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练习题

《地貌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详尽叙述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分布、成因及区域特征的著作是()

A、《禹贡》

B、《水经注》

C、《梦溪笔谈》

D、《徐霞客游记》

2、下列地貌类型不属于断裂地貌的是()

A、单斜山

B、掀斜山

C、断层谷

D、断层崖

3、下列风化壳类型属于岩浆岩化学风化早期阶段的是()

A、硅铝一碳酸盐型

B、硅铝粘土型

C、高岭土型

D、铁铝型

4、下列地貌类型不属于褶皱地貌的是()。

A单斜山B掀斜山C背斜山D猪背山

5、下列风化壳类型属于岩浆岩化学风化中期阶段的是()。

A硅铝---碳酸盐型B 高岭土型C砖红壤型D铁铝型

6、工程建设上一般采用块体的稳定系数K值是()。

A K=1

B 1<K<2

C 2<K<3

D 3<K<4

7、坡地重力地貌的触发因素最主要的是()

A、重力和生物

B、重力和水

C、风和人类活动

D、冰川和地震

8、下列哪组地貌类型全属山区河床地貌()

A、石质浅滩、沙波

B、石质深槽、心滩

C、岩槛、壶穴

D、边滩、江心洲

9、在喀斯特水的垂直分带中有利于垂直和水平地下溶洞发育的地带是()

A、垂直渗透带

B、季节变动带

C、水平流动带

D、深部滞流带

10、三角洲位于河口的哪段()。

A近口段 B河口段C口外海滨段D后滨

11、对碳酸盐岩石溶蚀最强的溶蚀因素是()。

A大气中CO2B有机成因CO2C无机成因CO2 D有机酸

12、在喀斯特水的垂直分带中有利于蜂窝状小洞穴发育的地带是()。

A垂直渗透带B季节变动带C水平流动带D深部滞流带

13、符合下列地貌特征,属于喀斯特地貌的哪种类型()

①地表喀斯特地貌以干谷为主

②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隙、溶孔及溶洞为主

A、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型

B、地中海型

C、温带型

D、干燥型

14、风沙流搬运的沙量主要集中在离地面的距离()

A、0—10cm

B、10—20cm

C、20—30cm

D、30—40cm

15、《汉书·地理志》中“白龙滩,乏水草,沙形如卧龙”所描述的是哪种地貌类型()

A、沙丘

B、风蚀谷

C、风蚀雅丹

D、风蚀残丘

16、符合下列地貌特征,属于喀斯特地貌的哪种类型()。

①峰林发育最好,溶蚀洼地、谷地广泛分布

②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好

A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型B地中海型C温带型D干燥型

17、我国最大的风蚀地貌分布区()。

A 塔里木盆地

B 柴达木盆地

C 准噶尔盆地

D 四川盆地

18、在沙漠防治中采用工程防治为主,植物固沙为辅的地区是()。

A半湿润草原带B半干旱草原带C干旱半荒漠带 D干旱荒漠带

19、下列地貌类型属于黄土沟间地貌的是()

A、切沟

B、冲沟

C、河沟

D、黄土堰

20、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带山地由东向西雪线如何变化()

A、高—低—高

B、低—高—低

C、高—低

D、低—高

21、下列地貌类型完全属于冰水堆积地貌一组的是()

A、蛇形丘、鼓丘

B、羊背石、终碛垄

C、冰斗、峡湾

D、冰砾阜、锅穴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

2

3

4

5、按构造地貌的规模可分为三大等级类型,即_____、_____、______。

6、河流侵蚀作用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

7、在北半球的弯曲河道中,表层水流从岸流向岸(凹、凸),因此,河流岸易遭堆积。

8、从成因来看,可溶性岩石分为三类,即、、。

9、沙丘移动的总方向是。

10、沟谷水流形成的地貌自上而下可分为_____、____、____。

11、写出喀斯特作用的化学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

6、风蚀作用主要表现为_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作用。

12、防治沙丘的关键:一是、二是。

13、冰川运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和。

14、当海底深度<1/20波长,波浪破碎主要取决于。

15、世界荒漠集中分布在两大地区:一是_______二是________。

16、冻土分布的垂直地带性表现在海拔愈高,冻土埋深愈____,厚度愈____。

17、海蚀作用的三种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坡地重力地貌:坡面上的风化碎屑物、土体、岩体在重力和水分的作用下,以单个落石、

碎屑流或整块土体、岩体沿坡面向下运动所形成的地貌。

2、物理风化作用:引起岩石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作用称为风化作用,其实质是岩石适应地

表常温常压环境而必然发生的一种变化过程。

3、流水地貌: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所形成的地貌,称之流水地貌。

4、河床纵剖面:从河源到河口,沿河床最低点所作的剖面称为河床纵剖面。

5、冰碛物:一种由冰蚀作用所产生的,由砾、砂、粉砂和粘土组成的混杂堆积物。

6、波浪折射:当波浪传播进入浅水区,如波向线与等深线不垂直而成一偏角,则波向线逐

渐偏转,趋向于与等深线和岸线垂直,这种现象称为波浪折射。

7、风蚀雅丹:发育在古代河湖相的土状堆积物,由于受到风蚀作用,形成长条形的土墩和

凹地。

8、羊背石:冰蚀作用形成的石质小丘,犹如羊群伏在地面,故称之为羊背石。其长轴方向

与冰川运动方向平行。

9、潮汐现象: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在地球上分布的差异而引起的海水周期性运动。

10、海岸地貌:由波浪、潮汐和近岸流等海洋水动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称之海岸地貌。

四、简答题

1、简述风化壳的水平地带性。

水平地带性:

高山寒冷气候区碎屑型风化壳

温带森林气候区硅铅—粘土型风化壳

温带草原气候区硅铝—碳酸盐风化壳

温带干旱与半干旱区硅铝—氧化物—碳酸盐型风化壳

热带、亚热带湿热气候区铁铝—红壤型风化

2、简述风化壳的垂直地带性。

自上而下分为六带:

土壤层(熟风化带)、风化土层(全风化带)、风化碎石带(强风化带)、风化块石带(弱风化带)、风化裂隙带(微风化带)、原岩(无风化带)

3、简述荒漠化的成因。

(1).自然原因:①终年为副高和信风带控制,干旱少雨

②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干旱少雨

(2).人为原因:

①过度放牧②过度樵采③过度农垦④对水资源利用不当⑤工矿交建设不注意环境保护

4、简述风成地貌集中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主要原因。

(1).气候因素:①气温: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盛行②降水:降水少,变率大且集中,蒸发强③多大风且频繁

