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书法创作常用词语3

最新书法创作常用词语3
最新书法创作常用词语3

实用書法創作常用詞語

風華正茂業精於勤蘭風梅骨厚德載物天道酬勤鍥而不捨志存高遠勤能補拙學貴有恆滴水穿石勵志圖強寧靜致遠淡泊明志見賢思齊室雅蘭香物寶天華人傑地靈政通人和龍馬精神學海無涯惠風和暢上善若水鴻運天成拼搏無極鳳鳴盛世點石成金止於至善鶯歌燕舞虎躍龍騰法道自然聞雞起舞人淡如菊逸情雲上仁者無憂登高望遠積善為德浩然正氣劍膽琴心福壽康寧臥虎藏龍福如東海精益求精春華秋實虛懷若穀詩情畫意氣若幽蘭紫氣東來開券有益桂香蘭芳鶴壽松齡群賢畢至春風大雅吉祥如意琴韻書聲有容乃大溫故知新觀濤聽海冬梅敖雪前程似錦藝海無涯聞雞起舞博學慎思點石成金匯通四海臨風志清精氣神韻雅集古今大展宏圖與時俱進賓至如歸知足常樂心曠神怡龍鳳呈祥德才兼備德藝雙馨書道傳情泉韻書聲琴韻書聲廣學甄微愚者守靜冰清玉潔讀萬卷書琴心劍膽江山多嬌雲騰致雨鵬程萬裏智圓行方照古觀今財源廣進翰逸神飛品茶悟道春和景明松風荷雨雲影山暉鴻鵠高翔奮發苦讀志搏雲天貴在堅持積健為雄鴻鵠之志登峰造極無欲則剛財通四海金榜題名有志者事竟成師古而不泥

室雅人和美家和萬事興愛拼才會贏志存當高遠

慎獨博愛致遠求索仁者壽和為貴天行健精氣神愛嚴勤新(劍河民族中學校訓)

傳承民族文化,發展個性特長(民中辦學特色)

名言警句:

1.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2.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3.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4.養浩然正氣, 極風雲大觀

5.書存金石氣,室有蕙蘭香—室雅蘭香

6.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7.東風送暖紅梅笑,瑞雪迎春翠柳吟。

8.桃紅含夜雨,綠柳帶春風。

9.得山水清氣,極天地大觀。

10.心隨朗月高,志與秋霜潔。

11.竹疏雲作畫,梅瘦雪添神。

12.雨過琴聲韻,風來翰墨香。

13.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14.燕雀安知鴻鵠志,鶤鵬展翅萬裏遊—鵬程萬裏

15.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天道酬勤

16.莫道醉人唯美酒,茶香入心亦醉人。

17.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河無以成江海。

18.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19.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20.家居綠水青山畔,人在瓊樓玉宇中。

21.劍鋒出磨礪,梅香自苦寒。

22.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23.靜思天下事,多讀古人書。

24.海為龍世界,天是鶴故鄉。

25.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2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7、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28、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陸遊〈遊山西村〉

29、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宋·嶽飛《滿江紅》

30、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31、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範曄(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32、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史記·滑稽列傳》)

33、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唐·劉禹錫《浪淘沙》

34、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

35、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36、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37、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董仲舒傳》)

38、學如弓弩,才如箭鏃(續讀品.尚識)

39、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尚書.周書〉

40、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誡子書〉

二字词语

墨戲。醉墨。寒香。寬心。鶴舞。暢思。博觀。養廉。雲濤。馳懷。壯觀。筆悟。達觀。散慮。奇境。無為。墨緣。延壽。神游。晴霞。無極。養氣。神功。墨海。心畫。悟道。吉祥。順安。懷真。妙悟。秋月。春風。慎獨。率真。梅影。竹風。凌雲。安樂。鶴舞。清琴。墨趣。洗心。梅香。松骨。抱樸。鵝池。遠志。詩魂。靜思。雅懷。書山。藝海。面壁。天問。對月。花徑。清心酣暢。墨禪。綠野。縱筆。龍吟。雙清。筆家。閒雅。聽濤。清揮。觀潮。洞達。求實。樂靜。琴韻。如意。書道。

古詩

1、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2、寒食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3、江南春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4、詠柳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柳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5、涼州詞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6、江畔獨步尋花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溪,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7、絕句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8、滁州西澗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9、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楊萬裏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10、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11、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12、顏真卿勤學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立志時;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13、贈汪倫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14、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楊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15、竹枝詞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準,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16、墨梅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17、石灰吟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18、竹石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19、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20、望廬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1、早發白帝城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22、望天門山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23、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朱熹《勸學》)

2014.10.21第三次整理

四字书法题字用语(90条)

四字书法题字用语(90条) 不知您在书法创作或给朋友题字时,有没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如果有,其实也正常,再饱满的学士也难免有“墨穷”的时候。特此,【书法思考】为大家整理了400条最全、最实用、最具养分的书法常用词语、集句和楹联内容大全,含繁体对照!墨客必备,值得右键分享、收藏。闲暇时间细细品读或熟记,肯定有派上用场的时候,心中有料是文化人的脸面啊。四字书法题字用语(90条)博雅达观、笔歌墨舞、宠辱不惊、道法自然、登山临水、淡泊明志、典雅清丽、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清气若兰、放下便是、浮生若梦、观海听涛、甘苦自知、和风朗月、和气致祥、厚德载物、厚德载福、厚积薄发、惠风和畅、惠风祥云、和风细雨、海纳百川、景气和畅、江山入画、积健为美、积健为雄、君子不器、兼听则明、境由心造、境随心转、渐入佳境、开卷有益、寄情山水、虚怀若竹、临海听涛、兰气随风、乐天知命、乐此不疲、敏事慎言、妙造自然、明月清风、明月入怀、宁静致远、耐住清贫、品茗抚琴、品茗听琴、清风朗月、气若幽兰、曲径通幽、人淡如菊、仁者不忧、如风过耳、素心若雪、室雅兰香、室雅人和、随心所欲、石瘦花娇、天道酬勤、天朗气清、踏雪寻梅、温故知新、物华天宝、万事随缘、唯善是宝、唯乐直言、虚怀若谷、心静梦舒、心旷神怡、闲

