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照明亮度的计算

道路照明亮度的计算
道路照明亮度的计算

道路照明亮度的计算

摘要:本人通过多年来在道路路灯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从人行道边的位置、灯具的高度,道路表面及灯具的光分布变化,应用一定的计算公式,计算灯具的光线照射到路面某点的亮度,真正找到真射到该点的光强,从而计算出路面的反射特性。

关键词:道路照明亮度计算

为了计算灯具的光线照射到路面某点的亮度,必须找到真射到该点的光强,然后考虑路面的反射特性。

图l显示了所涉及的几何形状,要求计算观察者方向的点P的亮度。为找到P的亮度一定要知道路面的反射特性。不能将路面的反射假设为大致均匀的漫反射。所以不能使用反射率,而要使用亮度系数。它将入射和反射光线的几何状态全部考虑在内。亮度系数q定义为:表面上某一点观察方向上的亮度L与该表面照度的比值,即q=L/E。它是相对于与观察方向相关的特定的入射方向而言的。

通常q的值取决于图l中的三个角口a、β和r。但可将其减少为两个,通过将计算视野限制在司机前方60m~160m之间就大大简化了计算过程。在这个区域内,角a在0.5~1.5度之间变化,在这一角度内亮度系数的变化甚微。为了得到一个代表性的结果,我们测量a为l 度的亮度系数。

道路照明亮度计算

道路照明亮度计算 一、计算条件的若干规定 进行路面亮度计算时,计算是段的选择、计算点的设置、观察点的高度、纵向位置和横向位置等和测量路面亮度的规定相同,见第八章第二节。 二、路面上任意点亮度的计算 1、根据等光强曲线图和γ表进行计算 一个灯具在某点P上所产生的亮度(173页有一公式) 数个灯具在P点上产生的总亮度(173页有一公式) 式中c i,γ1——计算点(P)相对于第i 个灯具的坐标; I(c i,γ1)——第i个灯具指向计算点(P)的光强值。可由该种灯具的等光强曲线图查出或内插求出; γ(βi,γ1)——简化亮度系数。可从实际路面测得或从实际路面相对应的标准路面的γ表中查出(见附表); h——灯具的安装高度。 计算路面上某一点的亮度时,只需考虑位于计算点前方(即向观察位置一方)5倍安装高度、后方(即观察位置远侧)12倍安装亮度、两侧各5倍安装亮度范围内的灯具对该点亮度的贡献。 2、根据灯具的等亮度曲线图讲行计算 如果灯具的光度测试报告给出了等亮度曲线图,有时也可以用它来逐点计算路面上的亮度。 使用等亮度曲线图时应该注意的是,该图是对于平行于路轴并经过灯具的垂直平面(c=0?平面),并在路面上距离灯具的垂直投影点为10h的观察者进行计算和绘制的。因此,使用该图的方法与观察者的实际位置有关,可分为两种情况予以考虑。 (1)观察者位于灯具排列线上。 见图7-10,由于这时观察者的位置和计算、绘制等亮度图时所依据的条件一致,因此,使用起来就比较简单。首先画一张以灯具安装高度作标尺的、比例和等亮度曲线图相一致的缩尺道路平面图。然后叠加上透明的等亮度图,令道路的纵轴和等亮度图的纵轴平行,且使等亮度图的中心点(0,0)和灯具的投影位置重合。随后,在任意点上的相对亮度就可以读出。对第二个灯具继续重复这一过程,并把结果叠加,就可以求出该点的总相对亮度(事实上等

道路通行能力计算题

1、已知平原区某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120km/h,标准路面宽度和侧向净宽,驾驶员主要为经常往返于两地者。交通组成:中型车35%,大型车5%,拖挂车5%,其余为小型车,高峰小时交通量为725 pcu/h/ln,高峰小时系数为0.95。试分析其服务水平,问其达到可能通行能力之前还可以增加多少交通量? 解:由题意,fw=1.0,fp=1.0; fHV =1/{1+[0.35×(1.5-1)+0.05 ×(2.0-1)+0.05 ×(3.0-1)]}=0.755 通行能力:C=Cb × fw× fHV × fp =2200×1.0×0.755×1.0 =1661pcu/h/ln 高峰15min流率:v15=725/0.95=763pcu/h/ln V/C比:V15/C=763/1661=0.46 确定服务水平:二级 达到通行能力前可增加交通量:V=1661-763=898pcu/h/ln 2、已知某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车速为100km/h,行车道宽度3.75m,内侧路缘带宽度0.75m,右侧硬路肩宽度3.0m。交通组成:小型车60%,中型车35%,大型车3%,拖挂车2%。驾驶员多为职业驾驶员且熟悉路况。高峰小时交通量为1136pcu/h/ln,高峰小时系数为0.96。试分析其服务水平. 解:由题意,ΔSw= -1km/h,ΔSN= -5km/h ,fp=1.0,SR=100-1-5=94km/h ,CR=2070pcu/h/h fHV =1/{1+[0.35×(1.5-1)+0.03 ×(2.0-1)+0.02 ×(3.0-1)]}=0.803 通行能力:C=CR×fHV ×fp =2070×0.803×1.0 =1662pcu/h/ln 高峰15min流率:v15=1136/0.96=1183pcu/h/ln V/C比:v15/C=1183/1662=0.71 确定服务水平:三级 3、今欲在某平原地区规划一条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120km/h,标准车道宽度与侧向净空,其远景设计年限平均日交通量为55000pcu/d,大型车比率占30%,驾驶员均为职业驾驶员,且对路况较熟,方向系数为0.6,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为0.12,高峰小时系数取0.96,试问应合理规划成几条车道? 解:由题意,AADT=55000pcu/d,K=0.12,D=0.6 单方向设计小时交通量:DDHV=AADT×K×D=55000×0.12×0.6=3960pcu/h 高峰小时流率:SF=DDHV /PHF=3960/0.96=4125pcu/h 标准的路面宽度与侧向净空,则fw=1.0,fp=1.0,fHV=1/[1+0.3×(2-1)]=0.769 所需的最大服务流率:MSFd =SF/(fw×fHV×fp) =3375/0.769=5364pcu/h 设计通行能力取为1600pcu/h/ln,则所需车道数为:N =5364/1600=3.4,取为4车道。 4、郊区多车道一级公路车道数设计,设计标准:平原地形,设计速度100km/h,标准车道宽,足够的路侧净空,预期单向设计小时交通量为1800pcu/h,高峰小时系数采用0.9,交通组成:中型车比例30%,大型车比例15%,小客车55%,驾驶员经常往返两地,横向干扰较轻。 解:计算综合影响系数fC。 由题意,fw=1.0,fP=1.0,fe=0.9 (表2.9),Cb =2000pcu/h/ln, fHV =1/[1+ΣPi(Ei- 1)]=1/[1+0.3 ×(1.5-1)+0.15 ×(2-1)]=0.769 fc=fw×fHV×fe×fp=1.0 ×0.769×0.9×1.0=0.692 计算单向所需车道数:

