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概论模拟试卷4

教育学概论模拟试卷4
教育学概论模拟试卷4

模拟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查特斯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C】

A.“任务分析”B.“活动分析”C.“工作分析”D.“课程审议”

2.泰勒原理的实质是对【A】的追求。

A.“技术兴趣”B.“解放兴趣”C.“实践兴趣”D.“工具理性”

3.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著的【D】一书标志着系统化、理论化的教学论的确立。A.《课程》B.《课程编制》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大教学论》

4.首次明确提出把心理发展的研究作为教学总原则的基础的是【B】

A.夸美纽斯B.裴斯泰洛齐C.卢梭D.赫尔巴特

5.下列关于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所提出的直观原理的论述,错误的是【D】

A.夸美纽斯的直观原理是以培根的经验主义、感觉主义为理论来源的B.裴斯泰洛齐区分了两种直观:被动的直观和能动的直观C.夸美纽斯的直观是纯粹被动地接受外界的感性印象的直观D.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6.杜威毕生倡导并实施的经验课程形态是【A】

A.主动作业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合成课程

7.在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上,斯滕豪斯首创了【D】的课程思想。

A.教师作为促进者B.教师作为组织者C.教师作为引导者D.教师作为研究者

8.布鲁纳所倡导的学习是【B】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有意义学习

9.幼儿学习绘画和写字技能,属于加涅所区分的五类学习结果中的【D】

A.理智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

10.在教学目标的实现上,赞科夫提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C】

A.全面发展B.特殊发展”C.一般发展D.心理发展

11.下列属于以人格发展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是【D】

A.布鲁纳的教学设计模式

B.赞可夫的教学设计模式

C.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

D.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12.“考察与欣赏《老人与海》的重要意义”,这里陈述的目标属于【D】

A.“普遍性目标”B.“行为目标”C.“生成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

13.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和主导作用的教学方法是【C】

A.课堂讨论B.自主型教学方法C.提示型教学方法D.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

14.在课程要素中,支配课程的核心要素是【A】

A.哲学价值观B.方法C.原理D.技能

15.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的课程类型是【A】

A.学科课程B.经验课程C.综合课程D.实际课程

16.合科教学的首创者是【B】

A.斯图姆B.奥托C.卢梭D.福禄倍尔

17.选修制的最初确立是在【C】

A.初中B.高中C.大学D.职业中学

18.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关系是【C】

A.选修课程是可有可无的

B.二者拥有的教育价值是不相等的

C.二者都是个性化课程的有机构成

D.选修课程的学习是浅尝辄止的、散漫的

19.“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是在【D】中首次提出的。

A.《课程》B.《课程编制》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班级生活》

20.“小学生可以把音乐、公民、地球科学、视觉艺术等分散的学科整合起来去研究环境问题”,这表述的是“环境教育课程”中的【A】

A.学科际模式B.多学科模式C.跨学科课程D.综合课程

21.最先在理论上将班级授课组织确立起来的是【B】

A.杰克逊B.夸美纽斯C.卢梭D.赫尔巴特

22.课程实施成为研究焦点的直接起因是【C】

A.基于理论的需要

B.教育改革的需要

C.对“学科结构运动”的反思

D.理解和评定课程改革的需要

23.被称为“暗箱式评价”的是【A】

A.效果评价B.内在评价C.目标本位评价D.目标游离评价

24.在利维划分的“古典的考试型时期”,评价的主要形式是【B】A.纸笔测验B.口头提问C.标准化测试D.开放性的结论

25.在相互适应取向看来,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是【C】

A.线性的互为目的、互为手段的关系

B.目的与手段、内容与过程的关系

C.非线性的互为目的、互为手段的关系

D.有机整合于一体的关系

26.差别模式是由【C】提出的。

A.泰勒B.斯太克C.普罗沃斯D.古巴和林肯

27.目标达成模式的提出者是【D】

A.布卢姆B.查特斯C.博比特.D.泰勒

28.“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体现的是【A】

A.忠实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课程创生取向D.主体取向

29.在建构主义者看来,教学过程就是【C】

A.教师对学生控制的过程

B.客观知识的传递过程

C.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

D.教师帮助学生形成“刺激一反应”联结的过程

30.在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要素中,【B】是意义建构的基本条件。A.协作B.情境C.会话D.意义建构

31.开发综合课程的有效策略有哪些?

32.隐性课程的涵义及特点是什么?

33.教养和教育的关系如何?

34.古巴和林肯划分的“第四代评价”的特征是什么?

