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文《廉颇蔺相如列传》

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文《廉颇蔺相如列传》
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文《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史记》司马迁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破齐军,占领阳晋,因而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被任命为上卿,凭着他的勇气,在诸侯之间闻名。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蔺相如,赵国人。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

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希望用十五座城与赵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

国交换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廉颇等大臣宝玉给秦国,秦国的十五座城恐怕不能到手,白白地被骗;想不给秦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国吧,又担心秦国的军队打过来。计策没决定,想找个可以当使者答复秦国要求的人,也没有找到。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出使。”赵王问:“你怎么知道?”缪贤回答说:“我曾经有罪,私下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

盘算想逃亡去燕国。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止我说:‘你凭什么知燕王可以依靠?’我告诉他,我曾经跟随大王在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国境上同燕王相会,燕王暗地握着我的手,说‘希望同您结交为友’,因此知道他可依靠,所以打算去。蔺相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

如告诉我说:‘赵国强大,而燕国弱小,您又受到赵王宠信,所以燕王想要跟您结交。现在您是从赵国逃亡跑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

到燕国,燕国害怕赵国,在这形势下一定不敢收留您,而且还会把您绑了送回赵国。您不如赤膊伏在斧质上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向大王请罪,如果侥幸的话还能够免罪。’我听从他的意见,幸而大王也赦免了我。所以我私下认为他这个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可以出使秦国。”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蔺相如说:“秦王要把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我的和氏璧,你看可不可以换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赵王说:“秦王如果拿到我的璧,而不给我十五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十五座城求换—块璧,如果赵国不同意,理亏的罪名在赵国;赵国给了璧,如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果秦国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担负理亏的责任。”赵王问: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

“谁可以派为使臣?”蔺相如回答说:“大王如果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

秦国。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呈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嫔妃及侍从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人员看,群臣都欢呼“万岁”。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用城邑给赵国抵偿的意思,就走上前说:“璧上有个小斑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点,请允许我指点给大王看。”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于是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因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

愤怒而使头发竖起,像要把帽子顶起来。他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

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

有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婪,依仗它强大,想用空话来求和氏璧,补偿给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商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

想给秦国和氏璧。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逆彊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

故使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不应该。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行过叩拜礼,送出了书於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国书。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礼节显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嫔妃们看,这样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无诚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所以又把它取回来。大王如果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相如拿着和氏璧,斜着眼睛看着殿柱,像要把和氏璧砸到殿柱上。秦王怕他把和氏璧砸碎,就婉言道歉,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坚决请求蔺相如不要砸璧,还召来主管官员察看地图,指点说从这里过去的十五座城划给赵国。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用这种欺诈手段假装作划给赵国城池,其实赵国不可能到手,于是就告诉秦王说: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和氏璧是天下所公认的宝玉,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出来。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也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设‘九宾’的礼节,我才可献上璧。”秦王估计这情况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天,安置蔺相如在广成宾馆里住。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

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但一定会违背约定,不肯偿还城邑,于是派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化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装成老百姓,怀里藏着那块和氏璧,从小路逃走,把璧带回赵国。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秦王斋戒五天之后,就在朝廷上设了“九宾”的礼节,延请赵国使者蔺相如。相如到来之后,告诉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说:“秦国目从穆公以来二十几个国君,不留有一个坚守信约的。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人拿着和氏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回赵国了。再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大王只要派—个普通的使者到赵国,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赵国马上把璧送来。现在凭着秦国的强大,如果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难道敢留住和氏璧而得罪大王吗?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应当处死,我请求去受烹刑。希望大王同大臣们仔细商议十五座城换和氏璧的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秦王与群臣面面相觑,发出苦笑的声音。秦王左右有人想拉相如离开朝廷处死。秦王于是说:“现在杀了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

相如,终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断绝了秦、赵两国的交情。不如就此好好地招待他,让他回赵国。赵王难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道会因为—块璧的缘故而欺骗我秦国吗?”最后在朝廷上按礼节隆重地接见了相如,仪式结束后就让他回国。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蔺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能干的官员,出使强国,不受欺辱,就封他做上大夫。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秦国也没有把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也终究没有给秦国和氏璧。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这以后秦国攻打赵国,夺取了石城。第二年又攻打赵国,杀了两万人。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说愿意同

