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文伟——怎样鉴别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的类似强迫的症状?

颜文伟——怎样鉴别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的类似强迫的症状?

(2009-01-29 18:17:08)

怎样鉴别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的类似强迫的症状?

摘自颜文伟大夫个人网站

强迫症的特点是,患者自己明知道不该这么做、或不该这么想,但是自己没办法,不得不去做、或去想。

至于做什么,也就是强迫行为,各种各样,无法概述。举个例:强迫症患者会反复问一个问题,或反复做某个动作(如洗手),但是他明知道没有意义,只是自己控制不住。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时也会有刻板重复的说话或动作,但是,他认为这是应该的,而且如果你要他立刻停止,他也可以停止,不觉得难受。如果是强迫症患者,你若要他立刻停止,他会觉得难受,甚至为此与你争执、吵架。

至于想什么,也就是强迫思维,有时较难鉴别,连一些有名的专家也会搞错。例如有一患者说,他往往想1+1为什么会等于2?为什么人会说话、会走路?有的精神科医生就说,这些是精神分裂症的内向性思维。实际上,最关键的是要问清楚:患者自己认为该不该这么想?如果他认为完全不应该,只是没有办法不想,那么就是强迫症。如果他认为应该,那么就不一定是强迫症了。有一患者说,他在考虑他自己是不是父母亲生的?有一位精神科专家一听,就说,这是非血统妄想,所以是精神分裂症。其实,他并没有肯定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只是控制不住要反复想这个问题而已,所以是强迫症。实践证明,用抗精神病药越治越坏,改用氟西汀,很快就好。有一患者想,是否有生物能够控制我们人类?有一位精神科专家没有注意'是否’两字,便认为,这是被控制体验,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便用奥氮平治疗,吃10mg一粒,想得多一些,改成2粒,更见严重;停药就好些。改用氟西汀,很快就见好转。正像患者自己说的,他是'担心’,并不认为是'事实’。类似的例子实在太多了。我认为,关键在于让患者仔细分清:是'的确应该这么想’,还是'不该这么想、而没法不想’?

强迫症(中医神志病临床诊疗指南)

中医神志病临床诊疗指南—强迫症 1范围 本《指南》提出了强迫症的诊断、辨证、治疗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强迫症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1,2]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是精神科常见的神经症性障碍疾病之一。临床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为主要特征。本病相当于中医学郁病、卑惵等神志病范畴。 3 诊断及鉴别诊断[1,2] 3.1 诊断要点 3.1.1临床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a)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并以强迫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1项:1)以强迫思想为主,包括强迫观念、回忆或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穷思竭虑、害怕丧失自控能力等;2)以强迫行为(动作)为主,包括反复洗涤、核对、检查、或询问等;3)上述的混合形式; b)病人称强迫症状起源于自己内心,不是被别人或外界影响加强的; c)强迫症状反复出现,病人认为没有意义,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试图抵抗,但不能奏效。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 排除标准:a)排除其他精神障碍的继发性强迫症状,如精神分裂

症、抑郁症或恐惧症等;b)排除脑器质性疾病特别是基底节病变的继发性强迫症状。 3.1.2 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头颅CT、MRI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强迫量表评分(Y-BOCS 评定):Y-BOCS评定>16分。 3.2 鉴别诊断 强迫症当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恐惧症和焦虑症、器质性精神障碍作出鉴别。 3.2.1强迫症与精神分裂症鉴别 精神分裂症可出现强迫症状,但往往不为强迫症状苦恼,无主动克制或摆脱的愿望,无治疗要求,且症状内容多荒谬离奇,对症状无自知力。强迫症病人的强迫症状反复出现,病人认为没有意义,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有自知力,因此试图抵抗,但不能奏效。 3.2.2 强迫症与抑郁症鉴别 抑郁症患者可出现强迫症状,而强迫症患者也可有抑郁情绪,鉴别主要是识别哪些症状是原发的,并伴有哪些主要临床症状。如两者难分伯仲的话,按照等级诊断的原则应诊断为抑郁症。 3.2.3 强迫症与恐惧症和焦虑症鉴别 恐惧症、焦虑症和强迫症均有焦虑表现,确定原发症状是鉴别关键。恐惧症的对象来自于客观现实;有洁癖的强迫症患者也有回避行为,但强迫观念和行为常起源于患者的主观体验,其回避与强迫怀疑和强迫担心有关。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版)——强迫症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版)——强迫症 一、概述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种以反复、持久出现的强迫思维和(或)强迫行为为基本特征的精神障碍。强迫思维是以刻板的形式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表象或意向,强迫行为则是反复出现的刻板行为或仪式动作。患者明知这些思维和(或)动作没有现实意义、没有必要、多余;患者有强烈的摆脱欲望,但却无法控制,因而感到十分苦恼。这类疾病在精神障碍中以病因复杂、表现形式多样、病程迁延为突出特点。 世界范围内报告的强迫症终生患病率为 0.8%~3.0%。国内报告的强迫症时点患病率为 0.1%~0.3%,终生患病率为 0.26%~0.32%。强迫症有两个发病高峰期,即青少年前期和成年早期,多发病于 19~ 35 岁,至少1/3 的患者在15 岁以前起病。儿童强迫症的患病率为2%~ 4%,多起病于 7.5~12.5 岁。儿童强迫症的男女比例为3:2,但从青 春期开始,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基本相当。 二、病理、病因及发病机制 强迫症是一种多维度、多因素疾病,发病具有鲜明的生物-心理- 社 会模式特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生物学因素 1.遗传因素:是多基因遗传方式。强迫症患者的一级亲属患病率比一般人群高出 5~6 倍,而且其先证者如在童年确诊则有着更高的

