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三角法教学

历史三角法教学
历史三角法教学

市级教研活动——优秀案例及教学设计评比

标题:历史三角法教学摘要:前提、升华、技巧、体验

人物

体验

事件思想

主题词:历史三角法教学

作者:李健伟

单位:贡井区五宝中学

组别:历史

时间:2011年9月16日

历史三角法教学案例

——美国独立战争

历史是一门科学。既然历史是科学,透过现象就可以把握一定的规律;既然历史是科学,通过学习就可以指导人们的生活;既然历史是科学,在探索中就可以使人升华某种历史体验——趣味和感受。

于是,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形成了“历史三角法教学”法。

三角法教学可以用结构示意来直观的体现其有机关系。如下图:

(姓名、引领文明)

人物

体验

事件思想

(名称、原因、性质、积极影响)(人物品质、事件价值)历史三角法教学中要处理好四个方面。

一、前提:诗化历史缘分,吸引学生。“曾经,千百次、千百次相遇,我们不曾相识;曾经,千百次、千百次相识,我们不曾相聚;曾经,千百次、千百次相聚,我们不曾相知。如今,第一次、第一次因教与学,我们终于在历史长河中,高唱同一首歌——缘分历史。

二、升华:趣味历史作用,感动学生。“历史科学,在于勤学;三角探课,要素掌握;夯实基础,整合知识;谈古论今,体验升华;学以致用,理家治国。”

三、技巧:三角历史教学,轻松学生。人物、事件、体验是不可分过的有机体,它们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其中,人是核心,人总在做事,人总有思想。但事件和思想总是在人不知不觉的体验中左右人。所以学习历史,总可以把知识至于这三个有机体人物、事件、思想之中。

人物可按三要素来掌握,即姓名、评价。事件可依五要素来理解,即名称、原因、性质、积极影响、体验。思想可据四要素来剖析,即人物或文献名称、内容或主张、积极作用、体验。

四、案例:美国独立战争。

现以美国独立战争为案例解读“历史三角法教学“法。

美国独立战争可分解为三个部分来解读,即人物、事件、文献。

1、关于人物。请欣赏一段文字材料:他是“战争中的第一人,和平中的第一人,他的同胞心中的第一人”。

——一个独立战争老兵的话由上述短文引发思考:他是谁?请你从贡献方面来评价他?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有品质?

选举最后问题思考:我们应该学习华盛顿敢于斗争、不惧挫折,善于创新、遵守宪法等优秀平品质。

2、关于事件。请欣赏两幅图片材料:

由上述两幅图片导出问题:这是什么战争?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例举战争中的重大事件?请你从性质、积极影响方面来评价这次战争?

选中间问题解答:重大事件有“列克星敦的枪声(开始)、第二届大陆会议、萨拉托加战役、英军投降(结束)、美英签署《巴黎和约》”。

3、关于文献。请欣赏两幅图片材料:

由上述第一幅图片引出分析:自由女神右手高举的火炬和左手紧握的文献代表什么?该文献的基本思想是什么?该文献有何标志意义?其中,你对文献中的民主思想有何体验?

选举最后问题分析:体验是“自由、平等是人生第一大精神享受和乐趣……”,马克思称其为“第一部人权宣言”。

由上述第二幅图片引出分析:独立战争成果靠什么文献来实现巩固的?制定该文献的机构是什么?该文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联系今天你有何感想?

选举最后两个问题分析:文献基本原则是“实行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国体”。感想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人人要依宪治国、依法治国;无规矩不成方圆,日常生活中,处处依法行为……”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我极力推出“历史

三角法教学”的真实意图,是教会学生某种方法、某种生活、某种追求。

浅谈初中历史“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初中历史“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初中历史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用“互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此外,教师还应在课堂中探索贯彻师生互动的体验式教学路径,最终真正达到尊重学生,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坐在座位上听课,但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以及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这种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教学模式缺点也渐渐显现了出来:压抑的课堂氛围压抑,学习效率极低,教师在教学中只是罗列众所周知的历史事实,学生则忙着记和背,没有思考和感悟。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当今的生活和学习步伐。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育者已经意识到了传统教育方式给教师和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那么,在改革的道路上,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够让学生既有学习兴趣,又让教师的教学效果超过传统的教学方式呢?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以学生为本”是学校教学的出发点和最后的目标,因此新的教学方式必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做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得地位呢?这就要求教师采用“互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需要。在课堂

