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医学生的角色、使命和素质

第十四章 医学生的角色、使命和素质
第十四章 医学生的角色、使命和素质

第十四章医学生的角色、使命和素质

在二十世纪新技术革命的推动和现代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医学科学逐渐发展成为精密、定量,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庞大的科学知识体系,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的确立,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医疗保健的需求,都对在校医学生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素质要求。

第一节医学生的角色

一、医生的角色

1、角色的概念

“角色”一词源于戏曲术语,指戏剧中或电影、电视剧中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19世纪美国社会学家乔治·赫伯特·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首先把它运用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认为个人是各种角色的总合,它代表着占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需要按照这个位置规定的行为办事。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要存在和发展下去,就要持续不断地预备新一代人去接替老一代人的退伍和死亡所产生的缺位。作为社会新一代人中的个体成员,要取得社会成员的身份,去逐步接替老一代人的工作,就有一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的内容,就是社会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有关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知识、技能、本领和行为规范等一系列有组织的教育活动。社会化的最后成果,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担当一定的角色,按照社会结构为他规定的规范行事。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中,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多重角色,人的一切行为都与各自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相联系。这些角色的行为规范都是我们要熟知和掌握的。只有找准角色定位,把握好角色规范的要求,努力发挥与其角色地位相适应的作用,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由于每个人受教育程度、文化素质、个人能力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对角色的领悟和实践结果肯定是不尽相同甚至有很大不同。但是,社会赋予每个角色却是一种特定的、公认的标准。按照社会对角色的期望、个体对角色的理解和个体在实际工作中对角色的践行程度,社会角色一般表现为这样三个层次:

①理想角色即期望角色。这是社会对处于各个行业、岗位的人有关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它属理论层面,是有关规范全面的、标准的要求。

②领悟角色即感受角色。由于个人文化、素质、认知能力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对自己担当的角色的理解是各不相同,它是个人主观上的认识。

③实践角色即表现角色。是个人在职业、岗位上实际表现出的角色行为,是客观存在的,一般来说实践角色与理想角色都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由于在社会、在岗位、在家庭都分别担当着不同的角色,都是集多重角色于一身的。这些不同的角色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构成了一个人多维度的角色形象。但在这种众多角色之中,社会角色和职业角色是两个最重要的角色。

2、医生的角色特点

医生是医疗卫生队伍的主体。医生是指掌握一定医学知识和技能,以对病人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为主要工作内容的从业人员。医生是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职业,承担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神圣职责,它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悉,从古至今承载着无数人对生命和健康的希望。医生角色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发展,已

经有了特定的角色定位,有其社会规范化了的形象。包括患者在内的广大社会成员,对医生有着非常高的角色期望,通常是以理想角色作为衡量医生的标准。尽管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医生对自己角色的领悟不尽相同,但社会认同的医生角色,是人道主义的“白衣天使”,能够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能够创造生命的奇迹。医生应该是:仪表端庄,态度和蔼;刻苦钻研、对医术精益求精;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急患者之所急,关心、爱护患者,努力为患者解除痛苦。社会对医务人员的这种角色定位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医生作用的特殊性。医生不同于一般的科学家,他研究的对象是人,服务的对象也是人,他所掌握并运用的科学技术手段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危,可以说掌握着人的健康与生命。对于任何一个人,生老病死都在所难免,求医问药也不可缺少。特别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大大提高,人们对医院的以来程度越来越高,医生的职业道德也倍受重视。

第二,医生责任的重大性。医生的服务对象是人,职业责任重大。医生既是人道主义的体现者,又是医学科学的探索者。特别是我国《刑法》中增加了“医疗责任事故罪”以后,又从法律的角度对医生多了一份特殊的责任。这种责任对医生的知识、能力、品德、身心素质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医生职业角色的定位,既是医生角色的社会规范,又是社会对医生角色的期望,同时还是医生严格自律的重要动力。

第三,医生修业的长期性。医生职业涉及到人的生命健康的大事,医生必须集医术和医德于一身。现代医学知识体系庞大而且复杂,不仅需要掌握生物科学知识,而且还需要掌握分科众多的医学科学知识,这就需要有相当长时期的技术训练和足够多的实习机会。因此,医学教育的时间比其它专业教育的时间相对要长,教育投资相对要多,花费的气力也更大些。

作为医生,应当以社会所公认的理想角色形象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在道德修养、文化知识、专业水平、心理调节、人际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切实担当起社会和人民赋予的角色职责。

3、理想的医生角色

医生的职业关系到人的健康乃至生命,医生被人们寄以厚望——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医生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就应是古代的扁鹊、华佗,现代的白求恩、林巧稚、张孝骞、赵雪芳、吴登云等。具体地说,理想中的医生应具备这样一些条件:

第一,有精湛的医术。一名医生要担当起救死扶伤的重任,有精湛的医术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为了解除广大患者的病痛,为了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并使其提高生命质量,医生必须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诊疗技术,刻苦钻研,勇攀高峰。

第二,有高尚的医德。理想的医生应该是精湛的诊疗技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集于一身,二者缺一不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当前社会价值取向偏重利益的情况下,以治病救人为己任的医生。更应该注重自身修养,首先从思想上要求自己成为一个正直、高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第三,有高度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不仅仅是对患者个体的,更是对全社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科大学内科教授张孝骞曾专门谈到对患者的感情和责任问题:“古人讲:行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是什么意思?这就是对病人负责的精神。几十年的医疗实践中,我总是用‘戒、慎、恐、惧’四个字要求自己。病人把生命都交给了我们,我们怎么能不感到恐惧呢?怎么能不用戒骄戒

躁、谦虚谨慎的态度对待呢?”当前,国际医学伦理学界的许多有识之士,都提出要培养对社会负责任的医生。

第四,有良好的形象。良好的自身形象,是一个医生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面的综合体现。一般说来,在患者的心目中,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认真负责的医生应该是服饰整洁,仪表端庄,举止文雅,态度和蔼,语言亲切,从而使患者觉得可亲、可信。在医疗实践中,接诊的医生形象同患者心目中的形象相温和,患者就会从内心产生信赖,就会自觉地配合医生的治疗,从而取得较好的疗效。

二、医学生的角色

1、医学生的角色定位

医学生角色与医生角色之间,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医学生一般是指正在接受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医药卫生技术专门人才的系统教育、还没有进入医疗卫生职业领域的学生。这是一个正处在学习、积累、实践、拓展阶段的角色,是在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成为医务工作者打基础、做准备的角色。因此,这是一个特定阶段的角色,一个过渡性的角色,一个转换过程中的角色。医学生因为没有获得医生的执业资格,不能担负起医生的职责,因而与医生有着严格的区别;但作为医学生,他们是医务人员的预备队,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后备力量,因而又与医生职业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每个人在毕业之后都存在一个角色转换问题,而其中绝大多数人面临的是从医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这种角色的转换,不是因为时间到了、毕业了就自然转换了,也不是因为地点变了、走上工作岗位就自然转换了。从医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换需要一个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医学专业知识、医疗诊治技能等,需要不断的实践操作训练,需要学习和养成良好医学道德品质,需要培养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需要强化人际沟通能力等等。因此,在医学生阶段,就要注重从多方面加强医生角色意识的培养,为顺利进行角色转换打下坚实的基础。

2、医学生的角色意识培养

由于医学生和医生二者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每个医学生从入学起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医生角色意识。

首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树立医生角色意识。从进入医学院校学习开始,就要在思想上确立自己的目标,明确树立医生的角色意识,学校也应采取各种形式帮助学生强化医生角色意识。如,通过讲授专业课和公共课等理论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医生的职责、医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素质、医生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增强其作为一名的医务人员的自豪感;通过医院见习、实习和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使学生置身于患者之中,置身于社会之中,了解患者的痛苦,了解人民群众对医生的殷切期望,了解社会医疗卫生发展状况对医务人员的要求,在实践中增强学生对医生角色感受,帮助他们深化对医生角色的体验,培养他们对职业角色深厚情感。

