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作业

基因工程作业
基因工程作业

基因工程设计方案

骨胶原蛋白在Ecoli中的表达与纯化研究

一、功能与市场前景分析

1、1有功能有市场有前(钱)途

胶原蛋白是由动物的成纤维细胞合成的一种生物高分子,广泛存在于动物骨、韧带、软骨、皮肤及其他结缔组织中,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由于其特有的生理活性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美容、化妆品、食品等领域。目前胶原蛋白的制备大多采用常规方法,通常以含有结缔组织的屠宰陆生动物废弃物为原料,对其进行酸、碱和酶处理来提取胶原蛋白,但该方法提取的蛋白具有非水溶性、病毒传染性、异体免疫排斥性等缺点,限制了胶原蛋白许多潜在用途的发。基因工程菌发酵生产具有生长周期短、成本低廉、操作简单、过程便于规范控制、发酵培养基成分简单等优点,且蛋白基因可受启动子基因调控,其具备易纯化和可诱导的特点。近年来,人们开始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表达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胶原蛋白。研究者利用重组大肠杆菌通过高密度发酵培养生产人源性胶原蛋白,所得重组胶原蛋白表达量高达29.4%,可见通过基因工程手段生产类人胶原将会是一有效途径。目前,本实验所研究的胶原蛋白,国内外对其的研究均是关于该蛋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而关于基因工程生产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实验以LB培养基为基础对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采用单因素实验考查多种因素对表达量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发酵工艺提供了实验基础。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诸多学者为了能充分利用胶原蛋白的优良性能,同时避免动物来源的病毒高风险,开始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选用各种宿主细胞生产重组人胶原蛋白,已利用的宿主细胞如转基因烟草、转基因昆虫、转基因鼠、转基因蚕、大肠杆菌、酵母等。基因工程法生产的胶原蛋白产品具有安全性好、重现性好、结构稳定等优点,同时也能改善胶原蛋白的免疫排异性、亲水性等性能,从而解决了传统提取方法存在的如疯牛病病毒隐患等很多缺点。由于基因工程法生产胶原蛋白有很多显著的优点,近几年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类人胶原蛋白已经是生产胶原蛋白方法的研究热点。

基因工程表达系统已经从大肠杆菌扩大到酵母、昆虫、植物及哺乳动物细胞,并且近年来出现了很多新型的真核表达系统,但是大肠杆菌仍然是基因表达的重要工具。采用大肠杆菌表达目的基因的优势在于:宿主的遗传背景相对清楚,表达易于控制,且大肠杆菌易于培养,可以获得较高产量的目的蛋白。本研究旨在使目的蛋白在原核细胞中获得高效表达,由于目的蛋白的表达量与接种量、诱导时机、诱导浓度、温度和诱导时间密切相关,所以本文作者对这5个影响蛋白质表达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表达条件为:菌株在37℃、接种量为2%,摇瓶培养约2.5h后,加入终浓度为0.5mmol·L-1的IPTG,37℃诱导5h,收获的蛋白表达量可达31.52mg·L-1。本研究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2a-CP6,转化入大肠杆菌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得到可溶性重组蛋白,经Ni-NTA柱亲和层析的纯化方法获得重组蛋白,方法简单易行,适合进行大规模纯化。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在发酵罐内进行分批发酵和补料发酵提供了参考。

1、2能够在大肠杆菌表达

二、基因克隆

2、1确定三个序列

氨基酸序列: 1 mepgrrgaaa llallcvaca lragraqyer ysfrsfprde lmplesayrh aldkysgehw

61 aesvgyleis lrlhrllrds eafchrncsa apqpepaagl asypelrlfg gllrrahclk

121 rckqglpafr qsqpsrevla dfqrrepykf lqfayfkann lpkaiaaaht fllkhpddem

181 mkrnmayyks lpgaedyikd letksyeslf iravraynge nwrtsitdme lalpdffkaf

241 yeclaacegs reikdfkdfy lsiadhyvev leckiqceen ltpviggypv ekfvatmyhy

301 lqfayyklnd lknaapcavs yllfdqndkv mqqnlvyyqy hrdtwglsde hfqprpeavq

361 ffnvttlqke lydfakenim dddegevvey vddlleleet s

//

CDS序列:"MEPGRRGAAALLALLCV ACALRAGRAQYERYSFRSFPRDELMPL ESAYRHALDKYSGEHWAESVGYLEISLRLHRLLRDSEAFCHRNCSAAPQPEPA AGLAS YPELRLFGGLLRRAHCLKRCKQGLPAFRQSQPSREVLADFQRREPYKFLQFAY FKANN LPKAIAAAHTFLLKHPDDEMMKRNMAYYKSLPGAEDYIKDLETKSYESLFIR A VRAYN GENWRTSITDMELALPDFFKAFYECLAACEGSREIKDFKDFYLSIADHYVEVL ECKIQ

CEENLTPVIGGYPVEKFV ATMYHYLQFAYYKLNDLKNAAPCAVSYLLFDQND KVMQQN

LVYYQYHRDTWGLSDEHFQPRPEA VQFFNVTTLQKELYDFAKENIMDDDEGE VVEYVD

DLLELEETS"

mRNA序列:

ORIGIN

181 GCCGAGAGCG TGGGCTACCT GGAGATCAGC CTGCGGCTGC ACCGCTTGCT GCGCGACAGC

241 GAGGCCTTCT GCCACCGCAA CTGCAGCGCC GCGCCGCAGC CCGAGCCCGC CGCCGGCCTC

301 GCCAGCTATC CCGAGCTGCG CCTCTTCGGG GGCCTGCTGC GCCGCGCGCA CTGCCTCAAG

361 CGCTGCAAGC AGGGCCTGCC AGCCTTCCGC CAGTCCCAGC CCAGCCGCGA GGTGCTGGCG

421 GACTTCCAGC GCCGCGAGCC CTACAAGTTC CTGCAGTTCG CTTACTTCAA GGCAAATAAT

481 CTCCCCAAAG CCATCGCCGC TGCTCACACC TTTCTACTGA AGCATCCTGA TGACGAAATG

541 ATGAAGAGGA ACATGGCATA TTATAAGAGC CTGCCTGGTG CCGAGGACTA CATTAAAGAC

601 CTGGAAACCA AGTCATATGA AAGCCTGTTC ATCCGAGCAG TGCGGGCATA CAACGGTGAG

661 AACTGGAGAA CATCCATCAC AGACATGGAG CTGGCCCTTC CCGACTTCTT CAAAGCCTTT

721 TACGAGTGTC TCGCAGCCTG CGAGGGTTCC AGGGAGATCA AGGACTTCAA GGATTTCTAC

781 CTTTCCA TAG CAGATCATTA TGTAGAAGTT CTGGAATGCA AAATACAGTG TGAAGAGAAC

841 CTCACCCCAG TTATAGGAGG CTATCCGGTT GAGAAATTTG TGGCTACCAT GTATCATTAC

901 TTGCAGTTTG CCTATTATAA GTTGAACGAC CTGAAGAATG CAGCCCCCTG TGCAGTCAGC

961 TATCTGCTCT TTGATCAGAA TGACAAGGTC ATGCAGCAGA ACCTGGTGTA TTACCAGTAC

1021 CACAGGGACA CTTGGGGCCT CTCGGATGAG CACTTCCAGC CCAGACCTGA AGCAGTTCAG

1081 TTCTTTAATG TGACCACACT CCAGAAGGAG CTGTATGACT TTGCTAAGGA AAATATAATG

1141 GATGATGATG AGGGAGAAGT TGTGGAATAT GTGGATGACC TCTTGGAACT GGAGGAGACC

1201 AGCTAG

//

2、2确定克隆策略

引物设计的一般原则:

通常情况下较好的引物在结构和组成上应满足以下条件:

(1)引物长度应在15~30bp,Tm接近72℃较佳。引物的Tm可按下列简单公式计算:Tm=(G+C)×4+(A+T)×2

(2)引物中碱基的分布应当是随机的,避免出现一连串的单一碱基或产生二级结构。

(3)GC含量在45%~55%。

(4)两个引物在3'端均必须与摸板互补,5'端可以不互补

(5)引物自身连续互补碱基小于4个

(6)引物之间连续互补碱基亦应小于4

引物3'端的末位碱基

引物3'端的末位碱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taqDNA聚合酶的有效延伸。实验表明,引物3'端末位碱基存在错配时,不同碱基的引发效率存在很大的差异。当末位碱基为T时,即使存在错配的情况下也能引发链的合成;而末尾碱基为A时,错配的引发效率大大降低。GC居于其间。如果是用于扩增一个已知基因的序列,3'端的末位碱基最好选择A、G、C,不要选T。如果已知一种蛋白的末端氨基酸序列而基因序列未知时,通常设计简并引物来分离该蛋白基因,此时简并引物的3'端末位碱基选T,有时会得到较好的效果。

利用软件设计引物:(mRNA途径)

SEQ Unknown: 1206 bp;

Composition 242 A; 339 C; 349 G; 276 T; 0 OTHER Percentage: 20% A; 28% C; 29% G; 23% T; 0%OTHER

