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年级数学主要知识点整理

最新二年级数学主要知识点整理
最新二年级数学主要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数学主要知识点整理

【篇一】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第1---3页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

度单位的必要性。

(2)能用给定的"工具"实行估计和测量。

(3)理解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4)能用厘米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

体的长度。

2、第4---5页

(1)理解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用米估计较长物体的长

度。

(2)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

长度。

(3)理解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初步理解线段,能辨别,能测量线段的长度,能画定长

的线段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不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水平。

2、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准确实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水平。

3、不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水平。

4、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准确实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水平。

5、"多几"、"少几"的应用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能够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实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准确列式解决相对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水平。

8、加减法的估算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准确实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升估算水平。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

(1)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估计、测量、计算)

(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升估测水平和动手操作水平。

(3)渗透统计知识,感受成长的快乐。

【篇二】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理解

1、38页------39页

(1)结合生活情境,理解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初步理解角,并且能够辨认。

(3)知道一个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准确画角。

2、40页------41页

(1)结合具体情境,直观理解直角,会画直角标记。

(2)能利用工具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利用工具画直角。

(3)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1、乘法的初步理解(第一课时)44页------46页

(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理解(第二课时)47页

(1)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3)能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够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5的乘法口诀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经历5的乘法算式

的计算过程和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能用5的乘法口诀实行乘法计算,体验使用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3)能用5的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2、3、4的乘法口诀(分2课时)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2、3、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

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培养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的发展数感。

(3)掌握2、3、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经学过的口诀实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56页例5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计算。

(2)能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水平。

(3)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在做一做2题中,应适当拓展,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协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6、6的乘法口诀

(1)经历独立探索、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和方法。

(2)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1、建立观察角度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

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发展空

间观点。

2、轴对称

(1)通过欣赏图片,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有的轴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说一说"等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找到一条恰当的直线即对称轴,对称轴两边的部分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即能够完全重合)。

(3)能辨别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或点子图中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镜面对称

(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经历探索、掌握镜面对称现象基本特征的过程(镜子里外的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发展空间观点。

【篇三】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1、7的乘法口诀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编制7的乘法口诀,学会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方法。

(2)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

2、"倍"的意义及应用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2)利用操作和图示协助学生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并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3)能利用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4)学会使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3、8的乘法口诀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8的乘法口诀。

(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9的乘法口诀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9的乘法口诀。

(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实践活动(二):看一看、摆一摆

(1)利用主题图复习第3、4、5、6单元的相关知识(观察物体、角的理解、表内乘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动手操作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3)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数学的价值性,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七单元:统计

(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简单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画正字)。

(2)进一步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的),并能完成相对应的图表。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样本容量、比较信息,描述信息等),并让学生尝试作出简单的决策(95页内容能够设计决策问题)。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1、简单的排列和组合

(1)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2)让学生经历摆学具、画图示、列图表等过程,逐步抽象出全面的、有序的排列和组合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具体过渡到抽象。

