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代数重点

关系代数重点
关系代数重点

第二章关系代数

教学目的:

本章实际上研究的是关系的运算。

学习目的:

关系运算是设计关系数据库操作语言的基础,因为其中的每一个询问往往表示成一个关系运算表达式,在我们的课程中,数据及联系都是用关系表示的,所以实现数据间的联系也可以用关系运算来完成。

通过本章学习,应重点掌握:

(1)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2)如何用关系代数表达式来表达实际查询问题;

(3)如何用元组演算表达式来表达实际查询问题;

(4)如何用域演算表达式来表达实际查询问题;

(5)如何将关系代数表达式转换为元组演算表达式或转换为域演算表达式。

了解和掌握关系数据结构中涉及到的域、笛卡儿积、关系模式等有关内容的含义;

掌握关系的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的定义;

掌握关系代数中的并、交、差、笛卡儿积运算,以及选择、投影和连接运算。

教学重点:

关系的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的定义;

关系代数中的并、交、差、笛卡儿积运算,以及选择、投影和连接运算。

教学难点:关系代数中的并、交、差、笛卡儿积运算,以及选择、投影和连接运算。

教学方法:实例法

教学内容:如下:

2.1 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是一种简单的二维表格结构,每个二维表称做一个关系,一个二维表的表头,即所有列的标题称为一个元组,每一列数据称为一个属性,列标题称估属性名。同一个关系中不允许出现重复元组和相同属性名的属性。

1.关系模型组成

关系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关系操作分

2.关系操作的特点

关系操作的特点是操作对象和操作结果都是集合。而非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操作方式则为一次一个记录的方式。

关系数据语言分为三类:

(1)关系代数语言:如ISBL;

(2)关系演算语言:分为元组关系演算语言(如Alpha,Quel)、域关系演算语言(如QBE);

(3)具有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双重特点的语言:如SQL。

3.关系数据结构及其形式化定义

(1)域

定义 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2)笛卡尔积

定义 设D 1,D 2,D 3,…,D n ,为任意集合,定义D l ,D 2,D 3,…,D n 的笛卡尔积为 D 1×D 2×D 3×…×D n ={(d1,d2,d3,…dn)[di ∈Di ,i =1,2,3…,n]

其中每一个元素(dl ,d2,d3,…,dn ,)叫做一个n 元组(n 一tuple)或简称为元组(Tuple),每一个值di 叫做一个分量(Component),若Di(i =l ,2,…n)为有限集,其基数(Cardinal number)为mi(i=l ,2,3,…,n), 则D 1×D 2×D 3×…×D n 的基数M 为 M =

∏=n

i 1

mi

笛卡尔积可以用二维表来表示。 例 D1={0,1},D2={a ,b ,c}

则:D1×D2={(0,a),(0,b),(0,c),(1,a),(1,b),(1,c)}用二维 表来表示,如图2—2所示。

(3)关系的形式化定义及相关名词 定义 D 1×D 2×D 3×…×D n 的子集叫做在域D 1,D 2,D 3,…,D n 上的关

系,用R(D 1,D 2,D 3,…,D n ),称关系R 为n 元关系。

候选码 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组的值能惟一的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组为候选码

(Candidate Key)。

主码 若一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则选定其中一个为主码(PrimaryKey)。主码诸属

性称为主属性。不包含在任何候选码中的属性称为非码属性(Non —Key attribute)。关系模型的所有属性组是这个关系模式的候选码,称为全码(All —key)

(4)关系的三种类型

基本关系(通常又称为基本表或基表),是实际存在的表,它是实际存储数据的逻辑

表示

查询表,查询结果对应的表

视图表,是由基本表或其他视图表导出的表,也常称为虚表 (5)基本关系有以下五条性质

每一列中的分量必须是同一类型的数据,来自同一个域 属性不能重名 行列的顺序无关

任何两个元组不能完全相同

每一个分量必须是不可再分的数据项

3. 关系完整性

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是对关系的某种约束条件。关系的完整性共分为三类: 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完整性。

×

(1)实体的完整性(Entity Integrity)规定:若属性A是基本关系R的主属性,则属性

A不能取空值。即主属性不能为空。

(2)参照的完整性(Referential Integrity)规定:若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

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基本关系R和S不一定是不同的关系)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必须为:

①或者取空值(F的每个属性值均为空值);即外码可以为空

②或者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

(3)用户定义的完整性(User defined Integrity):就是针对某一具体的关系数据库的

约束条件,由应用的环境决定。

4.关系模式

在数据库中要区分型和值。关系数据库中的型也称为关系数据库模式,是关系数据库的描述。它包括若干域的定义以及在这些域上定义的若干关系模式。关系数据库的值是这些关系模式在某一时刻对应的关系的集合,通常称之为关系数据库。

定义关系的描述称为关系模式(Relation Schema)。可以形式化的表示为

R(U,D,dom,F)

其中,R表示关系名;U是组成该关系的属性名集合;D是属性的域;dom是属性向域的映像集合;F为属性间数据的依赖关系集合。

通常将关系模式简记为:

R(U)或R(Al,A2,A3,…,An。)

其中R为关系名,A1,A2,A3,…,An。为属性名,域名、属性向域的映像常常直接说明属性的类型、长度。

例定义学生与课程关系模式及主码如下:

(1)S(Sno,Sname,SD,SA)

Key(Sno)

(2)C(Cno,Cname,PCno)

Key(Cno) Dom(PCno)=Cno

这里,Pcno是先行课程号,来自Cno域,但由于Pcno属性名不等于Cno值域名,所以要用Dom来定义。

能否将Pcno直接改为Cno呢?

不能,因为在关系模型中,各列属性必须取相异的名字。

(3)SC(Sno,Cno,Grade)

Key(Sno,Cno)

其中,SC关系中的Sno、Cno又分别为外码。因为它们分别是S、C关系中的主码。

2.2关系代数

关系代数是一种抽象的查询语言,是关系数据操纵语言的一种传统表达方式。它是用对关系的运算来表达查询的。

关系运算符有四类:集合运算符,专门的关系运算符,算术比较符和逻辑运算符,如图2—3所示。

根据运算符的不同,关系代数运算可分为传统的集合运算和专门的关系运算。

1.传统的集合运算

传统的集合运算是从关系的水平方向进行的,主要包括:并、交、差及广义笛卡尔积。

(1)并(Union);

关系R与S的并记作:

RUS={t∈R V t∈S}

(2)差(Difference);

关系R与S的差记作:

R—S={t∈R ∧ t?S}

(3)交(Intersection);

关系R与S的交记作:

R?S={t∈R ∧ t∈S}

(4)广义笛卡尔积(Extended Cartesian Product);

两个分别为n目和m目的关系R和S的广义笛卡儿积是一个(n+m)列的元组的集合。元组的前n列是关系R的一个元组,后m列是关系S的一个元组。若R有K1个元组,S有K2个元组。则R和S的广义笛卡儿积有 K1×K2 个元组。记作:

R×S={ t r t s | t r∈R ∧ t s∈S}

2.专门的关系运算

专门的关系运算既可以从关系的水平方向进行运算,又可以向关系的垂直方向运算。

1)选择(Selection);

选择运算是从关系的水平方向进行运算,是从关系R中选择满足给定条件的诸元组,记作:

σF(R)={t[A]|t∈R ∧F(t)=’真’ }

(2)投影(Projection);

投影运算是从关系的垂直方向进行运算,在关系R中选择出若干属性列组成新的关系,记作:

πA(R)={t[A]|t∈R }

(3) 连接(Join);

连接分为:θ连接、等值连接及自然连接三种,分述如下:

①θ连接:它是从两个关系的笛卡尔积中选取属性间满足一定条件的元组。记作:

