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实习报告精选

数据结构实习报告精选
数据结构实习报告精选

数据结构实习报告精选

一、需求分析

1、程序所实现的功能;

2、程序的输入,包含输入的数据格式和说明;

3、程序的输出,程序输出的形式;

4、测试数据,如果程序输入的数据量比较大,需要给出测试数据;

5、合作人及其分工

二、设计说明

1、主要的数据结构设计说明;

2、程序的主要流程图;

3、程序的主要模块,要求对主要流程图中出现的模块进行说明

4、程序的主要函数及其伪代码说明(不需要完整的代码);

5、合作人设计分工

三、上机结果及体会

1、合作人编码分工

2、实际完成的情况说明(完成的功能,支持的数据类型等);

3、程序的性能分析,包括时空分析;

4、上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5、程序中可以改进的地方说明;

6、程序中可以扩充的功能及设计实现假想;

说明:1、如果程序比较大,可以将设计说明分为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两部分。概要设计主要负责程序的流程、模块、抽象数据类型设计;详细设计负责程序的数据类型定义和主要函数的说明。

2、设计说明中,不需要写出代码或者模块的详细代码,只需要写出主要函数的伪代码说明。

基于数据结构的学籍管理系统

《基于数据结构的学籍管理系统》 测试报告 院系: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开课时间:/ 学年第学期 常熟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制

目录 1 功能测试 (1) 1.1学生信息录入测试 (1) 1.2学生信息修改测试 (1) 1.3学生信息查询测试 (1) 1.4学生信息删除测试 (2) 1.5 界面按钮测试 (2) 2 单元测试 (2) 3 系统测试(GUI) (3) 4 软件缺陷 (6) 5 测试结论 (7)

1 功能测试 1.1学生信息录入测试 测试对象:功能 测试方面:界面 测试人: 测试时间: 问题: ①学号输入后,其他信息不填均可录入成功 ②学号能够输入数字,字母,标点等 ③姓名可以包含数字、标点符号等一些不应该出现的 ④年级中有字母、标点符号仍可通过检测 ⑤出生年月可以包含英文、符号等非法字符 处理结果:待定 1.2学生信息修改测试 测试对象:功能 测试方面:界面 测试人: 测试时间: 问题: ①只能通过学号来查找学生信息,不够人性化,应该使用多关键词搜索处理结果:待定 1.3学生信息查询测试 测试对象:功能 测试方面:界面 责任人: 测试人及测试时间:2015-5-4 问题: ①只能通过学号检索已存在的学生,应使关键词多样化 处理结果:待定

1.4学生信息删除测试 测试对象:功能 测试方面:界面 测试人:亚索 测试人及测试时间:2015-5-14 问题: ①只能通过学号检索删除 处理结果:待定 1.5 界面按钮测试 测试对象:功能 测试方面:界面 测试人:亚索 测试时间:2015-5-14 问题: ①信息录入界面:在点击“录入”按钮之后,虽然信息被成功录入,但并未有相应的“信息录入成功”来提示用户该学生信息已被录入成功。 ②修改、查询、删除界面都要通过学号来检索学生信息,这样显得查询方式过于单一。 ③在点击“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等按钮后出现的提示框信息都遮挡了原来窗体的信息,这样的设计有点不合理。 处理结果:待定 2 单元测试 使用JUnit单元测试工具对整个项目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在单独测试方法时,会遇到初始化问题,但并不是很严重:

计算机考研数据结构真题汇总

一.选择题篇 1. 算法的计算量的大小称为计算的()。【北京邮电大学2000 二、3 (20/8分)】 A.效率 B. 复杂性 C. 现实性 D. 难度 2.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取决于()【中科院计算所 1998 二、1 (2分)】 A.问题的规模 B. 待处理数据的初态 C. A和B 3.计算机算法指的是(1)它必须具备(2)这三个特性。【南京理工大学 1999 一、1(2分)【武汉交通科技大学 1996 一、1( 4分)】 (1) A.计算方法 B. 排序方法 C. 解决问题的步骤序列 D. 调度方法 (2) A.可执行性、可移植性、可扩充性 B. 可执行性、确定性、有穷性 C. 确定性、有穷性、稳定性 D. 易读性、稳定性、安全性 4.一个算法应该是()。【中山大学 1998 二、1(2分)】 A.程序 B.问题求解步骤的描述 C.要满足五个基本特性 D.A和C. 5. 下面关于算法说法错误的是()【南京理工大学 2000 一、1(1.5分)】 A.算法最终必须由计算机程序实现 B.为解决某问题的算法同为该问题编写的程序含义是相同的 C. 算法的可行性是指指令不能有二义性 D. 以上几个都是错误的 6.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南京理工大学 2000 一、2 (1.5分)】 (1)算法原地工作的含义是指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辅助空间

(2)在相同的规模n下,复杂度O(n)的算法在时间上总是优于复杂度O(2n)的算法 (3)所谓时间复杂度是指最坏情况下,估算算法执行时间的一个上界 (4)同一个算法,实现语言的级别越高,执行效率就越低 A.(1) B.(1),(2) C.(1),(4) D.(3) 7.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为()两大类。【武汉交通科技大学 1996 一、4(2分)】A.动态结构、静态结构 B.顺序结构、链式结构 C.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 D.初等结构、构造型结构 8.以下与数据的存储结构无关的术语是()。【北方交通大学 2000 二、1(2分)】A.循环队列 B. 链表 C. 哈希表 D. 栈 9.以下数据结构中,哪一个是线性结构()?【北方交通大学 2001 一、1(2分)】A.广义表 B. 二叉树 C. 稀疏矩阵 D. 串 10.以下那一个术语与数据的存储结构无关?()【北方交通大学 2001 一、2(2分)A.栈 B. 哈希表 C. 线索树 D. 双向链表 11.在下面的程序段中,对x的赋值语句的频度为()【北京工商大学 2001 一、10(3分)】FOR i:=1 TO n DO FOR j:=1 TO n DO x:=x+1; A. O(2n) B.O(n) C.O(n2) D.O(log2n)

