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中的微量元素铜

人体中的微量元素铜
人体中的微量元素铜

人体中的微量元素——铜

一、铜在人体中的作用

(1)构成含铜酶与铜结合蛋白的成分

已知含铜酶主要有:胺氧化酶、酪胺氧化酶、单胺氧化酶、组胺氧化酶、二胺氧化酶、赖氨酰氧化酶、硫氢基氧化酶、亚铁氧化酶I(即铜蓝蛋白)、亚铁氧化酶Ⅱ、细胞色素C氧化酶、多巴胺β-羟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细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等。

铜结合蛋白有:铜硫蛋白、白蛋白、转铜蛋白、凝血因子V、低分子量配合体(包括氨基酸和多肽)等。

(2)维持正常造血功能

铜参与铁的代谢和红细胞生成。铜蓝蛋白和亚铁氧化酶E可氧化铁离子,使铁离子结合到运铁蛋白,对生成运铁蛋白起主要作用,并可将铁从小肠腔和贮存点运送到红细胞生成点,促进血红蛋白的形成。故铜缺乏时可产生寿命短的异常红细胞。正常骨髓细胞的形成也需要铜。缺铜引起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下降,使Fe3+不能与原卟啉合成血红素,可引起贫血。铜蓝蛋白功能缺损也可使细胞产生铁的积聚。缺铜时红细胞生成障碍,表现为缺铜性贫血。大多数为低血红蛋白小细胞性,亦可为正常细胞或大细胞性。生化检查:①血浆铜蓝蛋白〈150mg/L。②血清铜浓度〈11μmol/L(0.7mg/L)。③红细胞铜含量常降至0.4μg/ml 红细胞以下。

(3)促进结缔组织形成

铜主要是通过赖氟酰氧化酶促进结缔组织中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交联,是形成强壮、柔软的结缔组织所必需。因此,它在皮肤和骨骼的形成、骨矿化、心脏和血管系统的结缔组织完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维护中枢神经系统的健康

铜在神经系统中起着多种作用。细胞色素氧化酶能促进髓鞘的形成。在脑组织中多巴胺β-羟化酶催化多巴胺转变成神经递质正肾上腺素,该酶并与儿茶酚胺的生物合成有关。缺铜可致脑组织萎缩,灰质和白质变性,神经元减少,精神发育停滞,运动障碍等。铜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些遗传性和偶发性神经紊乱的发病中有着重要作用。

(5)促进正常黑色素形成及维护毛发正常结构

酪氨氧化酶能催化酪氨酸羟基化转变为多巴,并进而转变为黑色素,为皮肤、毛发和眼睛所必需。先天性缺酪氨氧化酶,引起毛发脱色,称为白化病。硫氢基氧化酶具有维护毛发

的正常结构及防止其角化,铜缺乏时毛发角化并出现具有铜丝样头发的卷发症,称为Menke’s病。

(6)保护机体细胞免受超氧阴离子的损伤

广泛分布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细胞外的铜蓝蛋白和主要在细胞内的铜硫蛋白等含铜酶具有抗氧化作用。SOD能催化超氧阴离子转变为过氧化物,过氧化物又通过过氧化氢酶或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作用进一步转变为水。

铜对脂质和糖代谢有一定影响,缺铜动物可使血中胆固醇水平升高,但过量铜又能引起脂质代谢紊乱。铜对血糖的调节也有重要作用。缺铜后葡萄糖耐量降低,对某些用常规疗法无效的糖尿病患者,给以小剂量铜离子治疗,常可使病情明显改善,血糖降低。

二、铜缺乏可引起如下疾病:

1.贫血

一般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头晕、乏力、易倦、耳鸣、眼花。皮肤黏膜及指甲等颜色苍白,体力活动后感觉气促、心悸。严重贫血时,即使在休息时也出现气短和心悸,在心尖和心底部可听到柔和的收缩期杂音。

2.骨骼改变。

临床表现为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

3.铜与冠心病。

4.铜与白癜风病。

5.女性不孕症。

三、铜中毒

尽管铜是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但应用不当,也易引起中毒反应。一般而言重金属都有一定的毒性,但毒性的强弱与重金属进入体内的方式及剂量有关。口服时,铜的毒性以铜的吸收为前提,金属铜不易溶解,毒性比铜盐小,铜盐中尤以水溶性盐如醋酸铜和硫酸铜的毒性大。当铜超过人体需要量的100~150倍时,可引起坏死性肝炎和溶血性贫血。

急性铜中毒

急性铜中毒的临床表现为急性胃肠炎,中毒者口中有金属味,流涎、恶心、呕吐、上腹痛、腹泻,有时可有呕血和黑便。口服大量铜盐后,牙齿、齿龈、舌苔蓝染或绿染,呕吐物呈蓝绿色、血红蛋白尿或血尿,尿少或尿闭,病情严重者可因肾衰而死亡;有些病人在中毒第2~3天出现黄疸。铜可与溶酶体的脂肪发生氧化作用,导致溶酶体膜的破裂,水解酶大量释放引起肝组织坏死;也可由红细胞溶血引起黄疸。另外,熔炼铜工人、焊接磨光镀铜物体工人、油漆厂研磨氧化铜粉工人,在吸入氧化铜细微颗粒后发生急性铜中毒,可以表现为急性金属烟尘热,表现为工作完毕后几小时出现发冷、发热,高达39℃以上,大量出汗,口渴,乏

力,肌肉疼痛、头痛、头晕、咽喉干、咳嗽、胸痛、呼吸困难,有时恶心、食欲不振。一般夜间发病,次日早晨退热,呈一过性表现,但1~2天内感觉疲乏无力,若伴发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时症状可延续数日。患者血清铜可升高,血铜含量升高可达126~

166μg/100ml(正常值为76.6μg/100ml)。另外铜盐和铜尘进入眼内可引起结膜炎、角膜溃疡、眼睑水肿等。

慢性铜中毒

一般因为长期大量的吸入含铜的气体或摄入含铜的食物所致。长期接触高浓度铜尘的工人,X射线照射胸透时可出现条索状纤维化,有的可出现结节影,上述改变可能是铜尘慢性刺激与肺部感染有关;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激动,还可以出现多发性神经炎、神经衰弱综合症,周围神经系统比中枢神经系统敏感,脑电图显示脑电波节律障碍,出现弥漫性慢波节律等;消化系统方面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黄疸、部分病人出现肝肿大、肝功能异常等;在心血管方面可出现心前区疼痛,心悸,高血压或低血压;在内分泌方面,少部分病人出现阳痿,还可能出现蝶鞍扩大、非分泌性脑垂体腺瘤,表现为肥胖、面部潮红及高血压等。

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是铜中毒的另一表现,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不常见的隐性遗传先天性铜代谢缺陷疾病,实质上是属于慢性铜中毒。儿童时期表现为慢性肝病症状,青少年时期又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且久治不见好转时,应请医院详细检查是否为此病。本病多有家族史,表现有慢性肝病或肝硬化、反复发作原因不明的溶血、神经症状(动作不协调、震颤、四肢僵硬挛缩等)、精神异常、眼角膜周边出现棕褐色或绿色环等。

