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肥制作方法

堆肥制作方法
堆肥制作方法

堆肥制作方法

字号:小 大 点击: 33627

1.准备干秸秆250公斤,加水400—500公斤,使秸秆吃足水分,含水量达到60—70%,用手握秸秆滴水即可。也可在降雨前将秸秆摊开,厚度0.3—0.4米,接纳天然雨水后堆沤,这样可减少用水和用工量。

2.用25公斤水加入300克催腐剂溶解,把药液用喷雾器均匀喷在已湿透的秸秆上,剩下的药液残渣不要扔掉,倒在肥堆上。

3.打成宽1.5米、高1米左右的梯形肥堆,用锨轻轻拍实,表明用泥封严发酵,肥堆上部呈凹形,以接纳天然雨水或肥堆内失水时可以人工灌水。一般夏季以蚕豆秆为主的经两星期左右即可成优质堆肥。 (来源:中国农业网)

什么是堆肥

将生物残体及动物排泄物(有时再加少量矿石或化学肥料)调配碳氮比、水分及通气性后,经一段时间堆积,藉由微生物进行堆肥化反应(酦酵)之后的腐熟产品即为堆肥 。

•为什么要制作堆肥

大量产生的农业及畜产废弃物,如不能适当处理,不但占用空间,又影响环境卫生,降低生活质量;若任其弃置或焚烧处理,则又有可能造成水质、土壤与空气等的二次污染。将这些废弃物中尚有利用价值的有机资材经堆肥化后回归农田土壤,不但可以解决废弃物问题,而且可以增进地力。

在堆肥化过程中,有机碳被微生物呼吸代谢因而降低碳氮比,所产生的热可使堆肥温度达到摄氏 70 度以上,能杀灭病菌、虫卵及杂***种子。大部分有机资材若直筋I入土壤中,分解时会产生有毒物质,并会消耗氧气,造成土壤还原状态;若将碳氮比大的堆肥材料直接施用于土壤中,在分解初期会造成土壤中某些养分有效性暂时下降,尤其是氮素影响最大;这些资材经腐熟后再施用,可减少有害因素,避免抑制作物生长。另外一方面,有些堆肥资材纤维强韧,经过堆积后较松软而利于撒布;有些具有强烈的臭味,制成堆肥后不但没有臭味而且具有泥土的芳香。

如何制作堆肥

堆肥化的过程是一连串微生物的反应,堆肥资材如同

培养基,堆积后如同酦酵槽,因此任何影响微生物活性的因子都与堆肥化有关。以下就碳氮比、水分及空气、温度、酸碱度、菌种及腐熟度分别说明堆制时控制或判断的方法。

碳氮比:

微生物需要碳当作能源,需要氮来进行代谢,堆制起始碳氮比约在 30 以上,经堆积酦酵后,碳氮比逐渐减少至 20 以下。正确的碳氮比需要化学分析及计算,粗略的估计则可参考下页所列的常用堆肥资材成分。若以重量为基准时,在实际操作上仍不方便,更简单的方法,可将资材分为三类:甲类包括木屑、谷壳、稻***及花生壳等,为提供碳源、构成堆肥主体及决定物理性状的资材;乙类为鸡粪、猪粪、米糠、豆粕及肉骨等,主要作用为提供氮源以利微生物作用;丙类为牛粪,不经堆肥化也可直接大量施用。若以容积比例来估计,可约略以乙类资材占甲类之十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为适当。另外,若对磷肥或钾肥需求较高,可选用氮磷比或氮钾比较低的资材,则可制作出磷或钾肥效较高的堆肥。

十种常见堆肥资材之氮含量及重要元素比

资材氮含量(%) 碳氮比氮磷比氮钾比

鸡粪 4.1 8.3 2.3 1.8

猪粪 3.6 8.1 1.9 4.0

牛粪 2.2 15.4 3.1 7.1

木屑 1.4 35.0 1.1 1.3

谷壳 0.6 76.7 10.0 0.8

稻*** 1.2 33.5 8.6 0.5

米糠 3.2 14.4 1.7 2.0

豆粕 11.6 4.5 15.7 4.8

肉骨 12.4 3.3 2.5 20.7

花生壳 1.7 48.2 18.9 2.8

水分及空气:

此二项占有相同空间所以互为消长,水多则气少。水分为生物所必需,在堆肥中约低于 10 % 时即无法反应;又因为好气性反应较厌气性反应快速且完全,且有害物质之产生较少,因此水分含量超过 90 %时将不利于反应。试验结果水分含量约为 60 %左右时最有利于堆肥化反应之进行。实务上可以手掌握住堆肥,水滴似要滴下的状态即可。空气的供应主要有强制通气及翻堆二种方法,若有通气设备可有效缩短堆肥化之时间,通气量则以每小时体积比 1/50 为适当;翻堆在最初时为避免水分、氮素及臭气挥散,可隔一至二周翻堆一次,后期则可稍增加翻堆频率。为使堆

肥保持良好通气度,因此在资材中需要有树皮、锯木屑及稻壳等添加物,使其适于通气。

温度:

微生物新陈代谢所产生的热不断累积,在正常情形下皆可在数日内升高达摄氏 60度,甚至到摄氏 70 度以上。这种高温可维持一段时间,不但促进微生物反应,缩短腐熟时间,而且可杀灭病菌、虫卵、杂***种子等。除非堆制失败,否则高温是堆肥过程中之正常现象。因温度不易控制,故建议只要对温度进行监测观察而不必特别加以管理。

酸碱度:

在不同的酸碱度范围中有不同的微生物族群,可对不同种类的有机物进行分解,虽然其对pH值之适应范围相当广,但仍以中性为佳。因此除了资材中有极酸或极碱的物质,一般不须对酸碱度加以控制。堆肥腐熟后常呈中性或微碱性。

菌种:

自然环境中就有许多微生物族群,只需维持微生物可生长的条件,因此可不必刻意加入微生物之菌剂。但资材中若有大量不易分解物质时,可加入专门分解此物质的菌种,以缩短腐熟时间。

腐熟度:

将腐熟度不足的堆肥施入土壤中,可能有前述不利的问题发生。有许多方法可以测定堆肥腐熟度,但大部分需化学分析结果作为依据。一般较可能自行判断的方法就是利用种子发芽法及堆肥外观变化。选用白菜、莴苣或萝卜等较敏感的蔬菜种子,以堆肥热水抽出液使其湿润,若发芽率达到60%以上时,则可判定此堆肥未严重抑制作物生长。另外,堆肥腐熟后结构疏松,呈深褐色或黑色,没有刺鼻臭味而呈泥土香味。