上有限的时间内实施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能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互动体验式”教学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崭新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应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教”等问题进行探索。其中,按照新课程理念“教什么”“为什么教”虽然非常重要,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怎么教”同样有着深远广大的内涵。研究“教什么”和“为什么教”都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切切实实的开展。在这个过程中,“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促进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处理好知识和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和技能训练的倾向”的理念和策略,给我们在建构新的教学模式指明了新方向。而“互动体验式”的教学策略给我们初中的历史教学提供了新途径。 “互动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分组,推选小组长,由小组选取课本部分,由组长分工,大家一同寻找资料,熟悉内容。这样做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教师从准备到讲解的整个过程,使学生通过搜集、筛选、整理和讲授材料这个完整过程,充分体验了作为老师的不易,也更加感恩,懂得尊重老师和老师的工作成果。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合作和最后的教师总结这个过程,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不断探索的学习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互动体验式”教学方法,教师

历史地理常识

历史地理常识 地理历史: 1、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 3、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 4、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最大的洋是太平洋。 5、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 6、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藏语为圣母之水峰意,海拔8848.13米。 7、我国第一大河流(最长的河流):长江,全长6400公里,被誉为“黄金水道”。 8、湖泊: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是青海湖,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 9、我国最冷的地方:黑龙江漠河,冬季气温-40℃左右,我国最北的地方,又称北极村。 10、我国最热的地方:新疆吐鲁番盆地,夏季平均气温32℃以上。 11、海拔最低地区:新疆吐鲁番盆地,艾丁湖湖面为-154米。 12、世界河流面积最广的河流--亚马逊河,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 13、世界面积最大的河流--尼罗河,最大的沙漠--北非的撒哈拉沙漠。 14、南北分界线:秦岭为我国南北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和农业分界线。 15、年月日:地球绕太阳一圈称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圈称一月,地球自转一圈称一天。 16、我国六大古都:北京、南京、洛阳、开封、西安、杭州 17、九大行星:地球、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18、天干与地支: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9、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泰山被称为五岳之首。 20、长江“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并称、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枢纽工程。 21、四大佛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 22、三大石窟:洛阳龙门、大同云冈、敦煌莫高窟。 23、三大宫殿建筑群:曲阜孔庙、泰山岱庙、北京故宫。

中国历史地理教学大纲

《中国历史地理学》教学大纲 《中国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的一门基础必修课,主要讲授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迁,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关系的科学,并培养学生尽全时空、人地互动的理念。 三、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 本课程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以尽全时空和人地互动为学科核心,从人地与时空角度研究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不仅为历史教学提供空间舞台的支持,而且在复原过去各个时间断面的空间分布演变规律基础上从唯物主义角度讨论历史现象的环境成因机理,为历史现象寻求原动的起始因素,对于我们深化中国历史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课程的教学目的 本课程为历史系必修课,其它专业学生可以作为非学位课程选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透彻地了解中国历史地理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方法,使学生对中国历史地理有用于世的作用有一个清晰化的认识,并能掌握一定程度的识图能力,并结合学生的考古学的知识,利用丰富的地理学、历史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历史学和地理学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撰写出一定程度的历史地理学专业的文章,达到历史学学士应具有的专业水平。 其教学的具体目标如下: (一)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和原始材料的学习,要求对学科性质、归属有认识,了解主要的历史地理文献,特别是阅读部分古代地理文献。 (二)对历史自然地理的气候变化和人文地理中的政区沿革要重点掌握,然后对历史植被地理、历史经济地理和历史文化地理重点学习。 (三)对一些重要的历史地理名词要掌握。 四、课程的教学方法 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在实际讲授中归纳与演绎相结合,并以多媒体和网络为辅助教学手段。 五、课程内容 导言(2学时) 教学目的 本章主要学习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现状。通过教学,要求学生理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了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认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尽全时空和人地互动观念 教学内容 一、现代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归属和学科发展问题 历史地理学学科性质问题的争论,中国历史地理学由传统历史地理学向现代

浅议高中历史课堂探究式教学.doc

浅议高中历史课堂探究式教学- 一、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探究式教学源于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做中学的思想,明确提出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指的是儿童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须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未来世界的积极态度。探究式教学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学生潜能的开发,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两方面条件:一是要有一个有利于探究学习的环境:二是教师在关键时刻要给学生必要的提示、指导和帮助,使学生明确探究的正确方向。 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老师则作为学生的指导者,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主观能动地去学习和掌握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大胆地想象,积极地思考,从而获得多方面的锻炼,从各个角度和途径学习到知识。 1.历史学习特点 历史学科因其本身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更适合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中学历史教育肩负着培养学生形成正确历史认识重任,如果只强调让学生被动接受历史知识,不带领他们去体验、探究、感悟历史,学生就不会真正的了解历史。让学生学会提炼有效信息,甄别并选择正确、有价值的史料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是历史学习的特点。而探究性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认识,符合这一特点。