道路照明计算(学术参考)

技术报告之道路照明计算CIE 140-2000 ISBN 3 901 906 54 1 7.2.1水平照度 某点上的水平照度应按下面的公式或数学方程式来计算: 式中: Eh是某点的维持水平照度,lux; Σ所有灯具的亮度分布总和; I(C,γ)指某点方向上的光强,cd/klm; ε指某点的光线入射角; γ指光度学垂直角; H指灯具的安装高度; Φ指灯具所有光源的初始光通量,按klm; MF指光通量维持系数和灯具维持系数的乘积。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 国际照明委员会是致力于为各成员国之间在有关照明艺术和科学方面进行国际合作和信息交流的一个组织。由37个国家、一个地区以及8个非正式成员组成。成立CIE的目的: 1.为各成员国之间讨论有关光和照明科学、技术和艺术领域的问题和进行信息 交流提供国际论坛。 2.建立光和照明领域基本标准和测量规范。 3.为推动光和照明领域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发展的应用规范和程序提供指导.。 4.筹备和发布光和照明领域有关科学、技术和艺术的标准、报告和其它出版物。 5.在光和照明领域,有关科学、科技、标准和艺术方面与其他国际组织保持联 络和进行技术交流。 CIE的工作由7个部门执行,每个部门大约有20个技术委员。工作范围从日常

工作到各种照明场合应用,其所建立的标准和技术报告适用于全世界。 全体会议每4年举行一次,回顾和报告各部门和技术委员的工作,并制定以后的工作计划。CIE是光和照明领域的权威,正因为如此,它在国际组织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CIE 140-2000 序号日期修订版注解 1 2006年7月第19页,图13,双车道作为计算区域的上阴影部分,因为在相反的驾驶方向之车道上没有定位观察器,所以被删除。 2 2006年12 月 已修正在封面上的ISBN号码 UDC: 628.931 DESCRIPTOR: 人造照明:设计和计算 628.971室外照明 628.971.6 街道照明 CIE专业委员会第4 分支机构在4月15日筹备了“照明和信号指示灯”这份专业报告,且此报告已经被行政管理局委员会国际歌德通过(做研究用)。该文件是在目前的知识基础上以及在特定的光和照明领域的经验建立起来的,可以被CIE全体会员和其他感兴趣的当事人使用。然而,这份文件的数据是作为参考的非计量标准。关于后续有可能的修正案, 最新的CIE程序或CIE网站新闻可以被协议修改。 任何组织或产品所提及的并不意味着被CIE认可。虽然已经汇编了,但截至发稿时,这些资料可能仍不全面。

路灯配电缆计算公式

道路照明配电相关问题汇总: 1. YJV 电缆各规格供电半径估算: 1.1 根据电压降计算初步确定电缆截面及长度: 一般情况下道路照明供电线路长,负荷小,导线截面较小,则线路电阻要比电抗大得多,计算时可以忽略电抗的作用。又由于照明负荷的功率因数接近1,故在计算电压损失时,只需考虑线路的电阻及有功功率。由此可得计算电压损失的简化计算公式: (0.5)%p X l M U CS CS +?== 由于从配电箱引出段较短为X ,支路电缆总长为L 。则: 2%CS U L X P ?=- 对于三相供电:1500S L X P =-,对于单相供电:251.2S L X P =- P —负荷的功率,KW ; L —线路的长度,m ; X —进线电缆的长度,m ; U%—允许电压损失(CJJ45-2006-22页,正常运行情况下,照明灯具端电压应维持在额定电压的90%—105%。为了估算电缆最大供电半径取%10%U ?= ) C —电压损失计算系数(三相配电铜导线75C =,单相配电铜导线 12.56C =)

举例:假设一回路负荷计算功率为N KW,试估算不同电缆截面的供电线路长度 ?

1.2 校验路灯单相接地故障灵敏度来确定电缆最大长度: 道路照明供电线路长、负荷小、导线截面较小,则回路阻抗较大。 故其末端单相短路电流较小(甚至不到100A ),这样就有可能在发生单相短路故障时干线保护开关不动作。 2. 路灯采用“TN-S 系统”相关配电问题汇总: 2.1路灯采用“ TN-S 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电流计算; 下面举例对TN-S 系统路灯单相接地故障进行计算: 一路灯回路长990m ,光源为250W 高压钠灯(自带电容补偿, cosa 0.85=,镇流器损耗为 10%)。布置间距为30m (该回路共有 990/30=30套灯具),采用一台100KV A 的路灯专用箱变来供电,箱变内带3m 长LMY —4(40X4)低压母线。采用三相配电,电缆截面为YlV —4X25+1X16。灯具引接线为BVV-3X2.5,灯杆高为10米。试计算其单相接地故障电流? 方法一:单相接地故障电流按照相—保回路进行计算。该相—保回路总共用高压系统、变压器、低压母线、低压电缆、灯头引接线等阻抗