35.简述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基本内涵。

31.(1)确定作为综合课程组织核心的主题、问题和概念的选择标准。(2)教师与教育行政人员要对综合课程进行恰当规划与合作。(3)开发综合性评估形式。(4)建立单一学科知识与跨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教师培训计划。

32.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特点:(1)影响具有弥散性和普遍性。(2)影响具有持久性。(3)它的教育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4)内容既可能是学术性的,也可能是非学术性的。

33.(1)二者彼此间具有相对独立性,二者各具特性,各有其固有的逻辑。(2)二者又互为基础、互为前提、相互制约。通过教养内容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知识技能,形成能力,这为教学的教育功能的发挥奠定了基础。反过来,教育的成功与否也极大地制约着教养的成效。

34.(1)把评价视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协商”进行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2)评价是受“多元主义”价值观所支配的。(3)评价是一种民主协商、主体参与的过程,而非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控制过程,学生也是评价的参与者、评价的主体。(4)评价的基本方法是“质的研究”方法。

35.(1)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心理表征既包括结构性的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的知识和经验。(2)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的理解,对世界的理解因而是多元的,教学过程即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3)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

36.谈谈你对当前大力提倡的“主体性教育”内涵的理解。

37.试述几种典型教学方法的关系。

36答.主体教育观有两个基本内涵:首先,人是主体,教育应当尊重并提升人的主体性,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人与人的关系是“交互主体的关系”,教育即是教师和学生这两类主体通过交往而形成的共同体,教师与学生之间自然是交互主体的关系。通过师生之间的持续交往而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这是教育的直接目的和内在价值。其次,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回归了生活世界的教育在社会中具有主体地位。教育是一种群体主体,不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工具。教育不只是适应着生活,更根本的是对社会生活进行持续批判与超越。

37答.提示型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自主型教学方法是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三者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学习方式:接受性学习、社会性学习、自主性学习。而且三种教学方法在功能上也有差异:提示型教学方法适合于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新知识、新信息;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适合于“集体思维过程”的运用,适合于社会态度的养成;自主型教学方法适合于独立探索和发现,适合于自主性人格的发展。三种典型教学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样不容忽视。(1)三种教学方法彼此之间相互渗透。提示型教学方法并不排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主动性,否则这种方法会导致人的机械被动学习,从而压抑人的发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可以说整合了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主体性。自主型教学方法也不排斥教师的指导和帮助。(2)三种教学方法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连续体。当不同教学方法视具体教育情境的需要而优化组合、恰当运用的时候,它们彼此之间会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三种教学方法及相应的三种学习方式在相互作用中形成一个连续体。对任何一个学习者而言,三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尽管不同学习者在三种学习方式的偏好上有所差别。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l小题,共l6分)

38.下面的材料记述了某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仔细阅读,然后回答材料后面提出的问题。材料:……曾以“乌克兰的防风林地带”课题为例,说明了这种教学过程的阶段:第一阶段,首先用乌克兰防风林地带为特例,以具体直观的方法,提出关于防风林地带的问题。第二阶段,根据由防风林地带的特例所获得的认识,推论出乌克兰地区的特点,而且还要掌握该地带的普遍特性和类型特性,用开拓草原这一“类型”的认识来说明一系列类似景观的本质特征,如美国中西部草原。第三阶段,要明了草原化的过程及阻抑这一过程的努力,也即是明了人类是如何在特殊的气候、地理、形态诸条件下,干预自然,作用于自然,并且改造自然的。第四阶段,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即人类要干预、改造并主宰自然。在这一阶段,教学已经由对客观内容的重视转移到开拓学生的精神世界方面来了。……材料体现的是哪种教学模式?其基本思想是什么?结合材料说明这种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谈谈这种教学模式的教育价值。

38答.材料体现的是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提倡的“范例教学模式”。它的基本思想是要组织教养性的学习,促进学习者的独立性,即引向连续起作用的知识、能力、态度。一般程序:(1)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2)范例性地阐明“类型”和“类”的阶段。(3)范例性地掌握法则性、范畴性关系的阶段。(4)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以及生活)关系的经验。教育价值:表现在对学生主动性的弘扬方面,在对教学的问题性的提倡方面,以及在思考课程内容时突破学科界线、主张课题性教学、重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打破“知识就是力量”的传统,转而追求获得支配知识的力量等许多方面都做出了贡献。

教育学模拟试题

模拟试题(一) 一、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10分) (√ )1、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现象,它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 )2、学习教育学就是要学习他人的教育经验。 ( )3、教育始终具有阶级性,所谓“超阶级”是不存在的。 ( )4、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他可以自己选择教育影响。 (√)5、义务教育是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具有强制性的国民基础教育。 ( )6、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关键取决于学生。 ( )7、教育方针具有稳定性,因此它应该是稳定不变的。 ( )8、全面发展就是使每个学生在各方面得到平均发展。 ( √)9、因材施教原则就是要求教学要照顾个别差异,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 ( √ )10、一节课上得好不好,最主要的标志就是看教学效果如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教育学是研究,揭示的一门科学。 2、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奠基人写的《》 是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论著。 3、教育是通过为社会服务的,教育是促进人的社会化 和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4、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向是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面 向、面向。 5、教育与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6、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 的和。 7、把所有课都当作政治课来上,违背了原则。 8、课程编制主要有和两种类型。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素质教育 2、教学相长 3、课程 4、教育制度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试述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及其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2、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教育有何意义? 3、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4、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5、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哪些必然联系? 五、论述题(14分) 1、结合当前的教育改革谈谈新课程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意 义是什么?(物理、化学、体育专业作) 2、浅析良好师生关系中的教师形象。(中文、数学专业作) 六、案例分析(10分) 下面是李老师教《瀑布》一课的片断。 “同学们,你们见过瀑布吗?瀑布有怎样的气势?又是怎样的令人留连忘返,

教育学概论模拟卷02(答案版)

