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1产房的环境

(1)产房周围必须清洁,无污染源,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邻近,相对独立。(2)布局合理,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各区域之间标志明确,并对各区域内的物品放置有具体的要求,做到洁、污分开,从区域划分上让医护人员强化医院感染意识。(3)墙、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与清毒。

2产房的清洁

2.1日常清洁工作

湿式清扫,定时通风换气。产房内桌面、地面每日用1:200“84”消毒液擦拭1次,且必须用产房专用抹布、拖把,有明显标记,每次用后用清水冲洗、悬挂晾干备用。

2.2治疗活动后的清洁工作

每次治疗活动后产房地面受到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污染时应立即清扫,并用1:200“84”消毒液拖地。

3消毒、灭菌

3.1产房所用器械的消毒灭菌

对于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的物品多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尽量避免使用化学消毒剂。如某些金属锐器必须使用化学消毒剂灭菌时,应定时监测化学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并定期做细菌培养,以确保消毒效果。

3.2产房空气消毒

(1)紫外线灯管消毒法:每天定时照射1h;每次治疗活动后照射1h,应注意红外线消毒的适宜湿度为20℃~40℃,适宜温度为40%~60%,红外线灯管表面必须保持清洁,每1~2周用酒精纱布或棉球擦拭1次。(2)过氧乙酸熏蒸消毒法:遇有特殊感染病人用过氧乙酸熏蒸消毒,将过氧乙酸稀释成0.5%~1.0%水溶液,加热蒸

发,在60%~80%相对湿度、室温下,过氧乙酸用量按1g/m3计算,熏蒸时间为2h。

4对手的消毒

产房护理人员经常接触产妇的血液、羊水、分泌物等,手易被大量细菌污染,极易引起感染和交叉感染。所以,洗手是防止医院感染传播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产房护理人员在进入或离开产房前、处理污染物品后、护理特殊感染产妇前后、无菌操作前后均应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并在洗手后进行手的消毒。

5无菌技术

无菌技术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而基础的技术,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违反,每个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并严格遵守。

5.1严格无菌观念,保持慎独精神

进入产房必须更换产房专用衣裤、戴口罩、帽子、换鞋,必须严格无菌观念,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手臂不可跨越无菌区;无菌物品如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予以更换并重新灭菌。

5.2无菌物品的管理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无菌包外需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无菌包的有效期一般为7天,过期或受潮应重新灭菌;无菌容器(浸泡碘酊、酒精、碘伏)每周消毒、更换2次,并记录。

5.3无菌技术基本操作必须规范

如无菌持物钳的应用、穿脱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取无菌溶液法等。

6隔离技术

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应在隔离室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产房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常用的隔离技术有:戴口罩帽子;手的消毒;穿脱隔离衣和无菌手术衣;戴手套等。

7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消毒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产房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产房空气消毒效果监测;(2)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3)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4)医疗物品消毒效果监测;(5)红外线消毒效果监测;(6)消毒液的监测。

8产房污物的处理

(1)将医用垃圾装入黄色塑料袋,密闭运送,采用焚烧处理。使用的污物袋坚韧耐用,不漏水。(2)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和输血器等物品进行初步消毒后送供应室集中毁形处理。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组织健全,职责明确。 二、医院的布局、设施及工作流程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建筑布局、人流、物流符合感染控制原则。 三、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四、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消毒。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五、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教育与培训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对院感管理重点部门、各级各类管理人员及医务人员的培训。 六、加强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管理各重点部门的布局与流程合理,制度及措施建全,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规范、标准要求。 七、落实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 八、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制度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按规定报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九、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制定合理使用抗菌素的管理制度及相关措施。

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管理制度健全,对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检查。 十一、做好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制定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报告及处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并进行消毒隔离技术、标准预防、手卫生规范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十二、医疗废物及污水管理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制度,职责明确。对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接收等环节严格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0一0年三月修订

产科产房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产科产房医院感染监测制 度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产科、产房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一、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 监测时间每季度 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操作前进行采样。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进行采样。 采样方法沉降法 1.布点: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点应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m2,设四角及中央五点,四角的布点位置应距墙壁1m处。 2.采样: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直径为9cm)放置各采样点,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m~1.5m;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规定时间后盖上平皿盖及时送检。 结果判定 非洁净手术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平皿)。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 4cfu/(5min·直径9㎝平皿)。 二、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 监测时间每季度

