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土壤侵蚀类型

第一章 土壤侵蚀类型
第一章 土壤侵蚀类型

第一章土壤侵蚀类型

1 什么是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好人损失,包括土地表层及水的损失。

土壤侵蚀的内涵:(一)地面土壤发生位移(二)土体遭到机械破坏,土体不发生位移时,其结构在水的作用下坍散,土体解体,其所载的养分溶解于水中流失,(三)土壤退化,在不发生任何物理位移的情况下,任何使作物生长能力下降的土壤退化现象。

2 简述水土保持的概念?

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由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

3 导致土壤侵蚀的营力有哪些?

改造地表起伏、促使地表形态变化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内营力和外营力。

(一)内营力作用是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球内部能量是主要热能。表现: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

4 土壤侵蚀按外营力划分可分为哪些类型?

(二)外营力作用的主要能源来自太阳能。(都经历了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几个环节)。包括:1)风化作用:就是指矿物、岩石在地表新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所产生的一切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的变化,是在大气及生物影响下岩石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2)剥蚀作用:各种外营力作用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后的物质搬离原地的过程或作用。3)搬运作用:风化、侵蚀后的碎屑物质,随着各种不同的外营力的作用转移到其他地方的过程。4)堆积作用:被搬运的物质由于介质搬运能力的减弱或搬运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改变,或在生物活动参与下发生堆积或沉积,称为堆积作用或沉积作用。

5 简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允许土壤侵蚀量?

土壤侵蚀量,是指土壤侵蚀作用的数量结果。通常把土壤、母质及地表松散物质在外营力的破坏、剥蚀作用下产生分离和位移的物质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产生的土壤侵蚀量。

土壤侵蚀程度,是指任何一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一定环境条件影响下,自其发生开始,截止到目前为止的发展状况。

土壤侵蚀强度,是指某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其所处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种土壤侵蚀形式发生发展可能性的大小。常用单位面积上在一定时间内土壤及土壤母质被侵蚀的重量来表示。

我国个侵蚀区允许土壤侵蚀量:西北黄土高原区:1000(t/km平方.a),东北黑土区:200(t/km平方.a),北方土石山区:200,南方红壤丘陵区:500,西南土石山区:500.

6 简述水土流失的危害?

(一)破坏水资源,加剧干旱。(二)破坏土地,吞食农田。(三)降低土壤肥力,加剧干旱发展。(四)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五)对农林牧业的破坏。(六)淤积抬高河床,加剧洪涝灾害。(七)淤塞水库湖泊。

第二章小流域综合治理

1 什么是小流域?

(一)小流域是一个积水面积较小的流域或沟道,(二)是一个径流泥沙汇集单元,(三)是一个经济开发利用单元(四)面上的水土保持与江河治理之间往往存在一个空隙,而小流域综合治理是衔接二者的重要环节。(五)小流域在治理上须投资小、见效快、持久性强。

2 简述小流域治理的基本原则?

(一)必须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流域治理规划(二)建立综合防治体系,从上到下节节拦蓄,

因害设防,合理布局,保护资源,提高小流域的综合防治效益。(三)在治理措施上,要做到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坡面治理与沟道治理相结合,田间工程与蓄水保土耕作措施相结合,治沟与生产利用相结合。(四)开展小流域治理,要贯彻“预防为主,结合防治”的原则。(五)小流域综合治理要讲究经济效益,要近,中,远期效益相结合。(六)流域面积要适当,一般要控制在30平方千米以下(七)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保证重点,照顾一般。(八)坚持连续治理,不断巩固和扩大治理效益(九)切实加强领导。

3 简述小流域水土保持规划的目的?

目的:一,明确生产发展方向,合理确定农林牧各业生产用地比例,使水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土壤侵蚀得到根本控制。二,确定必须采取的各项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布设,建设规划,发展速度,做到长短期规划结合,促进生产的发展。三,明确改变农业生产结构的实施办法和有效途径。四,明确实施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安排。五,科学地分析和估算水土保持工作各项效益,提高和调动群众防治水土流失的积极性,达到发展经济、控制土壤侵蚀的目的。

任务:必须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

原则:一,以流域为单位进行全面规划和综合治理二,遵循及集中治理、综合治理、连续治理的原则三,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布设各项措施四,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短养长、先易后难。五,要认真贯彻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和法规。

程序:水土保持综合调查—水土保持区划—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综合防治措施规划—技术经济指标分析—规划成果分析整理。4 简述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体系的内容?

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的配置原则:一,以整个小流域为规划对象,以流域四周分水岭为界,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从分水岭到坡脚,从沟头到沟口,从支毛沟到干沟上游到下游,进行全面规划,建成完整的防御体系。二,根据流域内各类土地的适宜性和发展生产的需要,确定土地利用规划,再在规划后的各类土地上配制相应的治理措施。三,治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四,各项措施的平面配置,必须逐项到位,落实到措施规划图上,明确反应各项措施的具体位置和数量,并作出典型设计,以便于实施。五不同类型地区的小流域,其治理措施有不同的配制方式,必须因地制宜,不能千篇一律。

5 简述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标准?

答:一,治理程度逐步达到75%以上,林草面积达到宜草宜林面积的80%以上,治理程度按一下式计算:治理程度=(流域内的治理面积/流域内的水土流失面积)*100% 例:总面积100,流失面积80,现状治理面积20,规划40km平方答:(40/80)*100% 二,建设好基本是农田,改广种薄收为少种高产多收,做到粮食自给。三,农民人均收入增加30%~50%。四,缓洪效益显著,减沙效益答70%以上。五,工程设施拦蓄雨量标准,按有关工程规定标准,做到汛期安全。

第三章水土保持农业措施

1 水土保持农业措施包括哪几方面?

包括: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水土保持栽培技术措施、土壤培肥技术、旱作农业技术。

功能:是农地普遍应用的水土保持方法,功能在于加强土壤抗蚀条件,增强水分渗入土壤的能力。

2 农地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按其作用可分为哪几类?举例说明。

任务:为抑制径流的产生,在地面坡度较大的情况下,对坡度大于15度或10度的坡耕地上,兴修梯田是很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但在坡度较缓的坡耕地上,如能及时正确地采用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同样可以增加降水入渗、制止径流产生、减沙土壤冲蚀,收到保水、保土和稳产增产的效益,而且要比兴修梯田简单易行投资较少。

水土保持耕作的定义:以保土、保水、保肥为主要目的的提高农业生产的耕作措施。

分类:一,以改变微地形为主,包括等高耕作、沟垄种植、坑田耕作半旱式耕作。二,以增加地面覆盖为主。留桩覆盖、秸秆覆盖、沙田覆盖、地膜覆盖。三,以改变土壤物理性状为主,包括少耕,免耕。

举例:等高耕作定义:指在坡面上沿等高线方向所实施的耕犁、昨硅、载培等作业。等高耕作的做法:一,适当的土地平整,二,测定等高基线,三,等高硅的犁筑,四,短行的排列,五,等高硅的配合使用。

沟垄耕作包括:垄作区田:是一种有效的蓄水保土增产的坡地耕作方法,是西北地区进行水土保持耕作常用的方法。一般只适用于20度以下的坡地和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上的地区。

坑田耕作法:适用于15~30度的土层较厚的陡坡上,有较大的水土保持功能,一般每1hm平方土地上可修10000个种植体,每个体的有效容量平均为0.05立方米。

少耕法:指在一定的生产周期内,尽量减少耕翻次数。

免耕发:指不耕不耙,也不中耕,它是依靠生物的作用进行土壤耕作,用化学除草代替机械除草的一种保土耕作法。

3 农地水土保持栽培措施的任务、种类与功能?