其次,从严格自律和做好身边事强化医生角色意识。医生应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具有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等。这些优良品质的养成,需要有严格的自律,需要从点滴入手,需要从身边小事做起,需要从自己做起。每个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应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自己对他人、对事业、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这样就能为将来进入医

生角色、担当好医生角色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在角色社会化的实践过程中适应医生角色职责。角色的社会化是指个人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与社会达成一定程度的一致性,从而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担当合格的社会角色的过程。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需要新一代人接替由于老一代人的退伍和死亡空缺的角色,继续其未完成的事业。医生角色的社会化实际上从医学生入学之日就已经开始了,这个社会化过程就是通过医学基础课、公共课、专业课等的学习,通过专业技能的训练,通过见习、实习等与患者的接触和对患者的诊治,由一个普通人转化为一个能够胜任医疗卫生工作的医务工作者。这个过程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还是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医学生角色意识的培养,从就是在这个看似没有什么明显区别的过程中达到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因此,抓紧每一天的学习和实践机会,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就能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三、医生的义务和权利。

医生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和社会角色,负有特殊的义务。在传统的医学道德中,医生的义务是热忱地为患者服务,不谋个人名利,尽一切可能解除患者的痛苦,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现代医学伦理学中,医生的义务则比过去有了更深刻内涵。只有深刻理解和掌握医生的义务和权利,才能更好地担当起医生的角色。

1、医生的义务。

①诊断治疗的义务。医生必须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和治疗手段,尽最大努力为患者服务。任何人只要选择了从医这一职业,就承担了任何理由都无法推脱的为患者诊治的义务,任何政治的、社会的等非医疗理由,都不应限制或中断医生对患者的诊治。

②解除患者痛苦的义务。患者的痛苦有躯体上的和精神上的。躯体上的痛苦一般可以通过手术、药物等医疗手段加以控制;精神上的痛苦则需要医生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进行疏导和安抚。特别是现代社会,心理疾病患者逐渐增多,医生尤其要注意从心理上、精神上帮助患者解除疾病的痛苦和思想上的负担。

③解释说明的义务。医生有义务向患者说明病情,说明诊断、治疗、预后等有关医疗情况。着不仅仅是为了争取患者的合作,更重要的是尊重患者的自主权利。特别是在诊断措施存在或可能带来不利后果时,医生更应讲究方法给以恰当的说明。医生的解释说明,应尽可能地通俗易懂,简明扼要,使患者能够准确的理解;特殊情况下,为避免给患者造成精神上的压力,说明情况时对患者和对患者亲属可区别对待。

④为患者保密的义务。为患者保密是医务人员的传统美德。为患者保密有两重含义:一是保护患者隐私,医生在诊治过程中获知患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些疾患,患者某些特殊的生活习惯及家族病史等,不得向其他人扩散,不影响到家人权利和健康的内容,也不得向其家人或亲属传播;二是医生对患者保密,如患者病情严重或难以治愈,应暂时对患者保密,以避免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负担,这样的选择可能对患者配合治疗更加有利,但对患者亲属则要据实说明。

2、医生的权利。

医生在医疗活动中应该承担应尽的义务,同时也享有自己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医生事实义务的保证。医生的权利主要有两类。

①独立诊断的权利。医生除了享有社会公民的权利外,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医生还有自己的诊断权和处方权,即医生有权诊断一个人是否患有疾病,有

权决定治疗方案,有权决定患者是否需要住院或隔离,有权宣布患者是否死亡,有权拒绝患者及其家属的不合理要求等。医生的这些权利是医疗职业特点和相关法律所决定的,应当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尊重和理解。当然,医生的权利也应受到监督,医生不能滥用自己的职业权利。违反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的行为,会受到批评和谴责,严重违法乱纪者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②特殊干涉权。医生的特殊干涉权是指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用来限制患者的自主权利、以达到医生对患者应尽义务的目的。医生限制患者的自主权,是为了患者的利益,为患者的身心健康考虑。例如,限制疼痛患者用过量的吗啡,是为了防止患者使用药物成瘾;隔离传染病患者是为了避免患者交叉感染,同时防止其对他人的传染;对发作期间的精神病患者或因外界刺激导致一系列过度性精神失常的患者采取合理的、有效的、暂时的措施控制其行为,也是为了避免患者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可能造成伤害的行为。

第二节现代医学模式下医生的使命

一、现代医学模式

1、现代医学模式的内容

在20世纪新技术革命的推动和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医学科学逐渐发展成为精密、定量,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庞大的科学知识体系。随着对医学科学和医学对象认识的深入,一方面,各个学科不断精细分化,借助新科学技术向微观深入,由个体、器官、组织、细胞进入亚细胞、分子乃至量子水平,对生命活动进行精细的分析和研究;另一方面,现代医学又在向着宏观发展,把人看作是整个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研究人的机体向着研究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发展,不仅研究人体的一个个器官、一个个病变,而且研究人体各个器官和疾病的相互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由此揭示出人体生命和疾病过程的内在规律性。

在此基础上,美国医学家恩格尔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被成为现代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的内容就是: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三个不同领域,综合考察人类健康和疾病,运用综合措施防病治病,增强人类健康。

2、现代医学模式确立的必然性

第一,人体的整体性和与外界因素的统一性是医学模式转变的客观基础。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仅具有生物特性,更具有社会特性,人体与心理、社会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各种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对人体的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从心理因素看,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能够调动机体的巨大潜力,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而消极的情绪、不幸的遭遇,则可能使机体对疾病呈易感状态;医生在为患者诊治过程中恶劣的态度和不负责任的行为,都可能导致医源性疾病等。社会因素对于人体的健康与疾病,有些是直接起作用,有些是间接起作用。如工业污染、有毒农药和化学杀虫剂等,已成为严重的“公害”,直接导致了许多疾病的发生;不良社会风俗、习惯与某些疾病有密切联系,离婚、受辱、事业受挫、配偶或子女死亡等社会因素变动,也会造成人的情志变化,使机体易患各种疾病。对于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引起的疾病,应作出“心理诊断”和“社会诊断”,开出“心理处方”和“社会处方”,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第二,疾病谱的变化要求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有很大改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疾病谱也发生了重要变化。过去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缺乏症已不再是主要疾病了,代之而起的是与心理、社会有关的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多发性创伤、抑郁症

等。有统计资料显示,近十年来导致死亡和劳动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为冠心病、抑郁症、脑血管意外、下呼吸道感染和交通意外。为了战胜现代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必须加强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必须转变。

第三,现代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医学的发展,尤其是系统论的确立,为应用整体论研究法开辟了道路。这种方法把医学一系列有关事物综合起来,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样,就有可能通过不同的组织层次——分子、细胞、组织、器官、机体、人、家庭、社会、生物圈等,来认识生命、健康与疾病。同时,现代科学的整体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向医学渗透,又产生了心身医学、临床心理学、行为医学、社会医学等一系列边缘学科。这些新兴的边缘学科在过去彼此隔离的各门学科之间架起了桥梁,使生物医学与心理学、社会学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铺平了道路。

3、现代医学模式的意义

①促进医学进步和发展。医学过去是以治疗为主,医生也被有些人称为“人体修理匠”。医学模式的转变,可以促使医务人员既重视微观世界,又重视宏观世界,完整地认识患者的各种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从整体上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可以把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结合起来,并由治疗为主转向预防为主,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②有利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突破了旧医学模式的狭隘框架,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现代医疗事业的发展是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事关和谐社会建设。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和法规、政策的制定,必须从整个社会的大背景出发,充分考虑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协调发展,以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