结语

堆制堆肥是一种古老的技术,不需精确的计算和高深的技巧,只要您付出一分心力,既可解决废弃物环保问题,又可增进地力,值得实行。

堆肥制作方法

2003-6-16 9:43:00

1、准备干秸秆250公斤,加水400-500公斤,使秸秆吃足水分,含水量达到60-70%,用手握秸秆滴水即可。也可在降雨前将秸秆摊开,厚度0.3-0.4米,接纳天然雨水后堆沤,这样可减少用水和用工量。

2、用25公斤水加入300克催腐剂溶解,把药液用喷雾器均匀喷在已湿透的秸秆上,剩下的药液残渣不要扔掉,倒在肥堆上。

3、打成宽1.5米、高1米左右的梯形肥堆,用锨轻轻拍实,表明用泥封严发酵,肥堆上

部呈凹形,以接纳天然雨水或肥堆内失水时可以人工灌水。一般夏季以蚕豆秆为主的经两星期左右即可成优质堆肥。

堆肥简介

堆肥简介 一、堆肥工艺 堆肥化有好氧和厌氧之分,由于好氧堆肥的高温可以杀死废弃物中的病原菌,同时高温菌对有机质的降解速度快,因此目前大多数堆肥采用的是高温好氧堆肥。好氧堆肥是在有氧的条件下,借助好氧微生物的作用来进行有机物质的降解,堆肥的温度高,一般在50~65℃,亦称为高温堆肥。 尽管堆肥工艺多种多样,但它通常由前处理、主发酵(一次发酵)、后发酵(二次发酵)、后处理及贮藏等工艺组成。 前处理 否 发酵 阶段 后处理 及储藏 1) 前处理 由于废物中含有大块物质,因此有破碎和分选前处理工艺。通过破碎跟分选,调整废物的粒径。 2) 主发酵(一次发酵) 粉碎 调节C/N 比、含水率等 主发酵(一次发酵) 后发酵(二次发酵) 腐熟? 调节N 、P 等元素 最终用户 原料

主发酵可在露天或发酵装置内进行,通过翻推或强制通风向堆积层或发酵装置内供给氧气。在露天堆肥或发酵装置内堆肥时,由于原料和土壤存在微生物作用,开始发酵,首先是易分解的分解,产生CO2、H2O和热量,使堆温上升。微生物吸取有机物的碳氮营养成分,在细菌自身繁殖时,将细胞中吸收的物质分解而产生热量。 发酵初期,物质的合成、分解作用是靠生长繁殖最适温度30~40o C的中温菌进行的。随着堆温的升高,最适温度45~50o C的高温菌取代了中温菌,在60~70o C或更高的温度下能进行高效率的分解。氧的供应情况和保温的良好程度对堆肥的温度上升有很大影响。温度是显示微生物活动程度的参数。温度过低,表示空气量不足或放热反应速度减弱,分解接近结束。 3)后发酵(二次发酵) 经过主发酵的半成品被送到后发酵工序,将主发酵工序尚未分解的易分解有机物和较难分解的有机物进一步分解,使之变成腐殖酸、氨基酸等比较稳定的有机物,得到完全成熟的堆肥产品。时间通常是20~30d。 4)后处理 经过两次发酵后的物料中,几乎所有的有机物都变细碎和变形,数量减少了。5)脱臭 堆肥过程的每道工序均有臭气产生,主要有NH3、H2S、甲基硫醇、胺类等。6)贮藏 堆肥一般在春秋两季使用,在夏冬季就须积存,所以要建立贮存六个月生产量的堆场。贮存的方式可直接存在发酵池中或袋装,要求干燥透气,闭气和受潮会影响成品的质量。 二、堆肥原料 1、畜禽粪便,含氮量高, 2、秸秆类,有机质含量高,富含作物生长的营养元素,C/N高,不适合单独堆肥。 3、厨余垃圾 4、食品副产品:豆渣、啤酒渣、酒渣、精糖渣 5、污泥,富含氮素,水分含量高,

科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科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发表时间:2009-09-28T10:59:13.373Z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09年第1期供稿作者:郭炬[导读] 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中科学计量施肥的开始。 一、科学测土配方施肥是我国施肥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 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中科学计量施肥的开始。 二、科学测土配方的作用意义 1.是提高化肥利用率的主要途径。我国目前化肥利用率比较低,平均只有30%,氮肥20%~45%,磷肥10%~25%,钾肥25%~45%。主要原因是施肥量、施肥比例不合理。通过配方施肥可以合理的确定施肥量,有效提高化肥利用率。 2.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可以节约成本,增加效益。化肥这种生产资、料占农业总投入的50%,合理各种肥料的比例,可达到增产作用。 3.测土配方施肥效益明显,表现明显的增产作用。首先是调肥增产,不增加化肥量,仅调节氮磷钾就可增产:减肥增产,在高肥高产地区,减少化肥用量而达到一样增产或平产效果;增肥增产,发现缺的,多施可增加产量。 4.合理配方施肥还可培肥地力,保护生态,协调养分,防止病害,可对有效肥力合理应用分配。 三、测土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 以前的错误观念是多施肥就有高产出,实际上施肥不合理反而会造成植株倒伏,籽粒不饱,这叫高成本低收入。现在的科学施肥理念必须掌握以下原则: 1.最大与最小的施肥原则。如果不计划成本,盲目施肥,会造成最大施肥量获得最小收入。近代科学施肥提出,要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其理论依据是最小养分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作物产量是由土壤中最小养分决定的,所以必须合理增加;其二,最小养分增加到能满足,作物需要时,就不再是最小养分了;其三,如果不是最小养分,多施也无益。 2.递增与递减的施肥原则。刚开始施肥时,产量是递增的,到增产一定程度后,产量会减少,每一单位肥料报酬递减率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承认这一点。 3.按作物营养特性的施肥原则。什么作物,什么时期需什么肥,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同一作物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外界营养要求不同,同一作物不同品种,不同作物所需比例也不同。比如,禾谷类,所需氮、磷多,钾次之,所以供给合理的氮磷是增产的关键;豆类虽说对氮的需要量大些,但其根瘤有固氮作用,可以满足50%的量,因此应以农家肥等含磷的多施,再施钾肥,少施氮肥;叶类蔬菜,所需钾肥、氮肥较多,应把农家肥、灰土粪、工业钾肥多分给块根、块茎类和蔬菜;另外耐肥作物只-有栽培在水肥充足条件下,才能生长良好,获得高产,不耐肥的水肥充足反而会有不良后果。 四、土壤养分测定要注意的事项 1.土样的采集处理。所采土样要有代表性,否则分析化验配方施肥就没有意义了。采样时要尽量减小误差。要根据作物长相,地的肥力水平,而且面积不要过大,以不超过3公顷为宜。大致有三种方法,一是对角线采样法,适用于1公顷以下,地势平,肥力均匀的地块,采取10个点;二是棋盘式采样法,适用于面积中等,大约1~2公顷,有肥力差别的地块,采10~15个点;三是蛇形式,适用于面积大,约2~3公顷,肥力不均,地势不平的地块,采15~20个点。然后各自把所采土样混在一起,作为一个混合样,捏碎,拣掉植株残体,充分拌匀,用四分法筛选,直到剩0.25~0.5千克,然后装袋,放上标签,标签上要写明采样名称、日期、地点、采样人等。 2.分析化验的项目。氮磷钾是作物所需的主要营养成分,对这三种营养成分测定含量是有必要的。土壤肥力状况不仅取决于养分的含量,还取决于养分存在的形态。有的形态,可直接利用,称速效养分,有的形态不可直接利用,称迟效养分。 五、配方施肥方案的制定 配方施肥是科学性很强的一项技术,涉及到土壤,肥料,环境条件的各个方面。其方案的制定有以下几个方法: 1.地力分区法,也叫地区分析法,把测试结果按土壤养分含量划分三级,即丰、中、缺,并结合群众实践经验,计算这一级别区域内所需的营养成分,措施接近当地经验,有一定的针对性。 2.应用养分平衡法公式计算施肥量的方法。 肥料施用量(千克/公顷)=目标产量×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土壤养分测定值(毫克/千克)×2.25×校正系数肥料中有效成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六、大力开展推广科学配方施肥技术,配方施肥是一项科学性强,技术要求高的施肥方法,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划定好配方区,收集当地有关技术资料。 2.制定当地配方施肥的技术措施。 3.加强简化配方施肥技术,将要点制成配方施肥建议卡,群众易接受。 4.推广、示范、实验相结合,让群众眼见为实,要多实验,改善施肥技术,优化施肥方法。 5.搞好技术培训,做好各级培训工作。使村级技术员真正掌握技术,做到懂配方,会用配方。(作者单位:151600 黑龙江省青冈县德胜乡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