水土保持栽培技术的种类有:轮作技术措施;间作、套作和混播技术措施;等高带状间作;等高带状间轮作。

一)轮作技术措施:考虑采用一种轮作方式时,使农作物产量最高,牧草生物产量也最高,才是合理的轮作方式。

栽培农作物按作用可分为:a中耕农作物,如玉米、棉花、土豆是水土保持作用较小的。b密播农作物,如小麦、大麦、莜麦、谷类等禾本科和豆类。c一年生和多年生的牧草。二)间作、套作和混播:是改良土壤的一项有效的农业技术措施。a间作:两种作物同时在一块地上间隔种植的一种栽培技术,如玉米间作大豆,玉米间作马铃薯。b套作:在同一块地上,不同时间播种两种以上的不同作物c混播:指两种作物均匀的散播,或混播在同一播种行内,或在同一播种行内进行间隔播种,如小麦混播豌豆。

应该指出,在进行农作物间作、套作、混播的时候,必须结合水土保持耕作技术措施,如垄沟种植、水平垄沟、横坡耕作等,使其发挥更大的蓄水保土和提高作物产量的作用。三)等高带状耕作:就是沿着等高线将坡地划分为若干条地带,在各条带上交互或轮流种植密生作物与疏植作物,或牧草与农作物的一种坡地保持水土的种植方法。a农作物带状间作,就是利用疏生作物和密生作物成带状相间种植。b草田带状间作,就是利用牧草与农作物成带状相间种植。

四)等高带状间轮作:先划分若干条,再根据粮草轮作的要求,分带种植作物和草。

4 简述土壤培肥技术?

施肥是土壤培肥的一项十分有效的途径。

一,使用有机肥料:a有机肥料的分配使用:根据目前水土流失区先进经验和有关研究结果,可集中施肥采取的办法来解决肥料不足的矛盾。b有机肥料的腐熟:施用有机肥料有三种方式:结合秋耕施肥、结合休闲耕作施肥、结合播种施肥。

二,发展绿肥牧草

三,秸秆直接还田:近年来各地推广应用玉米秸秆、稻草、麦秸等直接还田的新技术。a 使用量和耕埋深度:一般是全部秸秆还田。有的农场在联合收割机收获麦穗或玉米果穗后,立即用重耙或圆盘耙纵横耙两遍,切碎秸秆、然后耕埋,使秸秆全部翻入土中。b施用时期及方法。c加强水分管理:土壤中的水分状况是决定秸秆腐解速度的重要因素。d配合施用其他肥料。

四,合理施用化肥

五,改进施肥方法:增施有机肥或无机肥对提高产量都有明显作用。我国提出了“以无机换有机,以少量无机换多量有机”和“以肥调水”的施肥方法第四章水土保持林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又称植物措施或生物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组成一个有机的区域综合防治系统。

1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在山丘地区水土保持中的作用有哪些?

生态经济性防护体系的定义:是区域人工生态系统的主体和其有机组成部分。以防护林为主体,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用林等科学布局,实行组成防护林体系各林种、树种的合理配置与组合,充分发挥多林种、多数种、生物群体的多种功能与效益,形成功能完善、生物学稳定、生态经济高效的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

山丘区水土保持林体系包括:黄土地区水土保持林,石质山地水土保持林。

2 简述水土保持林的配置原则?

水土保持林体系配置的组成和内涵,其主要基础做好各个林种在流域内的水平配置和立体配置。水平配置指平面布局,立体配置指立体结构的配合形成。

配置原则,就是通过山丘区防护林体系各种林的水平配置、布局和各个林种组成树种或植物种的立体配置,体现林种合理的林分结构、达到林分生物学稳定获取在该立地条件下较高的生物产量,从而达到预期的生态经济效益。

3 简述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体系的组成?

一,坡面水土保持林:一)水土保持用材林,为提高主要树种生长及其稳定性创造有利条件,水土保持用材林可采用以下形式:a主要乔木树种灌木带的水平带状混交。b乔、灌木隔行混交。c结合农林间作,用乔木或灌木营造纯林。二)护坡薪碳林,在树种选择上,一般应该选择适应与干旱、瘠薄立地,再生能力较强,耐平茬,生物产量提高,并且有较高热值的乔、灌木树种。三)护坡放牧林:适宜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如下: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生长迅速,耐啃食;树冠茂密,根系发达。

二,侵蚀沟防护林:一)土质沟道防护林,二)石质沟道防护林:集水区,易于发生泥石流的流域。一般认为,流域范围内,森林覆盖率大50 %以上,集水区范围内森林郁密度>0.6时,就能有效控泥石流、山洪。

三,水库、河岸防护林:河岸防护林包括:河川护滩林,河川护岸林:a人工开挖河道梯形断面护岸林。b人工开挖河道的复式断面护岸林。c天然河道的不规则断面护岸林。d深切的天然河槽护岸林,根据自然演替过程,我国南方常见树种有桤木、水杉、马尾松、山地灌木柳。

4 造林方法有几种?

一,直播造林:一般在种源丰富,土壤条件较好,自然灾害较少以及兽不严重的地方采用直播造林。(a直播季节,一般大粒种子宜在春草秋两季进行;油松、柠条等适宜在雨季进行。

b 播种方式:采用穴播、蔟播、撒播、条播,穴播能灵活掌握。

c 播种量:播种量的多少根据种子发芽率高低、品质优劣、立体条件好坏以及整地质量而定。

d 覆土厚度:秋季播种应稍厚一些,春季播种可以稍浅一些;疏松土壤以及较干燥地带播种也要稍深一些。

二,植苗造林:一般不受条件限制,不论干旱地区或水土流失地区,凡播种造林易受鸟兽灾害的地方,均可采用。一)阔叶树植苗造林:截干造林的具体方法:a苗木浸水,苗木运到后,都要浸水1~2天,使苗木在刨苗和运输中失去的水分很快得到补充。b苗跟沾泥浆,c 栽植深度,一般略超过跟颈处原土印1~2cm.干旱的山区或表面易受风蚀的地方可适当深一些3~4cm为宜。d栽植方法,栽植时要做到“三填、两踩、一提苗”,e载后平茬,首先用带干苗栽植,待载好以后,再用哺育快镰,或修枝剪将露在底面以上的苗干砍去。二)针叶树植苗造林:1)植苗锹窄缝造林法,2)靠壁造林法

三,分植造林:1插干,2压条和埋条,埋条适于湿润的河滩地。3分跟分蘖,适于土壤肥沃湿润的地方,一般在原有树木的附近进行,因而不宜进行大面积造林。

四,飞机播种造林,需具备的条件:一是飞播常在有大面积连片荒山荒坡的地方进行。

5 简述树种选择的原则?

我国幅员广阔,各地适宜栽植的水土保持是不同,就是同一地区,往往由于小地形不同,造林树种也不同,要做到“适地适树”

选树原则:一,主侧根发达,能网络和固结土壤。二,枝叶茂密,能形成松软的枯枝落叶层。三,耐干旱瘠薄,抗病虫害,适应性强。营造护岸护滩林、水库渠道防护林和侵蚀沟道防护林时,应选择分支多,耐水湿、耐盐碱的树种。四,生长迅速、稳定,繁殖容易,种苗来源充足。五,能充当“三料”。六,适种的禾本粮草、油料树种、经济林果树。

6 选择造林密度应考虑那些因数?

一,以能否发挥最大的阻拦地表径流。二,立地条件好,气候湿润,天然肥沃,深厚的山地阴坡,冲刷不太严重的地方,可载稀一些;反之,应适当密植。另外,一般阳性树种生长快应当希植;阴性树种生长慢,应密植。三,一般生长慢,耐阴或树冠较小的树种应该比生长快、喜光或树冠大的种载的密一些。四,在高山,陡坡,滑塌,泄流,坍塌的地段,以及容易引起冲刷的河滩、库旁地带,为了保土固坡,防冲挂淤,造林密度必须加大。五,植苗造林应当采取大距离、密株距。六,在营造灌木型的水土保持林时,应进行“品”字形丛状密植,使丛内早日郁闭。

7 造林整地有几种方法?

一,水平阶:适于坡面比较完整的小坡。二,水平沟:一般适于35度以下的山坡,山坡沟的大小,在北方,一般土硬面宽0.3米,沟底宽0.3米,深0.3米左右。三,鱼鳞坑:适于地块破碎、坡陡、石块多、土层薄的山地。四,反坡梯田:他的修筑方法与山平阶相识,唯台面向内倾斜成一定坡度。五,果树经济林整地:最常用的整地方法是修筑水平梯田。

8 简述育苗的方法?及苗圃管理?

