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池塘养殖生产管理指引

海参池塘养殖生产管理指引
海参池塘养殖生产管理指引

海参池塘养殖生产管理指引

一、日常养殖管理

(一)清塘

新池塘建成后及投放苗种前,均需进行清塘,旧池塘一般2-3年清塘一次。将池塘、沟渠积水排净,反复冲洗清除池底污物、杂物,挖出过多淤泥,然后封闸晒池1周以上,期间再次翻耕,把底层未氧化的底泥翻到表层继续氧化,使有机物彻底分解。晒池后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以杀死蟹类、野杂鱼类等敌害生物,并防止藻类大量滋生。消毒要求使用生石灰及次氯酸钠溶液(水产用)、含氯石灰(水产用)等国家已批准的水产养殖用兽药,按照产品说明书的用法用量,兑水全池泼洒,浸泡7-10天后将水排出,再引入海水浸泡2-3天,将水排出,重复进排水1-2次。严禁使用敌敌畏等农药、原料药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消毒。

(二)基础饵料培养

根据养殖海区水质肥瘦,放养海参苗种前可提前10天放进海水,以利于底栖硅藻等单胞藻类繁殖,为海参苗种提供充足的基础饵料。按45-75千克/公顷的用量施用氮磷比为5:1-10:1的复合肥进行池水施肥。可根据水色适当调整,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50cm左右,投放到水中硝酸盐含量低于10mg/L。不得使用未经国家登记注册的化学或生物肥料。

(三)苗种投放

1.苗种选择

苗种应购自具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或育苗生产单位。购买的苗种须具有苗种产地检疫合格证。选购时应注意同批次苗种规格整齐,以体长2cm以上,活力与附着力强,经刺激反应灵敏,收缩有力。

2.投苗时机

春季4-5月份池塘水温达到10℃以上,秋季10-11月份池塘水温22℃以下时投放。放苗以早上或傍晚为宜,并做到四不放,即“下雨天不放、大风天不放、高温天气不放、阳光过强不放”。

3.投苗规格及密度

春季海参苗种规格以50-300头/千克为宜,控制放苗密度45000-120000头/公顷左右。秋季放苗以20-100头/千克为宜,控制放苗密度45000-48000头/公顷左右。放苗密度依池塘条件和参苗大小合理调整。

4.投苗方法

投放大批海参苗种前可先投放少量苗种进行试验,观察7天左右,看活动、摄食等无异常后再大量投放。投苗时注意购苗地与池塘水温差应不超过2℃,盐度差不超过5‰。投苗时将海参苗种均匀洒放到参礁所在水域,3天以内观察海参苗种分布、活动、摄食与存活情况。

(四)水质调控

按时观测水色、水温、水位、盐度、pH值、底层溶解氧及

池塘内藻类生长情况,同时仔细观察海参摄食活动与便型等状况。根据潮水周期和水质情况及时进行换水。大雨过后要及时排出表层低盐度水,池塘内外水温差别较大时要避免换水或少换水。春、秋季水位保持1 m-1.5 m,夏眠、冬眠期间水位要尽量保持1.8m以上。主要水质理化指标要求如下:

1.溶解氧:要求达到3.5mg/L以上,当

2.0 mg/L以下时,幼参参体不伸展,附着力减弱,易下沉池底,低于1mg/L时,易引起海参死亡。

2.盐度:海参适宜生长盐度为28-32‰,若长期处于低盐、高盐状态(小于22‰、大于38‰),导致海参生长缓慢,抗逆能力降低,发生病害。

3.pH:7.8-8.5之间生长较好,小于7.2或大于9时,幼参活力减弱、生长停止,易造成死亡。

4.氨氮:半致死浓度为1.65mg/L,pH值越高,则未离解氨的比例越大。非离子氨能抑制海参苗种正常生长发育,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

5.硫化氢:底泥、残饵、尸体、粪便以及有机物的腐败分解是硫化氢的主要来源,安全浓度为0.002mg/L以下。

(五)饲料投喂

海参在春、秋季水温10℃-20℃时生长速度最快,基础饵料不足时可人工投喂饲料,投喂量根据海参摄食和生长快慢情况调整,一般每次投喂海参体重0.5%左右,每7-10天投喂一次,水温超过20℃时的夏眠期间和低于5℃时的冬眠期间停止投喂。严

格遵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人工饵料由马尾藻粉、鼠尾藻粉、海带粉、鱼粉等原料按一定比例复合配制而成,或使用商品化海参专用人工配合饲料,一般粗蛋白在18-25%范围内,脂肪不超过5%。投喂的海参饲料卫生标准应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质量标准应符合《刺参配合饲料》(SC/T 2037-2006)等相关规定。

(六)病害防治

1.预防措施:防止投饵过多,保持池底和水质清洁,防止发生腐皮综合症等病害。适当提高水深,降低池水透明度,预防大型藻类滋生,及时清除池塘中大型藻类,防止藻类死亡腐烂后造成池底环境恶化。夏季可通过增加池塘水深、降低池塘透明度以及敷设遮阳网、使用池塘降温装备等措施预防高温灾害。利用地笼或在夜间利用灯光等方式诱捕蟹类等敌害生物,减少养殖池塘中敌害生物量。

2.治疗措施:应使用国家批准的水产养殖用兽药,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使用,禁止使用假、劣兽药以及国家禁用药品和其他化合物。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

(七)生物敌害防除

养殖过程中要定时清塘,控制进水时机,并在进水口处设孔径1cm-2cm的铁丝网以过滤水草和杂物,在不影响滤水的情况下,增设2-3道30-50目的聚乙烯网拦截过滤大型藻类及鱼虾蟹等敌害生物。

1.浒苔等大型藻类:初春时要控制藻菌相,保持池水透明度

在30cm左右,能够有效防止黄管菜等大型藻类大量繁生。如池塘中有大型藻类繁生可先及时采用人工捞除,严禁施用除草(藻)剂等农药。

2.鱼虾蟹类等生物敌害:虾蟹类可采用地笼网诱捕,肉食性鱼类可以用粘网或钩钓捕杀,发现海星要捡出池外晒干。

二、其他技术要点

(一)汛期养殖注意事项

养殖池塘设置排淡阀(闸),汛期集中降雨时迅速排掉池塘顶部的淡水层。汛期后彻底清除腐败杂藻,密切监测养殖池水溶解氧情况,低于3mg/L时可采取机械增氧方法增氧。

(二)夏季养殖注意事项

高温期应增加池水深度至1.8米以上,避免水温随气温骤变。面积小于4公顷的池塘高温期可加盖遮阳网,铺设面积占池塘面积的3/5-2/3为宜,遮阳网距离水面高度大于1.5m。也可使用低温水管降温,同时又能增加池水溶氧,可有效降低水温1-2℃。为防止夏季高温致死,可将池塘中的海参转移到度夏车间暂养,待池塘水温适宜时移回。

