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虹时光微生物菌剂简介

叶虹时光微生物菌剂简介
叶虹时光微生物菌剂简介

叶虹时光微生物菌剂简介

我国大部分农田因长期片面和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已造成土壤盐碱板结沙化、肥力下降、微生态环境失衡,作物生理性缺素和重茬病害连作障碍,农药用量增加、农产品品质下降等问题日益严重。推行平衡施肥、生态施肥方法,是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实现持续稳产增产优质的根本措施之一。

土壤是天赋的植物营养库,土壤肥力的形成起源于阳光、空气、雨露和微生物,并逐步形成了以阳光、空气、雨露、微生物和动植物腐殖质为主体的土壤肥力有机循环和提高体系。

植物生长需要碳、氢、氧、氮、磷、钾、硅、钙、硫、镁、铁、铜、硼、钼、锌等十七种重要营养元素。常规化肥能提供氮磷钾;微生物肥料能够分解土壤矿物质,并释放其中的各种有效和速效养分,并减少化肥固定残留、提高其利用率、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能平衡营养、强壮植株、减轻病害侵染;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能增加土壤有机养分、提高土壤蓄水蓄肥能力、减少施生粪导致的土传和气传病害。因此,将氮磷钾化肥、微生物菌肥、腐熟有机肥料科学配合施用,是推动沃土肥田和高效生态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

叶虹时光微生物菌剂是河北农业大学朱宝成教授和河北大学张

爱民教授共同带领两校的微生物团队历经几年的科研探索及田间试

验而研制成功的新型生物肥料制剂,该制剂与市场常规生物肥料比较具有“两高两低三耐”特点,即工业化水平高、含菌量高;含水量低、

使用成本低;耐高温、耐高渗、耐储存。经国内外同行专家验收认定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叶虹时光微生物菌剂的作用机理

当农作物施用或者接种叶虹时光微生物菌剂以后,胶冻样类芽孢杆菌在植物根际进行大量繁殖,同时分泌酶类、多糖、激素、氨基酸和其他代谢产物,一方面直接刺激作物生长发育,同时分解转化土壤中多种矿物质为可溶性成分,供作物吸收利用,解决作物缺素,另外通过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植物进行相互作用,诱导作物产生抗性蛋白,增强作物对不良条件和病虫害的侵染。

叶虹时光微生物菌剂的增产原因:

叶虹时光微生物菌剂是一种生物肥料,含有繁殖力极强的高活性土壤有益微生物,施入土壤后,在作物根际进行大量繁殖,分泌多种有机酸、酶类物质,破坏含磷、钾矿物的晶格结构,从而将土壤固定态的磷、钾转化为作物可以吸收利用的速效钾和速效磷,降低化学磷钾肥的用量,避免过量施用化学肥料对于土壤和环境的污染。

胶冻样类芽孢杆菌在释放磷、钾营养的同时,也可以释放镁、铁、钙、硼和钼等营养元素,全面提供作物所需的营养,减轻作物的缺素症及其他生理病害,改善作物的商品性状,提高商品等级。

叶虹时光微生物菌剂可以降低化肥在土壤中的固定,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同时加速秸秆还田地块有机质的腐解。

叶虹时光微生物菌剂所含高活性有益微生物通过在土壤中大量

生长繁殖,有益菌主要分布在作物的根毛和根系周围,在作物根部形成生物屏障,保护作物抵抗土传病菌侵染,抗重茬效果明显。

由于胶冻样类芽孢杆菌可以分泌有机酸和多糖等物质,从而改变土壤的团粒结构,平衡土壤的酸碱度,培肥地力,明显改善土壤环境。同时可以产生大量的生理活性物质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核酸和其他生理活性物质等,刺激作物生长发育,提早成熟,另外该产品还可以提高作物的叶绿素含量,增强作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作物产量;

胶冻样类芽孢杆菌及其所分泌的多种代谢产物通过与作物的相

互作用,可以诱导作物产生多种抗性蛋白,从而提高作物抗病、抗逆和抗倒伏能力。

另外,由于作物使用叶虹时光微生物菌剂后,其有益菌可以在土壤中不断繁殖,在整个作物生长期均有效果,提供养分持久,有效减少作物后期脱肥现象。

综上所述,叶虹时光微生物菌剂具有以上八大作用――总结为解磷解钾、释放中微量元素、提高化肥的利用率、抗重茬、培肥地力、刺激作物生长,提高光合作用、提高作物抗病、抗逆和抗倒伏能力、养分供应持久,所以施用后可以使农作物增产增收。通过近年来的应用推广证明施用叶虹时光微生物菌剂有三大优势:应用作物广泛,增产效果显著以及对农作物和农田的无污染。

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及详细设计要求

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及详细设 计要求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及设计要求 (附简图) 一.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1)生产用菌种的鉴定:主要包括纯度鉴定,生产性能的检查,有无杂菌污染。还有就是菌种的活性,重要特性有无退化等。 (2)如菌种已发生功能性改变或被杂菌污染,还需要进行菌种的纯化或或复壮。 (3)其次在规模生产之前,还要通过实验室中试,确定该菌群的最适生长温度,PH,发酵培养基的最适成分与比例;生长曲线的绘制与最适培养时间的确定。我们一般选取对数生长期的菌体(丝)做为生产发酵用的菌种。最佳接种量与装液量的控制。 二.实验室菌种的活化与种子培养阶段: (1)将冷冻保藏管中的菌种在斜面中活化(37℃ 24h),并在平板中进行纯化(37℃ 24h)。最终得到斜面菌种或菌种斜面。 (2)摇瓶培养阶段: 取一环纯化后的的菌种,接入装量为20mL种子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置于180r/min中摇床中培养 (37℃ 18h)。分别取1mL的种子液 ,接入五个盛有20mL发酵培养基的250 mL 三角瓶中。置于180 r/ min摇床中培养(37℃ 24h)。接种量为三角瓶实际培养基装量的4-5%.PH控制在之间。