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

赵王在西河以外的渑池举行友好的会见。赵王害怕秦国,打算不去。廉颇和蔺相如商量说:“大王不去,显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得赵国软弱而胆小。”赵王于是就去了,相如跟随前往。廉颇送到边境上,同赵王诀别说:“大王这次去,估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计一路上行程以及会见的礼节完毕回国,时间不会超过三十天。三十天不回来,就请容许我们立太子为赵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用以打消秦国要挟的念头。”赵王答应了,就同秦王在渑池相会。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宴会中秦王喝得酒兴正浓说:“我私下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赵王弹瑟吧。”赵王弹了瑟,秦国的史官走上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前来,写下:“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同赵王会饮,命令赵王弹瑟。”蔺相如也走上前说:“赵王私下听说秦王擅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长演奏秦地的乐曲,请允许我献上这个瓦盆给秦王,请秦王敲一敲,以此互相娱乐。”秦王生气了,不答应击於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

缶瓦。于是,蔺相如走上前,送上一只瓦盆,趁势跪下请求秦王。秦王不肯击瓦缶瓦。蔺相如说:“现在我们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

相距只有五步之内,相如能够把头颈里的血溅在大王身上了!”秦王身边的人要想杀死相如,相如怒瞪双眼大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声喝斥,侍从都吓退了。于是,秦王很不高兴,为相如敲了一下瓦缶瓦。蔺相如回头招呼赵国的史官写下:“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瓦盆。”秦国许多大臣说:“请拿出赵国十五座城给秦王献礼。”蔺相如也说:“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请拿出秦国的咸阳给赵王献礼。”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於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秦王一直到酒筵完毕,结果不能胜过赵国。赵国也大量部署部队来提防秦国入侵,秦国不敢妄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渑池之会结束以后,赵王回国,因为相如的功劳大,封他做上卿,职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廉颇说:“我是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显赫功劳,而蔺相如只凭着言辞立了功劳,可是职位却处在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

的上面。再说,相如本来是个出身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职位在他的下面!”于是扬言说:“我碰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

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听到这些话,就不愿和廉颇会面。相如每逢上朝时,常常托病请假,不愿意同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廉颇争位次的高低。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望见廉颇,相如就调转车子躲开。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在这种情况下,蔺相如的门客纷纷规劝相如说:“我们离开亲人来投靠您,只是仰慕您的高尚品德。现在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您与廉颇一同在朝做官,廉将军说出无理的话,而您就怕他躲他,吓得太厉害了。况且就是一个平庸的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

且对这种情况感到羞耻,何况廉将军宰相呢?我们不中用,请让我们告辞离去吧。”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对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他们说:“诸位看廉将军和秦王谁更厉害?”门客回答:“廉将军当然不如秦王。”蔺相如说:“凭秦王的威风,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我蔺相如尚且敢在秦国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许多大臣。我相如虽然无能,难道怕廉将军吗?但我想,强大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

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动用武力,只是因为赵国有我们两人在的缘故。现在两只老虎相斗,势必不能两个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都活着。我之所以要做这样的避让,就是因为把国家的利益放在前面,而把个人的怨仇放在后面啊!”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廉颇听到这些话,就赤着膊背着荆条,由宾客引导到蔺相如府上请罪,说:“我这个粗野卑贱的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道将军竟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两人终于互相和好,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蜀道难》 1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钩连。上有那驾着六龙的日车也要回头的高峰,下有那奔腾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回川。连高飞的黄鹤也不得过啊,猿猴要过也无法攀援。青泥岭上路,盘旋又盘旋,百步九折绕山峦。抬起头来不敢出大气,手摸星辰头顶天。只好坐下来手按胸口发长叹。 2问那些入蜀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这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只听见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雌的跟着雄的飞绕在林间。又听见子规在月下哭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声,愁满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听一听也会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颜。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千年枯枝倒挂在悬岩上边。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显,冲得山岩震,推着巨石转,好一似雷霆回响在这万壑千山。蜀道是这样的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不知是为了什么? 3剑门关气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险。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把关的人若是不可靠,他反而成为祸患。行人来到这里,早上要防备猛虎的袭击,晚上要警惕长蛇的暗算。它们磨快了牙齿,时刻要摆人肉宴。被它们杀害的人啊,密密麻麻,成千上万。锦城虽说是个好地方,倒不如早早回家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我踏上归途回身西望,还止不住连声长叹。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1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2巫峡里面波浪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3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4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咏怀古迹(其三)》 1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 2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 3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 4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登高》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2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1.岁在癸丑 癸丑: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 2.暮春之初 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3.修禊事也 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禊,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 4.七月既望 既望:过了望日(农历十五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古代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称谓。如每月第一日为“朔”,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最后一天为“晦”。 5.徘徊于斗牛之间

