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六导学案21水污染及其成因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六导学案21水污染及其成因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六导学案21水污染及其成因

2.1 水污染及其成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水污染的形成机理和表现。

2. 以某海域石油泄露为例,分析海洋石油污染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重点难点】

1.“天然水的自净作用”和“水体污染物”是重点。

2.作用的机理(或作用的过程)是难点,因为作用的机理非常复杂,可以举一两个例子,不必追

究细节。

【知识链接】

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1.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①________、②________能力。

2.天然水体净化作用的机理

(1)分类:物理净化、化学净化、③____________。

(2)天然水体自净能力比较:环境空间越大的自净能力越强,流速越快的水体自净能力越强。河流水>

④________>地下水。

(3)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⑤____________,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以⑥__________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3.水污染: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并⑦________其自净能力,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⑧____________,改变水中⑨__________组成,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⑩________甚至丧失的现象,这就是水污染。

二、水体污染现象

1.水体富营养化

(1)污染物:植物营养素?______、?____等。

(2)形成条件:较为?________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一方面污染物易于积累,另一方面静水利于水生植物的繁殖,从而使水体?____________急剧变化,水体生态系统则失去平衡,并造成严重的危害。

(3)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在湖泊等缓流水体内?______到一定程度后,藻类就迅速繁殖,尤以?________、?________占优势。此时,湖面可出现一片片的“?____________”,又称“藻花”,在海洋上则称为“?________”。

(4)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导致鱼类死亡生态系统恶化原因分析:

藻类本身有毒,残体分解时还要消耗大量?________,使鱼类大量死亡。藻类死亡残体被分解后,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重新释放到水中,形成周而复始的物质循环,最后使水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久而久之,湖泊演变成沼泽。

2.海洋水体污染——石油泄露

(1)原因:近海石油的○21________、○22________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海洋石油污染。其中大型和超大型○23__________,经常引发附近海域严重污染的急性事件,对海洋和附近海岸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2)危害:石油污染海洋,会给被污染区域的○24________带来灭顶之灾。

【学习过程】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水体类型自净能力

原因

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

河流水最强最快最短最多

湖泊水居中居中居中居中

地下水最弱最慢最长最少

2.水中溶解氧与水体自净作用的关系

在生物净化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量的溶解氧。溶解氧含量可作为水体自净能力的标志,如图所示:3.水污染问题产生的实质

【典例1】下列关于不同水体自净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湖泊的自净能力比河流强

B.污染物进入河流后扩散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繁殖快

C.湖泊水流动性小,水中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

D.地下水的自净能力比湖泊和河流的自净能力都差

【解析】由影响水体自净能力的因素可知,水体的自净能力大小为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据此可得出答案。

二、水体污染现象

1.水体富营养化

含义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

污染物的来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表现海洋上漂浮大量油膜和油块

危害油污染

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

和感觉器官而死亡

油膜和油块粘住大量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

沉降至海底影响海洋底栖动物

石油氧化分解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典例2】苏州河是上海的一条城市内河(贯穿城区的河流),其沿岸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下图示意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水质污染综合指数高表示污染严重)。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1989~2006年苏州河水质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

(2)简述改善城市内河水质的主要措施。

【解析】本题以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关系,反映城市内河水质变化与两岸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密切关系。解答本题关键是读懂图中水质曲线与不同年份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变化,从而分析得出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水质污染曲线在下降,说明了水质有所转好。从图中可以看出这得益于工业用地面积大量减少,城市绿地的增加,使得污染源减少,水质得到了改善。第(2)题,考查河流综合整治的措施。结合图中信息,可以从河流的污染源进行治理。清理污染物,防止新的污染等。

【基础达标】

1.下列有关环境自净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的自净能力就是对人类破坏活动的抵御能力,人类破坏能力越大,环境的自净能力越强B.环境有自净能力,所以不会发生严重的环境问题

C.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当人们向环境过量排放污染物及有害物质时,环境会永久性地丧失自净能力而发生环境问题

D.环境自净能力是环境的自然功能之一,当污染物的数量超出其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2.下列关于不同水体自净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湖泊的自净能力比河流强

B.污染物进入河流后扩散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繁殖快

C.湖泊水流动性小,水中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

D.地下水的自净能力比湖泊和河流的自净能力都差

3.下列环境问题中,不属于环境污染的是( )

A.轧钢厂的噪声传到附近居民区 B.氮肥厂的废水排入附近河流

C.焦化厂的废气排放到大气中 D.黄土高原区严重的水土流失

4.下列区域中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 )

A.杭州湾B.莱州湾 C.辽东湾D.珠江口

5.如果要在短时间内使藻类植物大量减少,采取下列哪一措施最为有效( )