培养基组成见下表: (注;1ppm=1mg/l) 三.生产车间多级种子罐发酵阶段: 工艺流程 工艺条件 中控 ℃ 蒸汽 ~ MPa ~ 加料体积50%~75%,实际为60% ~ 精密试纸或PH 计 121℃~125℃ ~ MPa ~ 25℃~35℃ 常压 摇瓶菌种 物料量的%.实际接种量为1% 25℃~35℃ 镜检: 24~36h 菌体的形态、密度

最新微生物肥料项目计划书

微生物肥料项目计划书 一、项目背景 二、市场预测 三、生产条件 四、生产工艺 五、工艺特点 六、投资概算 七、效益分析 八、结论 一、项目背景 1、立项的必要性 多年来,化学肥料的施用对农业增产增收起到了关键作用。 农业生产需要土壤提供 可供作物生长繁殖的营养物南和生存环境。而然,由于长期施用化学肥料,有机肥供应不足,各类养份比便失调,致使农田生态环境、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微生物区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以东北黑土区为例,土壤有机质已由开垦时的8-10%下降到2-3%,从富含有机质的土壤转变为有机质贫瘠土壤,其他地区土壤有机质的状况则更为严重。专家指出,化学肥料理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一大公害,我国目的土壤资源现状迫切需要通过人为措施补充土壤有机质,确保

农业种植水平和农作物产品品质。 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农田土壤,1972年国际上成立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以推动无公害健康食品的生产和监测。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主要目标就是和自然体系协作,保证有足球够数量有机质返回土壤,以促进生态系统中生物循环,达到保持和增强土壤长肥力及生物活性目的。 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同,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生产优质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已成为当前社会和农业生产的迫切需求。农业部于1990年召开了绿色食品的文件会义,以推动无公害健康食品的开发生产。国务院关于开发绿色食品的文件指出:“开发绿色食品(无污染食品)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食品工业发展,增进人体健康,增加农产品出品创汇都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十大对策中明确提邮要推广“生态农业”。为了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生产绿色食品,农业生产中施肥质量及技术必须进行改革,即合理施用化肥,走有机无机配合施用的发展之路,而生物肥料更应大力提倡和发展。今后在我国农产品品质提高和产量的增加,更要依靠包括生物学肥料在内的高新技术的支持,特别是生物肥料的推广应用。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借助高科技手段,寻求新的肥源,其中微生物肥料理是研究的焦点。我国从50年代开始进行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和应用,然而,直到过十年来,才得到快速的发展。1990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的发展概况汇总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的发展概况 一、微生物肥料的定义 微生物肥料是指一类含有活微生物的特定制,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够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可将微生物肥料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了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量,导致村物营养状况的改善,进而产量增加,代表品种是要菌肥:另一类是广义的微生物肥料,其制品虽然也是通过其中所含的微生物生命活动作用使作物增产,但它不仅仅限于提高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水平,还包括了它们所产生的次生代射物质,如激素类物质对植物的刺激作用,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或者能够拮抗某些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减轻病虫害而使作物产量增加。 二、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和作用机理 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很多,如果按其制品中特定的微生物种类可分为细菌肥料(如根病菌肥、固氮菌肥)、放线菌肥(如抗生菌类、5406)、真菌类肥料(如菌根真菌)等:按其作用机理又可分为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解磷菌类肥料、解钾菌类肥料等:按其制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又可分为单纯的微生物肥料和复合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的功效主要是与营养元素的来源和有效性有关,或与作物吸收营养、水分和抗病有关,概况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土壤肥力,这是微生物肥料的主要功效之一。如各种自生、联合、共生的国氮微生物肥料,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来源,多种解磷、解钾微生物的应用,可以将土壤中难溶的磷、钾分解出来,从而能为作物吸收利用。 2、产生植物激素类物质刺激作物生长,许多用作微生物肥料的微生物还可产生植物激素类物质,能刺激和调节作物生长,使植物生长健壮,营养状况和得到改善。 3、对有害微生物的生物防治作用,由于在作物根部接种微生物肥力,微生物在作物根部大量生长繁殖,在为作物根际的优势菌,限制了其它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机会。同时有的微生物对病原微生物还具有拮抗作用,起到了减轻作物病害的功效。 三、我国微生物肥料的概况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应用和国际上一样,是从豆科植物上应用根瘤菌接种剂开始的,起初只有大豆和花生根瘤菌剂:50年代,从原苏联引进自生固氮菌、磷细菌和硅酸盐细菌剂,称为细菌肥料:60年代又推广使用放线菌制成的“5406”抗生菌肥料和固氮蓝绿藻肥:70-80年代中期,又开始研究VA菌根,以改善植物磷素营养条件和提高水分利用率: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农业生产中又相继应用联合固氮菌和生物钾肥作为拌种剂:近几年来又推广应用由固氮菌、磷细菌、钾细菌和有机肥复合制成的生物肥料做基肥施用。

复合微生物制剂

复合微生物制剂

一、第三代生物环制剂(复合微生物制剂) 生物环保理念和技术均起源于欧洲,第一代生物环保技术发端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应用于六十年代,是直接从自然界中提取、培养微生物,采用调水池、沉淀池、加湿加氧,保证微生物活性,使其发生效用。但缺点是效果缓慢、造价昂贵。 第二代生物环保技术发展于八十年代,通过优选自然界微生物,主动加进菌种,应用范围增加,针对性亦增强,但对于污染严重的领域仍见效缓慢。 麦克安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来自北京大学的生物及环境工程科学家10年的潜心研究,推出了麦克安吉生物环保产品。麦克安吉的出现,标志着第三代生物环保技术的诞生。凭借其技术优势和实力,麦克安吉迅速在欧美及全球各地获得广泛应用。 二、麦克安吉是第三代生物环保制剂的先导 第二代生物环保制剂的应用中,发现用户经常反馈其应用效果不稳定,对于有些污染情况甚至没有效果,并且随着第二代技术的广泛应用,类似的问题更是普遍性地发生。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麦克安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来自北京大学的生物及环境工程科学家,最终研究组结合了微生韧学和生物化学研究成果,针对天然水体、市政污水、生活垃圾和养殖场等不同用途,在优选、驯化的基础上将各具功能的菌提取出来,并有针对性地添加了酶和营养盐等物质,结果成百倍地提高了污染的治理效率。 “麦克安吉”作为新兴的生物环保技术,为环保领域提出了全新的思路,成为第三代生物环保技术的先导和典范。 三、麦克安吉复合微生物制剂的特点 1.无二次污染:“麦克安吉”产品所含特选微生物以污染物中的有机营养物质为食物,当污染物得到净化后,这些微生物会随着污染物的降低而逐渐减少,直至消亡,转化成为无害的二氧化碳、水等简单化合物,不会造成任何二次污染。