心逸趣、仁者不忧、云鹤游天、云淡风轻、一谦四益、韵雅趣幽、游目骋怀、逸致闲情、烟云供养、悠然雅静、怡然自得、知足常乐、知足不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足者富、竹影清风、笃行致远、珠联璧合、中庸和谐、紫气东来繁体对照博雅達觀、筆歌墨舞、寵辱不驚、道法自然、登山臨水、淡泊明誌、典雅清麗、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清氣若蘭、放下便是、浮生若夢、觀海聽濤、甘苦自知、和風朗月、和氣致祥、厚德載物、厚德載福、厚積薄發、惠風和暢、惠風祥雲、和風細雨、海納百川、景氣和暢、江山入畫、積健為美、積健為雄、君子不器、兼聽則明、境由心造、境隨心轉、漸入佳境、開卷有益、寄情山水、虛懷若竹、臨海聽濤、蘭氣隨風、樂天知命、樂此不疲、敏事慎言、妙造自然、明月清風、明月入懷、寧靜致遠、耐住清貧、品茗撫琴、品茗聽琴、清風朗月、氣若幽蘭、曲徑通幽、人淡如菊、仁者不憂、如風過耳、素心若雪、室雅蘭香、室雅人和、隨心所欲、石瘦花嬌、天道酬勤、天朗氣清、踏雪尋梅、溫故知新、物華天寶、萬事隨緣、唯善是寶、唯樂直言、虛懷若谷、心靜夢舒、心曠神怡、閑心逸趣、仁者不憂、雲鶴遊天、雲淡風輕、壹謙四益、韻雅趣幽、遊目騁懷、逸致閑情、煙雲供養、悠然雅靜、怡然自得、知足常樂、知足不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足者富、竹影清風、篤行致遠、珠聯璧合、中庸和諧、紫氣東來五字对联(132对)一生勤为本;万代诚作基。一

书法创作常用的古诗词名句.

书法创作常用古诗词名句 五字联 一生勤为本;万代诚作基。 一亭俯流水;万竹引清风。(集兰亭序字)一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人无信不立;天有日方明。 三月桃花雨;一张风雪图。 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 大慈念一切;慧光照十方。(释弘一) 丈夫志四海;古人惜寸荫。(集陶渊明句)万山排紫绿;一室贮清虚。 与世为依怙;如日处虚空。(释弘一) 山公惜美景;小谢有新诗。(集唐诗句)山吞残日暮;水夹断云流。 山深春自永;海静日尤高。 千流归大海;高路入云端。 己过勿惮改;未然当先思。 井灶有余处;林园无俗情。(集陶渊明句)天长落日远;意重泰山轻。(集李白句)天意怜幽草;人间爱晚晴。 无言先立意;未啸已生风。 无极原有极;欲仁存至仁。 无事此静坐;有福方读书。 云霞生异彩;山水有清音。(集怀仁圣教序字) 云卷千峰色;泉和万籁色。 云卷千峰集;风驰万壑开。 不雨山常润;无云水自阴。 不矜威益重;无私功自高。 甘从千日醉;耻与万人同。(集杜甫句)日气含春雨;石阴散秋光。 日丽千芳闹;风和百鸟鸣。 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 书存金石气;室有蕙兰香。(于右任) 长笑对高柳;贞心比古松。(集唐诗句)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集杜甫句)月行疑读画;花生当蓑衣。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月斜诗梦瘦;风散墨花香。(邓子龙) 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 风竹引天乐;林亭集古春。(集兰亭序字)风逆花迎面;山深云湔衣。(集杜甫句)风波即大道;尘土有至情。 风轻一楼月;室静半枕书。 文章负奇色;事业富清机。 文章辉五色;心迹喜双清。(集唐诗句)心源无风雨;浩气养乾坤。 心悬万里外;兴在一杯中。(集李白句)以文常会友;惟德自成邻。 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 去草寻怪石;留云补断山。。 平生怀直道;大化扬仁风。 (集古乐府句)。 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 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 (宋教仁)。 兰风载芳润;谷性多温纯。 半窗知我月;千卷鉴人书。 年酒迎新绿;梅花送暗香。 地回云偏白;亭香草木凡。 (集唐诗句) 共知心是水;安见我非鱼。 有山皆园画;无水不文章。 有竹人不俗;无兰室自馨。 有雨云生石;无风叶满山。 (集怀仁圣教序字) 有容德乃大;无欺心自安。 曲径踏花影,明轩赏月华。 虫书叶字古;风织浪纹轻。 (于右任) 竹外山初曙;藤荫水更凉。 竹送清溪月;松摇古谷风。 (董其昌) 行修而名立;理得则心安。 (于右任) 会心今古远;放眼天地宽。 心与古佛闲。江山千古意; 时序百年心。 江山开眼界;风雪炼精神。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异石归海岳;高士标云林。 声华满冰雪;述作凌江山。 声华满冰雪;节操方松筠。 (集唐诗句) 芳野留胜事;艺苑重高文。 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 我思铭陋室;谁为记闲轩。 伴我书千卷;可人竹一丛。 闲中有富贵;寿外更康宁。 闲吟步竹石;长醉歌芳菲。 穷愁但有骨;诗兴不无神。 (集杜甫句) 良辰入奇怀;虚室绝尘想。 即事已可悦;赏心还自怡。 (集唐诗句) 青山吟意远;红树寄归迟。 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苔石随人古;山花拂面香。(集唐诗句) 事可对人语;福向俭中求。 松风清耳目;蕙气袭认襟。(集唐诗句) 石寿太古;好花开四时。 画前原有易;删后更无诗。(龚晴皋) 雨匀万木翠;日暖百花舒。 雨过琴山润;风来花木香。(乾隆) 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 雨润千山秀;风和万物荣。 披云炼琼液;坐月观宝书。(集唐诗句) 披襟对清朗;推分得天和。 到为诗书重;心缘启沃留。(集唐诗句) 知音在霄汉;高步蹑华嵩。(集唐诗句) 畅怀年大有;极目世同春。(集兰亭序字) 佳气生朝夕;清言见古今。径隐千重石; 园开四季花。(集唐诗句) 采菊东篱下;种桑长江边。(集陶渊明句)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卷帘花雨滴;扫石竹荫移。(查士标) 波涛良史笔;讽兴诗家流。(祁隽藻) 绿生春早;云归注雨迟。(集怀仁圣教序 字) 诗从肺腑出;心与水月心。 诗思竹间得;道心尘外逢。(集唐诗句) 春归花不落;风静月长明。(集鲁峻碑字) 春来千岭翠;花落两衿香。 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 草色和云暖;梅花带月寒。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要求真学问;莫做假文章。 看人用白眼;当户有青山。(夏丏尊) 秋菊有佳色;幽兰生前庭。(集陶渊明句) 剑气非关月;书香不是花。 闻说江山好;终嗟风趣频。(集杜甫句) 美花多映竹;乔木自成林。(集唐诗句)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举头望明月;荡胸生层云。(集唐诗句) 室有山林乐;人同天地春。(集兰亭序字)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险艰自得力;金石不随波。 幽林听鸟语;深谷看云飞。 素襟不可易;清琴时以思。(阮元) 素襟不可易;蜀酒且百陶。 栽培心上地;涵养性中天。(郑燮)