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称二十八宿,其中北方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斗和牛都在其中。斗宿,就是北斗七星,大熊星座的七颗最亮的星,勺子状。牛宿,有星六颗,即摩羯座六星,因其星群组合如牛角而得名。 6.寄蜉蝣于天地 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7.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浮图:梵语(古代印度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 8.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9.临川王某记 某: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根据书稿编的文集,也常保留“某”的字样。 二、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复习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复习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 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1.《孟子》:为记述孟子言行的著作,完成于战国中后期。此书的来历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司马迁等人认为是孟子自著,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参与。该书翔实地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四书”始终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 2.寡人 ..之于国也 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3.河内凶 ..,移其粟.于河内 ...,则移其民于河东 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 4.谨庠序 ..之教 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史记·儒林列传》:“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汉书·董仲舒传》:“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 5.申之以孝悌 ..之义 孝悌: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姐妹的友爱,也包括和朋友之间的友爱。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6.君子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君子: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君子”一词出自《易经》,被全面引用最后上升到士大夫及读书人的道德品质始自孔子,并被以后的儒家学派不断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 7.故不积跬步 .. 跬:古代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8.外连衡 ..而斗诸侯 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也作“连横”。 9.南取汉中 ..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古称梁州、南郑、天汉,是汉王朝的发祥地,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秦巴山片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10.战国“四公子”: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免于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 知识整理 一、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例)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 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 独五人之皦皦(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 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 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 共其乏困(同“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 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板) 可予不(同“否”) 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 设九宾于廷(同“傧”)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请奏盆缻秦王(同“缶”) 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 要项伯(同“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令将军与臣有郤(同“隙”,隔阂,嫌隙)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拔剑切而啗之(同“啖”,吃) 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 泾流之大(同“径”,直) 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 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2、一词多义(例) 间: 得间奔真州(机会) 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 间至赵矣(抄小路) 度: 予自度不得脱(估计) 付之度外(考虑) 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 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徒: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拜: 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拜送书于庭(叩拜) 见: 徒见欺(被) 于是王召见(接见) 我见相如(看见,遇见) 不见水端(看见)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 计: 计未定(计策) 窃计欲亡走燕(打算) 臣从其计(主意) 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 故: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如: 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 沛公起如厕(往,去) 意: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整理

寡人之于国也 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鸡豚狗彘(zhì)之畜【无】失其时【无】通“勿”或“毋” 不要。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通“敛” 收敛积蓄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 道路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 古今异义 1.【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义: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词。今义:指形单影只之人) 2.【河】内【凶】。【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河内】:黄河北岸的魏地,今河南济源一带【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1.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2.不行的,不吉祥的。) 3.邻国之民不【加】少。【加】:(古义:副词,更。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增加 4.弃甲曳兵而【走】。【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走) 5.【或】百步而后止。【或】:(古义:有的人。今义:表选择的连词,或许、也许) 6.是亦【走】也。【走】:(古义:跑,逃跑。今义:行走) 7.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谷】:(古义:粮食的统称。今义:谷子) 8.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shēng】:(古义:尽。今义:胜利) 9.斧【斤】以时入山林。【斤】:(古义:斧头。今义:重量单位。) 10.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11.非我也,【兵】也。【兵】:(古义:兵器。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 1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岁】:(古义:年成。今义:年) 13.【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古义:那么。今义:这;于是) 14.【填】然鼓之。【填】:(古意:拟声词。今译:填充,...) 一词多义 ·1.数 ①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cù密、细密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shuò屡次 ⑤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数目、数量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shǔ计算 ·2.直 ①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仅、只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与“曲”相对,不弯曲

苏教版必修文言文知识整理(学考答案版)