③有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医生更加关注处于社会关系之中、作为社会成员的患者的各方面情况。新医学模式从人的整体出发,从生物、心理、社会等不同角度,系统完整地认识疾病和健康,要求医学服务把从治疗到预防,从生理到心理、生物和社会,从机体到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统一起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面的服务。因此,医学服务的对象不仅仅是患者,而是整个社会人群。医学服务的这种转变,必将有助于医患关系的转变,有利于医患关系的协调和融洽。

二、医生的使命

1、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

治病救人,这是医生最基本的职责,也是医生最基本的使命。这一使命要求医生应当把帮助患者解除病痛的折磨、挽救患者的生命当作自己崇高的职责和首要任务。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要求医生对患者有深切的同情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关心患者,爱护患者,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把救治患者放在第一位,为解除患者的疾患全力以赴,不顾个人的辛苦和安危,只要患者需要,就要克服一切困难,不怕吃苦、不怕脏累,甚至牺牲个人利益也在所不辞的休息时间、。对患者应一视同仁,想方设法、竭尽全力为患者解除病痛,即使是患者已病入膏肓,也应从躯体和心理上为其尽量减轻痛苦,使其少受病痛的折磨。在特殊情况下,为了人民的健康,还要勇于承担风险。如遇到严重的疫情、地震、洪水等突发性灾难,医务人员应毫不犹豫地开赴最需要的

地方,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对生命垂危、在治疗上要承担风险的患者,也要积极救治,有一线希望将要尽十分努力。

2、促进预防保健,提高生命质量

预防保健是“大卫生观”和新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预防保健是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大事,是保障广大劳动者有良好身体素质的大事,是造福民族、造福人民、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鼓励和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街道组织举办各种医疗卫生设施,开展群众性的卫生活动,保护人民健康。”这里所说的“健康”,不仅仅是某一部分人的健康,而是社会所有人的健康。1988年,世界医学会议发表的《爱丁堡宣言》也明确指出:“医学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而不仅是培养能担任治疗病人的医生。”由此可见,医学服务的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到医院寻医求药的患者,而且要扩展到整个社会人群的预防保健。医学科学工作者要转变重医疗、轻预防的观念,积极学习和掌握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积极参加提高人类遗传素质、优生和计划免疫工作,重视老年人的保健及疾病的防治工作等,全面承担起保护人民健康、提高健康质量和水平的职责。

3、推进健康生活方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世界卫生组织在《阿拉木图宣言》中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这个定义彻底改变了人们头脑中长期以来“无病即健康”的观念,把健康的水平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现阶段,我国全民医疗保健水平还不高,有些基本卫生常识对相当多的人来说还是陌生的,因不遵守卫生法规、不注意合理饮食结构、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所引起的疾病大幅度增加,这些疾病占到死亡疾病的44.7%。面对这种现状,医学科学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通过对社会各种人群提供健康指导、健康咨询、健康检查和健康服务,帮助人们掌握有效的健康常识,改正危害健康的习惯行为,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和公共卫生意识,进而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开展医学科学研究,探索医学科学奥秘

医学是应用科学,具有经验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医学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理论的传授和经验的继承。但医学的发展更需要创新。因为任何理论经验学说都是时代的产物,它既受时代的推动,又受时代的局限。科学的发展进步和医学科学工作者在实践中的不断探索,使很多疾病的病因和机理进一步被揭示,使我们今天能够对许多疾病有了更准确的诊断,对许多疾病的治疗有较满意的疗效。但是,同时又出现了一些用原经典理论和方法不能解释的疾病现象,还有很多人体的奥秘不为我们所知,需要研究探索,需要运用现代科学成就去充实、检验和完善。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医学科学研究,不断探索医学科学奥秘,才能不断创新,不断发现解除患者疾苦的新途径、新方法,更好地担负起一个医务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第三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医学生的素质要求

一、“素质”及与知识、能力的关系

1、“素质”的含义

“素质”按照教育学的解释,是指人在先天生理遗传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个体自身的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

质。

素质问题同知识、能力一样,很早就被人们注意到了,只是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特点,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显现或隐现罢了。如:春秋时期孔子强调“修身养性”,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倡“发展理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等,都蕴涵着素质教育的思想。到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更注重了知识的重要性,对素质的关注便退居其后,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代表了这样一种思想。20世纪中,由于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加速了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对能力的要求又突出了,强调能力的呼声越来越高。近二十年来,针对当今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新趋势,人们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了素质的重要性。因此,加强素质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又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各国都在提高各种途径开展素质教育。

2、素质与知识、能力的关系

知识、素质、能力,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不可替代,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缺一不可。一般说来,知识是第一层次的东西,是基础,是素质和能力的载体,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有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素质是比知识深一层次的东西,是一种有知识升华而成的稳定的品质和素养,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环节;能力则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某种才干,是知识深化,是素质的外在表现。知识越丰富,越有利于素质的形成,素质的积淀,有利于能力的拓展,能力的增强又可以促使知识的获取。由此可见,高素质一方面可以使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又可以进一步促进知识和能力的增强。因此,知识、素质、能力这三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知识是基础,能力是体现,素质就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源泉。

二、医学生应具备的素质要求

1、合格的政治思想素质

政治思想标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治立场,就是站在什么立场上,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立场是个根本性的问题,立场站错了,出发点就是错误的,过程和落脚点自然也是错误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我们应该站在社会主义的立场上,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一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思想方法,就是用什么观点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思想方法是关系全局的问题,思想方法发生偏差,认识问题就有局限性,分析问题就带有片面性,解决问题就会走极端。

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但其应用却要受到社会科学的制约。医生是做人的工作的,医生职业是最直接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职业,是最直接为人民群众解除痛苦的职业。医生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政治,必须具有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政治立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医生职业有着严格的科学性要求,必须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用科学方法去探索生命的奥秘。医生应树立和坚持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头脑。

2、良好的道德素质

医生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其执业行为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医生应该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准,这几乎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医生良好的道德素质表现在:

第一,尽职尽责。医疗不同于其它职业,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

涉及到千家万户的悲欢离合。医学生应当在学习和实习的过程中,应本着对患者高度负责的态度,处处为患者着想,在工作中严肃认真,不放过一个疑点,不错过一个机会,不放弃一线希望,养成一丝不苟的良好行为习惯。

第二,平等待患。在医学生的思想中,要牢固树立人的生命都是同样宝贵的观念。医学生应具有对所有的患者都应一视同仁的品德,不论患者地位高低、权力大小、收入多少、关系亲疏、宗教信仰等,都给予耐心、细致的诊治,并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

第三,慎行守密。医生的言谈举止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会对医疗效果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诊疗过程中,医学生应当言行谨慎,保护患者隐私;对患有“不治之症”或有不良预后的患者,要遵守医疗保护制度,特别是对那些毫无思想准备的患者要使用保护性语言,以免患者承受不住打击而悲观失望。

第四,医风廉正。在医疗过程中不以医疗手段谋取个人私利,作为医学生应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坚决抵制医疗卫生领域中的滥开检查项目、开大处方、拿回扣等不道德行为,坚决反对索要和收取红包等违法乱纪行为。

3、广博的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是一个人通过学校教育、实践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等不同的教育阶段和社会实践逐渐形成和积累起来的。文化素质高,知识面就广,有助于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有助于开阔思路,接受新事物,激发灵感,激发创造力。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要求医生不仅要掌握渊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更多地吸取其它学科的知识。近二十年来医学科学的发展,正是得益于许多边缘学科的产生和推动。作为当代医学生,要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学习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的知识,还要学会做患者的思想工作。

4、坚实的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是指对待专业的态度、从事专业的习惯和驾驭专业的能力。合格的医学生应当具备这样一些专业素质;

①观察力。患者的神色、声调、气味、精神状态等,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症候。医学生在学习和实习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把握患者总体状况和细微的变化,了解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提高治疗效果。