道路照明基本理论与计算

道路照明基本理论与计算 第一部分道路照明基本概念第二 部分道路照明灯具第三部分道 路照明计算 第四部分道路照明测量 第一部分道路照明基本概念 一、光的度量 1、光通量——光源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光量称为光通量,符号Φ,单位是lm(流明)。 2、光强(度)——光源在给定方向的单位立体角中发射的光通量被定义为光源在该方向的光强 (度),符号为I,单位为坎德拉(cd)。I=dφ/dΩ(Ω为立体角) 3、(光)照度——表示表面被照明程度的量称为(光)照度,它是每单位面积上接受到的光通量 数,符号为E,E=dφ/ds,单位为lx(勒克斯),1lx即1lm/m2。 一些实际情况下的(光)照度值 4、 方向的(光)亮度,符号为L,L=dI/ds,单位为cd/m2(过去常用单位为nt(尼特),1nt=1 cd/m2)。 5、发光效率 (1)光源发光效率——指一个光源所发出的光通量φ与该光源所消耗的电功率P之比,即:η=φ/P。 (2)灯具效率——指在规定条件下测得的灯具发射的光通量值与灯具内所有光源发出的光通量的测定值之和的比值。 6、对比感受性 视觉认知的基本条件:亮度对比和颜色对比(在此忽略)。

亮度对比是视野中目标和背景亮度差与背景(或目标)亮度之比,符号C,即: C = | L0 ?L b |式中:L0—目标亮度(nt); L b—背景亮度(nt) L b 人眼刚刚能够知觉的最小亮度比,称为阈限对比,符号C 。阈限对比的倒数,即表示人眼的对比感受性,也称为对比灵敏度,符号S c,即: S c = 1式中:S c——对比感受性; C —阈限对比C S c显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它的变化与以下因素有关: 1、照明条件; 2、观察目标的大小; 3、观察目标呈现的时间。 在理想条件下,视力好的人能够分辨0.01的亮度对比, 即人的对比感受性最大可达100。 由图中可以看出,S c随L b而上升,到大于100 nt 以 后即接近最大值,之后,尽管L b在绝对数值上仍有比较 大的上升,但S c已无大的上升空间,相反,当L b大于 1000以后,S c反而有所下降,这主要是由于背景亮度过 大而产生眩光的缘故。 特别要提醒大家的是:照度是一个客观值,而亮度是一 个主观值。 对比感受性与背景亮度关系图 横轴L b,纵轴S c二、关于道路照明的几个术语:(参见新版《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1、灯具的安装高度——灯具的光中心至路面的垂直距离,符号为h。 2、灯具的安装间距——沿道路的中心线测得的相邻两个灯具之间的距离,符号为s。 3、悬挑长度——灯具的光中心至邻近一侧缘石的水平距离,即灯具伸出或缩进缘石的水平距离,符 号为O。 4、道路有效宽度——与道路的实际宽度、灯具的悬挑长度和灯具的布置方式等有关的理论距离,符号为w eff。 当灯具采用单侧布置方式时,道路有效宽度为实际路宽减去一个悬挑长度。 当灯具采用双侧(包括交错和对称)布置方式时,道路有效宽度为实际路宽减去二个悬挑长度。 当灯具在双幅路中间分车带上采用中心对称布置方式时,道路有效宽度就是道路实际宽度。 道路有效宽度计算示意图

道路照明计算

道路照明计算 上海时代之光照明电器检测有限公司 夏清明 道路照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各种机动车辆的驾驶者以及行人在自然光照不理想的情况下能辨认出道路上的各种情况,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 ,保障交通安全,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方便人民生活,降低犯罪率和美化城市环境。 根据道路使用功能,城市道路照明可分为主要供机动车使用的机动车交通道路照明和主要供非机动车与行人使用的人行道路照明两类。目前机动车交通道路照明以路面平均亮度、路面平均照度、路面亮度均匀度和纵向均匀度、路面照度均匀度、阈值增量、环境比作为主要评价指标。本文将以机动车道路照明作为重点,讲解以上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1.亮度系数和简化亮度系数 亮度系数定义为一定观察角度上某点的亮度与此点水平照度的比值。公式表达为: 1.1 事实上在道路照明计算中更常用的是简化亮度系数r,其定义式为: 1.2 ε为光线入射角。观察角α对r是有影响的,但是在道路照明计算时α通常固定为1°。 此时r是ε和β的函数。各角度的意义如图1.1所示。 图1.1 角度关系 进行路面亮度计算,需要灯具的光度数据和路面简化亮度系数r。实际路面的r值只有

通过测量才能获得。我国目前尚没有自己的路面亮度系数实测数据,道路照明计算时采用的是CIE和PIARC共同推荐的简化亮度系数表。形式如表1.1所示: 表1.1 简化亮度系数表 需要说明的是上表中r值放大了10000倍,且对于沥青路面和混凝土路面,其简化亮度系数表是不同的。简化亮度系数表有其适用范围,其所覆盖的平面区域如图1.2所示: 图1.2 简化亮度系数表的适用范围 H为灯具安装高度。

2.计算区域及布点 沿着道路纵向计算区域应位于同列两只路灯之间。在横向,如果没有中央隔离带,计算区域覆盖整个行车道,如果有中央隔离带,则覆盖其中一侧行车道。简化亮度系数表在观察角度位于0.5度到1.5度之间都是适用的,观察者眼睛的高度通常设定为1.5m,此时计算点距离观察者的距离大约是57m到172m,通常近似为60m到170m,如图1.3所示: 图1.3 计算区域及布点 纵向:相邻计算点之间的距离D=S/N S为计算区域纵向长度 N为纵向计算点的个数,当S≤30m时,N=10;当S>30m时,N取使得D≤3m 的最小整数 纵向最外侧计算点与计算区域边界的距离等于D/2 横向:相邻计算点之间的距离d=W L/3 W L为车道宽度 横向最外侧计算点与计算区域边界的距离等于d/2 观察者位于每条车道的中线上,如图1.4所示:

【道路运输】通行能力计算

下面只是相关的计算方法只是要寻找更为专业只是还是要看专业书籍的。 道路通行能力 第3.2.1条路段通行能力分为可能通行能力与设计通行能力。 在城市一般道路与一般交通的条件下,并在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时,一条机动车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按下式计算: Np=3600/ti(3.2.1-1) 式中Np——一条机动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pcu/h); ti——连续车流平均车头间隔时间(s/pcu)。 当本市没有ti的观测值时,可能通行能力可采用表3.2.1-1的数值。 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机动车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Nm=αc·Np(3.2.1-2) 式中Nm——一条机动车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 αc——机动车道通行能力的道路分类系数,见表3.2.1-2。

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机动车车道设计通行能力应根据不同的计算行车速度、绿信比、交叉口间距等进行折减。 第3.2.2条一条自行车车道宽1m。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时,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按下公式计算: Npb=3600Nbt/(tf(ωpb-0.5))(3.2.2-1) 式中Npb——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veh/(h· m)); tf——连续车流通过观测断面的时间段(S); Nbt——在tf时间段内通过观测断面的自行车辆数(veh); ωpb——自行车车道路面宽度(m)。 路段可能通行能力推荐值,有分隔设施时为2100veh/(h·m);无分隔设施时为1800veh/(h·m)。 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按下式计算: Nb=αb·Npb(3.2.2-2) 式中Nb——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veh/(h· m)); αb——自行车道的道路分类系数,见表3.2.2。 受平面交叉口影响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设有分隔设施时,推荐值为1000~1200veh/(h·m);以路面标线划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时,推荐值为800~1000veh/(h·m)。自行车交通量大的城市采用大值,小的采用小值。 第3.2.3条信号灯管制十字形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按停止线法计算。

道路照明计算书

道路照明计算书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设计计算书 项目编号: 2016SD037SS 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 项目名称:济宁市火炬路跨日菏铁路跨线桥工程 子项或构筑物名称:路灯工程 计算专业:电气计算书册数: 第册共页 计算:2017年8月3日 校对:2017年8月4日 校核:2017年8月4日 审核:2017年8月4日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项目概况 火炬路跨日菏铁路跨线桥工程:跨线桥全长829米,双向四车道,标准段宽米,接坡段长度277米。改建地面道路1247米,跨线桥:双向4车道,设计车速60km/h;地面道路:单向4车道,设计车速40km/h,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二、设计条件 道路级别:主干路; 设计车速:跨线桥:60 km/h 地面道路:40km/h; 车道数:跨线桥:双向4车道地面道路:单向4车道; 路面宽度:跨线桥:地面道路:13m; 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 三、路灯初拟选用与布置 跨线桥:双向4车道: 路灯布置方式:两侧连续对称布置,沿道路方向,灯杆设置于防撞墩内; 灯具配光类型:半截光型; 路灯光源:200W LED灯(光效≥100lm/w); 路灯悬壁长度:2m。 地面道路:单向4车道 路灯布置方式:单侧布置,沿道路方向,灯杆中心距路沿石; 灯具配光类型:半截光型; 路灯光源:280W LED灯(光效≥100lm/w);

路灯悬壁长度:2m。 四、照明设计计算 1、跨线桥:双向4车道 (1)路面有效宽度Weff = ×()= (2)灯具安装高度H ≥× = 。 本工程拟选用灯杆高度,H=10m。 (3)路灯间距S ≤ = ×10 = 35m。 本工程拟设置路灯间距,S=30m。 (4)路面平均照度 依据路面平均照度公式:E = ηφMN/ (W S) 按照上述条件以及公式计算得: 路面平均照度:E =ηφMN/ (W S) = ×200×100××2/×30) = 31(lx)。 (5)照明功率密度:LPD = 200××2/×30) = (W/m2)。 地面道路:单向4车道 (1)路面有效宽度Weff = 13-1×()= (2)灯具安装高度H ≥× = 。

计算LED路灯的照度

用“利用系数”法计算LED路灯的照度及配置 摘要:路面平均照度是城市道路照明的评价指标之一,也是路灯配置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一条城市道路要配置或更换为LED路灯,技术上首先就要计算照度指标。用“利用系数”法计算则是比较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提供了“利用系数”法计算的公式、依据、数据及实例。 关键词:LED路灯照度利用系数计算 路面平均照度是城市机动车交通道路和人行道路照明的评价指标之一,也是路灯配置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一条城市道路要配置或更换为LED路灯,技术上首先就要涉及到照明的相关指标的计算。用“利用系数”法计算则是比较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 “利用系数”法计算的公式,绝对照搬传统照明理论研究的结论。我们要做的只是要将LED 路灯的一些实验或理论数据输入公式,得到结果并与道路照明设计标准的要求对照而已。不言而喻,这些计算也是LED路灯的设计、开发、改进、提高以及市场营销的必需。 一、概念 利用系数(U)是直接照在路面上的光通量与全部光源发出的光通量的比值,与路灯灯具的高度、仰角、布置方式、路面宽度等有关。 光通量(Φ)是光源发射并被人的眼睛接收的能量之总和。表示单位时间辐射光能量的多少,单位为流明lm。其它表示方法:cd.sr(cd是发光强度的单位:坎德拉。Sr是立体角球面度的单位。 照度(E)是光通量与被照射面积之间的比例系数,单位为勒克司lx。1lx即指1lm的光通量平均分布在面积1平方米的能量,即lm/m2。 路面平均照度(Eav)是按照有关规定在路面上预先设定的点上测得的或计算得到的各点照度的平均值。 维护系数(k)是照明装置使用一定时期之后,在规定表面上的平均照度或平均亮度与该装置在相同条件下新安装时在同一表面上所得到的平均照度或平均亮度之比。 灯具的安装高度(H)是灯具的光中心至路面的垂直距离。 灯具的安装间距(S)是沿道路的中心线测得的相邻两个灯具之间的距离。 悬挑长度(XL)是灯具的光中心至邻近一侧缘石的水平距离,即灯具伸出或缩进缘石的水平距离。 路面有效宽度(Weff)是用于道路照明设计的路面理论宽度,它与道路的实际宽度、灯具的悬挑长度和灯具的布置方式等有关。 部分相关概念见下图: 二、计算公式 根据照度的定义式,E=Φ/A (1) 式中,A—被照射面积,m2 路面平均照度,Eav=F/(W*S) (2) 式中,F—路灯光源的额定光通量,lm;