(三)冬季养殖注意事项

冬季应增加池水水深至1.8米以上,封冰后要及时打通气孔,及时清除冰面积雪,增加池水透明度,增强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定期监测溶解氧,保证海参不会因缺氧发生死亡现象或氧气超饱和导致海参病害发生。及时巡塘,防止池塘闸门漏水。

以上指引供参考,海参养殖生产请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

标准。

海参养殖技术 (2)

海参养殖技术 海参的日常管理养殖技术海参原名叫沙沥,由于它浑身长满肉刺,样子颇像黄瓜,又被人们形象的称为“海黄瓜”。其营养价值极高。作为一种延年益寿的名贵滋补品,被人们誉为海中人参,因此得名海参。据专家分析,海参主要是由大量的黏蛋白及多种氨基酸组成,具有抗肿瘤、抗凝血、防衰老作用。 1、池塘条件 海参一般栖息在3m-15m的浅海中,喜欢生活在水流平静、海藻茂盛的岩礁海底或大叶藻丛生、较硬的泥沙海底。它不耐低盐,最适宜的盐度是28-38,因此池塘应建在海域宽阔、水质清澈、饵料丰富、远离河口及没有污染的海域,这种环境下海参生长较快。 海参喜欢附着在坚硬的附着物上,养殖海参就要特意给它创造这样的环境,通过在池塘底部投放石头、瓦片、水泥砖等进行人工造礁。由于石头的表面积比较大,生长基础饵料也比较多,可以给海参供食,因此用石头造礁的效果最好。 池塘建好后,放养参苗。苗种选择要讲究早、大、壮,即第一批产的卵比较健壮一些,所以要选择早苗;如果苗种比较充裕,要尽量选择大苗;在同批大苗当中,如果都很大,要选择壮苗。需要注意的是,放养密度要合理,过大的放养密度会引起病害。 2、苗种选择 选择规格为3cm-10cm、无伤病的苗种,每1/15公顷放养2000头-6000头,放养密度太大可能引发病害甚至出现长不大的情况,造成商品率太低。 3、养殖管理 海参的日常管理简单。一是换水,采用自由纳潮式养殖,要保证每天纳水两遍。换水量少容易出现病害。 海参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很强,在0℃-20℃的水温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但是当温度超过28℃时,需要采取遮阳、换水等措施降温。平时的饲养管理则较为简单,海参主要是以浮游生物、底栖硅藻、有机碎屑为食,海水中的饵料生物基本能满足它们的生长需求,在浮游生物少的季节里,可投喂适量的饲料。 海参的敌害较少,主要有日本鲟和鲈鱼等,一经发现就要及时捞出。 海参烂边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烂边病 该病多在每年6~7月份耳状幼体阶段发生,死亡率一般较高。2003~2004年度在山东省蓬莱、长岛、皎南等地的海参育苗场广泛流行,死亡率可达90%。 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在显微镜下耳状幼体边缘突起处组织增生,颜色加深变黑,边缘变得模糊不清,逐步溃烂,最后整个幼体解体消失。经苏木一伊红染色发现细胞核固缩深染,组织细胞坏死。存活个体的发育迟缓、变态率低,即使幼体能变态附板1周左右也大多“化板”消失。 研究分析表明弧菌(Vibriolentus)是烂边病的致病原之一。通过病原菌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检测,只有呋喃类抗菌素对该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预防时可采取3+3的形式,即用药3d停药3d的方式进行药物全池泼洒,用 药剂量为3×10-6:而治疗时,剂量升高到5×10-6,每日施药1次,直至痊愈。 海参池塘养殖技术 随着我国海参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北方池塘海参养殖已取得了不少成功之例,为提高海参养殖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特将海参池塘养殖高产技术推荐给大家,以供参考。 建造养参池

海参网箱养殖技术

《CCTV7农业种植正版光盘——刺参的人工养殖》(68元包特快专递邮费)辽阔的海洋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海产品,刺参就是其中之一。本片就向您介绍刺参的人工养殖技术:刺参苗种的繁殖和选育、产品参的养殖。 《CCTV7水产养殖正版光盘——刺参养殖》(68元包特快专递邮费)1.虾池养殖刺参 2.刺参的繁殖与养殖(上) 3.刺参的繁殖与养殖(下) 4.海中丑八怪。 《正版图书——无公害刺参养殖技术》图书 目录 一、概述 (一)我国主要的海参品种 (二)海参的价值 (三)山东省刺参增殖、养殖的发展沿革 (四)海参养殖的现状 (五)海参养殖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刺参的生物学 (一)刺参的外部形态 (二)刺参的内部构造 (三)刺参的生态习性 (四)刺参异常的生理活动 (五)刺参的摄食和生长 三、刺参的繁殖

(一)繁殖能力 (二)生殖腺的发育与分期(三)刺参的生殖习性 (四)刺参的个体发育 (五)刺参的敌害 四、刺参的人工苗种繁育 (一)刺参人工育苗的设施与要求(二)亲参的采捕与促熟 (三)刺参幼体饵料的培养(四)采卵与孵化 (五)幼体选优 (六)浮游幼体的培育 (七)稚参培育 五、刺参的中间育成 (一)刺参室内中间育成 (二)虾池及高潮区水池中间育成(三)低潮区水下中间育成(四)内湾笼式中间育成 (五)海上筏式中间育成 (六)塑料大棚中间育成 六、刺参的池塘养成 (一)养殖场的选择与建造

(二)清池除害与池塘处理 (三)隐蔽物的制作与投放 (四)进水及饵料生物的培养 (五)参苗的出池与运输 (六)参苗放养 (七)水质调控 (八)饵料与投饵 (九)日常观测与管理 七、其他养殖方式 (一)人工控温工厂化养殖及参鲍混养(二)海上筏式养殖 (三)海底沉笼养殖 (四)陆上水泥池养殖 (五)潮间带围堰养殖技术 八、刺参增殖技术 (一)增殖场的环境及选择要点(二)放流增殖途径与方法 九、刺参的采捕 (一)采捕期 (二)采捕方法 十、刺参的加工 (一)刺参鲜品的加工

海参产品购销合同(示范合同)

( 合同范本 ) 甲方: 乙方: 日期:年月日 精品合同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海参产品购销合同(示范合同) The contract concluded after the parties reached a consensus through equal consultations stipulates the mutual obligations and the rights they should enjoy.

