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8特种设备安全系统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研究细则

3078特种设备安全系统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研究细则
3078特种设备安全系统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研究细则

实用文档

ICS 23.020.10

J74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3078—2017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Detailed rule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special equipment

safety risk classification

2017 - 12 - 20发布2018 - 01 - 20实施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特种设备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怀力、徐宁、张波、郑珲、王黎明、艾建波、徐文广、董彬、郭继生、王海燕、赵路宁、李继东、刘洪勤、魏春河、苏敏、李涛、张利红、高建、谢清德、田家鹏、贾万里、韩孜君、佟永帅、熊兴荣。

引言

本标准依据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的要求,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管理技术和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现状编制而成。

本标准制定的目的是规范和指导山东省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有效管控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特种设备事故。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内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程序、风险识别评价、档案记录、分级管控、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和实施指南编制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TSG 03-2015 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导则

TSG 08-2017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

TSG R4001-2006 气瓶充装许可规则

TSG R4002-2011 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许可规则

TSG ZF001-2006 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国家质检总局《关于修订<特种设备目录>的公告》(2014年第114号)

3 术语与定义

DB37/T 2882-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特种设备 special equipment

特种设备是指国务院批准的特种设备目录确定的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

3.2

承压类特种设备 special pressure equipment

承压类特种设备是指特种设备中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及其附属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和与安全保护装置相关的设施的统称。

3.3

机电类特种设备 mechanic-electrical special equipment

机电类特种设备是指特种设备中的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及其附属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和与安全保护装置相关的设施的统称。

3.4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 using unit of special equipment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以下简称使用单位)是指具有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权的单位(注)或者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一般是特种设备的产权单位(产权所有人),也可以是产权单位通过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关系确立的特种设备实际使用管理者。特种设备属于共有的,共有人可以委托物业服务单位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特种设备,受托人是使用单位;共有人未委托的,实际管理人是使用单位;没有实际管理人的,共有人是使用单位。特种设备用于出租的,出租期间,出租单位是使用单位;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合同约定的,从其规定或者约定。

注1:单位包括公司、子公司、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和具有营业执照的分公司、个体工商户等。

注2:电梯使用管理单位,按照以下方式确定:

a)自行管理的,所有权人为电梯使用管理单位;

b)委托物业服务单位或者其他单位管理的,受委托方为电梯使用管理单位;

c)新安装电梯未移交给所有权人的,项目建设单位为电梯使用管理单位;

d)出租、出借配有电梯的场所的,出租、出借合同应当约定电梯使用管理单位;未约定的,出租、出借方为电

梯使用管理单位。

注3:气瓶的使用单位一般是指充装单位,车用气瓶、非重复充装气瓶、呼吸器用气瓶的使用单位是产权单位。

3.5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 special equipment safety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是指使用单位中承担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职责的内设机构。

3.6

公众聚集场所 public assembly occupancies

公众聚集场所是指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车站、机场、客运码头、商场、餐饮场所、体育场馆、展览馆、公园、宾馆、影剧院、图书馆、儿童活动中心、公共浴池、养老机构等。

3.7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special equipment operator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是指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

3.8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 special equipment safety management person in charge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是指使用单位最高管理层中主管本单位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的人员。

3.9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 special equipment safety administrator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是指具体负责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的人员。

3.10

风险 risk

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3.11

风险点 risk site of special equipment

风险点是指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风险点有时亦称为风险源。

注4:特种设备风险点是指风险伴随的特种设备及其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如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气瓶充装等。

3.12

危险源 hazard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其中,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状态是指设备的状态、使用介质和环境的状态等;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作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

4 4 基本要求

4.1 系统管理

使用单位应当按本细则实施特种设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分级管控,其所属的行业、领域已将特种设备确定为风险点的,也应当符合本细则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4.2 落实主体责任

4.2.1 使用单位是特种设备安全的责任主体。

4.2.2 使用单位应明确特种设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的主管部门或机构,明确其组织及成员职责、目标与任务,其成员组成应包括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安全、设备、工艺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4.2.3 对设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的使用单位,应当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具体组织特种设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

4.2.4 主要负责人应全面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应负责组织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相关部门和人员结合部门、岗位职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

4.3 编写体系文件

使用单位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编制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确定风险识别、评价方法及风险等级判定标准。编制风险点登记台账、安全检查表分析(SCL+LS)评价记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有关记录文件。

4.4 实施全员培训

使用单位应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培训计划,并纳入本单位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员工培训学习,使其掌握本单位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风险评价结果、风险管控措施,并保留培训记录。有关内容应涵盖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

5 风险识别评价

5.1 风险点确定

5.1.1 风险点划分原则

5.1.1.1 使用单位应当以在用的单台(套)特种设备及其作业活动为辨识单元进行风险点划分,按照全面排查、参照目录、分类明确、范围清晰、易于识别、便于管理的原则,将风险点划分为:——锅炉,如承压蒸汽锅炉、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

——压力容器,如固定式压力容器、移动式压力容器、氧舱;

——压力管道,如长输管道、公用管道、工业管道;

——电梯,如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液压驱动电梯、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其他类型电梯;

——起重机械,如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流动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升降机、缆索式起重机、桅杆式起重机、机械式停车设备;

——客运索道,如客运架空索道、客运缆车、客运拖牵索道;

