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酸碱中和滴定(整理)

专题复习—酸碱中和滴定(整理)
专题复习—酸碱中和滴定(整理)

专题八酸碱中和滴定

【考纲导向】

1.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2.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方法。

3.掌握有关酸碱中和滴定的简单计算。

【考点聚焦】

知能图谱:

一、中和滴定的概述

1.概念: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它是中学化学中最重要的定量实验方法。

2.原理:H++OH-==H2O,中和反应中酸提供的H+(总量)与碱提供的OH-(总量)的物质的量相等。

3.指示剂的选用

选择指示剂时,一般要求变色明显(所以一般不选用石蕊),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恰好中和时的pH要吻合。

滴定时一般选用酚酞、甲基橙作指示剂。

强酸滴定强碱,强碱滴定强酸,用酚酞或甲基橙作指示剂均可;强酸滴定弱碱,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强碱滴定弱酸用酚酞作指示剂。

指示剂一般只能加2~3滴,否则会引起误差。石蕊试液不能作为中和滴定的指示剂。中学常见指示剂及变色范围如下表: 二、中和滴定的操作过程

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洗瓶;

药品:标准液、待测液、酸碱指示剂。 1.准备过程

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用水洗涤玻璃仪器—→用标准液润洗装标准液的滴定管,

用待测液润洗装待测液的滴定管—→装溶液并调整液面(记录初读数)—→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 2.滴定操作

手眼:左手操作活塞或小球,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 滴速:先快后慢,当接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摇。后面可半滴。

终点:最后一滴刚好使指示剂颜色发生明显变化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读出体积并记录。

3.计算:定量测定时,只有多次重复实验才能排除偶然因素,减少实验误差。如果用A 代表一元酸,B 代表一元碱,可以利用以下关系式来计算未知碱(或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应依原理取两次或多次消耗标准溶液体积的平均值,求出c B B

A

A B V V c C =

。 三、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1.分析步骤:⑴确定滴定物质和被滴定物质;⑵写出滴定未知浓度和滴定物质体积的关系式;⑶判断。

2.分析依据:c (待测)(待测)

(待测)(标准)

标准V V c C )(=

若用标准溶液滴定待测液,消耗标准溶液多,

则结果偏高;消耗标准溶液少,则结果偏低。其误差可从计算式分析。 引起体积误差的常有:

①读数,②仪器洗涤,③滴定管漏液,④标准液不标准(如称量、配制、混入杂质等引起的),⑤指示剂用错,⑥待测液的量取等。

注意:①一般锥形瓶盛放待测液不需用待测液润洗,有水不影响结果,润洗反而会结果偏高。

②滴定管(盛放标准液)一定要用标准液润洗,如不润洗,结果会偏高。 ③滴定管(移液管)在量取待测液时要润洗,否则结果会偏低。

(另:配制一定浓度溶液时,容量瓶不需用待配液润洗,否则浓度会偏高。) 问题:为何可用指示剂来指示终点 四、滴定曲线

用0.01mol/L H 2SO 4滴定0.01mol/L NaOH 溶液,中和后加水到100m L,与理论终点相比 多加1滴H 2SO 4 ②少加1滴H 2SO 4(1滴为0.05mL )

求①和②C(H +)之比的值为多少?①和②情况下的溶液的pH 值。

五、滴定的典型题型

1、中和滴定

2、氧化还原反应滴定

草酸晶体可表示为H2C2O4.XH2O,为测定x的值进行下列实验

(1)称取Wg草酸晶体配成100m L溶液

(2)取25.0m L所配置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食适量的稀H2SO4,用浓度为amol/L KMnO4溶液滴定KMnO4+H2C2O4+H2SO4 ——K2SO4+CO2↑+MnSO4+H2O

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1)中,为配置准确的草酸溶液,必须使用的仪器是

②实验(2)中滴定时KMnO4溶液应装在

③若滴定用KMnO4溶液因放置而变质,浓度偏低,则根据实验求出的x值

④滴定终点时,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是

⑤若滴定终点时共用去KMnO4 Vm L则草酸溶液浓度是mol/L x= 。3.络合物滴定

某工厂废水中游态氯,通过下列实验测定浓度:

(1)取水样10.0m L于锥形瓶,加入10.0m L KI溶液(足量)滴入指示剂2~3滴

(2)取滴定管依次用自来水、蒸馏水洗净,注入0.01mol Na2S2O3溶液,调整液面,记下读数

(3)将锥形瓶置于滴定管下进行滴定,发生反应I2+2Na2S2O3=2NaI+Na2S4O6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1)加入的试剂是

2.步骤(2)应使用式滴定管

3.步骤(3)当待测液由色变为色且不再变化即达终点,若耗去Na2S2O3液20.0m L,则废水中的Cl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l2的实际浓度比所测得浓度应(偏大、偏小)造成误差的原因是

【例1】以标准的盐酸溶液滴定未知的氢氧化钠为例,判断以下操作所引起的误差(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⑴读数:滴定前俯视或滴定后仰视;()

⑵未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

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⑷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后尖嘴气泡消失;()

⑸不小心将标准液滴在锥形瓶的外面;()

【例2】以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标准的盐酸溶液为例(即取一定体积的盐酸溶液于锥形瓶中,然后用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判断以下操作所引起的误差(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⑴滴定过程中,锥形瓶振荡太剧烈,有少量液滴溅出;()

⑵待测液在刻度线以上,未予调整;()

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⑷酸式滴定管移取标准液时未经润洗;( )

⑸滴定到指示剂颜色刚变化,就认为到了滴定终点。( ) ⑹锥形瓶用蒸馏水冲洗后,不经干燥便直接盛盐酸溶液;( ) ⑺滴定接近终点时,用少量蒸馏水冲洗瓶内壁。( ) 【零距离突破】

1.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时,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BD A 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加入已知浓度的盐酸

B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加入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

C 滴定时,没有逐出滴定管下口的气泡

D 读数时,视线与滴定管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2.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现有0.1mol/L 和1mol/L 两种盐酸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选用1mol/LHCl ,因为此时所需酸溶液的体积小,便于正确测定体积