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 采样方法用5cmx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L 磷酸盐缓冲液(PBS)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 10ml无菌检验用洗脱液的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表面采样。采样物体表面有消毒剂残留时,采样液应含相应中和剂。 结果判定 洁净手术部、其他洁净场所,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室、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 三、医务人员手卫生效果的监测 监测时间每季度 采样时间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采样方法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预防隔离技术 隔离的技术和措施比较复杂,一般是针对病原体的播散而设置,称为屏障护理。在实施时应根据每种病原体的传播途径选择 1、隔离区域划分 为了保证消毒隔离能顺利进行,符合质量管理要求,在隔离区域应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各区的物品必须严格分开,未经消毒处理者,不得混用。人们在此区域内活动应遵循一定规则。 2、隔离室 设置隔离室的目的是将感染源和易感者从空间上分开,减少病原体经任何途径的传播机会,也提醒医务人员注意执行隔离常规。有单人隔离室和同室隔离两种。 隔离室要有卫生设施,室外要有缓冲区,有必需的隔离用物。 3、探视者的管理 探视者进入隔离的病人房间之前要报告护士站,医务人员要指导其正确使用口罩、手套及隔离衣,并督促执行其他预防隔离措施。 4、口罩、帽子、面罩和护目镜的使用 各种类型的口罩、帽子、面罩和护目镜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以提供屏蔽保护。戴口罩可以防护口、鼻吸入气溶胶。口罩、面罩和护目镜可阻止感染性血液和体液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口罩应盖住口鼻部,用过的口罩应及时处理,脱口罩后应立即洗手。不可将口罩存放在口袋内或挂在颈上、胸前反复使用。 5、卫生洗手 洗手是重要的预防感染的技术之一。为保护病人、保护自己,必须认真坚持洗手。洗手分为卫生洗手和外科洗手, 洗手目的去除手上污垢和暂居微生物 洗手指征(1)接触病人前后,尤其是在接触有破损的排放、黏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2)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3)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4)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5)在同一病人身上,当从污染操作转为清洁操作之间。(6)戴手套之前,摘手套之后。 洗手程序(1)双手掌心相互搓擦;(2)手指掌面与手掌搓擦;(3)一手手掌覆盖于另一手的手背,双手手指、手指两侧及指蹼交叉摩擦,同时一手手掌搓擦另一手手背,然后交换;(4)双手互握,一手手掌搓擦另一手指背,然后交换;(5)一手的拇指放于握拳状的另一手掌中转动搓擦,然后交换;(6)一手的指尖放于另一手的手掌搓擦,然后交换;(7)一手手指掌面及手掌包绕另一手的腕部转动搓擦,然后交换。 6、手的消毒 目的去除暂居微生物及破坏或抑制部分常居微生物。 指征(1)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2)诊查、护理、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病人之前。(3)接触每例传染病人和多重耐药菌株定植或感染者之后。(4)接触感染的伤口和血液、体液之后。(5)接触致病微生物污染物品之后。(6)双手需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范本

标准预防措施 一、标准预防的定义 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用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一)手卫生 1、在以下情况下应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2、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3、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它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戴手套 1、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清洁手套: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时、接触污染物品时。 2、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无菌手套:医务人员进行手术时;为病人进行诊疗技术等无菌操作时;接触病人破损皮肤、粘膜时。 3、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如手部皮肤破损,应戴双层手套。 (三)正确使用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1、一般诊疗活动、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外科口罩。 2、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3、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摘口罩时不要接触口罩前面;

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1.医院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感染管理是院长重要的职责,是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病人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病人感染率。 3.院感科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4.医院要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确定临床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重点管理项目,并作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5.把对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技术操作定期考核与医院感染管理指标的完成情况,纳入定期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的范围,并定期向医务人员与管理部门通报。 6.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的在职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与教育。 7.医院须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要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内窥镜室、血液透析室、导管室、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 8.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制定和完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开展临床用药监控,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 9.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有效管理,并有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doc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 一、建筑布局 1、产房应与手术室、产科病房和新生儿室相邻近。环境必须清洁、安静,无污染源,并可形成便于管理的相对独立的区域。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和清洁区、污染区。 2、产房内应宽敞,光线充足,空气流通。陈设简单实用,并便于消毒。墙壁及天花板无裂隙,不易落尘土。地面(以水磨石为宜)应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3、分医疗区和辅助区,医疗区包括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床)、正常分娩室和隔离分娩室(床)及治疗室。一个分娩室内最多设两张产床,每张产床使用面积应不少于16m2。 二、人员管理 1、医务人员,包括辅助人员上岗前应接受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知识培训。 2、医务人员患有皮疹、腹泻、呼吸道综合症及传染病等感染性疾病时应离岗或调岗。 3、诊疗过程中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有体液暴露危险时应戴防护面罩、穿防水围裙和防护鞋。 4、凡进入分娩室的工作人员须更换衣裤和鞋,戴好口罩、帽子。