患病风险。遗传度可能据原发症状的不同而相异。 2.神经生化因素:许多中枢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在强迫症患者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特别是各种神经递质的失衡状态可能是强迫症的重要原因。 3.神经内分泌因素:患者在基础或刺激状态下丘脑下部-垂体激 素水平存在异常。 4.神经免疫因素:感染或免疫中介因素至少在部分强迫症患者亚群中起一定作用。 5.神经电生理学:强迫症对刺激的过度觉醒和过度专注有关,额叶皮层的过度兴奋所致。 6.神经影像学:由脑通路功能异常引起,主要是眶额皮质-纹状 体-丘脑环路异常。 (二)心理及社会因素 1.人格特点 强迫症的人格特点是过分追求完美、犹豫不决、敏感、人际关系欠佳、情绪不稳。经常把自己活动的目标拘泥于自身,偏重于自我内省,特别关注自已的躯体和精神方面的不快、异常、疾病等感觉,并为此而忧虑和担心,以自我为中心,被自我内省所束缚。 2.家庭因素 存在不良的家庭环境,主要是对于父母控制的给予和需求之间的不恰当,如家庭成员间亲密程度低、缺乏承诺和责任、对立和矛盾冲突较多、家庭规范和约束力不够、自我控制力差。 3.诱发因素 相当一部分患者起病有一定的心理因素,尤其是急性起病的患者。即使是慢性发病的患者也常常可以追溯到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各

名医导航颜文伟医生:精神科的一名好医生

名医导航颜文伟医生:精神科的一名好医生 颜文伟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退休后为太仓市第三人民医院顾问 擅长:对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强迫症的诊断和治疗颇有研究,特别是采用五氟利多作为精神分裂症缓解后的维持用药,解决了其他药物所不能解决的“体重增加、血糖增高、诱发强迫和嗜睡”等副反应问题。 他写过不少科普文章,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精神病方面的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很多关于精神疾病方面的知识。 “我的初衷就是把病人彻底治疗好,然后用最小剂量、最少副反应的药来维持,以求保证一辈子不复发。” 人生经历:术业专攻,大医精诚 1932 年出生 1953年毕业于国立上海医学院(后称上海医科大学) 任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医学教授,精神科主任医师 任《上海精神医学》杂志执行主编 多次获得科技进步奖,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75年研究精神外科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1979年起,开创了儿童多动症的防治和研究,可参阅“儿童多动症三十年回顾”一文 1990年起研究以‘眼球活动测定’作为精神分裂症的辅助诊断标志 2000年,兼任太仓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临床顾问 2009年起参加好心情视频和电话咨询。退休后,按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医院的年龄规定,2012年起停止在该院门诊 工作之外:兴趣广泛、热爱生活 颜医生仍然坚持每天为患者解答问题,一丝不苟,手把手地教患者及其家属治疗和预防的方法,并把治疗方案清清楚楚地写进他的每

一篇文章里,方便患者和家属学习。被他诊治过的病人只要一说名字,他马上就能回忆起患者具体的病情症状。 工作之外,颜医生还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老学者,平常闲暇之余他都会亲自作画,无论是彩色铅笔画还是油画那都是信手拈来,他画的人物画和动植物画那都是栩栩如生。

颜文伟相关疾病

短期应用奥氮平,是当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是最价廉的方法,一般只要几千元,就可以解决问题。有不少病例,从利培酮开始,换用喹硫平,再换阿立哌唑,又换齐拉西酮,最后换用奥氮平,才解决问题。可以这么说,如果奥氮平治疗无效,再换别的药,也没有什么用了。奥氮平可以一步到位,不必逐步加量。先每晚服用10mg,共1~2d。看看除了嗜睡之外,有没有其他特殊反应。如果没有,就可以从第3天起,每晚20mg、一次服用。这样,晚上睡得好,白天不瞌睡。继续治疗2周。如果见效,幻觉、妄想消失,便继续巩固4~8w。如未见效,增加剂量到每晚30mg(也可以分服),继续2晚。如果见效,便继续巩固4~8周。此后,可以每2周试减5mg;摸着石头过河。如果症状复现,可再返回原剂量。就如此......直至减到每晚5mg时,可以选择两种维持方法:一是,长期服用奥氮平5mg(或2.5mg)维持。另一方法是,在此时加用五氟利多,二者重叠2周,作为“交接班”,2w以后就停用奥氮平,而五氟利多就一直用下去。(目前的奥氮平说明书推荐的剂量只有20 mg;但是美国Meltzer等[1]进行了一项研究,说明可以加量到45 mg,效果更好。我实践后发现,的确有的病例在加量后得到临床痊愈,但静坐不能的表现也可能多一些,在用心得安后可以缓解)。 短期应用奥氮平,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三。①嗜睡:刚开始用药时,嗜睡可能会比较明显,但不必理会,只要起床较慢,以防直立性低血压。几天后,会逐渐适应。②个别患者可能有“静坐不能”,此时可以服用苯海索(安坦),每日2次,每次1片;也可以临时服用心得安10mg或20mg。一般较易解决。③食欲增加:应该尽量控制饮食,有助于避免体重增加。奥氮平与氯氮平相似,一般不会产生明显的类帕金森症不良反应。需要说明的是,静坐不能是抗精神病药常见的不良反应;而“没有目的地走来走去”,并不是静坐不能。对于静坐不能时,患者会主动述说自己感到坐立不安,觉得“站也不对、坐也不好”,“横也不好、竖也不对”,心里似乎有“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有时,站在那里,像“踏步踏”那样,左脚、右脚,轮流地换个不停。有时,会诉说“心里痒”、“骨头痒”,甚至说“身体里面有虫在爬”,被医生误认为是躯体幻觉。 如果选用五氟利多维持,服用方法有3种,以第三种服法最好,不良反应可以降到最少(一般根本感觉不到任何副反应)。①每周2次,每次半片(即10mg); ②隔天1次,每次四分之一片(即5mg);③把每片20mg的五氟利多磨成粉,分成7或8份,用纸分包,每天口服1包。我为什么选用五氟利多作为长期维持用药呢?因为它没有嗜睡作用、不会增加体重、不会增高血糖、不会增高血脂、特别是不会诱发强迫,而且价廉,每月药费仅需5元。有的医生说,五氟利多是已经淘汰了的老药,不良反应严重,不敢使用。其实,这是服用方法的问题。如果不是每周顿服1片(20mg),而按照上述方法分次服用,就不会出现静坐不能。很多病例就靠这么一点点药,维持正常生活和工作十几年,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应该说,只要用五氟利多作为维持用药,一般说都不会复发。在我的上千病例中,也有少数几例复发了的;但并不是药效问题,而是实际上、药片被患者含在嘴里,伺机吐掉了。所以,我一般都建议病家把药片磨碎,让患者一下子吞服,不准他把药含在嘴里。当然,五氟利多与其他抗精神病药一样,也有少数患者服用后会出现抑郁,那就应该加用氟西汀等抗抑郁药。 1.2 病程多年、屡治未愈的病例 1.3 如果应用奥氮平治疗,剂量加到每晚20或30mg,仍未见效,而又不愿意做MECT,可以尝试合并用药。我认为,应用奥氮平时,不宜并用那些与它药理作用相似的氯氮平、利培酮、喹硫平、或齐拉西酮等;因为它们是同类,不可能起到互补作用。看来,奥氮平可以与不同类的抗精神病药合并应用,例如氟哌啶醇、舒必利、五氟利多;它们有互补的可能。我有一些病例,在并用五氟利多或氟哌啶醇后,症状明显好转。