②记忆力。医生每天面对众多的患者和较多的疾病类型,良好的记忆力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诊断疾病,积累经验,掌握上百种的药性及适应症。另外,对患者基本情况的记忆,有助于对患者的了解,还可以缩小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距离,密切以还关系。

③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当代医学生的基本功之一,包括了文字语言表达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两个方面。医生要清晰地表述患者的病情和记录患者病情变化状况,需要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医生要与患者交谈和沟通,需要口头语言表达。两千多年前的希波克拉底就提出了医生有三样东西可以治病:一是药物,二是手术刀,三是语言。

④操作能力。操作能力包括了实验、诊断和治疗技能,娴熟的操作技能是一个合格医生的基本要求。现在应试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可能会造成操作能力成为薄弱环节,要特别注意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⑤应急能力。医生经常会遇到一些紧急情况,如危重患者的抢救、患者病情的突然恶化等。要做到遇急不乱,有条不紊,就需要平时多学、多练,实际

工作中就能心中有底。

5、健康的身心素质

医生工作的特殊环境,密集型的门诊方式,无间歇的接诊,都会造成身心疲惫、精神烦躁;对住院患者病情的司空见惯,可能会导致对患者的麻木和冷漠;而一些患者的虚张声势、家属的紧张不安,可能会使医生产生反感情绪;长期面对精神不振、心事重重、痛苦呻吟、甚至因疾病折磨而是容貌变得难看的患者,可能使医生的心理压抑。因此,要注意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情,学会放松,学会锻炼,学会有张有弛,努力是自己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江文富)

教师责任与使命演讲稿

教师责任与使命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责任与使命》。 花的责任是散发芬芳,鸟的责任是飞扬歌声,树的责任是营造绿荫。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所应该承担的责任。给人责任,也就给了信任和真诚,有了责任,也就成就了尊严和使命。 五年前,我带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带着教书育人的职业;使命,走到了讲台这一方土天地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已悄然逝去,曾经的我默默的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成就,我要用心来对待我的工作,用自己的方式诠释我对教育的理解,也就是带着这种信念和决心,几年来我对工作可谓是一丝不苟,勤勤恳恳。对待任何工作我都充满着热情,学校给予的各种机会我都牢牢把握。无数个白天黑夜,我远离了喧嚣人群,多少个宁静的夜晚,我安于寂寞,笔耕不辍。有时,为了备好一堂课,我认真钻研教材好几遍;有时,为了准备一篇论文,我翻阅大量书籍,不断学习新知,提升教育理念;有时,为了写好一则报道,对简单的几十个字我反复琢磨,细细推敲;也有时,为了完成上级交给的紧急任务,我加班加点直到雄鸡报晓。更有时为了辅导学生的比赛放弃无数个中午和休息日,只为完成我自己的使命。 还依稀记得05年的那次区小学英语歌咏歌谣比赛,那是我第一次辅导学生比赛。因为是新老师,学校没有给我任何压力。然而,出于对职业的这份责任心,我给了自己压力,从接到通知的那一刻,我就

开始张罗。于是几乎所有的空余时间,我都在苦思冥想,构思,选曲,选人每一个细节我都力求做到最完美。三年级的孩子懂的英语实在是太少,我没法将歌词复印给他们自己去背,只能对着20个孩子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教。当时我一星期18节的英语课再加上4节兴趣小组,让我的喉咙一次次的超负荷运转,记得最厉害的一次,喉咙痛的厉害,完全发不出声音了。但是让我最困惑的不是这个,而是没有时间给我们排练,因为正碰上学校艺术节,那些学生都非常的吃香,每天中午想要召集齐这群孩子都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很多次都要我一个个教室的去找人,等别的组都训练完了我们再抓紧时间排练一会儿。还记得五一节我特地提早三天从老家回来,20个电话,20个孩子,忙碌在假期和双休日。本不会唱歌的我却让她们一句一句跟着我唱直到熟练为止,更不善于跳舞的我却要自创队型,自编动作,一遍一遍地教,一个一个动作细扣。为了找到一首伴奏带,我跑遍了杭城各大书店,为了给学生买到更适合表演的衣服,我几次一个人跑到四季青。奇怪的是我一点也不感觉到累,反倒觉得和这群孩子一起排练的日子很幸福,只有在那个时候我才能觉得这群孩子是属于我的,我喜欢那种感觉。比赛的当晚教研员打来电话告诉我,我们的孩子在全区72个代表队中脱颖而出名列第一时,我流泪了,那是激动的泪水,是汗水付出后发自内心的欣慰。 这就是我,一个普通的小学英语老师,我没有力量去改变什么,但我希望能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我会不厌其烦的跟学生强调英语的重要性,只是真心的希望他们能为初中的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我也会花上两个星期的时间,记住所教班级的将近300个学生的名字,只是希望能更快的了解他们;我还会一次次向领导提出建议,以

浅谈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浅谈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摘要】目的:培养新世纪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高级医学人才。方法:加强和改善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结果:医学与人文科学融合。结论: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面临新的挑战。许多学者提出了高等教育应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观点,本文就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紧迫性、意义等谈几点看法。 1当代医学生亟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1.1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素质包括3个层次(生理、心理和精神),6个方面(身体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素质本身是整体的,多方面的,内在的故有综合素质一说,而人文素质是指人身体如何处理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关系以及人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近代西方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解放了生产力,使得人类看到了科学技术的无穷力量,也使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追求和崇尚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教育的“科学至上”思想甚为流行。传统的人文教育逐渐被专业技术教育所取代,但在发展专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却忽视了对人身素质的培养,造成了全球性的“人文危机”,医学生应具有以人为本,病人为中心的高尚医德,而且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较深入地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赢得服务者的信任。 1.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发展的尽然趋势医学即是人学\人文\人道是医学世界的基本特征。医学模式目前已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新的医学模式要求加强从心理\社会等方面综合研究解决人类的健康与疾病问题,这势必要求医学教育必须全面地改革,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我国加入WTO后医疗卫生的新旧观念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平等\服务\以人为本等观念已经深入到广大患者之中。我国的医院技术装备和医疗水平与外国相差并不大,其主要差距就在于人文关怀与人性沟通上,医学院校培养的是“医生”而不是“医匠”,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就应该成为医学教育的重中之重。 1.3 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待加强是由于教育制度的缺陷我国的医学生在高中阶段就主攻数\理\化忽视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造成了生源人文素质的“先天不足”,入学后更加局限在重视繁重的医学专业的学习,而忽视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医学主普遍人文素质薄弱,很多学生缺乏起码的人文学常识。 2人文素质教育和内涵及意义 2.1人文素质教育可促进医学全面的发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在人类文化的熏陶下,正确地认识人与社会及其相互关系,正确地把握自我超越自我调动

责任和使命

责任和使命 责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它伴随着每一个生命的始终。坚守责任,履行使命,伴随着每一个建筑工作者的始终。 转眼间信达的轮训就已经结束了,十天的培训时间虽然很短,但是感触还是颇丰。回首走过的路,记录下成长的步伐。 刚来安徽公司,因为陌生的环境让我对这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但是伴随的是深深的担心和迷茫,担心我不能适应这个全新的环境,看不到未来的路。如今在经历过两次轮训之后,担心已经冰消雪融,等待我的是明天的阳光,而我需要做的是坚持不懈的奋斗和不屈不饶的坚持,重新拾取信心,扬帆起航。 信达培训结束,收获的不仅仅是学习上的,也有生活上的。因为经历过了华南城和信达两个项目的生活,对项目上的生活也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从起居到饮食,与我所担心的全然不同,关怀备至的领导,热情洋溢的同事让我很快就适应了项目的生活,在每一个项目我都能很快融入其中,能够开心快乐的学习。在学习方面,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改变了以往的被动式学习,带着疑惑和目的的学习。在领导和前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压力和动力并存,督促着我前行。 在学习和工作之余,我关注到了最近云南又发生地震了,6.5级的地震,到目前为止,600多人的死亡和无数房屋的倒塌,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总会感到深深的悲哀,不仅是为死去的人所吊唁,也是为每一个建筑工作者敲响警钟。因为建筑工作者所承担的是无数人民的