接触病人前后,医务人员须进行手卫生。工作人员离开产房因事外出时要更换衣或穿外出衣。 5、接生或助产前应按照手术人员要求进行外科手消毒、戴好口罩、帽子、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6、产妇进入分娩室除更换全部衣物外也须换鞋,个人物品不得带入室内。 三、环境管理 1、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待产室、分娩室的门面、桌椅等,每班用消毒液擦拭地面1-2 次。 2、分娩室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通风不良时可安装空气净化消毒器。每台分娩后应湿式擦拭地面及产床周围的各种物体表面,有明显污染是使用清洁剂或消毒剂擦拭。分娩室和待产室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对室内空气及家具物表彻底消毒一次。窗台、墙面定期湿式擦拭,有明显污染是使用清洁剂或消毒剂擦拭。 清洁用具专室专用,标示清楚,使用后分开清洗消毒晾干备用。 四、物品管理 1、产床上的所有织物均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织物应分开收集、标示明确。不应在产房内或走廊上清点脏污织物。 2、接触患者的所有物品均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3、脐部护理使用的敷料及脐包应灭菌,并在有效期内。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 施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 1、检验科的检验报告单经消毒后方可发放。 2、口腔科、放射科应使用一次性漱口杯。 3、口腔科牙钻等器械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麻醉科可重复使用的螺纹管、呼吸气囊、气管插管、牙垫、舌钳、开口器等,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消毒。一次性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5、内窥镜使用后按规定要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定期做细菌培养,检测消毒、灭菌效果,乙型肝炎等传染病患者使用过的内窥镜要做特殊消毒处理和登记。 6、可重复使用的各种导管、管道,如供氧管道、导管、湿化瓶、螺纹管等用后应清洗、消毒、干燥后备用,湿化瓶消毒后,干燥保存,用前放置无菌用水。 7、连续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及其管道等,应定期更换消毒,湿化瓶内用水应每日更换。 8、病室及门诊各诊室内的空气应定期消毒,有记录。 9、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必须一桌一布,用后应彻底消毒。 10、患者用具(脸盆、尿壶、便盆等)均使用一次性物品,一人一份。 11、病人的衣服、被褥、床单等定期更换,使用被服袋和被服车收取,密闭运送至洗衣房,不得在病房、走廊内清点。传染病病人的被服按传染病消毒隔离规定进行处置。 12、病人出院、转科、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13、病区的拖布分室使用,用后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备用。 14、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置于黄色医疗废物包装袋内,由专人定时收取,日产日清。 15、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置于双层黄色医疗废物手提袋内,按感染性废物处置。

产房医院感染制度

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制度 1、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积极组织专业人员参与省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医院感染专业人员岗位规范化培训和考核,加强继续教育,提高医院感染专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2、制定对本院医务人员的培训计划,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年不少于15学时,其它管理与医务人员每年不少于6学时。 3、医院感染专业人员应当具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专业知识,并能够承担医院感染管理和业务技术工作。 4、医务人员应当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要求。 5、工勤人员应当掌握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卫生学和消毒隔离知识,并在工作中正确运用。 6、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等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时间不少于3学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紫外线灯使用管理制度 1、室内空气消毒:要求每立方米不少于1.5W,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灯管距离地面小于2米。 2、物体表面消毒:灯管距离物体表面不得超过1米,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直