海参产品购销合同(示范合同) 合同编号:________ 签定时间:______年_____月____日 签定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双方本着互谅互让、协商一致的原则,就海参苗种的销售和海参成品的回购事项达成一致的意见,签定如下合同。 一、甲方供给乙方海参大小为_______规格的苗种______头,每头的单价为___元/头,合计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元。 乙方先行支付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____元,余款甲方在乙方海参回购时应付的货款中予以扣除。 二、甲、乙双方约定,海参成品在______两以上的,甲方必须以______元/斤向乙方收购。乙方在将赊欠甲方的海参苗种款全部

结清,并在征得甲方同意的前提下,允许在______元/斤以上的价格销售给其他客户。 三、甲方同时承诺,为帮助乙方度过台风季节和贝类繁殖高峰期的危险,______两以下的海参半成品甲方也予以收购,价格随行就市,双方协商。同时,乙方在将赊欠甲方的海参苗种款全部结清,并在征得甲方同意的前提下,允许销售给其他客户。 四、苗种、成品的规格 苗种的规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成品的规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苗种交付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海参池塘养殖知识

海参xx养殖知识 一、海参池塘环境条件。池塘应选择在避开淡水流入的河口区,无工业污染。 池塘大小以10~15亩为宜,其它规格的池塘亦可使用。底质以砂砾底或硬泥底质为佳,对潍北和黄河三角洲来说,虽粉沙土质适宜海参栖息生长,但必须对底质进行硬化处理。利用养虾池养殖海参,要进行池塘改造,并在放苗前排干池水,进行彻底清淤、清池和消毒,以确保池塘良好环境。 二、保护种质资源。随着海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滞后,粗放经营、病害泛滥及种质退化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由于海参养殖的火爆,大大刺激了海参苗种繁育的粗放性,而亲参来源圈子相对狭小,加上工人放流或浅海投石养殖使其自然海域的亲参难以保持原有的性状,造成海参个体间的血缘关系不断接近,种质状况下降。而近年来广泛采用苗种高密度繁殖技术,在苗种产量大增的同时,苗种质量却逐年下降,加之育苗期间药物滥用现象普遍,为养殖所提供苗种的质量难以保证。 三、海参苗种质量要求。参苗好坏直接影响海参生长和成活率。要选择不同海域的亲体培育出来的参苗。优质参苗体表干净、无粘液,体态伸展活动自如,不抱团,肉刺完整、尖挺,摄食量大、排便迅速呈条状。购苗时应用PCR 等技术进行监测和检疫,确保无病毒参苗和残苗进入养成池。 四、海参放苗规格密度。按照规范要求,苗种放养规格在30~40头/公斤,放春密度为5~10头/平方米,养殖周期为8~12个月;规格在300~500头/公斤,放养密度为10~15头/平方米,养殖周期为18~24个月。 五、海参人工参礁设置。依据海闯的生态习性,必须对原有池塘进行改造和设置参礁。参礁材料多种多样,因地制宜,多以石块、瓦片、水泥框架、旧扇贝笼为主,考虑到我省西部沿海石块缺乏,可用瓦片、网片、水泥管、旧轮胎、塑料膜等器材,原则上要多孔、多层,参礁面积应占池塘面积的40%左右,高度以50~80厘米为宜,以满足高温度夏的要求。 六、海参病害防治。目前海参常见病有摇头、肿嘴、化皮、排脏、溃烂等腐皮综合症及弧菌病等为最严重,应以预防为主。预防方法:

海参养殖技术规范

海参养殖技术规范 1

海参养殖技术规范 第3部分:养成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海参养殖技术规范、养成环境与条件、参苗培育、养成管理、采捕与质量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海参增殖、潮间带围塘、池塘养殖的无公害养殖全过程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经过在本部分中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2 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 环境与条件 2

3.1 底质 硬沙质、沙质、软泥沙或泥沙质皆可,过于稀的泥底应铺设厚塑料膜、包装布或密聚乙烯网布隔开稀泥,池底平坦或有环沟。环境的卫生要求应符合GB/T 18407.4的规定。 3.2 水深 小潮汛水深应保持在1.5m以上。 3.3 水质 自然海区水质符合GB 11607和NY 5052的规定,附近没有大量淡水、油污和工业三废水流入。 3.4 人工礁 人工礁为海参提供栖息场所,供其爬行、摄食、隐蔽、夏眠和冬眠。一般有如下几种: a)石块礁 石块不宜过大,每块30kg~100kg即可。堆积时尽可能多留空间,可堆成条形,宽2m~4m,高0.5m~1.om,长度不限,一般30m~60m即可,条间距2m~3m。也可搞成堆形,每堆石头3m2~5m2,堆距2m~3m。 b)水泥管礁 水泥管Φ外26cm,长93cm,面积为0.76m2,壁厚20cm,每根管内外的总面积为1.34m2,每667m2放400根~600根,按每池的进排水流向平放,或每2根管”井”字型摆放,或每3根管垒在一起呈三棱形摆放。 3

池塘养殖刺参安全越冬技术

池塘养殖刺参安全越冬技术 入冬后我国北方地区寒流活动频繁,水温下降,刺参活动与摄食减弱甚至停食,进入休眠或半休眠状态,只进行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生理过程,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发病死亡现象时有发生。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刺参养殖科研与生产的实践,总结出池养刺参安全越冬的技术措施。 一、越冬前的准备 1.池塘清整与消毒 入冬前要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处理,为保证刺参安全越冬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连续养殖两年以上未清整的池塘当年秋末要彻底清整一遍。排干池水,拣净刺参,清除池底和参礁上的淤泥及杂物,必要的话再回填新沙,曝晒半月以上。然后加水覆盖整个池底与参礁,每亩施生石灰50kg~100kg,一周后排干,重新注满水,泡池一周后再放掉纳水。 (2)养殖时间不长或当年春季刚清整的池塘无须排干水彻底清整,但也要进行底质改良与池水消毒。方法是每亩施生石灰15kg~20kg。一定要将生石灰用水化开后全池均匀泼洒,以免伤害刺参。 2.水质培育 适度肥水是保证冬季池水溶氧的有效手段。池塘经清整消毒后都过于清瘦,应适度肥水。一般每亩施发酵后的鸡粪等有机肥30kg~50kg。为减少有机污染,可不直接把肥料泼洒于池内,而是将其分装入若干网袋内,挂在进水口处,随着加水使肥料缓缓流遍全池。施肥后还再泼洒光合细菌、EM等微生物制剂,促进单胞藻和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入冬前池水透明度保持70cm~80cm,并加到1.5m~2m的水位。 3.加强秋季育肥 趁秋后刺参摄食力较强时,增投优质、高效、营养全面的全价配合饵料,饵料中适当添加免疫多糖、维生素等,以增强刺参体质,提高的免疫力,为安全度过冬季恶劣环境打下基础。 4.提前做好疾病预防 秋末水温下降阶段正是池中弧菌繁殖高峰期,除按上述方法对池塘进行清整消毒、加强秋季育肥外,还要按“冬病秋治”的理念,将饵料中添加适量的抗菌药物,既可防止秋末细菌性疾病发生,还能使刺参体内有一定的抗菌药积累,提高越冬期间的抗病能力。 二、封冰前的管理 从入冬到池水结冰前的一段时间刺参的摄食与活动能力逐渐减弱,无需人工投饵,靠摄取池内天然饵料即可,该阶段主要是加强水质管理。

