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温

色温
色温

色温免费编辑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艺术理论

色温是照明光学中用于定义光源颜色的一个物理量。即把某个黑体加热到一个温度,其发射的光的颜色与某个光源所发射的光的颜色相同时,这个黑体加热的温度称之为该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色温。其单位用"K"(开尔文温度单位)表示。

色温(colo(u)r temperature)是可见光在摄影、录像、出版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的特征。光源的色温是通过对比它的色彩和理论的热黑体辐射体来确定的。热黑体辐射体与光源的色彩相匹配时的开尔文温度就是那个光源的色温,它直接和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相联系。

色温是表示光源光谱质量最通用的指标。一般用Tc表示。色温是按绝对黑体来定义的,绝对黑体的辐射和光源在可见区的辐射完全相同时,此时黑体的温度就称此光源的色温。低色温光源的特征是能量分布中,红辐射相对来说要多些,通常称为"暖光";色温提高后,能量分布中,蓝辐射的比例增加,通常称为"冷光"。一些常用光源的色温为:标准烛光为1930K(开尔文温度单位);钨丝灯为2760-2900K;荧光灯为6400K;闪光灯为3800K;中午阳光为5000K;电子闪光灯为6000K;蓝天为10000K。

词条

百科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色温

?外文名称

colo(u)r temperature

?单位

K(开尔文温度)

?应用领域

摄影、录像、出版等

折叠编辑本段光源颜色

因为这是种跟别的光源比较时相逆的标准,黑体辐射体的色温等于它表面的开尔文温度, 使用了以19世纪英国物理学家威廉·汤姆逊,第一代开尔文男爵为名的温标。

白炽灯就非常接近于一个黑体辐射体。然后,不少其他光源,诸如荧光灯,并不按照黑体的放射曲线辐射能量,所以其经常和相关色温(CCT)联系在一起,这是找到光源的感知色温跟黑体最相近的方式。因为白炽灯并不需要这种处理,白炽灯的CCT其实相当简单,就是它那未经调整的开氏温标值,像加热的黑体辐射体那样。

根据太阳在天空移动的位置,太阳的颜色会转变成红色、橘色、黄色、白色。在一天中,太阳光颜色的改变主要是大气层的反射作用造成的,更通俗的话:是光线被改变了,跟黑体辐射无关。

由于白天的自然光源属于较高的色温,而到了黄昏的自然光源属于低色温,因此人类的大脑

在高色温照明下会比较有精神,而在低色温照明下则会认为该睡了;照明色温宜依照时间调整高低。

就算当太阳仅仅比水平线高一点,还是可以通过估计它的视色温(视色温会根据大气情况改变)而计算出它的有效温度。因此,就算太阳看起来是红的,并且此时视色温为2500K,通过简单的计算,就可以证实它实际上的有效温度大约是5770K。

天空的蓝色不是因为黑体辐射,而是由于大气瑞利散射会将阳光"打散",蓝光比红光更容易被大气干扰,这个现象跟黑体的特性无关。

光源的颜色常用色温这一概念来表示。光源发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光色相同

时,黑体的温度色温称为该光源的色温。在黑体辐射中,随着温度不同,光的颜色各不相同,黑体呈现由红--橙红--黄--黄白--白--蓝白的渐变过程。某个光源所发射的光的颜色,看起来与黑体在某一个温度下所发射的光颜色相同时,黑体的这个温度称为该光源的色温。"黑体"的温度越高,光谱中蓝色的成份则越多,而红色的成份则越少。例如,白炽灯的光色是暖白色,其色温表示为2700K,而日光色荧光灯的色温表示方法则是6000K。

某些放电光源,它发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各种温度下所发射的光颜色都不完全相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用"相关色温"的概念。光源所发射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发射的光的颜色最接近时,黑体的温度就称为该光源的相关色温。

光源色温不同,光色也不同,带来的感觉也不相同:

色温与亮度:高色温光源照射下,如亮度不高则给人们有一种阴冷的气氛;低色温光源照射下,亮度过高会给人们有一种闷热感觉。光色的对比:在同一空间使用两种光色差很大的光源,其对比将会出现层次效果,光色对比大时,在获得亮度层次的同时,又可获得光色的层次。折叠编辑本段原理

开尔文认为,假定某一纯黑物体,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

够光圈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产生辐射最大强度的波长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例如,当黑体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550℃时,就会变成暗红色(某红色波长的辐射强度最大),达到1050一1150℃时,就变成黄色……因而,光源的颜色成分是与该黑体所受的温度相对

应的。

色温通常用开尔文温度(K)来表示,而不是用摄氏温度单位。打铁过程中,黑色的铁在炉温中逐渐变成红色,这便是黑体理论的最好例子。通常我们所用灯泡内的钨丝就相当于这个黑体。色温计算法就是根据以上原理,用K来对应表示物体在特定温度辐射时最大波长的颜色。根据这一原理,任何光线的色温是相当于上述黑体散发出同样颜色时所受到的"温度"。颜色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物理上的作用,所有颜色印象的产生,是由于时断时续的光谱在眼睛上的反应,所以色温只是用来表示颜色的视觉印象。

折叠编辑本段作用

有人以为在色温上的喜好是因人而定的,这跟我们日常看到景物景色有关,例如在接近赤道的人,日常看到的平均色温是在11000K(8000K(黄昏)~17000K(中午)),所以比较喜欢高色温(看起来比较真实),相反的,在纬度较高的地区(平均色温约6000K)的人就比较喜欢低色温的

(5600K或6500K),也就是说如果您用一台高色温的电视去表现北极的风景,看起来就感觉偏青;相反的若您用低色温的电视去看亚热带的风情,您会感觉有点偏红。

上述说法是一种很常见的误解。地球上不同人种、不同种族的正常人,对颜色的感受是一样的,不要以为地区或者虹膜颜色不同。看到的颜色就会有差异。试想在美国有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种族,如果大家对同一种颜色的感知是不一样的,那为什么从来就没听说过电影、电视节目、杂志会接到不同人种所投诉的不同偏色呢?由此反过来也证明了,所有人看到的颜色应该都是一样的(色盲除外)。详见《Video Demystified》和《D65,你不知道的正确彩色世界》。

判断显示器性能

我们知道,通常人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七种色光的光谱叠加组成。但其中有些光线偏蓝,有些则偏红,色温就是专门用来量度和计算光线的颜色成分的方法,是19世纪末由英国物理学家洛德·开尔文所创立的,他制定出了一整套色温计算法,而其具体确定的标准是基于以一黑体辐射器所发出来的波长。