2.学生发展需求 探究学习、注重实践是当今全球性教育改革的趋势,教师不是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结论,而是强调学生在他们的指导下体验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获得结论的学习过程。在历史课堂上开展探究性学习不仅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历史,还能培养他们的歷史思维,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符合学生追求自我发展的现实情况。 二、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质疑。 质疑是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内涵之一,质疑的过程就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而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是创造的起跑线。探究教学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的,有意义的探究教学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新颖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学生也只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能着手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质疑是开展探究教学的第一步。 高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水平都有了相当的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比较强。根据这一特点,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识。 三、历史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历史教学有其特殊性,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门学科,培养学生对事物形成自己的看法和独到的见解,教师应作为引导者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想象,通过调查、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首先,教师应通过问题的提出,设立情景,激发学生探讨的乐趣。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围绕

小学生历史地理知识 (1)

小学生历史地理知识 一 中亚气候的最大特征是:干旱 成都又被称为:蓉城 猫用什么方式洗脸?用前脚蘸口水擦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 以下哪个不是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武当山 芙蓉石的矿物名称叫做:蔷薇石英 UFO的具体涵义是:不明飞行物 吴六奇死于何人之手?归钟 下列河流注入的海洋正确的是:阿姆河—咸海 大雁塔在哪里?西安 我国的“五粮液”最早酿造在哪个朝代?明朝 .“狼毫”的原料取自:黄鼠狼尾 泼水节是我国哪一民族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傣族 地质学家把地球的历史分成几个“代”,“代”下面还有“纪”,划分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演变 我国西部新的石油基地将建设在:塔里木盆地北部和中部 .“郁金香”是哪个国家的象征?荷兰 蒙古语中的“库勒”,是什么意思?湖泊 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会议是:中共“三大” 面临江上大风大雨时,吴六奇唱的是哪一出戏?《沉江》 国际自然保护联合会成立于:1948年 被称为“瓷都”的是我国哪一城市?景德镇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兵侵略我国台湾的国家是:美国和日本 我国第一大岛是:台湾岛 哪一国家最先发行体育邮票?希腊 我国播种面积最大油料作物分布在:长江流域 天文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天体 百慕大三角海区引人关注的原因是:发生种种神秘事故 中秋节吃月饼最初的兴起是由于:推翻元朝统治 古老生命的时代叫作:古生代 东北大平原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与哪个平原组成?辽河平原 我国江南民间三月三有吃什么的习俗?荠菜煮鸡蛋 以下行星中不用天文望远镜不能看到的是:天王星 美国国旗星条旗最初制定时旗上有多少颗星?13颗 华夏民族是在哪诞生的?黄河流域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多少米?4500米 下列国家,煤、石油和铁矿都很丰富的是:中国 土耳其的首都在:安卡拉 有“绿城”之称的城市是:郑州 发源于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 湖南湖北的“湖”是指:洞庭湖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讨论中国青岛的:归属问题 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地域?塔里木、渤海湾、四川盆地 韦小宝的七个老婆之中,年纪最小的是:沐剑屏 公元前177~前176年,匈奴单于冒顿举兵攻月氏,迫使其向西迁移到:伊犁河流域 白令海峡沟通哪两大洲?美洲与亚洲 周文王在哪儿创造的周易?安阳 陕西乾陵武则天墓碑上有几个字?无一字 人性善恶的讨论由来已久,中国古代提出“人性本善”的是:孟子 以下哪座塔是元大都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藏式佛塔。 妙应寺白塔 19世纪末,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是:福建 二、世界之最地理常识知多少? 世界热极:巴士拉(伊拉克)最高记录58.8摄氏度 世界冷极:东方站(南极)最低记录-89.2摄氏度 世界湿极:怀厄莱阿莱(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屿)每年平均有335天下雨,年降水量达12244毫米 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南美洲)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1845年~1936年的91年间未曾下雨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印度)年降水量10842毫米,1861年年降水量达20447毫米 海拔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 从结构体底部到顶部的最高峰:冒纳凯亚火山(Mauna Kea,夏威夷岛,海拔4,205米,海下5,998米,总高达10,203米) 地球上体积最大的山及火山:冒纳罗亚火山(Mauna Loa,夏威夷岛,海拔4,169米,火山体积达7万5,000立方公里) 地球上最高的火山及死火山:阿空加瓜山(海拔6,960米,是西、南半球的最高峰) 地球上最高的活火山:奥霍斯德尔萨拉多山(Ojos del Salado,海拔6,893米)

中国历史地理学教学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历史地理学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中国历史地理学》是面向历史系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该课旨在向学生讲解中国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及其成因,并向学生传授以地理思维模式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与视角。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在了解中国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及其成因基础上,深刻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形成“尽全时空”与“人地互动”的思维模式,完善学生知识体系。 (三)教学内容 绪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基础知识;中国近五千年来的气候变迁;中国历史时期的土壤与人类社会;中国历史时期的沙漠与沙漠化问题;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学;中国历史人口地理学;中国历史时期经济地理学; (四)教学时数 本课程共授课36学时。 (五)教学方式 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将教师讲授、学生讨论与论文写作有机结合。 二、本文 第1章绪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基础知识 教学要点: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基本知识点与基本理论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1 导论(1学时) 历史地理学的概念 历史地理学的相关理论 1.2 历史地理学重要典籍与研究动态(1学时) 历史地理学要籍。 历史地理学人物。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现状。 考核要求: 历史地理学的概念;历史地理学要籍与人物。 第2章中国近五千年来的气候变迁 教学要点: 中国五千年来的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规律;现代气候变迁的地理学解释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2.1 中国五千年来的气候变化。(3学时)