接照射,且应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 3、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灯管表面清洁,一般每二周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4、使用紫外线直接照射消毒,必须在无人的情况下进行,医务人员监测时必须注意防护。 5、空气消毒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湿度适宜。 6、紫外线消毒灯,做好使用记录,每半年测定照射强度一次,并有记录。新灯≥90UW/cm2为合格,使用中≥70 UW/cm2为合格,使用中的高强度紫外线灯照射强度降低到70%不能使用。 7、新紫外线灯厂家必须提供使用1000小时和照射强度(≥90UW/cm2)的说明,使用前必须进行照射强度监测,监测照射强度<90UW/cm2不能使用。 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特制定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一、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 1、定期开展手卫生工作的全员培训,使所有医院人员加强手卫生的意识,掌握必要的手卫生知识,保证洗手和手消毒达到规定的要求。 2、严格按照洗手与手消毒指征、手卫生方法认真洗手或手消毒,洗手或消毒后应防止手部的再污染。 4、医务人员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前、脱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考试题及标准答案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 感染。 2、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 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3、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 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单选题:(每题0.5分,共25分) 1.医疗机构住院床位总数在(A )应当设立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A、100张以上 B、1000张以上 C、 100张以下D、50张以上 2.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在( B )内 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A. 12小时 B. 24小 时 C. 36小时 D. 48小时 3、床单位首选消毒方法为( C ) A、日光曝晒 B、紫外线照射消毒 C、床单位臭氧消毒 器消毒 D、甲醛薰蒸 4.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次序应为( A ) A、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 B、感染伤口-隔 离伤口-清洁伤口 C、清洁伤口-隔离伤口-感染伤口 D、隔离伤口-感 染伤口-清洁伤口 5.置于无菌储槽中的棉球、纱布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 不得超过多少小时?( D ) A、2小时 B、4小时 C、 8小时 D、24小时 6.手术器械、腹腔镜、膀胱镜、导尿管、口腔科牙钻、输液器械、输血器按医用物品的危险度应属于哪一类( A ) A.高度危险用品 B.中度危险用品 C. 低危险用品 7.启封抽吸的各种溶酶超过多少小时不得使用?( C ) A、4小时 B、8小时 C、24小时 D、12小时 8.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表现为:( D ) A. 过度使用抗菌药物 B. 不适当的联合用药 C. 无适应证或适应证不明确 D. 以上都是 9.医疗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少量药物性废物应当分别投入以下那种颜色垃圾袋中( A ) A、黄色垃圾袋B、黑色垃圾袋C、 红色垃圾袋 D、以上都可投 E、以上都不可投 10.医疗活动中用过的医用针、缝合针、备皮刀、手术刀等锐器应投入以下那种颜色容器或垃圾袋( D ) A、黄色垃圾袋 B、黑色垃圾袋 C、红色垃圾袋 D、黄色标志容器盒 E、以上都可 投F、以上都不可投 11.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除应设置明显的警告标识外,还应有相关的安全措施是( G ) A、防渗漏 B、防鼠 C、防蚊蝇 D、防蟑螂 E、防盗 F、预防儿童接触 G、以上都是 H、以上都不是 12.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国际洗手日为哪一天?( C ) A、10月5日 B、10月10日 C、10月15日 D、10月25日 13.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除应当标有明显警示标志外,还应有相关文字标识,其标识内容有( E ) A、医疗废物产生单位 B、产生日 期 C、主要内容物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守则

精心整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室安置,病房按时开窗通风;特殊呼呼道感染病人,执行标准预防;对于器官移植、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进 添加灭菌水,每天更换。 (十一)冷凝器应始终保持在最低位,冷凝水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十二)一次性气管插管、吸痰器、呼吸机螺纹管严禁重复使用。