海水循环水养殖技术研究发展报告

海水循环水养殖技术研究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11-11-14信息来源: 刘鹰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 266071) 1 发展历程 1.1 国内的海水循环水技术发展历程、研究与应用现状 我国的海水循环水技术研究与应用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信息开始传入国内,北京水产研究所、上海水产研究所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工作者开始跟踪研究,但国内并没有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的生产应用;20世纪80年代,国外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施和技术逐渐进入中国,当时浙江、辽宁等地花巨资引进了西德和丹麦约30余套循环水养鳗设施,但由于高昂的投入和运行、维护成本,生产难以为继,上述成套设备很快就被束之高阁。1988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国内第一个生产性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 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养殖业和物流的迅速发展,北方冬季的吃鱼问题得到很大改善,鱼价在北方大幅下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经济性受到质疑,加上技术上的不成熟,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发展进入了低谷。20世纪90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发展,环境意识的增强,循环水养殖模式逐渐引起重视,在国家各级项目、课题的支持下,循环水养殖相关技术和成套设备的研发取得了良好进展。如国家“863计划”分别在“九五”海洋生物技术(819)主题、“十五”海水设施养殖与工程化技术专题安排了3个课题。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主要指标: “九五”项目:工厂化养殖海水净化和高效循环利用关键技术,主要研究内容:(1)高效过滤技术研究;(2)高效氮源净化技术;(3)水质指标自动监测与控制技术;(4)养殖技术研究。 “十五”项目1:工厂化鱼类高密度养殖设施的工程优化技术,主要研究内容:研制快速过滤器、高效氮源生物净化设施和新型水处理配套设备,研究集约化养殖排污水集中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优化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工厂化养鱼车间的排放水达到国家的标准要求,单位水体的产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同类养殖模式的先进生产水平,提供设计规范,系统建设造价比国际同类养殖系统降低50%。

我国海参池塘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我国海参池塘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目前海参池塘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海参种质资源退化,优良种参和参苗缺乏 由于缺乏长远的产业发展规划和种参保护措施,自然海区的海参采捕缺乏监管,通过近十多年的肆意滥捕,造成当前海参自然资源匮乏,种参质量难以保障,养殖所用亲参大多是从养殖池塘中采捕的,种质退化现象日趋严重,造成苗种的生长速度减慢,抗病能力降低,为海参养殖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隐患。 2.由于海参营养生理学和饲料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饲料的加工工艺也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对海参各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和配合饲料的研究缺乏系统研究或处于空白阶段,海参高密度池塘养殖中应用的人工饲料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是饲料原料的选择。目前海参人工饲料一般选用鱼粉、海虹肉、扇贝边、豆粕等高脂、高蛋白或高纤维的原料。未脱胶的海带粉、褐藻胶粘性较高,也不利于海参摄食和消化,长期使用这类饲料,会使海参体质下降,容易患病。另外饲料黏合剂的选择具有随意性或者不加以考虑,严重影响饲料品质。其次是饲料配方。目前海参营养学处于初级阶段,养殖用饲料的配制缺乏营养标准,这样配制的饲料不能满足海参生长各阶段的营养需要,消化率低,增重效果差,特别是当饲料中蛋白质过高时,海参摄食量降低,有厌食倾向,造成部分饲料大量溶失,同时又污染了水质,容易引发海参病害。第三是饲料的加工工艺。海参饲料的加工工艺非常重要,研制优质环保的海参人工配合饲料,饲料加工工艺已成为关键技术之一。而实际生产中,特别是在池塘养殖阶段所用的饲料几乎都是简单的混合饲料。饵料原料粒径过大,没有应用合适饲料加工工艺和黏合剂,饲料原料在水中随意分散或溶失,再因海参自身索饵活动能力较弱,只能摄食自身周围小范围的饲料,造成海参所摄入营养不均衡和部分海参摄食量不足,这可能是海参体重差异较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对海参养殖池水质造成污染,影响了海参的健康和摄食能力,提高了引发病害的几率。为了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克服或降低简单海参混合饲料的不足,开发各养殖阶段优质的环保型海参人工配合饲料成为当务之急。 3.海参病害严重,缺乏高效低毒的治疗药物,成为海参池塘养殖的又一个制约因素 2002年,山东就出现育苗期的海参烂胃、化板症以及保苗和养成阶段出现以摇头、肿嘴、排脏、烂皮、形体萎缩、解体死亡为主要特征的腐皮综合症,其传染性强、发病快、流行性广,并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后来扩散到全国海参养殖区。2004年春天开始养殖的海参出现大规模死亡现象,这种死亡现象在室内越冬的幼参和池塘养殖的成参都有出现,2005年春天海参“腐皮病”最为严重,在一些地区的生产单位造成恐慌,认为海参养 殖产业也步了中国对虾产业的后尘,将一蹶不振。有些生产单位甚至不敢买苗组织生产,严重制约了海参的健康养殖和可持续发展,给产业带来巨大损失。目前海参“腐皮病”虽然有所缓解,但在个别地区仍然严重威胁着海参养殖业的发展。养殖海参“腐皮病”主要以原发性细菌感染为主,真菌以及寄生虫性疾病多为继发性感染。目前海参疾病防控方面没有效果明显的高效低毒的治疗药物,大多数抗生素疗

