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研究

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研究
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研究

摘要

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美两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在大幅度地增加。因此研究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不但具有典型性,也对未来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通过对中美贸易不平衡发展的过程以及中国与美国的贸易现状研究和分析发现,实际上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的确存在不断地扩大化。关于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正确地去审视。第一,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国际分工、中美两国的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差异以及美对华的直接投资等原因引起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美两国各自贸易商品的比较优势是全球产业链的互补和分工的具体表现。同时中美两国之间贸易往来的增加是由于产业转移和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实际上,其中具体的很大一部分都体现为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所以,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发展不平衡是不可避免的。第二,美国的贸易赤字对中国的影响之大是我们必须去正视的:美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严重抑制了中国向美国出口商品。同时“中国威胁论”之说一直主导着美国对华的思维,使得美国对华在高科技产品上实行出口限制。再加上中国和美国在统计口径上的分歧,恶化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

关键词:中美贸易,不平衡,贸易逆差,研究

Abstract

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the total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refore, the study of Sino-US trade imbalance is not only typical, but als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ino-US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have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ino-US trade and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Sino-US trade, and finds that the US trade deficit with China is indeed expanding and developing. For this question, we need to look objectively. First, the formation of this situation is caused by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the trade structure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s a manifestation of the division of labor and the complementary division of labor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intra-industry trade and industrial transfer also increased th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 large part of which showed China's exports to the United States. Therefore, the imbalance between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inevitability. Second, we must also look at the ever-expanding impact of the US trade deficit with China: it makes the US trade protectionism back, seriously hindering the export of our goods. At the same time, "China threat theory" has always led the United States to China's thinking, making the United States on China's high-tech product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xport restrictions. Coupled with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statistical caliber, makes the Sino-US trade imbalance worse.

Key words:Sino-us trade; Imbalance; Deficit; Study

前言

在经济上,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各自发挥了两国之间的比较优势。自两国建交开始,中美贸易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两国之间不仅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数量巨大,同时在两国之间开展的经贸活动也对两国各方面的关系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自从1992年美对华首次出现贸易逆差以后,中美两国在贸易方面就产生了一些摩擦和问题。按照美国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在中美贸易过程当中,1983年美国开始对中国出现差额为3.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2002年提高到1031亿美元;2015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达到了3656.9亿美元。2017年2月7日美国商务部发布了2016年12月及全年的对外贸易数据,其中美国对华的贸易逆差有所减少但仍旧高达3470亿美元。随着贸易差额的进一步扩大以及中美经贸关系其他问题的解决,逆差问题逐渐被美方政治化。

怎样准确地去审视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以及由其所引起的不平衡问题已然成为推动中美贸易关系走向正常化的重中之重,并且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待这一问题。中美两国在贸易差额的统计上存在着一定的分歧,而对于产生贸易不平衡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它会为双方带来怎样的影响,有没有方法可以缓解更甚至消除由贸易不平衡带来的影响,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探讨的问题也是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一个务实的问题。

通过本文的研究能让中美双方在解决贸易不平衡的问题上有更多的思路和方法,这是研究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该问题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检验经济学家们关于贸易不平衡问题方面的观点,并且为了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可以将国际贸易理论的相关原理运用到当中。同时,研究这个问题,能够让我们对中美贸易失衡的现状和本质产生深刻的理解,在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形成的复杂原因和影响上有更加合理的见解,这些对我国有效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以及积极促进对外贸易、经济和政治接触都非常重要。

一、中美贸易不平衡现状

(一)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产生与发展

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是随着中美两国双边贸易发展而出现并逐渐形成的。中美贸易由一开始的中国对美国逆差逐渐变成美对华逆差,同时随着贸易差额的逐年增加,不平衡问题愈加明显。

据中国的官方统计,中美建交后的14年间,中国对美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贸易逆差。自1993年中国对美国贸易首次出现逆差开始,当年贸易差额为62.7亿美元。此后中国一直对美保持顺差,差额迅速增加。1997年顺差额比1993年翻一倍有余达到164.1亿美元,1998年迅速突破200亿美元。进入21世纪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2015年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为2609.2亿美元,将近是1993年的42倍。

根据美国的官方统计显示,美国在中美贸易间出现逆差的时间更加的早,差额更加的大。由美国海关进行的统计数据得出,早在1983年美中国就已经对美国开始出现顺差,此后一直处于逆差地位且逆差不断增加,1990年,差额超过100亿美元。200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美国贸易赤字的最大来源,美国有838.3亿美元的逆差来自中国。2015年美中贸易逆差提升至3656.9亿美元,占美国全年逆差总额的49.6%。[1]

(二)中美贸易现状

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至今,中美两国的经济关系就成为了全球经济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美两国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发展成中美相互依赖的模式。2005年中国在美国对外贸易的地位提升,中美双边贸易额达2853亿美元。随后中美贸易关系一直呈上升的趋势。中美建交30多年来双边贸易额增长了207倍。目前,中国是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美国最大的进口来源以及第三大出口市场。[2]按照美国商务部官方发表的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美国向中国的出口额为1157.8亿美元,进口额高达4628.1亿美元,分别占美国的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的8.0%和21.1%。中国和美国的贸易进出口总额达5785.9亿美元。[3]

美对华以输出运输设备、植物产品、机电产品和化工产品这四类商品为主,占据了美国对中国输出商品总额的65.5%。2016年,运输设备、机电产品和化工产品这三类产品出口额分别减少了2.8%、5.1%和0.1%。美国对中国主要以进口机电产品为主占据了美对华

[1]以上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和美国商务部。

[2]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官网

[3]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官网

进口商品总额的48.9%。2016年减少了4.6%。[4]

近年来随着中美贸易额不断增加,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不断扩大,加剧了中美间的贸易摩擦。到2016年底为止,美国在中国的投资项目总计达6.7万个,实际投入资金798.6亿美元,美资企业对提高中国的就业率、税收和经济增长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表现

在中美贸易中,美对华逆差表现得较为严重。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也呈现出严重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贸易商品结构性的不平衡

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大部分是不具备比较优势的资源消耗品,这类商品结构低下。这是因为中国的产业结构、战略指导和美国的消费形式、出口控制、低利率和非经济因素所带来的影响。2009年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机电、贱金属及其制品、音像设备占中国和美国贸易总额的52.3%,占贸易差额的79.1%。中国对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上升速度非常之快,短短三年间从896.99迅速增至1294.88,增加了387.89亿美元。反之,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却只增长了近30亿美元。2012年中国对美的高新技术产品(ATP)[5]贸易逆差达1093.52亿美元。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实行出口控制,使中国在当前阶段成为了美国先进技术产品的最大供给商。

2.贸易收益的不平衡

虽然在贸易方向而言,美国担负巨额的逆差是名义利益的受到损害的那一方。然而,考虑到综合投资、垄断(贸易主导地位)、技术专有权等因素,美国巨额贸易逆差不仅对消费者有利,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通货膨胀的增长速度以及让出了很大的空间来为美国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与此相反,中方看似名利双收,但是中国却没有从对美国的巨额贸易顺差中获取多少利益。通过出口创造的外汇主要用在了购买美国国债上,或者通过存放在美国银行,美国银行借给美国企业到我国进行投资获取回报,回报率高达15%。而购买美国国债至多只有5%的收益。因此,贸易收益的差异非常明显。

[4]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5]高技术产品主要分为10类: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光电技术、信息与通讯、电子产品、柔性制造、高新材料、航空航天技术、武器和核技术。

3.双方贸易依存度不平衡

由于美国财政赤字,美国采取了将美元贬值的财政政策,而中国采用的是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制,因此由美元贬值引起,人民币也会随着贬值,故而刺激了中国的出口,增加了双边贸易依存度的不对称性。中国对美进出口贸易依存度自1989年的0.19%上升到15.21%,201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占中国国民经济比重达到50%。而美国的比重仅为30%。[6]由此可以看出,中美贸易依存度不对称。虽然中国已成为美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依然要远远小于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2009年,美国对中国进出口的依存度为14.0%,对中国进口的依存度为11.33%,对中国的出口依存度为2.65%。2013年中美贸易占美国进出口贸易的比重也仅仅只有8.7%。[7]这些原因都导致了中国经济的脆弱性。

