,较少受到思维教条的束缚,而且求知欲旺盛,参与积极性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并获得情感体验。 2、但高二学生在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容易情绪化、简单化和偏执化,教师在教学中应提供正确的评价方法并加强引导。 三、教材的解读 总论:诗歌的起源。诗歌是最早产生的体裁。它的起源与人类生活有关。古人在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的时候,为了减轻疲劳或为协调彼此的动作,便依照劳动动作作出一种呼声,这种呼声具有一定的高低和间歇,因而形成一定的节奏,这种节奏就是诗歌韵律的起源。另外诗歌的产生也与宗教和娱乐有关系。在没有产生文字的时候,原始歌谣只能口头创作和口耳相传,只在先秦典籍中记载了几首,现存数量较少。原始歌谣节奏简单明快,在语言上是二言体或四言体的作品,体裁上的最在特点是乐舞诗三者紧密结合,在内容上多反映原始难的劳动生活和思想感情,已初现我国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萌芽。 四、教学手段 本节采用探究讲授为主,讨论为辅式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演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引导为主线。通过设置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问题设置,点拨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思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应用计算机、大屏幕投影等现代化手段,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9课诗歌与小说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3

第9课诗歌与小说 >?在学生用书中E 此肉客单独成册 @ 一、选择题 1. 《诗经》中的许多作品真实、深刻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对《诗经》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 “风”是东周时的民歌,展现了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 B. 体现了浪漫主义情怀,表达了时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C. 以华丽的辞藻,表现当时恢宏的文化气度和豪迈的时代精神 D. 以长短句的形式,反映了当时激烈的社会矛盾 解析:选 A 。《诗经》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主要集中在“风”这一部分,属于民歌,展 现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它的风格是写实的,不是浪漫主义的, 也不是辞藻华丽的, 其多 为四言诗,不是长短句。故只有 A 是正确的。 2. 汉高祖刘邦本是楚国沛县人, 受楚国文化影响极 深。汉王朝建立后, 刘邦踌躇满志, 纵情放歌。结合所学“楚辞”知识判断,他吟唱的应是 ( ) A.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C.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D.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解析:选B 。楚辞的特点是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不是四言体,并且采用了大量的语气 词“兮”。 3.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在分析中国某一时期文化特征时曾这样概括:文学则文章由重 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 艺术方面 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 音乐方面 通俗艺 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该时期是 ( ) A. 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对历史事件特征的理解能力。题干中“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 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体现了这一时期的艺术形式逐渐被平民 所接受,宋朝时期,随着平民阶层发展壮大,出现了平民较为容易接受的通俗艺术。 4. 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 础是( ) A. 士人群体的形成 B.市民阶层的壮大 C.资产阶级的产生 D.农民文化需求的增加 解析:选B 。词的特点是可以传唱,属于市井通俗文话,因此其社会基础是商品经济发 展下市民 阶层的壮大。 5. “自晚唐五代以来,词的内容上多以闲愁别恨的婉约词为主流。然而, ________ 的 横空出世,打破了这道数百年的樊篱, 他以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 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 和独特的人生感受,自成一家,自是一派,开创了’豪放词’的先河,成就了宋词的另一座 高峰。”上述材料画线处应填入的是 ( ) A.李煜 B.柳永 C.苏轼 D.辛弃疾 课时作业 I .... . ...................