微生物肥料发展史

微生物肥料发展史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源自希腊字,由micro(微小)、bios(生命)及logos(科学)這三个字所组成,意为研究微小生命之科学。而微生物(microorganism)則是指形态微小(一般只直经小于1mm),结构简单,大多是单细胞,少数是多细胞以及某些沒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这些微小生物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他们的型态结构。 微生物的应用多,范围广,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应用微生物。下面介绍一下微生物肥料的发展史。 如果说从1890年维诺格拉得斯基分离硝化细菌的纯培养,到1896年诺布尔销售专利商品根瘤菌菌剂算起,微生物肥料迄今己有100多年的史历。19世纪中叶,一些学者对土壤和农业生产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很感兴趣,如有机质的分解过程、植物氮素养料原源、硝酸盐在土壤中形成过程等。直到19世纪下半叶,以巴斯德(巴氏灭菌方法的发明人)为代表一批学者在微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促进了农业微生物研究、应用和发展,固氮、解钾、解磷等微生物肥料随之应运而生。固氮生物肥料就目前所知,除固氮根瘤菌如花生根瘤菌、大豆根瘤菌及牧草根瘤菌以外,其它固氮菌的固氮量很低,为此不作重点介绍。下面仅就当前农业生产中应用效果较好的解钾、解磷微生物发展史,做一简单介绍供参考。 1、解钾细菌:解钾细菌是在1911年,由丹麦学者巴撒立克从蚯蚓肠道中分离获得的,是一种带芽孢的杆菌。1930年前苏联学者亚历山大罗夫在土壤中也同样分离到了这种细菌,定名为硅酸盐细菌,1939将该菌应用于生产实际。经研究发现硅酸盐细菌能分解钾长石、玻璃粉、磷灰石等矿物质,释放出钾素和磷素,进一步发现硅酸盐细菌生命活动,改善了土壤中有效钾素和磷素。自1950年以来,我国学者在土壤中和作物根际都分离得到多株硅酸盐细菌,并做了大量工作。经研究发现硅酸盐细菌主要有两种菌,一种是胶质芽孢杆菌,另一种是环状芽孢杆菌。这两种菌都能分解硅酸盐矿物和磷灰石,并将钾、磷、硅等无机离子释放出来。目前解钾微生物应用较多是胶质芽孢杆菌,如生物钾肥。 2、解磷细菌:解磷细菌是在1935年,由前苏联学者蒙基娜从黑钙土壤中发现的,该菌株分解有机磷化合物,其形态与巨大芽孢杆菌相似,定名为巨大芽孢杆菌变种。1954年我国东北农科院从东北黑鈣土和灰化土中也分离到了分解有机磷很强的解磷巨大芽孢杆菌。1955年中国农科院土肥所分离一种产酸能力较强的无芽孢细菌,对磷酸三鈣有明显的分解作用,试验表明该菌株对无机磷分解能力较强。1956年,我国科技工作者又在水稻田中分离到分解磷的蜡状芽孢杆菌。其后对巨大芽孢杆菌、无芽孢解磷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分解无机磷的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无芽孢解磷细菌解磷能力>巨大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无芽孢解磷细菌分解无机磷的能力虽然比较强,但该菌不形成芽孢,其产品储存稳定性较差,一般仅三个月,商业价值不高。生产企业对于生产菌株不仅要考虑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是考虑其商品价值。为此,生物磷肥生产中多采用产生芽孢的解磷细菌,如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 3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与发展: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最早研究应用的是根瘤菌制剂,代表和奠基人有张宪武先生、陈华癸院士和樊庆笙先生等。50年代是早期发展的时期,开始研究应用了包括根瘤菌在内的固氮菌、溶磷细菌、硅酸盐细菌等细菌肥料;60年代则主要推广应用了“5406”放线菌抗生菌肥料;70-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由土壤真菌制成的泡囊——丛枝菌根(AM菌根)。这3次不稳定的起伏发展,其主要原

微生物制剂调查分析报告

微生物制剂调查报告

————————————————————————————————作者:————————————————————————————————日期: 2

农业微生物制剂调查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所在学院: 专业: 中国·大庆 2013 年6 月

1.调查对象 微生物杀菌剂 2.调查目的 近年来,棚室番茄因连续种植而导致的重茬病发生严重,常导致植物生长缓慢,产量下降,品质变劣。 连作还会导致土壤环境受到破坏。为了解决番茄重茬问题,以番茄品种金鹏为试材,研究了微生物杀菌剂“10 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不同施用量( 0. 5 g /穴、1. 0 g /穴和1. 5 g /穴) 对番茄重茬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3.调查内容 3.1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供试番茄品种为“金鹏”,由西安金鹏种苗有限公司培育。供试微生物杀菌剂为“10 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实验室提供( 河北省保定市科绿丰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产) 。 3.1.2 方法 3.1.2.1试验设计试验在河北省徐水县白塔铺镇白塔铺村某农户的番茄大棚内进行。土壤为砂壤土,肥力高,已经连续种植番茄13 a,秋茬移栽番茄,死苗病发 生严重。番茄种植方式为育苗移栽。一膜单行,行距80 cm,株距25 cm,移栽苗密度为49 950 株/hm2。在番茄移栽时,采用穴施法施用微生物杀菌剂“10 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试验设施用量0 ( 不施用,CK) 、0. 5 g /穴、1. 0 g /穴和1. 5 g /穴4 个处理。小区面积28 m2 ( 长7 m、宽4 m) ,5 行/区,随机处理排列,4 次重复。试验地两边设保护行。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同常规。 3.1.1.2调查项目与方法 3.1.1.2.1防病效果调查。当对照处理死苗严重时,分别调查各处理和对照的死苗数,计算发病率和防治效果。试验数据采用SAS9. 0 简体中文版本软件( SAS Institute Inc. ) 进行统计分析。发病率( %) = 死苗数/定植苗数× 100防治效果( %) = ( 对照发病率-处理发病率) /对照发病率× 100 3.1.1.2.2番茄生理性状调查。记录番茄整个生育期内的单株结果数量,收获第 2 茬番茄果实时测定各处理小区的平均单果重。 3.1.1.2.3 番茄产量调查。收获时实测各处理小区的产量,计算增产率。 增产率( %) = ( 处理小区产量-对照小区产量) /对照小区产量× 100