——大型游乐设施,如观览车类、滑行车类、架空游览车类、陀螺类、飞行塔类、转马类、自控飞机类、赛车类、小火车类、碰碰车类、滑道类、水上游乐设施、无动力游乐设施;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如机动工业车辆、非公路用旅游观光车辆。

5.1.1.2 对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作业中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充装作业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对于充装前检查、充装过程、充装后检查等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进行重点考虑。

注5:所有特种设备都应纳入风险点识别的范围内,包括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不需要办理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如:D 级锅炉、深冷装置中非独立的压力容器、超高压管式反应器、简单压力容器等)

5.1.2 风险点排查

5.1.2.1 使用单位应根据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及标准要求组织对本单位特种设备使用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根据特种设备台账和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包括风险点(特种设备)名称、设备种类、类别、品种、型号、所在位置等基本信息的《风险点登记台账-特种设备》(参见附录A.1),为下一步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做好准备。

5.1.2.2 对于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和气瓶充装作业,充装单位应建立包括风险点(充装作业)名称、作业活动内容、岗位/地点、活动频率等基本信息的《风险点登记台账-充装作业》(参见附录A.2)。

5.2 危险源辨识分析

5.2.1 危险源辨识

5.2.1.1 危险源辨识是识别使用单位特种设备风险点内所有涉及的危害因素,并确定每个危害因素特性的过程。

5.2.1.2 危险源辨识时,使用单位应当贯彻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和正确操作、精心维护的要求,充分考虑危害因素的根源和性质。

——三落实:落实管理机构、落实责任人员、落实规章制度(以文件的形式明确);

——两有证:特种设备有《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一检验:特种设备依法检验;

——一预案:制定特种设备专项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

5.2.2 危险源辨识内容

5.2.2.1 使用单位应采用适合本单位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对风险点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重点考虑温度、压力、介质、容积、高度、速度、载荷等不同因素带来的影响。

5.2.2.2 辨识范围应考虑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个方面,其中:

——人的因素应包括作业人员持证情况、安全培训、人员配置、操作行为和技能等;

——物的因素应包括设备状况、安全附件或安全保护装置、设备附带装置及工具、设备检验情况等;

——环境因素应包括作业环境、自然环境等;

——管理因素应包括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安全技术档案等。

5.2.3 危险源引发的事故特征及后果

5.2.3.1 危险源引发的事故特征是指与导致事故最严重后果对应的设备失效形式或者致害方式。通常表现为爆炸、爆燃、泄露、倾覆、变形、断裂、损伤、坠落、碰撞、剪切、挤压、失控、故障或者受困(滞留)等。

5.2.3.2 危险源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人员被困、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

5.2.4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5.2.4.1 使用单位应按照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根据确定的辨识方法,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

5.2.4.2 对于设备,宜采用安全检查表(SCL)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应按照设备功能或结构划分为若干检查项目,针对每一检查项目,列出检查要求,对照检查要求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合检查要求的情况和后果等,具体分析步骤和要求参见附录B。

5.2.4.3 对于充装作业,进行危险源辨识时不限于以上方法。

5.3 风险评价

5.3.1 风险评价方法

对于辨识出的危险源,宜采用风险矩阵(LS)评价法(参见附录C)评价其风险程度,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并填写安全检查表分析(SCL+LS)评价记录(参见附录A.3)。使用单位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用其他风险评价方法。

5.3.2 风险评价准则

5.3.2.1 使用单位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考虑人、设备和财产等三方面存在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的影响,并结合单位实际,明确后果(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度取值标准,确定适用的风险判定准则(参照附录C中表C.4),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附录C中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情况仅供参考,可根据各使用单位风险可接受程度进行相应调整。)

5.3.2.2 风险判定准则的制定应结合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要求,并应当同时充分考虑以下要求:

——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安全技术规范、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相关方的诉求等。

5.3.3 风险等级

5.3.3.1 风险点的风险等级是以本台(套)特种设备或充装活动的全部危险源中辨识结果最高的等级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是利用风险评价方法来进行判定。风险等级按照从高到低分为5级:1、2、3、4、5,其中,1级为最高风险,5级为最低风险。

5.3.3.2 对于公众聚集场所使用的特种设备,其风险等级在原有判定等级的基础上提高一级。

5.3.3.3 以下情形的危险源,其风险等级直接判定为1级。

——超过特种设备的规定参数范围使用的;

——缺少安全附件、安全装置或者安全附件、安全装置失灵而继续使用的;

——经检验检测判定为不合格而继续使用的;

——其他情形(参见附录D)。

5.4 风险控制措施

使用单位应依据DB 37/T 2882规定的风险控制措施类别和基本原则,结合设备特点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5.4.1 风险控制措施应从工程技术(或工程控制)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识别并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如果现有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当提出建议或改进的控制措施。

5.4.2 风险控制措施应考虑安全性、可靠性、可行性、先进性及经济合理性。

5.4.3 重大风险控制措施应符合DB37/T 2882第

6.5.3要求。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直至风险可以接受。

5.4.4 风险控制措施在实施前应依据DB37/T 2882第

6.5.2.2要求组织评审。

5.5 风险分级管控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是风险管控的主体,应将每个风险点的管控责任按照风险等级逐级落实到公司、车间、班组、岗位,制定和采取具体严密的安全管控措施。