教育学概论模拟卷(2) 1、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的因素是环境与学习。(×) 2、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3、教师劳动的过程、劳动的手段都是以个体劳动的形式出现的。(×) 4、教案的作用仅在于为教师的上课做准备。(×) 5、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6、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使用逐渐由动词转向名词。(×) 7、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8、课程的逻辑组织与课程的心理组织做到合而为一是完全不可能的。(×) 9、教师劳动具有的创造性和科学家一样。(×) 10、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 11、班干部是教师的助手,因此他们是具有特权的领导者。(×) 12、蔡元培提出的包括五项内容的教育目的中,强调了以道德教育为中心。(√) 13、科学教育并不限于自然学科,人文教育也不限于人文学科。(√) 14、席勒认为美育是沟通“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的中介与桥梁。(×) 15、在西方社会斯巴达是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 16、在教育调查研究的实践中,应结合各种调查方法,或者以某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 17、西方很早就有“无知即无德”的说法,其理由是“行善比先知善”。(√) 18、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能推动教学活动。(√) 19、学生的个性发展仅仅指的是其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正常与和谐的发展。(×) 20、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学过程的主要部分。(×)

21、课程就是先于教学过程预先已经编制好的、现成的知识体系。(×) 22、班级是由不同学生个体组成的群体,都是由正式群体构成。(×) 2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社会科学。(√) 24、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25、在教育中,尊重人的个性是智慧的开端。(√) 26、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是教师的帮助与教育。(×) 27、教育文献法就是资料收集法。(×) 28、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的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从“做”中学,这里讲的“做”就是“动手操作”的意思。(×) 29、同行评价不太适合于形成性评价,较适用于总结性评价。(×) 30、德育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源泉和基础。(√) 31、最早涉及隐性课程研究的教育家是克伯屈。(×) 31、最早涉及隐性课程研究的教育家是克伯屈。(×) 33、交流式评价优点是更自然、更隐秘,把评价与教学结合;通过问题的回答,揭示思维过程。(√) 34、有什么刺激,必定会产生什么反应。(×) 35、中世纪最早的大学是11世纪中期建立的意大利萨莱诺大学。(√) 36、所谓选修课,是一种对必修课起辅助作用的补充性课程。(×) 37、设计教学法是课程组织形式心理组织的典型例子。(√) 38、苏格拉底对教育的最大贡献是倡导发现法。(×) 3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表明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40、教研组是学校组织系统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

艺术学概论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1、建筑拥有不同寻常的艺术表现力,它的()性和()性使它可以超脱于具体的束缚而拥有巨大的涵括力量。 2、紫禁城沿中轴线可分为三大段,其()是宫殿区乃至整个北京城的核心和高潮。 3、罗丹说:“假如在傍晚,把你的雕塑放在窗台上,你从窗台看出去,你见到一个立体的大体的轮廓,这就是‘()’”。 4、如果在云岗石窟我们看到了()和中国的交融,那么通过麦积山的造像,我们可以发现另一种融合——就是()的交融。 5、工艺美术可以分为()和实用美术两大类。 6、商代()的凹凸纹线“方中有圆、圆中有方”,给人以一种刚柔相济的力感。 7、用蚌壳作为镶嵌装饰,是周代()工艺的一种非常流行的手法。 8、舞台表演性舞蹈可分为()与()两大类别。 9、《残春》是()族舞蹈家孙龙奎创作、于小雪表演的()。 10、作为戏剧艺术的表现手段,动作的内涵不仅限于形体动作,还应包括()、()等。 11、戏剧结构的总体特点是()和()。 12、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是()、()和()。 13、视觉残留的影象的色彩,往往不是原来的色彩,这种色彩的变化叫()。 14、意大利著名摄影艺术家()指出:“拍一部电影要按照最适合这部特定的影片,和它所包含的思想方式去用光。” 二、选择(每小题2分,共18分;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该小题的括号里,每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1、法国伟大作家雨果称建筑艺术的杰出作品为() 窗体顶端 A、“石头的史书” B、“凝固的音乐” C、“颠峰性的艺术成就” D、“其有双重性的造型艺术” 窗体底端 2、“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是人们对我国()的赞誉。 窗体顶端