{ t r t s | t r ∈R ∧ t s ∈

S ∧ t r

[A] θ t s

[B] }

其中:θ

是比较运算符,A 和

B 分别为R 和S 上度数相等,且可比的属性组。 ②等值连接:当θ为“=”时,称之为等值连接,记为: { t r t s | t r ∈R ∧ t s ∈S ∧ t r [A] = t s [B] } ③自然连接:是一种特殊的等值连接,它要求两个关系中进行比较的分量必须是相

同的属性组,并且在结果中将重复属性列去掉。若R 和S 具有相同的属性组B ,则自然连接可以记为:

R S ={ t r t s | t r ∈R ∧ t s ∈S ∧ t r [B] = t s [B] }

的水平方向,而且要从关系的垂直方向运算。因为自然连接要去掉重复属性,如果没有重复属性,那么自然连接就转化为笛卡尔积。 (4)除(Division);

除运算是同时从关系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进行运算。

给定关系R(X ,Y)和S(Y ,Z),X ,Y ,Z 为属性组。R ÷S 应当满足元组在X 上的分量值x 的像集Yx 包含S 在Y 上投影的集合。记作:

R ÷S = { t r [X] | t r ∈R ∧ πy [S]? Y x }

其中:Yx 为x 在R 中的像集,x =t r [X]。且R ÷S 的结果集的属性组为X 。 (5)需要注意的四个问题:

①关系代数的五个基本操作为:并、差、笛卡尔积、投影和选择。其它的操作都可以由5个基本的操作导出,因此它们构成了关系代数完备的操作集。 例如两个关系R 与S 的交运算等价于: R ?S =R 一(R —S)或R ?S =S 一(S —R) 所以交运算不是一个独立的运算。

②关系代数在使用的过程中对于只涉及选择、投影、连接的查询可用表达式: πA1,…AK(σF 或πA1,…AK(σF (S ×R))

③对于否定操作,一般要用差操作表示,例如不学“操作系统”课的学生姓名,通常不要用如下的形式表示:

πSname( σCname ≠’操作系统’)) 而采用如下形式:

πSname - πSname (σCname =’操作系统’)) ④对于检索具有全部特征的操作,一般要用除法操作表示, 例如查询选修全部课程的学生学号。通常不要用如下的形式表示; πSno,Cno(SC ÷πCno(C)) 而采用如下形式:

πSno,Cno(SC)÷πCno(C)

2.3关系演算

关系演算分为元组演算和域演算,下面分别介绍。 元组演算

=

=

在元组演算中,其元组表达式中的变量是以

元组

为单位的,其一般形式为:

{t | P(t)}

其中:t 是元组变量,P(t)是关系演算公式。 下面将五种基本的关系运算用元组演算表达式

表示如下。

(1)并 RUS ={t | R(t) V S(t)} (2)差R —S ={t | R(t)∧ ?S(t)}

(3)笛卡尔积

R ×S ={t (n+m)

| (?u (n)

) (?v (m)

) ( R(u) ∧ S(v)

∧ t[1]=u[1] ∧ …∧t[n] =u[n]

∧t[n+1] =v[1] ∧…∧

t[n+m] =v[m])}

R ×S 后生成的新关系是n+m 目关系。

(4)投影 πi1,i2,…,ik(R) ={ t (k)

| (?u )(R(u) ∧ t[1] =u[i 1

] ∧ …t[k] =

u ([ik]))

(5)选择

σ(R)={ t | R(t) ∧

F} 域演算

在域演算中,表达式中的域变量是表示域的变量,可将关系的属性名视为域变量,域演算表达式的一般形式为:

{t 1, ……,t k | P(t 1,……,t k )}

其中,t 1…… t k 是域变量,P(t 1……t k )是域演算公式。

关系代数、元组演算、域演算三类关系运算的表达能力是等价的,可以互相转换。可以证明如下三个结论:

(1)每一个关系代数表达式有一个等价的安全的元组演算表达式; (2)每一个安全的元组演算表达式有一个等价的安全的域演算表达式; (3)每一个安全的域演算表达式有一个等价的关系代数表达式。

例2—R ,S 如图2—4所示。

请求出:RUS ,R —S ,R ?S ,R ×S ,πA,C (R),σA>B (R)。

解 RUS ,R —S ,R ?S ,R ×S ,A,C

(R),σA>B

(R)如图所示:

RUS

R —S

例2—2 设有关系R ,S 如图2—4所示,求:

R S 解 本题的F 公式为R.A

元组取出来作为结果集的元组。

结果集的前三个属性为:R.A ,R.B ,R.C 结果集的后三个属性为:S.A ,S.B ,S.C

结果如图所示。 πA,C (R)

σA>B (R)

R S 解

本题要求R 与S 关系的自然连接,自然连接是一种特殊的等值连接,它要求两个关系中进行比较的分量必须是相同的属性组,并且在结果中将重复属性列去掉。本题R 与S 关系中相同的属性组为AC ,因此,结果中的属性列应为:ABCD 。其结果如图 2—8所示。

分析1 根据除法定义,此题的X 有属性AB ,Y 有属性CD ,那么,R ÷S 应当满足元组在X 上的分量值x 的像集Yx 包含S 在 Y 上投影的集合。而结果集的属性为AB 。

例2-4 设有关系R ,S 如图2-9所示,求:R ÷S

分析1 根据除法定义,此题的X 有属性AB ,Y 有属性CD ,那么,R ÷S 应当满足元组在X 上的分量值x 的像集Yx 包含S 在Y 上投影的集合。而结果集的属性为AB 。

分析2 在关系R 中,属性组X(即AB)可以取3个值{(a , b),(b ,d),(c ,k)},其中: (a ,b)的像集为:{(c ,d),(e ,f),(h ,k)} (b ,d)的像集为:{(e ,f),(d ,1)}

S

(c ,k )的像集为:{(c ,d),(e ,f)}

分析3 S 在Y(即CD)的投影为{(c ,d),(e ,f)}

从上分析可以看出,只有(a ,b),(c ,k)包含了S 在Y(即CD)的投影,所以,R ÷S ={(a ,b),(c ,

例2—5 设有学生课程数据库中包含三个关系:学生关系S 、课程关系C 、学生选课关系SC ,如图2—11(a),(b),(c)所示。请用关系代数表达式、元组演算表达式查询如下问题:

(1) 检索选修课程名为“数学”的学生号和学生姓名

解:检索选修课程名为“数学”的学生号和学生姓名: ①关系代数表达式为:

πSno,Sname(σCname=

因为

为自然连接,所以去掉重复列后的结果如图(a),(b)所示。 R ÷S

S

C

SC

(a )

从图中可见我们可将上述的关系代数表达式写为: π1,2(σ8=

)) ②元组演算表达式为: ‘

{t |( ?u)( ?v)( ?w)S(u)∧ SC(v) ∧C(w) ∧ u[1] =V[1] ∧v[2]=w[1]∧w[2]=‘数学’ ∧t[l]=u(l) ∧t[2]=u[2]}

例2—6 给定学生数据库,有S ,SC ,C 三个关系如图2—11所示:

2.4 查询优化

查询实例

要查询学生“李明”选修的所有课程的成绩。有几种查询表示:

E1=∏score (σs.sno=sc.snoANDs.sname= “李明”(Student×SC))

E2=∏score (σs.sname= “李明”(Student SC))

E3=∏score (σs.sname= “李明”(Student) SC)