诗歌与小说 教案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9课诗言志歌咏言教案 学习目标 目标一: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户。诗歌的作用有哪些?《诗经》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状况?什么是楚辞、汉赋?其特点分别是什么? ——请掌握诗歌的作用、《诗经》反映的社会状况及楚辞、汉赋的形成和特点。 目标二:唐朝诗歌繁荣。唐朝诗歌繁荣的条件是什么?时代的变迁如何影响了唐朝的诗风?主要代表人物和作品有哪些? ——请掌握唐朝诗歌繁荣的条件、时代的变迁对唐朝诗风的影响及主要代表人物和作品。 目标三:宋词和元散曲是我国古代丰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代的变迁对词、散曲的风格有何影响?宋词和元散曲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有哪些? ——请掌握时代的变迁对词、散曲的风格的影响,宋词和元散曲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主干知识归结 一、《诗经》、楚辞与汉赋 1.诗歌的产生 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在劳作或生活时,为了提高效率和减轻疲劳,或表达喜怒哀乐的心情,常常发出有节奏的呼声,最初的诗歌就诞生在这些劳动号子之中。后来诗歌进一步发展、成熟,成为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2.《诗经》 (1)地位:《诗经》是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反映的历史信息:西周只有贵族才能接受教育,他们掌握了知识文化,通过文学创作来反映和规范当时的统治秩序。《小雅·鹿鸣》中记载了天子宴群臣的盛况,“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人之好我,示我周行”,表现了宗族间相亲相爱的脉脉温情。当时的平民也往往通过歌谣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硕鼠》篇中,劳动人民以形象的比喻揭示了统治阶级的寄生虫本质,控诉自己身受的苦难:“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关雎》篇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则表现了对美满爱情的赞美和追求。 3.楚辞 (1)含义:是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2)屈原:本是楚国的大夫,热爱祖国,后因小人诬陷离间而被流放,他把满腔悲愤化为诗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国都城郢被秦攻陷后,屈原百感交集,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下《哀郢》:“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4.汉赋 (1)产生背景: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兴盛。 (2)含义:是一种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文体,它是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 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3)特点:此时的赋多是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之作。如司马相如为汉武帝游猎之事作赋:“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干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讴歌