色温(ColorTemperature)是高档显示器一个性能指标。我们知道,光源发光时会产生一组光谱,用一个纯黑体产生出同样的光谱时所需要达到的某一温度,这个温度就是该光源的色温。15英寸以上数控显示器肯定带有色温调节功能,通过该功能(一般有9300K、6500K、5000K三个选择)可以使显示器的色彩能够满足高标准工作要求。高档产品中有些还支持色温线性调整功能。

折叠编辑本段用例

折叠摄影

彩色胶片的设计,一般是根据能够真实地记录出某一特定色温的光源照明来进行的,分为5500K日光型、3400K强灯光型和3200K钨丝灯型多种。因而,摄影家必须懂得采用与光源色温相同的彩色胶卷,才会得到准确的颜色再现。如果光源的色温与胶卷的色温互相不平衡,就要靠滤光镜来提升或降低光源的色温,使与胶卷的色温相匹配,才会有准确的色彩再现。通常,两种类型的滤光镜用于平衡色温。一种是带红色的81系列滤光镜,另一种是带微蓝

色的82系列滤滤光镜光镜。前者在光线太蓝时(也就是在色温太高时)使用:而后者是用来对付红光,以提高色温的。82系列滤光镜使用的机会不如81系列的多。事实上,很多摄影家的经验是,尽量增加色温,而不是降低色温。用一枚淡黄滤光镜拍摄最平常的日落现象,会产生极其壮观的效果。

美国一位摄影家的经验是,用微红滤光镜可在色温高达8000K时降低色温,而用蓝滤光镜可使日光型胶卷适用于低达4400K的色温条件。平时,靠使用这些滤光镜几乎可以在白天的任何时候进行拍摄,并取得自然的色调。但是,在例外的情况下,当色温超出这一范围之外时,就需要用色彩转换滤光镜,如琥珀色的85B滤光镜,可使高达19000K的色温适合于日光型胶卷。相反,使用灯光型胶卷配以82系列的滤光镜,可使色温下降到2800K。

倘若需要用日光型胶片在用钨丝灯照明的条件下拍摄时,还可以用80滤光镜。如果当时不用TTL曝光表测光的话,须增加2级光圈,以弥补光线的损失。而当用灯光型胶片在日光条件下拍摄时,就需用85B滤光镜,需要增加2/3级光圈。

然而,市场上通用的滤光镜代号十分混乱,不易识别,并不是所有的制造厂商都用标准的代号和设计。因此,在众多的滤光镜中,选出一个合适的滤光镜是不容易的。为了把滤光镜分类的混乱状况系统化,使选择滤光镜的工作简化,加拿大摄影家施瓦茨介绍了国际上流行的标定光源色温的新方法。

折叠编辑本段色温定位

日光灯如何准确地进行色温定位?这就需要使用到"色温计"啦。

一般情况下,正午10点至下午2点,晴朗无云的天空,在没有太阳直射光的情况下,标准日光大约在5200~5500K;新闻摄影灯的色温在3200K;一般钨丝灯、照相馆拍摄黑白照片使用的钨丝灯以及一般的普通灯泡光的色温大约在2800K;由于色温偏低,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拍摄的照片扩印出来以后会感到色彩偏黄色。而一般日光灯的色温在7200~8500K左右,所以在日光灯下拍摄的相片会偏青色。

这都是因为拍摄环境的色温与拍摄机器设定的色温不对造成的。一般在扩印机上可以进行调整。但如果拍摄现场有日光灯也有钨丝灯的情况,我们称为混合光源,这种片子很难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拍摄期间对色温的考量、设定以及调整就显得非常重要。无论你是使用传统相机还是数码相机以及摄像机。都必须重视色温!

折叠编辑本段效应

色温是照明光学中用于定义光源颜色的一个物理量。即把某个黑体加热到一个温度,其发射的光的颜色与某个光源所发射的光的颜色相同时,这个黑体加热的温度称之为该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色温。其单位用"K"表示。

色温低的光偏黄,比如白炽灯、2800K左右,色温高的光偏蓝,比如紫光灯,9000K以上。一般认为,标准白色光色温为6500K,CRT所发出的白光约为5500K,所以稍微改变三基色的混合比例,即可模拟出增减色温的效果,利用色温的原理实现的摄影、摄像、显示等设备的变化的过程称为色温效应。

折叠编辑本段平衡

色温在影视镜头的拍摄中,常用两种以上光源照明,一般情况下都要求其色温相一致。在外景或实景拍摄中,在以日光照明为主的情况下,常用如灯光作辅肋光,如果用低色温灯具(3200k)就要向日光(5600k )的色温调整,其常用的方法是用升高色温的灯光纸或直接用高色温灯,也有时特意用两种色温的灯光分别照明同一景物,不进行平衡,以取得冷暖相间的照明效果。

光源与彩色胶片、摄象机之间的色温协调关系:日光片只能在5600k色温条件下拍摄;灯光片只能在3200k色温条件下拍摄。摄像在日光下拍摄加5600k滤色镜,在3200k灯光下拍摄加3200k 的滤色镜。