A.大量引入肉食性鱼类 B.完全除去肉食性鱼类

C.大量引入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鱼类 D.完全除去摄食浮游动物的鱼类

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装载有19万m3原油的美国瓦尔德兹号油轮,在威廉王子海峡触礁(见下图)。大约4万m3原油泄入海中。油层覆盖面积达3 800 km2,导致300万只海鸟死亡。清污工作历时6个月之久,耗资6.5亿美元,但据专家估计,这其中只有10%的地区适合生物生存,因此,原油泄漏的影响将一直持续很多年。

(1)从上述事例中可看出,沿海工业生产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海洋石油污染的主要来源。

(2)海域遭受了石油污染,海洋____________将被破坏,从而影响____________生存,因此,____________也是目前治理海洋污染的重点。

(3)石油污染导致海鸟死亡,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阿拉斯加的油轮泄漏事件中的清污方法,能否采取喷洒强效洗涤剂使石油分散的清污方法?

(5)此次石油泄漏,污染物将随洋流向外扩散。请在图上画出箭头表示油膜扩散方向。并回答洋流对海洋污染有何影响。

【拓展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水体中自净能力最强的是( )

A.青海湖B.结冰时的黄河 C.7月份的珠江 D.深层地下水

2.“三湖(太湖、巢湖、滇池)”是国家重点治理的湖泊,下列不属于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主要原因的是( )

A.三个湖泊周围地区人口众多,且都邻近大城市,污染物排放多

B.三个湖泊水体相对封闭,水流速度均较缓慢

C.为了保持足够的水量,建造大量水利工程以储蓄水量,致使水流速度更为缓慢

D.周围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利用量大

日本水俣湾事件是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之一,主要是由甲基汞引起的。据此完成3~4题。

3.造成这次事件的主要污染源是( )

A.农业污染B.工业污染 C.生活污染D.杀虫剂污染

4.科学家分析发现,水俣湾鱼体内甲基汞的含量比周围水体内的甲基汞含量高3 000倍,那么甲基汞进入鱼体内的主要方式是( )

A.主动运输 B.渗透作用C.鳃部交换气体随血液循环D.水中食物链

5.英国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开采石油过程中钻井平台爆炸出现严重的原油泄漏,被认为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环境的灾难。在洋流的作用下,油膜将首先向下列哪个海域扩散( ) A.美国加利福尼亚沿海B.北冰洋海域

C.佛罗里达半岛沿海D.白令海峡

2012年6月4日,蓬莱19-3油田在对排液泄压产生的原油进

行外输作业时出现软管断开,造成原油泄漏。事件发生后,各部门

紧密配合,及时响应,快速、及时地对泄漏点进行堵漏处理,防止

石油继续泄漏。据此回答6~8题。

6.若泄油区内的鱼类迅速死亡,则有关鱼类死亡原因的叙述

正确的是( )

①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②油膜覆盖水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③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④石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游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7.下列对油污的处理方案中,对海洋环境影响最小的是( )

A.喷洒强效洗涤剂,使油污迅速分散B.利用吸油毡、麦秆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

C.直接用燃烧法清除 D.播撒粉状石灰,使油污分散

8.海洋石油污染中,危害最严重的是( )

A.近海石油开采造成的石油泄漏 B.石油加工过程中造成的石油流失

C.工业含油废水的大量排放 D.偶发的大型油轮泄漏事故

二、综合题

9.太湖几乎每年都会发生蓝藻现象,并造成无锡市饮水危机。阅读材料与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水华是蓝藻大量死亡腐败后在水面形成的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蓝藻一年中在水中随季节上下移动、漂浮。太湖蓝藻每年一般在5月底6月初发生,多见于湖区周围的小水湾等水体流动性差的水域。

材料2:近20年来,化学工业是太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大小工厂遍布太湖周围地区。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太湖地区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千米1 000人左右。

材料3:城镇化的发展,使农业用地锐减,为了维持粮食总产量的相对稳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农村也开始大量使用抽水马桶,粪便污水处理能力极其有限。

(1)蓝藻的发生和水污染有关。引起太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排放。这些原因造成湖水中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含量大量增加,导致湖水的________________化。

(2)试分析太湖每年发生蓝藻现象的主要原因。

(3)有关专家对太湖污水处理提出如下治理方案:把环太湖地区的污水集中起来,经过预处理后,穿过南通,送到黄海边生长着芦苇等植被的滩涂,最后排入大海。请你评价该方案的优缺点。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素有我国“鱼仓”“盐仓”和“海洋公园”之称的渤海,近年来随着渤海经济圈快速发展,也遭到了空前的污染。占全国总量32%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48%的污染物也经由40多条河流直接注入渤海,海洋环境专家警告:渤海可能变成“死海”。

(1)渤海海水污染源主要有哪些?