比较三种查询实现

我们希望在系统开销尽量小的情况下对查询进行尽可能的优化,一般采用以下策略:1.选择运算尽早进行。

2.投影运算与选择运算同时进行。

3.将笛卡尔积与随后的选择运算合并为连接运算。

4.投影运算与其他运算同时进行。

5.寻找公共子表达式并将结果存储。

6.对文件进行预处理。

关系代数的等价变换

关系代数表达式的优化是查询优化的重要基础。

所谓关系代数表达式的优化,就是要按照一定的等价变换规则将其转换为查询效率更高的表达式。

查询优化步骤

1.把查询转换成一种内部表示

通常采取的内部表示曾经提到的表达树形式。

E1=πScore(σS.SNo=SC.SNo AND S.SName=’李明’(S╳SC))

可用表达树(又称语法树)来表示

2.利用关系代数等价变换规则以及查询优化的一般策略,将语法树进行优化,选择运算应该尽量先做。根据等价变换规则第6条,E1的关系代数语法树可以优化成如下的形式

3.选择适当的低层存取路径

所谓选择低层存取路径,指的就是要充分利用数据库中已有的索引等信息。假如选择条件或连接条件所涉及的属性上有索引,那么利用该索引进行存取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这也能提高查询的效率。

4.生成一组查询计划,从中选择一个代价最小的。

所谓查询计划就是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内部查询过程,它按照某种存取路径来计算关系代数表达式的结果。

我们可以有一组查询计划供选择;例如某个关系是无序的,选择条件涉及的属性上也没有索引,那么不同的查询计划可能会有不同的方案:

对该关系进行排序预处理

在选择条件涉及的属性上建索引

这样就必须计算每一种查询计划的代价,以便从中选择一个代价最小(所谓“最优”)的查询计划。

关系代数运算练习答案

关系代数表达式: 由关系代数运算经有限次复合而成的式子称为关系代数表达式。 这种表达式的运算结果仍然是一个关系。可以用关系代数表达式表示对数据库的查询和更新操作。 关系代数(演算)要求掌握各种语句的应用 1:设教学数据库中有3个关系: 学生关系S(SNO,SNAME,AGE,SEX) 学习关系SC(SNO,CNO,GRADE) 课程关系C(CNO,CNAME,TEACHER) 下面用关系代数表达式表达每个查询语句。 (1) 检索学习课程号为C2的学生学号与成绩。 πSNO,GRADE(σCNO='C2'(SC)) (2) 检索学习课程号为C2的学生学号与姓名 πSNO,SNAME(σCNO='C2'(S SC)) 由于这个查询涉及到两个关系S和SC,因此先对这两个关系进行自然连接,同一位学生的有关的信息,然后再执行选择投影操作。

此查询亦可等价地写成: πSNO,SNAME(S)(πSNO(σCNO='C2'(SC))) 这个表达式中自然连接的右分量为"学了C2课的学生学号的集合"。这个表达式比前一个表达式优化,执行起来要省时间,省空间。 (3)检索选修课程名为MATHS的学生学号与姓名。 πSNO,SANME(σCNAME='MATHS'(S SC C)) (4)检索选修课程号为C2或C4的学生学号。 πSNO(σCNO='C2'∨CNO='C4'(SC)) (5)检索选修课程号为C2和C4的学生学号。 π1(σ1=4∧2='C2'∧5='C4'(SC×SC)) 这里(SC×SC)表示关系SC自身相乘的乘积操作,其中数字1,2,4,5都为它的结果关系中的属性序号。 比较这一题与上一题的差别。 (6)检索不学C2课的学生姓名与年龄。 πSNAME,AGE(S)-πSNAME,AGE(σCNO='C2'(S SC))

关系代数习题3.26

1. 下面的选项不是关系数据库基本特征的是()。 A.不同的列应有不同的数据类型 B.不同的列应有不同的列名 C.与行的次序无关 D.与列的次序无关 2. 一个关系只有一个()。 A.候选码 B. 外码 C. 超码 D. 主码 3. 关系模型中,一个码是()。 A.可以由多个任意属性组成 B.至多由一个属性组成 C.可有多个或者一个其值能够唯一表示该关系模式中任何元组的属性组成 D.以上都不是 4. 现有如下关系: 患者(患者编号,患者姓名,性别,出生日起,所在单位) 医疗(患者编号,患者姓名,医生编号,医生姓名,诊断日期,诊断结果) 其中,医疗关系中的外码是()。 A. 患者编号 B. 患者姓名 C. 患者编号和患者姓名 D. 医生编号和患者编号 5. 现有一个关系:借阅(书号,书名,库存数,读者号,借期,还期),假如同一本书允许一个读者多次借阅,但不能同时对一种书借多本,则该关系模式的外码是()。 A. 书号 B. 读者号 C. 书号+读者号 D. 书号+读者号+借期 6. 关系模型中实现实体间N:M 联系是通过增加一个()。

A.关系实现 B. 属性实现 C. 关系或一个属性实现 D. 关系和一个属性实现 7. 关系代数运算是以()为基础的运算。 A. 关系运算 B. 谓词演算 C. 集合运算 D. 代数运算 8.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能实现的专门关系运算包括()。 A. 排序、索引、统计 B. 选择、投影、连接 C. 关联、更新、排序 D. 显示、打印、制表 9. 五种基本关系代数运算是()。 A.∪-× σ π B.∪-σ π C.∪∩× σ π D.∪∩σ π 11. 关系数据库中的投影操作是指从关系中()。 A.抽出特定记录 B. 抽出特定字段 C.建立相应的影像 D. 建立相应的图形 12. 从一个数据库文件中取出满足某个条件的所有记录形成一个新的数据库文件的操作是()操作。 A.投影 B. 联接 C. 选择 D. 复制 13. 关系代数中的联接操作是由()操作组合而成。 A.选择和投影 B. 选择和笛卡尔积 C.投影、选择、笛卡尔积 D. 投影和笛卡尔积 14. 自然联接是构成新关系的有效方法。一般情况下,当对关系R和S是用自然联接时,要求R和S含有一个或者多个共有的()。 A.记录 B. 行 C. 属性 D. 元组 15. 假设有关系R和S,在下列的关系运算中,()运算不要求:“R 和S具有相同的元数,且它们的对应属性的数据类型也相同” 。

常用的数学符号大全、关系代数符号

常用数学符号大全、关系代数符号 1、几何符号 丄 /∕∠c Θ≡BA 2、 代数符号 X ∧∨ ? ∫ ≠ ≤ ≥ ≈ ∞ : 3、运算符号 如加号( + ),减号(―),乘号(×或?),除号(÷或/), 交集(∩),根号(√),对数(log , Ig ,In ),比(:),微分 积分(/)等。 4、集合符号 U ∩ ∈ 5、 特殊符号 ∑ ∏ (圆周率) 6、 推理符号 Ial 丄 S U ≠≡±≥ ΓΔΘ Λ Ξ On Σ ① X Ψ αβ Y δ ε Zn θ IK λμ ξ OnP σ TU φ X ψω I IlmWV^W 两个集合的并集(U ), (dx ),积分(∫),曲线

i ii iii iv VVigi 血ix X

∈∏∑∕√χ∞∟∠∣∕∕∧∨∩u ∫e .?.?.?: ::S ≈ B= ≠≡≤≥ W 仝< > ? O 丄 "C C 指数0123 : 0123 7、数量符号 如:i, 2+i,a,x,自然对数底e,圆周率n。 &关系符号 如“=”是等号,“≈”是近似符号,“≠”是不等号,“>”是大于符号,“v”是 小于符号,“≥”是大于或等于符号(也可写作“),"≤”是小于或等于符号(也可写作“》”),。“→”表示变量变化的趋势,“s”是相似符号,“B”是全等号,“//” 是平行符号,“丄”是垂直符号,“%”是成正比符号,(没有成反比符号,但可以用成正比符号配倒数当作成反比)“€”是属于符号,“??”是“包含”符号等。 9、结合符号 如小括号“()”中括号“ □”,大括号“”横线“一” 10、性质符号 如正号“ + ”,负号“ —”,绝对值符号“I I ”正负号“ ± ?因为,(一个脚站着的,站不住) ???所以,(两个脚站着的,能站住)总和(∑),连乘(∏),从n个元素中每次取出 r个元素所有不同的组合数(C(r)(n)),幕(A, Ac, Aq, x^n )等。