强迫症

强迫症文献综述 一、定义 强迫症(OCD)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痛苦和焦虑,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近年来统计数据提示强迫症的发病率正在不断攀升,有研究显示普通人群中强迫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2%,约2/3的患者在25岁前发病。强迫症因其起病早、病程迁延等特点,常对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做的全球疾病调查中发现,强迫症已成为15~44岁中青年人群中造成疾病负担最重的20种疾病之一。另外患者常出于种种考虑在起病之初未及时就医,一些怕脏、反复洗手的患者可能要在症状严重到无法正常生活后才来就诊,起病与初次就诊间可能相隔十年之久,无形中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因此我们应当提高对强迫症的重视,早发现早治疗。 二、病因 1、心理学机制 1.1 OCD的人格特征:庞道记等圈在研究中则更具体地说明了OCD与强迫人格有一定关系,并提示,OCD患者有抑郁情绪。缺乏自信.焦虑、紧张、追求完美、不安全、敏感多疑、不适应、自卑、自责、强迫观念、刻板等,与强迫人格突出表现不安全感、不完善感、小心多疑、尽善尽美、优柔寡断.既严于律己又苛求别人,做事一丝不苟,难得通融等的观点一致。 另外,OCD患者人格特征除了强迫人格外,常常共患其他类型的人格障碍史尧胜摘译的“强迫症与人格障碍的共病”中指出,OCD不伴人格障碍是少见的亚型,绝大部分临床病例共患人格障碍,最常见的为强迫型、回避型和偏执型人格障碍。王振等研究则发现,共患人格障碍与OCD的难治性可能有一定关系。从有关研究中OCD患者MMPI基本量表的因子分析结果可以看出,OCD主要负荷4个人格因子,即神经质:反映患者具有神经症性症状;精神质:反映患者存在严重的不能适应现实的心理特征,具有精神病性症状;多疑因子:反映患者存在敏感、多疑、情绪小稳等心理特征;社会内向因子:反映患者社交内向性、自恋、敏感被动、退缩等心理特征问。此结果进一步说明OCD患者人格及心理特征复杂,除OCD状外,往往还伴有其他类型神经症症状。一过性精神病性症状及人格障碍等,有关的结论获得国外有关OCD研究的支持。由此可见,强迫症状作为可观察到的表现有着复杂的人格基础,其病情演变当属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也增加OCD 的难治性,矫正起来比较棘手。 1.2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于个体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人格的健康与完善起着积极地作用。家庭环境不良会造成个体人格形成的偏差,既往研究发现,长期不良的社会和家庭环境易使子女形成难以适应社会的不良人格特征,从而为神经症、精神分裂症及人格障碍的发生提供了病前人格基础。有研究18l从家庭环境角度来研究OCD的发病原因.发现OCD患者家庭环

精神病症状

k精神疾病的症状学 一、认知障碍 (一)感知觉及其障碍: 感知觉障碍主要包括感觉障碍、知觉障碍和感知综合障碍。 1.感觉障碍感觉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形状、颜色、重量、气味)。感觉障碍包括如下形式: (1)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的感受性增加。如对一般生活中的声音、光线刺激感到刺耳、刺眼,对普通的气味感到特别刺鼻难闻等。这类症状多见于焦虑症的患者。 (2)感觉减退: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的感受性减低。如患者对强烈的疼痛或者难以忍受的气味仅有轻微感受,甚至对外界的刺激不产生任何感觉。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抑郁状态、木僵状态等情况。 (3)内感性不适:身体内部产生各种不舒适的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挤压、虫爬样等),患者对此种感觉难以用言语准确描述。如不明部位的内脏牵拉、挤压、撕扯、游走感,患者往往伴有焦虑情绪。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等。 2.知觉障碍知觉是指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障碍在精神科临床上很常见,是大多数精神障碍的主要症状,对精神障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护理决策、监护病情具有重要的意义。常见的知觉障碍有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等。 (1)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即把实际存在的事物歪曲为与