第9课诗歌小说

第9课诗歌与小说 哈尔滨市第八十八中学于忠伟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授课日期:2008年月日第节,高二·一班,月日第节,高二·二班 2008年月日第节,高二·三班,月日第节,高二·四班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诗经》反映的社会状况及楚辞、汉赋的形成特点;了解唐朝诗歌繁荣的条件、著名诗人和作品;了解宋词与元散曲发展的社会条件和名家名篇;让学生知道明清小说的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及其流变原因。 过程与方法:结合《硕鼠》、《关雎》等研究《诗经》的特点;结合宋词、元散曲名篇的内容和背景研究宋元文人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经》中对美的憧憬和追求,认识屈原的爱国主义:感悟唐诗反映的唐朝历史的兴衰与沧桑;体会宋元文人在作品中表达出的忧国忧民的情愫;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明清小说繁荣的背景、文学成就及其特色。 教学难点:明清小说繁荣的背景以及通过明清小说认识其反映的社会现实。 课时:本节教材用二课时。 板书设计: 第9课诗歌与小说 一、《诗经》、楚辞与汉赋 1.《诗经》:305篇,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风、雅、颂,赋、比、兴 2.楚辞:屈原,楚国方言,特点 3.“风骚”——源头 4.汉赋:产生背景,带韵的散文,特点 二、唐诗、宋词与元曲 1.唐诗:背景;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2.宋词:豪放派:苏辛;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3.元曲:含义 三、明清小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请同学们阅读引言: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结、积淀,人们的思想、情感在这里郁积、释放。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海洋,体验古人的喜怒哀乐,感悟不同时代风情的多姿多彩!明清小说则将日常生活和普通市民都纳入创作视野,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全景,还蕴涵着作者对现实的敏锐洞察和犀利批判。 一、《诗经》、楚辞与汉赋 我们先来看《诗经》,请同学们阅读本目教材的前两个自然段,了解一下关于《诗经》的基本情况,然后我们来通过提问来检验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板书:1.《诗经》 《诗经》又被称为“诗三百”,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诗经》共包括305篇诗歌。 板书:1.《诗经》:305篇 这305篇诗歌从出现的年代来看,是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年。 板书:1.《诗经》:305篇,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 《诗经》中的风、雅、颂指的是什么?赋、比、兴指的是什么? 板书:1.《诗经》:305篇,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是按诗歌的来源分成三个部分。风是周朝时各诸侯国的民歌,统称“国风”;雅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词;颂是为宗庙祭祀配以舞曲的歌词。其中风的部分最具意义及历史影响,请看教材是如何评价的?风的内容丰富,有的揭露讽刺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有的颂扬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赋、比、兴是《诗经》的艺术手法,请看教材P37《赋、比、兴》的文字阅读框。 同学们学过《诗经》中的哪些篇目? 教材的小字部分摘录了《诗经》中的《硕鼠》、《关雎》中的一些诗句,请同学们阅读欣赏。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第9课诗歌与小说 1、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 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其”指的是下列哪位词人() A.柳永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 2、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经宋话本的发展,到明末时,不仅内容与唐 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 A.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B.社会风气渐趋败坏 C.市民价值观念变化 D.社会主流思想改变 3、北宋时,民间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民间。……“教坊乐工, 每得新腔,必求永(柳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这说明() A.宋词只在民间流行与发展 B.宋代文学日益商品市场化 C.宋词婉约派占据主导地位 D.文学平民化、世俗化趋势 4、中国古代文学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众多作品反映不同时期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怀。阅读下面精美 文句,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先后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②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④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5、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栏目走红中国。其中有一道根据作品判断作者的题,内容为“大江东 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该作者() A.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 B.作品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 C.以诗入画,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 D.是屈原之后中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先后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这种演变趋势,最能说明() A.城市经济日趋繁荣 B.专制皇权逐渐加强 C.选官制度明显变化 D.民族融合已经加深 7、2014年,两汉文化发源地徐州诞生了史上第一个赋社彭城赋社,专门从事辞赋的整理、创作、研 究,重点开发“汉代五绝”之一的汉赋资源。下列关于汉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B.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气势恢弘的时代 C.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 D.特别重视主观意识和感情的抒发 8、北宋的词家,前期如晏殊、欧阳修、张先、柳永等全都是南人,后期的苏轼、黄庭坚、秦观、周 邦彦、李清照等,也多数生长于江南或其周边。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北宋时期开始出现文化中心南移 B.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兴盛 C.北宋时期出现学术中心南移趋势 D.宋词具有南方文学的地域性特征 9、明朝小说《西游记》中的诸天神佛、取经僧人师徒及各路妖怪,均被赋予了鲜明的人物性格。神 佛妖魔,他们或娇憨,或城府,或温吞,或火爆,或欲望,或牵绊,他们也都生存在“神’’际或“妖”际关系复杂的世间。这反映出() A.“三教合一”的社会趋向 B.该神魔小说折射的是世俗百态 C.宗教逐步庸俗化文学化 D.人文主义在古代中国的缘起 10、明代小说《说唐》、《杨家将传》中,樊梨花与穆桂英以武艺压倒夫婿,并挂帅出征;清代小说 《再生缘》中,女主角易釵为弁,文武双全。这反映出() A.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的繁荣 B.文字狱影响到思想文化的发展 C.民间对正统社会秩序的抗议 D.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男女平等 11、在文学发展历程中,有类作品形式上是“楚辞”式的,去掉了所有的特殊方言;内容上是“诗 经”式的,内涵却在扩大;句式上,每句字数没有限制,不严格地押韵,但确实有韵。下列作品符合该特征的是() A.《二京赋》 B.《将进酒》 C.《雨霖铃》 D.《窦娥冤》 12、南宋陆游曾作诗云:“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 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这说明() A.农业发展与传统历法结合 B.文学创作与生活相联系 C.文学作品呈现贵族化趋势 D.农业生态环境开始关注 13、汉武帝时期,政府设立了乐府机构,并加强了对民间信息的采集。故《十五从军征》《病妇行》 等反映民间疾苦的乐府作品得以上达天听。这表明乐府诗() A.对缓和社会矛盾具有一定意义 B.助推了汉赋的兴起与发展 C.成为官府体察民情的主要渠道 D.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14、“举凡商人生活的一切方面,几乎无不在明代商贾小说的表现范围之中,商人已经成了商贾小说 的主角。”这主要反映了明代() A.商人地位得到了提高 B.商业经济的繁荣 C.小说创作进入新阶段 D.市民阶层的扩大 15、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汝珍在其著作《镜花缘》中借才女卢亭亭的口说:“将来若花姊姊做了国王, 我们同心协力,各矢忠诚,或定礼制乐,或兴利剔弊,或队暴安良,或举贤去佞,或敬慎刑名,或留心安牍,辅佐他做一国贤君,自己也落个女名臣的美号。”在此,作者意在表达的思想是() A.反对专制统治 B.主张男女平等 C.彻底批判儒学 D.赞同女子参政 16、唐代有很多描绘商人生活的诗篇,如元稹的《估客乐》和刘禹锡的《贾客词》等,大多极力渲 染商人和农民的苦乐之别。而到了宋代,文学作品更多宣传的是商人和儒生的苦乐之别。由此可见,宋代() A.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B.财富多寡决定人的社会地位 C.儒学的义利观遭到颠覆 D.政府政策变化提升商人地位 17、明代重要的戏曲作者,大都拥有进士科名,而话本小说的作者或编著者中,却少有举人、进士。 出现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高雅与通俗文艺的不同价值取向 B.士人与市民的不同文化观念 C.戏曲与话本小说的不同消费方式 D.江南与北方的不同区域特征

