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物理 填空

1. 90km以下的大气成分中,主要气体成分为、和。

1. 氮气、氧气、氩气(或N2、O2、Ar)

2. 地球大气的演化大体可分为、和三个阶段。

2. 原始大气、次生大气、现代大气

3. 研究物体热辐射规律的基本定律分别为:、、、和。

3. 基尔霍夫定律、普朗克定律、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维恩定律。

4. 暖云及其形成降水质粒的微物理过程有水汽的过程、水滴的增长、增长和反应。

4. 核化(或填异质核化)、凝结、碰并、连锁;

5. 按组成云的相态(或微结构),可将云分成、和。

5. 水云、冰云、混合云;

6. 由γma x T=2898(μm?k ) 计算出的温度称作物体的温度。

6. 色;

7. 根据尺度大小常将气溶胶粒子分成三类:、和。

7. 爱根核,大核,巨核;

8. 水汽由未饱和达到饱和而生成云雾有两个途径:一是;二是。

8. 增加空气中的水汽、降温。

9. 在大气微量、痕量气体成分中,公认对最近几百年全球环境变化有重要作用的气体成分包括和。

9. CO2、O3;

10. 根据散射质点的相对大小和波长的关系,可将散射分为:、、。

10. 瑞利散射,米散射,几何光学散射;

11. 大气的电离源主要有:、、。

11. 宇宙射线地壳αβγ射线作用大气中放射性元素

12. 气压场的基本形式有、、、和。

12. 低气压、高气压、低压槽、高压脊、鞍型气压场

13. 热辐射基本定律中,定律把物体的放射能力与吸收能力联系起来。

13. 基尔霍夫

14. 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光谱主要包括可见光、和。

14. 紫外光、红外光

15. 就整个地球多年平均而言,地气系统接近、,通过大气上界的净辐射通量和净热量通量接近于0;地面辐射有盈余,地面以和方式把赢余的能量输送给大气,使地面接近能量平衡;是地面的热源,地面是的热源。

15. 辐射平衡、热量平衡,潜热、感热,太阳辐射,大气。

16. 地转风与水平气压场的关系可归纳为白贝罗风压定律,即在北半球背风而立,在右,在左

16. 高压、低压

17. 使空气达过饱和的途径有、及既又。

17. 冷却、增湿、冷却、增湿

18. 太阳常数是指太阳光在处,在与太阳光垂直平面上的辐照度

18. 日地平均距离大气上界

19. 表征大气潮湿程度的物理量有、、、和。

19. 比湿、混合比、水汽密度、露点、相对湿度。

20. 在T-lnp 图上气块的温度随高度变化曲线称为曲线,周围大气的温度随高度变化曲线称作曲线。

20. 状态(变化)、层结。

21. 地球大气在垂直方向上按温度分布特点可分成、、、、共五层。

21. 对流层、平流层、中层、热层、外层。

22. 自然界形成云雾的主要降温过程有、、和。

22. 绝热上升膨胀冷却、辐射冷却、平流冷却、混合冷却。

23. 对流性不稳定气层应同时满足气层的和。

22.

?θ?z >0?θse

?z

<0

24. 称γ,γd 称,γm 称。

24. 大气温度直减率,干绝热递减率,湿绝热递减率。

25. 大气气溶胶粒子的环境学分类,包括、、。(任意写出其中的三种)粉尘、灰、飞灰

26. 为了能在湿空气状态方程中使用dr,并且使其与干空气状态方程具有类似的简单形式而引入的参量是。

26. 虚温。

27. 均质大气的上界大约为 km。在气象观测中,常用大气压高公式求算等压面位势高度和进行海平面气压换算。

27. 8 ,等温。

28. 常称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称地球和大气辐射为。

28. 长波辐射。

29. 引进无量纲尺度参数,对散射进行划分,空气分子对可见光的散射属于。

29.α=2πr

δ

瑞利散射

30. 太阳辐射光谱是太阳单色辐射通量密度或辐射率随的分布,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光谱主要包括可见光、和。

30. 波长、红外光、紫外光。

31. 到达地表的太阳总辐射包括太阳直接辐射和,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为。

31. 太阳散射辐射,瓦/米2

32. 地球-大气系统的反照率称为地球。

32. 行星反照率。

33.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大气中应用的基本形式,也称为方程。

33. 热流量。

34. 气块经过干绝热过程气压变为 hPa时,气块所具有的温度称为位温

34. 1000

35. 大气压力是指直至整个空气柱的,是气象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物理量。常用的单位有:、、等。标准大气状态下,我们假设海平面气压为,1.5km 高度气压为,5.5km高度气压为。

35.单位面积上大气上界重量,

Pa 、 hPa 、毫巴(标准大气压)

1000hPa 850 hPa 500hPa 。

36. 水汽混合比是指的质量与的质量比,比湿是指的质量与的质量比。

36. 水汽干空气水汽湿空气

37. 绝热过程指系统与外界的过程。干绝热过程指的绝热过程。位温指把空气块或到标准气压时应有的温度。

37. 没有热量交换没有相变发生干绝热膨胀压缩

38. 大气窗区是指波段的辐射。

38. 8-12μm 长波

39. 光学厚度是指沿传输路径上,所有产生的总削弱。

39.单位截面积上吸收和散射物质

40. 大气按照温度随高度的变化分为、、、和外层,其中极光出现在层。

40.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热

41. 气象要素是表征大气状态和现象的物理量。例如、、、都是常规气象要素。

41. 温度、湿度、气压、风

42. 大气静力学方程的导数形式是,该方程适用于大气,和大气,不适用于大气。

42. dp/dz=-ρg 静止大气一般大气垂直运动强

43. 地面天气图是图,在地图上绘制图;高空天气图是,其上绘制。

43. 等高面等压线等压面等高线

44. 位温是气块经过过程,气压变为时,气块所具有的温度。

44. 干绝热 1000 hpa

45. 由于大气对的辐射的吸收很弱,因此地面发出的该波段范围的长波辐射可顺利地

被发送到宇宙空间。

45. 8-12微米

46. 地球表面的辐射差额(净辐射)就是地面所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放出的之差。在夜间,表面的辐射差额是负值,则地面。