(2).下垫面因素:①植被稀少且矮小,多沙质土②地表径流贫乏,流水作用弱

5、简述冲积河床地貌中沙波的基本特点。

①迎水坡缓而长,背水坡陡而短,迎水坡遭冲刷,背水坡堆积,沙波缓慢下移②狭窄河床:沙波是平行带状排列③宽浅河床:沙坡④缓流向段:形成沙坑,急流河段,形成逆行沙波。

6、简述引起河谷横剖面不对称的因素。

①地形总倾斜方向的影响:顺地形与逆地形的坡面因集水面积大小和河流的冲刷作用强弱不同而导致两侧谷坡不对称分布。②地质构造和岩性影响:向斜两翼岩层倾角不对称,因而河谷也不对称,硬岩常形成,而软岩常形成缓岸。③构造运动影响:升降运动的作用使靠近缓坡一侧河床沉积岩厚度大于靠近陡坡一侧。④地球转向力的影响:东西向和南北向河流由于所受地转偏向力的不同、两岸冲刷不同。⑤小气候影响:如植被良好的一侧,谷坡所受冲刷作用小。

7、简述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

⑴岩石的可溶性:①碳酸盐类岩石②硫酸盐类岩石③卤盐类岩石

⑵岩石的透水性,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度和裂隙度

⑶水的溶蚀力:水中CO2对碳酸盐岩石的溶解

⑷水的流动性:增加溶蚀力的作用

8、简述冰川运动速度的基本特征。

①雪线附近:一般冰川厚度最大,运动速度最快,自此向上游或下游,速度减少。②横向速度:中部快于两侧,自中央向边缘递减。③垂直速度:冰面速度最大,向下递减,但是在冰雪补给区下部因受压大,故流速大。④一般夏季快,冬季慢;白天快,夜间慢,但其变化幅度较小。

9、简述引起雪线变化的主要因素。

⑴气候因素:①气温:引起雪线水平分布高度变化:赤道降低两极

引起雪线垂直分布高度变化:夏季降低冬季

②降水量:一般地固态降水量愈多,雪线愈低,固态降水量愈少,则雪线愈高

⑵地貌因素:①山势:陡峻的山地,不利于冰雪的积累与储存,雪线分布位置较高,而阴蔽的凹地或平缓的地势,有利于冰雪积累,雪线位置较低。②坡向:以北半球为例:南坡、西坡日照强,冰雪消融量大,雪线分布较高,而北坡、东坡的雪线位置则较低。但是,由于地形是通过气候对雪线分布起作用的,因而,有时出现雪线南坡低于北坡,例如:喜马拉雅山南坡降水量丰富,雪线低于北坡

五、综合题

1、画图阐述纵向沙丘的形成过程。

2、论述倒石堆的结构特征和发育阶段。

3、画图阐述横向沙丘的形成过程。

地质地貌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

《地质地貌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化学风化作用包括几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它们是氧化作用、溶解作用、水解作用、和生物化学风化作用。 2、沉积物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 3、在层状岩层的正常序列中,先形成的岩层总是位于下面,后形成的位于上面,这一原理即称为。 4、按冷凝成岩浆岩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可将岩浆岩分为深成岩、浅层岩和。 5、可以认为是沉积岩区别于另外两大类岩石的依据是。 6化学风化作用包括几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它们是_________、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和生物化学风化作用。 7沉积物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_____ __、胶结作用和重结晶作用。 8按冷凝成岩浆岩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可将岩浆岩分为、浅层岩和喷出岩。 9可以认为是沉积岩区别于另外两大类岩石的依据是。 10断层两盘的相对位移关系可分正断层、、平移断层和枢纽断层四类。 二、选择题 1、经片流搬运至坡的平缓处或坡麓的物质叫()。 A、洪积物 B、残积物 C、冲积物 D、坡积物 2、岩溶地貌是()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辅的地质作

用所产生的地貌。 A、地下水 B、地表水 C、地下水和地表水 D、降水 3、、花岗岩属于() A、酸性深成侵入岩; B、中性浅成侵入岩; C、基性深成侵入岩; D、基性浅成侵入岩。 4、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及下列() A搬运作用 B.风化作用 C.堆积作用 D.变质作用 5、下列哪种矿物为变质矿物() A.石榴子石 B.长石 C.高岭石 D.白云石 6、河流的地质作用一般表现为() A. 侵蚀、沉积 B. 沉积、搬运 C. 侵蚀、搬运 D. 侵蚀、搬运、沉积 7、寒武纪最重要的标准化石是() A、笔石; B、珊瑚; C、半淡水鱼; D、三叶虫。 8、风化作用在()位置最明显。 A地表 B 地壳中部 C 地壳深部D地表或地壳中部 9、逆断层即()。 A.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B.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C.上盘水平左移,下盘水平右移的断层 D.上盘水平右移,下盘水平左移的断层 10、下列硅酸盐矿物中最易风化的是() A、石英; B、黑云母; C、橄榄石; D、角闪石。

地质地貌学练习题

地质地貌学习题 一、填空题 1.岩层的产状三要素分别是()、倾向于倾角。 2.所谓褶皱它的最基本的类型是()和()。 3.岩层的接触关系分为()、平行不整合和()。 4.我国新疆发生的地震是属于()地震带。 5.板块构造学说是以()学说和()学说为基础提出来的。 6、地质作用的能源包括:()、()、()、()、()、( 7、矿物的化学组成类型大致可分为:()、()、()。 8、矿产的种类可分为:()、()、()。 9.从动物界发展的历史来分析中生代是()的时代。 10.地壳组成的主要的岩石为()、沉积岩和变质岩。 11.金刚石和石墨化学成分一致,特征不同,是矿物的()现象。12.具气孔状构造的岩浆岩是在()的条件下形成的。 13.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学说。 14.地质历史时期中的中生代又称为()动物时代。 15.褶皱构造要素中平分褶皱两翼假想的面是()。 16、地球的内三圈包括()、()和()。 二、名词解释: 1、地层: 2、地壳运动:

3、节理: 4、晶质体: 5、解理: 6、石墨: 7、地堑: 8、震中: 三、简答题: 1、地震预测研究包括哪几个方面? 2、如何区别张节理与前节理? 3、简述地台区与地槽区的区别?。 ) 4、矿床的定义中包括着哪几个方面的涵义? 5、简述老构造运动的证据有哪些? 6、绘图说明断层的几何要素? 7、地层经过构造运动如下,请用不同的构造线将他们连系起来并说明这些构造的名称。 四、论述题 1、试论述如何做好地震的预防工作? 2、说细叙述沉积岩的形成过程,说明石英砂岩竹叶状灰岩与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 五、辨析题:

1、地壳越厚的地方,其密度越小,插入地下越深。() 2、地壳与地幔之间的不连续接触面是莫霍面,地幔与地核之间的不连续接触面则是古登堡面。() 3、陆壳厚度较大,具双层结构;而洋壳厚方式较小,一般只有单层结构。() 4、风化作用属于外力地质作用,而构成运动属于内力地质作用。() 5、食盐、食糖、石膏、石英等都是矿物。() 6、水晶晶体的晶面上具有横条纹,而电气石晶体的柱面上具有纵条纹。() 7、指甲一般能刻动石膏,而划不动方解石,小刚刀刻划不动石英。() 8、石英具有一组解理,而萤石具有五组解理。() 9、方解石具有解理,而石英没有解理。() 10、一般来说,基性岩浆,粘性小,温度高,流速大,易流动;酸性岩浆,粘性大,温度低,流动速度小,不易流动。() 应用地质学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阿尔卑斯——喜马拉雅 2、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 3、爬行动物 4、岩浆岩(火成岩) 5、同质多像 6、地内热能重力能地球旋转能太阳辐射能潮汐能生物能 7、单质矿物化合物含水化合物

