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概况

中国-国家概况
中国-国家概况

国家概况

一、基本信息

1、国名(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

2、国土面积:9,634,057平方公里

3、人口数量:13.6782亿人(2014年)

4、官方语言:汉语(通用普通话)

5、主要宗教: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

6、主要民族(或人种):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藏族

二、地理概况

1、主要地貌:我国主要地貌类型有: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中国境内不仅有常见的构造地貌、河流地貌、海岸地貌,而且有现代冰川和古代冰川作用遗迹、冻土和冰缘作用现象、沙漠和戈壁等,还有在一定气候条件下,反映特殊岩性的石灰岩地貌和黄土地貌。中国地貌种类的多样、典型,是世界其他国家难以相比的。

2、气候介绍:中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又可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从温度带划分看,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从干湿地区划分看,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之分。而且同一个温度带内,可含有不同的干湿区;同一个干湿地区中又含有不同的温度带。因此在相同的气候类型中,也会有热量与干湿程度的差异。

三、政治概况

1、政治体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最高立法机构及其简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3、最高行政机构及其简介: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

4、最高司法机构及其简介:最高人民法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审判机关,负责审理各类案件,制定司法解释,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并依照法律确定的职责范围,管理全国法院的司法行政工作。

5、现任国家元首:习近平

6、现任政府首脑:李克强

7、现任外交部长:王毅

8、主要政党及其简介:共产党中中国共产党,简称中共,成立于1921年7月,1949年10月至今为代表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和统一战线,在中国大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执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代表者。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四、经济概况

1、国内生产总值(GDP):636463亿元人民币

2、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7.4%

3、主要支柱产业:信息产业,服务业,现代制造业,旅游业,房地产业等

4、主要出口产品:大米,中药材,贵金属等

5、主要进口产品:医药品,铁矿石,机器部件,原油等

6、主要资源:海洋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能源资源等

五、军事概况

1、武装部队最高司令官: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2、海外驻军情况:国外没有常驻的部队,只有一些维和部队,有海地、利比里亚、苏丹、黎巴嫩、刚果(金)等等。另外,我国在海外还有一些海外领地和军事基地。中国的海外领地基本上大家都不知道,其实或租用或建设雷达基地卫星基地的岛屿等是不少的

太平洋:

1.东经165.3度,南纬11.7度.所罗门群岛鲁斯群岛中的比卡齐克亚岛, 建有卫星探测和气象基地,并且附近的深海锰矿属于中国所有.

2.西经144度,南纬18度的土阿莫土群岛隶属于法国,临近的波里尼西亚罗弗迪尔维尔岛建有观测中心,是前往南极考察的远洋轮往返徒中的补给站,虽然非主权所有,但是为中国所控制.

3.东经148度,北纬19度的毛格群岛中的迪索布伦奥尔岛,具体情况不祥

印度洋:

1.东经10度,北纬103度隶属柬埔寨的苦克莫岛,建有海军补给站和雷达基地.

2.东经9

3.4度,北纬14度,属于缅甸的科科群岛的17个岛屿均租借给中国做海军基地和观测雷达卫星中心,监控印度洋态势,科科群岛是安达曼湾咽喉,也是通往马六甲海峡的必经要道.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中国和缅甸政府关系密切,并提供无息贷款和帮助缅甸政府对付反政府武装提供常规武器的报酬。

中国在泰国攀牙,宋卡。分别“协助”泰国开发建设500公里港区。攀牙是泰国控制安达曼海的门户。地理为止优于,苏门达腊。中国不惜巨资在这里兴建多处“军事设备维持基地”。

1996年缅甸向中国采购“江湖I”护卫舰2艘。在宋割,昆千页进行所谓“缅中友好开发”。同年建设了空军支援基地。

3是否拥有核武器:拥有,但中国实行有限核威慑战略,就是不过分发展核武器,但将核武器数量维持在一定数量,根据情况适当增加,对敌人保持威慑。

六、国际参与

1、是否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是

2、所加入的地区发展组织;亚洲发展银行、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

3、所加入的军事或安全合作组织:国际刑警组织、联合国安理会、国际原子能机构

4、所加入的经济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发展银行

5、所加入的能源开发与合作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

在本次与会国家中,中国代表团的资料相比较而言是最容易查找的,事实也证明本份作业内容十分翔实。学术团队不反对代表在网上广泛查阅相关材料,但建议经过“消化”后以合适的语言表述出来,而非简单的复制黏贴。此外,对于中国的国际参与部分,建议可以再做一些查证,期待会场有更加精彩的表现,加油。

要求:

1、本份“国家概况”要求由与会国驻联合国大使组织代表团成员共同填写;

2、本份“国家概况”中要求列举的信息要求为2014年的信息;

3、本份“国家概况”中要求列举的信息为该国对外公开的信息;

4、此处所述代表团成员包括一国驻各委员会代表,不包括主新闻中心记者;

5、请代表团大使按下表所示,填写代表团成员在完成本份作业时的“分工情况”;

6、在完成本份作业后,请代表团大使将文件重新命名为“国名-国家概况”,如“中国-国家概况”,并于2016年2月15日23时59分前发送至邮箱lnumunsipc@https://www.360docs.net/doc/753960394.html,