5.5.1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5.5.1.1 风险分析评价和风险等级判定时,应对每项控制措施进行评审,确定可行性、有效性。

5.5.1.2 存在缺失、失效的状况,应制定落实改进措施,有效管控风险。

5.5.1.3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应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5.5.1.4 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风险点应重点进行管控。

5.5.1.5 使用单位应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风险的管控层级。

表1 风险分级及管控要求

5.5.2 风险分级管控实施

使用单位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法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按照A.5风险等级对照表规定的对应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实施分级管控。

5.5.3 重大风险点确定原则

根据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特点,除5.3中分析判定的重大风险点外,属于以下情形之一的,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点,用红色标识,公司级管控。

——非法生产的;

——超过设计寿命的;

——发生过特种设备事故的;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认定为重大危险源的。

5.5.4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5.5.4.1 使用单位应在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附录A.4),逐级汇总、评审、修订、审核、发布、培训,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5.5.4.2 使用单位应当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及时更新风险信息:

——国家、地方和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发生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

——同类型风险点或者相关行业发生事故灾害,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有新的认识;

——组织机构或管理体系发生重大调整;

——风险点周边环境发生较大变化;

——工艺系统或工作条件改变;

——设备的结构、控制系统、重要材料改变;

——新辨识出的危险源;

——风险程度或者风险控制措施变化。

5.5.5 风险告知

5.5.5.1 使用单位应结合风险评价的结果将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告知内部员工和相关方。对内部员工进行风险分析结果记录和管控措施的培训,使其掌握本岗位的风险点包含设备的风险等级、危险源的风险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等信息。

5.5.5.2 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

6 文件管理

使用单位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安全检查表分析(SCL+LS)评价记录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红色(1级)、橙色(2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7 分级管控的效果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特种设备风险得到有效管控,使用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8 持续改进

DB37/T 2882-2016“9 持续改进”内容适用于本文件。

实用文档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分析记录表格

A.1 风险点登记台账-特种设备

(记录受控号)单位:№:

填表人:日期:审核人:日期:

填表说明:

1、风险点(特种设备)名称:参照特种设备台账填写;

2、种类、类别、品种,按《特种设备目录》要求填写;

3、对于本单位同一装置或者单元内的同一型号特种设备,可做合并处理,需在备注栏注明设备数量。

A.2 风险点登记台账-充装作业

(记录受控号)单位:№:

填表人:日期:审核人:日期:

填表说明:风险点(充装作业)名称:依据《气瓶充装许可规则》和《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许可规则》许可项目中,采用充装介质类别+气瓶/移动式压力容器品种的形式填写,如液化石油气气瓶充装、压缩天然气长管拖车充装等。

A.3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LS)评价记录

(记录受控号)单位:岗位:风险点(区域/装置/设备)名称: No:

分析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填表说明:

1、风险点名称:参照5.1.1风险划分原则,按照区域/装置/设备名称进行填写;

2、检查项目:又称辨识对象,指辨识的风险点内涉及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管理因素等,可根据5.2.2危险源辨识内容填写。

3、检查要求:针对每个检查项目(辨识对象),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以及操作规程要求的正确行为或者状态。

4、事故特征及后果,参照5.2.3 危险源引发的事故特征及后果填写。

实用文档

5、现有控制措施:应涵盖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五个方面。、

6、L、S、R值:表内L、S、R的取值参照附录C。

7、评价级别:运用风险评价方法以及重大风险确定原则,确定的风险等级。

8、管控级别:按照附录A.5风险等级对照表规定的对应原则,划分的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

9、分析人为实际填表人,审核人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审定人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

A.4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填表说明:管控措施是指按一定程序确定的所有管控措施,包括“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和“建议改进措施”,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内容应涵盖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

A.5 风险等级对照表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安全检查表法(SCL)

B.1 方法概述

依据特种设备相关的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对特种设备及其作业过程中潜在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判别检查。包括编制安全检查表、进行危险源辨识等步骤。

B.2 安全检查表编制依据

编制依据包括:

——特种设备有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及规定;

——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事故情况;

——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

——分析人员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

——有关研究成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

B.3 编制安全检查表

编制工作包括:

——确定编制人员:包括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作业人员等各方面人员;

——熟悉设备及其相关工艺系统和作业活动:包括设备及相关工艺系统的结构、功能、工艺流程、操作条件、布置和已有的安全卫生设施;

——收集资料:收集有关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制度及设备及相关工艺系统过去发生的事故事件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

——编制表格:确定检查项目、标准要求、事故特征及后果、安全控制措施、措施有效性评价、措施实施责任人等要素(参照附录A.3、A.4相关栏目内容,也可单独编制或直接采用该表)。

B.4 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价

分析评价步骤如下:

——列出《风险点登记台账-特种设备》(见附录A.1)《风险点登记台账-充装作业》(见附录A.2);

——依据台账内容,划分为若干危险源,对照安全检查表逐个分析潜在的危害;

——对每个危险源,按照《安全检查表分析(SCL+LS)评价记录》(见附录A.3)进行全过程的系统分析和记录。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风险矩阵(LS)评价法