书法创作常用的古诗词名句

书法创作常用的古诗词名句 人有不为斯有品;己无所得可无言。(集兰亭序字) 人多瑶草琪花气;家有兰台石室书。 人间清品如荷极;学者虚怀与竹同。 人到万难须放胆;事当两可要平心。(张大千) 人品若山极崇峻;情怀与水同清幽。(集兰亭序字) 人品清于在山水;天怀畅若当风兰。(集兰亭序字) 人得交游是风月;天开图画即江山。 八体六书生奥妙;五山十水见精神。集怀仁圣教序字)九万里风斯在下;八千年木自为春。(集怀仁圣教序字)几枝疏影千秋色;一缕东风万户春。 三春花满香如海;八月涛来水作山。(集圣教序字) 三春陌上沾时雨;四野田间看庆成。 于人何不可容者;凡事当思所以然。(集争坐位帖字)大文间世有述作;至乐在人无古今。(集兰亭序字) 大贤自合为九列;清风可以流万年。(集兰亭序字)

大胆文章拚命酒;坎坷生涯断肠诗。 大惧与众人同数;须知保晚节尤难。(集争坐位帖字)万花深处松千尺;群鸟喧时鹤一声。 万里山川皆入画;一庭花木又催诗。 万里秋风吹锦水;九重春色醉仙桃。(集杜甫句) 万里波涛归海国;一山花木作香城。(集怀仁圣教序字)万顷洪波闲眉界;九秋鹤举健精神。 万岫烟云迷岭外;千重紫气锁山头。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万卷图书天禄上;四时云物月华中。(集唐诗句) 万类静观咸自得;一春幽兴少人知。(集兰亭序字) 万树苍颜千里翠;一楼新色满城辉。 万象函归方丈室;四围环列自家山。 万壑泉声云外去;数点秋色雁边来。 与世不言人所短;临文期集古之长。(集兰亭序字)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与贤者游信足乐;集古人文亦大观。(集兰亭序字)与弦作契风生竹;列坐为情水抱山。(集兰亭序字)才大古来难适用;人生何处不相逢。(集苏轼句) 才名挺出如东野;佛理清深是子瞻。(集争坐位帖字)才名震溢李供奉;画理清深王右丞。(集争坐位帖字)才高自觉风云阔;情重反疑华岳轻。 才能济变何须位;学不宜民枉有官。 山水之间有清契;林亭以外无世情。(集兰亭序字)山外斜阳湖外雪;窗前流水枕前书。 山有此生未能至;竹为一日不可无。(集兰亭序字)山含暖气千林翠;园啭莺声万花荣。 山势盘陀真是画;泉流宛委遂成书。(何绍基) 山河兴废人搔首;风雨纵横乱入楼。(集陆游句) 山泽高下理所着;金石刻作臣能为。(集绎山碑字)山静日长仁者寿;荷风香善圣之清。(集玄秘塔字)山溪—曲泉千曲;竹径三分屋二分。

中国书法名词解释大全(1)