B.应选用1mol/LHCl ,因为酸浓度大能够快速到达终点

C.应选用0.1mol/LHCl ,因为此时所需酸溶液的体积大,相对误差小

D.应选用1mol/LHCl ,因为酸浓度大,指示剂变色明显,便于观察

3.以下是几种酸碱指示剂变色的pH 范围:①甲基橙3.1~4.4 ②甲基红4.4~6.2 ③酚酞

8.2~10,现用0.1000mol·L -

1NaOH 溶液滴定浓度相近的甲酸时,上述指示剂

A 都可以用

B 只能用③

C 可以用①或②

D 可以用②或③ 4.以下仪器:①中和滴定实验用的锥形瓶 ②中和滴定实验用的滴定管 ③容量瓶 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 溶液用于称量的烧杯 ⑤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用的坩埚,用蒸馏水洗净后便可立即使用而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误差的是( ) A ①和② B ①和③ C ①③⑤ D ②④⑤

5.用已知浓度的NaOH 溶液测定某H 2SO 4溶液的浓度,参考右图,从下表中选出正确选项( ) CD

6.用每升含NaOH 4.0 g 的NaOH 溶液20.0 mL 稀释到1000 mL ,再用它滴定某硫酸溶液20.0 mL ,到滴定终点耗NaOH 溶液15.0 mL ,测得的硫酸溶液浓度是

A.7.5×10-2 mol ·L -1

B.1.5×10-1 mol ·L -

1

C.7.5×10-4 mol ·L -1

D.1.5×10-3 mol ·L -

1 7.右图为10mL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X 用一定浓度的NaOH 溶液Y 滴定的图像,依据图像推出X 和Y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下列各组中的( )

8.用0.1mol·L NaOH 溶液滴定0.1mol·L 盐酸,

如达到滴定的终点时不慎多加了1滴NaOH 溶液(1滴溶液的体积约为0.05mL),继续加水至

甲乙

50mL,所得溶液的pH是()

A.4

B.7.2

C.10

D.11.3

9.实验为测定一新配制的稀盐酸的准确浓度,通常用纯净的Na2CO3(无水)配成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具体操作是:称取w g无水Na2CO3装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在酸式滴定管中加入待测盐酸滴定。

(1)锥形瓶中应加入几滴指示剂,由于CO2溶解在溶液中会影响pH,为准确起见,滴定终点宜选择在pH 4~5之间,则在中学学过的几种指示剂应选_______________,当滴定溶液由_____色变成_____色时,即表示达滴定终点.

(2)若滴到终点时,中和w g Na2CO3消耗盐酸V mL,则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1。

(3)若所称取的Na2CO3不纯,测得盐酸的浓度就不准确。现设盐酸的准确浓度为c1mol·L-1,用不纯的Na2CO3标定测得盐酸为c2mol·L-1,在下述情况下,c1,c2的关系是( )(下空填>、<或=)

①当Na2CO3中含有NaHCO3时,c l_____c2;

②当Na2CO3中含有NaOH时,c l_____c2;

③当Na2CO3中含有Na2CO3·10H2O时,c l_____c2。

10、邻苯二甲酸氢钾(COOH

COOK相对分子质量为204.2)可以用于标定NaOH溶液的

浓度反应如下:KHC8H4O4 + NaOH = KNaC8H4O4 + H2O。准确称取KHC8H4O4晶体0.5105g,溶于水后加入酚酞指示剂,用NaOH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红色,消耗NaOH溶液20.00mL,计算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⑵测定食醋的总酸度。食醋中除醋酸(CH3COOH)外,还含有少量其它有机酸。食醋的总酸度以每1000mL食醋中含醋酸(其它酸也折算作醋酸)的质量(g)表示,通常写作CH3COOH%。用移液管移取市售食醋50.00mL,置于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再从中移取25.00mL,用上小题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消耗碱液体积为V(mL),写出CH3COOH%的计算式。

⑶已知0.1mol·L-1邻苯二甲酸溶液的pH大于1,取等体积的邻苯二甲酸溶液和某KOH 溶液混合,测得混合液的pH等于7,则碱与酸的浓度比值(x)为_________(选填下列选项编号)。

A 、x>2 B、x=2 C、2>x>1 D、x=1 E、1>x>1/2 F、x=1/2

11.双指示剂法可用来测定试样中含有NaOH、NaHCO3和Na2CO3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的含量。具体做法是:先向待测液中加入酚酞,用标准盐酸滴定。当NaOH或Na2CO3被转化为NaCl或NaHCO3时,酚酞由红色褪为无色,消耗V1mL盐酸。然后滴加甲基橙,继续用标准盐酸滴定,当NaHCO3转化为NaCl时,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消耗V2mL盐酸。

、V数值范围,判断原混合物的成分(用化学式表示)。

⑵若称取含杂质的试样 1.200g(杂质不与HCl反应)配制成100.0mL水溶液,取出

20.00mL,用0.1000mol/L标准盐酸滴定,测得V1=35.00mL,V2=5.00mL。求试样的成分及其试样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

12.(1)①NaHCO3②NaOH ③Na2CO3④NaHCO3和Na2CO3⑤NaOH和Na2CO3(2)NaOH:50% Na2CO3:22.08%

总复习解决问题策略整理与复习

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与复习(1)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78~79“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5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一般步骤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小学阶段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应用从条件或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解决实际问题;能根据条件提出相应的问题。 2.能用从条件或问题想起的策略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路,进一步体会实际问题数量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里的应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应用价值;培养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用从条件或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谈话:今天的复习内容,是我们小学阶段学过的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今天的复习,要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整理并掌握学习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对策略的应用,今天着重复习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能掌握分析方法,正确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解答实际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整理与反思 1.回顾讨论。 引导:大家先回顾一下学过的解决问题知识,同桌互相讨论、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我们学习过解决问题的哪些策略?可以联系实际问题讨论一下,这些策略在解决什么问题时用过。