育苗:一,播种育苗:1)浸种催芽:多数种子在播种前用凉水跑一定时间即可播种。小粒种子浸泡2~3天。种皮较厚的如,松类、侧柏等种子,需用45度的温水浸泡1~2天;刺槐、桃、杏等种子需用85~90度的热水浸泡3~4分钟,再放到凉水中浸泡1~2天。2)沙藏催芽:适于休眠期长,发芽慢的种子。在冬季选择土壤不干不湿的排水良好的地方,先挖深、宽各一米的坑,然后将种子与三倍于种子的重量的湿沙均匀的混合子一起,放入坑内,直到将坑填满为止覆盖稻草,第二年再取出播种。播种育苗的方法有,点播、条播、撒播。点播适于桃、杏、核桃、板栗等大粒种子。撒播适于杨、柳等小粒种子。条播适于大多数种子。二,插条育苗,要在秋季树木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采取健壮的1~2年生的枝条,剪去稍端幼嫩部分,截成0.2~0.3米的插穗,每个插穗应具有2~3个幼芽,埋入土中,随裁随取。扦插时,插条插入土内2/3,地面露出1~2个小芽。扦插后立即浇水,使插条与土壤紧密结合。

苗圃管理:播种育苗的苗木长到3~4个叶子时就应间苗2~3次,当苗木长到5~10cm时,就可按一定距离定苗。插条苗在幼芽长到10cm时要摘苗,每株只留一根健壮的幼枝。在幼苗生长中必须根据土壤情况及时灌水。有时还可结合灌水进行施肥。为保证苗木迅速生长,必须进行松土除草,还应积极做好防治工作。

9 苗木出圃应注意哪些事项?

一,在大风天不起苗,也不要在下雨天起苗。二,苗圃地如果过于干燥或板结,要在起苗前2~3天给苗木浇一次水。三,起苗时不要用手硬拔苗木。四,起苗时,要深挖细刨,保持根系完整,过长的主根或侧根若不便掘出时可以切断,但不要损失苗木顶芽和皮层。五,苗木切忌风吹日晒,要保持根系湿润,及时分级和精选。有病虫害、发育不良、受机械损伤的

苗木不能用于造林。六,若据造林地较远,起苗后应将苗木根系沾上泥浆或用湿草及时进行包装运输。七,苗木运到造林地后,要选择背风湿润的地方及时挖坑假植,假植时疏排、深埋、实踩,保持土壤湿润。严禁成捆假植。八,起苗后要尽快栽植,以保存苗木内水分。九,为了减少苗木蒸腾,缩小水分损耗面积和数量,有的地区对萌芽力强的杨、柳插干苗,在上剪口图以沥青等物;有的地区利用土面增温剂喷洒穴面能提高苗木成活率;有的地区利用盐液、尿液浸油松根系,能促使新跟生长第五章水土保持种草技术

1 如何根据畜牧情况确定放牧地段的面积?

放牧地段面积=(牲畜头数*放牧天数*每头牲畜每天的食草量)/(单位面积草地的产草量*利用率)

2 简述轮牧小区的设计方案?

设计轮牧小区必须根据轮牧制度的要求和当地的条件,逐一解决以下问题:一,轮牧周期:是指在放牧地段内每个小区从第一次放牧到第二次放牧之间相隔的时间。我国西北地区的周期是(按由快到慢的顺序):森林草地25天。湿润草地30天;荒漠、半荒漠草地30天。高山草地35~45天。干旱草地80~40天。二,放牧频率:指在一个放牧季节内,每个小区轮回利用的次数。在一定的放牧季节内,放牧频率与轮牧周期成反比关系。周期长则频率低,周期短则频率高。放牧频率的高低与轮牧周期的长短一样,都取决于牧草的生长状况。三,小区内的放牧天数:不应超过5~6天。四,轮牧小区数:(轮牧小区数=轮牧周期/小区内放牧天数)+调剂天数。一般以6~16个为宜。五,小区面积:小区面积=(畜群牲畜头数*每头牲畜日采食量*小区放牧天数)/(单位面积产草量*利用率)六,小区长宽度和外形。七,小区布局:小区的方向最适宜于东西向,并垂直于风向。

3 什么是草地的“三化”?

“三化”指草地退化、草地沙化、草地盐碱化的总称。(草地盐碱化:由于强烈蒸发和毛细管上升作用,致使草地盐或碱分在表面积累,导致了草地植被被退化,环境条件恶化的演变的过程)

4 天然草地的治标改良包括哪些内容?

内容:一,改善和调节草地土壤水分状况,如灌溉、排水、积雪、、二,改善草地土壤的通气状况,如浅耕、松土、划破草皮。三,改善草地土壤养分状况,如施肥。四,清除草地上有毒有害植物,如烧荒。五,丰富和复壮草群,如补播,封育。

5 饲草料地建设地点选择有哪些要求?

一,水热条件较好的谷地,缓坡地,下湿滩草地。二,地势平坦,土层厚度,最少在30cm 以上,坡度低于7度。不易引起风蚀,沙化。三,据水源近或地下水埋深浅,经采取水利工程措施可达到灌溉目的。四,土壤表土层含盐量在0.3%以下。五,草场使用权已明确的地块。六,近于畜群点,便于管理和机械化作业。

6 简述饲草饲料种植的技术要点?

一,播前整地:主要包括耕翻、耙耱、镇压等环节。整地良好,可蓄水保墒,消除杂草,是地面平整而细碎。前种子处理:三,播种:播种技术包括: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深度、播种方法等。a播种期,主要取决于气候,土壤条件、牧草及饲料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利用目的等因素。分为春播、夏播、秋播,在有灌溉的条件下宜春播,特别是一年生牧草和饲料作物适时早播,可延长生长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一般土壤温度达到5度以上即可播种。b 播种量,他直接关系到其产量和品质。c播种深度,不宜过深,在2~3cm为宜。饲料作物种子较大,可适当深一些,在4~5cm右。d播种方法,牧草饲料作物的播种方法有单播和间、混、套播。单播又可分为条播、点播、撒播。四,田间管理,有效地田间管理,是实现饲草料优质、高产、高效的必要措施。

7 人工草地有哪些?

一,根据牧草生长和利用年限划分:根据牧草生长年限可分为一年生和多年生两类;多年生草地又根据利用年限的长短分为:a短期人工草地,利用年限为2~3年。b中期人工草地,利用年限4~7年。c长期人工草地,利用年限8~10年或更长时间。

二,按利用目的和方向划分:a割草形人工草地,作为打草利用。b放牧形人工草地,作为放牧混合利用。c放牧兼打草形草地,打草和放牧利用。d牧草种子繁殖基地,以收牧草种子为主。

三,按牧草栽培的土地条件划分:灌溉人工草地,旱作人工草地。

四,按人工草地建设结构划分:a农草形人工草地b林草形人工草地c灌溉形人工草地d 果草形人工草地。

8 简述牧草播种前处理的方法?