中国书法名词解释大全 时间:2010-10-20 17:57:12作者:书法欣赏来源:书法欣赏查看:5515评论:0 内容摘要:书法名词解释书法:中国的传统艺术之一。通常以毛笔为书写工具,讲究执笔,运笔,用墨,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风格,韵味等。笔法,笔势,笔意是书法艺术的三大要素。书法家运用书写的技法,以独特的形式表现内心的感情,创造美的意境。中国的书法艺术,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艺... 书法名词解释 书法: 中国的传统艺术之一。通常以毛笔为书写工具,讲究执笔,运笔,用墨,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风格,韵味等。笔法,笔势,笔意是书法艺术的三大要素。书法家运用书写的技法,以独特的形式表现内心的感情,创造美的意境。中国的书法艺术,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日本称书法 为“书道”。 法书: 指有规则,有法度,具有较高艺术水平因而可作学习范本的书法作品。通常称 他人书作为“法书”时,则含有尊重之意。 翰墨: 与“笔墨”同义。翰,原指羽毛,借指毛笔,文字。翰墨,即笔和墨,借指文章,书,画等。 真迹: 由名家亲自书写或绘成的书画作品。 甲骨文: 殷商时代刻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最早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王朝都城遗址,故又称“殷墟文“。因使用刀刻,而称”契文“;因刻于龟甲或兽甲之上,而称”龟甲文“;因文字为记载占卜,祭祀之类活动,而称”卜辞“。是可辨识的最古的汉字。 金文: 殷商至汉代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因铜在古代称金,故程“金文”。古代铜器一般分礼器和乐器两类,礼器作祭祀用,以鼎为代表;乐器作演奏用,以钟为 代表。古代以钟,鼎代表所有铜器,故金文又称“钟鼎文”。 石鼓文: 指唐初在今陕西宝鸡三原发现的十块鼓形石头上所刻的文字。石鼓,为鼓形的石头,非石头制作的鼓。据近人考证,石鼓为公元前八世纪秦人所制,文字为秦人 所刻。十块石鼓每块上刻一首四言诗,记载秦国国君狩猎情况,故又称“猎”。石鼓文是已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刻石文字。 籀文: 又称“籀(zhou)书”,“大篆”。是介于甲骨文于小篆之间的一种字体。相传周宣王太使籀作大篆,故取籀为名。石鼓文为籀文的代表作品,故石鼓文又称为“籀 文”。 大篆: 广义指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战国时期通用的六国文字。狭义专指籀文。 小篆: 又称“秦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通用的字体。相传是李斯在大篆基础上加以整理,简化而创制的。小篆的特点是形体偏长,线条园匀齐整。今存的<<泰山刻石>>, <<琅琊台刻石>>,<<秦始皇诏版>>等皆为小篆代表作。 玉箸篆: 篆书的一种,仅指小篆而言,其特点是笔道圆润温厚,形如玉箸。此种篆书始于秦代。后亦有一“玉箸”形容书家用笔圆浑遒劲者。 铁线篆: 小篆的一种。因用笔圆活,细硬如铁,笔道如线而得名。如唐代李阳冰的篆书,书法史上即称之为“铁线篆”。 隶书: 又称“佐书”,左书“,”史书“。隶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书体。其特点是将篆书的圆转变为方折,形体取横势。隶书开始形成于战国晚期,汉魏时成为通用字体。隶书

书法常用词大全

二言 尚志《孟子》鹏图《庄子》至达《庄子》超然《老子》虚静《老子》 康乐《礼记》达志《礼志》时习《论语》无逸《易经》博爱《孝经》 有恒《书经》凌云《史记》远翔《说苑》博雅《书序》豁如《汉书》 养真晋.陶渊明闲雅唐.孙过庭怡心唐.上官昭容静观宋.程 清怡明.文征明雅静清.金筠林澄观清.金晓澄怀清.金晓 墨趣,墨海,墨韵,墨香、翰墨、醉墨、清趣、清风、清雅、神趣、神怡、神飞、神韵、观远、观海、观云、静观、静思、雅静、远望、凌云、书道、心画、怡心、养心、养神、养性、养德、勤学、勤耕、精勤、精思、三思、归真、归心、鹏图、达志、明志、志远、超然、无逸、博学、博雅、闲雅、雅韵、琴韵、有恒、澄观、澄怀、福海、福寿、诚信、悟道、无极、腾飞、虎啸、龙吟、飞舞、松风、松涛、听涛、云烟、云海、无忧、补拙。 四言 游目骋怀、翰逸神飞、君子怀德、宁静致远、淡泊明志、随缘放旷、 寿山福海、寿比南山、福寿安泰、福如东海、福寿齐天、福寿年高、福禄双全、松鹤延年、吉祥如意、知足常乐、笑口常开、龙马精神、龙吟虎啸、龙腾虎跃、龙飞凤舞、虎啸风生、海纳百川、无欲则刚、志存高远、居安思危、虚怀若谷、厚德载物、勤能补拙、业精于勤、学业在勤、开卷有益、惠风和畅、能忍自安、天道酬勤、宠辱不惊、仁者无敌、上善若水、百忍无忧、宁静至远、三思而行、自强不息、学无止境、难得糊涂、马到成功、室静兰香、墨香笔舞、师古不泥、淡泊明志、一帆风顺、与人为善、水到渠成、吐故纳新、闲情逸致、翰逸神飞、大智若愚、从善如流、石破天惊、兰心蕙性、竹报平安、好谋善断、学海无涯、妙笔生花。墨池风涛; 常用佳句名句 1、千秋笔墨惊天地,万里云山入画图。 2、海上白云孤鹤去,山头积雪野梅香。 3、春归花不落,风静月常明。 4、万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宣纸尺寸对照表及书法创作常用知识

中国宣纸尺寸对照表 书画尺寸对照与换算自古以来在中国书画的市场交易中,一般都是按书画的大小尺寸来谈论价格的,即通常是以“平方尺”为计价单位的。而由于中国书画在形制上的纷呈多样,“形制”与“平方尺”之间又有着某种行内约定俗成的换算关系,而了解和掌握这种关系之间的换算,对投资购买名家书画将会有较大的帮助。 以下单位为厘米 三尺全开:100 x 55? ???三尺单条:100 x 27 三尺横批:100 x 55? ???三尺对联:100 x 27 三尺斗方:55 x 50 四尺全开:138 x 69? ???四尺单条:138 x 34 四尺横批:138 x 69? ???四尺对联:138 x 34 四尺斗方:69 x 68? ?? ? 四尺三开:69 x 46 四尺四开:69 x 34? ?? ? 四尺六开:46 x 34 四尺八开:35 x 34 五尺全开:153 x 84? ???五尺单条:153 x 42 五尺横批:153 x 84? ???五尺对联:153 x 42 五尺斗方:84 x 77 六尺全开:180 x 97? ???六尺三开:97 x 60 六尺对联:180 x 49? ???六尺斗方:97 x 90?