地貌学试题及答案

地貌学试题及答案 试题 一、填空题 1、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及其发生、、结构和的科学。 2、山顶形态一般划分为三种,即,,。 3、谷地由,谷坡,等要素组成。 4、山坡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而有不同的形态,常见的 有、、、阶梯状坡在地形图上是通过等高线的 变化来显示的。 5、陆地地貌划分为几种主要类型,即山地,,平原,,。 6、区域地貌分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有:,,,地图图例系统。 7、组成地表物质的岩石是构成地貌的物质基础。岩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主要是岩石的。 8、促使地貌发展变化的基本动力是和,前者作用的总趋势是,后者作用则是对地表形态进行。 9、单斜构造地貌的独特地貌表现为和——-——两种形态类型。 10、坡地的外部形态特征主要由、、坡向、坡长等

方面表现出来。 11、岩溶地貌形体在地表出露的有石芽、溶沟、漏斗、落水洞、洼地、、干谷、盲谷、、、孤峰以及山地、高原、丘陵、、海岸等。 12、组成坡地的松散堆积物或不稳定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能发生向坡下的运动,形成坡地重力地貌主要有崩塌、、崩落、 等类型。 13、冰川侵蚀地貌主要形态有和,冰川谷和悬谷。 14、地貌形态是相对于某一近似水平面或周围临近的另一地貌形态为突起的形态。 15、地貌图将地表存在的复杂多样的各种地貌进行科学地归纳和综合,用、和文字依比例如实地、定性和定量地描绘于地图上。 16、外力作用按动力特征可以分为、、水的作 用。 二、概念题 1、剥蚀 2.地貌结构 3、滑坡 4.侵蚀基准面 5、锥形火山 6.尾碛堤

7、风蚀丘 8.海蚀平台 9、新月形沙丘 10.大陆架 三、简答题(共30分,任选6题作答) 1、山地海岸 2、黄土墚 3、长轴褶曲地貌 4、河漫滩 5、扇形地 6、山谷冰川 7、阶地 四、论述题(20分) 1、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10分) 2、河流谷地类型与形态特征(10分)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起伏形体,发展,空间分布于组合规律 2、平顶,尖顶,圆顶 3、谷底,谷缘 4、等斜坡,凸形破,凹形坡 5、高原,盆地,丘陵 6、形态-成因原则,等级规律原则,数量指标 7、性质,结构和构造8、内动力和外动力,上升或者下降以加

地貌学考试题(仅供参考)

《地貌学》考试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单位面积上水文网的长度,称为水平切割密度。根据戴维斯地貌侵 蚀循环理论中地貌演化阶段定出的地貌年龄称为相对年龄。 2. 在黄土地层划分上,S1 是马兰黄土与离石黄土的分界线,L15 是离石黄土与午城黄土的分界线。 3. 河流中泥沙的起动流速大小与泥沙粒径的平方根成正比。 4. 雪线是常年积雪区的下界,在雪线处固体降水的年消融量等于年积累量。副热带高压带地区的雪线高度比赤道地区高,说明降水量对雪线高度有重要影响。 5. 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主要差异表现为在结构上洋壳缺少花岗岩层,在厚度上洋壳比陆壳薄。 6. 从结构组成特征看,多年冻土包括两部分,上部为活动层,下部为永冻层。 7. 由粒雪转变成冰川冰的成冰过程因环境的不同有两种类型:渗浸-冻结和重结晶。 8. 沙丘移动的速度与沙丘的高度成反比,与输沙率成正比。 9. 由于地壳均衡作用,当一个地区被侵蚀去1000m的地层时,其高度并不能降低1000m,高度大约降低仅为180 m。 10. 当波浪传播到水深小于1\2 波浪波长的浅水区时,由于海底的磨擦波浪要发生变形,并最终导致破碎。在水深小于1/20波浪波长的极浅水区,波浪在水深为 1.28 波高处发生破碎。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海沟-岛弧地貌形成于海洋板块与海洋板块的辐合汇聚地带。(1) 2.地质构造对地貌有很大的控制作用,形成背斜的地方一定出现山地,出现向 斜的地方肯定形成谷地。(2) 3.年平均地温在0ºC以下的土体或岩体不一定都是冻土。(1) 4.溯源侵蚀只能发生在河流源头,在近河口河段不可能出现。(2)

水文地貌学复习题 试卷 最详细的试卷

水文地貌学复习题 一、填空(每小题2分) 1、河流过水断面的最大流速出现在水面向下水深的1/10~3/10处,平均流速出现在6/10水深处。 2、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三态”变化,即水的气态、液态、固态相互转化,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3、洪水三要素是指洪峰流量Q m、洪水总量W和洪水过程线。 4、某闭合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00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800mm,该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为400mm ,多年平均径流系数为1/3 。 5、当河流出现频率为10%的径流量时,一般说发生10年一遇的洪水。 当某径流量出现的频率为90%,称河流发生10 年一遇的枯水。 6、按照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三类。 7、按照成因,洋流可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三类。 8、形成海洋潮汐的内因是一种具有自由表面、富于流动性的广大水体,外因是天体的引潮力。 9、褶曲构造地貌的逆地貌主要是背斜为谷和向斜为山。 10、河漫滩的二元结构是指下部为河床相(推移质)堆积和上部为河漫滩相(悬移质)堆积。 11、坡积裙是坡面流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而崩塌形成的堆积地貌称为倒石堆。 12、在径流形成的河网汇流阶段,河网对径流的调蓄作用包括河岸调节作用和河槽调蓄作用两种。 13、反映河流水情的关键因素主要是水位、流量、流速、泥沙、水化学、水温和冰情等。 14、用年径流量总体的平均值表示年平均径流量;而当河流发生50年一遇的洪水时,该径流量出现的频率为2 %。 15、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其层流运动遵循的基本规律称为达西定律。 16、按地貌特征及地表组成物质可将荒漠分为岩漠、砾漠、沙漠和泥漠四类。 17、现代冰川可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两种类型;而山岳冰川又可进一步分为悬冰川、 冰斗冰川和山谷冰川。 18、河漫滩是指洪水期被淹没而平水期出露水面的谷底滩地(详细:在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河流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其沉积物具有二元结构的特征。 19、降水径流的形成大致可分为流域蓄渗、坡面汇流、河网汇流三个阶段。 20、坡面流水作用形成的侵蚀和堆积地貌类型主要是侵蚀坡面(、浅凹地、深凹地)和坡积裙。 21、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过水断面的水的体积。 22、当河流发生50年一遇的枯水时,该径流量出现的频率为98 %。 23、冲积河床的平面形态主要包括弯曲型、顺直微弯型、分汊型和网道型四种。 24、按地貌特征及地表组成物质可将荒漠分为岩漠、砾漠、沙漠和泥漠四类。 25、按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三大类型。 26、按其成因,洋流可分为_风海流__、__密度流___和补偿流三种类型。