肝内胆汁淤积症

肝内胆汁淤积症是急性铜中毒的另一表现,这是由于铜过量使肝小叶发生中心性坏死所致。

铜中毒的另一毒理表现

铜中毒的另一毒理表现是损伤红细胞引起溶血和贫血。通常铜进入体内后主要在肝脏中累积,一旦超过肝脏的处理水平时,铜即释放入血,过量的Cu2+与-SH结合后在红细胞中大量积集,引起酶系统的氧化失活,损伤红细胞,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破坏其稳定性并使细胞质和细胞器易于受损,变性血红蛋白增加;另一方面,铜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Heinz小体,使细胞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谷胱甘肽还原酶失活,还原型谷胱甘肽减少,从而导致血红蛋白

的自动氧化加剧,变性血红蛋白大量进入血液,最终导致溶血和贫血。

铜尘可致接触性

铜尘可致接触性和致敏性皮肤病变,局部皮肤发红、水肿、溃疡。

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的作用

1、硅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硅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一般以偏硅酸对人体心血管、骨骼生长等具有保健功能。有关资料报道:偏硅酸对人体具有良好的软化血管的功能,可使人的血管壁保持弹性,故对动脉硬化、心血管和心脏疾病能起到明显的缓解作用。水中硅含量高低与心血管病发率呈负相关。硅在骨骼化过程中具有生理上的作用,它对骨骼化的速度有影响。 2、锶元素广泛存在在矿泉水中,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防止动脉硬化,防止血栓形成的功能。 3、硒被科学家称之为人体微量元素中的“防癌之王”。 硒的作用: 增强免疫力: 有机硒能清除体内自由基,排除体内毒素、抗氧化、能有效的抑制过氧化脂质的产生,防止血凝块,清除胆固醇,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防止糖尿病: 硒是构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成分,它能防止胰岛细胞氧化破坏,使其功能正常,促进糖分代谢、降低血糖和尿糖,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 防止心脑血管疾病: 硒是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的很重要元素,对心脏肌体有保护和修复的作用。人体血硒水平的降低,会导致体内清除自由基的功能减退,造成有害物质沉积增多,血压升高、血管壁变厚、血管弹性降低、血流速度变慢,送氧功能下降,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升高,然而科学补硒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都有较好的作用。 防止克山病、大骨节病、关节炎: 缺硒是克山病、大骨节病,两种地方性疾病的主要病因,补硒能防止骨髓端病变,促进修复,而在蛋白质合成中促进二硫键对抗金属元素解毒。对这两种地方性疾病和关节炎患者都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解毒、排毒: 硒与金属的结合力很强,能抵抗镉对肾、生殖腺和中枢神经的毒害。硒与体内的汞、铅、锡、铊等重金属结合,形成金属硒蛋白复合而解毒、排毒。 防治肝病、保护肝脏 综上所述,硒是人体必需的,又不能自制,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补充200微克硒,可有效预防多种疾病的高发。世界营养学家、生物化学会主席,巴博亚罗拉博士称:硒是延长寿命最重要的矿物质营养素,体现在它对人体的全面保护,我们不应该在生病时才想到它。 4、锰被长寿学家称为抗衰老的元素,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锰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是人体多种酶的激活素。锌被称为生命的火花。锌与体内80多种酶活性有关,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与DNA复制有关。现代科学证实冠心病发病率与锌/铜比呈正相关。 5、偏硅酸对人体具有良好的软化血管的功能,可使人的血管壁保持弹性,故对动脉硬化、心血管和心脏疾病能起到明显的缓解作用。水中硅含量高低与心血管病发率呈负相关。硅在骨骼化过程中具有生理上的作用,它对骨骼化的速度有影响。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考试题及答案

一、解释下列概念(每个5分,共20分) 1、生命必需元素及其合格条件:。 生物赖以生存的化学元素称为生命元素,又称生物的必需元素。 合格条件: ①.该元素的参与生命过程中的某一环节(一个或一组反应),直接影响生物功能。 ②.生物体具有主动摄入并调节其体内分布和水平的机构; ③.在体内存在有发挥正常生物功能的、含该元素的生物活性化合物;作用不能被其它元素所取代; ④.缺乏时引起生化生理变化或发生病变,补充后可以恢复。 2、调查性研究:宏观研究——调查性研究 主要是通过医学流行病学或卫生调查的方法,有目的的采集样本,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环境、食品和人体内微量元素与健康、疾病的关系,探索微量元素环境客观指标对人体微量元素的的含量及健康的影响规律。其中有现状调查、回顾调查、对比调查、前瞻调查。 3、微量元素及种类: 微量元素:其含量占人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下,其包括:铁、锌、铜、碘、氟、锰、钼、钴、铬、硒、锡、硅、镍、钒、砷15种,共占人体体重的0.05 %,除此外,有些微量元素在体内含量已基本明确,但是否为人体所必需尚在探讨中,如锂、钡等。另有一些微量元素被公认对人体有害,如铅、镉、铍,但却为某些动物所必需。 微量元素的分类(按其生物学作用) ①.必须微量元素:这类微量元素每日需要量很少,但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如:铁、锌、铜、 锰、铬、钼、钴、硒、镍、钒、锡、氟、碘、锶等。 ②.可能必须微量元素:铷、砷、硼 ③.可能必须而且无害的微量元素:铝、钡、钛、铌、锆。 ④.非必须微量元素:铋、锑、铍、镉、 ⑤. 微量元素的其不同存在形式有不同的临床意义,如三价铬是必需的,而六价铬则有相当大的毒性和致 癌作用。 ⑥.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族的元素常常具有相似的生物学作用,如ⅡA族元素(钙、镁、锶)对 骨骼常有较大的亲和有力,ⅡB族元素(锌、镉、汞)对肝肾有则有特殊的亲和力,卤族元素对甲状腺的亲和力较大,同族元素间也常可呈现竞争和拮抗现象 4、地方病: 某些在特定地域内经常发生并相对稳定,与地理环境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为什么说必需微量元素比维生素更重要? 2、简述铁在人体内的作用及影响人体铁吸收的因素? 铁的功能:○1.铁参加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触酶的合成。 ○2.缺铁或铁的利用不良时,上述成分失常,导致氧的运输、贮存、二氧化碳的运输及释放、电子的传递、氧化还原等代谢过程紊乱,产生病理变化,最后产生各种疾病。 ○3.缺铁时,肝脏的发育速度减慢,肝内合成DNA受到抑制,发生贫血,抑制生长发育。对感染的应激能 力降低 影响铁吸收的因素 ○1.食物因素:动物食品的铁的吸收率大于植物食品。动物食品与植物食品混合,有利于植物食品铁的吸

