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系统通信技术研究

分布式系统通信技术研究
分布式系统通信技术研究

研究生课程设计(小组报告一)

题目:分布式系统通信技术研究院系:******************* 专业:******************* 小组成员:*******************

*******************

*******************

*******************

******************* 课程:分布式与云计算

分布式系统通信技术研究

一、概述

分布式系统是由一些相互独立的处理部件集合在一起,并且对于使用的用户而言是透明的、单一的相关系统,分布式系统可以管理和利用每个处理部件中相互分散却又有联系的资源,使其共同为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相互协作。分布式系统产生的最初的目的是将互联网上计算机的闲置处理能力充分的利用起来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布式计算,它最主要是用在高性能计算领域。近年来物联网、云计算、对等计算模式(peer-to-peer,p2p)、网格计算、无线传感网络等概念均为分布式系统技术的商业应用,因此构建分布式系统是有效实现这些应用的基本要求。

进程间通信是所有分布式系统的核心功能。一个分布式系统,可以同时有成千个进程分布在网络上的不同的站点机上,它们通过网络提供的消息通信机制交换信息,实现高层应用的互操作。网络上的不同站点机可以拥有不同的操作系统。分布式应用系统的发展给分布式系统的进程间通信提出一个又一个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报告主要介绍了分布式系统的通信的模型和通信技术。

二、分布式系统的通信体系结构

分布式系统的核心是通信网络,它完全是一种网状结构,因此称为通信体系结构。按照计算机网原理,通信体系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处理机互连结构,即系统的物理组织;二是两进程间的通信协议,即系统的虚拟组织。

1.系统的物理组织

按照计算机网的方法,互连结构涉及四个方面:报文、通路、交换和构形,如图2-1所示。合理选择每个方面的具体内容,组合起来,即可得出系统的物理组织。例如,系统可以是报文传输、直通通路、报文交换、环形结构(如DLCN),也可以是报文传输、广播通路、报文分组交换、树形总线结构(如Ethernet)等。

图2-1 处理机互连结构

传输的信息称为报文,即一串比特码,在传输时,不再区分命令、地址、数据或状态,也不分指令流和数据流。

传输报文的道路称为通路或线路,报文从一点传输到另一点的通路,称为直通通路;

从一点可同时发送到多个接收点的,称为广播通路。通路由通信介质构成,常用的有双扭线、带状电缆、同轴电缆、光导纤维、无线电、微波、通信卫星、红外等,可按要求的频宽选用。

为了共享传输介质,在互连结构中设置有交换元件,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线路交换方式和存储转发方式两大类。线路交换是在通路上设置开关,只.当选通时才在通信实体之间提供一条通路。由于信息流的不均匀性,如果在通路中设置存储元件进行缓冲,

可望提高通路的利用率,这就是存储转发方式。其中,以报文为单位传送的,称为报文交换;将报文分为多个报文分组并行传送的,称为报文分组交换。线路交换比较简单,多处理机系统中用得很多,如时分总线、纵横开关。报文分组交换效率较高,是计算机网中的一种主要交换方式,在多处理机系统中也开始使用,如用在数据流计算机中。

基本的构形有星形、树形、环形和网形,将它们组合起来,可得出更为复杂的结构。

在多处理机系统中,共享主存可看成是星形,总线可认为是断开的环形。由于环形网简单,经济,易于分布控制,看来可用在分布式系统中;为了提高性能,还可考虑采用多环结构。

2.系统的虚拟组织

通信网络的根本任务是,利用各层协议,建立虚拟通路,实现报文通信。各层协议应具备下列功能:

(1)建立、维持和断开物理链路(给出接口说明);

(2)在一链路上传输二进制码(给出链路地址,划分帧和块,进行差错控制等);

(3)在一网络的两处理机间传输报文(确定报文格式、进行路径选择和流量控制等);

(4)在两处理机中进程间传输文件或数据;

(5)进程间进行会话(进程调度,并行执行等);

(6)编排传输格式(定义虚拟终端,压缩数据等);

(7)应用(采用用户语言,执行应用程序)。

如按上述功能分层,便可得出分布式系统的功能结构。它具有七个独立的功能层构成的层次结构,只能下层(顺序号小的)为上层服务和上层访问下层;而同层间由协议建立虚拟通路进行通信。本层上传送的报文(由正文和报头报尾组成),为上一层的报文加上本层的报头和报尾组成。

与普通计算机体系结构相比,分布式系统的体系结构(即功能结构)更具一般性和普遍性,它既包括了松散祸合的计算机网,也纳入了紧密祸合的多处理机系统;它既包括有硬件,也有软件,包含了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突出了其相互间的连结和通信。分布式系统体系结构的前4层为传输服务,提供通信设施和建立连结;第5~6层也可合并为一层,即系统层;全部应用和大部分管理活动(计算机操作系统管理活动)均在第7层。

三、进程间通信的模式和方式

目前,主要有三种分布式系统的进程间通信的模式:远程过程调用,远程方法调用,面向消息的通信。

远程过程调用使一个进程可以调用异地、不同地址空间的进程的过程。它使用通信双方互认的格式传递过程标识、过程参数、响应结果;在通信双方分别设立存根,保存过程参数和运行结果。这样,通信双方可以根据本地的格式构造过程参数和运行结果,在本地的地址空间执行计算。

远程方法调用,在基于对象的分布式系统中,使一个进程的对象可以访问异地、不同地址空间的进程的对象,包括调用远程对象的方法。远程对象在网络中具有唯一的标识。通信双方要对远程对象的方法界面达成一致。调用方依据方法的界面生成远程对象的代理。代理和远程对象具有相同的方法。调用方在本地调用代理的方法,将远程对象的标识、调用的方法、参数、结果类型传递给被调用方。被调用方设有存根,根据远程对象的标识获得本地的对象,对本地的对象执行计算。

面向消息的通信使通信双方不必都处在执行状态,请求和响应仍然可以正确地被发送和被接收。它要求:设立通信服务器,在通信服务器之间传递信息;通信双方连到通信服务器,将要传递的信息交给通信服务器。通过在通信服务器上保存信息,面向消息

的通信可以实现持久通信的功能。

目前,主要有四种进程间通信的方式:

持久通信。持久通信可以保证消息成功到达接收方。

非持久通信。非持久通信不能保证消息成功到达接收方。当消息接收方处于不执行状态或发生故障时,消息被丢弃。

同步通信。发送方发出消息后就等待,直到接收方返回确认信息,才继续执行。

异步通信。发送方发出消息后仍继续执行。

分布式系统采用什么样的通信方式,取决于系统对通信的要求。例如,电子邮件系统是持久异步通信系统,RPC 和RMI 是非持久同步通信系统。

四、RPC执行过程

1、RPC 基本思想

以一个 C 语言的例子来看 RPC 的具体过程。这个例子中 C 程序调用一个求和函数,而这个求和函数位于另一台计算机上。可以设想,经过适当的处理,RPC 通信中间件可以承担起远程过程调用的通信,使得求和函数的执行就像发生在本地一样。如图 4-1 所示。

RPC 也是一个客户服务器模型的通信。至于消息传递是建立在什么底层协议上,并不是我们所关心的内容。

图 4-1RPC 基本思想

2、 RPC 的基本操作

在本地过程采用高级语言的编程时,过程的调用使用了一个栈数据结构,调用程序将本地的所有参数和返回值进栈后,将控制权移交给被调用过程,被调用过程也是将自己的变量在栈上进行分配,在返回时将这些变量出栈后,将结果拷贝到调用过程的变量中。