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责任,我们的使命就是为人民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这也是体现每一个建筑工作者最大的价值。肩负责任,履行使命,但愿建筑让生活更美好。 责任和使命是人生存在的意义,也是我们建筑工作者的价值。只有那些能够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资格获得更大的荣誉。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或者一个不负责任的人,首先失去的是社会对自己的基本认可,其次失去了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与尊重,甚至也失去了自身的立命之本—信誉和尊严。 责任就是对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信守,责任就是对自己工作出色的完成,责任就是忘我的坚守,责任就是人性的升华,责任让人坚强,责任让人勇敢,责任也让人知道关怀和理解。因为当我们对别人负有责任的同时,别人也在为我们承担责任。 黄龙月

教师责任与使命

教师责任与使命 曾经有人说过: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风景最为迷人,那就是师魂;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 自从做了老师之后,我的心里就多了两个沉甸甸的词语,责任感,使命感。 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使命? “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它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有社会就有责任,身处社会的个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条文,带有强制性。”由此可知,责任就是一种规定、一种义务。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肩负着责任。“使命”的意思是“派人做事的命令或决定;或指重大的任务或责任”,可见,“使命”的内涵比责任更丰富、层次更高。一说到“使命”我便马上会联想到国家利益、民族大义、社会责任、前程与未来等等。 教师这一职业的责任与使命是什么呢?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而在新时期,教师的责任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爱”与“责任”,二者其实是分不开的,“爱”是责任的体现,而“责任”是爱的化身。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也办不好教育。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爱心,在做好传道授业解惑这三点上“要以德为先”,把责任感时刻紧记心中,才能做到“敬业奉献”。 俗话说得好,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爱是无形的力量,爱是师德的核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推动力,是教育成功的基础。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爱只是一个最浅层次的要求,而德则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没有公德,社会就会沦落,没有师德,教育就会没落——师德是爱,更是一种责任!如果没有责任,没有责任意识,就不会明确自己的职守,不会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那就办不好教育,育不好学生。 教师的爱不等于迁就,严爱结合宽容不等于一味迁就,缺失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在教育手段的实施中一定要“严”。我们应当学会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中取信于学生,俗话说得好:“严是爱,纵是害,不管不问要变坏”。要让学生对老师真心爱戴,老师对学生首先要严慈相济,严而不厉,爱而不纵。严要以爱为基础,从爱的角度去严格要求,他们会乐意接受,让他们感受到批评原来也是甜的。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友爱,努力创条件,使他们去改正以获得成功的喜悦,并且做到爱得得体、严而有理、有度、有方与有恒。当学生犯错的时候, 我要求他们自己想明白这是错的,既然做错了事就应该去主动的承担责任。例如当同学之间因为小事闹矛盾时,他们会主动向对方道歉;当他们迟到时,他们会自己站5分钟,当他们因说话扣分时,他们会主动打扫卫生,当他们做错题时,会主动拿起改错本把题错的原因,改正的过程写上等等,这些都是他们在无形之中养成的好的习惯。 教师责任大于天,使命重于山,一个好的老师可以成就一个人才,一个工作马虎、缺乏爱心与责任心的老师也会毁掉一个孩子的前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师的社会责任感的强弱、爱心的多少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 总而言之,教师这份职业,说大了,是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说小了,是为了对得住自己的良心,是为了每一位孩子的成才愿望,为了每一位家长的期待目光。 愿我们的教师生涯永远:勇担责任,不辱使命!

论医学生素质

论当代医学生应具备的素质 作为当代的医学生,我所具备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将来能否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在我看来,我们所需要具备的不仅仅是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应有以下三点。 一、充实的人文素养 人们对医学有这样一个定义:医学是基于科学的人文学科。医学的本源是巫术,它本身就是一种人文性质的活动;医学的目的是维护人类的健康,这也是充满人文性的; 行医过程必须以人为本,围绕人展开。因此,在我看来,充实的人文素养是一个当代医学生最应该具备的素质。 1、具备人文知识 孙大麟教授曾给我们讲述这样一个例子:90年代是有一个中国学者在美国访问学习,他的太太是学日本文学史的。一次他太太去看眼科,那位医生知道太太是中国人,又是学习日本历史的,便与她谈论起南京大屠杀来。通过这种方法,那位医生很快打开了太太的心扉并获得了学者的信任。可见,人文知识是沟通人与人心灵的桥梁,而对于一个医生来说,与病患之间的沟通是一切医疗工作的前提。因此,我们必须具备丰厚的人文知识。 此外,我认为具备丰厚的人文知识的过程也是对历史、对社会的认识过程,不仅仅是医学生,所有的当代青年都因经历这个过程。从对历史、对社会的深入探索中,我相信我们能更好的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定位,更好的适应将来的生活。 2、遵循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将人放在一切事物的中心,爱人、关心人的发展,对于一个医生而言就是人们所说的医德。现代社会是商品化的社会,但我认为医学是一门不能与物质挂钩的领域,作为一个医生,应始终以服务人类健康为宗旨,这就要求我们有良好的医德。爱因斯坦说过:“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而医学本身就是针对人的学科,更应该遵循这句话的宗旨。医学不仅只是对疾病的治疗,而且更需要对病人的关怀和关照,具有强烈的社会、人文色彩。邱蔚六院士也曾提出“医为仁术,仁德为先”,一个医生要从患者出发,待若亲人,将心比心。医学是为了服务人而产生了学科,自然也必须始终以服务人为准则。 《世界医学史》中有这样一段话:“由于医学的目的是救治在病痛中挣扎、饱受躯体病患和精神痛苦折磨的人,因此,医生除了应具备有用而必要的知识外,还应当具有优秀哲学家的一切品质:利他主义、热心、谦虚,冷静的判断、沉着。”这些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人文精神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当代青年文明素质的综合体现,因此,我们当代医学生必须遵循人文精神。 借孙大麟教授的话讲,医生是一种职业,但核心却是人道,做不通人的文章,摆不正人的位置,诊治疾病中少了哲学的思考,忽略了医学的社会和人文内涵,就不能说真正地理解医学。 二、宽广的知识储备 对于一个医生,拥有宽广的知识储备往往能大大提高自身的医务水平。因为人并不是孤立的一个个细胞凑在一块,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并与所处的环境也有这无限的关联。 以单单的医学知识来说,一个病患往往不只有一种问题,而且某种症状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假若你只有专科的知识,不仅自己的诊断过程很不准确,而且给病人也会造成麻烦甚至危险。最后一堂课上一个例子给我很深的印象:一个眼科医生一次接待了一个病患,该病人是出了车祸眼角流血,医生就按常规方法给他进行诊断,可再测血压时