体内微量元素缺乏的症状

体内微量元素缺乏的症状 微量元素通常指生物有机体中含量小于0.01%的化学元素。微量元素是相对主量元素(大量元素)来划分的,根据寄存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目前较受关注的主要是两类,一种是生物体中的微量元素,另一种是非生物体中(如岩石中)的微量元素。这里主要指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检查里面为什么有钙 人体由60多种元素所组成。根据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同,可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0.01%以上的元素,如钙、磷、镁、钠等,称为宏量元素;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0.01%以下的元素,如铁、锌、铜、碘、硒、锰等,称为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真是微乎其微,如锌只占人体总重量的百万分之三十三。铁也只有百万分之六十。虽然钙是宏量元素,但因为钙的代谢障碍在婴幼儿期的宝宝中较常见,所以,在目前的微量元素检测项目中,钙也是其中必查的一项。 锌缺乏:厌食,生长发育慢 表现:食欲降低是婴幼儿缺锌的早期表现之一。缺锌的孩子味觉减退,对酸、甜、苦、咸分辨不清;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体重不增;抵抗力差,反复感冒或腹泻;易患复发性口

腔溃疡;缺锌还会损害孩子的味蕾功能,出现厌食。 如果您发现孩子有如上现象,可以通过食补,多吃富含微量元素锌的食物:生蚝、山核桃、扇贝、口蘑、香菇、羊肉、葵花子、猪肝、牛肝等。 铁缺乏:贫血,注意力下降 表现:缺铁性贫血对于育龄妇女和儿童的健康影响非常严重,重度缺铁性贫血可增加儿童和母亲的死亡率。缺铁会损害儿童智力发育,使婴幼儿易激动、淡漠,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还可造成儿童、青少年注意力、学习能力、记忆力异常。铁缺乏的幼儿,铅中毒的发生率较无铁缺乏的儿童高3-4倍。 如果您发现孩子有如上现象,可以通过食补,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动物性食物,如肝脏、血和瘦肉;豆类、绿叶蔬菜、红糖、禽蛋类。人乳的铁吸收率高达70%。 钙缺乏:发育不良 表现:钙是儿童膳食中需求量比较大的营养素之一。快速成长中的婴幼儿长期摄食钙过低并伴有维生素D缺乏,日晒少,可引发生长发育迟缓、骨骼畸形、发育不良等。 如果您发现孩子有如上现象,可以通过食补富含微量元素钙的食物:牛奶、奶酪、鸡蛋、豆制品、海带、紫菜、虾皮、芝麻、山楂、海鱼、蔬菜等。 碘缺乏:智力低下 表现:缺碘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儿童可表现为体格发育迟缓、智力低下、严重的可导致呆傻等。 如果您发现孩子有如上现象,可以通过食补富含微量元素碘的食物:干海带、海鱼、海藻类

微量元素铁与人体健康

微量元素铁与人体健康 【摘要】:从生物化学和生理功能两方面分析讨论铁在机体内的分布、吸收、代谢以及铁对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科学地把握铁的摄入量将促进人体的健康。 【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药学院11级三班戴俊峰 【关键词】:铁血红蛋白健康铁的吸收利用损失铁的代谢缺铁性贫血铁危害易缺铁人群补铁误区缺铁自测铁的补充 【正文快照】: 1 、铁的生理作用 铁在人体中的含量只有0.004% ,微乎其微。但铁是组成血红蛋白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成员。人体中的铁,有72% 以血红蛋白的形式存在。它是一种含铁的复合蛋白,是血液中红细胞的主要成分。血液运送氧气的重大使命,就是由血红蛋白承担的。 铁是一种变价元素。当铁从一种价态转变为另一种价态时,需要消耗(或放出)的能量极少,因而是血液中氧的良好载体。当血液进入肺部后,红细胞中的铁与呼吸作用吸进来的新鲜氧气相结合,铁便由低价变为高价;当血液进入到身体其它部位时,红细胞中的铁,由高价被还原为低价,并释放出氧气,供组织进行氧化反应。1 个血红蛋白分子中含有4 个Fe 2+ ,因此可同4 个氧分子可逆结合。血红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000~67000 ,因此64000~67000g

血红蛋白可结合22.4 ×4=89.6L 氧,即1g 血红蛋白可结合1.34~1.36ml 氧。 如果用符号Hb代表血红蛋白的话,氧的运输过程可表示为: Hb + O 2= HbO 2 (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 其实,血红蛋白的功能,并不限于运送氧气,还有运送二氧化碳和维持血液酸碱平衡的作用,这些功能也是与铁分不开的。 2 、铁在人体中的分布、利用和损失 一个成年人,全身含铁约3~5g ,除以血红蛋白形式存在外,还有约10% ,分布在肌肉和其它细胞中,是酶的构成成分之一。还有一部分称做贮备铁,贮备在肝脏、脾脏、骨髓、肠和胎盘中,约占总量的15%~20% 。此外,还有少量的铁,以与蛋白质相结合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称做血浆铁,数量约为3mg 。红细胞的寿命约为120 天,最后在肝脏或脾脏中破裂。这样,每天破裂的红细胞数,约相当于红细胞总数的1/120 。同时每天又有相同数量的新的红细胞,由红骨髓产生出来。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红细胞数,保持相对稳定。破坏(或死亡)的红细胞,分离出来的铁,转变成为血浆铁,进入骨髓中后,再次用来生产新的红细胞,肌肉及其它细胞中的铁也是如此,细胞破裂后,变成血浆铁,然后再用来合成新的细胞。因此,铁与蛋白质、脂肪等其它营养素不同,除出血造成铁的损失外,铁在人体内并无消耗,而是循环利用。尽管如此,但仍然有极少量的铁损失到身体外面,即每天脱落的肠粘膜、皮肤细胞以及毛发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哪些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哪些? 无机盐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矿物质,属于六大营养素之一。人体必需的无机盐元素有20余种,最 主要的有钙、磷、铁、钠、钾、碘等。现已发现人体内的微量元素有60多种,其中的铁、铜、 钴、锌、锰、铬、镍、钼、硒、碘、硅、氟等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或组成成分。由于这些元 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因此一旦含量减少或所缺乏,人体的新陈代谢,造血成骨,精神及神经功能,智力发育等一系列生命活动就会发生障碍,疾病滋生,健康自然也就失去了基 础。微量元素在各种蔬菜、水果和五谷杂粮、米面豆薯中都有一定的含量,有的还相当丰富。总 之,微量元素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多少种 简介 根据科学研究,到目前为止,已被确认与人体健康和生命有关的必需微量元素有16种,即铁、铜、锌、钴、锰、铬、硒、碘、镍、氟、钥、钒、锡、硅、锶、硼,每种微量元素都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尽管它们在人体内含量极小,但它们对维持人体中的一些决定性的新陈代谢却是十分必要的。一旦缺少了这些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就会出现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国外曾有报告:机体内含铁、铜、锌总量减少,均可减弱免疫机制,降低抗病能力,有助于细菌感染,而且感染后的死亡率亦较高。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分布极不均匀,例如碘集中在甲状腺,铁集中在红细胞内,钒集中在脂肪组织,钴集中于造血器官,锌集中在肌肉组织等。微量元素的代谢情况可以通过分析血液、头发、尿液或组织中的浓度来判断。 人体内大多数酶含有一个或多个微量元素,有的微量元素是酶反应中不可缺少的活化剂或抑制剂。微量元素可参与激素的合成,如锌维持胰岛素的结构和功能,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之一。核酸含有V、Cr、Mn、Co、Cu、Zn、Ni等元素,试管内试验发现这些元素可影响核酸的代谢。 一、铁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饮用水中 适宜的氟质量浓度为1.5 mg/L。当饮用水中氟含量不足时易患龋齿病;但 若长期饮用高氟水,轻则引起牙齿变质,珐琅脱落,重则造成骨质硬化或 骨质疏松,骨骼变形,甚至瘫痪,使人丧失劳动能力。几乎所有的天然水 中都含有氟离子,质量浓度平均在0.01 mg/L~1.50 mg/L之间。中国是世 界上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流行最广、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含氟 地下水分布广泛,尤其是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大约有7 226万人饮 用超标含氟水。地方性氟骨病是由于长期饮食当地高氟水或食物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氟中毒病,分布在我国约占二亿六千万人口的地区,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地方病。 氟 的矿化作用还可将骨骼中的羟基磷酸钙转变为氟 磷酸钙,而破坏骨骼中正常的氟磷比。过量的氟还 可能引起骨膜增生及生成骨刺等病变,使骨节硬 化、骨质疏松、骨骼变形,危及骨骼正常的生理机 能,形成氟骨症、工业性氟病等。不但如此,儿童在 6~7岁前长期摄入高氟会使牙釉质发育不全,氟沉 积到受损的牙齿上可形成氟班牙[1]。另外,高氟对 人体全身有毒性作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氟中毒 引起发病的严重情况, 地方性氟病是由地质环境造成的,如水中含氟高引起氟骨病、牙斑症。工业氟中毒则主 要由含氟废气或废水造成。氟及其化合物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进入人体,刺激眼和上呼吸道的粘膜, 引起炎症和过敏等。摄入的氟99%沉积在人体的骨骼和牙齿中,这些氟排泄缓慢,并与体内的钙生成氟化钙,使血钙减少,代谢紊乱,引起“牙斑病”和“氟骨病”;儿童的牙齿对氟更敏感,受影响更大。