为了促使种子早萌芽、提高发芽率、促成苗全苗壮,播前需对种子处理。

一,浸种:种子经过浸泡充分吸水可以提前萌芽,提高发芽率,如毛叶召子等可采取“两开一凉”。二,春化处据试验,对苜蓿种子进行春化处理,使种子在6度下保持20 天,然后播种当年苜蓿种子产量提高2~3倍。三,软化处理:草木樨为硬粒蜡质种子,吸水困难,发芽率低,经过软化处理,发芽率可提高80%。方法是:将种子铺在碾盘上,碾至黑壳脱落,黄皮发毛。苜蓿种子也可以用碾滚的方法软化。四,接种根瘤菌:豆科草种播种前对种子作根瘤菌接种,能够促使牧草生长茂盛。土壤越贫瘠,根瘤菌接种的作用越明显。

发芽率=(发芽种子数/用作实验的种子数)*100%

每公顷播种量=千粒重*(每公顷苗数/发芽率)(1000粒=千粒重)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剧毒化学品: 剧毒化学品是指,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环保、卫生、质检、交通部门确定并公布的剧毒化学品目录中的化学品。一般是具有剧烈毒性危害的化学品,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学品及其混合物和天然毒素,还包括具有急性毒性易造成公共安全危害的化学品。 释义: 根据2005年5月公安部公布的《剧毒化学品购买和公路运输许可证件管理办法》,“除个人购买农药、灭鼠药、灭虫药以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购买和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的,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剧毒化学品,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环保、卫生、质检、交通部门确定并公布的剧毒化学品目录执行。”“国家对购买和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行为实行许可管理制度。购买和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应当依照本办法申请取得《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剧毒化学品准购证》和《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未取得上述许可证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购买、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买卖、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剧毒化学品准购证》和《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不得使用作废的上述许可证件。”

土壤侵蚀区划: 土壤侵蚀区划,亦称水土流失分区。是指根据土壤侵蚀成因、类型、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某一地区进行的地域划分。土壤侵蚀区划反映土壤侵蚀的地域分异规律,为不同地区的侵蚀类型指出治理途径、方向和应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以及实施步骤,并为水土保持规划和分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2008年颁布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中,全国分为水力、风力、冻融3个一级侵蚀类型区。其中,水力侵蚀类型区包括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和西南土石山区5个二级类型区;风力侵蚀类型区分为“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2个二级类型区;冻融侵蚀类型区分为北方冻融侵蚀区、青藏高原冰川冻土侵蚀区2个二级类型区。各大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在全国二级分区的基础上再细分为三级类型区和亚区。 根据土壤侵蚀的成因、类型、强度等在一定的区域内相似性和区域间的差异性所做出的低于划分。土壤侵蚀区划反映土壤侵蚀的地域分异规律,为不同地区的侵蚀指出治理途径、方向和应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及其实施步骤,为水土保持规划和分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侵蚀区划的基本内容为:拟定区划原则和分级系统;研究并查明各级分区的界限,编制土壤侵蚀区划图;按土壤侵蚀区域特征,探讨土壤侵蚀分区治理途径和关键性的水土保持措施;编写侵蚀区划报告。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

土壤侵蚀类型区的划分 2012-07-04 16:02 根据我国的地形特点和自然界某一外营力在一较大的区域里起主导作用的原则,水利水电部颁发了《关于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和强度分级标准的规定》,把全国区分为三大土壤侵蚀类型区。 (一) 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这一类型区大体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东,包括西北黄土高原、东北的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北方山地丘陵、南方山地丘陵、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云贵高原六个二级类型区。 1.西北黄土高原 这一高原区主要是指青海日月山以东,山西太行山以西,陕北长城以南,陕、甘秦岭以北的广大地区。绝大部分属黄河中游,是我国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 土壤条件:黄土在本区内分布很广、厚度很大的第四纪粉沙物质。分为新黄土和老黄土两种。前者覆盖在后者之上,总厚度由几十米至100多米,最厚处达200多米。黄土质地匀细,组织疏松,具有大孔隙构造,垂直节理发育,湿陷性和渗透性都较大。颗粒粒径0.05-0.002mm的占50%,渗透速度一般在0.8-1.3mm/min。黄土具有迅速分散的特性,在清水中1—4 min即可全部分散。 地貌条件:按形态、结构分,除大部分为丘陵沟壑、高原沟壑,还有风沙丘陵、涧地、河谷川地和土石山地。总的来看,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沟深陡坡是黄土地貌的主要特征。

气候条件:属大陆型季风气候,冬寒夏热,气温变化剧烈,年平均降雨量在300—600mm,分布集中,7、8、9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0%;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暴雨强度每分钟可达1mm,甚至2mm 以上,瞬时暴雨强度更大。一次大暴雨产沙量可占全年总产沙量的40%-86%。 植被条件:黄土高原自东南向西北大致可分为:山地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和干旱草原四个带。山地植被带的植被以针、阔叶混交林和灌丛为主,开垦指数低,一般在10%以下,土壤侵蚀轻微;森林草原带植被类型以夏绿阔叶林及禾本科、菊科植物群落为主,开垦指数一般在40%-50%,部分人多地少地区高达60—70%,土壤侵蚀严重;干旱草原带的植被以藜科及旱生多刺的植物群落为主,开垦指数为10%—20%,土壤侵蚀严重,同时有较强烈的风蚀发生。 水土流失状况:除了溅蚀和层状面蚀普遍发生外,2度以上的坡耕地有细沟侵蚀发生;5度以上,则细沟侵蚀较强,并开始发生浅沟侵蚀。25度以上有切沟出现;35以上土壤泻溜;45度-75度陡坡地可发生滑坡;75度以上陡崖和岸壁可发生崩塌。年平均侵蚀模数一般为5000—10000t/km2,高的可达20000t/km2以上,黄河下游泥沙绝大部分来自于本区。 2.东北的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区 本类型区南界为吉林省南部,西、北、东三面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所围绕。在该区域内,除了大、小兴安岭林区以及三江平原外,其余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可分为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这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一)新规范和审查要点对此部分的要求 1、水土流失预测的基础 2、预测范围及单元 3、水土流失预测时段 4、水土流失预测的内容和方法 (1)水土流失预测的内容(建设期) ①扰动地表面积 ②永久弃渣量 ③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数量 ④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 ⑤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新增量 ⑥水土流失危害预测 (2)水土流失预测的内容(运行期) ①运行期年排渣量和服务期总的弃渣量 ②弃渣场容量的复核

(3)水土流失预测主要方法 5、土壤侵蚀模数的确定 6、水土流失危害分析 7、预测结论及综合分析 (二)经常出现的问题 1、预测时段有误 (1)建设期概念不清,未将自然恢复期纳入建设期。 (2)同一点型工程各防治分区的自然恢复期长度不同。 (3)对所有单项工程都计列了施工准备期。 (4)对最不利条件理解有误,根据自己设定的雨季施工时段按占雨季长度的比例计算,对设定非雨季施工时段按占全年的比例计算等。 2、有的将“植被”作为主要影响因子,而不是将“林草覆盖率”作为主要影响因子。 3、对类比工程部说明资料取得的条件、时间,也不说明修正的原因、修正系数、甚至不进行修正,还有直接引用已批准方案取用值。 4、对超过半年的临时堆土未进行水土流失的预测。

5、有的单位错误地按《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侵蚀强度等级反推扰动后的土壤侵蚀模数。 6、预测公式不准。 7、有的单位仍用流弃比进行临时堆土的预测。 8、预测结果的分析不完整,未完全说明扰动地表面积、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总的弃渣量、建设期的水土流失总量和新增量。未按照各分区的预测结果说明主要流失区域、防治措施布设和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 根据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二十五条,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以及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开办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按照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没有能力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应当委托具备相应技术条件的机构编制。

土壤侵蚀模数

2.1.2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1)土壤侵蚀容许量标准 土壤侵蚀容许量是指在长时期内能保持土壤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的最大土壤流失量。 因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各地区的成土速度也不相同,该标准规定了我国主要侵蚀类型区的土壤容许流失量: 侵蚀类型区土壤容许流失量 Et/(km ·a)] 西北黄土高原区1 ooo 东北黑土区200 北方土石山区200 南方红壤丘陵区500 西南土石山区500 (2)水力侵蚀强度分级 强度分级平均侵蚀模数[t/(km ·a)] 微度侵蚀<2O0,500,1 000 轻度侵蚀200,500,1 000~2 500 中度侵蚀2 500~5 000 强度侵蚀5 000~8 000 极强度侵蚀8 000~1 5 000 剧烈侵蚀>1 5 000 (3)风蚀强度分级 风蚀强度分级按地表植被覆盖度、年肼蚀厚度和侵蚀模数三项指标划分。 强度分级植被覆盖度年风蚀厚度侵蚀模数 ( ) (ram) [t/(km。·a)] 微度>70 <2 <200 轻度70~50 2~1O 200~2 500 中度5O~30 1O~25 2 5OO~5 000 强度3O~10 25~50 5 000~8 000 极强度<10 50~100 8 000~15000 剧烈<1O >100 >1 5 000 除此外,还有面蚀、沟蚀、重力侵蚀等分级标 准,此处不一一赘述。 土壤侵蚀强度划分标准: “水”和“土”是水土流失的两个漉失主体,水土流失归根结底是土地表屡的侵蚀和水的流失。而评价水土流失程度的量化指标,即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同时包括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指标。我国目前采用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做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不仅混淆丁水土