一种关于指导工厂建立堆肥腐熟度标准的简单有效判断方法

一种关于指导工厂建立堆肥腐熟度标准的简单有效判断方 法 摘要:《ny 525有机肥料》标准于2002年颁布实施至2011年修改以来,有机肥料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一些问题也暴露了出来,尤其是关于有机肥料腐熟度及其对作物影响的问题,至今仍处于学术讨论和研究阶段,这制约了有机肥的进一步发展,有机肥市场的一些表面检测合格而实质使用劣质的产品也因此而泛滥,若腐熟度的国家级标准出台,会进一步规范有机肥料市场,给有机肥的发展再一次带来生机。堆肥腐熟度的判断有很多方法,但它们既繁冗也不能有效地结合大部分肥料厂化验室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更不符合肥料标准的发展形势。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利用发芽试验等简易可行的检测方法,间接确定腐熟堆肥的腐植酸与有机质的比例,再利用该比例去指导堆肥的生产。最后可得出以腐植酸与有机质的比例为主,其他检测手段为辅的腐熟度检测标准。 关键词 : 腐植酸腐熟度 abstract: “ny 525 organic fertilizer standard of”issued in 2002 to 2011 years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odification, organic fertilizers are growing rapidly, at the same time, some problems are exposed, especially on the organic fertilizer rotten degree and the influence of crops, still in academic discussion and study phase, which has limite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organic fertilizer,

智能制造技术路线图

智能制造技术路线图 摘要: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十大重点领域进入《技术路线图》,意味着互联网和传统工业的融合将是发展的制高点,智能制造将是中国制造未来的主攻方向。 日前,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在京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重 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 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十大重点领域进入《技术路线图》。 引领发展方向 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五年超过美国成为制造大国,一些优势领域 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然而,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创新能力、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明显差距。加快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已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为了推进这一历史性的转变,国务院组织编制并于今年5月19日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做了整体部署,提出了我国 制造业由大变强“三步走”战略目标,明确了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任务和重点,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 制造业覆盖面很广,为了确保我国十年后能够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必须坚持整 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发展原则。受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托,中国工程院围绕《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 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发展重点和目标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十大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县畜牧产业发展推进办 一、规模养殖场的规划布局和建设 养殖场建设必须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种养结合、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各种畜禽粪便的排泄量和各种农作物对有机肥料的需求量,科学地计算一定面积农作物所需配套的养殖种类和数量,使畜禽粪便作为优质有机肥料能够就近就地还田利用,尽量实现零排放。 (一)科学规划 各镇政府应围绕推进“三个集中”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本镇种养业生产实际,将养殖场规划到种植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使畜禽粪便作为优质有机肥料能够就近就地还田利用,规划应具体到村、社。 (二)合理布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兽医卫生防疫条件的要求,畜禽养殖场必须远离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镇和城市中居民区、医疗区、工矿企业区、科研文化区和交通要道,即县政府规定的禁养区内(金马河岷江水厂、大林镇鲢鱼水库、太平镇塔寺沟水库等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黄龙溪镇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县内府河、江安河、金马河、杨柳河、鹿溪河、白河、洗瓦堰、三

支渠、楠杆堰九条主要河流、干渠两岸纵深500米范围内)不得修建养殖场。 具体要求:养殖场不能位于传统的口蹄疫、禽流感、猪瘟、新城疫等动物重大疫病区,应选择在无疫病区,而且地势较高,具有一定坡度,通风良好,采光充足的地方,圈舍设计应座北朝南,略向西倾斜,以保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做到冬暖夏凉,为畜禽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发育和生产环境,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畜禽粪尿利用一定的落差自流到种植基地的储粪池里,尽量减少输送成本。 建筑布局: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生产区和生活区相隔离的原则,人员、动物和物质运转应采取单一流向,防止污染和疫病传播,达到动物防疫条件要求。 (三)适度规模 1、各种畜禽配套种植业土地的比例 按畜禽常年存栏量计算,每亩种植业土地可以吸纳消化利用的畜禽粪便为: 猪:6头/亩,奶牛:0.5头/亩,肉牛:0.84头/亩,蛋鸡:43只/亩,肉鸡:65只/亩,肉鸭:62只/亩,羊:10只/亩,兔:60只/亩,鹅:50只/亩。 2、各种畜禽养殖场规模限制 为了创造良好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达到有效的防疫隔离距离,同时方便畜禽粪便就