调用过程在结束调用后,栈结构恢复到调用前的状态。以一个加法函数为例,当 sum 是一个本地过程时,程序的栈结构的变化如图 4-2 所示。

图 4-2 本地过程调用栈的结构变化

在过程调用时,参数 a 和 b 的值分别拷贝到 sum 的局部变量 p1 和 p2 上。Sum 函数是在参数的副本上工作的,并不改变参数的值。这就是所谓的参数按值调用。当 a 或b 是指针或引用型变量时,a 和 b 的值实际代表的是参数值的地址,被调用函数不能改变地址值,但是能够改变地址所指向的数据。这种方式称为按引用调用。

RPC 的实现目标是使得远程调用就好像是过程处理发生在本地一样。在 RPC 模型中服务器和客户机端都有一个存根程序,通过存根程序客户机将需要调用的方法名称和参数远程发送至服务器的存根程序,由服务器上的存根程序将参数和方法名传递给服务器进程。RPC 的工作原理大致如图 2-4 所示,所有的过程调用都在本地发生,客户与服务器的存根程序负责消息传递。这两个存根程序构成了 RPC 方法的通信中间件。

图 4-3 RPC 的原理图示

由图 4-3 看出,在分布式系统中,用户通过使用远程过程调用的方式可以像调用本地方法那样远程的调用服务器上的方法,通过存根程序对用户隐藏了分布式系统的底层通信细节。

3、RPC 体系结构

本文采用的 RPC 体系结构如图 4-4 所示:

图 4-4 RPC 体系结构

在 RPC 模型中有客户机进程和服务器进程分别分布在不同的计算机上,并且在客户机和服务器进程所在的计算机上都有存根程序,这个存根程序是服务器进程和客户机进程的代理。通过这个代理调用 Reader 和 Writer 函数实现远程过程调用也即远程引用层。

在远程引用层底层使用的是网络中的 TCP/IP 协议,通过 TCP/IP 协议以及输入/输出流将引用层的服务名称和具体参数通过网络传递到目的主机。

五、常见的消息通信模式

当今除了少数媒体和大型软件系统运行在单机上以外,绝大多数都使用了计算机网络。使用分布式系统的原因和好处很多,诸如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系统可靠性、降低商业成本等等。实现应用的分布式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就是:分布式系统中的子系统必须相互协作,需要一种相互通信的手段。然而,问题在于有太多的通信机制可供选择。以UNIX 为例,可能要用到TCP/IP、套接字、TLI(传输层接口,Transport Layer Interface )或RPC (远程过程调用,Remote ProcedureCall)等等。本节介绍几种常见的通信模式和消息模型。

1.转发器-接收器模式(Forwarder-Receiver)

该模式由转发器、接收器和对等体(Peer)三种组件构成。图5-1给出了该模式的静态关系。

图5-1 Forwarder-Receiver模式关系图

对等体组件负责应用任务,它使用转发器向远程对等体发送消息,使用接收器接收其它对等体传送来的消息。如图3-1所示。转发器组件跨越进程边界发送消息。它提供了一个通用接口,该接口是一个特殊IPC机制的抽象,并且包括列集(marshal)消息功能和传送消息的功能。接收器负责接收消息。它提供了一个通用接口,该接口是一个特殊IPC 机制的抽象,它包括接收消息的功能和散集(unmarshal)消息的功能。

Forwarder - Receiver 模式为对等交互模型的软件系统提供了透明的进程间通信,它引入转发器和接收器将对等体从底层通信机制中分离处理。

2.客户机-分配器-服务器模式(Client - Dispatcher - Server)

该模式由客户机、分配器和服务器三部分组成,其静态关系如图5-2所示。

图5-2 Client - Dispatcher – Server模式关系图

客户机的任务是去执行特殊领域的任务。为了执行处理任务,客户机访问由服务器提供的操作。在发送请求给服务器之前,客户机向分配器请求信道,利用这个信道与服务器通信。

服务器为客户机提供一组操作。它既可以注册自身,也可以通过其名字和地址向分

配器进行注册。一个服务器组件可以与客户机位于同一主机,也可以位于网络中某个节点上。

分配器提供在客户机与服务器间建立通信信道的功能。分配器将服务器组件的名字映射为其物理地址,利用现有的通信机制建立与服务器的通信链路并将通信句柄返回给客户机。为了提供名字服务,分配器实现了用来注册和定位服务器的功能。

Client-Dispatcher-Server 模式通过在客户机与服务器间引入一个中间层一一分配器组件,并借助分配器提供的名字服务来实现位置透明性,从而隐藏了客户机与服务器间建立通信连接的细节。

3.出版者一订阅者模式(Publisher-Subscriber)

在该模式中,关键对象是出版者(有时也被称为目标,subject)和订阅者(有时也被成为观察者,observer),它们的关系如图4所示。

订阅者的状态依赖于出版者的状态,一旦出版者的状态发生改变,所有的订阅者都得到通知。为此,出版者为订阅者提供注册和注销功能,订阅者自行订阅或取消订阅。

出版者在通知订阅者时,可以采用push 或pull 模式。在push 模式中,当出版者通知订阅者时,自接发送更改的数据,订阅者无权选择是否和何时取回数据,只能被动接收;在pull 模式中,出版者仅仅发送最少量的信息给订阅者,由订阅者决定是否和何时取回数据。Publisher - Subscriber 模式提供了一种合作组件状态同步化的机制。

图5-3 Publisher-Subscriber模式关系图

4.消息中间件(MOM,Message - oriented Middleware)

在异步分布式系统中,可以采用消息中间件来发送和接收消息。图5给出了消息中间件一般的消息模式。

图5-4 消息中间件

对于消息发送者,它只需要将消息发送给消息中间件而无需阻塞等待。剩下的上作完全交给消息中间件,消息中间件负责将消息转发给消息接受者。对于支持可靠传输(guaranteed delivery)的消息中间件,更能保证在消息接受者暂时不可达的情况下不会丢失消息。典型的消息中间件有IBM 的MQSeries,Mircrosoft 的MSMQ,它们均能实现可靠传输、容错处理、负载平衡等功能。

六、中间件的管道和平台

中间件包含了客户端与服务器端通信的所有分布式软件,分为两类:管道和平台,如图6-1 所示。

图6-1 管道和平台

管道实现组件间和应用间的通信。

平台中嵌入管道,并采用事务、负载均衡、命名服务、复制等技术,为应用系统跨越多种操作系统进行通信提供统一的环境。

常用的管道技术

常用的管道技术包括:

对话(Conversations)。它支持客户与服务组件之间的非持久实时对话,例如TCP/IP 的套接字(Socket)。

请求-响应(Request-response)。它支持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之间的非持久同步交互,例如远程过程调用(RPC)、对象请求代理(ORB)。