(2)为什么渤海污染后,海洋专家警告:渤海可能变成“死海”?

(3)试说明渤海污染防治措施。

【学习反思】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第一节人口再生产 ☆知识要点: 1、人口再生产定义:人口的世代更替过程(包括人口出生和死亡两个环节) 2、人口再生产类型: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如不考虑人口迁移过程,这三个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应为: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类型有:原始型(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很低) 传统型(出生率高、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较低) 过渡型(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 现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很低) ※难点解析: 出生率降低原因:文明程度、人口素质提高; 死亡率降低原因:生产力发展;

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由于人口的素质受生产力的制约,所以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受生产力直接或间接影响,所以说人口再生产类型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当人口再生产类型进入现代型后,由于人口逐年减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所以最后会出现人口的老龄化现象,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已经出现这种现象,而且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时代更替速度减慢。 3、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人口出现负增长) 发展中国家:过渡型(部分国家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我国已是现代型) 全世界:过渡型(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多) ※难点解析:人口老龄化会引发的问题: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 第二节人口数量与环境 ☆知识要点: 1、人口数量的变化原因 ①.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②.机械增长(与人口的迁移有关) ※难点解析一:考察范围越大,人口迁移的影响越小,全球而言,则不必考虑人口迁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

高二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2.1水污染及其成因练习题 1.下列有关水体自净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是相同的 B.水体的自净能力主要是通过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实现的 C.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 D.水体的自净能力可随污染物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加强 答案详解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体的自净能力。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水体的流动速度越快,循环周期越短,水体中的溶解氧越多,污染物越容易被氧化分解,自净能力越强,故就自净能力来说,一般是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如果人类向水体中排放的污染物质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便会产生水体污染,引起水体自净能力的减弱 2.下列水体中自净能力最强的是 A.青海湖 B.结冰时的黄河 C.7月份的珠江 D.深层地下水 答案详解 C 3.读某海域示意图,图中海域油污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油轮排放和油轮泄漏 B.海底石油开采排放原油 C.海风从产油区将油污吹来 D.洋流从产油区将油污带来 答案详解 A 解析: 本题考查海洋污染的来源。海洋污染的来源于陆地污染物排放,以及海洋上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垃圾。①海洋有机质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它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导致海水富营养化。②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矿企业的废水、化学农药以及含铅汽油等。③石油污染:油船事故、海上井喷事故、输油管道漏油、沿海工矿企业和城市排放含油污水等造成。由图可知,该海区为世界主要的石油运输线路。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4.关于水体污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赤潮是海洋水体污染造成的 B.水华是淡水水体污染造成的 C.水体污染只能使水质变坏,而不会使水深变浅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3.2.1《海水的运动》word教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3.2.1《海水的运动》word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2、理解不同类型洋流及其成因。 3、掌握不同性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气压带风带模式图,说明世界洋流流向规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促进学生全面分析问题作风的养成。 教学重点难点: 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法、读图启发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广阔无垠的海洋,永远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海水的运动形式是复杂多样的,对于表层海水而言,其基本运动形式有哪些呢?(学生回答) (一)海水运动形式 1.波浪: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 波浪是如何产生的呢?(学生阅读回答,讲解风浪、涌浪) 除了我们常见的波浪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波浪,那就是海啸。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破坏力极大 波浪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学生思考,回答)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海洋能资源;对海上作战、船只航行、海洋工程、渔业作业等都有影响。 阅读:世界著名风浪区——好望角 (承转)还有一种海水运动形式,也是我们每天都能够遇到的,那就是潮汐。 2.潮汐: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通常一天观察到两次,白天称为潮、夜晚为汐。 阅读P31钱塘潮:杭州湾为三角形海湾,口小内大,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加剧潮势,形成钱塘潮。 我们都知道潮汐每天涨落两次,每天的时间都会发生变化,而且潮汐还有大潮小潮之分,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 (教师讲解大潮、小潮、潮汐的时间变化) 学生思考:农历一个月中,大潮和小潮各出现几次?分别出现在年哪一天? (活动)讨论各种活动与潮汐的关系。(P31)

最新高中地理选修二全书教案汇总大全

最新高中地理选修二全书教案汇总大全 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 一、海洋和海岸带 1、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2、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4、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5、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6、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7、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8、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二、海洋开发 1、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2、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以及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5、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三、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1、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2、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四、海洋权益 1、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 2、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和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本讲重点: 1.海底地形、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2.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3.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4.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5.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 本讲难点: 1.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2.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考点点拨: [NextPage] 第一课时 一、地球上的海与洋 1.海与洋对比 对比项目洋海占海洋面积比重89%11% 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受陆地影响程度影响较小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影响大水温和盐度变化不大比较大 海流系统有独立的系统无独立的系统 2.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水污染及其成因导学案

2.1水污染及其成因导学案 1水污染及其成因导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水污染的形成机理和表现。 以某海域石油泄露为例,分析海洋石油污染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重点难点】:1.“天然水的自净作用”和“水体污染物”是重点。 作用的机理是难点,因为作用的机理非常复杂,可以举一两个例子,不必追究细节。 【课前预习】 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① ________、②________能力。 .天然水体净化作用的机理 分类:物理净化、化学净化、③____________。 天然水体自净能力比较:环境空间越大的自净能力越强,流速越快的水体自净能力越强。河流水>④________>地下水。 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⑤____________,充分利用水体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__________的自净能力,以⑥.