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科技信息 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12年第35期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教育传授给学生的已不仅仅是专业的 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人文素质的培养与职业素质的提高。作为即 将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医学生而言,提高人文素养无疑更有着深刻 的意义。1人文素养的含义杨叔子院士曾说:“人文教育熏陶高洁的人性,练就非凡的灵性;科学教育练就严密的灵性。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才能培养出人的高素质,造就出完整人格的人才”[1]。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包括知识、理性、情感、意志、思维等多个方面沉积而形成的品质,最终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德性、气质、修养以及价值取向,其核心内容是个体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终极关怀。人文素养的具体内涵包括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心理学、人文学、社会学、管理学和哲学等方面的知识素 养;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事业的献身精神; 创新和创业能力,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潜能;良好的沟通和人际交往 能力,能与人和谐相处[2]。人文属属性是医学的本质属性之一,医学的 人文属性与自然科学属性共同存在于医学活动之中。医学从诞生的那 一刻起,就充满着浓郁的人文气息。中国古人强调“天人合一”,“大医 精诚”的道德观,纵观古今凡成大医者,无不具有“妙手回春”的高超技 艺与“济世救人”的博大胸怀。在西方,以希波克拉底为代表的古代医 学家同样认识到了医学的人文属性,并把医生的人文修养作为重要素 质之一。古罗马医学家盖仑更是认为“最好的医生应当是将哲学和多 方面的知识应用于医学的人”。2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文化素质教育观念已深入人心。很多工 科专业、理科专业都已经开设了人文教育的课程,渗透了人文教育的 内容。然而,医学教育在人文教育方面显得有些滞后,不适应高等教育 改革的大趋势。由于医学科学博大精深,这就使得医科学生必须把大 量的精力放在科学技术的学习上,而偏废人文精神的培育,这一点,在 高职高专类医学院校尤其突出。医学教育的课程体系中,绝大多数的 课程都是专业课程,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较少,这导致了我国医学 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欠缺。 根据对西北某综合大学临床专业二年级162名学生人文素养认 识的调查显示,认为人文素养对以后的发展有益,但不知道怎么提高 的同学占到调查总数的60.8%;3.3%的同学认为人文素养毫不重要, 调查对象对医学人文素质和医学人文服务知晓度很低,真正了解医学 人文素质和医学人文服务者仅占到3.3%和1.3%[3]。 结合调查,分析认为,目前医学生人文素养有以下几个特征:(1) 知识结构失调,人文素养匮乏。按照目前医学传统教育模式,大部分医 学院校学生在学习期间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 践上,很少涉及文、史、哲等人文学科的基本知识,有些医学生科研论 文写作水平较低,病例书写能力差,对古今中外治学行医的至理名言、 高尚的医德知之甚少。在李宇阳的调查中,学生认为自己知识结构中 最缺的:经济类占44.5%,法律、管理类占43.2%,艺术、美学类占 42.2%[4]。(2)道德观念淡化、功利主义至上。尽管在高等院校,已高等 重视思想道德政治教育,医学生品德有所提升,但在社会不良风气以 及现代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仍然在相当一部分医学生存在着金钱至上观念、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的现象。某高等医学院校对学生的一份调查显示:赞成“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者达20.1%,赞成“有钱能使鬼推磨”者为18.4%,认为“重义轻利”不合潮流者达31.9%,反对“以德为优而不为贫所忧”者达54.5%,还有33%的学生认为应“考虑个人利益,追 求实惠”,仅有21.1%的学生赞成“无私奉献”的精神[5]。以上调查就从 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医学生中存在着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个人主义 的现象。(3)社会适应能力差。学习人文科学是医学生间接了解社会、 改造自我的重要途径。由于医学生缺乏必要人文教育,使一些医学生 在走入社会或工作岗位时,缺乏人文知识的储备和心理准备,不能正 确认识和对待面临的各种问题,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与协作、效 率与公平、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关系问题不知所措,社会适应能力较差, 社会角色转换时间长。有关研究显示,医学生中自学能力差者占30%, 文字表达能力差者占80%,信息处理能力差者占60%[6]。3医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主要表现 3.1人文社科类知识薄弱由于医学教育课程负担过重,造成医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人文类学科如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学校,存在重医学轻人文的倾向,对东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表现出人文功底过弱,甚至写简单文章时文辞不通、滥用错别字等现象。3.2缺乏社会责任感作为一个即将从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崇高职业的医学生,应该具有高度的社会感和责任感,但现在一些医学生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从功利主义出发,以自我为中心,不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一切以自己的利益为前提,对社会缺乏关爱,对病人缺乏同情心,甚至对健康和生命极端不负责任。3.3心理素质欠佳随着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医学生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愈来愈大,导致他们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不少问题,许多人心理素质下降。医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抑郁、焦虑、交往障碍、敌对、冷漠、自卑、偏执等。一旦发生心理问题,医学生面对学习和就业压力表现出较差的抗压性,产生心理障碍或疾患,甚至导致行凶或自杀的严重行为。4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2001年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的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写道:“医学研究与服务的对象是人,在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文、理、医渗透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把医德和医术的培养结合起来,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医疗的服务性质决定了医务科研人员接触的是具有不同社会背景、不同心理特征的人群,涉及的是关乎患者健康、幸福和经济利益的实质性问题,因此要求医学人才具有广泛的人文文化素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探索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迫在眉睫。 4.1增加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比例。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在培养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较强的思维能力方面功不可没。人文社科知识不仅可以扩充医学生的知识范围,改变知识结构单一的现象,而且可以改善他们的品行,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比如开设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人际沟通、职业礼仪、美术鉴赏、音乐鉴赏、艺术欣赏、人文修养等,并列(下转第718页) 浅议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李佳莉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云南楚雄675005) 【摘要】通过描述现代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指出当前我国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不足。本文从人文素养的含义、现状和表现等三个方面的分析,提出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人文素养;现状;途径 Discussion on the T ultivation of H umanistic Q uality of M edical S tudents L I Jia-li (Chuxiong Medical College,Chuxiong Yunnan,675005) 【Abstract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contemporary medical students'humanities quality present situation,pointed out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medical students'humanities quality deficiency.This article from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the meaning,present situation and performance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analysis,put forward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Key words 】Humanistic;Literacy;Approach ○高校讲坛○702

论加强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

论加强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 摘要:医生的职业素养素养是医生的灵魂。随着时代的进步,对医生的职业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职业素养不仅是对患者对自己的负责,也对提高医疗质量有例,并且可以促进良好的医患关系。医学生职业培养的途径主要包括:合理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教育人、优秀的医学人物和事迹感染人、“学生为本”的“隐性课程”熏人、临床能力的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英语能力培养、心理调节及抗压能力的培养、协作与组织能力的培养。 关键字: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我国长期以来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形式单一,容与时代脱节,成形而上的“坐而论道”,不能够获得学生心的认同。这些都成为了中国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困境。近二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在传统专才育模式的影响下,医学院校培养的人才逐渐表现出知识面窄,能力结构不合理,社会适应性差,创新素质欠缺等一系列不适应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不足,对于一个医学生来说,除了精湛的技艺以外,一个稳重、宽和、冷静的医生形象会给患者以值得信赖的感觉,而这对缓解医患矛盾、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非常重要,这也是医生职业素养的重要容。随着人群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增加,其对医务人员职业素养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医学生职业素养已成为当前医学教育领域研究的新方向。 一、职业素养的含及现状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是职业在的要

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人的各种个性品质的集合,是通过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职场环境的熏、工作任务的完成而逐渐达到符合职业标准的过程,具有养成性、情景性和统整性。医学生职业素养是指为了完成医疗服务工作,在医学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医德修养、人文素养及思想品德等长期学习和实践中所达到的技术水平以及在职业认知、人文关怀、行为规等方面逐渐达到的正确态度。然而就现状我国情况而言,有部分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存在着部分问题。 (一)医学专业知识基础薄弱 由于大学教育比较宽松,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都是被宠坏了的孩子,比较散漫、懒惰,自制能力不够。并且部分医学院校的课程体系比较保守,未能及时跟进当代科学技术及有医学科学的发展状况;也有本分院校的师资力量不够,教学硬件过于旧,使得落后于当下发展趋势;从而导致医学生的的专业知识不够牢固。 (二)临床实践技能不扎实 随着医疗环境的恶化,临床带教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患者对实习期间的实习医生也并不是很放心,从而导致实习机会很是匮乏。同时,在此期间,学生面临着毕业找工作或者考研的重大问题,而放在实习上的心思也就不够,主动性不够,最终使得很多基本的临床技能都没学会。 (三)医德素养单薄 高尚的医德是作为一名医生的基础,是发挥良好医术的前提,是医生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一、增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 1、医学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 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基本要求,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 培养是医学院校面临的一项重大的任务。增强和改进医学生人文素质 教育,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我国医学卫生事业合格 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 进步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意义。 2、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人类社会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我国正在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这就要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必须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 把他们培养成为尊重人类、尊重生命、有爱心和高尚职业道德的人类 健康的守护者。 3、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遵循医学自身发展规律、 顺应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20世纪以来,特别是 五、六十年代以后,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社会因素、心 理因素、环境因素及行为因素诱发的心脑血管病、精神疾病、肿瘤等 非传染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人类对健康的定义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就对医药卫生人才整体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医学教育应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增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这也 是医学人文性复归的客观要求。 4、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提升未来医务人员道德水平的客观 要求

