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学分析法导论

1.光学分析法导论
1.光学分析法导论

第一章 光学分析法导论

(An Introduction to Optical Analysis )

1.1 电磁辐射的性质

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是一种以极大的速度(在真空中为 2.9979×

1010cm ·s -1)通过空间,不需要任何物质作为传播媒介的能量。它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光、紫外-可见光以及X 射线和γ射线等形式。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

1.1.1 电磁辐射的波动性

根据Maxwell 的观点,电磁辐射的波动性可以用电场矢量E 和磁场矢量M 来描述,如图1.1.1所示。它是最简单的单个频率的平面偏振电磁波。平面偏振就是它的电场矢量E 在一个平面内振动,而磁场矢量M 在另一个与电场矢量相垂直的平面内振动。电场和磁场矢量都是正弦波形,并且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与物质的电子相互作用的是电磁波的电场,所以磁场矢量可以忽略,仅用电场矢量代表电磁波。波的传播以及反射、衍射、干涉、折射和散射等现象表现了电磁辐射具有波的性质,可以用以下波参数来描。

图1.1.1 电磁波的电场矢量E 和磁场矢量M

1)周期T

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通过空间某一固定点所需要的时间间隔称为周期,单位为s (秒)。

2)频率ν

单位时间内通过传播方向上某一点的波峰或波谷的数目,即单位时间内电磁场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它等于周期的倒数1/T ,单位为1/s (1/秒),称为赫兹,以Hz 表示。电磁波的频率只取决于辐射源,与通过的介质无关。

3)波长λ

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的直线距离。若电磁波传播速度为c ,频率为ν,那么波长λ为:

νλ1

?=c (1.1.1)

不同的电磁波谱区可采用不同的波长单位,可以是m ,cm ,μm 或nm ,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m=102cm=106μm=109nm 。

4)波数

每厘米长度内含有波长的数目,即波长的倒数:

c νλ==

1 (1.1.2) 单位为cm -1(厘米-1),将波长换算成波长的关系式为:

(cm -1))(10)(14

m cm μλλ== (1.1.3) 5)传播速度υ

辐射的速度等于频率ν乘以波长λ,即υ=νλ。在真空中辐射的传播速度与频率无关,并

达到其最大值,这个速度以符号c 表示,c 值已被准确地测定为2.9979×1010cm·s -1。

1.1.2 电磁辐射的微粒性

电磁辐射的波动性不能解释辐射的发射和吸收现象。对于光电效应及黑体辐射的光能量分布等现象,需要把辐射视为微粒(光子)才能满意地解释。Planck 认为物质吸收或发射辐射能量是不连续的,只能按一个基本固定量一份一份地或以此基本固定量的整倍数来进行。这就是说,能量是“量子化”的。这种能量的最小单位即为“光子”。光子是具有能量的,光子的能量与它的频率成正比,或与波长成反比,而与光的强度无关。

λνhc

h E == (1.1.4)

式中E 代表每个光子的能量;ν代表频率;h 是Planck 常数,h=6.626×10-34J·s ;c 为光

速,该式统一了属于微粒概念的光子的能量E 与属于波动概念的光的频率两者之间的关系。

光子的能量可用J (焦耳)或eV (电子伏)表示,eV 常用来表示高能量光子的能量单

位,它表示1个光子通过电位差为1V 的电场时所获得的能量,1eV=1.602×10-19J ,或

1J=6.241×1018eV 。在化学中用J·mol -1为单位表示1mol 物质所发射或吸收的能量:

E=hνN A =hc N A (1.1.5)

将Planck 常数h ,光速c 和阿伏伽德罗常数N A 代入,得

E=(6.626×10-34×2.998×1010×6.022×1023×)J·mol -

1

=(11.96 )J·mol -1

1.1.3 电磁波谱

将各种电磁辐射按照波长或频率的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即称为电磁波谱。表1.1.1列出了用于分析目的的电磁波的有关参数。γ射线的波长最短,能量最大;其后是X 射线、紫外-可见和红外区;无线电波区波长最长,其能量最小。 表1.1.1 电磁波谱的有关参数

由式(1.1.4)可以计算出在各电磁波区产生各种类型的跃迁所需的能量,反之亦然。例如,使分子或原子的价电子激发所需的能量为1~20 eV ,由(1.1.4)式可以算出该能量范围相应的电磁波的波长为1240~60nm 。

nm nm E hc 12401010

602.11100.310626.671910

34=??????==--λ nm nm E hc 621010

602.120100.310626.671910

34=??????==--λ 1.2 光学分析法及其分类

光学分析法是根据物质发射的电磁辐射或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一类分析化学方法。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关系有发射、吸收、反射、折射、散射、干涉、衍射、偏振等。光学分析法可以分为光谱法和非光谱法两大类。

光谱法是基于物质与辐射能作用时,测量由物质内部发生量子化的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产生的发射、吸收或散射辐射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分析的方法。光谱法分为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原子光谱是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变化产生的,它的表现形式为线光谱。属于这类分析方法的有原子发射光谱法(AES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原子荧光光谱法(AFS )以及X 射线荧光光谱法(XFS )等。分子光谱是由分子中的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产生的,表现形式为带光谱。属于这类分析方法的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 )、红外光谱法(IR )、分子荧光光谱法(MFS )和分子磷光光谱法(MPS )等。

非光谱法是基于物质与辐射相互作用时,测量辐射的某些性质,如折射、散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变化的分析方法。非光谱法不涉及物质内部能级的跃迁,电磁辐射只改变了传播方向、速度或某些物理性质。属于这类分析方法的由折射法、偏振法、光散射法、干涉法、衍射法、旋光法和圆二向色性法等。

本书主要介绍光谱法,特别是常用于冶金材料分析的光谱法。如果按照电磁辐射和物质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产生发射、吸收和联合散射三种类型的光谱。

1.2.1 发射光谱

物质通过电致激发、热致激发或光致激发等激发过程获得能量,变为激发态原子或分子M *,当从激发态过渡到低能态或基态时产生发射光谱,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发射出来。

M *—→M + hν

通过测量物质的发射光谱的波长和强度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叫做发射光谱分析法。根据发射光谱所在的光谱区和激发方式的不同,发射光谱有以下几种。

1)γ射线光谱法

天然或人工放射性物质的原子核在衰败的过程中发射α和β粒子后,往往使自身的核激发,然后核通过发射γ射线回到基态。测量这种特征γ射线的能量(或波长),可以进行定性分析,测量γ射线的强度(检测器每分钟的计数),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2)X 射线荧光分析法

原子受高能辐射激发,其内层电子能级跃迁,即发射出特征X 射线,称为X 射线荧光。用X 射线管发生的一次X 射线来激发X 射线荧光是最常用的方法。测量X 射线的能量(或波长)可以进行定性分析,测量其强度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3)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用火焰、电弧、等离子炬等作为激发源,使气态原子或离子的外层电子受激发发射特征光学光谱,利用这种光谱进行分析的方法叫做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波长范围在190~900nm ,可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

4)原子荧光分析法

气态自由原子吸收特征波长的辐射后,原子的外层电子从基态或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

约经10-8s,又跃迁至基态或低能态,同时发射出与原激发波长相同或不同的辐射,称为原子荧光。波长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在与激发光源成一定角度(通常为90°)的方向上测量荧光的强度,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5)分子荧光光谱法

6)分子磷光光谱法

7)化学发光分析法

1.2.2 吸收光谱

当物质所吸收的电磁辐射能与该物质的原子核、原子或分子的两个能级间跃迁所需的能量满足△E= hν的关系时,将产生吸收光谱。

M + hν—→M*

有以下几种吸收光谱法。

1)M?ssbauer谱法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利用溶液中分子或基团在紫外和可见光区产生分子外层电子能级跃迁所形成的吸收光谱,可用于定性和定量测定。

3)原子吸收光谱法

利用待测元素的气态原子对共振线的吸收进行定量测定的方法。其吸收机理是原子的外层电子能级跃迁,波长在紫外、可见和近红外区。

4)红外光谱法

利用分子在红外区的振动-转动吸收光谱来测定物质的成分和结构。

5)顺磁共振波谱法

6)核磁共振波谱法

1.2.3 Raman散射

频率为ν0的单色光照射到透明物质上,物质的分子会发生散射现象。如果这种散射是光子与分子发生能量交换的,即不仅光子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它的能量也发生变化,则称为Raman散射。这种散射光的频率(νm)与入射光的频率不同,称为Raman位移。Raman 位移的大小与分子的振动和转动的能级有关。利用Raman位移研究物质结构的方法称为Raman光谱法。

1.3 光谱法仪器

用来研究吸收、发射或荧光的电磁辐射的强度和波长的关系的仪器叫做光谱仪或分光光度计。这一类仪器一般包括五个基本单元: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和读出器件,如图1.3.1所示。

