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常考名词解释

传染病学常考名词解释
传染病学常考名词解释

精品文档

传染病学常考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精

【名词解释】

传染病(Com muni cable diseases)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造成流行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中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学科。

感染( infection )是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机会性感染( opportunistic infection )当某些因素导致宿主的免疫功能受损或机械损伤使寄生物离开固有

的寄生位置而到达不习惯的寄生部位,平衡不复存在而引起宿主的损害则产生机会性感染。

首发感染( primary infection )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

重复感染( reinfection )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

混合感染( coinfection )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

重叠感染( superinfection )人体于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别的病原体感染。

继发性感染( secondaryinfection )在重叠感染中,发生于原发感染后的其他病原体感染。

1. 病原体被清除: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 隐性感染( covert infection ):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大多数病原体感染都以隐性感染为主。结局:大多数获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无症状携带者,病原体持续存在于体内。

3. 显性感染( overt infection ):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

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结局:病原体被清除,感染者获较为稳固的免疫力;免疫力不牢固,再受感染而发病;小部分成为慢性病原携带者。

4. 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

按病原体种类分:带病毒者,带菌者,带虫者按发生和持续时间长短分: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慢性携带者按携带持续时间分:急性携带者( <3months),慢性携带者(>3months)

5. 潜伏性感染 ( latent infection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

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以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在此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系非感染源,不同于病原携带状态) 。

1.侵袭力(invasiveness): 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

2.毒力( virulence ):内外毒素和其他毒力因子。

3.数量(quantity) :同一种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病能力成正比。

变异性(variability)

1?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 :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2?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

3. 人群易感性: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susceptible person) ,他们对病原体

都具有易感性(susceptibility) 。当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达到一定水平,若又有传染源和合适的

传播途径时,则很容易发生该传染病流行。

传染病的周期性(periodicity) :某些病后免疫力很巩固的传染病,经过一次流行之后,需待几年当易

感者比例再次上升到一定水平时,才会发生另一次流行的现象。

自然疫源性疾病:某些自然生态环境为传染病在野生动物之间的传播创造良好条件,人类进入这些地区时亦可受感染,又称为人兽共患病(zoonosis)。

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 ):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相当于病原体在体内繁殖、转移、定位、引起组织损伤和功能改变导致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整个过程。

前驱期(prodromal period ):从起病至临床症状明显开始的时期,通常是非特异性的。

症状明显期(period of apparent manifestation ):在此期间该传染病所特有的症状和体征都通常获得

充分表现。

恢复期(convalescent period ):当机体的免疫力增长至一定程度,体内的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患者的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在此期间体内可能还有残余的病理改变或生化改变。

再燃(recrudesce nee ):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

复发(relapse):指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

后遗症(sequela ):指某些传染病的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功能长期都未能恢复正常的情形。多见于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的传染病。

1、传染病:是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2、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3、感染:又称传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构成此过程有病原体、人体和所处的环境三个要素。

4、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5、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6、病原携带状态:按病原体种类不同而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等。按其发生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

分为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与慢性携带者。所有病原携带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且在体内繁殖并能排出体外;因而在许多传染病中,如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乙型肝炎等,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7、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

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特点: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但在体内不繁殖且一般不排出体外(这是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之处)

常见的潜伏性感染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疟原虫、结核杆菌等感染。

&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

9、流行: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10、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岀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

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11、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

12、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他们都对该病原体具有易感性,当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达到一定水平,若又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时,则很容易发生该传染病流行。

13、潜伏期:从病原体侵人人体起,至开始岀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14、前驱期: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称为前驱期。临床表现通常是非特异性。

1§、,症状明显期:传染病所特有的症状和体征通常获得体现, 如具有特征性的皮疹、脑膜刺激征、黄疸、肝、

脾大等。

16、恢复期: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

17、再燃:是指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

18、复发:是指当患者进人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潜伏于组织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而使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称为复发。

21、Dane颗粒:是指完整的HBV病毒颗粒,具有感染性。其直径约42nm,分为包膜与核心两部分。包膜上蛋白质(小球状、管状颗粒)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核心部分为病毒复制的主体,内含环状双股DNA、DNA聚合酶(DNAP )、核心抗原(HBcAg )和e抗原(HBeAg )。

22、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窗口期”:”急性HBV感染时,当HBsAg已消失,而抗一HBs尚未出现之前的时期称为“窗口期”。此期在血中只能检出抗一HBc (或同时尚有抗一HBe),因而抗一HBc是HBV感染的唯一指标,常作为急性乙肝诊断的证据。

26、艾滋病(AIDS ):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主要经性接触和体液传播的慢性传染病。

27、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高热,表情淡漠,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和消化道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和白细胞减少等。有时可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28、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烈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是亚洲非洲大部分地区腹泻的重要原因,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属甲类传染病。由霍乱肠毒素引起的分泌性腹泻,临床轻重不一,一般以轻型多