46. 有效辐射降温。

47. 谱线增宽的因素有、、,其中在实际大气中增宽中和同时存在,在大气低层,谱线的增宽主要由决定。高层的谱线增宽由决定。

47.自然增宽、压力增宽、多普勒增宽

压力增宽多普勒增宽压力增宽多普勒增宽。

48. 使空气达到饱和的途径有、。在自然界中形成云雾的主要降温过程主要以为主。

48. 降温、增湿绝热膨胀降温

49. 在讨论大气的压强随高度的变化关系时,根据应用的需要将温度和密度作了一些假设,进而产生了三种具有广泛应用的大气模式,分别为、、。

49. 等温大气模式、多元大气模式、均质大气模式。

50. 世界气象组织对标准大气的定义是,能够粗略地反映出周年、,得到国际上承认的,假定的、和的垂直分布。

50. 中纬度状况温度、密度和气压

51. 大气对辐射的吸收具有,吸收长波辐射的主要气体是,其次是和。

51. 选择性水汽二氧化碳臭氧。

52. 按照尺度数可以将散射分为三类,分别是、和,其中气溶胶粒子对可见光的散射属于。

52. 瑞利散射米散射几何光学散射米散射。

53. 在T-lnP中,气块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曲线称为曲线,周围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曲线称为曲线。

53. 状态层结

大气物理学题库_答案

大气物理学题库答案

二、填空题 1.氮气、氧气、氩气(或N2、O2、Ar) 2.原始大气、次生大气、现代大气 3.基尔霍夫定律、普朗克定律、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维恩定律。

4. 核化(或填异质核化)、凝结、碰并、连锁; 5. 水云、冰云、混合云; 6. 色; 7. 爱根核,大核,巨核; 8. 增加空气中的水汽、降温。 9. CO2、O3; 10. 瑞利散射, 米散射, 几何光学散射; 11. 宇宙射线 地壳αβγ射线作用 大气中放射性元素 12. 低气压、高气压、低压槽、高压脊、鞍型气压场 13. Kirchhoff (或基尔霍夫) 14. 紫外光、红外光 15. 辐射平衡、热量平衡, 潜热 、感热,太阳辐射,大气 。 16. 高压、低压 17. 冷却、增湿、冷却、增湿 18. 日地平均距离大气上界 19. 比湿 、 混合比 、 水汽密度 、 露点 、 相对湿度 。 20. 状态(变化)、 层结 。 21. 对流层 、平流层 、 中层、热层 、外层。 22. 绝热上升膨胀冷却 、辐射冷却、平流冷却 、 混合冷却 。(降温过程很多,写出其中四种即可) 23. 0>??z θ 、 0

大气物理学

大气物理学在线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冬季沿海地区经常形成的逆温是( D ) A辐射逆温 B下沉逆温 C地形逆温 D平流逆温 4.台风属于( B )系统。 A大尺度 B中尺度 C小尺度 D微尺度 5.夏季的台风属于( B ) A暖高压B暖低压C冷高压D冷低压 7.白贝罗的风压定律是关于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 D )A上 B下 C左 D右 8.根据测量结果,碘化银成冰阈温大致为,浸润冻结为( B )A-20~-19℃ B-9~-8℃ C-16~-13℃ D-5~-3℃ 1.大雨滴对可见光的散射属于(C ) A 瑞利散射 B 米散射 C 几何光学散射 D 大粒子散射 2.云滴对可见光的散射属于( B) A瑞利散射 B 米散射 C 几何光学散射 D 大粒子散射

3.夏季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影响很大的副热带高压属于( A)A暖高压 B冷高压 C暖低压 D冷低压 4.无机冰核以(D )代表。 A二氧化碳 B 氮气 C 丙烷 D 碘化银 5.在晴朗无云的夜间,容易形成的逆温是(A ) A 辐射逆温 B 下沉逆温 C 地形逆温 D 平流逆温 6.气体分子对可见光的散射属于(A ) A 瑞利散射 B米散射 C几何光学散射 D 大粒子散射 7.温带气旋属于(C )系统。 A 大尺度

B 中尺度 C 小尺度 D 微尺度 8.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平面的辐射能称为( D) A 辐亮度 B 辐射率 C 辐射通量密度 D 辐射通量 9.地转平衡条件下的水平风称为(A ) A 地转风 B 热成风 C 梯度风 D 旋衡风 10.雨滴的形成增长主要是( C) A湍流碰并 B 布朗碰并 C 重力碰并 D 气压梯度力碰并 10.根据测量结果,碘化银成冰阈温大致为,接触冻结为(B)(4分)A -20~-19℃B -9~-8℃C

2011级《大气物理学》期末试卷A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试卷 2012-2013学年第1 学期大气物理学课程试卷(A卷) 试卷共2页;考试时间120分钟;任课教师刁一伟;出卷时间2013年1月 系专业年级班 学号姓名得分 注意:1. 请勿将试卷拆开;2. 所有答案以写在答题册上为准; 3. 本页与所有答题页均请填写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 如果大气处于静力稳定状态下,那么: (A)大气的位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大(B)大气的垂直减温率大于干绝热减温率(C)大气的水汽压随高度增加而增大(D)大气的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大 2. 饱和气块在绝热上升过程中,叙述正确的是: (A)位温保守(B)水汽压保守(C)假相当位温保守(D)温度保守 3. 造成某地气温下降的原因,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下降运动(B)冷锋过境(C)水汽蒸发(D)地面长波辐射 4. 下面哪一个不是露形成的有利条件? (A)晴朗的夜晚(B)微风(C)垂直运动大(D)水汽足够 5. 通常长波辐射与短波辐射的分界线为。 (A)0.1μm (B)1μm (C)4μm (D)10μm (E)40μm 6. 某地的气温垂直减温率为3℃/km,则表示大气: (A)很稳定(B)很不稳定(C)有利于积云发展(D)气温较高 7. 当夜间空气冷却至露点温度时,形成辐射雾。如果空气持续冷却,随后露点温度会有什么变化? (A)上升,因为空气变干燥(B)上升,因为空气变潮湿 (C)下降,因为空气变干燥(D)下降,因为空气变潮湿 8. 月晕出现时,下列叙述正确是: (A)天空有卷层云(B)头顶上的云层有雨滴掉下来