高等医学教育以培养德术兼备的医学人才为己任,在医疗实践中,医 德与医疗技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高新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整 个医疗卫生的防治诊疗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这对所有医疗卫生人员 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纵观古今中外,医德所要求的具体内 容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也是一致的,这种现实的要求就迫使 医学教育从开始就要增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打好职业道德的基础。 二、增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方法探讨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主渠道作用 1、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学科构建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主要有文、史、哲、音、美、心理学等。此类课程约占人文素质教育 课程的二分之一,主要让医学生建立对人、社会、自然和自身的准确 认识和准确态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由 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交叉产生的边缘学科课程,主要有医学哲学、医 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史、卫生法学、医患沟通 学等。此类课程主要让医学生能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探讨 与医学相关的若干问题,引导他们尊重生命及其发展规律,准确认识 生命与健康的价值,同时尊重人和人的权利,准确认识和处理医患关系。由多学科融合后形成的综合课程,主要有社区卫生保健、医院管理、人口学、运筹学等。此类课程主要是融人文素质培养于医学实践 之中,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以上三类课程相互联系,根据学生所在年级的不同,分阶段渐进,贯 穿医学生入学到毕业全过程。低年级学生以第一类课程为主要内容, 辅之早期接触病人,培养医学生的职业认同和责任感; 二、三年级学生以第二类课程为主,在此阶段学生参加社区医疗实践 与健康调查,使学生提升社会责任感;高年级学生以第三类课程为主,结合临床实习、论文答辩、毕业教育,在临床实践中理论联系实践, 努力提升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和整体素质。

浅谈责任和使命

浅谈责任和使命 责任是每个人赋有的一种使命,没有责任的人始终成就不了一切。 在家庭中责任赋予给男人的是养家,赋予给女人的是贤妻良母。 在职场责任赋予给男人的是敬业,赋予给女人的是独立的让自己变的充实。 责任就是体现的一种负责,一种诚实的真诚的态度,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的变现。 我们需要的是真正具备这种精神的想尽办法完成自己的所谓的使命的责任,而不是去寻找任何的借口而推卸责任,或者说是不择手段的去刻意的操纵这种责任的使命这是一种误区,真正赋予的责任感的使命就是一种负责的人! 在职场工作就意味着责任,没有责任感的人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这样体现不出他的个人价值,最终会一无是处的被社会职场所淘汰! 责任感是简单而无价的,工作就意味着责任,责任意识感会让我们表现得更加的卓越,更加的发现自己很有价值。 有责任感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在任何事情上

都会觉得责任赋予给自己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超越了这份信念就超脱完成了所谓的使命,其实责任和使命是永远不可分割的,当你很努力的超脱这份责任的时候你会感觉很有成就感,反之把责任感理解误区的那种责任的使命,是种廉耻的卑贱,赋予它的不是超脱的成就感,而是下流做作的逆盘。 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没有经过,但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责任和使命是不能用这句话来驱之的,责任和使命永远在结果和经过和假设如果这几个字中 间盘旋。 对于工作不找借口推卸责任,不求经过如果只求结果,那是一个赋有责任的人应该的有的; 比如领导让你办一件事情的时候,他最终要的是结果,若你把经过和如果全然的告知,让领导会觉得你这个人对时间和办事的能力的正确观点和理解有问题,对于这件事情我是不是该交给你办理,完全让领导对你的信任反而大大的打上折扣!所以做任何事情责任赋予的使命就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全然的态度会让其对自己对于责任和使命理解和执行力提现,能做到的感触就是有完美的成就感,赋予自己的是满足感,更加的要超越努力提现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观!

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刘超 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师魂;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同一片广博的天空,我们拥有同一颗火热的太阳。走上三尺教台,从我执教的那天起,我就明白我会对我的每一个学生负责,班级里每个孩子都是我的责任,我有责任让他们学好语文,有责任让他们会学语文,有责任让他们从还没能说好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会用优美的词语书写一篇文章,当然光死学是没有用的,要教会他们能把自己已学的知识灵活运用,能做到举一反三,让他们真正热爱语文,对语文学习有兴趣,并能打好良好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做准备,是我崇高的使命。 责任感,使命感,这两个沉甸甸的词汇意味着我们要去承担,要去奉献,去关爱每一个学生。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十年的时间将一个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尤其是那些家庭有特殊变故的学生,我们要用真诚的交流,热情的鼓励,耐心的帮助,让这些孩子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把教师的责任感描绘成人间最美的情感,并给予了热情的讴歌。作为一名教师,的确要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更

多些再多些爱心、热情、信心、勤奋和责任。 我知道我不仅肩负着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责任,在学习态度及他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方面也需要我不停的引导。生活上学生喜欢问老师各式各样的问题,不仅是学习上的,生活上的还是课外知识方面的,因为学生是最信任老师的,所以教师更要做到细心、耐心,因为我们在平时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 学生的成长呼唤教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教师工作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而学生又有一种特殊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由此我们老师的责任和使命就要建立在自身的一言一行中。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老师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小至办公桌上一本书的放置,教室内书写完毕的一个小粉笔头的处理,大到对社会对国家的态度和言语都会影响的学生,所以我们要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同学们,作为学生你们的责任是不是也应该从小事做起呢?每天问一问自己,今天我充分利用时间了吗?上课的时候积极动脑了吗?今天我独立完成作业了吗?不懂的问题解决了吗?今天班级任务完成了吗?我主动帮助同学了吗?今天父母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们是否想到父母辛劳。 同学们,你们就如同一枚枚等待被点燃的火种,作为人类灵

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教育

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教育 高职高专医学生的职业素质的高低深度影响其未来的职业前景。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来说,加强对医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是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通过对其教育现状分析,找到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中存在的不足,并制订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为相关领域研究和教育实施提供参考。 标签: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教育 一、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现状 职业素质教育的主要宗旨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道德素质。[1]其主要包括工作生涯规划、专业能力建设、身心健康培养等。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非常重要,其能够在很大层面上影响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未来就业趋势。 据调查显示,目前62%的教学者对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重视高职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程度评价是“一般”,评价为“较为重视”的为18%,评价为“非常重视”的为9%,评价为“不重视”的为11%。由此可见,如今高职院校及相关教育部门对医学生素质教育的关注不足。 二、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1.相关部门不重视,经费投入少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教学目标与宗旨有了极大的变化,这对传统教育目标及理念是一个挑战。由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导致教育部门及高职院校并未认识到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没有针对此方面的教学制订相关教学目标和方案。且对高职高专医学专业的职业素质教育投资少,缺乏经济支持,导致学校没有足够的经费进行素质教育。 2.学生职业理想模糊,缺乏对职业道德的了解 高职高专的医学生正处于职业规划阶段。在此阶段,需要医学生有着极高的理想,且应精力充沛,有较高的职业能力。[2]然而目前高职学生受到学识、职业经验、自身了解程度等各方面的限制,对于职业理想的规划较为模糊。 3.教师教学观念落后,自身素质低 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仍旧留有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仅仅重视对医学专业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对不同高职院校的100名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70%的教师提出医学生职业生涯最重要的为专业知识能力,而并未提及事业心、责任感、道德素养等。这一现象对医学生就业状况产生严重影响。