二、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分析

中美贸易不平衡由多方面的因素构成,本文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进行分析:(一)中美两国统计口径不一致

在中美贸易这个过程当中,两个国家之间关于贸易不平衡的官方统计数据存在非常大的分歧。伴随着中美两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额不断增加,两国之间的官方统计数据的悬殊也越来越大。根据中国官方统计的数据显示,1983年,在中美贸易中,中国依旧处于逆差地位,对美贸易赤字为10.5亿美元。而美国官方统计数据却表示美国已对中国开始出现贸易逆差,贸易逆差额为3.2亿美元。中美双方关于贸易不平衡的统计差异为13.7亿美元。1989年中美双方关于贸易失衡的统计悬殊扩大至百亿美元。因此,中国和美国在贸易不平衡问题上引发了争议与分歧。2013年,中美关于贸易不平衡的统计上的分歧达到了1025.6亿美元,突破了千亿美元,2014年甚至攀升至1055.8亿美元。[8](见表1)因此,进一步扩大了中美两国之间贸易不平衡的差距。

表1中美双方统计的贸易进出口额及平衡差异[9]

[6]以上数据均按中方统计数据

[7]对美国数据的计算均来自US Census Bureau(美国人口普查局)

[8]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美国商务部统计数据计算所得

[9]以上数据由海关总署官网计算得出

(二)美对华出口管制

在美国对外贸易的悠悠发展中,因其自身的特点使然,达成了以立法规定贸易出口的现象。这从根本上是基于政治、经济喝战略的考虑,同时实现了美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1988年,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美国商务部)颁布了《出口管理条例》,出台了有关出口管制的政策法规。由此往后,中美关系的微妙变化、中美贸易的蓬勃发展皆使美中出口管制政策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在《出口管理条例》之后,美国将除加拿大之外的国家划分为七个等级:V等、T等、Q等、W等、Y等、S等、I等。(依次象征了出口管制的严格到宽松,1949年中国为Y等。)又在1983年,中国调制为V等。而在1989年到来的中美关系低谷,美国停止了对华出口管制政策的相关审议。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实力博然发展、综合国力稳步提升、“中国威胁论”之说的兴起,美国利用出口管制的手段遏制中国的崛起。[10]

目前,许多全球高精尖技术的链条仍然掌握在美国手中,同时美对华输出技术由系列严格的管控。随着改革发展的步步推进、中国市场的层层开放,中国成为美国产品出口大国,出口增长率最大国。然而随着诸多领域的开放,美对华技术管控仍然敏感。2011年,美国商务部颁布的《战略贸易授权许可例外规定》中,将对中国出口排除在允许对44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的适用范围之外。2013年The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industry security(美国商务部产业安全局)和国务院国防贸易管制局各自发布并修改了《出口管制条例》和《武器国际贸易条例》的最终规定,对美国目前出口管制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正,将部分军品清单项目转移到了企业控制名单上,在企业控制列表中增加了“600系列”分类,明确“600系列”的许可例外,但不包括中国[11]。2007年6月,美国商务部发布对中国出口控制的清单,规定包括航空发动机、先进导航系统、激光器、美国的水下摄像机及螺旋桨等20个大类的高新技术产品不得出口到中国。2015年4月,美国单方面宣布禁止对华超级计算机的出口清单。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的相关资料显示,由于对中国实行出口管制,美对华的高科技出口比重不断减少。(见图2)因此,美国对中国实行出口管制是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重要政策性因素之一。

美国一度要求中国开放国内市场,却对华出口严防死守。一方面碍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也是源自中国高技术产品市场的需求与发展。此项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对华的贸易平衡。

[10] 全宜松. 论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成因与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11.

[11]龙晓柏.美国对华贸易摩擦的主要特征与问题.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2016(2):22-29.

图2 2000年以来中国对美国的商品进口比(%)

(三)中美产业机构和贸易结构差异

由于全球产业结构的优化,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美国已将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并集中力量发展处于产业链最顶层的制造业。虽说中美两国的经济体量相似,但产业结构却不尽相同。美国的产业结构是完善的三二一模式,中国却是二三一模式。在美国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同时,根据中国自身的比较优势,其余国家和一些区域转移过来的中低端产品由中国来承担制造,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这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下资源配置最优化的体现。实际上,美国90%的进口产品生产地早就不是本国。如此一来,在上述产品中即使美国不从中国进口,也必须自其他国家进口。美国自中国进口的产品价格实惠且质量有保证自然十分受消费者的青睐,这是消费者的选择。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消费者的选择已多样化的情况下,政府任何不够冷静的限制手段都会引起市场扭曲和消费者福利损失。

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的商品,按结构大致可分成两种类型。首先,是以轻工、纺织和低技术含量的机电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代表与美国产业结构形成互补;然后是像半导体、计算机等这类的高技术产品。从相对优势角度来分析可以看出,第一类商品的逆差是

互补性逆差。第二类商品看似是美国具有比较优势,但核心技术依然把握在外国公司手中,

只不过是最终端的加工环节由中国进行而已。

(四)美对华直接投资导致贸易逆差转移

20世纪90年代,中国着力发展加工贸易,国际上许多跨国公司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纷纷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在中国设立大量的外资企业,与此同时,产品原产地及逆差也被转移到了中国。实际上,近几年来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上升,对东亚的贸易赤字增加,美国对东亚的贸易赤字有所减少,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大幅度增加。由此可见,这些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基本上是从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转移到过来的。所以,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对世界贸易平衡基本没有影响,只是在此过程中通过贸易盈余与赤字的转移使全球贸易流动重新达到动态平衡。

此外,虽然美国对华进口额大于中国自美国的进口额,将贸易顺差帐记在了中国头上,但利益实际上是由双方共享。以前美国通过直接输出商品向中国出口的产品,很多都转为在中国直接投资企业并在当地市场进行生产销售,同时美国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有所提高,但是相对减少了美自华的直接出口,而此类变化并没有在贸易统计中得以体现。

三、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主要解决途径

贸易不平衡问题是当下的热点问题,必须从事实出发,中美双方共同努力去寻求正确解决的方法和途径。本文针对贸易不平衡问题的解决提出以下几个对策:

(一)中方针对中美贸易不平衡应采取的对策

1、完善贸易统计制度,建立协调统计机制

正如前文之所表,中美双方贸易逆差巨大分歧的根本、亦为首当其冲解决的问题,是双方贸易统计口径的差异。

自前,以起运国和终到国为标准的外贸统计机制的建立,是弥补贸易伙伴国机制在外贸统计数据上可比性存在缺陷的首要问题。转出口贸易的与日俱增,以原产国为基点,确定贸易伙伴的机制已然凹凸不平。若按原先标准,便有如下问题产生,本不为最终消费方的转口地被胡乱统计为出口伙伴国。最终导致统计数据的巨大差异的发生。由香港为转口地的中美贸易很好地诠释了这个问题,最终造成中美双方贸易进出口统计数据的南辕北辙。因此,以起运国和终到国为标准而建立的外贸统计机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起运国

以终到国为基,终到国以起运国为依,只需关注于货物的最终走向,确定贸易进出口统计。以此行之,由贸易转口而带来的贸易统计问题大大减小,消费国可确定清晰明确的出口伙伴国,还能避免由原产国确定贸易伙伴国的机制所造成的贸易逆差分歧。实际上,在此新的贸易统计标准中,摈弃了原先的产、消双方模式,建立了由起运国、转口地、终到国构成的三方要素统计模式。不仅能够解决原先贸易统计数据上所存在的漏洞,对于贸易中转流量以及中转的集中性也会有更加清晰的把控。

2、针对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应采取的对策

首先,在技术引进方面上,应由出口技术国家的变化,而适当调整技术引进策略。就拿技术引进方式而言,向美国进口的高精尖技术,受到该国或中央或各自治州的出口管制严重。是以猜想,若中国政府能够以灵活的姿态,调整引进的策略,也许达到目的的机会更大。就拿高技术产品的使用权来说,以租凭代替购买,所带来的管制力度便截然不同。这也是因为美国租凭管制较为宽松,租凭敏感程度也较购买要轻。