七尺全开:238 x 129 八尺全开:248 x 129 八尺屏:234 x 53 一丈二尺:367 x 144 一丈六尺:503 x 193 一丈八尺:600 x 248 书画尺寸对照表 : 宣纸规格? ?? ?? ?? ?八尺? ?? ? 六尺? ?? ???五尺? ?? ???四尺? ?? ?? ?三尺对应面积(平方尺)? ???26? ?? ???16? ?? ?? ???11? ?? ?? ? 8? ?? ?? ?? ? 5 应规格(cm)? ?? ?120x240? ? 95x180? ?? ?84x148? ?? ? 68x136? ?? ? 55x100 厘米与平方尺换算公式 : (长cm X 宽cm)X 0.0009 = 平方尺

书法题词题字用语用词集锦大全四字篇

书法题词题字用语用词集锦大全四字篇 光风霁月2 颐性养寿3 神游千古4 淡泊明志5 见贤思齐6 志存高远7 彰往察来8 开卷有益9 心旷神怡10 正本清源11 宽仁厚德12 温良恭俭13 敏而好学14 眠云卧石15 俭以养德16 博古通今17 观海听涛18 皓月禅心19 高情远致20 闲云野鹤21 知白守黑22 博学笃志23 澄心清神24 砥节砺行25 宠辱不惊26 思接千载27 思逐风云28 宁静致远29 游艺依仁30 温故知新31 室雅人和32 翰逸神飞33 妙造自然34 道法自然35 法贵天真36 归真返璞37 浑厚华滋38 惠风和畅39 晓风清月40 一苇可航41 停云落月42 行云流水43 神与物游44 月明风清45 长乐无极46 耕云种月47 栉风沐雨48 气吞云梦49 清芬可揖50 高山仰止51 心随天籁52 清风朗月53 梦笔生花54 精骛八级55 矫首八荒56 澄怀观道57 书为心画58 镂月裁云59 三思后行60 思逸神超61 心远地偏62 海纳百川63 虚怀若谷64 鸣凤清梧65 飘然不群66 春荣瑞气67 虚己能容68 博学约取69 幽径独行70 云开壑深71 滴水穿石72 水到渠成73 上善若水74 一池云锦75 凌云寸心76 心有灵犀77 长风破浪78 厚德载物79 养德润身80 云破月来81 疏影横斜82 暗香黄昏83 碧天如水84 浮生适意85 和风清穆86 清欢有味87 业广为勤88 万物化淳89 慎终如始90 锲而不舍91 修学好古92 源清流洁93 清虚淡泊94 鞠躬尽瘁95 寂然凝神96 斯文有传97 青胜于蓝98 逝者斯夫99 穷变通久100 苍山如海硅

书法常用名词和术语.

书法常用名词和术语解释 笔力:从字的点画形态中所体现来的“力”的感受,是从书法艺术的审美角度来理解的,与物理学上的“力“不能混为一谈。 中锋:用笔的关健技法之一。作书时,始终保持笔头的中心锋芒走中路,其走的轨迹在点画的中间。历代书法家多主张写字要做到笔笔中锋,这是因为用中锋行笔,墨汁顺笔尖流注而下,不是上下左右偏斜,而是向四面渗透,点画就息然显得饱满圆润。因此,中锋用笔是学习书法的重要内容,必须在正确的执笔、运腕的基础上反复领会。 侧锋:行笔时,笔的锋芒向点画的一侧。写出来的笔画一边光一边发毛。通常书家认为侧锋用笔是不可取的,但在行草书中使用的例子比较常见,只是初学书法都不宜使用此法。 藏锋:笔锋藏在点画之内而不外露。在起笔和收笔处,凡不露锋芒的皆称为蔵锋。藏锋写出的点画含蓄,力不外露,古人说“藏锋以包其气”,就是指的将笔力蕴藏于点画之内的道理,其写法是,起笔处笔毫逆锋入纸,收笔处往来的方向回锋。 露锋:亦称出锋,无论起筆收笔,凡笔的锋芒露出点画外的都称为露锋。露锋使字的神情外露,增加了字的灵动,同时将字里行间的呼应关系显现出来,给人以流畅的感觉。 抢笔:又称“空抢”。行笔至笔画末端,借笔画下行的力量往反方向一缩,然后提笔离纸,这一瞬间的“回力”动作,笔力已送至笔尖,写出的锋势挺拔劲健,而无“虚尖”之病。 挫锋:又称“挫笔”。运笔时改变行笔方向的动作。一般的写法是,行笔至转角或出钩处,先顿笔然后把笔略提,转动笔锋以改变行筆方向。注意停笔、顿笔和转笔是一气呵成的。太快则交待不清,过慢又疲软失势。