基于C语言数据结构图书管理系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 1 需求分析 1本演示程序中,用户从键盘输入图书信息,图书编号,名称,类别,作者,出版社,价格,购买日期。 2演示程序以用户和计算机的对话方式执行,即在运行窗口出现提示信息,有用户从键盘录入,显示结果会在显示之后。 3程序执行的命令包括:查询图书信息,删除图书信息,对所有图书进行排序,

统计各种类的图书数目。显示所有图书信息 4 测试数据:2001 离散数学 X 左孝凌上海科学出版社 18.00 2009/6/8 2002 数据结构 B 严蔚敏清华大学出版社 30.00 2010/4/1 2 程序总体设计 (1)数据结构 依据输入的数据信息和数据格式,连表结点用结构体实现。采用链表方式存储,typedef:typedef struct //定义表示日期数据的结构体数据类型 { int month; int day; int year; } DATE; typedef struct Booktype //定义表示图书信息的结构体数据类型 { char id[10]; /* 图书编号*/ char name[40]; /* 图书名称*/ char type; /* 图书类型*/ char writer[10]; /* 图书作者*/ char publisher[20]; /* 图书出版社*/ float price; /* 图书价格*/ DA TE buydate; /* 图书购买日期*/ } Btype; typedef struct Booklist /* 定义表示所有图书信息的链表数据类型*/ { Btype *bk; struct Booklist *next; } Blist; (2)模块划分

数据结构 考研真题精选

考研真题精选 一、选择题 1.若查找每个记录的概率均等,则在具有n个记录的连续顺序文件中采用顺序查找法查找一个记录,其平均查找长度ASL为( )。 A.(n-1)/2 B. n/2 C. (n+1)/2 D. n 2. 对N个元素的表做顺序查找时,若查找每个元素的概率相同,则平均查找长度为( ) A.(N+1)/2 B. N/2 C. N D. [(1+N)*N ]/2 3.顺序查找法适用于查找顺序存储或链式存储的线性表,平均比较次数为((1)),二分法查找只适用于查找顺序存储的有序表,平均比较次数为((2))。在此假定N为线性表中结点数,且每次查找都是成功的。 A.N+1 B.2log2N C.logN D.N/2 E.Nlog2N F.N2 4. 下面关于二分查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表必须有序,表可以顺序方式存储,也可以链表方式存储 C. 表必须有序,而且只能从小到大排列 B. 表必须有序且表中数据必须是整型,实型或字符型 D. 表必须有序,且表只能以顺序方式存储 5. 对线性表进行二分查找时,要求线性表必须() A.以顺序方式存储 B.以顺序方式存储,且数据元素有序 C.以链接方式存储 D.以链接方式存储,且数据元素有序 6.适用于折半查找的表的存储方式及元素排列要求为( ) A.链接方式存储,元素无序B.链接方式存储,元素有序 C.顺序方式存储,元素无序D.顺序方式存储,元素有序 7. 用二分(对半)查找表的元素的速度比用顺序法( ) A.必然快 B. 必然慢 C. 相等 D. 不能确定 8.当在一个有序的顺序存储表上查找一个数据时,即可用折半查找,也可用顺序查找,但前者比后者的查找速度( ) A.必定快 B.不一定 C. 在大部分情况下要快 D. 取决于表递增还是递减 9. 具有12个关键字的有序表,折半查找的平均查找长度() A. 3.1 B. 4 C. 2.5 D. 5 10. 折半查找的时间复杂性为() A. O(n2) B. O(n) C. O(nlog n) D. O(log n) 11.当采用分快查找时,数据的组织方式为( ) A.数据分成若干块,每块内数据有序 B.数据分成若干块,每块内数据不必有序,但块间必须有序,每块内最大(或最小)的数据组成索引块 C. 数据分成若干块,每块内数据有序,每块内最大(或最小)的数据组成索引块 D. 数据分成若干块,每块(除最后一块外)中数据个数需相同 12. 二叉查找树的查找效率与二叉树的( (1))有关, 在((2))时其查找效率最低 (1): A. 高度 B. 结点的多少 C. 树型 D. 结点的位置 (2): A. 结点太多 B. 完全二叉树 C. 呈单枝树 D. 结点太复杂。 13. 要进行顺序查找,则线性表(1);要进行折半查询,则线性表(2);若表中元素个数为n,则顺序查找的平均比较次数为(3);折半查找的平均比较次数为(4)。 (1)(2):A. 必须以顺序方式存储;B. 必须以链式方式存储;C. 既可以以顺序方式存