(C)云是由小水滴组成的(D)头顶上的天空有低云 9. 干绝热减温率和湿绝热减温率的主要差异为: (A)饱和空气总是不稳定(B)未饱和气块膨胀比饱和气块快 (C)湿空气的重量比干空气轻(D)饱和空气上升时会有潜热释放 10. 使未饱和气块达到饱和的方法为: (A)气块做上升运动(B)气块做下降运动 (C)气块做旋转运动(D)气块向外辐散 11.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下列何者对太阳辐射的吸收量最大? (A)平流层大气(B)对流层大气(C)云层(D)地面 12. 下列哪一项出现时,通常表示空气的相对湿度大? (A)干球温度与湿球温度的差很大(B)干球温度与湿球温度的差很小(C)空气中的混合比大(D)空气中的水汽压大 13. 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时,天空仍是明亮的,这是由于:(A)吸收作用(B)大气逆辐射(C)反射作用(D)散射作用 14. 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二氧化碳(B)甲烷(C)氮气(D)一氧化二氮 15. 焚风是过程的典型例子: (A)干绝热(B)湿绝热(C)假绝热(D)非绝热 16. 当状态曲线位于层结曲线的右端,此时大气属于()。 (A)绝对稳定型大气(B)真潜在不稳定型大气 (C)假潜在不稳定型大(D)绝对不稳定型大气 17. 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辐射形式是: (A)太阳短波辐射(B)地面长波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18. 地球大气平流层(Stratosphere)里,含量最大的气体成分是()。 (A)臭氧(O3) (B)氧气(O2) (C)氮气(N2) (D)二氧化碳(CO2)

大气物理辐射课后习题

习题 1、由太阳常数λ,0S =1367 W/m 2,请计算:①太阳表面的辐射出射度;②全太阳表面的辐 射通量;③整个地球得到的太阳辐射通量占太阳发射辐射通量的份数。 ①辐射出射度(P66):辐射通量密度(W/m 2 ) 任意距离处太阳的总辐射通量不变: ()() 2200200 2 211 2 2 8 72 44 1.4961013676.96106.31610s s s s s r F d S d S F r m Wm m Wm ππ--Φ===??= ?≈? ② ()22 8722644 3.1415926 6.9610 6.316103.8410s s s r F m Wm W π-Φ==?????=? ③ ()2 6 2 2 2610 3.1415926 6.371013673.844510 4.5310e s m Wm r S W π--???= Φ?=? 答案:①107 W/m 2 ;②1026 W ;③ 10 10 , 约占20亿分之一。 2、设大气上界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在近日点时(d 1=108km )为S 1,在远日点时 (d 2=108 km )为S2,求其相对变化值 1 2 1S S S -是多大。 答案:% 同1(1):

221122122 11 2 1222 2 4414141.471 1.5210.93530.0647 d S d S S S S S S d d ππππ=-=-=- =- ≈-= 3、有一圆形云体,直径为2km ,云体中心正在某地上空1km 处。如果能把云底表面视为7℃ 的黑体,且不考虑云下气层的削弱,求此云在该地表面上的辐照度。174W/m 2 云体:余弦弦辐射体+立体角 根据: 202/4 cos cos sin 2 T F L d L d d L π π πθθθθ?π=Ω == ??? 又由绝对黑体有4T F T L σπ== 所以此云在该地表面上的辐照度为 ()4 482 2 1 5.66961072732 174T E Wm σ--= =???+= 4、设太阳表面为温度5800K 的黑体,地球大气上界表面为300K 的黑体,在日地平均距离 d 0=×108 km 时,求大气上界处波长=10m 的太阳单色辐照度及地球的单色辐射出射度。 答案: Wm 2 m 1, Wm 2 m 1

历年高考物理试题

历年高考物理试题(上海卷)汇编 (2000~2010) 2010-7

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物理试卷 考生注意: 1.全卷共8页,24题,在120分钟内完成。 2.第21、22、23、24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而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能得分,有数字计算的问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一、(5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的答案全选出来,并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写在题后的方括号内,每一小题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部分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填写在方括号外的字母,不作为选出的答案。 1.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真空中红光波长比紫光波长短 (B)红光光子能量比紫光光子能量小 (C)红光和紫光相遇时能产生干涉现象 (D)红光照射某金属时有电子向外发射,紫光照射该金属时一定也有电子向外发射 2.关于α、β、γ三种射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α射线是原子核自发放射出的氦核,它的穿透能力最强 (B)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 (C)γ射线一般们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它的穿透能力量强 (D)γ射线是电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最弱 3.一小球用轻绳悬挂在某固定点,现将轻绳水平拉直,然后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考虑小球由静止开始运动到最低位置的过程中() (A)小球在水平方向的速度逐渐增大(B)小球在竖直方向的速度逐渐增大 (C)到达最低位置时小球线速度最大(D)到达最低位置时绳中的拉力等于小球重力4.如图所示,两根平行放置的长直导线a和b载有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电流,a受到的磁

气象学大气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大气》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干洁大气( ) 2、下垫面( ) 3、气象要素( ) 4、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氩和()。 ( ) 5、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 ( ) 。(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6、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辐射。() 7、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夏天比冬天()。() 8、()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9、根据大气中()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10、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 11、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

12、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千米。() 13、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 14、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 15、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16、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