大学语文-古诗词

羌村三首【其一】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其二】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其三】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 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早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cén)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kān)脍(kuài),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 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wèn)英雄泪?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国风·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27)。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一说“子魂魄毅兮为鬼雄”)!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有版本为“来归相怨怒”), 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九课《诗歌与小说》高考题整理

第9课诗歌与小说名题分解 一、选择题 2011年题组(备注:无) 2010年题组 1.(2010·安徽文综·13)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解析】B 文学作品不能作为信史,但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排除A,《荈赋》是以茶为主题的作品,出现在西晋,所以排除C,传说不可以作为史实,排除D。2.(2010·重庆文综·14)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李煜B.李清照 C.陆游D.辛弃疾 【解析】D 学士指苏东坡,苏东坡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四个选项中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 2009年题组 1.(2009·广东历史·1)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A.《老子》 B.甲骨卜辞 C.《楚辞》 D.《诗经》 【解析】D 《老子》一书是记录春秋时期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代表——老子言论的著作;甲骨卜辞是商周时期统治阶级为预测吉凶,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内容的文字;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根据楚地方言创作的一种诗体。因此这些文献都不可能较多反映平民生活。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就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2.(2009·四川文综·14)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 ①商品经济繁荣②市民文学兴盛③印刷工艺提高④专制政治强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A 商品经济繁荣;市民文学兴盛;印刷工艺提高,有利于明末江南地区出版业的繁荣。④专制政治强化不利于文化发展,应排除。 2008年题组

诗歌与小说

第9课诗歌与小说 【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学习目标】识记不同时期的文学成就,归纳其特点,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领略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学风采,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美感。 【基础知识梳理】 一、《诗经》: 1、地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2、时间: 3、内容:风雅颂三部分风:周朝时各诸侯国的民歌雅:颂: 4、特点:①以四言为主,多采用 ②现实主义倾向和手法 二、楚辞 1、概念: 2、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自由灵活;以著称 3、代表作品表达了 4、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两种风格: 三、汉赋 1、概念: 2、时代背景:汉朝 3、特点: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吸收了 四、唐诗 1、繁荣的社会背景:①政治: ②经济: ③文化: ④对外交流: ⑤借鉴: 2、代表人物及特点:①李白 ②杜甫 ③白居易 唐诗的两种风格: 五、宋词 1、繁荣原因: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②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2、宋词的特点:又称,便于更加灵活自如的表达感情,并可配乐演唱, 3、代表人物及特点:①苏轼: ②辛弃疾: ③柳永: ④李清照: 六、元散曲 1、背景:汉族文人在元朝进取无望,心情压抑 2、特点:①有格律②大量使用 3、思想倾向:逃避现实

七、明清小说: 1、发展演变:唐传奇-宋话本明清小说 2、背景: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新兴工商业城镇、市民阶层兴起 政治:君主专制加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 思想:八股取士,文化专制;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 技术:印刷术不断完善 3、代表作:四大奇书 五大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 三大批判现实力作 4、特点:①章回体小说②批判现实③商人被作为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 5、意义: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成就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峰,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 (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学艺术的发展、繁荣是以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为基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整体趋势:逐渐世俗化、平民化、大众化 【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巩固练习】 1.“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子”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他给我们留下的精神遗产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2.屈原《思美人》有“思美人兮,揽涕而竚眙。媒绝而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其中的“美人”是一种托喻,这主要表达() A.作为政治改革家的“美政”理想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C.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大胆的怀疑精神D.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3.“《子虚》、《上林》都是大赋,是司马相如对辞赋的开拓和独创,表现了一代汉赋的新风貌。”这里“汉赋的新风貌”指的是( ) A.气势恢弘,辞藻华美B.包括了小令和多支曲子 C.意境清新、篇幅较短D.摆脱了文辞铺张的弊病 4.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其创作风格是( ) A.语言凝重,沉雄浑厚B.豪迈奔放,想象丰富 C.清新自然,真实感人D.刚劲朴实,爽朗粗犷 5.有一种文学体裁,句子长短不一,适合配乐演唱,流行于各个阶层,它是() A.汉赋B.唐诗C.宋词D.元曲 6.明清时代,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体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和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 A.白话文开始兴起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9课《诗歌与小说》教案