数据模型所描述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数据模型所描述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约束。 1)数据结构:数据模型中的数据结构主要描述数据的类型、内容、性质以及数据间的联系等。数据结构是数据模型的基础,数据操作和约束都建立在数据结构上。不同的数据结构具有不同的操作和约束。 2)数据操作:数据模型中数据操作主要描述在相应的数据结构上的操作类型和操作方式。 3)数据约束:数据模型中的数据约束主要描述数据结构内数据间的语法、词义联系、他们之间的制约和依存关系,以及数据动态变化的规则,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 数据模型按不同的应用层次分成三种类型:分别是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物理数据模型。 1、概念数据模型(Conceptual Data Model):简称概念模型,主要用来描述世界的概念化结构,它使数据库的设计人员在设计的初始阶段,摆脱计算机系统及DBMS的具体技术问题,集中精力分析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等,与具体的数据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无关。概念数据模型必须换成逻辑数据模型,才能在DBMS中实现。 概念数据模型是最终用户对数据存储的看法,反映了最终用户综合性的信息需求,它以数据类的方式描述企业级的数据需求,数据类代表了在业务环境中自然聚集成的几个主要类别数据。 概念数据模型的内容包括重要的实体及实体之间的关系。在概念数据模型中不包括实体的属性,也不用定义实体的主键。这是概念数据模型和逻辑数据模型的主要区别。 概念数据模型的目标是统一业务概念,作为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确定不同实体之间的最高层次的关系。 在有些数据模型的设计过程中,概念数据模型是和逻辑数据模型合在一起进行设计的。 2、逻辑数据模型(Logical Data Model):简称数据模型,这是用户从数据库所看到的模型,是具体的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如网状数据模型(Network Data Model)、层次

计算机数据结构考研真题及其答案

第1章绪论 一、选择题 1. 算法的计算量的大小称为计算的(); A.效率 B. 复杂性 C. 现实性 D. 难度2.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取决于(); A.问题的规模 B. 待处理数据的初态 C. A和B 3.计算机算法指的是(),它必须具备()这三个特性; (1)A.计算方法 B. 排序方法 C. 解决问题的步骤序列 D. 调度方法 (2)A.可执行性、可移植性、可扩充性 B. 可执行性、确定性、有穷性 C. 确定性、有穷性、稳定性 D. 易读性、稳定性、安全性4.一个算法应该是(); A.程序B.问题求解步骤的描述C.要满足五个基本特性D.A和C 5. 下面关于算法说法错误的是(); A.算法最终必须由计算机程序实现 B.为解决某问题的算法同为该问题编写的程序含义是相同的 C. 算法的可行性是指指令不能有二义性 D. 以上几个都是错误的 6.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1)算法原地工作的含义是指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辅助空间;(2)在相同的规模n下,复杂度O(n)的算法在时间上总是优于复杂度O(2n)的算法;(3)所谓时间复杂度是指最坏情况下,估算算法执行时间的一个上界;(4)同一个算法,实现语言的级别越高,执行效率就越低 A.(1) B.(1),(2) C.(1),(4) D.(3) 7.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为()两大类; A.动态结构、静态结构B.顺序结构、链式结构 C.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D.初等结构、构造型结构 8.以下与数据的存储结构无关的术语是(); A.循环队列 B. 链表 C. 哈希表 D. 栈9.以下数据结构中,哪一个是线性结构(); A.广义表 B. 二叉树 C. 稀疏矩阵 D. 串10.以下那一个术语与数据的存储结构无关(); A.栈 B. 哈希表 C. 线索树 D. 双向链表

北航 1999-2002 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考研试题

北航2002年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试题 一、简答题(10’) 1. 数据结构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还是专业课,或者专业基础课?(2’) 2. 学习数据结构课程需要哪些课程作为它的基础(举例两门课程)?若没有这些知识,对学习数据 结构课程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请举例说明(不超过100字)。(4’) 3. 数据结构课程将为那些课程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请举例说明哪些课程(举例两门课程)用到了 数据结构课程的哪些知识(不超过100字)。(4’) 二、(5’) 请推导出结论:具有0n 个叶结点的哈夫曼树(Huffman )的分支总数为02(1)n -。 三、单项选择题(2’×15) 1. 线性链表中各链接点之间的地址________。 A. 必须连续 B. 部分地址必须连续 C. 不一定连续 D. 连续与否无所谓 2. 在非空线性链表中由p 所指的链接点后面插入一个由q 所致的链接点的过程是依次执行动作 ________。 A. link(q)←p; link(p)←q; B. link(q)←link(p); link(p)←q; C. link(q)←link(p); p ←q; D. link(p)←q; link(q)←p; 3. 在非空双向循环链表中由q 所指的那个链接点前插入一个p 指的链接点的动作对应的语句依次为 rlink(p)←q, llink(p)←llink(q), llink(q)←p, ________。(空白处为一条赋值语句) A. rlink(q)←p B. rlink(llink(q))←p C. rlink(llink(p))←p D. rlink(rlink(p))←p 4. 在初始为空的堆栈中依次插入元素f, e, d, c, b, a 以后,连续进行了三次删除操作,此时栈顶元素是 ________。 A. c B. d C. b D. e 5. 若某堆栈的输入序列为1, 2, 3, …, n ,输出序列的第1个元素为n ,则第i 个输出元素为________。 A. i B. n i - C. 1n i -+ D. 哪个元素无所谓 6. 求字符串T 在字符串S 中首次出现的位置的操作称为________。 A. 求串的长度 B. 求子串 C. 串的模式匹配 D. 串的连接 7. 若一棵度为7的树有8个度为1的结点,有7个度为2的结点,有6个度为3的结点,有5个度为 4的结点,有4个度为5的结点,有3个度为6的结点,有2个度为7的结点,该树一共有________个叶结点。 A. 35 B. 28 C. 77 D. 78 8. 若一棵二叉树有1001个结点,且无度为1的结点,则叶结点的个数为________。 A. 498 B. 499 C. 500 D. 501 9. 已知某完全二叉树采用顺序存储结构,结点数据信息的存放顺序依次为ABCDEFGH ,该完全二叉 树的后序遍历序列为________。