2.2 气候变化的规律。(2学时) 2.3 现代气候变迁的地理学解释。(1学时) 考核要求: 中国五千年来的气候变化概况;气候变化的规律 第3章中国历史时期的土壤与人类社会 教学要点: 土壤的成因与变迁;中国历史时期的土壤分类与社会发展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内容: 3.1 土壤的成因与变迁。(1学时) 3.2 中国历史时期的土壤分类与社会发展。(2学时) 考核要求: 土壤的形成;中国历史时期的土壤分类。 第4章中国历史时期的沙漠与沙漠化问题 ——以西北地区为主 教学要点: 中国沙漠的分布;中国历史时期沙漠及沙漠化的成因;中国历代治理沙漠的对策与现代启示教学时数; 7学时 教学内容: 4.1 中国沙漠的分布。(1学时) 4.2 中国历史时期沙漠及沙漠化的成因。(4学时) 4.3 中国历代治理沙漠的对策与现代启示。(2学时) 考核要求: 中国沙漠的分布;中国历史时期沙漠及沙漠化的成因。 第5章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学 教学要点: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变迁;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变迁的原因及现代启示 教学时数: 7学时 教学内容: 5.1 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学的相关原理与理论。(1学时) 5.2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1学时) 5.3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变迁。(3学时) 5.4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变迁的原因。(2学时) 考核要求: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变迁 第6章中国历史人口地理学 教学要点: 历代人口概况;影响中国历代人口数量及分布的原因;中国历代移民与文化 教学时数: 5学时

初中历史探究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简析

初中历史探究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简析 摘要:走进新世纪,人类开始步入了教育终生化、全民化、个性化的学习型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人际交流与合作,重视合作意识的培养,和探究能力的提升,是现代教师的一种品质。探究学习不仅是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与新课程一同成长的我们,必须学会探究式学习。 关键词:初中历史探究式教学课堂运用 我们的基础教育过多地注重了接受式学习,忽略了探究性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使探究性学习如观察、实践、调查、实验等在教学中处于被忽略的地位。学习与探究的联姻,构建探究式学习的课程,是近年来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成果。由于将探究引入了学习,学习的范围大为拓宽了,学习的模式大为改观了,师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大为提高了。 一、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历史教学不仅是传授社会科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多种能力的过程。我们希望社会课中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不是对课文进行“科学”地细致

地“拆解”,深入地“鉴赏”,精心地把玩,从中提炼出某些规则,以图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以图学深学透课文后就学会了“社会”。事实上,这是有悖于社会学科学习规律的。学习的规律其实是“举三反一”,语言的学习,人文素养的提高,是在数不胜数的成年累月的“例子”的反复撞击,反复刺激下,才“喷涌而出”。认识到这一些,我们也就自然认识到社会学科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表现的舞台其实是在课外,因此,我们主张变“教本”为“文本”,将学生从对课文的强记与深挖中解脱出来,消除对于所谓“经典”的权威性崇拜。教科书上的文章只是众多文本之一,教本只是一个引子,引领学生走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让学生面对可以拆分、叠加、完善的学习体系。 二、课堂教学设计注重联系实际 教案是为了让教师更好地教,而教学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为了让教师更好地教,教案往往是线形的,教程细繁,掩盖矛盾,没有作相机诱导、弹性处理的机制。因此在“教案”剧中,根本没有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空间。因为他们最好循着教师预设的路径亦步亦趋。现在有些教学设计,注重“问题的自主提出”、注重“选择”、注重“讨论”,注重“创新”,是否可以肯定这就是“学案”了呢?是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平台了呢?未必。试问,我们是否像心理学家坦思鲍姆一样曾经严肃地剖

体验式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及社会中的实践

体验式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及社会中的实 践 摘要:随着新式教学方式的渗入,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动式教学方式正是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升华出来的新型教学方式。在以这种方式进行课程教学时,突破了一直以来以讲授式教学法为主展开的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课程教学的瓶颈,让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教学中,体验该类学科的神奇之处。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实施方略;教学方式 初中历史与社会实践课程,是囊括初中历史、政治、地理等学科的综合学科,人教版新课改之下,该门学科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对该门学科进行深入研究时,以体验式课堂教学为授课主题的课程应运而生,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缺乏理论指导和多元教学环境为指导的教学活动,成为实践初中历史与社会实践课程的摇篮。 一、体验式教学方式 教学的一贯目的和宗旨就是为了实现“学以致用”。在教学方式和内容日益深化的今天,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在现实的场景里寻回学科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利用现有的理论知识,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体验实践课程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能有主见地正视各种社会问