高等教育学-模拟练习题库-part1

高等教育学-模拟练习题库-part1 1、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知识是(实践性知识)。 2、根据马丁?特罗的理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低于15%的属于(精英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大于15%小于50%为(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大于50%的为(普及化)阶段。 3、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已完成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向高等教育普及化)过渡的任务。 4、1963年《罗宾斯报告》建议“所有有能力并且有希望从高等教育中受益的人都应该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使英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谁能受益谁升学)的新时代。 5、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是(人事配置权)。 6、高等教育管理权力下放的关键是(转变政府的职能)。 7、根据美国学者伯顿对各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分类,(意大利)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为“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的管理部门”。 8、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而实现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有机整合的途径是(社会实践)。 9、高等教育促进个体的主体性发展,主要是指要促进人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力的发展。 10、个体发展的部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和(主观能动性)。 11、通过高等教育,个体掌握了特定文化中的行为规,形成了特定文化所需要的社会性,从而在行为层面上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这体现了高等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社会化)的作用。 12、高等教育的负向功能意味着高等教育结果的非目的性。近年来社会上掀起的高学历热,导致人们竞相追求高学历而导致高等教育存在过度教育现象,严重浪费教育资源。这反映出高等教育负向功能的(难以消除性)特征。 13、高等教育对个体的促进功能不包括(培养合格公民)。 14、高等教育的负向功能的基本特征不包括(自由性)。 15、高等教育是国家有组织地传播主流思想意识和(社会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16、承载大学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的基础和载体并体现高校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标志的是(学科建设)。 17、高等学校的核心职能是(科学研究)。 18、普林斯顿大学在20世纪早期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校,但由于爱伊斯坦的加盟以及在“曼哈顿工程”中的出色研究,使其成为现今美国最顶尖的大学之一。就科研对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来说,这一情况表明(科研可以保证学科的学术声誉)。 19、我国2016年开展的第四轮学科评估是从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于学科声誉等四个方面对学科建设进行评估,这表明一个学科能否成为重点学科,(从事科研的人员素质以及科研成果是否达到国际或国领先水平)是最重要的指标。20、以下关于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者关系的结论中,正确的说法是(教学是根本,科研是源头,服务是深化)。 21、高校科研选题的(价值性原则)要求所选课题要对当前社会所出现问题的解决有一定帮助。 22、下列命题中体现高等教育政治功能的是(高等教育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3、高校教师自主确定教学的容、教材和方法,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反映了高等教育文化功能中的(文化选择功能)。 24、高等学校面向产业界进行科技成果的开发、转化和推广,对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体现的是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25、高等教育的发展从根本上受制于(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果)。 26、下列关于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可以决定

《学前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中国幼儿园的创始人是()。 A.张之洞B.陈鹤琴C.张雪门D.蔡元培 2.被称为“中国的福禄贝尔”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B.马寅初C.胡适D.陈鹤琴 3.学前教育的实施主要有两种形式,即()。 A.学前家庭教育和学前公共教育B.学前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 C.学前家庭教育和托幼机构教育D.学前社区教育和幼儿园教育 4.杜威在批判旧教育的过程中提出()思想,也就是说,是在“破旧”中“立新”的。A.游戏是生命的镜子B.儿童中心主义 C.归于自然D.绅士教育 5.()是按照社会要求去促进幼儿发展,是将教育目标真正落实为幼儿发展的总设计师。A.幼儿园园长B.幼儿教师C.幼儿园教育要求D.家长 6.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是指()原则。 A.幼儿参与性B.发展适宜性C.开放性D.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7.在课程系统运作发展过程中收集课程各个要素的相关材料,加以科学分析判断,以此调整和改进课程方案,使正在运行中的课程更为完善的一种评价方式是( )。 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8.从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主要类型来分,幼儿园环境可分为游戏活动环境、学习活动环境和( )。A.交往环境B.文化心理环境C.语言环境D.生活活动环境 9.()岁的幼儿开始能够正确辨别上、下两个方位。 A.4 B.6 C.5 D.3 10.在游戏的条件下,幼儿注意的稳定时间比一般条件下()。 A.短得多 B.差不多 C.长得多 D.视情况而定 11.婴儿时期大脑皮质功能发育不够成熟,神经活动过程中兴奋与抑制不平衡,易兴奋,也易疲劳,对长期的刺激耐受力小,注意力很难持久,在从事某种活动后,大脑皮质的相应区域将由兴奋转入抑制,出现疲劳。因此,幼儿教师在安排幼儿一日生活时,应注意()。A.形成动力定型 B.保证劳逸结合 C.保证睡眠时间 D.保证饮食营养 12.幼儿园环境的特点是()。 A.教育性和可控性 B.物质性和精神性 C.装饰性和安全性 D.趣味性和空间性13.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必须以()为前提。 A.丰富幼儿生活经验B.保证幼儿游戏的特点 C.间接指导D.完成教学要求 14.当前学前教育主体性问题得到重视,人们普遍认定学前教育的两大基本价值是()。A.政治价值、经济价值 B.经济价值、文化价值

《数学教育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20

《数学教育学概论》模拟试题20 (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判断题(每小题 1 分,共 10分。正确划“√”,错误划“×”,请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于2003.5颁布,山东、广东、海南、宁夏等省(区)于2004年秋季实施新课程标准. 2.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框架为:必修系列 1.2. 3. 4.5;选修系列 1.2.3.4;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数学内容,其中包括算法初步. 3.2000年,在第九届国际数学教育上Mogens Niss做了题为《数学教育研究的主要问题与趋势》的大会报告. 4.维果茨基(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指在教学要求与学生无人帮助的情况下能够独自达到的水平之间有多少差距. 5.根据语言逻辑成分和视觉形象成分之间的相关,数学能力的结构形成了分析的、几何的、抽象的调和型和形象的调和型等数学气质类型. 6.当代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乔治.波利亚(George Polya美)的著作《怎样解题》一书译成16种文字,仅平装本的销售量100万册. 7.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规定数学选修系列4不属于普通高考范围(理工类). 8.美国数学教育家Dubinsky发展了一种数学概念学习的APOS理论为Action:活动阶段;Process:过程阶段;Object:对象阶段;Scheme:模型阶段 9.曹才翰先生(1933--1999)是我国著名的数学教育家. 10.张孝达先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深编辑. 二、填空题(每题 3 分,共 30分) 1.乔治.波利亚(George Polya美)在《怎样解题》中所表述的怎样解题表的解题过程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加涅的数学理论中的数学学习的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皮亚杰关于智力发展的四个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数学教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数学思维的品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包括_________ _____ __三个方面. 8.现在常用的数学教学模式一般为_____ _ . 9.数学教育研究的课题一般分为三类_____ _.