土壤侵蚀强度划分标准:

(1)土壤侵蚀容许量标准 土壤侵蚀容许量是指在长时期内能保持土壤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的最大土壤流失量。 因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各地区的成土速度也不相同,该标准规定了我国主要侵蚀类型区的土壤容许流失量: 侵蚀类型区土壤容许流失量 Et/(km ·a)] 西北黄土高原区 1 ooo 东北黑土区200 北方土石山区200 南方红壤丘陵区500 西南土石山区500 (2)水力侵蚀强度分级 强度分级平均侵蚀模数[t/(km ·a)] 微度侵蚀<2O0,500,1 000 轻度侵蚀200,500,1 000~2 500 中度侵蚀2 500~5 000 强度侵蚀5 000~8 000 极强度侵蚀8 000~1 5 000 剧烈侵蚀>1 5 000 (3)风蚀强度分级 风蚀强度分级按地表植被覆盖度、年肼蚀厚度和侵蚀模数三项指标划分。 强度分级植被覆盖度年风蚀厚度侵蚀模数 ( ) (ram) [t/(km。·a)] 微度>70 <2 <200 轻度70~50 2~1O 200~2 500 中度5O~30 1O~25 2 5OO~5 000 强度3O~10 25~50 5 000~8 000 极强度<10 50~100 8 000~15000 剧烈<1O >100 >1 5 000 除此外,还有面蚀、沟蚀、重力侵蚀等分级标 准,此处不一一赘述。

“水”和“土”是水土流失的两个漉失主体,水土流失归根结底是土地表屡的侵蚀和水的流失。而评价水土流失程度的量化指标,即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同时包括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指标。我国目前采用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做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不仅混淆丁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也是片面的、不准确的和不严肃的,有必要进行修改和完善笔者认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该体现同时含有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分级标准,缺一不可。 我国一些人习惯上将水土流失称为土壤侵蚀,把二者等同起来,混淆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为准确理解和认识水土流失的含义造成了混乱。因此,有必要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水土流失的定义笔者在前面已阐述过了,那么什么是土壤侵蚀呢?土壤侵蚀是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其它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它地面组成物质如岩屑、松散岩层等,被破坏、剥蚀、运转、沉积的过程。很显然,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是完垒不同的两个概念,它们的区别不仅表现在字面含义上的不同,更重要的区别在于侵蚀或流失的主体不。水土流失的流失主体包括“水”和“土”两个主体,而 土壤侵蚀仅指“土” 一个主体。同样水土流失同土壤侵蚀之闻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土壤侵蚀是一种特定的水土流失形式,土壤侵蚀包括在其内。也可以说土壤侵蚀是狭义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可以做为相对独立的概念来使用,但决不可以将水土流失称为土壤侵蚀。 许多词汇和术语,随着时时的推移,人类文明程度、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人类的认识不断深化,其内涵在不断地外延、扩大、深化和演变,即广义化。广义化的词汇和术语与最初的本意已有了较大变化,甚至大相径庭。水土流失这个应用非常广泛的专业术语,随着水土保持事业的迅猛发展也广义化。因此,们应从广义的角度来认识理解它的内涵,如果仅从字面上咬文嚼字,或狭隘地理解它的含义,就会使人们误人死胡同而不能自拔,使本来非常明晰的概念变得复杂化。比如,对土壤侵蚀中“侵蚀” 的理解,不能仅从字面上理解为侵蚀破坏、侵蚀腐蚀,而应广义地理解为侵蚀破坏、剥离、转移、流失等,也就是说土壤侵蚀就是土壤流失。比如,对水土流失一词中的土”不能仅仅指生长植物的土壤,还应包括土壤母质、岩屑等地面其它组成物质和各种养分物质。再比如,对于引起水土流失的外力除了水力、风力、重力、温度等自然力外.人类的不台理的生产活动如开、修路、毁林开荒等行为,改变原地形地貌,损坏了地表植被,造成了新的水土流失或加剧了水土流失,那么人类不台理的生产活动也应该称为是引起水土流失的外力。还有许多用广义论来认识水土流失内涵的例子,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国水土流失强度分类分级标准,实际上是用土壤侵蚀强度分类分级标准来代替的,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土壤侵蚀的因素: 190—96),对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土壤侵蚀强 度、侵蚀土壤程度分级等做了规定。 2.1.1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 按土壤侵蚀的外营力不同种类将全国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 2008年第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等两项标准为水利行业标准,现予以公布。 2006年9月9日 序号标准 编号标准名称替代 标准号 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1SL 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 级标准 SL 190-96 2008,01, 04 2008,04, 04 2SL 419-2007 水土保持试验规 程 SL 239-87 同上同上二○○八年一月四日 前言 根据水利部2002年批准的水利技术标准修定计划,按《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对《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共5章和2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土壤侵蚀程度分级。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1、取消了原标准附录A中的表A1和表A 2、附录B中的B6和B8; 2、改变了原标准的用词和用于说明、重新整合了附录B的内容; 3、将原标准土壤侵蚀强度分级中的“强度”、“极强度”、分别改为“强烈”、“极强烈”,以免混淆概念。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本标准参编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 长江水利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段巧甫华绍祖史德明徐传早佟伟力宁堆虎 鲁胜力秦百顺余剑如郭素彦张长印陈法扬史学正 李靖王莹冯伟常丹东王海燕苏仲仁张大全 丛佩娟李琦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蔡强国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窦以松

Removed_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第九章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主要教学目标: 阐述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原则,明确不同土壤侵蚀类型区分布范围以及不同土壤侵 蚀类型区的特点。教学方法: 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参阅课外书及野外实习为辅。 主要内容: 第一节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第二节以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第三节以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第四节以冻融及冰川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第一节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一、目的意义与任务 土壤侵蚀分区是根据土壤侵蚀类型、成因以及影响侵蚀发育的主导因素的相似性 和差异性,对区划单元进行分区。分区的目的意义是为不同区域制定水土保持规划,治理 土壤侵蚀提供主要依据,并为因地制宜拟定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它是 研究各分区内土壤侵蚀特征和控制土壤侵蚀的重要基础工作。 分区的任务是在详细了解土壤侵蚀类型的基础上,全面认识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特 征和分布规律,并考虑影响土壤侵蚀的主导因素,根据土壤侵蚀和治理的区域差异性,提 出分区方案,划分不同的侵蚀类型区。 二、分区原则 土壤侵蚀分区要反映不同区域土壤侵蚀特征和其差异性,要求同一区自然条件、 土壤侵蚀类型和防治措施基本相同,而不同类型区之间则有较大差别。因此分区原则主要 为同一区内的土壤侵蚀类型和侵蚀强度应基本一致。同一区内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等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基本一致。同一区内的治理方向、治理措施和土地利用方向基本 相似。侵蚀分区以自然界线为主,适当照顾行政区域的完整性和地域的连续性。 三、土壤侵蚀分区 我国地质地貌及气候特点,构成了各种类型土壤侵蚀发生的基本条件。由于各地自 然条件和人为活动不同,形成了许多具有不同特点的土壤侵蚀类型区域。根据我国的地貌 特点和自然界某一外营力(如水力、风力等)在较大区域起主导作用的原则,辛树帜等(1982)将全国分为3大土壤侵蚀类型区,即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和冻 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新疆、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盆地,以及宁夏、陕北、内蒙古、东北西部等地的风沙区,是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其中风力侵蚀的沙漠及沙地面积达187.6万km2。青藏高原和新疆、甘肃、四川、云南等地分布有现代冰川、高原、高山,是冻融侵蚀为主的另一侵蚀区,其中冻融和冰川侵蚀面积约有125.4万km2(施雅风等,1988)。其余所有山地丘陵地区,则是以水力侵蚀为主的第三类型区,其中水力侵蚀面积约有179.4万km2。水力侵蚀类型区大体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东缘 一线以东的地区,包括西北黄土高原、东北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北方山地丘陵、南方山 地丘陵、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和云贵高原6个2级类型区。 第二节以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一、西北黄土高原(Ⅲ1)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广泛分布,在黄河中游近60万km2范围内,土壤侵蚀面积43万 km2,严重的土壤侵蚀面积达28万km2以上,最严重的多沙粗沙区面积为15.6万km2。