大气物理学主要知识点

主要知识点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绝热过程与位温 ?饱和水汽压、冰面饱和水汽压 ?饱和绝热与假绝热 ?抬升凝结高度、自由对流高度、浮力能量、对流凝结高度 ?均质核化、异质核化 ?曲率效应、溶质效应 ?临界过饱和度/临界半径 ?Kohler曲线、霾的形成 ?云滴碰并增长、末速度 ?冰云核化、贝吉隆Bergeron过程 ?气溶胶、凝结核、云凝结核 ?气溶胶分类、源、汇、寿命、分布 ?气溶胶吸湿参数 ?气溶胶对云和降水的影响 ?气溶胶直接效应、间接效应 ?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温室效应与温室气体 ?大气吸收谱与大气窗区 ?云对地球辐射的影响 ?Chapman机制、催化损耗循环、南极臭氧损耗机制、北极何时出现臭氧洞 ?边界层、地表能量平衡、地表水平衡 ?静力稳定度、动力不稳定 ?边界层日变化 ?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效应 ?Rayleigh散射、米散射 ?对流层顶定义、对流层顶分布特征 ?热带对流层顶层 第二讲 大气科学研究手段 ?探测设备研制——研制少、技术落后、水平低 ?野外观测——试验少、国外仪器、手段单调(促进国外改进设备) ?遥感反演(卫星、飞机、地基、移动)——国外观测、反演理论与方法少、验证工作多?资料同化(同化方案、资料库)——国外模式、理论研究多、无国产品 ?诊断分析——国外资料、国外卫星资料、国外模式资料、工作众多(促进国外完善资料)?数值模拟(模式研制、运行者)——国外模式、研制改进少、运行者众多(促进国外完善模式) 关于探测的一些注意事项 1.视事未必是事实 2.精确测量未必就是测量精确 大气物理学范畴 ?大气物理学寻求从物理原理来解释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时间与空间尺度的现象。大气物理学可以广泛地认为包括所有大气现象。流体力学、热力学、电磁学 ?大气科学领域传统上把大气物理学与大尺度动力学(中尺度、天气尺度、行星尺度)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学科代码070602)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学科代码:070602)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的大气物理、大气环境、天气和气候动力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大气科学发展前沿和动态,具备从事大 气物理和大气环境、天气和气候动力研究或大学教育的高层次人才。 二、研究方向 1.天气动力学、数值模式及模拟分析、2.气候动力学及气候变化和预测、3.热带天气学、海—气相互作用和季风、4.中小尺度天气学和暴雨研究、5. 云雾物理学及气溶胶、6.卫星遥感学及其应用、7.大气光学探测及应用、8.大气边界层物理学及下垫面过程、9.污染气象学、10.雷电物理学和雷电探 测、11.中层大气物理和化学 三、学制及学分 按照研究生院有关规定。 四、课程设置 英语、政治等公共必修课和必修环节按研究生院统一要求。

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如下所列 基础课: AE15201★高等大气动力学★(4) AE15202★高等天气学★(4) AE15203★高等大气物理学★(4) AE15204★大气遥感方法★(4) EN05211 大气化学(2) 专业课: AE15210 大气统计方法(3) AE15211 空气污染气象学(3) AE15212 全球气候变化(2) AE15213 大气科学中的数值模拟方法(4)ME25202 计算流体力学(4) AE06101 大气科学进展(2) AE16201 气溶胶、云和降水卫星遥感(3)AE16202 中层大气研究(3) AE16203 大气电学研究(3) AE16204 大气下垫面过程与边界层气象学(2) 备注:带★号课程为博士生资格考试科目。 五、科研能力要求 按照研究生院有关规定。 六、学位论文要求 按照研究生院有关规定。

(完整)初中物理大气压强习题[附有答案解析].doc

大气压强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著名的 _________ 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________ 实验第一次测定了大气压强的数值. 一标准大气压相当于____厘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合 ________帕 , 约 ________帕. 2.(05沈阳市(课改区))把钢笔水吸入笔囊中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 的作用。 3.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 如果把玻璃管倾斜一定角度, 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长度将_______; 水银柱的高度 ______.( 填 " 变大 " 、 " 变小 " 或 " 不变 ") 4.已知实验室所在地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 , 在如图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 中,管内水银上方为真空 , 则管内 A点的压强为 _______毫米汞柱 , 槽内 B点的 压强为 _______毫米汞柱 . 5.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 不小心管内进入了一点空气, 测得的结果是 730 毫米汞柱 , 而当时实际大气压的值是756毫米汞柱 , 那么管中水银面上方空气的压强是 ________毫米汞柱 . 6.做托里拆利实验, 玻璃管内灌入的液体是_______. 若管内灌入的是水, 当玻璃管倒置在水里, 要求管顶出现真空, 玻璃管至少要约_____米 ; 若管内灌入的是煤油, 则玻璃管至少要约 _____米 .( ρ油 =0.8 × 103kg/m3)( 在一标准大气压下 ) 7.(04湖南郴州)在标准大气压 (1.0l 5 2 × l0 Pa) 下,面积为20m的房顶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 的大小为 ____________N. 8.(05安徽省)在玻璃瓶内装一些水,用一个插有两端开口细管的塞子将瓶口塞 紧,如图所示,从细管的上端向瓶内用力吹气,当停止吹气后,你将看到的现 象是,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9.(04重庆北碚)某同学在实验室里读出水银气压计的示数为74cm,当地大气压 强的大小为 ____________Pa( g=10N/kg, 水银的密度为 13.6 × 103㎏ /m3),由此 可知,当地位置比海平面________选填 " 高 " 或 " 低 " )。 10.(04福州)在海拔 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水容易沸腾,是因为高原地 区气压 _______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__________100℃。而人在该地区吸气困难,与在平 原相比,吸气时肺的容积要扩张得更______ 些,肺内的气压要变得更_______些。 11.(05贵阳)高压锅是人们喜欢的节能、节时的炊具。再使用时,由于锅内气体的压强比 外界大气压高,所以水的 _________提高,食物可以很快煮熟。 12.(04芜湖)煮牛奶时,为了保持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能用高温煮沸。为此,人们制造了一 种"低压锅 " 。用这种锅煮牛奶,可以使牛奶里的水不到 100℃就沸腾。这种 " 低压锅 " 的物理原理 是 _________________. 13.酒精的沸点是 78.5 ℃ , 如果测出酒精的沸点是78℃ , 则当地的大气压 ________于 76cmHg. 2 ,当锅内蒸气的压强达到 1.6 个标准大气压时,14.(05天津市)若高压锅盖的面积约为 450cm 锅盖与锅体间的拉力为 ________N( 已知外界大气压为 1个标准大气压, 1个标准大气压的值可 近似取 105Pa) 。 15.(04福建宁德)注射器内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空 气,在温度一定时,注射筒内空气体积减小, 压强将 ___________. ( 填 " 变小 " 、 " 不变 " 或 " 变大 ") 16.(04湖北黄冈)保温瓶中热水不满而盖紧瓶塞,过一段时间,瓶塞不易 拔出。此现象表明:体积一定时,气体的温度______,气体的压强 ____ __。假定外界大气压为 1.0 × 105Pa, 瓶口截面积为 10cm2,拔出瓶塞至少需 要的力量是 20N,则瓶内气体压强是 _____. 17.如图所示 , 用手握着两张纸, 让纸自然下垂. 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