1.3.1 光源

光谱分析中,光源必须具有足够的输出功率和稳定性。由于光源辐射功率的波动与电源功率的变化成指数关系,因此往往需用稳压电源以保证稳定,或者用参比光束的方法来减少光源输出的波动对测定所产生的影响。光源有连续光源、线光源和激光光源等。图1.3.2给出了光谱分析中常用的光源。

1.3.1.1 连续光源

连续光源是指在很大的波长范围内主要发射强度平稳的具有连续光谱的光源。

1)紫外光源

紫外连续光源主要采用氢灯和氘灯。它们在低压下采用电激发的方式所产生的连续光谱范围为160~375nm。在同样条件下,氘灯产生的光谱强度比氢灯大3~5倍,而且寿命也比氢灯长。

读出器件

样品

(a)

读出器件

(b)

光源

读出器件

(c)

图1.3.1 各类光谱仪部件

(a)发射光谱仪(b)吸收光谱仪(c)荧光和散射光谱仪

图1.3.2 不同波谱区所用的光源

2)可见光源

可见光源通常使用钨灯。在大多数仪器中,使用的工作温度约为2870K,光谱波长范围为320~2500nm。

氙灯,光源的强度大,可使用光谱波长范围为200~700nm。

3)红外光源

常用的红外光源是一种用电加热到温度在1500~2000K之间的惰性固体,所产生最大辐射强度的波长范围为6000~5000cm-1,如能斯特灯、碳硅棒。

(a)(b)

1.3.1.2 线光源

1)金属蒸汽灯

常见的是汞和钠的蒸汽灯。汞蒸汽灯产生的线光谱的波长范围为254~734nm ,钠蒸汽灯的一对线光谱的波长为589.0nm 和589.6nm 。

2)空心阴极灯和无极放电灯

是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中最重要的线光源。

3)激光光源

激光是原子或分子受激辐射产生的。与普通光源相比,激光具有高单色性、方向性强、亮度高相干性好等优点,它使光谱分析的灵敏度和分辨率都大大改善。

原子发射光谱的电弧、火花、等离子体光源,原子吸收光谱的空心阴极灯等光源,将在有关章节中详述。

1.3.2 单色器

光学分析仪器几乎都有单色器,它的作用是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或有一定宽度的谱带。单色器由入射狭缝和出射狭缝、准直镜以及色散元件,如棱镜或光栅等组成,如图1.3.3所示。

图1.3.3 单色器

1.3.

2.1 棱镜

棱镜是根据光的折射现象进行分光的。构成棱镜的光学材料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波长短的光折射率大,波长长的光折射率小。因此,平行光经色散后就按波长顺序分解为不同波长的光,经聚焦后在焦面的不同位置上成像,得到按波长展开的光谱。

常用的棱镜有考纽棱镜(Cornu prism )和立特鲁棱镜(Littrow prism ),如图1.3.4所示。

图1.3.4 棱镜的色散作用

(a )考纽(Cornu )棱镜 (b )立特鲁(Littrow )棱镜

前者是一个顶角α为60°的棱镜,为了防止生成双像,该60°的棱镜是由两个30°的棱镜组成。一边为左旋石英,另一边为右旋石英。后者由左旋或右旋石英做成30°棱镜,在其纵轴面上镀上铝或银。棱镜的光学特性可以用色散率和分辨率来表达。

1)色散率

棱镜的色散率,即折射率对波长的变化率dn/dλ,可用棱镜的角色散率dθ/dλ表示。它表示入射线和折射线的夹角,即偏向角θ(见图1.3.4)对波长的变化率。角色散率越大,波长相差很小的两条谱线分得越开。

在光谱仪中,棱镜一般安置在最小偏向角的位置(入射光通过棱镜时与底边平行),这时棱镜的角色散率可用(1.3.1)式表示。

λ

α

αλθd dn n d d ?-=2sin 12sin 222 (1.3.1) 从(1.3.1)式可知,棱镜的顶角α愈大或折射率n 愈大,棱镜的角色散率也愈大。

棱镜的色散能力也可用线色散率dl/dλ表示,它表示两条谱线在焦面上被分开的距离对波长的变化率。在实际工作中常采用线色散率的倒数表示,dλ/dl 值越大,色散率越小。

2)分辨率

棱镜的分辨率R 是指将两条靠的很近的谱线分开的能力。在最小偏向角的条件下,R 可表示为:

λ

λ?=R (1.3.2) 式中为两条谱线的平均波长,λ?为刚好能分开地两条谱线间的波长差。分辨率与棱镜底边的有效长度b 和棱镜材料的色散率dn/dλ成正比。

λ

λd dn b R =?= 或 λ

λλd dn mb R =?= (1.3.3) 式中mb 为m 个棱镜的底边总长度。由该式可知,分辨率随波长而变化,在短波部分分辨率较大。棱镜顶角较大和棱镜材料的色散率较大时,棱镜的分辨率较高。但是棱镜顶角增大时,反射损失也增大,因此通常选择棱镜顶角为60°。对紫外光区,常使用对紫外光有较大色散率的石英棱镜;而对可见光区,最好的是玻璃棱镜。由于介质材料的折射率n 与入射光的波长λ有关,因此棱镜给出的光谱与波长有关,是非均排光谱。

1.3.

2.2 光栅

光栅分为平面透射光栅和反射光栅。反射光栅在仪器中使用广泛,反射光栅又可分为平面反射光栅(简称为平面光栅或闪耀光栅)和凹面反射光栅(简称凹面光栅)两种。

光栅是一种多狭缝部件,光栅光谱的产生是多狭缝干涉和单狭缝衍射两者联合作用的结果。多缝干涉决定光谱线出现的位置,单缝衍射决定谱线的强度分布。

1.3.

2.2.1 光栅方程及特性

图1.3.5是平面反射光栅的一段垂直于刻线的截面,它的色散作用可用光栅公式表示。

d (sinα + sinθ)= nλ (1.3.4)

式中α和θ分别为入射角和衍射角,整数n 为光谱级次,d 为光栅常数,α角规定为正值;如果θ角与α角在光栅法线的同侧,θ角取正值,异侧则取负值。当n=0时,即零级光

谱,衍射角与波长无关,也就是说无分光作用。

图1.3.5 平面反射光栅的衍射

光栅的特性可用色散率、分辨能力和闪耀特性来表征。

1)色散率

当入射角α不变时,光栅的角色散率可用光栅公式微分求得:

θ

λθcos d n d d = (1.3.5) 式中dθ/dλ为衍射角对波长的变化率,也就是光栅的角色散率。当θ很小且变化不大时,可以认为cosθ≈1。因此,光栅的角色散率只决定于光栅常数d 和光谱级次n ,可以认为是常数,不随波长而变,这样的光谱称为“均排光谱”。这是光栅优于棱镜的一个方面。

在实际工作中用线色散率dl/dλ表示,对于平面光栅,线色散率为:

θ

λθλcos d nf f d d d dl =?= (1.3.6) 式中f 为会聚透镜的焦距,由于cosθ≈1(θ≈6°),则:

d

nf d dl =λ (1.3.7) 2)分辨能力

光栅的分辨能力是根据Rayleign 准则来确定。

如图1.3.6所示。Rayleign 准则认为,等强度的两条

谱线(Ⅰ和Ⅱ)中,一条(Ⅱ)的衍射最大强度落

在另一条(Ⅰ)的第一最小强度上,这时,两衍射

图样中间的光强约为中央最大的80%,而这种情况

下两谱线中央最大的距离是光学仪器能分辨的最小

距离。光栅的分辨率R 等于光谱级次n 与光栅刻痕

总数N 的乘积,即:

图1.3.6 光栅的分辨能力示意图

nN R =?=λ

λ (1.3.8) 例如,对一块宽度为50mm ,刻痕数N 为1200条·mm -1的光栅,在第一级光谱(即

n=1),它的分辨率为:

R = nN = 1×50mm×1200 mm -1 = 6×104

可见,光栅的分辨率比棱镜高得多,这是光栅优于棱镜的又一方面。光栅宽度越大,单位宽度的刻痕数越多,分辨率就越大。

3)闪耀特性

在平面光栅中,不同级次光谱的能量分布是不均匀的。未经色散的零级光谱的能量最大,按正负一级、二级光谱等逐渐减弱。若将光栅刻成具有三角形的槽线,使衍射的能量集中到某个衍射角附近。这种现象称为闪耀,辐射能量最大的波长称为闪耀波长。如图 1.3.7所示,每一个小反射面与光栅平面的夹角β保持一定,以控制每一小反射面对光的反射方向,使光能集中在所需要的一级光谱上,这种光栅称为闪耀光栅。

图1.3.7 平面闪耀光栅

当α=θ=β时,在衍射角θ的方向上可得到最大的相对光强,β角称为闪耀角。质量优良的光栅可以将约80%的辐射能量集中到所需要的波长范围内。

光栅公式(1.3.4)也适用于闪耀光栅,在α=θ=β时,则:

2dsinβ = nλβ(1.3.9)式中λβ为闪耀波长。

4)光栅的鬼线

一块理想的光栅刻线应该是直的,相互平行并等距离的,形状和刻线的深度应是一致的。但实际上难以做到,总是存在一些误差。这种刻线的误差,在光栅仪器所产生的光谱中以鬼线和伴线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在不应该有谱线的位置上出现伪线。

A 罗兰鬼线

当刻线间隔有周期性误差时,所出现的伪线称为罗兰鬼线。这些鬼线离母线很近,在母线两边对称出现。

B 赖曼鬼线

如果光栅刻线误差是两种周期误差叠加起来的复合误差,则所产生的伪线为离母线很远的“赖曼鬼线”。这种鬼线与母线的距离为母线波长的简单的整数分数倍。

C 伴线

如果光栅上某一局部地方有少数几条间隔不正确的刻线,则在光谱中产生伴线,或称卫线。伴线一般离母线极近,有时分不开。

1.3.