色彩与色温的知识

色彩与色温的知识 大家在中学物理课中就知道,光线是电磁波,而电磁波的传播强度与其频率和波长有关,频率低波长长受物质衰减的幅度就小,反之就大;白光的电磁波频率波长由各种可视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组成,其中红光的频率最低波长也长,而紫光的频率最高属短波长。波长越短的光被大气层及尘挨吸收衰减的就越强,反之就弱。由于地球的圆弧使得高纬度地区的大气层相对光线增加了厚度,高频短波光线被大量衰减,而低频长波光线畅通无阻(见上图低色温区)。这就是上午和傍晚日光是红黄色的原因。而上午10时至下午3时这个时段的日光基本上是白光,这段时间就被影视业界称为摄影拍片的黄金时段。 色光科学家测定夏至的陆地和海滨两区域正午时分的日光色温为5000K和5500K,离这段时间前后的色温在4800-5800K之内对彩色影象记录设备产生色偏的影响最小,能够被摄影胶片所记录的色温是:蜡烛色温一般在1800K,白炽灯在3000K(相当于早晨和黄昏),晴天为5200K,阳光直射下5000K,阴天下6500-9000K,深蓝的天空可以到20000K或以上,这就是色温在自然可见光中的时段。感光胶片或数码相机若想真实模拟人眼所见色彩时,就必须按这些色温时段中的色光分量信息采用胶片自身的宽容度或滤色镜(数码相机用电子白平衡设置)来实现。 其中5000K被世界印刷业公认为标准色温,5500K为感光材料专业标准色温,并以此来观察产品的色彩。由于色温5000K的RGB值为R89 G78 B61,所以它并不是理想的白光,而5500K 被认为是理想的白光;但只有RGB=1:1:1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白光,也就是说,如果要表现自然界里万物丰富色彩的真谛,光线就必须是中性的,即在三基色绝对平衡的光线下才能表现任何可见物体与景物色彩的真实性! 例如,光学科学家由此而研制的6500K(R86 G81 B72)的摄影闪光灯和三基色荧光灯管,以及三基色平衡值更高的氙气灯等,在这个领域里科学家用了漫长的时间才研制出B蓝色LED 器件,使得我们从原先只有RGY发光二极管组成的LED彩色大屏幕那种怪异的颜色进入真正的RGB真彩广场大屏幕演播时代。 然而,这仅仅是人类在光学科学材料上迈进的一步而已,为了达到无大气干扰境界的RGB 平衡,人们又在彩色显示器上使用电子电路技术使三基色荧光粉模拟出RGB=1:1:1的理想白场环境。而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RGB图象才能将偏色图象校正到理想颜色上来。不但如此,在观察色彩照片时还必须在相近于摄影现场的光源下看色,比如正规专业的观片环境要求是在RGB三基色灯管模拟日光的照明下进行。如果彩色照片冲印店在低色温的钨丝灯泡下观片矫色,相当于早上或旁晚红黄色光线下看景物,矫色时会造成减黄的错误,如将其照片拿到正常日光下看,它就会色偏趋向蓝色,而在普通高色温荧光灯下矫色时,又会造成减青的错误......。因此大凡只要是处理彩色照片的色偏工作,一定先确定光源的色温基准,使用RGB平衡光源观片,否则纠正色偏就会乱套。 色光知识: 阴天和雪天拍摄的彩色照片为什么偏青偏蓝? 这个问题还得从电磁波讲起,电磁波还有一个特性是,低频长波段穿透能力强但反射能力很弱,而高频短波段反射和折射能力强,但穿透能力却弱;我们知道,白光中从青色开始波长在250mm以上的色光属于高频光波,它的强度受尘挨、雾气的阻挡衰减较大,但在阴天、雨天和雪天阳光直接照射不到的环境里青色以上的电磁波的反射特别活跃,借助水气微粒的作用,短波

色温对照表

色温对照表 - 以K为单位的光色度对照表 色温指的是光波在不同的能量下,人类眼睛所感受的颜色变化。 在色温的计算上,是以 Kelvin 为单位,黑体幅射的0° Kelvin= 摄氏 -273 ° C 做为计算的起点。将黑体加热,随着能量的提高,便会进入可见光的领域,例如,在2800 ° K 时,发出的色光和灯泡相同,我们便说灯泡的色温是2800 ° K。 可见光领域的色温变化,由低色温至高色温是由橙红 --> 白 --> 蓝。 色温的特性 1. 在高纬度的地区,色温较高,所见到的颜色偏蓝。 2. 在低纬度的地区,色温较低,所见到的颜色偏红。 ( <---- 低色温 ------------------ 高色温 ----> ) 3. 在一天之中,色温亦有变化,当太阳光斜射时,能量被( 云层、空气 )吸收较多,所以色温较低。当太阳光直射时,能量被吸收较少,所以色温较高。 4.Windows 的 sRGB 色彩模型是以6500 ° K 做为标准色温,以 D65 表示之。 5. 清晨的色温大约在4400 ° K。 6. 高山上色温大约在6000 ° K。 色温对照表 - 以K为单位的光色度对照表 烛焰 1500 家用白灯 2500-3000 60瓦的充气钨丝灯 2800 100瓦的钨丝灯 2950 1000瓦的钨丝灯 3000 500瓦的投影灯 2865 500瓦钨丝灯 3175 3200K的泛光灯 3200 琥珀闪光信号灯 3200 R32反射镜泛光灯 3200 锆制的浓弧光灯 3200 1,2,4号泛光灯,反射镜泛光灯 3400 暖色的白荧光灯 3500 切碎箔片,清晰闪光灯信号 3800 冷色的白荧光灯 4500 白昼的泛光灯 4800 白焰碳弧灯 5000 M2B闪光信号灯 5100 正午的日光 5400 高强度的太阳弧光灯 5550 夏季的直射太阳光 5800 早上10点到下午3点的直射太阳光 6000 蓝闪光信号灯 6000 白昼的荧光灯 6500 正午晴空的太阳光 6500 阴天的光线 6800-7000 高速电子闪光管 7000 来自灰蒙天空的光线 7500-8400

色温对照表

色温对照表 摄影构图2008-12-06 18:14:14 阅读94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拍摄时色温的设置(对照表) 拍摄时色温的设置(对照表)烛焰1500 -1800* 日落前光色偏红,色温降至2200) 家用白灯2500-3000 60瓦的充气钨丝灯2800 100瓦的钨丝灯2950 1000瓦的钨丝灯3000 (日出后40分钟光色较黄) 500瓦的投影灯2865 500瓦钨丝灯3175 3200K的泛光灯3200 琥珀闪光信号灯3200 R32反射镜泛光灯3200 锆制的浓弧光灯3200 反射镜泛光灯3400 暖色的白荧光灯3500 清晰闪光灯信号3800 冷色的白荧光灯4500 白昼的泛光灯4800 (下午阳光雪白上升4800~5800)白焰碳弧灯5000 (阳光直射下) M2B闪光信号灯5100

晴天5200* 正午的日光5400 高强度的太阳弧光灯5550 夏季的直射太阳光5800 早上10点到下午3点的直射太阳光 6000*(摄影拍片黄金时间) 蓝闪光信号灯6000 白昼的荧光灯6500(阴天下6500~9000) 正午晴空的太阳光6500* (阴天正午时分约6500)阴天的光线6800-7000 * 高速电子闪光管7000 来自灰蒙天空的光线7500-8400 来自晴空蓝天的光线10000-20000* 在水域上空的晴朗蓝天20000-27000* 注:光源~以K (开尔文)为单位(K数为高越偏蓝调) 如:海洋、无云的天空、雪地阴影、晴天里的阴影、室内、 雨天、阴天(色温在9000-20000K) 拍摄时色温的设置(对照表)烛焰 1500 -1800* (日落前光色偏红,色温降至2200) 家用白灯 2500-3000 60瓦的充气钨丝灯 2800 100瓦的钨丝灯 2950 1000瓦的钨丝灯 3000 (日出后40分钟光色较黄) 500瓦的投影灯 2865 500瓦钨丝灯 3175 3200K的泛光灯 3200 琥珀闪光信号灯 3200