气象气候学第一章作业一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气象学与气候学概述 第二节气候系统概述 第三节气象要素与状态方程 【主要内容】本章概述了气象气候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简述了气象气候学的,发展历史、取得的成果;论述了气候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介绍了主要的气象要素和状态方程。 【名词解释】气象、天气、气候;气象学、气候学、大气物理学、天气学;大气圈、水圈、冰雪圈、岩石圈、生物圈;下垫面;气候状态、气候系统;世界气候计划;干洁大气、大气气溶胶粒子;大气的上界(大气的物理上界)、气温直减率(气温垂直梯度)、气温、气压、水气压、饱和水气压、相对湿度、绝对湿度、比湿、露点、降水、风(风速与风向)与风压、云量、能见度、虚温 【填空】 1、盖特斯把气候状态定义为该地气候系统的全部成分在任一特定时段内的平均统计特征。 2、气象气候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时期、发展初期、发展时期等三个阶段。 3、1593年意大利学者伽利略发明了温度表;1643年意大利学者托里拆利发明了气压表。 4、挪威学者贝坚克尼父子创立了气旋形成的锋面学说;瑞典学者罗斯贝创立了气 长波理论;20世纪30年代贝吉龙-芬德生提出了降雨学说。 5、1992年4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了《世界气候框 架公约》。 6、我国现代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奠基人是竺可桢。他的主要代表作是《地学通论》 《物候学》。 7、气候系统由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组成,其中 是气候系统中最易变化的部分。气候系统的能源是太阳辐射。 8 、标准状况下大气的密度为1293g/m3 ;干洁空气的分子量是28.97 。 9、大气中臭氧含量最大的高度是20-30km 。 10、大气中出现高度最高的现象是极光,其高度约为1200 千米。 11、大气的物理上界约为1200 千米。 12、平均而言,在对流层中高度每增加1 千米,气温则下降0.65 。 13、在20千米以上的高度,有时早晚可观测到贝母云。在高纬度 75-90千米的高度,有时可观测到夜光云。 14、气温表示空气的冷热程度,其实质是气体分子运动的平均量 度。 15、大气温度的测量一般以百叶箱中的干球温度表示。 16、一般情况下,气压的测量用水银气压表进行。 17、当选顶温度为0℃,纬度为45°时,海平面的气压值为1013.25 hPa。 18、干空气的状态方程可表示为P=pRdT ;湿空气的状态方程可表 示为P=pRTv 。 【问答】 1、天气和气候有何联系与区别? 联系: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天气和气候存在着统计联系,从时间上反映微观与宏观的关系。 区别:天气是单一的大气活动,过程简单,而且天气是大气中的短暂过程。气候是多个

大气试题库_有答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一、选择题(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答案要求,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 1.以下对地球大气层结构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D )。 A. 对流层的厚度随地球纬度的增加而降低。 B. 暖层空气处于高度的电离状态,故存在着大量的离子和电子。 C. 平流层的气温几乎不随高度变化。 D. 中间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该层空气不会产生强烈的对流运动。 2. 目前,我国排放大气污染物最多的是( B)。 A. 工业生产。 B. 化石燃料的燃烧。 C. 交通运输。 D. 生态环境破坏。 3. 烟囱上部大气是不稳定的大气、而下部是稳定的大气时,烟羽的形状呈( D)。 A. 平展型。 B. 波浪型(翻卷型)。 C. 漫烟型(熏蒸型)。 D. 爬升型(屋脊型)。 4. 尘粒的自由沉降速度与(D )的成反比。 A.尘粒的密度。 B. 气体的密度。 C. 尘粒的粒径。 D. 气体的粘度。 5.处理一定流量的气体,采用( A)净化时,耗用的能量为最小。 A. 重力除尘装置。 B. 惯性除尘装置。 C. 离心力除尘装置。

D. 洗涤式除尘装置。 6. 电除尘装置发生电晕闭塞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D )。 A. 烟尘的电阻率小于104?·cm。 B. 烟尘的电阻率大于1011?·cm。 C. 烟气温度太高或者太低。 D. 烟气含尘浓度太高。 7. 在以下关于德易希方程式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B )。 A. 德易希方程式概括了分级除尘效率与集尘板面积、气体流量和粉尘驱进速度之间 的关系。 B. 当粒子的粒径相同且驱进速度也相同时,德易希方程式可作为除尘总效率的近似 估算式。 C. 当粒子的粒径相同且驱进速度不超过气流速度的10~20%时,德易希方程式可作 为除尘总效率的近似估算式。 D. 德易希方程式说明100%的分级除尘效率是不可能的。 8.直接应用斯托克斯公式计算含尘气流阻力的前提是( A )。 A.颗粒雷诺数Re p≤1,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B.1<Re p<500,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C.500<Re p<2×105,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D.颗粒雷诺数Re p≤1,颗粒直径小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9.在以下有关填料塔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B)。 A. 产生“塔壁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塔径与填料尺寸的比值太小。 B. 填料塔是一种具有固定相界面的吸收设备。 C. 当烟气中含有悬浮颗粒物时,填料塔中的填料容易堵塞。 D. 填料塔运行时的空塔气速一定要小于液泛气速。 10. 在以下有关气体吸附穿透曲线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C )。 A.穿透曲线表示吸附床处理气体量与出口气体中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B.穿透曲线的形状取决于固定吸附床的操作条件。 C.穿透曲线表示吸附床床层厚度与出口气体中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D.穿透曲线斜率的大小可以反映吸附过程速率的快慢。 11.在以下石灰或石灰石湿式洗涤法烟气脱硫的化学反应式中,( C)是对吸收过程不利 的反应。