论医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

论医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 [摘要]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高等院校必须加强医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这不仅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性质决定的,也是现代医学模式和医学生道德现状的迫切要求。要在医德教育中大力弘扬优秀传统道德,培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并大胆借鉴西方先进的思想道德文化,要从改革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和严选带教老师等方面加强医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 [关键词]医学生道德素质德育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作为培养新世纪医学人才的高等医学院校必须从根本上落实“以德治国”的思想,坚持以德治校,努力提高医学生的道德素质,以培养更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一、加强医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必然性 1.我国医学院校作为社会主义大学的性质要求加强医学生道德素质教育。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教育事业的目标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对包括医学大学生在内的人才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是首要的人才素质。道德素质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素质,其内涵是一个人所具有的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为祖国的献身精神,它是人的全面素质的核心。“德者,本也。”“百行德为首。”道德是做人的灵魂和准则,没有道德就没有灵魂,有了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才能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我国医学院校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大学,必须遵循教育宗旨,把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放在首位。为此,必须坚持以德治校,大力加强医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

医学生人文素养.doc

医学生人文素养 1英语教学中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模式 1.1整合教材中丰富的人文素养知识 英语教材中的课文大都甄选自国外优秀的报刊、杂志及文学作品,不仅语言优美,值得学习,且每一篇都有浓郁的人文色彩,饱含丰富的人文知识,但这些知识不能自动转化成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需要教师对教材中的人文知识和背景进行整合与分析,找到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提升的切入点,通过分析课文中所体现的积极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为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拓宽渠道。以目前各高校普遍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为例,课文内容大多涉及社会焦点问题、成功之道以及教育、文化、工作、情感等内容,这些课文中承载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教师有效利用这些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将对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大有裨益。例如,对一些社会焦点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收集资料,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对这些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成功之道题材的文章对学生来说更是受益匪浅,他们可以学习这些优秀品质并努力内化成自己应有的能力。总之,英语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更要充分整合和利用教材中的人文因素,让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1.2营造充满人文精神的学习环境与氛围 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不能靠说教来实现,而是要在浓厚的人文环境中使学生受到感染与熏陶,并将这种精神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护和关心,有了这种美好的体验和

愉快的感受,学生才能消除各种心理障碍,获得自我进步和发展的强大内驱力。同时教师要变自己的“教”为“导”,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学会分工协作,在小组之间学会竞争与反思,并提高交流与表达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学生勇于品评权威,要引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另外教师还要与学生建立和谐友善的师生关系,要以平等、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要用自己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带动学生。 1.3切实提高英语教师的人文素养 在语言教学中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英语教学中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性。因此,英语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己在语言方面的造诣,在指导学生驾驭这门语言时做到游刃有余。另一方面,对于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及社会焦点问题,英语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将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合理整合,在予人文于语言学习的教学活动中做到得心应手。另外,英语教师还要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行、举止以及接人待物的态度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如果教师能把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渗透变成自己的身体力行,学生就会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在实际行动中践行,从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成为尊重生命、关心病患、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医务工作者。 2结论 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不仅是大学英语深化改革的需要,更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医学院校要充分利用英语教学这一有利平台,将医学生的人文素

责任与使命演讲稿

责任与使命演讲稿 责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它伴随着每一个生命的始终。有哪些关于责任与使命的演讲稿?以下是X为你整理的责任与使命演讲稿范文,希望能帮到你。 责任与使命演讲稿篇一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也许你们都听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当国家处于危难,当社会向我们发出呼唤的时候,我们会毫不犹豫地献出我们的钱物、我们的热血,甚至我们的生命。社会在前进,那个血与火的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了,我们再也不用紧锁双眉了,但国家兴亡的重任并未随风而去,责任依然在肩头……也许我们早就听过,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科技和人才,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我们应该也能够利用这大好时机来创造我们的美好未来。 这是时代的呼唤,这是人民的心声。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这时应该做什么呢?这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以前的学生是拼命读书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一心搏取公名利禄,他们只是为了一己之利,是不可取的。我们应抛弃这个狭隘的思想,走出个人的小圈子。孔子有句

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思是说首先要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学好丰富的知识,然后用它们去管理家庭,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我觉得这句话到今天还有它的指导意义。我们青年学生,正是处在长身体学知识的阶段,正处于孔子所说的“修身”阶段。因此,我们现在的最大责任就是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学好各门功课,用科学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德才兼备的,一个随时准备着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一切的青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样,才能使我们处于科技的领先地位,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毛泽东同志说过:“你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是我们的,但终归是你们的。” 对的,世界是我们的,是属于我们青年一代的。我们的责任可谓大矣。我们稍有疏忽,稍有懈怠,都会对不起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我们的期望。然而,我们现在还有许多同学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学习不认真,得过且过,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作业马马虎虎,随随便便;上课开小差,打磕睡,考试时东张西望,恨不得长出千里眼……如果有这些情况的同学,你们应该清醒了,再这样,你们就会落伍了。历史已经到了二十一世纪了,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你们这样难道不觉得汗颜吗?有一位伟人说过,“青春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它属于人的只有一次。”这宝贵如黄金,甚至比黄金还

教师责任心的心得体会

教师责任心的心得体会 教师责任心的心得体会1 我大学毕业后到湖北麻城市中馆驿镇中资教,两年多的资教生涯让我成熟了不少,也让我对教师这份职业多了一份感悟与热爱。 我所在的学校是中馆驿镇的重点初中,这里的老师大部分都是有经验的中青年教师。我平时以校为家,不管是平时教学还是日常生活我都经常和这里的老师交流,其间感受颇多,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里的大部分老师责任心都很强,所以本校的学生整体成绩和各方面素质都很不错的。 我作为全校各个年级的生物教师在这方面有深刻体会。来到这个学校到现在我一直是带十几个班的生物课,跟不同的班主任交流过多次,不同的班主任带的班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里的老师学历,素质,责任心强弱参差不齐,责任心强的班主任的班级班风良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教学效果良好。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姓徐的数学老师,他三十多岁,为人和蔼可亲,乐于助人,前两年一直带九年级的重点班,教学上硕果累累,多次被评为”教学能手”等。今年改带七年级,我便有幸教他们班的生物。 他从一开学就狠抓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每天一有时间便到教室去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及时地找有问题的学生单独座谈,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带的班秩序井然,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我第一次去上他们班的课

就被这种热情深深地感染了,体会到一种很少有的成就感,当时我的心里默念着:一群可爱,聪明,充满活力的孩子然而徐老师却由于整天孜孜不倦的教诲,他的嗓子嘶哑了一直不见好转,估计是声带损坏了。我们好多老师都劝他赶快去治疗,他总是放心不下学生,最后等到放假了才去的大医院。 前两周我参加了他们班的一次班课联系会,有了更深的体会。在会上他给我们介绍了很多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成绩,性格,优缺点非常细致具体,并且对不同的学生还提出了不同的教育措施,我们在场的老师无不佩服。在他介绍的同时,我还看了一下他们班的成绩表,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令我惊呼的是他带的数学居然有13个满分的,而其他的班却只有一两个满分的。这样的成绩从我读书到现在教书都是很少见的。我想徐老师若不是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是不可能做得这么好的。会后我还发现他们班的座次表特别与众不同,他们班按照成绩不同一共分了8个小组,在座次表上标出了每个组的号码,组员姓名,组长名字大写加粗,任课老师一目了然,而且也便于学生分组讨论教学问题。他还告诉我他上数学课就经常让学生讨论,合作交流探索,活学活用,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可以通过那次的会我获益匪浅,真要感谢这位责任心强的好老师。 后来我在他们班教学时就经常运用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效果不错,学生反映很热烈。通过这个事例我对教师的责任心有了更深的认识。下面我就结合自己所学的教育学知识和一些真实的感受,跟大家交流下我对教师责任心的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