色温图谱

2000-2500K 2500-3000K 3000-3500K 3500-4000K 4000-4500K 4500-5500K 5500-6500K 6500-7000K 7000-10000K 10000-25000K-------CIE1931

相关色温8000-4000K的白光LED的发射光谱和色品质特性 结论: 1.根据实际测试的色标可看出:不在色温线上面的色坐标点,可以通过相对色温线的方式求出该点色温. 2.向下延长各个相对色温线,基本交汇在一点(X:0.33 Y:0.20).依此点坐标: 2500K相对色温线与X轴的夹角约为30度. 25000K相对色温线与2500K相对色温线之间的夹角约为90度. 250000K相对色温线与2000K相对色温线之间的夹角约为100度. 具体见上图所示. 3.根据上图白光色坐标分布图与相对色温线的关系,现在许多分光参数表是根据色温方式划分各个BIN等级(色标分布图是参照早期日亚白光色标分布图制作).这样分当然具有一定的好处。 4.工厂色标分布图所对应的的色温范围为:4000K~16000K. 5.采用白光计算机(T620)测试出的色温值与根据相对色温线所计算出的色温值有一定的差别,机台测试出的色温值只能做一个参考值.根据相对色温线所计算出的色温值与机台测试的色温值之间的差别详见上表Δ色温值. 摘要:文章报告和分析了8000K、6400K、5000K和4000K四种色温的白光LED 的发射光谱、色品质和显色性等特性,它们与工作条件密切相关。随着正向电流IF的增加,色品坐标x和y值逐渐减小,色温增大,发生色漂移,而光通量呈亚线性增加,光效逐渐下降。由于在白光LED中发生光转换过程,产生光吸收的辐射传递,致使白光中InGaN芯片的蓝色EL光谱的形状和发射峰发生变化。白光LED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受InGaN蓝光LED芯片性能的制约。人们可以实现8000-4000K四种色温白光LED,显色指数高,且制作的白光LED的色容差可以达到很小,实现优质的白光照明光源。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现在,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引起人们极大的热情,白光LED具有低压、低功耗、高可靠,长寿命及固体化等优点。其量大的吸引力和期望是作为继白炽灯泡、荧光灯及高强度气体放电灯(HID)后的第四代照明新光源——具有庞大的照明市场和显著的节能前景的光源,是符合环保、节能要求的绿色照明光源。因此,受到日美和欧洲各国政府和商家的重视,他们制定发展规划和目标,且大集团公司在技术和资金上进行联合和重组。2003年6月我国政府也推出“半导体照明工程”,以期大力推动我国白光LED的发展。 尽管短短的几年来,白光LED的研发和应用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只能用于一些特殊的领域中。我们注意到,目前普通的白光

色温与流明度

灯的色温与流明度 黑体加热时不同温度下有不同的发光颜色,如800K时发出暗红色光,1200K则呈亮红色,温度再高将会发黄光、白光、白中带蓝的光。 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K这种光的色温即为6000K,通常钨丝灯泡发出约2800K的光。色温以K为单位, 不同于黑体加热发光氙气金卤灯是利用气体放电发光,二者光谱并不一致,但是通常将发光颜色与放电灯最近光的黑体的温度定义为该气体放电光源的相关色温。目前常见的车灯色温有4300K、6000K、8000K还有更高色温的甚至蓝光、蓝紫光的氙气金卤灯。有人误认为色温愈高愈亮,这是不对的,色温只反映光的颜色温度而不代表亮度,由于人眼对不同颜色的光灵敏度不同,色温过高即蓝紫光愈多,人眼不灵敏,反而不亮了,例如4300K的灯的光通量约为3200流明,而到12000K则降到2200流明了。其实亮度的单位是流明度(m),4300K 是白色带一点黄色;5000K接近自然光;6000K白色略带一点蓝;8000K是偏蓝;10000K是蓝色;12000已经呈出青色。而我们知道,色温越高,光的流明度越低,其对雾、雨的穿透力越差。所以说6000K的比8000K的穿透力要强。 最适合行车的色温是4300K,不过一般的商家都没有现货。3000K的黄金光穿透力很好,很适合雨雾天。不过从实际情况来说,3000K 的只是照得远,照明的效果其实不好,眼睛要不断的去分辨路面,时间长了很累。 色温越高颜色越青色温越低颜色越红 ECE法规98 及IEC 60810 规定: 4250K色温灯流明值3200lm±450lm 我们的经验是: 4100K5000K6000K7000K 3300±3503000±3502800 ±3502600 ±350

摄影常见色温表

常见色温表 ========================================== 早霞 3000k 黄昏 4000k 正午 5500k-5600k 其它白天时段 4800k(晴天时)阴天 6500k左右 白天正午的阴影和月夜 6700k左右 白色路灯下偏紫色色温 白炽灯土黄色 聚光灯 3200k 烛光 1850k 新闻灯 3200k 三基色日光灯 3200k 商场日光灯 4500k 蜡烛及火光1900K以下 朝阳及夕阳2000K 家用钨丝灯2900K 日出后一小时阳光3500K 摄影用钨丝灯3200K 早晨及午后阳光4300K 摄影用石英灯3200K

平常白昼5000~6000K 220 V日光灯3500~4000K 晴天中午太阳5400K 普通日光灯4500~6000K 阴天6000K以上HMI灯5600K 晴天时的阴影下6000~7000K 水银灯5800K 雪地7000~8500K 电视萤光幕5500~8000K 蓝天无云的天空10000K以上 [推荐]常用色温值: 光源 K 烛焰 1500 家用白灯 2500-3000 60瓦的充气钨丝灯 2800 100瓦的钨丝灯 2950 1000瓦的钨丝灯 3000 500瓦的投影灯 2865 500瓦钨丝灯 3175 3200K的泛光灯 3200

琥珀闪光信号灯 3200 R32反射镜泛光灯 3200 锆制的浓弧光灯 3200 1号,2号,4号泛光灯,反射镜泛光灯 3400 暖色的白荧光灯 3500 切碎箔片,清晰闪光灯信号 3800 冷色的白荧光灯 4500 白昼的泛光灯 4800 白焰碳弧灯 5000 M2B闪光信号灯 5100 正午的日光 5400 高强度的太阳弧光灯 5550 夏季的直射太阳光 5800 早上10点到下午3点的直射太阳光 6000 蓝闪光信号灯 6000 白昼的荧光灯 6500 正午晴空的太阳光 6500 阴天的光线 6800-7000 高速电子闪光管 7000 来自灰蒙天空的光线 7500-8400 来自晴空蓝天的光线 10000-20000 在水域上空的晴朗蓝天 20000-27000