题。 体验式教学方式,可以是学生互动交流讨论的过程,也可以是在教学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生间的有效交流和主题讨论。对于开启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探究事物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体验式教学实施方略 新课标强调,体验式教学的立足点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也是师生互动、实现有效课堂效率的教学,也是有效提升学生知识的教学,体验的过程可以通过三方面来实现:情境体验、想象体验、实践体验。 情境体验:在教学九年级第一单元冷战后的和平主题课程环节,对“二战”之后巴黎和会上几国“分赃”的情形,可以让学生充分演练一下,对谈判中各国的表情、语言、动作来一次现场回顾,在这一番体验和演练学习中,既可以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快感,也能让学生充分明白爱国主义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加深他们学习的热情。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以图画、影视、语言描述、话剧演练、问题假设、角色互换等形式去感受学习的乐趣和知识的浩瀚,对学生获益良多。 想象体验:想象是一泓清泉,是引导学生想象和体验交流,补充学习不足的一项有效措施。在想象中,及时弥补和改正学习中的不足。譬如一些抽象化的古代历史知识中,对朝代的特色、政治经济的发展都远离生活实际,在相关的

常识历史地理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 “海的女儿”是哪个城市的城徽?哥本哈根 我国梁式桥型的精品杰作洛阳桥位于何地?福建泉州 妙应寺白塔始建于元朝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由当时哪国的工艺家阿尼哥奉敕主持修建?尼伯尔 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有多长:5900公里 山东山西的“山”是指:太行山 《天体运行论》论证了什么?地球绕着太阳转 中国气象部门以多长时间内的降水量来区分雨的大小?24小时 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峰是:勃朗峰 关于日本的经济说法正确的是:日本著名的海港是横滨和神户 芬兰人属于:北欧民族 人们常说纯理性的爱情是“柏拉图式的爱情”,那么柏拉图是谁的弟子?苏格拉底 下列作物主要生在长热带和亚热带的是:甘蔗 法国被处死的最后一个皇帝是谁?路易十六 《古兰经》是哪个教的圣书?伊斯兰教 铁矿资源主要集中在哪些省市?辽宁、山西 顺治出家后的法号为:行痴 地球自转一周大约要多少时间?24小时 最早的纸币源于哪个国家?中国 世界的活马博物馆在:法国巴黎 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是:死海 欧洲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徘徊在黑暗年代,后人称为“黑暗的中世纪”,以下哪一个生活在那个不幸的年代?伽利略 下列物产中,最大产地在东南亚的是:天然橡胶,椰子 夏威夷在地理位置上属于哪个洲?大洋洲 亚欧大陆桥欧洲的终点站是:鹿特丹 印度的国鸟是:绿孔雀 面临江上大风大雨时,吴六奇唱的是哪一出戏?《沉江》 国际自然保护联合会成立于:1948年 春城是指我国哪一城市?昆明 台风产生在:热带海洋 契丹在北朝时,分为几部?8 古埃及的畜牧业很发达,但以下哪种牲畜他们没有饲养过?恐龙 “作怀不乱”说的是:柳下惠 清劲风是风力几级的风?5级 “四大人种”中的黄种又做:蒙古人种

历史地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历史地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中学地理课程的教学之中,从其学科特点角度来分析,将历史地理应用到地理教学之中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就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引入历史地理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同时并对具体的措施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带给广大教学工作者些许经验,促进中学地理教学的不断发展。 标签:中学地理教学历史地理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年轻分支学科,榆次同时还能够帮助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因此在进行中学地理课程教学之中,应加强历史地理学的渗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一、历史地理学的重要性 历史地理不仅仅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历史地理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历史地理学的核心思想即是全时空理念及人地互动理念,这两种理念对中学地理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之中,相对而言更加重视空间,而忽视了时间;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之中,相对而言更加重视时间,而忽略了空间,但是历史地理学将时间和空间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之中不仅要注重时间的教育还要加强空间的教育。为了能够更好相应新课改,帮助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同时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效率。 王树声先生曾经指出,地理教育的智能,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从单纯传授地理知识到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后来有发展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今天又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注意到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这就说明在地理教学之中同时应该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实现全方面的发展。 二、历史地理在中学地理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2.1挖掘地理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加强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想要将历史地理在中学地理课程中加以应用,就应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丰富人类和地理环境关系的内容,加强与历史事件、任务与地理环境特性的联系,将地理知识放置在到一定的历史环境和历史时空中进行解释,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于历史知识以及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能够取得更加良好的教学作用。 上文中提到,传统的地理教学注重空间,忽略了时间,通过应用历史地理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地理环境,从而取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地名等的理解,更好的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

