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反思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最后一课,该单元以“科技教育与成就”为主题展开,本课以“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为主题,主要叙述随着新中国诞生,文学艺术也步入了新时代,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使之成为中国人为之骄傲为之自豪的一颗耀眼金星。中国体育从“东亚病夫”到亚洲体育强国,再迈向世界体育强国的路子,代表了中国崛起的新形象。在教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此为突破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二)、课标要求

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性与激励作用,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掌握新中国诞生后文学艺术、体育的主要成就;分析我国文学艺术、体育蓬勃发展的原因;

2、通过学习“走向世界体育强国”,了解中国体育从“东亚病夫”到亚洲体育强国,再迈向世界体育强国的路子,是中华民族崛起的一面旗帜。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课前导学,利用——知识储备中心这一平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通过构建平台,活动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全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识图、阅读、分析、思考、表达、归纳、比较等多元智能,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为什么说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原因的辩论,培养学生正确的辩证思维。

2、了解优秀作家、文艺明星、体育健儿的感人事迹,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结合上述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1、文学艺术作品在人们生活中所拥有的地位和作用

2、体育事业的成长是中华民族崛起的一面旗帜

教学难点:文艺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策略

(一)、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是一所农村学校,大多学生均为空巢学生,整体来讲学习习惯较差,主动学习的意识不是很强,获取知识的渠道较为狭窄,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弱,需要教师补充相关教学资料,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教法分析

根据上述学情及教材特点,本课的教学我设计了“六环节”这一模式。依据学生心理特征,我将本课内容进行整合,为学生创建学习平台。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小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不同观点争鸣,从中提升学生的理性;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高效的自学能力。

(三)、学法分析

在学法上,我引导学生采取“先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师提前下发导学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完成习题熟悉文本;我构建了知识储备中心这一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了解与教材相关的部分知识;课中引导学生集中进行探讨,合作解决重点问题;引导、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本课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与动手能力。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检查学生课前自学情况,查阅部分同学的导学案;收集同学们的疑难问题,以便课中进行探讨。

新课教学

(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1、组织学生阅读102页“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你有自己喜欢的文化名人和体育明星吗?能否向大家作些简单的介绍?从而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看一看、想一想。指导学生阅读文本、相关图片与文字资料,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夯实基础

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

2、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1)、新中国成立之初,文学艺术创作出现崭新的局面,你知道原因是什么?请你举出几部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

(2)、文革后,文艺创作又迎来一个春天,其类别有哪些?

(3)、新中国影视艺术发展迅速,请你举出几部优秀作品。

(4)、新中国诞生后,群众性体育活动普遍开展起来,毛泽东更对学生提出________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国家把_______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建立完整的________制度,大力开展______运动。

3、比一比

说出中国体育史上的第一

(三)、合作交流与展示点拨:理性分析,深化认识,提升能力。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1、为什么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也步人了新的时代?

2、作家老舍在他的作品《茶馆》里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3、为什么建国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迅速?

(1)、普遍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毛泽东提出“健康第一”,国家体育总局提出“全民健身”增强体质。

(2)、体育课补被列为学校重点课程及完整体育制度的建立。

(3)、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刻苦训练,科学指导。)

4、中国在2008年成功举办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北京成为世界的亮点,向全世界展示一个体育水平高、人文素养好、环境美观,三位一体的全新的大中国形象。作为中学生,你有什么感想?

(四)、盘点收获:

1、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2、你还想了解哪些文学艺术与体育方面的内容?

(五)、达标测试:

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于: ()

A、1949年

B、1956年

C、1978年

D、1986

2、下列长篇小说中,描写改革开放后农民走上致富之路的是:

()

A、《红岩》

B、《青春之歌》

C、《暴风骤雨》

D、《平凡的世界》

3、下列作品中获矛盾文学奖的有(1)《班主任》(2)《李自成》

(3)《许茂和他的女儿》(4)《冬天里的春天》()

A、(1)(2)(3)

B、(1)(2)(4)

C、(1)(3)(4)

D、(2)(3)(4)

4、为中国夺得第一块奥运金牌的是射击运动员:()

A、容国团

B、许海峰

C、邓亚萍

D、李宁

5、简答:中国是怎样成为体育强国的?