人体所需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作用及其缺乏症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现在医学上发现的维生素主要有: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 :维持正常视力,预防夜盲症;维持上皮细胞组织健康;促进生长发育; 增加对传染病的抵抗力;预防和治疗干眼病。 维生素D :调节人体内钙和磷的代谢,促进吸收利用,促进骨骼成长。 维生素E :维持正常的生殖能力和肌肉正常代谢;维持中枢神经和血管系统的完整。 维生素K :止血。它不但是凝血酶原的主要成分,而且还能促使肝脏制造凝血酶原。小儿维生素K 缺乏症 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B1:保持循环、消化、神经和肌内正常功能;调整胃肠道的功能;构成 脱羧酶的辅酶,参加糖的代谢;能预防脚气病。 维生素B2:又叫核黄素。核典素是体内许多重要辅酶类的组成成分,这些酶能 在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传递氢,它还是蛋白质、糖、脂肪酸代谢和宫机能衰 退等等。 维生素F (亚麻油酸、花生油酸) 防止动脉中胆固醇的沉积,治疗心脏病。帮助腺体发挥作用,使钙能被细胞利用,从而增进健康和成长,也有助于皮肤和毛发健康生长。 心血管疾病等等。 植物油(由 亚麻、葵花 子、大豆、 花生等榨取的油)以及花生、葵花 子、核桃等 坚果类食 品。 维生素H (生物素) 合成维生素C 的必要物质,是脂肪和蛋白质正常代谢不可或缺的物质;还具有防止白发和脱发,保持皮肤健康的作用。 白发,脱 发,皮肤 干裂等 等。 牛奶、牛肝、蛋黄、动物肾脏、水果、糙米中。 维生素L 促进乳汁的分泌。 乳汁分泌不足等等。 牛肝、蹲鱼、酵母、野菜。 维生素K 与凝血作用相关,许多凝血因子的合成与维生素K 有关。 体内不正常出血。 主要食物来 源:椰菜花、椰菜、西兰花、蛋黄、 肝、稞麦等。 维生素P (生物类黄酮) 防止维生素C 被氧化而受到破坏,增强维生素功效;增加毛细血管壁强度,防止瘀伤。有助于牙龈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有助于因内耳疾病引起的浮肿或头晕的治疗等。 与维生素C 缺乏症类似。 主要食物来 源:橙、柠檬、杏、樱桃、玫瑰果实以及荞麦 粉

几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6年3月 几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陈秀宇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生物与化学工程系,福建福清350300) 摘要:微量元素在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体内微量元素过多或过少都将导致人体正 常生理功能的紊乱,从而引起各种各样的疾病。 本文着重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作用和引起的疾病及来源。 关键词:微量元素;疾病;健康 中图分类号:R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421(2006)02-0094-03 微量元素是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把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称为必需的微 量元素。大多数学者认为的必需的微量元素有14种,它们分别是铁、 铜、锌、钴、锰、铬、钼、镍、钒、锡、硅、硒、碘、氟。微量金属元素在整个生命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金属元素最大的特征就是失去电子成为带正电荷的离子。因此存在于生物体液中的是各种形式的金属离子,它们能与生物分子产生各种键合作用,从而在生物体内承担各种各样的 功能,如电子转移、载氧、酶的活性中心等。体内微量元素过多或过少都将导致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紊乱,从而引起各种各样的疾病。本文介绍几种微量元素在人体生命中的作用和可能引起的疾病以及食物的主要来源。 1铁 人体正常含铁量为3—4g,60%以血红蛋白的形式存在,其余一般储存在细胞中。铁是血红蛋白、 肌红蛋白和细胞色素的组成部分。铁在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参与氧的运输与储存。 人体缺铁将导致免疫功能下降,贫血、疲倦、抵抗力降低、发育不良等。人体吸收的铁过量或铁平衡紊乱将使其 沉积在肝脏、胰腺、心脏和皮肤从而引起血色病(血色素沉积)、肝功能异常、心肌损伤和糖尿病。目前,铁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也引起人们的关注。如早期老年痴呆症(AD)与β淀粉样蛋白的蛋白质聚合与具有氧化活性的铁离子(Fe3+) (也可为铜离子)发生不正常的反应有关。 产生一些具有更高氧化活性的物质,造成蛋白质的氧化变性和沉淀,从而引起病变。新的铁(Fe2+)运输蛋白如二价金属转运载体1(divalentmetaltransporter,DMT1)和亚铁载体1(ferroportin1)已被发现,研究其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将有助于了解铁的不正常代谢。 含铁食物主要来源:肝、内脏、瘦肉、蛋类、豆制品、乳制品、贝类、绿叶蔬菜、水果。建议成人每日摄入量为:15毫克。 2锌 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正常成年人体内含锌约2.5g,分布于人体一切器官和血液 中,人体血液中的锌有80%~85%在红细胞内,3%~5%在白细胞内,其余在血浆中。 锌对前列腺的功能、生殖器官的发育、蛋白质的合成以及胶原蛋白的形成,都非常重要,并有保护肝脏免受化学品毒害的功能。 人体缺锌的典型病状是皮肤受损及骨骼变异。如果缺锌,会引起食欲减退,吸收障碍、皮肤粗糙以至角质化皮炎,甚至还会引起少儿发育不良和生殖系统失调,这些失调还会波及下一代,影响核酸的合成,使下一代存在先天不足的缺陷。有一种侏儒病,就是先天缺锌的结果。锌还有一种奇特的功能,就是加速伤口的愈合。因此,病人在大手术后,要即时补锌,长期卧床不起的病人,易生褥疮,如果敷一些锌盐,就可以使褥疮早日痊愈。锌主要在小肠吸收,锌存在于各类食物中,只要不偏食,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锌供应量就足够了。国外有人将因精食而缺锌患的病,戏称“现代文明病”。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人体严重缺锌的问题。锌吸收过量还会影响铜的吸收,并会引致呕吐。在各类收稿日期:2005-05-13 作者简介:陈秀宇(1964-)女,福建福清人,实验师。 2006年第2期 总第73期《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JOURNALOFFUQINGBRANCHOFFUJIANNORMALUNIVERSITYSumNo.73