道路照明计算书

设计计算书 项目编号:2016SD037SS 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 项目名称:济宁市火炬路跨日菏铁路跨线桥工程 子项或构筑物名称:路灯工程 计算专业:电气计算书册数: 第册共页 计算:2017年8月3日 校对:2017年8月4日 校核:2017年8月4日 审核:2017年8月4日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项目概况 火炬路跨日菏铁路跨线桥工程:跨线桥全长829米,双向四车道,标准段宽17.5米,接坡段长度277米。改建地面道路1247米,跨线桥:双向4车道,设计车速60km/h;地面道路:单向4车道,设计车速40km/h,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二、设计条件 道路级别:主干路; 设计车速:跨线桥:60 km/h 地面道路:40km/h; 车道数:跨线桥:双向4车道地面道路:单向4车道; 路面宽度:跨线桥:18.5m 地面道路:13m; 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 三、路灯初拟选用与布置 跨线桥:双向4车道: 路灯布置方式:两侧连续对称布置,沿道路方向,灯杆设置于防撞墩内; 灯具配光类型:半截光型; 路灯光源:200W LED灯(光效≥100lm/w); 路灯悬壁长度:2m。 地面道路:单向4车道 路灯布置方式:单侧布置,沿道路方向,灯杆中心距路沿石0.5m; 灯具配光类型:半截光型; 路灯光源:280W LED灯(光效≥100lm/w); 路灯悬壁长度:2m。 四、照明设计计算 1、跨线桥:双向4车道 (1)路面有效宽度Weff = 18.5-2×(2-0.5)=15.5m (2)灯具安装高度H ≥0.6×15.5 = 9.3m。 本工程拟选用灯杆高度,H=10m。 (3)路灯间距S ≤ 3.5H = 3.5×10 = 35m。 本工程拟设置路灯间距,S=30m。 (4)路面平均照度 依据路面平均照度公式:E = ηφMN/ (W S)

道路照度计算公式_如下

道路照度计算公式如下: E=φ(光通量)N(路灯单双侧)U(利用系数)/K(路面材料砼1.3、沥青2)B(路宽)D(电杆间距) 具体解释/定义 E:道路照度 φ:灯具光通量 N:路灯为对称布置时取2,单侧和交错布置时取1 U:利用系数 K:混泥土路面取1.3,沥青路面取2 B:路面宽度 D:电杆间距 关于平均照度的计算公式 偶然间得到一个求平均照度的公式 E=F.U.K.N/S.W 并有几组计算数据 E= 2x9000x0.65x0.36/18/30=7.8Lx (110w高压钠灯,杆高10米,间距30米,道路有效宽度:20-1-1,双侧对称布置) E=2x16000x0.65x0.36/18/30=13.8Lx (150W高压钠灯,杆高10米,间距30米,道路有效宽度:20-1-1,双侧对称布置) E=2x9000x0.65x0.36/18/28=8.35Lx (110W高压钠灯,杆高10米,间距28米,道路有效宽度:20-1-1,双排对称布置) 我查了资料了解到 U为利用系数 k为维护系数(混泥土路面取1.3,沥青路面取2 ) S为路灯安装间距(28,30为安装间距) W为道路宽度(18为道路有效宽度) N为路灯排列方式((N路灯为对称布置时取2,单侧和交错布置时取1) 我想问的是: 1、上边举例的数据中,2是代表对称布置取2,还是沥青路面取2(我得到资料中为提及路面) 2、U利用系数和K维护系数,分别代表数据中哪个数值? 3、公式中的F是什么数据?它对应数据中哪个数值?

4、除道路宽度W,路灯排列方式N,安装间距S以外,F、U、K的数据在新的计算中如何得到 1、上边举例的数据中,2是代表对称布置取2 2、U利用系数=0.65,K维护系数=0.36 3、公式中的F是光通量,它对应数据是9000和16000 4、除道路宽度W,路灯排列方式N,安装间距S以外,F、U、K的数据都是根据所选择的灯具和光源的类型得到的。 五,路灯灯具布置设计 以

道路照明设计中单相短路电流计算

道路照明设计中单相短路电流计算 照明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中比较重要的一项设计内容。为了确保城市道路照明能为车辆驾驶人员以及行人创造良好的视看环境,达到保障交通安全,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方便人民生活,防止犯罪活动和美化城市环境的效果,建设部于91年特制定了《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91.标准要求道路照明设计原则为“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约能源、维修方便。”并对照明标准、光源和灯具的选择、设计、照明供电和控制以及节能措施等方面做了较详尽的规定和要求,笔者在工程设计中运用和深入了解标准的过程中,确实得到了很多的益处,同时也发现一些不完善之处,比较突出的是规范中对照明供电保护及电缆选择没有做详细说明和要求,而这部分内容的设计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约能源、维修方便”这个基本原则。在道路实际使用中发生的电气故障,小到电缆烧毁,大到人身触电伤亡事故的出现,都于与此相关。笔者希望本文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与本行业同仁一同探讨。 在道路照明配电中,由于配电线路较长,配电线路零序阻抗较大,单相接地(零)短路电流相对较小。为了计算低压配电系统的单相接地(零)电流,需要利用不对称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不对称短路电流可利用计算三相短路的原则进行计算。因为电压的对称分量