作业分工情况

一级标题二级标题填写人姓名所在委员会所任职务

一、基本信息1、国名(全称)刘佳伟SC 副大使

2、国土面积刘佳伟SC 副大使

3、人口数量刘佳伟SC 副大使

4、官方语言刘佳伟SC 副大使

5、主要宗教刘佳伟SC 副大使

6、主要民族刘佳伟SC 副大使

二、地理概况1、主要地貌崔琪欣SC 参赞

2、气候介绍崔琪欣SC 参赞

三、政治概况1、政治体制冯家源GA1 参赞

2、最高立法机构及其简介冯家源GA1 参赞

3、最高行政机构及其简介冯家源GA1 参赞

4、最高司法机构及其简介冯家源GA1 参赞

5、现任国家元首冯家源GA1 参赞

6、现任政府首脑冯家源GA1 参赞

7、现任外交部长冯家源GA1 参赞

8、主要政党及其简介冯家源GA1 参赞

四、经济概况1、国内生产总值张欣迪UNHCR 常驻官员

2、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张欣迪UNHCR 常驻官员

3、主要支柱产业张欣迪UNHCR 常驻官员

4、主要出口产品张欣迪UNHCR 常驻官员

5、主要进口产品张欣迪UNHCR 常驻官员

6、主要资源张欣迪UNHCR 常驻官员

五、军事概况1、武装部队最高司令官谭欣UNDP 常驻官员

2、海外驻军情况谭欣UNDP 常驻官员

3、是否拥有核武器谭欣UNDP 常驻官员

六、国际参与

1、是否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方润笙GA1 大使

2、所加入的地区发展组织方润笙GA1 大使

3、所加入的军事或安全合作组织方润笙GA1 大使

4、所加入的经济合作组织方润笙GA1 大使

5、所加入的能源开发与合作组织方润笙GA1 大使

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91425039 二、编写说明 《客源国概况》课程是为旅游管理专业三年级学生第一学期开设的一门学科选修课,是为学生大二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学科(诸如旅游文化学,英美文化概况,世界遗产概论等课程开设的课程,共开一学期,36学时。本课程也是教学改革的主干课程之一,采用双语教学。考核方式采用考试。 三、课程性质学科选修课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中国主要客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旅游业以及地理、人文概况等有一个全面的、准确的认识和了解,并进而对世界旅游客源市场和中国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并能够基本掌握中国海外客源国的基本情况,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2、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习旅游文化学,英美概况,旅游市场营销以及其他旅游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在专业英语方面进一步深造和学习用英语开设的文化类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章世界旅游客源市场(1学时) 第一节世界旅游业概况(了解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第二节世界旅游区概况(了解世界六大旅游区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第三节世界旅游客源市场格局及发展前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特征)第二章中国旅游业和海外旅游市场(2 学时) 第一节中国旅游业概况(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概况及2020年中国将 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原因) 第二节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现状(了解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的发展状况 及发展前景) 第三章(共19 学时)亚太地区(1课时) 第一节日本(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业及与中国的关 系)……4课时 第二节韩国(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业及与中 国的关系)4课时

中国古代国家形成问题初论

中国古代国家形成问题初论 孙晓春 国家的形成,是一个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历史上,东西方国家之所以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早期国家产生之际,他们就已经站在不同的起点上,而且各具特色的早期国家产生的过程,决定了各民族之间彼此不同的历史走向。只有合乎逻辑地解释一个民族国家产生的过程,才有可能深刻地认识这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本文拟就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道路以及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读者。 一、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道路不同于雅典模式关于古代国家形成的道路,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主要讨论了三种模式。即由氏族组织演变为国家的雅典模式,恩格斯说,雅典国家是“一般国家形成的一种非常典型的例子” ;通过部落征服进入国家的德意志模式;由家长制家庭进入国家的罗马模式。实际上,世界各民族国家产生的道路,可能不仅仅局限于恩格斯所讨论的这三种模式。但是,受前苏联理论界的影响,我国史学界在讨论国家起源问题的时候,却机械地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起源理论,把恩格斯所说的一般国家形成的典型的例子,看作是国家形成的唯一的模式。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历史教科书在提及中国早期国家产生这一问题时,都把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类比于雅典人的国家,即经过农业与畜牧业、农业与手工业、手工业与商业三次大分工,同时,由于商品 经济的发展,在氏族内部个体家庭确立的基础上,产生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常识性的历史教科书对于中国古代国家产生过程的描述,全然不符合中国古代的历史实际。我认为,由于地理的、经济的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过程,全然不同于雅典人的国家。 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过程之所以不同于雅典人的国家,其决定性的原因在于中国与希腊在地理环境方面的差异。在远古时期,由于生产力的极不发展,一定地区的社会发展进程往往决定于原初的地理环境。这里,首先应该澄清一个理论问题,斯大林曾经说过,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具有决定作用,“只是加速或者延缓社会发展进程”,其理由是,“社会的变化比地理环境的变化发展快得不可比拟,欧洲在三千年内已经更换过三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占有制度、封建制度;而在欧洲东部,即在苏联,甚至更换了四种社会制度。可是,在同一时期内,欧洲的地理条件不是完全没有变化,便是变化极小,连地理学也不愿提到它。” 从此以后,地理环境决定论便成了反马克思主义观点。斯大林的这一说法对于我国的史学研究影响极大。 事实上,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历史研究中从来没有忽视地理环境的作用。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中,曾详尽地阐述了亚洲的地理环境对于亚洲国家的经济、政治制度的影响,以后,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第132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07页。

第一二章中国旅游地理概述

中国旅游地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旅游地理学概论 一、旅游地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旅游地理学是一门多学科综合性边缘科学。它是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学科,研究与旅游业发展相关的多种地理问题。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性质 (一)旅游地理学的概念 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人类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兴学科,主要从旅游的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和媒介(旅游业)三个方面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关概念:地理学 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一切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分布规律与空间关系的科学。地理学可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门类,自然地理学以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为主,人文地理学则主要研究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相关概念: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各地的地形地貌、气象气候、水文水体、生物植被等自然要素所构成;人文地理环境则是在各地自然环境基础上,由人类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各地居民、政区、城乡聚落、产业活动、文化背景、社会风貌等方面构成。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活动的根本基础,也理所当然地是人类旅游活动的大舞台。 相关概念: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介 现代旅游活动三要素: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介。 旅游主体旅游者 旅游客体旅游资源 旅游媒介旅游业向旅游主体提供服务、辅助旅游主体顺利完成旅游活动的媒介,包括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企业、旅游商贸企业、景区管理或营销机构等旅游企业,也包括旅游行政管理机构、旅游行业协会、旅游教育培训机构等。 (二)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六大方面: 1、旅游资源研究 包括旅游资源的界定与分类,各类旅游资源的形成条件、特征和分布规律,尤其是旅游资源的调查与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是研究重点。 2、旅游客源研究 包括旅游者的概念,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旅游动机与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等。 3、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 包括区域旅游开发的综合条件评价,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旅游环境容量的估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旅游路线与项目设计规划,旅游促销与客源组织规划,旅游通道的评估与建设,旅游用地与基础设施规划,旅游行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等等。