第9课《诗歌与小说》 【课标解读】 课标阐述: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课标领会: 1.要求学生掌握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形成、特点、代表人物及作品。 2.需要掌握时代的变迁对文学的影响,从而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进而把握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 【本课分析】 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结、积淀,人们的思想、情感在这里郁积、释放。明清小说则将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都纳入到创作视野,这都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全景,还蕴涵这作者对现实的敏锐洞察和批判。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我国古代诗歌与小说的发展历程。 掌握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形成、特点、代表人物及作品。认识时代的变迁对文学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史料:引导学生阅读文字材料,从中收集与本课相关的文学资料。 思维能力: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文学源于生活,反映现实的特点,培养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捕捉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艺术形式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唐诗、宋词、明清小说 难点:理解时代的变迁对文学、艺术风格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中的图片(幻灯片展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作品中的人物图像。) 图片中反映的是什么呢?(学生:我国的四大名著)它们又都出现在什么时期呢?(学生答:明清时期)文字是人类抒情达意的窗口,文学则是时代精神火花的凝结、积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与小说的海洋,体验古代文人的悲喜世界,感悟不同时代风情的多彩多姿。 二、讲授新课 (一)“留连日日奉杯宴,殊无闲隙吟风骚。”---《诗经》、楚辞与汉赋 1、《诗经》、楚辞 在古代,人们在劳作或生活时,为了提高效率、减轻疲劳,或表达喜怒哀乐的心情,常常发出有节奏的呼声,最初的诗歌就这样诞生了。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大家知道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是什么吗?

大学语文古诗词文填空50题_共1页

1.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2.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3.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4.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5.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9.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1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2.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13.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 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14.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1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16.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19.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20.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21.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22.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23.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24.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 25.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28.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29.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30.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31.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32.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33.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34.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35.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36.,忧思独伤心。 37.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38.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39.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40.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41.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42.长恨此身非我,何时忘却营营。 43.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44.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45.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46.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47.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48.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49.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50.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1

大学语文-诗歌部分

大学语文- 诗歌部分 一单项选择 1《氓》选自《诗经》中的() 正确答案:A风 2从内容上说,《氓》是一首() 正确答案:C弃妇诗 3从表现手法上说,《氓》是一首() 正确答案:B叙事诗 4下列成语出自《氓》的一组是() 正确答案:D夙兴夜寐信誓旦旦 5下列诗句运用“赋”法的是() 正确答案:C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6从内容上说,《将仲子》是一首() 正确答案:B爱情诗 7《将仲子》选自() 正确答案:C郑风 8下列诗篇中,表达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是() 正确答案:A.《硕鼠》 9《蒹葭》中运用“兴”法的诗句是() 正确答案: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10下列诗歌选自《秦风》的是() 正确答案:D《蒹葭》 11屈原的《九歌》由几篇诗歌组成() 正确答案:B十一 12《桔颂》选自() 正确答案:C《九章》 13屈原根据民间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再创作的一组诗歌是() 正确答案: A.《九歌》 14《蒹葭》一诗的中心意象是() 正确答案: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5屈原的《九章》中,最早完成的作品是()