大数据结构考研真题及其问题详解

一、选择题 1. 算法的计算量的大小称为计算的( B )。【邮电大学2000 二、3 (20/8分)】 A.效率 B. 复杂性 C. 现实性 D. 难度2.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取决于(C )【中科院计算所 1998 二、1 (2分)】 A.问题的规模 B. 待处理数据的初态 C. A和B 3.计算机算法指的是(C),它必须具备(B)这三个特性。 (1) A.计算方法 B. 排序方法 C. 解决问题的步骤序列 D. 调度方法 (2) A.可执行性、可移植性、可扩充性 B. 可执行性、确定性、有穷性 C. 确定性、有穷性、稳定性 D. 易读性、稳定性、安全性 【理工大学 1999 一、1(2分)【交通科技大学 1996 一、1( 4分)】 4.一个算法应该是( B )。【大学 1998 二、1(2分)】 A.程序 B.问题求解步骤的描述 C.要满足五个基本特性D.A和C. 5. 下面关于算法说法错误的是( D )【理工大学 2000 一、1(1.5分)】 A.算法最终必须由计算机程序实现 B.为解决某问题的算法同为该问题编写的程序含义是相同的 C. 算法的可行性是指指令不能有二义性 D. 以上几个都是错误的 6.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C )【理工大学 2000 一、2 (1.5分)】 (1)算法原地工作的含义是指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辅助空间(2)在相同的规模n下,复杂度O(n)的算法在时间上总是优于复杂度O(2n)的算法 (3)所谓时间复杂度是指最坏情况下,估算算法执行时间的一个上界(4)同一个算法,实现语言的级别越高,执行效率就越低4 A.(1) B.(1),(2) C.(1),(4) D.(3) 7.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为( C )两大类。【交通科技大学 1996 一、4(2分)】 A.动态结构、静态结构 B.顺序结构、链式结构 C.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 D.初等结构、构造型结构 8.以下与数据的存储结构无关的术语是( D )。【北方交通大学 2000 二、1(2分)】 A.循环队列 B. 链表 C. 哈希表 D.栈

数据结构知识点整理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描述客观事物的数、字符、以及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被计算机程序识别和处理的符号(数值、字符等)的集合。 数据元素(数据成员)是数据的基本单位。在不同的条件下,数据元素又可称为元素、结点、顶点、记录等 数据对象具有相同性质的数据元素(数据成员)的集合 数据结构由某一数据对象及该对象中所有数据成员之间的关系组成。记为Data_Structure = {D, R}其中,D是某一数据对象,R是该对象中所有数据成员之间的关系的有限集合。 数据类型是指一种类型,以及定义在这个值集合上的一组操作的总称。 判断一个算法的优劣主要标准:正确性、可使用性、可读性、效率、健壮性、简单性。 算法效率的衡量方法:后期测试,事前估计 算法分析是算法的渐进分析简称 数据结构包括“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两个方面(层次): 逻辑结构是对数据成员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描述,它可以用一个数据成员的集合和定义在此集合上的若干关系来表示物理结构是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实现,故又称“存储结构” 线性表的定义:n(≥ 0)个表项的有限序列L =(a1, a2, …, an)ai是表项,n是表长度。第一个表项是表头,最后一个是表尾。 线性表的特点:表中元素的数据类型相同;线性表中,结点和结点间的关系是一对一的,有序表和无序表线性表的存储方式。一,顺序存储方式,二,链表存储方式。 顺序表的存储表示有2种方式:静态方式和动态方式。 顺序表的定义是:把线性表中的所有表项按照其逻辑顺序依次存储到从计算机存储中指定存储位置开始的一块连续的存储空间中。 顺序表的特点:用地址连续的一块存储空间顺序存放各表项,各表项的逻辑顺序与物理顺序一致,对各个表项可以顺序访问,也可以随机访问。 单链表是一种最简单的链表表示,也叫线性链表,用她来表示线性表时,用指针表示结点间的逻辑关系。特点:是长度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扩充。 连续存储方式(顺序表)特点:存储利用率高,存取速度快缺点:插入、删除等操作时需要移动大量数据: 链式存储方式(链表)特点:适应表的动态增长和删除。缺点:需要额外的指针存储空间 单链表的类定义:多个类表达一个概念(单链表)。分为:链表结点(ListNode)类,链表(List)类。 循环链表的概念:是另一种形式的表示线性表的链表,它的结点结构与单链表相同,与单链表不同的是链表中表尾结点的LINK域中不是NULL,而是存放了一个指向链表开始结点的指针,这样,只要知道表中任何一个结点的地址,就能遍历表中其他任何一结点。 双向链表的概念:在双向链表的没饿结点中应有两个链接指针作为它的数据成员:1LINK指示它的前驱结点,RLINK 指示它的后继结点,因此,双向链表的每个结点至少有3个域:1LINK(前驱指针) DADA(数据)RLINK(后继指针)。栈:定义为只允许在表的末端进行插入和删除的线性表。特点是:后进先出。 递归的定义:若一个对象部分地包含它自己,或用它自己给自己定义, 则称这个对象是递归的;若一个过程直接地或间接地调用自己, 则称这个过程是递归的过程。以下三种情况常常用到递归方法一。定义是递归的二。数据结构是递归的三问题的解法是递归的。 队列:队列是只允许在一端删除,在另一端插入的顺序表允许删除的一端叫做队头,允许插入的一端叫做队尾。特性:先进先出。 优先级队列:是不同于先进先出队列的另一种队列。每次从队列中取出的是具有最高优先权的元素。多维数组是一维数组的推广。 多维数组是一维数组的推广。多维数组的特点是每一个数据元素可以有多个直接前驱和多个直接后继。数组元素的下标一般具有固定的下界和上界,因此它比其他复杂的非线性结构简单。 字符串是n ( ≥ 0 ) 个字符的有限序列,记作S : “c1c2c3…cn”其中,S 是串名字c1c2c3…cn”是串值ci 是串中字符n 是串的长度,n = 0 称为空串。 广义表是n ( ≥0 ) 个表元素组成的有限序列,记作LS (a1, a2, a3, …, an),LS 是表名,ai 是表元素,可以是表(称为子表),可以是数据元素(称为原子)。n为表的长度。n = 0 的广义表为空表。n > 0时,表的第一个表元素称为广义表的表头(head),除此之外,其它表元素组成的表称为广义表的表尾(tail 有根树:一棵有根树T,简称为树,它是n (n≥0) 个结点的有限集合。当n = 0时,T 称为空树;否则,T 是非空树,记作T={ 空集n=0 {r,T1,T2….Tn},n>0