学考复习之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 一、指出下列的通假字并解释: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 8、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属:同“嘱”,劝人喝酒) 10、自余为僇人。(僇: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 二、解释下列活用的词,并说说属于何种活用。 1、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形作名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名作状语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在地上名作状 4、非利足也----非能水也:走、游泳名作动 5、吾从而师之:以……为师名作意动 6、而耻学于师:以为耻意动 7、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名作动 8、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愚人形作名9、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名作状10、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攻占、东进名作动 11、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伴侣(朋友)名作意动 1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舞动(哭泣)使动用法 13、乌鹊南飞:向南名作状 14、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名作动 1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日名作状16、萦青缭白青山白云形作名 17、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名作动18、穷回溪:穷尽形作动 19、始指异之以为异形作意动20、攀援而登,箕踞而遨:相畚箕一样名作状 三、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走狗、帮凶 4、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6、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7、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8、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人 9、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 10、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1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事上 12、用心一也。古义:因为心今义:集中注意力 13、于是饮酒乐甚。古义:在这个(时候)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1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之后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 15、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四、一词多义 (一)、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惑而不从师。表转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翻译

创作编号: 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蜀道难》 1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钩连。上有那驾着六龙的日车也要回头的高峰,下有那奔腾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回川。连高飞的黄鹤也不得过啊,猿猴要过也无法攀援。青泥岭上路,盘旋又盘旋,百步九折绕山峦。抬起头来不敢出大气,手摸星辰头顶天。只好坐下来手按胸口发长叹。 2问那些入蜀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这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只听见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雌的跟着雄的飞绕在林间。又听见子规在月下哭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声,愁满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听一听也会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颜。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千年枯枝倒挂在悬岩上边。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显,冲得山岩震,推着巨石转,好一似雷霆回响在这万壑千山。蜀道是这样的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不知是为了什么? 3剑门关气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险。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把关的人若是不可靠,他反而成为祸患。行人来到这里,早上要防备猛虎的袭击,晚上要警惕长蛇的暗算。它们磨快了牙齿,时刻要摆人肉宴。被它们杀害的人啊,密密麻麻,成千上万。锦城虽说是个好地方,倒不如早早回家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我踏上归途回身西望,还止不住连声长叹。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1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

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文言文

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文言文 经过高一上学期的语文必修一的学习,我们进入了必修二。大家或许还不知道必修二有多少篇文言文需要背诵,以下是WTT 整理语文必修二文言文背诵篇目希望可以给对大家提供参考借鉴。 氓 先秦:佚名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尔一作:尓)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采薇

先秦:佚名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离骚 先秦:屈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苏教版必修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暴秦之欲无厌。(同“餍”,满足) 2、当与秦相较。(同“倘”,如果) 3、万几宸翰之宝。(同“机”)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⑴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遇) ⑵义不赂秦。(坚持正义) ⑶以地事秦。(侍奉) ⑷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焚烧/化成焦土) ⑸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自取下策) ⑹未云何龙?(出现云/出现龙) ⑺朝歌夜弦。(唱歌/弹琴) 2、名词作状语。 ⑴日割月削。(一天天/一月月) ⑵骊山北构而西折。(向北/向西) ⑶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 ⑷朝歌夜弦。(早晨/夜晚) 3、形容词做动词。 ⑴不能独完。(保全) ⑵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底) ⑶始速祸焉。(招致) 4、动词做名词 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的金玉珍宝) 5、使动用法。 ⑴李牧连却之。(使……退却) 6、意动用法。

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 三、古今异义。 ⑴其实百倍。 古:它的实际情况。 今: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表转折意,副词) ⑵思厥先祖父。 古:祖辈与父辈。 今:父亲的父亲。 ⑶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古:可以凭借。 今:表示可能或能够。 ⑷可谓智力孤危。 古:智谋和力量。 今:理解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⑸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古:旧事,成例。 今: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 ⑹至于颠覆。 古: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相当于“以致”、“以至于”。今: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②表示令提一事。 ⑺后秦击赵者再。 古:两次。 今:表示又一次。 ⑻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今: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⑼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可惜。今:怜悯。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