客源国概况课程标准

《客源国概况》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1060740 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理论课(含实践) 课程学分 2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24 实践学时8 前导课程旅游学概论后续课程无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制定人仝泽柳制定日期2012.9.5 审核人仝泽柳修订人仝泽柳修订日期2014.3.6 审核人仝泽柳签发人钱宏签发日期2014.6 一、课程定位 《客源国概况》是一门介绍、研究中国主要客源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旅游业等内容的学科。本课程旨在通过对主要客源国家各个方面的学习和研究,熟悉、掌握相关内容,学习旅游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尊重游客的风俗习惯,以有效地指导旅游实际工作,更好地服务游客,促进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是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学生的基本必修课程之一。课程具有较强的知识性、时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是《旅游文化》、《旅游地理》《导游业务》的后续课。 二、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各主要客源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等方面的情况,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吸收和借鉴国外做法,紧密联系中国实际,不断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对比、综合和概括的能力。 2.能力目标 1)能够了解世界旅游资源的概况 2)能够了解世界旅游资源的概况 3)能够熟悉亚太各客源国的基本情况 4)能够了解欧洲旅游区主要客源国家的旅游资源特色和主要旅游地 5)能够了解北美旅游区主要客源国家的旅游资源特色和主要旅游地 6)能够通过学习,拓展对客源产出国旅游资源的认识水平。 3.知识目标 1)了解旅游地理学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

(选修课)中国旅游地理概述 论文

一、景区旅游资源简介 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西北部,武陵源风景名胜区集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等荣耀于一体,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天子山自然保护区和杨家界自然保护区组成。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武陵源属世界上罕见的砂岩风林地貌,整个景区,沟壑纵横,岩峰高耸,绿树翠曼,兽鸟成群,有“大自然迷宫”、“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誉。 二\景区特色旅游资源 武陵源自然风景区山奇、水秀、桥险、洞幽,蕴含着毫无修饰的自然美, 加上景区内土家族、苗族、白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独特灿烂的文化共同会组成了一幅异彩纷呈的风景画。风景明珠张家界素有“峰三千,水八百”之誉。碧涛连山,蔚然如海,在莽莽苍苍的林海内珍藏着红豆杉、香果等珍稀树种、名贵药材和各种奇花异草、珍禽怪兽。明珠张家界风光山色,具有秀丽、原始、集中、奇特、清新五个特点,堪称“五绝”。真是“五步一个景,十步一重天”。张家界市市长鲁平益形容张家界是“三千奇峰,峰峰标异,八百秀水,水水妩媚;挟泰山华山之雄险,兼桂林黄山之秀奇”。景区内主要景点有: ◆黄狮寨腰子寨 黄狮寨为作守界诸峰之冠,也是张家界诸景之冠,早有“不登黄狮寨,枉到张家界”之说。黄狮寨海拔1200米,四周峭壁削立,唯前卡门与后卡门两条独路可通寨顶。沿途千峰插地,怪石如林,云雾缭绕,与黄山景观大异其趣;无际的原始森林,至今仍有待人们去寻幽探险。 腰子寨的“天桥”更是鬼斧神工之作,人称“天下第一桥”。两座相连的山峰间,腰部有一弧形门洞,形成一座天然石桥。桥高20余米,桥洞弧长三四十米,远望如彩虹、如新月、如洞天仙境的门楣。 金鞭溪 金鞭溪号称“天下第一溪”,因流经金鞭岩而得名。金鞭岩如一鞭指天,呈金黄色,倒映水溪,宛如金鞭挥动。这是一条绵延十多华里的风景线,突兀的奇峰,参天的古木,石板小路与独木小桥,古朴别致的竹楼,盛开鸽子花的拱桐,

第四章 中国历史人口地理概述 (1)