高等教育学模拟试题(二)

《高等教育学》模拟试卷2 一、单选题(每题1.5分,本大题共计30分) 1、最早的研究所教育出现在19世纪的()(第1章)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2、在中国,高等教育从萌牙走向雏型的标志是:()(第1章) A.殷商时期的“ 辟雍” B. 春秋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 C.汉代的“太学”D.唐宋时期的“书院教育” 3、首先提出“教学与科研统一”的新型教育原则而发展了大学科研职能的是:()(第1章) A.法国巴黎大学B.英国剑桥大学 C.美国威斯康星大学D.德国柏林大学 4、提出“大学向所有人开放,向所有学科开放”的办学思想的是:( ) (第2章) A. 美国斯坦福大学 B.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C.美国康乃尔大学D.美国哈佛大学 5、《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颁布于20世纪:() A.50年代B.60年代C.80年代D.90年代 6、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第3章) A. 德、智、体诸育相结合;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 .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D.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7、在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中设副学士(协士)级的国家是:( ) (第4章) A.美国B.英国 C. 法国D.德国 8、现行的高等学校领导体制实行()。(第9章) A.校长负责制 B.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C.党委集体领导制D.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9、确定高校德育目标的关键依据是( ) 。(第10章) A.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B.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培养规格 C.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邓小平思想和理论 10、下列不属于高校制度文化的是( ) 。(第13章) A.学校的领导体制 B.校园绿化 C.人事管理制度D.教学管理制度 11、高等教育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是()。(第2章) A.互相包容的内在联系B.文化深刻影响高等教育 C.高等教育决定文化D.人类文化制约高等教育 12、学分制的主要缺点之一是()。(第7章) A.不利于学生发挥特长B.容易造成教学秩序混乱 C.灵活性差D.不利于教师发挥特长 13、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处于()阶段。(第12章) A.大众化发展B.英才教育发展 C.英才教育发展为大众化D.英才教育向大众化转变 14、高等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第7章) A.教学B.发展素质C.科研训练D.生产劳动 15、高等学校教师只有()才能在本学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第5章) A.科研成果处于本学科前沿B.人际关系好

学前教育学模拟试题

《学前教育学》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标志着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着作是(C)。 A.《学记》 B.《颜氏家训》 C.《理想国》 D.《政治论》 2. 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A)。 A. 《母育学校》 B. 《世界图解》 C. 《大教学论》 D. 《爱弥尔》 3. 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C)。 A. 《母育学校》 B.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C. 《爱弥尔》 D. 《林哈德与葛笃德》 4. 阐述裴斯泰洛齐的学前教育理论的着作是(D)。 A. 《爱弥尔》 B. 《大教学论》 C. 《母育学校》 D. 《林哈德与葛笃德》 5. 第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的人物是(C)。 A. 蔡元培 B. 张雪门 C. 康有为 D. 陶行知 6. 我国最早的学前儿童教育实验中心是(C)。 A. 北京香山慈幼院 B. 上海劳工托儿所 C. 南京鼓楼幼稚园 D. 江西实验幼师 7. 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的创建者是(C)。 A. 蔡元培 B. 张雪门 C. 陈鹤琴 D. 陶行知 8. 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的创建者是(C)。 A. 张雪门 B. 陈鹤琴 C. 陶行知 D. 蔡元培 9. (B)成立“性格形成学院”,这是为工人子女实施学前公共教育的首次尝试。 A. 福禄培尔 B. 欧文 C. 杜威 D. 蒙台梭利 10. (C)把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A. 杜威 B. 蒙台梭利 C. 皮亚杰 D. 维果茨基 11. (A)是指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A. 最近发展区 B. 恩物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12. 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学前阶段的()和()、揭示这一特定阶段(),以及阐明学前()的科学。(A) A. 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教育理论 B. 教育理论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 C. 教育问题教育规律教育理论教育现象 D. 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教育现象教育理论 13. 所谓(C)是指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值。 A. 教育目的 B. 教育目标 C. 教育功能 D. 教育效益 14. 期望层次的教育功能存在于(A)之中。 A. 人的意识或愿望 B. 教育的实际结构 C. 教育实践 D. 教育结果 15. 潜在层次的教育功能存在于(C)之中。 A. 人的意识或愿望 B. 教育家的作品 C. 教育的实际结构 D. 教育实践

教育学概论(答案)