农村粪便高温堆肥的方法

农村粪便高温堆肥的方法 堆肥就是将垃圾、人畜粪便、植物蒿杆等混合堆积起来加以泥封,在微生物和氧化酶的作用下,使堆内有机物腐熟转化为腐殖质。堆肥过程中产生的高温使致病微生物、寄生虫卵、蝇蛆等死灭,达到卫生上无害化,同时杀灭农业害虫及草籽,提高肥效,是一种既有益于卫生又利于生产的积肥造肥方法。 (一)堆肥腐熟的三个阶段 堆肥腐熟的三个阶段为温度上升期、高温维持期和温度下降期。 1.温度上升期初期由于需氧微生物繁殖旺盛.使易分解的有机物迅速分解,放出热量,不断提高堆内温度,一般3?5天可达到50°C 以上,冬季所需时间长一些。 2.高温维持期温度达到50°C以上后,便维持在一定范围内,此时以各种霉菌为主,肥料中复杂的有机物(如半纤维素、纤维素、蛋白质等)也被分解,同时开始形成比较稳定的腐殖质。如果温度继续上升超过60°C以上时,肥料腐熟不好,且对氮素保存不利,所以高温堆肥的温度要求为60°C左右。 3.温度下降期随着有机物质的分解,发出热量减少,温度开始下降到50°C以下,此时有强烈分解力的放线菌数量占优势,使大多数的有机物被分解转化,形成腐殖质,堆体塌陷,体积缩小,肥料腐熟。

(二)堆肥的方法 堆肥方法很多,但基本分为需氧和厌氧两类。 1.平地需氧式堆肥本法将堆料分层堆在地面,堆成后留通气孔,表面加以泥封。堆料配合可采用“四合一"(即人粪尿、垃圾秸秆、牲畜粪、土各占1/4):将原料备好混匀,加水调整好湿度,进行堆积,堆至半尺高,上面放4根直径10cm左右秫秸把,在十字交叉处直竖3根立杆,继续堆到1m左右,泥封,次日抽出竹竿秫秸把,形成通气道,堆后2?3d可达温度50°C以上,夏季15?20天可腐熟,冬季则需1个月左右。 2.半坑式需氧式堆肥在平地挖坑,一般长2m,宽1m,深1m(也可挖成圆形坑)。在坑底和四面坑壁中间挖宽、深各4寸的通气沟,形成十字,上铺一层短秫秸,在十字交叉处竖直径4寸秫秸把,然后将配好的堆料(同需氧式堆肥配料)填入,堆至高出地面2尺,泥封。堆后第二天抽出秫秸把,形成通风道,20?25天可腐熟。 3.厌氧性堆肥厌氧性堆肥的堆内无通风系统,有机物进入厌氧分解发酵,堆温低,腐熟时间长,但省工,在不急需用肥时可以采用。此法适用于秋末到春初寒冷季节,腐熟时间1个月左右。 (三)堆肥中应注意的问题 堆肥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微生物对堆料分解作用的强弱,因此

简单堆肥方法图文稿

简单堆肥方法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堆肥-制作技术 (一)堆肥的材料 1、基本材料:即不易分解的物质,如各种作物秸杆、杂草、落叶、树枝、藤蔓、泥炭 2、促进分解的物质:一般为含氮较多和富含高温纤维分解细菌的物质,草木灰、 3、吸收性强的物质:在堆积过程中加入少量泥炭、细泥土及少量的过磷酸钙或磷矿粉,可防止和减少的挥发,提高堆肥的肥效。 (二)材料的处理 为了加速腐解,在堆制前,不同的材料要加以处理。 (1)堆肥材料分选:选去碎玻璃、、瓦片、塑料等杂物,特别要防止重金属和有毒的有机和无机物质进入。 (2)各种堆积材料,原则上要粉碎为好,增大接触面积利于腐解,但要多消耗能源和人力,难以推广。一般是将各种堆积材料,切成6-15厘米长为好。 (3)对于质硬、含腊质较多的材料,如玉米和高梁杆吸水较低,最好将材料粉粹后用污水或2%石灰水浸泡,破坏表面蜡质层,利用吸水促进腐解。 (4)水生杂草,由于含过多,应稍微凉干后再进行堆积。 (三)堆制地点

应选择地势较高、背风向阳、离较近、运输施用方便的地方为堆制地点。为了运输施用方便,堆积地点可适当分散。堆制地点选择好后将其地面平整。 (四)设置通气孔道 在已平整夯实的场地上,开挖“十”字形或“井”字形沟,深宽各15—20左右,在沟上纵横铺满硬坚的作物秸秆,作为堆肥底部的通气沟,并在两条小沟交叉处,与地面垂直安放木棍或捆扎成束的长条状粗硬秸杆,作为堆肥上下通气孔道。 (五)堆制材料配方比 一般堆积材料配合比例是:各种作物秸杆、杂草、落叶等1000斤左右,加入粪尿200—300斤或尿素2.5千克,水100—200斤(加水多少随原材料干湿而定),每一层可以适当覆盖一层薄土,主要是起到,泥炭等的作用。为了加速腐熟,每层可接种高湿分解纤维(如酵素菌),若缺乏时,可加入适量骡马粪或老堆肥、深层暗沟泥和肥沃泥土,促进腐解。但泥土不宜过多,以免影响腐熟和堆肥。加入适量的肥土,不但有吸肥保肥的作用,也有促进有机质分解的效果。 (六)堆积 在堆积场的通气沟上铺上一层厚约20cm的污泥、细土或草皮土作为吸收下渗肥分的底垫。然后将已处理好的材料(充分混匀后)逐层堆积、踏实。并在各层上泼撒粪尿肥和水后,再均匀的撒上少量石灰、磷矿粉或其它肥(堆积材料已用石灰水处理者可不用),以及羊马粪、老堆肥或接种高温纤维分解细菌。每层需“吃饱、喝足、盖严”。所谓

技术路线图(Technology Roadmap)