Molecular Weight (kDa): ssDNA: 372.44 dsDNA: 743.6 ORIGIN

1 CTAGCTGGTC TCCTCCAGTT CCAAGAGGTC ATCCACATAT TCCACAACTT CTCCCTCATC

61 ATCATCCATT ATATTTTCCT TAGCAAAGTC ATACAGCTCC TTCTGGAGTG TGGTCACATT

121 AAAGAACTGA ACTGCTTCAG GTCTGGGCTG GAAGTGCTCA TCCGAGAGGC CCCAAGTGTC

181 CCTGTGGTAC TGGTAATACA CCAGGTTCTG CTGCATGACC TTGTCATTCT GATCAAAGAG

241 CAGATAGCTG ACTGCACAGG GGGCTGCATT CTTCAGGTCG TTCAACTTAT AATAGGCAAA

301 CTGCAAGTAA TGATACATGG TAGCCACAAA TTTCTCAACC GGATAGCCTC CTATAACTGG

361 GGTGAGGTTC TCTTCACACT GTATTTTGCA TTCCAGAACT TCTACATAAT GATCTGCTAT

421 GGAAAGGTAG AAATCCTTGA AGTCCTTGAT CTCCCTGGAA CCCTCGCAGG CTGCGAGACA

481 CTCGTAAAAG GCTTTGAAGA AGTCGGGAAG GGCCAGCTCC

ATGTCTGTGA TGGATGTTCT

541 CCAGTTCTCA CCGTTGTATG CCCGCACTGC TCGGATGAAC AGGCTTTCAT ATGACTTGGT

601 TTCCAGGTCT TTAATGTAGT CCTCGGCACC AGGCAGGCTC TTATAATATG CCATGTTCCT

661 CTTCATCATT TCGTCATCAG GATGCTTCAG TAGAAAGGTG TGAGCAGCGG CGATGGCTTT

721 GGGGAGATTA TTTGCCTTGA AGTAAGCGAA CTGCAGGAAC TTGTAGGGCT CGCGGCGCTG

781 GAAGTCCGCC AGCACCTCGC GGCTGGGCTG GGACTGGCGG AAGGCTGGCA GGCCCTGCTT

841 GCAGCGCTTG AGGCAGTGCG CGCGGCGCAG CAGGCCCCCG AAGAGGCGCA GCTCGGGATA

901 GCTGGCGAGG CCGGCGGCGG GCTCGGGCTG CGGCGCGGCG CTGCAGTTGC GGTGGCAGAA

961 GGCCTCGCTG TCGCGCAGCA AGCGGTGCAG CCGCAGGCTG ATCTCCAGGT AGCCCACGCT

1021 CTCGGCCCAG TGCTCGCCGC TGTACTTGTC CAGCGCGTGC CGGTAGGCCG ACTCGAGCGG

1081 CATCAGCTCG TCCCGTGGGA AGCTGCGGAA GCTGTAGCGT TCGTATTGGG CGCGCCCGGC

1141 GCGCAGCGCG CAGGCCACGC ACAGCAGCGC TAGCAGCGCC GCGGCCCCCC GGCGCCCCGG

1201 CTCCAT

Restriction analysis on Unknown

Methylation: dam-Yes dcm-Yes

Screened with 2523 enzymes, 6588 sites found

Non Cut Enzymes

AaaI AacI AaeI AagI AaqI AatII

AcaI AcaII AcaIII Acc113I Acc16I

Acc65I

AccB7I AccEBI AccIII AclI AclNI AcpI

AcpII AcrII Acs1371I Acs1372I Acs1373I

Acs1421I

Acs1422I Afa16RI Afa22MI AflII AflIV AgeI

AhaB8I AhaIII AhdI AhyI AinII Ali12257I

Ali12258I AliI Alw44I AmaI AmeI AocI

Aor13HI AosI ApaCI ApaI A I paLI ApeI

Apu16I AseI AsiI AsnI Asp10HI

Asp10HII

Asp3065I Asp52I Asp5HI Asp707I Asp718I

Asp763I

AspAI AspEI AspJI AspTII AsuII AteI

Atu1II AviI AviII AvrBII AvrII AxyI

BalI BamFI BamHI BamKI BamNI BanIII

BavAI BavBI BavCI BavI Bbf7411I

Bbi24I

BbrAI BbrI BbrPI BbsI BbuI Bbv16II

BbvAII BbvAIII BbvII Bca1259I Bce751I

BcgI

Bci29I BciBI BclI BcmI Bco10278I

Bco102II

Bco63I Bco6I BcoAI BdiI BfrAI BfrBI

BfrI BglI BglII Bim19I BimI Bla7920I

Bli41I Bli86I BliHKI BliRI BlnI BlpI

BmaAI BmaBI BmaCI BmaDI BmaI BnaI

BpeI BpiI BpoAI Bpu1102I Bpu1268I

Bpu14I

BpuAI BpuB5I Bsa29I BsaBI BsaDI BsaFI

BsaKI BsaTI BsaVI Bsc91I BscI BscJI

Bse21I Bse59I Bse631I Bse64I Bse8I BseAI

BseCI BseHI BseII BseRI BseT10I

BseT9I

Bsh1365I BshHI BshLI BsiBI BsiCI BsiGI

BsiI BsiKI BsiMI BsiOI BsiWI BsiXI

BsmBI BsmGI BsmGII BsoAI BsoDI BsoEI

BsoJI BsoSI Bsp106I Bsp119I Bsp120I

Bsp121I

Bsp125I Bsp126I Bsp127I Bsp130I Bsp131I

Bsp13I

Bsp1407I Bsp144I Bsp145I Bsp146I Bsp148I

Bsp153AI

Bsp16I Bsp1720I Bsp19I Bsp24I Bsp2I Bsp30I

Bsp4009I Bsp46I Bsp4I Bsp508I Bsp68I

Bsp82I

Bsp84I Bsp87I Bsp98I BspBS31I BspCI BspDI

BspEI BspHI BspIS4I BspJ106I BspJII

BspKT8I

BspLU11I BspLU11II BspM39I BspM90I BspMI BspMII

BspO4I BspTI BspTS514I BspVI BspXI BsrBRI

BsrCI BsrDI BsrGI BsrXI BssGI BssSI

Bst1107I Bst1126I Bst170I Bst170II Bst2464I

Bst28I

Bst2902I Bst29I Bst2BI Bst30I Bst31I

Bst98I

BstBI BstBS32I BstBSI BstDI BstEII

BstFI

BstI BstLVI BstMI BstPI BstQI BstRI

BstSNI BstTI BstTS5I BstWI BstXI BstZ16I

BstZ2I BstZ3I BstZ6I BstZ8I BstZ9I

BstZI

Bsu15I Bsu22I Bsu23I Bsu36I Bsu8565I

Bsu8646I

Bsu90I BtgAI BtgAII BtuI BvuBI Cas2I

CauB3I CbiI CciNI CelI CelII CeqI

Cfr19I Cfr32I Cfr51I Cfr57I Cfr6I Cfr7I

Cfr92I Cfr9I CfrJ4I CglAI CglAII

ChuI

ClaI ClcII CliII CpoI Csp45I

Csp4I

CspAI CspBI CspI CvnI DdsI DmaI

DpaI DraI DraIII DrdI DrdIII

EaeAI

EagBI EagI Eam1105I EcaI Eci125I

EciAI

EciCI EciEI Ecl136II Ecl137I EclHKI

EclI

EclJI EclRI EclXI Eco105I Eco115I

Eco118I

Eco149I Eco158II Eco159I Eco178I Eco188I

Eco228I

Eco231I Eco237I Eco252I Eco255I Eco32I

Eco52I

Eco65I Eco72I Eco76I Eco81I Eco82I

Eco91I

Eco98I EcoICRI EcoNI EcoO128I EcoO65I

EcoRI

EcoRV EcoT22I EcoVIII ErhB9I Esp1396I

Esp16I

Esp19I Esp23I Esp3I Esp4I EspHK26I

EspI

FdiII FseI FspI FspII GdoI GinI

GoxI GseIII GspAII GspI HalI HgiCIII

HgiDII Hin1076III Hin173I Hin5III HinbIII

HindIII

HinfII HjaI HpaI HsuI KoxI KoyI

Kpl79I Kpn2I Kpn49kI KpnI KpnK14I

KspAI

KteAI LcaI Lmu60I LplI LspI MamI

MchAI MfeI MkiI MlaI MleI Mlu23I

Mlu31I Mlu9273I MluB2I MluI MluNI Mph1103I

MroI MscI Msp20I Msp23I MspCI MstI

MstII MunI Mva16I MvsAI MvsBI MvsCI

MvsDI MvsEI MvsI MwhI MxaI MziI

NanI NasBI NasSI NblI NcoI NcrI

NflAI NmeRI NmiI NopI NotI NruI

NsiCI NsiI Nsp29132I Nsp29132II NspBI NspFI

NspHIII NspJI NspLI NspMACI NspMI NspSAII

NspSAIII NspSAIV NspV OkrAI OxaNI Pac1110I

Pac1110II PacI Pae177I Pae18kI Pae2kI

PaeBI

PaeCI PaeI PamI Pfl16I Pfl18I

Pfl23I

Pfl23II PflMI Pfr12I PfuI PgaI Pgl34I

PinAI PinBI PinBII PinI PlaII Ple19I

PliI PmaCI PmeI PmlI PntI Ppu10I

Ppu111I Ppu1253I PpuAI PshAI PshBI PshCI

PshDI Psp124BI Psp1406I Psp30I Psp32I

Psp33I

Psp38I Psp3I Psp56I Psp5I Psp89I

PspAI

PspALI PspBI PspEI PspLI PspOMI

Psu161I

PtaI Pvu84I Pvu84II PvuHKUI PvuI PvuII

RcaI RflFI RflFII RhcI RheI RhpI

RhsI RleAI Rlu4I Rme21I Rrh4273I

RrhI

RroI RshI Rsp519II Rsp534I Rsp556I

RspI

RspXI RsrI RsrII RtrI SacI SalDI

SalI SanDI SapI Sau10I SauHI SauI

SbaI SbfI Sbo13I ScaI SciAI SciAII

ScoI SdiI SecIII SenPT16I SepI SfiI

SfuI SgfI Sgr1839I SgrAI SmaAI SmaAIII

SmaAIV SmaI SmiI Sna3286I SnaBI SnoI

Sol3335I SolI SpaHI SpaXI SpeI SphI

SplAI SplAIII SplAIV SplI SpoI SpvI

SrfI Sru4DI SruI SsbI Sse1825I

Sse8387I

Sse8647I SshAI SsoI Ssp152I Ssp1I Ssp27144I

Ssp4800I Ssp5230I SspBI SspI SspJI SspKI

SspM1I SspM2I SspRFI SsrI SstI SthAI

SthBI SthCI SthDI SthEI SthFI SthGI

SthHI SthI SthJI SthKI SthLI SthMI

SthNI SunI SurI SviI SwaI TaqII

Tsp504I Tsp507I Tsp514I Tsp515I Tsp8EI

Uba1094I

Uba1096I Uba1098I Uba1100I Uba1117I Uba1129I

Uba1133I

Uba1136I Uba1137I Uba1138I Uba1139I Uba1144I

Uba1145I

Uba1156I Uba1157I Uba1158I Uba1161I Uba1162I

Uba1163I

Uba1164II Uba1165I Uba1167I Uba1168I Uba1172I

Uba1173I

Uba1184II Uba1190I Uba1191I Uba1195I Uba1196I

Uba1197I

Uba1198I Uba1199I Uba1200I Uba1201I Uba1202I

Uba1203I

Uba1205I Uba1219I Uba1220I Uba1221I Uba1222I

Uba1224I

Uba1226I Uba1227I Uba1233I Uba1238I Uba1240I

Uba1241I

Uba1242I Uba1245I Uba1246I Uba1250I Uba1257I

Uba1258I

Uba1266I Uba1275I Uba1279I Uba1284I Uba1286I

Uba1289I

Uba1290I Uba1291I Uba1294I Uba1295I Uba1297I

Uba1299I

Uba1302I Uba1308I Uba1309I Uba1310I Uba1312I

Uba1313I

Uba1315I Uba1320I Uba1324I Uba1325I Uba1331I

Uba1332I

Uba1333I Uba1334I Uba1339I Uba1342I Uba1346I

Uba1366II

Uba1368I Uba1374I Uba1375I Uba1379I Uba1380I

Uba1383I

Uba1385I Uba1386I Uba1387I Uba1393I Uba1394I

Uba1398I

Uba1400I Uba1402I Uba1408II Uba1412I Uba1414I

Uba1416I

Uba1420I Uba1425I Uba1426I Uba1427I Uba1430I

Uba1435I

Uba1443I Uba1451I Uba1452I Uba1453I Uba19I

Uba22I

Uba24I Uba30I Uba31I Uba34I Uba38I

Uba43I

Uba51I Uba58I Uba6I Uba76I Uba83I

Uba85I

Uba86I Uba87I Uba88I Uba89I Uth506I

Uth536I

Uth558I Uth559I Van91I Van91II VanI VchN100I

VchO2I VchO49I VchO68I VchO70I VfiI Vha464I

VneI VpaK32I VpaK3AI VpaK3BI VspI XamI

XbaI XcaI XciI XcyI Xgl3216I

Xgl3217I

Xgl3218I Xgl3219I Xgl3220I XmaCI XmaI XmaIII

XmlAI XmlI XniI XorII Zsp2I

限制性内切酶:BamH I Bgl II

所以引物为F: BamH I 5'---GGT GCCGAGAGCG TGGGCTAC--3'

