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 第三课 与世界紧相连 第2框 与世界深度互动

与世界紧相连

第2课时与世界深度互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明确中国在国际上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能力目标了解中国影响力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兼收并蓄、交流互鉴的思想,自觉对世界先进文明成果进行交流和借鉴.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中国的影响.

2.文明的交流和借鉴.

难点: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讲授法、自主学习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

1课时.

1.准备多媒体课件和相关图片等.

2.针对世界文化交流做好课前调查.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师:多媒体出示朱静老师在美国基层的山区小学教授中文和孔子学院分布图片.问同学们观看图片后有什么感想?

学生回答.

师:2004年孔子学院诞生,始于一个美好的愿望: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这不单是一个文化机构的初衷,而是一个崛起大国的渴望.很多孔子学院的挂牌,都有国家级领导人的身影.在这一背景下,截至2009年底,中国已在世界上88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这仅仅只是中国与世界互动的一个影响.今天,我们就这一话题,展开学习——《与世界深度互动》.

自主预习梳理新知

1.中国的影响:①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__大__;②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__活力__;③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正以新的__发展理念__、务实的行动推动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2.兼收并蓄交流互鉴:①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__以我为主,兼收并蓄__;②中华文明在__交流互鉴__中发展;③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通过精神的交流互鉴,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__精神支撑__和心灵慰藉.

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探究一:中国的影响

【活动一】了解中国的影响力

材料一2017年9月27日晚, 2017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第十二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在孔子文化会展中心剧场隆重举行.全球范围内,“孔子热”也在持续升温,以至于有国外专家

慨叹: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一定能够帮助未来世界的发展!

材料二长期以来,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的强劲引擎成为共识.“一旦中国不再增长,世界就会陷入严峻的萧条期”“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远超欧美”,这是来自外媒的判断.“中国数据”提振世界预期与信心.作为经济体量超过10万亿美元的两大经济体之一,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10年来年均在30%以上.这种十分难得的稳定增长,无疑对世界经济起到了压舱石和发动机的作用.

材料三中国通过自身经济的发展,不仅使数亿中国人摆脱了贫困,也使全球经济增长更加包容.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同时,中国着眼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将其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

探究:以上三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分组探究回答.

小结:材料一说明了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材料二说明了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材料三说明了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正以新的发展理念、务实的行动推动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中国的国际影响日益增大.

探究二:兼收并蓄交流互鉴

【活动二】文明的交流和借鉴

材料一放眼全球,国际上的发展经验也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开放兼容,虚心学习,才能发展强大.美国尽管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却是一个后来居上的国家,美国在其发展过程中,充分学习先进国家的科学和文化,引进先进技术来发展自己,如美国的先进纺织技术和工厂制度是通过英国移民发展起来的,美国的教育发展也吸收了欧洲的教育思想等.美国的一个极大优势就是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吸取世界各国文明之精华,发展成为多元性、多样化的美国文明,使得美国思想开放,视野开阔,吸引了来自全世界各国的精英和杰出人才为其服务,学习能力超强,推动美国在许多方面不断创新,位居世界前沿,引领世界潮流.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全球化减少了文明的隔阂,但并未消除对文明的偏见和误解.了解越多,理解越深,交流合作的基础就越牢固、越广泛.

材料三世界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是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益借鉴.社会治理的核心体现在法治化、制度化、民主化、协商化,而这几方面恰恰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共性产物和要求.在推进政治治理走向民主化、法治化、制度化、协商化进程中,作为先行者的西方发达国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治理理念和方法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建立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方面的许多进步和成就,也得益于学习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例如,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听证制度”、公共服务中的“一站式服务”、责任政府建设的“政府问责”制度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发达国家引入的.

——文章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探究:以上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学生分组探究回答.

小结:说明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通过精神的交流互鉴,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

交流展示提升能力

1.让学生自己谈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与不足.

2.其他学生补充、解疑.

3.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予以鼓励、补充、答疑.

引进人才

中华民族历来有“尚贤爱才”传统美德,向来很重视吸收外国人才.唐代与中国通使交好的国家达70多个,这个大交流促进了中华文化远播世界,也促进了各国文化和物产传入中国.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化,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优秀人才施展才华、创业发展的“热土”.2013年,有超过61万人次的境外专家来华工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交流合作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的作用,他明确指出:“文明交流互鉴,首先是人才的交流互鉴.”他还强调说:“中国古人讲,‘尚贤者,政之本’‘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当今世界聚才、用才,应该包括国际国内两方面的人才,也就是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一个国家、一个地方,没有这样的眼光,没有这样的胸怀,是很难快速地发展起来的.”

结合上述材料,分小组讨论:这段材料印证了教材中的什么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教师小结:引进国外人才,加强国际人才交流合作,不仅带来了新的思想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对加强文明的交流互鉴、促进中华文明创造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交流合作有利于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推动世界各国人民相互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