技术路线图(Technology Roadmap) 什么是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是指应用简洁的图形、表格、文字等形式描述技术变化的步骤或技术相关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它能够帮助使用者明确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实现目标所需的关键技术,理清产品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它包括最终的结果和制定的过程。技术路线图具有高度概括、高度综合和前瞻性的基本特征。 技术路线图是一种结构化的规划方法,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归纳:它作为一个过程,可以综合各种利益相关者的观点,并将其统一到预期目标上来。同时,作为一种产品,纵向上它有力地将目标、资源及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并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属性,横向上它可以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统一起来,既描述现状,又预测未来;作为一种方法,它可以广泛应用于技术规划管理、行业未来预测、国家宏观管理等方面。 技术路线图的缘起 技术路线图最早出现在美国汽车行业,汽车企业为降低成本要求供应商提供他们产品的技术路线图。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早期,摩托罗拉和康宁公司先后采用了绘制技术路线图的管理方法对产品开发任务进行规划。摩托罗拉主要用于技术进化和技术定位,康宁公司主要用于公司的和商业单位战略。继摩托罗拉和康宁公司之后,许多国际大公司,如微软、三星、朗讯公司,洛克-马丁公司和飞利普公司等都广泛应用这项管理技术。2000年英国对制造业企业的一项调查显示,大约有10%的公司承认使用了技术路线图方法,而且其中80%以上用了不止一次(C.J.Farrukh, R.Phaal, 2001)[1]。不仅如此,许多国家政府、产业团体和科研单位也开始利用这种方法来对其所属部门的技术进行规划和管理。 技术路线图真正的奠基人是摩托罗拉公司当时的CEO—Robert Galvin。当时,Robert Galvin在全公司范围内发动了一场绘制技术路线图的行动,主要目的是鼓励业务经理适当地关注技术未来并为他们提供一个预测未来过程的工具。这个工具为设计和研发工程师与做市场调研和营销的同事之间提供了交流的渠道,建立了各部门之间识别重要技术、传达重要技术的机制,使得技术为未来的产品开发和应用服务。 摩托罗拉的经验引起了全球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注意。20世纪90年代后,企业对于技术路线图的兴趣空前高涨,技术路线图被迅速应用到各个领域,而技术路线图作为一种工具和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完善。目前,技术路线图已经是公认的技术经营和研究开发管理的基本工具之一。 [编辑]

农家肥的堆肥腐熟技术

农家肥的堆肥腐熟技术 1、常用的农家肥是指哪些肥料?其特点如何? 常用的农家肥,主要是指人粪尿、厩肥、堆肥、沤肥、饼肥、草木灰、石灰、老墙泥等。 这些农家肥主要特点是: (1)数量巨大。它在农业生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来源广泛,可以就地也材,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2)养分主要为有机态、如氮素呈蛋白质状态存在,磷素呈植酸、核蛋白和卵磷脂状态存在;有机养分绝大多数不能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因此,农家肥中的肥效比无机肥料缓慢而时间持久。 (3)一般含有较多的有机质。农家肥中的有机质,有机质在土壤中被微生物分解腐烂放出二氧化碳和生成有机酸,这样可增强植物二氧化碳营养,又可促使土壤难溶性养分的溶解。 (4)能改良土壤。农家肥含有较多的有机质,有机质在土壤中经过微生物的作用形成腐殖质,腐殖质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使土壤疏松,易于耕作;同时能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促进土壤养分的分解和结构,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5)是一种完全肥料。农家肥不仅含有氮、磷、钾三要素,还含有钙、镁、硫等其它元素和微量元素,能较全面地满足作物营养的需要。 2、人粪尿的养分含量及其特性如何? 人粪快活是人粪和人尿的混合物,是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应用的一种农家肥料。 人粪尿的养分含量较高。据测定,人粪尿含氮(N)0.5c0.8%、磷(P 2O 5 )0.2~0.4%、钾(K 2 O)0.2~0.3%、有 机质5~10%。其中人粪含氮(N)1.0%、磷(P 2O 5 )0.5%、钾(K 2 O)0.37%;人尿含氮(N)0.5%、磷(P 2 O 5 )、钾 (K 2 O)0.19%(以上养分含量占鲜生的百分率)。 人粪的万分比较复杂,受食物的影响很大。人粪中含有机物约20%,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珍、蛋白质、氨基酸等,含类分约5%,主要是硅酸盐、磷酸盐氯化物等。人粪呈中性反应。 人尿含有机物约3%,含尿素较多,含少量的尿酸、马尿酸。无机盐中以食盐和各种微量元素等。鲜尿微酸性反应,腐熟后尿素分解成碳酸铵,呈微碱性反应。 3、人粪尿为什么要经过发酵腐熟后才能施用? 人粪尿须经过发酵腐熟后才能施用,这是因为:第一,人粪中的氮磷素,大部分是人体消化不完全的氮磷有机物,这种有机态氮磷,作物是难以直接吸收利用的。所以人粪快活经过腐熟后施用,才能有明显的肥效。 第二,人粪中含有病菌和虫卵,经过发酵腐熟后,大部分被杀死,减少病菌促进派。但要注意,贮存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夏天6~7天,冬天15~20天就腐熟了,发酵腐熟后应尽早施用,以免肥分损失。 4、哪些作物最适合施用为人粪尿?哪些作物和土壤不宜多施人粪尿? 腐熟的人粪尿含有较多的无机态养分,如碳酸铵、磷酸盐等;能直接为作物吸收利用,故属速效肥料。人粪尿对各种作物生长都属有效,最适合用于叶菜类(如白菜、甘蓝)、麻类等;对烟草、马铃薯、红薯等忌氯作物不宜过多施用,其品质;使马铃薯、红薯糖分和淀粉含量减少土壤中的盐分含量。 5、人粪尿为什么不宜与石灰和草木灰温合使用和贮藏?

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

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指导各地优化调整畜牧业区域布局,促进农牧结合、种养循环农业发展,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引导畜牧业绿色发展,制定本指南。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区域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和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消纳配套土地面积的测算。 2 测算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 (2)《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 (3)《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规范》(GB/T 25246-2010) (4)《畜禽粪便农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准则》(GB/T 26622-2011)(5)《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497-2009) (6)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 是指在土地生态系统可持续运行的条件下,一定区域内耕地、林地和草地等所能承载的最大畜禽存栏量。 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消纳配套土地面积 指畜禽规模养殖场产生的粪污养分全部或部分还田利用所需要的土地面积。 猪当量 指用于衡量畜禽氮(磷)排泄量的度量单位,1头猪为1个猪当量。1个猪当量的氮排泄量为11kg,磷排泄量为。按存栏量折算:100头猪相当于15头奶牛、30头肉牛、250只羊、2500只家禽。生猪、奶牛、肉牛固体粪便中氮素占氮排泄总量的50%,磷素占80%;羊、家禽固体粪便中氮(磷)素占100%。 畜禽粪污 指畜禽养殖过程产生粪便、尿液和污水的总称。 畜禽粪肥(简称粪肥) 指以畜禽粪污为主要原料通过无害化处理,充分杀灭病原菌、虫卵和杂草种子后作为肥料还田利用的堆肥、沼渣、沼液、肥水和商品有机肥。