第四章中国历史人口地理概述 一、历史时期人口总数与空间分布的变迁 1、历史时期(过去两千年)中国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1)增长缓慢 根据公元二年到道光三十年(1850 年)以来近两千年的人口增长来看,即从近6000 万增加到4.3 亿,总数仅增长了7倍,平均年增长率仅约1‰。原因是漫长的农业社会中国生产力发展方式变革缓慢和水平不高,制约着人口的增长。具体讲,出现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的增长模式有以下一些原因:如初婚年龄比较早、妇女的真正有偶率及净生育率、家庭规模很小、传统文化观念(如迷信、守节、修养等)的影响、制度,如赋役制度、赋税制度、刑罚制度的不利影响、战争、天灾如旱灾、传染病的影响,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决定了,尽管出生率比较高、但是最后的死亡率也高,这就造成了人口长期的低增长率。(2)大起大落和人口变化的阶段性 中国历史时期的人口变化虽然总体上是增长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出现过大起大落的现象,大落指短时期之内人口数量的急剧下降。如一遇动乱(战乱、灾荒等),人口则急剧减少,即有的阶段增长较快,有的阶段则急剧减少。 中国人口的变化有明显的阶段性,总体来讲,人口倍增的时间缩短了,增长的幅度在增加。原因一是随着时间推移,中国的人口基数越来越庞大,二是中国人口的发展又实现了一个转变,由高高低向高低高转变,原因一是医药公共卫生取得了一些进展,二是出现了新式接生方法,降低了婴儿和孕产妇的死亡率,三是物质条件的改变降低了灾害发生时人口的死亡率。(3)人口增长的阶级、阶层、民族的不平衡性 从汉到清,构成人口大多数的是地主与农民这两个阶级,两者的人口增长速度由于种种原因在多数情况下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还存在不同的社会阶层的出生率及人口增长率差异。 人口增长的民族不平衡性,包括汉族与其它民族的差异和其它民族之间的不平衡性。少数民族的生育率比较低,增长率也比较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了民族之间人口增长的不平衡,生产方式、宗教等也会对人口增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2、人口空间分布的变迁及原因 (1)人口分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不平衡性,亦有“人满东南”的趋势。 从秦汉以来至19世纪以前,人口高度集中在东部季风地区,全国30%的土地集中了98%左右的人口,呈现为“人满东南”的趋势。这种趋势在近2000年间呈现十分明显的稳定性。原因:人口分布与气候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发展在传统社会里明显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从秦汉以来,中国东南季风气候区一直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中国的人口主要分布在这个区域内。这实际上是传统农业社会里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依赖性极强的体现,到了20世纪,东南季风区的人口比重不仅没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这一则可能是政策的影响,一则可能是气候因子在工业化时代的影响减弱的体现。 (2)人口分布的变动方面,从公元2年至1840年,人口分布重心基本保持向东南移动的趋势,14世纪是中国人口分布重心分布东南的极点。14世纪后,中国政治中心居于华北平原的北京,影响了人口分布重心向东南推移。 具体分析中国南北人口比重的演变可看出,西汉至唐天宝年间,北方人口呈下降趋势,但多数时间占全国半数以上;从唐中叶至元代,北方人口比重持续下降,南方人口普遍超过50%以上,元代达到顶点;明清时期北方地区人口比重有所恢复,但已经难以改变“人满东南”的大趋势。 原因:人口分布及其变动的影响因素有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因素, 这种人口分布变动的结果,有人为(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技术等)的因素,但在更大的范围内,在更大的程度上,还是受到自然条件(地貌、气候、土质、水文等)的制约,尤其是中国历史气候的冷暖交替的周期性变化的制约。 人口分布变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因历史时期南北气候变化的纬度差异而带来的南北人口移动压力。由于历史气候的周期性的变化,尤其是中国北方地区气候变化幅度更大更明显,加上北方游牧民族呈现周期性南移和西迁,相应北方地区呈现经济周期性兴衰和移民周期性南北移动。近200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是前1000年相对温暖,而后1000年相对寒冷,相应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在不断南移,故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人口比例总的来看在不断增加。清代南方地区经过太平天国战争而人口一度损耗十分严重,但同时期北方地区的农业生态已经十分恶化,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战争,南北人口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格局。总之,整个传统时代,人口分布受环境的影响或制约极大,传统时代中国人口重心从西北向东南推移是由近5000年来中国天地生大背景所决定的。

中国旅游地理概论

第一章中国旅游地理概论 教学重点:理解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和主要概念,包括旅游的概念与性质、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线路;了解安徽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旅游线路设计、旅游产品与旅游资源、旅游线路的区别 一、旅游的基本内涵 (一)旅游的概念 什么是旅游?这是旅游学研究中首先要回答的基本概念问题,也是我们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重要基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在对旅游概念的认识上仍然存在许多分歧。 “旅游”从字意上很好理解。“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来即旅游。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 “旅游”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在南朝梁诗人沈约的《悲哉行》一诗:“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徐光旦垂彩,和露晓凝津。时嘤起稚叶。蕙气动初苹。一朝阻旧国。万里隔良辰。”从这首诗可以看出,旅游一词在当时就已含有外出游览的意思了。 艾斯特定义: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艾斯特定义,1942年,瑞士学者汉沃克尔和克拉普夫: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 技术定义:世界旅游组织(UNWTO)和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推荐的技术性的统计定义,旅游指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她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并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旅游目的包括六大类:休闲、娱乐、度假,探亲访友,商务、专业访问,健康医疗,宗教/朝拜,其他。(注意:惯常环境与非惯常环境) 相互关系定义:1980年,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伯特·麦金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定义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访问者的过程中,由于游客、旅游企业、东道政府及东道地区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引发的各种现象和关系,即旅游的综合性。) 国内学者定义: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谢彦君,2010)。 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 (二)旅游的特征 1. 旅游的根本目的在于寻求愉悦体验,这是旅游本质的规定性,是所有旅游都具有的内核。(体验经济) 2. 旅游是一种个人的行为,至少在某个环节上表现为个人有目的、有计划、能加以自主决策的主动行为。 3. 旅游是一种经历、一种活动。 4. 旅游的两个最突出的外部特征是异地性和暂时性。 二、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一)旅游者(tourist) 1. 旅游者的基本内涵 旅游者也可称作游客、观光客、旅行者、旅客等,旅游者是构成旅游的主体,是旅游三大要素的基本要素,没有旅游者,自然旅游就无法实现。比如,一个利用整个下午驱车到50公里以外的景点观光的人,是不是旅游者?一个到中国跟客户谈生意的人是不是旅游