其次,中国外交协商方式上,或有略调以致宜的可能。如果,中国政府能够积极地与美方沟通,以积极的姿态、外交的角度,解决出口管制问题或许更易达到,使双方受惠,适当减少本不必要的贸易冲突。

再而,国内相关法律法规或有再进一步完善的可能。对于高技术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推动其发展的领航保障。目前,高技术产业链条的头把仍然掌握在美方手中。美国对于本国的强势技术、优势产业有较为严密的保护措施。反观中国,对于此项重视程度相去甚远。以至于,许多本国自主研发的高精尖技术被他国所获。因此,高技术产品知识产权的完整保护,言之轻便,实则刻不容缓。

3.调整产业和出口商品结构,实现对外贸易多元化

当前我国深陷过度依赖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之中。这也是长期发展出口导向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所造成的结构性弊病之一。过度依赖廉价劳动力,过度遵循价格竞争力的出口模式,导致国内收入分配格局呈现病态,抑制了健康的内部需求发展。与此同时反观国际市场上,高新技术产品成为贸易的主要种类。与之相比,我国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步步跌落国际市场。改变原先过分依赖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结构的病态刻不容缓。

目前中美贸易失衡仍然严峻,提高我国国际分工水平、突破过分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现状显得至关重要。故此,我国应快速做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优势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维新,提高出口产品科技的水平,减少企业因不必要因素造成的贸易损失。

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需要时间,经济发展与产业政策的制定需要正确的认识。在产业结构步步优升的过程中,我国不仅要考虑到当前时代工业化的推进,还需把握信息市场,不断研发核心技术,从而达到信息、工业共同的繁荣发展。政府要摆正位置,完善合理的条例,企业要融入市场,加强企业自身建设,将高附加值产品视为重中之重,带起国内相关产业的繁茂昌盛。

我国企业进一步地开拓出口市场,实现国家外贸多元化战略,注重发展多边贸易,增加对外出口,改善出口市场结构。如此一来,既可减少我国企业对美市场的过度依赖,更有益于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

4.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始终高居不下,出口额远远大于进口额,由此可见中国贸易不平衡现象突出,问题严重性不容置疑,如何加大进口额的难题跃然纸上。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在此,政府应积极倡导、激励、扶持国内企业与他国贸易伙伴合作。

以广阔的国际经济市场为镜,可反观国内企业缺陷,能够帮助国内企业在竞争与合作中,提高经济实力。走出国门的企业不仅能够获取更广阔的资源与市场动态,更能进一步实现优化资源配置。于此共进,推动中国企业海外项目也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一种良策,在十五大措施、十六大中已被提出。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扩展,也为中国的外汇储备注入了新的能源。与以往不同,中国外汇突破了以近乎全额购买美国国债的状况。对此,李克强总理提出,中国充足的外汇完全可以用在对本国企业的援助上面,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此外,因国内技术创新条件受限,国内技术较为落后,阻碍了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而在国际大环境中,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企业内部技术与管理创新提供了巨大帮助。

中国政府鼓励国内企业走向国际经济大环境,通过外汇储备对企业提供经济扶持,促进企业发展,缓解国内产能过剩的问题;放宽企业海外发展条件,减少不必要的流程、放松可控的审批额度,鼓励海外投资与交流,对于我国经济贸易可谓一大壮举。政府加强企业对外投资制度、机制建设,加速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化,为对外企业提供贷款扶持与利息补贴,使企业对外发展更具安全与活力,更可带动国内经济迅猛发展。

开卷有益,但潜在问题也许点明。例如,企业规模较小、经营程度较低、行业融入较浅、资本运营较缓、企业信息渠道较少、产品开发较慢、市场适应能力较弱以及提供资金匮乏等问题还需慎重对待,这对于中国企业进入国际新环境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二)美方针对中美贸易不平衡可采取的对策

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由各方面因素引起,因此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也需要美方的积极合作。

1.美国贸易政策的调整

大家都明白一个国家的贸易实践是由一个国家的贸易政策所引导的。采取贸易逆差政策,必然导致贸易逆差。要解决美国对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美国必须调整和改变对中国采取的贸易赤字政策。

2.美国应调整长期以来对中国实施的出口管制政策

美国对中国实行的出口管制不断挑起了两国间的贸易争端,恶化了贸易不平衡问题。希望美国政府能将政治与经济问题分开,调整出口管制等阻碍对华出口的战略,彻底摒弃“冷战思维”和“中国威胁论”之说,为化解贸易逆差创造良好的条件,以更好、更快的方式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

3.美国要慎用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

近年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美国国会通过并经过奥巴马前总统签署的刺激经济复苏法案,该法案中带有明显贸易保护色彩的“购买美国货”条款不仅在美国国内引起争议,更是受到国外一致的批评。此外,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2009年9月11日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特别保障措施,它打破了前布什总统多次不对中国出口产品实施特别保障措施的惯例。显然,贸易保护主义已不仅是个经济或贸易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4.美国应调整国内某些产业政策

尽管美国是超级大国也是经济强国更是制造业大国,但是美国必须客观看待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较美国而言具有相对优势,因此,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方面,美国的国际竞

争力是大大不如中国的。所以,考虑到自身的利益美国也应该进行产业优化。

结论

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已成为当前的焦点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上升,经济飞速发展,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日益严重,对中国和美国的对外经济贸易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根据中美贸易的本质准确看待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本文通过分析

中美贸易的不平衡,得出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的根本性因素在于中美统计口径的差异和中国对外战略存在的不足以及中国对外贸易市场非常单一,还有美国长期以来对中国的出口管制。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已成了重要议题,在中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还存在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鼓励本国企业走出国门,增加对外直接投资,加快产业调整和对外贸易多元化。推动和促进中国对外政治和经济交往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不仅可以稳定中美贸易关系,促进经济发展,而且能给中国未来的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利益。所以,我们更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中美贸易不平衡。

参考文献

[1]亢梅玲.中美贸易不平衡原因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04:4-10.

[2]郎丽华.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影响与政策建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07:31-34+49.

[3]娄圣睿.中美贸易不平衡原因分析[J].世界经济情况,2008,04:10-13.

[4]付强,朱竹颖.美在华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2008,07:77-81.

[5]安然.对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原因分析与正确处理[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34-36.

[6]钱俊君.试论中美贸易摩擦的特点[J].云梦学刊,2010,02:78-81.

[7]帅建林.中美贸易摩擦成因研究综述[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09:117-120.

[8]何家乐.中美贸易失衡原因与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9:135-136.

[9]杨婧媛.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外资,2011,16:18-19.

[10]陈佳.中美贸易失衡原因与改善策略分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0:10-12+17.

[11]黄庐进,唐怡.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因素分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64-66+75.

[12]吴頔航.中美贸易失衡的成因与对策[J].福建金融,2009,10:27-29.

[13]姜囝.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与对策[J].财经问题研究,2014,S1:154-157.

[14]崔日明,李兵,赵勇.中美贸易摩擦转向升级与对策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07,03:16-20.

[15]柳剑平,郑绪涛.中美贸易摩擦的未来趋势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417-420.

[16]Zhen Bingxi.New Situation in the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2016(3):14-37.

[17]Dan https://www.360docs.net/doc/7516151294.html, Presidential Election 2008:Policy Implications for US-China Trade and Investment.中国与世界经济:英文版,2008(3):40-56.

