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读后感

历史文化读后感
历史文化读后感

历史文化读后感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读“扩大文化视野、弘扬人文精神”有感

宋瑶

数学课程中要体现数学文化,弘扬人文精神,这已经提倡多年。但在现实教学中,老师们时常局限于“教知识”的狭小范围内,忘却了数学的育人精神之作用,抛弃了数学的文化载体功能。我在很多时候也陷入而迷失,思索而不得。2015年的《小学教学(数学版)》第11期刊登了张奠宙的《扩大文化视野弘扬人文精神》一文,读来顿觉“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对数学的文化内涵、育人功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明确了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着手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整合,以使得数学发挥更大的作用,散发育人的光芒。

1、改进教学,感受理性精神。

经过几千年发展的人类文明,博大精深,美不胜收。其中数学文明独树一帜,成为理性文明的标志。如张奠宙书中所说:“当我们把数学教学作为一种文化活动来组织时,在教学中,就要多方面改进教学,引领学生感受理性精神。”我认为,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或思考体验,在日常生活的各种情境中,朴素地开展数学活动的经验与体会。这些是学生内心世界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不断拓展的文化基础,是学生学习学校数学的必要背景。如果脱离了学生已有的数学文化活动的经验和体验来组织数学教学,就很难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又如,可以选择与文化沉淀相匹配的教学方

式,以彰显数学文化魅力。无论何时,文化总带有历史性的成分。数学作为一门理性的、系统的学科,从文化的角度看,同样也离不开历史的沉淀过程。这一完整的过程至少包括着感知、交流、反思、沉淀等阶段,数学文化正是在这一过程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充实,不断提升,其精神与思想方法逐渐成为人们采取行动、解决问题的指南。要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同时成为数学精神与思想方法的文化积累过程,抛弃灌输、接受式的教学方式,探索与数学文化沉淀过程相匹配的教学方式是前提。与数学文化的历史沉淀过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包括着:在观察、实验、内省中体验感知;在同伴合作学习中交流碰撞;在与教师、教材、同伴互动中推敲、反思、完善等等。

2、整合课程,弘扬人文精神。

宏观地观察教学,从历史上考察数学的进步,确实是揭示数学文化层面的重要途径。但是,除了这种宏观的历史考察之外,还应该有微观的一面,即从具体的数学概念,数学方法、数学思想中揭示数学的文化底蕴。如数学和文学的思考方法往往是相通的。数学里有“对称”,文学里有“对仗”。轴对称,即是依对称轴对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保持不变。对仗呢无非是上联变下联,但是字词句的某些特性不变。文学有“回文”现象,例如“天连水来水连天”,数学也有回文运算,例如3×51=153,12×231=2772=132×21。同样数学和语言、数学和美学、数学和音乐等都有挖掘不完的魅力。

3、开展活动,体验文化魅力。

数学活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渗透数学文化,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发展数学才能都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学生也能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博大精深,感悟数学的精美绝伦,实现身心的愉悦。这样的数学活动包括游戏竞赛、动手操作、实践应用、讲数学故事、智力活动等。

又如:可以整合各册教学内容,新的“数学文化”专题,然后将专题内容以网页形式制作在我校主页上,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小学数学文化专题学习网站。设想以“数的认识”专题为例,该专题包括数的产生,数的书写、生活中的数、数字诗、数的游戏、数的故事、教学设计等栏目,每打开一个栏目,学生都能享受一次有关数的文化大餐。数学文化专题学习网站的创建把数学文化的魅力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同时调动起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数学文化的建设,充分享受数学文化魅力带给的心智的愉悦。

读一本书,犹如在心中亮起一盏灯。张教授此文对我甚有启迪,但我深知,从感动到行动,距离很短亦很远。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和学校校本教研中,这都是我值得思考及探索的一个方向与主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