数据结构考研试题精选及答案第1章绪论

绪论 一、选择题 1.算法的计算量的大小称为计算的( 复杂性 A.效率 B. 2.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取决于 A.问题的规模 3. 计算机算法指的是( (1) A .计算方法 法 (2) A .可执行性、 B. 1), B. 4. 5. )。【北京邮电大学 2000二、3 (20/8 C. 现实性 D. 难度 、1 (2 分)] ( )【中科院计算所1998 待处理数据的初态 它必须具备( 排序方法 C. A 和 B 这三个特性。 C. 解决问题的步骤序列 D. 分) 】 调度方 可移植性、可扩充性 B. 可执行性、确定性、有穷性 易读性、稳定性、安全性 、1 ( 4 C.确定性、有穷性、稳定性 【南京理工大学 1999 一、1 (2分) 一个 算法应该是( )。【中山大学 A .程序 B .问题求解步骤的描述 下面关于算法说法错误的是( A. 算法最终必须由计算机程序实现 B. 为解决某问题的算法同为该问题编写的程序含义是相同的 C. 算法的可行性是指指令不能有二义性 D.以上几个都是错误的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南京理工大学 2000 一、2 (1.5分)] (1 ) (2) (3) (4) A . D.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 1996 1998 二、1 (2 分)】 C .要满足五个基本特性 D . A 和C. 分) 】 )【南京理工大学2000 一、1 (1.5分)】 )【南京理工大学 2000 算法原地工作的含义是指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辅助空间 在相同的规模n 下,复杂度O(n)的算法在时间上总是优于复杂度 O(2n )的算法 所谓时间复杂度是指最坏情况下,估算算法执行时间的一个上界 同一个算法,实现语言的级别越高,执行效率就越低 (1) B.(1),(2) 7.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为 A.动态结构、静态结构 C.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 &以下与数据的存储结构无关的术语是 A.循环队列 B. 链表 9.以下数据结构中,哪一个是线性结构 A.广义表 B. 二叉树 10 .以下那一个术语与数据的存储结构无关? A.栈 B. 11 .在下面的程序段中, 分)] 6. C.(1) ,(4) D.(3) ( )两大类。【武汉交通科技大学 1996 一、4 ( 2分)] B .顺序结构、链式结构 .初等结构、构造型结构 )。【北方交通大学 2000二、1 (2分)] 哈希表 D. 栈 )?【北方交通大学 2001 一、1 (2分)] 稀疏矩阵 ) 线索树 C. C. 哈希表 C. 对 x 的赋值语句的频度为( D.串 【北方交通大学2001 一、2 (2分)】 D. 双向链表 )【北京工商大学 2001 一、10 (3 FOR i:=1 FOR j:=1 x:=x+1; A. O(2 n) TO TO DO DO .0(n) 2 C . O(n) D .O(log 2n ) 12.程序段 FOR i:=n-1 DOWNTO 1 DO FOR j:=1 TO i DO

数据结构精选考研试题

数据结构精选考研试题 [注]:编写程序可选用任一种高语言,算法描述可采用类语言,必要时加上注释一、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算法的定义和性质2、为什么说数组与广义表是线性表的推广? 3、什么是结构化程序设计? 4、哈希方法的基本思想 5、给出一不稳定排序方法名称与实例二、构造结果:[24分] 确定x:=x+1语句在下面程序段中的频率,要求写出分析过程。for i:=1 to n do for j:=1 to I do for k:=1 to j do x:=x+1 画出对长度为8的有序表进行折半查找的判定树,并求其在等概率时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已知一棵二叉树如右图,给出对这棵二叉树进行前序、中序、后序遍历的结果序列.假设用于通讯的电文仅8个字母组成,字母在电文中出现的频率