一、判断题 1、“自有人生,便有教育”,这里的教育是狭义的教育概念。(×) 2、“成均”、“痒”是古代萌芽时期的学校称谓(√) 3、中国的私学发展始于战国时期。(×) 4、古代由朝廷直接办理的官学称为中央官学,由历代官府按行政区域在地方设置的学校称地方官学。(√) 5、私学按其程度和所授内容可以分成经馆和小学两类。(×) 6、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 7、参与式学习是指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辨别自己的观点。(×) 8、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9、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10、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11、能否培养出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能否为未来社会培养未知的新人,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12、现代教育不仅要把个体当作必要的工具塑造,更重要的是要把个体当作目的本身来加以培养。(√) 13、自治教育体现了“自由与责任”、“自由与纪律”的统一。(√) 14、清末洋务派和维新派在教育目的上均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们所讲的“中学”与“西学”含义基本相同。(×) 15、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表述,“五育”说在逻辑上比“三育”、“四育”说更趋合理。(×) 16、学生掌握知识是提高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而后者又是前者条件。(√) 17、教师行为的真正适应是以对学生的适应和为学生所接纳开始的。(√) 18、布鲁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19、教师的专业成熟不是独立个体的成熟,而是置身于班集体的环境中。(√) 2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的因素是环境与学习。(×) 21、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从“做”中学,这里所讲的“做”就是“动手操作”的意思。(×) 22、所谓教材的心理化是指将教材上包含的逻辑经验还原为儿童的心理经验。(√) 23、对于学龄前儿童或小学低年级儿童而言,开设活动课程是比较适合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及思维能力的逐步成熟,他们就应当开始学习比较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知识了。(√) 24、学科课程是按学生心理发展的顺序与特点组织而成的课程,活动课程是按学科知识固有的内在逻辑与体系组织而成的课程。(×) 25、综合课程不可能表现为学科课程。(√) 26、“教是为了不教”的基本含义是教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让学生最终能独立地学习。(√) 27、学生结合教材采取的自学和家庭作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28、教师不在现场而学生学校进行的自习不是教学活动。(×) 29、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因此它不应该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 30、教学过程应该受到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所制约。(√) 31、在实施自觉纪律教育中,教师应尽量多采用奖励,而避免使用处罚的方式。(×) 32、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33、“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过程”的规律,它提示教育者在实施德育中应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来进行。(×) 3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复杂性和曲折性是由于受到学生各种思想品德的不稳定性与社会各种影响的复杂性决定的。(√) 35、强调教学是德育最基本、最经常、最主要的途径,但并不否定其他德育途径的重要性。(√) 36、学校管理的机构包括决策机构、咨询机构、执行机构和反馈机构。(√) 37、教研组是学校组织系统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 38、正确的集体舆论标志着班级成员在自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 39、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是对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有效的控制与管理。(×)

《艺术学概论》试题

《艺术理论》试题 A卷 评分标准 一、解词:(每题5分,共50分) 1、什么是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他们既要有明确的艺术主张,还要有具体的创作实践、艺术成果和成就显著的代表人物。 2、什么是艺术作品的内容? 艺术作品的内容,指的是经过艺术家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过的人类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和内部主观世界。其构成因素包括题材、主题、人物、情感、环境等诸因素,其中最为主要的构成因素是题材和主题。 3、什么是艺术批评? 艺术批评是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科学活动。 4、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即现场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5、什么是美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6、什么是艺术中的幽默? 幽默是喜剧性的一种独特形态,它把内容和形式中美和丑的复杂因素交合为一种直率而风趣的形式外化出来。幽默所引发的笑,常常带有轻微的讽刺意味。 7、书法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书法是以线组合文字的艺术形式, 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1) 线条与组合; (2 ) 具象与抽象; (3 ) 情感与象征。 8、什么是艺术欣赏的审美效应? 审美效应是艺术欣赏活动具体运作的结果,也是艺术欣赏的作用和目的。艺术欣赏活动最为显著的审美效应,是能够产生共鸣;其二是能够陶冶欣赏者的情绪,净化他们的灵魂;其三是能够深化人们的哲思,提高其精神境界。 9、什么是艺术创作的物化与表现?

《高等教育学》模拟试卷9

《高等教育学》模拟试卷9 一,单项选择题(30) 1,1632年出版的高等教育研究著作《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 A、杜威 B、夸美钮斯 C、斯宾塞 D、赫尔巴特 2,到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人数总规模达2979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百分之二十四点二,已跨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阶段。 A、普及化阶段 B、大众化阶段 C、快速发展阶段 D、精英教育阶段 3,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是()。 A、京师大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白鹿洞书院 D、西学学堂 4,高等教育的目的实现的动力支持是()。 A、德育 B、体育 C、美育 D、智育 5,早期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主要围绕( )四科来组织教学活动。 A.神哲理法B.文理法农 C.法商工农 D.文法医神 6,()是系统论述教育的经济功能的经济学者。他在其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系统论述了其教育经济思想 A.西奥多 B.夸美纽斯 C. 舒尔茨 D. 亚当.斯密 7,( )是制定高等教育目的的内在准则。 A. 社会需要 B.教育规律 C.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D. 个体需要 8,高等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要素是() A. 教师和家长 B.校长和教师 C.校长和学生 D.教师和学生 9,( )是高校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直接决定教学的成败。 A.课程建设 B.教学方法 C.教学内容 D. 多媒体建设 10,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的总体分解成各“小单元”,并分别确定为必修与选修两大门类,规定每门课程的学分和取得该专业毕业应修满的总学分的教学管理制度称为()。 A学年制 B学分制 C学年学分制 D学制 11,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教材入手,提出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通过寻求问题的解决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属于