LED路灯色温的思考与选择

LED路灯色温的思考与选择 来自深圳市灯光环境管理中心的吴春海先生于9月6-7日在2009LED照明技术及发展论坛发表《LED路灯色温的思考与选择》的精彩演讲,光电新闻网进行了全程了跟踪报道。 从照明角度看待LED路灯,主要有光效、配光、光衰、色温(光色)等四大问题。近年来,LED路灯技术日新月异,光学性能提高很快。从我们近期组织的LED路灯测试结果来看,27款LED路灯中已有6款整灯光效超过70Lm/W,最高达81.5Lm/W;配光水平大为提高,均匀度相比高压钠灯已有优势;光衰问题明显改善,相比其它光源并不逊色。 在此背景下,色温问题开始浮出水面,上升为LED路灯的主要矛盾之一,成为近期业界关注的焦点。确实,路灯是城市夜晚的“调光师”,其色温决定夜晚“底色”,与市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LED路灯色温问题在规模应用前亟待解决,否则可能成为推广的巨大障碍。目前,这种情况已在一些城市中出现,还将会在更多城市中应验。 吴春海先生通过分析色温的生理和心理属性,探讨其与亮(照)度、舒适感的关系,并结合LED路灯测试,提出切合目前技术水平的色温区间。 思考一:LED路灯色温研究应侧重生理性还是心理性? 作为新光源,LED路灯不可避免地与现有主流照明,特别是高压钠灯反复比较,色温正是其中主要的分歧点。LED路灯支持者认为,高色温白光用于道路照明有中间视觉效应,可视性好,感觉比低色温黄光更明亮;高压钠灯支持者则认为,黄光透雾性好,感觉温暖,比白光更受市民欢迎。以上说法,自有其逻辑和理由,也有一定合理性。不过,仅把不同色温的优缺点罗列比较,并不能找出LED路灯在色温方面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对解决问题于事无补,无助LED路灯的推广应用。 因此,吴春海先生提出从属性角度研究色温,即生理性和心理性。毫无疑问,色温兼具生理和心理两种属性,某些指标甚至密不可分。例如,光的透雾性影响驾驶者的辨识能力和反应速度,属于生理性;同时,透雾能力差使驾驶者感觉朦胧,精神高度紧张,属于

色温

LED產品中,一项重要的规格数字就是色温,这关係到LED灯光照明產品所显示的顏色特性,一般的灯具也都有色温的规格。色温高低计量单位是以KelvinScale,也就是以K为单位,一开始是凯氏於钢铁厂内观察到溶解金属开始至最高温度时,金属发亮所呈现的顏色不同,而以数据单位记录下来,后来就產生色温的规格表。 一、色温的定义: 以绝对温度K来表示,即把标準黑体加热,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该黑体顏色开始深红-浅红-橙黄-白-蓝,逐渐改变,某光源与黑体的顏色相同时,我们把黑体当的绝对温度称为该光源的色温。 二、不同光源环境下的色温: 下面是一般常见照明灯具所採用的色温 卤素灯3000k 钨丝灯2700k 高压钠灯1950-2250k 蜡烛光2000k 金属卤化物灯4000-4600k 冷色营光灯4000-5000k 高压汞灯3450-3750k 暖色萤光灯2500-3000k 晴空8000-8500k 阴天6500-7500k 夏日正午阳光5500k 下午日光4000k 三、不同色温下的光色: 1、低色温:色温在3300K以下,光色偏红给以温暖的感觉;有稳重的气氛,温暖的觉;当採用低色温光源照射时,能使红色更鲜艳。 2、中色温:色温在3000--6000K为中间,人在此色调下无特别明显的视觉心理效,有爽快的感觉;所以称为"中性"色温。当採用中色温光源照射时,使蓝色具有 清凉感。 3、高色温:色温超过6000K,光色偏蓝,给人以清冷的感觉,当採用高色温光源照时,使物体有冷的感觉。 a. 色温与亮度高色温光源照射下,如亮度不高则给人们有一种阴气的气氛;低色温光源照射下,亮度过高会给人们有一种闷热感觉。 b. 光色的对比在同一空间使用两种光色差很大的光源,其对比将会出现层次效果,光色对比大时,在获得亮度层次的同时,又可获得光色的层次。 采用低色温光源照射,能使红色更鲜艳; 采用中色温光源照射,使蓝色具有清凉感; 采用高色温光源照射,使物体有冷的感觉。 显色性:

什么是色温

什么是色温 色温的定义色温指的是光波在不同的能量下,人类眼睛所感受的颜色变化。在色温的计算上,是以Kelvin 为单位,黑体幅射的0°Kelvin= 摄氏-273 ° C 做为计算的起点。将黑体加热,随着能量的提高,便会进入可见光的领域,例如,在2800 °K 时,发出的色光和灯泡相同,我们便说灯泡的色温是2800 °K。可见光领域的色温变化,由低色温至高色温是由橙红--> 白--> 蓝。色温的特性 1. 在高纬度的地区,色温较高,所见到的颜色偏蓝。 2. 在低纬度的地区,色温较低,所见到的颜色偏红。( <---- 低色温------------------ 高色温----> ) 3. 在一天之中,色温亦有变化,当太阳光斜射时,能量被( 云层、空气)吸收较多,所以色温较低。当太阳光直射时,能量被吸收较少,所以色温较高。 4. Windows 的sRGB 色彩模型是以6500 °K 做为标准色温,以D65 表示之。 5. 清晨的色温大约在4400 °K。 6. 高山上色温大约在6000 °K。在拍摄黑白片的时候,只考虑光的强度就可以了。而拍彩色片,除了准确估计曝光外,还要考虑光源的色温,把握好色彩平衡。否则,拍出来的照片得不到正确的色彩平还原。色温是什么呢?色温是一种物理现象,即把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就呈现出有颜色的可见光。这种光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化,这种光源的温度就叫该光源的色温。光源在发光的同时也释放热量,不同光源燃点所产 生的热量不同,所发出的光也出现不同色彩的变化。由于这样的变化,每一种光源都发射出特定波长的色彩,形成与与被照明物体自身色彩的混合色彩。光的色值是作为一种温度来测量的,因为当某一物体,比如一块金属片通过加热的时候,它随着加热的燃烧的温度的升高,发射出从红色到黄色以至白色的光线,如果燃烧的金属片不出现化学或物理变化,它甚至还会发射出 蓝色光线。色温的度数不是光源燃烧的温度,它是光源发光所产生色彩的指示,蜡烛发射黄红色光线的色温值是2000K,并不表示蜡烛燃烧能够达到2000°F的温度。其实色温,实 际上指光源的光谱成分。比如,晴天中午前后的阳光,在视觉感受是白光,实际上是由许多单色光混合而成的。早晚的时间不同,或天气的阴情变化,光源中色光的比例也在变化,也就是光源的光谱成分在变化。如果光谱成分中短波光线所占的比例增加,长波光线所占比例减少,光就偏蓝,色温就升高;反之,光谱成分中长波比例增加,短波光线所占比例减少,光就便红, 色温就低。因此摄影上,色温的高低,只是意味着光源中所含的红、蓝色的不同比例,与实际温度无关。色温用开尔文度(K)表示。用以计算光线颜色成分的方法,是19世纪末由英国物理学家洛德.开尔文所创立的,他制定出了一整套色温计算法,而其具体测定的标准是基于以一黑体辐射器所发出来的波长。开尔文认为,假定某一纯黑物体,能够将落在其 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便会因受到热力的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例如,当黑体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550摄氏度时,就会变成暗红色,达到1050一1150摄氏度时,就变成黄色……因而,光源的颜色成分是与该黑体所受的热力温度相对应的。只不过色温是用开尔文(K)色温单位来表示,而不是用摄氏温度单位。打铁过程中,黑色的铁在炉温中逐渐变成红色,这便是黑体理论的最好例子。当黑体受到的热力使它能够放出光谱中的全部可见光波时,它就变成白色,通常我们所用灯泡内的钨丝就相当于这个黑体。色温计算法就是根据以上原理,用。K来表示受热钨丝所放射出光线的色温。根据这一原理,任何光线的色温是相当于上述黑体散发出同样颜色时所受到的 “温度”。颜色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物理上的作用,所有颜色印象的产生,是由于时断时续的光谱在眼睛上的反应,所以色温只是用来表示颜色的视觉印象。彩色胶片的设 计,一般是根据能够真实地记录出某一特定色温的光源照明来进行的,分为5500K日光型、3400K强灯光型和3200K钨丝灯型多种。因而,摄影家必须懂得采用与光源色温相同的彩色胶卷, 才会得到准确的颜色再现。如果光源的色温与胶卷的色温互相不平衡,就要靠滤光镜来提升或降低光源的色温,使与胶卷的厘定色温相匹配,才会有准确的色彩再现。通常,两 种类型的滤光镜用于平衡色温。一种是带红色的81系列滤光镜,另一种是带微蓝色的82系列滤光镜。前者在光线太蓝时(也就是在色温太高时)使用:而后者是用来对付红光,以提高色温 的。82系列滤光镜使用的机会不如81系列的多。事实上,很多摄影家的经验是,尽量增加色温,而不是降低色温。用一枚淡黄滤光镜拍摄最平常的日落现象,会产生极其壮观的效果。 美国一位摄影家的经验是,用微红滤光镜可在色温高达8000K时降低色温,而用蓝滤光镜可使日光型胶卷适用于低达4400K的色温条件。平时,靠使用这些滤光镜几乎可以在白天的任 何时候进行拍摄,并取得自然的色调。但是,在例外的情况下,当色温超出这一范围之外时,就需要用色彩转换滤光镜,如琥珀色的85B滤光镜,可使高达19000K的色温适合于日光型胶 卷。相反,使用灯光型胶卷配以82系列的滤光镜,可使色温下降到2800K。倘若需要用日光型胶片在用钨丝灯照明的条件下拍摄时,还可以用80滤光镜。如果当时不用TTL曝光表测光的话,须增加2级光圈,以弥补光线的损失。而当用灯光型胶片在日光条件下拍摄时,就需用85B滤光镜,需要增加2/3级光圈。在数码相机上,没有胶卷,那么怎样来处理 色温这个问题呢?这就要提到数码相机的专有名词“白平衡”了。白平衡这个概念在普通的相机中是没有的。因为胶卷的感光已经固定了,只有CCD在作感光元件时才有,一般都是自动控制的,但作为专业用最好有手动白平衡控制功能。那什么是白平衡呢? 色温:光源发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光色相同时,黑体的温度称为该光源的色温。 因为大部分光源所发出的光皆通称为白光,故光源的色表温度或相关色温度即用以指称其光色相对白的程度,以量化光源 的光色表现。根据Max Planck的理论,将一具完全吸收与放射能力的标准黑体加热,温度逐渐升高光度亦随之改变;CIE色座 标上的黑体曲线(Black body locus)显示黑体由红——橙红——黄——黄白——白——蓝白的过程。黑体加温到出现与光源相 同或接近光色时的温度,定义为该光源的相关色温度,称色温,以绝对温K(Kelvin,或称开氏温度)为单位(K=℃+273.15)。 因此,黑体加热至呈红色时温度约527℃即800K,其他温度影响光色变化。 光色越偏蓝,色温越高;偏红则色温越低。一天当中画光的光色亦随时间变化:日出后40分钟光色较黄,色温3,000K; 正午阳光雪白,上升至4,800-5,800K,阴天正午时分则约6,500K;日落前光色偏红,色温又降至纸2,200K。其他光源的相关色 温度。 因相关色温度事实上是以黑体辐射接近光源光色时,对该光源光色表现的评价值,并非一种精确的颜色对比,故具相同色 温值的二光源,可能在光色外观上仍有些许差异。仅冯色温无法了解光源对物体的显色能力,或在该光源下物体颜色的再现如 何 不同光源环境的相关色温度 光源色温不同,光色也不同,色温在3300K以下有稳重的气氛,温暖的感觉;色温在3000--5000K为中间色温,有爽快的感觉;色温在5000K以上有冷的感觉。不同光源的不同光色组成最佳环境,如表:

色温对照表

色温对照表 拍摄时色温的设置(对照表) 烛 焰 1500 -1800* 日落前光色偏红,色温降至2200) 家用白灯 2500-3000 60瓦的充气钨丝灯 2800 100瓦的钨丝灯 2950 1000瓦的钨丝灯 3000(日出后40分钟光色较黄) 500瓦的投影灯 2865 500瓦钨丝灯 3175 3200K的泛光灯 3200