R: Bgl II 5'---GGTCTAGCTGGTC TCCTCCAG---3'

2、3表达载体构建的一般原则

(一)阅读框架与外源基因高效表达

(二)启动子与外源基因高效表达

(三)转录的有效延伸和终止与外源基因高效表达

1.除去衰减子

2.插入抗转录终止序列

3.强转录终止序列

(四)有效地翻译起始与外源基因高效表达

(五)终止密码选择与外源基因高效表达

(六)外源蛋白的稳定性与外源基因高效表达

1.构建融合基因,产生融合蛋白

2.构建成可分泌的蛋白

3.使外源蛋白在宿主细胞中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

2、4设计PCR配方表:参数表PCR

2.4.1 PCR参数表

利用高保真的pfu DNA 聚合酶进行PCR 反应

4种dNTP混合物各200μmol/L

引物各100 pmol

模板DNA 2μg

Tac DNA聚合酶 2.5μ

Mg2+ 1.5mmol/L

2.4.2 PCR工作参数表

Collagen DNA 片段PCR 反应条件: 95℃预变性5 min,95 ℃变性50 s, 60℃复性50 s, 72℃延伸50 s, 30 个循环, 72 ℃,延伸5 min。反应产物经过琼脂糖电泳鉴定正确后, 合并PCR 产物, 用氯仿抽提, 除去其中的pfu DNA 聚合酶。

1)初变性:95℃ 5min

2) 循环参数:a.变性 95℃ 50s

b.退火 60℃ 50s 循环30次

c.延伸 72℃ 50s

3)最后延伸 72℃ 5min

2、5转化与筛选

2.5.1 转化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1)取5-10mlSOB液体培养基(不含Ampr),加入新活化的宿主单菌落,37℃振荡培养过夜,直至对数生长后期,再将该菌液以1:50的比例接种于100mlSOB 液体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至OD600=0.5左右。

2)将培养物于冰上放置10min后,分装成20ml/管,4℃下5000r/min离心

10min

,悬浮沉淀,置于冰上15min 3)弃上清,加约10ml预冷的100mmol/L CaCl

2

后,在4℃下5000r/min离心10min

4)弃上清,加约1ml预冷的100mmol/L CaCl2,轻轻悬浮,即为感受态细胞感受态细胞的转化效率在24h内最高,因此转化反应最好紧接其后进行。若不马上转化,感受态细胞应置于终浓度为15%的灭菌甘油内,-70℃可存1-2个月,-20℃可保存2-3周。

处理的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混合,置冰浴将重组质粒DNA分子同经过CaCl

2

中一段时间,在转移到42℃下做短暂(约90s)的热刺激后,迅速置于冰上,向其中加入非选择性的肉汤培养基,保温振荡培养一段时间(1-2h),使细菌恢复正常生长状态,以促使在转化过程中获得的新抗生素抗性基因得到充分表达

2.6重组子的鉴定

载体pET-30a在β-半乳糖苷酶(lacZ)的α-肽编码区内具有多克隆区域。在重组质粒中插入片段使α-肽失活,可在指示平板上通过颜色筛选鉴别。不带有插入片段的载体,表达有功能的β-半乳糖苷酶,所用的宿主菌在染色体或附加体上缺失掉lacZM15基因,导致内源α-肽失活。载体pET-30a或其它含lacZ基因的α-肽互补细菌,具有β-半乳糖苷酶的ω片段,所得功能β-半乳糖苷酶(α-肽加ω片段)将底物X-Gal转化为有颜色的产物,得到蓝色菌落。在载体pET-30a的多克隆区域,克隆上插入片段导致α-肽编码区的破坏,使β-半乳糖苷酶失活,得到白色菌落。α-肽编码区读码框内小的插入片段产生浅兰色菌落,因β-半乳糖苷酶只是部分失活。重组质粒转化到合适的菌株中(JM109,DH5α),然后涂布到含0.5mMIPTG, 40ug/mlX-Gal指示平板上。可将50ul的X-Gal和100 ulIPTG 贮液直接加入到平板中,扩散到整个平板中,在37oC保温30分钟使液体扩散。IPTG溶于水中,贮液浓度为100mM,X- Gal溶于DMF,贮液浓度为50mg/ml。IPTG和X- Gal需分装后保存在-20 oC,可保存2-4个月。

蓝白斑选择原理

①Xgal(5-Bromo-4-chloro-3-indolyl-b-D-galactoside)是一种人工工合成的、无色的乳糖类似物;

②b-半乳糖苷酶与Xgal显色反应是通过b-半乳糖苷酶能把无色的化合物Xgal分解成半乳糖和一个深蓝色的物质5-溴-4-氯靛蓝;

③lacZ的a肽互补:a-肽(lacZ? )是b-半乳糖苷酶N端的一段氨基酸片断(11-41氨基酸),lacZ只有在a-肽形成4聚体的状态下才有功能。若受体菌lacZ突变(lacZ?M15),b-半乳糖苷酶基因的氨基端有缺失(缺失a肽),不能形成4聚体的活性酶,不能分解Xgal 。如受体菌株JM系列、TG1、TG2、XL1-blue、XS127、XS101、KK2186、MV1184、DH5a等。而pUC质粒载体上的lacZ? 编码a肽与这个缺失突变的b-半乳糖苷酶“互补”,使它能形成4聚体的a-肽,故能分解Xgal。产生蓝色物质。

④a互补的插入失活:pUC载体上LacZ?的5…端有一段多克隆位点(MCS)区,本身虽不干扰LacZ?的合成,但插入外源基因就会阻止LacZ?的合成。不能互补。

⑤IPTG的诱导作用:IPTG是乳糖的类似物。能诱导lac操纵子的启动转录,使受体菌基因组中的lacZ 的C端部分和载体的lacZ?a肽都表达。从而互补。但载体MCS上插入外源DNA后,仍然不能产生a肽。

⑥IPTG诱导的结果:MCS无插入时,互补,蓝菌斑,MCS有插入时,不互补,白菌斑(见下图)。

异丙基-β-D- 硫代半乳糖苷(IPTG)是乳糖的衍生物,可作为lac 操纵子的诱导物,但不能作为反应的底物;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X-gal)可作为lac 操纵子的底物,但不能作为诱导物。底物X-gal 还可充作生色剂,被β-半乳糖苷酶分解后可产生兰色产物,可使菌落或噬菌斑呈兰色.你的空载提转进去的话,IPTG诱导lacZ' 表达α肽,互补体内缺陷的酶,然后可降解底物X-gal,产生蓝斑;如果你则载体的多克隆位点插入了片段,导致编码的α肽错误,或者不能编码α肽,也就不能产生正常功能的酶,无法分解X-gal,所以长白斑。

?筛选

人们发现lacZ基因的突变体M15质粒(缺失氨基酸残基11到41)是没有野生型lacZ基因产物那种分解X-gal能力的。但如果在M15突变体的抽取物中加入β-半乳糖苷酶的第3至第92氨基酸残基的肽段(α肽)则能恢复M15分解X-gal,而显示蓝色的能力。这样一种基因内互补现象称做α互补(α-complementation)。

α-互补是指 lacZ 基因上缺失近操纵基因区段的突变体与带有完整

的近操纵基因区段的β-半乳糖苷酶(β -galactosidase ,由 1024 个氨基酸组成)阴性的突变体之间实现互补。α-互补是基于在两个不同的缺陷β-半乳糖苷酶之间可实现功能互补而建立的。大肠杆菌的乳糖 lac 操纵子中的 lacZ 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如果 lacZ 基因发生突变,则

不能合成有活性的β-半乳糖苷酶。例如,lacZ△M15 基因是缺失了编码β-半乳糖苷酶中第 11-41 个氨基酸的 lacZ 基因,无酶学活性。对于只编码 N-端 140 个氨基酸的 lacZ 基因(称为 lacZ'),其产物也没有酶学活性。但这两个无酶学活性的产物混合在一起时,可恢复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实现基因内互补。

在 lacZ' 编码区上游插入一小段 DNA 片段(如 51 个碱基对的多克隆位点),不影响β-半乳糖苷酶的功能内互补。但是,若在该 DNA 小片段中再插入一个片段,将几乎不可避免地导致产生无α-互补能力的β-

半乳糖苷酶片段。利用这一互补性质,可用于筛选在载体上插入了外源片段的重组质粒。在相应的载体系统中,lacZ△M15 放在 F 质粒上, 随宿主传代; lacZ' 放在载体上, 作为筛选标记。相应的受体菌有 JM 系列、 TG1 和 XL1-Blue ,前二者均带有 D (lac - proAB)F'[ proAB + lacIq lacZD M15] 基因型。其中 lacI 为 lac 阻抑物的编码基因,lacIq 突变使阻抑物产量增加,防止 lacZ 基因渗漏表达。

lacZ 基因是乳糖 lac 操纵子中编码β-半乳糖苷酶的基因,乳糖及其衍生物可诱导其表达。乳糖既是 lac 操纵子的诱导物,也是作用的底物。异丙基-β-D- 硫代半乳糖苷(IPTG)是乳糖的衍生物,可作为 lac 操纵子的诱导物,但不能作为反应的底物; 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X-gal)可作为 lac 操纵子的底物,但不能作为诱导物。底物 X-gal 还可充作生色剂,被β-半乳糖苷酶分解后可产生兰色产物,可使菌落或噬菌斑呈兰色.

