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成长为一名“好干部”

怎样成为一名“好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鲜明提出和深刻阐释了好干部20字标准,并指出成长为好干部一靠个人努力,二靠组织培养,其中个人努力是内因,是决定性因素。作为一名地方领导干部,怎样按照总书记要求,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改造主观世界,努力成长为一名党和人民信任的好干部?结合多年基层工作实践,我体会,关键要在以下6个方面努力,做好“六种人”。

坚定理想信念,做方向正确的“明白人”。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做个“明白人”,最根本的是要坚守政治方向,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强化学习,通过党委中心组、专家授课、理论研讨等形式,深入领会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树立大局意识、大局观念,自觉维护党的权威,忠于党的事业,严守党的纪律,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认真贯彻落实。

坚持善谋实干,做加快发展的“领路人”。首先,要理清思路,把握发展方向。一个地方发展,最忌讳的是“新官不理旧事”,换一个领导就换一套思路;最没有出路的是墨守成规,思想保守,不思进取。要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把中央、省委要求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在坚持历届党委政府正确发展思路的基础上,善于传承、与时俱进,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其次,要善于抓工作重心,抓中心环节。坚持从全局观察问题,抓住主要矛盾,找准突出难题,收到纲举目张、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要勇于攻坚克难、解决复杂问题。急难问题看水平,险重问题看能力。要始终以发展为己任,用发展的眼光认识、分析和把握问题,创造性地提出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突出务实为民,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上有组织信任,下有人民期待,必须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摆正自己的位置,做人民的公仆,为当地百姓“打好工”,决不能“光吆喝、不干活”,绝不能“当官、做老爷”。要真心倾听群众呼声,真正把百姓

安危、冷暖、苦乐放在心上,多到群众中去,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思、所忧、所盼。要真正帮群众办实事,既做好发展经济这件大事,也要把群众期盼解决的琐事、杂事和“小事”办好办实,突出解决好就业、就学、就医、养老等重大民生问题,照顾好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体,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不断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凝心聚力,做团结和谐的“带头人”。首先要把班子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对班子成员放心、放手、放胆,充分发扬民主,坚持重大事项集体研究、民主决策,统揽不包揽,果断不武断。其次要全力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全面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工作。凝聚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再次要知人善任。“为政之本,在于选贤”。要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当好伯乐、甘为人梯,唯才是举、公道用人,决不搞亲亲疏疏、团团伙伙,带头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深入开展调研,做情况熟悉的“有心人”。一是多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善于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社会各界人士交朋友,到田间地头、厂矿车间、社区学校等各个层面了解情况、发现问题。二是求真务实,切忌形式主义、搞花架子,为调研而调研。要轻车简从,有甘当“小学生”的诚意,虚心向本地老领导、老同志请教,向广大干部群众请教,真正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三是整理分析,去伪存真,在调查中发现新情况,在研究中理出新思路,在作出正确决断中促进科学发展。尤其是制定的政策措施要有较强的操作性,做到出实招、见实效。

加强作风建设,做清正廉洁的“老实人”。这是好干部的底线要求。作为领导干部,一要严格要求自己。带头执行廉政准则,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二要主动接受监督。把监督看作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关心和爱护,自觉接受组织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做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三要洁身自好。修身养性,志趣高雅,像莲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对配偶、子女、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坚决做到不“开口子”、不“留空子”,决不让“感情”、“亲情”、“人情”代替原则,切实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总之,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好干部标准时刻记在心上,把“权”字用好,把“人”字写正,把“我”字看小,把“廉”字守住,不断修正自己,改造自己,提升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