铜元素与健康的关系

铜元素与健康的关系 “ 健康的身体需要有各种微量元素,它们各自发挥不同的生理功能,这样才能维持水液平衡,保持机体正常活动。很多人都知道钙、铁等一些常见的元素是保障身体健康必须的元素,但却很少有人知道铜元素。其实,铜也是一种重要的元素。 1.铜与身体贫血密切相关 现在,大家都知道,对于贫血的朋友要补铁,这样有助于改善贫血,但有些人补了很长时间的铁,贫血还是不见好转,这个时候可能就要考虑是不是缺铜的问题了。因为铜可以将二价铁转换为三价铁,这在造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身体缺铜的话,就可能使上面这个过程不能完成,身体造血也就出现问题,从而发生贫血。另外,如果铜长期缺乏,还可能破坏细胞组织结构,严重缺铜甚至可能增加血管脆性,引起血管破裂和出血。 2.铜与身体清除氧自由基密切相关 氧自由基是人体代谢过程中一种有害物质,氧自由基会破坏身体健康细胞,还会诱发其他各种疾病,损害身体健康。而铜元素是排泄氧自由基的关键成分,如果体内缺铜,就可能造成氧自由基排泄障碍,导致氧自由基在身体内大量

聚集。因而,如果铜缺乏,很可能成为各种疾病的诱因。 3.铜水平过高不利于身体健康 虽然铜对人体身体健康很重要,但与其他元素一样,如果体内铜水平过高,反而可能引起铜中毒,铜中毒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胃肠道的一些症状,一些严重的朋友还可能因此而导致肠道的炎症。另外,铜在体内沉积,其代谢需要通过肝脏,铜水平过高会增加肝脏负荷,一些严重铜中毒或本来就有肝功能问题的朋友,还可能因铜中毒使病情进展,发展成肝硬化等严重疾病。 那么该如何补铜,且又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首先提倡食补,即从日常食物中补充,不要轻易使用药补。经营养学家检测,猪肝居所有含铜食物之首位,每公斤含铜25毫克,次为芝麻(每公斤含铜16.8毫克),其余依次为:菠菜(每公斤含铜13.5毫克)、黄豆(每公斤含铜13毫克)、芋头(每公斤含铜12.9毫克)、黑豆(每公斤含铜10.8毫克)、扁豆(每公斤含铜10.1毫克)。另外,萝卜缨、南瓜、白菜、芹菜、小麦、小米等也有一定含量,可供安排食谱时参考。 其次是注意某些食物之间有“相克”作用。铜遇含锌较高食品如瘦肉、牡蛎等,会降低铜的吸收率。另外含铜食

人体所需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作用及其缺乏症图文精

现在医学上发现的维生素主要有: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维持正常视力,预防夜盲症;维持上皮细胞组织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增加对传染病的抵抗力;预防和治疗干眼病。 维生素D:调节人体内钙和磷的代谢,促进吸收利用,促进骨骼成长。 维生素E:维持正常的生殖能力和肌肉正常代谢;维持中枢神经和血管系统的完整。 维生素K:止血。它不但是凝血酶原的主要成分,而且还能促使肝脏制造凝血酶原。小 儿维生素K缺乏症

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B1:保持循环、消化、神经和肌内正常功能;调整胃肠道的功能;构成脱羧酶的辅酶,参加糖的代谢;能预防脚气病。 维生素B2:又叫核黄素。核典素是体内许多重要辅酶类的组成成分,这些酶能在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传递氢,它还是蛋白质、糖、脂肪酸代谢和能量利用与组 成所必需的物质。能促进生长发育,保护眼睛、皮肤的健康。 泛酸(维生素B5:抗应激、抗寒冷、抗感染、防止某些抗生素的毒性,消除术后腹胀。 维生素B6:在蛋白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治疗神经衰弱、眩晕、动脉粥样硬化等。 维生素B12:抗脂肪肝,促进维生素A在肝中的贮存;促进细胞发育成熟和机体代谢; 治疗恶性贫血。 维生素B13(乳酸清。 维生素B15(潘氨酸:主要用于抗脂肪肝,提高组织的氧气代谢率。有时用来治疗冠 心病和慢性酒精中毒。 维生素B17:剧毒。有人认为有控制及预防癌症的作用。 对氨基苯甲酸:在维生素B族中属于最新发现的维生素之一。在人体内可合成。