(3)能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在活动中培养

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有序思考问题的水平。

2、简单的推理

(1)经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实行判断、推理的过程。

(2)能借助"做标记"、"列图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方法实行推理。

(3)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与同伴实行合作与交

(完整版)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一、米和厘米 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还可以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厘米()厘米 4、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6、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 7、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 教室长8米跑道长400米 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 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 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 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 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 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 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3、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4、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法: 先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一个问题,再把答案作为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第二个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一、数据收集整理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会用“正”字记录数据。会数“正”,知道一个“正”字代表数量5。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例: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 (1) 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 )的天数最多,( )的天数最少。 (3) 这个月中阴天有( )天。 (4) 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 )天。 (5) 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 )天。 (6)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有两种情况: (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总数÷份数=每份数 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列式: (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列式: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例:42÷7=6 42是(被除数),7是(),6是();这个算式读作()。 4.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乘数相同的除外)。 例:用“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解决的算式是() A、24÷6= B、4×6= C、24÷3= D、24÷4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100 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 ①相同数位对齐,加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 ①相同数位对齐,减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作10 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 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4、多几、少几已知的问题。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例题 二、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时:把尺的“ 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1米=100厘米100 厘米=1米。 5、线段的特点: 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6、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7、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 成一个角。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 8、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 个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 个角,都是直角。 9、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10、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三、表内乘法 1、乘法的初步认识 (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2、乘法的初步认识 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如:5+5+5+5表示: 5×4 或4×5 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1.学会用“正、?、○”字整理数据. 2.会数“正”字,知道一个“正”字代表数量5. 3.根据统计表,会解决问题. 常见题型: (1)根据图形将数量填入下表. (看清楚是用“正”字还是填数量) (2)一共有____ . (各个部分的数相加) (3)____最多,___最少. (从统计表中观察寻找) (4)从中选_____最合适. (选最多的,因为......) (5)你最喜欢____ ,这组有___ . (结合自己实际填写) (6) 比△多(或者少)_____ . (用多的数量减去少的数量)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平局分的含义: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除法就是来解决平局分问题的. 2.平均分有两种情况: (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总数÷份数=每份数 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是多少本? 列式:24÷6=4(本) (2)把一些数量,按每份是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多少几份?(或一个数里有几个几) 总数÷每份数=份数 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 列式:24÷4=6(人) 3.除法算是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例:42÷7=6 42是被除数,7是除数,6是商读作:42除以7等于6 5.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乘数相同的除外) 例:“三八二十四”可以写成的算式: 3×8=24 8×3=24 24÷3=8 24÷8=3 6.用乘法口诀求商想:商×除数=被除数 7.解决问题 (读2遍题,了解题意,去掉多余信息,保留有用信息,列出算式,正确计算;带上单位,写上答,检查)8. 易错点:平均分的问题,看是谁除谁 第三单元:图形与运动 1.轴对称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 对称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的汉字: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 曰、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 2.平移:沿着直的线路移动(上、下、左、右、斜着),在移动中没有改变大小和方向,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 常见的平移现象:电梯、拉抽屉、自动扶梯、汽车行驶、平滑门、平滑窗、拨算珠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一、长度单位的知识点 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算,数) 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三、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1、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2、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3、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4、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 5、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四、六、表内乘法知识点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加法和乘法的改写,如:5+5+5+5写成乘法算式:5×4或4×5 ;反之,乘法也可改写成加法。如:8×4=8+8+8+8 (在忘记乘法口诀或口诀记不准时,可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来计算。) 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3、2×7=14 读作:2乘7等于14;3乘4等于12写作:3×4=12。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如:8×4=4×8 5、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先算相同再加不同。乘减:先把每一份数都当作相同的数来算,写成乘法,再把多算进去的数减去。如:加法:5+5+5+5+3=23乘加:5×4+3=23乘减:5×5-3=23 6、“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如:7的3倍是多少?(7×3=21),5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8×5=40)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归纳

1 第一单元除法 1、横式 2、竖式 3、注意 ①余数和除数的关系:除数>余数 ②验算方法:除数×商+余数=被除数 ③试商方法: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 4、有余数除法应用题可分为两种类型:

类型一:商需要加1才能得到答案的情况 题目特征:需要把人或东西装完、运完或凑齐等 字眼特征:至少、最少等 典型题目情境:租船、租车、分组、分桌子、存钱、装物等 例题: ① 21个人去划船,每条船限乘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 ② 有23个同学参加赛跑,每5人一组,至少分为几个小组? ③ 小明每周可存4元钱,他要买一本27元的书,至少需要存几周的钱? ④ 淘气有20张光碟,每个盒子能装6张,最少要多少个盒子? 类型二:商不用加1就能得到答案的情况 题目特征:按照要求使用材料制作、购物等 字眼特征:最多、可以、能够等 典型题目情境:买东西、制作衣服、剪绳等 例题: ① 淘气有20元钱,每朵花6元,他最多能买几朵花? ② 每条船每时租金3元,10元最多可以划几时? ③ 有43个扣子,每件衣服要用4个扣子,可以做几件衣服? 2 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 1、方向板

2、地图上(东、南、西、北)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教室里(东、南、西、北) 早上起来,面向太阳,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东对西,南对北。 3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1、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 从右起第一位开始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即:

2、读数法则 ① 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读; ② 千位是几读几千,百位是几读几百,十位是几读几十,个位是几读几; ③ 中间有一个0或几个0,只读一个0;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比较大小 ① 位数多的数大。 ② 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 ③ 最高位相同,比下一位。 4、写数法则 ① 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 ② 几千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在十位上写几,几个在个位上写几; ③ 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5、其他 ①999再添1就是一千。 ② 万以内计数单位间的关系: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4 第四单元测量 5 第五单元加与减

小学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2019小学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2019小学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供大家参考学习。更多小学各年级知识点请关注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第1---3页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能用给定的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3)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4)能用厘米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2、第4---5页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用米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初步认识线段,能辨别,能测量线段的长度,能画定长的线段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不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求商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二、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二年级数学概念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知识要点归纳: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 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 48厘米爸爸的身高 1米75厘 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 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第二单元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知识要点归纳: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 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 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典,奠,旱,春,亩,目,山,单,杀,美,春,品,工,天,网,回,喜,莫,罪,夫,黑,里,亚。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求商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重点、考点汇总