2.交流认识。 (1)交流解决问题的步骤。 提问:大家回顾了学过的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能说说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一般步骤是怎样 的吗? (2)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 提问:我们学习过解决问题的哪些策略?可以结合举出一些例子来说一说。 你认为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什么作用? 指出:从条件或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是基本策略,有些问题还要通过列表、画图或者列举、转化、假设的策略才能清楚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学习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数量间的联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练习与实践 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1)让学生独立阅读第(1)(2)题。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每题的条件和问题,说说两道题哪里不一样。(2)引导:这两题你能怎样想的?自己先思考准备怎样想,再同桌互相说说你的想法,看看有没有不同的想法,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提问:你能说说第(1)题可以怎样想吗?还能怎样想? 指名几个学生从条件想起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提问:第(2)题你是怎样想的?有不同的想法吗? 指名几个学生从问题想起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酸碱中和滴定知识梳理

酸碱中与滴定知识梳理 一、中与反应及中与滴定原理 1、中与反应:酸+碱(正)盐+水 注意:酸与碱恰好完全中与,溶液不一定呈中性,由生成得盐性质而定(盐类水解)。 2、中与滴定原理(只研究一元强酸与一元强碱得中与反应) 由于酸、碱发生中与反应时,反应物间按一定得物质得量之比进行,基于此,可用滴定得方法确定未知酸或碱得浓度。 对于反应: HA +BOH====BA+H2O 1mol 1mol C(HA)、V(HA)C(BOH)、V(BOH) 即可得C(HA)、V(HA)=== C(BOH)、V(BOH) 若取一定量得HA溶液(V足),用标准液BOH[已知准确浓度C(标)]来滴定,至终点时消耗标准液得体积可读出(V读)代入上式即可计算得C(HA) 若酸滴定碱,与此同理 3、滴定方法得关键 (1)准确测定两种反应物得溶液体积 (2)确保标准液、待测液浓度得准确 (3)滴定终点得准确判定(包括指示剂得合理选用) 4、滴定实验所用得仪器与注意事项 (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配铁架台,并垫白纸作背景增加对比度,以便于观察溶液颜色变化)、锥形瓶 滴定管得构造特点(与量筒区别) 1、滴定管分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 酸式滴定管-------玻璃活塞-------量取或滴定酸溶液或强氧化性试剂; 酸式滴定管不得用于装碱性溶液,因为玻璃得磨口部分易被碱性溶液侵蚀,生成有粘性得硅酸钠,使塞子无法转动。(玻璃得主要成份为SiO2 属于酸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碱→盐+水,即SiO2+2NaOH = Na2SiO3+H2O 瓶口内侧与瓶塞都就是经过磨砂处理得,表面粗糙,造成碱性得液体容易滞留,并且水分蒸发,碱液浓度增大,促使二者更易反应。其她部位因表面光滑而难于反应) 碱式滴定管-------橡胶管+内嵌玻璃珠(玻璃珠直径稍大于橡胶管内径)-------量取或滴定碱性溶液(可以就是氢氧化钠这类强碱,也可以就是碳酸钠这类水解呈碱性得盐);不宜于装对橡皮管有侵蚀性得溶液,如强酸、碘、高锰酸钾、硝酸银等。 2、刻度上边得小(有0刻度),下边得大。要注意滴定管得刻度,0刻度在上,往下越来越大,全部容积大于它得最大刻度值,因为下端有一部分没有刻度。滴定时,所用溶液不得超过最低刻度。滴定管得下部尖嘴内液体不在刻度内,量取或滴定溶液时不能将尖嘴内得液体放出。 注:量筒无0刻度,因为对于量筒来说,只要没有加入液体,体积即为0,0刻度对量筒无意义,刻度上边得大,下边得小。 3、精确度就是百分之一。即可精确到0、01ml

【2019年整理】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和复习》精品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和复习》 设计理念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长期数学教学中不断地培养的,是通过各个领域内容的教学逐渐形成的。在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活动的价值不局限于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和答案,它的意义更在于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体会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由此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还体会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数学教学只有在这种鼓励个性发展的理念下进行,学生的创新精神才可能真正得到培养。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至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相关内容。 学情与教材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完全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在中小衔接上,也有必要培养小学生的这种能力,这就提供了让学生在课前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自主梳理、深化认识的机会,可以让学生对学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全面回顾,并能灵活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苏教版数学教材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写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散在各个学段,知识的结构不是螺旋上升,也不是像链子一样一环扣一环的,而是呈并列关系,所以在练习的设计上,不是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而是同时呈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灵活地选择策略加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时运用策略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以前分散的有关解决问题策略的系统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策略的理解与灵活应用。 2.通过学生自主梳理、合作交流,进一步完善对解决问题策略的全面感知,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采用最优化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的重要性,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解决问题策略的系统整理与复习,加深对策略的理解与灵活应用。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正确地选择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验——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和练习