消息队列(Queues)。它类似电子邮件,实现应用到应用之间的持久异步通信,例如应用在面向消息的中间件(MOM)中的管道技术。

发布-订阅(Publish-and-Subscribe)。它支持非耦合的、异步的消息传递,例如应用在CORBA 的事件服务中的发布-订阅技术。

广播和组播(Broadcasts and Multicast)。它支持一个进程同时把消息发送给多个进程,例如IP 的组播技术。

中间件基于管道实现组件间的通信

目前的、3 种主要的中间件解决方案基于管道实现组件的通信。

1、CORBA

CORBA 是由OMG 组织提出并倡导的。OMG 希望通过CORBA 实现运行在异地的、不同的操作系统上的对象的互操作,进而实现不同提供商的组件的互操作。CORBA 的核心是设计对象请求代理(ORB)、制定IIOP(英特网ORB 协议)协议以实现组件之间的互操作,如图6-2 所示。

图6-2 基于ORB 和IIOP 实现CORBA 的组件的互操作

2、.NET

.NET 是Microsoft 公司的中间件解决方案。它基于RPC 和DCOM 协议实现运行在

异地的、Windows 操作系统上的组件对象模型(COM)的互操作,如图6-3 所示。

图6-3 基于RPC 和DCOM 协议实现COM 的互操作

3、J2EE

J2EE是由Sun公司提起的中间件解决方案。EJB是J2EE应用框架中的一种基于分布式事务处理的企业级应用程序的组件。J2EE基于JA V A远程方法调用(JA V A RMI)实现EJB 组件之间的互操作,如图6-4 所示。JA V A RMI是对JA V A对象模型的扩展。

图6-4 基于JA V ARMI 实现EJB 的互操作

七、应用实例

文献[1]研究是基于双端口RAM和UDP数据报来实现分布式控制系统中的高速数据通信。目的是探索一种高性能,低CPU占用、高速、可靠的数据交换机制。

为了实现协调控制,通常的分布式控制系统一般通过RS232、RS422/485、I2C、以太网,和其他手段进行交换节点之间的信息。几乎所有的这些模式有明显的缺点,他们总是需要一个本地控制器,通常它们进行信息交换或交换大量的数据速度不高,这使得数据传输效率低下。

而关于访问双端口存储器的TCP / IP协议的分布式系统通信是一个实时通信机制。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每个节点配备有一定数量的双端口存储器,它可以通过本地节点控制器访问,并且还可以被其他的网络节点模块CPU根据TCP / IP协议直接读取和写入。

该过程具体的顺序是:

1)当节点要进行数据通信,发送方的CPU将特定数据写入到双端口RAM的发送缓冲区,并一个提供一个发送信号到通讯模块;

2)控制逻辑的数据转换成一个或多个固定长度的UDP数据报,然后通过网络链接发送UDP数据报;

3)接收器的控制逻辑接收的UDP数据报,在将数据存储到在双端口RAM的特定区域

之前,逻辑必须找出地址,另外逻辑也可以根据UDP数据报内的命令处理其他事件;

4)接收器的CPU不参与数据传输。为了满足实时的需要,逻辑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发送一个中断请求到本地CPU。

这种机制可以实现高速分布式控制的节点之间的通信制度。它可以覆盖较大的面积,并具有更高效传输和简单的工作控制。本地CPU的资源占用很少。通过采用光纤,我们也可以使系统具有更高抗干扰能力和更小的尺寸,显然,该系统的扩展非常方便。

系统模块结构

除了一个本地CPU,本地存储器和本地的主要部件外设之外,每个节点都具有类似的结构,每个节点都配备有网络通信设备和控制逻辑。如图1,控制逻辑是由传统的以太网模块、UDP数据包处理模块、内存读写模块、中断处理模块和双端口RAM组成。

图1系统模块结构

传统的以太网模块控制网络通信,以通过网络实现基本的发送和接收;UDP数据报的处理模块负责组织和发送UDP数据报和接收数据报;RAM读写模块负责双口RAM读和写;当接收到一个特定的命令,中断处理模块发送一个中断请求,该模块还监测双口RAM的一个特殊区域,在这里的数据如果遇到中断的情况,它会发送一个的中断请求给本地CPU的信号。

分布式系统的拓扑

图2分布式系统的拓扑结构

图2示出了分布式系统的典型网络拓扑,可以看出,该系统是非常灵活和易于扩展的,该系统可扩展到一个树。

该技术的优点

这种模式的分布式系统具有明显的优点,该双端口RAM读写时间可以达到18ns,网络传输和数据报准备是由硬件处理的,这大大提高了通信效率。

1)该分布式系统利用网络的连接模式,并根据TCP / IP协议,具有非常好的可扩展性,可以在典型的树形结构增加节点,并且节点数目的限制较少。

2)基于网络的传输速率是10M/s~1000M/s,比一般的串口通信速率较高,而且这种模式下降低在CPU响应时间和全双工网络的通信提高了通信效率。

3)高效的数据通信占用较低的CPU资源,发送方的CPU只需要准备数据

和发出指令,接收器的CPU几乎不需要做什么。

4)对于高可靠性要求的系统中,接收器甚至可以将数据发送回给发送方核实数据,以确保传输的正确性。只要内部的逻辑采用相同的方法,通过多种验证代码也可以检查传输的可靠性,这种方法弥补了UDP的不可靠性。

5)UDP方式传输需要不设立连接,是少量分布式控制系统的通信的理想方式,它提供了一个快捷高效的服务。在发生传输错误时,发送者可以简单地重新发送数据报,或接收器可以直接从发送方的双口RAM中“读”数据。

6)用中断的机制,突发情况可以得到及时响应,以满足实时性的需求。

八、总结

分布式系统应用十分广泛,进程间通信是所有分布式系统的核心功能,并且面临巨大的挑战。一个分布式系统,可以同时有成千个进程分布在网络上的不同的站点机上,它们通过网络提供的消息通信机制交换信息,实现高层应用的互操作。网络上的不同站点机可以拥有不同的操作系统。目前,主要采用中间件模式使高层应用独立于局部的操作系统。中间件基于管道功能,为应用跨越多种操作系统进行通信提供统一的环境。

九、参考文献

[1] Haibo Z, Ping S, Feng Y, et al. A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communication mode Based on UDP Datagram and dual-port memory[C].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2009. IFITA'09. International Forum on. IEEE, 2009, 1: 629-632.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及其一致性方法研究