福鼎白茶质量技术要求

附件1: 福鼎白茶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福鼎大毫茶品种和其他适合加工白茶的品种。 (二)立地条件。 保护区范围内海拔100 m至1000 m,坡度≤25°的红壤和黄壤丘陵地或山坡地;土壤有机质含量≥1%,pH值4.5至6.0。 (三)栽培管理。 1. 苗木选择:选用无病虫害、生长健壮、根系正常的一年生扦插苗。 2. 建园:根据地形、地貌和原有植被情况合理规划茶园;坡度≥15°的应建立梯级茶园,茶园开垦深度50厘米以上。 3. 茶树种植: (1)种植时间:春季2月中旬至3月上旬;秋季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 (2)种植密度≤9万株/ha。 4. 茶园耕锄: 秋季深耕宜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采摘结束后进行,深度25cm至30cm左右。 5. 茶园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施肥深度20cm以上,每公顷饼肥施用量3吨以上或者农家有机肥15吨以上。追肥在茶叶开采前20天至30天开沟施入。

6. 茶树修剪:幼龄茶园进行3次定型修剪;成龄投产茶园通过轻修剪,一般每年或隔年进行一次;视树势情况确定重修剪或台刈重新培养树冠。 7.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鲜叶采摘。 1. 采摘的时间:白毫银针的原料在每年清明前进行,高级白牡丹原料每年谷雨前进行,其他产品的原料在茶季生产季节均可进行。 2. 采摘原则:白毫银针坚持“十不采”,即雨天不采,露水未干不采,细瘦芽不采,紫色芽头不采,人为损伤芽不采,虫伤芽不采,开心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病态芽不采,霜冻伤芽不采。白牡丹坚持“三不采”:一是季节未到不采摘;二是雨天不采摘;三是露水未干不采摘。 3. 采摘标准:白毫银针原料为只采1个单芽,白牡丹的原料为采1芽1叶或1芽2叶,新工艺白茶采1芽1至3叶。 (五)加工工艺。 1. 白毫银针和白牡丹: 工艺流程:鲜叶→萎凋→烘焙→毛茶→拣剔→复焙→成品茶。 加工工艺: (1)萎凋: ①室内温、湿度:采用自然萎凋工艺的春茶,萎凋温度15℃至25℃,夏秋茶温度25℃至35℃。加温萎凋室内温度25至35℃。

海参养殖技术规范

海参养殖技术规范 第3部分:养成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海参养殖技术规范、养成环境与条件、参苗培育、养成管理、采捕与质量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海参增殖、潮间带围塘、池塘养殖的无公害养殖全过程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部分中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2 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 环境与条件 3.1 底质 硬沙质、沙质、软泥沙或泥沙质皆可,过于稀的泥底应铺设厚塑料膜、包装布或密聚乙烯网布隔开稀泥,池底平坦或有环沟。环境的卫生要求应符合GB/T 18407.4的规定。 3.2 水深 小潮汛水深应保持在1.5m以上。 3.3 水质 自然海区水质符合GB 11607和NY 5052的规定,附近没有大量淡水、油污和工业三废水流入。 3.4 人工礁 人工礁为海参提供栖息场所,供其爬行、摄食、隐蔽、夏眠和冬眠。通常有如下几种: a)石块礁 石块不宜过大,每块30kg~100kg即可。堆积时尽可能多留空间,可堆成条形,宽2m~4m,高0.5m~1.om,长度不限,一般30m~60m即可,条间距2m~3m。也可搞成堆形,每堆石头3m2~5m2,堆距2m~3m。 b)水泥管礁 水泥管Φ外26cm,长93cm,面积为0.76m2,壁厚20cm,每根管内外的总面积

海参养殖技术经验

海参养殖技术经验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海参养殖技术 海参的日常管理养殖技术海参原名叫沙沥,由于它浑身长满肉刺,样子颇像黄瓜,又被人们形象的称为“海黄瓜”。其营养价值极高。作为一种延年益寿的名贵滋补品,被人们誉为海中人参,因此得名海参。据专家分析,海参主要是由大量的黏蛋白及多种氨基酸组成,具有抗肿瘤、抗凝血、防衰老作用。 1、池塘条件 海参一般栖息在3m-15m的浅海中,喜欢生活在水流平静、海藻茂盛的岩礁海底或大叶藻丛生、较硬的泥沙海底。它不耐低盐,最适宜的盐度是28-38,因此池塘应建在海域宽阔、水质清澈、饵料丰富、远离河口及没有污染的海域,这种环境下海参生长较快。 海参喜欢附着在坚硬的附着物上,养殖海参就要特意给它创造这样的环境,通过在池塘底部投放石头、瓦片、水泥砖等进行人工造礁。由于石头的表面积比较大,生长基础饵料也比较多,可以给海参供食,因此用石头造礁的效果最好。 池塘建好后,放养参苗。苗种选择要讲究早、大、壮,即第一批产的卵比较健壮一些,所以要选择早苗;如果苗种比较充裕,要尽量选择大苗;在同批大苗当中,如果都很大,要选择壮苗。需要注意的是,放养密度要合理,过大的放养密度会引起病害。 2、苗种选择 选择规格为3cm-10cm、无伤病的苗种,每1/15公顷放养2000头-6000头,放养密度太大可能引发病害甚至出现长不大的情况,造成商品率太低。 3、养殖管理 海参的日常管理简单。一是换水,采用自由纳潮式养殖,要保证每天纳水两遍。换水量少容易出现病害。

海参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很强,在0℃-20℃的水温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但是当温度超过28℃时,需要采取遮阳、换水等措施降温。平时的饲养管理则较为简单,海参主要是以浮游生物、底栖硅藻、有机碎屑为食,海水中的饵料生物基本能满足它们的生长需求,在浮游生物少的季节里,可投喂适量的饲料。 海参的敌害较少,主要有日本鲟和鲈鱼等,一经发现就要及时捞出。 海参烂边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烂边病 该病多在每年6~7月份耳状幼体阶段发生,死亡率一般较高。2003~2004年度在山东省蓬莱、长岛、皎南等地的海参育苗场广泛流行,死亡率可达90%。 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在显微镜下耳状幼体边缘突起处组织增生,颜色加深变黑,边缘变得模糊不清,逐步溃烂,最后整个幼体解体消失。经苏木一伊红染色发现细胞核固缩深染,组织细胞坏死。存活个体的发育迟缓、变态率低,即使幼体能变态附板1周左右也大多“化板”消失。 研究分析表明弧菌(Vibriolentus)是烂边病的致病原之一。通过病原菌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检测,只有呋喃类抗菌素对该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预防时可采取3+3的形式,即用药3d停药3d的方式进行药物全池泼洒,用药剂量为3×10-6:而治疗时,剂量升高到5×10-6,每日施药1次,直至痊愈。 海参池塘养殖技术 随着我国海参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北方池塘海参养殖已取得了不少成功之例,为提高海参养殖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特将海参池塘养殖高产技术推荐给大家,以供参考。 建造养参池 在中潮带或低潮带利用地理优势,最好是岩礁底质,用混凝土和石块围城形状,大小不等的池塘,风大的海区围墙要加厚加固。小潮时要保证蓄水不低于1.5米,且不渗漏。