实际完全不相符的事物。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等就是错觉的生动表现。正常人在过度疲劳或情绪紧张状态下也可发生错觉。常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焦虑症等。 (2)幻觉:虚幻的知觉,即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类似知觉。按涉及的感觉器官不同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等。 幻听: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幻觉,有时患者可能清楚地辨别发声者的人数、性别、是否熟识及声音方位等。如为直接对患者进行评价的称为评论性幻听,命令患者做某些事情的声音称为命令性幻听,这些言语性的幻听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与此虚幻的声音对话,并伴有相应的表情,也常由此引发患者对幻听进行解释而继发病态的观念,甚至妄想。 幻视:幻视也较常见,多在意识清晰度下降的情况下出现,如谵妄状态。可伴有相应的恐惧、焦虑等情绪及相应的行为表现。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也不罕见。 幻嗅:患者有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所产生的难闻气味的感受,如感受到腐烂食品、尸体、粪便或化学药品的气味,多与其他幻觉结合,易继发产生病态观念甚至妄想。如患者坚信气味是坏人故意施放,从而产生或加强了被害观念。多见于颞叶损害,如颞叶外伤、颞叶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也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幻味:患者感受到食物中有某种特殊味道,因而拒食,常与其他幻觉、妄想同时出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颜文伟——我的临床经验:

颜文伟——我的临床经验: 以下是我几十年治疗精神疾病的经验,提供全国同道参考: 如果是诊断明确的精神分裂症: (1)精神分裂症初发病例,有希望完全治愈。不要怕胖,不要怕药贵,实际上短期应用奥氮平,是当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有不少病例,从利培酮开始,换用喹硫平,再换阿立哌唑,又换齐拉西酮,最后换用奥氮平,才解决问题。所以,应该抓紧时机,按以下方法治疗:奥氮平可以一步到位,不必逐步加量。先每晚服用10mg,共1-2天。看看除了嗜睡之外,有没有其他特殊反应。如果没有不良反应,就可以从第2-3天起,每晚20mg、一次服用。这样,晚上睡得好,白天不瞌睡。治疗2周。如果见效,幻觉、妄想等症状消失,便继续巩固2-3月。如未见效,把剂量增加到每晚30mg,治疗2周。如果见效,幻觉、妄想减轻或消失,便继续巩固2-3月(巩固时间担任越长越好)。此后,可以每2周试减2.5 mg 或5mg;摸着石头过河。如果症状复现,可再返回原剂量。就如此......直至减到每晚5mg时,可以选择两种维持方法:一是,长期服用奥氮平5mg(或2.5mg)维持。另一方法是,在此时加用五氟利多,二者重叠1周,作为'交接班’,1周以后就停用奥氮平,而五氟利多就一直维持应用下去。 短期应用奥氮平,可能出现的副反应有:1)嗜睡:一开始嗜睡可能较重,不必理会,只要起床较慢,以防直立性低血压;几天后,会逐步适应。2)个别患者可能有'静坐不能’(注),此时可以服用苯海索(安坦)进行预防,每日2次,每次1片。也可以临时服用心得安20mg(即2片)解决。3)食欲增加:应该尽量控制饮食,就可以预防体重增加。奥氮平与氯氮平相似,一般不会产生明显的类帕金森症副反应。(注:静坐不能是抗精神病药常见的副反应,并不是'没有目的地走来走去’。患者自己对于静坐不能,有充分的自知,他会主诉自己感到坐立不安,觉得'站也不对、坐也不好’,'横也不好、竖也不对’,心里似乎有'十八个吊桶、七上八下’。有时,站在那里,像'踏步踏’那样,左脚、右脚,轮流地换个不停。有时,会诉说'心里

颜文伟——各种精神疾病治疗或不治疗的结局

颜文伟——各种精神疾病治疗或不治疗的结局 1、精神分裂症 如果不治疗: 可能出现种种难以预料的意外,例如伤人、杀人、自杀、放火等等严重肇事行为。及至慢性衰退后,就流落街头,人称'疯子’。 如果治疗,可能有四种不同的结局: 1)完全治愈,完全恢复正常。可以正常地生活、工作、结婚、生子。但是必须长期服用维持药量的抗精神病药,例如五氟利多。一旦停药,必然复发无疑。那种'吃2年、5年可以停药’的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完全不可信。有些患者在治疗后感到很多不舒服,有些医生把它们误认为'阴性症状’,实际上是那些所谓新抗精神病药的副反应,减药就好,或换用五氟利多就消失了。 2)症状基本消失,还剩下一点点幻听或妄想;自己知道是异常,觉得可以与它们'和平共处’,愿意服药维持。那么,在家属督促监护下,可以比较正常地生活和工作。有机会的话,婚姻也是可以的。 3)症状没有消失,只是较以前减轻些。那么,必须由家属监督管理,以免发生意外。 4)症状没有减轻,家属无法照顾。只能送精神病院长期住院。 2、抑郁症或焦虑症 如果不治疗: 1)30%能够挨过这一次发作,但是过一段时间又会再次发病。 2)30%拖成慢性,超过2年,称为'心境恶劣’,拖延终身。 3)30%自杀身亡。 如果治疗: 1)50%患者可能一辈子只发一次,所以第一次发病、应该争取治疗彻底,一般说,至少原剂量服用6月到12月。治愈后可以完完全全恢复正常。 2)50%患者有可能再次复发,但每次仍能治愈。