2007年第24卷第10期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1引言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在系统结构上的真正含义是指物理上分布、逻辑上集中的分布式数据库结构。数据在物理上分布后,由系统统一管理,用户看到的似乎不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而是一个数据模式为全局数据模式的集中式数据库[1 ̄5]。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包括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式数据库和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具有位置透明性和复制透明性,使用户看到的系统如同一个集中式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分为三类:同构同质型DDBS、同构异质型DDBS和异构DDBS。同构同质型DDBS是指各个场地都采用同一类型的数据模型,并且是同一型号数据库管理系统;同构异质型DDBS是指各个场地都采用同一类型的数据模型,但是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不同型号的;异构型DDBS是指各个场地的数据模型是不同的类型。 分布式结构是相对于集中式结构而言的。从数据处理的角度来说,典型的集中式结构是数据集中存放和处理,用户通过远程终端或通过网络连接来共享集中存放的数据。分布式结构则是将数据及其处理分散在不同场地,各场地各自管理一部分数据,同时又通过网络系统相互连接。各场地的用户除可以访问和处理本地数据外,也可以访问和处理别的场地的数据。分布式数据库是典型的分布式结构。它包括对数据的分布存储和对事务的分布处理。设计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会遇到许多集中式数据库设计中所没有的问题,一致性是其中必须认真对待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2DDBS的体系结构 2.1综合型体系结构 综合型体系结构是指在综合权衡用户需求之后,设计出分布的数据库,然后再设计出一个完整的DBMS,把DBMS的功能按照一定的决策分散配置在一个分布的环境中。每个结点的DBMS均熟知整个网络的情况,也了解其它结点的情况。从整体上,各结点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它们之间是靠进程通讯的手段来维持互访连接,如图1所示。2.2联合型体系结构 联合型体系结构是指每个结点上先有DBMS,以此为基础,再建立分布式环境以实现互访连接。若各个结点的局部DBMS支持同一种数据模式和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及其一致性方法研究 刘萍芬,马瑞芳,王军 (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摘要: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数据库领域中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数据一致性维护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技术问题。在分析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的基础上,讨论了两种一致性方法:两阶段提交和复制服务器,并提出一种具有复制服务器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结构框架,它具有有效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一致性;两阶段提交;复制服务器 中图分类号:TP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180(2007)10-0137-03 ResearchofDistributedDatabaseSystemandDataConsistency LIUPing-fen,MARui-fang,WANGJun (CollegeofElectronicsandInformationEngineeting,Xi′anJiaotongUniversity,Xi′an710049,China) Abstract:Distributeddatabasesystemisamainresearchdirectioninthedatabasefield.Maintainingthedataconsis-tencyisacriticaltechnicalprobleminthedistributeddatabasesystem.Thispaperdiscussestwomethodsofmaintainingdataconsistencybasedonanalyzingthestructureofthedistributeddatabasesystem,whichare2PCandreplicationserv-er.Thenthepaperputsforwardadistributeddatabaseframeworkwhichhavereplicationserverstructure.Anditiseffec-tiveandapplied. Keywords:distributeddatabasesystem;dataconsistency;2PC;replicationserver 收稿日期:2006-10-27 137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教程第四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 1、(1)数据:数据用于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 (2)数据的特征;○1数据有“型”与“值”之分;○2数据受数据类型与取值范围的约束;○3数据有定性表示与定量之分;○4数据应具有载体与多种表现形式。 3、(1)数据管理的功能: ○1组织与保存数据功能,即将收集到的数据合理地分类组织,将其存储在物理载体上,使数据能够长期的被保存; ○2数据维护功能,即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插入新数据,修改原数据与删除失效数据的操作; ○3数据查询与数据统计功能,即快速的得到需要的正确数据,满足各种使用要求;○4数据的安全与完整性控制功能,即能保护数据的安全与完整性。 (2)数据管理的目标:收集完整的信息,将信息用数据表示,按数据结构合理科学的组织并保存数据;为各种使用快速地提供需要的数据,并保护数据的安全与完整性。 4、(1)数据库:就是数据管理的新方法与技术,她就是一个按数据结构来存储与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2)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的特点:○1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整体性,即数据库中的数据要保持自身完整的数据结构;○2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数据共享性,不同的用户可以按各自的用法使用数据库中的数据,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源。 5、(1)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就是专门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计算机管理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为数据库提供数据的定义、建立、维护、查询与统计等操作功能,并完成对数据完整性、安全性进行操作的功能。 (2)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就是数据存储、数据操作与数据控制功能。其数据存储与数据操作就是:数据库的定义功能,指未说明库中的数据情况而进行的建立数据库结构的操作;数据库建立功能,指大批数据录入到数据库的操作,它使得库中含有需要保护的数据记录;数据库维护功能,指对数据的插入、删除与修改操纵,其操作做能满足库中信息变化或更新的需求;数据库查询与统计功能,指通过对数据库的访问,为实际应用提供需要的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控制功能为:数据安全性控制功能,即为了保证数据库的数据安全可靠,防止不合法的使用造成数据库泄露与破坏,也就就是避免数据被人偷瞧、篡改或破坏;数据库完整性控制功能,指为了保证数据库中的数据的正确、有效与相容,防止不合语意的错误数据被输入或输出。 14、(1)数据库系统的软件由几部分组成?数据库系统的软件中包括操作系统(O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主语言系统、应用程序软件与用户数据库。 (2)作用:①操作系统或汉字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就是所有计算机软件的基础,在数据库系统中它起着支持DBMS及主语言系统工作的作用。如果管理的信息中有汉字,则需要中文操作系统的支持,以提供汉字的输入、输出方法与汉字信息的处理方法。②数据库管理系统与主语言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就是为定义、建立、维护、使用及控制数据库而提供的有关数据管理的系统软件。主语言系统就是为应用程序提供的诸如程序控制、数据输入输出、功能函数、图形处理、计算方法等数据处理功能的系统软件。③应用开发工具软件:应用开发工具就是DBMS系统为应用开发人员与最终用户提供的高效率、多功能的应用生成器、第四代计算机语言等各种软件工具.如报表生成器、表单生成器、查询与视图设计器等,它们为数据库系统的开发与使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帮助。④应用系统及数据库:数据库应用系统包括为特定的应用环境建立的数据库、开发的各类应用程序及编写的文档资料,它们就是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运行数据库应用系统,可以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维护、查询、管理与处理操作。(3)关系: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设计(第2版)-万常选版-第2章-关系模型与关系代数--课后答案

3.简述如下概念,并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域,笛卡尔积,关系,元组,属性 答:域: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笛卡尔积:给定一组域D1,D2,…,Dn,这些域中可以有相同的。这组域的笛卡尔积为:D1×D2×…×Dn={(d1,d2,…,dn)|di?Di,i=1,2,…,n }其中每一个元素(d1,d2,…,dn)叫作一个n元组(n-tuple)或简称元组(Tuple)。元素中的每一个值di叫作一个分量(Component)。 关系:在域D1,D2,…,Dn上笛卡尔积D1×D2×…×Dn的子集称为关系,表示为 R(D1,D2,…,Dn) 元组:关系中的每个元素是关系中的元组。 属性:关系也是一个二维表,表的每行对应一个元组,表的每列对应一个域。由于域可以相同,为了加以区分,必须对每列起一个名字,称为属性(Attribute)。 (2)超码,主码,候选码,外码 答:超码:对于关系r的一个或多个属性的集合A,如果属性集A可以唯一地标识关系r中的一个元组,则称属性集A为关系r的一个超码 (superkey) 。 候选码: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组的值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组为候选码(Candidate key)。 主码:若一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则选定其中一个为主码(Primary key)。 外码:设F是基本关系R的一个或一组属性,但不是关系R的码,如果F与基本关系S 的主码Ks相对应,则称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Foreign key),简称外码。 基本关系R称为参照关系(Referencing relation),基本关系S称为被参照关系(Referenced relation)或目标关系(Target relation)。关系R和S可以是相同的关系。 (3)关系模式,关系,关系数据库 答:关系模式:关系的描述称为关系模式(Relation Schema)。它可以形式化地表示为:R(U,D,dom,F) 其中R为关系名,U为组成该关系的属性名集合,D为属性组U中属性所来自的域,dom 为属性向域的映象集合,F为属性间数据的依赖关系集合。 关系:在域D1,D2,…,Dn上笛卡尔积D1×D2×…×Dn的子集称为关系,表示为 R(D1,D2,…,Dn) 关系是关系模式在某一时刻的状态或内容。关系模式是静态的、稳定的,而关系是动态的、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因为关系操作在不断地更新着数据库中的数据。 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也有型和值之分。关系数据库的型也称为关系数据库模式,是对关系数据库的描述,它包括若干域的定义以及在这些域上定义的若干关系模式。关系数据库的值是这些关系模式在某一时刻对应的关系的集合,通常就称为关系数据库。 2.3.为什么需要空值null? 答:引入空值,可以方便于数据库的维护和建立,数字或者字符有时并不能解决想要解决的问题,毕竟它们是真实的存在,有了空值,那么有些操作,比如查询,插入,删除都可以更加方便,比如公司的部门,新增的部门,信息是不存在的,是之后数据库人员进行添加之后才有的,所以让它为空,比给它0更加贴近实际。空值是所有可能的域的一个取值,表明值未知或不存在。 2.3.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有哪些? 答: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是对关系的某种约束条件。关系模型中可以有三类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其中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是关系模型必须满足的完整性约束条件,被称作是关系的