微生物复合菌剂及其处理方法和应用与设计方案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该微生物复合菌剂包括分解餐厨垃圾的复合菌体和固体发酵辅料,其中:分解餐厨垃圾的复合菌体包括纤维素降解菌10~15份,淀粉降解菌15~30份,蛋白质降解菌15~20份,油脂降解菌15~20份,枯草芽孢杆菌10~15份,铜绿假单胞菌5~15份;固体发酵辅料配比为麸皮50~60kg、豆粕15~20kg、硫酸镁0.4~0.6kg、磷酸二氢钾0.4~0.6kg、磷酸氢二钠0.1~0.2kg、葡萄糖8~10kg;该分解餐厨垃圾的复合菌体接种固体发酵辅料时接种量为0.8%~1%,经固体发酵得到该微生物复合菌剂。该复合微生物菌剂,不仅对油脂、蛋白、纤维类物质具有良好的分解效果,而且可以耐受一定浓度的盐分。最优时,降解率可达到90%以上。 技术要求 1.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所述微生物复合菌剂由分解餐厨垃圾的复合菌体和固体发酵辅料制备而来,其中,所述分解餐厨垃圾的复合菌体包括纤维素降解菌10~15份,淀粉降解 菌15~30份,蛋白质降解菌15~20份,油脂降解菌15~20份,枯草芽孢杆菌10~15份, 铜绿假单胞菌5~15份; 所述固体发酵辅料配比为麸皮50~60kg、豆粕15~20kg、硫酸镁0.4~0.6kg、磷酸二氢钾0.4~0.6kg、磷酸氢二钠0.1~0.2kg、葡萄糖8~10kg; 所述分解餐厨垃圾的复合菌体接种所述固体发酵辅料时接种量为体积重量比0.8%~1%; 其中,所述纤维素降解菌为CICC23686,所述淀粉降解菌为产淀粉酶枯草芽孢杆菌 CICC10066,所述蛋白质降解菌为产蛋白酶枯草芽孢杆菌CICC10071,所述油脂降解菌为产脂肪酶地衣芽孢杆菌CICC21085,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CICC10210,所述铜绿假单胞菌为铜绿假单胞菌CICC21100。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微生物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及详细设计要求

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及设计要求 (附简图) 一.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1)生产用菌种的鉴定:主要包括纯度鉴定,生产性能的检查,有无杂菌污染。还有就是菌种的活性,重要特性有无退化等。(2)如菌种已发生功能性改变或被杂菌污染,还需要进行菌种的纯化或或复壮。 (3)其次在规模生产之前,还要通过实验室中试,确定该菌群的最适生长温度,PH,发酵培养基的最适成分与比例;生长曲线的绘制与最适培养时间的确定。我们一般选取对数生长期的菌体(丝)做为生产发酵用的菌种。最佳接种量与装液量的控制。二.实验室菌种的活化与种子培养阶段: (1)将冷冻保藏管中的菌种在斜面中活化(37℃ 24h),并在平板中进行纯化(37℃ 24h)。最终得到斜面菌种或菌种斜面。 (2)摇瓶培养阶段: 取一环纯化后的的菌种,接入装量为20mL种子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置于180r/min中摇床中培养 (37℃ 18h)。分别取1mL的种子液 ,接入五个盛有20mL发酵培养基的250 mL 三角瓶中。置于180 r/ min摇床中培养(37℃ 24h)。接种量为三

角瓶实际培养基装量的4-5%.PH控制在7.0-7.5之间。培养基组成见下表: (注;1ppm=1mg/l) 三.生产车间多级种子罐发酵阶段: 工艺流程工艺条件中控 121℃~125℃ 0.103MPa~0.168 MPa 0.5h~1.0h 加料体积50%~75%,实际为60% PH6.5~7.5 精密试纸或PH计 121℃~125℃ 0.103MPa~0.168 MPa 0.5h~1.0h 25℃~35℃ 常压