高中历史“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高中历史“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新课程改革秉承“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原则,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合作学习理论、自主学习理论及“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教学重建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案导学,具体阐述了学案设计的原则、课堂教学操作模式及实践后的体会。 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课程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新课程三维目标重视过程与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正是从这一点出发,结合我校生源的实际情况,我从2006年9月开始进行课题《“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的研究与实践。经过两年的努力,取得较大进展。尤其在学案的编写及通过学案解决如何使“教授化”的教学策略转变为基于学生学习策略培养的“学习化”教学策略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摸索出了设计学案的一些原则。下面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为例,阐述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学案,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实现上述教学策略的改变。以及实施学案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学案设计原则 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编写的讲义,不是教师教案的浓缩,为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其编写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探究性原则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增强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导学学案就是使学生在自行的探究过程中,?在积极的思维中,进入思考和创造的王国。?因此,探究性原则应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敢于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提出独到的见解。2.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3.方法化原则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导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情况、新问题。5.层次化原则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在编写学案时应该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

从历史整体性谈体验式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从历史整体性谈体验式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王利红 【专题名称】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 【专题号】G32 【复印期号】2009年05期 【原文出处】《历史教学问题》(沪)2009年1期第102~104页 【作者简介】王利红,安徽医科大学人文学院。 历史对于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历史是属于过去还是属于现在?应该如何看待历史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如何把属于过去的历史与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内在的整体,从而使个体在历史的整体中获得永恒的生命和智慧,提升个体和人类整体的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在学习历史时应该首先询问和思索的问题。 一、历史与现实 尼采在《历史学对于生活的利与弊》中认为,我们需要历史学,但我们需要它,不是为了舒适地离开生活和行动,而正是为了生活和行动。只是就历史学服务于生活而言,我们才愿意服务于它。尼采引用歌德的话,认为凡是仅仅教诲人们,不增进或者直接振奋人们行动的东西,都是令人厌恶的。因此,尼采认为历史学对于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增进或直接振奋我们的行动。学习历史不是为了沉溺于过去,眷恋过去,而是由此激越地、迅猛地奔向未来。过去唯有在不削弱、加强当代和未来的时候才具有一种价值。[2](pp.10-12,p.134) 尼采的观点和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的观点不谋而合。克罗齐宣称,“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他认为那些不与实际生活发生关系的历史都是死历史或编年史。我们应当把历史跟生活的关系看作一种统一的关系,这种统一不是一种抽象意义的同一,而是一种综合意义的统一。因为显而易见的是,只有现在生活中的兴趣方能使人去研究过去的事实。而这种过去的事实只要和现在生活的一种兴趣打成一片,它就不是针对一种过去的兴趣而是针对一种现在的兴趣的。例如,当我们面对无限的历史之全部特定的无限事物时,它只会使我们望而生畏,它对我们是没有用处的;只有可怜的有限才对我们有帮助,才是有定的、具体的,才是能被思想所掌握的,才能成为我们的存在基础和我们行动的起点。因此,面对无限的历史,我们所该做的,是在漫无边际的过去中,只聚精会神于与一个当代问题相适应和构成活生生的现在的积极历史,即当代史的某一点上。这样一来,由于与现在生活的接触,处于黑暗中的过去的历史就会复活,过去的就通过当代的而再变成当代的。[2](pp.2-3,37) 十九世纪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德罗伊森认为,过去的事,如果它不融化于现在某事之中,它就是真正过去了,因此历史研究是地地道道与现实相关的。历史研究的对象不是过去,因为过去已经逝去,它的研究对象是此时此地,还没有完全逝去的过去。历史研究直接跨过现实生活,到它的背后去分析它。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具备哲学眼光。只有通过哲学研究性的眼光,才可以在浩如烟海的过去中唤醒与现实事物相关的既往,使它复苏;才可以在一片空旷暗黑的过去中,把该事物的既往照亮,并使它与现实连接起来。 需要注意的是,哲学眼光照亮的不是一切过去的事物——因为与现实