3)选药不当或剂量不够,有可能拖成慢性。 顺便提一下,有一位医生问及,如何区分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我在文章里早就说过,抑郁症只有极少、极少数有幻听或妄想,那些幻听是很简短的,例如“你去死”等等,如果是妄想,必然是自责,怪自己不好,自己害了家人。如果患者是长篇大论的幻听,如果是被害妄想、责怪他人的想法,必然都不是抑郁症,而是精神分裂症。当前,有不少精神科医生基本功不足,乱下诊断,乱用'万能药’。有一个办法可以立竿见影、分辨清楚这个问题。如果说是抑郁症,那么不必用抗精神病药、只用抗抑郁药物,不管有没有精神病性症状、都可以治好。否则,就是精神分裂症。特别是一停抗精神病药,就要复发的,更可证明是精神分裂症。所谓'有精神病性的抑郁症’都是胡编乱说,我的老师夏老一辈子只诊断过一、二个;我只见过1例。 3、强迫症 如果不治疗: 自己感到痛苦,影响生活或工作。但不会危害社会。 如果治疗: 1)能够完全恢复正常。但是仍需长期服用维持药量;否则又会复发。 2)基本恢复正常,稍微有一点强迫症状,但不碍生活或工作。当然必需服药维持。 3)服药时能够好转,但因停药而反复复发。烦恼一生。 4、躁狂抑郁症 如果不治疗: 躁狂期,有可能产生各种难以预料的后果。 抑郁期,有可能自杀。 如果治疗: 1)只要老老实实服用维持药量,可以终身不会复发,完完全全正常生活、工作、结婚、生子。 2)没有很好地服用维持药量,就难免复发。

强迫症科普

强迫症是一种终身患病率较高的精神障碍,它是一种不断被研究和认识的疾病,相比于其他精神疾病,强迫症诊疗的证据还有待于进一步积累。 ME 概论 第1 章 一、概述 强迫症是-种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可见于世界各地不同的种族与文化群体,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列为十大致残性疾病之一。男女患病率没有差异,但在疾病表现形式上略有不同,女性患者中强迫性清洁和洗涤较多,而男性患者中与性内容相关症状、“魔力数字”或强迫迟缓症状更为常见。强迫症的典型病例症状特点鲜明生动。同时,强迫症也在精神病理学和精神分析的理论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新近出版的DSM-V,将其从焦虑障碍中分离,划归为一个独立的诊断类别,反映了近年来学术界对其疾病本质认识的逐渐深人。然而,强迫症的症状怪异和多变,强迫症患者对药物及心理治疗反应不良或者抵触,都会让医生对强迫症的诊断和治疗感到困惑和棘手。 强迫症的核心表现为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或两者同时存在。强迫观念是指头脑中反复出现的,不需要的闯人性的想法、怀疑、表象或冲动。患者常认为这些闯人性思维是不可理喻或过分的,不仅与自己的价值观相违背,也令人痛苦,并试图抵制它们。强迫行为是重复的行为或者心理活动,继发于强迫观念,受其驱使而实施。大部分的强迫行为是非自愿的,但很少受到抵抗。强迫行为既可表现为某种可被觉察的外显作生行g (如反复检查门是

否锁好),也可以表现为某种不被觉察的内品性心理活动(如在心里重复某个特定的短语)。强迫症之所以会造成诊断上的困难,一个可能是强迫的复杂变异,令临床医生难以与其他常见精神障碍相鉴别。一个可能是强迫症在第一一次就诊前,病史可能已经长达10 )年之久,期间病情波动演化,也使得临床丧失了最初的典型特征临床医生要充分理解强迫症的两个核心表现重复与纠缠。重复是患者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反复做-一件事,而达成的名果与付出远远不成比例,如长时间洗手、擦拭家具或者检查门锁。所谓纠缠,是指同一一个想法或者念头在脑子里不断出现明知过分或者毫无必要,却挥之不去,如对细菌强烈的恐惧遍一遍地回忆社交活动中每一个琐碎的细节、压抑自己可能出现的“暴力”“性侵害”的冲动等。重复和纠缠最终造成惠者产生强烈的心理痛苦和(或)个人生活与工作能力的损害。 在与患者共处的过程中,患者的亲友或者因为不满患者者的强迫行为面与患者发生冲突,或者因为屈从患者的意志而出现协同性强迫行为,都会造成患者人际关系的损害。目前普遍认为强迫症是一种“神经环路” 疾病。在修订B和5-V的过程中,曾经度有专家建议将焦忠障碍、创伤后应微障码(pi dunde PISD利强泊症更名为“应激相关及恐惧环路障碍”。强迫症的“神经环路” 异常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也与个体在生长% 发育中的环境因素有关。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额颞叶痴呆、帕金森病、额叶或者颅底损伤、哈姆舞蹈病、亨廷顿病及某些细田菌感染诱发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都会表现 迫症确实存在现出类似强迫的症状,从务”角度证实强神经病理基础。进食障碍、德、北高与式他精神原明如物你降明、社交焦惠路得。抽动障碍、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共病。共

强迫症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可能都或多或少的出现强迫的行为,但什么是强迫症?强迫症有哪些表现?强迫症和焦虑怎么鉴别?等等问题,未必很清楚的知道。下面,跟随本文一同详细了解关于强迫症的那些事儿。 什么是强迫症? 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强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患者深知这些观念、行为不合理、不必要,但却无法控制或摆脱,因而焦虑和痛苦。 强迫症的表现 1、强迫联想。 当患者见到、听到或想到某一事物时,就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一些令自己不开心、恐惧、担忧、紧张的情景。比如听见打雷就害怕引发火灾等,我见到过的印象最深的强迫联想是一个成年男子见到红点就会联想到终结者要来杀他,并且恐惧的不行。 2、强迫性穷思竭虑。