大连市海参产品购销合同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6616 (合同范本系列) 甲方:XXXXXX 乙方:XXXXXX 签订日期:XXXXXX 大连市海参产品购销合 同标准版本

大连市海参产品购销合同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合同文件为经过平等协商和在真实、充分表达各自意愿的基础上,本着诚实守信、互惠互利的原则,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达成如下条款,并由双方共同恪守。,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合同编号: 签定时间:年月日 签定地点: 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本着互谅互让、协商一致的原则,就海参苗种的销售和海参成品的回购事项达成一致的意见,签定如下合同。 一、甲方供给乙方海参大小为____规格的苗种___头,每头的单价为___元/头,合计人民币(大写)元______________。

乙方先行支付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____元,余款甲方在乙方海参回购时应付的货款中予以扣除。 二、甲乙双方约定,海参成品在2两以上的,甲方必须以______元/斤向乙方收购。乙方在将赊欠甲方的海参苗种款全部结清,并在征得甲方同意的前提下,允许在______元/斤以上的价格销售给其他客户。 三、甲方同时承诺,为帮助乙方度过台风季节和贝类繁殖高峰期的危险,2两以下的海参半成品甲方也予以收购,价格随行就市,双方协商。同时,乙方在将赊欠甲方的海参苗种款全部结清,并在征得甲方同意的前提下,允许销售给其他客户。 四、苗种、成品的规格: 苗种的规格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品的规格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苗种交付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 五、苗种、成品验收地点:均在嵊泗县海一方水产有限公司内。 交、提货方式:由乙方自行负责苗种、成品的运输和费用,甲方给予技术服务。 六、结算方式和期限:交、提货时现金或转帐一次性结清。 七、甲方免费负责技术服务,乙方需要邀请甲方到场服务的,甲方应当到场,产生的费用(交通、食宿费用)由乙方负责。 八、违约责任: 甲方如不能按照规格提供苗种,或提供苗种的数量不足,乙方为此付出的有关费用由甲方承担。

海参养殖技术修订稿

海参养殖技术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海参养殖技术 海参的日常管理养殖技术海参原名叫沙沥,由于它浑身长满肉刺,样子颇像黄瓜,又被人们形象的称为“海黄瓜”。其营养价值极高。作为一种延年益寿的名贵滋补品,被人们誉为海中人参,因此得名海参。据专家分析,海参主要是由大量的黏蛋白及多种氨基酸组成,具有抗肿瘤、抗凝血、防衰老作用。 1、池塘条件 海参一般栖息在3m-15m的浅海中,喜欢生活在水流平静、海藻茂盛的岩礁海底或大叶藻丛生、较硬的泥沙海底。它不耐低盐,最适宜的盐度是28-38,因此池塘应建在海域宽阔、水质清澈、饵料丰富、远离河口及没有污染的海域,这种环境下海参生长较快。 海参喜欢附着在坚硬的附着物上,养殖海参就要特意给它创造这样的环境,通过在池塘底部投放石头、瓦片、水泥砖等进行人工造礁。由于石头的表面积比较大,生长基础饵料也比较多,可以给海参供食,因此用石头造礁的效果最好。 池塘建好后,放养参苗。苗种选择要讲究早、大、壮,即第一批产的卵比较健壮一些,所以要选择早苗;如果苗种比较充裕,要尽量选择大苗;在同批大苗当中,如果都很大,要选择壮苗。需要注意的是,放养密度要合理,过大的放养密度会引起病害。 2、苗种选择 选择规格为3cm-10cm、无伤病的苗种,每1/15公顷放养2000头-6000头,放养密度太大可能引发病害甚至出现长不大的情况,造成商品率太低。 3、养殖管理 海参的日常管理简单。一是换水,采用自由纳潮式养殖,要保证每天纳水两遍。换水量少容易出现病害。 海参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很强,在0℃-20℃的水温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但是当温度超过28℃时,需要采取遮阳、换水等措施降温。平时的饲养管理则较为简单,海参主要是以浮游生物、底栖硅藻、有机碎屑为食,海水中的饵料生物基本能满足它们的生长需求,在浮游生物少的季节里,可投喂适量的饲料。 海参的敌害较少,主要有日本鲟和鲈鱼等,一经发现就要及时捞出。 海参烂边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烂边病 该病多在每年6~7月份耳状幼体阶段发生,死亡率一般较高。2003~2004年度在山东省蓬莱、长岛、皎南等地的海参育苗场广泛流行,死亡率可达90%。 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在显微镜下耳状幼体边缘突起处组织增生,颜色加深变黑,边缘变得模糊不清,逐步溃烂,最后整个幼体解体消失。经苏木一伊红染色发现细胞核固缩深染,组织细胞坏死。存活个体的发育迟缓、变态率低,即使幼体能变态附板1周左右也大多“化板”消失。 研究分析表明弧菌(Vibrio lentus)是烂边病的致病原之一。通过病原菌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检测,只有呋喃类抗菌素对该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预防时可采取3+3的形式,即用

农作学复习重点

名解 农作学:亦称耕作学,是研究建立合理农作制度的技术体系及其理论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是农艺学的一个分支。 农作制度:亦称耕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应的养地制度等的综合技术体系。 植物生活要素:植物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生态因素—对植物有直接关系的环境因素(直接影响植物种群结构及个体生命代谢) 作物生产潜力:是指某一地区的农田在特定农业资源组合条件下,人们种植作物应能实现的最大生产能力。 持续农业:是指在一个长时期内有利于改善农业所依存的环境与资源,提供人类对食物与纤维的基本需要,经济可行并有利于提高农民以及整个社会生活水平的作法。 作物布局: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农作物结构与空间配置的总称 作物生态适应性:是指一定地区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与当地实际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程度。 种植模式:是指一个地区在特定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下,为了实现农业资源持续利用和农田作物高产高效,在一年内于同一农田上采用的特定作物结构与时空配置的规范化种植方式。 多熟种植:是指在一年内,在同一块农田上前后或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带状种植:是指在一年内,在同一田地上前后或同时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立体种养: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作物与食用微生物、农业动物或鱼类分层利用空间种植和养殖的结构。如玉米和蘑菇、水稻和鱼共同种养。在同一水体内,高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与鱼类、贝类相间混养、分层混养的结构。如海带和扇贝、海参共养。 种植指数:作物总收获面积与耕地面积的比值的百分数 土地当量比:为获取与某种种植方式单位面积同等产量所需该种植方式中各作物单作面积之和; 熟制:我国对耕地利用程度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是指一年内种植作物的季数。 多熟制:对播种面积大于耕地面积,即种植指数大于100%的熟制统称为多熟制 休闲制:而三年二熟制、五年四熟制的播种面积小于耕地面积,即种植指数小于100%,属于休闲制 复种:在一年内,在同一田地上顺序接茬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休闲:耕地在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的土地利用方式。 撂荒:荒地开垦种植几年后,较长时期弃而不耕,待地力恢复时再行垦殖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生态位又称生态龛、小生境,指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的对环境的综合适应特性。主要包括空间生态位、营养生态位和时间生态位。 边际效应:边行的生态条件不同而表现出来的特有的产量效益 补偿效应:多种作物共处,能减轻病虫害、草害和旱涝风自然灾害的效应 化感作用:一种植物通过向环境释放化学物质而对另一种植物(包括微生物)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有益或有害作用 带宽:间套种植的各种作物顺序种植一遍所占地面的宽度称作带宽。 种植体制:根据作物对地力的影响、作物与作物之间的协调关系,作物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有利于病虫草害控制等原则所制定的能体现作物布局总体要求与种植模式特色的作物种植顺序的组配。