分别为{2,3,5,7,11,4,13,15},试为这8个字母设计哈夫曼编码.在地址空间为0~15的散列区中,对以下关键字序列构G造哈希表,关键字序列为,H(x)=[i/2] ,其中i为关键字中第一字母在字母表中的序号。要求用线性探测开放定址法处理冲突,并求出在等概率情况下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构造有7个元素组成的线性表一实例,是进行快速排序时比较次数最少的初始排序。三、写一算法,完成对这棵二叉树的左右子树的交换,设二叉树以二叉链表作存储结构。[15分] 四、编写一非递归算法,对一棵二叉排序树实现中序遍历。[15分] 五、编写程序,完成下列功能:[15分] 1.读入整数序列,以整数0作为序列的结束标志,建立一个单链表。2.实现单链表原地逆转,即单链表中结点指针方向反转,反转操作不使用额外的链表结点,可使用临时工作单元。例:输入序列为:1,8,4,3,0 六、

2017年青岛大学考研试题910数据结构

青岛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910科目名称:数据结构(共5页) 请考生写明题号,将答案全部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计算机算法指的是()。 A.计算方法B.排序方法C.解决问题的步骤序列D.存储结构 2.链表不具有的特点是()。 A.插入、删除不需要移动元素B.可随机访问任一元素 C.不必事先估计存储空间D.所需空间与线性长度成正比 3.连续存储设计时,存储单元的地址()。 A.一定连续B.一定不连续 C.不一定连续D.部分连续,部分不连续 4.一个递归算法必须包括()。 A.递归部分 B.终止条件和递归部分 C.迭代部分 D.终止条件和迭代部分 5.栈和队列的共同点是()。 A.都是先进先出 B.都是先进后出 C.只允许在端点处插入和删除元素 D.没有共同点 6.任何一棵二叉树的叶子结点在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中的相对次序()。 A.不发生改变B.发生改变C.不能确定D.以上都不对 7.由带权为{8,2,5,7}的四个叶子结点构造一棵哈夫曼树,该树的带权路径长度为()。 A.23B.37C.46D43 8.若从无向图的任意一个顶点出发进行一次深度优先搜索可以访问图中所有的顶点,则该图一定是()图。 A.非连通B.连通C.强连通D.有向 9.适用于折半查找的表的存储方式及元素排列要求为()。 A.链接方式存储,元素无序B.链接方式存储,元素有序 C.顺序方式存储,元素无序D.顺序方式存储,元素有序 10.对n个关键字作快速排序,在最坏情况下,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 第1页,共5页

数据结构考研试题精选及答案第9章 查找答案

第9章集合 部分答案解释如下。 4.不能说哪种哈希函数的选取方法最好,各种选取方法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8.哈希表的结点中可以包括指针,指向其元素。 11.单链表不能使用折半查找方法。 20.按插入后中序遍历是递增序列的原则,若某结点只有右子树,而插入元素的关键字小于该结点的关键字,则会插入到该结点的左侧,成为其左孩子。这种插入就不是插入到叶子下面。 21.从平衡因子定义看,完全二叉树任一结点的平衡因子的绝对值确实是小于等于1。但是,平衡二叉树本质上是二叉排序树,完全二叉树不一定是排序树。故不能说完全二叉树是平衡二叉树。 23.某结点的左子树根结点不一定是它的中序前驱,其右子树根结点也不一定是它的中序后继。 24.在等概率下,查找成功时的平均查找长度相同,查找失败时的平均查找长度不相同。26.只有被删除结点是叶子结点时命题才正确。 三.填空题 1.n n+1 2.4 3.6,9,11,12 4.5 5.26(第4层是叶子结点,每个结点两个关键字) 6.1,3,6,8,11,13,16,19 7.5,96 8.m-1,「m/2?-1 9.2,4,3 10.(1)哈希函数(2)解决冲突的方法 (3)选择好的哈希函数 (4)处理冲突的方法 (5)均匀(6)简单 11.AVL树(高度平衡树,高度平衡的二叉排序树),或为空二叉树,或二叉树中任意结点左子树高度与右子树高度差的绝对值小于等于1。 12.小于等于表长的最大素数或不包含小于20的质因子的合数 13.16 14.?㏒n」+1 2 15.(1)45 (2)45 (3)46(块内顺序查找) 16.k(k+1)/2 17.30,31.5(块内顺序查找) 18.(1)顺序存储或链式存储 (2)顺序存储且有序 (3)块内顺序存储,块间有序 (4) 散列存储