2、7鉴定后菌株的扩增与质粒的提取纯化

菌株的扩增

将白色菌斑用牙签接种到含有氨苄的液体培养基中,然后37℃过夜培养。

1.碱裂解法质粒提取的原理:

溶液I,50 mM葡萄糖/ 25 mM Tris-Cl / 10 mM EDTA,pH 8.0;

溶液II,0.2 N NaOH / 1% SDS;

溶液III,3 M 醋酸钾/ 2 M 醋酸。

溶液I的作用

用适当浓度的和适当pH值的Tris-Cl溶液控制好溶液的pH,加了葡萄糖后悬浮后的大肠杆菌不会快速沉积到管子的底部。EDTA:抑制DNase的活性,和抑制微生物生长。

溶液II的作用

这是用新鲜的0.4 N的NaOH和2%的SDS等体积混合后使用的。NaOH是最佳的溶解细胞的试剂,第一,时间不能过长,因为在这样的碱性条件下基因组DNA片断会慢慢断裂;第二,必须温柔混合,不然基因组DNA也会断裂。基因组DNA的断裂会带来麻烦。SDS为下步做准备。

溶液III的作用

溶液III加入后就会有大量的沉淀,SDS使绝大部分蛋白质(包括核蛋白)沉淀了,这样基因组DNA与蛋白被去除。SDS并不与DNA分子结合。醋酸中和NaOH,长时间的碱性条件会打断DNA。

2.实验方法:吸取培养液与离心管中,4℃离心弃上清,收集;加入溶液I,混匀,

使菌体悬浮,静置;

加入溶液II,温和混匀,冰中静置;

加溶液III,温和混匀,冰中静置。

4℃离心取上清,加等体积的酚/氯仿/异戊醇,振荡混匀,室温离心取上清;

纯化步骤同上。加入RNase水解RNA,37℃保温20--30min

电泳检测琼脂糖电泳进行鉴定质粒DNA时,多数情况下看到三条带。碱法抽提得到质粒样品中不含线性DNA,三条带以电泳速度的快慢而排序,分别是超螺旋、开环和复制中间体(即没有复制完全的两个质粒连在了一起)。

三.表达载体构建

3、1表达载体分离与纯化

用凝胶电泳分离片段并用碱性磷酸酶处理质粒DNA。通过酚:氯仿抽提和乙沉淀来纯化DNA,然后用TE(pH7.6)溶液使其浓度为100/ml。

3、2基因重组

按如下所述设立连接反应混合物:

a.将0.1μl载体DNA转移到无菌微量离心管中,加等摩尔量的外源DNA。

b.加水至7.5μl,于45℃加温5分钟以使重新退炎的粘端解链,将混合物冷却到0℃。

c.加入:10xT4噬菌体DNA连接酶缓冲液1μl

T4噬菌体DNA连接酶 0.1Weiss单位

5mmol/L ATP 1μl

于16℃温育1-4小时

10xT4噬菌体DNA连接酶缓冲液

50mmol/K MgCl2

50mmol/L二硫苏糖醇

在外源目的基因同表达载体分子连接的基因重组过程中,一般需要考虑一下3个因素:

1)实验步骤简单易行,连接效率较高,易于重组子筛选

2)重组DNA分子,应能被一定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重新切割,以便回收插入的外源DNA片段

3)外源基因必须在表达载体DNA的启动子控制下,并置于正确的阅读框中,以便目的基因的高效表达

3、3转化、筛选

取新鲜感受态大肠杆菌200μl,加2μl连接物,混匀,冰上放置30min,42℃热休克30s,冰上放置2min,加入250μlSOC培养基,37℃ 200r/min振摇1h,

取40μl涂抗氨苄青霉素琼脂平板,37℃过夜。

3、4鉴定重组子

利用BamH I 和Bgl II进行双酶切鉴定 , 由琼脂糖电泳所示, 双酶切若可以得到一个1100 bp左右的片段, 与理论计算值符合, 初步确定质粒构建正确。

挑单个菌斑置3ml LB中,37℃ 200r/min振摇培养过夜,取菌液2μl进行PCR,上游引物:5’-,下游引物: 5’-,94℃4min;94℃45s,55℃45s,72℃45s,进行30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结束反应。PCR产物在15g/l琼脂糖凝胶上电泳,取2ml经菌落PCR鉴定的菌液,送公司测序。

3、5 表达产物分析检测

放射性抗体检测法

现在已被许多实验室广泛采用的放射性抗体测定法所依据的原理为:①一种免疫血清含有好几种IgG 抗体,它们识别抗原分子,并分别同各自识别的抗原相结合;②抗体分子抗体的Fab 部分,能够十分牢固地吸附在固体基质(如聚乙烯等塑料制品)上,而不会被洗脱掉;③通过体外碘化作用,IgG 抗体便会迅速地被放射性同位素125I 标记上。在实际的测定中,首先把转化的菌落涂布在普通培养皿的琼脂平板上,同时,还必须制备影印的复制平板。因为在随后的操作过程中,涂布在普通培养平板上的转化菌落是要被杀死的。接着把细菌菌落溶解,这样便使阳性菌落释放出抗原蛋白质。将连接在固体支持物上的抗体缓慢地同溶解的细胞接触,以利于抗原吸附到抗体上,并且彼此结合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然后,将这种吸附着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固体支持物取出来,与放射性标记的第二种抗体一道温育,以便检出这种复合物。未反应的抗体可以被漂洗掉,而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位置,则可通过放射自显影技术被测定出来,并据此确定出在原平板中能够合成抗原的细菌菌落的位置。

3、6 确定菌株

三、工程菌株的获得

4、1菌株培养

1.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 3g,蛋白胨 10g,NaCl 5g,琼脂 15~20g,水1000mL,pH7.4~7.6。

2. 大肠杆菌的培养 37摄氏度,恒温培养48到72小时,因为接种时和具体培养条件的不同,其生长一般都在2天外才能长出明显的菌落。

3. 菌落特征:乳白色,圆形,菌落边缘整齐,表面光滑,表面和背面颜色一致。

4.2功能产品分离纯化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

4.2.1.1菌种

基因工程菌E. coli BL21 3. 1, 质粒pNWCP为本实验室构建并保存, 卡那抗性,

温度诱导。

4.2.1.2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为LB 培养基; 发酵培养基: (NH4 ) 2SO4 33. 6 g, K2HPO4 # 3H2O 52. 66 g,EDTA 5. 88 g, 微量元素6mL, 葡萄糖180 g, 酵母粉180 g, Kanamycin 0. 03 g, H2O 6L; 补料培养基为3倍浓缩的发酵培养基。

4.2.1.3试剂

DEAE52 (Wa lkman 公司产品);Sephadex G-100, 丙烯酰胺, 甲叉双丙烯酰胺, SDS,Tr is(华美公司); 其他为国产分析纯试剂。

4.2.1.4仪器

超声波细胞破碎仪( JY98-Ⅲ宁波新芝仪器研究所) ; 超滤系统(美国Pall公司) ; 离子交换层析系统; 凝胶过滤层析系统(华美公司) ; 电泳仪(M in-iProteinⅡ美国B ioRad)。

4.2.2方法

4.2.2.1高密度发酵

将新鲜种子从平板内接入含50mL LB 培养基的300 mL摇瓶中, 在34e 以200r/m in培养10 h, 再按8% (体积分数)接入二级种子。同样条件下, 培养6 h后按8% (体积分数)接种量接入B ioeng ineering L1 523型12. 8 L自控发酵罐, 培养16 h后调节温度至42e 开始诱导, 3 h后降温至39e 继续诱导5 h。培养过程中流加25% (质量分数)氨水维持pH值到6. 8左右, 调节转速和空气流量使溶氧饱和度维持在30% 左右, 用聚醚控制发酵中的泡沫, 按设定的补料方程式流加补料培养基。

4.2. 2. 2 胶原蛋白的粗分离

发酵液离心收集菌体, 用蒸馏水洗3次, 以质液比1B3(质量比)把菌体悬浮在细胞破碎缓冲液( 1 mmo l/L EDTA,5 mmo l/LT ris) 中, 超声破碎15 m in。破碎液于18e , 5 000 r/m in离心1 h, 收集上清液。上清液用硫酸铵分级沉淀, 收取15% ~ 65% 饱和度的蛋白沉淀溶于20 mmo l /L T ris-HCl ( pH 值为8. 0)的缓冲液, 用截留分子质量为30 ku的超滤膜包进行脱盐、浓缩。

4.2.2. 3 离子交换层析

经粗分离的上清液在不同pH 值条件下分别过DEAE52( 5 2 cm @ 24 cm )柱和CM52( 5 2 cm @ 24 cm )柱, 比较阴、阳离子交换层析, 并选取最佳pH值。

4.2.2.4 凝胶过滤层析

经离子交换层析的样品再过Sephadex G-100( 5 10 @ 100 cm )柱, 用20 mmo l /LTris-HC l( pH 值为7. 5)缓冲液作为洗脱液。

4.3 测定方法

纯度测定采用7. 5% (质量分数) SDS-PAGE (变性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的Laemm li法。总蛋白浓度测定采用B radford 法, 以牛血清白蛋白为基准。类人Ⅰ型胶原蛋白浓度测定使用羟脯氨酸测定法。羟脯氨酸为类人胶原蛋白Ⅰ的特征氨基酸, 约占其总量(物质的量)的8%, 因此, 可将类人Ⅰ型胶原蛋白水解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羟脯氨酸的浓度, 羟脯氨酸的浓度除以8% 即为胶原蛋白的浓度。

4.4功能研究

使骨骼坚硬且有弹性。胶原蛋白能使得钙质与骨细胞结合, 不致流失。胶原蛋白在体内可以使骨骼与肌肉相联。骨与骨相连接部分, 如膝盖、关节等软骨组织主要成分也是胶原蛋白, 使得运动时筋骨可保持柔软并具有弹性。此外, 牙齿的坚硬而富有弹性也与胶原蛋白密不可分。

使肌肉细胞互相连接, 并使其富有弹性和光泽。肌肉主要由肌纤蛋白及肌球蛋白构成, 而胶原蛋白则可以使细胞与细胞进行粘合, 同时也是身体构成材料之一。胶原蛋白分子所形成的立体骨架可以使身体保持良好姿势, 并呈现适当柔软度。

4.5培养条件的优化

5 发酵工程

5.1设备

发酵罐:B.Braun Biostat 5L、15L、150L,摇床NBS产品

5.2试剂

蛋白胨,酶母抽提粉,系Difco,Sigma,Oxoid.日本产品。葡萄糖,CaCl2,MgSO4,(NH4)2SO4,NaOH,NaCl,Na2HPO4,KH2PO4,CoCl3,FeCl3,Ni(NO3) 3及泡敌,皆系国产品。