关系代数讲解与例题

关系代数 关系代数是关系数据库系统查询语言的理论基础。 关系代数的9种操作: 并、交、差、乘、选择、投影、联接、除、自然联接运算。 五个基本操作: 并(∪) 差(-) 笛卡尔积(×)投影(σ) 选择(π) 四个组合操作: 交(∩) 联接(等值联接)自然联接(RS) 除法(÷) 关系代数表达式: 由关系代数运算经有限次复合而成的式子称为关系代数表达式。这种表达式的运算结果仍然是一个关系。可以用关系代数表达式表示对数据库的查询和更新操作。 关系代数(演算)要求掌握各种语句的应用,多做书中的例题可以帮助自己熟能生巧。 关系代数表达式举例 用关系代数表示数据查询的典型例子 [例]设教学数据库中有3个关系: 学生关系S(SNO,SNAME,AGE,SEX) 学习关系SC(SNO,CNO,GRADE) 课程关系C(CNO,CNAME,TEACHER) 下面用关系代数表达式表达每个查询语句。 (1) 检索学习课程号为C2的学生学号与成绩。 πSNO,GRADE(σCNO='C2'(SC)) (2) 检索学习课程号为C2的学生学号与姓名 πSNO,SNAME(σCNO='C2'(SSC)) 由于这个查询涉及到两个关系S和SC,因此先对这两个关系进行自然连接,同一位学生的有关的信息,然后再执行选择投影操作。 此查询亦可等价地写成: πSNO,SNAME(S)(πSNO(σCNO='C2'(SC))) 这个表达式中自然连接的右分量为"学了C2课的学生学号的集合"。这个表达式比前一个表达式优化,执行起来要省时间,省空间。 (3)检索选修课程名为MATHS的学生学号与姓名。 πSNO,SANME(σCNAME='MATHS'(SSCC)) (4)检索选修课程号为C2或C4的学生学号。 πSNO(σCNO='C2'∨CNO='C4'(SC)) (5)检索至少选修课程号为C2或C4的学生学号。 π1(σ1=4∧2='C2'∧5='C4'(SC×SC)) 这里(SC×SC)表示关系SC自身相乘的乘积操作,其中数字1,2,4,5都为它的结果

代数表示理论的简要介绍与近期发展

代数表示理论的简要介绍与近期发展 21511111 xxx 摘要:代数表示理论是代数学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 在近二十五年的时间里, 这一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代数表示论是本世纪七十年代初兴起的代数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它的基本内容是研究一个A r t i n 代数上的模范畴。由于各国代数学家的共同努力,这一理论于最近二十年来有了异常迅猛的发展并逐步趋于完善。本文主要从 Hall 代数和拟遗传代数两个方面介绍代数表示论的一些最新进展。 关键词:Hall 代数;遗传代数; Kac-Moody 李代数; 拟遗传代数; 介绍 早在二十世纪初,W d e d erb u rn的著名定理便完全刻画了有限维半单代数的结构,这种代数同构于有限个除环上的全矩阵代数的直和,其上的模都是半单模.那么,非半单代数的结构又如何呢? 经典的结构理论是将一个代数划分为根和半单两部分,将代数看作它的根借助半单部分的扩张.并由幂零根发展到谐零根、J。。o b so n 根等各种不同性质的根.一般来说,半单部分能够给出较好的刻画,但根的结构非常复杂。为此专门发展起了“根论”,进行这方面的研究。1 9 4 5年,美国数学家B a rue r 和T h a r n 提出了关于有限维代数的两个猜测.第一,“有界表示型代数是有限的。”第二,“对于任意一个无限表示型代数,存在无限多个自然数d,使得维数等于d 的模有无限多个。”这两个猜测成为代数表示论的起源。所谓一个代数是有限表示型的,是指它仅有有限多个(在同构意义下) 不可分解模,反之,称为无限型的.众所周知,一个代数的模与代数的表示,即代数到一个全矩阵代数的同态像是一回事.如果我们把这样的一个同态像看作是原来代数的一张照片,则有限表示型代数是用有限张照片就可以揭示清楚的一种代数,当然比较简单.而无限型代数则需用无限多张照片才能表达。代数表示论就是研究一个给定的A r t i n 代数是有限型还是无限型.若是有限型,确定其全体不可分解模;若是无限型,给出模的分布情况.我们大家所熟悉的J o r d a n 标准型就可以看作是单变元多项式环的商环的表示。事实上,令A 是复数域C 上的任意n x n矩阵,则C [ A〕是C上的有限维向代数,C [ A〕上的模是一个复数域上的有限维向量空间V ,带有一个到自身的线性变换A。 V O A.若A 有若当块 ,则“ C [A ]有不可分解模 `

数据库关系代数表达式学习资料

数据库关系代数表达式学习 关系代数是关系数据库系统查询语言的理论基础 一、关系代数的9种操作: 关系代数中包括了:并、交、差、乘、选择、投影、联接、除、自然联接等操作。 五个基本操作: 并(∪)、差(-)、笛卡尔积(×)、投影(σ)、选择(π) 四个组合操作: 交(∩)、联接(等值联接)、自然联接(R S)、除法(÷) 注2:等值连接表示先做笛卡尔积(×)之后,对相应列进行选择或等值关联后的结果(仅筛选行、不筛选列) 注2:自然连接表示两个关系中若有相同名称的属性,则自动作为关联条件,且仅列出一列 二、关系代数表达式: 由关系代数运算经有限次复合而成的式子称为关系代数表达式。这种表达式的运算结果仍然是一个关系。可以用关系代数表达式表示对数据库的查询和更新操作。 三、举例说明: 设教学数据库中有3个关系: 学生关系S(SNO, SNAME,AGE,SEX) 学习关系SC(SNO,CNO,GRADE) 课程关系C(CNO,CNAME,TEACHER) (1) 检索学习课程号为C2的学生学号与成绩 ------------------------------------ SELECT SNO,GRADE FROM SC WHERE CNO='C2' ------------------------------------ π SNO, GRADE (σ CNO='C2' (SC)) ************************************ (2) 检索学习课程号为C2的学生学号与姓名 ------------------------------------ SELECT SC.SNO,S.SNAME

数据库关系代数习题

2.现有关系数据库如下: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奖学金)。 课程(课程号,名称,学分)。 学习(学号,课程号,分数)。 用关系代数表达式实现下列1-4小题: 1. 检索"英语"专业学生所学课程的信息,包括学号、姓名、课程名和分数。 П学号,姓名,课程名,分数(σ专业='英语'(学生∞学习∞课程))。 2. 检索"数据库原理"课程成绩高于90分的所有学生的学号、姓名、专业和分数。 П学号,姓名,专业,分数(σ分数>90∧名称='数据库原理'(学生∞学习∞课程))。 3. 检索不学课程号为"C135"课程的学生信息,包括学号,姓名和专业。 П学号,姓名,专业(学生)-П学号,姓名,专业(σ课程号='C135'(学生∞学习))。 4. 检索没有任何一门课程成绩不及格的所有学生的信息,包括学号、姓名和专业。 П学号,姓名,专业(学生)-П学号,姓名,专业(σ分数<60(学生∞学习))。 5.检索选修全部课程的学生姓名 6.检索至少选修了李强同学所选修的全部课程的学生姓名。