风险矩阵评价法(简称LS),R=L×S,其中R是危险性(也称风险度),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件后果的结合,L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S是事故后果严重性;R值越大,说明该风险点危险性大、风险大。

表C.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表C.2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

实用文档

表C.3 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R值)及控制措施

表C.4 风险矩阵表

后果等级5

4

3

2

1

1 2 3 4 5

可能性等级

实用文档

附录 D

(资料性附录)

危险源(1级)识别表

注1:“●”表示该类型情况下,直接判定为“1级”;“☆”依据本标准中的风险判定准则进行判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集团公司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编制: 审核: 批准 : 2016年9月20日

目录 1.适用范围 (3) 2.编制依据 (3) 3.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 (4) 4.职责分工 (4) 5.术语和定义 (5) 6.风险点识别方法 (7) 7.风险评价方法 (8) 8.风险控制措施策划 (8) 9.风险分级管控考核方法 (8) 10.风险点识别及分级管控记录使用要求 (8) 附件A:风险点分类标准 (10) 附件B 作业风险分析法(TRA)——风险矩阵法 (15) 附件C风险分级管控程序框图 (17) 附件D 过程管理表格样表 (17)

1.适用范围 为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要求,特制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本实施指南规定了山东莒州浮来水泥有限公司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各项要求的指导性方法和实施建议,实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关口前移、风险导向、源头控制、精确管理、科学预防、持续改进的目标,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持续改进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本实施指南适用于山东莒州浮来水泥有限公司及所属管理部门、厂区、车间范围内的风险识别、评价、分级、管控。 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建材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印发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 《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 《山东省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山东省人民政府令2016年第303号) 《山东省工业生产建设项目安全审查要点》(山东省人民政府令2016年第213号)《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68号) 《建材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安办发〔2016〕10号 《日照市关于印发全市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分级管控作业管理制度 1. 目的 对本公司范围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与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对其实施控 制,以减少或避免不期望的事件发生,保证安全生产。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的生产活动、服务过程中的风险评价与控制。 3. 职责 3.1 总经理职责 3.1.1 总经理是“两个体系”建设第一负责人;总经理负责本公司危险源辨识、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组织领导工作,负责建立风险评价分级管控小组,负责批准重大的风险清单。 3.1.2 成立“两个体系”创建领导小组,明确各级组织、人员职责; 3.1.3 要求各级组织成立本部门“两个体系”创建机构; 3.1.4 审核、签发风险管控、隐患排查管理制度; 3.1.5 对“两个体系”建设提供人力、资金支持; 3.1.6 定期召开会议、组织检查“两个体系”创建进度; 3.1.7 定期开会研究“两个体系”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组织解决; 3.1.8 组织相关人员对重大风险进行审核; 3.1.9 组织重大隐患治理。 3.2 安环部职责

定较大及重大的风险,提出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方案,并对全公司的危险源的控制进行监督。 3.2.2 协助总经理检查、部署、落实“两个体系”开展工作; 3.2.3 负责具体制定、修订风险管控、隐患排查管理制度; 3.2.4 负责制定“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3.2.5 负责确定风险分级管控的辨识、评估、分级方法的确定; 3.2.6 负责指导、培训各基层风险管控人员,掌握有关要求、方法; 3.2.7 负责考核“两个体系”进度及质量要求; 3.2.8 负责“两个体系” 有关资料、表格、台账、清单的汇总、审核、反馈; 3.2.9 负责各部门风险类型、管控措施、管控分级上报资料的审核、反馈; 3.2.10 定期向“两个体系”领导小组汇报创建情况; 3.2.11 汇总较大以上风险,对公司较大以上危险点定制风险告知牌; 3.2.12 负责重大风险管控措施的完善; 3.2.13 负责重大隐患治理方案的制定; 3.2.14 及时完成“两个体系”领导小组部署的其他工作。 3.3 车间职责 3.3.1 协助分管经理,检查、部署、落实本车间“两个体系”开展工作; 3.3.2 负责确定本车间“两个体系”创建人员名单; 3.3.3 负责培训本车间风险管控人员,掌握有关要求、方法; 3.3.4 负责考核本车间“两个体系”进度及质量要求; 3.3.5 负责本车间“两个体系”有关资料: 设备设施清单、作业活动清单、风险评级和分级等表格、台账、清单的汇总、审核、反馈;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一、总则 1、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钱安全风险管理,防范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维护企业稳定,结合公司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本制度。 2、各部门按照“分级控制”的原则,建立“分工明确、上下协同、专业配合、共同防御”的安全风险预警和控制体系,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建立安全风险预警和控制工作流程,根据安全风险列别及严重程度,落实预防和应急措施,化解和降低安全风险。 3、各专业管理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履行部门职责,落实安全责任,认真做好本专业管理范围内安全风险预警和控制工作。 二、安全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 1、风险评价的方法 风险矩阵法 将可能性发生的大小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分别用定性的语言或表明相对差距的分值来表示,然后将两者结合起来,得到形似矩阵的风险程度的表示。 风险矩阵

MES法 LEC法 风险控制 是指根据危害评价的结果,选择、制定和实施适当的风险控制计划来处理风险,它包括风险控制方案范围的确定,风险控制方案的评定、风险控制计划 2、安全对策措施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在考虑、提出安全对策措施时,有如 下基本要求: 1) 能消除或减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危害; 2) 能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 3) 能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危害; 4) 能有效预防重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 5) 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互救条件。 3、制定安全对策措施应遵循的原则 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安全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1)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