.水污染: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并⑦________其自净能力,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⑧____________,改变水中⑨ __________组成,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⑩________甚至丧失的现象,这就是水污染。 二、水体污染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 污染物:植物营养素?______、?____等。 形成条件:较为?________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一方面污染物易于积累,另一方面静水利于水生植物的繁殖,从而使水体?____________ 急剧变化,水体生态系统则失去平衡,并造成严重的危害。 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在湖泊等缓流水体内?______到一定程度后,藻类就迅速繁殖,尤以?________、?________占优势。此时,湖面可出现一片片的“?____________”,又称“藻花”,在海洋上则称为“?________”。 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导致鱼类死亡生态系统恶化原因分析:藻类本身有毒,残体分解时还要消耗大量?________,使鱼类大量死亡。藻类死亡残体被分解后,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重新释放到水中,形成周而复始的物质循环,最后使 水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久而久之,湖泊演变成沼泽。 .海洋水体污染——石油泄露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53《海洋能的开发利用》练习题

5、3 海洋能的开发利用 一、选择题 1。海洋能开发中,已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双选)() A.潮汐发电 B.波浪发电 C。盐差发电 D.温差发电 解析:选AB。海洋能中具有商业开发利用价值的是波浪能和潮汐能。 2.下列海峡中波浪能资源最为贫乏的是() A.马六甲海峡 B.麦哲伦海峡 C.直布罗陀海峡D。英吉利海峡 解析:选A。马六甲海峡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以上升流为主。 3。下列反映日、月、地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可提高潮汐发电效果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 D.新月、满月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处在一条直线上,日、月引潮力叠加在一起,使地球海洋出现天文大潮,潮差大,利于潮汐发电。 读“潮汐电站剖面示意图",回答4~6题。 4.若H表示潮汐发生时大坝两侧的水位差,当H在一个月内最大时,这一天可能是农历() A。初八B。十六 C。二十一 D.二十八 5。一天之内有两次潮涨和潮落,若H在农历十五这一天内出现极大值的时间是5∶30,那么这一天下一次出现H极大值的时间可能是() A。17∶30 B。17∶55 C。11∶30 D。11∶55 6、若水位二是位于大坝靠大陆一侧的水位,当H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段内,当地海滩游泳比较安全 B。是盐田灌水的最佳时期 C。是渔民拾贝的最佳时期 D。此时段,海洋船舶靠港的速度相对较快 解析:潮汐发电利用了海水涨落的水位差。图示中H最大时,表示涨或落的最大值。潮汐涨落的周期变化分为日周期、月周期及年周期等。潮汐原动力是天体对海水的引力与天体绕转质点做圆周运动产生的离心力的差值。一个朔望月之内,初一与十五由于日地月在一条直线上,它们合成的引潮力最大,一天之间距月球与地球的绕转质心最近和最远的地表,潮汐最大。其时间差决定于地球自转和月球公转周期.第6题题干说明海水处于落潮阶段,由于海水在落潮时水平运动方向是离海岸而去,海滩游泳不安全,盐田灌水取决于当时盐度,雨天由于径流冲淡海水,应灌入潮尾时段的海水,晴天则灌入潮头时的海水.落潮时向岸线航行的速度因水流方向而变慢。 答案:4、B5、B6、C 国家发改委在《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是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积极推进地热能和海洋能的开发利用。2020年前总投资将达2万亿元.这意味着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据此回答

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选修 2 海洋地理 教学目标: 一、海洋和海岸带 1、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2、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4、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5、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6、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7、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8、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二、海洋开发 1、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2、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以及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5、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三、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1、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2、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四、海洋权益 1、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 2、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和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本讲重点: 1.海底地形、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2.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3.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4.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5.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本讲难点: 1.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2.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考点点拨:

《海洋地理》的总体框架 -认识海与洋 认泯海岸与海盛妙矗 ——认识海洋水体 ——认溟海一丸相互作用 海埠带的丹按 ——海淳资膊的幵发 二-海淳能的幵发 I —海洋空协的开发 1—獰注自豪灾害与間范 保护海澤+ T —海洋环境问理与环境保护 —维护海洋权益 第一课时 一、地球上的海与洋 1海与洋对比 2. 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 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3. 海 (1) 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 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 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举例:陆间海一地中海 内海一渤海 边缘海一东海、南海 最大海一珊瑚海 4. 海峡和海湾 (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A. 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 B. 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 、大陆漂移、地层陷落、冰川重压等 C. 世界主要海峡 认识海洋 开发海洋

水污染及其成因 教学设计

《水污染及其成因》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及分析 课标:环境污染及防治 ①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问题。 ②以某种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③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课标分析: (1)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根据资料判断环境污染能够带来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机械地记忆环境污染问题的危害以及环境污染类型。 (2)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这条课标要求我们以事实为例进行教学,熟悉的案例,可以使学生有效地投入到情景学习里去,从而较好的理解污染事件的原因、过程以及危害。(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在分析环境污染事件的成因与危害之后,自然会引发学生对主要防治措施的思考。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根据成因逐条分析考虑对策,也可以找到某一成功治理环境污染的典型例子,让学生整理出案例中所用的治理措施,再归纳出思考方法和过程。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本章知识,在必修模块略有涉及,但当时要求较低,而本章对环境问题进行了拓展,要求更深入的探究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编写时为了避免重复,在三节中分别重点分析了环境污染的原因、危害和措施(水污染及其原因;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从而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说出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但教学时要让学生形成整体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必须要对三个主要环境污染问题(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的成因、危害、措施进行分析,使知识完整。为了避免课堂乏味枯燥,在详细据分析第一节水体污染后,对于后两节可以让学生自己参照分析,也起到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关于水体污染,教材从3个污染源来介绍:重金属污染、生物污染、石油污染,分别选用了三个案例:日本水俣病事件、太湖蓝藻爆发、瓦尔迪兹号油轮泄漏事件来说明。其中瓦尔迪兹号油轮泄漏事件案例离学生生活较远,没有亲和力,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照本宣科必然会使课堂乏味、死寂。因此,本人“墨

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知识点

选修六环境保护 ▲环境可持续发展 1、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重金属污染: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 1、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2、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3、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海洋石油污染 1、怎样清除石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 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在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 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 1.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 2.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3.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2)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 1.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 2.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 3.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3)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 1.发展节水型农业 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 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 (1)固体废物减量化 1.对城市固体废物:逐步改变燃料结构,净菜进城、减少垃圾生产量,加强产品的生态设计,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搞好产品的回收、利用的再循环 2、对工业固体废物: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 (2)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 ▲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 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 ⑵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 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⑶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的北方城市的原因(以北京为例) 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2.1 水污染及其成因

§2.1水污染及其成因 【学习目标】 1.了解主要环境的污染问题; 2.学会分析水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和危害; 3.了解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自主学习】 (一)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天然水的自净作用为例) 1.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能力。 2.作用:人类自古以来,就把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但是并未对环境造成明显的。 3.自净过程中的几种机理 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可以被一系列的、和过程所净化。 4.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的河流比湖泊和地下水的净化能力强。 5.自净作用的意义: 掌握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充分利用水体的能力,就能以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和治理。 (二)水体污染现象 1.水污染的概念: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如果大量排入天然水体,并超过其能力,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性质,改变水中组成,造成水质、水体利用价值甚至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2.水体富营养化(淡水——水华、藻花;海水——赤潮) ⑴营养物:、等 ⑵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自净能力, 一方面污染物易于,另一方面静水利于水生植物的,从而使水体生物群落急剧变化,水体生态系统则失去平衡,并造成严重的危害。 (3)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导致鱼类死亡原因分析: ①藻类有毒,鱼可能中毒身亡; ②藻类残体分解消耗溶解氧,使水体下层处于缺氧状态,鱼窒息死亡。 3.海洋水体污染——石油泄露 ⑴污染物: ⑵常发区域:世界的主要港湾、主要航线附近、海上油井周围 ⑶原因: 。 ⑷危害:石油污染海洋,会给被污染区域的带来灭顶之灾。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 海兽的毛、皮丧失和性能,或因堵塞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和 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选修全套精选教案(优质课)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章) 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章)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课程标准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标准解读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从本条“标准”的设计来看,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实际上,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2)教学重点 ? 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存在和繁衍。 (3)教学目标 ? 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 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 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 ? 尝试运用已学知识,写一段文字,表达宇宙环境认识方面的一个观点。 (4)教学方法 ? 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二、知识结构 三、教学过程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板书) 【引导、讲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