与相应的电流对称分量成正比,因此在正序、负序和零序分量中,都能独立地满足欧姆定律和克希荷夫定律。正序、负序和零序电流也只产生相应地正序、负序和零序电压降,利用这一个重要的性质,可以用电工学中对称分量法分析在对称电路中所产生的各种不对称短路。 单相接地(零)短路电流的计算 不对称短路时,由于距发电机的电气距离很远,降压变压 器容量与发电机电源容量相比甚小,因此,可假定正序阻抗约等于负序阻抗。单相接地(零)短路电流按下式计算: 式中Up平均线电压(V)R0Σ,X0Σ,Z0Σ配电网络的总零序电阻,总零序电抗,总零序阻抗。R1Σ,X1Σ,Z1Σ配电网络的总正序电阻,总正序电抗,总正序阻抗。 电路中主要元件阻抗 1、电力系统正序电抗的计算在计算低压电力网络短路时,有时需要计入系统电抗XX,如果系统电抗不知,只有原线圈方面的 短路容量或高压短路器的额定容量Sdn(MVA)时,则系统正序电抗 可近似地按下式计算:式中 Uj=Up平均线电压(V)Sdn原线圈方面的短路容量或高压短路器的额定容量(KVA)。 2、变压器阻抗的计算 变压器的正序电阻: 变压器的正序电抗:式中ΔPd 变压器短路损耗(kW)Ue 变压器二次侧额定电压(V)Se 变压器额定容量(KVA)Ud% 变压器阻 抗电压百分比,变压器的零序电抗是与其本身结构和绕组的接法有关。

城市道路照度计算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计算 根据《城市道路照明规范》机动车交通道路照明标准,道路评价指标以路面平均亮度(或路面平均照度)、路面照度均匀度、眩光限制、环境比和诱导性为评价指标。亮度计算和眩光计算比较复杂,在实际照明工程设计中,照明计算通常只进行照度计算,当对照明质量要求较高时,才要求做亮度计算与眩光计算,因此,我们采用路面平均照度E v(lx)作为评价指标。 进行平均照度计算时,通常采用利用系数法 ,其中: 平均照度E v=N·nφ·μ·K S·W N——路灯排列方式,1代表单排、交错排列,2表示双排排列; 图1 常规照明灯具布置的五种基本方式: (a)单侧布置;(b)双侧交错布置;(c)双侧对称布置;(d)中心对称布置;(e)横向悬索布置 n——每盏灯中的光源数; φ——灯泡的光通量,灯泡的光通量与光源类型、光源功率、生产厂家都有关系,如:高压钠灯光效为80~130lm/W,金卤灯的光效为67~110lm/W; μ——灯具利用系数,指投射到参考平面上的光通量与照明装置中的光源的额定光通量之比,与灯具效率,灯具配光类型有关,可参

阅《照明手册》中灯具利用系数表,对普通照明要求场合亦可取经验值0.35~0.45; K ——维护系数,道路照明的维护系数为光源的光衰系数和灯具因污染的光衰系数的乘积。根据目前我国常用道路照明光源和灯具的品质及环境状况,以每年对灯具进行一次擦拭为前提,维护系数可按表1确定。 表1 道路照明的维护系数 I P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防护等级系统将灯具依其防尘防湿气之特性加以分级,是由两个数字所做成,第一个数字表示灯具离尘、防止外物侵入的等级,第二个数字表示灯具防湿气、防水侵入的密闭程度,数字越大表示其防护等级越高,IP54表示完全防止外物侵入,虽不能完全防止灰尘进入,但侵入的灰尘量并不会影响灯具正常工作,防止各方向飞溅而来的水进入灯具造成损害; S ——灯杆间距,灯杆间距与灯具的配光类型、布置方式、路面的有效宽度有关,见表2,m ; 表2 灯具的配光类型、布置方式与灯具的安装高度、间距的关系 注:Weff 为路面有效宽度(m)。

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整理版

通行能力分析 一、道路通行能力的概述 1、基本通行能力:指在一定的时段,理想的道路、交通、控制和环境条件下,道路的一条车道或一均匀段上或一交叉点,合情合理地期望通过人或车辆的最大小时流率。(基本通行能力是在理想条件下道路具有的通行能力,也称为理想通行能力。) 2、实际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指在一定时段,在实际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一条车道或一均匀段上或一交叉点,合情合理地期望通过人或车辆的最大小时流率。(可能通行能力则是在具体条件的约束下,道路具有的通行能力,其值通常小于基本通行能力。) 3、设计通行能力:指在一定时段,在具体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一条车道或一均匀段上或一交叉点,对应服务水平的通行能力。(指在设计道路时,为保持交通流处于良好的运行状况所采用的特定设计服务水平对应的通行能力,该通行能力不是道路所能提供服务的极限。) 二、多车道路段通行能力 1、一条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 理论通行能力是指在理想的道路与交通条件下,车辆以连续车流形式通过时的通行能力。在通行能力的理论分析过程中,通常以时间度量的车头时距t h和空间距离度量的车头间距s h为基础,推导通行能力的理论分析模型。其计算公式为: 或 1000 = s V N h 式中: N——一条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辆/h); t h——饱和连续车流的平均车头时距(s); V——行驶车速(km/h) s h——连续车流的车头间距(m)。 我国对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进行了专门研究,在《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37-2012》中建议的一条车道的基本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的规定如下表所示。 表4.2.2 快速路基本路段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步骤