有机肥发酵腐熟度标准

有机肥发酵腐熟度标准(最全详解) 一、有机肥发酵腐熟度的现有评价指标 虽然国内外在堆肥腐熟度的评价方面已经作了广泛而且很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众多的评价指标及方法,但仍没有形成一种公认的堆肥腐熟度指标。 堆肥腐熟度指标划分为三类:物理学指标、化学指标(包括腐殖质) 和生物学指标。 堆肥腐熟度的评价方法分为表观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波谱分析法及植物生长分析法4类,与前者的分类方法也比较相似。 生物有机肥堆肥腐熟度指标详解如下: (1)物理学指标或表观分析指标:指堆肥过程中的一些变化比较直观的性质,如温度、气味和颜色等。 具体有: ①温度:堆肥开始后堆体温度是逐渐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过程,而堆体腐熟后堆体温度与环境温度一致或稍高于环境温度,一般不会明显变化,因此温度是堆肥过程中最重要的常规检测指标之一; ②气味:堆肥原料具有令人不快的气味,并在堆肥过程中会产生H2S,NO等难闻的气体,而良好的堆肥过程后这些气味逐渐减弱并在堆肥结束后消失,所以气味也可以作为堆肥腐熟的指标; ③颜色:堆肥过程中堆料逐渐发黑,腐熟后的堆肥产品呈黑褐和黑色,颜色也可以作为一判断标准; ④吸光度变化:对不同时间的堆肥的水萃取物在波长280 nm,465 nm和665 nm 的光学性质研究表明,由于个别有机成分的少量存在,抑制了对短波的吸收,而对665 nm波长的可见光影响较少,由此通过检测堆肥萃取物在波长665 nm下的吸光度变化可反映堆肥腐熟度。 (2)由于物理学指标难于定量化表征堆肥过程中堆料成分的变化,所以通过分析堆肥过程中堆料的化学成分或化学性质的变化以评价堆肥腐熟度的方法更常用一些。 这些化学指标有:有机质变化指标、氨氮指标、腐殖化指标、碳氮比和有机酸等。具体内容包括: ①在堆肥过程中,堆料中的不稳定有机质分解转化为二氧化碳、水、矿物质和稳定化有机质,堆料的有机质含量变化显着,因此可以通过一些反映有机质变化的参数(如COD,BOD及VS等)的测量及某些有机质在堆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来表征腐熟度; ②在堆肥的生化降解过程中含氮的成分发生降解产生氨气,在堆肥后期部分氨气被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所以可以用亚硝酸盐或硝酸盐的存在判断腐熟度,并且由于这两个指标的测定较为快速而简单,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

附件二: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技术指南Technology Guideline on Regional R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Control and Treatment (征求意见稿)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技术指南》编制组 2012年3月

前言 为防治污染、保护环境,指导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确保工作成效,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是指导性文件,可作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建设与投资的参考依据。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提出,由科技标准司组织制定。 本指南起草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1 总则 1.1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 1.2术语与定义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是以解决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为目的,对地域空间上相对聚集的多个村庄实施同步、集中整治的治理方式,主要包括三类方式:一是对地域空间相连的多个村庄通过采取措施实施综合治理;二是围绕同类环境问题或相同环境敏感目标,对地域上互不相连的多个村庄进行同步治理;三是通过建设集中的大型污染防治设施,利用其辐射作用,解决周边村庄的环境问题。 1.3规范性引用文件 制定本指南主要参考了以下文件,包括: (1)《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国办发[2009]11号) (2)《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指南(试行)》(环办[2010]178号) (3)《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 (4)《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指南(试行)》(环办[2010]132号) (5)《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 (6)《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20号) (7)《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574-2010) (8)《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497-2009) 2 技术模式选取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用于解决区域性农村环境问题,可采取集中式、分散式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技术模式。遵循“源头削减、资源化利用优先”的思路,按照工艺成熟、经济实用、易于管理、运行管理投入低的原则,综合考虑项目区域的自然气候、地形地貌、经济发展、人口规模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选取适用技术模式。 2.1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 2.1.1河流、湖泊、水库等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参照HJ/T338-2007划定保护区,采用建设警示标志、隔离防护设施、生态拦截工程等措施。 2.1.2山溪、山涧泉水、坑塘等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主要是建设警示标志和隔离防护设施。 2.1.3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需建设隔离防护构筑物,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 2.1.4生态拦截工程应结合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在平原河网地区适宜采用生态沟渠与植被隔离带的组合模式,丘陵和山区适宜采用前置库模式。 2.1.5依据项目建设需求,参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指南(试行)》等国家规范性文件因地制宜地选取技术模式。 2.2 农村生活污水连片处理项目 2.2.1农村生活污水连片处理技术模式选取需综合考虑村庄布局、人口规模、地形条件、现有治理设施等,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参照《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20号)、《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574-2010)等规范性文件。 2.2.2污水收集系统建设,需考虑以下因素:(1)污水排放量≤0.5m3/d、服务人口在5

(精选)技术路线写法

科研项目技术路线 一、"技术路线"的解释 1、技术路线是指申请者对要达到研究目标准备采取的技术手段、具体步骤及解决关键性问题的方法等在内的研究途径。技术路线在叙述研究过程的基础上,采用流程图的方法来说明,具有一目了然的效果。技术路线强调以研发项目为主线,完成项目研究内容的流程、顺序、各项研究内容间的内在联系和步骤。合理的技术路线可保证顺利的实现既定目标,技术路线的合理性并不是技术路线的复杂性。 2、技术路线是指进行研究的具体操作步骤,应尽可能详尽.每一步骤的关键点要阐述清楚并具有可操作性.如有可能,可以使用流程图或示意图加以说明,以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二、技术路线编写格式(包括研究路线流程图和生产工艺流程图) (一)、研究路线流程图即产品开发流程图 1、做成树形图,按照研究内容流程来写,一般包括研究对象、方法、拟解决的问题,相互之间关系。 2、做成结构示意图:根据研究项目的子内容、研究顺序、相互关系,方法、解决问题做成结构示意图。 (二)、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图 三、示例

1、某产品开发流程图

2、研制途径流程示意图 3、工艺流程 本项目的工艺流程简单,生产成本低廉,概要如下:工艺流程图:

4、关键技术 ①经过抗菌肽氨基酸残基的突变体改造,获得了一个由原来抗革兰氏阳性菌又抗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肽改造成了只抗革兰氏阴性菌而对革兰氏阳性菌没有抑制作用的新型抗菌肽,在国际上首次研制成功了用动物肠道益生菌的嗜醋乳酸菌携带抗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肽基因工程菌,此基因工程菌能在动物胃肠道中分泌表达抗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肽,对其它革兰氏阳性菌无效,只要在动物饲料中添加这种活菌制剂,便可防治病原性革兰氏阴性菌的感染。 ②为了产品质量稳定性,我们需要确定一吨以上发酵罐的工艺条件,包括最佳发酵液配方、发酵过程中pH调节方法、温度控制、最适宜的发酵时间和搅拌形式等。 其它解释 1、什么是技术特征?技术方案一般由若干技术特征组成。技术特征可以大概分为三类:1、例如产品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可以是零件、部件、材料、器具、设备、装置的形状、结构、成分、尺寸等等; 2、方法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可以是工艺、步骤、过程,所涉及的时间、温度、压力以及所采用的设备和工具等等。 2、技术路线:是指对要达到研究目标准备采取的技术手段、具体步骤及解决关键性问题的方法等在内的研究途径。技术路线在叙述研究过程的基础上,可采用流程图的方法来说明,具有一目了然的效果。技术路线强调以科学问题为主线,完成项目研究内容的流程、顺序、各项研究内容间的内在联系和步骤。 3、研究方案包括有关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手段、关键技术等。实

六大关键因素决定堆肥成败

六大关键因素决定堆肥成败 利用生活、工业生产中的废弃物堆肥处理生产有机肥,既可以将垃圾处理掉,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廉价地获得优质的有机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但是传统的堆肥发酵工艺具有堆积发酵时间长、发酵腐熟不完全、容易发霉变质和肥效损失大等缺点,影响使用效果,需要改进发酵工艺。如把发霉变质或未完全腐熟的堆肥施用到田地里,不仅起不到增产增效的作用,反而使农作物减产,得不偿失。堆肥真的有那么难吗?其实,堆肥只要掌握好几个关键点,一点都不难。下面笔者就从六个关键点来阐述一下如何来控制堆肥处理: 一、选择合适的发酵菌剂。这一点比较重要!有人说不用发酵菌剂照样能把物料处理成有机肥为什么还要费力费钱的加入发酵助剂呢?其实不然,不加入发酵助剂的话发酵周期过长,整个过程中的营养成分的流失较严重,同时发酵不可避免的会被一些腐败菌等影响,造成堆肥品质的下降,最终导致堆肥的成本大于产出。那么面对琳琅满目的发酵助剂应该如何选择呢?要通过各种渠道尽量多了解产品信息,比如厂家的技术背景,何时开始从事这个业务、技术来源于哪里、有多少用户、有多少经销代理商,在哪些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媒体做过广告宣传。这个公司或厂家的长期信誉度如何,负责人是谁,有无知名度,等等?而在所有产品中,金宝贝一型肥料发酵助剂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金宝贝发酵助剂是由细菌、丝状菌、酵母菌、放线菌等多种天然有益微生物群组成的复合菌群,具有极强的好(耗)氧发酵分解能力,在发酵过程中各种“功能微生物”互不拮抗,协同作战,利用“功能型”微生物在“快速”(按小时计)和“大量”(按亿万级计)繁殖过程中所形成强大的“生化反应”,完成对有机物料的“脱臭”、“腐熟”、“杀虫”、“灭菌”处理和养分转化过程,达到“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各种鸡粪、猪粪、牛羊等畜禽粪便、落叶锯末皮毛等各种动植物下脚料、生活垃圾废弃物或其他需要处理的一切有机物料的目的。利用金宝贝发酵助剂制作生物有机肥,具有发酵快,发酵好,既能高温发酵,又能低温发酵,大大缩短制作时间,降低成本等特点。 二、调控物料的营养构成及碳氮比例。在堆肥系统中,有机物过程变化或降解总是遵循下述规律:在堆肥过程中首先被降解的是可溶性易分解的有机物质如糖类,然后是蛋白质、纤维素等。在堆肥过程中,有机物碳氮比对分解速度有重要影响。根据对微生物活动的平均计算结果,可知微生物每合成1份体质碳素,要利用约4份碳素作为能量。如以细菌为例。细菌的碳氮比为(4-5):1,而合成这样的体质细胞还要利用16-20份碳素来提供合成作用的能量,故它们进行生长繁殖时,所需的碳氮比是(20-25):1;而真菌的碳氮比约为10:1,故堆肥过程最佳碳氮比为 (25-35:1)若碳氮比超过40:1,可供消耗的碳元素多,氮素养料相对缺乏,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发展受到限制,有饥物的分解速度就慢,发酵过程就长。如果碳氮比更高,容易导致成品堆肥的碳氮比过高,这种堆肥施人土壤后,将夺取土壤中的

高温好氧堆肥技术

堆肥制作技术及相关参数 随着规模化养殖场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大量兴建,由此产生的有机废弃物数量日益庞大,而且高度集中,农村常见的简易堆积方式已不能采用,因为它们堆肥时间长,处理容量小,而且不适合机械化操作。而规模化高温好氧堆肥技术以其腐熟时间短、处理容量大、机械化或自动化程度高,而得到高度重视和推广应用。 (一)堆肥类型 堆肥分类方法很多。按堆制过程中是否需氧而分为好氧堆肥和厌氧堆肥;按原料发酵所处状态可分为发酵仓式堆肥和无发酵仓式堆肥;无发酵仓式好氧堆肥系统又分为露天条垛式翻堆供氧堆肥法和固定堆强制通风堆肥法两种。 好氧堆肥化是在通风条件下,有游离氧存在时进行的分解发酵过程。好氧堆肥温度高,一般在55℃以上,可维持5~11d,极限可达80℃以上,也称高温堆肥法。由于好氧堆肥法具有堆肥周期短、无害化程度高、卫生条件好、易于机械化操作等优点,在有关污泥、城市垃圾、畜禽粪便和农业秸秆等堆肥中被广泛采用。下面介绍目前国内外两类主要的好氧堆肥系统。 1.无发酵仓式堆肥系统物料通常堆制成条垛式,依据堆料供氧方式,无发酵仓式堆肥系统又可分为搅拌(翻堆)式堆肥床和固定堆式堆肥床两种堆肥方式。