数据结构第1章习题兼解答

1. 填空 (1)()是数据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程序中通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和处理。 【解答】数据元素 (2)()是数据的最小单位,()是讨论数据结构时涉及的最小数据单位。 【解答】数据项,数据元素 【分析】数据结构指的是数据元素以及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 (3)从逻辑关系上讲,数据结构主要分为()、()、()和()。 【解答】集合,线性结构,树结构,图结构 (4)数据的存储结构主要有()和()两种基本方法,不论哪种存储结构,都要存储两方面的内容:()和()。 【解答】顺序存储结构,链接存储结构,数据元素,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 (5)算法具有五个特性,分别是()、()、()、()、()。 【解答】有零个或多个输入,有一个或多个输出,有穷性,确定性,可行性 (6)在一般情况下,一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的函数。 【解答】问题规模 (7)设待处理问题的规模为n,若一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一个常数,则表示成数量级的形式为(),若为n*log25n,则表示成数量级的形式为()。 【解答】Ο(1),Ο(nlog2n) 【分析】用大O记号表示算法的时间复杂度,需要将低次幂去掉,将最高次幂的系数去掉。 2. 选择题 ⑴顺序存储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由()表示的,链接存储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由()表示的。 A 线性结构 B 非线性结构 C 存储位置 D 指针 【解答】C,D 【分析】顺序存储结构就是用一维数组存储数据结构中的数据元素,其逻辑关系由存储位置(即元素在数组中的下标)表示;链接存储结构中一个数据元素对应链表中的一个结点,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由结点中的指针表示。 ⑵假设有如下遗产继承规则:丈夫和妻子可以相互继承遗产;子女可以继承父亲或母亲的遗产;子女间不能相互继承。则表示该遗产继承关系的最合适的数据结构应该是()。 A 树 B 图 C 线性表 D 集合 【解答】B 【分析】将丈夫、妻子和子女分别作为数据元素,根据题意画出逻辑结构图。 ⑶算法指的是()。 A 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是指令的有限序列。 B 计算机程序 C 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 D 数据处理 【解答】A 【分析】计算机程序是对算法的具体实现;简单地说,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数据处理是

考研资料数据结构试题汇总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3分) 1. 一个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 2. 一台计算机中全部程序的集合,称为这台计算机的软件资源/(系统)。 3. 计算机软件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科学计算程序包属于应用软 件,诊断程序属于系统软件(工具)。 4. 一种用助忆符号来表示机器指令的操作符和操作数的语言是汇编语言。 5. 数据结构是一门研究非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问题中计算机的操作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运算等的学科。 6. 数据结构被形式地定义为(D, R),其中D是数据元素的有限集合,R是D上的关系有限集合。 7. 数据结构包括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和数据的运算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8. 数据结构按逻辑结构可分为两大类,它们分别是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9. 线性结构中元素之间存在一对一关系,树形结构中元素之间存在一对多关系,图形结构中元素之间存在多对多关系。 10.在线性结构中,第一个结点没有前驱结点,其余每个结点有且只有1个前驱结点;最后一个结点没有后续结点,其余每个结点有且只有1个后续结点。 11. 在树形结构中,树根结点没有前驱结点,其余每个结点有且只有 1 个前驱结点;叶子结点没有后续结点,其余每个结点的后续结点数可以任意多个。 12. 在图形结构中,每个结点的前驱结点数和后续结点数可以任意多个。 13.数据的存储结构可用四种基本的存储方法表示,它们分别是顺序、链式、索引和散列。 14. 数据的运算最常用的有5种,它们分别是插入、删除、修改、查找、排序。 15. 一个算法的效率可分为时间效率和空间效率。 16. 任何一个C程序都由一个主函数和若干个被调用的其它函数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 B ) 1. 通常所说的主机是指∶ A) CPU B) CPU和内存C) CPU、内存与外存D) CPU、内存与硬盘 ( C )2. 在计算机内部,一切信息的存取、处理和传送的形式是∶ A) ACSII码B) BCD码C)二进制D)十六进制 ( D )3. 软件与程序的区别是∶ A)程序价格便宜、软件价格昂贵; B)程序是用户自己编写的,而软件是由厂家提供的; C) 程序是用高级语言编写的,而软件是由机器语言编写的; D) 软件是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所需要的所有文档的总称,而程序只是软件的一部分。 ( C )4. 所谓“裸机”是指∶ A) 单片机B)单板机C) 不装备任何软件的计算机D) 只装备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 D )5. 应用软件是指∶ A)所有能够使用的软件B) 能被各应用单位共同使用的某种软件 C)所有微机上都应使用的基本软件D) 专门为某一应用目的而编制的软件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附代码)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猴子选大王;建立二叉树;各种排序;有序表的合并;成绩管理系统;院系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 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 一.目的与要求 1. 巩固和加深对常见数据结构的理解和掌握 2. 掌握基于数据结构进行算法设计的基本方法 3. 掌握用高级语言实现算法的基本技能 4. 掌握书写程序设计说明文档的能力 5. 提高运用数据结构知识及高级语言解决非数值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说明 1. 项目一 (1) 对设计任务内容的概述 学生成绩管理** 任务:要求实现对学生资料的录入、浏览、插入和删除等功能。 输入:设学生成绩以记录形式存储,每个学生记录包含的信息有:学号和各门课程的成绩,设学生成绩至少3门以上。存储结构:采用线性链式结构。 (2) 详细设计 LinkList *create():输入学生成绩记录函数; void print(LinkList *head):显示全部记录函数 LinkList *Delete(LinkList *head):删除记录函数 LinkList *Insert(LinkList *head):插入记录函数 void menu_select():菜单选择 void ScoreManage():函数界面 (3) 程序流程图

(4) 程序模块及其接口描述 该程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菜单选择:void menu_select(); 提供五种可以选择的操作,在main函数中通过switch语句调用菜单menu_select()函数,进入不同的功能函数中完成相关操作。 2、输入功能:LinkList *create(); 通过一个for循环语句的控制,可以一次完成无数条记录的输入。并将其存入链

数据结构考研真题及其答案

一、选择题 1.算法的计算量的大小称为计算的(B)。【北京邮电大学2000二、3(20/8分)】 A.效率B.复杂性C.现实性D.难度 2.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取决于(C)【中科院计算所1998 二、1(2分)】 A.问题的规模B.待处理数据的初态和B 3.计算机算法指的是(C),它必须具备(B)这三个特性。 (1)A.计算方法B.排序方法C.解决问题的步骤序列D.调度方法 (2)A.可执行性、可移植性、可扩充性B.可执行性、确定性、有穷性 C.确定性、有穷性、稳定性 D.易读性、稳定性、安全性 【南京理工大学1999一、1(2分)【武汉交通科技大学1996一、1(4分)】