物料量的0.5-5%.实际接种量为1% 25℃~35℃镜检: 24~36h 菌体的形态、密度 芽孢形成率≧80% 搅拌转速:180r/min 二级种子罐重复上述操作和参数控制 其中,由摇瓶菌种向一级种子罐的接种量,控制在一级种子罐实际装料量的0.5%-5.0%;PH控制在6.5-7.5;发酵温度控制在25℃~35℃;装料量控制在种子罐公称容积的60%左右。搅拌转速控制为180r/min. 二级种子罐的具体工艺操作和参数控制和一级种子罐大体相同。二级种子罐培养基成分应尽可能的接近主体发酵罐培养基成分。通过上述二级种子罐发酵培养,我们大致可以得到450L的发酵种子液。(计算如下:0.6*0.01*V=0.225L由此可得V=37.5L即通过一级种子发酵,我们可以得到22.5L的发酵菌体或菌丝。二级种子罐的接种量为5%。即0.6*0.05*V=22.5L)即V=750L.即通过二级种子发酵,我们大致可以得到450L的二级种子发酵液。 二级种子罐培养基成分如下表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的发展概况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发展概况 一、微生物肥料的定义 微生物肥料是指一类含有活微生物的特定制,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够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可将微生物肥料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了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量,导致村物营养状况的改善,进而产量增加,代表品种是要菌肥:另一类是广义的微生物肥料,其制品虽然也是通过其中所含的微生物生命活动作用使作物增产,但它不仅仅限于提高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水平,还包括了它们所产生的次生代射物质,如激素类物质对植物的刺激作用,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或者能够拮抗某些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减轻病虫害而使作物产量增加。 二、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和作用机理 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很多,如果按其制品中特定的微生物种类可分为细菌肥料(如根病菌肥、固氮菌肥)、放线菌肥(如抗生菌类、5406)、真菌类肥料(如菌根真菌)等:按其作用机理又可分为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解磷菌类肥料、解钾菌类肥料等:按其制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又可分为单纯的微生物肥料和复合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的功效主要是与营养元素的来源和有效性有关,或与作物吸收营养、水分和抗病有关,概况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土壤肥力,这是微生物肥料的主要功效之一。如各种自生、联合、共生的国氮微生物肥料,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来源,多种解磷、解钾微生物的应用,可以将土壤中难溶的磷、钾分解出来,从而能为作物吸收利用。 2、产生植物激素类物质刺激作物生长,许多用作微生物肥料的微生物还可产生植物激素类物质,能刺激和调节作物生长,使植物生长健壮,营养状况和得到改善。 3、对有害微生物的生物防治作用,由于在作物根部接种微生物肥力,微生物在作物根部大量生长繁殖,在为作物根际的优势菌,限制了其它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机会。同时有的微生物对病原微生物还具有拮抗作用,起到了减轻作物病害的功效。

微生物菌肥报告

生物菌肥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1.生物菌肥简介 生物菌肥又称微生物肥料。它是一种含有活体微生物,通过其生命活动增加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量,有的还能产生植物生长激素或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体制品。微生物菌肥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为微生物肥料可以通过提高土壤供应营养元素的能力,改善植物营养条件,增 强根系活力,刺激植株生长,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减少呼吸作用,最终使作物获得增产;其次是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所生成的植物激素,通过激素作用,使作物根系活力增强,光合作用效率提高,使作物获得充分的营养成分,最终提高产量。促成作物增产的另一因素 是通过改善作物的营养环境和释放的激素能够增强植物抗逆性,对植物病虫害也具有一定 的抑制作用,从而降低了产量损失。 2.生物菌肥的特点 生物菌肥作为一种生物产品,其与化学肥料相比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不破坏土壤结构,不污染环境,且对人畜无害; (2)改善土壤肥力,肥效持久; (3)能促进某些作物的生长,增加产量,改善农产品的品质; (4)大多数生物菌肥原料多为废弃物、果渣、垃圾等。易于获取,变废为宝"而且配套生 产设备的要求不高,成本较低; (5)其使用效果要受到环境条件(如营养、水分、温度、pH等)的影响;当前由于生产技 术不够成熟,产品质量不高以及具体作用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等原因,我国在生物菌 肥领域仍仅处于一个尝试性阶段,真正投入到大田生产应用的生物菌肥并不多,但 其已受到了许多农业生物专家的关注。 3.国内目前生物菌肥的发展现状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和应用始于根瘤菌接种剂,近十年进入了稳定发展期。伴随着 菌种、剂型的不断开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和检测标准体系不断完善。 近年来,随着对微生物类群的不断研究,微生物肥料所采用的菌种种类不断扩大。目 前所使用的菌种已达到110多种,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及蓝藻等。菌种的开发直接促 进了新型微生物肥料种类的产生。据统计,我国现有的微生物肥料产品主要包括:根瘤菌 制剂、自生及联合固氮菌类制剂、溶磷细菌制剂、溶磷真菌制剂、硅酸盐细菌制剂、促生 细(真)菌制剂、光合细菌制剂、有机物料腐熟剂、土壤(水体)生物修复剂、放线菌制

微生物菌剂投资项目预算报告

微生物菌剂投资项目 预算报告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一、预算编制说明 本预算报告是xxx公司本着谨慎性的原则,结合市场和业务拓展计划,在公司预算的基础上,按合并报表要求编制的,预算报告所选用的会计政 策在各重要方面均与本公司实际采用的相关会计政策一致。本预算周期为5年,即2019-2023年。 二、公司基本情况 (一)公司概况 本公司秉承“顾客至上,锐意进取”的经营理念,坚持“客户第一” 的原则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公司坚持“责任+爱心”的服务理念, 将诚信经营、诚信服务作为企业立世之本,在服务社会、方便大众中赢得 信誉、赢得市场。“满足社会和业主的需要,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的企业 观念,面对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的良好机遇,正以高昂的热情投身于建设 宏伟大业。 公司拥有优秀的管理团队和较高的员工素质,在职员工约600人,80% 以上为技术及管理人员,85%以上人员有大专以上学历。 公司生产运营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突出业绩导向,全面 推行内部市场化运作模式,不断健全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及考评机制, 把全面预算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通过强化预算执行过程 管控和绩效考核,对生产经营过程实施全方位精细化管理,有效控制了产 品生产成本;着力推进生产控制自动化与经营管理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提

高了生产和管理效率,优化了员工配置,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坚持问题导向,不断优化工艺技术指标,强化技术攻关,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原料转化率稳步提高,降低了原料成本及能源消耗,产品成本优势明显。 (二)公司经济指标分析 2018年xxx实业发展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51.51万元,同比增长 13.16%(622.51万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为4929.16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92.11%。 2018年营收情况一览表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2018年公司实现利润总额1540.40万元,较2017年同期相比增长216.38万元,增长率16.34%;实现净利润1155.30万元,

微生物肥料市场报告

微生物肥料概况 一、微生物肥料的分类 1、微生物菌剂,包括农用微生物菌剂和有机物料腐熟剂两大类产品。对应的标准是《农用微生物菌剂GB20287-2006》。

2、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指特定功能微生物与主要以动植物残体(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为来源并经无害化处理、腐熟的有机物料复合而成的一类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效应的肥料。对应的标准是《生物有机肥NY 884-2012》。 3、复合微生物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是指特定微生物与营养物质复合而成,能提供、保持或改善植物营养,提高农产品产量或