转锋:转锋与折锋相对而言,是写出圆的点画的用笔方法。所谓“转以成圆”,不露锋芒棱角,转的关健处笔不停驻,担笔暗暗转过,有浑然天成之意。 折锋:折锋与转锋相对而言,是写出点画的用笔方法。所谓“折以成方”,易显现锋芒棱角,折笔处顿笔稍停,然后改变行笔方向,古人云:“折欲少驻,驻则有力”。又云:“方者,折法也,点画波起止是也”。 提笔:提笔有二义,一是担笔离纸,接写第二画,二是行笔过程中的提笔,笔不离纸,所出现的线条较细,但极具韧劲。 按笔:与提笔相反,笔往下按。行笔过程中且行且按,出现的线条较粗。应注意下按之力不可过大,否则线条浮肿无力。实际上,写字的过程就是笔在纸上提按交替的过程。一画之内或点画之间,有了提按交替,就有了轻重变化,从而也就有了节奏感和韵律感,所书之字就显得神采飞杨了。 顿笔:与按笔近义,但按下之力略大些,所谓“力透纸背者为顿”。一般有顿下略停的意思,在点画的起止处用得最为普遍。 轻重:历代书家认为用笔应力不过腰,即用笔不要超过笔毫的一半,否则神气涣散,有浮滑之弊.。故用一分笔为轻,用三分笔为重。书法用笔的轻重首先表现在一画之中的轻重变化,其次表现在点画之间的轻重对比,如所书之字无所谓轻重,给人的感觉必然缺乏生气。只是机械的重复而已。 缓急:缓慢急速的用笔方法。缓使其点画凝重,急点画生动,故缓得其形,急得其势,写字是缓与急的有机配合,若是只图快,则点画轻飘,一味地慢又使点画呆滞。清宋曹《书法约言》云:“迟则生妍而姿态毌媚,速则生骨而筯络勿牵,能速而速,故以取神,应迟不迟,反应失势。”初学书法宜慢勿快,特别是,点画中段的行笔过程,应缓慢徐行,即古人所说“留得应笔”。 方圆:方笔和圆笔的用笔方法。点画的起收和转折处出现棱角,顿笔后折锋写出的部份称为方笔。方笔写出的笔画方整峻利。气势开张,精神外溢。故又称为“外

书法作品格式大全

书法作品格式大全 1.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2.楹联: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3.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4.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 之体裁,称之。 5.匾额: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6.条屏: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 7.扇面:尺寸如扇形,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 8.册页: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合之成册,展开成册故名册页,其内容或相互连贯,或单独成立。 9.手卷:亦成横轴,不便悬挂,只适合在书桌上舒展,观后卷臵之横幅作品。 书法作品格式详解 ⒈斗方: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正方形。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臵。 ⒉三开: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长方形,尺寸不等。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⒊对幅: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通常两幅成对悬挂。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对联”。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⒋中堂:中堂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其中小中堂为68CM×45CM)。因为尺幅比较大,所以需要创作者具有精熟的技法和整体把握作品布局的能力。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要使它们之间主次有别,相应生辉。落款切忌暄宾夺主。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数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臵,盖在款字的下方,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⒌条幅:条幅是竖行书写的长条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对裁。安排章法时,应能根据书体的特点,精心构思,立意要新。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落款要错落有致,自然生动。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

书法常用词语大全

书法常用词语大全 二言 尚志《孟子》鹏图《庄子》至达《庄子》超然《老子》虚静《老子》 康乐《礼记》达志《礼志》时习《论语》无逸《易经》博爱《孝经》 有恒《书经》凌云《史记》远翔《说苑》博雅《书序》豁如《汉书》 养真晋.陶渊明闲雅唐.孙过庭怡心唐.上官昭容静观宋.程清怡明. 文征明 雅静清.金筠林澄观清.金晓澄怀清.金晓 墨趣,墨海,墨韵,墨香、翰墨、醉墨、清趣、清风、清雅、神趣、神怡、神飞、神韵、观远、观海、观云、静观、静思、雅静、远望、凌云、书道、心画、怡心、养心、养神、养性、养德、勤学、勤耕、精勤、精思、三思、归真、归心、鹏图、达志、明志、志远、超然、无逸、博学、博雅、闲雅、雅韵、琴韵、有恒、澄观、澄怀、福海、福寿、诚信、悟道、无极、腾飞、虎啸、龙吟、飞舞、松风、松涛、听涛、云烟、云海、无忧、补拙。 四言 游目骋怀翰逸神飞君子怀德宁静致远淡泊明志随缘放 旷 寿山福海、寿比南山、福寿安泰、福如东海、福寿齐天、福寿年高、福禄双全、松鹤延年、吉祥如意、知足常乐、笑口常开、龙马精神、龙吟虎啸、龙腾虎跃、龙飞凤舞、虎啸风生、海纳百川、无欲则刚、志存高远、居安思危、虚怀若谷、厚德载物、勤能补拙、业精于勤、学业在勤、开卷有益、惠风和畅、能忍自安、天道酬勤、宠辱不惊、仁者无敌、上善若水、百忍无忧、宁静至远、三思而行、自强不息、学无止境、难得糊涂、马到成功、室静兰香、墨香笔舞、师古不泥、淡泊明志、一帆风顺、与人为善、水到渠成、吐故纳新、闲情逸致、翰逸神飞、大智若愚、从善如流、石破天惊、兰心蕙性、竹报平安、好谋善断、学海无涯、妙笔生花。墨池风涛; 常用佳句名句 1、千秋笔墨惊天地,万里云山入画图。 2、海上白云孤鹤去,山头积雪野梅香。 3、春归花不落,风静月常明。

【珍藏版】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五字联(2)

【珍藏版】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五字联(2) 五字联 一生勤为本;万代诚作基。 一亭俯流水;万竹引清风。(集兰亭序字) 一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人无信不立;天有日方明。 几阁文墨暇;园林春景深。 三月桃花雨;一张风雪图。 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 大慈念一切;慧光照十方。(释弘一) 丈夫志四海;古人惜寸荫。(集陶渊明句) 万山排紫绿;一室贮清虚。 与世为依怙;如日处虚空。(释弘一) 山公惜美景;小谢有新诗。(集唐诗句) 山吞残日暮;水夹断云流。 山深春自永;海静日尤高。 千流归大海;高路入云端。 己过勿惮改;未然当先思。 井灶有余处;林园无俗情。(集陶渊明句) 天地入胸臆;文章生风雷。 天长落日远;意重泰山轻。(集李白句)