中美贸易摩擦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前言: 中美贸易摩擦由来已久。显然,面对当前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不能仅有平常心。我们必须弄清两国贸易摩擦的根源在哪里,哪些是技术问题,哪些是制度问题,哪些摩擦短期能解决,哪些摩擦将长期存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美贸易现状,发现在美国总体贸易逆差居高不下并且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分析中美经贸关系中出现的问题,面对新机遇,积极运筹,采取怎样的贸易对策来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和摩擦,只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才能为中美贸易摩擦的解决做好充分准备。 一、贸易摩擦的概念 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国与国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在贸易平衡上所产生的摩擦。它一般是一国的持续顺差,另一国的逆差,或一国的贸易活动触及或伤害了另一国的产业。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 中美贸易摩擦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领域;二是中国没有优势的进口和技术知识领域.随着两国关系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一些摩擦得到解决或弱化;而另外一些摩擦,比如美国对华反倾销问题、纺织品贸易问题、农产品贸易问题以及知识产权问题等,则仍然严重存在。尤其近年来,中国刚刚初尝WTO“自由贸易”果实,就饱受欧美“特保”、“反倾销”等一系列举措,有些摩擦甚至逐步升级。 1.贸易失衡问题 中美贸易统计也许存在一些小差异,但贸易失衡迅速扩大是不争的事实。据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成为仅次于日本对美贸易的顺差国,进入21世纪后,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了最大的的贸易顺差国。美国将中美之间这种

贸易失衡视为“中美经贸关系中的头等问题”,甚至有人想把这种问题政治化。2001年中国入世后,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较之前增长了一倍多,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也随着增加了。 2.反倾销问题 2.1 倾销: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为开拓市场,打击竞争对手,出口企业往往以低于正常价值,或者“公平市场价值”的价格向国外进行销售产品,被称为倾销。 界定是否倾销相当困难:寻找相同或类似的产品来估算,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些产品的成本是公司的机密 2.2 迄今为止美国已对中国产品实施了一百多项的反倾销调查,也是世界上对华反倾销起诉最多的国家。美国对华的反倾销不仅次数最多,而且金额也较大。据统计表明美国对中国的反倾销措施特点非常显著,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中国是美国实施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比位居第2的日本多70%以上。 (2)以反倾销案件中唯一被调查国家这一指标看,无论以案件总数还是所占比例衡量,中国均为首位。 (3)美国对中国征收了最高的反倾销税,美国对中国征收的平均反倾销税率为127%。这些特点着实地反映了美国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歧视。 2.3 具体案例: (1)美商务部初裁对从中国进口油井管征收反倾销关税 时间:2009年11月6日,美国商务部5日初步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油井管征收最高达99.14%的反倾销税。 (2)美国对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钢丝层板、钢格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用钢绞线、石油管材展开反倾销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及影响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及影响 一、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06-08中国与美国贸易统计表金额单位: 万美元累计比去年同期增减%年份进出口额进口额进出口进口200626,268,05020,347,1985,920, 85324.2 24.9 21.,208,27123,270,3986,937, 87415.0 14.4 17.,373,76325,229,7348,144, 02910.5 8.4 17.4中美建交以来经贸关系发展迅速,目前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是中国第二大外资来源地,第二大出口市场,第三大技术进口来源地。 2008年中国向美国出口达25,229,734万美元,中国从美国进口达 8,144,029万美元(如表一)。 但与此同时,双边贸易失衡问题也日益突出和严重,不断引发贸易争端和摩擦,据统计,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呢?第一,中美贸易格局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产业分工的结果。 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升级,继续把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国外。

这些产业最终落到了中国大陆,中国向周边经济体紧扣原材料和中间品,加工后再出口到欧美国家。 由此,中国对周边经济体逆差增加,而对美顺差扩大,但同期美对亚洲整体的逆差占其逆差总额的比重并未明显增加。 因此,在现有国际分工格局下,美国即使限制自华进口,也难以使传统制造业回流,只能转而从其他发展中国家寻求替代。 第二,美国对华逆差程度被明显高估。 主要原因在于,原产中国的货物通过其他经济体转口至美国过程中的增加部分被计算为中方顺差,同时,在对美加工贸易出口中,中国企业通常只负责接单生产,不掌控设计、运输、销售等环节,美方进口报关价格高于中方出口报关价格,进而推高中方顺差。 第三,美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剧了双边贸易不平衡,其中包括对华的出口管制。 此点将在下文做详尽阐述。 第四,美国长期逆差与美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地位有关。 美元目前仍然面临着既要通过经常项目逆差为世界提供流动性,又要确保美元稳定的两难窘境。 第五,人民币汇率无法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 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表明,一国本币升值对调解贸易收支的作用有限。 第六,原产地规则的差异的影响。 由于原产地规则的差异导致许多产品被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签,增加了中国的顺差数字。 著名经济研究机构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说过,从1994年至2003年中,中国的出口从1210亿美元发展到3654亿美元,其中外国投资公司或合资公司贡献了出口增长的65%。

中美贸易摩擦的特点、原因及影响(2020年整理).pdf

中美贸易摩擦的特点、原因及影响 蔡学林卢平 【摘要】中美贸易自从两国建立贸易关系以来就在摩擦和曲折中发展,中美贸易摩擦由来已久。随着两国关系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来,贸易摩擦更加频繁,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形式也更加多样。在后经济危机时代,国际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美贸易关系发生新的变化,中美贸易摩擦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本文将对中美贸易摩擦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中美贸易摩擦的特点,原因及对我国的主要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来达到改善中美贸易状况和实现二者之间互利共赢的目的。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特点原因影响及策略 一、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及特点 1、中美贸易摩擦现状 中美经贸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经贸关系之一。中国和美国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自1979 年两国建交以来获得了迅速而全面的发展,这对中美双方和世界经济都是一件大事、好事。自2002 年起,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美经贸关系更是进入加速增长的新阶段,接连跃升新台阶。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2007年中美贸易总额达到3867亿美元,中国保持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中美贸易额占美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2.4%,仅次于加拿大的18%。健康发展的中美经贸关系不仅对两国自身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而且两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超过40%。但是,

作为世界上最复杂的中美经贸关系,随着双方市场不断扩大和贸易量持续增加的同时,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也伴随着中美贸易的发展而愈演愈烈。1979-1989年,美国对华反倾销和实施配额限制主要涉及纺织品和一些工业品。2000年后,美国对华反倾销数量逐年增多,从纺织、轻工等领域逐步蔓延到化工、钢铁、机电以及高新技术产品领域。2001年入世后,美国力求通过以经济制度协调为核心的制度摩擦对中国经济社会结构调整施压,美国向中国提出的要求扩展到知识产权、执法、政府采购、生命科技产品市场准入、保险和电信市场准入、补贴等众多领域。中美贸易摩擦正在从单纯的贸易领域上升到整个经济结构的层面,如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和劳工问题。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美国及全球的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带头掀起了贸易保护主义,采取了许多新的限制自由贸易的手段,引发了许多贸易摩擦和纷争,中国作为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自然成为美国发起贸易摩擦的首要对象。2009——2012年,美国对我国发起的贸易保护措施对相关商品出口造成严重阻碍。如2009年9月美国决定对我国轮胎产品连续3年加征待别关税,2010年2月5日美国对华礼品盒和包装丝带征收高达231%的反倾销税,2012年3月20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国输美太阳能产品的“双反”(反补贴和反倾销)裁决。初裁认定,中国输美的此类太阳能产品存在补贴行为,幅度为2.9%至4.73%。 由上述可看出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主要表现为: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美国对华“双反”问题和美国对我国的贸易歧视问题。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和中美贸易的迅速发展,中美经贸摩擦程度也日趋加剧,各种矛盾和存在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成为中美关系中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美国经济衰退和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以及随着全球贸易形势恶化、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的情况下,中美贸易摩擦形势将会更加严峻。 2、中美贸易摩擦的特点 (1)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由贸易不平衡引起的摩擦加剧

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目录 论文摘要(中文) (6) 一、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现状 (7) 1、概述 (7) 2、中美双方越来越重视贸易不平衡问题 (7) 二、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8) 1、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8) 2、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9) 三、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产生原因 (10) 1、中美经贸关系存在不平衡性 (10) 2、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思潮的抬头 (11) 3、“中国威胁论”在作祟 (12) 4、美国政治的需要 (12) 四、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案 (13) 1、“以我为主,扩大内需” (13) 2、确立竞争优势,采取反制措施 (14) 3、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实现并存共赢 (15) 4、对话合作把握发展主流 (16) 五、总结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摘要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当前两国巨大的贸易差额已影响到两国正常的经贸关系。研究贸易不平衡产生的根源,对于我国在中美贸易以及世界产业分工中认清自己的位置,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随着中美贸易的迅速发展在不断地扩大,并已引起了美国高层的广泛关注。本文就美中贸易不平衡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应对策略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中美双方应理性看待,相互理解,共同推动双边贸易发展。 关键词: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应对策略