历史地图与《中国历史地理》课程教学

历史地图与《中国历史地理》课程教学 《中国历史地理》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及其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学科,它注重时间与空间的有机结合;历史地图则是表现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空间位置和地理环境的工具,它可以再现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空间变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历史地图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只有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标签:中国历史地理;历史地图;空间观念 地图是用特定的符号和图形表达地理事物的一种有效工具。古往今来,几乎凡是具有空间分布差异的地理事物,无论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过去的还是现实的,静态的还是动态的,都可以用地图予以表现;历史地图作为地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现人类历史时期发展情况的地图,它能对不同历史时期历史事件的地点、空间联系及其地理环境提供明显的概念。如反映历史时期疆域、政区、历代政治军事形势、民族迁徙、地理环境的变迁、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等即是如此。显然,历史地图与抽象的文字相比更直观、更具体,是对历史现象的动态反映,补充了教材文字叙述的不足,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历史地图的教学功能,重视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应当深入研究如何运用历史地图为教学服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 一、历史地图的教学功能 1.历史地图是加强学生空间观念的一种常用方法。对于历史地图的重要性,我国古代学者郑樵就提出“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的学史要点。相对于教材内容而言,历史地图以其形象、直观、简明、生动的特点,在时空与地理位置上更能体现历史不断发展、不断演变的重要进程。因此,利用历史地图教学已逐渐成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尺度。 众所周知,历史的空间观念是靠历史地图来表示的,没有历史地图,就不可能获得空间观念,没有空间观念,要较好和学好历史地理课程是不可能的。 2.历史地图可以补充、完善教材之不足。历史地图蕴涵着丰富的文字知识,且重点突出,节省语言文字表述,而教材内容相对于历史地图而言是现成的、枯燥的文字表述。历史地图作为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历史地理学知识,是学习中国历史地理知识必不可少的工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形成图文结合、时空结合,全方位掌握历史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它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形成综合的学科素养。 二、历史地图在《中国历史地理》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历史地图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历史空间观念。历史地图就是把客观分布

课堂教学设计及流程图

课堂教学设计及流程图 17、《长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3、利用课文内容、网络资源,使学生感受到长城的气魄雄伟。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和网络的拓展阅读材料,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信息素养: 1、会利用网络搜索、筛选、处理和加工资源。 2、会使用论坛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的分析 《长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7课。这篇课文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与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是一篇学习观察和表达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课文重难点段落是二、三自然段。通过学习课文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难点,很多学生对长城的认识都是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而长城的内涵则要深入发掘。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校自主开发的学习网站为基础开展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突破重难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及分组情况 1、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经过小学阶段三年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识字、阅读和写作能力; (2)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3)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较强,能自觉运用网络搜索收集有用的资料帮助学习;

历史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性学习教学案例

历史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性学习教学案例 ————颇具争议的中国近代历史人物——李鸿章 号头庄中学锁兰 怎样评价历史人物,这是个长期争论不休的课题,特别是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尤为突出。何谓历史人物?顾名思义,即是已故的人物。这里面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形体死亡;一是在时间上是过去了的事,不过时间上有长有短,即有古代、近代、现代、当代之分。 怎样评价历史人物,众说纷纭,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现在看来,大体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确定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离不开在一定的历史环境,我们要把历史人物放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去进行考察,寻找该历史人物活动与当时历史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只有如此,才能了解历史人物活动的实质。 第二.要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恩格斯说过:“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正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在评价历史人物中要运用阶级分析的原则,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者,应该是毫无疑义的。在阶级社会中,我们当然要站在被剥削阶级一方,讴歌他们反压迫反剥削的正当行为。但是,这种讴歌,不应该是教条的僵化的说教式的,而应该是辩证的唯物的。由此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就不能随意拔高,如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及其历史人物的评价中,存在着这一现象。但也不能任意贬低,如洋务运动中的几个典型代表人物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 第三.要确定历史原则。所谓历史原则,就是要用彼时彼地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我们不能用今天的眼光,今天的标准去苛求历史人物,去评价历史人物。这里有两种倾向值得我们注意:一种是把历史人物现代化,赋予他们很多现代色彩。如对李鸿章的评价就有这方面的倾向,特别是什么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把李鸿章神化为民族英雄,被过度美化了。另一种是把历史人物妖魔化,文化大革命时期,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一律视为牛鬼蛇神,统统加以摈弃。这两种倾向都是不可取的。 第四.主流原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历史上有影响的重量级人物,不可能十全十美。伟人不是“圣人”,他也有凡人的一面,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乐。如评价秦始皇,最主要依据是他开创了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他的所作所为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但是,他的焚书坑儒,其消极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我们不能因为他焚书坑儒,就否定他的历史功绩,同样也不能因为他的历史功绩,而淡化焚书坑儒。唐太宗也是如此,与历代皇帝相比,他是一个很有才干、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到了后期,却不能保持节制和纳谏作风,徭役繁重,奢侈享乐。

历史地理常识高频考点

历史地理常识高频考点 一、地理常识高频考点 1.恒星——恒星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自身能发光,由炽热气体组成,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2.太阳:太阳是由炽热的气体组成的球状天体,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130万倍。太阳的大气结构即为太阳的外部结构,从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扰乱地球大气的电离层;②产生“磁暴”现象;③产生极光。 3.行星——行星是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它们不发光,质量比太阳小得多。太阳系目前已知的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日食——当太阳、月球、地球运行约成一直线时,月球阴影掠过地球,会造成日食。依目视太阳被月球遮掩的多少,可分为日偏食、日全食和日环食。 5.月食——当太阳、地球、月球运行约成一直线时,月球运行到地球阴影内,则会形成月食。依地球遮避阳光照射到月面的多少,可分为月偏食和月全食。 6.时区——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按这种办法,每隔经度l5°为一个时区,全球共