土壤侵蚀强度划分标准

土壤侵蚀强度划分标准 “水”和“土”是水土流失的两个漉失主体,水土流失归根结底是土地表屡的侵蚀和水的流失。而评价水土流失程度的量化指标,即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同时包括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指标。我国目前采用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做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不仅混淆丁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也是片面、不准确和不严肃的,有必要进行修改和完善。笔者认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该体现同时含有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分级标准,缺一不可。 我国一些人习惯上将水土流失称为土壤侵蚀,把二者等同起来,混淆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为准确理解和认识水土流失的含义造成了混乱。因此,有必要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水土流失的定义笔者在前面已阐述过了,那么什么是土壤侵蚀呢?土壤侵蚀是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其它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它地面组成物质如岩屑、松散岩层等,被破坏、剥蚀、运转、沉积的过程。很显然,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是完垒不同的两个概念,它们的区别不仅表现在字面含义上的不同,更重要的区别在于侵蚀或流失的主体不同。水土流失的流失主体包括“水”和“土”两个主体,而土壤侵蚀仅指“土” 一个主体。同样水土流失同土壤侵蚀之间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土壤侵蚀是一种特定的水土流失形式,也可以说土壤侵蚀是狭义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可以做为相对独立的概念来使用,但决不可以将水土流失称为土壤侵蚀。 许多词汇和术语,随着时时的推移,人类文明程度、文化和科学

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人类的认识不断深化,其内涵在不断地外延、扩大、深化和演变,即广义化。广义化的词汇和术语与最初的本意已有了较大变化,甚至大相径庭。水土流失这个应用非常广泛的专业术语,随着水土保持事业的迅猛发展也广义化。因此,我们应从广义的角度来认识理解它的内涵,如果仅从字面上咬文嚼字,或狭隘地理解它的含义,就会使人们误人死胡同而不能自拔,使本来非常明晰的概念变得复杂化。比如,对土壤侵蚀中“侵蚀” 的理解,不能仅从字面上理解为侵蚀破坏、侵蚀腐蚀,而应广义地理解为侵蚀破坏、剥离、转移、流失等,也就是说土壤侵蚀就是土壤流失。比如,对水土流失一词中的“土”不能仅仅指生长植物的土壤,还应包括土壤母质、岩屑等地面其它组成物质和各种养分物质。再比如,对于引起水土流失的外力,除了水力、风力、重力、温度等自然力外,人类的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如修路、毁林开荒等行为,改变原地形地貌,损坏了地表植被,造成了新的水土流失或加剧了水土流失,也引起水土流失的外力。还有许多用广义论来认识水土流失内涵的例子,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国水土流失强度分类分级标准,实际上是用土壤侵蚀强度分类分级标准来代替的,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土壤侵蚀的因素:190—96),对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土壤侵蚀强度、侵蚀土壤程度分级等做了规定。 2.1.1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 按土壤侵蚀的外营力不同种类将全国土壤侵蚀区划分为三个一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 L19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 2008年第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等两项标准为水利行业标准, 现予以公布。 2006年9月9日 序号标准编 号标准名称替代 标准号 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1SL 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 级标准 SL 190-96 2008,01, 04 2008,04, 04 2SL 419-2007 水土保持试验规 程 SL 239-87 同上同上 二○○八年一月四日 前言 根据水利部2002年批准的水利技术标准修定计划,按《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对《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共5章和2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土 壤侵蚀程度分级。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1、取消了原标准附录A中的表A1和表A 2、附录B中的B6和B8; 2、改变了原标准的用词和用于说明、重新整合了附录B的内容; 3、将原标准土壤侵蚀强度分级中的“强度”、“极强度”、分别改为“强烈”、“极强烈”,以免混淆概念。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本标准参编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 长江水利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段巧甫华绍祖史德明徐传早佟伟力宁堆虎 鲁胜力秦百顺余剑如郭素彦张长印陈法扬史学正 李靖王莹冯伟常丹东王海燕苏仲仁张大全 丛佩娟李琦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蔡强国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窦以松 注:“ 【】”内文字为本标准条文说明部分引来或整理者按语 1 总则 1.0.1 为了统一水土流失调查,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土壤侵蚀的分类与分级。 1.0.3 本标准主要引用标准: 《水土保持术语》(GB/T20465-2006)。 1.0.3 土壤侵蚀的分类与分级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GB/T20465-2006定义的有关土壤侵蚀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2.0.2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Thc potential hazard degree of soil erosion: 生态系统失衡后出现的土壤侵蚀危险程度。用于评估、预测在无明显侵蚀区引起侵蚀和现状侵蚀区加剧侵蚀可能性的大小,以及表示侵蚀区以当前侵蚀速率发展,该土壤层所能承受的侵蚀年限(抗蚀年限)。 3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3.1 一级类型区 3.1.1 全国应分为水力、风力、冻融3个一级土壤侵蚀类型区。 【3.1.1条文说明:用主导因素法并以与土壤侵蚀关联度高、又较稳定的自然因素作用划分一级类型 区的依据。】 3.1.2 重力侵蚀和混合侵蚀不应单独分类型区。 3.2 二级类型区 3.2.1 水力侵蚀类型区宜分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和西 南土石山区5个二级类型区。 3.2.2 风力侵蚀类型区宜分为“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2个二级类型 区。 3.2.3 冻融侵蚀类型区宜分为北方冻融土侵蚀区、青藏高原冰川冻土侵蚀区2个类型区。

第一章 土壤侵蚀类型

第一章土壤侵蚀类型 1 什么是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好人损失,包括土地表层及水的损失。 土壤侵蚀的内涵:(一)地面土壤发生位移(二)土体遭到机械破坏,土体不发生位移时,其结构在水的作用下坍散,土体解体,其所载的养分溶解于水中流失,(三)土壤退化,在不发生任何物理位移的情况下,任何使作物生长能力下降的土壤退化现象。 2 简述水土保持的概念? 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由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 3 导致土壤侵蚀的营力有哪些? 改造地表起伏、促使地表形态变化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内营力和外营力。 (一)内营力作用是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球内部能量是主要热能。表现: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 4 土壤侵蚀按外营力划分可分为哪些类型? (二)外营力作用的主要能源来自太阳能。(都经历了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几个环节)。包括:1)风化作用:就是指矿物、岩石在地表新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所产生的一切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的变化,是在大气及生物影响下岩石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2)剥蚀作用:各种外营力作用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后的物质搬离原地的过程或作用。3)搬运作用:风化、侵蚀后的碎屑物质,随着各种不同的外营力的作用转移到其他地方的过程。4)堆积作用:被搬运的物质由于介质搬运能力的减弱或搬运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改变,或在生物活动参与下发生堆积或沉积,称为堆积作用或沉积作用。 5 简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允许土壤侵蚀量? 土壤侵蚀量,是指土壤侵蚀作用的数量结果。通常把土壤、母质及地表松散物质在外营力的破坏、剥蚀作用下产生分离和位移的物质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产生的土壤侵蚀量。 土壤侵蚀程度,是指任何一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一定环境条件影响下,自其发生开始,截止到目前为止的发展状况。 土壤侵蚀强度,是指某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其所处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种土壤侵蚀形式发生发展可能性的大小。常用单位面积上在一定时间内土壤及土壤母质被侵蚀的重量来表示。 我国个侵蚀区允许土壤侵蚀量:西北黄土高原区:1000(t/km平方.a),东北黑土区:200(t/km平方.a),北方土石山区:200,南方红壤丘陵区:500,西南土石山区:500. 6 简述水土流失的危害? (一)破坏水资源,加剧干旱。(二)破坏土地,吞食农田。(三)降低土壤肥力,加剧干旱发展。(四)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五)对农林牧业的破坏。(六)淤积抬高河床,加剧洪涝灾害。(七)淤塞水库湖泊。 第二章小流域综合治理 1 什么是小流域? (一)小流域是一个积水面积较小的流域或沟道,(二)是一个径流泥沙汇集单元,(三)是一个经济开发利用单元(四)面上的水土保持与江河治理之间往往存在一个空隙,而小流域综合治理是衔接二者的重要环节。(五)小流域在治理上须投资小、见效快、持久性强。 2 简述小流域治理的基本原则? (一)必须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流域治理规划(二)建立综合防治体系,从上到下节节拦蓄,