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现状 1、概况 中美两国自建交以来,双边贸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与此同时,双边贸易失衡问题也日益突出和严重,不断引发贸易争端和摩擦。2005年引起世界广泛关注的中美纺织品贸易硝烟刚刚散尽,经历了短暂的平静之后,由于美国商务部于2006年2月10日对外贸易统计报告的出炉,一石激起千重浪,又使刚刚平静的中美贸易关系,泛起新的波澜。按美国商务部的统计,中国自1994年起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以来,美中贸易逆差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2006年美中贸易逆差额创记录地达到2325.5亿美元,占美国当年全年贸易逆差的28.4%。美国对单一国家贸易逆差比重如此之大,这在美国历史上还是从来没有过的。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已成为当前两国之间争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并由此引发了诸如贸易磨擦、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将中美贸易不平衡作为一个严肃而又现实的问题进行客观深入的分析研究。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中美贸易差额的急剧攀升,影响了两国正常的贸易往来,中美贸易差额问题日益引起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这一结果的推出,使得双方刚刚舒展的神经重新紧绷了起来。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甚至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尽管美国对华出口连续3年保持了增长,但就目前来看,双边贸易关系为两国提供的机会仍然‘不公平’。虽然波特曼的这一番话未必完全正确,但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美国高层对美中贸易逆差过大的极度焦虑。 2、中美双方越来越重视贸易不平衡问题

中美贸易失衡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美贸易失衡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中美贸易失衡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近年来,美国已超欧盟成为中国最大出口国,同时中国也是美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随着两国贸易差额逐年高速增长,中美产生的贸易纠纷也日益严重。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在很长时期内处于失衡状态,主要表现在中美贸易逆差逐年增加。2015年中美贸易逆差为亿美元,增长达倍,占美国总贸易逆差的 47%。虽然巨额的贸易逆差给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本支持,但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贸易失衡问题给中国经济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巨额外汇占款致使通货膨胀加剧,两国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对于美国而言,表面上巨额的对中贸易逆差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美国制造业的长远发展,中国出口贸易额快速增长进而拉动经济飞速发展也可能威胁到美国世界霸主之位,实际上美国从中美贸易往来中获得了巨额收益。本文在对中美贸易失衡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了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由此提出对策建议。 一、中美贸易失衡现状分析 (一)中美贸易逆差不断加大 中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美国贸易额持续增长。据美国商务部数据统计,2015年中美双边贸易额为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占美国出口总额的%;美国对中国进口额为亿美元,和上年相比增长6%,占美国全年进口总额的%。美方贸易逆差为亿美元,同2014

年相比增长%。2005-2015年间,中美双边贸易额从2115 亿美元增加到亿美元,增长了亿美元。此外,截止2015年底,中国是美国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出口市场。同时,中美贸易逆差随着中美贸易额的增大而不断加大。据中方统计数据显示,中美贸易逆差,首次出现在1993年。而据美方统计数据显示,中美贸易逆差自1983 年首次出现,为亿美元,此后一直处于缓慢增长阶段,到2000年达亿美元。2000年之后,中美贸易逆差处于迅猛增长阶段,除 2009 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有所回落外,从 2001 年的亿美元增大到 2015年的亿美元。两国统计的中美逆差基本呈相同趋势,仅仅是在起始年份和逆差总额上有差异。截止目前,中美逆差仍在进一步扩大(见图 1)。 (二)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由于中美贸易逆差逐渐加大,美国不断对中国实行贸易制裁,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越来越严重。将中国商务部从2000 年起的统计数据和美国商务部从1994 年起的统计数据对比发现,2007 年中美贸易逆差高达256 亿美元,大约相当于美国全年对外贸易总差额1/3。之后受经济危机影响,中美贸易差额在2009年时出现大幅下降,降幅达%。此后,从2009年开始世界经济出现回暖现象,中美贸易逆差又开始新一轮的增长。近年来,中美贸易逆差扩大的同时,中国遭到美国的贸易壁垒也日益频繁。2016年2月5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公告,将要对中国生产的木制卧室家具展开反倾销全面日落复审产业损害调查,审查如果

中美贸易摩擦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

HUNAN UNIVERSITY 课程设计论文 中美贸易摩擦现状、成因论文题目: 及对策分析 学生姓名:马超 学生学号:20062010409 专业班级:法学2006级4班 学院名称:法学院 指导老师:李小明 2010年1月12日

中美贸易摩擦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中美贸易摩擦由来已久。显然,面对当前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不能仅有平常心。我们必须弄清两国贸易摩擦的根源在哪里? 哪些是技术问题,哪些是制度问题? 哪 些摩擦短期能解决,哪些摩擦将长期存在? 只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才能为中美贸易摩擦的解决做好充分准备。 关键词:贸易摩擦;贸易失衡;贸易格局;贸易对策 纵观中美双边贸易的历史,尽管中美贸易关系几经起伏和曲折,甚至一度出现过中断,但是由于中美经济具有巨大的互补性和市场容量,只要外部条件成熟,中美贸易关系就能够得到迅速的发展。需要指出的是,中美贸易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历史。在中美经贸关系开始的初期,中美贸易就已经出现了债务纠纷、质量纠纷等贸易摩擦。 一、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及摩擦焦点 1. 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 中美自1979年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来,双边经贸关系虽受两国政治关系的影响,经历了许多波折,但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2年中美贸易额达到971.8亿美元,在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为15.7%,美国是居日本之后的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商务部负责亚太政策的副助理亨利·莱文的一份报告中显示,中国不仅是美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而且还是美国“十大贸易伙伴中增长最迅速的出口市场”。2002年,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美国的第三大进口来源地;2004年中美贸易总额为1696.3亿美元,同比增长34.3%,其中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为1249.5亿美元,同比增长35.1%,自美进口额为446.8亿美元,同比增长32.0%,中国顺差额为802.7亿美元;2005年,中美贸易总额达到2116.3亿美元,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额为162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额为487.3亿美元,贸易顺差为1141.7亿美元,创下了中美贸易顺差的新高。 从经济结构上看,中国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美国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服务业。从贸易结构上看,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主要是鞋类、服装和玩具等传统产品,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则是飞机、电站设备、电子和机械设备等高新技术产品。这些互补性特征决定,中美发展经贸关系有利于双方的经济利益。 2. 中美贸易摩擦焦点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与应对策略(定稿)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与应对策略 中文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提升和中美经贸联系的不断加深,中国已取代欧盟和日本成为美国的第二大进口国及第三大贸易伙伴;而美国则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并成为其第二大贸易伙伴。然而与经贸合作并存的却是经贸摩擦,合作越密切也就意味着冲突和摩擦越强烈。就当前矛盾焦点来看,美国屡次以人民币汇率和贸易失衡问题为借口向中国发难施压,使两国之间贸易摩擦日益激烈,受到了各国和各经济体的较大关注。引发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原因,一是两国产业结构的差异,二是两国劳动力的成本差异,三是出于渲染中国威胁论的需要,四是其它政治上的影响。当前,如何应对两国之间的经贸摩擦促使中美经贸更好的合作与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那么如何来减缓贸易摩擦就成了处理中美贸易关系的当务之急。主要从企业以及政府两个层面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历史过程进行简要介绍,并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摩擦产生的原因等各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刻的分析,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中国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而言在应对中美贸易摩擦上的些许策略,希望能为中美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思路。 关键词:中美贸易经贸摩擦策略

目录 引言 (1) 一、中美贸易摩擦的特点和历史演进 (1) (一)中美贸易摩擦的特点 (1)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历史演变 (1)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与趋势 (2) (一)中美贸易摩擦现状 (2) (二)中美贸易摩擦趋势 (2) 三、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 (3) (一)美国产业结构转变的结果 (3) (二)中美劳动力成本差异 (3) (三)中国威胁论在作祟 (3) (四)美国的政治需要加剧贸易摩擦 (4) 四、我国应对贸易摩擦的策略 (4) (一)政府策略 (4) (二)企业策略 (5) 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7)