2.2.2 平面光栅装置

光栅装置是指将入射狭缝、准直镜、光栅、成像物镜和出射狭缝等部件装置成光谱仪的形式。光栅装置的类型很多,对平面光栅来说,准直镜、成像物镜是不可少的,常用的装置有垂直对称式及水平对称式两类。

1)垂直对称式装置

这种装置又称艾伯特-法斯提(Ebert-Fastic)装置,是平面光栅光谱仪中常用的装置,如图1.3.8所示。

M

O2

G

S2

O1S1

G

O2

O1

S2

S1

图1.3.8 垂直对称式光栅装置光路图图1.3.9 水平对称式光栅装置光路图

从光源出发的复合光经过照明系统及入射狭缝S1照射在反射镜M下方的准直镜O1上,

经O1反射以平行光束射到光栅G上,由光栅G色散成平行的单色光。经球面反射镜M上方的成像物镜O2,最后按波长排列分别聚焦于一系列的出射狭缝S2上。

这种装置的主要特征是:

A 光栅G置于狭缝和反光镜M之间,光栅中心与反光镜M中心的连线为此装置的主光轴;

B 准直镜O1和成像物镜O2、入射狭缝S1和出射狭缝S2各自的中心均对主光轴处于垂直对称的位置。

由于这种光路的对称性,使仪器结构紧凑,成像质量好,焦面平直,有利于提高仪器的线色散率及分辨率。

2)水平对称式装置

这种装置又称切尔尼-特尔纳(Czerny-Turner)装置,主要应用于单道扫描的光栅光电光谱仪,其光路图如图1.3.9所示。

它是垂直对称式艾伯特装置的一种变形,光栅G、准直镜O1和成像物镜O2、入射狭缝S1和出射狭缝S2各自的中心均对主光轴处于水平对称的位置,用两块较小的凹面镜O1和O2代替大球面反射镜,可使设计灵活、加工方便,但结构不紧凑。

凹面光栅的内容将在相关章节详述。

1.3.

2.3 全息光栅

光栅按其制作方法,可分为机刻光栅、复制光栅和全息光栅等三类。机刻光栅是最早的光栅,它可以制成闪耀光栅,但刻制的成功率低,成本高,大多数由于刻制方面的缺陷存在有罗兰鬼线、赖曼鬼线及伴线等干扰,有明显的杂散光。

选择一块最好的机刻光栅作母版,然后在其上喷镀铝膜,进过几道复杂的工序后,制成一块与母版相近的光栅。这种通过复制技术而制成的光栅,基本上保留有母版(模子)的主要特性,如色散率、分辨能力、闪耀波长等。鬼线少,成本低,故目前使用的较多。

全息光栅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式光栅。是在制作光栅的熔融石英坯上涂一层特殊感光物质,将两股极纯的单色光束投射到它的上面,产生干涉条纹,使特殊物质感光。通过显影定影和化学腐蚀等复杂的化学处理过程后,干涉条纹变成了石英坯上的刻线槽,从而形成了光栅。这种光栅每毫米长度内的刻线数较多,(目前最多可达6500条/mm),所以色散率较大,有效面积也可以做得很大(165mm×320mm),实际分辨率较高,可达理论值的80%~100%;它的刻线排列均匀,刻痕缺陷极少,所以鬼线干扰少。特别是可以大大减少象散,较少杂散光,提高信噪比。然而全息光栅目前只能做成非闪耀光栅。其色散后的光能,在各个波段上的分布较平均,因而分析线光能的有效利用率并不太高。

1.3.

2.4 中阶梯光栅(Echelle光栅)

根据光栅的分辨率公式R = nN,即光栅分辨能力等于光谱级次n和总刻线数N的乘积。

若要提高光栅的分辨率,可通过增大n 和N 两种途径。在一般刻痕光栅中,是通过增大N (增加每毫米刻线数或光栅刻划宽度,一般光栅刻线数为300~2000/mm )的方法。

1)中阶梯光栅

它是一种刻线数较少的锯齿形光栅,见图

1.3.10所示。每毫米刻线数较少,仅为每毫米几

条到1000条。典型的中阶梯光栅的刻线数为75

条/mm ,闪耀角为63°26′,而普通闪耀光栅的闪

耀角为10°22′。中阶梯光栅常用光谱级次为几十

到100多级。

光栅公式(1.3.4)同样也适用于中阶梯光栅。

d (sinα + sinθ)= nλ

一般地讲,中阶梯光栅多在α = β时使用,

故上述公式为:

λθn d =sin 2,λθ

sin 2d n =

光栅总刻线数N = W/d (W 为刻划宽度),故中阶梯光栅的分辨率为:

θλ

λλsin 2W nN R ==?= (1.3.10) 即用高的光谱级次(即θ角大,闪耀角也大)和大的光栅宽度W 可以达到很高的分辨率。如254mm 的中阶梯光栅,在紫外区的分辨率可达106以上,而普通光栅为105以下。

2)中阶梯光栅装置

中阶梯光栅装置使用中阶梯光栅与低色散率的棱镜(有些系统中用光栅)进行交叉色散。这种装置有两种:一种是先经棱镜将光谱级次分离,再经中阶梯光栅色散;另一种是先经中阶梯光栅色散,再经棱镜光谱级次分离。这两种装置均可使200~800nm 的光谱形成光谱级次-波长的二维光谱。整个光谱集中在直径不大于40mm 的焦面上,适合于多道检测器的同时检测。图1.3.11是中阶梯光栅单色仪对光谱的交叉色散原理,其中(a )表明由中阶梯光栅色散的光谱,再经棱镜进一步使光谱级次分离形成一个二维空间谱;(b )表明在焦面方向上观察到的二维光谱排列。

由于中阶梯光栅具有很高的色散率、分辨率和集光本领,使用光谱区广,它在降低发射光谱检出限,谱线轮廓,多元素同时测定等方面非常有用,现已广泛地用于原子发射光谱特别是ICP-AES 中。

(a )

图1.3.10 中阶梯光栅

(b )

图1.3.11 中阶梯光栅装置

(a )色散元件的排列及分光原理;(b )从检测器观察到二维色散光谱区

下面举一个关于单色器分辨率的例子。

【例1.1】用dn/dλ=1.3×10-4nm -1的60°熔凝石英棱镜和刻有2000条·mm -1的光栅来

色散Li 的460.20nm 和460.30nm 两条谱线。试计算:(1)分辨率;(2)棱镜和光栅的大小。

解:(1)由式(1.3.2)求得棱镜和光栅的分辨率

3106.420.46030.4602/)20.46030.460(?=-+=?=nm

nm nm nm R λλ (2)由式(1.3.3)求得棱镜的大小,即底边长

cm nm

d dn b 5.310103.11106.4/17143=????=??=---λλλ 由式(1.3.8)算出光栅的总刻线数

n

N 1??=

λλ 对于一级光谱,n=1 33106.41

1106.4?=??=N 光栅的大小,即宽度W 为

cm mm

Nd W 23.01.020001106.413=???==- 1.3.2.5 狭缝

狭缝是两片经过精密加工,且具有锐利边缘的金属片组成,其两边必须保持互相平行,并且处于同一平面上。如图1.3.12所示。

单色器的入射狭缝起着光学系统虚光源的作用。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并通过狭缝,经色散元件分解成不同波长的单色平行光束,经物镜聚焦后,在焦面上形成一系列狭缝的像即所谓

光谱。因此,狭缝的任何缺陷都直接影响谱线的轮廓与强度的均匀性,所以对狭缝要仔细保护。

图1.3.12 狭缝

狭缝宽度对分析有重要意义。单色器的分辨能力表示分开最小波长间隔的能力。波长间隔的大小决定于分辨率、狭缝宽度和光学材料的性质等,它用有效带宽S表示。

S = DW (1.3.11)式中,D为线色散率的倒数,W为狭缝宽度。当仪器的色散率固定时,S将随W而变化。

对于原子发射光谱,在定性分析时一般采用较窄的狭缝,这样可以提高分辨率,使邻近的谱线清晰分开;在定量分析时则采用较宽的狭缝,以得到较大的谱线强度。

对原子吸收光谱来说,由于吸收线的数目比发射线少得多,谱线重叠的几率小,因此常采用较宽的狭缝,以得到较大的光强。当然,如果背景发射太强,则要适当减小狭缝宽度。一般原则是,在不引起吸光度减小的情况下,采用尽可能大的狭缝宽度。

1.3.