见。典型患者由于剧烈的腹泻和呕吐,可引起严重脱水而导致周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诊治不及时易致死亡。

30、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广义:由一些致病菌(志贺菌属、侵袭性大肠杆菌等)引起的痢疾样疾病。狭义:仅指由志贺菌属引起的法定乙类肠道传染病。发展中国家夏秋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病变:结肠黏膜化脓性、溃疡性病变。临床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

严重者有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急性期一般数日即愈,少数病程迁延。

31、感染性休克:是指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胞壁产物等侵入血液循环,激活宿主的细胞和体液免疫系统,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和内源性介质,作用于机体器官、系统,造成组织细胞破坏、代谢紊乱、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以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血管灌流量急剧减少(休克)为突出表现的危重综合征。

34、阿米巴病: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人体引起的一类疾病。按其寄生的部位及临床表现可分为:肠阿米巴病(主要病变部位在近端结肠和盲肠,表现为果酱样大便)和肠外阿米巴病。由于卫生条件的逐年改善,阿米巴病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较少见。但并未绝迹。

35、疟疾:是由人类疟原虫感染引起的病,主要由按蚊叮咬传播。疟原虫先侵入肝细胞发育繁殖,引起红细胞成批破裂而发病。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间歇性寒战、高热和继致出大汗后缓解为特点。间日疟、卵形疟可出现复发,,恶性疟发热常不规律,病情重,并可引起脑型疟等凶险发作。

36、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HAART :合理而高效的联合用药被称为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就是所谓的“鸡尾

酒”疗法,即两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如AZT和3TC,联合一种蛋白酶抑制剂等。

37、斑疹伤寒结节:流行性斑疹伤寒典型病理病变为斑疹伤寒结节,是增生性血栓性坏死性血管炎及其周围的炎睾丸等。

38、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无肝炎症状、体征,血清HbsAg阳性,肝功能正常的人。

39、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症:艾滋病川期,主要表现为除腹股沟淋巴结以外,全身其他部位两处或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

40、复数菌败血症:少数病例在同一血标本或在72小时内从同一病人不同血标本培养分离出两种或两种以上致病菌称为复数菌败血症。

41、黑尿热:大量被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在血管内裂解,可引起高血红蛋白血症,出现腰痛、酱油色尿,严重者可出现中度以上贫血、黄疸,甚至发生急性肾衰竭,称为溶血性尿毒综合症,亦称黑尿热。此种情况亦可由抗疟药物所诱发。

42、慢性菌痢:菌痢病程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者,即为慢性菌痢。

43、慢性菌痢急性发作型:有慢性菌痢史,间隔一段时间又出现急性菌痢的表现,但发热等全身毒血症状不明显。

44、伤寒复发:大约10%~20%用氯霉素治疗的患者早退热后1~3周临床症状再度出现称为伤寒复发。

45、伤寒再燃:部分患者于缓解期,体温还没有下降到正常时又重新升高,持续5~7d后退热,称为再燃。

46、SJRS^身炎症反应综合症,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是机体对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反应。

47、移行期: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每日尿量由400ml增至2000ml,此期虽然尿量增加,但血BUN和肌酐等浓度反而升高,症状加重,不少患者因并发症死于此期,宜特别注意观察病情。

48、败血症:是病原菌(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侵入血流生长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和代谢产物引起严重毒血症的全身性感染综合症。

49、菌血症:少数细菌入血而未引起明显毒血症者称为菌血症。

50、脓毒血症:细菌栓子随血流可出现迁徙性炎症,如全身多处脓肿形成称为脓毒血症。

29、试述伤寒极期临床表现特点答:伤寒的极期在病程的第—2^3周,常有伤寒的典型表现。

⑴发热:持续高热,多数呈稽留热型,少数呈弛张热型或不规则热型,持续10?14天。

⑵消化系统症状:明显食欲不振,腹部不适,腹胀,多有便秘,少数则以腹泻为主。右下腹可有轻度压痛。

⑶神经系统症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患者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听力减退、重者可有谵妄、昏迷、病理反射等中毒性脑病的表现。神经系统症状多随体温下降逐渐恢复。

⑷循环系统症状:常有相对缓脉,即体温增高1C,每分钟脉搏增加少于15?20次,系因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所致。但并发中毒性心肌炎时,相对缓脉不明显。有时出现重脉,即桡动脉触诊时,每一次脉搏感觉有两次搏动,系因末梢血管受内毒素影响而扩张所致。

⑸皮疹:于病程7?13天,部分患者在胸、腹、背部及四肢的皮肤分批出现淡红色斑丘疹(玫瑰疹)直径约2?4mm,压之退色,一般在10个以下,约2?4天内消失。水晶形汗疹(或称白痱)多发生于出汗较多者。

⑹肝脾肿大:病程第一周末开始,常可触及肝脾肿大,通常为肋缘下1?3cm,质软伴压痛。重者出现肝功

能明显异常及黄疸。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