心得体会:贸易战解决不了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最新)

心得体会:贸易战解决不了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最新) 中美关系进入新阶段,经贸合作作为中美关系“稳定器”的作用更加重要。美对华贸易逆差直接影响美对华经贸政策。据美方统计,2017年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达到3752亿美元,占美国全部货物贸易逆差的46%。以此为由,特朗普政府针对中国对美出口与投资,出台了多种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措施,并对我开展“301调查”、拒绝在反倾销调查中弃用“替代国”做法等,提出要求中方采取措施将双边贸易逆差减少1000亿美元。目前美方解决双边贸易失衡的思路是不可行的。 一、贸易战不是应对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的可行之法 造成中美双边贸易失衡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既有美国储蓄率过低、财政赤字过大、国际货币发钞国地位(特里芬难题)等决定美国贸易逆差的基本面原因,也有香港转口、双边海关统计计价差异和全球价值链导致中国对美出口包含国际转移价值等夸大双边贸易失衡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两国比较优势、产业结构、国

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决定性影响。解决双边贸易失衡,首先要找准导致失衡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方能取得实效。 美方认为导致双边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一是中国政府的“不合理、不公平”政策导致中国企业取得的国际竞争优势,二是源于中国对本国市场的保护。实际上,2017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总计2.87万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为3.47%,经常项目差额占GDP的比重2.4%。这说明中国的进出口是比较均衡的,中国的贸易政策与体制并没有过度追求顺差。 美方基于上述判断,对华采取了一系列贸易投资保护措施。一是希望削弱中国对美出口竞争力,减少中国对美出口;二是希望借此迫使中国开放市场,扩大美国对华出口;三是希望加强对美国知识产权的保护,维护美国企业技术领先优势。 美方对华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不会给美国“带回工作机会”。中美贸易总体上互补性远高于竞争性,中国对美出口产品中相当高比例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对美出口的所谓“高技术产品”大多也只是在华完成劳动密集的增值环节,包含大量的国际转移价值。从两国制造业出口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分析,2016年美对中国大

最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1论文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 (1)论文 一、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在生产。贸易。金融。投资等领域都有所体现,具体来说,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贸易额增长及贸易手段创新。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贸易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在不断加强,国际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1950年全球总贸易额为1130亿美元,1997年已达11万亿美元,增长了97倍,远远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贸易额已达GDP的35%。另外,国际贸易的手段也在不断创新,主要表现为:电子化贸易手段。电子数据交换(EDI)已在国际贸易中广泛使用,其他如电子商务(EC)。电子资金转账(ETF)等也已在许多国家开始应用。 2.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加快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使各国为了获得更多的优惠和更大的发展空间积极地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熏在WTO的144个成员国中,近90%隶属于不同程度的区域经济组织。目前,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经济组织主要有: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东盟(ASEAN)。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 3.跨国公司蓬勃发展。1996年,世界上的跨国公司已达到44 508家,在全球的附属企业已达到276 659家。跨国公司的贸易量已经占了全球贸易总额的40%以上,在国际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到2001年,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销售额已达19万亿美元,总产值占世界GDP的11%,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的1/3,雇佣人数达5 400万。

4.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与互动加强。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也使各国经济相互传递的障碍减少互动性加强。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贸易与投资逐渐变成双向传递渠道,发达国家把经济发展和衰退通过对外贸易与投资传递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金融波动也影响到发达国家。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发达国家未能幸免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5.对国家之间经贸权益的传统概念和统计方法提出了挑战。这主要表现在传统的对外贸易差额概念未能反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之间实际的货物利益,在产业内贸易和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大量增加的情况下,按总贸易和专门贸易划分的国家之间的进出口掩盖了国家之间在产品价值上的实际所得。另外,以原产地规则为核心的国际贸易统计滞后于经济全球化的现实,使统计出现严重的误差。 二、经济全球化对中美贸易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贸易产生了如此重大的影响,中美贸易作为世界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主要体现在贸易额的迅速增长和贸易不平衡的进一步扩大。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美贸易也在快速发展。根据中国海关统计,1995—2011年中美贸易年均增长17.2%。其中,2001年中国对美国全年进出口总额为804.8亿美元;2002年比上年增长了20.8%,达到971.8亿美元;2003年则增长了30个百分点,达到破纪录的1 263.3亿美元;2011年又增长了34.3%,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696亿美元。这使中国成为继加拿大。墨西哥之后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美国则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对象。2005年中美贸易仍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全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 116.3亿美元,比上

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看法

对中美贸易摩擦/贸易战的看法 一、美国贸易战回顾 当今世界,中、欧、美、日、俄形成了世界上5大力量中心。而美国在历史上与其他4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过贸易冲突。 1.1 二战后美国与日本的贸易战回顾与分析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日本的小型省油轿车迅速占领美国市场。1979年,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为17%,1980年快速上升到24%,并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与此相反,美国的大汽车公司经营业绩直线下降。于是美国针对日本经济严重依赖出口、投资及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的问题,决定通过贸易战来抑制日本出口,进而降低其经济竞争。这使日本与美国等国家在1985年签署《广场协议》,随后美国对日本展开贸易、金融、汇率等多维打击,日本的贸易顺差与出口增速均有所回落。之后,日本虽通过国际并购与境外投资刺激了经济,且国际资本受日元持续强劲升值预期的吸引进入日本的股市与房地产,但日本企业的跨国投资与国内的股市、房市很快呈现泡沫化,且日趋严重。而同期日本政府并没有意识到境外投资、国内房地产与金融市场泡沫化的重大风险,以致在泡沫自然破裂后,日本房市与股市自20 世纪90 年代初开始持续下行,日本经济遂陷入长期低迷,迎来了“失去的20 年”。 1.2 二战后美国与欧共体(欧盟)的贸易战回顾与分析 欧共体成立后,规定了统一的农产品价格,建立了共同的农产品进口关税,取消了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建立了共同农业基金,同时,还主动调节农产品市场,对

出口进行补贴并进行技术革新等。这一系列的农业政策,提升了西欧各国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也使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及农产品产量获得大幅度提升,西欧各国也逐渐从农业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这显然对美国的农业市场构成了威胁。于是美国开始针对欧共体内部的调节手段进行批评,认为欧共体在农产品领域的高额关税行为属于“贸易保护”,并不符合“自由贸易”精神,但并未能阻挡欧共体继续提升美国农产品的进口关税税率。随着欧共体农产品出口量的快速增长,并影响到美国的出口市场,美国对欧共体的指责也从征收高额关税等“贸易保护行为”转为出口补贴等“不公平贸易手段”上。 在钢铁领域,美国钢铁公司、伯利恒钢铁公司等七家钢铁企业以联邦德国等西欧十一国钢铁公司接受政府补贴,并以低于成本以下的价格向美国倾销钢材为由,在1982 年1 月中上旬,向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了针对西欧十一国钢铁公司的“反倾销”与“反补贴”的诉讼。之后美欧在钢铁领域的贸易战显着升级。2001 年 6 月,全球钢铁行业面临产能过剩问题,美国国内钢铁厂商经营困难。于是,在行业协会要求下,美国针对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钢铁产品出口可能给美国钢铁产业造成严重损害,从而涉嫌违反“201 条款”进行了全球保障措施调查。最终的调查结果确认上述国家钢铁出口违反了“201 条款”。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提交报告后,布什总统裁定,自2002 年3月20 日开始,对大多数种类钢材进口征收为期3 年,最高达30% 的关税,并对厚钢板实行进口限额,同时实行钢材进口许可制度。受此影响,欧盟、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钢材出口量大减。 1.3 二战后美国与苏联/俄罗斯的贸易战回顾与分析 二战后,美苏由同盟转为争霸,美苏贸易在此期间充当了美苏关系的“指示器”。