道路照明设计步骤 说明:本设计步骤适用于初学者入门参考之用,实际图纸应经专业负责人、校核、审核审定人等进行审核方可出图。 遵照标准: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15 一、外部资料收集 业主方面 a、电源要求 b、灯具、电缆等要求 c、控制方式 二、内部互提条件 a、道路等级 b、道路形式 三、专业内设计 a、选择标准 b、计算照度 c 、选择灯具 d、选择照明方式 e、复核功率密度及照度 f 、设计回路即电气保护和控制 具体如下: 1、确定道路等级此由道路设计决定,同时应明确道路路面材质(沥青or 混凝土)。 2、计算平均照度 据道路等级查设计标准,表 3.3.1 ,确定照度标准值。 再按下式计算平均照度,计算平均照度须大于照度标准值: E av=『N- U- K/(S ? W f) 式中:E av――平均照度维持值(1X ) ①——灯具光通量,120*功率 N——路灯为对称布置时取2,单侧和交错布置时取1 U――利用系数,0.6 K――灯具维护系数,0.7 S――灯杆间距(m W eff ——道路有效宽度(m)

3、选择灯具 根据设计标准,选择功能性灯具,一般选截光型、半截光型灯具,灯具光源无特殊要求一般选择LED光源,功率因数cos?>0.95 (广州市要求)。 4、选择照明方式 根据设计标准, 5.1 款,选择照明方式。灯具的布置方式、安装高度和间距可按表 5.1.3 经计算后确定。 5、复核功率密度 选择好灯具和照明方式后(LPD的要求。功率密度一定要满足,这是国家强制性条文。功率密度值按下式计算: LPD =1.1 ? p /(S ? we 式中:LPD——照明功率密度值(W/m2) p――单灯功率(W S――灯杆间距(m w—道路有效宽度(m 其中 1.1 是调光驱动电源等的能耗系数。 6、确定照明回路数及箱变数量 据照明方式及照明控制要求,确定道路照明回路数和照明箱变数量。按每1000m为1 个回路(即每回路长度不大于1000m ,每2000m(半径小于1000m设1个箱变的原则确定箱变数量。当然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应综合功率、电缆型号、现场实际等因素考虑。主要考虑压降问题。 7、选择路灯专用箱变 据路灯总功率选择供电的路灯专用变压器,变压器选择D,yn11 的三相配电变压器。变压器利用率为70~80%,包括功能性照明和景观照明、交通、广告灯箱及支路照明等预留负荷。 8、选择照明电力电缆及灯具连接线 据每个回路的数据,计算选择各回路照明电力电缆,一般选 4 芯铜芯电缆,YJV-0.6/1kV-4 X n。灯具连接线统一选用RVV-3X 2.5。 9、选择断路器照明回路计算电流为: I c=1.1 ? P心.732 ? U- cos?) 式中:P——回路额定功率(W U ——照明回路额定电压,380V cos? ---- 功率因数,cos?》0.95

道路照明设计中单相短路电流计算论文.

道路照明设计中单相短路电流计算论文2019-04-16 照明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中比较重要的一项设计内容。为了确保城市道路照明能为车辆驾驶人员以及行人创造良好的视看环境,达到保障交通安全,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方便人民生活,防止犯罪活动和美化城市环境的效果,建设部于91年特制定了《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91.标准要求道路照明设计原则为“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约能源、维修方便。”并对照明标准、光源和灯具的选择、设计、照明供电和控制以及节能措施等方面做了较详尽的规定和要求,笔者在工程设计中运用和深入了解标准的过程中,确实得到了很多的益处,同时也发现一些不完善之处,比较突出的是规范中对照明供电保护及电缆选择没有做详细说明和要求,而这部分内容的设计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约能源、维修方便”这个基本原则。在道路实际使用中发生的电气故障,小到电缆烧毁,大到人身触电伤亡事故的出现,都于与此相关。笔者希望本文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与本行业同仁一同探讨。 在道路照明配电中,由于配电线路较长,配电线路零序阻抗较大,单相接地(零)短路电流相对较小。为了计算低压配电系统的单相接地(零)电流,需要利用不对称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不对称短路电流可利用计算三相短路的原则进行计算。因为电压的对称分量与相应的电流对称分量成正比,因此在正序、负序和零序分量中,都能独立地满足欧姆定律和克希荷夫定律。正序、负序和零序电流也只产生相应地正序、负序和零序电压降,利用这一个重要的性质,可以用电工学中对称分量法分析在对称电路中所产生的各种不对称短路。 单相接地(零)短路电流的计算 不对称短路时,由于距发电机的电气距离很远,降压变压器容量与发电机电源容量相比甚小,因此,可假定正序阻抗约等于负序阻抗。单相接地(零)短路电流按下式计算: 式中Up平均线电压(V)R0,X0,Z0配电网络的总零序电阻,总零序电抗,总零序阻抗。R1,X1,Z1配电网络的总正序电阻,总正序电抗,总正序阻抗。 电路中主要元件阻抗 1、电力系统正序电抗的计算在计算低压电力网络短路时,有时需要计入系统电抗XX,如果系统电抗不知,只有原线圈方面的短路容量或高压短路器的额定容量Sdn(MVA)时,则系统正序电抗可近似地按下式计算:式中Uj=Up平均线电压(V)Sdn原线圈方面的短路容量或高压短路器的额定容量(KVA)。 2、变压器阻抗的计算