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简介

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简介 一、什么是分布式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在集中式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是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的产物。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有两种:一种是物理上分布的,但逻辑上却是集中的。这种分布式数据库只适宜用途比较单一的、不大的单位或部门。另一种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在物理上和逻辑上都是分布的,也就是所谓联邦式分布数据库系统。由于组成联邦的各个子数据库系统是相对“自治”的,这种系统可以容纳多种不同用途的、差异较大的数据库,比较适宜于大范围内数据库的集成。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DDBS)包含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DDBMS和分布式数据库(DDB)。 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一个应用程序可以对数据库进行透明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分别在不同的局部数据库中存储、由不同的DBMS进行管理、在不同的机器上运行、由不同的 操作系统支持、被不同的通信网络连接在一起。 一个分布式数据库在逻辑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在用户面前为单个逻辑数据库,在物理上则是分别存储在不同的物理节点上。一个应用程序通过网络的连接可以访问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数据库。它的分布性表现在数据库中的数据不是存储在同一场地。更确切地讲,不存储在同一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上。这就是与集中式数据库的区别。从用户的角度看,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在逻辑上和集中式数据库系统一样,用户可以在任何一个场地执行全局应用。就好那些数据是存储在同一台计算机上,有单个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管理一样,用 户并没有什么感觉不一样。 分布式数据库中每一个数据库服务器合作地维护全局数据库的一致性。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一个客户/ 服务器体系结构。 在系统中的每一台计算机称为结点。如果一结点具有管理数据库软件,该结点称为数据库服务器。如果一个结点为请求服务器的信息的一应用,该结点称为客户。在ORACL客户, 执行数据库应用,可存取数据信息和与用户交互。在服务器,执行ORACL软件,处理对ORACLE 数据库并发、共享数据存取。ORACL允许上述两部分在同一台计算机上,但当客户部分和 服务器部分是由网连接的不同计算机上时,更有效。 分布处理是由多台处理机分担单个任务的处理。在ORACL数据库系统中分布处理的例 子如: 客户和服务器是位于网络连接的不同计算机上。 单台计算机上有多个处理器,不同处理器分别执行客户应用。 参与分布式数据库的每一服务器是分别地独立地管理数据库,好像每一数据库不是网络化的数据库。每一个数据库独立地被管理,称为场地自治性。场地自治性有下列好处: ?系统的结点可反映公司的逻辑组织。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技术》试题库试题与参考答案选编

一、选择题 1 等值连接与自然连接是 ( )。 A.相同的 B.不同的,自然连接是两表普通连接 C. 不同的,自然连接连接条件无等值要求 D.不同的,自然连接连接条件有等值要求 D 2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能实现的专门关系运算包括。 A.排序、索引、统计 B.选择、投影、连接 C.关联、更新、排序 D.显示、打印、制表 B 3 关系运算中花费时间能最长的运算是()。 A.不可再分 B.选择 C.笛卡尔积 D. 除 C 4 设有关系R,按条件f对关系R进行选择,正确的是 ( ) 。 A.R×R B.R-R

C. δf (R) D.∏f (R) C 5 欲从已知关系中按某条件取出两列,则应采取关系代数的()运算 A.选择 B.投影 C.连接 B 6 在关系代数运算中,五种基本运算为 ( ) 。 A.并、差、选择、投影、自然连接 B.并、差、交、选择、投影 C.并、差、选择、投影、乘积 D.并、差、交、选择、乘积 C 7 自然连接是构成新的有效方法。一情况下,当对关系R和S使用自然连接时,要求R和S含有一个或多个共有的 ( )。 A.元组B.行 C.记录D.属性 D 8 从关系中挑选出指定的属性组成新关系的运算称为()。 A.“选取”运算 B. “投影”运算 C.“连接“运算 D.“交”运算

9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能实现的专门关系运算包括()。 A. 排序、索引、统计 B. 选择、投影、连接 C. 关联、更新、排序 D. 显示、打印、制表 B 10 逻辑表达式运算的结果是()。 A.数值型 B. 字符型 C.逻辑型 C. 日期型 C 11 设域 D1={a1,a2,a3},D2={1,2},D3={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则D1、D2 和D3 的笛卡儿积的基数为()。 A.2 B. 3 C. 8 D. 18 D 12 下列哪种运算不属于关系代数的基本运算()。 A. 连接 B. 笛卡儿积 C. 相减 D. 投影 A 13 有两个关系 R和S ,分别包含15个和10个元组,则在R ∪ S,R - S,R ∩S 中不可能出现的元组数目情况是()。 A.15,5,10 B.18,7,7 C.21,11,4 D.25,15,0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研究—张晓丽

论文 论文题目: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研究 所在单位:太原南瑞继保电力有限公司 姓名:张晓丽 二〇一六年九月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研究 摘要 随着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当今对于数据库的访问请求通过网络高速增长,一些企业关键业务内容的数据平均每秒都要处理几千乃至于上万次的请求,对于企业数据库的响应速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分布式数据库的定义及其特点,阐述分析了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同步技术;加密技术 1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用户从网络中获取数据信息提供了便利,由于网络用户的逐年增长,网络信息量越来越大,因此信息查询、流通的效率成为制约网络发展的因素。数据库系统是由数据库和数据管理软件一同构成的一体的管理系统,为当今信息时代网络上海量数据信息的传输、存储、访问以及共享提供了保障。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DDBS)是一种数据集合,由多个小型计算机系统和相应的配套数据库,以网络的形式实现之间连接构成了统一的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一种能够帮助数据库实现分布处理的系统,能够辅助多台计算机体系的整体结构任务处理。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可按其分布组成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物理分布逻辑集中,即逻辑上数据集合属于同一系统,而在物理上这些数据集合分布在多台联网计算机上。此类数据库系统适用于用途单一、专业性强的中小企业或部门;另外一种是逻辑上或是物理上都是分布的,这种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类型主要用于集成大范围数据库。 2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2.1数据分布的透明性 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独立性是系统的核心,由于分布性的存在使得数据独立性的要求更加复杂,同时也更加丰富。数据的独立性用数据分布的透明性来描述,分布的透明性表现在用户在调用应用程序中的数据库是时,不必具体了解数据存储的物理位置,也不必关心局部场地上数据库支持哪种数据模型。增加了数据的重复利用率。 2.2自治性与共享性 每个局部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对本地数据库进行独立管理,选择该站点数据是否共享到全局数据库,对于无需进行全局共享的数据,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会将其保留在分站点中,从而节省数据流量。 在普通用户使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时,如需要查询或者修改某一分站点数据,无论该数据位于任何站点,用户可以直接进行查询工作,称作全局共享。即在各个分布数据库站点,能够支持网络上其他站点及用户对于数据库系统的使用,能够提供本地数据库中数据的全局共享。 2.3可靠性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与集中式数据库系统相比,分布式数据库系