改善农产品品质的活体微生物制品。对应的标准是《复合微生物肥料NY/T 798—2015》。 二、微生物肥料发展必要性 (一)微生物肥料具有六大功能,是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突破口 1、提供或活化养分功能 (1)生物固氮 ①根瘤菌及其制剂产品:如花生根瘤菌、大豆根瘤菌、紫云英根瘤菌 ②自生固氮菌/联合固氮菌及其制剂:圆褐固氮菌、拜氏固氮菌、雀稗固氮菌、巴西固氮螺菌、粪产碱菌; ③巴西、阿根廷、美国等大豆主要生产国,在大豆种植中均不施化学氮肥,使用根瘤菌菌剂即可满足大豆对氮肥的需要。(2)溶磷

目前主要研究和应用的菌种有: ①细菌:巨大芽胞杆菌;氧化硫硫杆菌;假单胞菌属的一些种;芽胞杆菌属或类芽;胞杆菌属的一些种。 ②真菌:青霉菌、黑曲霉,菌根等。 (3)解钾 菌种主要有:胶质芽胞杆菌、环状芽胞杆菌 (4)溶解中量元素 产生铁载体的氧化硫硫杆菌、根霉 2、产生促进作物生长活性物质能力 种类多:菌种主要有醋杆菌、气单胞菌、柠檬节杆菌、巴西固氮螺菌、自生固氮菌、巨大芽胞杆菌、多粘类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阴沟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等。 这类微生物可以单独使用,更可以与其它微生物种类复合使用,使促生作用、肥效作用更好地结合起来,以提高和加强应用效果。这种复合剂型的研制是一个发展方向。 3、促进有机物料腐熟功能 腐熟菌剂产品使用的菌种:约60个种。 (1)细菌(18个):枯草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黄褐假单胞菌、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多食鞘氨醇杆菌、戊糖片球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德氏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乳酸乳杆菌、施氏假单胞菌、地衣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阿氏团队节杆菌、黄褐假单胞菌、施氏假单胞菌、产黄纤维单胞菌;

微生物制剂调查报告

农业微生物制剂调查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所在学院: 专业: 中国·大庆 2013 年6 月

1.调查对象 微生物杀菌剂 2.调查目的 近年来,棚室番茄因连续种植而导致的重茬病发生严重,常导致植物生长缓慢,产量下降,品质变劣。 连作还会导致土壤环境受到破坏。为了解决番茄重茬问题,以番茄品种金鹏为试材,研究了微生物杀菌剂“10 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不同施用量( 0. 5 g /穴、1. 0 g /穴和1. 5 g /穴) 对番茄重茬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3.调查内容 3.1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供试番茄品种为“金鹏”,由西安金鹏种苗有限公司培育。供试微生物杀菌剂为“10 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实验室提供( 河北省保定市科绿丰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产) 。 3.1.2 方法 3.1.2.1试验设计试验在河北省徐水县白塔铺镇白塔铺村某农户的番茄大棚内进行。土壤为砂壤土,肥力高,已经连续种植番茄13 a,秋茬移栽番茄,死苗病发 生严重。番茄种植方式为育苗移栽。一膜单行,行距80 cm,株距25 cm,移栽苗密度为49 950 株/hm2。在番茄移栽时,采用穴施法施用微生物杀菌剂“10 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试验设施用量0 ( 不施用,CK) 、0. 5 g /穴、1. 0 g /穴和1. 5 g /穴4 个处理。小区面积28 m2 ( 长7 m、宽4 m) ,5 行/区,随机处理排列,4 次重复。试验地两边设保护行。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同常规。 3.1.1.2调查项目与方法 3.1.1.2.1防病效果调查。当对照处理死苗严重时,分别调查各处理和对照的死苗数,计算发病率和防治效果。试验数据采用SAS9. 0 简体中文版本软件( SAS Institute Inc. ) 进行统计分析。发病率( %) = 死苗数/定植苗数× 100防治效果( %) = ( 对照发病率-处理发病率) /对照发病率× 100 3.1.1.2.2番茄生理性状调查。记录番茄整个生育期内的单株结果数量,收获第 2 茬番茄果实时测定各处理小区的平均单果重。 3.1.1.2.3 番茄产量调查。收获时实测各处理小区的产量,计算增产率。 增产率( %) = ( 处理小区产量-对照小区产量) /对照小区产量× 100

微生物肥料生产新技术

微生物肥料生产新技术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微生物肥料生产新技术 一、微生物肥料生产新工艺及流程 一般传统的微生物肥料生产工艺是:保藏菌种→斜面菌种培养活化→摇瓶扩大培养→发酵罐液体发酵→按一定的比例用草炭吸附后包装或按一定的比例稀释后直接包装。建立这样的生产企业需要建立大面积的无菌培养室、购置发酵罐、空压机、过滤器等设备,而且培养、发酵条件不易控制,菌种质量难以保证,投资大、成本高。 河北省生物工程技术公司针对众多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中存在的上述难题,联合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大学、河北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微生物专家,经多年研究攻关、多次实验,开发出微生物肥料生产新工艺,成功解决了上述难题,非常适合中小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采用,尤其是特别适合现有的复混肥料、有机肥料生产企业生产生物有机无机肥料、生物有机肥料,作为其产品功能更新、升级或提高应用效果而添加。 河北省生物工程技术公司微生物肥料新的生产工艺是:使用公司新开发出的高活性、高含量微生物菌粉按一定比例直接加入或包衣到有机肥或复混肥料中,即可生产出符合国家农业部登记标准要求的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冲施肥、拌冲剂等产品。 具体工艺流程为: (1)微生物菌剂工艺: 草炭或其他吸附剂 + 菌粉微生物固体菌剂或颗粒肥包装 (2)生物有机肥工艺: 有机肥粉状或颗粒 + 菌粉生物有机肥包装 (3)复合微生物肥料(生物复混肥):