高一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例)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 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 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 共其乏困(同“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 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可予不(同“否”) 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设九宾于廷(同“傧”)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请奏盆缻秦王(同“缶”) 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 要项伯(同“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 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 泾流之大(同“径”,直) 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 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 2、一词多义(例) 间: 得间奔真州(机会) 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 间至赵矣(抄小路) 度: 予自度不得脱(估计) 付之度外(考虑) 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 徒: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拜: 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拜送书于庭(叩拜) 见: 徒见欺(被) 于是王召见(接见) 我见相如(看见,遇见) 不见水端(看见)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 计: 计未定(计策) 窃计欲亡走燕(打算) 臣从其计(主意) 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 故: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如: 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 沛公起如厕(往,去) 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杀人如不能举(尽) 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 若: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北海若) 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 幸: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则幸得脱矣(侥幸)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总结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总结梳理 《氓》 ——诗经 1、通假字: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脱身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无,通勿,不要 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 2、古今异义: 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 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 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 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 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3、词类活用: 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 4、特殊句式: 秋以为期(宾语前置 5、一词多义 夙夙兴夜寐(早 夙夜忧叹(日 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 《采薇》

——诗经1、通假字: 岁亦莫止(莫通暮 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 孔棘(棘通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 维常之华(华通花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 2、古今异义 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止 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 (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 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今:阳光、太阳等 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今:思考,想 3、词类活用 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 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离骚》 ——屈原 1、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 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 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 2、古今异义; 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偭规矩而改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

苏教版高中文言文必修一——必修五原文及翻译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而不从师学习,那他对于有疑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决。出生比我早的人,他闻知道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向他学习;比我出生晚的人,他知道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而且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所以,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习的道理没人传布已经很久了,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哪!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许多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吧呢?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对于他们自己呢,却耻于让老师教他们,这真是糊涂啊!那孩子的老师,教孩子读书来熟悉书中的句子,尚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中,如有人称人家为老师,称自己为学生,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朝笑他。问那些嘲笑者,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个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那是很使人丢脸的事,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啊!从师学习的道理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族是不屑与他们并列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赶不上他们。这不是很奇怪的事么!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聘为师。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品德才能当然赶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知道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李蟠,十七岁,爱好古文,《诗》、《书》等六经经文及解释经文的著作都普遍地研习过,又不被耻学于师的习俗所约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实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道理,特别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三)赤壁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

寡人之于国也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鸡豚狗彘(zhì)之畜【无】失其时【无】通“勿”或“毋” 不要。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通“敛” 收敛积蓄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 道路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 古今异义 1.【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义: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词。今义:指形单影只之人) 2.【河】内【凶】。【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河内】:黄河北岸的魏地,今河南济源一带【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1.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 2.不行的,不吉祥的。) 3.邻国之民不【加】少。【加】:(古义:副词,更。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增加 4.弃甲曳兵而【走】。【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走) 5.【或】百步而后止。【或】:(古义:有的人。今义:表选择的连词,或许、也许) 6.是亦【走】也。【走】:(古义:跑,逃跑。今义:行走)

7.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谷】:(古义:粮食的统称。今义:谷子) 8.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shēng】:(古义:尽。今义:胜利) 9.斧【斤】以时入山林。【斤】:(古义:斧头。今义:重量单位。) 10.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11.非我也,【兵】也。【兵】:(古义:兵器。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 1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岁】:(古义:年成。今义:年) 13.【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古义:那么。今义:这;于是) 14.【填】然鼓之。【填】:(古意:拟声词。今译:填充,...)一词多义 ·1.数 ①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cù密、细密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shuò屡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梳理 (1) 1.氓 2.采薇 3.离骚 4.孔雀东南飞 5.短歌行 《氓》 ——诗经 1、通假字: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脱身)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无,通勿,不要)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 2、古今异义: 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 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 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 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 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

3、词类活用: 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4、特殊句式: 秋以为期(宾语前置) 5、一词多义 夙夙兴夜寐(早) 夙夜忧叹(日) 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 《采薇》 ——诗经 1、通假字: 岁亦莫止(莫通暮) 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 孔棘(棘通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维常之华(华通花)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 2、古今异义 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止)

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 (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 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今:阳光、太阳等) 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今:思考,想) 3、词类活用 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 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 《离骚》 ——屈原 1、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 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 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 2、古今异义; 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偭规矩而改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