琥珀闪光信号灯 3200 R32反射镜泛光灯 3200 锆制的浓弧光灯 3200 反射镜泛光灯 3400 暖色的白荧光灯 3500 清晰闪光灯信号 3800 冷色的白荧光灯 4500 白昼的泛光灯 4800 (下午阳光雪白上升4800~5800) 白焰碳弧灯 5000 (阳光直射下) M2B闪光信号灯 5100 晴 天 5200* 正午的日光 5400 高强度的太阳弧光灯 5550 夏季的直射太阳光 5800 早上10点到下午3点的直射太阳光 6000*(摄影拍片黄金时间) 蓝闪光信号灯 6000 白昼的荧光灯6500(阴天下6500~9000) 正午晴空的太阳光 6500* (阴天正午时分约6500) 阴天的光线 6800-7000 * 高速电子闪光管 7000 来自灰蒙天空的光线 7500-8400 来自晴空蓝天的光线 10000-20000* 在水域上空的晴朗蓝天 20000-27000*

注:光源以 K (开尔文)为单位,(K数为高越偏蓝调)色温(Color Temperature),单位:开尔文[Kelvin]定义:当光源所发出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的颜色相同时,“黑体”的温度就称为该光源的色温。“黑体”的温度越高,光谱中蓝色的成份则越多,而红色的成份则越少。色温是衡量一种光源“有多么热”或者“有多么冷”的指标,也是表示一种光源“白得程度”、“黄得程度”或者“蓝得程度”的指标。 暖色<3300K;中间色3300至5000K;冷色>5000K。如:海洋、无云的天空、雪地阴影、晴天里的阴影、室内、雨天、阴天(色温在9000-20000K) 拍摄时色温的设置(对照表) 烛 焰 1500-1800* (日落前光色偏红,色温降至2200) 家用白灯2500-3000 60瓦的充气钨丝灯2800 100瓦的钨丝灯2950 1000瓦的钨丝灯3000(日出后40分钟光色较黄) 500瓦的投影灯2865 500瓦钨丝灯3175 3200K的泛光灯3200 琥珀闪光信号灯3200 R32反射镜泛光灯3200 锆制的浓弧光灯3200 反射镜泛光灯3400 暖色的白荧光灯3500 清晰闪光灯信号3800 冷色的白荧光灯4500 白昼的泛光灯4800

LED色温图谱详解_1

---------------------------------------------------------------最新资料推荐------------------------------------------------------ LED色温图谱详解 LED 色温图谱详解 NOTE: 色温=实测色温-计算色温(根 据相对色温线) 结论: 1. 根据实际测试的色标可看出: 不在 色温线上面的色坐标点, 可以通过相对色温线的方式求出该点色温. 2. 向下延长各个相对色温线, 基本交汇在一点(X:0. 33 Y: 0. 20) . 依此点坐标: 2500K 相对色温线与X 轴的夹角约为30 度. 25000K 相对色温线与 2500K 相对色温线之间的夹角约为 90 度. 250000K 相对色温线与 2019K 相对色温线之间的夹角约为 100 度. 具体见上图所示. 3. 根据上图白光色坐标分布图与相对色温线 的关系, 现在许多分光参数表是根据色温方式划分各个 BIN 等级(色标分布图是参照早期日亚白光色标分布图制作) . 这样分当然具 有一定的好处。 4. 工厂色标分布图所对应的的色温范围为:4000K~16000K. 5. 采用白光计算机(T620) 测试出的色温值与根据相对色温线所计 算出的色温值有一定的差别, 机台测试出的色温值只能做一个参考值. 根据相对色温线所计算出的色温值与机台测试的色温值之间的 差别详见上表色温值. 相关色温 8000-4000K 的白光 LED 的 发射光谱和色品质特性摘要: 文章报告和分析了 8000K、 6400K、 5000K 和 4000K 四种色温 的白光 LED 的发射光谱、色品质和显色性等特性,它们与工作条 件密切相关。 1/ 22

各种灯光的色温表

色温-----当光源所发出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的颜色相同时,“黑体的温度就称为该光源的色温。“黑体”的温度越高,光谱中蓝色的成分则越多,而红色的成分则越少。例如:白炽灯的光色是暖白色,其色温为2700K左右,而日光色荧光灯的色温则是6400K左右。单位:开尔文(K)。白炽灯的色温一般在2700K左右、日光灯的色温在2700-6400K左右、钠灯的色温在2000K左右光源 K 烛焰 1500 家用白织灯 2500-3000 60瓦充气钨丝灯 2800 100瓦钨丝灯 2950 1000瓦钨丝灯 3000 500瓦透影灯 2865 500瓦钨丝灯 3175 琥伯闪光信号灯 3200 R32反射镜泛光灯 3200 锆制的浓狐光灯 3200 1,2,4号泛光灯 3400 反射镜泛光灯 3400 暖色白荧光灯 3500 冷色白荧光灯 4500 白昼的泛光灯 4800 白焰碳弧灯 5000 M2B闪光信号灯 5100 正午的日光 5400 夏季的直射日光 5800 10点至15点的直射日光 6000 白昼的荧光灯 6500 正午晴空的日光 6500 阴天的光线 6800-7000 来自灰蒙天空的光线 7500-8400 来自晴朗蓝天的光线 10000-20000 在水域上空的晴朗蓝天 20000-27000 lm是光通量是灯具发光的总量。CD是强度,就是单位角度的光通量也就是说cd=lm/球角度。而lx是光照到一个面上时。单位面积的光通量,lx=lm/面积。所以lx跟光源距物体的距离有关。大多的光源在不能的方向发光强度是不一样了。光域网是用来描述光在不同方向上的发光强度的。 Lightscape 灯光规格转换 白炽灯:8-14lm/W 单端荧光灯:55-80 lm/W 高压钠灯:80-140 lm/W 自镇流荧光灯:50-70 lm/W 金卤灯:60-90 lm/W 卤钨灯: 15-20 lm/W 220V白炽灯泡瓦数与流明的换算 10W——65lm 15W——101lm 25W——198lm 40W——340lm 60W——540lm 100W——1 050lm 150W——1845lm 200W——2660lm 300W——4350lm 500W——7700lm 1000W——17000lm