(国际贸易)中美贸易不平衡

(国际贸易)中美贸易不平 衡

中美贸易不平衡产生的原因和对策 实现中美双边贸易相对平衡的基本条件是促进货物、服务和投资的自由贸易。没有双边的自由贸易,就不可能实现双边贸易持续的相对平衡 文/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 全球化条件下,世界贸易不平衡成为壹种常态,各国能够做的只能是控制不平衡程度,实现相对平衡。目前中美贸易不平衡程度较高,基本特征是中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服务和资本投资贸易逆差。于全球产业链和分工体系的快速变革中,虽然过时的国际货物贸易统计体系放大了中美货物贸易的不平衡程度,但仍然存于较严重的不平衡。实现中美双边贸易相对平衡的基本条件是促进货物、服务和投资的自由贸易。没有双边的自由贸易,就不可能实现双边贸易持续的相对平衡。壹、从全球化见中美贸易发展的现状 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从来就不是绝对平衡的,即使经济全球化对各国贸易流量分布有某种均衡效应,也不可能形成各国同时满意的绝对平衡格局,国际贸易不平衡是壹种常态。从1985年到2005年,世界主要国家货物进出口贸易增长5.8倍,各年逆差呈现逐渐增加趋势,总额从756.5亿美元增加到3600亿美元。这说明,全球化且没有停止国际贸易的不平衡趋势。 全球化既使货物贸易流量快速增长,也使服务和资本投资贸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势头。随着全球需求结构变化,于产业发展中,依赖土地、地矿和能源资源的农业和工业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依赖知识、技能和其他劳动服务的比重逐渐提高。随着全球产业链和产业分工的重新调整,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资本流动由单向(发达国家的过剩资本流入到发展中国家)向双向(资本既从发达国家流入发展中国家,又从发展中国家流入发达国家)变化。于这种形势下,衡量各

【中美关系论文】中美贸易摩擦

【中美关系论文】中美贸易摩擦 摘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举世瞩目,而经济关系更是两国关系重要组成部分。自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美两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同时两国之间的经济摩擦也不断出现。中美贸易摩擦近年来主要集中在“反倾销”、“知识产权”,而产生摩擦的根本原因就是中美贸易不平衡。因此只有全面认清了中美贸易摩擦原因,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努力使贸易摩擦对我国经贸方面的负面影响减弱到最低的限度。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贸易不平衡;双边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 中美贸易关系自从两国建立贸易关系以来就在摩擦和曲折中发展。一年一度的最惠国待遇审议,与贸易有关或者无关的人权问题,正是中国“入世”前中美贸易关系特点的真实写照。中国“入世”随着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贸易摩擦出现的频率反到有所增加,美国成为了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最多、最激烈的国家。美国公司对海外竞争对手提出的倾销指控中,有20%以上涉及中国。尽管庞大的美国市场和迅速崛起的中国市场,以及日益密切的经贸往来,使得这两个国家相互之间存在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如此激烈的贸易摩擦,不禁让人担心中美经贸关系的前景。美国贸易不是单纯的经济决策,而是经济利益和政治现实的平衡。

中美贸易摩擦在中国与美国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在贸易平衡上所产生的影响,例如中国对美国的轮胎出口会影响到美国国内轮胎企业而导致两国之间的矛盾发生。中美贸易摩擦一直不断,2003年至2005年岁末,由美国单方面挑起的一系列贸易摩擦给中美贸易关系蒙上了浓重的阴影,贸易大战似乎一触即发,中美两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贸易摩擦期。中美贸易摩擦作为中美经贸关系的一部分随中美政治关系的发展和国际局势的变幻而发生变化。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经济分析 引起中美双方贸易摩擦的原因和类型归纳为五种:因一方某些进口激增或者进口限制引起的微观经济摩擦;双方贸易不平衡导致的宏观经济摩擦;与国际投资有关的投资摩擦;因双方贸易制度不同引发的摩擦;因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引起的技术摩擦。实际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贸易摩擦在所难免。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市场经济制度还不完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美国都有很大的差异,出现一些贸易摩擦属于正常现象。中美建交特别是中国的“入世”促进了两国经济贸易往来,但长期存在于两国贸易关系中的一些问题,例如汇率问题、贸易不平等问题等,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随着两国经济融合进一步加深,双方在制度还会发生很多的碰撞,产生各种问题。

中美贸易失衡

中美贸易失衡 中美两国自建交以来,双边贸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取得了积极进展,经贸联系日益紧密。随着贸易额的增长,双边贸易失衡问题也日益突出。中美贸易失衡问题自形成以来影响了两国贸易关系的正常发展。中美间的贸易失衡问题主要突出表现在双方贸易顺差与逆差的问题上,中国在其中长期处于贸易顺差中。 贸易顺差就是在一定的单位时间里(通常按年度计算),贸易的双方互相买卖各种货物,互相进口与出口,甲方的出口金额大过乙方的出口金额,或甲方的进口金额少于乙方的进口金额,其中的差额,对甲方来说,就叫作贸易顺差,反之,对乙方来说,就叫作贸易逆差。一般就贸易双方的利益来讲,其中得到贸易顺差的一方是占便宜的一方,而得到贸易逆差的一方则是吃亏的一方。可以这么看,贸易是为了赚钱。而贸易顺差的一方,就是净赚进了钱;而贸易逆差的一方,则是净付出了钱。 贸易顺差越多并不一定好,过高的贸易顺差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意味着本国经济的增长比过去几年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外部需求,对外依存度过高。巨额的贸易顺差也带来了外汇储备的膨胀,给货币带来了更大的升值压力,也给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以口实,认为巨额顺差反映的是货币被低估。这增加了货币升值压力和金融风险,为货币汇率机制改革增加了成本和难度,当然比较简单的对策就是拉动国内消费,我国也是一直在落实对国内消费的刺激中。 当一个国家出现贸易逆差时,即表示该国外汇储备减少,其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削弱,该国在该时期内的对外贸易处于不利地位。大量的贸易逆差将使国内资源外流加剧,外债增加,影响国民经济正常有效运行。因此,政府应该设法避免出现长期的贸易逆差。 如果一个国家经常出现贸易赤字现象,为了要支付进口的债务,必须要在市场上卖出本币以购买他国的货币来支付出口国的债务,这样,国民收入便会流出国外,使国家经济表现转弱。政府若要改善这种状况,就必须要把国家的货币贬值,因为币值下降,即变相把出口商品价格降低,可以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因此,当该国外贸赤字扩大时,就会利淡该国货币,令该国货币下跌;反之,当出现外贸盈余时,则是利好该种货币的。因此,国际贸易状况是影响外汇汇率十分重要的因素。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充分说明这一点。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连年出现逆差,致使美国贸易收支的恶化。为了限制日本对美贸易的顺差,美国政府对日施加压力,迫使日元升值。

中美贸易摩擦和应对策略

中美贸易摩擦与应对策略 纵观30多年中美贸易的发展历程,中美贸易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是一波三折。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发达国家,既互为重要的贸易与投资伙伴,又对全球经济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由于中美贸易的迅速增长和贸易不平衡的加剧,中美贸易摩擦也愈演愈烈,严重阻碍了中美贸易的正常开展,并成为当前中国出口贸易中一个重要问题。鉴于中美贸易对我国整个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升温并呈现出长期性,频繁性,复杂性的特点,因此对中美贸易及其经济效应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刻认识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并对促进中美品贸易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中美摩擦的原因 (一)中美贸易摩擦的经济原因 1.中国出口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的出口产品结构在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显著变化,工业制成品及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例逐年提高。然而不管是纺织品、服装、玩具等传统出口产品,还是机电、计算机等新型产品,中国的加工大都与劳动密集环节,因此中国产品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力。这些附加值不高、产品差异化水平不大而且价格竞争力又较强的产品对美国出口,并且是大批量的出口,极易引起美国的警惕,遭遇其贸易壁垒的限制。 2.中国企业自我保护意识差,应对贸易摩擦的战略战术不强。中国企业普遍缺乏敏锐、通畅的信息捕捉、分析和传递系统,国际营销谋略不足,对国外市场的动态了解不及时。有时,美国企业或行业中介组织已经决定或表现出对中国某种出口产品的关注,并可能付诸调查、决定立案,中国企业仍不改变原有的出口战略,继续涌入美国市场、竞价销售,使自身陷于被动境地。中国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技巧相对落后,大量企业甚至害怕或不愿与发起贸易摩擦国家的企业“对簿公堂”。有关资料显示,在对华反倾销的案件中,有一半案件中国企业没有应诉,而是采取改变出口产品规模、型号或转而向别的国家出口的措施,致使美国等国家易于做出肯定性反倾销裁决 3.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从以汉密尔顿、李斯特等为代表的早期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到当代建立在新贸易理论基础上的战略性贸易政