实验——酸碱中和滴定 【学习目标】 ①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及反应实质。 ②学会酸碱中和滴的操作方法步骤和指示剂的选择。所使用的仪器名称和特点、对仪器洗涤的要求。 ③能正确分析实验操作中的误差 【知识回顾】 【知识点1】中和滴定的概念及原理 1.概念: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2.实质:中和反应。 3.关键:①准确测定标准液和待测溶液的体积; ②准确判断:反应的终点。 【知识点2】滴定管 ①酸式滴定管——酸性或具有氧化性的物质, 碱式滴定管——碱性或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②精确度——0.01ml ③洗涤——滴定管在使用前经检查后要进行洗涤,须先用蒸馏水,然后再用待盛液润洗2~3次。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能再用待盛液润洗,否则将会引起误差。 【知识点3】中和滴定的仪器和药品 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等 2.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 【知识点4】指示剂的选择: 变色要灵敏、明显, 一般强酸滴定强碱用指示剂选用酚酞。 中和滴定,肯定不用石蕊 【知识点4】中和滴定的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NaOH为例) 1.准备:①洗涤②查漏③润洗④装液体⑤排气泡 ⑥调整液面⑦读数 2.滴定:①量取待测液并加指示剂②滴定至终点并读数 ③重复操作三次④计算 【注意】 ①滴定时在瓶底垫一张白纸; ②滴定时左手控制旋钮、右手振荡锥形瓶、目光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 ③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涤,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④先快后慢,当接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摇 ⑤注入标准液至“0”刻度上方2~3cm处,将液面调节到“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一刻度) 【知识点5】滴定终点判断 当最后一滴刚好使指示剂颜色发生明显的改变而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即为滴定终点。 【知识点6】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1原理:c(待)=, c(待)的大小取决于V(标)的大小,V(标)大,则c(待)大,V(标)小,则c(待)小。 【练习】 1.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②往滴定管内注入标准溶液 ③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④滴定⑤洗涤 A.⑤①②③④ B.③⑤①②④ C.⑤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⑤④2.现用0.10 mol·L-1的盐酸滴定10 mL 0.05 mol·L-1的NaOH溶液,若酸式滴定管未润洗,达到终点时所用盐酸的体积应是() A.10 mL B.5 mL C.大于5 mL D.小于5 mL 3.某稀NaOH溶液的浓度大约在0.07—0.08 mol·L-1之间,实验室现有①0.1 mol·L-1②1.0 mol·L-1③5.0 mol·L-1的三种标准盐酸,若要通过中和滴定法确定氢氧化钠的准确浓度,则应选用的标准盐酸是()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均可 4.实验室用标准盐酸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下列操作可能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A.酸式滴定管在装酸液前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2—3次 B.开始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 C.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由黄色变橙色时,立即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D.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润洗2—3次 5.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某Na2CO3溶液的浓度时,若配制Na2CO3溶液时所用Na2CO3中分别含有:①NaOH ②NaCl ③NaHCO3④K2CO3杂质,所测结果偏低的是() A.仅① B.仅② C.②③ D.②③④ 6.有①②③三瓶体积相等、浓度都是1 mol·L-1的HCl溶液,将①加热蒸发至体积减少一半,在②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加入后溶液仍呈强酸性),③不作改变,然后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溶液滴定上述三种溶液,所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是( )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③=②>① D.①=②=③ 7.右图是滴定前后液面所处的刻度,则消耗溶液的体积为A.V1 mL B.V2mL C.(V2-V1)mL D.(V1- V2) mL 8.图10-2为10 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x,用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y滴定的图示,依图示推出x和y的物质的 量浓度正确的是( 向其中加入足量草酸铵(NH4)2C2O4晶体,反应生成CaC2O4沉淀。将沉淀用稀硫酸处理得H2C2O4后,再用KMnO4某酸性溶液滴定,氧化产物为CO2,还原产物为Mn2+,若终点时用去20.0 mL 1.0×10-4mol· L-1的KMnO4溶液。 (1)写出用KMnO4滴定H2C2O4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整理与复习》教案分析_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整理与复习》教案分析【教学内容】: 教材第99--105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除法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的认识,掌握解题思路,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能力目标:对所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进行总结与反思,系统认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检测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教师出示课件: 饲养场里有白兔24只,黑兔比白兔的2倍多20只,黑兔有多少只? 学生思考

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棒,实际上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复习有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知识。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整理与复习。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一些数字,也隐藏着口诀。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了学生复习的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自主整理,实施创造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有关解决问题这一单元的知识。 学生自主整理,教师巡视并对个别学生给予指导和点拨. 2.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a、小组交流整理内容 b、组长汇报 c、师板书: 生1、(1)、连乘应用题;(2)、连除应用题;(3)、乘除混合应用题。 生2、 (1)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应该注意什么? (2)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生3、……

高二化学酸碱中和滴定专题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化学酸碱中和滴定专题练习题及答案 酸碱中和滴定――专题训练 1. 在下列叙述仪器“0”刻度位置正确的是() A. 在量筒的上端 B. 在滴定管上端 C. 在托盘天平刻度尺的正中 D. 在托盘天平刻度尺 的右边 2. 准确量取25.00ml KMnO4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A. 25ml量筒 B. 25ml酸式滴定管 C. 25ml碱式滴定管 D. 有刻度的 50ml烧杯 3. 下列实验中,由于错误操作导致所测出的数据一定偏 低的是() A.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时,俯视读出的读数 B. 用标准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测碱液浓度时,酸式滴定管洗净后,没有用标准盐酸润洗,直接装标准盐酸滴定碱液,所测出的碱液的浓度值C. 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时,加热温度太高使一部分硫酸铜发 生分解,所测出的结晶水的含量 D. 做中和热测定时,在大小烧杯之间没有垫碎泡沫塑料(或纸条)所测出的中和热数值 4. 酸碱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酸碱中和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称为中和热。放下列浓度均为0.1mol/L的溶液混合时,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与NaOH反应时,HCL的中和热小于CH3COOH的中和热 B. 与NaOH 反应时,HCL的中和热大于CH3COOH的中和热 C. 与NaOH反应时, H2SO4的中和热大于HCL的中和热 D. 与H2SO4反应时,Ba(OH)2 的中和热等于NaOH的中和热的2倍 5. 下列关于等体积、等pH的NaOH和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种溶液中OH-的浓度相同B. 需要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中和 C. 温度升高10℃,两溶液的pH 仍相等 D. 两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6. 下列有关中和 滴定的操作:①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②往滴定管内注入标准溶液; ③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④滴定;⑤滴加指示剂于待测液;⑥洗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 ⑥③①②⑤④ B. ⑤①②⑥④③ C. ⑤④③②①⑥ D. ③①②④⑤⑥ 7. 某学生用碱式滴定管量取 0.1mol?L-1的NaOH溶液,开始时仰视液面读数为1.0mL,取出部分 溶液后,俯视液面,读数为11.0mL,该同学在操作中实际取出的液 体体积为() A. 大于10.0mL B. 小于10.0mL C. 等于10.0mL D. 等于11.0mL 8. 已知次碘酸(HIO)既能和酸又能和碱发生中和反应。它与盐酸发生反应将生成() A. HI B. IOCl C. HClO D. ICl 9. 有

酸碱中和滴定基础学习知识原理的计算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计算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 在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与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所用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碱物质的量比求出未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H++OH-=H2O C酸V酸=C碱V碱或:C未知V未知=C标准V标准,或 一、简单酸碱中和滴定 1.某学生用0.1mol/L 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A)移取20.00mL待测的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入2-3滴酚酞 (B)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溶液 (D)取标准K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3cm (E)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以下,记下读数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溶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碱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 则起始读数为________mL,终点读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L; 所用盐酸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____mL.