天意怜幽草;人间爱晚晴。 无言先立意;未啸已生风。 无极原有极;欲仁存至仁。 无事此静坐;有福方读书。 云山起翰墨;星斗焕文章。(集唐诗句) 云霞生异彩;山水有清音。(集怀仁圣教序字)云卷千峰色;泉和万籁色。 云卷千峰集;风驰万壑开。 不雨山常润;无云水自阴。 不矜威益重;无私功自高。 甘从千日醉;耻与万人同。(集杜甫句) 日气含春雨;石阴散秋光。 日丽千芳闹;风和百鸟鸣。 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 书存金石气;室有蕙兰香。(于右任) 气得神仙迥;情依节制尊。(集杜甫句) 长笑对高柳;贞心比古松。(集唐诗句) 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集杜甫句) 月行疑读画;花生当蓑衣。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月斜诗梦瘦;风散墨花香。(邓子龙) 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

风竹引天乐;林亭集古春。(集兰亭序字)风逆花迎面;山深云湔衣。(集杜甫句)风波即大道;尘土有至情。 风轻一楼月;室静半枕书。 风柔莺戏柳;花放燕衔香。 文章负奇色;事业富清机。 文章辉五色;心迹喜双清。(集唐诗句)心同孤鹤静;节效古松贞。(集唐诗句)心源无风雨;浩气养乾坤。 心悬万里外;兴在一杯中。(集李白句)以文常会友;惟德自成邻。 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 水漾春山影;人吟时雨诗。 去草寻怪石;留云补断山。 古琴弹夜月;淡墨画秋山。 平生怀直道;大化扬仁风。(集古乐府句)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 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 丘壑趣如此;鸾鹤心悠然。(集唐诗句)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宋教仁) 兰气熏山酌;竹声兼夜泉。 兰风载芳润;谷性多温纯。

书法题词题字用语用词集锦大全四字篇

四字篇 1 光风霁月 2 颐性养寿 3 神游千古 4 淡泊明志 5 见贤思齐 6 志存高远 7 彰往察来 8 开卷有益 9 心旷神怡 10 正本清源 11 宽仁厚德 12 温良恭俭 13 敏而好学 14 眠云卧石 15 俭以养德 16 博古通今 17 观海听涛 18 皓月禅心 19 高情远致 20 闲云野鹤 21 知白守黑 22 博学笃志 23 澄心清神 24 砥节砺行 25 宠辱不惊 26 思接千载 27 思逐风云 28 宁静致远 29 游艺依仁 30 温故知新 31 室雅人和

32 翰逸神飞 33 妙造自然 34 道法自然 35 法贵天真 36 归真返璞 37 浑厚华滋 38 惠风和畅 39 晓风清月 40 一苇可航 41 停云落月 42 行云流水 43 神与物游 44 月明风清 45 长乐无极 46 耕云种月 47 栉风沐雨 48 气吞云梦 49 清芬可揖 50 高山仰止 51 心随天籁 52 清风朗月 53 梦笔生花 54 精骛八级 55 矫首八荒 56 澄怀观道 57 书为心画 58 镂月裁云 59 三思后行 60 思逸神超 61 心远地偏 62 海纳百川 63 虚怀若谷

64 鸣凤清梧 65 飘然不群 66 春荣瑞气 67 虚己能容 68 博学约取 69 幽径独行 70 云开壑深 71 滴水穿石 72 水到渠成 73 上善若水 74 一池云锦 75 凌云寸心 76 心有灵犀 77 长风破浪 78 厚德载物 79 养德润身 80 云破月来 81 疏影横斜 82 暗香黄昏 83 碧天如水 84 浮生适意 85 和风清穆 86 清欢有味 87 业广为勤 88 万物化淳 89 慎终如始 90 锲而不舍 91 修学好古 92 源清流洁 93 清虚淡泊 94 鞠躬尽瘁 95 寂然凝神

书法作品格式

书法作品格式 简介1 1.条幅: 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2.楹联: 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3.xx: 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4.斗方: 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之体裁,称之。 5.匾额: 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6.条屏: 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 7.扇面: 尺寸如扇形,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 8.册页: 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合之成册,展开成册故名册页,其内容或相互连贯,或单独成立。 9.手卷: 亦成横轴,不便悬挂,只适合在书桌上舒展,观后卷置之横幅作品。

书法作品格式详解 ⒈斗方 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正方形。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⒉三开 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长方形,尺寸不等。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 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⒊对幅 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通常两幅成对悬挂。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对联”。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⒋xx 中堂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其中小中堂为68CM×45CM)。因为尺幅比较大,所以需要创作者具有精熟的技法和整体把握作品布局的能力。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要使它们之间主次有别,相应生辉。落款切忌暄宾夺主。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数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

书法作品格式

书法作品格式简介1 1.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2.楹联: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3.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4.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 之体裁,称之。 5.匾额: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6.条屏: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 7.扇面:尺寸如扇形,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 8.册页: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合之成册,展开成册故名册页,其内容或相互连贯,或单独成立。 9.手卷:亦成横轴,不便悬挂,只适合在书桌上舒展,观后卷置之横幅作品。 书法作品格式详解 ⒈斗方 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正方形。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⒉三开 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长方形,尺寸不等。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书法作品创作基本知识(上)