大气物理学复习资料

大气物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第一章大气概述 1、干洁大气:通常把除水汽以外的纯净大气称为干结大气,也称干空气。 2、气溶胶:大气中悬浮着的各种固体和液体粒子。 3、气团:水平方向上物理属性比较均匀的巨大空气块。 4、气团变性:当气团移到新的下垫面时,它的性质会逐渐发生变化,在新的物理过程中获 得新的性质。 5、锋:冷暖性质不同的两种气团相对运动时,在其交界面处出现一个气象要素(温度、湿 度、风向、风速等)发生剧烈改变的过渡带称为锋。 6、冷锋: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 7、暖锋:锋面在移动过程中,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8、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很少移动,有时冷气团占主导地位,有时暖气团占 主导地位,使锋面处于来回摆动状态。 9、锢囚锋:当三种冷暖性质不同的气团(如暖气团、较冷气团、更冷气团)相遇时,可以 产生两个锋面,前面是暖锋,后面是冷锋,如果冷锋移动速度快,追上前方的暖锋,或两条冷锋迎面相遇,并逐渐合并起来,使地面完全被冷气团所占据,原来的暖气团被迫抬离地面,锢囚到高空,这种由两条锋相遇合并所形成的锋称为锢囚锋。 10、气温垂直递减率:在垂直方向上每变化100米,气温的变化值,并以温度随高度的升 高而降低为正值。 11、气温T: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12、混合比r:一定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质量和干空气质量之比。r=m v/m d 13、比湿q:一定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质量与湿空气质量之比。q=m v/(m v+m d) 14、水汽压e:大气中水汽的分压强称为水气压。 15、饱和水汽压e s:某一温度下,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时所具有的水汽压。 16、水汽密度(即绝对湿度)ρv:单位体积湿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 17、相对湿度U w: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水汽和饱和水汽的摩尔分数之比称为水面的相

大气物理学题目与标准答案.docx

大气物理学 (32+19+33=84 题 ) 一、单项选择题: 1、陆地下垫面的热量差额主要是指__________。(C) A:下垫面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B:下垫面上的蒸发与凝结 C:地面辐射差额D:土壤的性质 2、对流层与平流层交界处,有一个厚约 __________公里的过渡层,叫对流层顶。( A ) .10C 3、如果已知本站气压、海拔高度和气柱的__________,就可以用压高公式求算 海平面气压。 ( C ) A. 相对湿度 B.气压垂直递减率 C.平均温度 D.垂直高度 4、大气的稳定度决定于该气团的层结,层结不稳定是__________。 ( C ) A. γ =γ d B.γ <γ d C.γ>γd D、γ =γd=0 5、常在 T-lnP 图上见到,自由对流高度以上的正不稳定能量面积大于其下面的 负的不稳定能量面积 , 这种情况叫 __________。( A ) A. 真潜不稳定型 B.假不稳定型 C.绝对不稳定型 D.绝对稳定型 6、在叙述云块上升过程中的降温时,有时讲绝热降温,有时讲膨胀降温,这两 种说法 __________。( C ) A. 完全一样 B.完全不一样 C.基本一样 D.基本不一样 7、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 B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层 8、目前一般把PH值小于 __________的降水都称为酸雨。( B ) A、B、 C 、 D 、 9、测量空气湿度的最基本方法是__________。( B ) A、干湿表法 B、称重法 C、疑结法 D、吸收法 10、一定体积内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和干空气质量的比值定义为__________。( B ) A、绝对湿度 B、混合比 C 、比湿D、相对湿度

202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大气物理学课程试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试卷 2019 ~ 2020学年第一学期大气物理学课程试卷( A卷) 本试卷共2页时间120 分钟出卷教师:大气物理学课程小组出卷时间:2019.12学院:任课教师:专业:年级: 学号:姓名:得分: 注意:1. 答案以写在答题册上为准; 2. 本页与答题册均需要填写班级、学号、姓名。 3. 答题完成后,务必上交试卷,严禁将试卷带出考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在气压相等的情况下,暖湿空气密度要比干冷空气密度() A、大 B、小 C、一样 D、无法比较 2.在温度-对数压力图上,当状态曲线位于层结曲线右侧时,大气属于() A、绝对不稳定型大气 B、真潜在不稳定型大气 C、假潜在不稳定型大气 D、绝对稳定型大气 3.当入射光遇到粒径远小于其波长的分子时发生的散射是() A、几何光学散射 B、米散射 C、大颗粒散射 D、瑞利散射 4.下列哪些不是对流层的特点() A、大气温度随高度降低 B、大气的垂直混合作用强 C、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D、空气中尘埃很少,大气透明度高 5.大气窗是指吸收带之间的准透明区,红外辐射大气窗波段范围主要位于() A、8~12 μm B、1~10 μm C、12~18 μm D、0.4~0.7 μm 6.如果大气处于静力绝对稳定状态下,那么() A、大气的位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大 B、大气的垂直减温率大于干绝热减温率 C、大气的水汽压随高度增加而增大 D、大气的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大 7.焚风是()过程的典型例子: A、干绝热 B、湿绝热 C、假绝热 D、非绝热