0.00 25.90 根据C酸V酸=C碱V碱可得盐酸溶液的体积25.90mL. 2.某学生用0.1mol/L 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其操作可分解为:某学生根据三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KOH溶液的 浓度/mol·L-1 滴定完成时,KOH溶液滴 入的体积/mL 待测盐的体积/mL酸 1 0.10 22.6 2 20.00 2 0.10 22.72 20.00 3 0.10 22.80 20.00 列式计算该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HCl)=。 根据C酸V酸=C碱V碱,混合碱的体积为(22.62+22.72+22.80)/3=22.71mL,可得盐酸溶液的浓度为0.1136 mol/L 3.某学生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某同学根据3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依据下表数据列式计算该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滴定次数待测NaOH 体积/mL 0.1000mol/L盐酸的 体积/mL 滴定前滴定后溶液体

分数百分数解决问题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2

分数百分数解决问题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用分数与百分数解决问题 复习课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构建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模型,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分析、判断中理清数量关系及解题规律,系统地掌握一些基 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体验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的一致性。 3、在课堂中能积极的质疑,勇敢地说出自己的理解方法,从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设计意图: 分数百分数的教学设计是对已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创新的过程。复习时,把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结合起来,整理重“联”,联系重“变”。整理时,让学生自主构建,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弄清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及内在联系与区别,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和知识网络。练习时让学生理清用分数(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及解题规律,系统地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体验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的一致性。让学生在“联”与“变”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善于质疑的习惯。 复习重难点:熟练掌握分数(百分数)的数量关系,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学流程: 一、知识整理 1、回顾知识 我们这学期学习了哪些有关分数(百分数)的应用,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板书) 2、独立构建。请看大屏幕,老师把有关分数(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内容,给同 学们罗列了出来,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整理使学生对分数(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知识进行回顾,使学生把各类问题联系起来,系统性的建构知识。) 二、理清各类应用题结构 1.直观入手。 (课件出示)六年级某班男女生人数组成的线段图: 师:用一句话表示该班男女生人数之间的关系,并说出你所写的这句话中的单位“1”是什么。(你能写几句就写几句) (1) 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5;(2)男生人数是女生的5/4;(3)男生人数比 女生多1/4;(4)女生人数比男生少1/5;(5)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4/9;(6)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5/9;(7)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5:4;(8)男生与全班人数的比是5:9。 …… 师:如果加上男生25人,女生20人这两个数据,能形成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口答(屏幕显示): a 女生有20人,女生人数比男生少1/5,男生有多少人? b 女生有20人,男生人数比女生多1/4,男生有多少人? c 女生有20人,占全班人数的4/9,全班有多少人? d 男生有25人,女生人数比男生少20%,女生有多少人? e 男生有25人,比女生人数多25%,女生有多少人? f 男生有25人,女生占全班人数的4/9,全班有多少人?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水溶液酸碱中和滴定三教学设计

《水的电离 溶液的酸碱性》 授课题目 课题: 《水的电离 溶液的酸碱性》 拟3 课时 第 3课时 明确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2、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 的关系, 3、学会计算酸碱的pH 值以及氢离子浓度和pH 值的互算, 4、掌握pH 相同的强酸与弱酸的几个规律, 5、了解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学会用pH 试纸测定溶液的pH 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填写学案回归课本,加深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难点:学会计算酸碱的pH 值以及氢离子浓度和pH 值的互算, 课型 □讲授 □习题 □复习 □讨论 □其它 教 学 内 容 设 计 师生活动设计 【高考知识点梳理】 一.关于pH 值的计算类型及计算方法 1.强酸或强碱溶液的PH 值 〖练习〗求室温时的PH (1)0.1mol/LH 2SO 4 (2)0.0005mol/LCa(OH)2 2.酸碱混合(一般稀溶液密度相近,体积可简单加和) 酸性→求C (H +)→pH 一定要先判断溶液酸碱性 碱性→先求C (OH -)→再根据K w 求C (H + )→pH (1)酸I+酸II :C (H +) = II I II I V V H n H n ++++) ()( (2)碱I+碱II :C (OH -) = II I II I V V OH n OH n ++--) ()( (3)酸I+碱II : 完全中和:C (H +) = C (OH -) = 17 10-?mol/L 教师评讲例题,师生总结。 学生回顾相关内容,并练习《金版学案》对应内容

高中化学必备知识点:3.2.4酸碱中和滴定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 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选修四】高中化学必备知识点:3.2.4酸碱中和滴定