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答案

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答案 一、填空题 1.天主教 2.五 3.麦加 4.大和族5泰国 6.绿雉 7.安南8.惠灵顿 9. 威斯敏斯特宫10法兰克福 11.摩纳哥 12.贝加尔湖 13.但丁 14.海滩1 5.芝 加哥 16.尼日利 17.毛茉莉 18.马来语 19.约翰内 20.美国 21. PATA 22.红场 23.法国 24.卢浮宫 26.泰姬陵 27.大阪 28.韩国 29. UNWTO 30.富士山 31.布鲁塞尔 32.三宝垄市33.慕尼黑34.澳大利亚 35.中东和南亚旅游区 36.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37. 9 38.军贴/天使之城 39.黄石国家公园 40.悉尼 二、单项选择题 1. D 2. A 3. A 4. C 5. B 6. D 7. C 8. B 9. C 10. C 11. B 12. C 13. C 14. A 15. A 16. D 17. D 18. B 19. D 20. C 21. B 22. B 23. A 24. A 25. A 26. B 27. C 28. A 29 B 30. B 31. D 32.C 33.B 34.C 35.D 36.A 37.B 38.B 39.C 40. A 三.多选题 1. ABD 2. ABC 3. BCD 4. ACD 5. BC 6. CD 7. BD 8. AC 9. ABC 10. BD 11. AC 12. CD 13. ABD 14. AC 15. AC 16. ABC 17. BCD 18. BD 19. BC 20. ACD 三、简答题 1.答:亚洲客源市场持续增长且基数大;欧洲客源市场呈台阶状跃式增长;美洲客源地持续平稳增长;大洋洲和非洲客源地不断发展。 2.答: 包括:阿拉伯语、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共六种语言。英语使用人口4.61亿,但正在学习英语的人超过10.1亿,是当今世界最强势的语言. 3答: 日本人普遍爱食用生鱼,因而盖着生鱼片的寿司是日本国内最流行的食物, 以大米为主食、蔬菜、鱼与肉为副食, 日本料理非常讲究保持食物的原味,不提倡加入过多调料,以清淡为主。对菜肴的色面尤其有着很高的要求. 4. 答:自由女神像;白宫;金门大桥;渔人码头; 尼亚加拉瀑布; 科罗拉大峡谷;百老汇;华尔 街;好莱坞环球影城. 5.答:爱因斯坦,代表作<相对论>;卡尔.马克思,代表作<资本论>;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6.答::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博物馆,后来被贝韦铭扩建,扩建后的卢浮宫包含两个金字塔,四个喷泉池,现在分希腊、罗马、埃及、东方、绘画、素描、雕塑等艺术部,镇馆之宝有:蒙娜丽莎的微笑,胜利女神雕塑(展翅作飞翔之状),维纳斯(断臂爱神). 7.“五味”是指甜、酸、辣、苦、咸;“五色”是指白、黄、红、青、黑;“五法”则是指生、煮、烤、炸、蒸的烹调法。 8.全球共分6个旅游区,它们的全称分别是欧洲旅游区、美洲旅游区、东亚和太平洋旅游区、非洲旅游区、中东旅游区和南亚旅游区 9. 莫斯科古都风情、莫斯科大彼得罗夫大剧院、普希金广场、冬宫、伏尔加河。 10. 1)在所有法国人的度假旅游者中,国内旅游的人数占绝对多数2)度假旅游的高峰期

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与形成问题的几点思考

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与形成问题的几点思考 导读:本文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与形成问题的几点思考,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关于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形成问题,长时间以来,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然而问题至今未得解决。原因何在?笔者以为,只要我们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中国历史的实际出发,问题总是可以得到解决的。下面就此问题谈几点具体意见。 认清中国古代有别于古希腊罗马的早期国家形式 讨论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形成,首先要把我们祖先刚进入国家状态时的政治组织的形式弄清楚,这就是所谓“早期国家”。目前,国内外学术界都在广泛谈论着“早期国家”问题。国内学者使用“早期国家”的概念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伴随着讨论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态开始的,使用这一概念主要是为了区别古希腊罗马那种建立在地域组织基础之上的国家形式,具体是指我国夏商周时期建立在血缘组织基础之上、政治组织与血缘组织相互为用的早期国家形式。这无疑是对的。实际上,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侯外庐先生的《中国古代社会史论》就已论及这种国家形式了,只不过他没有使用“早期国家”这个词而已。 众所周知,古希腊罗马这种国家形式,是在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被提到的。长期以来,我国学者一般习惯于按照《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到的古希腊罗马及日耳曼国家

形成的标志来讨论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及形成问题。恩格斯在这部著作中阐述的有关国家的基本理论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拿古中国同古希腊罗马相比附,以为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也一定要具备“公共权力”与“地域组织”两个条件,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按照恩格斯的说法,这几个国家都明显是“在氏族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65页),这就与我国进入国家状态后氏族制度仍被长期保留的实际不相合。而在近年的研究中,夏商周三代社会的这种结构已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因此,我们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按照早期国家的一般特征去考虑我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形成诸问题。 我们注意到,目前中外学者对于“早期国家”的概念虽然还存在着差异,但在将中国划归早期国家而将古希腊罗马归入非早期国家或社会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出现的国家这一点上的态度基本上是一致的。例如人们常常提到的前苏联学者a·m·哈赞罗夫为国际学术界组织编写的《早期国家》一书所写的带有总结性的文章中就表明了这样一种认识(《关于早期国家研究的一些理论问题》,载《古代世界城邦问题译文集》,时事出版社,1985年)。因而,从国际学术界范围来考虑问题,我们也应当分清这两种不同的国家形式。 回想过去,一些学者在讨论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与形成问题时,并未分清古代中国与古希腊罗马是两种国家形式。一些学者机械搬用恩格斯有关古希腊罗马国家形成的标志的论述,认为中国古代国家的产生也必须具备“公共权力”和“地域组织”这两个条件,如此就不免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概况》章节测试及见面课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概况》章节测试及见面课答案 第1 章单元测试 1、什么是历史地理? 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 2、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地理要素是通过什么办法来研究的? 答案:历史文献 3、当今的北京在辽朝统治下时叫什么? 答案:南京 4、清朝在乾隆二十四年所达到的疆域范围是多少? 答案:1300 万平方公里 5、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排除题,选出错误的答案)学习历史地理有利于: 答案:了解世界的资源分布 6、历史时期的地理与今天的地理,。 答案:不一定相同,但有演变的关系、必定有演变关系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 答案:轻于空气的航空器能够飞行是因为其比重比空气轻;、飞机和滑翔机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是否有动力装置;、直升机是通过其动力装置直接驱动旋翼旋转而产生升力的航空器; 8、使用无人机,可以拍到: 答案:古城遗址的轮廓、建筑物的鸟瞰图 9、学习中国历史地理,应该: 答案:多作实地考察、多看文献资料、掌握地理学原理、关注新技术 10、下面哪本书的内容与历史地理知识无关: 答案:《平凡的世界》、《西游记》 11、什么是历史地理?历史地理是____。 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 第2 章单元测试 1、“中国”两字最早出现在何尊中。 答案:正确 2、疆域是由统治者给你划定的一条明确的界限,一定的空间范围,是否正确? 答案:正确 3、早期关于“中国”一词的使用,不是政治空间,而具有鲜明的文化区特征 答案:对 4、中国早期的文字是甲骨文。 答案:错误 5、中国古代的军乐是传递信息的。 答案:正确 6、中国历史上基本统一、疆域范围较大的政权有: 答案:西汉、唐、清 7、说中国的领土像一张秋海棠叶子,是指哪一阶段? 答案:未承认外蒙古独立前的中华民国 8、以下哪一阶段属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