水污染及其成因学案(人教版选修6)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 课标解读 重点难点 1.掌握水污染的污染源、污染物及其形成原 因。 2.理解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 3.以天然水净化为例,理解环境自净能力和环 境容量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1.水污染的成因及危害。(重点) 2.天然水的自净作用。(难点) 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1.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2.天然水体净化作用的机理 (1)分类: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2)水体自净能力比较: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 (3)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就能以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3.水污染 天然水体中 排放的污染物超过其自净能力改变水和底泥的理化性质 水质 恶化 水体利用 价值降低 甚至丧失 改变水中生物群落的组成 1.为什么河流的自净能力比湖泊强? 【提示】河流水流动性强,更新速度快,污染物进入河流后稀释快。流动的河水中含有的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相比河流,湖泊水流动性弱,更新速度慢,污染物稀释慢。

水体污染现象 1. (1)污染物:氮和磷等营养物质。 (2)危害 ①藻类迅速繁殖,出现“水花(水华)”或赤潮; ②藻类残体分解消耗大量溶解氧,导致鱼类死亡。 ③湖泊水深变浅并演化为沼泽。 2.海洋石油污染 (1)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运输。 (2)对生物的危害 ①油污染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 ②油膜、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沉降到海底的石油影响海洋底栖动物。 ③石油氧化分解,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2.影响赤潮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1)气候条件:气温越高,越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繁殖。(2)环境条件:环境污染,如化肥大量施用,灌溉冲刷出的废水中含有营养元素(氮、磷),工业废水中含有有机物、营养盐类,这些废水通过江河汇入大海,造成海水富营养化。(3)生物条件:蓝藻、绿藻等大量繁殖。(4)水域条件:较为封闭的水体(如海湾),一方面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另一方面污染物易于积累,静水利于水生植物的繁殖。 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问题导思】 1.少量的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为什么不会造成水污染? 【提示】天然水体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即环境的自净能力。 2.天然水体对污染物的净化,通过哪些过程实现? 【提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3.既然水体具有自净能力,那为什么还会出现水污染? 【提示】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如果污染物大量排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时 一、地球上的海与洋 1.海与洋对比 对比项目洋海 占海洋面积比重89%11% 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 受陆地影响程度影响较小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影响大 水温和盐度变化不大比较大 海流系统有独立的系统无独立的系统 2.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3.海 (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举例: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4.海峡和海湾 (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A.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 B.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地层陷落、冰川重压等。C.世界主要海峡 海峡连通海域 曼德海峡红海--印度洋 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太平洋 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印度洋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大西洋 巽他海峡印度洋--太平洋 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北海 土耳其海峡黑海---地中海 (2)海湾 A.海湾多由沿海陆地沉降、海面上升淹没沿海洼地、河谷等形成。 B.有一些海湾名为湾,实为海,如墨西哥湾、比斯开湾、孟加拉湾等。 C.有一些海湾名为海,实为湾,如马尔马拉海、亚速海等。 二、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三、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 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情景导入先思考———————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含义是流动的水不会腐臭,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思考探究:你能用地理原理解释“流水不腐”吗? 提示:流动的水自净能力比死水自净能力强。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环境的自净能力 1.概念: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叫做环境的自净能力。 2.机理: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可以被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所净化。 二、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 1.差异:河流的自净能力是最强的,地下水的自净能力是最差的。 2.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就能以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3.水污染形成条件 ———————重点难点掌握好——————— 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1.不同水的自净规律 不同种类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不同的。其具体区别及原因如下表所示: 水体类型自净能力 原因 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 河流水最强最快最短最多 湖泊水居中居中居中居中 地下水最弱最慢最长最少2.影响天然水的自净作用的因素

3.河道中水的净化作用 河道中位置不同,净化的机理也不完全相同,如下表所示: ———————应用体验不可少———————环境对污染物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然而,随着生产的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环境自净能力的理解,正确的是() A.环境的自净能力就是环境对人类破坏活动的抗御能力,人类的破坏力越大,环境的自净能力就越强 B.由于环境具有自净能力,因此,不会产生环境污染现象 C.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当人类向环境中过量排放污染物及有害物质时,环境会永久性地丧失自净能力而出现环境污染现象 D.环境具有自净能力,当其对废弃物的容纳和消除能力小于排放量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海洋地理》全册教案

选修2《海洋地理》 第一章海洋概述 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海与洋的概念、区分。 2、了解四大洋概况。 3、理解海、海峡、海湾的概念,能够辨析。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学,分别列表进行海和洋、四大洋、海/海峡/海湾的比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世界海与洋。 教学重点难点: 1、四大洋概况 2、理解海、海峡、海湾的概念,分辨海的不同类型、海和海湾。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教学方法: 图表比较法、谈话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海洋的时代”

(投影)世界地形图,学生读图结合教材P2内容,了解海和洋的区别(填表) 1.海与洋对比 (学生自学结合世界地形图,了解四大洋概况) 2.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承转)认识了四大洋,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离我们更近的海、海峡、海湾。 (学生自学,认识概念) 3.海 (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投影)世界不同海区,辨析不同类型的海(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