2.6 准直镜

准直镜的作用是将来自入射狭缝的光束变为平行光,此光束再经光栅或棱镜色散后经透镜聚焦在出射狭缝上,形成光谱像。

1.3.3 吸收池

盛放试样的吸收池(也称比色皿、样品池)由光透明的材料制成。在紫外区工作时,采用石英材料;可见光区,则用硅酸盐玻璃;红外光区,则可根据不同的波长范围选用不同材料的晶体制成吸收池窗口。

1.3.4 检测器

在现代仪器中,用光电转换器作为检测器。这类检测器必须在一个宽的波长范围内对辐射有响应,在低辐射功率时的反应要敏感,对辐射的响应要快,产生的电信号容易放大,噪音要小,更重要的是产生的信号应正比于入射光强度I,即:

G = KI + D c

式中G是检测器以电流、电阻或电动势为单位表示的电信号,常数K决定于检测器的灵敏度,D c为没有入射光的暗电流,一般可用补偿电路加以解决。

检测器可分为两类,一类对光子有响应的光检测器,另一类对热产生响应的热检测器。

1.3.4.1 光检测器

光检测器包括光电池、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荷转移元件阵列检测器等,本书主要介绍光电倍增管及电荷转移元件阵列检测器。

1)光电倍增管

光电倍增管实际上是一种加上多级倍增电极的光电管,其结构如图1.3.13所示。

它的外壳由玻璃或石英制成,内部抽真空。阴极为涂有能发射电子的光敏物质(Sb-Cs 或Ag-O-Cs等)的电极。在阴极C和阳极A之间装有一系列次级电子发射极,即电子倍增级D1、D2…等。阴极C和阳极A之间加有约1000V的直流电压,当辐射光子撞击光阴极C 时发射光电子,该光电子被电场加速落在第一倍增级D1上,撞击出更多的二次电子。以此类推,阳极最后收集到的电子数将是阴极发出电子数的105~108倍,形成一个较强的电信

号,此信号经过进一步放大,然后向积分电容器充电。积分结束,测出积分电容器上的积分电压值,通过A/D转换后,形成我们常说的强度值读数。

图1.3.13 光电倍增管工作原理图

K-窗口C-光阴极D1、D2、D3-二次电子发射极(打拿极)

A-阳极R1、R2、R3、R4-电阻

按光阴极材料和敏感的波长,光电倍增管可分为多种类型。我们关心的是它们的敏感波长,见表1.3.1。由表中可知,有些光电倍增管是可以相互代替的,但有些又是不能代替的,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光电倍增管的特性,以便灵活引用。

表1.3.1 光电倍增管型号与适用波长对照表(nm)

注:“改型”是与原来型号在性能上基本一致,只是外形等方面有差别。改型和原型在很多情况下可以相互替换。

光电倍增管的输出电流随外加电压的增加而增加。因为每个倍增电极获得的增益取决于加速电压,因此总增益对外加电压的变化极为敏感。所以,对光电倍增管的电源电压必须严加控制。即使没有光照射在阴极上,光电倍增管也有输出电流,这就是暗电流。光电倍增管的暗电流越小,质量越好。光电倍增管的光谱响应范围决定于光阴极材料。

对光电倍增管的详细介绍我们将在相关章节进行。

2)电荷转移元件阵列检测器

电荷转移元件阵列(CTDs)检测器单元是通过硅半导体基体吸收光子产生流动的电荷,然后转移、收集,并进行放大及检测。根据所利用的电荷测量模式不同还可分为电荷注入元件(CID)检测器和电荷耦合元件(CCD)检测器。

在CID阵列中,单个检测器单元是用n-型硅半导体材料作为基体。该材料多数载流子是电子,少数载流子是空穴。而检测器收集及检测的是光照产生的空穴。

在CCD阵列中,单个检测器单元是用p-型硅半导体材料作为基体。该材料多数载流子是空穴,少数载流子是电子。而检测器收集及检测的是光照产生的电子。

目前,在使用电荷转移元件阵列检测器中,较广泛采用的是CCD阵列检测器。该检测器的突出优点是具有较高的信噪比,低的读数噪声,超低的暗电流和较宽的动态范围。其波长可达0.1~1000nm。如有的CCD阵列可形成多达1152×1242个单元,而读数噪声只有4~6个电子,其读数动态范围可达16位到18位。使用CCDs检测器可同时记录整个二维光谱。

表1.3.2列出了几种光检测器的特性比较。

表1.3.2 几种光检测器的特性

1.3.4.2 热检测器

热检测器是吸收辐射并根据吸收引起的热效应来测量入射辐射的强度的,主要包括真空热电偶和热释电检测器等。

1.3.5 读出装置

由检测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后,可用检流计、微安表、记录仪、数字显示器或阴极射线显示器显示和记录测定结果。

参考资料

[1] 北京大学化学系仪器分析教学组;仪器分析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 方惠群,于俊生,史坚;仪器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 吴谋成主编;仪器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 武汉大学化学系编;仪器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 宋卫良主编;冶金仪器分析,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

[6] 周开忆主编;《光谱实验室》增刊《光电光谱分析原理》,北京,《光谱实验室》编辑部,1993。

光学分析部分习题.docx

第二章光分析方法导论 一、选择题 1、 请按能量递增的次序,排列下列电磁波谱区:红外、射频、可见光、紫外、X 射线、微波、丫射 线( A 、 微波、射频、红外、可见光、紫外、X 射线、丫射线 B 、 射频、微波、红外、可见光、紫外、X 射线、丫射线 C 、 丫射线、X 射线、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射频 D 、 丫射线、X 射线、紫外、可见光、红外、射频、微波 2、 请按波长递增的次序,排列下列电磁波谱区:红外、射频、可见光、紫外、X 射线、微波、丫射线( 微波、射频、红外、可见光、紫外、X 射线、丫射线 射频、微波、红外、可见光、紫外、X 射线、丫射线 Y 射线、X 射线、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射频 丫射线、X 射线、紫外、可见光、红外、射频、微波 请按能量递增的次序,排列下列电磁波谱区:远红外、可见光、近紫外、近红外、远紫外( 某分了的转动能级差△ E=0.05eV ,产生此能级跃迁所需吸收的电磁辐射的波长为( 248pm D 、2480pm A 、 B 、 D 、 3、 A 、 远红外、 近红外、 可见光、近紫外、 远紫外 B 、 远红外、 近红外、 可见光、远紫外、 近紫外 C 、 远紫外、 近紫外、 可见光、近红外、 远红外 D 、 近紫外、 远紫外、 可见光、近红外、 远红外 4、 A 、 请按波长递增的次序,排列下列电磁波谱区:远红外、可见光、近紫外、近红外、远紫外( 可见光、近紫外、 远红外、 近红外、 远紫外 B 、 远红外、 近红外、 可见光、远紫外、 近紫外 C 、远紫外、 近紫外、 可见光、近红外、 远红外 D 、 近紫外、 远紫外、 可见光、近红外、 远红外 5、 下列哪种光谱分析法不属于吸收光谱( A 、 C 、 分了荧光光谱法 原了吸收光谱法 B 、 D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 法 6、 A 、 下列哪种光谱分析属于发射光谱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B 、 原了吸收分光光度法 C 、 原了荧光光谱法 D 、 激光拉曼光谱法 7、 A 、 2.48pm 24.8屮Yi C 、

光学分析法导论练习题

光学分析法导论练习题 1.对下列的物理量单位进行换算: (1) 150pm X射线的波数(cm-1); (2) 670.7nm Li线的频率(Hz); (3) 3300cm-1波数的波长(μm); 答案:(1);(2);(3)3.03μm。 2.计算下列电磁辐射的频率(Hz)、波数(cm-1)及光量子的能量(用电子伏eV、尔格erg及千卡/摩尔表示): (1)波长为589.0nm的钠D线; 答案:;(2)在12.6μm的红外吸收峰。 答案:。 3.将波长443nm的光通过折射率为1.329的甲醇溶液时,试计算: (1)在甲醇溶液中的传播速度;(2)频率; (3)能量(J);(4)周期(s)。 答案:(1);(2);(3);(4)。 4.辐射通过空气(n=1.00027)与某玻璃(n=1.7000)界面时,其反射损失的能量大约有多少? 答案: 6.7% 5.何谓光的二象性?何谓电磁波谱? 6.请按照能量递增和波长递增的顺序,分别排列下列电磁辐射区:红外线,无线电波,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微波。 7.光谱法的仪器通常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自测题 1.电磁辐射的二象性是指: A.电磁辐射是由电矢量和磁矢量组成; B.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电磁性; C.电磁辐射具有微粒性和光电效应;D.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电磁性。 2.光量子的能量与电磁辐射的哪一个物理量成正比? A.紫外;B.波长;C.波数;D.周期。 3.可见区、紫外区、红外光区、无线电波四个电磁波区域中,能量最大和最小的区域分别为: A.紫外区和无线电波区;B.可见光区和无线电波区; C.紫外区和红外区;D.波数越大。 4.有机化合物成键电子的能级间隔越小,受激跃迁时吸收电磁辐射的 A.能量越大; B.频率越高; C.波长越长; D.波数越大。 5.波长为0.0100nm的电磁辐射的能量是多少eV?(已知) A.0.124;B.12.4eV;C.124eV; D.eV。 6.下列四种波数的电磁辐射,哪一种是属于可见光区? A. B. C. D. 7.频率为MHz的电磁辐射是处在哪个光区? A.紫外光区; B.可见光区; C.红外光区; D.无线电波区。 8.可见光的能量是在下列的哪个范围内?(已知) A. B. C. D. 9.当光由空气(n=1.00027)通过玻璃(n约为1.5)时,在每一个空气-玻璃介面上,光能损失约为多少? A.2%; B.4%;C.6%; D.8%。 10.钠D线在真空中的波长是589.99nm,它通过空气(n=1.00027)以折射率为1.275溶液时的波数分别是多少? A. B.