1认识统计表、统计图。 2、整理数据的方法。 3、“正”字的笔画,代表几。 4、学会填统计表,并进行计算。 5、画图(注意每隔代表几)。 1、平均分的定义。 2、平均分的方法(A按指定的份数分B按指定每份个数分) 3、把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也就是这个数里面有多少个几。 4、除法式子各部分名称。 5、用除法的情况(平均分、知道总数和每份个数、知道总数和份数)。 6、用乘法口诀来计算除法式子。 7、除法式子的读作和口诀的区别。 1、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定义(“轴”字怎么写)。 2、平移和旋转的定义(旋转怎么写)。 3、剪纸。 1、综合算式的定义 2、运算顺序(3种) 3、脱式。 4、由2个式子写出一个综合算式(注意小括号)。 1、有余数的除法式子(各部分名称)。 2、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 3、在具体的题目里面各部分的意义。 4、用除法竖式计算除法式子。 5、解决问题 (A注意问题里面的“至少”两字。B商和余数的单位。) 6、找规律。(余数是几就是这组的第几个,没有余数就是这组的最后一个。) 1、读数和写数的方法。 2、数位表。 3、数数。 4、算盘的认识(A各部分名称.。B上珠和下珠各代表几。) 5、近似数。 6、加减法(方法:A竖式B相同的零)

1、表示物品重量的计数单位:克、千克。 2、感知克和千克大概有多重。 3、1千克=1000克1千克=2斤(学会换算比较大小) 4、认识各种称,并能读数。 5、学会估计重量。 6、给物品填上合适的单位:克、千克 7、推理一:文字推理 8、推理二:数字表格推理 ①多多少(多几),少多少(少几) ②还剩多少?(还剩几) ③还有多少个?(还有几个) ④还要多少个?(还要几个) ⑤总共有12个,一个袋子装5个,另外一个袋子装几个? ①一共有几个?(一共有多少个?) ②总共有几个?(总共有几个?) ①有4堆苹果,每堆5个,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知道每份个数和分数,求总数,用乘法) ②谁的几倍是几?(5的4倍是几?) ①有12个苹果,每两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知道总数、每份个数,求份数) ②有12个苹果,平均放在6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知道总数、份数,求每份个数) ③题目里面出现平均分肯定用除法。 ④谁是谁的几倍?(20是5的几倍?)

二年级上册数学内容及知识要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内容及知识要点 1.长度单位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角的初步认识 4.表内乘法 5.观察物体(一) 6.量一量,比一比 7.认识时间 8.数学广角——搭配(一) 9.总复习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知识点: 1.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书第二面:人们用了身体哪些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1)拃(zha)。一拃大约10~15厘米 (2)脚的长度。 (3)两手臂张开的长度。 用人的身体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有什么缺点?因为人与人之间身体高矮不同,拃、

脚、两臂有长有短,测量出来的物体长度很不准确! 后来人们就规定了一定的长度作为长度单位使用。厘米、米等都是统一的长度单位。 1.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2.厘米可以用cm表示。 3.在测量较短的物体时通常用厘米作单位。 4. 估计一厘米的长度:食指宽、田字格宽、图钉的长等等。 测量物体时,一般要将物体左端与尺子上的0刻度线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尺子上的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 5.米可以用m表示。 6. 在测量较长的物体时通常用米作单位。 1 米 = 100厘米 线段: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 黑板、桌子边、书边等都可以看作成()。 线段有两个()。说说下面哪些是线段? 脚、两臂有长有短,测量出来的物体长度很不准确!后来人们就规定了一定的长度作为长度单位使用。厘米、米等都是统一的长度单位。

4.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5.厘米可以用cm表示。 6.在测量较短的物体时通常用厘米作单位。 4. 估计一厘米的长度:食指宽、田字格宽、图钉的长等等。 测量物体时,一般要将物体左端与尺子上的0刻度线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尺子上的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 6.米可以用m表示。 6. 在测量较长的物体时通常用米作单位。 1 米 = 100厘米 线段: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 黑板、桌子边、书边等都可以看作成()。 线段有两个()。说说下面哪些是线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归纳

二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归纳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厘米:认识厘米的长度,1厘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cm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用尺子上以厘米为单位量物 体的长度。 3、认识米:认识米的长度,1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m表示,量比 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尺子以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会用尺子量线 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和米);根据图形数线段的数量;画线段:按 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解决问题: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限厘米和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一、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注意个位进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加掉了。 1、不进位加法; 2、进位加法。 二、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十位借一作十。 注意十位借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减掉了。 1、不退位减法: 2、退位减法。 三、两步计算:无括号,一个竖式来计算,有括号,分两步,先算 括号再算外,注意进位和退位,别把进退给忘掉。 1、无括号: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有括号:括号在后面两个数上。 四、解决问题: 1、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的数。 通过连贯思考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