5.3摇瓶种子培养

种子培养液(g/L)含蛋白胨10,酵母抽提粉5,pH7.0、0.2mol/L,磷酸缓冲液20ml,1000ml三角瓶中含250ml种子培养液,120℃灭菌20min,冷却后加20%葡萄糖液5ml,接种低温保存的甘油管种子1ml,加氨苄青霉素最后浓度为50μg/ml,37℃,200 r/min培养。12~14h作为发酵罐的种子

5.4发酵罐

发酵液(g/L)含蛋白胨20,酵母抽提粉10, 0.2mol/L pH7.0磷酸缓冲液20ml 及微量元素,CaCl2,Ni(NO4)3,CoCl3,MgSO4,FeCl3浓度各为1mg,120℃灭菌20min,冷却至37℃后,加氨苄青霉素50mg,泡敌及种子培养液20ml,加20%葡萄糖5ml以2mol/LNaOH,2mol/L HCl维持pH 6.8-7.2,进行发酵,发酵条件如下:

温度37℃,PL30→42℃,搅拌500 r/min,pH 6.8~7.2,通气量V/ Vmin,DO250%。

5.5细菌浓度测定

间隔一定时间各取1ml发酵液置于2个塑料离心管中,8000 r/min离心10min,除去上清液,称取菌体重量为湿重。也可适当稀释,测定在600nm菌体光密度(OD),但需注意不同波长,不同公司分光光度计产品光密度测定值难以比较。

6.菌种的分离与纯化

7、市场推广策略

我认为三个环境要素的形成,可以加速了胶原蛋白的市场普及:

一、国内企业不断加入市场竞争,推出含量更高,价位更低的产品,开发和抢胶原蛋白夺金字塔的中下层消费者;

基因工程作业

1、DNA载体经HindⅢ切割后产生粘性末端,能发生载体自连,影响载体与外源DNA的连接效率,常用的防止载体自连的方法有碱性磷酸酶处理使5’磷酸基团羟基化。 2、切口平移是指在DNA聚合酶Ⅰ的作用下,使5’磷酸基团带上放射性标记。 在酶切缓冲液中,一般需加入BSA,请问加入BSA的作用是提高蛋白质浓度防止酶失活。 3、下列哪一种酶作用时需要引物(B)反转录酶在作用时需要DNA聚合酶,而后者需要引物A、末端转移酶B、反转录酶C、DNA 连接酶D、限制酶 4、下列DNA片段,最可能含有SstI 酶切位点的是(A) AGGAGAGCCTCT BGAGCACA TCT CCCCTGTGGGA DA TCCTACATG EAACCTTGGAA DNA连接酶的作用特点有哪些? 1、DNA 3’端有游离的-OH,5’端有一个磷酸基团(P) 2、需要能量、Mg2+ 3、被连接的DNA链必须是双螺旋的一部分 4、只封闭双螺旋DNA骨架上的nick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有哪些不同的酶活力特性,各有何利用价值。 1、5’—3’聚合酶活性:以DNA为模板利用四种dNTP合成DNA链 2、3’—5’外切酶活性:主要起校对作用 3、5’—3’外切酶活性:从5’端降解DNA分子 何谓Star activity?简述Star activity 的影响因素及克服方法? 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和酶切活性一般在一定的温度、离子强度、pH等条件下才表现最佳切割能力和位点的专一性。当条件改变时,许多酶的识别位点会改变,导致识别与切割序列的非特异性,称为星号(*)活性。 (1)高甘油含量(>5%, v/v); (2)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用量过高(>100U/ugDNA); (3)低离子浓度(<25 mmol/L); (4)高pH(8.0以上); (5)含有机溶剂,如DMSO(二甲基亚砜),乙醇等; (6)有非Mg2+的二价阳离子存在(如Mn2+,Cu2+,Co2+,Zn2+等)。 举例说明在基因工程中修饰性工具酶具有的重要用途 1、末端转移酶:同聚物加尾克隆DNA片段,再生酶切位点便于回收克隆片段,标记DNA 片段的3’末端 2、多核苷酸激酶:催化5’羟基末端磷酸化便于DNA分子连接标记DNA或RNA的5’段 3、碱性磷酸酶:去除DNA或RNA分子的5’末端磷酸基团,防止线性化的载体分子自我连接;与多核苷酸激酶共同作用,标记DNA5’末端 用 T4 phage DNA polymerase 可进行末端标记,试简述其原理? 用3’—5’外切酶活性作用于所有末端形式的3’端制造出3’隐蔽端,再利用它的5’—3’聚合酶活性补平,并加入放射性标记的32P-dNTP。标记的dNTP逐渐取代被删除掉的原有的核苷酸,因此叫做取代合成。 1、下列哪种克隆载体对外源DNA 的装载量最大(B) A、粘粒 B、酵母人工染色体(Y AC) C、质粒 D、λ噬菌体

【精品】2021年高中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4:基因工程

2021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4含答案解 析:基因工程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治疗就是把缺陷基因诱变成正常基因 B.基因诊断的基本原理是DNA分子杂交 C.一种基因探针能检测水体中的各种病毒 D.利用基因工程生产乙肝疫苗时,目的基因存在于人体B淋巴细胞的DNA中 2.1970年,特明和巴尔德摩证实了RNA病毒能依赖RNA 合成DNA的过程,并发现了催化此过程的酶。下面为形成cDNA 的过程和PCR扩增过程示意图。请根据图解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催化①过程的酶是逆转录酶 B.从图示可以看出要将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开可以用核酸酶H和高温处理 C.从图中信息分析可知,②⑤过程为DNA复制,催化⑤过程的酶能耐高温 D.如果RNA单链中有碱基100个,其中A占25%,U占15%,则通过该过程合成的一个双链DNA片段中有胞嘧啶30

个 3.在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烟草过程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 B.用DNA连接酶连接经切割的抗除草剂基因和载体 C.将重组DNA分子导入烟草原生质体 D.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转基因烟草细胞 4.如图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细菌B细胞内制造“工程菌”的示意图。已知细菌B细胞内不含质粒A,也不含质粒A上的基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重组质粒导入细菌B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B.将完成导入过程后的细菌涂布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生长的只是导入了重组质粒的细菌 C.将完成导入过程后的细菌涂布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能生长的就是导入了质粒A的细菌 D.目的基因成功表达的标志是受体细胞能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 5.在基因工程操作中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不可缺少的工具酶。下列有关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基因工程作业(引物设计)

口腔鳞癌组织中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 一、选择原因及应用 口腔鳞癌组织中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在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揭示其与口腔鳞癌(OS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46例OSCC标本、15例口腔黏膜白斑与20例正常口腔黏膜标本中MTAl 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OSCC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MTA1蛋白和MTA1mRNA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口腔黏膜白斑和正常口腔黏膜(P 〈0.05),口腔黏膜白斑中MTA1蛋白和MTA1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口腔正常黏膜(P〈0.01),MTA1蛋白和MTA1mRNA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MTA1基因在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在OSCC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过程中起一定促进作用,有望成为判断OSCC预后及选择治疗方案的一个新肿瘤标志物。 二、2查阅NCBI得到MTA1相关信息并获得目的基因PREDICTED: Gorilla gorilla gorilla metastasis associated 1 (MTA1), mRNA NCBI Reference Sequence: XM_004055801.1 FASTA Graphics LOCUS XM_004055801 2872 bp mRNA linear PRI 03-DEC-2012 DEFINITION PREDICTED: Gorilla gorilla gorilla metastasis associated 1 (MTA1), mRNA. ACCESSION XM_004055801 VERSION XM_004055801.1 GI:426378238 KEYWORDS . SOURCE Gorilla gorilla gorilla (western lowland gorilla) ORGANISM Gorilla gorilla gorilla Eukaryota; Metazoa; Chordata; Craniata; Vertebrata; Euteleostomi; Mammalia; Eutheria; Euarchontoglires; Primates; Haplorrhini; Catarrhini; Hominidae; Gorilla. COMMENT MODEL REFSEQ: This record is predicted by automated computational

高中生物《基因工程》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基因工程》练习题 题号一二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如图为DNA分子的某一片段,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某种酶的作用部位,则相应的酶依次为() A. 解旋酶、限制酶、DNA连接酶 B. 限制酶、解旋酶、DNA连接酶 C. 限制酶、DNA连接酶、解旋酶 D. DNA连接酶、限制酶、解旋酶 2.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重组DNA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连接酶和运载体 B. 所有的限制酶都只能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C. 选用细菌为重组质粒受体细胞是因为质粒易进入细菌细胞且繁殖快 D. 只要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就能成功实现表达 3.如图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说法错误的 是() A. 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B. 任何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都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C. 图中启动子和终止子不同与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D. 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是作为标记基因,用于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导入了载体 4.一些细菌能借助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抵御外来入侵者,而其自身的基因组DNA经预先修饰能躲避 限制酶的降解。下列在动物体内发生的过程中,与上述细菌行为相似的是() A. 巨噬细胞内溶酶体杀灭病原体 B. T细胞受抗原刺激分泌淋巴因子

C. 组织液中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D. 疫苗诱导机体产生对病原体的免疫 5.某目的基因两侧的DNA序列所含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位点如图所示,最好应选用下列哪种质粒 作为载体() A. B. C. D. 6.下图是研究人员利用供体生物DNA中无限增殖调控基因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思路流程。下列相关 叙述正确的是() A. 酶a、酶b作用位点分别为氢键和磷酸二酯键 B. Ⅰ是经免疫的记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 C. 筛选出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的Ⅱ必须通过分子检测 D. 上述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法涉及转基因技术和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 7.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切割质粒的限制酶均只能特异性地识别3-6个核苷酸序列 B. PCR反应中两种引物的碱基间应互补以保证与模板链的正常结合 C. 载体质粒通常采用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 D. 目的基因必须位于重组质粒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才能进行复制 8.在其他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在试管中进入物质X和物质Z,可得到相应产物Y.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基因工程作业综述