四、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特点,创建了知识储备中心,设计导学案,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利于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层次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了学生“看、听、说、思、写”等各种感观,使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改善与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史料分析等能力,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体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教学理念;德育的渗透没有空洞、枯燥的说教,达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说课稿

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

计、教学反思等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工业化的起步》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内容。它上呈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下启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一单元主要反映新中国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工业化的起步介绍一五计划的建设与成就,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一届人大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对新中国初期的历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掌握了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但是这段历史离学生较为久远,也比较枯燥,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成为我这设置本节课的关键所在。

【教学评价】依据建构主义理论,以学习需要为切入点整合课程资源,遵循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规律。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掌握“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及历史意义。

2.通过阅读史料、图片、观看视频等方式,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以及获得有效历史信息、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一五期间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学习宪法、宣传宪法,增强法制观念,做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标》确定了如下重点:(1)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成就及影响;(2)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难点确立为:(1)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四、教法学法

教法:比较归纳法、探究式教学法、情景体验式教学法、讲解法。

学法:合作探究、论丛史出,史论结合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景导入

结合时政热点:2014年12月4日设置了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为了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治观念,济南高新区第二实验学校举行了宪法晨读会活动。

展示学生视频,然后提问“我国的第一部宪法是什么时候颁布的”(1954年)?

【设计意图】:结合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在校园营造宣传宪法的浓厚氛围,增强全体师生的法治观念。

【教学评价】通过情境创设,将现实热点问题和历史知识相结合,提升了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以及师生的互评有助于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过渡:20世纪50年代是一个朴素的年代,也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尽管国家百废待兴,但是后来的“三个第一“让所有的中国人都为之振奋。

一、激情燃烧的50年代之经济奇迹----第一个五年计划

1. 艰难的起步

出示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期,面对我国十分落后的工业,毛泽东感慨的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材料二:下图是1952 年和1957 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工业落后,基础薄弱)

(2)材料二中1952 年到1957 年工业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设计意图】通过两则材料,让学生对比一五计划前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比较意识和论从史出的能力。

【教学评价】学生掌握了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用正确的史学思维来学习。

2.神奇逆转

(1)阅读课本P18-19,完成下列表格(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一五计划(学生重点掌握)

起止时间基本任

(指出

一五计

划的特

点)

成就

(观看视频,并结合P20《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示意图》回答)

1953 1、集中主要力量发

展重工业,建立国家

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

1.鞍山

钢铁公

司大型

1.建立了东北、

华北和西北等

-- 1957 的初步基础;轧钢厂

2.长春

第一汽

车制造

3.中国

第一个

飞机制

造厂

4.沈阳

第一机

床厂

工业基地

2.我国开始改

变工业落后的

面貌,向社会主

义工业化迈进。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1.武汉长江大桥

2.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3、相应地培

养建设人才。

【设计意图】通过填写表格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概括。由基本任务到完成成就继而分析其影响,一一对应,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思维。另外,史料、视频、地图等多种呈现方式,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视频的播放有效的渲染了气氛,展示了我国50年代的沸腾岁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难点解析

“为何要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这是一个难点,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

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建设----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斯大林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让学生概括指出“为何要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提示:从新中国的外交环境、国家现状和人民的迫切愿望等角度回答)

①是增强国防建设的需要,巩固新生政权,摆脱帝国主义控制

②百姓经济发展的保证。

③苏联的帮助和影响。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获得基本历史信息,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和总结问题。

【教学评价】对于难点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而定,通过合作探究,学生解决了理解障碍,并对一五计划与苏联的渊源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过渡:在“一五”期间,新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法制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二、激情燃烧的50年代之政治制度-----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

三、激情燃烧的50年代之法律保障------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合二为一)