2019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读本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庖丁解牛 选自《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却,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译文]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大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象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庖丁解牛题解】 这个寓言故事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它说明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迎刃而解。 文章叙议相间,层次分明。写宰牛时动作之优美,技术之高超;成功后的志得意满等,绘声绘色,如闻如见,引人入胜。语言生动形象,“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成语,即出自本篇。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阿房宫赋》知识点整理 一、字音 缦回m n 不霁何虹j 焚椒兰jiāo 妃嫔媵嫱p n y ng qi ng 辘辘l 剽掠piāo 杳不知yǎo 尽态极妍y n 鼎铛chēng 迤逦yǐlǐ锱铢zīzhū 架梁之椽chu n 在庾之粟粒y s 横槛ji n 呕哑ōu yā参差cēn cī鬟hu n 囷囷qūn 二、重点实词: 1、蜀山兀,阿房出(山秃) 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 3、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随着,适合) 4、盘盘焉,囷囷焉(萦绕曲折的样子) 5、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雨或雪停止,此处是雨停止) 6、杳不知其所之也(见不到踪影) 7、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每,即全部) 8、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宠幸) 9、摽掠其人(通剽,piāo,掠夺、夺取)

9、奈何取之尽锱铢(古代计量单位,言极其细小) 10、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表假设的连词) 三、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词]: 1、隔离 古义:遮断,遮蔽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2、直走直走咸阳 古义:趋向今义:行走 3、钩心斗角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4、落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古义:所、座; 今义:下降、衰落。 5、气候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6、明星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7、经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8、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句式、断句和翻译练习Microsoft Word 文档

文言文句式、断句和翻译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句式,并将序号填入下面句式相应位臵。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屠惧,投以骨。 4、沛公安在? 5、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6、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7、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8、古之人不余欺也! 9、秦,虎狼之国。 10、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1、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判断句()省略句()定语后臵句()状语后臵句()宾语前臵句()被动句()疑问句()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秦穆公闲,问由余曰:“古者明王圣帝得国失国,当何以也?”由余曰:“臣闻之,当以俭得之,以奢失之。”穆公曰:“愿闻奢俭之节。”由余曰:“臣闻尧有天下,饭于土簋,啜于土钘,其地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西至日所出入,莫不宾服。尧释天下,舜受之,作为食器,斩木而裁之,销铜铁,修其刃,犹漆黑之以为器。诸侯侈,国之不服者十有三。舜释天下,而禹受之,作为祭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缯帛为茵褥,觞勺有彩,为饰弥侈,而国之不服者三十有二。

夏后氏以没,殷周受之,作为大器,而建九傲,食器雕琢,觞勺刻镂,四壁四帷,茵席雕文,此弥侈矣,而国之不服者五十有二。君好文章,而服者弥侈,故曰俭其道也。”由余出,穆公召内史廖而告之曰:“寡人闻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由余圣人也,寡人患之。吾将奈何?”内史廖曰:“夫戎辟而辽远,未闻中国之声也,君其遗之女乐以乱其政,而厚为由余请期,以疏其间,彼君臣有间,然后可图。”君曰:“诺。”乃以女乐三九遗戎王,因为由余请期;戎王果具女乐而好之,设酒听乐,终年不迁,马牛羊半死。由余归谏,谏不听,遂去,入秦,穆公迎而拜为上卿。问其兵势与其地利,既已得矣,举兵而伐之,兼国十二,开地千里。穆公奢主,能听贤纳谏,故霸西戎,西戎淫于乐,诱于利,以亡其国,由离质朴也。(取材于《说苑〃卷二十〃反质》) 【注释】①铏:古代盛羹器。②傲:通旒(liú),龙旗九旒,周天子仪仗。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愿闻奢俭之节.节:关键 B.莫不宾服 宾服:归顺 .. ,而服者弥侈文章:文字作品 C.君好文章 .. D.设酒听乐,终年不迁.迁:迁移(放牧的地方)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故.曰俭其道也广故.数言欲亡 B.东西至日所.出入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C.夫.戎僻而辽远,未闻中国之声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因为.由余请期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 原文的一项是 ...

高二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及翻译

高二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及翻译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 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 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 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 “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 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 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

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 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 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 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 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 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 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 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 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 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 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晋大夫子犯要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 个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 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 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 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 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 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 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 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