患者总是思考一些没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并且是无休止地思考,尽管患者的逻辑推理正常,自知力也完整,也知道没有必要深究,但就是克制不住。比如人为什么呼吸,人为什么要吃饭,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等。 3、强迫意向。 患者体会到一种强烈的相反的违背自己内心的意愿,但基本上不会付诸行动。比如站在高楼或悬崖边,就想跳下去等。 强迫症的危害 1、极大精神负担 患者在精神上非常痛苦,那种强迫和反强迫的意愿同时存在会使他们感觉生不如死;因为有不由自主的思想纠缠,或刻板的礼仪或无意义的行为重复,严重影响患者注意力的集中,学习和工作。 2、导致性格缺陷 强迫症对性格影响后果因性别差异也略有差异。男性强迫症患者易出现精神病态、女子气、疑病、抑郁、癔病、偏执、精神衰弱、精神分裂部分症状。女性强迫症除了具有男性强迫患者的以上人格缺陷外,社会内向因子也高于正常人。

如何预防强迫症? 俗话说:预防胜于治疗。我们就来看一下到底怎样从根源杜绝强迫症,怎样预防强迫症的发生。 1、不要过分太在意、在乎自我形象,不要过于追求完美。不要老是问自己我做得好吗、这样做行不行、别人会怎么看我等问题。 2、学会顺其自然。不要刻意老是琢磨某一些事来纠结自己。在思考问题时,要学会接纳他人、不要钻牛角尖、学会适应环境而不要刻意改变环境。 综上所诉,适当了解强迫症症状表现和临床诊断标准对识别强迫症有巨大作用,在初步识别后,怀疑得了强迫症,建议及时正规精神科门诊就诊,有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016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

2016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LT

在实际临床诊断过程中需要强调的是:(1)强迫思维可以是突然出现的、非自我和意愿的,即存在思维属性障碍;(2)思维的内容可以达妄想的程度,但相对固定,不泛化;(3)患者可以无自知力;(4)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只有其中之一;(5)患者因强迫症状而导致显著的痛苦或社会功能与生活质量受到显著影响;(6)注意与其他强迫相关障碍(如躯体变形障碍、拔毛症等)、其他精神障碍(如抽动障碍、抑郁症、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症、精神活性物质使用障碍等)的共病与鉴别,以及与躯体疾病或药物所致强迫症状的鉴别。 诊断评估工具因配套的诊断系统不同而有所差异。目前常用的有与DSM-Ⅳ-TR配套的DSM-Ⅳ-TR 轴Ⅰ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ⅣAxis ⅠDisorders,SCID-Ⅰ)患者版,与ICD-10和DSM-Ⅳ-TR均能配套的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检查表(Composite International Diagnostic Interview,CIDI)和神经精神医学临床评定量表(Schedule for Clinical Assessment in Neuropsychiatry ,SCAN)。这些诊断工具均为定式访谈,费时较长,需经过专门培训后才能使用,更多用于研究。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是一个简单有效且可靠的定式访谈工具,H题组为强迫症诊断模块,第一个问题为排除诊断的筛查问题。MINI的信度和效度良好,访谈过程简短,更易于在临床实践中推广。DSM-5颁布后,MINI进行了相应的更新(MINI 7.0版),但目前中文版只有MINI 5.0。 DSM-5中强迫症的诊断标准发生了如下变化:(1)首先诊断条目中调整了一些关键性描述,将"突如其来的念头、冲动(impulse)"改为"强烈要求、冲动(urge)" ,以区别于冲动控制障碍;将"不恰当(inappropriate)"改为"不必要(unwanted)" ,因为在一种文化背景被认为是不恰当(inappropriate)的表现,可能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是恰当的。(2)不再要求需判断患者的强迫表现为"过度"还是"不合理" ,这个信息将通过评估患者的自知力程度来收集。(3)最具有临床意义的2处改变为增加了自知力和抽动相关的判断标准,这2条对治疗有重要影响。在DSM-Ⅳ中,经常不清楚应将自知力差的患者分类为强迫症还是精神病性障碍,而在DSM-5中强迫症患者自知力的判断扩大到更宽的自知力评估范围,甚至包括强迫症妄想性观念,这在之前则要求诊断为精神病性障碍。按照DSM-5中的诊断标准,医生必须判断患者自知力为好、差或者为缺乏自知力/伴有妄想观念。然而,自知力是一个多维度概念,在对强迫症患者的研究显示,2%~4%的患者缺乏自知力,而且自知力差的患者往往病情更重且更多与抑郁障碍共病、病程更长、对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效果更差。此外,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强迫症共患抽动秽语综合征、抽动障碍的概率较高,而且伴发的抽动障碍对患者的药物治疗有明显影响,伴有抽动的儿童和成人强迫症患者经SSRIs治疗后效果较差。因此评估强迫症患者的自知力水平、是否伴有抽动,对于患者治疗策略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3. 儿童强迫症的临床特征与评估 儿童青少年是强迫症的高发人群,儿童强迫症患者临床表现具有年龄特性,如儿童强迫症中强迫检查发生率高于对称和清洁,攻击/伤害的强迫思维发生率比成人高,如对灾难性事件的恐惧,或担心自己或父母死亡或疾病,这与儿童的发展水平和需求相关。强迫性的囤积也较常见于儿童。儿童强迫症患者的强迫思维和行为也具有年龄特点。 强迫思维:儿童强迫症患者表现出同成人相似的强迫思维。一般情况下,儿童强迫行为和冲动明显而强迫观念并不突出。但是,在儿童正常发育阶段也会出现一些强迫现象,如不可克制地去碰触周围的一些东西,走路遇到路面有裂缝时不自主地跳过去或总重复唱一首歌词,上床脱衣服时总有拍胸捶腿等习惯性动作,然而其对这些动作没有痛苦感,也不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更不会因为不可克制而产生焦虑,并且