1.文本看宪法

时间:1954年9月

机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 数字看宪法

体现了各族人民的意愿,是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设计意图】“文本看宪法“让学生了解宪法颁布的时间、机构、内容及性质,但如何准确理解宪法的性质则是个难点,“数字看宪法“这一活动更直观具体,它化难为简,轻松解决了学生的疑惑。

【教学评价】要善于挖掘有利于解决难点问题的办法,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最后总结部分,引用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人大成立60周年的讲话:‘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我们要继续沿着有法可依,依法治国的道路前进。

【设计意图】以习总讲话精神为指南,坚定依法治国信念。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好学生。

第三环节拓展延伸

以“弘扬法律精神,普及法律知识,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法律知识竞赛、手抄报等均可,形式多样,体裁不限。

【设计意图】结合课堂教学大力开展宪法的的学习宣传和法治教育,使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引导广大学生遵纪守法,依法维权。

【教学评价】历史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又要学生树立较强的时空观念,我们要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后,把历史与现实有效的结合起来。因为历史和现实从来就是孪生兄弟,今天是现实,明天就是历史。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1.以激情燃烧的50年代为依托,创设课堂情境,描述了新中国的三个“第

一”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2.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将视频、图片、史料有机整合。

3. 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重视史料教学,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4.怎样调动每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更新:2015-4-15 21:36:23 阅读:459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要求掌握邓小平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作出的贡献。分析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识记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过程;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实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形成一定的用历史事实理解重要的理论,用联系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采用讲授法、独立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完成本课内容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理论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通过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了解,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精神。

教学重点: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过程。

教学难点:

1.什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原因和改革开放的关系。

3. 对姓“社”和姓“资”问题的理解。

三、教学资源:歌曲《春天的故事》,邓小平南巡讲话图像资料

四、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创设情景破题导入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这里讲述的是一个春天的故事,介绍的是一位使中华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列的总设计师的千秋伟业,人们用歌声赞颂这位时代伟人,他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他就是邓小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请大家打开课本第十课。

二、自主先学知识梳理

学生自主预习课本内容,梳理教材线索(组内可讨论、交流)

三、教材挖掘合作探究

我们在全国各地,大小城市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话语:称邓小平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为改革开放做了哪些工作?人们为什么这样称呼他?请大家前后四人为一小组通过阅读课本48页到49页第一目内容探讨一下人们为什么这样称呼他。

(生阅读并交流)

(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大屏幕展示: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改革开放初期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师:(1)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邓小平的指引下,我们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走改革开放这条强国之路。

(2)改革开放初期

什么是四项基本原则?(生介绍)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否定四项基本原则所强调坚持的,而违背了四项基本原则就违背了改革的初衷,如今,思想基本原则已经被写进宪法,成为现在化建设的基本前提,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3)中共十二大

你是怎样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

(走自己的路,不能照搬别人的、书本的经验)

(4)中共十三大

邓小平在十三大上阐明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我们把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你能不能对号入座?

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设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其中第一步已基本实现,第二步也即将实现,而第三步目标到本世纪中叶也将实现,大约还需要50年的时间,而这50年正是我们这些人大显身手的时候,现在我们来畅想一下,通过我

们的努力,50年后,当我们的第三步目标实现之时,我们的现代化生活将是什么样的?(生交流)

我们未来的生活将是如此的美好,让我们每个人都憧憬着并为此努力着。

师: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早在1984年邓小平就曾经到深圳视察,对深圳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1992年,邓小平再次到南方视察,这时的邓小平88岁,已经退休,那他到南方去干什么?旅游吗?请大家通过阅读49页中间一段的内容来帮我解答这个疑问。

(二)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生交流)

师:有人认为建立经济特区不是搞社会主义,而是搞资本主义,很多人顾虑重重,束手束脚,影响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为解决这些问题,1992年邓小平南巡。我这里有一些邓老南巡时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不过在看的时候有个要求:请你注意,邓小平在他的南巡讲话中阐述了哪些观点来解放人们的思想?(播放邓小平南巡讲话图像资料)