搅拌式堆肥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定期翻堆,使物料均匀,并提供充足氧气,有时还考虑强制通气(常采用抽气方式进行)。翻堆作业通常采用翻堆机械进行。 固定堆式堆肥基本不进行翻堆,其供氧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采用自然通气方式进行堆肥,在堆肥场地开有通气沟,并在垂直方向设有通气管(也可用各种秸秆捆绑成束作为通气之用),生物发酵所需要的氧气完全靠自然通风;二是采用强制通风供氧方式进行堆肥,也称固定堆强制通风堆肥法,肥堆的供氧利用鼓风机或空气压缩机强行鼓风进行,也可采用抽风方式进行。吹风或抽风可用定时器或在肥堆内安置的温度或氧气浓度自动反馈装置来间断性供氧,在一些大型堆肥厂可采用计算机控制堆肥。自然通风堆肥腐熟时间通常较长,而固定堆强制通风堆肥法则比较快,在3~5周内能使肥堆完全腐熟。 无发酵仓式堆肥系统的特点是基建投资少;工艺简单;操作简便易行;处理容量大。缺点是由于是敞开式堆肥,在冬季低温条件下,肥堆不易升温和保温;通常占地较大;堆肥时间比发酵仓式堆肥要长。2.发酵仓式堆肥系统堆肥在发酵装置内进行。发酵仓系统可分为立式发酵:塔和卧式、槽式发酵装置等两类。 立式堆肥发酵塔通常由5~8层组成,堆肥物料由塔顶进入塔内,在塔内堆肥物通过不同形式的机械运动,由塔顶一层层地向塔底移动。一般经过5~8d的好氧发酵,堆肥物即由塔顶移动至塔底而完成一次发

堆肥腐熟度评价指标汇总教学文案

一、未腐熟堆肥产品的危害 堆肥腐熟度的评价是关系到堆肥的方法能否顺利进行的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未腐熟的产品施用于土壤后,有机肥中的微生物还会利用土壤间隙中的氧气继续活动降解有机物,从而造成厌氧的环境,使植物根系缺氧,并产生H2S和NO等气体。未腐熟的产品中有很高的碳氮比(25∶1或更高) ,造成微生物的氮饥饿而去摄取土壤中的氮,使土壤产生缺氮现象。并且在微生物的持续降解活动中还会产生作为副产品的各种有机酸,对植物产生毒性,尤其是乙酸和酚类化合物会抑制植物种子发芽、根系的生长,减少作物的产量。 二、堆肥腐熟度的现有评价指标 虽然国内外在堆肥腐熟度的评价方面已经作了广泛而且很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众多的评价指标及方法,但仍没有形成一种公认的堆肥腐熟度指标。李承强等把堆肥腐熟度指标划分为三类:物理学指标、化学指标(包括腐殖质) 和生物学指标。李艳霞等把堆肥腐熟度的评价方法分为表观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波谱分析法及植物生长分析法4类,与前者的分类方法也比较相似。简介如下: (1)物理学指标或表观分析指标:指堆肥过程中的一些变化比较直观的性质,如温度、气味和颜色等。具体有:①堆肥开始后堆体温度是逐渐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过程,而堆体腐熟后堆体温度与环境温度一致或稍高于环境温度,一般不会明显变化,因此温度是堆肥过程中最重要的常规检测指标之一;②堆肥原料具有令人不快的气味,并在堆肥过程中会产生H2S,N O等难闻的气体,而良好的堆肥过程后这些气味逐渐减弱并在堆肥结束后消失,所以气味也可以作为堆肥腐熟的指标;③堆肥过程中堆料逐渐发黑,腐熟后的堆肥产品呈黑褐和黑色,颜色也可以作为一判断标准;④对不同时间的堆肥的水萃取物在波长280 nm,465 nm和6 65 nm的光学性质研究表明,由于个别有机成分的少量存在,抑制了对短波的吸收,而对6 65 nm波长的可见光影响较少,由此通过检测堆肥萃取物在波长665 nm下的吸光度变化可反映堆肥腐熟度。 (2)由于物理学指标难于定量化表征堆肥过程中堆料成分的变化,所以通过分析堆肥过程中堆料的化学成分或化学性质的变化以评价堆肥腐熟度的方法更常用一些。这些化学指标有:有机质变化指标、氨氮指标、腐殖化指标、碳氮比和有机酸等。具体内容包括:①在堆肥过程中,堆料中的不稳定有机质分解转化为二氧化碳、水、矿物质和稳定化有机质,堆料的有机质含量变化显著,因此可以通过一些反映有机质变化的参数(如COD,BOD及VS等)的测量及某些有机质在堆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来表征腐熟度;②在堆肥的生化降解过程中含氮的成分发生降解产生氨气,在堆肥后期部分氨气被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所以可以用亚硝酸盐或硝酸盐的存在判断腐熟度,并且由于这两个指标的测定较为快速而简单,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③堆肥过程中伴随着腐殖化的过程,研究各腐殖化参数的变化是评价腐熟度的重要方法,由此提出CEC(阳离子交换容量)、腐殖质HS、腐酸HA、富里酸FA 、富里部分FF及非腐殖质成分NHF等参数用以评价堆肥腐熟度;④碳源是微生物利用的能源,氮源是微生物的营养物质,碳和氮的变化是堆肥的基本特征之一,C/N(固相)是最常用于评价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技术指南(HJ2031-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2031—2013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技术指南 2013-7-17发布 2013-7-17实施 环境保护部 发布 附件一:

HJ 2031-2013 前言 为防治污染、保护环境,指导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确保工作成效,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为指导性文件,可作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建设与管理的参考依据。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提出,由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指南起草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本指南2013年7月17日由环境保护部批准、发布。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1 总则 1.1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 1.2 术语与定义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是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目的,对地域空间上相对聚集的多个村庄实施同步、集中整治的治理方式,主要包括三类方式:一是对地域空间相连的多个村庄通过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实施综合治理;二是围绕解决同类环境问题或保护相同环境敏感目标,对地域上不相连的多个村庄进行同步治理;三是通过建设集中的大型污染防治设施,利用其服务功能的辐射作用,解决周边村庄的环境问题。 1.3 规范性引用文件 制定本指南主要参考以下文件: (1)《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国办发[2009]11号) (2)《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指南(试行)》(环办[2010]178号) (3)《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 50445-2008) (4)《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指南》(环办[2012]50号) (5)《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指南(试行)》(环办[2010]132号) (6)《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 (7)《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20号) (8)《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574-2010) (9)《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导则》(HJ 588-2010) (10)《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151号) (11)《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497-2009) 2 技术模式选取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用于解决区域性农村环境问题,可采取集中式、分散式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技术模式。遵循“源头控制、资源化利用优先”的思路,按照工艺成熟、经济实用、易于管理、运行投入低的原则,综合考虑项目区域的自然气候、地形地貌、经济发展、人口规模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选取适用技术模式。 2.1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 2.1.1农村集中式地表水源地需参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划定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严格执行各级保护区环境保护要求。 2.1.2河流、湖泊、水库等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需采用警示标志、隔离防护设施、生态拦截工程等环境保护措施。 2.1.3水井、水窖、山溪、山涧泉水、坑塘等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宜采用严格的物理防护措施,保持水源地保护区范围相对隔离,设置必要的警示标志。 2.1.4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需建设隔离防护构筑物,对饮水净化设施、水泵、电机等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