道路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

道路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 土木073班陈雷 200711003227 摘要:探讨道路路段的通行能力和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道路通行能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 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交通规则;交通管理。 道路通行能力是指在特定的交通条件、道路条件及人为度量标准下单位时间能通过的最大交通量。在道路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如何确定道路建设的合理规模及建设时间,如何科学地进行公路网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道路设计以及道路建设后评价,如何知道道路网的最优管理模式,都需要以道路通行能力系统研究的成果为依据。本文对道路与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计算方法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道路路段通行能力 1、基本通行能力 基本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与交通处于理想情况下,每一条车道(或每一条道路) 在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的最大交通量。 65 m , 路旁的侧向余宽作为理想的道路条件,主要是车道宽度应不小于3. 不小于1.75 m , 纵坡平缓并有开阔的视野、良好的平面线形和路面状况。作为交通的理想条件, 主要是车辆组成单一的标准车型汽车, 在一条车道上以相同的速度,连续不断的行驶,各车辆之间保持与车速相适应的最小车头间隔, 且无任何方向的干扰。 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的车流计算模式所得出的最大交通量,即基本通行能力,其公式如下:

其中: v ———行车速度(km/ h) ; t0车头最小时距(s) ; l0 ———车头最 小间隔(m) ; lc ———车辆平均长度(m) ; la ———车辆间的安全间距(m) ; lz ———车辆的制动距离(m) ; lf ———司机在反应时间内车辆行驶的距离(m) ; l0 = lf + lz + la + lc。 2、可能通行能力 计算可能通行能力Nk 是以基本通行能力为基础考虑到实际的道路和交通 确定其修正系数,再以此修正系数乘以前述的基本通行能力,即得实际道状况, 路、交通与一定环境条件下的可能通行能力。影响通行能力不同因素的修正 系数为: 1)道路条件影响通行能力的因素很多, 一般考虑影响大的因素, 其修正系数 有: ?车道宽度修正系数γ1 ; ?侧向净空的修正系数γ2 ; ?纵坡度修正系数 γ3 ; ?视距不足修正系数γ4 ; ?沿途条件修正系数γ5 。 2) 交通条件的修正主要是指车辆的组成, 特别是混合交通情况下, 车辆类型 众多, 大小不一, 占用道路面积不同,性能不同, 速度不同, 相互干扰大, 严重地 影响了道路的通行能力。一般记交通条件修正系数为γ6 。 于是,道路路段的可能通行能力为 Nk = Nmaxγ1γ2γ3γ4γ5γ6 (辆/ h) 3、实际通行能力 实际通行能力Ns 通常可作为道路规划和设计的依据。只要确定道路的可能通 行能力,再乘以给定服务水平的服务交通量与通行能力之比,就得到实际通行能力, 即 Ns = Nk ×服务交通量?通行能力(辆/ h) 。 二、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道路照明计算公式

道路照明计算公式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11-3-24阅读:74次 道路照明计算通常包括路面上任意点的水平照度(下面均简称照度)、平均照度、照度均匀度、任意点的亮度、亮度均匀度(包括总均匀度和纵向均匀度)、不舒适眩光和失能眩光的计算等。 进行照明计算时,必须预先知道所选用灯具的光度数据(见第三章第二节)、灯具的实际安装条件(安装高度、间距、悬挑长度、仰角及布置方式)和道路的几何条件(道路的横断面及各部分的宽度、路面材料及其反光性能等)以及所采用的光源类型和功率等。 第一节照度计算 一、计算条件的若干规定 进行路面照度计算时,计算地段的选择和计算点的设置等应与测量路面照度的规定相同,见第八章第二节。 二、路面上任意点照度的计算 1、根据等光强曲线图进行照度计算 如图7-1所示,一个灯具在p点上产生的照度为(160页有一公式) 式中iγc——灯具指向γ角和c角所确定的p点的光强; γ——垂直角(或高度角); c——水平角(或方位角); h——灯具的安装高度。

n个灯具在p点上产生的总照度(160页有一公式)计算时,首先应根据计算点p的位置确定其相对于每个灯具的座标γ1、c1,并从该种灯具的等光强曲线图找出每个灯具指向p点的光强值,然后代入式(7-1)计算,分别求出每个灯具对p点照度的贡献epi,最后根据式(7-2)求和,并乘以klm(千流明)为单位的光源光通量和适当的维护系数,便可求得p点的总照度。 计算某点的照度时,需要考虑和计算几个灯具对该点照度的贡献呢?经过分析和计算可以得出结论:对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一般计算,只需考虑该点周围3~4个灯具就可以了。 需提醒注意的是,从灯具的天顶等面积网等光强曲线图上找灯具指向计算点的光强时,要注意灯具的仰角。若灯具的仰角为0?,则可直接从等光强曲线图上读出(或内插求出)。若灯具的仰角不为0?而是α ,则需另画一张和天顶等面积网等光强曲线图的网格大小相同的透明复盖图(可画在硫酸纸上),将它叠加在等光强曲线图上,让两图完全重合,然后令透明复盖加在等光强曲线图上,让两图完全重合,然后令透明复盖图绕原点(c=0?,γ=90?)向顺时针方向转过α ,再从透明覆盖图上读出(或内插求出)光强值。 2、根据等照度曲线图进行计算 若灯具的光度测试报告还给出了灯具的等照度曲线图,我们也可以用它来进行照度计算。一种办法是,可以在同一张等照度曲线图上标出计算点相对于各个灯具的位置,读出各个灯具(同样是计算点周围3~4 个灯具)对计算点照度的贡献,然后求和,最后再换算成照度绝对值。另一种办法是首先将等照度曲线图复印在透明纸上制成透明覆盖图,然后将它叠加在与其比例相同的道路平面图上。令覆盖图的原点和第一个灯具的位置重合,读出第一个灯具在计算点上产生的照度。依次类推可分别读出计算点周围3~4个灯具在计算点上分别产生的照度,再求和并换算成照度绝对值。 换算成照度绝对值时应注意实际使用的等照度曲线图是哪一种形式(见第三章第二节)。若是相对等照度曲线则需乘以最大照度值;若是给出了绝对值的等照度曲线则需乘上以klm为单位的光源光通量。若灯具实际安装高度和绘制等照度曲线所使用的高度不同,则尚需进行高度修正。 三、路面平均照度计算1、数值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