肌醇:维生素B族中的一种,和胆碱一样是亲脂肪性的维生素。 维生素C:连接骨骼、牙齿、结缔组织结构;对毛细血管壁的各个细胞间有粘合功能; 增加抗体,增强抵抗力;促进红细胞成熟。 维生素P。 维生素PP(烟酸:在细胞生理氧化过程中起传递氢作用,具有防治癞皮病的功效。 叶酸(维生素M:抗贫血;维护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免疫系统的功能。 维生素T:帮助血液的凝固和血小板的形成。 维生素U:治疗溃疡上有重要的作用。 详解各种维生素的功效Array 维生素A--眼睛的朋友 维生素A又叫视黄醇或脱氢视黄醇,是一种可溶于脂肪的脂溶性维生素,耐高温,在空气中易氧化。 一、维生素A的主要生理功能 1.维生素A是合成视紫质的原料,该物质是一种感光物质,存在于视网膜内。缺乏维 生素A就不能合成足够的视紫质,将导致夜盲症。 2. 有助于保护皮肤、鼻、咽喉、呼吸器官的内膜,消化系统及泌尿生殖道上皮组织的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环境质量和社会发展水平对各地区人体的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和疾病流行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健康影响差异很大 ,构成不同的健康问题。我国是一个既有迅速现代化的大城市又有蓬勃发展的广大农村的大国 ,兼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有的多种环境健康问题。在发展卫生事业存在的诸多困难中 ,较突出的问题是 :广泛的地方性疾病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 ;环境污染 ;人口老龄化严重 ;疾病构成已发生变化等等 ,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民的健康 ,而且因地而异。因此 ,需要有因地制宜的对策和区域综合整治措施 ,才能收到迅速有效、稳固和长远的效果。 环境砷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砷是一种具有类金属特性的元素 ,广泛分布于大气、水、土壤、岩石和生物体中。砷化物自被发现以来就以其毒性而闻名 ,但其生理及药理学作用亦不容忽视。随着社会的发展 ,砷在工农业及医药、化学等领域广为应用 ,这在不同程度上造成环境污染 ,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 ;同时 ,国内外不断有新的富砷天然环境和地方性砷中毒事件被报道 ,其对所在地区居民健康的影响也引起普遍关注。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已表明砷是一种致癌物质 ,砷的危险度评价也日益受到重视。 砷对动物的功效. 砷化物早已用于饲料的添加剂中 ,每千克饲料中几克浓度范围的砷可增加动物体重 ,这可能是通过保护机体不患肠病或提高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而起作用的。而给大鼠、小鸡、小猪、山羊等 4种不同动物喂以低砷饲料 (含砷量低于 35ng/ g),在它们幼年期便发现生长速度减慢 ,山羊生育能力明显受损 ,新生山羊的存活率亦降低。如在山羊哺乳期饲以低砷饲料 (含砷量低于 1 0 ng/ g),则山羊可因心肌和骨骼肌受损而发生死亡。超微结构观察可见心肌线粒体结构异常 ,膜上有小颗粒状高密度物质 ,而在晚期 ,线粒体膜可发生破裂。砷也可影响蛋氨酸和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在砷缺乏的大鼠和小鼠中 ,发现肝脏S-腺苷甲硫氨酸 (SAM)浓度降低 ,而 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升高。不同动物的实验结果均证实砷缺乏对动物产生不利影响 ,说明砷至少对动物是必需微量元素。 砷对人体的功效.人们很早就发现了砷的药用价值 ,如过去渔民用的祛寒剂、宫廷用的“长生丹”和美容用品以及砷凡纳明、Fowler's液等均含有砷。欧洲某些山区居民从幼年时就开始服用砷 ,至成年时剂量逐渐增加 ,已远远高出所报道的中毒剂量的范围。据称 ,摄入“适量”砷能使人有舒适强壮感 ,并可使骨髓造血旺盛 ,红细胞增多 ,组织细胞生长和繁殖活跃 ,食欲和体重增加等。但迄今为止 ,尚缺乏充分科学依据来证实 ,关于“适量”的界限也无法确定。近年来 ,有中国学者直接将三氧化二砷(As2 O3 ,1 0 mg/ d,静脉滴注 )用于急性早幼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 ,取得了可喜效果 ,并引起世界上广泛关注。但在治疗过程中亦有部分病人发生砷中毒现象 ,而且治疗后砷的远期效应也应引起重视。目前尚无证据证明砷是人类必需微量元素 ,但有些研究结果表明砷可能具有重要生理功能。在ω- 3-脂肪酸存在的情况下 ,砷可增加皮肤出血时间 ,提示砷有可能是一种未知的出血因子。而且有学者发现 ,血液透析可影响体内砷平衡 ,使血清中砷含量降低。血清低砷水平也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血管性疾病以及肿瘤发生等有关。 砷的毒作用.砷和砷化物的毒性与其化学形态密切相关 ,无机砷的毒性远高于有机砷 ,且砷中毒主要由无机砷引起。但对有机砷的毒性也应注意 ,有证据表明甲基胂可与细胞间的巯基结合 ,易于诱发氧化性组织损伤 ;二甲胂酸亦可在细胞分裂中期诱导非整倍体的产生 ,提示有机砷在砷致癌过程中也有一定作用。以恶心、呕吐、腹泻及严重腹痛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砷中毒多发生在误服、谋杀或事故等情况下 ,严重者可发生神经异常、呼吸困难、心脏衰竭而死亡。慢性砷中毒是一个以皮肤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可引起皮肤病、造血功能低下、肝脏损害、感觉障碍、外周神经炎、厌食以及皮肤和内脏肿瘤等。最近有人群资料表明慢性砷中毒与高血

01微量元素14种+砷

14种微量元素介绍+砷 1微量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①协助体内物质运输,如含铁血红蛋白有运输O 2 和CO 2 的功能,含锌碳酸酐酶参与 CO 2 的运输等。②是体内多种酶的组分或激活剂,参与多种物质和能量代谢过程。如细胞色素类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中含铁;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含硒;细胞色素氧化酶、酪氨酸酶含铜等。 ③是体内某些激素和维生素的组分,参与调节多种重要生理功能。如碘是甲状腺激素的成分,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影响机体正常代谢和儿童生长发育。④影响核酸代谢。核酸中含有铬、钴、铜、锌、镍、钒等微量元素,这些元素对核酸的结构、功能及 DNA 复制都有影响。 ⑤对人体免疫功能、生殖、神经系统的发育及抑制机体组织癌变有重要影响。如铁、铜、锌、硒等能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铁、锌、碘、氟、锰、钒、镍等能维持正常的生殖发育功能;铁、铜、锌、锰、钼、碘、硒、钴等是神经系统发育及维持正常功能所必须;铜、锌、钼、硒、铁、锰等能抑制机体组织癌变。 2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1 铁:铁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微量元素,具有重要生理作用。①铁是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重要组分。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具有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并维持血液酸碱平衡的作用。缺铁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及氧和二氧化碳的运输,导致缺铁性贫血。②铁是细胞色素、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的重要组分,参与体内能量代谢。缺铁将影响人体内多种酶的活性,使人体代谢发生紊乱,并影响生长和智力发展。③铁对人体免疫功能及神经系统的发育有重要作用。缺铁会导致抵抗力下降、食欲减退、易疲劳、易烦躁、精神不振,影响婴幼儿脑及身体正常发育。 2.2 铜:铜构成体内多种酶及生物活性蛋白,参与物质和能量代谢。①铜是细胞色素氧化酶的组分,作为电子传递体参与生物氧化过程,在能量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②铜是铁吸收利用的重要促进因子,可使无机铁变为有机铁、F e3 +变为Fe 2+ ,促进小肠对铁的吸收利用。③铜是血浆铜蓝蛋白的重要组分,是造血过程的重要促进因子,能动员体内的贮存铁,将Fe 2+ 氧化成 Fe 3+ ,促进运铁蛋白的形成及铁蛋白的转移和利用,使铁由贮存场所进入骨髓,加速血红蛋白的生成及幼稚红细胞的成熟和释放。缺铜会使造血机能受到影响,引起缺铜性贫血。④铜是细胞色素氧化酶、酪氨酸酶、多巴胺 - β - 羟化酶、胺氧化酶等的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 关系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摘要】:微量元素与健康的研究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课题,各种元素是构成机体并决定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微量元素在人体内按照生理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必需微量元素和非必需徽量元素,钙、铜、镁、锌、铁均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人体内构成细胞的成分,以辅酶、辅基激活剂的形式参与物质的合成、分解、转化。微量元素参与生物体代谢的调控、酶的合成、呼吸链的组成、免疫系统的生长发育,是生命活动及繁衍等不可缺少的元素。 【关键字】:微量元素健康人体食物 1、微量元素的概念 微量元素指占生物体总质量0.01%以下,且为生物体所必需的一些元素。如铁、硅、锌、铜、碘、溴、硒、锰等。微量元素为植物体必需但需求量很少的一些元素。这些元素在土壤中缺少或不能被植物利用时,植物生长不良,过多又容易引起中毒。在农业中,常以微量元素作种子处理、根外追肥来提高作物产量。目前多数科学家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生命必需的元素共有28种,在28种生命元素中,按体内含量的高低可分为宏量元素(或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占人体总质量的0.03%左右。这些微量元素在体内的含量虽小,但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2、微量元素与人体的关系 2.1铁(Fe) (1)含量:成人体内含铁量为3-5g。 (2)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有显着的补血功效;能够增强白血球抵抗病菌的能力;维持人体细胞的正常功能;维护消化系统的健康;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并且参与氧气的运输过程,把氧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为人们进行各种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缺乏微量元素铁