地貌学原理习题

地貌学原理习题 地貌学原理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从河谷横剖面看,可分谷底和谷坡两大部分。谷底包括和 河床;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常有阶地发育。 2.由流水堆积在沟谷中的沉积物称为冲积物。 3.岩溶地貌中的溶蚀洼地是漏斗进一步溶蚀扩大而成。 4.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在雪线处的年降雪量等于消融量。副热 带高压带的雪线高度比赤道附近高,说明降水对雪线高度有重要影响。 5.从结构组成特征看,多年冻土包括两部分,上部为活动层,下部为永冻 层。 6.沙丘移动的速度与沙丘的高度成反比,与输沙量成正比。 7.干旱荒漠按照地貌形态与地表组成物质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 石漠,砾 漠,沙漠和泥漠。 8.当波浪传播到水深小于1/2 波浪波长的浅水区时,由于海底的磨擦波浪要发生 变形,并最终导致破碎。在水深小于1/20波浪波长的极浅水区,波浪在水深为 1.28 波高处发生破碎。 9.淤泥质海岸类型可以划分为堡岛型,平原型和港湾型 三种。 10.地球表面两个最大的地貌单元是陆地和海洋。 11.板块俯冲和碰撞激发出的机械能和热能是导致构造山系形成 的动力。 12.如果地貌形态与褶曲构造形态一致称为顺地貌,反之称为逆地 貌。

13.单面山是沿岩层走向延伸的山岭,两坡长度和和坡度不等。 二.判断题(每题0.5分,共10分) 1.壶穴和岩槛是河流下游砂质冲积(基岩)河床上常见的地貌类型。(×) 2.溯源侵蚀只能发生在河流源头,在近河口河段不可能出现。(×) 也可从源头开始或河口开始溯源侵蚀抑或以瀑布形式实现后退 3.河流袭夺是由于自由河曲截弯取直(分水岭迁移或新构造运动)的结果。(×) 4.由河流作用形成的、分布在谷底、洪水期可被淹没的阶梯状地形就是河流阶地。(×) 见第五大题 5.云南路南石林风景区是砂岩风化剥蚀形成(地表水溶蚀)的旅游地貌景观。(×) 6.蛇形丘是一种冰水沉积地貌,其延伸方向可用来研究古冰川的大致流向。(√) 7.冰斗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属于大陆冰盖地区(山地冰川的重要地貌)常见的冰蚀地貌类 型。(×) 8.年平均地温在0oC以下的土体或岩体不一定都是冻土。(√) 还需含有冰的地表冻结土层 9.热喀斯特洼地是一种岩溶水溶蚀作用形成的石灰岩地貌形态。(√) 10.石环是由较细粒土和碎石为中心,周围由较大砾石为圆边的环状冻土地貌。(√) 11.砾漠是冲积平原上由河流砾石组成的堆积地貌。(×) 砾漠是由沉积物(洪积物、冰积物)以及基岩风化后的碎屑残积物在强烈风化作用下,细沙和粉尘被吹走,留下粗大的砾石覆盖着地面。 12.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卯是典型的黄土沟(谷)间地地貌。(√)

地质与地貌学试卷、习题及答案

地质与地貌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风化壳 2.地下水 3.石灰岩 4.断层三角面山 5.洪积扇 二、填空题(共15分) 1.百望山的岩性主要为()和();十渡峰丛地貌的岩性为();周口店采石场的岩性为()。(2分) 2.黄土中多层埋藏古土壤的存在常标志着(),说明在黄土沉积的漫长时期内气候有多次()的变化。(分)3.下列各符号为地层代号,请写出各代号的中文名称:J2(),J x(), Q3(),Q b()。(1分) 4.地质作用普遍存在于自然界,有长期持续缓慢进行的,如()、()、()等,有短暂而猛烈的,如()、()、()等。(2分) 5.岩层产状160∠30中,160和30分别表示岩层的()和()。(1分) 6.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有()、()、()、()四个。(2分)7.根据三角洲的形态特征和形成过程把三角洲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分) 8.冲积平原是指()。(分)9.根据河流阶地的构造和形态特征,可分为()、()、()三种类型。(分) 10.全球地震分布具有规律性,主要集中在3个带,分别是()、 ()和()。(分) 三、选择题(前10题单选,后10题多选,共20分,) 1.安山岩的矿物成分相似于()。 A、花岗岩 B、辉长岩 C、橄榄岩 D、闪长岩 2.在下列几种岩石中:玄武岩、安山岩、花岗闪长岩、砂岩、页岩、片麻岩、石灰岩、石英岩,属于沉积岩的是(); A、花岗闪长岩、玄武岩、页岩、 B、石灰岩、页岩、砂岩 C、片麻岩、花岗闪长岩 D、玄武岩、安山岩、石英岩 3.河漫滩形成于河流的() A、凸岸 B、凹岸 C、凸岸和凹岸均可 D、都不对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习题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学 2.第四纪地质学 二.问答题与讨论题: 1.地貌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2.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3.研究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4.简述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相互关系。 5.论述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6.论述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简史。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 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 2.地貌的形态 3.地形线 4.地形面 5.地形点 6.谷中谷 7.地貌的基本形态 8.地貌的形态组合 9.地文期 10.现代地貌 11.古地貌 二.问答题与讨论题: 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 2.地貌形态测量包括哪几个方面? 3.如何绘制地图割切程度图? 4.为什么要对不同大小的地貌进行分级?共划分了几级?各级的地貌特征是什么? 5.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6.进行地貌的成因研究,要从哪几方面入手? 7.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 8.为什么说地貌形成的动力是内外地质营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9.形成地貌的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哪几个方面? 10.试述内外地质营力作用在地貌发展中的意义。 11.影响地貌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12.什么是进行地貌基本形态分类的依据? 13.划分地貌形态组合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14.为什么地貌具有分带性? 15.何谓地貌的分带性? 16.地貌有几种分带? 17.温湿气候带地貌的特点? 18.什么是地貌的年代? 19.岩石和地质构造在地貌形成中有什么作用? 20.地貌发育中有哪些重要特点? 21.说明地貌学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22.如何确定地貌的相对年代? 23.确定地貌地质年代的方法? 24.什么叫坡地? 25.试述Davis的侵蚀旋回理论及地貌的发展。 三.填充、判断与选择: 1.形成古地貌的气候条件是。 2.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是、、。 3.地貌的相对等级、、、、、。 4.地貌形态测量的标志是、、、。 5.造成地貌的主要营力是、。 6.确定地貌相对顺利通常根据、、。 第三章风化和重力地貌与堆积物 一.名词解释: 1.风化壳 2.古土壤 3.成土作用 4.残积物 5.风化系数 6.粘化分子率 7.标型矿物 8.滚落 9.崩塌 10.错(座)落 11.撒落