酸碱中和滴定复习资料全

第四节酸碱中和滴定 曹瑞阁 【巩固练习】 知识点一滴定实验仪器与操作 1. 刻度“0”在上方的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 A. 滴定管 B. 量筒 C. 移液管 D. 量杯 2. 要准确量取25.00 mL稀盐酸,可用的仪器是() A. 25 mL移液管 B. 25 mL量筒 C. 25 mL酸式滴定管 D. 25 mL碱式滴定管 3. 中和滴定中,视线应注视() A. 滴定管内液面变化 B. 液滴滴出速度 C. 滴定管刻度 D. 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 4. 中和滴定时,用于量取待测液体积的仪器是() A. 胶头滴管 B. 量筒 C. 滴定管 D. 移液管 5. 进行中和滴定时,事先不应该用所盛溶液洗涤的仪器是() A. 酸式滴定管 B. 碱式滴定管 C. 锥形瓶 D. 移液管 6. 在25mL的碱式滴定管中盛有溶液,液面恰好在20mL刻度处,现将滴定管内溶液全部放出,流入量筒内,所得溶液的体积为() A. 5mL B. 20mL C. 大于5mL D. 小于5mL 7. 准确量取25.00mL KMnO4溶液可以选用的仪器是() A. 50mL量筒 B. 10mL量筒 C. 50mL酸式滴定管 D. 50mL碱式滴定管 8. 下列仪器中,没有“0”刻度线的是() A. 温度计 B. 量筒 C. 滴定管 D. 容量瓶 9. 用标准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来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在滴定操作时,盐酸() A. 只能盛在锥形瓶中 B. 只能盛在酸式滴定管中 C. 也可用碱式滴定管取放 D. 既可盛在锥形瓶中,也可盛在酸式滴定管中 知识点二指示剂的选择 1. 已知常温常压下,饱和CO2的水溶液pH=3.9,则可推断用标准盐酸滴定NaHCO3溶液时,适量选择的指示剂及终点颜色变化的情况是() A. 石蕊,由蓝变红 B. 甲基橙,由橙变黄 C. 酚酞,由红变浅红 D. 甲基橙,由黄变橙

酸碱中和滴定专题与pH计算(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6 讲酸碱中和滴定专题与pH 计算 一.概念:用已知物质的量的浓度的酸或碱(标准溶液)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 碱或酸(待测溶液或未知溶液)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 二.原理:在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与未知物质 的量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所用的体积,根据化学方 程式中酸碱物质的量比求出未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H++OH-=H2O 在滴定达到终点(即酸碱恰好反应)时: 有n(H+)=n(OH-) 即c 酸V 酸=c 碱V 碱 例2:用0.1230mol/L 的NaOH 溶液滴定25.00mL 未知浓度的硫酸溶液,滴定完成时用去NaOH 溶液27.84mL。计算待测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三.滴定的关键 ①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所用的仪器是滴定管) ②准确判断完全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是借助酸碱指示剂) 四、酸碱中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 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 变化与滴定曲线图 [例题1]:用0.1000mol/L 的NaOH 溶液滴定物质的量浓度为0.1000ml/l 的盐酸溶液NaOH(ml) 0.00 10.00 15.00 18.00 19.00 19.96 20.00 20.04 21.00 22.00 30.00 溶液pH 1.0 1.5 1.8 2.3 2.6 4.0 7.0 10.0 11.4 11.7 12.3 问题2: 滴定终点时多半滴和少半滴溶液性质发生怎样改变? PH 发生怎样改变? 问题3: 跟完全反应所需氢氧化钠溶液相差一滴(或多加一滴),对计算盐酸的浓度有没有影响?(通过计算说明注:1 滴为0.04 ml) 解: C =0.1000 ? 0.0200 = 0.1002(mol / L) 酸0.01996跟实际浓度0.1000mol / L 相比,误差很小。

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的: 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明白加法:把数合起来;减法:(1)从总数里去掉;(2)求()比()多几或少几?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恰当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正确的看图方法和审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猜数游戏: 师:我们来玩个猜数游戏好吗?我左手拿7个珠子,右手拿6个珠子,合起来有几个珠子?你是怎样猜的? 预算;我是用加法算的:7+6=13 师:真棒!你懂得用加法解决问题。如果我一共有16颗珠子,左手有9颗,那我右手有几颗? 预算:我是用减法算的:16-9=7,右手有7颗。 二、揭题: 师:真棒!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的问题可以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的!今天我们就来整理一下我们生活中的加减法问题。 三、收集生活素材,梳理加减法知识。 1、梳理加法知识: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收集了一些加减法问题,请把你的收集到的加法问题跟同位读一读。 汇报:全班读出自己的加法题目;集体判断是否加法问题。 设疑:其实像这样的题目我们都能用加法解决,想想这些题目的问题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预算:(1)表示把数合起来(2)表示求总数(3)求原来的部分 小结:对表示把数合起来我们可以用加法解决。(板书) 2、梳理减法知识 师:那你在生活中又找到哪些减法问题呢? 预设:提有关求剩下的问题 师:对表示求剩下的,要从总数里去掉的(板书),我们说这是减法1谁提的问题跟他类似?找3个同学找出自己类似的题读一读。 师要求其它同学把自己跟这个同学提的问题差不多画出来,小组里读一读。 师问:有没有减法问题跟这个问题提法不同的? 预设:提有关()比()少几和多几的问题 师:对求()比()少几和多几的问题,就是求相差多少,这是减法第2种(板书)。其它学生找出自己的求相差多少的问题,同位读,再全班读。 师设疑:通过整理,我们知道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呢 预设:把数合起来我们可以用加法解决;从总数里去掉的,用减法;求()比()少几和多几的问题,就是求相差多少,这也是减法。 四、练习巩固 1、激发兴趣:看谁来了?(喜洋洋)喜洋洋带了很多礼物来,想要吗?那就来夺星行动吧。 2、一星题:(见练习纸1)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说列式的原因。展示错例,找出错因。 提醒做题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说原因。 3、二星题:(见练习纸2)