书法作品创作基本知识(上) 书法作品创作基本知识书法作品格式1.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2.楹联: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3.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4.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 之体裁,称之。 5.匾额: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6.条屏: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 7.扇面:尺寸如扇形,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 8.册页: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合之成册,展开成册故名册页,其内容或相互连贯,或单独成立。 9.手卷:亦成横轴,不便悬挂,只适合在书桌上舒展,观后卷置之横幅作品。另一篇文章的补充楹联是刻在木柱上,古代房屋两旁门柱上多有对联,今之庙宇中最常见。作法,写法皆相同,只是质料与位置不同而称楹联。横披又称横幅。宋人米芾,又称门楣,是因多悬於门上之空位。近代因不便於悬挂,皆改装成镜片式,可以防潮。匾额又称匾头。多刻在木板上,悬挂在门之正面,但亦可挂在墙上。独屏可单独成一系统,亦可单独悬挂断(成立轴)但内容上有先後次序,如写四季春,夏,秋,冬,则应按次序悬挂之有写四体亦可不按固定次序悬挂。

通屏是不可分开悬挂,因第一幅到最後一幅是相联贯的,因之多称通景,皆相通,必须依顺序一幅接一幅的挂起,才算完整的一幅。团扇其种类很多,有圆形,椭圆形,长方圆角形及葫芦形等。摺扇因便於收藏,携带方便,为文人雅士所喜爱,尤其面上可书可画,为酬答最好工具,为古人留下不朽作品。长卷又称手卷,书画长幅,可以卷起,以便收藏或携带者。册页因卷轴或长卷阅读不便。在唐时有人将长卷切割装成单幅叶子,再将连接成册页,多为台萱四开以下,以八至十六开为多。书法作品格式详解⒈斗方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正方形。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⒉三开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长方形,尺寸不等。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

最适合书法创作的100首禅诗

最适合书法创作的100首禅 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神秀示法) 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示法) 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神照本如开悟) 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文偃) 5.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郎来。(分庵主开悟) 6.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本寂) 7.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灵云志勤开悟) 8.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五祖清演开悟) 9.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神赞蜂子投窗) 10.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虚舟普度墨梅) 11.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程颢题淮南寺) 12.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觉海法因庵主开悟) 13.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寒山吾心) 14.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刘长卿送上人) 15.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王梵志我有) 16.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守安南台静坐) 17.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悟新) 18.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三叉路口炊烟起,自瓦青旗一二家。(惠洪) 19.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王楚志他人) 20.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暧北枝寒。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了元) 21.祖师遗下一只履,千古万古播人耳。空自肩担跣足行,何曾踏着自家底。(五祖演云) 22.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寒山) 23.独坐清谈久亦劳,碧松燃火暖衾袍。夜深童子唤不起,猛虎一声山月高。(俞紫芝) 24.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寒山) 25.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 26.眼入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见精神。因知幻物出天象,问取人间老斫轮。(黄庭坚题子瞻墨竹) 27.亭亭菊一枝,高标矗晚节。云何殷红色,殉道应流血。(弘一咏菊) 28.岭上白云舒复卷,天边皓月去还来。低头却入茅檐下,不觉呵呵笑几回。(白云端禅师) 29.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殷勤竹林寺,能得几回过。(朱放题竹林寺) 30.众星罗列夜明珠,岩点孤灯月未治。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寒山众星) 31.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王梵志禅) 32.步步穿篱入境幽,松高柏老几人游;花开花落非僧事,自有清风对碧流。(牛仙客沼寺) 33.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梅花尼嗅梅) 34.终南最佳处,禅诵出青霄。群木沉幽寂,疏烟泛泬寥。(司空图牛头) 35.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般。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半生被眼瞒。(守端蝇子透窗) 36.君不见,三界之中纷扰,只为天明不了绝。一念不生心澄然。无去无来不生灭。(拾得) 37.自笑老夫筯力败,偏恋松岩爱独游。可叹往年至今日,任运还同不系舟。(拾得自笑) 38.不是风幡不是心,迢迢一路绝追寻。白云本自无遗迹,飞落断崖深更深。(草堂清禅师) 39.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德诚船居寓意) 40.不是风兮不是幡,清霄何事撼琅玝。明时不用论公道,自在闲人正眼看。(圆通仙禅师) 41.玉在池中莲出水,污染不能绝方比。大家如是苦承当,洞庭一夜秋风起。(佛印玄禅师)

书法作品的常用格式

书法作品的常用格式、称谓、钤印、日期及尺幅 1.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2.楹联: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3.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4.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 之体裁,称之。 5.匾额: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6.条屏: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 7.扇面:尺寸如扇形,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 8.册页: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合之成册,展开成册故名册页,其内容或相互连贯,或单独成立。 9.手卷:亦成横轴,不便悬挂,只适合在书桌上舒展,观后卷置之横幅作品。 书法作品格式详解 ⒈斗方: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正方形。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⒉三开: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长方形,尺寸不等。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⒊对幅: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通常两幅成对悬挂。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对联”。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⒋中堂:中堂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其中小中堂为68CM×45CM)。因为尺幅比较大,所以需要创作者具有精熟的技法和整体把握作品布局的能力。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要使它们之间主次有别,相应生辉。落款切忌暄宾夺主。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数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盖在款字的下方,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⒌条幅:条幅是竖行书写的长条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对裁。安排章法时,应能根据书体的特点,精心构思,立意要新。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落款要错落有致,自然生动。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条幅常见的格式有两种:①写成两行或三行的。两行的格式。左右两行均靠纸的左右两边写,中间留出较多空白。注意上下字的联系节奏,以及两行间的彼此呼应。落款通常写在第二行的末尾,位置应略高于第一行末一个字。款字可写一行或两行。三行的格式,需注意三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穿插映带及节奏变化。落款可在末行下端,底端略高于一、二两行正文的位置;也可另行写款,款字应短于正文,上下不宜与正文平行。②居中写一行(少字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