基因工程期末论文

动物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 摘要:原核生物分子遗传学和DNA重组技术的日新月异,不仅在动植物、农作物的高产、优质、抗逆性上的选育,而且在生产新型药物、疫苗、和基因治疗等研究上做出了贡献,促进了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动物基因工程疫苗的发展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将就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合成肽疫苗、转基因植物可食疫苗、抗独特型疫苗等技术发展方向及进展情况作以综述。 关键字:动物;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疫苗发展已将近有200多年的历史,在动物传染病防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一些病原微生物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导致安全疫苗研制困难重重。随着基因工程的出现,它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动物疫苗类生物制品的飞速发展。基因工程疫苗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组进行改造,分离出病原的保护性抗原,降低其致病性,提高免疫原性,或者将病原微生物基因组中的一个或多个对防病、治病有用的基因克隆到无毒的原核或真核表达载体上制成的疫苗。接种于动物,使其具有免疫力和对感染性疾病的抵抗力,从而达到防控疾病的目的,提高其成活率及保证健康。按照疫苗的构成和研发方法大致分为传统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或新型 疫苗。 一传统疫苗 传统疫苗, 即利用病变组织, 鸡胚或细胞增殖病毒来制备灭活 疫苗和人工驯化弱毒疫苗,用培养基培养完整的细菌制备灭活疫苗和人工驯化弱毒疫苗。在过去动物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

用,解决了生产中的许多燃眉之急,但这两种疫苗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灭活疫苗生产成本高,免疫保护期短,而且需要反复多次接种;人工驯化弱毒苗尽管诱发的免疫保护优于灭活苗,但存在毒力回复。而且传统疫苗的研制和生产主要是通过改变培养条件, 或在不同寄 主动物上传代使致病微生物毒性减弱, 或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将其灭活来完成的。随着人类知识的不断进步, 传统疫苗的局限性也日益显露出来:(l) 动物和人类的病毒需要在动物细胞中培养, 这使得疫苗生产的成本很高; (2) 疫苗中的致病物质在疫苗生产过程中有可能 没有完全杀死或充分减毒, 这会导致疫苗中含有强毒性致病物质, 进而使得疾病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 (3) 减毒菌株有可能会发生突变;(4) 有些疾病(例如艾滋病)用传统的疫苗防治收效甚微。。因此,世界各国学者都致力于研制更安全、高效、廉价的新型疫苗。随着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新一代动物传染病疫苗——基因工程疫苗也应运而生。 二基因工程疫苗 与传统疫苗相比,基因工程疫苗具有安全性好、生产成本低、可以大规模廉价生产、利用活载体可以制成多价联合疫苗、热稳定性好、易于区分免疫动物和自然感染动物等优点。因为基因工程疫苗除去病原体的无效和致病成分,只保留能引起免疫保护作用的成分;检测原始病毒中含有而基因工程疫苗中没有的病毒蛋白的抗体就可以方便地从免疫物中区分出原始毒感染者,防治尚无疫苗的疾病。目前基因工程疫苗根据其研制的技术路线和疫苗的组成不同,可分为五大

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测试题(附答案,可用于考试)

5 高二生物《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测试题姓名班级 (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B.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惟一的运载体 C.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D.质粒是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中的一种颗粒状细胞器 2.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 A.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和胰蛋白酶处理——酶的专一性 B.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的全能性 C.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生物膜的流动性 D.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细胞分裂 3.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限制性内切酶只在获得目的基因时才用 B.重组质粒的形成在细胞内完成 C.质粒都可作运载体 D.蛋白质的结构可为合成目的基因提供资料 4.能克服远缘杂交障碍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技术是() A.基因工程 B.组织培养 C.诱变育种 D.杂交育种 5.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人的效应T细胞能产生单克隆抗体 B.培养人的B细胞能够无限地增殖 C.人的成熟红细胞经过培养能形成细胞株 D.用胰蛋白酶处理肝组织可获得单个肝细胞 6.PCR技术扩增DNA,需要的条件是( ) ①目的基因②引物③四种脱氧核苷酸 ④DNA聚合酶等⑤mRNA⑥核糖体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⑥ 7.以下对DNA的描述,错误的是() A.人的正常T淋巴细胞中含有人体全部遗传信息 B.同种生物个体间DNA完全相同 C.DNA的基本功能是遗传信息的复制与表达 D.一个DNA分子可以控制多个性状 8. 蛋白质工程中直接需要进行操作的对象是() A.氨基酸结构 B.蛋白质空间结构 C.肽链结构 D.基因结构 9.细胞工程的发展所依赖的理论基础是() A.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 B.遗传密码的确立及其通用性的发现 C.生物体细胞全能性的证明 D.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的发现 10.下列不是基因工程中的目的基因的检测手段的是:() A.分子杂交技术 B.抗原—抗体杂交 C.抗虫或抗病的接种 D.基因枪法 11.在以下4种细胞工程技术中,培育出的新个体中,体内遗传物质均来自一个亲本的是() A.植物组织培养 B. 单克隆抗体 C. 植物体细胞杂交 D.细胞核移植 12.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细胞融合相比特有的是() A.基本原理相同 B.诱导融合的方法类 C.原生质体融合 D.可用灭活的病毒作诱导剂 13.下列哪一项属于克隆() A.将鸡的某个DNA片段整合到小鼠的DNA分子中 B.将抗药菌的某基因引入草履虫的细胞内 C.将鼠骨髓细胞与经过免疫的脾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基因工程 作业_1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基因工程 作业 一、基础题点练 1.(2019·徐州模拟)已知限制性内切酶Xma Ⅰ和Sma Ⅰ的识别序列分别为C ↓CCGGG 和CCC ↓GGG 。有关这两种酶及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这两种酶作用的底物都是双链DNA B .DNA 中出现这两种酶识别序列的几率不同 C .Xma Ⅰ切割DNA 形成的黏性末端是—GGCC D .使用这两种酶时需注意控制反应温度、时间等 解析:选B 限制酶作用的底物是双链DNA 分子;这两种限制酶作用的核苷酸序列相同,所以这两种识别序列在DNA 中出现的的几率相同;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CCGGG 的互补链是GGGCCC ,并根据Xma Ⅰ的切割位点可知,切割后的黏性末端是—CCGG ;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所以使用酶时需要注意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等。 2.如图表示的是三种黏性末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所示黏性末端是由同种限制酶切割形成 B .若图甲中的G 碱基处发生突变,限制酶可能无法识别该切割位点 C .图中所示黏性末端是限制酶断开氢键形成 D .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几类原核生物 解析:选B 产生甲黏性末端的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为=====GAATTC CTTAAG ,

产生乙黏性末端的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为=====CAATTG GTTAAC ,产生丙黏性末端 的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为=====CTTAAG GAATTC ,可见甲、乙、丙黏性末端是由3 种限制酶作用产生的;限制酶具有专一性,能够识别双链DNA 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如果甲中的G 发生突变,限制酶可能无法识别该切割位点;图中所示黏性末端是限制酶断开磷酸二酯键形成的;质粒是环状DNA 分子,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它们都不属于原核生物。 3.下列关于蛋白质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工程的基础是基因工程 B .蛋白质工程遵循的原理包括中心法则 C .蛋白质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蛋白质分子直接进行操作,定向改变分子的结构 D .蛋白质工程能产生出自然界中不曾存在过的新型蛋白质分子 解析:选C 蛋白质工程是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合成新的蛋白质,故蛋白质工程的基础是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遵循的原理包括中心法则;蛋白质工程是通过改造基因来实现对蛋白质分子的改造的;蛋白质工程能产生出自然界中不曾存在过的新型蛋白质分子。 4.(2019·南通模拟)下列关于“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鸡的红细胞和菜花均可作为提取DNA 的材料,处理方法有所不同 B .在切碎的菜花中加入一定量的洗涤剂和食盐,充分研磨,过滤收集滤液 C .将NaCl 溶液浓度调至2 mol/L ,用单层滤纸过滤获取析出物

基因工程练习题(附答案)

基因工程练习题 1、在基因工程中使用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其作用是( ) A、将目的基因从染色体上切割出来 B、识别并切割特定的DNA核苷酸序列 C、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D、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2、基因工程中常用细菌等原核生物作受体细胞的原因不包括( ) A、繁殖速度快 B、遗传物质相对较少 C、多为单细胞,操作简便 D、DNA为单链,变异少 3、基因工程是DNA分子水平的操作,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限制酶只用于切割获取目的基因 B、载体与目的基因可以用同一种限制酶处理 C、基因工程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DNA连接酶 D、带有目的基因的载体是否进入受体细胞需检测 4、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整合到棉花细胞中,为检测实验是否成功,最方便的方法是检测棉花植株是否有( ) A、抗虫基因 B、抗虫基因产物 C、新的细胞核 D、相应性状 5、转基因动物转基因时的受体细胞是( ) A、受精卵 B、精细胞 C、卵细胞 D、体细胞 6、基因工程中常见的载体是( ) A、质体 B、染色体 C、质粒 D、线粒体 7、水母发光蛋白由236个氨基酸构成,其中Asp、Gly、Ser构成发光环,现已将这种蛋白质的基因作为生物转基因的标记,在转基因技术中,这种蛋白质的作用是( ) A、促使目的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中B、促使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复制 C、使目的基因容易被检测出来 D、使目的基因容易成功表达 8、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的育种方法,将抗菜青虫的Bt基因转移到优质油菜中,培育出转基因抗虫的油菜品种,这一品种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特异的杀虫蛋白质,对菜青虫有显著抗性,能大大减轻菜青虫对油菜的危害,提高油菜产量,减少农药使用,据以上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t基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B、Bt基因中有菜青虫的遗传物质 C、转基因抗虫油菜能产生杀虫蛋白是由于具有Bt基因 D、转基因抗虫油菜产生的杀虫蛋白是无机物 9、人的糖蛋白必须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合成,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使人的糖蛋白基因得以表达的受体细胞是( ) A、大肠杆菌 B、酵母菌 C、T 噬菌体 D、质粒DNA 4 10、不属于质粒被选为基因运载体的理由是() A.能复制 B.有多个限制酶切点C.具有标记基因D.它是环状DNA

2020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 基因工程作业含答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基因工程 作业 1.(2019·长沙长郡中学模拟)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DNA连接酶和RNA聚合酶催化生成的化学键相同 B.DNA连接酶对“缝合”序列不进行特异性识别,无专一性催化特点 C.受体细菌若能表达质粒载体上抗性基因,即表明重组质粒成功导入 D.培育转基因油菜,需对受体细胞进行氯化钙处理 2.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有三次过滤 (1)过滤用蒸馏水稀释过的鸡血细胞液 (2)过滤含黏稠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 mol/L的NaCl溶液 (3)过滤溶解有D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的NaCl溶液 以上三次过滤分别为了获得() A.含核物质的滤液、纱布上的黏稠物、含DNA的滤液 B.含核物质的滤液、滤液中DNA黏稠物、含DNA的滤液 C.含核物质的滤液、滤液中DNA黏稠物、纱布上的DNA D.含较纯DNA滤液、纱布上的黏稠物、含DNA的滤液 3.金茶花是中国特有的观赏品种,但易得枯萎病。科学家在某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病的基因,下图所示的方法培育出了抗枯萎病的金茶花新品种。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在基因工程中依次叫做基因表达载体、目的基因 B.形成③的操作中使用的酶有限制酶、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 C.由④培育至⑤的过程中,依次经历了脱分化、再分化过程 D.在⑤幼苗中检测到抗枯萎病基因标志着成功培育出新品种