颜文伟——再一次说说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问题

颜文伟——再一次说说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问题 1、从这个网站,大家可以看到,多多少少精神分裂症病例,从利培酮、换到喹硫平、又换阿立哌唑、再换齐拉西酮,一个个药换过来,最后换到了奥氮平,才算解决问题。这个经历,正符合了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的研究结果:只有三种药(氯氮平、奥氮平、氨磺必利)的治疗效果比标准药(氟哌啶醇12毫克(注)或氯丙嗪600毫克)更好。利培酮,也只是与标准药'差不多’、或'稍次一些’。别的药,就差得太远了!大家也可以看到,为什么我用奥氮平的治疗效果那么好?因为我按照MELTZER的研究结果,应用的剂量比较大,而且一步到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么!(注:国产氟哌啶醇可能要20毫克) 2、但是,我所介绍的'用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用药方法,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原则’、一条'规律’,并不是人人都可以生搬硬套地套用的'万能模式’。至于奥氮平具体吃多少剂量,治疗多少时间,都需要自己摸索,视病情而定。例如,有的患者用20毫克奥氮平就能够解决问题,有的用30毫克也没有效果;有的还需要并用其他药物;有的需要合并电疗。因为病情的轻重程度不同,治疗方法和用药剂量也就不完全相同。一般家长,往往按'是否吵闹、是否伤人’来看疾病的轻重。我从医生的角度,并不是这么看问题。是否病重?是否难治?我的看法是:一用药就好,算病轻,否则,就是病重。一般说,病了2年,就不算急性病例,病就比较重了。你想,病了十年八年的、当然比只病了几个月的难治得多;这条'歪门邪道’走了那么多年,可就一下子拉不回来了,除非当头重重的'一棒’,不会回到正道上来!还有一点必须提醒家长的:精神分裂症的规律是:复发一次、病重一层!昨天电话咨询的一位患者,原先用利培酮已经解决了问题,恢复了正常,但是那个混蛋医生却让她在今年5月份停药,结果6月份就复发!如今利培酮已经解决不了了,换用奥氮平,也还没有好,成天出现幻听幻视;治疗就费力了!大家应该记得,那位督促女儿吃了15年五氟

颜文伟大夫文章1—29篇

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 全网发布:2011-08-04 08:39 发表者:颜文伟(访问人次:12062) 抗精神病药都有程度不同的副作用,常见的有: 1)嗜睡:一般以氯氮平最重,其次是氯丙嗪、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齐拉西酮。而阿立哌唑、奋乃静、氟哌啶醇较轻。五氟利多,在服用后缓慢吸收,所以显不出嗜睡,一般几乎没有。嗜睡副反应,一般在连续服用几天后会逐步适应。 嗜睡副反应往往因人而异。 2)直立性低血压:刚开始服用抗精神病药的时候,腿部血管放松。此时,如果突然站起,血管来不及收缩,血液来不及供应脑部,就有可能出现头晕、甚至昏倒。所以在服药初期应该注意直立性低血压这个可能;服药久了,就会适应。 3)锥外副反应及TD:已经另作详述,请参阅有关文章。 4)抑郁:所有抗精神病药都有程度诱发不同程度抑郁的可能。请参阅已发表的 文章。 5)强迫:以氯氮平为首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诱发强迫的问题较为严重。氟哌啶醇、舒必利、五氟利多,未见此项问题。请参阅有关文章。 6)催乳素增多:所有抗精神病药都会阻断多巴胺受体。阻断了有关精神症状部位的多巴胺受体,精神症状得以好转。阻断了有关协调肌肉活动部位的多巴胺受体,便出现锥外副反应。阻断了脑垂体有关内分泌部位的多巴胺受体,脑垂体就停止或减弱指挥卵巢的周期变化,子宫内膜就没有周期性生长和萎缩,就出现月经紊乱或停经。催乳素的升高,抑制了雌激素的分泌,引起了一系列雌激素缺乏的后果。催乳素的升高,会促使乳腺生长和乳汁分泌。在所有各种抗精神病药中,这种作用以利培酮最大,舒必利第二。几乎80-90%的女性在服用这两种药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月经紊乱,甚至闭经。其他品种抗精神病药,这种副作用都很轻,只在较大剂量时才有些表现,剂量减少后就会自行消失。出现这种月经问题后,随你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治疗,都不可能解决问题,因为利培酮等药物的抑制作用没有办法得到解除。中药,没有解除多巴胺受体被抑制的本领。用黄体酮,可以人为地促使子宫内膜生长,以及突然停药后出现的‘撤药性’子宫内膜萎缩,于是从阴道流出血液;这是人为地制造的阴道流血,并不是真正的月经,卵巢并没有恢复周期变化;又有什么意义!况且,黄体酮的摄入,更会反馈地进一步抑制那个已被抑制了的脑垂体,又有什么好处?!所以,奉劝病家,如果应用利培酮或舒必利,出现了闭经这种副反应,应该及早换药。如果应用其他品种(如奥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等)出现的,不用着急,等病情好转、剂量减少后,月经问题会自行恢复正常,不必担忧!男性病例,有的在应用抗精神病药后,偶会出现乳房增大,也是这个道理。有的出现性欲减退,也是。我见到不少病例,换用 五氟利多维持治疗后,性欲就恢复了。 7)所有抗精神病药都有抑制精神活动的作用,于是,显得‘没有精神、懒、什么都不想做’;这是正常的反应,并不是异常,并不是抑郁症(如果是抑郁症,患者回向家长诉述)。病家不必过于紧张!不必处理,只要予以谅解,就行!