海量数据下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探索与研究

海量数据下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探索与研究 摘要:当前,互联网用户规模不断扩大,这些都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有关。现 在传统的数据库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了。随着云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 海量数据快速增长,数据量年均增速超过50%,预计到2020年,数据总量全球 占比将达到20%,成为数据量最大、数据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采用分布式数 据库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处理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用户的访问速度和 可用性。本文主要介绍了分布式数据库的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海量数据;数据库系统 1.传统数据库: 1.1 层次数据库系统。 层次模型是描述实体及其与树结构关系的数据模型。在这个结构中,每种记 录类型都由一个节点表示,并且记录类型之间的关系由节点之间的一个有向直线 段表示。每个父节点可以有多个子节点,但每个子节点只能有一个父节点。这种 结构决定了采用层次模型作为数据组织方式的层次数据库系统只能处理一对多的 实体关系。 1.2 网状数据库系统。 网状模型允许一个节点同时具有多个父节点和子节点。因此,与层次模型相比,网格结构更具通用性,可以直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实体。也可以认为层次模 型是网格模型的特例。 1.3 关系数据库系统。 关系模型是一种使用二维表结构来表示实体类型及其关系的数据模型。它的 基本假设是所有数据都表示为数学关系。关系模型数据结构简单、清晰、高度独立,是目前主流的数据库数据模型。 随着电子银行和网上银行业务的创新和扩展,数据存储层缺乏良好的可扩展性,难以应对应用层的高并发数据访问。过去,银行使用小型计算机和大型存储 等高端设备来确保数据库的可用性。在可扩展性方面,主要通过增加CPU、内存、磁盘等来提高处理能力。这种集中式的体系结构使数据库逐渐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越来越不适应海量数据对计算能力的巨大需求。互联网金融给金融业带来了 新的技术和业务挑战。大数据平台和分布式数据库解决方案的高可用性、高可靠 性和可扩展性是金融业的新技术选择。它们不仅有利于提高金融行业的业务创新 能力和用户体验,而且有利于增强自身的技术储备,以满足互联网时代的市场竞争。因此,对于银行业来说,以分布式数据库解决方案来逐步替代现有关系型数 据库成为最佳选择。 2.分布式数据库的概念: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由一组数据组成,这些数据物理上分布在 计算机网络的不同节点上(也称为站点),逻辑上属于同一个系统。 (1)分布性:数据库中的数据不是存储在同一个地方,更准确地说,它不是 存储在同一台计算机存储设备中,这可以与集中数据库区别开来。 (2)逻辑整体性:这些数据在逻辑上是相互连接和集成的(逻辑上就像一个 集中的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的精确定义:分布式数据库由分布在计算机网络中不同计算机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设计(第二版)实验一至实验三

实验一 1-1.查询员工的姓名、职务和薪水 select employeeName,headShip,salary from employee 图1-1 2.查询名字中含有“有限”的客户姓名和所在地 select CustomerName,address from Customer where CustomerName like '%有限%'

3. 查询出姓“张”并且姓名的最后一个字为“梅”的员工。 select * from employee where employeeName like '张%梅' 图1-3 4. 查询住址中含有上海或南昌的女员工,并显示其姓名、所属部门、职称、住址,其中性别用“男”和“女”显示 SELECT employeeName,department,address, isnull (convert(char(10),birthday,120),'不详')出生日期, case sex when 'M'then '男' when 'F'then'女' end as 性别 from employee where (address like '%上海%'or address like '%南昌%')and sex='F'

5. 查询出职务为“职员”或职务为“科长”的女员工的信息 select * from employee where (headship='职员' or headship='科长') and sex='F' 图1-5 6. 选取编号不在“C20050001”和“C20050004”的客户编号、客户名称、客户地址。 Select * from Customer where CustomerNo not in ( 'C20050001' ,'C20050004')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复习题

一、何为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有哪些特点? 答案: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通俗地说,是物理上分散而逻辑上集中的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使用计算机网络将地理位置分散而管理和控制又需要不同程度集中的多个逻辑单位连接起来,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数据库系统。因此,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可以看成是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系统的有机结合。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物理分布性,即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不是存储在一个站点上,而是分散存储在由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的多个站点上,而且这种分散存储对用户来说是感觉不到的。 逻辑整体性,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物理上是分散在各个站点中,但这些分散的数据逻辑上却构成一个整体,它们被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所有用户共享,并由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它使得“分布”对用户来说是透明的。 站点自治性,也称为场地自治性,各站点上的数据由本地的DBMS管理,具有自治处理能力,完成本站点的应用,这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与多处理机系统的区别。 另外,由以上三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点还可以导出它的其它特点,即:数据分布透明性、集中与自治相结合的控制机制、存在适当的数据冗余度、事务管理的分布性。 二、简述分布式数据库的模式结构和各层模式的概念。 分布式数据库是多层的,国内分为四层: 全局外层:全局外模式,是全局应用的用户视图,所以也称全局试图。它为全局概念模式的子集,表示全局应用所涉及的数据库部分。 全局概念层:全局概念模式、分片模式和分配模式 全局概念模式描述分布式数据库中全局数据的逻辑结构和数据特性,与集中式数据库中的概念模式是集中式数据库的概念视图一样,全局概念模式是分布式数据库的全局概念视图。分片模式用于说明如何放置数据库的分片部分。分布式数据库可划分为许多逻辑片,定义片段、片段与概念模式之间的映射关系。分配模式是根据选定的数据分布策略,定义各片段的物理存放站点。 局部概念层:局部概念模式是全局概念模式的子集。局部内层:局部内模式 局部内模式是分布式数据库中关于物理数据库的描述,类同集中式数据库中的内模式,但其描述的内容不仅包含只局部于本站点的数据的存储描述,还包括全局数据在本站点的存储描述。 三、简述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的分布透明性,举例说明分布式数据库简单查询的 各级分布透明性问题。 分布式数据库中的分布透明性即分布独立性,指用户或用户程序使用分布式数据库如同使用集中式数据库那样,不必关心全局数据的分布情况,包括全局数据的逻辑分片情况、逻辑片段的站点位置分配情况,以及各站点上数据库的数据模型等。即全局数据的逻辑分片、片段的物理位置分配,各站点数据库的数据模型等情况对用户和用户程序透明。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习题集及参考答案要点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什么是数据库管理系统? 一种负责数据库的建立、操作、管理和维护的软件系统。 2、数据库系统有哪几种模式?分别用来描述什么? (1)外模式 是用户的数据视图,用来描述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是模式的子集。 (2)模式 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用来描述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3)内模式 又称存储模式,描述数据的物理结构及存储方式 3、什么是事务?事务有哪些特征? 答:所谓事务是用户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 事务的特征: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续性。 4、POWER BUILDER中事务对象有何作用? 答:PowerBuider的事务对象是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之间进行通信的桥梁,在应用程序初启时,系统自动创一个为SQLCA(SQL Communication Area, SQL通讯区)的全局事务对象,该对象在应用程序的任何地方都可以访问 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所有通信都需要通过事务对象来完成,除了直接使用系统的缺省事务对SQLCA外,开发人员也可以创建自己的事务对象。 5、SQL SERVER中INSERTED表和DELETED表有何用? 答:触发器中用到两种特殊的表:删除表和插入表触发器中使用名为“deleted"和“inserted"来参照这些表;删除表存储受DELTE和UPDATE语句影响的行的副本当执行DELETE或UPDA TE语句时,行从触发器表中删除并传递到删除表中。删除表和触发器表通常没有共有的行。 插入表存储受INSERT和UPDA TE语句影响的行的副本当执行一NSERT或UPDA T语句时,新行同时增加到插入表和触发器表中。插入表中的行是触发器表中新行的副本可使用删除表和插入表中的行来参照相关表中的行, 或测试被删除或插入行中的值。 6、数据库系统由哪几部分构成? 答: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7、什么是候选码?什么是主码?主码只能有一个属性吗? 答:能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或属性组称为超码,其任意真子集都不能成为超码的最小超码称为候选码;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设计第版课后习题详细答案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设计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 DBS是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DBS是一个集合体,包含数据库、计算机硬件、软件和()。 A. 系统分析员 B. 程序员 C. 数据库管理员 D. 操作员 2. 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之间的关系是()。 A. DBS包括DB和DBMS B. DBMS包括DB和DBS C. DB包括DBS和DBMS D. DBS就是DB,也就是DBMS 3. 下面列出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中,没有专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的是()。 I.人工管理阶段 II.文件系统阶段 III.数据库阶段 A. I 和II B. 只有II C. II 和III D. 只有I