3.现有关系数据库如下: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奖学金)。 课程(课程号,名称,学分)。 学习(学号,课程号,分数)。 用关系代数表达式实现下列1—4小题: 1. 检索“国际贸易”专业中获得奖学金的学生信息,包括学号、姓名、课程名和分数。 Π学号,姓名,课程名,分数(σ奖学金>0∧专业=国际贸易(学生∞学习∞课程))。 2. 检索学生成绩得过满分(100分)的课程的课程号、名称和学分。 Π课程号,名称,学分(σ分数=100(学习∞课程))。 3. 检索没有获得奖学金、同时至少有一门课程成绩在95分以上的学生信息,包括学号、姓名和专业。 Π学号,姓名,专业(σ奖学金<=0∧分数>95(学生∞学习))。 4. 检索没有任何一门课程成绩在80分以下的学生的信息,包括学号、姓名和专业。 Π学号,姓名,专业(学生)-Π学号,姓名,专业(σ分数<80(学生∞学习))。 4.设有关系S、SC和C,试用关系代数表达式完成下列操作。 S(snum,sname,age,sex),例:(1,“李强”,23,‘男’)是一条数据记录。SC(snum,cnum,score),例:(1,“C1”,83)是一条数据记录。C(cnum,cname,teacher) 例:(“C1”,“数据库原理”,“王华”)是一条数据记录。

关系代数习题

习题四 1. 试述关系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 .关系是由(R,U,D,dom,F )组成,R 为关系名,关系结构、关系操作、关系完整性约束 U 位组成关系的元组属性集合,D 为属性集合U 来自的域,dom 为对象关系的映像集合,F 为属性依赖关系集合。关系操作为关系代数、关系演算、关系映象操作,此语言表达能和功能强大,约束:参照完整性约束,用户自定义约束,实体完整性约束。 2. 试述关系数据语言的特点和分类。 关系操作语言灵活方便、语言表达能力和功能强,其特点:操作一体化,操作方式一次一集合,高度的非过程化的操作,关系操作语言包括:关系代数语言、关系演算语言、基于映像 的语言,关系代数语言是对关系的运算来表达查询的语言,关系演算语言查询元组的应该满足的谓词条件的运算查询语言, 基于映像的语言具有关系代数与关系演算的语言的双重特点 语言查询!

3. 定义并解释下列术语,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主码、候选码、外码。)1 在一个关系中某个属性(或属性组)能够唯一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为候选码,选择其 R 中属性F 不是R 的码,h 为K 关系的主码,如果F 与h 相对应,中一个为主码,在关系 则称 F 为管系R 的外码 笛卡尔积、关系、元组、属性、域。2)给定一组域D1,D2,D3 3)关系、关系模式、关系数据库。 4. 试述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在参照完整性中,为什么外码属性的值也可以为空?什么 情况下才可以为空? 5. 试述等值连接与自然连接的区别和联系。 6. 对于学生选课关系,其关系模式为: 学生(学号,姓名,年龄,所在系); 课程(课程名,课程号,先行课); 选课(学号,课程号成绩)。 用关系代数完成如下查询。 求学过数据库课程的学生的姓名和学号。1) 求学过数据库和数据结构的学生姓名和学号。2)求没学过数

代数与代数基本定理的历史

代数与代数基本定理的历史 1.关于代数的故事 在十九世纪以前,代数被理解为关于方程的科学。十九世纪,法国数学家伽罗华(Evaristr Galois)开创群论以后,代数不再以方程为中心,而是以各种代数结构为中心。作为中学数学课程的代数,其中心内容就是方程理论。代数的发展是和方程分不开的。代数对于算术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代数和算术的主要区别说在于前者引入了未知量,根据问题的条件列同方程,然后解方程求出未知量,我们举一个例子:一个乘以3,再除以5,等于60,求这个数。算术求法(公元1200年左右伊斯兰教的数学家们就是这样解的:既然这个数的3/5是60,那么它的1/5就是20一个数的1/5是20那么这个数是20的5倍,即100。代数解法:设某数为x ,则可见代数解法与算术思路不同。各有自己的一套规则,代数解法比较简单明了。古埃及人、巴比伦人在一些实际计算问题已使用过代数的方法。据说,1858年苏格兰有一位古董收藏家兰德在非洲的尼罗河边买了一卷公元前1600年左右遗留下来的古埃及的纸莎草卷,他惊奇地发现,这卷草卷中有一些含有未知数的数学问题(当然都是用象形文字表示的)。例如有一个问题翻译成数学语言是: “啊哈,它的全部,它的1/7,其和等于19。” 如果用x表示这个问题中的求知数,就得到方程,解这个方程,得到。令人惊奇的是,虽然古埃及人没有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方程的表示和解法,却成功得到解决了这个答数。我国古代的代数研究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经典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除了方程外,还有开平方、开立方、正负数的不同表示法和正负数的加减法则等代数的最基本问题,到宋、元时代,我国对代数的研究达到了高峰。贾宪等的高次方程数值解方法,秦九韶的联立一次同余式解法,李治的列方程一般方法,朱世杰的多元高次方程组解法,及其有限级数求和的“招差法公式”,都早于欧洲几百年。“代数学”这个名称,在我国是1859年正式开始使用的,来自拉丁文(Algebra),它又是从阿拉伯文变来的,其中有一段曲折的历史。公元825年左右,花拉子模的数学家阿尔——花拉子模写了一本书《Kitabaljabr-W’al-mugabala》意思是“整理”和“对比”,这本书的阿拉伯文版已经失传,但12世纪的一册拉丁文译本却流传到今,在这个译本中,把“aljabr”译成拉丁语“Aljebra”,并作为一门学科,它的课题最首要的就是用字母表示的式子的变形和解方程的规则方程。我国清代数学李善兰,1859年编译西方代数时,把“Algebra”译成了“代数学”。从些,“代数”这个名词便一直在我国沿用下来。 2.代数基本定理 任何n(n>0)次多项式在复数域中至少有一个根。一元一次方程有且只有一个根,一元二次方程在复数域中有且只有两个根,因此,人们自然研究一元n次方程在复数域中有几个根。此外,当初的积分运算中采用部分分式法也引起了与此有关的问题:是不是任何一个实系数多项式都能分解成一次因式的积,或分解成实系数的一次因式和二次因式的积?这样的分解,关键证明代数基本定理。代数基本定理的第一个证明是法国数学家达朗贝尔给出的,但他的证明是首先默认了数学分析中一条明显的引理:定义在有限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一定在某一点取得最小值,而这个引理在达朗贝尔的研究100年以后才得到证明。接着,欧拉也给出了一个证明,但有缺陷,拉格朗日于1772年又重新证明了代数基本定理,后经高斯分析,发现他的证法中把实数的尚未证明其真实性的各种性质应用了,所以该证明仍然是很不严格的。1799年,高斯在他的博士论文中第一个严格证明了代数基本定理,其基本思路如下:设f (z)为n次实系数多项式,记z = x + yi (x, y为实数),考察方程:f (x + yi) = u (x, y) + v (x, y)i = 0即u (x, y) = 0与v (x, y) = 0分别表示oxy坐标平面上的两条曲线,于是通过对曲线作定性的研究,他证明了这两条曲线必有一个交点,从而得出u (a, b) = v (a, b) = 0即f (a + bi) = 0,故此便是代数方程f (z)的一个根。这个论证具有

关系代数全解

因为关系被解释为某个谓词的外延,关系代数的每个运算在谓词演算中都有对应者。例如,自然连接是逻辑AND()的对应者。如果关系R和S分别表示谓词p1和p2的外延,则R和S的自然连接(R S)是表示谓词p1p2的外延的关系。 认识到 Codd 的代数事实上关于一阶逻辑不完备是很重要的。实现它会引起不可