地貌学练习题

地貌学练习题 一.判断题。(10分) 1.(√)如果海平面下降,海岸将会发生堆积。 2.(×)负地形是指高度低于海平面的地形。 3.(×)风沙流中沙粒的运动以悬移方式为主。 4.(×)地中海火山带集中了全球62%的活火山,有“火环”之称。 5.(√)雪线是指固态降水的零平衡面,即常年积雪区的下界。 6.(×)我国黄土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当地的岩石风化物。 7.(×)新月形沙垄属于常见的横向沙丘类型。 8.(×)现代海岸形成于距今5000年前。 9.(×)黄土是第三纪时期形成的一种灰黄色或棕黄色的特殊土状堆积物。 10.(√)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水温暖的淤泥质岸带。 二.选择题。(10分) 1.从总体上看,海沟集中分布在(A )周围。 A.太平洋 B.大西洋 C. 印度洋 D.北冰洋 2.砂砾质海岸的分带,由陆向海分为后滨、前滨、临滨和(A )。 A. 滨外 B. 滨内 C. 滨海 D. 大陆架 3.理论上,当波浪入射角与岸线成(C )角时,沿岸泥沙流的搬运量最大。 A. 0℃ B. 15℃ C. 45℃ D. 75℃ 4.河漫滩沉积具有典型的(B )结构。 A.一元 B.二元 C.三元 D.四元 5.珊瑚礁主要在(A )海域发育。 A.热带 B.亚热带 C.温带 D.寒带 6.(D )地貌是由外力作用为主导而形成的。 A.山地 B.高原 C.盆地 D.平原 7.黄土是一种特殊的土状堆积物,(D )发育。 A.水平层理 B.倾斜层理 C.水平节理 D.垂直节理 8.峡湾主要分布在(D )沿海地区。 A.赤道周围 B.低纬度 C.中纬度 D.高纬度 9.海滩的形成主要是受(C )影响。 A. 潮汐作用 B.风沙作用 C. 波浪作用 D.河流作用 10.河漫滩的主体是(C )。 A.边滩 B.天然堤带 C.泛滥平地带 D.湖沼洼地带

地貌学原理复习题(5套)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地貌学》复习思考题(1)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由流水堆积在沟谷中的沉积物称为。 2. 岩溶地貌中的溶蚀洼地是进一步溶蚀扩大而成。 3. 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在雪线处的等于。副热带高压带的雪线高度比赤道附近高,说明对雪线高度有重要影响。 4. 从结构组成特征看,多年冻土包括两部分,上部为,下部为。 5. 沙丘移动的速度与沙丘的成反比,与成正比。 6. 干旱荒漠按照地貌形态与地表组成物质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 ,, 和。 7. 当波浪传播到水深小于波浪波长的浅水区时,由于海底的磨擦波浪要发生变形,并最终导致破碎。在水深小于1/20波浪波长的极浅水区,波浪在水深为波高处发生破碎。 8. 从河谷横剖面看,可分和两大部分。谷底包括和;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常有发育。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海沟-岛弧地貌形成于海洋板块与海洋板块的辐合汇聚地带。() 2.河流袭夺是由于自由河曲截弯取直的结果。() 3.年平均地温在0ºC以下的土体或岩体不一定都是冻土。() 4.溯源侵蚀只能发生在河流源头,在近河口河段不可能出现。() 5.蛇形丘是一种冰水沉积地貌,其延伸方向可用来研究古冰川的大致流向。 () 6.冰斗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因此是大陆冰盖地区常见的冰蚀地貌类型。() 8. 分布在河谷两侧由河流作用形成的平坦地形一定是河流阶地。() 9. 壶穴和岩槛是河流下游砂质冲积河床上常见的地貌类型。() 10. 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卯是典型的黄土沟间地地貌。() 三.名词解释(每组5分,共30分)

1.河床与河漫滩 2.泥石流与洪积扇 3.鼓丘与羊背岩 4.石窝与雅丹 5.黄土塬与黄土峁 6.断层崖与断层线崖 四.简述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影响滑坡的主要因素。 2.简述有利于三角洲的形成条件。 3.简述岩溶地貌的地带性特征。 4.简述海蚀作用的三种基本形式。 五.试论述河流下切侵蚀发育阶地的主要原因以及阶地的形态特征和结构(20分)

地貌学试题

2017年地貌学试题https://www.360docs.net/doc/7519311661.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地貌学(2017.6.26) 一、名词解释(20分) 1.地貌过程 “地貌过程”是由三维空间构成的地貌体,随时间演化的地貌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2.石笋:由洞底向上生长横剖面具同心圆结构,但无空洞。 3.喀斯特作用:凡是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所产生的破坏与改造作用叫喀斯 特作用 4崩塌是指陡峻山坡上岩体、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突然的急剧的倾落运动。 崩塌的特征:陡峻的山坡上,岩体土体或碎屑层,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沿坡向下 倾倒、崩落现象,在坡脚处形成倒石锥或岩屑堆。 5.顺地形:地形起伏与构造形迹一致(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二、填空(10分) 1.内营力与外营力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彼此消长),具有(同等)重要意义,但在不同的时间和地区,二者是(不平衡的) 2.在两列单面山之间的谷地中发育了(垂直)汇入顺向河的(一)级支流----次成河 三、简述黄土的特征(10分) ①质地均一,以粉沙为主; ②结构松散,空隙比较发育; ③富含碳酸钙; ④无沉积层理,垂直层理发育; ⑤具有湿陷性(遇水后碳酸钙等可溶盐被淋溶、流失而沉陷)。 四、简述分水岭迁移的原因(10分) (分水岭两坡不对称,侵蚀速度不一) 分水岭两坡两坡不对称的原因: (1)分水岭两坡岩性、地层、地质构造等地质因素不同,导致的地表抗侵蚀能力的差异。