土壤侵蚀原理

土壤侵蚀原理 1.名词解释 2.挟沙力:在一定的水流条件下,能够携运泥沙的数量。 3.雨滴的中数直径:一次降雨的雨滴分布,用该次降雨雨滴累计体积百分曲线表示,其中累积体积为50%所对应的雨滴直径称为中数直径,用D50表示。 4.溅蚀量:击溅侵蚀引起土粒下移的数量。 5.侵蚀沟:是在水流不断下切、侧蚀,包括由切实引起的溯源侵蚀,以及侵蚀物质随水流悬疑推移搬运作用下形成的。 6.起沙风:一切大于使沙粒脱离静止状态开始运动的最小临界风速的风。 7.风沙流:风与其所搬运的固体颗粒共同组成复杂的二相流,称为风沙流。 8.风蚀作用:风和风沙流对地表物质的吹蚀和磨蚀作用。 9.风积作用:风沙流运行过程中,由于风力减缓地面障碍等原因,使风沙流中沙粒发生沉降堆积现象。 10.风沙流的饱和度:在一定风力条件下气流可能搬运的沙量称为容量,实际搬运的沙量称 为强度,强度与容量之比。 11.重力侵蚀:重力侵蚀是以单个落石、碎屑流或整块土体、岩体沿坡向下运动的一系列现 象。由于坡地重力所移动的物质多系块体形式,故也称为块体运动。 12.错落:是指陡崖、陡坎、陡坡沿一些近似垂直的破裂面发生整体下坐位移。 13.蠕动:主要指土层、岩层和它们的风化碎屑物质在重力作用控制下,顺坡向下发生的十 分缓慢的移动现象。 14.崩岗:指的是发育于红土丘陵地区冲沟沟头因不断地崩塌和陷落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围椅 状侵蚀。 15.陷穴:地表水沿黄土中的裂隙或孔隙下渗,对黄土产生溶蚀和侵蚀,并把可溶性盐类带 走,致使下边掏空,当上边的土体失去顶托时,引起黄土的陷落。 16.冻土:是指温度在0摄氏度以下,含有冰的土层。 17.石海:在平坦而排水较好的山顶或山坡上,经冰冻风化形成的大小石块,直接覆盖在基 岩面上的地形。 18.石川:在不太陡的山坡或凹地中,大量的风化产物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下伏的湿润细粒土 层表面整体地或部分地向下滑动的石块群体。 19.热融作用:热融作用是冻土中的冰融化后土体发生收缩、沉陷的过程。 20.冻融泥流:指冻结的饱水松散土层和风化层解冻后,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发生缓慢流动 或蠕动的现象。 21.岩溶侵蚀:是指可溶性岩层在水的作用下发生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伴随有塌陷、沉积 等物理过程及结果程而形成独特地貌景观的过程及结果。 22.淋溶侵蚀:指降水或灌溉水进入土壤,土壤水分受重力作用沿土壤空隙向下层运动,将 溶解的物质和未溶解的细小土壤颗粒带到深层土壤,产生土壤有机质等养分向土壤剖面更深 层的迁移聚集甚至流失进入地下水体中的过程。 23.盐渍化:在干燥炎热或过度蒸发条件下,土壤毛管水上升运动剧烈,致使地下水及土中 盐分向地表迁移并在地表附近发生积盐的过程及结果。 24.钙积层:是指在土壤剖面的某一层位上碳酸钙、碳酸氢钙的沉淀,形成具有特殊结构和 特征的土壤层。

土壤侵蚀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共13页

土壤侵蚀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土壤侵蚀 英文名称: soil erosion 定义1: 在风力、水力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物质被分散、搬运和 沉积的过程。 应用学科: 地理学(一级学科);土壤地理学(二级学科) 定义2: 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 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应用学科: 水利科技(一级学科);水利水土保持(二级学科);水土流 失(水利)(三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土壤侵蚀是指土壤或成土母质在外力(水、风)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广泛应用的“水土流失”一词是指在水力作用下,土壤表层及其母质被剥蚀、冲刷搬运而流失的过程。土壤及其母质在

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称土壤侵蚀量。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侵蚀量称为土壤侵蚀速度(或土壤侵蚀速率);土壤侵蚀量中被输移出特定地段的泥沙量,称为土壤流失量。在特定时段内,通过小流域出口某一观测断面的泥沙总量,称为流域产沙量。目录 类型 因素 影响 防治 类型 因素 影响 防治 展开 类型 划分土壤侵蚀类型的目的在于反映和揭示不同类型的侵蚀特征 及其区域分异规律,以便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或减轻侵蚀危害。土壤侵蚀类型的划分以外力性质为依据,通常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风力侵蚀等。其中水力侵蚀是最主要的一种形式,习惯上称

为水土流失。水力侵蚀分为面蚀和沟蚀,重力侵蚀表现为滑坡、崩塌和山剥皮,风力侵蚀分悬移风蚀和推移风蚀。 水力侵蚀 水力侵蚀或流水侵蚀是指由降雨及径流引起的土壤侵蚀,简称水蚀。包括面蚀、潜蚀、沟蚀和冲蚀。 1.面蚀或片蚀:面蚀是片状水流或雨滴对地表进行的一种比较均匀的侵蚀,它主要发生在没有植被或没有采取可靠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坡耕地或荒坡上。是水力侵蚀中最基本的一种侵蚀形式,面蚀又依其外部表现形式划分为层状、结构状、砂砾化和鳞片状面蚀等。面蚀所引起的地表变化是渐进的,不易为人们觉察,但它对地力减退的速度是惊人的,涉及的土地面积往往是较大的。 土壤侵蚀 2.潜蚀:是地表径流集中渗入土层内部进行机械的侵蚀和溶蚀作用,千奇百怪的喀斯特溶岩地貌就是潜蚀作用造成的,另外在垂直节理十分发育的黄土地区也相当普遍。 3.沟蚀:沟蚀是集中的线状水流对地表进行的侵蚀,切入地面形成侵蚀沟的一种水土流失形式,按其发育的阶段和形态特征又可细分为细沟、浅沟、切沟侵蚀。沟蚀是由片蚀发展而来的,但它显然不同于片蚀,因为一旦形成侵蚀沟,土地即遭到彻底破坏,而且由于侵蚀

土壤侵蚀原理C卷D卷含答案

土壤侵蚀原理C 卷 一、简释下列名词(2分/个X 10个=20分) 1. 水土流失: 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 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2. 化学侵蚀: 化学侵蚀是以水的化学溶解作用为主的侵蚀作用,表现为岩溶现象的发育及土壤中盐分和有机质的淋溶流失。 3. 侵蚀沟: 坡面径流冲刷土壤或土体, 并切割陆地表面形成沟道的过程,也称为线状侵蚀或沟状侵蚀。 4. 侵蚀模数: 单位面积上一定时间内被侵蚀带走的泥沙量,以t/km2 ? a表示。 5. 土壤侵蚀程度: 任何一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一定环境条件影响下, 自其发生开始, 截止到目前为止的发展状况。 6. 水力侵蚀: 在降雨雨滴击溅、地表径流冲刷和下渗水分作用下, 土壤、土壤母质及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7. 沟壑密度:

沟壑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侵蚀沟道的总长度,常以km/km2 表示。 8. 开析度: 开析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水文网的总长度,常以km/km2 表示。 9. 允许土壤流失量 小于或等于成土速度的年土壤流失量。也就是说允许土壤流失量是不至于导致土地生产力降低而允许的年最大土壤流失量。 10. 沙尘暴: 沙尘暴是大风扬起地面沙尘,使空气变得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m的恶劣天气现象。 二、试述重力侵蚀发生的力学机制及其防治措施(20分)。 重力侵蚀的发生机理主要为,由于在下渗水分影响下,土体、岩体等在重力作用下,沿坡面向下运动产生位移(5 分)。 当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其抗滑阻力小于下滑力时,则发生重力侵蚀(8 分)。 其影响因素主要为降雨、下渗水分、地形、地质、地震动等( 2 分)。 防治措施主要有挡土墙、多种形式的护坡、减压排水等(5 分)。 三、试述土壤侵蚀类型区(包括一、二级)的划分依据及其大致范围(15 分)。 土壤侵蚀类型一级区的划分依据是外营力种类,将全国划分为水力侵蚀类型区,其大致范围为内蒙的阴山以南、青藏高原的东缘线以东地区;风力侵蚀类型区,其大致范围为内蒙的阴山以北、大兴安岭以西、青藏高原北部的东缘以东地区;洞融侵蚀类型区,主要指青藏高原(8 分)。 土壤侵蚀类型的二级区划分依据主要根据地形地貌特点、土壤侵蚀形式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当地的植被特征等。目前二级区的划分主要针对水力侵蚀类型区内。可分为六个水力侵蚀二级类型区:东北丘陵漫岗区、西北黄土高原区、北方土石山地区、南方丘陵山地区、四川盆地丘陵区和西南云贵高原高山峡谷区(7 分)四、试述土壤侵蚀调查的

土壤侵蚀

名词解释 1土壤侵蚀:土壤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2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3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 4搬运作用:是指地表和近地表的岩屑和溶解质等风化物被外营力搬往他处的过程,是自然界塑造地球表面的重要作用之一。 5剥蚀作用:各种外营力作用(包括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等)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后的物质搬离原地,这一过程或作用称为剥蚀作用。 6土壤侵蚀程度:是指任何一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一定环境条件影响下,自其发生开始,截止到目前为止的发展状况。 7土壤侵蚀强度:所指的是某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其所处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种土壤侵蚀形式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8容许土壤流失量:是指小于或等于成土速度的年土壤流失量。 9泥石流:实际上是水体和土体及土体中部分空气(极少量,可忽略不计)相互充分作用后,在沟谷内或坡地上沿坡面(含自然坡面和压力坡)运动的流体。 10混合侵蚀:指在水流冲击力和重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殊侵蚀类型。 11沙尘暴: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千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 12水力侵蚀:是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的作用下,土壤、土体或其它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它是土壤侵蚀的重要类型。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 2008年第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等两项标准为水利行业标准, 现予以公布。 2006年9月9日 序号标准编 号标准名称替代 标准号 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1SL 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 级标准 SL 190-96 2008,01, 04 2008,04, 04 2SL 419-2007 水土保持试验规 程 SL 239-87 同上同上 二○○八年一月四日 前言 根据水利部2002年批准的水利技术标准修定计划,按《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对《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共5章和2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土 壤侵蚀程度分级。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1、取消了原标准附录A中的表A1和表A 2、附录B中的B6和B8; 2、改变了原标准的用词和用于说明、重新整合了附录B的内容; 3、将原标准土壤侵蚀强度分级中的“强度”、“极强度”、分别改为“强烈”、“极强烈”,以免混淆概 念。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本标准参编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

长江水利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段巧甫华绍祖史德明徐传早佟伟力宁堆虎 鲁胜力秦百顺余剑如郭素彦张长印陈法扬史学正 李靖王莹冯伟常丹东王海燕苏仲仁张大全 丛佩娟李琦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蔡强国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窦以松 注:“ 【】”内文字为本标准条文说明部分引来或整理者按语 1 总则 1.0.1 为了统一水土流失调查,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土壤侵蚀的分类与分级。 1.0.3 本标准主要引用标准: 《水土保持术语》(GB/T20465-2006)。 1.0.3 土壤侵蚀的分类与分级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GB/T20465-2006定义的有关土壤侵蚀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2.0.2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Thc potential hazard degree of soil erosion: 生态系统失衡后出现的土壤侵蚀危险程度。用于评估、预测在无明显侵蚀区引起侵蚀和现状侵蚀区加剧侵蚀可能性的大小,以及表示侵蚀区以当前侵蚀速率发展,该土壤层所能承受的侵蚀年限(抗蚀年限)。 3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3.1 一级类型区 3.1.1 全国应分为水力、风力、冻融3个一级土壤侵蚀类型区。 【3.1.1条文说明:用主导因素法并以与土壤侵蚀关联度高、又较稳定的自然因素作用划分一级类型 区的依据。】 3.1.2 重力侵蚀和混合侵蚀不应单独分类型区。 3.2 二级类型区 3.2.1 水力侵蚀类型区宜分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和西 南土石山区5个二级类型区。 3.2.2 风力侵蚀类型区宜分为“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2个二级类 型区。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

2012-07-04 16:02 根据我国的地形特点和自然界某一外营力在一较大的区域里起主导作用的原则,水利水电部颁发了《关于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和强度分级标准的规定》,把全国区分为三大土壤侵蚀类型区。 (一) 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这一类型区大体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东,包括西北黄土高原、东北的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北方山地丘陵、南方山地丘陵、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云贵高原六个二级类型区。 1.西北黄土高原 这一高原区主要是指青海日月山以东,山西太行山以西,陕北长城以南,陕、甘秦岭以北的广大地区。绝大部分属黄河中游,是我国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 土壤条件:黄土在本区内分布很广、厚度很大的第四纪粉沙物质。分为新黄土和老黄土两种。前者覆盖在后者之上,总厚度由几十米至100多米,最厚处达200多米。黄土质地匀细,组织疏松,具有大孔隙构造,垂直节理发育,湿陷性和渗透性都较大。颗粒粒径的占50%,渗透速度一般在。黄土具有迅速分散的特性,在清水中1—4 min即可全部分散。 地貌条件:按形态、结构分,除大部分为丘陵沟壑、高原沟壑,还有风沙丘陵、涧地、河谷川地和土石山地。总的来看,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沟深陡坡是黄土地貌的主要特征。

气候条件:属大陆型季风气候,冬寒夏热,气温变化剧烈,年平均降雨量在300—600mm,分布集中,7、8、9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0%;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暴雨强度每分钟可达1mm,甚至2mm以上,瞬时暴雨强度更大。一次大暴雨产沙量可占全年总产沙量的40%-86%。 植被条件:黄土高原自东南向西北大致可分为:山地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和干旱草原四个带。山地植被带的植被以针、阔叶混交林和灌丛为主,开垦指数低,一般在10%以下,土壤侵蚀轻微;森林草原带植被类型以夏绿阔叶林及禾本科、菊科植物群落为主,开垦指数一般在40%-50%,部分人多地少地区高达60—70%,土壤侵蚀严重;干旱草原带的植被以藜科及旱生多刺的植物群落为主,开垦指数为10%—20%,土壤侵蚀严重,同时有较强烈的风蚀发生。 水土流失状况:除了溅蚀和层状面蚀普遍发生外,2度以上的坡耕地有细沟侵蚀发生;5度以上,则细沟侵蚀较强,并开始发生浅沟侵蚀。25度以上有切沟出现;35以上土壤泻溜;45度-75度陡坡地可发生滑坡;75度以上陡崖和岸壁可发生崩塌。年平均侵蚀模数一般为5000—10000t/km2,高的可达20000t/km2以上,黄河下游泥沙绝大部分来自于本区。 2.东北的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区 本类型区南界为吉林省南部,西、北、东三面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所围绕。在该区域内,除了大、小兴安岭林区以及三江平原外,其余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可分为低山丘陵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