R S = {r s| r R, s S} 主条目:投影 (关系代数) 投影是写为的一元运算,这里的是属性名字的集合。这种投影的结果定义为当所有在中的元组被限制为集合的时候所获得的集合。

广义选择是写为 的一元运算,这里的 是由正常选择中所允许的原子 和逻辑算子 (与)、(或) 和 (非)构成的命题公式。这种选择选出 中使 成立的所有元组。 主条目:重命名 (关系代数) 重命名是写为 的一元运算,这里的结果同一于 ,除了在所有元组中 的 字段被重命名为 字段之外。它被简单的用来重命名关系的属性或关系自身。 连接和类似连接的运算 自然连接 (?) 自然连接是写为 (R ? S ) 的二元运算,这里的 R 和 S 是关系。[1]自然连接的结果是在 R 和 S 中的在它们的公共属性名字上相等的所有元组的组合。例如下面是表格“雇员”和“部门”和它们的自然连接: 雇员 Name EmpI d DeptNa me Harry 3415 财务 Sally 2241 销售 George 3401 财务 Harrie t 2202 销售 部门 DeptNa me Manage r 财务 George 销售 Harrie t 生产 Charle s 雇员 ? 部门 Name EmpI d DeptNa me Manage r Harry 3415 财务 George Sally 2241 销售 Harrie t George 3401 财务 George Harrie t 2202 销售 Harrie t

关系代数

第二章关系代数 教学目的: 本章实际上研究的是关系的运算。 学习目的: 关系运算是设计关系数据库操作语言的基础,因为其中的每一个询问往往表示成一个关系运算表达式,在我们的课程中,数据及联系都是用关系表示的,所以实现数据间的联系也可以用关系运算来完成。 通过本章学习,应重点掌握: (1)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2)如何用关系代数表达式来表达实际查询问题; (3)如何用元组演算表达式来表达实际查询问题; (4)如何用域演算表达式来表达实际查询问题; (5)如何将关系代数表达式转换为元组演算表达式或转换为域演算表达式。 了解和掌握关系数据结构中涉及到的域、笛卡儿积、关系模式等有关内容的含义; 掌握关系的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的定义; 掌握关系代数中的并、交、差、笛卡儿积运算,以及选择、投影和连接运算。 教学重点: 关系的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的定义; 关系代数中的并、交、差、笛卡儿积运算,以及选择、投影和连接运算。 教学难点:关系代数中的并、交、差、笛卡儿积运算,以及选择、投影和连接运算。 教学方法:实例法 教学内容:如下: 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是一种简单的二维表格结构,每个二维表称做一个关系,一个二维表的表头,即所有列的标题称为一个元组,每一列数据称为一个属性,列标题称估属性名。同一个关系中不允许出现重复元组和相同属性名的属性。 1.关系模型组成 关系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关系操作分为两大部分如图所示。

2.关系操作的特点 关系操作的特点是操作对象和操作结果都是集合。而非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操作方式则为一次一个记录的方式。 关系数据语言分为三类: (1)关系代数语言:如ISBL ; (2)关系演算语言:分为元组关系演算语言(如Alpha ,Quel)、域关系演算语言(如QBE); (3)具有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双重特点的语言:如SQL 。 3.关系数据结构及其形式化定义 (1)域 定义 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2)笛卡尔积 定义 设D 1,D 2,D 3,…,D n ,为任意集合,定义D l ,D 2,D 3,…,D n 的笛卡尔积为 D 1×D 2×D 3×…×D n ={(d1,d2,d3,…dn)[di ∈Di ,i =1,2,3…,n] 其中每一个元素(dl ,d2,d3,…,dn ,)叫做一个n 元组(n 一tuple)或简称为元组(Tuple),每一个值di 叫做一个分量(Component),若Di(i =l ,2,…n)为有限集,其基数(Cardinal number)为mi(i=l ,2,3,…,n), 则D 1×D 2×D 3×…×D n 的基数M 为 M = ∏=n i 1 mi

代数编码理论 修订版

algebraic coding theory revised edition 2015,500 pp hardback isbn9789814635899 1948年沙农(c.shannon)证明了纠错码的存在性,其后20年内代数编码理论创立并取得快速发展,本书作者是在代数编码理论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领军人物之一。基于作者所取得的有关科研成果和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讲授这个理论的课程,作者于1968年出版了本书,第2版则于1984年问世。本次评介的版本是第2版的2015年修订本。本书系统给出代数编码理论的基本数学工具(数论,代数和组合等),基本理论和算法以及实例,其中著名的berlekamp-massey算法等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存储和数字通讯工程。本书从问世之日起就成为编码理论的经典著作之一。 现版本除保留前两版的前言外,篇首增加了修订版的前言,概述了代数编码理论的发展历史和重要成果(例如m.sudan荣获2002年nevanlinna奖的工作),并补充了第2版中没有引用的重要文献。本书由16章组成:1.二元码;2.算术运算模;3.给定次数的不可约q-多项式的个数;4.有限域的结构;5.循环二元码;6.有限域上多项式的分解;7.多纠错二元bch码;8.非二元编码;9.lee度量下的负循环二元码;10.hamming度量下的gorenstein-zierler广义非二元bch码;11.线性化多项式和仿射多项式;12.bch码中信息符号的计数;13.最优码的信息率;14.由其它码变形或组合得到的码;15.其他重要的编码和译码方法;16.权计数器。正文后有两个与有限域上多项式的根的计算有关的附录以及前两版本的文献目录。 本书可供编码理论领域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以及计算机科学等有关工程研究人员阅读。

关系代数运算习题

一、选择题 1关系代数运算可以分为两类:传统的集合运算和专门的关系运算?下面列出的操作符中,属于传统的集合运算是( A ) I .n(交)n .u(并)『x(广义笛卡儿积)w?一(差)v.n(投影)w选择) A)I、n、川和w B)川、w、V和w C)I、川、V和w D)都是 2、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实现的专门关系操作包括(B) A、显来,打印和制表 B、选择,投影和连接 C、关联、更新和排序 D、排序、索引和统计 3、在关系数据基本操作中,从表中选项出满足某种条件的记录的操作称为( A ) A、选择 B、投影 C、连接 D、扫描 4、元组的集合在关系数据库中称为关系,一般来说,表示元组的属性或者最小属性组称为D A、字段 B、索引 C、标记 D、主键 5、在下面3个关系中 学生S (SNO , SNAME , SEX, AGE )课程 C (CNO , CNAME , CREDIT )学生选课SC (SNO, CNO , GRADE ) 要查找选修“数据库”课程的女学生的姓名,将涉及到关系(D) A、S B、C, SC C、S, SC DS, C, SC 6、对于关系数据库来讲,下面(C)说法是错误的。 A、每一列的分量是同一种类型数据,来自同一个域 B、不同列的数据可以出自同一个域 C、行的顺序可以任意交换,但列的顺序不能任意交换 关系中的任意两个元组不能完全相同 7、关系数据库中有3种基本操作,从表中取出满足条件的属性的操作是(A) A、选择 B、投影 C、连接 D、扫描 8、关系数据库在有3种基本操作,将具有共同属性的两个关系中的元组连接到一起,构成新表的操作称为(C ) A、选择 B、投影 C、连接 D、扫描 9 若D1={a1,a2,a3} , D2={b1,b2,b3},贝U D1*D2 集合中共有元组(C)个 A、 6 B、8 C、9 D、12 10下列(C)运算不是专门的关系运算 A、选择 B、投影 C、笛卡尔积 D、连接 11、如下两个关系R1和R2,它们进行运算后得到R3。(D ) R1 R2 B D E 1M I 2N J A__M R3 A 1 X M I D 1 Y M I