当安全技术措施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安全技术措施上的要求, 并应按下列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选择安全技术措施: 直接安全技术措施、间接安全技术措施、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 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岗位安全作业标准、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体防护用品等措施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应遵循的具体原则 ◆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如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实现自动化、遥控技术等。 ◆预防—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确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的发生,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防爆膜、事故排放装置等。 ◆减弱—在无法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如采用局部通风排毒装置、生产中以低毒性物质代替高毒性物质、降温措施、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振装置、消声装置等。 ◆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事故发生时的自救装置(如防护服、各类防毒面具)等。 ◆连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连锁装置终止危险、危害发生。 ◆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 2)安全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针对性是指针对不同岗位的特点和评价中提出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后果,提出对策措施。由于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后果具有隐蔽性、随机性交叉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管理目标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编制单位:河南盛元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8年8月6日 编制人:秦雨

河南盛元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文件 豫盛元字(2018) 第05号签发人: ————————————————————————————————— 关于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方案的 通知 公司各部门: 为有效实施公司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消 除风险,杜绝和减少各种隐患和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公司安全 生产,特此开展安全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双体系建设。 请各部门及时进行传达,并给予相关工作配合。 河南盛元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目录 前言 (1) 一、任务目标 (1) 二、成立“双体系建设”领导小组 (2) 三、责任分工 (3) 四、实施步骤 (3) (一)文件准备与宣贯阶段 (3) (二)“双体系建设”组织实施阶段 (4) (三)“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组织实施阶段..7五、工作要求 (12)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河南盛元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的通知》加快推进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关于<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的通知>的通知》文件要求,现就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以下简称“双体系建设”)工作,制订本实施方案。 为实现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关口前移、风险导向、源头治理、精准管理、科学预防、持续改进”,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根据河南盛元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关于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文件的有关要求,经项目部集体成员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办法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准确辨识安全风险,评价其风险程度,并进行风险分级,从而进行有效控制,实现事前预防、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 第二条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价分级和控制管理。 第三条编制依据 《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13号) 《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2006 年6月1日) 《工贸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试用版)》 《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试用版)》 《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GB 26860-201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一部分:热力和机械》(GB 26164.1-2010) 《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 《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号)

《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鲁安办发〔2016〕10号) 第四条术语和定义 1)危险源(风险点):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2)风险辨识:识别风险点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风险评价分级: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第五条公司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组织领导小组,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负全面领导职责。 组长: 副组长: 小组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公司风险评估小组,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具体实施工作,部署落实“风险点辨识及风险评估计划”,审核、评估、汇总各部门提报的风险点辨识和分级管控措施内容。安全科负责公司风险评估小组综合监督、协调、管理及考核相关工作,并及时向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汇报工作动态。 组长: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确保企业的生产安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要求,全面推行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职业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第三条本制度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提出了要求,适用于集团公司总部、各直属单位。全资及控股权属企业,应根据本制度和国务院安委办《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等文件精神,结合各自实际,实现本制度的转化、对接和落实。 第二章安全生产风险分级 第四条各单位应当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的规定,充分考虑危害的根源和性质,对本单位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安全生产危害因素进行辨识。 第五条各单位应当结合实际,选择有效、可行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可使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选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第六条各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和全体员工,采取安全绩效奖惩等有效措施,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高度关注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险源、劳动密集型场所、高危作业工序和受影响的人群规模。 (一)生产工艺固有风险重点评估内容。 1.设计施工情况、边坡高度、边坡角、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封闭圈以下深度、排土场情况和周边环境等。 2.设计施工情况、库容、坝高、汇水面积、筑坝方式、浸润线控制情况、库址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等。 (二)设备设施重点评估内容。 1.生产设备设施系统的机械化程度和自动化水平。 2.生产、调度、管理、监控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3.设备设施的技术水平,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的应用情况。 4.设备设施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情况。 5.设备设施定期检测检验执行情况。来安全生产监管指令落实情况。 第七条各单位应当对辨识出的安全生产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第八条各单位应当将安全生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D级\1级(重大风险)、C级\2级(较大风险)、B级\3级(一般风险)和A级\4级(低风险),分别用红、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安全风险分级管 控体系 唐山**门业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1.适用范围 2.本实施指南适用于唐山**门业有限公司范围内的风险识别、分级、管控。 3.编制依据? 4.《中华人民共和共安全生产法》 5.《唐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唐安监管二【2016】83号)》 6.其他安全生产相关法规、标准、相关政策以及唐山**门业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相关规定等要求。 7.2.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 8.根据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指示要求,结合唐山**门业有限公司实际,公司着手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9. 总体要求:按照“全员参与,领导负责,职责明确,落实到位”的原则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在建设。安全生产小组结合各部门实际情况,严格落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模式。 10. 工作目标:自本指南发布之日起,至2016年12月份完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同时,每三年开展一次风险

分级工作,并通过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做到有效遏制生产事故发生,保障公司员工生产财产安全。 11.基本原则:坚持“统一指导、标准先行、分级推进,全面实施、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各部门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主导作用,全面落实企主体责任。 12.4.职责分工 13.唐山**门业有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领导机构,具体负责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支持宣传推广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14. 公司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办公室设在综合办公室: 15. 组长:*** 16. 副组长:*** 17. 成员:*** 组长职责:负责安排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安排办公室成员做好组织、协调、计划、实施、总结、归纳、汇总、上报、专家审核等过程的工作,负责考核各责任人责任落实情况。副组长职责:具体负责《唐山**门业有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编制,负责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协调、过程培训、技术指导,完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文件编制,对体系建设过程中各部门提出奖惩建议。?