(特区姓“社”不姓“资”;基本路线要保持一百年不动摇;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

师:邓老在深圳仙湖园看见了一种名叫“发财树”的植物,当他的女儿对他说:“以后我们家也中一棵”的时候,他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这句话表达了邓老怎样的心愿?(希望全国人民都富裕)

师: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共同富裕。

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稳定了人心,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又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南巡讲话后,邓小平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https://www.360docs.net/doc/7517148406.html,的社会主义理论逐渐形成,(板书:邓小平理论形成)这一理论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除了邓老南巡讲话时阐述的观点,你还知道他的哪些著名观点?(生交流)

我这里有一些,现在我想听听你对哪个观点最赞赏,最感兴趣,说说你的看法。(生交流)这些都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邓小平理论已经成为我党的指导思想,那邓小平理论是如何被确立为我党的指导思想的呢?请大家通过阅读课本50页的内容来归纳一下。(生交流)

师:主要有两点: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党的十五大通过的党章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

师: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还有哪些内容?(十四大确立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 1997年,邓小平逝世)

课中反思:

本环节理论性太强,教材处理起来难度较大,教师的讲解一定要透彻、到位。

四、拓展视野情感升华

师:改革开放的步伐在不断地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总设计师却为此倾尽了心血,1997年2月19日,一颗流星划过天际,一颗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邓老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举国悲痛,从中央到地方,人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悲痛,总设计师走了,但他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人大将他的理论写进了党章,人民将他的名字写在了心上,每年的2月19日,深圳的群众都会自发到邓小平塑像前献花,以抒悼念之情。邓小平生前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听着这样的话语,想着邓老为祖国和人民所做的贡献,你有什么感想?你想对邓爷爷说些什么?

(生交流)希望邓爷爷的精神能永远地激励和鞭策我们前进!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1 “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毛泽东身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毛泽东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A.他对党内和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把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把主持调整工作的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简称“走资派”。B.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成立“中央文革小组”,夺取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的领导权,践踏了党内组织原则,破坏了民主法制,造成“打倒一切、全面内乱”的局面。)

3“文化大革命”中出现过哪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林彪反革命集团于1971年“九一三”事件中覆灭了,江青反革命集团到1976年10月也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已经结束,但是“左”倾错误思想尚未彻底扭转。因此,当时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之中。怎样打开新局面?就是本课涉及的内容了。(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十一届三中全会

1粉碎“四人帮”后,为什么要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当时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因此,思想理论界展开了真理标准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不是毛泽东个人所做的决策和指示。)

教师指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

2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1978年)

3组织学生细读36页课文和插图,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先在书上作出明确标记,完成37页“练一练”,然后通过“接龙”活动当场巩固记忆:(A. 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4组织学生根据填图册第11页第2题思考:党的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什么共同点?(都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这两次会议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A.党的八大召开于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国内三大改造进入尾声的1956年。它对国内外形势和主要矛盾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任务,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可惜受到“左”倾错误思想干扰,国民经济出现重大挫折。

B.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 你怎样看待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这是深得人心的举措,彻底解除了“文化大革命”强加给广大干部、群众的枷锁,使他们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2 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怎样加强?(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依法办事、有法必依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教师小结:“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人们可以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我国民族复兴大业走上了“快车道”。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布置课后作业:

《最可爱的人》

对于本课,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学习评价四个方面加以说明。下面我先进行第一项——说教材: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本课的标题源于著名作家魏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讲述的是教材中国现代史部分唯一的一场战争——抗美援朝。20世纪50年代,

美帝国主义挑起朝鲜战争,妄图颠覆新中国。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国共产党毅然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但14万年轻的生命永远埋葬在异国他乡,这里面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本课内容分为两目:第一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介绍了抗美援朝的原因及经过。第二目“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三大重要举措施之一。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理解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能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的事迹及志愿军战士的精神;