(举例: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 4.海峡和海湾 (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A.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 B.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地层陷落、冰川重压等。C.世界主要海峡(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 海峡连通海域 曼德海峡红海--印度洋 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太平洋 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印度洋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大西洋 巽他海峡印度洋--太平洋 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北海 土耳其海峡黑海---地中海 (2)海湾(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 A.海湾多由沿海陆地沉降、海面上升淹没沿海洼地、河谷等形成。 B.有一些海湾名为湾,实为海,如墨西哥湾、比斯开湾、孟加拉湾等。 C.有一些海湾名为海,实为湾,如马尔马拉海、亚速海等。 课堂练习:练习册相应内容,熟练掌握主要海峡、运河、海湾、海洋的经纬度位置及重要意义。

高中地理选修1一二单元

死 亡率与出生率(%) 高中地理选修(一)一、二单元测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 本部分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分析回答1——3题 1、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 、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B 、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 、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 D 、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2、目前,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 A 、(1)阶段 B 、(2)阶段 C 、(3)阶段 D 、(4)阶段 3、第(4)种人口再生产类型,其死亡率又略有上升的原因是: A 、频繁的战争,医疗卫生条件差 B 、人口的老龄化 C 、出生率的下降 D 、生活质量的下降 4、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 A 、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实现 B 、影响生育政策、文化和宗教等社会环境来实现的 C 、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作用来实现的 D 、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等社会环境来实现的 5、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优劣,从根本上说,主要取决于当地: A 、人口数量的多少 B 、对环境保护工作投入得多少 C 、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 D 、原生自然环境条件的优劣 6、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 、由农村到城市 B 、由城市到农村 C 、由城市到城市 D 、由农村到农村 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 A 、自然环境因素 B 、社会经济因素 C 、政治因素 D 、灾害因素 8、1954--1984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迁出与迁入持平的省区是: A 、山西 B 、内蒙古 C 、西藏 D 、广西 9、关于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 、管理中心 B 、服务中心 C 、增长中心 D 、投资中心 10、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 、商业区用地 B 、工业区用地 C 、住宅区用地 D 、文教区用地 11、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大多数城市中,住宅区面积往往占城市空间的40%—60% B 、 住宅区在城市形成之初已见雏形 C 、 在建筑质量上,出现了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C 、 在位置上,出现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的状况 12、有关人口素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的身体素质好坏仅取决于遗传因素

【人教版】2.1《水污染及其成因》教案设计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案例学习,分析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明确水污染成因。 2.联系当地实际,学习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 3.以天然水净化为例,理解环境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发展具有双重保障作用,一方面提供资源、能源满足人类生活、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环境具有容纳、清除和改变人类代谢产物的能力,即自净能力。 一、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天然水的自净作用为例) 1.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2.作用: 人类自古以来,就把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但是并未对环境造成明显的危害。 3.自净过程中的几种机理(以天然水为例) 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可以被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所净化(图2.1)。 4.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流动性强的河流比湖泊和地下水的净化能力强。 原因:因为河水不停地流动,若干天就可更新,污染物进入河流后稀释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图2.2)。湖泊水流动性小,更新周期长,以年或月计,污染物常只与局部

湖水混合,稀释慢,污染后自净较难。在地下土层中或岩石空隙里渗流的地下水,自净能力更差。 说明: 1.自然界广泛存在净化作用。这里以了天然水的自净作用为例重点说明。此外地理环境对大气污染物、固体废弃物也具有净化作用,它们的净化机理具有相似性。 2.不论何种水体,其自净能力都是有限度的。 5.自净作用的意义: 掌握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指导人类的活动。例如,合理安排生产布局,减少人工处理污染物的费用等。以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二、水污染 1.概念: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如果污染物大量排入天然水体,并超过其自净能力,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理化性质,改变水中生物群落组成,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降低甚至丧失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通过这个案例,需要能够掌握: ⑴污染物:甲基汞 ⑵污染发生过程:甲基汞经海洋生物的富集、放大作用,在鱼体中含量很高。猫和人吃了中毒的鱼后,造成神经中毒。 ⑶危害: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发生严重障碍,甚至造成死亡。 2.水体富营养化——淡水水体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 ⑴污染物:植物营养素氮、磷等 ⑵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一方面污染物易于积累,另一方面静水利于水生植物的繁殖,从而使水体生物群落急剧变化,水体生态系统则失去平衡,并造成严重的危害。 ⑶“藻花”与“赤潮”: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在湖泊等缓流水体内积聚到一定程度后,藻类就迅速繁殖,尤以蓝藻、绿藻占优势。此时,湖面可出现一片片的“水花(水华)”,又称“藻花”(图2.4),在海洋上则称为“赤潮”(图2.5)。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31《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练习题