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完整版

风险评价分级管控作业管理制度 1.目的 对本公司范围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与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对其实施控制,以减少或避免不期望的事件发生,保证安全生产。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的生产活动、服务过程中的风险评价与控制。 3.职责 3.1总经理职责 3.1.1总经理是“两个体系”建设第一负责人;总经理负责本公司危险源辨识、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组织领导工作,负责建立风险评价分级管控小组,负责批准重大的风险清单。 3.1.2成立“两个体系”创建领导小组,明确各级组织、人员职责; 3.1.3要求各级组织成立本部门“两个体系”创建机构; 3.1.4审核、签发风险管控、隐患排查管理制度; 3.1.5对“两个体系”建设提供人力、资金支持; 3.1.6定期召开会议、组织检查“两个体系”创建进度;

3.1.7定期开会研究“两个体系”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组织解决; 3.1.8组织相关人员对重大风险进行审核; 3.1.9组织重大隐患治理。 3.2 安环部职责 3.2.1安环部负责组织本公司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组织风险评价小组,确定较大及重大的风险,提出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方案,并对全公司的危险源的控制进行监督。 3.2.2协助总经理检查、部署、落实“两个体系”开展工作; 3.2.3负责具体制定、修订风险管控、隐患排查管理制度; 3.2.4负责制定“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3.2.5负责确定风险分级管控的辨识、评估、分级方法的确定; 3.2.6负责指导、培训各基层风险管控人员,掌握有关要求、方法; 3.2.7负责考核“两个体系”进度及质量要求; 3.2.8负责“两个体系”有关资料、表格、台账、清单的汇总、审核、反馈; 3.2.9负责各部门风险类型、管控措施、管控分级上报资料的审核、反馈;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01059

江西科盛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1.目的 为加强安全管理,消除或减少危害,增强事故防控能力,有效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降低安全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的所有部门的所有活动,包括生产活动、设备设施、原料产品、安全防护、正常和异常活动、人为因素、违反规程、规章等。 3.定义: 3.1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3.2危害识别: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 3.3安全风险(以下简称风险):按照“自主排查、科学评估、分类分级、分级管控”的原则,实行差异化、动态化管控。 4.职责: 4.1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 公司成立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部门、责任人员、管控措施。 4.2确保本公司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公司工作范围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在日常生产工作中不间断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编制安全风险分布等级、防范及事故应急措施,绘制风险分级管控图,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5.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程序 5.1 成立评价组 公司成立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组,以公司分管安全生产领导为组长、生产、安全、设备、电器、化验的管理人员参加,编制本公司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表格。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指导、审查、批准。分厂的安全生产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文件。 5.2 评价依据《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各单位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 5.3风险控制 中等及中等以上风险必须制定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消除、减少危害和影响,防止潜在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全套)20180525

文件编号:AQFJFXGK002 受控状态:受控 xxxx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8年03月

目录 目录 1.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信息 (2) 2.作业活动清单 (4) 3.主要设备设施清单 (7) 3.职业病危害风险清单 (11) 4.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 (13) 5.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 (50) 6.风险点登记台账 (91) 7.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92) 8.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108) 9.风险点统计表(设备设施) (158) 10.风险点统计表(作业活动) (162) 11.危险源统计表(设备设施) (166) 12.危险源统计表(作业活动类) (170) 13.作业活动风险管控登记台账 (172) 14.设备设施风险管控登记台账 (175) 15.公司各级风险分级管控责任一览表 (179) 16、xxxxx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180) 17、xxxxxx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台账 (188) 18、现场(作业活动)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195) 19.现场管理(设备设施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203) 20、xxxxxx现场类隐患排查治理台帐 (212) 21、2017年隐患排查计划 (240) 22、2018年隐患排查计划 (241) 23、现场(设备设施)类隐患排查表 (242) 24、现场(作业活动)类隐患排查表 (254) 25、隐患排查治理通报 (264) 26、一般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表 (265) 27、隐患整改台账 (267) 28、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 (269) 29、一般隐患登记及整改销号审批表 (274) 30、隐患排查治理公示牌 (279) 31、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表 (280) 32、安全生产风险点登记表 (282) 32、安全生产隐患点登记表 (289) 32、职业危害风险点登记表 (294) 32、职业危害隐患点登记表 (298) 33、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告知牌 (300)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 2882—2016)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内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各行业领域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实施指南的编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694—2013 风险管理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 23694—2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风险risk 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注:改写GB/T 23694—2013,定义。

、可接受风险acceptable risk 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重大风险major risk 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危险源hazard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注: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风险点risk site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危险源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 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风险分级risk classification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辨识方法通用资料整理