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

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实验——酸碱中和滴定 【知识点1】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及原理 1、概念: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的方法称为酸碱中和滴定。 2、原理:酸提供的H+和碱提供的OH-恰好完全反应 3、中和反应的实质:H++ OH-=H2O(等物质的量反应)。 定量关系:n(H+)=n(OH-) 若是一元酸和一元碱反应,则有 n酸=n碱,C酸. V酸 = C碱. V碱 【知识点2】酸碱中和滴定管 1、两种滴定管构造上的不同点:上端标注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酸式滴定管---玻璃活塞,用于装______, _______,______溶液 碱式滴定管---带有玻璃球的橡胶管,用于装_______ 溶液 2、滴定管的读数方法:0刻度在上,从上往下 读,最大量程有25mL、50mL等,注意与量筒(无0 刻度)比较; 3、精确度:,取到小数点后两位,如:、最后一 位是估计值(注意与量筒()比较)。 4、滴定管的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标准液 (或待测液)来润洗。 5、滴定管的固定:垂直于桌面,高度以滴定管尖伸入锥形瓶约1cm为宜。 6、滴定时,左手控制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液体的颜色变化。 7、滴定终点的判断:当最后一滴液体滴下后,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发生变化,且在半分钟内不变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8、再次进行滴定时,一定要将滴定管内液体重新注入至0刻度处,以免滴定时液体不足。 9、实际滴出的溶液体积=滴定后的读数-滴定前的读数 【知识点3】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指示剂变色范围的pH 石蕊<5红色5~8________>8蓝色 甲基橙<~橙色>黄色 酚酞<8无色8~10________>10____ A、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尽可能接近中和时的pH B、颜色变化明显。 常用中和滴定指示剂:_______ ________ ③指示剂的用量:________滴 ④滴定终点确定:指示剂的颜色发生突变并且半分钟不变色即达到滴定终点。【知识点4】酸碱中和滴定操作

(完整版)酸碱中和滴定专题与pH计算

三. 滴定的关键 ① 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所用的仪器是滴定管) ② 准确判断完全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是借助酸碱指示剂) 四、酸碱中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 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 变化与滴定曲线图 [例题1]:用0.1000mol/L 的NaOH 溶液滴定物质的量浓度为 0.1000ml/l 的盐酸溶液 NaOH(ml) 0.00 10.00 15.00 18.00 19.00 19.96 20.00 20.04 21.00 22.00 30.00 溶液pH 1.0 1.5 1.8 2.3 2.6 4.0 7.0 10.0 11.4 11.7 12.3 问题1:滴定终点消耗碱多少? pH 等于多少? 问题2:滴定终点时多半滴和少半滴溶液性质发生怎样改变 ? PH 发生怎样改变? 问题3:跟完全反应所需氢氧化钠溶液相差一滴(或多加一滴),对计算盐酸的浓度 有没有影 响?(通过计算说明注:1滴为0.04 ml ) 解: 0.1002(mOl/L )跟实际浓度0.1000mol/L 相比,误差很小 第6讲酸碱中和滴定专题与 pH 计算 .概念:用已知物质的量的浓度的酸或碱(标准溶液)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 碱或酸(待测溶液或未知溶液)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 .原理:在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与未知物质 的量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所用的体积,根据化学方 程式中酸碱物质的量比求出未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H ++O H=F 2O 在滴定达到终点(即酸碱恰好反应)时: 有n(H +)=n(OH) 即c 酸V 酸=c 碱V 碱 礙为未知液: 酸为未知液: 注:咸如是指輟或减中屮或OJT 个数 例2:用0.1230mol/L 的NaOH 溶液滴定25.00mL 未知浓度的硫酸溶液,滴定完 成时用去NaOH 溶液27.84mL 。计算待测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皿液:+常 84 ②K2S. 00 =0L 0685nol/L 0.1000 0.0200 0.01996

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酸碱中和滴定导学案(1)(含解析)

酸碱中和滴定 李仕才 考点一酸碱中和滴定 [核心知识大通关] 1.实验原理 (1)原理: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根据中和反应的等量关系来测定酸(或碱)的浓度。 (2)实验关键 ①准确测定标准溶液的体积。 ②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3)常用酸碱指示剂及变色范围 指示剂变色范围的pH 石蕊<5.0红色 5.0~8.0紫色>8.0蓝色 甲基橙<3.1红色 3.1~4.4橙色>4.4黄色 酚酞<8.2无色8.2~10.0浅红色>10.0红色 2.实验用品 (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烧杯和锥形瓶。 (2)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蒸馏水。 (3)滴定管。 ①构造:“0”刻度线在上方,尖嘴部分无刻度。 ②精确度:读数可估计到0.01 mL。 ③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待装液润洗。 ④排泡:酸、碱式滴定管中的液体在滴定前均要排出尖嘴中的气泡。 ⑤使用注意事项。 试剂性质滴定管原因 酸性、氧化性酸式滴定管氧化性物质易腐蚀橡胶管 碱性碱式滴定管碱性物质易腐蚀玻璃,致使玻璃活塞无法打开 3.实验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为例) (1)滴定前的准备 ①滴定管:查漏→蒸馏水洗涤→用待装液润洗→装液→排泡→调液面→记录。

②锥形瓶:蒸馏水洗涤→装液→加指示剂。 (2)滴定 (3)终点判断: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指示剂变色,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视为滴定终点,并记录标准液的体积。 4.数据处理 按上述操作重复2~3次,求出用去标准盐酸体积的平均值,根据c(NaOH)=c?HCl?·V?HCl? V?NaOH? 计 算。但要注意某个数值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时,应该舍去。 ?小题热身 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中和滴定操作中所需标准溶液越浓越好,指示剂一般加入2~3 mL。( ) (2)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 ) (3)滴定管的读数为24.6 mL。( ) (4)中和滴定时眼睛必须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 (5)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 mL KMnO4溶液。( ) (6)滴定管在加入反应液之前一定要用所要盛装的反应液润洗2~3遍。( ) (7)容量为25 mL的滴定管,滴定过程中用去10.00 mL的液体,此时滴定管中剩余液体的体 积为15 mL。( ) (8)在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前盛标准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测定 结果待测液浓度偏高。( ) 答案:(1)×(2)×(3)×(4)√(5)×(6)√(7)×(8)√ [考向精练提考能] 考向一酸、碱中和滴定仪器及指示剂的选择 指示剂选择的基本原则 变色要灵敏,变色范围要小,使变色范围尽量与滴定终点溶液的酸碱性一致。 1.不能用石蕊做指示剂。 2.滴定终点为碱性时,用酚酞做指示剂,例如用NaOH溶液滴定醋酸。 3.滴定终点为酸性时,用甲基橙做指示剂,例如用盐酸滴定氨水。 4.强酸滴定强碱一般用甲基橙,但用酚酞也可以。 5.并不是所有的滴定都须使用指示剂,如用标准的Na2SO3溶液滴定KMnO4溶液时,KMnO4颜色恰好褪去时即为滴定终点。 1.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某H2SO4溶液的浓度,参考如图所示仪器从下表中选出正确 选项( )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8:酸碱中和滴定