8. 地面与大气系统能量平衡过程中,地面支出的热量里,按能量值从大到小排 列,以下几种“热”的顺序是( )。 A 、 辐射能、潜热、感热 B 、 辐射能、感热、潜热 C 、 潜热、辐射能、感热 D 、 感热、潜热、辐射能 9. 逆温层指的是在近地面温度随高度( )的某层大气。 A 、降低 B 、升高 C 、不变 D 、视具体情况而定 10. 有大气层的地球表面温度比没有大气层的地球表面温度高,原因是大气层 ( )。 A 、吸收太阳辐射 B 、反射太阳辐射 C 、对长波的散射 D 、吸收并放出红外辐射 11. 如果某行星和地球接收同样多的太阳辐射能,但该行星的行星反照率大于地 球,那么该行星的平衡温度将( )地球的平衡温度。 A 、高于 B 、低于 C 、等于 12. 如果一个黑体吸收的辐射能小于其放射的辐射能,那么该黑体的温度将( )。 A 、上升 B 、下降 C 、保持不变 13. 如果地球上面的云量减少,那么地气系统的反照率将( )。 A 、增加 B 、减小 C 、保持不变 14. 某气块等压降温时,下列湿度参量中随之增大的是 ( )。 A 、露点温度; B 、相对湿度; C 、混合比 15. 有关风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风向指风的来向 B 、风向总是从高气压指向低气压 C 、空间尺度越大的天气系统的垂直速度越大 D 、风向是指风的去向 16. 气压随高度递减率最大是在:(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层 D 、热层 17. 若欲测得本站气压,通常我们必须做( )订正。 A 、温度与时间 B 、温度与重力 C 、温度与高度 D 、观测员误差与温度 18. 饱和气块在绝热上升过程中,叙述正确的是:( )。 A 、位温保守 B 、水汽压保守 C 、假相当位温保守 D 、温度保守 19. 垂直减温率 3.41/100C m γ>的气层一定是( )。

大气物理学(复习版)

大气物理学(大三) 第六章 大气热力学基础 一、热力学基本规律 1、空气状态的变化和大气中所进行的各种热力过程都遵循热力学的一般规律,所以热力学方法及结果被广泛地用来研究大气,称为大气热力学。 2、开放系和封闭系 (1) 开放系:一个与外界交换质量的系统 (2) 封闭系:和外界互不交换质量的系统 (3) 独立系:与外界隔绝的系统,即不交换质量也不交换能量的系统。 3、准静态过程和准静力条件 (1)准静态过程: 系统在变态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处于平衡状态 (2) 准静力条件:P ≡Pe 系统内部压强p 全等于外界压强Pe 4、气块(微团)模型 气块(微团)模型是指宏观上足够小而微观上含有大量分子的空气团,其内部可包含水汽、液态水或固态水。 气块(微团)模型就是从大气中取一体微小的空气块,作为对实际空气块的近似。 5、气象上常用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形式 【比定压热容cp 和比定容热容cv 的关系cp= cv+R ,(R 比气体常数)】 6、热力学第二定律讨论的是过程的自然方向和热力平衡的简明判据,它是通过态函数来完成的。 7、理解熵、焓(从平衡态x0开始而终止于另一个平衡态x 的过程,将朝着使系统与外界的总熵增加的方向进行;等焓过程: 绝热和等压;物理意义:在等压过程中,系统焓的增加值等于它所吸收的热量) 8、大气能量的基本形式:(1)内能;(2)势能;(3)动能;(4)潜热能 9、大气能量的组合形式(1)显热能:单位质量空气的显热能就是比焓。(2)温湿能:单位质量空气的温湿能是显热能和潜热能之和。(3)静力能: 对单位质量的干(湿)空气,干(湿)静力能:(4)全势能: 势能和内能之和称全势能 10、大气总能量 干空气的总能量: 湿空气的总能量: 二、大气中的干绝热过程 1、系统(如一气块)与外界无热量交换(δQ=0)的过程,称为绝热过程。(对未饱和湿空气κ= κd=R/Cp=0.286计算大气的干绝热过程)286.00 00)()(p p p p T T d ==κ例:如干空气的初态为p=1000hpa ,T0=300K ,当它绝热膨胀,气压分别降到900hpa 和800hpa 时温度分别为多少? 2、干绝热减温率 定义:未饱和湿空气块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的负值为干绝热减温率γv ,单位°/100m dp ρ 1-dT c =αdp -dT c =δQ p p 2p k d V 21+gz +T c =E +Φ+U =E Lq +V 2 1+gz +T c =Lq +E +Φ+U =E 2p k m m C m k km K c g o pd d 100/1100/98.0/8.9≈===γ

大气物理学题库

大气物理学题库(没答案) 选择题 1. 下列各项中属于大气常定成分的是( A )。 A、水汽(H20)B 氧气(02)C、氯氟烃(CFCs) D、臭氧(03) 2. 用绝对温标表示的人体平均温度大约为( D )o A、-236 K B 0 K C 100 K D、310 K #由右图回答3-6题 3.图上字母标在对流层的是( E ); 4.图上字母标在平流层顶的是( C ); 5.图上字母标在平流层的是( D ); 6.图上字母标在热层的是( A )o 7.有A、B两气柱,A气柱的平均温度比B气柱的高,假设地面气压都一样,则在同 度z处,必有(A)o A、p A p B B、p A p B 8. 通常长波辐射与短波辐射的分界线为(B)o A、0.1m B、1m C、4 卩m 9. 如果地球表面没有大气层,则地面温度会比现在( A、暖一些 B、冷一些 10. 一日的最低温度通常出现在(A)o A、日出前后 B、子夜 C、下午 11. 晴朗的天空为蓝色的原因是(A)o A、波长较短的辐射能比波长较长的更容易被散射 B、波长较长的辐射能比波长较短的更容易被散射 C、不同波长的辐射能散射是一样的 D、除了蓝色以外,其它颜色的光被大气吸收了 12. 起始温度相同的一饱和气块和一干气块,均被抬升 C P A P B D、10 m B )o C 一样 D、傍晚 1公里后温度较高的是(A)o