(十三)呼吸机外表面清洁消毒每日一次,包括界面、键盘、万向臂架、电源线、高压气源管路等。污染严重和呼吸机用毕终末消毒时,须用75%医用酒精擦拭触摸屏式操作面板,擦拭时应避免液体进入呼吸机内部。 (十四)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尽量减少机械通气和插管天数。在拔插管或解除气囊前,需将插管气囊以上的气管分泌物清除 膜。 (五)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六)妥善固定尿管,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防止逆行感染。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七)留取尿标本时,以无菌方法从导尿管留取尿液,以保持集尿系统的密闭性。 (八)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九)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四)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五)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六)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做好导管的护理。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摘要:医院是病人密集的场所,医院环境最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从而为疾病的传播提供外部条件,促进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无论对社会及个人均带来严重危害。大量资料证明,只要护理管理严格、预防措施落实,医院感染发生就少。为此,我们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每次消毒、灭菌、隔离达到预定的要求,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此同时,有责任向社会进行人人讲究卫生、时间保护环境的宣传。 关键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医院是病人密集的场所,医院环境最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从而为疾病的传播提供外部条件,促进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无论对社会及个人均带来严重危害。大量资料证明,只要护理管理严格、预防措施落实,医院感染发生就少。为此,我们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每次消毒、灭菌、隔离达到预定的要求,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此同时,有责任向社会进行人人讲究卫生、时间保护环境的宣传。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病人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由于感染有一定的潜伏期,因此医院感染也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后才发病的病人。 二、医院感染的分类 根据感染来源不同,医院感染分为: (一)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指免疫机能低下病人由自身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即病人在发生医院感染之前已是病原携带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 引起自身感染。 (二)外源性感染指由环境他人处带来的外袭菌群引起的感染。包括: 1.交叉感染在医院内或他人处(病人、带菌者、工作人员、探视者、陪护者)获得而引起的直接感染。 2.环境感染由污染的环境(空气、水、医疗用具及其它物品)造成的感染。如由于手术室、空气污染造成病人术后切口感染,注射器灭菌不严格引起的乙型肝炎流行等。 三、常见的医院感染 (一)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常发生在一些慢性严重影响病人防御机制的疾病,如癌、白血病、慢性阻塞性肺炎,或行气管切开术、安置气管导管等病人中。判断肺部感染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X线透视或照片,其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23.3%~42%。肺部感染对危重病人、免疫抑制状态病人及免疫力衰弱等病人的威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 加强医院管 医院环境内大量细菌和易感人群并存的特点决定了医院场所的特殊性[1]。为了减少医院内的各种感染,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1.1 完善接诊、分诊制度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开设不同的门诊,以预防病人在确诊前与一般门诊混和就诊所引起的交叉感染。 1.2 完善病种管理根据不同科室的具体情况开设隔离病房、危急病房、温馨病房等,以满足不同病种患者的收治,减少交叉感染。 1.3 完善区域化管理严格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管理,护理人员不仅要严格律已,还要管好患者及其家属。 1.4 严格执行陪床探视制度控制探视人员,减少陪床人员,切断外源性细菌污染的途径,降低感染率。 1.5 妥善处理废用垃圾医用垃圾、生活垃圾、锐器分类妥善处理,由专职人员收集后并进行处理。 2 严格执行消毒 2.1 加强病房空气环境的管理空气中细菌含量与多种感染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从多个环节减少高危区域的空气微生物的含量。定时开窗,病房湿式清扫,每日完成床单更换,集中查房后用0.5%84消毒液超声雾化进行空气消毒。对高危重点科室、高危人群实行保护性隔离,严格探视,且采取探视者入室更衣、洗手,探视后对室内进行通风、消毒擦拭、喷雾消毒等措施。每月一次做细菌培养,如不合格的,重新消毒后再做培养,以保证病房的清洁。

2.2 加强物品消毒灭菌处理消毒灭菌不严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原因,目前灭菌方法很多,但仍认为高温、高压效果较好。有研究报道,污染的氧气湿化瓶、氧气管、氧气插管、呼吸机、雾化器、导尿管、床旁柜、公用洗涤池等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播因素。所以,除了对必须消毒的器械物品消毒外,对易忽视的消毒器械物品应进行认真的消毒。 2.3 手的消毒护理人员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前后都要彻底洗手,因为被污染的手是医院感染最主要的媒介。认真洗手与手的消毒是对患者和医务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措施[2]。在上班时间不准戴戒指、手链,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垫一巾一带,在治疗室安装感应水龙头,并配备干手机避免或减少再次污染,每月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采样监测,保证手指带菌数不超过15cfu/cm2。 2.4 终末消毒患者出院及病故后,对床单位进行严格的擦拭并消毒,以达到彻底终末消毒的目的。 3 减少侵袭性操作 尽量减少各种侵袭性操作,若病情需要,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切实防止致病微生物扩散。有报道,泌尿道插管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原因[3]。在必须导尿时,应选择毒性小、感染率低的硅胶气囊导尿管,严格无菌操作,每日2次尿道口消毒,每日更换引流袋,无菌尿管每周更换一次,留尿管前后和拔尿管前后都应对患者做尿的细菌培养,如发生菌尿症立即停止导尿,并使用合理的抗生素治疗。 4 减少开放式治疗 开放性的操作是造成感染的又一诱因。在泌尿系统疾病中,持续膀胱冲洗是不可避免的。采用3 000ml大袋生理盐水冲洗,因重力缘故不需要排气管及连通管,换袋工作由护士进行,仔细检查每袋生理盐水,避免有混浊及杂质的液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完整版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 度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组织健全,职责明确。 二、医院的布局、设施及工作流程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 建筑布局、人流、物流符合感染控制原则。 三、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四、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消毒。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五、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教育与培训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对院感管理重点部门、各级各类管理人员及医务人员的培训。 六、加强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管理各重点部门的布局与流程合理,制度及措施建全,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规范、标准要求。 七、落实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 八、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制度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按规定报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九、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制定合理使用抗菌素的管理制度及相关措施。