专题八酸碱中和滴定 【考纲导向】 1.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2.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方法。 3.掌握有关酸碱中和滴定的简单计算。 【考点聚焦】 知能图谱: 一、中和滴定的概述 1.概念: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它是中学化学中最重要的定量实验方法。 2.原理:H++OH-==H2O,中和反应中酸提供的H+(总量)与碱提供的OH-(总量)的物质的量相等。 3.指示剂的选用 选择指示剂时,一般要求变色明显(所以一般不选用石蕊),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恰好中和时的pH要吻合。 滴定时一般选用酚酞、甲基橙作指示剂。 强酸滴定强碱,强碱滴定强酸,都用酚酞作指示剂;强酸滴定弱碱,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强碱滴定弱酸用酚酞作指示剂。

指示剂一般只能加2~3滴,否则会引起误差。石蕊试液不能作为中和滴定的指示剂。中学常见指示剂及变色范围如下表: 二、中和滴定的操作过程 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洗瓶; 药品:标准液、待测液、酸碱指示剂。 1.准备过程 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用水洗涤玻璃仪器—→用标准液润洗装标准液的滴定管, 用待测液润洗装待测液的滴定管—→装溶液并调整液面(记录初读数)—→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 2.滴定操作 手眼:左手操作活塞或小球,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 滴速:先快后慢,当接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摇。 终点:最后一滴刚好使指示剂颜色发生明显变化且30s 内不恢复原色,读出体积并记录。 3.计算:定量测定时,只有多次重复实验才能排除偶然因素,减少实验误差。如果用A 代表酸,B 代表碱,可以利用以下关系式来计算未知碱(或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应依原理取两次或多次消耗标准溶液体积的平均值,求出c B B A A B V V c C = 。 三、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1.分析步骤:⑴确定滴定物质和被滴定物质;⑵写出滴定未知浓度和滴定物质体积的关系式;⑶判断。 2.分析依据:c B B A A B V V c C = ,若用标准溶液滴定待测液,消耗标准溶液多,则结果偏高;消耗标准溶液少,则结果偏低。其误差可从计算式分析。 引起体积误差的常有: ①读数,②仪器洗涤,③滴定管漏液,④标准液不标准(如称量、配制、混入杂质等引起的),⑤指示剂用错,⑥待测液的量取等。 注意:①一般锥形瓶盛放待测液不需用待测液润洗,有水不影响结果,润洗反而会结果偏高。 ②滴定管(盛放标准液)一定要用标准液润洗,如不润洗,结果会偏高。 ③滴定管(移液管)在量取待测液时要润洗,否则结果会偏低。 (另:配制一定浓度溶液时,容量瓶不需用待配液润洗,否则浓度会偏高。) 【例1】以标准的盐酸溶液滴定未知的氢氧化钠为例,判断以下操作所引起的误差(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⑴读数:滴定前俯视或滴定后仰视;( ) ⑵未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 ) 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

(整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总复习.(最新整理)

解决问题总复习 1、小林家的果园今年收了310千克梨,收的苹果是 梨的19倍,大约收了多少千克苹果? 2、一辆长途客车3小时行了174千米。照这样的速 度,它12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3、一只山雀5天大约能吃800只害虫,照这样计算, 一只山雀一个月大约能吃多少只害虫?(一个月 按30天计算) 4、小红感冒了,要吃药后赶快休息,找杯子倒开水 要1分钟,等开水变温要6分钟,找感冒药要1 分钟,量体温要5分钟,小红应该如何合理安排 以上事情? 5、张爷爷买了3只小羊用了75元,他还想再买5只 这样的小羊,需要准备多少钱? 6、回答下面的问题。 (1)被除数乘10,除数怎样变化,商不变? (2)除数除以3,被除数怎样变化,商不变、(3)36÷9=4,72÷18得几?144÷36呢?7、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蜜。小林家养了这样的蜜蜂12箱,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 8、育英小学的180名少先队员在“爱心日”帮助军事做好事。这些少先队员平均分成5队,每队分成4组活动。平均每组有多少名少先队员? 9、刘叔叔带了700元买化肥。买了16袋化肥,剩60元。每袋化肥的价钱是多少? 10、(1)春芽鸡场星期一收160千克鸡蛋,18千克装一箱。可以装多少箱?还剩多少千克? (2)春芽鸡场星期一收的鸡蛋,18千克装一箱,装好8箱后还剩16千克。星期一收了多少千克鸡蛋? 11、学校要进行昆虫标本展出,每块展板放48件,一共展示了336件昆虫标本,可以放满几块展板?

12、学校礼堂每排有2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0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13、有500吨货物,用限载60吨的车厢,需要多少 节车厢才能装完? 14、有160名游客,用限载40人的客船,运几次才 能运完? 15、刘宁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62厘米,他从操场这 头走到那头共走252步,操场大约长多少米? 16、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乡约有多少名小学生? 17、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它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 18、下面这块长方形绿地的宽要增加导4米,长不变,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米 19 妈妈打算买6千克苹 果和4千克香蕉,应付 多少钱? 20、旅游车平原50千米/时,山区30千米/时,一辆旅游车在平原和山区各行了2小时,最后到达山顶。这段路程有多长? 21、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乡送化肥,去的时候用了3小时,速度是40千米/时,返回时用了2小时。(1)从县城到王庄乡有多远?(2)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2、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4分钟,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钟?比5天时间长些还是短些? 23、1公顷森林,一年可滞尘约32吨,一天可从地下吸出约85吨水,某森林公园有124公顷森林,(1)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年大约可滞尘多少吨? (2)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天大约可从地下吸出多少吨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