4. 下列四项中,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特点的是()。 A. 数据共享 B. 数据完整性 C. 数据冗余度高 D. 数据独立性高 5. 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独立性体现在()。 A.不会因为数据的变化而影响到应用程序 B.不会因为系统数据存储结构与数据逻辑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C.不会因为存储策略的变化而影响存储结构 D.不会因为某些存储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其他的存储结构 6. 描述数据库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性的是()。 A. 模式 B. 内模式 C. 外模式 D. 用户模式 7. 要保证数据库的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 A. 模式与外模式 B. 模式与内模式 C. 三层之间的两种映射 D. 三层模式 8. 要保证数据库的逻辑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 A. 模式与外模式的映射 B. 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射 C. 模式 D. 三层模式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程习题答案第9章习题

第9章数据库恢复技术 1.试述事务的概念及事务的4 个特性。 答: 事务是用户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 事务具有4 个特性:原子性(Atomicity )、一致性(consistency )、隔离性( Isolation )和持续性(Durability )。这4 个特性也简称为ACID 特性。 原子性:事务是数据库的逻辑工作单位,事务中包括的诸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 一致性:事务执行的结果必须是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隔离性:一个事务的执行不能被其他事务干扰。即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其他并发事务是隔离的,并发执行的各个事务之间不能互相干扰。持续性:持续性也称永久性(Perfnanence ) ,指一个事务一旦提交,它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改变就应该是永久性的。接下来的其他操作或故障不应该对其执行结果有任何影响。 2 .为什么事务非正常结束时会影响数据库数据的正确性,请列举一例说明之。 答: 事务执行的结果必须是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如果数据库系统运行中发生故障,有些事务尚未完成就被迫中断,这些未完成事务对数据库所做的修改有一部分已写入物理数据库,这时数据库就处于一种不正确的状态,或者说是不一致的状态。 例如某工厂的库存管理系统中,要把数量为Q 的某种零件从仓库1 移到仓库2 存放。 则可以定义一个事务T , T 包括两个操作;Ql = Ql 一Q , Q2= Q2 + Q。如果T 非正常终止时只做了第一个操作,则数据库就处于不一致性状态,库存量无缘无故少了Q 。 3 .数据库中为什么要有恢复子系统?它的功能是什么? 答: 因为计算机系统中硬件的故障、软件的错误、操作员的失误以及恶意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这些故障轻则造成运行事务非正常中断,影响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重则破坏数据库,使数据库中全部或部分数据丢失,因此必须要有恢复子系统。

(最新整理)分布式数据库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完整)分布式数据库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分布式数据库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分布式数据库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全部内容。

山西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2014 —--— 2015 学年第 2 学期) 学院(中心、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 课程名称:分布式数据库技术 论文题目:分布式数据库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授课教师(职称): 曹峰() 研究生姓名: 刘杰飞 年级: 2014级 学号: 201422403003 成绩: 评阅日期: 山西大学研究生学院 2015年 6 月 17日

分布式数据库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大数据、云时代的到来,数据库应用需求的拓展和计算机硬件环境的变化,特别是计算机网络与数字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卫星通信、蜂窝通信、计算机局域网、广域网和激增的Intranet及Internet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应运而生。为了符合当今信息系统的应用需求和企业组织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分布式数据库提供了解决整个信息资产被分裂所成的信息孤岛,为孤岛联系在一起提供桥梁.本文主要介绍分布式数据库的研究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分布式数据库;发展趋势;现状及问题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深刻地影响着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近十年来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同时也对计算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数据库在各个行业中的不断发展,各行业也对数据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据量也急剧增加,同时有关大数据分析的讨论正在愈演愈烈.甚至出现了爆炸性增长的趋势,一方面是由于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发展,数据信息正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造成数据量庞大;同时,数据种类呈多样性,文本、图片、视频等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共存;另一方面也要求实时交互性强;最重要的是大数据蕴含了巨大的商业价值。相应的对于管理这些数据的复杂度也随之增加。同时各行业部门或企业所使用的软硬件之间的差异,这给开发企业管理数据库管理软件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如果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即使用同一模块管理操作不同的数据表格,对不同的数据表格进行查询、插入、删除、修改等操作,也即对企业简单的应用实现即插即用的功能,那么就能大大地减少软件开发的维护和更新费用,缩短软件的开发周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开发,降低了企业开发的成本,提高了软件使用的回报率。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人们将越来越多的信息存储在网络中的计算机上。如何更有