免费在线作业答案福师《旅游客源国概况》在线作业一15秋100分答案

福师《旅游客源国概况》在线作业一15秋100分答案 一、单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1. ()是欧盟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也是世界主要农副产品出口国。 A. 美国 B. 法国 C. 中国 D. 沙特 正确答案:B 2. 泰国人忌讳()。 A. 红色 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B. 黄色 C. 绿色 D. 褐色 正确答案:D 3. 美国的国鸟是()。 A. 白头鹰 B. 喜鹊 C. 太阳鸟 D. 和平鸽 正确答案:A 4. 俄罗斯人喜欢数字()。 A. 8 B. 9 C. 6 D. 7 正确答案:D 5. ()开创了中国人自办旅行社的先河。 A. 中国旅行社 B. 中国国际旅行社 C. 中国青年旅行社 D. 华侨服务社 正确答案:A 6. 世界最大的鳄鱼饲养场是()的鳄鱼园。 A. 马来西亚 B. 菲律宾 C. 泰国 D. 日本 正确答案:C 7. 日本的第一大工业是()。 A. 轻工业 B. 电子工业 C. 汽车制造业

8. ()又名“狂欢节”,是俄罗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之一.时间在复活节过后的第八周,一共有七天。 A. 谢肉节 B. 宇航节 C. 肉孜节 D. 盂兰盆节 正确答案:A 9. 世界建立最早的国家公园是()的黄石公园。 A. 美国 B. 菲律宾 C. 印度 D. 日本 正确答案:A 10. 在英国,一天的正餐是()。 A. 早餐 B. 午餐 C. 下午茶点 D. 晚餐 正确答案:D 11. 中国自己开办的最早的旅行社是()年的中国旅行社。 A. 1927 B. 1941 C. 1953 D. 1955 正确答案:A 12. ()是日本人最常用的一种礼节,无论是一般性的会面、道别,还是在各种场合发言前后都要进行,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A. 鼓掌 B. 握手 C. 鞠躬 D. 拥抱 正确答案:C 13. 菲律宾的主要民族是()。 A. 马来族 B. 汉族 C. 印尼族 D. 西班牙人 正确答案:A 14. ()的旅游政策是“现在旅游,以后付钱”,政府号召国内金融机构、政府和社会保险系统为国内旅游者提供贷款。 A. 俄罗斯 B. 菲律宾 D. 日本

全国旅游管理客源国概况试卷(精).doc

旅游管理客源国概况复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基督教的三大教派是指_ (天主教)、东方正教和基督新教。 2.西方人认为一周当中,星期(五)是不吉利的。 3.(麦加)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 4.FI本的主要民族是(大和族)。 5世界上有“白象之国”之称的国家是(泰国) 6.日本的国花是樱花,国鸟是(绿雉)。。 7.越南古称(安南),主要民族为越族。 8.新西兰的首都(惠灵顿)是世界上最南端的首都。 9.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 10.德国的(法兰克福)每年4月举办的工业技术和消费品博览会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11.(摩纳哥)的蒙特卡洛被列为世界三大赌城之首。该城的国际杂技马戏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杂技节。 12.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并被誉为“西伯利亚的明珠” o 13.意大利的诗人(但丁)与英国的莎士比亚和德国的歌德并称为西欧文学史上的三大天才巨匠。 14.西班牙旅游业的王牌项目3 指的是阳光、(海滩)和海洋。 15.美国第二大城市(芝加哥)_是该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16.(尼日利亚)拥有上百个民族,是世界上民族最多、最复杂的国家之一,有“民族马塞克”、“文化大拼盘”之称。 17.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国花都是(毛茉莉)。 18.新加坡的行政用语是英语,国语是(马来语)。 19.南非最大城市、世界最大的产金中心是(约翰内斯堡)。 20.中国在美洲的主要客源国是(美国)和加拿大。 21 .东亚太地区旅游组织的英文缩写是(PATA) o 22.(红场)是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的著名广场,位于莫斯科市中心,西南与克里姆林宫相毗连。原是前苏联重要节日举行群众集会和阅兵的地方。 23.(法国)的干鲜奶酪世界闻名,有“奶酪王国“之誉。 24.坐落在巴黎市中心的(卢浮宫)是举世瞩目的艺术殿堂和万宝之宫。也是法国最大的博物馆。 26.印度的(泰姬陵)是伊斯兰建筑艺术的明珠,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 27.东京是日本第一大城市,而(大阪)是其第二大城市。 28.中国旅游第一大海外客源国是()。 29.世界旅游组织的英文缩写是(UNWTO) o 30.日本最高峰是(富士山),被誉为“圣岳"。 31.欧洲共同体的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o