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安全风险评估方式方法 一、定性评估法 也称经验评估法,是按生产系统或生产工艺过程,对系统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定性的分析、研究、评估,得出定性评估结论的评估方法。 本方法通常采用安全评估表,根据经验将需要检查评估的内容以列表的方式逐项列出,现场逐条对应评估。安全评估表内容还可根据项目危险程度,将评估项目内容划分为安全否决项(不可控危险)和可控项(中等或可控危险)两部分,存在否决项时,停止评估,向上一级管理层报告;不存在否决项时,对可控项进行赋值,得分不低于规定的临界值,定性为具备安全生产条件; 可控项得分低于临界值,停止作业,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进行重新评估。 本方法适用于简单系统、大型装备,工作条件和环境相对稳定的区队开工和岗位的评估。 二、专家评估法 是指集体检查分析、专家综合评估或两者相结合的评估方式,依据现场条件、检测结果、临界指标,运用类比分析等方法,对系统运行环境、设备设施、工艺和人员技术能力、安全措施、制度、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估的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复杂的系统、工艺、装置以及“四新”试验应用等

方面的评估。 三、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法 是通过分析生产运行过程中工艺状态参数的变动和操作控制中可能出现的偏差,以及这些变动与偏差对系统的影响及可能导致的后果,找出出现变动及偏差的原因,明确装置或系统内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并针对变动与偏差产生的后果提出应对安全措施的评估方法。 本方法主要分析步骤是: 1. 建立研究组,确定任务、研究对象。一是建立一个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研究组,研究组的人员应包括设计、管理、使用和监察等各方面人员。二是明确研究组的任务,如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系统安全问题,还是产品问题、环境问题,或者是综合问题。三是充分了解分析对象,准备有关资料。 2. 划分单元,明确功能。将分析对象划分为若干单元,明确各单元的功能,说明其运行状态和过程。在连续过程中单元应以管道为主,在间歇过程中单元应以设备为主。 3. 定义关键词表,按关键词,逐一分析每个单元可能产生的偏差。 4. 分析发生偏差的原因及后果。 5. 制定对策。 本方法适用于地面生产及工艺作业线、化工工艺装置等评估。 四、预先危险分析(PHA)法

DB37T-2974-2017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DB37T-2974-2017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ICS13.100 C 65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2974—2017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Detailed rule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industry commerce and trade work safety risk classification 2017-06-23发布2017-07-23实施

目次 前言...................................... III 引言....................................... IV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要求 (1) 4.1 成立组织机构 (1) 4.2 实施全员培训 (1) 4.3 编写体系文件 (1) 5 工作程序和内容 (2) 5.1 风险点确定 (2) 5.1.1 风险点划分原则 (2) 5.1.2 风险点排查 (2) 5.2 危险源辨识 (2) 5.2.1 辨识方法 (2) 5.2.2 辨识范围 (3) 5.2.3 危险源辨识 (3)

5.3 风险评价 (3) 5.3.1 风险评价方法 (3) 5.3.2 风险评价准则 (3) 5.3.3 风险评价与分级 (4) 5.3.4 确定重大风险 (4) 5.3.5 风险点级别确定 (4) 5.4 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4) 5.5 风险分级管控 (5) 5.5.1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5) 5.5.2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5) 5.5.3 风险告知 (5) 6 文件管理 (5) 7 分级管控的效果 (5) 8 持续改进 (5) 8.1 评审 (6) 8.2 更新 (6) 8.3 沟通 (6) 附录A(资料性附录)风险分析记录 (7) 附录B(资料性附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及风险点、危险源统计表 (9)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指导书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指导书 1、目的与范围 1.1目的 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风险点辨识,落实风险管控主体责任,确保风险受控,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1.2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公司的所有部门、科室,包括规划、设计、新改扩建、供应、经营、储存、运输、销售、检维修、检验、分析、后勤保障等,各类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危害因素识别,风险分析、评价、分级和风险控制的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 3、总体要求与原则 3.1总体要求 结合本企业特点,建立精准、动态、高效、严格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排查、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对企业风险实施标准化管控。通过体系建设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3.2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和红线意识,以更大的努力、更有效的举措、更完善的制度,强化风险管控,夯实安全基础管理,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4、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导书。 4.1风险 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4.2风险点 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4.3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细则》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细则 规范性引用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393号) 3.《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10) 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 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2016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8.《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 9.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的通知》(建办质[2017]39号) 二基本要求 2.1总体要求 结合本工程施工特点,建立精准、动态、高效、严格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辨别、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分级管控主题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对企业风险实施差异化、标准化分级管控。根据安全风险等级及严重程度,落实预防和应急措施,化解和降低安全风险,提升项目安全生产水平。 2.2目标 全面落实施工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主题责任,确保风险有效

受控,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从跟不上化解或降低安全风险,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2.3原则 按照“动态识别、科学评估、分级控制”的原则,建立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风险预警和管控体系,明确各机构与人员的职责,建立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风险预警、分级管控工作流程与节点标准,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等级与类别,落实预控和应急措施,有效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三组织管理机构 3.1 机构设置 公司和项目部分别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领导小组,负责安全风险管控的研究、统筹、协调、指导工作。 项目风险管控工作小组应由项目负责人任组长,成员至少包括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施工员、机械员、资料员、班组长等部门负责人。项目部各岗位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应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活动的实施中,确保风险分级管控活动涉及工程项目的各区域、场所、岗位、各项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确保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的全面性、时效性。 3.2项目部管理职责 (一)编制项目《安全文明施工总体策划》时,明确安全风险管理要求。负责项目建设过程中安全风险管理要求的落实。(二)工程开工前,按照要求,负责组织项目设计单位对施工、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全套)