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管理制度健全,对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检查。 十一、做好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制定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报告及处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并进行消毒隔离技术、标准预防、手卫生规范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十二、医疗废物及污水管理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制度,职责明确。对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接收等环节严格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0一0年三月修订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凡进入分娩室的工作人员须更换衣裤和鞋,戴好口罩、帽 子。 2、接触病人前后,医务人员须用肥皂或消毒液洗手。 3、工作人员离开产房因事外出时要更换衣或穿外出衣。 4、产妇进入分娩室除更换全部衣物外也须换鞋,个人物品不 得带入室内。 二、环境管理 1、产房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与母婴室和亲儿室相邻近。 2、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和清洁区、污染区。 3、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待产室、分娩室的门面、桌椅等,每班 用消毒液擦拭地面1-2次。 4、分娩室每日通风,每日紫外线照射60分钟消毒,每月空气 细菌培养一次。分娩室和待产室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对 室内空气及家具物表彻底消毒一次。 三、消毒隔离制度 1、接生前按洗手常规刷手,刷手用物一人一用一消毒。 2、接生按规定操作,处理新生儿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 3、接生后,所有物品送洗,更换产床被服及产垫。 4、产床每次使用后,应用消毒液擦拭后再使用。 5、须在更换待产床上的全部被服后,才能接受新的待产者。 6、凡隔离者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用过的布类和物 品均应在待产室和分娩室先经消毒处理后,再送出清洗灭

菌。待产室和分娩室内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 7、无菌持物钳(镊)、泡镊筒、无菌容器、碘酒、酒精瓶应每 周更换二次。 8、无菌物品专柜放置,分类按消毒日期顺序排放,无菌包上 注明科室、名称、消毒日期、有效期,有效期一般为6天,霉季为4天。专人负责,每天检查有无过期物品。 9、保持工作拖鞋清洁,每天清洗一次。 10、待产室和分娩室等的卫生用具(拖把、抹布等)分室专用, 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11、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装袋,封闭运送,一次性医疗用 品用后进行消毒毁形送固定地点无害化处理。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全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 全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室安置,病房按时开窗通风;特殊呼呼道感染病人,执行标准预防;对于器官移植、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 (二)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半卧位,并尽早下床活动。 (三)训练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正确咳嗽排痰方式,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四)昏迷患者取平卧位时,头偏向一侧。 (五)绝对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 (六)吞咽异常的病人经口喂食宜量少、缓慢,以防误吸。 (七)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 (八)对气管插管或切开病人,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九)注意患者口腔卫生,使用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小时1次。 (十)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及时更换;湿化器内添加灭菌水,每天更换。

(十一)冷凝器应始终保持在最低位,冷凝水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十二)一次性气管插管、吸痰器、呼吸机螺纹管严禁重复使用。 (十三)呼吸机外表面清洁消毒每日一次,包括界面、键盘、万向臂架、电源线、高压气源管路等。污染严重和呼吸机用毕终末消毒时,须用75%医用酒精擦拭触摸屏式操作面板,擦拭时应避免液体进入呼吸机内部。 (十四)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尽量减少机械通气和插管天数。在拔插管或解除气囊前,需将插管气囊以上的气管分泌物清除干净。 (十五)呼吸机各部件消毒后,应干燥后保存备用,保存时间为一周,过期应重新清洗消毒。 (十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时送检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十七)严格按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清洗、消毒支气管镜。 (十八)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范,减少经手传播造成的交叉感染。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严格掌握导尿指征,根据需要决定置留导尿管及留置时间。 (二)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医院感染地预防与控制教案设计