2019中国历史地理概况智慧树知到最新满分单元测试答案

什么是历史地理? 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地理要素是通过什么办法来研究的? 当今的北京在辽朝统治下时叫什么? 清朝在乾隆二十四年所达到的疆域范围是多少?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排除题,选出错误的答案)学习历史地理有利于 疆域是由统治者给你划定的一条明确的界限,一定的空间范围,是否正确? “中国”两字最早出现在何尊中。 早期关于“中国”一词的使用,不是政治空间,而具有鲜明的文化区特征。 中国早期的文字是甲骨文。 可在网址妙状元.com获取完整版 可在网址妙状元.com获取完整版 可在网址妙状元.com获取完整版 中国古代的军乐是传递信息的。 儒家曾经建立一种什么制度? 县是从什么时期出现的? 行政区划是哪种制度的产物: 省制形成于: ______时期将所有的郡撤销。 确定首都需要考虑的因素表述不正确的是_____。 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是: 中国历史首都迁移的主要轨迹是: 首都要统治全国需要通过______来保证信息、人员、重要的物资上通下达。 宋朝时期的开封称为_______。 出现城市的条件不包括哪些? _______时期,曾经下命令要天下的县城都建城墙。 中国从什么时期把做买卖的人称为商人? “车同轨”的意思是: 以下哪些城市是近代交通路线的产物: 长城功能是什么? 明代长城东起________,西至_________。 可在网址妙状元.com获取完整版 沟通湘江水系跟漓江水系是哪条河流? 京杭运河沟通的水系不包含的是: 京杭大运河形成于: 近年来的遗传学家认为世界上人基本上都是来自非洲。 从科学的原理分析,每个地方的人只有一种就是外来的。 中国历代留下来的户口登记是真正的人口数字。 中国人口突破4亿是在清朝时期。 “胡焕庸线”是从:满洲里——阿里。 炎黄子孙这是文化认同 双方军事上、政治上是对立的,无法通婚。 所谓百越不是100个越族,就是很多越族,有山越、瓯越、骆越、闽越。 云南大学已故的著名历史学家方国瑜先生是纳西族。 孔子教他的弟子六艺,六门主要的课程,其中有一门叫驭,就是赶车。 下列哪个选项正确地描述了农具的发展过程 可在网址妙状元.com获取完整版 中国的气侯大多数地方实际上是季风气候 移民跟农业生产相互促进,人口增长跟农业生产也是相互促进。 很多农作物带个洋字,带个西字,带个番字这些作物,这些品种好多都是外来的。长平之战要把几十万俘虏全部杀掉,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俘虏威胁大。

《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 本课程大纲是以2006年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编制的。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客源国课程代码 16492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 总学时数 32 周学时数 2 开课院系旅游学院任课教师汪忠列 编写人汪忠列编写时间 2007年3月修订 汪忠列大纲主审人夏德根课程负责人 《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王兴斌主编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6年9月使用教材 《旅游客源地》,王肇和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海外风情趣谈》,王连义主编,中国旅游出版社; 教学参考资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异域风情丛书《法国》、《英国》…… 料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的世界之旅热线丛书《美国之旅》、《西欧之旅》…… 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走遍全球《泰国》…… 《客源国概况》主要介绍了中国旅游客源国或旅游客源地区的基本概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主要客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旅课程教学目游业以及地理、人文概况等有一个全面的、准确的认识和了解,并进而对世界的旅游客源市场和中国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一个较全面的认 识,并能够基本掌握中国海外客源国的基本情况,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了解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经历和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掌握中国旅游业所进行

的历史性转变及发展前景 2、了解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各主要旅游国家的自然与人文概况,政治与经济发 展的特点;掌握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各主要旅游国家主要的民风民俗及旅游发展的概况及特点课程教学要3、了解英、德、法、意、俄、西班牙等国的自然与人文概况,熟悉上述六国求的民风民俗及其旅游业发展概况。 4、了解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和巴西的自然地理、人文状况和简要历史概况; 掌握四国民俗民风、旅游业发展的概况及特点 5、了解埃及、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以色列、南非等国的自然地理、人文状况 和简要历史概况;掌握上述五国民俗民风、旅游业发展的概况及特点 本课程的重点有:介绍我国主要旅游客源国德自然地理,人口,民族和宗 教,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文学艺术,民俗,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对外政本课程的重 策等概况。点和难点 难点有:各客源国的旅游业发展概况及旅游管理政策的对比。 考核方式:平时20,;期末理论测试80, 课程考试平时成绩以考勤、提问和课堂作业为主 期末理论测试主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闭卷考试 二、教学时数分配 章目教学时数分配教学内容课堂讲授实验 第一节世界旅游业概况第一章第二节世界旅游区概况世界旅游2 第三节世界人文概况客源市场第四节世界旅游客源市场格局及前景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旅游业概况中国旅游第二节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现状 2 业和海外

中国旅游地理第一章中国旅游资源地理概述

第一章中国旅游资源地理概述 第一节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特征 一、旅游资源概念的界定 由于旅游业是一项新兴产业,其本身的发展极度为迅速,而为旅游业提供理论指导的旅游科学目前还不成熟,在旅游学术界,由于对旅游中的核心概念—旅游资源存在着泛化的理解,因此直到目前为止,对旅游资源的概念尚未形成全面统一的认识。 以下几种说法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 郭来喜:“凡是能为人们提供旅游观赏、知识乐趣、度假休闲、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以及人民友好往来和消磨闲暇时间的客体和劳务,都可称为旅游资源。” 保继刚:“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和中科院地理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黄辉实(1985):“旅游资源就是吸引人们前往游览、娱乐的各种事物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它们本身不是游览的目的物和吸引物,必须经过开发才能成为有吸引力的事物。” 还有学者认为,旅游资源是能够诱发旅游动机和实施旅游行为的诸多因素的总合。它不仅是作为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的旅游目的地,也包括旅游者和各种能传达旅游地相关信息的事与物。 分析上述各种定义,可以看出,虽然它们各自的出发点和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但就资源的基本属性而言,大体是一致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是一种客观存在,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其次,旅游资源具有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吸引性。 再次,旅游资源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 最后,旅游资源不管是以单体或复合体的形式存在,都依托于一定的地域空间,是绝对不能移动的。 基于以上分析和认识,我们可以认为:旅游资源是指客观地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并因其所具有的审美和愉悦价值而使旅游者为之向往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或社会现象。