《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020年整理).doc

《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请将正确答案选出来,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题中的横线上。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__B__。 A.卢梭B.杜威C.斯宾塞D.陶行知E.蔡元培 2.作为进步教育的代表,杜威提出的基本主张包括:__ABD_。 A.学校即社会B.教育即生活C.教师中心D.儿童中心E.书本中心 3.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_ AE_。 A.教育现象B.教育方针C.教育政策D.教育理论E.教育规律 4.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__C__。 A.《学记》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论》E.《教育漫话》 5.与当代社会发展和需要一致的现代教育观念包括__ABCDE__等。 A.终身教育观B.教育主体观C.教育民主观D.效益效率观E.整体优化观 6.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主要受__E__的制约。 A.人口数量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平 7.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有__AE__。 A.人口数量与增长率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平 E.多因素决定论 8.教育的目的主要受__D__因素的制约。 A.人口数量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 9.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的各种观点中,中国俗语“龙生九子,各个不同”,所反映的是__BCDE__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教育决定论D.活动决定论E.多因素决定论 10.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__B__。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阶段性D.互补性E.不均衡性 11.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等,都是指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中的_D___进行教育。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模拟试卷与答案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模拟试卷与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听、说、读、写”既是课堂语言教学的手段也是第二语言教学的( )之一。()。 [A] 方法[B]目的[C]技巧[D]内容 2、把汉语课分为会话课、阅读课、听力课,是根据()来划分的。 [A]语言材料的性质[B]语言材料的内容 [C]语体风格[D]语言技能 3、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是()。 [A] 《基础汉语课本》[B] 《基础汉语》 [C] 《汉语教科书》[D] 《实用汉语课本》 4、()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语言教师的根本任务。 [A] 口语训练[B]技能操练[C] 教材编写[D] 课堂教学 5、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形式是()。 [A] 语法讲解[B]课堂教学[C] 听说训练[D] 教材编写 6、直接法的“直接”是指()。 [A] 不用书本,直接听说目的语[B] 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 [C] 直接翻译目的语的意思[D] 直接去目的语国家学习 7、文化休克主要出现在对目的语文化适应过程的()。 [A] 观光期[B]挫折期[C] 逐渐适应期[D] 完全复原期 8、第一部称作以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是()。 [A] 《初级汉语课本》[B] 《基础汉语课本》 [C] 《汉语教科书》[D] 《实用汉语课本》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 / 11

艺术学概论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三

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1、艺术欣赏是人们以_______________为对象的审美活动。 2、_______________说:“有一千个《红楼梦》的读者,他们心中就有一千个王熙凤或别的人物。” 3、建筑拥有不同寻常的艺术表现力,它的表现性和_______________使它可以超脱于具体的束缚而拥有巨大的涵括力量。 4、紫禁城沿中轴线可分为三大段,其_______________是宫殿区乃到整个北京城的核心和高潮。 5、绘画区别于雕塑、建筑等其它造型艺术的特征是其实体_______________。 6、在西方艺术史上,常用_______________这个词来概括17世纪绘画的时代特征。 7、在雕塑的方圆结合中,我国往往以方为主,而_______________则往往以圆为主。 8、湖北武当山的环境艺术将山岳、河流、建筑、雕塑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以_______________作为最后的点晴之笔。 9、工艺美术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10、如刺绣以产地命名,我国最著名的有苏绣、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粤绣等。 11、《海燕》是作曲家_______________ “读高尔基同名散文诗有感”而写的声乐协奏曲。 12、交响音乐中在真正的再现陪出现之前,要再现的音乐主题先在其他调性上出现,叫做_______________。 13、舞剧《丝路花雨》的艺术特色,可以用题材新、立意新、_______________和舞蹈新来概括。 14、_______________的基本特征,可用“内在激情有形可见的动作流”来概括。 15、在戏剧艺术中,“动作”具有双重本性;对人的动作的——性和对行动主体的心理活动内容的_______________性。 16、据不完全统计,布及全国的戏曲剧种有_______________多个。 17、_______________有指画面上有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及色彩的明暗关系。 18、_______________照片具有写意的特征,它不注重笔墨的工细,而追求神韵的表达。 19、一部戏剧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每小题2分,共18分;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该小题的括号里) 1、在各种艺术中,就其文学性因素而论,()对情感的表现是比较间接的。

教育学概论模拟卷03(答案版)

教育学概论模拟卷(3) 1、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的因素是环境与学习。(×) 2、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3、教师劳动的过程、劳动的手段都是以个体劳动的形式出现的。(×) 4、教案的作用仅在于为教师的上课做准备。(×) 5、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6、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使用逐渐由动词转向名词。(×) 7、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8、课程的逻辑组织与课程的心理组织做到合而为一是完全不可能的。(×) 9、教师劳动具有的创造性和科学家一样。(×) 10、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 11、班干部是教师的助手,因此他们是具有特权的领导者。(×) 12、蔡元培提出的包括五项内容的教育目的中,强调了以道德教育为中心。(√) 13、科学教育并不限于自然学科,人文教育也不限于人文学科。(√) 14、席勒认为美育是沟通“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的中介与桥梁。(×) 15、在西方社会斯巴达是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 16、在教育调查研究的实践中,应结合各种调查方法,或者以某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 17、西方很早就有“无知即无德”的说法,其理由是“行善比先知善”。(√) 18、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能推动教学活动。(√) 19、学生的个性发展仅仅指的是其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正常与和谐的发展。(×) 20、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学过程的主要部分。(×) 21、课程就是先于教学过程预先已经编制好的、现成的知识体系。(×) 22、班级是由不同学生个体组成的群体,都是由正式群体构成。(×) 2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社会科学。(√) 24、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25、在教育中,尊重人的个性是智慧的开端。(√) 26、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是教师的帮助与教育。(×)