第02章 光学分析法导论2006.10.22

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 一、教学内容 1、电磁辐射及电磁波谱的概念、特性及相关物理量 2、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及相关的光谱学 3、光学分析法的分类及特点 4、光学分析法的基本仪器 二、重点与难点 1、电磁辐射与电磁波谱的性质 2、各物理量的相互换算 3、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的机制 三、教学目标 1、牢固掌握电磁辐射和电磁波谱的概念及性质 2、熟练掌握电磁辐射各种物理量之间的换算 3、清楚理解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各种光谱 4、清晰光学分析法分类的线索 5、掌握光谱法的基本仪器部件 四、教学学时 2学时 第一节电磁辐射 一、电磁辐射的性质 以电磁辐射为分析信号的分析方法在广义上都称为光学分析法。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等都是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具有波粒二象性。 图2-1 电磁波示意图 1、波动性 按照经典物理学的观点,电磁辐射是在空间传播着的交变电磁场,称之为电磁波。 电磁波可以用频率(υ)、波长(λ)和波数(δ)等波参数来表征。 频率υ定义为ls内电磁场振荡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频率与辐射传播的介质无关,对于一个确定的电磁辐射,它是一个不变的特征量。 波长λ是电磁波相邻两个同位相点之间的距离,常用的单位有厘米

(cm),微米(μm,10-6m),纳米(nm,10-9m)。 波长与频率的乘积就是电磁辐射传播的速度。在真空中,电磁辐射的速度与频率无关,并达到最大值,精确测量的数值是2.99792×1010cm·s-1。这一速度称作光速,用符号c表示。于是有: c=υλ(2-1)在介质中,电磁辐射的电磁场与构成介质的原子或分子的外层电子相互作用,使其传播速度减小。介质不同,传播速度不同,因而波长亦不相同。在不加说明的情况下,辐射的波长指的是在真空中的波长,此时它具有确定的数值。 辐射在空气中的速度与光速差别很小,故式(2-1)也适用于空气。 波数δ是lcm内波的数目,单位为cm-1。当波长以cm为单位时,波数与波长的关系为: 1 (2-2) δ= λ 电磁辐射的波动性表现为电磁辐射的衍射和干涉现象。 2、微粒性 根据量子理论,电磁辐射是在空间高速运动的光量子(或称光子)流。可以用每个光子所具有的能量来表征。 普朗克方程将电磁辐射的波动性和微粒性联系在一起。 c =υ=(2-3) E h h λ 式中h为普朗克常数,它等于6.63×10-34焦耳·秒(J·s)。显而易见,辐射的频率越高(波长越小)光子的能量就越高。一个X射线的光子(λ=10-8cm)所具有的能量比热钨丝发出的光子(λ=10-4cm)大约高l万倍。 光子的能量常以电子伏特(eV)为单位表示 1eV=1.6×10-19J 电磁辐射是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的物质运动形式。所以,频率、波长、波数和光子的能量都可以用作表征电磁辐射的特征参数。一般常用的参数是波长。 二、电磁波谱 电磁辐射按照波长(或频率、波数、能量)大小的顺序排列就得到电磁波谱。电磁波谱一般分成如表2-1所示的一些不同的波长区域,不同的波长区域对应着物质不同类型能级的跃迁。

仪器分析各章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论 问答题 1. 简述仪器分析法的特点。 第二章色谱分析法 1.塔板理论的要点与不足是什么? 2.速率理论的要点是什么? 3.利用保留值定性的依据是什么? 4.利用相对保留值定性有什么优点? 5.色谱图上的色谱流出曲线可说明什么问题? 6.什么叫死时间?用什么样的样品测定? . 7.在色谱流出曲线上,两峰间距离决定于相应两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还是扩散速率?为什么? 8.某一色谱柱从理论上计算得到的理论塔板数n很大,塔板高度H很小,但实际上柱效并不高,试分析原因。 9.某人制备了一根填充柱,用组分A和B为测试样品,测得该柱理论塔板数为4500,因而推断A和B在该柱上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分离,该人推断正确吗?简要说明理由。 10.色谱分析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哪几种?当样品中各组分不能全部出峰或在组分中只需要定量其中几个组分时可选用哪种方法? 11.气相色谱仪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件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12.气相色谱仪的气路结构分为几种?双柱双气路有何作用? 13.为什么载气需要净化?如何净化? 14.简述热导检测器的基本原理。 15.简述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16.影响热导检测器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分别是如何影响的? 17.为什么常用气固色谱分离永久性气体? 18.对气相色谱的载体有哪些要求? 19.试比较红色载体和白色载体的特点。

20.对气相色谱的固定液有哪些要求? 21.固定液按极性大小如何分类? 22.如何选择固定液? 23.什么叫聚合物固定相?有何优点? 24.柱温对分离有何影响?柱温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25.根据样品的沸点如何选择柱温、固定液用量和载体的种类? 26.毛细管色谱柱与填充柱相比有何特点? 27.为什么毛细管色谱系统要采用分流进样和尾吹装置? 28.在下列情况下色谱峰形将会怎样变化?(1)进样速度慢;(2)由于汽化室温度低,样品不能瞬间汽化;(3)增加柱温;(4)增大载气流速;(5)增加柱长;(6)固定相颗粒变粗。 29.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的沸点分别为40℃,62℃,77℃,试推测它们的混合物在阿皮松L柱上和在邻苯二甲酸二壬酯柱上的出峰顺序。 30.流动相为什么要预先脱气?常用的脱气方法有哪些? 31.高压输液泵应具备什么性能? 32.在HPLC中,对流动相的要求是什么? 33.何谓梯度洗脱?适用于哪些样品的分析?与程序升温有什么不同? 33.什么是化学键合固定相?化学键合相的特点有哪些? 34.反相键合相色谱法具有哪些优点? 35.为何高效液相色谱法一般采用全多孔微粒型固定相? 36.指出下列物质在正相色谱和在反相色谱中的洗脱顺序: 37.在硅胶柱上,用甲苯为流动相时,某物质的保留时间为28 min,若改用CCl4或CHCl3。为流动相,指出哪一种溶剂能减少该物质的保留时间? 第三章光学分析法导论 一、选择题 1.在光学分析法中, 采用钨灯作光源的是( ) (1)原子光谱(2)分子光谱(3)可见分子光谱(4)红外光谱 2.可见光的能量应为( ) (1) 1.24×104~1.24×106eV (2) 1.43×102~71 eV (3) 6.2 ~3.1 eV (4) 3.1 ~1.65 eV 3.已知:h=6.63×10-34 J×s则波长为0.01nm的光子能量为( )

1.光学分析法导论

第一章 光学分析法导论 (An Introduction to Optical Analysis ) 1.1 电磁辐射的性质 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是一种以极大的速度(在真空中为 2.9979× 1010cm ·s -1)通过空间,不需要任何物质作为传播媒介的能量。它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光、紫外-可见光以及X 射线和γ射线等形式。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 1.1.1 电磁辐射的波动性 根据Maxwell 的观点,电磁辐射的波动性可以用电场矢量E 和磁场矢量M 来描述,如图1.1.1所示。它是最简单的单个频率的平面偏振电磁波。平面偏振就是它的电场矢量E 在一个平面内振动,而磁场矢量M 在另一个与电场矢量相垂直的平面内振动。电场和磁场矢量都是正弦波形,并且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与物质的电子相互作用的是电磁波的电场,所以磁场矢量可以忽略,仅用电场矢量代表电磁波。波的传播以及反射、衍射、干涉、折射和散射等现象表现了电磁辐射具有波的性质,可以用以下波参数来描。 图1.1.1 电磁波的电场矢量E 和磁场矢量M 1)周期T 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通过空间某一固定点所需要的时间间隔称为周期,单位为s (秒)。 2)频率ν 单位时间内通过传播方向上某一点的波峰或波谷的数目,即单位时间内电磁场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它等于周期的倒数1/T ,单位为1/s (1/秒),称为赫兹,以Hz 表示。电磁波的频率只取决于辐射源,与通过的介质无关。 3)波长λ 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的直线距离。若电磁波传播速度为c ,频率为ν,那么波长λ为: νλ1 ?=c (1.1.1) 不同的电磁波谱区可采用不同的波长单位,可以是m ,cm ,μm 或nm ,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m=102cm=106μm=109nm 。 4)波数 每厘米长度内含有波长的数目,即波长的倒数: c νλ== 1 (1.1.2) 单位为cm -1(厘米-1),将波长换算成波长的关系式为:

光分析习题解答

第二章 光学分析法导论 3、 计算:(1)670.7 nm 锂线的频率;(2)3300 cm -1谱线的波长;(3)钠588.99 nm 共振线的激发电 位。 解:(1)1141 101047.47.670100.3--?=??==s nm s cm c v λ (2)nm cm 303033001 1 1 == = -σ λ (3)J eV nm s cm s eV c h E 19-110151077.33107.299.588) 100.3()10136.4(?==?????=?=--λ 第三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1、已知丙酮的正己烷溶液的两个吸收峰 138nm 和279nm 分别属于л→л*跃迁和n→л*跃迁,试计算л、n 、 л*轨道间的能量差,并分别以电子伏特(ev ),焦耳(J )表示。 解:对于л→л*跃迁,λ1=138nm =1.38×10- 7m 则ν=νC =C/λ1=3×108/1.38×10- 7=2.17×1015s -1 则E=hv=6.62×10-34×2.17×1015=1.44×10-18J E=hv=4.136×10 -15 ×2.17×1015=8.98ev 对于n→л*跃迁,λ2=279nm =2.79×10- 7m 则ν=νC =C/λ1=3×108/2.79×10- 7=1.08×1015s -1 则E=hv=6.62×10-34×1.08×1015=7.12×10-19J E=hv=4.136×10 -15 ×1.08×1015=4.47ev 答:л→л*跃迁的能量差为1.44×10-18J ,合8.98ev ;n→л*跃迁的能量差为7.12×10-19J ,合4.47ev 。 2、何谓生色团及助色团?试举例说明。 生色团(Chromophore ):分子中能吸收紫外或可见光的结构单元。生色团是指含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如--C=C--,苯等 助色团(Auxochrome ):它们本身不能吸收紫外或可见光,但是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能使化合物的λmax 向长波方向位移(红移)并增强其强度的官能团(氧、氮、卤素、硫等)。这些基团中都含有孤对电子。如-NH 2,-OH ,-SR ,-Cl 、-Br 、-I 等。 3、作为苯环的取代基,-NH 3+ 不具有助色作用,-NH 2却具有助色作用;-OH 的助色作用明显小于 -O - 。试说明原因。 答:助色团中至少要有一对非键电子n ,这样才能与苯环上的л电子相互作用产生助色作用,由于 -NH 2中有一对非键n 电子,因此有助色作用,而形成-NH 3+ 基团时,非键n 电子消失了,则助色作用也就随之消失了。 由于氧负离子O - 中的非键n 电子比羟基中的氧原子多了一对,因此其助色作用更为显著。 8、比较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与双光束分光光度计有什么不同?

光学分析法导论习题

光学分析法导论习题 一.填空题 1. 光速c≈3×1010cm·s-1是在中测得的。 2.原子内层电子跃迁的能量相当于光,原子外层电子跃迁的能量相当于光和。 3.分子振动能级跃迁所需的能量相当于光,分子中电子跃迁的能量相当于光。 4.钠的基态光谱支项为 ,钠的共振谱线以表示。 5.,和三种光分析方法是利用线光谱进行检测的。 6.指出下列电磁辐射所在的光谱区(光速为3×1010cm·s-1)。 (1)波长588.9nm ;(2)波数400cm-1; (3)频率2.5×1013Hz ;(4)波长300nm 。 二.选择题 1.电磁辐射的微粒性表现在下述哪种性质上 A. 能量 B. 频率 C. 波长 D. 波数 2.当辐射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中时,下述哪种参量不变? A. 波长 B.频率 C.速度 D.方向 3.镁的L=2光谱项可具有几个J值? A.1 B.2 C.3 D.4 4.下述哪种分析方法是基于发射原理的? A.红外光谱法 B.荧光光度法 C.核磁共振波谱法 D.分光光度法 5.带光谱是由于 A 炽热固体发射的结果 B 受激分子发射的结果

C 受激原子发射的结果 D 简单离子发射的结果 ?习题 一.填空题 1. 光速c≈3×1010cm·s-1是在头真空中测得的。 2.原子内层电子跃迁的能量相当于 X 光,原子外层电子跃迁的能量相当于紫外光和可见光。 3.分子振动能级跃迁所需的能量相当于红外光,分子中电子跃迁的能量相当于紫外可见光。 4.钠的基态光谱项为 32S 1/2 ,钠的共振谱线以 32P 3/2 或32P 312 表 示。 5.原子发射,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三种光分析方法是利用线光谱进行检测的。 6.指出下列电磁辐射所在的光谱区(光速为3×1010cm·s-1)。 (1)波长588.9nm ;(2)波数400cm-1; (3)频率2.5×1013Hz ;(4)波长300nm 。 二.选择题 1.电磁辐射的微粒性表现在下述哪种性质上(A) A. 能量 B. 频率 C. 波长 D. 波数 2.当辐射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中时,下述哪种参量不变?(B) A. 波长 B.频率 C.速度 D.方向 3.镁的L=2光谱项可具有几个J值?(C) A.1 B.2 C.3 D.4 4.下述哪种分析方法是基于发射原理的?(B) A.红外光谱法 B.荧光光度法 C.核磁共振波谱法 D.分光光度法 5.带光谱是由于(B) A 炽热固体发射的结果 B 受激分子发射的结果 C 受激原子发射的结果 D 简单离子受激发射的结果 一、选择题 1、请按能量递增的次序,排列下列电磁波谱区:红外、射频、可见光、紫外、X射线、

(整理)光学分析习题

第二章 光分析方法导论 一、选择题 1、请按能量递增的次序,排列下列电磁波谱区:红外、射频、可见光、紫外、X 射线、微波、γ射线( B ) A 、微波、射频、红外、可见光、紫外、X 射线、γ射线 B 、射频、微波、红外、可见光、紫外、X 射线、γ射线 C 、γ射线、X 射线、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射频 D 、γ射线、X 射线、紫外、可见光、红外、射频、微波 2、请按波长递增的次序,排列下列电磁波谱区:红外、射频、可见光、紫外、X 射线、微波、γ射线( C ) A 、微波、射频、红外、可见光、紫外、X 射线、γ射线 B 、射频、微波、红外、可见光、紫外、X 射线、γ射线 C 、γ射线、X 射线、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射频 D 、γ射线、X 射线、紫外、可见光、红外、射频、微波 3、请按能量递增的次序,排列下列电磁波谱区:远红外、可见光、近紫外、近红外、远紫外( A ) A 、远红外、近红外、可见光、近紫外、远紫外 B 、远红外、近红外、可见光、远紫外、近紫外 C 、远紫外、近紫外、可见光、近红外、远红外 D 、近紫外、远紫外、可见光、近红外、远红外 4、请按波长递增的次序,排列下列电磁波谱区:远红外、可见光、近紫外、近红外、远紫外( C ) A 、远红外、近红外、可见光、近紫外、远紫外 B 、远红外、近红外、可见光、远紫外、近紫外 C 、远紫外、近紫外、可见光、近红外、远红外 D 、近紫外、远紫外、可见光、近红外、远红外 5、下列哪种光谱分析法不属于吸收光谱( A ) A 、分子荧光光谱法 B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C 、原子吸收光谱法 D 、红外吸收光谱法 6、下列哪种光谱分析属于发射光谱法( C ) A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B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C 、原子荧光光谱法 D 、激光拉曼光谱法 7、某分子的转动能级差0.05eV E ?=,产生此能级跃迁所需吸收的电磁辐射的波长为( B ) A 、2.48μm B 、24.8μm C 、248μm D 、2480μm 8、产生能级差 2.5eV E ?=的跃迁所需吸收的电磁辐射的频率为( B ) A 、Hz 100.613? B 、Hz 100.614 ? C 、Hz 100.615? D 、Hz 100.616?