人体中的微量元素铜

人体中的微量元素——铜 一、铜在人体中的作用 (1)构成含铜酶与铜结合蛋白的成分 已知含铜酶主要有:胺氧化酶、酪胺氧化酶、单胺氧化酶、组胺氧化酶、二胺氧化酶、赖氨酰氧化酶、硫氢基氧化酶、亚铁氧化酶I(即铜蓝蛋白)、亚铁氧化酶Ⅱ、细胞色素C氧化酶、多巴胺β-羟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细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等。 铜结合蛋白有:铜硫蛋白、白蛋白、转铜蛋白、凝血因子V、低分子量配合体(包括氨基酸和多肽)等。 (2)维持正常造血功能 铜参与铁的代谢和红细胞生成。铜蓝蛋白和亚铁氧化酶E可氧化铁离子,使铁离子结合到运铁蛋白,对生成运铁蛋白起主要作用,并可将铁从小肠腔和贮存点运送到红细胞生成点,促进血红蛋白的形成。故铜缺乏时可产生寿命短的异常红细胞。正常骨髓细胞的形成也需要铜。缺铜引起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下降,使Fe3+不能与原卟啉合成血红素,可引起贫血。铜蓝蛋白功能缺损也可使细胞产生铁的积聚。缺铜时红细胞生成障碍,表现为缺铜性贫血。大多数为低血红蛋白小细胞性,亦可为正常细胞或大细胞性。生化检查:①血浆铜蓝蛋白〈150mg/L。②血清铜浓度〈11μmol/L(0.7mg/L)。③红细胞铜含量常降至0.4μg/ml 红细胞以下。 (3)促进结缔组织形成 铜主要是通过赖氟酰氧化酶促进结缔组织中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交联,是形成强壮、柔软的结缔组织所必需。因此,它在皮肤和骨骼的形成、骨矿化、心脏和血管系统的结缔组织完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维护中枢神经系统的健康 铜在神经系统中起着多种作用。细胞色素氧化酶能促进髓鞘的形成。在脑组织中多巴胺β-羟化酶催化多巴胺转变成神经递质正肾上腺素,该酶并与儿茶酚胺的生物合成有关。缺铜可致脑组织萎缩,灰质和白质变性,神经元减少,精神发育停滞,运动障碍等。铜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些遗传性和偶发性神经紊乱的发病中有着重要作用。 (5)促进正常黑色素形成及维护毛发正常结构 酪氨氧化酶能催化酪氨酸羟基化转变为多巴,并进而转变为黑色素,为皮肤、毛发和眼睛所必需。先天性缺酪氨氧化酶,引起毛发脱色,称为白化病。硫氢基氧化酶具有维护毛发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摘要】:微量元素与健康的研究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课题,各种元素是构成机体并决定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微量元素在人体内按照生理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必需微量元素和非必需徽量元素,钙、铜、镁、锌、铁均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人体内构成细胞的成分,以辅酶、辅基激活剂的形式参与物质的合成、分解、转化。微量元素参与生物体代谢的调控、酶的合成、呼吸链的组成、免疫系统的生长发育,是生命活动及繁衍等不可缺少的元素。 【关键字】:微量元素健康人体食物 1、微量元素的概念 微量元素指占生物体总质量0.01%以下,且为生物体所必需的一些元素。如铁、硅、锌、铜、碘、溴、硒、锰等。微量元素为植物体必需但需求量很少的一些元素。这些元素在土壤中缺少或不能被植物利用时,植物生长不良,过多又容易引起中毒。在农业中,常以微量元素作种子处理、根外追肥来提高作物产量。目前多数科学家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生命必需的元素共有28种,在28种生命元素中,按体内含量的高低可分为宏量元素(或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占人体总质量的0.03%左右。这些微量元素在体内的含量虽小,但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2、微量元素与人体的关系 2.1铁(Fe) (1)含量:成人体内含铁量为3-5g。 (2)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有显著的补血功效;能够增强白血球抵抗病菌的能力;维持人体细胞的正常功能;维护消化系统的健康;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并且参与氧气的运输过程,把氧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为人们进行各种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缺乏微量元素铁主要会导致各种贫血症的生成,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心悸,头晕,食欲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脸色苍白,身体虚弱,指甲凹陷、脆弱等症状,并且抵抗力和免疫力也会下降。婴幼儿缺铁不仅影响到身体的生长发育,也会阻碍智力的发展,有可能导致心智不健全。 (3)食物来源:动物肝脏、血、肉类、鱼类、蛋类以及樱桃、草莓、大枣、苹果、杏脯、山楂、黑木耳、海藻、红蘑、苔菜、发菜等水果和蔬菜。另外,牛

人体微量元素缺乏的因素有哪些

人体微量元素缺乏的因素有哪些 微量元素在体内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微量元素检测仪它们主要通过形成结合蛋白(如血红蛋白,铜蓝蛋白等)、酶、激素和维生素等而起作用,其中尤其有多的酶依靠与微量元素的松散结合而起作用。金属酶和金属酶复合物的发现明确地证明微量元素在酶促反应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微量元素参与激素形成的例子是碘,它是形成甲状腺的必需成分,而钴则是维生素B12必不可少的成分 引起人体微量元素缺乏的因素很多,大体可归纳如下 (1)膳食和饮水中供应的微量元素不足这主要发生于当土壤和水中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如碘、氟、硒等),因而造成粮食、蔬菜等食物和饮水也缺乏这些元素所致。如我国克山病流行地区居民的缺硒即属于此类。另外,食物越是精制,其所含的微量元素就越少,之也可造成膳食微量元素供应不足。微量元素不足亦见于摄食缺乏该元素的配方膳(如婴儿和病人)。 (2)膳食中微量元素的利用率降低如有的地区(如伊郎),人们膳食中的维生素和植酸含量很高,从而影响锌的吸收与利用,以致发生侏儒症——一种锌缺乏病。又如胃肠道吸收不良时,也可影响膳食中微量元素的吸收与利用。