海参养殖池塘的越冬管理要注意哪些

海参养殖池塘的越冬管理要注意哪些 1.封冰前的池塘管理 许多参池换水条件不畅通。参池地势高低不平,池内水深不一,进排水闸门高于池底,水交换时一直留有很深的“死水”。加上秋季的各种藻类生长茂盛,海参排泄物堆积,如果处理不好封冰后很容易出问题,因此封冰前的管理很重要。北方池塘一般在12月初到中旬开始结冰,在结冰前应尽可能的加大换水量,换出池塘内的“旧水”。秋季之后,池塘的水温逐渐下降,而且比浅海的水温下降的快,常常出现池塘的水温低于浅海,因此可以通过家大换水量提高池塘的水温,延迟冰期的到来。 入冬前及时清理池塘内的大型植物,以防低温后死亡,冬季在冰下破坏水质。同时11月前后加强池塘的消毒防病,可以每隔10-15天按每亩20公斤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或2-4克/米3的次氯酸钠溶液以杀灭病原、改善水质,保障越冬水质良好。 在封冰前加高池塘水深,最好达到2.0米以上,尽量减轻封冰对海参的影响,同时仔细寻池,检查池塘有无严重漏水的情况,特别是闸门附近,以防封冰后水位下降。 2.封冰期的管理 北方池塘一般12月封冰,3月初开冰,冰期90天左右。在封冰期也应定期巡视池塘,封冰后如果水位不够或池塘因渗漏闸门漏水等,可以向迟内注水加高水位。 冬季池塘水体的溶解氧来源于藻类的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的强弱,产氧量的多少取决于光照的强弱,一般明冰的透光率可达30%,乌冰一般在10%,而覆雪30cm的冰下透光率不到1%。实际测量表明在无大雪覆盖的海参养殖池塘,冬季水体因藻类的光合作用产氧,而生物耗氧较少,其溶解氧一般均可达饱和以上,有时甚至可达饱和度的180%,不会发生缺氧现象,无需开冰眼增氧,只要及时扫除积雪就可以了。 3.化冰期的管理 在3月初随着气温上升和光照周期及强度的增加池塘开始化冰,化冰是从池塘内部冰下开始的,此时一般池塘水温可达7~8℃,而化冰后水温会下降3~5℃,如遇大风降温天气水温下降更多,很可能对海参造成伤害。化冰会在池塘表面20~40cm形成低盐水层造成水体分层,应及时排掉表面低盐水层并及时加水保持水深在1.8米以上。

海参池塘养殖技术重点措施

海参池塘养殖技术重点措施 发病原因分析 一是参池换水条件不畅通。参池地势高低不平,池内水深不一,进排水闸门悬在离池底40厘米以上,水交换时一直留有很深的“死水”。还有部分参池建在离海岸几千米甚至万米处,进排水使用同一个渠道,致使水质质量差,交换量小,进水处无过滤和沉淀池。 二是虾池筑礁不合理。有的参池采用石礁,石块小,间距与堆距都在5米~6米之间;有的参池采用编织袋装泥,仅三袋搭成三角形,间距与堆距也在5米~6米;还有的采用瓦片搭成人字形,刚进水就被潮水冲垮,既不利于海参栖息与度夏,又不利于底栖硅藻的附着,阻碍了海参的正常生活与摄食。 三是清淤消毒不彻底,导致水质败坏。有很多参池养殖多年很少清淤和消毒,使池底和礁石堆积了很深的海参粪便、淤泥和杂藻,尤其是池底的低温藻类,经过冬、夏两季后开始腐烂变质,从而滋生出细菌、霉菌等多种病菌,影响了海参的正常生长,最终导致海参瘦小体弱而发病。 四是放苗密度过大,造成天然饵料严重缺乏。很多养参户,不顾养参池所处的地理环境,水质状况,基础饵料的容有量,片面地追求高产量,高利润,不惜代价地增加放养密度,在养参条件并不理想的参池,每亩放苗量竟达到10万头之多,又不舍得投饵,这样当海参逐渐长大时,天然饵料严重缺乏,海参的生长空间也逐渐缩小,造成海参缺氧缺食,体弱患病而死亡。 五是养参业者技术素质差,缺乏科学养殖和防病意识。这是海参养殖迅速发展带来的突出问题,许多养参投资商从来就没接触过水产养殖,对于海参的生物学特征及生态习性了解甚少,海参病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无从谈起。一旦海参发病,束手无策,不仅延误了海参疾病的治疗,而且加速了病害的发展和传染,最后导致海参死亡。