精品文档 文件编号:AQFJFXGK002 受控状态:受控 xxxx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8年03月

目录 目录 1.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信息 (2) 2.作业活动清单 (4) 3.主要设备设施清单 (7) 3.职业病危害风险清单 (11) 4.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 (13) 5.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 (50) 6.风险点登记台账 (91) 7.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92) 8.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108) 9.风险点统计表(设备设施) (158) 10.风险点统计表(作业活动) (162) 11.危险源统计表(设备设施) (166) 12.危险源统计表(作业活动类) (170) 13.作业活动风险管控登记台账 (172) 14.设备设施风险管控登记台账 (175) 15.公司各级风险分级管控责任一览表 (179) 16、xxxxx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180) 17、xxxxxx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台账 (188) 18、现场(作业活动)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195) 19.现场管理(设备设施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203) 20、xxxxxx现场类隐患排查治理台帐 (212) 21、2017年隐患排查计划 (240) 22、2018年隐患排查计划 (241) 23、现场(设备设施)类隐患排查表 (242) 24、现场(作业活动)类隐患排查表 (254) 25、隐患排查治理通报 (264) 26、一般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表 (265) 27、隐患整改台账 (267) 28、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 (269) 29、一般隐患登记及整改销号审批表 (274) 30、隐患排查治理公示牌 (279) 31、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表 (280) 32、安全生产风险点登记表 (282) 32、安全生产隐患点登记表 (289) 32、职业危害风险点登记表 (294) 32、职业危害隐患点登记表 (298) 33、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告知牌 (300) 1.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信息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无棣恒福盐化有限公司 2018年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辨识公司范围内影响安全的危险有害因素,评价其风险程度,确定一般和重大风险,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预防、降低或消除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2 范围 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包括: ——规划、设计(重点是新、改、扩建项目)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3 频次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管控的时机:常规活动每年一次,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 4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十三号)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DB37/T 2971-2017 5 原则 根据本公司的安全生产的实际运行情况,成立风险管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风险管控小组组织各单位进行风险辨识和分级管控。 公司风险管控领导小组成立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生产厂长 成员:部门负责人及班长等。 各级职责 组长职责:负责组织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领导小组成员做好组织、协调、计划、实施、总结、归纳、汇总、上报、专家审核等过程的工作,批准重大及重要的风险清单。 副组长职责:负责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协调、过程培训、技术指导,完成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文件编制,对体系建设过程中各部门提出奖惩建议。 组员职责:具体落实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工作,完成各自区域内的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评价结果负责。 其他部门:按照“分级管理、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企业生产、工艺、设备、电气等部门及人员积极按照企业部署,成立本部门风险管控工作小组,完成本部门、本业务范围内的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评价结果负责。 6 工作程序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指导书

文件编号:SDIFTSTX/18091501 版本号:Ⅱ 山东艾孚特科技有限公司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山东艾孚特科技有限公司 颁布日期:2018-09-15

颁布通告 本作业指导书—《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作业指导书》(第二版)依据《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DB37/T2971-2017)、《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 2882-2016 )等有关标准,并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编制而成。 本作业指导书 2018年 9月 15日起实施。 山东艾孚特科技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2018年 9月15日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作业指导书》修订 修订记录表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作业指导书》 编制组名单 组长:周红财 成员:盛亮亮韩丽军秦瑞昌刘广刚 刘祥鲁宋浩宋红敬秦燕 姜士全张明辰张瑭晖

目录 1、目的与范围 (0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01) 3、总体要求与原则 (02) 4、术语和定义 (02) 5、基本程序 (05) 6、危险源辨识与分析 (08) 7、风险评价 (12) 8、风险点辨识分类 (18) 9、风险分级控制清单和风险点登记台账 (27) 10、工作程序 (29) 11、评审和更新 (29)

山东艾孚特科技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作业指导书 1、目的与范围 1.1目的 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风险点辨识,落实风险管控主体责任,确保风险受控,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构建完全生产长效机制。 1.2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山东艾孚特科技有限公司的所有单位、部门,包括新建扩建、生产、储存、运输、检修和质检等部门,各类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危害因素识别,风险分析、评价、分级和风险控制的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40号令) 《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制度(通用版)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制 度(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669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制度(通用版) 1目的 为加强风险管理和岗位风险控制,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并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2职责 2.1公司成立两个体系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总经理担任组长,保障体系工作展开所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 2.2安全管理部是风险分级管控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风险分级管控相关工作。

2.3其他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负责职责范围内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2.4公司全员均应掌握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相关标准、程序、方法,做到全员参与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 3风险分级管控程序 3.1步骤 风险分析与管控的工作步骤是:制定风险判定原则→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公告→实施效果验证→持续改进→规范文件管理等关键控制环节。 3.2风险判定原则 根据人的作业活动、机械设备和工艺技术的安全可靠性、物料的危险性、环境和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凡是有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皆判定为风险。 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应同时考虑以下因素:——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法》、《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政府令第303号、《关于实施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