(3)需要量增加微量元素摄入量虽能满足正常需要,但需要量因某种情况而增加时,亦可发生微量元素缺少,如迅速生长、妊娠、授乳、出汗过多以及创伤、烧伤与手术等。 (4)遗传性缺陷病例如以X链隐性遗传的Menke卷发综合征能使人体铜代谢异常。又如一种遗传性家族疾病——肠闰性皮炎亦显示出严重的锌缺乏症状。 随着对微量元素了解的增加,它们在临床上的意义也正受到进一步的重视。 首先,由于对微量元素缺乏病研究的深入,使我们逐渐弄清了原来病因不明、防治不易的一些疾病的病因,从而给这些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带来了新的景。这在我国如与缺硒有密切关系的克山病,在伊郎如与缺锌有密切关系的侏儒症等。随着对铜的生理与系列化观察的深入,已看到铜能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某些过去单纯补铁而不能治愈的贫血,现在同时给予铜可得到良好的效果。 其次,微量元素研究的进展正在使临床营养的内容丰富起来,成为临床治疗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完全肠外与肠经营养现在的不仅要考虑传统规定的的营https://www.360docs.net/doc/7519010466.html,养素,还要考虑微量元素。尤其有些疾病,例如烧伤,在体蛋白分解代谢显

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山西医科大学药学院毕小平教授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密不可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微量元素在治疗疾病、人体生长发育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人体是由多种元素构成的,根据元素在体内含量不同,可将体内元素分为两类:一常量元素,占体重的99.9%,包括碳、氢、氧、磷、硫、钙、钾、镁、钠、氯等10种,它们构成机体组织,并在体内起电解质作用等;二微量元素,占体重的0.05%左右,包括铁、铜、锌、铬、钴、锰、镍、锡、硅、硒、钼、碘、氟、钒等14种元素,这些微量元素在体内含量虽然很微弱,但在人体生长、发育、疾病、衰老、死亡等过程中却能起到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如果某种元素供给不足,就会发生该种元素缺乏症;如果某种微量元素摄入过多,也可发生中毒。 习惯上把含量高于0.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低于0.0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人体若缺乏某种主要元素,会引起人体机能失调,但这种情况很少发生,一般的饮食含有丰富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虽然在体内含量很少,但它们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没有这些必需的微量元素,酶的活性就会降低或完全丧失,激素、蛋白质、维生素的合成和代谢也就会发生障碍,人类生命过程就难以继续进行。 一、环境对微量元素的影响及人对于微量元素的认识 1847年,欧洲人发现铁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标志着对微量元素生理作用的最早认识。1850~1854年发现地方性甲状腺肿与环境中的食物缺碘有关。1930年以后,相继发现许多地区由于微量元素(铁、钴等)的缺少或过多而产生家畜体质衰弱、生长停滞和死亡率增高等。微量元素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光谱分析法等的出现,使测试生物体内微量元素成为可能,大大推动了微量元素与健康关系的研究工作。 人体内的化学元素有两种来源: (1)自然来源。如岩石层中的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经过多年风化、淋溶和生物作用变为土壤,通过土壤、水、食物进入机体。生物体以新陈代谢的形式与所生存的环境进行不停的物质交换,从而获得机体所需要的各种化学元素。近年来证实生物体的化学组成与所生存地区的地质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微量元素过多或缺少而引起的疾病,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如缺碘地区多出现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含氟量过多地区常有地方性氟中毒(氟斑牙和氟骨症);土壤含钴量过低的地区,牲畜多发生地区性干血痨症(消瘦、虚弱,最后死亡)等。 (2)人为来源。如对含汞、镉、铅、砷等矿的开采、冶炼和利用,使这些元素进入人类的的生存环境,并通过空气、水、土壤和食物进入人体。 二、某些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主要功能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虽然极微,却具有巨大的生物学作用。其生理功能主要有: (一)协助常量元素并将其带到各组织中去。如含铁血红蛋白有输氧功能。

探索微量元素锂与人体

探索发现,科学在不断地自我否定。黑洞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是流行文化的一个重要话题。直到现在对他们的了解还不够深入。他们是宇宙中超高密度天体,而且完全不反射光线。对于这个有争议的研究,现在又提出了新的观点那就是黑洞根本不存在。 综合考量两个看似矛盾的理论,引力理论和量子力学理论。从数学的角度而言,黑洞不可能在第一时间形成。这个研究成果不仅使科学家重新思考时空的结构,也要重新思考宇宙的起源。 几十年来,黑洞被认为是由一个巨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后,发生引力坍缩形成的。黑洞的体积十分微小,只是太空中的一个点,就像地球被压缩成像花生米大小的一个球体被称为奇点。 围绕着这个奇点的是一个无法侦测到的事物视界,又称黑洞视界,它产生的引力场极为强劲,以至于任何物质和辐射在进入到黑洞的视界内,便再无力逃脱。黑洞外的物质和辐射可以通过视界进入黑洞内部,而黑洞内的任何物质和辐射均不能穿出视界。 原因是它使两个关于宇宙的基本理论相互矛盾。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预言了黑洞的形成,但量子理论的一个基本定理指出,没有来自宇宙的信息会永远消失。如果将这两种理论相结合就导致数学毫无意义,被称为信息丢失悖论。

量子力学理论证明,黑洞会发出辐射。从那以后,科学家们在宇宙中发现了与这种辐射相符合的一些蛛丝马迹,证实了不断增加的一系列宇宙黑洞的存在。恒星发生引力坍缩,但黑洞并不能吞噬如此多的物质,黑洞也会释放一部分物质,会产生辐射。但是,通过释放辐射物质,恒星质量变小。当它收缩后不可能形成具有超高密度的黑洞。 一个黑洞能够形成之前,是垂死的恒星最后一次膨胀然后爆炸消失。这个结果导致不会形成奇点,也不会形成视界。显而易见没有黑洞。也许有一天实验数据会提供宇宙中是否存在黑洞的物理证据。往往大型计算机数学模型的研究方法是结论性的。 许多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奇点的大爆炸。如果奇点不存在,那么物理学家们就要重新考虑宇宙大爆炸是否曾经发生过。几十年来,物理学家们一直试图将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和量子力学理论统一起来,但这种情况下,如何将这两种理论合并统一是一个大问题。到底有没有黑洞,黑洞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 国际上以微量元素相对主量元素根据寄存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通常指生物有机体中含量小于0.01%的化学元素。生物体中的微量元素、非生物体中的微量元素。人体由60多种元素所组成。根据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同,可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