化肥(N、P、K)配料→混合→造粒→烘干冷却→筛分→ 包装 菌粉 (4)微生物冲施肥微生物拌种剂 和其他辅料配比制成微生物冲施肥及拌种挤 上述新工艺,实际上相当于将微生物肥料生产中投资大、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质量要求高、用量少的菌剂生产环节交给我们来完成,由我们统一规模化生产提供给每个企业。这样将使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变得简便、高效、低成本。就象手机市场研发出强大的手机芯片,从而使手机生产变得简化进而出现山寨手机一样,高活性的菌粉就是这种“芯片”,只需嫁接到你的产品中,即可生产出各种成分、含量的微生物肥料。所不同的是:高活性菌粉中的有效菌是国家已认可、明确用于农业生产的菌种,用于生产出来的各种微生物肥料均可获得农业部的微生物肥料登记证。 河北省生物工程技术公司提供的菌粉产品,采用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在工业化发酵生产生物肥料的基础上,将菌剂进一步浓缩低温脱水精制而成,实现了菌剂生产的规模化、现代化,保证了菌剂的质量,降低了成本。 二、高活性菌粉技术指标: 含(胶质芽孢杆菌)活性芽孢100亿/克个以上,有效期24个月 三、在微生物肥料生产中使用高活性菌粉的特点及优势 1、生产投资成本低

微生物菌肥行业情况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沈德龙姜昕李俊 农业部微生物肥和食用菌菌种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微生物肥料又称接种剂,生物肥料、菌肥等,是指含有特定微生物活体的制品,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植物养分的供应量或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及农业生态环境。它具有制造和协助作物吸收营养、增进土壤肥力、增强植物抗病和抗干旱能力、降低和减轻植物病虫害、产生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刺激和调控作物生长、减少化肥使用、促进农作物废弃物、城市垃圾的腐熟和开发利用、土壤环境的净化和修复作用、保护环境,以及提高农作物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等多方面的功效,在可持续农业战略发展及在农牧业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一、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的发展现状 (一)国外微生物肥料的发展概况 1、根瘤菌剂是最早研发的产品,已在全世界范围推广应用。 据统计,至少有70多个国家生产和应用豆科根瘤菌剂,生产应用规模较大的国家有美国、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意大利、奥地利、加拿大、法国、荷兰、芬兰、泰国、韩国、印度、卢旺达等。在美国、巴西等大豆种植的主要国家,根瘤菌接种率达到了95%以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对豆科牧草的接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的其他豆科作物也逐步扩大适宜的根瘤菌接种应用范围。世界各国一直在研究与豆科作物及其品种相匹配的优良根瘤菌生产用菌株,根瘤菌剂产品在稳步提高。为保证根瘤菌剂的产品质量,各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强化产品的监督管理。 2、固氮细菌、解磷细菌和解钾细菌等的研究不断深入,产品应用逐步扩大。 除根瘤菌以外,许多国家在其它一些有益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前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的科研人员进行了固氮菌肥料和磷细菌肥料的研究和应用,代表性的菌种为圆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杆菌。他们和前捷克斯洛伐克、英格兰及印度的研究固氮菌的工作者证实,这类细菌能分泌生长物质和一种抗真菌的抗生素,能促进种子发芽和根的生长。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一些国家对固氮细菌和解磷细菌进行了田间试验,所得结果之间迥异,引起科学家对其作用的争议。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固氮螺菌与禾本科作物联合共生的效果显著,已在许多国家推广应用。总结20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的田间试验结果证明,固氮螺菌接种在土壤和气候不同的地区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在60%~70%的试验中可增产5%~30%;此类菌剂促进生长的主要机制是产生能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具体表现在促进根毛的密度和长度、侧根出现的频率及根的表面积。 (二)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发展概况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应用和国际上一样,也是从豆科植物上应用根瘤菌接种剂开始的,并且在上世纪50—60年代期间,根瘤菌剂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微生物肥料产品,其中大豆、花生、紫云英及豆科牧草接种面积较大,增产效果明显。紫云英根瘤菌在未种植过紫云英的地区应用,紫云英产草量可成倍增长。大豆接种根瘤菌每公顷可增产大豆225~300kg,花生根瘤菌可使花生增产10%~50%。豆科作物从