第十一章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第一节医院感染概述 医院是各种患者集中的场所,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且耐药性强,大量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侵入性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等,导致医院感染不断增多,这不仅使医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增加了患者的身心痛苦,因此防治医院感染成为当务之急。 一、医院内感染的概念及分类 (一)概念: 医院内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指患者、探视者和医院职工在医院内受到 感染并出现症状 (二)医院内感染的分类 1、外源性的感染(交叉感染):病原体由一个人传播给另一个人而形成的感 染 2、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指患者自身携带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 二、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 (一)机体内在因素 1、生理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等。 2、病理因素由于疾病使患者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降低。 3、心理因素个体的情绪、主观能动性、暗示性作用等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其免疫功能和抵抗力。 (二)机体外在因素 1、诊疗活动现代诊疗技术和先进的药物应用对医学的发展具有强大推动作用,在造福人类健康的同时,也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危险性。 (1)侵入性诊疗机会增加:现代诊疗技术尤其是各种侵入性诊疗的增加。 (2)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治疗过程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药。

从而增加医院感染的机会。 3、医院管理机制医院感染制度不健全,或者虽然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但只是形式主义;医院感染管理资源不足,投入缺乏;医院领导和医务人员缺乏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对医院感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等都会影响医院感染的发生。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 三个基本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三者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就 导致感染 (一)感染源:医院内感染主要包括以下感染源 1、已感染的患者及病原携带者 2、患者自身 3、动物感染源 4、环境储源 (二)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外源性感染的主要途径 方式:直接接触、间接接触 2、空气传播:以空气为媒介,有飞沫核传播、菌尘传播 3、注射、输血传播 4、饮水、食物传播 5、生物媒介传播 (三)易感宿主: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 因此,医院感染常见的人群主要有:①婴幼儿及老年人;②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③营养不良者;④接受各种免疫抑制剂治疗者;⑤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者; ⑥接受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者;⑦手术时间长者;⑧住院时间长者;⑨精神状态差、缺乏主观能动性者。

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产房周围环境必须清洁、无污染源,应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相邻近,相对独立,便于管理。 1、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无菌区内设置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清洁区内设置刷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污染区内设置更衣室、产妇接收区、污物间、卫生间、车辆转换处。 2、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3、应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实施消毒隔离。现阶段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还应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单独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未消毒处理。 (二)母婴室内每张产妇床位的使用面积不应少于 5."5- 5."6m2 ,每名婴儿应有一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应少于 0."5-1 m2 。 1、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时,患病母婴均应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 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 2、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洁乳头。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双消毒。 3、婴儿用眼药水、扑粉、油膏、沐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1/ 2

4、患有皮肤化脓及其它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停与婴儿接触 5、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6、母婴出院后,其床单元、保温箱等,应彻底清洁、消毒。 (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L),严格管理。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2格洗手、消毒,每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少于3m,床间距不少于90cm,每张床占地面积不少于一般新生儿床位的 2 倍。 德化县中医院护理部 2/ 2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20200915222135)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急诊科(室)、儿科门诊应与普通门诊分开,自成体系,设单独出入口和隔离诊室。 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肝炎、肠道门诊等应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挂号、候诊、取药、病历、采血及化验、注射等与普通门诊分开。肠道门诊必须设立专用厕所。 三、应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者,应到指定隔离诊室诊治,及时消毒,并在规定时间内送疫情报告。 四、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 五、各诊室保持环境清洁、整齐,开窗通风,每日用紫外线灯或动态空气消毒机等进行空气消毒;诊室地面保持清洁,一旦发生污染随时消毒。 六、各诊室要有流动水洗手设备,或备有手消毒设施,并严格按照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相关要求实施手卫生。 七、体温计应一人一用一消毒;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的枕垫(巾)要一人一用一清洁或消毒;血压计袖带、听诊器保持清洁,定时清洗,如有明显污染及时消毒处理;止血带一人一带一消毒。 八、检查床、治疗床的床单、枕套每日更换。有污染或其他传染病病人用过的应立即更换,并进行消毒处理。脉枕应定期清洗,更换消毒。 九、医务人员在岗时应穿好工作服,戴工作帽,进行诊疗、护理、换药等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十、门诊采血室、注射室的管理 l 、采血室和注射室的设置,要有足够的空间和面积。避免高峰期人员密集导致空气品质超标,影响操作质量。 2 、保持门诊采血室、注射室的整洁,每日工作前半小时,除进行开窗通风或进行常规空气消毒外,还应进行室内地面、桌面的清洁工作。 3 、工作人员一律穿工作服,戴好口罩、帽子和手套,操作护士禁止戴戒指。 4 、操作前各项物品应按一人、一布、一带、一针、一消毒预先备齐,并放在固定位置上,将浸泡止血带的消毒液按有效浓度配制好备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的小包装应随用随开,严禁预先开包。 5 、工作完毕后要及时清理工作台,用高效消毒剂擦拭,开窗通风半小时或用紫外线照射一小 时。 十一、门诊化验室的管理 l 、室内除了保持干燥整洁外,每日工作前要常规进行空气消毒,工作台面应按常规高效消毒剂擦拭。