第二章 光学分析法导论

第二章 光学分析法导论 1、解释下列名词 (1)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 (2)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 (3)统计权重和简并度 (4)分子振动光谱和分子转动光谱 (5)禁戒跃迁和亚稳态 (6)光谱项和光谱支项 (7)分子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 (8)拉曼光谱 答:(1)由原子的外层电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原子光谱; 由分子成键电子能级跃产生的光谱称分子光谱。 (2)原子受外界能量(如热能、电能)作用时,激发到较高能态,但很不稳定,再返回基态或较低能态而发射特征谱线形成的光谱称原子发射光谱。 由基态原子蒸气选择性地吸收一定频率的光辐射后跃迁到较高能态产生的原子特征光谱称原子吸收光谱。 (3)由能级简并引起的概率权重称为统计权重。 在磁场作用下,同一光谱支项会分裂成2J+1个不同的支能级,2J+1称为简并度。 (4)由分子在振动能级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称分子振动光谱; 由分子在不同转动能级间跃迁称分子转动光谱。 (5)不符合光谱选择定则的跃迁叫禁戒跃迁; 若两光谱项之间为禁戒跃迁,处于较高能级的原子有较长寿命,称为亚稳态。 (6)光谱项:用n 、L 、S 、J 四个量子数来表示能量状态,符号n 2S+1L J ; 光谱支项: J 值不同的光谱项。 (7)荧光和磷光都是光致发光。 荧光是物质的基态分子吸收一定波长范围的光辐射激发至单重激发态,再由激发态回到基态产生的二次辐射; 磷光是单重激发态先过渡到三重激发态,再由三重激发态向基态跃迁产生的光辐射; 化学发光是化学反应物或产物受反应释放的化学能激发产生的光辐射。 (8)拉曼光谱:入射光子与溶液中试样分子间非弹性碰撞引起能量交换而产生的与入射光频率不同的散射光谱。 2、阐明光谱项中各符号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答:光谱项:n 2S+1L J ; 其中 n 为主量子数,与个别单独价电子的主量子数相同,取值仍为1,2,3,…任意正整数。 L 为总角量子数,其数值为外层价电子角量子数l 的矢量和,即:∑=i i l L 两个价电子耦合所得的总角量子数与单个价电子的角量子数l 1、l 2有如下的取值关系: L = (l 1+l 2),(l 1+l 2 -1),(l 1+l 2 -2),…,|l 1-l 2| 其值可能为L =0,1,2,3,…,相应的光谱项符号为S ,P ,D ,F ,…。若价电子数为3时,应先把2个价电子的角量子数的矢量和求出后,再与第三个价电子求出矢量和,就是3个价电子的总角量子数,依此类推。 S 为总自旋量子数,价电子自旋与自旋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较强的,多个价电子的总自旋量子数是单个价电子量子数m s 的矢量和,即:∑=i i s m S ,

光学分析法导论发射光谱习题

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习题(P223) 1、光谱法的仪器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2、单色器由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3、简述光栅和棱镜分光的原理。 4、影响光栅色散率(线色散率)的因素有哪些?线色散率的单位是什么? 5、波长为500nm和520nm的光谱线垂直照射到光栅上,经焦距为两米的成像物镜系统进 行光谱测量,若光栅刻线数分别为600条/mm,1200条/mm,问一级光谱和二级光谱中这两条线之间的距离为多少? 6、一台配有长63.5mm,刻线数为600条/mm光栅的光谱仪,理论上至少要用哪一级光谱 才能分辨开309.990nm和309.997nm的铁双线? 7、某光谱仪光栅长5cm,刻线数为1000条/mm,暗箱物镜焦距为1m,光线垂直光栅入射, 问分别用一、二级光谱时在衍射为30°处的波长各为多少?在此波长下所能分辨开的最小波长差各为什么?此时的倒线色散率为多大? 第三张原子发射光谱法习题(P242) 1、光谱项的意义是什么? 2、光谱分析常用的激发光源有哪几种?比较它们各自的特点? 3、发射光谱分析中,如何选择分析线和分析线对? 补充题 1、原子发射光谱是怎样产生的?其特点是什么? 2、原子发射光谱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3、名词解释:(1)激发电位;(2)电离电位;(3)原子线;(4);离子线;(5)共振线;(6) 灵敏线(7)等离子体;(8)自吸;(9)基体效应 4、简述ICP的形成原理及其特点。 5、光谱定性分析摄谱时,为什么要使用哈特曼光阑?为什么要同时摄取铁光谱? 6、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要采用内标法?简述内标法的原理。 7、为什么原子发射光谱可采用内标法来消除实验条件的影响? 8、采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下列试样时,选用什么光源为宜? (1)矿石中组分的定性、半定量分析; (2)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10-2数量级) (3)钢中锰的质量分数(10-4~10-3数量级) (4)污水中的Cr、Mn、Cu、Fe等的质量分数(10-6~10-3数量级) 9、某合金中Pb的光谱的定量测定,以Mg作为内标,实验测得数据如下:根据下面数据,(1) 绘制工作曲线; (2)求溶液中A、B、C的质量浓度。 溶液黑度计读数(透光率)Pb的浓度(mg mL-1) Mg Pb 1 7.3 17.5 0.151 2 8.7 18.5 0.201 3 7.3 11.0 0.301 4 10.3 12.0 0.402 5 11. 6 10.4 0.502 A 8.8 15.5 B 9.2 12.5 C 10.7 12.2

光学分析法概论

第九章光学分析法概论 1、光学分析法有哪些类型。 基于辐射的发射建立的发射光谱分析法、火焰光度分析法、分子发光分析法、放射分析法等;基于辐射的吸收建立的UV-V is光度法、原子吸收光度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等;基于辐射的散射建立的比浊法、拉曼光谱法;基睛辐射的折射建立的折射法、干涉法;基于辐射的衍射建立的X-射线衍射法、电子衍射法等;基于辐射的旋转建立的偏振法、旋光法、圆二色光谱法等。 2、吸收光谱法和发射光谱法有何异同? 吸收光谱法为当物质所吸收的电磁辐射能由低能态或基态跃迁至较高的能态(激发态),得到的光谱发射光谱法为物质通过电致激发、热致激发或光致激发等激发过程获得能量,变为激发态原子或分子,当从激发态过渡到低能态或基态时产生的光谱。 3、什么是分子光谱法?什么是原子光谱法? 原子光谱法:是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变化产生的光谱,它的表现形式为线光谱。属于这类分析方法的有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 分子光谱法:是由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产生的光谱,表现形式为带光谱。属于这类分析方法的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分子荧光光谱法和分子磷光光谱法等。 4、简述光学仪器三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辐射源(光源):提供电磁辐射。 波长选择器: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或有一定宽度的谱带。 检测器: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5、简述常用的分光系统的组成以及各自作用特点。 分光系统的作用是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或有一定宽度的谱带。分光系统又分为单色器和滤光片。单色器由入射狭缝和出射狭缝、准直镜以及色散元件,如棱镜或光栅等组成。 棱镜:色散作用是基于构成棱镜的光学材料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 光栅:利用多狭缝干涉和单狭缝衍射两者联合作用产生光栅光谱。 干涉仪:通过干涉现象,得到明暗相间的干涉图。 滤光器是最简单的分光系统,只能分离出一个波长带或只能保证消除给定消长以上或以下的所有辐射。 6、简述常用辐射源的种类典型的光源及其应用范围。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1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解释下列名词: (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 答:(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特殊的仪器,又称为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是以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试样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样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第三章光学分析法导论 1.解释下列名词: (1)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2)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 (3)统计权重和简并度;(4)分子振动光谱和分子转动光谱; (5)禁戒跃迁和亚稳态;(6)光谱项和光谱支项; (7)分子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8)拉曼光谱。 答:(1)由原子的外层电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由分子的各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 (2)当原子受到外界能量(如热能、电能等)的作用时,激发到较高能级上处于激发态。但激发态的原子很不稳定,一般约在108 s内返回到基态或较低能态而发射出的特征谱线形成的光谱称为原子发射光谱;当基态原子蒸气选择性地吸收一定频率的光辐射后跃迁到较高能态,这种选择性地吸收产生的原子特征的光谱称为原子吸收光谱。 (3)由能级简并引起的概率权重称为统计权重;在磁场作用下,同一光谱支项会分裂成2J+1个不同的支能级,2J+1称为能级的简并度。 (4)由分子在振动能级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振动光谱;由分子在不同的转动能级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转动光谱。 (5)不符合光谱选择定则的跃迁叫禁戒跃迁;若两光谱项之间为禁戒跃迁,处于较高能级的原子具有较长的寿命,原子的这种状态称为亚稳态。 (6)用n、L、S、J四个量子数来表示的能量状态称为光谱项,符号为n 2S 1 L;把J值不同的光谱项称为光谱支项,表示为n 2 S 1 L J。 (7)荧光和磷光都是光致发光,是物质的基态分子吸收一定波长范围的光辐射激发至单重激发态,再由激发态回到基态而产生的二次辐射。荧光是由单重激发态向基态跃迁产生的光辐射,而磷光是单重激发态先过渡到三重激发态,再由三重激发态向基态跃迁而产生的光辐射。化学发光是化学反应物或反应产物受反应释放的化学能激发而产生的光辐射。 (8)入射光子与溶液中试样分子间的非弹性碰撞引起能量交换而产生的与入射光频率不同的散射光形成的光谱称为拉曼光谱。 113