色温对照表

White Balance Occasionally the question arises as to how to reproduce the "real" color of light sources in a rendered environment. I set out to research this subject, and found a lot of very contradictory information. Some approaches try to categorize light sources by their color temperature. Some then try to come up with some meaningful way of converting that color temperature to RGB values to use in programs like Lightwave or Cinema 4D. Ultimately these approaches all fail to take into account several realities that work against trying to come up with a unified approach to light coloring and rendering. The human visual system is very good at "white balancing" what we look at. As long as the scene we are viewing contains a continuous spectrum of colors, we interpret the light as "white". In reality, the incandescent light we light our homes with is quite orange. Daylight is very blue. Fluorescent lights vary from sickly greens to reddish purples. And yet, we see all these lighting situations as more or less neutrally colored. In the real world, light consists of all visible colors, not just red, green, and blue wavelengths. The RGB color system that we use in computer graphics arose out of a peculiarity of human perception - we have structures in our eyes called "cones" that respond to red, green, and blue light sources. A monochromatic yellow light excites both the red and green cones in our eyes, and we see it as yellow. Such a yellow light in the real world would not allow a red object to appear red, or a green object to appear green. But in computer graphics a yellow light has both a red and green component, and so allows objects with those colors to appear fully colored. This is a limitation of many computer graphic programs at the moment. Film cameras cannot compensate for the varying shades of light in the way that our visual sense can. Thus, we have daylight film which has heavy orange filtering to tone down the blue quality of outdoor light. We have indoor film which has a boosted blue response to even out the amber lighting. For fluorescent situations, we can use a combination of film type and filters to color balance the scene we are photographing. If we were to pick a particular color of light, say daylight, and say that it is "white" and photograph everything, indoors and out, with a film stock that renders daylight as white, all of our indoor shots would be shades of orange and amber, and outdoor shots under blue sky would be intensely blue. This would be undesirable. Thus too it is undesirable to pick a similar approach with our 3D rendering of light. We have to be relative - and choose a light color to be "white" in our scene, with other types of light sources being colored relative to that one. In this way we can produce our synthetic "photos" to produce a pleasing result in our final renders. Of course, to understand how different types of light sources relate to each other,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how these light sources work. To do this we are going to look at 3 basic types of light source. Black Body Illuminants The first group of light sources are the black body illuminants. These are materials that produce light when they are heated. The sun is a black body illuminant, as is a candle flame. The color of light of these types of sources can b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Kelvin temperature. Note that this temperature has nothing to do with how "hot" a light source is - just with the color of its light. A light source with a low Kelvin temperature is very red. One with a high Kelvin temperature is very blue. More accurately, when we see two light sources side by side in a scene, the higher Kelvin light appears more blue, and the lower Kelvin light appears more red. Its all relative. Black body illuminants produce a fairly even, continuous spectrum of colors, and so are perceived as "white" by our visual sense. Therefore, in the absence of comparative light sources in our scene, these should be rendered with warm, nearly white lights. Below is a chart of some common Kelvin Light Source temperatures coupled with their RGB Equivalents. These equivalents were arrived arbitrarily - I eyeballed them. There were a couple of converters I found

调色温电源方案分析

调色温电源方案分析 一、总述: 调色温LED灯一般是2700-3200K和6000-6500K之间两路色温值的LED灯珠通过调节两路各自占空比实现2700-6500K之间任意色温值。 LED调色温有几种实现方式。其中各有利弊。为实现稳定的调色温电路,得到稳定的光照效果,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电源拓扑结构、不同的控制方式。总之调色温电源有好几种技术类型,下面对这几种类型分别做出详细分析。 二、调色温电源分类: 1)根据控制方式分:分段调光调色温、遥控调色温、2.4G调色温 2)根据安规分类:隔离、非隔离电源 3)大概功率分类:24W以下、24W以上 三、针对实际案例分析 1、目前完整的有之前做的一系列分段开关调色温电源,这类的调色温电源比较明确, 采用业内成熟的分段调色温电源方案即可,包括惠星晨的一系列方案,隔离非隔离 都有,由于实现方式是检测开关状态,给到控制IC切换通道的开通,各通道只有 两种状态:要么占空比为1要么占空比为0,不存在占空比很低的区间,所以控制 方面不存在太大的技术难度。 2、遥控调色温的实现:本人没有做过相应方案,据观察别人的做法,如下:红外遥控 头模块给控制信号给简单的8位MCU,IO产生相应PWM信号,驱动带PWM调光功能 的电源方案,不管是隔离还是非隔离,必须是电源方案本身带有PWM功能。初步分 析此类电源,也不是很复杂,保证MCU正常供电,根据码值调节IO的PWM占空比。

还有一个重点是电源方案的选择,好的电源方案调光曲线比较好,不抖光。拆解别人做的方案,参数如下:高压输入,输出150V 260MA,电源方案采用TP8563D为内置MOS带PWM功能非隔离低PF方案,而MCU供电部分则非常简单,从桥堆后高压部分拉电阻经稳压管直接供电。 3、Zigbee 2.4G调光模块控制。这种也是现在进行的案子,也是本人比较费力的方案。 具体参数要求如下:有三个功率的吸顶灯,36W/48W/72W。用FB的调色温模块。由于是吸顶灯,需要内置电源,而且有圆形的灯,考虑到解决灯的暗区问题,电源最好不能放到灯的中间位置,需要将电源放到灯的侧边,所以电源的外壳被限制了大小。正是由于体积限制,可能需要采用非隔离拓扑结构减少体积。 可能性一:高PF的APFC非隔离电源由于本身输入电流跟随输入电压,前面采用CBB 电容,所以输出的电流本身会有轻微的抖动,这是很大的弊端,比如MT7860等等。 但是后面可以用无频闪模块消除频闪抖动。MT7860在实际与飞比zigbee模块的配合过程中,在最低亮度时会隔一段时间闪一下,这应该要软件配合限制占空比。这种电源结构有两种不同做法:一种是CT,即模块IO口一路白光一路暖光,这种方式需要两路独立的MT7860电源,IO口分别控制两路电源的PWM引脚。这种电路结构上比较简洁。另一种是CCT,即模块一个IO口控制MT7860的PWM脚,另外一路控制色温。深入分析,由于只有一路IO口控制两路互补的MOS,这样可以防止低占空比时空载电压浮高而引起的保护问题。但是由于这种电路结构必须是实地BUCK,电感在低侧,LED-并不是芯片的地,所以模块的控制信号需要用光耦隔离具体的驱动电路如下图(这个电路不带负载时波形比较好,中间间隔时间10US,互补性很好,但是一带上MOS就被钳下来,估计驱动能力不够,需要进一步调试)。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个驱动电路需要一个10V的驱动供电部分,这个部分试过从BUCK恒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