教育学模拟试卷一

教育学模拟试卷一 单选: 1. 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A论语 B学记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2. 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 A洛克B夸美纽斯C卢梭D杜威 3.1776年在德国哥尼斯堡大学开始教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康德 D斐斯泰洛齐 4.我国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内容是A六艺,B七艺C四书五经D 论语 5.提出教育具有独立性,主要是强调教育A可以超越社会历史而存在B不受生产发展制约C对政治经济有促进作用D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6.实行双轨学制的国家以()为代表 A英国B美国 C苏联D中国 7.()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各种官能,至于学科的内容实用意义则无足轻重的教育理论 A形式教育论B传统教育理论C实质教育论D现代教学论 8.教师中心论的主要代表() A夸美纽斯B凯洛夫C赫尔巴特D杜威 9.“以尽可能的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半发展”是() A布鲁纳课程结构论的中心思想 B杜威儿童中心主义的核心

C赞可夫教学论的中心思想 D赫尔巴特教学论的中心思想 10.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B理解教材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1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 A教育具有社会性 B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C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D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12.在教学任务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培养学生的能力 C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形成学生科学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13.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课后辅导D考试 14.提出学科结构理论和反战学习的教育家是 A布卢姆B布鲁纳C赞可夫D巴班斯基 15.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其具有 A社会活动能力B自我教育能力C道德认识D道德情感 16.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源泉是() A班主任工作B教师的正面教育C能动的道德活动D学校教育和家庭的影响 17.学生自发形成和组织起来的群体叫() A正式全体B非正式群体C参照群体D课外活动小组 18.教师的教育机智充分表现了教师劳动的() A示范性B连续性C广延性 D创造性

教育学概论模拟卷04(答案版)

教育学概论模拟卷(4) 1、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由“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三个层面构成的。(√) 2、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3、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评价,主要是通过纸笔测验进行的。(√) 4、从德育类型划分为角度来说,德育包括私德、公德和道德教育。(√) 5、墨子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 6、教案的作用仅在于为教师的上课做准备。(×) 7、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思想,包含有“美育具有完善品德的功能”的含义。(√) 8、“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一种教育目的的准确表达。(×) 9、杜威在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深刻阐述了儿童的心理经验与知识的逻辑结构之间的关系。(×) 10、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前提假设都是有缺陷的。(√) 11、可验证性是指教育研究所获得的结论应该再教育实践中可以重复验证。(√) 12、《论语》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13、公德、私德和职业道德均含三个层次的道德要求,即道德理想、道德情感、道德规则。(×) 14、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 15、科学教育并不限于自然学科,人文教育也不限于人文学科。(√) 16、席勒认为美育是沟通“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的中介与桥梁。(×) 17、过了青春期之后才开始学习外语的人,总难以摆脱原来口音影响,这是过了语言关键期的缘故。(√) 18、《论语》被称为是“教育学的雏形”。(×) 19、教育评价主要是一种用来评判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质量高低的工具与手段。(√) 20、在教育调查研究的实践中,应结合各种调查方法,或者以某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 21、西方很早就有“无知即无德”的说法,其理由是“行善比先知善”。(√)

艺术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图文稿

艺术学概论期末试题及 答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艺术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二 一、名词解释(3X4=12分) 1.艺术起源的“模仿说” 此学说认为,艺术的起源是人们对现实的“模仿”,是对“生活的再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肯定了艺术模仿现实的真实性,同时,亚里士多德还认为,艺术这种“模仿”功能,甚至比它所模仿的现实世界更加真实。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从“美是生活”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真实的“再现”。 2.审美教育 主要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艺术作品,使读者、观众和听众感受与领悟到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 3.建筑艺术 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早在两千年前,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就提出了建筑的三条基本原则,即:“实用、坚固、美观”。任何建筑都应当是物质功能与审美功能、实用性与审美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二、选择题(选择惟一的正确答案,填入括号中。5X 3=15分)

1.在《水》中塑造了一位西双版纳傣族妇女优美形象的着名舞蹈艺术家是( D )。 A.马兰 B.陈爱莲 C.杨丽萍 D.刀美兰 2.莎土比亚的“四大悲剧”是指《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 A 》。 A.麦克白 B.钦差人臣 C.费加罗的婚礼 D.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3.影片《战舰波将金号》是( D )的重要作品之一。 A.意大利 B.法国 C. 美国 D.苏联 4。《一江春水向东流》是( D )导演的影片。 A. 谢添 B.谢晋 C. 谢铁骊 D.蔡楚生 5.扬州八怪之一的( A )早年画竹、中年画马,且绘画风格因生活境况的变迁,与人生体验的变化而几度发生较大改变。 A.金农 B.黄慎 C.郑板桥 D.朱耷 三、简答题(2X 9=18分) 1.你是怎样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的? 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