3、1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一、选择题 读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分布曲线图,回答1~2题。 1.关于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到高纬度海区大体一样 B.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C.赤道海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 D.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 答案:D 2。有关海洋表层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均高于寒流流经海区 B.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 C。辐射是各纬度海区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 D。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小于同纬度大洋中部 答案:B 下图实线、虚线代表不同地理事物的等值线。读图,完成3~4题. 3.如果实线、虚线代表水温和盐度,L线代表洋流,且L1〉L3〉L5,则该海区最有可能分布在() 4。如果实线、虚线代表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L线代表河流,则关于河流和潜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河向北流,河水补给潜水 B.该河向北流,潜水补给河水 C.该河向南流,河水补给潜水 D。该河向南流,潜水补给河水 解析:第3题,据水温数值越向南越小及等温线弯曲方向可知,L线代表的是南半球一寒流。 A、C、D项所示海区均在北半球,只有B项符合,为南半球的秘鲁寒流分布区.第4题,等高线向数值大的地方凸出的河谷地带才会有河流,等高线数值北大南小,因此此河流由北向南流;潜水位的高低随地势的起伏而变化,潜水的流向为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处向低处流,所以潜水补给河水。如图所示。

答案:3、B4、D 下图是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含量、水温和盐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监测数据合成图。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到20米之间先升后降,据此回答5~7题。 5。图中①、②、③曲线依次代表() A。盐度、温度、叶绿素含量 B。盐度、叶绿素含量、温度 C。叶绿素含量、盐度、温度 D。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 6.从图中可以看出() A。水深超过10米后,盐度随深度增加持续升高 B.水深超过10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持续降低 C。水深15米处,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值均达到最高 D。水深超过20米后,叶绿素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升高 7。此次监测所处的时节() A.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江淮平原-—草长莺飞二月天 C.燕赵大地--赤日炎炎似火烧 D。太行群山—-霜叶红于二月花 解析:第5题,长江口外水域从垂直方向看,温度曲线应为③,因为水温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越往下,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少,水温也越低,但到了一定深度,太阳光线不能照射到,水温变化很小.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到20米之间先升后降,因此应为①曲线。而盐度曲线是②,地处长江口外,由于长江汇入淡水密度小,留在表层,盐度低。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水深超过10米后,盐度随深度升高,但到了20米深度时,盐度稳定。水深15米深处,只有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值,水深超过20米后,叶绿素含量很小。水深超过10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而持续降低。第7题,本题解题思路是:①根据所学知识准确找出温度曲线;②根据温度曲线找出表层水温数值;③由表层水温数值准确判读监测时的季节。 答案:5、C6、B7、D 8。下图是海洋表面盐度随纬度分布的曲线图,其中正确的是()

2.1新水污染及其成因导学案课案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案例学习,分析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明确水污染成因。 2.联系当地实际,学习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 3.以天然水净化为例,了解环境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课前预习案】 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1.环境的自净能力 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能力。 2.天然水体净化作用类型有: 3.水体自净能力比较(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 > > 。 4.意义 掌握不同水体的 ,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以 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5.水污染 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并其 ,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改变水中组成,造成、降低甚至丧失的现象,这就是水污染。 【预习自测】 为什么河流的自净能力比湖泊强?

【课上探究案】 探究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2013年初,山西长治苯胺泄漏,造成山西沿途80千米河道停止人畜饮用自然水;河北邯郸因上游来水被污染,致使大面积停水。2013年4月,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惊现“牛奶河”,当地工矿业排放的尾矿水,直接注入这条河流中,污染持续多年,造成水体和土壤污染。类似事件层出不穷,多地发生了“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的网上请愿。 结合材料探究: (1)水污染是怎样产生的? (2)何为环境的自净能力? (3)天然水体的净化作用主要有哪些类型? (4)影响天然水体净化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归纳总结】 方法技巧水体自净能力与水污染的关系

2.河道中水的净化作用 下图为河道剖面图,说明了河流对河水中污染物的净化作用,河道的不同部位,净化作用也不完全相同。 【当堂检测】 1.造成我国大部分地区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 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②生活垃圾,家庭炉灶③水土流失④酸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水污染带来的后果是() ①加剧水资源的短缺②危害人体健康③增加酸雨的次数④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根据相关知识回答3~4题。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 D.赤潮的发生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4.下列水域中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 A.渤海湾 B.温州湾 C.胶州湾 D.珠江口 5.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三河”“三湖”治污工程中的“三河”是指() A.淮河、海河、辽河 B.长江、黄河、淮河 C.海河、辽河、黄河 D.黄河、海河、淮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