4.在基因工程中利用某目的基因(图甲)和P1噬菌体载体(图乙)构建重组DN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酶切位点分别是BglⅡ、Eco RⅠ和Sau3AⅠ。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构建重组DNA时,可用BglⅡ和Sau3AⅠ切割目的基因所在片段和P1噬菌体载体 B.构建重组DNA时,可用Eco RⅠ和Sau3AⅠ切割目的基因所在片段和P1噬菌体载体 C.图乙中的P1噬菌体载体只用Eco RⅠ切割后,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D.用Eco RⅠ切割目的基因所在片段和P1噬菌体载体,再用DNA连接酶连接,只能产生一种重组DNA 5.(2019·天津一中调研)chIL基因是蓝藻拟核DNA上控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为研究该基因对叶绿素合成的控制,需要构建缺失chIL基因的变异株,构建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chIL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B.①②过程应使用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中应含有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D.若操作成功,可用含红霉素的培养基筛选出所需变异株 6.(2018·温州中学月考)通常禽流感病毒只能侵染鸟类,人流感病毒只能侵染哺乳类。现用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低致病性人流感病毒(哺乳类感染病毒后基本无症状)的核酸完成如下实验,该实验不能说明()

基因工程试题及答案

基因工程试题及答案 【篇一:基因工程题库以及答案】 因工程是_________年代发展起来的遗传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2.基因工程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基因克隆中三个基本要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4.通过比较用不同组合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处理某一特定基因区域所得到的不同大小的片段,可以构建显示该区域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切点相互位置的___________。 5.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是按属名和种名相结合的原则命名的,第一个大写字母取自_______,第二、三两个字母取自_________,第四个字母则用___________表示。 6.部分酶切可采取的措施有:(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等。 7.第一个分离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是___________;而第一个用于构建重组体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是_____________。 8.限制性内切核酸酶bsuri和haeⅢ的来源不同,但识别的序列都是_________,它们属于_____________。 9.dna聚合酶i的klenow大片段是用_____________切割dna聚合酶i得到的分子量为76kda的大片段,具有两种酶活性: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的活性。 10.为了防止dna的自身环化,可用_____________去双链 dna__________________。 11.egta是____________离子螯合剂。 12.测序酶是修饰了的t7 dna聚合酶,它只有_____________酶的活性,而没有_______酶的活性。 13.切口移位(nick translation)法标记dna的基本原理在于利用 _________的_______和______的作用。 14.欲将某一具有突出单链末端的双链dna分子转变成平末端的双链形式,通常可采用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 15.反转录酶除了催化dna的合成外,还具有____________的作用,可以将dna- rna杂种双链中的___________水解掉。

选修3(人教版)1.2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

专题1 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课前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简述基因工程原理及基本操作程序。 二、预习内容 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主要包括哪四个步骤? 2.目的基因主要是指什么,也可以是什么?目前常用的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有哪三种? 3.什么是基因文库?有哪几种?如何区分? 4.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的依据有哪些?(找出5条) 5.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PCR的含义:一项在生物体外_____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其原理是。(2)前提: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_________。 (3)过程:目的基因DNA受热变性后解链为,与相应互补序列结合,然后在作用下进行延伸,形成DNA。 (4)方式:成______形式扩增(约为_____,其中n为扩增循环的次数)。 6.人工合成法:当基因较,核苷酸序列时,可以通过DNA合成仪用化学方法直接合成。 7.基因工程的核心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8.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由什么组成?各有什么功能(作用)? 9.什么是转化? 10.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什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方法? 11.转基因动物中采用最多,最为有效的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的方法是什么? 12.大肠杆菌细胞最常用的转化方法是:首先用__ _处理细胞,使细胞处于一种____________ _____ 的生理状态,这种细胞称为__________。第二步是将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细胞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下促进细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

13.目的基因能否在受体细胞中稳定遗传的关键是什么?检测方法是什么? 14.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发挥功能作用的第一步是什么?检测方法是什么? 15.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的方法是什么?除了上述分子检测外,有时还需要进行什么水平的鉴定? 三、预习自测 1.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操作顺序的组合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提取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 D、③④②① 2.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重组DNA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DNA连接酶和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 B.所有的限制酶都只能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C.选用细菌作为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主要是因为细菌繁殖快、遗传物质少 D.只要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就能成功实现表达 3.下列属于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的是( ) ①利用mRNA反转录形成②从基因组文库中提取③从受体细胞中提取 ④利用PCR技术⑤利用DNA转录⑥人工合成 A.①②③⑤B.①②⑤⑥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⑥ 四、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课内探究案 一、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1、简述基因工程原理及基本操作程序。 2、尝试设计某一转基因生物的研制过程。 学习重点: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的四个步骤。 学习难点:(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2)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二、学习过程 (一)目的基因的获取 1.PCR技术与DNA复制有何异同 比较项目DNA复制PCR技术 不同点场所酶引物温度 相同点 2.如何区分不同的基因文库?(见课本第10页表格)

(0589)《基因工程》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589)《基因工程》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1:第一次作业 2:第二次作业 3:第三次作业 4:第四次作业 5:第五次作业 1:[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2、基因文库; 3、cDNA文库; 4、RFLP; 5、核酸探针; 6、转录 二、简答题 1、试回答影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切割效率的因素? 2、何为载体?一个理想的载体应具备那些特点? 3、什么叫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试从理论和技术两个方面谈谈Gene Engineering 诞生的基础? 4、抗性基因是目前使用的最广泛的选择标记,常用的抗生素抗性有哪几种?并举两例说明其原理? 5、Y AC 载体具有什么样的功能性元件?为什么它在克隆大片段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三、论述题 1、分析比较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异同点?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DNA重组:是指用酶学方法将不同来源的DNA进行切割、连接,组成一个新的DNA 分子的过程。 2、克隆:原指一个亲本细胞经无性繁殖产生无数个相同细胞的子代群体的过程。 3、DNA克隆:是指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到合适的受体细胞中,使其扩增和繁殖,以获得大量的相同的DNA分子,又称分子克隆或基因克隆。 4、目的基因:要分离和克隆的相应基因常称为目的基因。因目的基因片段需插入载体,导入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或表达,所以对宿主细胞DNA而言,又称它为外源性基因或外源性DNA。 5、基因载体:能够携带外源DNA进入受体细胞内进行复制或表达的DNA分子,被称为基因载体。

6、质粒:是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能自主复制的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 二、简答题 1、答: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并特异切割DNA碱基序列;(2)DNA polⅠ:催化缺口平移,制备高比度DNA探针;(3)Klenow片段:合成cDNA第二条链,补齐或标记双链DNA3′端;(4)TaqDNA聚合酶:DNA体外扩增(PCR);(5)逆转录酶:催化合成cDNA;(6) T4DNA 聚合酶:聚合补平或标记DNA平末端或3′凹端等;(7)DNA连接酶:催化2条DNA链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8)大肠杆菌DNA连接酶:应用于黏端DNA或切口间连接;(9)T4DNA连接酶:应用于黏性或平末端DNA的连接;(10)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给载体或cDNA加上互补的同聚尾、加标记物;(11)碱性磷酸酶:防止载体自身连接、32P标记5′端;(12)T4多核苷酸激酶:5′端磷酸化、5′端标记放射性核素。 2、答: (1)分离制备目的基因――“分”;(2)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切”;(3)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接”;(4)将重组DNA导入宿主细胞――“转”;(5)筛选并鉴定含重组DNA分子的受体细胞克隆――“筛”;(6)克隆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进行复制或表达――“表”。 3、答: (1)制备基因组文库;(2)构建cDNA文库;(3)PCR扩增目的基因;(4)人工合成DNA技术。 4、答: ⑴黏性末端连接:将靶基因片段和载体DNA经相同的限制酶分别切割,使它们两端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然后经黏性末端碱基配对,再经DNA连接酶作用,共价连接成新的重组DNA分子;⑵平头末端连接:将平末端的DNA分子在T4DNA连接酶催化下,使DNA分子的3′OH和5′P进行共价结合;⑶人工接头法:是指利用人工接头加在平端DNA 片段的两端,然后用相应限制酶切割人工接头以产生黏性末端,再与带相同黏性末端的载体相连;⑷同源多聚尾连接法: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催化下,在线型载体分子的两端加上单一核苷酸如dG组成的多聚尾;而在目的DNA分子的两端加上dC尾,两者混合退火,然后经DNA聚合酶Ⅰ或Klenow填补裂口处缺失的核苷酸,再通过DNA连接酶修复成环状的双链DNA。

2018年全国卷高考生物总复习《基因工程及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专题演练(三)(含答案)

2019年全国卷高考生物总复习《基因工程及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专题演练(三) 1.(2019年北京卷,5)为了增加菊花花色类型,研究者从其他植物中克隆出花色基因C(图1),拟将其与质粒(图2)重组,再借助农杆菌导入菊花中。 下列操作与实验目的不符的是() 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I和连接酶构建重组质粒 B.用含C基因的农杆菌侵染菊花愈伤组织,将C基因导入细胞 C.在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筛选被转化的菊花细胞 D.用分子杂交方法检测C基因是否整合到菊花染色体上 【答案】C 2.图9为培育转基因山羊生产人β-酪蛋白的流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所用的人β-酪蛋白基因可从人cDNA文库中获得 B.过程①可选用囊胚期或原肠胚期的胚胎进行移植 C.过程①可使用胚胎分割技术扩大转基因山羊群体 D.过程①人β-酪蛋白基因在细胞质内进行转录、翻译 【答案】AC 3.2019年2月3日,英国议会下院通过一项历史性法案,允许以医学手段培育“三亲婴儿”。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可选用如下技术路线。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技术可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 B.捐献者携带的红绿色盲基因不能遗传给三亲婴儿 C.三亲婴儿的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亲提供的细胞核 D.三亲婴儿的培育还需要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