(2)相邻两个流域的侵蚀基准面的位置高低不同,或分水岭到两侧侵蚀基准面的距离不等,引起分水岭两坡沟床纵比降不同,导致的地表侵蚀的差异。(3)分水岭两坡降水量不同,导致的地表流水侵蚀能力的差异。 (4)分水岭两坡植被覆盖度差异,导致的地表抗侵蚀能力的差异等。 五、简述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0分) 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是影响雪线高度的三个主要因素。 ①多年积雪的形成要求近地面空气层的温度长期保持在 0 度以下。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具有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和自平地向高山递减的规律,所以低纬度地区雪线位置比较高,高纬度和极地雪线位置比较低。 温度:尤其是夏季气温正相关 ②降水:负相关 ③地形对雪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山势、坡向等方面。陡峻的山地,不利于冰雪的积累与保存,雪线位置较高;凹地或平缓的地势,有利于冰雪的堆积,雪线位置较低。对于北半球而言,南坡、西坡日照强,冰雪消融量大,雪线分布高。但是,由于地形主要通过气候对雪线分布起作用,因此有时可出现雪线南坡低于北 坡的情况如喜马拉雅山阻挡印度洋西南季风,南坡降水丰富 六、试述戴维斯的地表侵蚀循环理论(20分) 地表侵蚀循环理论 幼年期:水系尚未发育,河谷间分水地带宽广面平坦 壮年期:地面起伏最大,地面最为破碎、崎岖 老年期:地面由原来的高峰深谷变成低丘宽谷 戴维斯的地貌循环理论的局限:地貌的剥蚀不完全发生在地面上升以后,而是在地面上升过程中就已经开始;对地面剥蚀导致的地面均衡补偿上升没有考虑;地面稳定的时间不一定会足够的长,保证地面的演化能够经历从幼年期到老年期的所有阶段。 戴维斯的地表循环学说 假定开始时的原始地貌是一个简单的平原。这个平原因地壳运动而被迅速抬升,当升到一定高度后,地壳转而长期稳定,那么,在水流长期侵蚀作用下,地貌经历有三个发展阶段,其变化过程如下: 幼年期:由于地壳迅速上升,河流深切侵蚀剧烈,河谷一般都是狭长的 V 形,谷坡陡峭,与坡顶和分水岭地面有一定的坡折。这时,水系尚未充分发育,河网密度较小,地面比较完整,故河谷间分水地带宽广,分水岭顶部尚保存有大片平坦的原始地面,这是地貌发育处于早期阶段的标志。此后,水系发展,密度加大,地面分割更严重,河谷切割得更深,较大的河流先下切到最大深度,纵剖面逐渐趋于平衡。与此相应的是,谷坡的剥蚀速度相对大于河流的下切速度,河谷不断展宽。由于谷坡不断剥蚀后退,使分水岭两侧的谷坡渐渐接近,终于相交,原来宽平的分水岭终于变成了锋锐的岭脊。此时地势起伏最大,地面最为破碎、崎岖,地貌发展到了这个时期,标志着幼年期的结束,壮年期的开始。

初一地理地貌学基础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地理地貌学基础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地貌是指()的总和。 A. 地球表面特征 B. 气候条件 C. 岩石成分 D. 动植物生态 答案:A 2. 下列哪种地貌是侵蚀地貌的典型类型? A. 冰川地貌 B. 河谷地貌 C. 平原地貌 D. 高山地貌 答案:B 3. 大气中的水汽在山顶遇冷却凝结为水滴,经常悬浮于山顶上方形成白色云雾的地貌是()。 A. 冰川地貌 B. 高山地貌

C. 风蚀地貌 D. 河谷地貌 答案:B 4. 下列哪种地貌是由冰川运动形成的? A. 峡谷地貌 B. 悬崖地貌 C. 沙漠地貌 D. 洞穴地貌 答案:A 5. 黄土高原是属于哪种类型的地貌? A. 河谷地貌 B. 高山地貌 C. 古岸地貌 D. 风蚀地貌 答案:D 二、填空题 1. 风蚀地貌主要通过()和()两种力量形成。

答案:风力、砂粒碰撞力 2. 河谷地貌的形成与()有着密切的关系。 答案:水的侵蚀作用 3. 冰川地貌的典型地貌特征有()和()。 答案:U型谷、冰碛石 4. 平原地貌是由于长时间的()和()沉积形成的。 答案:河水冲刷、沉积 5. 东北地区的长白山是一个典型的()类型地貌。 答案:高山地貌 三、解答题 1. 请简要描述风蚀地貌的形成过程。 答案:风蚀地貌主要是由于风力和砂粒碰撞力的作用,经过长时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风力会将地表的细小颗粒物质带走,并撞击岩石表面造成砂粒碰撞力,导致岩石表面的磨蚀。同时,被风力携带的沙粒在运动中也会互相碰撞,使得颗粒表面产生磨损,形成风蚀凹地和风蚀丘等地貌特征。 2. 请简述冰川地貌的形成机制。 答案:冰川地貌主要是由冰川运动的作用形成的。冰川是由大量积雪逐渐被压实而形成的,当积雪堆积到一定程度时会形成巨大的冰川

地貌学选择判断题

二、填空题 1. 重力地貌是指坡面上的风化碎屑、不稳定岩体、土体主要(在重力)并常有(一定水分)参与作用下,以(单个落石或碎屑)或(整块土体或岩体)沿坡向运动所导致的一系列独特的地貌。 2. 按水质点运动的状态,水流运动可分为(层流)与(紊流)二种不同形式,天然河道的水流一般均属(紊流)。 3. 根据阶地间接触关系以及河流下切深度的不同,沉积阶地又可分为(上叠阶地)、(内叠阶地)、(基座阶地)、(埋藏阶地)。 4. 河流袭夺的地貌组合有(断头河)、(袭夺湾)、(袭夺河)、(被夺河)及(改向河)等为基本标志。 5. 黄土是一种灰黄色或棕黄色的特殊的土状堆积物,它具有(无层里结构)、(质地均一)、(结构疏松)、(富含碳酸钙)及湿陷性等特性。 6. 地貌的发育受到(内外地质营力相互作用)、(地质构造和岩性)、以及(作用时间)三方面的影响。 7. 沟谷水流形成的地貌,垂直分带比较明显,自上而下一般由(集水 盆)、(沟谷主干)、(洪积扇)等三部分组成。 8. 干旱荒漠按照地貌形态与地表组成物质不同,可分为(岩漠)(沙漠)、(泥漠)、(砾漠)等四种类型。 9. 按照三角洲发育因素、沉积相和沙体分布特征,可把三角洲分为(高度建设性三角洲)和(高度破坏性三角洲)等两类三角洲。 10. 一般,海岸带自海向陆可分为(滨外)、(临滨)、(前滨)、(后滨)等四部分。 11. 近岸流包括与岸线平行的(沿岸流)和近岸的(循环流)。 12. 根据阶地的结构和形成作用性质,可将阶地分为(侵蚀阶地)和(堆积阶地)。 13. 按构造地貌的规模,可以将其划分为(全球构造)地貌(大地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地貌等三个等级。 14. 海岭的成因类型多样,有(火山海岭)、(断裂海岭)、和(陆壳海岭)等。 15. 滑坡的地面裂缝,按其受力状况可以分为(环状拉张)裂缝、(剪 切)裂缝、(鼓胀)裂缝、(扇形)裂缝等四种。

2023高考地理地貌学练习题及答案

2023高考地理地貌学练习题及答案题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地貌学是研究____地面上自然现象发生的空间和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 2. 地貌要素是指地貌形成和发展中参与的各种____和_____。 3. 地貌形态是指地表____的空间分布和形状。 4. 地貌系统是由____个地貌单元组成的。 5. 地球表层风化和侵蚀过程的同位速度决定于_____的______。 6. 冻融作用的最主要形式是____和_____。 7. 大气降水的渗透作用是造成____侵蚀的重要原因之一。 8. 风蚀由_____和______两个基本的风化侵蚀过程组成。 9. 风沙堆积的主要类型有_____和_____两种。 10. 地下水是地貌变化的原因之一,主要通过_____和_____两种方式对地貌发生作用。 答案: 1. 地面上自然现象发生的空间和时间变化规律 2. 力量和物质 3. 特点和特征