(完整word版)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教程第四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 1、(1)数据:数据用于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 (2)数据的特征;○1数据有“型”和“值”之分;○2数据受数据类型和取值范围的约束;○3数据有定性表示和定量之分;○4数据应具有载体和多种表现形式。 3、(1)数据管理的功能:○1组织和保存数据功能,即将收集到的数据合理地分类组织,将其存储在物理载体上,使数据能够长期的被保存;○2数据维护功能,即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插入新数据,修改原数据和删除失效数据的操作;○3数据查询和数据统计功能,即快速的得到需要的正确数据,满足各种使用要求;○4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控制功能,即能保护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2)数据管理的目标:收集完整的信息,将信息用数据表示,按数据结构合理科学的组织并保存数据;为各种使用快速地提供需要的数据,并保护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4、(1)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新方法和技术,他是一个按数据结构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2)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的特点:○1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整体性,即数据库中的数据要保持自身完整的数据结构;○2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数据共享性,不同的用户可以按各自的用法使用数据库中的数据,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源。 5、(1)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是专门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计算机管理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为数据库提供数据的定义、建立、维护、查询和统计等操作功能,并完成对数据完整性、安全性进行操作的功能。 (2)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是数据存储、数据操作和数据控制功能。其数据存储和数据操作是:数据库的定义功能,指未说明库中的数据情况而进行的建立数据库结构的操作;数据库建立功能,指大批数据录入到数据库的操作,它使得库中含有需要保护的数据记录;数据库维护功能,指对数据的插入、删除和修改操纵,其操作做能满足库中信息变化或更新的需求;数据库查询和统计功能,指通过对数据库的访问,为实际应用提供需要的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控制功能为:数据安全性控制功能,即为了保证数据库的数据安全可靠,防止不合法的使用造成数据库泄露和破坏,也就是避免数据被人偷看、篡改或破坏;数据库完整性控制功能,指为了保证数据库中的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防止不合语意的错误数据被输入或输出。 14、(1)数据库系统的软件由几部分组成?数据库系统的软件中包括操作系统(O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主语言系统、应用程序软件和用户数据库。 (2)作用:①操作系统或汉字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所有计算机软件的基础,在数据库系统中它起着支持DBMS及主语言系统工作的作用。如果管理的信息中有汉字,则需要中文操作系统的支持,以提供汉字的输入、输出方法和汉字信息的处理方法。②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主语言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为定义、建立、维护、使用及控制数据库而提供的有关数据管理的系统软件。主语言系统是为应用程序提供的诸如程序控制、数据输入输出、功能函数、图形处理、计算方法等数据处理功能的系统软件。③应用开发工具软件:应用开发工具是DBMS系统为应用开发人员和最终用户提供的高效率、多功能的应用生成器、第四代计算机语言等各种软件工具.如报表生成器、表单生成器、查询和视图设计器等,它们为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和使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帮助。④应用系统及数据库:数据库应用系统包括为特定的应用环境建立的数据库、开发的各类应用程序及编写的文档资料,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运行数据库应用系统,可以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维护、查询、管理和处理操作。(3)关系: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技术》试题库试题与参考答案选编4

函数依赖 一、选择题 1 下面关于函数依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X→Y,Y→Z,则X→YZ B.若XY→Z,则X→Z,Y→Z C.若X→Y,Y→Z,则X→Z D.若X→?Y,Y’包含Y,则X→Y’ B 2 已知关系模式R(A,B,C,D,E)及其上的函数依赖集合F={A→B,E→A,CE→D}则该关系模式的候选键是()。 A. AE B.BE C. CE D. DE C 3 在关系模式中,如果属性A和B存在1对1的联系,则说()。 A.A?B B.B?A C.A??B D.以上都不是 C 4 对于关系模式中的属性x、y若x→y且x存在真子集x'→y,则() A.x完全决定y B.y完全函数依赖于x C.x部分函数依赖于y D.y部分函数依赖于x D 5 对于关系模式中的属性X.Y.Z若X→Y,但Y!→X,有Y→Z,则() A.Z传递依赖于X B.Z传递依赖于Y C.Z完全函数依赖于Y D.X传递依赖于Z A 6 如果实体X的存在依赖于Y的存在,且X主键的部分或全部从Y中获得,则X是() A.递归实体 B.复合实体 C.弱实体 D.超类实体 C 7 两个函数依赖集F和G等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F=G B.F+=G C.F=G+ D.F+=G+ D 8 设有关系模式R(ABCD),F是R上成立的FD集,F={A→B,B→C},则属性集BD的闭包(BD)+为( ) A.BD B.BCD C.BC D.CD B 二、填空题

1 人们已经提出了许多种类型的数据依赖,其中最重要的是()和()。 函数依赖,多值依赖 2 如果属性X和Y 是1:1的联系,则称X和Y之间的依赖关系为 (),记作()。 相互函数依赖, X→→Y 3 在关系模式R(U)中,如果Y函数依赖于X,但Y不完全函数依赖于X,则称Y()依赖于X。 部分 4 部分函数依赖的定义是() 在关系模式R(U)中,如果Y函数依赖于X,且Y存在真子集也函数依赖于X 5 传递函数依赖的定义() 如果Y函数依赖于X,Z函数依赖于Y,X不函数依赖于Y,则说Z传递函数依赖于x 6 关系模式R有一个函数依赖X→Y,其中Y→X="假",若存在X的真子集X1使X1→Y成立,则称Y(),否则称Y()部分函数依赖于X,完全函数依赖于X 7 若F是最小函数依赖集,则其中每一个函数依赖的右部都是(单一属性)。 三、名词解释 1 部分函数依赖 部分函数依赖:如果X?Y ,但Y不是完全函数依赖于X,则称Y对X部分函数依赖。 2 传递函数依赖 传递函数依赖:对于关系模式R(U),设X、Y 和Z都是U的子集。如果X?Y,Y?Z且Y?X ,则称Z对X传递函数依赖 3 函数依赖 函数依赖:设R(U)是属性集U={A1 A2 ........An}上的关系模式,X和Y是U的子集。若对R(U)的任一具体关系r中的任意两个元组t1和t2,只要t1[X]=t2[X] 就t1[Y]=t2[Y] 。则称“X函数确定Y”或“Y函数依赖于X”,记作X?Y。 4 完全函数依赖 完全函数依赖:如果X?Y ,且对于X的任何一个真子集X’,都有 X’?Y ,则称Y对X完全函数依赖或者X完全决定Y 。 四、设有如表所示的关系,试给出其全部函数依赖及候选关键字。 表 工作证号姓名年龄地址 201 于得水24 武汉 202 田野23 北京 203 易难21 天津 204 周全23 天津 205 方元22 南京 工作证号{姓名,年龄,地址},姓名{工作证号,年龄,地址}

(完整版)数据库系统原理与设计(万常选版)整本书练习题和详细答案详解

数据库系统概论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 DBS是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DBS是一个集合体,包含数据库、计算机硬件、软件和()。 A. 系统分析员 B. 程序员 C. 数据库管理员 D. 操作员 2. 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之间的关系是()。 A. DBS 包括DB 和DBMS B. DBMS 包括DB 和DBS C. DB包括DBS和DBMS D. DBS 就是DB ,也就是DBMS 3. 下面列出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中,没有专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的是()。 I ?人工管理阶段 II ?文件系统阶段 III ?数据库阶段 A. I 和II B. 只有II C. II 和III D. 只有I 4. 下列四项中,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特点的是()。 A. 数据共享 B. 数据完整性 C. 数据冗余度高 D. 数据独立性高 5. 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独立性体现在()。 A. 不会因为数据的变化而影响到应用程序 B. 不会因为系统数据存储结构与数据逻辑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C. 不会因为存储策略的变化而影响存储结构 D. 不会因为某些存储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其他的存储结构 6. 描述数据库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性的是()。 A. 模式 B. 内模式 C. 外模式 D. 用户模式 7. 要保证数据库的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 A. 模式与外模式 B. 模式与内模式 C. 三层之间的两种映射 D. 三层模式 8. 要保证数据库的逻辑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 A. 模式与外模式的映射 B. 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射 C. 模式 D. 三层模式 9. 用户或应用程序看到的那部分局部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它是模式的逻辑子集。 A. 模式 B. 物理模式 C. 子模式 D. 内模式 10. 下述()不是DBA 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 A.完整性约束说明 B.定义数据库模式 C.数据库安全 D.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 选择题答案: (1) C (2) A (3) D (4) C (5) B (6) A (7) C (8) A (9) C (10) D 二、简答题 1 ?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数据的种类有文字、图形、图象、声音、正文等等。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