客源国概况练习题大全

客源国概况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亚太地区,特别是_中国_地区的旅游经济已成为世界旅游经济中的 一个新的强劲的增长点。 2.按照世界旅游组织(WTO)的统计标准,全球分为____六大___旅 游区。 3.被称为泰国三大国宝的是__玉佛__、金佛和卧佛。 4.在日本,被誉为“圣岳”的是__富士山__。 5._济州岛_是韩国纬度最低的地方,位于本土以南、黄海与东海交界 处。 6.蒙古人性格豪放,热情好客,游人过往,常会被邀入蒙古包中做客, 最常见的是敬_奶茶__。 7.社会(福利)旅游兴起于__法_国,发展迅速。 8.西班牙的国花是__石榴花__。 9.___俄罗斯_是世界上国土最辽阔的国家。 10.美国的全称为_美利坚合众国_。 11.尼亚加拉瀑布在加拿大境内的叫_加拿大瀑布或马蹄瀑布__。 12.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故乡是在意大利的_威尼斯__ 。

13.世界上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大洲是_大洋洲__ 。 14.日本主要的航空公司有两个,即日本航空公司和_全日航空公司 _____。 15.日本的“标准语”或“共通语”是以_东京语__为基础的。 16.中国在大洋洲的主要客源国是_澳大利亚__。 17.“巴斯布萨”是_埃及_人喜爱的甜食,是由面粉经油炒加调料淋 糖水而成。 18.“世界影都”好莱坞设在美国西海岸的__洛杉矶_市。 19.亚洲是_亚细亚洲_洲的简称。 20.美国最著名的国家公园是_黄石国家公园___。 21.澳大利亚的第一大城市是_悉尼__。 22.佛教的主要教派主要包括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和_密乘佛教__。 23.中国海外客源市场分为两部分:一是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及侨 胞,二是_外国人__ 24.东京是日本第一大城市,而__大阪__是其第二大城市。 25.日本最高峰是_富士山__,被誉为“圣岳”。 26.新加坡的国语是_马来语__。新加坡的行政用语是__马来语_。 27.与15世纪中国明代航海家三保太监郑和有关的印尼城市是__三宝 垄市__。 28.印度的__泰姬陵__是伊斯兰建筑艺术的明珠,世界七大建筑奇迹 之一。 29.德国城市__慕尼黑__每年都举办闻名于世的啤酒节。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概况》章节测试答案

第1章单元测试 1、什么是历史地理? 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 2、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地理要素是通过什么办法来研究的? 答案:历史文献 3、当今的北京在辽朝统治下时叫什么? 答案:南京 4、清朝在乾隆二十四年所达到的疆域范围是多少? 答案:1300万平方公里 5、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排除题,选出错误的答案)学习历史地理有利于:答案:了解世界的资源分布 6、历史时期的地理与今天的地理,。答案:不一定相同,但有演变的关系、必定有演变关系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答案:轻于空气的航空器能够飞行是因为其比重比空气轻;、飞机和滑翔机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是否有动力装置;、直升机是通过其动力装置直接驱动旋翼旋转而产生升力的航空器; 8、使用无人机,可以拍到: 答案:古城遗址的轮廓、建筑物的鸟瞰图 9、学习中国历史地理,应该: 答案:多作实地考察、多看文献资料、掌握地理学原理、关注新技术 10、下面哪本书的内容与历史地理知识无关: 答案:《平凡的世界》、《西游记》

11、什么是历史地理?历史地理是____。 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 第2章单元测试 1、“中国”两字最早出现在何尊中。 答案:正确 2、疆域是由统治者给你划定的一条明确的界限,一定的空间范围,是否正确? 答案:正确 3、早期关于“中国”一词的使用,不是政治空间,而具有鲜明的文化区特征 答案:对 4、中国早期的文字是甲骨文。 答案:错误 5、中国古代的军乐是传递信息的。 答案:正确 6、中国历史上基本统一、疆域范围较大的政权有: 答案:西汉、唐、清 7、说中国的领土像一张秋海棠叶子,是指哪一阶段? 答案:未承认外蒙古独立前的中华民国 8、以下哪一阶段属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 答案:十六国、五代十国 9、历史统一的范围是指:

《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答案及评分标准

《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答案 一、填空 1、中东 2、孔雀 3、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4、亚平宁 5、京都;奈良 6、曼谷 7、勃朗峰 8、太极旗 9、庆州10、曼德勒11、苏伊士运河;非;西奈;亚 二、单选 1-5 CCACC 6-10 ADBCC 三、简答 略 四、论述 略 试卷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评分标准:填对一题得一分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评分标准:选对得1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评分标准:每答对3个要点中任意1个得1.7分,最多得5分。 2、评分标准:每答对5个要点中任意1个得1分,最多得5分。 3、评分标准:每答对3个要点中任意1个得1.7分,最多得5分。 4、评分标准:每答对3个要点中任意1个得1.7分,最多得5分。 5、评分标准:每答对3个要点中任意1个得1.7分,最多得5分。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优(22分以上): 1、能按时、全面、独立地完成,表现出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立论正确,理论分析透彻,解决问题方案恰当,结论正确,并且有一定创见性。 3、使用的概念正确,语言表达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逻辑性强,栏目齐全,书写工整。 良(19-21分): 1、能按时、全面、独立地完成,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立论正确,理论分析得当,解决问题方案实用,结论正确。 3、中使用的概念正确,语言表达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栏目齐全,书写工整。 中(16-18): 1、能按时、全面、独立地完成,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 2、立论正确,理论分析无原则性错误,解决问题方案比较实用,结论正确。 3、中使用的概念正确,语句通顺,条理比较清楚,栏目齐全,书写比较工整。 及格(13-15): 1、按时和全面地完成有关的各项任务。 2、立论正确,理论分析无原则性错误,解决问题的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结论基本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