4.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5. 岩石的性质和地表环境条件 6. 冰川和冻土 7. 岩石内部矿物质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8. 风蚀和风沙沉积 9. 沙丘和沙漠 10. 溶解和侵蚀 题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判断下列地貌分类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 1. 地介层是地球的核心和地壳的分界线。(×) 2. 冰川地貌是由冰川的流动和堆积形成的。(√) 3. 冲沟和河流都是属于水蚀地貌。(√) 4. 大陆板块的运动是地貌形成和变化的直接原因。(√) 5. 高山地带的主要地貌类型是火山地貌。(×) 6. 盐原和风化坡地是属于风蚀地貌。(×) 7. 地下水是地表地貌形成的唯一原因。(×) 8. 地层的岩性不同会影响地表地貌的形成。(√)

《地貌学》练习题

《地貌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详尽叙述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分布、成因及区域特征的著作是() A、《禹贡》 B、《水经注》 C、《梦溪笔谈》 D、《徐霞客游记》 2、下列地貌类型不属于断裂地貌的是() A、单斜山 B、掀斜山 C、断层谷 D、断层崖 3、下列风化壳类型属于岩浆岩化学风化早期阶段的是() A、硅铝一碳酸盐型 B、硅铝粘土型 C、高岭土型 D、铁铝型 4、下列地貌类型不属于褶皱地貌的是()。 A单斜山B掀斜山C背斜山D猪背山 5、下列风化壳类型属于岩浆岩化学风化中期阶段的是()。 A硅铝---碳酸盐型B 高岭土型C砖红壤型D铁铝型 6、工程建设上一般采用块体的稳定系数K值是()。 A K=1 B 1<K<2 C 2<K<3 D 3<K<4 7、坡地重力地貌的触发因素最主要的是() A、重力和生物 B、重力和水 C、风和人类活动 D、冰川和地震 8、下列哪组地貌类型全属山区河床地貌() A、石质浅滩、沙波 B、石质深槽、心滩 C、岩槛、壶穴 D、边滩、江心洲 9、在喀斯特水的垂直分带中有利于垂直和水平地下溶洞发育的地带是() A、垂直渗透带 B、季节变动带 C、水平流动带 D、深部滞流带 10、三角洲位于河口的哪段()。 A近口段 B河口段C口外海滨段D后滨 11、对碳酸盐岩石溶蚀最强的溶蚀因素是()。 A大气中CO2B有机成因CO2C无机成因CO2 D有机酸 12、在喀斯特水的垂直分带中有利于蜂窝状小洞穴发育的地带是()。 A垂直渗透带B季节变动带C水平流动带D深部滞流带 13、符合下列地貌特征,属于喀斯特地貌的哪种类型() ①地表喀斯特地貌以干谷为主 ②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隙、溶孔及溶洞为主 A、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型 B、地中海型 C、温带型 D、干燥型 14、风沙流搬运的沙量主要集中在离地面的距离() A、0—10cm B、10—20cm C、20—30cm D、30—40cm 15、《汉书·地理志》中“白龙滩,乏水草,沙形如卧龙”所描述的是哪种地貌类型() A、沙丘 B、风蚀谷 C、风蚀雅丹 D、风蚀残丘 16、符合下列地貌特征,属于喀斯特地貌的哪种类型()。 ①峰林发育最好,溶蚀洼地、谷地广泛分布 ②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好 A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型B地中海型C温带型D干燥型 17、我国最大的风蚀地貌分布区()。

2019年《地貌学》考试试题

2019年《地貌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 1绥化市域中部地区的地貌类型属于()。 A波状漫岗平原 B坡度很小的平原 C一马平川 D以上答案都不对 2褶皱山系是重大的()的产物。 A地壳运动 B地质构造 C地槽回返 D流水作用 3绥化市域南部、西部、中部地区的地貌类型属于()。 A剥蚀平原 B堆积平原 C洪积平原 D以上答案都不对 4松嫩平原的地貌类型属于()。 A剥蚀平原 B堆积平原 C洪积平原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平原多数为()。 A剥蚀平原 B堆积平原 C洪积平原 D冲积平原 6盆地和周围山地是()的产物。 A同一构造成因 B不同构造成因

C同一构造 D不同构造 7高原或台地,是地面()的水平岩层构造地貌类型。 A只受到轻微侵蚀 B没有受到侵蚀 C受到强烈侵蚀 D以上答案都对 8大陆裂谷是()的产物。 A地幔物质上涌和地壳拉张 B地槽下降 C流水侵蚀 D大陆分裂 9粤北仁化县的丹霞山,是典型的()。 A方山地貌 B峰林地貌 C崖壁地貌 D风成地貌 10桂林山水是()地貌 A岩溶地貌 B峰林地貌 C崖壁地貌 D风成地貌 11地球上巨型、大型的地貌,主要是由()所造成的。 A内力作用 B外力作用 C人力作用 D岩浆作用 12山脉大多是()构造抬升运动和强烈侵蚀切割的产物A第三纪晚期以来 B第四纪晚期以来

C白垩纪以来 D第三纪以来 13在原来稳定的板块内部,由于(),使一些断块强烈上升,从而形成了断块山。 A新构造断裂活动 B老构造断裂活动 C新构造褶皱活动 D老构造褶皱活动 14地球表面形状,指的就是地壳表面由(),简称为“地形”或“地貌”。 A岩石构成的起伏形态 B构造构成的起伏形态 C土地构成的起伏形态 D岩体构成的起伏形态 15外力作用包括()。 A岩石风化作用、块体运动 B流水、冰川、风力、海洋的波浪、潮汐等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C生物以及人类活动的作用 D地壳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16气候(主要为温度和降水量)决定着外力的性质和强度,从而影响到其塑造的地貌。()与气候关系强烈。 A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 B风成地貌、黄土地貌 C冰川地貌、冻土地貌 D海岸地貌、重力地貌 17关于大陆与大洋形成的学说很多,其中以()最为重要。 A大陆漂移学说 B均衡说和海底扩张—板块构造说 C灾变说 D收缩说 18地貌学是介于()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 A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