划分成24个时区;以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为中央经线的时区为中时区或零时区,往东、往西各划分成l2个时区。? 7.日界线——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l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在日界线西侧的东十二区,在任何时刻总是比日界线东侧的西十二区早24小时,这样东、西十二区,虽然钟点相同,但日期总是相差一天,即东十二区任何时候都比西十二区要早一天。 8.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在碳酸盐类岩石地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塌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以南斯拉夫喀斯特高原命名,在我国也叫岩溶地貌,桂、黔、滇广泛分布。 9.河口三角洲——在河流和海洋共同作用下,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地区的陆上和水下形成的、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的堆积体称为河口三角洲。三角洲可分为四类:扇形三角洲(尼罗河、黄河)、鸟足状三角洲(密西西比河)、多岛状三角洲(珠江、恒河)、尖头状三角洲(意大利的台伯河)。 10.堰塞湖——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中国东北的镜泊湖即是典型的熔岩堰塞湖。 11.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1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研究

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研究 摘要:作为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成为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任务。本文通过简要介绍探究式教学的积极作用,指出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措施,以期能够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历史;积极作用;措施 在社会竞争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竞争的重点,而人才素质的高低则归因于教育质量的好坏。因此,在积极实行新课改的形势下,革新传统的教育理念,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任务[1]。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根据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有效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以促进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发展。 1探究式教学的积极作用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历史知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详细了解历史背景、掌握历史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可以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2]。同时,历史知识具有丰富性、阶级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利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措施 2.1充分认识探究式教学模式:目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许多高中历史教师依然坚持传统的教育理念,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得教学效率较低,所以,子啊新课改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应该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充分认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历史教

初中历史情境体验式创新教学法

初中历史情境体验式创新教学法 摘要:情境体验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式,它可以通过影视作品、多媒体、角色扮演等不同模拟方式创设历史情境,让师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激发兴趣, 调动情绪、情感,引发观察和思考,进而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境体验式;创新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历史被“冠”以“死记硬背”的代名词,这与我们的传统教学不无关系。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形成了教师看教参,钻教材,然后传授,学生则坐 着听、被传授的“独角戏”式模式。教师追求简单,学生则懒得动脑,一问三不知,大多习惯了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所以,要改变学生学习过程的被动、依赖性的学 习局面,情境体验式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改变传统教法的创新教学方法,教师有目 的的引导学生主体或亲自身临其境,或借助想象、虚拟的场境,或与亲历者就相 关问题彼此对话,进行角色体验,师生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创设愉悦的教 学情境,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的。情境体验式学 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教育者进行了探索性的教学实践,笔 者亦想通过此文谈谈我是如何实践情境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 一、体验式教学法的几种策略 1.语言情境——课堂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剂 教学语言是教师基本功之一。有人认为,历史教师只要是饱学之士就行,无 需讲究语言,但你可否知晓,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大家陈景润却因表达欠缺 而未能成为一名好教师,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在描述物理定律时语言优美而令人 赞叹呢?所以,笔者始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珍珠成串才能更美,有血有肉才算丰满,语言生动方能感染,语言肯定方能置信,先要动己才能动人! 历史学科过去性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师的讲课必须生动形象,富有感情,引 人入胜,才能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体验过去,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 的语言描绘,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很大的指向性作用。提高感知效应,情境会 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当自己讲述仁人志士献身祖国的英勇事迹,并且充 满敬意时,学生也会情动而相随,比如在《甲午战争》一课中,为了烘托邓世昌 的献身精神,笔者朗诵了后人纪念邓世昌的诗词,学生听得入神,仿佛亲临了硝 烟弥漫的战场,对英雄的献身也唏嘘不已;当笔者讲述某些凶与敌勾结、出卖民 族利益,并且充满仇恨和蔑视时,学生也会对其产生憎恨。正所谓以情动请,师 生感情达到共鸣的境地,这就是教育心理学上所说的情感的感染性。 2.创设问题情境——带来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难点,如何深入浅出地讲透?在平时的课堂中,笔者较 多地采用问题情境法,把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隐含在富有启发性的 具体情景问题中,使问题含而不露。比如在讲《早期的西方殖民扩张》一课“三角贸易”这一目时,笔者对“为何殖民者要从非洲贩卖黑奴到美洲”这个问题采用了问 题情境法。请学生置身于旁观者的角度解释从非洲贩卖奴隶到美洲,笔者设置了 这么几个问题: 师:美洲没有劳动力吗? 生:有,印第安人。 师:既然有土著居民可以做劳动力,为何还要千里迢迢从非洲贩卖过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