16《将仲子》一诗主要表达了诗中女子怎样的心情?()正确答案:C矛盾 17《桔颂》的抒情基调是() 正确答案:B乐观开朗 18《桔颂》从文体上来说,是一首() 正确答案:A咏物诗 19我国古代第一个有伟大成就的爱国诗人是() 正确答案:C屈原 20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抒情诗是() 正确答案:D《离骚》 21《离骚》中最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是() 正确答案:C象征 22下列诗句中表示培养诗人坚忍不拔毅力的诗句是() 正确答案:B朝搴毗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23陶渊明《饮酒》(其五)中,最富哲理意味的诗句是()正确答案: A.心远地自偏 24我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 正确答案:C陶渊明 25陶渊明,自称() 正确答案:B五柳先生 26《杂诗》(其三)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正确答案:D人生无常 27《归园田居》(其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正确答案:C愉快 28“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句中“掇”字念() 正确答案:Achuo 29“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曹操的()。 正确答案:B.《短歌行》 30下列诗句化用《诗经》中的诗句是() 正确答案: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31曹操《短歌行》的主旨是()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9课诗歌与小说作业:1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 1. 《诗经》中的许多作品真实、深刻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对《诗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风”是东周时的民歌,展现了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 B .体现了浪漫主义情怀,表达了时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C.以华丽的辞藻,表现当时恢宏的文化气度和豪迈的时代精神 D .以长短句的形式,反映了当时激烈的社会矛盾 解析:选A。《诗经》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主要集中在“风”这一部分,属于民歌,展现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它的风格是写实的,不是浪漫主义的,也不是辞藻华丽的,其多为四言诗,不是长短句。故只有A是正确的。 2. 汉高祖刘邦本是楚国沛县人,受楚国文化影响极深。汉王朝建立后,刘邦踌躇满志, 纵情放歌。结合所学“楚辞”知识判断,他吟唱的应是() A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C.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D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解析:选B。楚辞的特点是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不是四言体,并且采用了大量的语气 词“兮”。 3.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在分析中国某一时期文化特征时曾这样概括:文学则文章由重 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 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该时期是() A .汉朝 B .唐朝 C.宋朝 D .明朝 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历史事件特征的理解能力。题干中“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体现了这一时期的艺术形式逐渐被平民所接受,宋朝时期,随着平民阶层发展壮大,出现了平民较为容易接受的通俗艺术。 4. 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 础是() A .士人群体的形成 B .市民阶层的壮大 C.资产阶级的产生 D .农民文化需求的增加 解析:选B。词的特点是可以传唱,属于市井通俗文话,因此其社会基础是商品经济发展下市民阶层的壮大。 5. “自晚唐五代以来,词的内容上多以闲愁别恨的婉约词为主流。然而,________ 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道数百年的樊篱,他以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 和独特的人生感受,自成一家,自是一派,开创了’豪放词’的先河,成就了宋词的另一座 高峰。”上述材料画线处应填入的是() A .李煜 B .柳永

第9课诗歌与小说

第9课诗歌与小说 使用时间:2017-9- 【课前预习】 【知识梳理】 一、《诗经》、楚辞与汉赋 1.《诗经》 (1)地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内容: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至____________大约500年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 颂三部分。 (3)特点: 第一:以_______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语言质朴丰富,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第二:__________倾向和____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2.楚辞 (1)产生: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_______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2)特点:①句式 ②瑰丽华美、想象奇特,具有抒情的风格。 (3)代表作品:屈原的《________》,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抒发了屈原忧国忧民的 情感。 (4)影响: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风格的先河;和_________ 合称“风骚”,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3.汉赋 (1)产生: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田猎、巡游之风兴盛,赋应运而生。 (2)特点:赋是一种专重____________、文采华丽的文体。它是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概念阐释] 楚辞既是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一种文学体裁。汉人有时简称它为“辞”,或连称为“辞赋”。又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故后人也以“骚”来指称楚辞。 [核心比较] 《诗经》和楚辞艺术特点上的不同 (1)句式上,《诗经》是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楚辞较为灵活。 (2)语言上,《诗经》丰富多彩,章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楚辞句中使用许多楚国方言词语,句末常带“兮”字,节奏和韵律独具特色。 (3)创作风格上,《诗经》是现实主义作品,楚辞则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二、唐诗、宋词与元曲 1.唐诗 (1)唐代诗歌繁荣原因: ①时代特征: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 ②制度促进:__________制度的确立使中下层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③继承发展:汉代以来五言诗、七言诗的发展,为唐诗在格律形式等方面提供了借鉴。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写作 一、参考结构: 第一段、入手 第二段、内容分析(核心意象名句)--主旨 第三段、艺术手法—效果分析 第四段、结尾(总结、抒情) 二、入手方式 1 从世界入手:社会背景、时代特点、审美风尚等。 2 从作者入手: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个性特征等。 3 从作品入手:意境营造、语言特点、作品结构、情景处理、修辞手法等。 4 从读者入手:阅读感受、主观评析等 三、内容分析 主要从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着手,层层探析、推导主题。抓住核心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关注名句,结合部分修辞手法如:比喻(《虞美人》)、夸张(《蜀道难》)、象征、用典(《水龙吟》)、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天净沙》、拟人、名词结构句、数目字、排比、对偶、叠字、映衬、借代、等修辞手法;并结合体裁特点:1格律诗:颔、颈联错落有致;2绝句:前叙事后刹那抒情(五绝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无尽的情思。既自然,又含蓄,真实简练而蕴涵丰富;七绝多山水诗送别诗,刹那的感觉、无穷的余味,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表现自然的美和普遍的人情、人性,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3词曲:层层铺叙(赋)、多用口语;4现代诗:客观对应物、双层结构、哲理表达、抽象意象与具象意象结合。 四、主旨思想例举 1多义(合理、高远,具有超越性,如企慕象征说) 2隐逸情怀天人合一 3寄情山水消解忧愁 4爱国情怀壮志难酬 5国家动荡身世之慨 6洞察历史哲人之思 五、艺术手法例举 1(叙事—)写景-抒情-议论(《饮酒》《山坡羊》《前赤壁赋》《天净沙》)2对比衬托递进(《关山月》《虞美人》《临江仙》《乡愁》) 3回环往复(《蒹葭》《再别康桥》《乡愁》) 4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意境) 5神韵(生气不灭、回味无穷;生动形象、象征寄托) 6宏大气势与细节描写结合《登高》《关山月》 7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8形声色结合(《山居秋暝》《登高》) 9动静相衬(《山居秋暝》)