光学分析法导论

第2章光学分析法导论 【2-1】解释下列名词。 (1)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2)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 (3)闪耀光栅和闪耀波长(4)光谱通带 答:(1)原子光谱:由原子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 分子光谱:由分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 (2)发射光谱:原来处于激发态的粒子回到低能级或基态时,往往会发射电磁辐射,这样产生的光谱为发射光谱。 吸收光谱:物质对辐射选择性吸收而得到的原子或分子光谱称为吸收光谱。 (3)闪耀光栅:当光栅刻划成锯齿形的线槽断面时,光栅的光能量便集中在预定的方向上,即某一光谱级上。从这个方向探测时,光谱的强度最大,这种现象称为闪耀,这种光栅称为闪耀光栅。 闪耀波长:在这样刻成的闪耀光栅中,起衍射作用的槽面是个光滑的平面,它与光栅的表面一夹角,称为闪耀角。最大光强度所对应的波长,称为闪耀波长。 (4)光谱通带:仪器出射狭缝所能通过的谱线宽度。 【2-2】简述棱镜和光栅的分光原理。 【2-3】简述光电倍增管工作原理。 答:光电倍增管工作原理: 1)光子透过入射窗口入射在光电阴极K上。 2)光电阴极电子受光子激发,离开表面发射到真空中。 3)光电子通过电子加速和电子光学系统聚焦入射到第一倍增极D1上,倍增极将发射出比入射电子数目更多的二次电子,入射电子经N级倍增极倍增后光电子就放大N次方倍。 4)经过倍增后的二次电子由阳极P收集起来,形成阳极光电流,在负载RL上产生信号电压。 【2-4】何谓多道型检测器?试述多道型检测器光电二极管阵列、电荷耦合器件和电荷注入器件三者在基本组成和功能方面的共同点。 【2-5】请按能量递增和波长递增的顺序,分别排列下列电磁辐射区:红外,无线电波,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微波。 答:能量递增顺序: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 波长递增顺序:X射线、紫外光、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2-6】计算下列电磁辐射的频率和波数。

光学分析法导论思考题与练习题

思考题与练习题 1.对下列的物理量单位进行换算: (1)150pm X射线的波数(cm-1); (2)670.7nm Li线的频率(Hz); (3)3300cm-1波数的波长(μm); 答案:(1);(2);(3)3.03μm。 2.计算下列电磁辐射的频率(Hz)、波数(cm-1)及光量子的能量(用电子伏eV、尔格erg 及千卡/摩尔表示): (1)波长为589.0nm的钠D线; 答 ; 案: (2)在12.6μm的红外吸收峰。 答 。 案: 3.将波长443nm的光通过折射率为1.329的甲醇溶液时,试计算: (1)在甲醇溶液中的传播速度; (2)频率; (3)能量(J); (4)周期(s)。 答案:(1);(2);(3);(4)。 4.辐射通过空气(n=1.00027)与某玻璃(n=1.7000)界面时,其反射损失的能量大约有多 少? 答案:6.7% 5.何谓光的二象性?何谓电磁波谱?

6.请按照能量递增和波长递增的顺序,分别排列下列电磁辐射区:红外线,无线电波,可 见光,紫外光,X射线,微波。 7.光谱法的仪器通常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自测题 1.电磁辐射的二象性是指: A.电磁辐射是由电矢量和磁矢量组成; B.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电磁性; C.电磁辐射具有微粒性和光电效应; D.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电磁性。 2.光量子的能量与电磁辐射的哪一个物理量成正比? A.紫外;B.波长; C.波数;D.周期。 3.可见区、紫外区、红外光区、无线电波四个电磁波区域中,能量最大和最小的区域分别为 A.紫外区和无线电波区; B.可见光区和无线电波区; C.紫外区和红外区; D.波数越大。 4.有机化合物成键电子的能级间隔越小,受激跃迁时吸收电磁辐射的 A.能量越大;B.频率越高; C.波长越长; D.波数越大。 5.波长为0.0100nm的电磁辐射的能量是多少eV?(已知)

《分析化学》下册华中师大等校编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作业答案

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作业答案 1、解释下列名词 (1)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P10 原子光谱:由原子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 分子光谱:由分子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 (2)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P13和P14 发射光谱:基态原子获得一定的能量处于激发态,当激发态原子返回基态或较低能级时发射出的特征谱线,即为发射光谱。 吸收光谱:当光辐射通过基态原子或分子时,原子或分子选择性地吸收一定频率的光辐射,跃迁到高能态所产生的特征光谱。(3)分子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P15 分子荧光:基态分子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跃迁至单重激发态,当其由单重激发态回到基态时产生的二次辐射即为分子荧光。 分子磷光:基态分子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跃迁至单重激发态,然后过渡到三重激发态,当其由三重激发态回到基态时产生的光辐射即为分子磷光。 化学发光:化学反应物或反应产物受反应释放的化学能激发而产生的光辐射。 (4)分子振动光谱和分子转动光谱P14 分子振动光谱:分子在振动能级间跃迁产生的光谱,也叫红外吸收光谱。

分子转动光谱:分子在转动能级间跃迁产生的光谱,也叫远红外吸收光谱和微波。 2、计算(1)670.7nm 锂线的频率;(2)3300cm -1谱线的波长;(3)钠588.99nm 共振线的激发电位。 3、电子能级间的能量差一般为1-20eV ,计算在1eV ,5eV 时相应的波长(nm )。 107eV .21099.588101.6021099792.21063.6c h E J 1038.31099.5881099792.21063.6c h E )3(3030nm cm 10030.3330011)2(s 10470.4107.6701099792.2)1(7-19-1034197-103441147-10=??????==?=????===?===?=??==-----λλσλλυc 解:248.1nm 10602.151********.21063.6E c h 1241nm 10 602.11101099792.21063.6E c h 197 1034197 1034=??????===??????==----λλ解:

《仪器分析》第二章 光学分析法导论习题答案

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 1. 已知1电子伏特=1. 602×10-19J,试计算下列辐射波长的频率(以兆赫为单位),波数(以cm-1为单位)及每个光子的能量(以电子伏特为单位):(1)波长为900pm的单色X射线;(2)589.0nm的钠D线;(3)1 2.6μm的红外吸收峰;(4)波长为200cm的微波辐射。 解:已知1eV=1.602×10-19J, h=6.626×10-34J·s, c=3.0×108m·s-1 ①λ=900pm的X射线 Hz,即3.333×1011MHz cm-1 J 用eV表示,则eV ②589.0nm的钠D线 Hz,即5.093×108MHz cm-1 J 用eV表示,则eV ③12.6μm的红外吸收峰 Hz,即2.381×107MHz cm-1 J 用eV表示,则eV ④波长为200cm的微波辐射 Hz,即1.50×102MHz

cm-1 J 用eV表示,则eV 2. 一个体系包含三个能级,如果这三个能级的统计权重相同,体系在300K温度下达到平衡时,试计算在各能级上的相对分布(N i/N).能级的相对能量如下。 (1) 0eV,0.001eV,0.02eV;(2) 0eV,0.01eV,0.2eV; (3) 0eV,0.1eV, 2eV。 解:已知T=300K, k=1.380×10-23J·K-1=8.614×10-5eV·K-1, kT=8.614×10-5×300=0.0258eV ①E0=0eV, E1=0.001eV, E2=0.02eV ②E0=0eV, E1=0.01eV, E2=0.2eV ③E0=0eV, E1=01eV, E2=2eV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doc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第三章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法第四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 第六章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七章 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八章电化学分析导论 第九章电位分析法 第十章极谱分析法 第十一章电解及库仑分析法第十二章色谱分析法

第一章绪论 1.解释下列名词: (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 答:(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特殊的仪器,又称为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是以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试样含景的测定值与试样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2.对试样中某一成分进行5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单位//gm!/')分别为0.36, 0.38, 0.35, 0.37, 0.39o (D 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 (2)如果试样中该成分的真实含量是0.38/zg mL-1,试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 解:(1)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一0.36 + 0.38 + 0.35 + 0.37 + 0.39 x = ---------------------------------------- = 0.37 /zgrnL 标准偏差 E 尸i=l n-\ ,(0.36-0.37)2 +(0.38 - 0.37)2 +(0.35 - 0.37)2 +(0.37-0.37)2 +(0.39 — 0.37)2 9 9 5^1 = 0.0158//g mL-1 相对标准偏差& = Mx 100% =业挫! x 100% = 4.27% x 0.37 (2)相对误差E, =x 100% = -0'37-0,38x 100% = -2.63% o 〃0.38 3.用次甲基蓝-二氯乙烷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硼时,为制作标准曲线,配制一系列质量浓度向(单位 mg-L"1)分别为0.5, 1.0, 2.0, 3.0, 4.0, 5.0的标准溶液,测得吸光度A分别为0.140, 0.160, 0.280, 0.380, 0.410, 0.5400试写出该标准曲线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求出相关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