关系代数习题

习题四 1. 试述关系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 关系结构、关系操作、关系完整性约束.关系是由(R,U,D,dom,F )组成,R 为关系名,U 位组成关系的元组属性集合, D 为属性集合U 来自的域,dom 为对象关系的映像集合, F 为属性依赖关系集合。关系操作为关系代数、关系演算、关系映象操作,此语言表达能和功能强大,约束:参照完整性约束,用户自定义约束,实体完整性约束。 2. 试述关系数据语言的特点和分类。 关系操作语言灵活方便、语言表达能力和功能强,其特点:操作一体化,操作方式一次一集 合,高度的非过程化的操作,关系操作语言包括:关系代数语言、关系演算语言、基于映像 的语言,关系代数语言是对关系的运算来表达查询的语言,关系演算语言查询元组的应该满 足的谓词条件的运算查询语言,基于映像的语言具有关系代数与关系演算的语言的双重特点 语言查询! 3. 定义并解释下列术语,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主码、候选码、外码。 在一个关系中某个属性(或属性组)能够唯一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为候选码,选择其 中一个为主码,在关系R 中属性 F 不是R 的码,h 为K 关系的主码,如果 F 与h 相对应,则称 F 为管系R 的外码 2)笛卡尔积、关系、元组、属性、域。 给定一组域D1,D2,D3 3) 关系、关系模式、关系数据库。 4. 试述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在参照完整性中,为什么外码属性的值也可以为空?什么 情况下才可以为空? 5. 试述等值连接与自然连接的区别和联系。 6. 对于学生选课关系,其关系模式为: 学生(学号,姓名,年龄,所在系); 课程(课程名,课程号,先行课); 选课(学号,课程号成绩)。 用关系代数完成如下查询。 1)求学过数据库课程的学生的姓名和学号。 2)求学过数据库和数据结构的学生姓名和学号。 3)求没学过数据库课程的学生学号。 4)求学过数据库的先行课的学生学号。

Strongart数学笔记:代数K理论的代数基础小结

代数K理论的代数基础小结 最近我在读一点代数K理论,尽管这是个比较年轻的分支,但是却在代数数论、代数几何、代数拓扑、算子代数等理论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说是代数学中的“泛函分析”。代数K理论自然是建立抽象代数的基础之上,特别需要交换与非交换环的内容,下面我就结合环上K0、K1群,对所需的代数基础作一点简单的小结。 所谓环R的K0群,就是R上的f.g.(有限生成)投射模在同构下的等价类的半群完备化,也就是相应等价类的Grothendieck群。这里考虑f.g.条件,是因为在无限生成的条件下,会出现类似Hilbert Hotel的情况,使得K=2K→K=0.这样一来,环上的f.g.投射模就比一般的投射模更受关注,最常见的问题就是问它们什么时候是自由的。一个答案是需要环是PID,因为PID上f.g.模有类似Abel 群的结构定理;另一个答案则是局部环(未必交换),这可以通过推广Nakayama lemma来证明。顺便说一下,即使不要求f.g.条件,在局部环上的投射模也都是自由的,只是证明起来要麻烦一些啊! 对于K0.K1群而言,比较重要的一类环就是Dedekind domain (DD),它是交换的遗传环,有着各种等价的描述:

1)从环的结构上看,DD就是一维的Noether的整闭整环。这里的整闭条件常常用来说明某个环不是DD,比如Z[√-5]就是PID但不是DD的典型例子。 2)从局部化构造来看,DD是Noether的局部DVR.这就使得对任意素理想p,都可以做p-adic赋值。 3)从理想的角度来看:DD的分式理想构成群。此等价于其任意(分式)理想均可逆。 4)从模的角度来看:DD的f.g.投射模是理想的直和。注意比较一下遗传条件,其理想实际上就是投射模。 此外,DD还有一些重要的性质: a)1+1/2的Noether性:理想由两个元素生成,并且其中一个元素可以事先给定。 b)理想的因子分解性:可以分解为素理想(=极大理想)的乘积。因此,相应的理想运算可以转化为素理想因子指数的运算,特别其准素理想是素理想的幂。 c)DD必为半局部环或半单环,前者即为PID.特别有 DD∩UFD→PID. d)DD的环稳定度为2:就是说其矩阵环的能够生成整个环R的行的最小数是2,这样就可以用二阶矩阵群来刻画K1群,导出所谓的Mennicke symbol.

数据库原理作业(关系代数)

设有如下表所示的三个关系S 、C 和SC 。试用关系代数表达式表示下列查询语句: (1)检索“程军”老师所授课程的课程号(C #)和课程名(CNAME )。 (l )ΠC #,CNAME (σTEACHER=’程军’(C )) (2)检索年龄大于21岁男学生的学号(S #)和姓名(SNAME )。 (2)ΠS #,SNAME (σAGE>21∧SEX=’男’(S )) (3)检索至少选修“程军”老师所授全部课程的学生姓名(SNAME )。 (3)ΠSNAME (S (ΠS #,C #(SC )÷ΠC #(σTEACHER=’程军’(C )))) (4)检索“李强”同学不学课程的课程号(C #)。 (4)ΠC #(C )-ΠC #(σS NAME=’李强’(S )SC ) (5)检索至少选修两门课程的学生学号(S #)。 (5)ΠS #(σ[1]=[4]∧[2]≠[5](SC×SC ))

(6)检索全部学生都选修的课程的课程号(C#)和课程名(CNAME)。(6)ΠC#,CNAME(C(ΠS#,C#(SC)÷ΠS#(S))) (7)检索选修课程包含“程军”老师所授课程之一的学生学号(S#)。(7)ΠS#(SCΠC#(σTEACHER=’程军’(C))) (8)检索选修课程号为k1和k5的学生学号(S#)。 (8)ΠS#,C#(SC)÷ΠC#(σC#=’k1’∨C#=’k5’(C)) (9)检索选修全部课程的学生姓名(SNAME)。 (9)ΠSNAME(S(ΠS#,C#(SC)÷ΠC#(C))) (10)检索选修课程包含课程号为k2的学生学号(S#)。 (10)ΠS#,C#(SC)÷ΠC#(σC#=’k2’(C)) 或ΠS#(σC#=’k2’(SC)) (11)检索选修课程名为“C语言”的学生学号(S#)和姓名(SNAME)。(11)ΠS#,SNAME(SΠS#(SC(σCNAME=’C语言’(C)))

代数系统简介

代数发展简史 一门科学的历史是那门科学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因为科学只能给我们知识, 而历史却能给我们智慧。 傅鹰 数学的历史是重要的,它是文明史的有价值的组成部分, 人类的进步和科学思想是一致的。 F. Cajori 0、引言 数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科学世界中拥有100多个主要分支学科的庞大的“共和国”。大体说来,数学中研究数的部分属于代数学的范畴;研究形的部分,属于几何学的范筹;沟通形与数且涉及极限运算的部分,属于分析学的范围。这三大类数学构成了整个数学的本体与核心。在这一核心的周围,由于数学通过数与形这两个概念,与其它科学互相渗透,而出现了许多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在此简要介绍代数学的有关历史发展情况。 “代数”(algebra)一词最初来源于公元9世纪阿拉伯数学家、天文学家阿尔·花拉子米(al-Khowārizmī,约780-850)一本著作的名称,书名的阿拉伯文是‘ilm al-jabr wa’l muqabalah,直译应为《还原与对消的科学》.al-jabr 意为“还原”,这里指把负项移到方程另一端“还原”为正项;muqabalah 意即“对消”或“化简”,指方程两端可以消去相同的项或合并同类项.在翻译中把“al-jabr”译为拉丁文“aljebra”,拉丁文“aljebra”一词后来被许多国家采用,英文译作“algebra”。