大连海参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的调查分析

大连海参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的调查分析发布时间:2006-10-26 9:05:00 中国轻工业信息网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便兴起了海参养殖热。面对发展迅猛的海参产业,有关人士提出应加强对海参种苗的保护和管理,以避免重蹈港养虾大面积死亡灾难的覆辙。作为我国的水产大市大连,经过近10年的发展,如今大连市从海参的育苗到海参的养殖,再到最终海参产品的精深加工都掀起了一股巨大的投资“热浪”。海参产业在全市已经形成。分析这个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对全国的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去年4月,山东半岛沿海部分养殖户的港养海参发生了大面积病害,损失惨重。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赴山东考察的有关人士称,专家认定这次海参病害问题与海参苗种有很大关系。这使人们的目光再次转向了海参的“生命线”: 种苗。 据统计,目前大连市共投入海参育苗室180个,育苗总水体达到41万多平方米,出苗21亿头。这些苗种构成大连市海参产业的"生命线",其好坏直接影响产业的发展。大连海洋与渔业局养殖处有关人士说,现在在大连,人们已经根本吃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大连对虾了,其原因就是前些年对虾养殖热,人们不注重保护原种对虾苗,导致其在繁殖杂交中灭绝。因此,在这场海参养殖热中,对大连原种海参刺参的野生种苗的保护刻不容缓。 据一些业内人士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部分海域自然环境的日趋恶化,刺参的栖息场所遭到了严重破坏,再加上过度捕捞,导致刺参自然群体数量逐年减少,自然亲本数量的减少直接造成海参的遗传多样性降低、种质下降。 同时,在盲目追求低成本、高效益的思想指导下,科学合理的养殖模式被忽略,低成本的海参苗种、单位水体的出成率以及眼前利益成为一些养殖企业和养殖户追求的目标。据了解,目前,大连市的海参种苗虽然从数量上看不少,但由于育苗技术不稳定、工艺不合理、管理不科学等原因,致使健康优质的苗种仍不能满足养殖需求。

海参池塘养殖生产管理指引

海参池塘养殖生产管理指引 一、日常养殖管理 (一)清塘 新池塘建成后及投放苗种前,均需进行清塘,旧池塘一般2-3年清塘一次。将池塘、沟渠积水排净,反复冲洗清除池底污物、杂物,挖出过多淤泥,然后封闸晒池1周以上,期间再次翻耕,把底层未氧化的底泥翻到表层继续氧化,使有机物彻底分解。晒池后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以杀死蟹类、野杂鱼类等敌害生物,并防止藻类大量滋生。消毒要求使用生石灰及次氯酸钠溶液(水产用)、含氯石灰(水产用)等国家已批准的水产养殖用兽药,按照产品说明书的用法用量,兑水全池泼洒,浸泡7-10天后将水排出,再引入海水浸泡2-3天,将水排出,重复进排水1-2次。严禁使用敌敌畏等农药、原料药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消毒。 (二)基础饵料培养 根据养殖海区水质肥瘦,放养海参苗种前可提前10天放进海水,以利于底栖硅藻等单胞藻类繁殖,为海参苗种提供充足的基础饵料。按45-75千克/公顷的用量施用氮磷比为5:1-10:1的复合肥进行池水施肥。可根据水色适当调整,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50cm左右,投放到水中硝酸盐含量低于10mg/L。不得使用未经国家登记注册的化学或生物肥料。

(三)苗种投放 1.苗种选择 苗种应购自具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或育苗生产单位。购买的苗种须具有苗种产地检疫合格证。选购时应注意同批次苗种规格整齐,以体长2cm以上,活力与附着力强,经刺激反应灵敏,收缩有力。 2.投苗时机 春季4-5月份池塘水温达到10℃以上,秋季10-11月份池塘水温22℃以下时投放。放苗以早上或傍晚为宜,并做到四不放,即“下雨天不放、大风天不放、高温天气不放、阳光过强不放”。 3.投苗规格及密度 春季海参苗种规格以50-300头/千克为宜,控制放苗密度45000-120000头/公顷左右。秋季放苗以20-100头/千克为宜,控制放苗密度45000-48000头/公顷左右。放苗密度依池塘条件和参苗大小合理调整。 4.投苗方法 投放大批海参苗种前可先投放少量苗种进行试验,观察7天左右,看活动、摄食等无异常后再大量投放。投苗时注意购苗地与池塘水温差应不超过2℃,盐度差不超过5‰。投苗时将海参苗种均匀洒放到参礁所在水域,3天以内观察海参苗种分布、活动、摄食与存活情况。 (四)水质调控 按时观测水色、水温、水位、盐度、pH值、底层溶解氧及

海参养殖技术

精心整理海参养殖技术 海参的日常管理养殖技术海参原名叫沙沥,由于它浑身长满肉刺,样子颇像黄瓜,又被人们形象的称为“海黄瓜”。其营养价值极高。作为一种延年益寿的名贵滋补品,被人们誉为海中人参,因此得名海参。据专家分析,海参

刺参属棘皮动物门,海参纲,主要分布在山东、辽宁、河北等地。近几年刺参的价格居高不下,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参池开发建设如火如荼。但养海参从近几年来看,品质在褪化,病害在加重,加上海参养殖技术的落后,养刺参的风险越来越大。为了降低风险,使养参者更好的掌握海参养殖技术,特编写本材料,供大家参考。 海参的生态习性如何? 自然海区,海参多栖息于水深3-20米的浅海,生活在水质清澄,饵料丰富,无淡水流入,海藻茂盛的岩礁底或泥沙底,盐度28‰~32‰,PH7.8~8.4,水温不高于30℃,冬季不结冰的区域。海参饵料以单胞藻,底栖硅藻,有机碎屑、混在泥沙里的有机质和小型动物尸体为食,捕食时利用触手连泥沙一并吞入。

刺参对水温的要求如何? 刺参是一种寒温带种类,生存的水温-1.5~30℃,水温低于3℃时摄食量减少,处于半休眠状态;水温10~15℃时摄食量最大;17~19℃时摄取食量又大大下降;超过20℃时进入夏眠。因此说,刺参的适温范围3~20℃,水温低于2℃或大于23℃时则停止生长。受水温的影响,刺参在1年中有2个生长季节,一是春季的3月中旬—5月底,另一个是秋季的9月—11月。 刺参对盐度的适应性如何? 刺参属狭盐生物,对盐度的较适范围26‰~34‰,盐度低于20‰时便有大量的个体死亡、溃烂。水温20℃以下时,水温越高刺参对低盐的耐受力越强。 亩放2000~3000头。放苗密度还要根据水质、换水量的大小,水体的肥瘦程度及是否投饵等随时调整。 苗种投放时要注意哪些环节? 苗种投放前最好选用20ppm的青霉素或20ppm的氟星药浴30分钟,杀灭各种病菌。放苗时穿好潜水衣,将参苗放在水桶中,均匀撒在石块、瓦片上,手的起点离水面10cm左右,这样做即可提高参苗的成活率,又可保持水底硅藻的有效繁殖。二是采用网袋投放法:1cm左右幼参附着和活动能力很弱,如直接投放在池中必然造成大量死亡,可将参苗装在20目网袋中,每袋100头~200头,网袋中放进小石块,以防漂浮和移动,放在人工参礁上。网袋口敞开,让参苗慢慢从网袋中爬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