中美贸易失衡原因与应对举措

中美贸易失衡原因与应对举措 近年亦然,如2007年美国商务部公布的管制清单规定,航空发动机、先进导航系统、激光器、水下摄像机及推动器等美国高科技产品不得 对华出口。美国这种“愿买者无从买,可卖者宁不卖”的举措严重影 响其贸易比较优势的发挥,是导致这些年来中美贸易严重失衡的症结 所在。相反,随着要素禀赋的积累、学习过程的深化,中国产业的升 级是不可避免的。中美贸易必定会逐步从要素禀赋理论所描述的产业 间贸易,向新贸易理论所解释的产业内贸易格局转变。近些年来,美 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高科技产品,如计算机通信类产品,所占的份 额却持续攀升。据美国人口调查局统计,2009年美国从中国进口先进 技术产品额高达897亿美元,占据美国从中国进口额的30.3%。[(见 表1)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促成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与中美贸易逆差之间存有着正相关关系。有学者认为,外商对华投资的动机包括两方面:一是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 目标定位在欧美市场;二是既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又占领中国国内 市场。由此必然会形成两种效应,即出口扩张与进口替代效应。外商 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这两种效应产生的。发 达国家原来在国内生产、国内消费,现在将生产转移到中国,产品再 对投资母国实行“返销”出口。美国作为世界上进口水平最强的国家,自1998年起就已经成为在华外资企业的主要出口对象。外商投资企业 在中国对美的出口中占据的份额远远高于从美国进口中所占的份额, 从而增加了中国对美出口额(见图2)。据经济学家彼得鲍泰利统计,2004年中国出口企业中,完全由中国人控制的企业出口仅占总出口的40%,外资企业则占据了60%。2009年在中国的外资企业出口6722.3 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出口总值的56%,其中仅美资企业就出口700多亿美元,绝大多数返销美国。另一方面,在大量出口的同时,外商直接 投资者在中国生产的产品直接进入国内市场,这无疑大大缩小了我国 的进口规模。以液晶显示板为例,2009年夏普、三星、奇美等跨国公

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 题目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姓名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职称 年月日

说 明 1、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开始之前,学生填写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指导教师填写“指导教师意见”栏。 2、学生要认真填写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进展情况,指导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展情况。 3、本开题报告的各部分内容要完整,所有签字必须齐全,院、部、系的工作检查将以此作为主要依据。 4、本开题报告填写完整后,与毕业论文(设计)一起交给指导教师,作为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考核的主要依据材料。 5、评定成绩后,《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与《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评阅与答辩手册》要统一交到分院办公室。成绩优秀的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评阅与答辩手册、毕业论文(设计)由分院办公室负责存到教务处教务科和学院档案室各1份,其它由系保存,以备检查、评估。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1、毕业论文(设计)的背景及意义 2008年,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向全球蔓延,这场“百年一遇”的危机使美国五大投行全部消失,欧洲金融机构遭受重创,随着金融机构流动性的紧缩,危机迅速向实体经济蔓延,美国在房地产市场低迷、股市暴跌、私人消费和投资下降的打击下,经济也陷入衰退;在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使一些依赖出口资源的国家经济发展减缓。2010年,中美经贸关系就已经摩擦不断,人民币汇率,贸易不平衡问题纷纷浮出水面,美国提到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及贸易壁垒等问题;而美国禁止军用品向中国出口,中方对美国对华出口限制感到不满,美国作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也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中美贸易规模下降,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未来中美贸易之路必然不会平坦。 美方多次对华采取反倾销、“特保”措施调查,甚至制造出以知识产权保护、重估人民币汇率等形式颇具贸易保护倾向的障碍来保护自身利益并严重阻挠了中美贸易的正常发展。对此,有必要展开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就威胁中美贸易健康发展的贸易摩擦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探讨,寻找出应对该问题的积极对策。 2、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目标 中美贸易失衡问题自形成以来影响了两国贸易关系的正常发展,引起了两国政府和学者的高度重视。本文在对中美贸易失衡现状的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中美贸易所产生的巨额贸易差额,逼迫人民币升值,统计数据不对称等问题提出了突破贸易壁垒,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和推动跨国经营等对策,促进了中美贸易关系的健康发展。 2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及政策分析姓名:刘贺玲 学号:090308119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中美两国自建交以来,双边贸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取得了积极进展,经贸联系日益紧密。随着贸易额的增长,双边贸易失衡问题也日益突出。中美贸易失衡问题自形成以来影响了两国贸易关系的正常发展,引起了两国政府和学者的高度重视。本文试从中美贸易失衡的现状分析入手,从政治、经济等不同的角度分析中美贸易失衡产生和扩大的原因。 关键词:中美贸易失衡原因分析、对策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分析: 一、中美贸易的巨额逆差导致的贸易失衡 造成中美贸易巨额逆差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美国目前的贸易赤字与严重的制造业失业率是由于美国的传统产业受到新兴市场出口的冲击造成的,并且已经长期存在,但议员们总有所交待,中美贸易问题就成了他们手到擒来的“挡箭牌”。其次,中美之间的贸易赤字绝大多数都是由美国人对中国产品巨大的市场需求所致,中国廉价的商品是美国低收入者的首选,并且这些产品在美国市场很难找到替代品,进一步说明中国商品又抑制了美国的通货膨胀。 第三,2005年,中国的贸易顺差有83%来源于外商投资企业,大部分以美国市场为目标,其中美国公司获利颇丰。第四,美国全球贸易逆差的最大问题是缺乏“货币储备”,这使得美国每天进口巨额外国资本来填补自己的预算与贸易赤字。而中国现在是仅次于日本的美国第二大“资本借出国”。 二、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导致特定商品的贸易失衡 要素禀赋理论自从提出到现在,虽然遇到了许多挑战,但仍是解释国际贸易的重要理论基础。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的产品成本不同是由于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各个国家分工生产使用本国最丰富的生产要素的产品,经过国际贸易各国均获得最大福利。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应该出口那些使用本国密集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那些使用本国非密集要素生产的产品,从中取得经济利益。要素禀赋理论对中美双边贸易仍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也会继续成为预测未来中美双边贸易走势和制定相关贸易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中国的比较优势主要在于丰富的劳动力,美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它的技术和人力资本。 三、东亚产业结构调整促使美国贸易逆差来源国转移到中国 第一,东亚的产业结构调整使中国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制造地。20世纪6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通过分阶段的、梯度较为明显的产业转移,逐渐形成了产业间分工和产业内分工兼而有之的国际分工体系。美国产业结构升级从60年代开始,其特点是工业主导部门从轻工业转向重工业,从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转向高新技术加工工业。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是推动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动力。美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其国内相关制造业产业的相对空缺,客观上形成了美国与东亚地区互补性贸易结构产生的基础。美国在亚太地区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显著特点是将美国的资本和高新技术与当地廉价而熟练的劳动力相结合,生产正处于成熟阶段或由成熟娇段向标准化阶段过度的产品。 第二,美国贸易逆差来源国向中国转移。上述东亚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大陆设立的外资企业,其产品在中国加工、组装后按原来的销售渠道,主要经香港等地转口到美国、欧洲等传统市场。这就使中国的对外贸易具有了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加工贸易的出口增长迅速,据商务部统计,2005年加工贸易占我国出口总值的55%;二是外资企业带动的出口增长迅速。正是这两个对外贸易的特点造成了中国、美国以及东亚其他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关系也在发生变化。 四、统计标准的不同造成了中美两国统计数据的不对称 第一,统计标准的不同是造成两国统计数据不一致的制度性原因。在统计原则和统计方法上,除美国使用船边交货价外,世界各国海关和统计机构通常对商品出口按离岸价统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