第三单元、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一、认识角 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 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角的画法:(1)、定顶点。(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 (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 二、角的分类: 1、认识直角:直角的特点, 2、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 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 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 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4、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三、解决问题。 第四、六单位表内乘法(一)(二)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 1、意义:几个几相加用乘法计算。相同的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 2、名称:乘数×乘数=积 二、1-9的乘法口诀:熟记口诀,会口算乘法算式。 1、补充口诀。 2、根据口诀写出乘法算式、看图写乘法算式。 三、解决问题。 1、已知每个多少和个数,求一共多少?每个数量×个数=一共的数。 2、加法和乘法对比解决问题:求一共有多少?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 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还可以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4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两点之间可以画(1)条线段,线段有长短。 线段的特点:①直直的。②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是有限的。 6、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 7、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操场长200米 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 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 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小朋友的肩宽大约30厘米 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 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8、(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量。 9、三角形由(3)条线段组成,正方形由(4)条线段组成。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应注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应注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 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 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笔算两位数的加减法时,从(个)位算起。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注意:看清加减号,不要混乱。 3、【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方法:个位小于5的少看,个位等于或大于5的多看,看成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 如:49+42≈90 28+45+24≈100 50 40 30 50 20 注意:当问题里上出现了“大约”两个字时,就需要估算。 4、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5、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法: 先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一个问题,再把答案作为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第二个问题。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一个角有(1)个顶点,有(两)条边;两条边是(直直的),都从顶点出发。 【练一练】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边) (顶点) (边) 2、角的画法:先画顶点,再画边。 画角时,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二年级上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上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知识要点归纳: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 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 48厘米爸爸的身高 1米75厘 米或175厘米 小朋友的身高 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第二单元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知识要点归纳: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 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

二年级数学学习重点

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重点难点: 1、不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

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都比除数小。 余数最大比除数小1,除数最小比余数大1. 被除数=商x除数+余数 第二单元时、分、秒 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1时=60分 1分=60秒 (1)钟面上的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2)时针用来表示几时,时针走一大格就是1小时,也叫1时;分针用来表示几分,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钟,也叫1分。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 (3)书写时刻文字式:如:8时电子式:8:00 文字式:如:8时零5分电子式:8:05(注意读时要把“零”读出来,写时也要把“0”写出来。) (4)认识钟面上的时间,要先看时针,时针走过了几,就是几时多,至于多几分,再看分针。 (5)计算间隔时间的方法:间隔时间即两个时刻相差的时间,要用后一个时刻减去前一个时刻。 第三单元认识方向 (1)在地图或平面图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东对西,南对北,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 (2)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边是南。 早晨的太阳在东方,中午的太阳在南方,傍晚的太阳在西方。 (3)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不论把它平放在什么地方,指南针的一端指向南,另一端指向北。在野外,可以通过观察树的年轮来辨别方向。树的年轮较疏的向着南方,较密的向着北方。在夜晚,可以用北极星来辨别方向。 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2)读写数时都要从高位起。读数时,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数的末尾的0都不读。写数时,哪一位上没有数,要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归纳

知识要点 1 第一单元除法 1、横式 2、竖式 3、注意 ①余数和除数的关系:除数>余数 ②验算方法:除数×商+余数=被除数 ③试商方法: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 4、有余数除法应用题可分为两种类型: 类型一:商需要加1才能得到答案的情况

题目特征:需要把人或东西装完、运完或凑齐等 字眼特征:至少、最少等 典型题目情境:租船、租车、分组、分桌子、存钱、装物等 例题: ① 21个人去划船,每条船限乘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 ② 有23个同学参加赛跑,每5人一组,至少分为几个小组? ③ 小明每周可存4元钱,他要买一本27元的书,至少需要存几周的钱? ④ 淘气有20张光碟,每个盒子能装6张,最少要多少个盒子? 类型二:商不用加1就能得到答案的情况 题目特征:按照要求使用材料制作、购物等 字眼特征:最多、可以、能够等 典型题目情境:买东西、制作衣服、剪绳等 例题: ① 淘气有20元钱,每朵花6元,他最多能买几朵花? ② 每条船每时租金3元,10元最多可以划几时? ③ 有43个扣子,每件衣服要用4个扣子,可以做几件衣服? 2 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 1、方向板

2、地图上(东、南、西、北)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教室里(东、南、西、北) 早上起来,面向太阳,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东对西,南对北。 3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1、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 从右起第一位开始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即: 2、读数法则 ① 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读; ② 千位是几读几千,百位是几读几百,十位是几读几十,个位是几读几; ③ 中间有一个0或几个0,只读一个0;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比较大小 ① 位数多的数大。 ② 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 ③ 最高位相同,比下一位。 4、写数法则 ① 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 ② 几千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在十位上写几,几个在个位上写几; ③ 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5、其他 ①999再添1就是一千。 ② 万以内计数单位间的关系: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4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