地质与地貌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洪积扇:洪流在山口或沟口的堆积物叫洪积物,洪积物形成的扇状堆积体即为洪积扇。2.海岸带:现代海洋与陆地正相互作用的地带,由海岸、潮间带、水下岸坡3部分组成。3.岩性:三大类岩石由于形成环境与过程不同,所表现出他们各自在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方面不同的特征。 4.地下水:存在于地面以下沉积物孔隙或岩石裂隙、溶穴中的水。 5.自由曲流:指在冲积平原上发生的曲流,外形蜿蜒弯曲,河谷宽阔,河床不受河谷约束,能自由地迂回摆动,以裁弯取直的方式逐渐演变。 二、填空题(共15分) 1.第四纪共划分为4个世,它们分别是(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1分) 2.岩溶水具有垂直分带性,大体可以分为四个带:(包气或垂直循环带)带、季节变动带、(饱水或水平循环带)带和滞流带。(1分) 3.黄土中多层埋藏古土壤的存在常标志着(沉积间断或沉积速度减缓),说明在黄土沉积的漫长时期内气候有多次(干冷与温湿)的变化。(1分) 4.构造地貌有(断层三角面山)、(背斜谷)、(向斜山)、(断块山)等。(2分) 5.三角洲的结构分为(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1.5分) 6.河漫滩的二元结构是指(上层的河漫滩相细粒物质,下层的河床相粗粒物质)。(1.5分) 7.岩层产状200︒∠30︒中,200︒和30︒分别表示岩层的(倾向)和(倾角)。(1分)8.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包括(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三种。(1.5分) 9.地震发生时产生的三种主要地震波为(横波S )、(纵波P )和(面波或混合波)。(1分) 10.河流下切的主要原因是(存在侵蚀基准面)(1分) 11.有一岩石,其矿物成分90%以上为石英,为砂质结构,硅质胶结,野外常见到层理,该岩石是(砂岩)岩;另一岩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也是石英,其为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则该岩石是(石英岩)岩。(1分) 12.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有(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水的流动性)四个。(1.5分) 三、选择题(前10题单选,后10题多选,共20分,) 1.岩浆岩的分类主要是以( A )为依据的。 A、SiO2含量 B、FeO含量 C、Al2O3含量 D、K 2O含量 2.河漫滩形成于河流的( A ) A、凸岸 B、凹岸 C、凸岸和凹岸均可 D、都不对 3.石灰岩是( A )环境中形成的岩石。 A、海相 B、陆相 C、海陆过渡相 4.在下列几种岩石中:花岗岩、玄武岩、安山岩、页岩、砂岩、石灰岩、片麻岩、大理岩,属于岩浆岩的是( B ); A、页岩、砂岩、石灰岩 B、花岗岩、玄武岩、安山岩

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练习试题

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练习试题 《地质学与地貌学》习题 一、填空 1.重力实际上是和由地球自转而产生的的。 地面重力值大小变化规律是:随纬度的增加而,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海洋部分的重力值一般要比大陆部分,说明地球表层的大陆部分物质密度,海洋部分物质密度______ 2.通常所说的地球形状是指所圈闭的形状,它是一个 体,其平均半径为公里,地表岩石的平均密度为克/厘米3。地球内部的密度地随深度增加而逐渐的。 3.岩石圈是由和的固体岩石组成。 4.地震波按传播方式有体波和波,体波又分为和。 5.地球在常温层以下,其温度的变化是随深度的增加而,常 温层以下,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升高的温度叫。 6.新生代的第三纪又分为和。第四纪又分为 和。 7.地球具有弹性,地球能传播地震波是地球具有表现;地表 岩层有褶皱现象是地球具有的表现。 8.矿物的光学性质有、、和。矿物的 力学性质有和。 9.地壳的结构类型分为地壳和地壳两种,其中 地壳具有结构。 10.地壳由上、下两层组成,其间有一并非到处都存在的界面,叫 面。 a)上地壳又叫层,也叫层;下地壳又叫层, 也叫层。 11.相对地质年代的四级时代单位依次是、、、, 其相应的年代地层单位是、、、。 12.外力地质作用的程序包括、、、

a)和。内力地质作用包括、、 和。 13.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是 或。 a)在研究上采用的思维方法。 14.地质学说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固体地球的、及其 等三个方向。它具有明显的特点,即、和三大特征。 15.地质学研究重视实验室的测试工作,但更重视工作,研 究中常采用的思维和逻辑推理方法被称为即通常所谓的原则。 16.组成岩浆岩最主要七种矿物 是、、、、、 1.和。 17.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称, a)其三个要素是、和。 18.地质学确定岩石新老顺序主要依据下列基本规 律:、 i.和。 19.大陆边缘分两类,一类由、和组成; a)另一类则由、和组成。 20.地球物理性质包括地球内部的、、、 及等。 21.大气的主要成分有、、、及 其它气体含量很少。 22.地磁异常是地壳中矿物和岩石所引起的局部叠加 在正常磁场上的表现。 23.海底地形也很复杂,按其特征一般可分为,又可进一步分为、、、、、; a)和等地形单元。 24.在地下达60——250公理处,地震波波速变慢称,其物质为的岩石称一般认为这是的发源地。

南师大地貌学期末复习题

地貌学 第一章绪论 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地貌是内应力和外营力共同作用于地表的结果。 地貌的发展受构造运动、外营力作用和时间三个因素的影响。 第二章坡地地貌 一、名词解释: 1、坡地地貌:坡地上的风化岩快或土体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崩塌,滑动或蠕动形成的地貌。 2、风化作用:初露地表的岩石,受日光照射,温度变化,水的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发生破碎和分解,形成大小不等的岩屑,砂砾和粘土。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3、物理风化:岩石因温度变化,孔隙水的冻胀过程,干湿变化,使岩石盐类的重结晶、岩石中的一些矿物发生溶解以及岩体的应力释放,都可以使岩石崩裂破碎。 4、化学风化:水溶液以及空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等对岩石的作用,使岩石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而分解的过程。通过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碳酸化作用和氧化作用等一系列化学作用来实现。 5、生物风化: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对岩石所起的物理的和化学的风化作用。 6、崩塌: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坡移动。 7、崩塌堆积地貌:沿斜坡崩塌的物体坡度较平缓的坡麓地带,堆积成半椎形体,称倒石堆 8、滑坡:斜坡上的大块岩体,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 9、土屑蠕动:斜坡上的碎屑或土壤颗粒在重力作用下缓慢向下坡运动。 10、坡积物:在坡面流水作用下,被带到平缓的坡麓地带堆积下来的沉积物,叫坡积物。 11、坡积裙:坡积物围绕坡地形成的地形,形似衣裙,叫坡积裙。 二、理解 1、坡地地貌的形成和发展分两个阶段:(1)坡地物质风化和岩石破裂并具备大量松散物质,(2)坡地上的不稳定块体或风化碎屑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迁移而形成各种坡地地貌。 2、崩塌按发生的地貌部位和崩塌方式可分为山崩,塌岸,散落 (1)山崩是山岳地区常发生的一种大规模崩塌现象 (2)塌岸:河岸,湖岸或海岸的陡坡,由于河水湖水海水的冲蚀,或地下水的潜蚀作用以及冰冻作用,在岸坡的水面位置常被掏空,使岸坡上部物体失去支撑而发生崩塌。 (3)散落是岩屑沿斜坡向下做滚动或跳跃式地连续运动。 3、崩塌按坡地的物质组成可分为:崩积物崩塌、表层风化物崩塌、沉积物崩塌、基岩崩塌。 崩塌按塌体的移动可形式分为:散落性崩塌、滑动型崩塌、流动性崩塌。 4、崩塌形成的条件: (1)地形条件:包括坡度和坡地相对高度。 (2)地质条件:岩石中的节理,断层,地层产状和岩性等都对崩塌有直接影响 (3)气候条件:气候可使岩石风化破碎,加快坡地崩塌形成的时间。在日温差和年温差较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物理风化作用较强,较短时间内岩石就会风化破碎。崩塌通常发生在降雨季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