A、饱和气块 B、干气块 C、温度仍相同

13. 地球大气平流层(Stratosphere)里,含量最大的气体成分是(C)。 A、臭氧(03) B、氧气(02) C、氮气(N2) D、二氧化碳(CQ) 14.在大气中垂直向上,哪一个气象要素是一直减小的?(B) A、温度 B、水汽 C、气压 D、风 15.造成南极平流层臭氧洞的物质是:(D) A、二氧化硫 B、甲烷 C、一氧化碳 D、氟氯碳化物 16.某气块等压降温时, 下列湿度参量中随之增大的是B o A.露点温度 B.相对湿度 C.混合比 17. 有关气块的叙述,正确的是D。 A.上升时,因膨胀而增温 B.上升时,因压缩而降温 C. 下降时,因膨胀而降温 D.下降时,因压缩而增温 18. 气压随高度递减率最大是在A。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层D、热层 19. 下列哪一项出现时,通常表示空气的相对湿度大(A) A.干球温度与湿球温度的差很大 B.干球温度与湿球温度的差很小 C.空气中的混合比大 D.空气中的水汽压大 20. 饱和气块在绝热上升过程中,叙述正确的是: A。 A.位温保守 B.水汽压保守 C.假相当位温保守 D.温度保守 由下列三图所示的干、湿绝热线和层结曲线回答8~9题: 21. 干气块抬升后温度高于环境温度的是图________ 。 22. 表示绝对不稳定的是图________ 。 23. 洁净大气中对红外辐射吸收能力从强到弱的正确顺序是A A.水汽、二氧化碳、臭氧 B.二氧化碳、臭氧、水汽 C.臭氧、水汽、二氧化碳 D.水汽、臭氧、二氧化碳 E. 二氧化碳、水汽、臭氧 24. 在B过程中,所有的凝结物全部从气块中降落。 A.干绝热 B.假绝热 C.可逆的湿绝热 D.可逆 25. 未饱和湿空气干绝热上升达到凝结高度以后,如果此饱和气块继续上升,则 气块的温度递减率将C干绝热递减率d。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无法判断 26. 逆温层指的是温度随高度A的某层大气。 A.降低 B.升高 C.不变 D.视具体情况而定 27. 路边孤立着一盏路灯,随着你离开越来越远,灯光渐暗,这可用A解释。 A.维恩位移定律 B.辐射平衡原理 C. 平方反比关系 D.斯蒂芬一玻尔兹曼定律 28. 具有初始温度为27C的干空气微团,绝热地从1000百帕上升到500百帕,它的终止温

大气物理学汇总题库

大气物理学题库 一、 选择题 1. 下列各项中属于大气常定成分的是( )。 A 、水汽(H2O ) B 、氧气(O2) C 、氯氟烃(CFCs) D 、臭氧(O3) 2. 用绝对温标表示的人体平均温度大约为( )。 A 、-236 K B 、0 K C 、100 K D 、310 K #由右图回答3-6题 3. 图上字母标在对流层的是( ); 4. 图上字母标在平流层顶的是( ); 5. 图上字母标在平流层的是( ); 6. 图上字母标在热层的是( )。 7. 有A 、B 两气柱,A 气柱的平均温度比B 气柱的高,假设地面气压都一样,则在同一高 度z 处,必有( )。 A 、 B A p p > B 、B A p p = C 、B A p p < 8. 通常长波辐射与短波辐射的分界线为( )。 A 、0.1μm B 、1μm C 、4μm D 、10μm 9. 如果地球表面没有大气层,则地面温度会比现在( )。 A 、暖一些 B 、冷一些 C 、一样 10. 一日的最低温度通常出现在( )。 A 、日出前后 B 、子夜 C 、下午 D 、傍晚 11. 晴朗的天空为蓝色的原因是( )。 A 、波长较短的辐射能比波长较长的更容易被散射 B 、波长较长的辐射能比波长较短的更容易被散射 C 、不同波长的辐射能散射是一样的 D 、除了蓝色以外,其它颜色的光被大气吸收了 12. 起始温度相同的一饱和气块和一干气块,均被抬升1公里后温度较高的是( )。 A 、饱和气块 B 、干气块 C 、温度仍相同

13.地球大气平流层(Stratosphere)里,含量最大的气体成分是()。 A、臭氧(O3) B、氧气(O2) C、氮气(N2) D、二氧化碳(CO2) 14.在大气中垂直向上,哪一个气象要素是一直减小的?() A、温度 B、水汽 C、气压 D、风 15.造成南极平流层臭氧洞的物质是:() A、二氧化硫 B、甲烷 C、一氧化碳 D、氟氯碳化物 16.某气块等压降温时,下列湿度参量中随之增大的是。 A. 露点温度 B. 相对湿度 C. 混合比 17.有关气块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上升时,因膨胀而增温 B. 上升时,因压缩而降温 C. 下降时,因膨胀而降温 D. 下降时,因压缩而增温 18.气压随高度递减率最大是在。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层D、热层 19.下列哪一项出现时,通常表示空气的相对湿度大?。 A. 干球温度与湿球温度的差很大 B. 干球温度与湿球温度的差很小 C. 空气中的混合比大 D. 空气中的水汽压大 20.饱和气块在绝热上升过程中,叙述正确的是:。 A. 位温保守 B. 水汽压保守 C. 假相当位温保守 D. 温度保守 由下列三图所示的干、湿绝热线和层结曲线回答8~9题: A B C 21.干气块抬升后温度高于环境温度的是图。 22.表示绝对不稳定的是图。 23.洁净大气中对红外辐射吸收能力从强到弱的正确顺序是。 A. 水汽、二氧化碳、臭氧 B. 二氧化碳、臭氧、水汽 C. 臭氧、水汽、二氧化碳 D. 水汽、臭氧、二氧化碳 E. 二氧化碳、水汽、臭氧 24.在过程中,所有的凝结物全部从气块中降落。 A. 干绝热 B. 假绝热 C. 可逆的湿绝热 D. 可逆 25.未饱和湿空气干绝热上升达到凝结高度以后,如果此饱和气块继续上升,则 气块的温度递减率将干绝热递减率 d。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无法判断 26.逆温层指的是温度随高度的某层大气。 A. 降低 B. 升高 C. 不变 D. 视具体情况而定 27.路边孤立着一盏路灯,随着你离开越来越远,灯光渐暗,这可用解释。 A. 维恩位移定律 B. 辐射平衡原理 C. 平方反比关系 D. 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 28.具有初始温度为27℃的干空气微团,绝热地从1000百帕上升到500百帕,它的终止温 度为多少摄氏度:() A、-25.9℃ B、-26.9℃ C、-27.9℃ D、-2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