4.一个算法应该是(B)。【中山大学1998二、1(2分)】 A.程序B.问题求解步骤的描述C.要满足五个基本特性D.A和C. 5.下面关于算法说法错误的是(D)【南京理工大学2000一、1(分)】 A.算法最终必须由计算机程序实现 B.为解决某问题的算法同为该问题编写的程序含义是相同的 C.算法的可行性是指指令不能有二义性 D.以上几个都是错误的 6.下面说法错误的是(C)【南京理工大学2000一、2(分)】 (1)算法原地工作的含义是指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辅助空间 (2)在相同的规模n下,复杂度O(n)的算法在时间上总是优于复杂度O(2n)的算法 (3)所谓时间复杂度是指最坏情况下,估算算法执

行时间的一个上界 (4)同一个算法,实现语言的级别越高,执行效率就越低4 A.(1)B.(1),(2)C.(1),(4)D.(3) 7.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为(C)两大类。【武汉交通科技大学1996一、4(2分)】 A.动态结构、静态结构B.顺序结构、链式结构 C.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D.初等结构、构造型结构 8.以下与数据的存储结构无关的术语是(D)。【北方交通大学2000二、1(2分)】 A.循环队列B.链表C.哈希表D.栈 9.以下数据结构中,哪一个是线性结构(D)【北方交通大学2001一、1(2分)】 A.广义表B.二叉树C.稀疏矩阵D.串 10.以下那一个术语与数据的存储结构无关(A)【北方交通大学2001一、2(2分)】

最新空间数据结构与数据库数据模型

三、空间数据结构与GIS数据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所处理的数据与一般事务性信息系统如银行管理系统、图书检索系统不同。GIS的数据处理不仅包括所研究对象的属性关系,还包括研究对象的空间位置以及空间拓扑关系等信息,数据量大,结构复杂。因此,人们对GIS中的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发展了一整套空间数据处理的算法。 一、空间数据结构的概念 数据结构是指数据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抽象数据结构(或称逻辑结构)和数据存贮结构(或称物理结构)来进行研究。 所谓抽象数据结构是指人们仅从概念上描绘数据之间的排列和联系,而并不涉及数据和具体程序管理细节。 数据存贮结构则是为实现某一抽象数据结构而具体设计的数据存贮管理方式.是依照任务的不同,软件系统和设计者的不同而改变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前者的一个具体实现。 地理空间数据在GIS中的流向可以认为经历了四个阶段。用户认知的数据结构输入GIS系统后转换成为GIS空间数据结构,然后,为有效地进行数据管理,将其转化为数据库结构,最后按某种特定程式以硬件结构写入存贮介质。上述流程即为数据的输入过程。 地理空间实体可以抽象为点、线、面三种基本地形要素来表示它的位置、形状、大小、高低等。 ---点(零维):又称为元素或像元,是一个数据点,具有一对(x,y)坐标相至少—个属性,逻辑上不能再分。这里所谓逻辑上不能再分是指抽象的点而不是几何点,因为事实上抽象的点可以是实体线段或面块,对某个比例尺或图像分辨率而言,它们可以被抽象为以一对坐标表示的数据点。

---线:是由一个(x,y)坐标对序列表示的具有相同属性的点的轨迹。线的形状决定坐标对序列的排列顺序,线上每个点有不多于二个邻点。地理实体,如河流、道路、地形线、公共设施走廊、区域边界、地质界线等均属线状地物,其特点是线上各点有相同的公共属性并至少存在一个属性。 ---面:是以(x,y)坐标对的集合表示的具有相同属性的点的轨迹。面的形状不受各点坐标对排列顺序的影响。凡是面的内部点可以有多于三个的邻点,面内每个点应至少具有一个相同属性。土壤、植被、行政区划、岩石分类等地理实体属面状地物。 如果顾及平面位置与高程位置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空间数据模型则还应考虑三维的体元素,作为点、线、面三个基本地形要素的—个外延。总之,从几何上讲,人们正是通过上述这些基本要素构成了对各种地理实体的认识结构。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结构就是指空间数据的编排方式和组织关系。空间数据编码是空间数据结构的实现。 目的是将图形数据、影像数据、统计数据等资料,按一定的数据结构转换为适用于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过程,不同的数据源,其数据结构相差很大,同一数据源,也可以用许多方式来组织数据,按不同的数据结构去处理,得到的截然不同的内容。 如下图所示为用这两种数据结构来表示同一块由不同土壤结构构成的土地。图中(a)的土壤结构是由一组具有起终点坐标的线段和必要的连接指针构成。因为表示物件的线段有方向性,所以称之为矢量结构。线段端点的指针表明了这些线段应如何连接在一起才能形成相应地块。这种结构可以表述为: 地块→矢量组→连通性 图中(b)的土壤结构是由格网中某一部分的像元或称栅格集合所构成,所以称之为栅格结构。在同一集合中的像元都具有同样的编码“a”或“b”或“c”等。实际上这些值本身并不一定显示出来,通常它们可能只代表某一符弓或是某种颜色或是影像灰度,这种结构可以表述为: 地块→符号/颜色→像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