高中历史第9课诗歌与小说全套课程教案岳麓版必修3

第9课诗歌与小说 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诗经》反映的社会状况及楚辞、汉赋的形成特点;了解唐朝诗歌繁荣的条件、著名诗人和作品;了解宋词与元散曲发展的社会条件和名家名篇;让学生知道明清小说的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及其流变原因。 过程与方法:结合《硕鼠》、《关雎》等研究《诗经》的特点;结合宋词、元散曲名篇的内容和背景研究宋元文人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经》中对美的憧憬和追求,认识屈原的爱国主义:感悟唐诗反映的唐朝历史的兴衰与沧桑;体会宋元文人在作品中表达出的忧国忧民的情愫;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明清小说繁荣的背景、文学成就及其特色。 教学难点:明清小说繁荣的背景以及通过明清小说认识其反映的社会现实。 课时:本节教材用二课时。 板书设计: 第9课诗歌与小说 一、《诗经》、楚辞与汉赋 1.《诗经》:305篇,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风、雅、颂,赋、比、兴 2.楚辞:屈原,楚国方言,特点 3.“风骚”——源头 4.汉赋:产生背景,带韵的散文,特点 二、唐诗、宋词与元曲 1.唐诗:背景;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2.宋词:豪放派:苏辛;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3.元曲:含义 三、明清小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请同学们阅读引言: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结、积淀,人们的思想、情感在这里郁积、释放。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海洋,体验古人的喜怒哀乐,感悟不同时代风情的多姿多彩!明清小说则将日常生活和普通市民都纳入创作视野,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全景,还蕴涵着作者对现实的敏锐洞察和犀利批判。 一、《诗经》、楚辞与汉赋 我们先来看《诗经》,请同学们阅读本目教材的前两个自然段,了解一下关于《诗经》的基本情况,然后我们来通过提问来检验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板书:1.《诗经》 《诗经》又被称为“诗三百”,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诗经》共包括305篇诗歌。 板书:1.《诗经》:305篇 这305篇诗歌从出现的年代来看,是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年。 板书:1.《诗经》:305篇,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 《诗经》中的风、雅、颂指的是什么?赋、比、兴指的是什么? 板书:1.《诗经》:305篇,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是按诗歌的来源分成三个部分。风是周朝时各诸侯国的民歌,统称“国风”;雅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词;颂是为宗庙祭祀配以舞曲的歌词。其中风的部分最具意义及历史影响,请看教材是如何评价的?风的内容丰富,有的揭露讽刺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有的颂扬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赋、比、兴是《诗经》的艺术手法,请看教材P37《赋、比、兴》的文字阅读框。 同学们学过《诗经》中的哪些篇目? 教材的小字部分摘录了《诗经》中的《硕鼠》、《关雎》中的一些诗句,请同学们阅读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