医院感染隔离与预防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隔离与预防控制措施 隔离技术是预防微生物在患者、医务人员及媒介物中播散的重要措施。正确的隔离技术,对 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宿主,起着重要作用。为此特制定我院医院感染隔离 与预防控制措施。 一、标准预防措施认为患者的血液、所有体液(汗液除外)、分泌物和排泄物都可能具有传染性,具体要求: 1、预计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的操作,要戴手套; 2、接触不同患者时要换手套,脱手套后要洗手; 3、进行任何有血液或体液溅出的操作时,要加穿不透水的隔离衣、戴口罩、护目镜或面罩。 二、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控制措施在感染性疾病科等科室,主要用于预防肠道感染、皮肤感染、多重耐药菌(如MRSAVRE PDR-AB艰难梭菌)等的传播,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 还应采用接触传播隔离与预防,要求如下: 1、应用蓝色“接触隔离”标志; 2、尽量隔离于单间,同种病原菌的感染或携带者可共居一室; 3、进入隔离病室或接触患者及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资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4、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如预计与患者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应穿隔离衣或防护围裙; 5、离开患者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6、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7、脱手套、隔离衣后,均应用抗菌皂液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8、一般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或血压计等应专用; 9、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在每次使用后须消毒;10、该患者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须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 11、应尽量减少转运,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如需要转运或该患者如去其他部门检查,应有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须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用后的器械设备、环境表面均需清洁消毒;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为规范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依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版)、河南省卫计委《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2016版)等相关行业标准,结合我院实际,修订本制度。 一、产房建筑布局、区域划分、房间设置、人物及洁污流向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各区间标志明确,分设生理待产室和分娩室、隔离待产室和分娩室以及必备的辅助工作用房。 二、产房保持整洁,通风良好。刷手间洗手水嘴高度适中,设置非手触式洗手及干手设施、洗手液、手部消毒设施(手消毒剂、无菌刷手刷、无菌纱布垫或毛巾等)。 三、产房应有调温、控湿设备,温度保持在24?26°C,湿度以50%?60%为宜,新生儿抢救台温度在30?32°C。分娩间单人单间,每间面积不小于25 m2,缓冲区面积不小于20m2。 四、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更衣流程和标准预防措施等相关规章制度。 五、孕妇产前应做抗-HIV、抗-HCV、HbsAg、梅毒等检测,检测阳性者安排在隔离待产室和隔离产房待产、分娩。急产孕妇按感染者对待。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房间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六、依据原卫生部《产妇分娩后胎盘处理问题的批复》

(卫政法发[2005] 123号)加强规范胎盘管理,传染病、疑似传染病、急产孕妇的胎盘按医疗废物处罝(须有告知书)。 七、可复用手术器械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使用有效期内的产品,能压力蒸汽灭菌的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使用由医院统一采购、有效期内、标识齐全、包装合格的一次性产品,严禁重复使用。 八、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和用品须进行初步去污处理,感染病人须标注感染情况,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回收处理。 九、隔离待产室和分娩室所有器械应单独使用,用后的产房、产床应彻底消毒。 十、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住院分娩的院感防控符合相关要求。 十一、每季度对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和空气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对监测结果不达标者应追踪监测,直至达标。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污染有关时,应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进行监测,并针对目标微生物进行检测。 十二、严格对进入产房人员的管理,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蛩和流动量,凡进入产房(参观、实习、陪产等)人员应规范洗手、更衣,戴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罩,换鞋,认真执行出入管理要求。 十三、医疗废物的管理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