强迫症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强迫症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一、定义 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 经症。强迫观念是不由自主出现在患者脑内的思想、想像和冲动;强 迫行为是外显的行为或隐蔽的对抗思想,强迫行为是为了减少强迫观 念引起的焦虑而采取的各种活动,或以某种方式解释强迫观念。患者 深知这些强迫症状不合理、不必要,但却无法控制或摆脱,因而焦虑 和痛苦,但在疾病慢性迁延之后,患者的焦虑与痛苦感会减轻,代之 以刻板行为。另外,起病于儿童青少年的强迫症其反强迫也不明显。 反强迫:患者 这有几个问题值得大家思考: 1、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从理论上来讲应该是成对出现,但实际上临床 的缺有极少部分患者仅表现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原因如何? 2、强迫观念导致痛苦并引起焦虑,强迫行为消除或减少焦虑,仪式化 动作或刻板行为是强迫行为的慢性化状态,其减少焦虑是无效的,但 患者此时的焦虑感却明显减轻,如何解释? 3、没有强迫行为的强迫观念叫做强迫性穷思竭虑,从痛苦体验上来看 应该是最强烈的,但患者为何不启动其防御机制,通过强迫行为去消 除这些痛苦感? 二、诊断标准 现有对强迫症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三大诊断系统,下面我将一一介绍。

1、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的标准: (1)具有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强迫观念的定义如下:①反复出 现持久的思想、冲动、意象,在病程中的某些时间体验为闯入的和不 适当的,并引起显著的焦虑或苦恼。②思想、冲动、意象不只是对现 实生活问题的过度忧虑。③病人企图不理会或抑压这些思想、冲动、 意象,或以其他思想或行动来中和它们。④病人认识到这些思想、 冲动、意象是自己的头脑的产物(不是象思维插人那样被外界强加的)。强迫行为的定义如下:①病人感到作为对强迫观念的反应或按照必需 严格遵守的规则而被迫做出的重复行为(例如,洗手、摆放物品、核对)或精神运作(例如,祈祷、计数、重复默读)。②这些行为或精神运作 的目的在于预防或减少苦恼或预防出现某种可怕的事件或情境。但是 这些行为或精神运作与打算中和或预的事件或情境缺乏现实的联系或 显然是过分了。 (2)在病程中的某些时间病人认识到这些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是过 分的和不合情理的。注:此点不适用于儿童。 (3)这些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引起了显著的苦恼,也是费时的(每 天花1小时以上),或者显著地干扰了病人的日常生活、职业(学业)功能、社交活动或人际关系。 (4)如果存在另一轴I的障碍,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的内容不限于 该障碍所有的(例如,进食障碍时专注于食物;拔毛发狂时专注于拔毛发;躯体变形障碍时关注自己的外貌;物质使用障碍时沉溺于成瘾药物;疑病症时关注患严重疾病;性欲倒错时专注于性欲或性幻想;重 性抑郁障碍时反复的内疚)。 (5)障碍不是由于物质(例如:成瘾药物、处方药物)或躯体情况的 直接生理效应所致。标明:自知力不良:目前发作的大部分时

强迫症简介

强迫症综合简介 强迫症的定义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缩写OCD)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主要表现为强迫怀疑、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回忆、强迫意向及对立观念等[1]。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性动作为主要表现,虽精神痛苦显著缓解,但其社会功能已严重受损。国外报道一般人口中的患病率为0.05~1%,占精神科病人总数的0.1~2%。国内流行学调查的本症时点患病率为0.3‰。通常于青壮年期起病,性别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别。 儿童强迫症是强迫症的一类,是一种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或行为。在儿童期,强迫行为多于强迫观念,年龄越小这种倾向越明显,本症多见于10-12岁的儿童,患儿智力大多正常。 强迫症的发病机理 遗传因素、强迫性性格特征及心理社会因素均在强迫症发病中起作用。 一、遗传因素: 患者近亲中的同病患率高于一般居民。如患者父母中本症的患病率为5~7%。双生子调查结果也支持强迫症与遗传有关。

二、性格特征: 1/3强迫症患者病前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人格,其同胞、父母及子女也多有强迫性人格特点。其特征为拘谨、犹豫、节俭、谨慎、细心、过分注意细节、好思索、要求十全十美,但又过于刻板和缺乏灵活性等。 三、精神因素: 上海调查资料中35%患者病前有精神因素。凡能造成长期思想紧张、焦虑不安的社会心理因素或带来沉重精神打击的意外事故均是强迫症的诱发因素。在强迫症的发生中,社会心理因素是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之一。当躯体健康不佳或长期心身疲劳时,均可促进具有强迫性格者出现强迫症。关于发病机理也有不同解释;巴甫洛夫学派认为在强烈情感体验影响下,大脑皮质兴奋或抑制过程过度紧张或相互冲突形成孤立的病理惰性兴奋灶,是强迫观念的病理生理基础。心理动力学派认为强迫症状来源于被压抑的攻击性冲动或“性欲望”。有人用学习理论解释强迫观念是激发焦虑的刺激和该观念间建立条件联系的结果。关于扣带回活动过度可能与强迫症的发生有关的说法,尚缺少扣带回的结构或功能改变的直接证据。原理心理学认为:觉察系统本身具有配置功能,前额叶是以配置的方式设立一个参照样本。参照样本能够直接对照本义系统产出的样本,分析客观事物的相对意义,使人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恰当的反应。让人们清醒时前额叶样本能够一直点亮丘觉,决定了人们当时的意识状态和心理环境。强迫症过于强化某一个或某一类样本的配置,从而产生强迫症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