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以养正行以育德

读以养正行以育德
读以养正行以育德

读以养正行以育德

学生好比一棵棵小树,班级就是培育他们成长的沃土。在这片沃土上,如何让小树枝繁叶茂,开花结果,是我这个“园丁”多年来不断思考和探索实践的课题。

小学阶段是培养人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因此,我在班级开设了以“读以养正,行以育德”为核心的“小树成长”课程。“养”是指通过读书来为学生的道德认知补充营养;“育”即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结合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我坚持“养”、“育”并举,谋求知行合一。

一、低年级:读经践行,“小树”培根正形。

《易经》中写道:“蒙以养正,圣功也。”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习惯和品质培养至关重要,养正教育应放首位。因此,低年级阶段,我指导学生诵读了《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并组织了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二年级时,我虽带学生读了《孝经》中的经典篇章,但他们对于“孝”依然懵懂。于是,我组织学生参观了妇产医院,听护士长讲述妈妈怀胎十月的艰辛及生宝宝的危险,并观看了视频《生命的奇迹》……我发现,学生们由开始的新奇、兴奋变得安静了。从他们的眼中,我看到了震撼、温暖

和感动。于是,我趁热打铁,又召开了《孝心在行动》主题班会。班会上,可蓉的妈妈为同学们读了一段孕期日记。日记中这样写道:“宝宝,妈妈怀你已经快六个月了,可是,仍然什么都吃不下,老是吐,每天靠输液维持营养。这可怎么办啊?医生说你的个头偏小,发育不太好,妈妈真恨自己的身体不争气,觉得特别对不起你。更担心这样会影响到你的身体发育,好几次,我都从噩梦中惊醒……”

当可蓉妈妈在哽咽中读完日记时,孩子们都被感动得落下了眼泪,可蓉更是哭着扑到了妈妈怀里。此时,无需再多说些什么,学生们已深深地感受到了何为父母养育恩。在接下来的“孝心在行动”活动中,学生们纷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父母长辈的孝心。他们有的帮辛劳一天的妈妈捶背、做家务;有的为辛苦打拼的爸爸端上了一杯热茶;有的把自己画的全家福高兴地送到爷爷手上……那一刻,在学生的心中,“孝”的种子已经开始生根发芽。这正是:读经典,践行动,小树培根又正形。

二、中年级:读史演剧,“小树”叶绿干直。

到了中年级,学生的养正教育已初见成效,应进一步扩宽视野,培养他们深入探索事物的能力,并从中获得精神与品质的提升。因此,我带领学生读史。这样不但可以了解历史,还能启迪学生的智慧。为了不使学生仅仅停留于对知识的认知,我在班级开设了“小树话剧社”,鼓励学生通过表

演来探究历史真相,走进历史人物精神世界,进一步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从而产生浓浓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比如四年级时,我们排演了话剧《草船借箭》。学生们先是

走进国图查阅历史资料,之后反复研磨剧本推敲人物精神世界,又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演出服装和道具……在这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深入了解了那段历史和人物,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还提升了组织、表演等能力,更可贵的是,深入探索的优秀学习品质逐步形成。正可谓:读史书,演史剧,小树叶绿干更直。

三、高年级:读传养志,“小树”花香果甜。

少年须养志。十几岁的少年认知水平不断提高,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但意志力不够坚定,正是需要榜样引领的阶段。因此,进入高年级,我开始指导学生读人物传记,探寻中华民族和世界璀璨文明的引领者——伟大人物的精神世界。学生们只有“心有榜样”才能树立高远的志向,砥砺前行。

根据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我把传记进行了分类,并有针对性地推荐给学生。奇奇是五年级新转来的男孩子。不久,我就发现他缺乏上进心,自控力不强,经常打架、骂人、不写作业、上课违反纪律……我知道,他缺少的正是榜样的引领。于是,我向他推荐了《周恩来传》,并与他共读。我常

和他一起感慨于周总理小小年纪便胸怀祖国,敬佩于周总理

的严于律己,感动于周总理的鞠躬尽瘁……渐渐地,我发现他读书更认真、更投入了……

伟人的精神就如阳光,总能吸引花朵朝向它的方向。读过书的奇奇真的变了:平日疯跑打闹的他,课间捧起了书;平日里从不交作业的他,能够主动交作业了;平日里总爱跟大人顶嘴的他,变得懂事了……在日记中,奇奇这样写道:“董老师和我一起看了《周恩来传》。我从书中懂得了做人要有自己的理想,要付出很多努力和辛苦,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今后,我要学习周总理的精神,管好自己,努力学习,不再让爸爸妈妈和老师对我失望了……”

两年下来,改变的不仅仅是奇奇。身高腿长的念念,读了《法布尔传》,学到了主人公身上的执着,意识到自己具备的运动潜能,进入了校田径队刻苦训练,在各级比赛中屡次获奖。最头疼作文的乐乐,读了《苏东坡传》,被主人公笔下的经典诗篇所折服,开始用笔记录学习和生活,在作文比赛中获了奖;屡屡因落选而失望的小云,读了《拿破仑传》,学会了包容,渐渐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

为了鼓励学生读传,班级每周要举办“读传交流会”,大家交流分享自己的读传收获。同时,还创办了班级“小树报刊”,每月一期,由学生和家长志愿者负责,汇集学生读传心得、传记摘录、家长寄语、教师寄语、学生点评等内容。我高兴地看到班级的读传氛围日益浓厚,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已然形成。学生们在读书中思考,在分享中进步。这真是:读传记,养意志,小树花香果甘甜!

在毕业典礼上,学生告诉我,“小树成长”课程,给了他们不断成长的力量!家长对我说,“小树成长”课程对孩子们六年的成长有很大帮助!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很自豪能以优秀的思想文化滋养学生的心灵,能用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品行。这就是:读经践行,培根正形;读史演剧,叶绿干直;读传养志,花香果甜。

“读以养正行以育德”助力一棵棵稚嫩的小树,沐浴着阳光雨露,茁壮成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