微生物肥料及其应用优势

微生物肥料及其应用优势 中国化肥网2008-9-20 10:46:31 来源:本网论坛【大中小】【关闭】【讨论】 关键词: 肥料 所谓微生物肥料是指将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分离出来,经选育扩大培养而制成的一类生物活性制剂。微生物肥料具有调节植物生长,增加作物产量和改善作物品质,改良土壤,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等优点,为广大农民所欢迎。特别是近年来,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发展很快,对促进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1微生物肥料的分类及其应用 微生物肥料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固氮微生物肥料,微生物钾肥,微生物磷肥;另外还有“5406”和EM菌等微生物肥料。 1 1固氮微生物肥料 固氮微生物肥料是微生物肥料最早出现的一种。自从生物学家1888年第一次分离出固氮菌不久就出现了固氮的根瘤菌肥料。 根瘤菌可使空气中的氮元素转变为氮素化合物,使土壤中增加氮素营养,农作物需要的氮气大部分都由土壤中各类氮细菌通过生物固氮作用而提供的,而人工合成的氮肥仅占农作物需要量的12%,因此,固氮微生物对于作物的生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自然界中有三种生物固氮体系,一是自生固氮,即固氮微生物独自生活固氮;二是共生固氮,即固氮微生物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并形成共生组织进行固氮;三是联合固氮,即固氮微生物同其他生物共栖,不形成特殊组织而进行固氮。 我国固氮微生物的研究始于本世纪30年代,首先由张宪诚教授等对大豆根瘤菌进行了研究。1953年在我国东北150万ha的大豆栽培中推广应用,普遍获得了增产效果,大豆平均增产12%。后来,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对大豆根瘤菌的接种效果、大豆根瘤的发育及其生理活性作用进行了大量长期研究。由于微生物固氮过程中需要厌氧、贫氮和能源等苛刻条件,另外各种类型的固氮菌对植物的专一性也影响了固氮效果,因此扩大固氮微生物肥料应用的领域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1 2磷细菌肥料 磷是植物三大营养元素之一,土壤里含磷虽多,但能为植物直接利用的极少,作为养分能为植物吸收的有效磷在土壤溶液中仅为10-5~10-6摩尔。绝大部分是以不溶性的无机和有机磷化物存在。使用磷肥虽可满足植物对磷的需要,但在土壤里易被固定为难溶态磷,利用率很低。这些无效磷化物在解磷微生物的作用下,可转变为植物可利用的养料。在土壤中具有解磷作用的微生物很多,其中巨大牙孢杆菌、珊瑞红赛氏杆菌、假单孢菌、放射小球菌、橙色黄杆菌等都具有较强的解磷作用。其中有的还对核酸和卵磷脂有较强的分解能力。由于解磷细菌的作用大幅度提高了磷肥的有效供给,磷细菌肥料用于油菜,可增产14%~19%,小麦、水稻、玉米可增产10%左右。因此磷细菌肥料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应用。 1 3细菌钾肥 目前研究和应用的钾细菌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硅酸盐形态的解钾细菌,目前研究和应用的解钾细菌大多是属于这一类,另一类解钾细菌是非硅酸盐形态的。 30年代苏联学者就从土壤中分离出了硅酸盐细菌(即钾细菌),后来的研究证明,这种细菌分解铝硅酸盐类的原生态矿物,可使难溶于水的钾转化为植物能吸收利用的有效钾,同时还能分解土壤和矿物中难以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无效磷成为有效磷。据报道,钾细菌尚有微弱的固氮能力,且在代谢过程中还产生一定量的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吲哚乙酸等生理活性物质。这些物质能促进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提高了作物的抗病能力。钾细菌肥料用于小麦、

细菌菌株,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微生物应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细菌菌株,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所述菌株为弯曲芽孢杆菌D3,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4091;保藏时间为:2017年5月4日。含有该菌株的菌剂尤其适合北方玉米秸秆的快速降解,在作物秸秆田间原位还田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具有能够增加土壤腐殖质、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技术要求 1.细菌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为弯曲芽孢杆菌(Bacillus flexus)D3,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4091;保藏时间为:2017年5月4日。 2.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菌株的微生物菌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微生物菌剂为液体菌剂,且在该液体菌剂中,菌株的活菌的数量≥1×107 CFU /ml。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为固体菌剂,所述固体菌剂由所述的菌株附加固态载体和/或助剂制备而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载体包括草炭、糠粉、麦麸、高岭土、轻质碳酸钙、硅藻土、白炭黑、滑石粉、细沙以及粘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助剂选自蔗糖、葡萄糖、蛋白胨、豆粕、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钠、烷基萘磺酸钠缩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6.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菌株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液体菌剂; 将所述液体菌剂过滤和/或浓缩。 7.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经过纯化后得到的所述菌株混于固态载体和/或助剂中即得。 8.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株或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在秸秆消纳中的应用。 技术说明书 细菌菌株,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发展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对策研究

第!"卷第#期!$$$年%!月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01-),1,23)+4-.5,167+819:&3-9*+-.;<17,<7=>191),’ ?).@!"3)@#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7<@!$$$文章编号C%$$$D%E"F&!$$$’$#D$#%$D$" 发展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对策研究 谢明杰G宫文红G曹文伟 &辽宁师范大学生物系G辽宁大连%%H$!I’ 摘要C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G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G发展农业生产历来具有战略意义@但人们往往在获取最大的 短期经济效益的同时忽视了以保护资源和环境为目标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面对世界范围内进行的K第二次绿色革 命L和K可持续性农业发展L日益强烈的趋势G中国农业如何避免重蹈发达国家K先污染M破坏G后治理L的覆辙G是摆在 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着重阐述微生物肥料在发展生态农业中的作用及使微生物肥料应用规模进一步扩大应采取的 措施@ 关键词C微生物N肥料N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C;%##文献标识码C O !$世纪P$年代中期以前G世界各国往往力争获取最大的短期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以保护资源和环境为目标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G造成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农药和化肥使用量的增长@由于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G污染了河流和地下水G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Q%R@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G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G发展农业生产历来具有战略意义@但长期以来G由于片面追求高产量的耕作理念G盲目地对农业环境进行不适当地M过度地开发以及滥用化肥和农药等G 已使我国的生态环境每况愈下@面对世界范围内K第二次绿色革命L和K持续性农业L日益强烈的趋势G中国农业如何避免重蹈发达国家K先污染M破坏G后治理L的复辙G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G而微生物肥料由于具有肥效高M本身无毒无害M不污染环境且成本低M可节约能源等特点G它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G 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 %微生物肥料的含义 微生物肥料是指一类含有活微生物的特定制品@它是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导致作物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G在这一效应中G微生物起关键作用@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应用现状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M生产和应用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其种类居世界首位G按照微生物的作用机理可分为根瘤菌类肥料M固氮菌类肥料M解磷细菌肥料M抗生菌肥料M硅酸盐细菌肥料和复合微生物肥料等Q!R@同世界其他各国一样G根瘤菌肥料是我国应用时间最长M生产最多M效果最稳定的微生物肥料@近年来G从花生M大豆M豆科绿肥以及牧草根瘤菌中已选育出若干优良菌株G并生产出根瘤菌肥十余种@目前生产的专用根瘤菌肥有花生M大豆M紫云英M苜蓿M三叶草M菜豆等Q"R@实践证明根瘤菌肥的作用效果是显著的G它在我国农牧业生产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磷细菌肥料是利用磷细菌的作用把土壤中作物不能吸收的无效态的无机磷或有机磷转化成作物能够吸收的有效态磷G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钾细菌肥料也叫硅酸盐细菌肥料@它在小麦M棉花等作物上 J收稿日期C%I I I D$#D!# 作者简介C谢明杰&%I H"D’G女G辽宁大连人G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G硕士@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