【答案】C 4.在应用农杆菌侵染植物叶片获得转基因植株的常规实验步骤中,不需要的是()A.用携带目的基因的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 B.用选择培养基筛法导入目的基因的细胞 C.用聚乙二醇诱导转基因细胞的原生物质融合 D.用适当比例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诱导愈伤组织生芽 【答案】C 5.下列有关人胰岛素基因表达载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表达载体中的胰岛素基因可通过人肝细胞mRNA反转录获得 B.表达载体的复制和胰岛素基因的表达均启动于复制原(起)点 C.借助抗生素抗性基因可将含胰岛素基因的受体细胞筛选出来 D.启动子和终止密码子均在胰岛素基因的转录中起作用 【答案】C 6.(2019年新课标①卷,38)真核生物基因中通常有内含子,而原核生物基因中没有,原核生物没有真核生物所具有的切除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的机制。已知在人体中基因A(有内含子)可以表达出某种特定蛋白(简称蛋白A)。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从人的基因组文库中获得了基因A,以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却未得到蛋白A,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家蚕作为表达基因A的受体,在噬菌体和昆虫病毒两种载体中,不选用__________作为载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高效地获得蛋白A,可选用大肠杆菌作为受体。因为与家蚕相比,大肠杆菌具有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等优点。 (4)若要检测基因A是否翻译出蛋白A,可用的检测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蛋白A的基因”或“蛋白A的抗体”)。 (5)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可以

(完整版)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第36讲基因工程(包括PCR技术)夯基提能作业(选修3)

第36讲基因工程(包括PCR技术) A组基础题组 考点一基因工程 1.(2014海南单科,31,15分)下图是将某细菌的基因A导入大肠杆菌内,制备“工程菌”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 (1)获得A有两条途径:一是以A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催化下,合成互补的单链DNA,然后在 的作用下合成双链DNA,从而获得所需基因;二是根据目标蛋白质的序列,推测出相应的mRNA序列,然后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测其DNA的序列,再通过化学方法合成所需基因。 (2)利用PCR技术扩增DNA时,需要在反应体系中添加的有机物质有、、4种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和耐热性的DNA聚合酶,扩增过程可以在PCR扩增仪中完成。 (3)由A和载体B拼接形成的C通常称为。 (4)在基因工程中,常用Ca2+处理D,其目的是。 2.(2014山东理综,36,12分)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htPA)是一种重要的药用蛋白,可在转htPA基因母羊的羊乳中获得。流程如下: (1)htPA基因与载体用切割后,通过DNA连接酶连接,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已插入受体细胞DNA,可采用技术。 (2)为获取更多的卵(母)细胞,要对供体母羊注射促性腺激素,使其。采集的精子需要经过,才具备受精能力。 (3)将重组表达载体导入受精卵常用的方法是。为了获得母羊,移植前需对已成功转入目的基因的胚胎进行。利用胚胎分割和胚胎移植技术可获得多个转基因个体,这体现了早期胚胎细胞的。 (4)若在转htPA基因母羊的羊乳中检测到,说明目的基因成功表达。

3.(2015四川理综,9,11分)将苏云金杆菌Bt蛋白的基因导入棉花细胞中,可获得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棉,其过程如图所示(注:农杆菌中Ti质粒上只有T-DNA片段能转移到植物细胞中)。 质粒中“Bt”代表“Bt基因”,“Km R”代表“卡那霉素抗性基因” (1)过程①需用同种酶对含Bt基因的DNA和Ti质粒进行酶切。为将过程②获得的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筛选出来,应使用培养基。 (2)过程③中将棉花细胞与农杆菌混合后共同培养,旨在让进入棉花细胞;除尽农杆菌后,还须转接到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目的是。 (3)若过程④仅获得大量的根,则应在培养基中增加以获得芽;部分接种在无激素培养基上的芽也能长根,原因是。 (4)检验转基因棉的抗虫性状,常用方法是。种植转基因抗虫棉能减少的使用,以减轻环境污染。 考点二蛋白质工程 4.(2015海南单科,31,15分)在体内,人胰岛素基因表达可合成出一条称为前胰岛素原的肽链,此肽链在内质网中经酶甲切割掉氨基端一段短肽后成为胰岛素原,进入高尔基体的胰岛素原经酶乙切割去除中间片段C后,产生A、B两条肽链,再经酶丙作用生成由5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胰岛素。目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大量生产胰岛素。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合成前胰岛素原的细胞是,合成胰高血糖素的细胞是。 (2)可根据胰岛素原的氨基酸序列,设计并合成编码胰岛素原的序列,用该序列与质粒表达载体构建胰岛素原基因重组表达载体,再经过细菌转化、筛选及鉴定,即可建立能稳定合成的基因工程菌。 (3)用胰岛素原抗体检测该工程菌的培养物时,培养液无抗原抗体反应,菌体有抗原抗体反应,则用该工程菌进行工业发酵时,应从中分离、纯化胰岛素原。胰岛素原经酶处理便可转变为胰岛素。 B组提升题组 非选择题 1.(2017云南昆明摸底调研,40)科学家将拟南芥的抗寒基因(CBFl),转入香蕉以获得抗寒的香蕉品种。下图是某质粒载体上的SacⅠ、XbaⅠ、EcoRⅠ、HindⅢ四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示意图。

基因工程作业题及答案

第二章 1. 名词解释:核酸内切酶、核酸内切限制酶、同裂酶、同尾酶、核酸外切酶、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 答: 核酸内切酶:是一类从多核苷酸链的内部催化磷酸二酯键断裂的酶。 核酸内切限制酶: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4—8bp),并由此处切割DNA双链的核酸内切酶。 同裂酶:识别位点的序列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 同尾酶:识别的序列不同,但能切出相同的粘性末端。 核酸外切酶:是一类从多核苷酸链的一头开始催化降解核苷酸的酶。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可以不需要模板,在单链DNA或突出的双链DNA 3’-OH端随机 添加dNTPs的酶 2.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命名原则是什么? 答: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按属名和种名相结合的原则命名的,即:属名+种名+株名+序号; 首字母:取属名的第一个字母,且斜体大写; 第二字母:取种名的第一个字母,斜体小写; 第三字母:(1)取种名的第二个字母,斜体小写; (2)若种名有词头,且已命名过限制酶,则取词头后的第一字母代替。 第四字母:若有株名,株名则作为第四字母,是否大小写,根据原来的情况而定,但用正体。 顺序号:若在同一菌株中分离了几种限制酶,则按先后顺序冠以I、Ⅱ、Ⅲ、…等,用正体。 3.部分酶切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答:1)缩短保温时间 2)降低反应温度 3)减少酶的用量 4. 在序列5'-CGAACATATGGAGT-3'中含有一个6bp 的Ⅱ类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识别序列,该位点的序列可能是什么? 答:回文序列是:5'-CATA TG-3, 5.什么是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星号活性? 受哪些因素影响? 答:Ⅱ类限制酶虽然识别和切割的序列都具有特异性,但是这种特异性受特定条件的限制,即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来的特异性。条件的改变,限制酶的特异性就会松 动,识别的序列和切割都有一些改变,改变后的活性通常称第二活性,而将这种因 条件的改变会出现第二活性的酶的右上角加一个星号表示,因此第二活性又称为星 活性。 概括起来,诱发星活性的因素有如下几种:(1)高甘油含量(>5%, v/v);(2)限制性 内切核酸酶用量过高(>100U/ugDNA);(3)低离子强度(<25 mmol/L);(4)高pH(8.0 以上);(5)含有有机溶剂,如DMSO,乙醇等;(6)有非Mg2+的二价阳离子存在(如 Mn2+,Cu2+,C02+,Zn2+等)。 第三章 1.如何将野生型的λ噬菌体改造成为一个理想的载体? 答:①删除λ噬菌体的非必需区,留出插入空间;并在余下的非必须区内制造限制酶切点 ②引进某些突变表型,作为选择标记 ③突变某些基因,使它成为安全载体 ④删除λDNA必须区段上常用的限制酶切点

基因工程作业之基因工程载体

基因工程载体 ---乳酸菌表达载体pMG36e及其应用现状 目前,多数外源基因的克隆与表达,主要采用大肠杆菌。然而,由于大肠杆菌能够引起人类和动物发生不同程度的腹泻,导致机体损伤,所以其表达产物需要经过复杂的分离纯化才能达到食品医药标准。与之相比,乳酸菌作为人和动物肠道内正常菌群之一,已被证明具有诸多益生功能,而且被公认为安全无毒的(Generally regarded as safe,GRAS)。因此,采用乳酸菌表达的外源蛋白质可免去上述复杂、繁琐的后提纯工艺;同时,乳酸菌可以在肠道中存活定植,其外源基因表达用于治疗或免疫作用的活性物质可以持续地在肠道中产生,成为人和动物体内功能性生物制剂的“加工车间”,从而起到相应的保护和治疗性作用。 乳酸菌(Lacticacidbacteria,LAB)是一类能够发酵糖类产生乳酸的革兰氏阳性细菌[1],具有诸如缓解乳糖不耐症、调节消化道微生态平衡等益生作用,应用领域十分广泛。随着近二十几年来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乳酸菌作为宿主,利用质粒表达外源基因,对乳酸菌进行改造以进一步提高其功能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乳酸菌常用质粒载体主要有pWV01衍生载体,pNZ系列载体[2]等。质粒pMG36e来源于pWV01载体,于1989年由VanDeGuchte[3]以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蛋白酶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信号为基础构建而成,质粒大小约为3.6Kb,便于宿主携带,可表达被克隆的各种基因。目前已在乳球菌属(Lactotocc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中成功表达如溶菌酶、苯丙氨酸氨酶[4]、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5],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6]等以及其他蛋白基因,近年来也有学者[7]对其进行改造,成功构建了食品级载体。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一个组成型表达载体。本文主要从载体构成,表达外源基因与构建食品级载体等三方面进行综述。 一、载体的构成 载体pMG36e由强启动子p32及其下游的部分开放阅读框、多克隆位点和来自乳酸乳菌乳脂亚种(Lactococcuslactissubsp.cremorisWg2)蛋白酶基因(prtP)[8]的转录终止子以及pWV01复制子和来自于质粒pE194[9]的红毒素抗性基因Emr构成,质粒大小为3.6Kb。质粒pMG36e的构成使其有利于表达外源基因。其中强启动子P32于1987年由VanderVossen等[10]利用鸟枪法从乳脂链球菌(S.cremoriswg2)克隆得到,p32包括开放阅读框架和一个能够被大肠杆菌(E.coli)、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乳链球菌(https://www.360docs.net/doc/7e5327959.html,ctis)识别的核糖体结合位点。pWV01复制子来源于广宿主乳球菌质粒pWV01[11],能在一系列细菌中行使功能,这其中包括大肠杆菌(E.coli),枯草杆菌(B.subtilis)、乳球菌、乳杆菌、化脓性链球菌(S.pyogenes)和血链球菌(S.sanguis)等[3]。位于翻译启始信号下游的多克隆位点可使外源基因在合适的阅读框架内插入。由于大肠杆菌与枯草杆菌可作为构建重组质粒的中间宿主,这极大地提高了该质粒的表达效果和扩展了宿主应用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