(2)能力目标:

锻炼学生搜集资料、读图、识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英雄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升华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黄继光、邱少云的事迹及志愿军战士的精神。

依据:学生对黄继光、邱少云的故事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他们的品质理解不深,对当时中国的军事力量知之甚少,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之初,装备与美军相比有天壤之别,以弱国去对抗世界军事头号强国,明知是“以卵击石”却毫不畏惧,在这样的条件下,硬是把美国人打回到了谈判桌前。他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连我们的敌人也不得不承认,说“共军都是用烈性酒麻醉了的疯子”,我把英雄的事迹以及志愿军的精神列为本课重点,是想让学生了解这场战争的惨烈,学习他们崇高的品质,倍加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难点:抗美援朝的原因、意义

依据:学生还未接触世界史,不了解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格局,实质就是美苏两分天下的格局,就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斗争,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

义国家妄想把中国扼杀在摇篮里,所以对于中国出兵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对斗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教材只字未提,这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难度更大,我这样的设计也为学生学习初三世界史打下基础。

二、教法学法

教法:

1、主要是围绕导学案展开,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突破教材重、难点,当堂检测,课后四清,评价学生掌握情况。这是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方法,以上期期末历史成绩为例,城区中学平均分76分,我所教的最好的班是80分,仅比区平高4分,有一半的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学习,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我们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变单纯预习为围绕导学案自主学习,变老师满堂讲为学生分组讨论展示,先学后教,学生懂的老师少讲甚至不讲,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口头表达、板书等各方面的能力,并受益终生。

2、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直观,知识容量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学法:

1、自主学习,提前一天完成导学案的预习部分,严格按照导学案的要求完成对本课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搜集抗美援朝英雄的事迹,并对这些材料进行筛选组织,能简明扼要的讲述;根据老师对导学案的批阅再次发现问题,自我解决或与同学讨论解决。

2、积极探寻、充分交流、勇于展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主题:(3分钟)

提问:我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最可爱的人是谁?”学生们一定会齐声回答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我这时用多媒体给出《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图,并配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说:62年前的中国,是个刚刚解放、百废待兴的国家,但她却面临着拥有原子弹、经济上和军事上号称世界第一的美国的侵略。在中朝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取得了抗美援朝这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今天,让我们一起去重温那段血与火的历史。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

参与意识,为后面的合作探究奠定基础。

(二)运用学案,自主学习

1、出示学习目标:这一部分是让学生明白本课到底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1)理解中国政府出兵的原因,(难点)了解战争的大致经过,掌握战争的结果;

(2)能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的事迹及志愿军战士的精神(重点)

(3)能总结出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2、读书自学、充分预习(2分钟)

这一部分主要是指导学生运用导学案课前预习。

(1)知识回顾:这里我选择三个填空题来复习第一课的知识,分别是为新中国成立准备了条件的第一届政协会议,标志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以及意义。

(2)教材预习:在本课这一部分的设计我以填空的形式出现,不仅仅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简单罗列,而且对全课知识有一个归纳和梳理,以便学生对教材内容从结构上把握得更清楚。导学案中对学生怎么预习、预习哪些也提出了要求。比如第一块内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要求学生看P7—P8,对战争的经过由于书上只用了“五战五捷”四个字来概括,新课标也未作要求,所以我对此未作补充。指导学生观察《战役示意图》:要求掌握几个主要地点即可,三八线、上甘岭、鸭绿江、平壤、汉城,战争的结果部分我要求学生识图《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这一块内容我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上网搜集他们的故事和其他英雄的事迹,我都一一列出。

课前批改预习导学部分,用3分钟时间留给学生对预习不懂的地方提问或者再次预习。

3、合作探究、讨论解疑(10分钟)

在这步学习中,主要是小组长组织对本组成员一对一进行分层讨论,然后小组内部交流,讨论自学当中遇到的困惑。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设计了以下3道合作探究题。

(1)中国政府出兵的原因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中央讨论对策的图片》,再现历史情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