阿布·贾法尔·穆罕默德·伊本·穆萨·阿尔—花拉子米的传记材料,很少流传下来.一般认为他生于花拉子模[Khwarizm,位于阿姆河下游,今乌兹别克境内的希瓦城(Хива)附近],故以花拉子米为姓.另一说他生于巴格达附近的库特鲁伯利(Qut-rubbullī).祖先是花拉子模人.花拉子米是拜火教徒的后裔,早年在家乡接受初等教育,后到中亚细亚古城默夫(Мерв)继续深造,并到过阿富汗、印度等地游学,不久成为远近闻名的科学家.东部地区的总督马蒙(al-Ma’mūn,公元786—833年)曾在默夫召见过花拉子米.公元813年,马蒙成为阿拔斯王朝的哈利发后,聘请花拉子米到首都巴格达工作.公元830年,马蒙在巴格达创办了著名的“智慧馆”(Bayt al-Hikmah,是自公元前3世纪亚历山大博物馆之后最重要的学术机关),花拉子米是智慧馆学术工作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马蒙去世后,花拉子米在后继的哈利发统治下仍留在巴格达工作,直至去世.花拉子米生活和工作的时期,是阿拉伯帝国的政治局势日渐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生活繁荣昌盛的时期. 花拉子米科学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数学、天文学、历史学和地理学等领域.他撰写了许多重要的科学著作.在数学方面,花拉子米编著了两部传世之作:《代数学》和《印度的计算术》. 1859年,我国数学家李善兰首次把“algebra”译成“代数”。后来清代学者华蘅芳和英国人傅兰雅合译英国瓦里斯的《代数学》,卷首有“代数之法,无论何数,皆可以任何记号代之”,亦即:代数,就是运用文字符号来代替数字的一种数学方法。

数据库第二章关系代数习题

1.设有如图所示的关系S、SC和C,试用关系代数表达式表示下列查询语句: S C SC S# SNAME AGE SEX 1李强23男2刘丽22女5张友22男C#CNAME TEACHER k1C语言王华 k5数据库原理程军 k8编译原理程军 S#C#GRADE 1k183 2k185 5k192 2k590 5k584 5k880 (1)检索”程军”老师所授课的课程号(C#)和课程名(CNAME)。 ∏C#,CNAME(δTEACHER=程军(C)) (2)检索年龄大于21的男学生学号(S#)和姓名(SNAME)。 ∏S#,SNAME(δAGE>21∧SEX=男(S)) (3)检索至少选修”程军”老师所授全部课程的学生姓名(SNAME)。 ∏SNAME((∏S#,C#(SC)÷∏C#(δTEACHER=程军(C)))S) (4)检索”李强”同学不学课程的课程号(C#)。 ∏C#(C)-∏C#(δSNAME=李强(S)SC) (5)检索至少选修两门课程的学号(S#)。 ∏S#(δ1=4∧2≠5(SC×SC)) (6)检索全部学生都选修的课程的课程号(C#)和课程名(CNAME)。 ∏C#,CNAME(∏S#,C#(SC)÷∏S#(S)C) (7)检索选修课程包含”程军”老师所授课程之一的学生学号(S#)。 ∏C#(δTEACHER=程军(C)SC) (8)检索选修课程号为k1和k5的学生学号(S#)。 ∏S#,C#(SC)÷∏C#(δC#=k1∨C#=k5(C)) (9)检索选修全部课程的学生姓名(SNAME)。 ∏SNAME((∏S#,C#(SC)÷∏C#(C))S) (10)检索选修课程包含学号为2的学生所选修课程的学生学号(S#)。 ∏S#,C#(SC)÷∏C#(δS#=2(SC)) (11)检索选修课程名为”C语言”的学生学号(S#)和姓名(SNAME)。 ∏S#,SNAME(∏S#(SC(δCNAME=C语言(C)))S)(12)检索没有一门课程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学号,姓名。 ∏S#,SNAME((∏S#(S)-∏S#(δGRADE<60(SC))S) 2.现有关系数据库如下: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奖学金)。 课程(课程号,名称,学分)。

代数与代数基本定理的历史

代数与代数基本定理的历史 代数与代数基本定理的历史 1.关于代数的故事 在十九世纪以前,代数被理解为关于方程的科学。十九世纪,法国数学家伽罗华(Evaristr Galois)开创群论以后,代数不再以方程为中心,而是以各种代数结构为中心。作为中学数学课程的代数,其中心内容就是方程理论。代数的发展是和方程分不开的。代数对于算术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代数和算术的主要区别说在于前者引入了未知量,根据问题 ,然后解方程求出未知量,我们举一个例子:一个乘以3,再除以5,等于的条件列同方程 60,求这个数。算术求法(公元1200年左右伊斯兰教的数学家们就是这样解的:既然这个数的3/5是60,那么它的1/5就是20一个数的1/5是20那么这个数是20的5倍,即100。代数解法:设某数为x ,则可见代数解法与算术思路不同。各有自己的一套规则,代数解法比较简单明了。古埃及人、巴比伦人在一些实际计算问题已使用过代数的方法。据说,1858年苏格兰有一位古董收藏家兰德在非洲的 尼罗河边买了一卷公元前1600年左右遗留下来的古埃及的纸莎草卷,他惊奇地发现,这卷草卷中有一些含有未知数的数学问题(当然都是用象形文字表示的)。例如有一个问题翻译成数学语言是: “啊哈,它的全部,它的1/7,其和等于19。” 如果用x表示这个问题中的求知数,就得到方程,解这个方程,得到。令人惊奇的是,虽然古埃及人没有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方程的表示和解法,却成功得到解决了这个答数。我国古代的代数研究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经典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除了方程外,还有开平方、开立方、正负数的不同表示法和正负

数的加减法则等代数的最基本问题,到宋、元时代,我国对代数的研究达到了高峰。贾宪等的高次方程数值解方法,秦九 及其韶的联立一次同余式解法,李治的列方程一般方法,朱世杰的多元高次方程组解法,有限级数求和的“招差法公式”,都早于欧洲几百年。“代数学”这个名称,在我国是1859年正式开始使用的,来自拉丁文(Algebra),它又是从阿拉伯文变来的,其中有一段曲折的历史。公元825年左右,花拉子模的数学家阿尔——花拉子模写了一本书《Kitabaljabr-W’al-mugabala》意思是“整理”和“对比”,这本书的阿拉伯文版已经失传,但12世纪的一册拉丁文译本却流传到今,在这个译本中,把“aljabr”译成拉丁语“Aljebra”,并作为一门学科,它的课题最首要的就是用字母表示的式子的变形和解方程的规则方程。我国清代数学李善兰,1859年编译西方代数时,把“Algebra”译成了“代数学”。从些,“代数”这个名词便一直在我国沿用下来。 2.代数基本定理 任何n(n>0)次多项式在复数域中至少有一个根。一元一次方程有且只有一个根,一元二次方程在复数域中有且只有两个根,因此,人们自然研究一元n次方程在复数域中有几个根。此外,当初的积分运算中采用部分分式法也引起了与此有关的问题:是不是任何一个实系数多项式都能分解成一次因式的积,或分解成实系数的一次因式和二次因式的积,这样的分解,关键证明代数基本定理。代数基本定理的第一个证明是法国数学家达朗贝尔给出的,但他的证明是首先默认了数学分析中一条明显的引理:定义在有限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一定在某一点取得最小值,而这个引理在达朗贝尔的研究100年以后才得到证明。接着,欧拉也给出了一个证明,但有缺陷,拉格朗日于1772年又重新证明了代数基本定理,后经高斯分析,发现他的证法中把实数的尚未证明其真实性的各种性质应用了,所以该证明仍然是很不严格的。1799年,高斯在他的博士论文中第一个严格证明了代数基本定理,其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