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测试卷

第二单元测试卷

(全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瘫.痪(tān)树杈匿.笑(nì)憔悴

B.粼.粼(lín) 诀别姊.妹(zí) 分岐

C.一霎.(shà) 攲斜脸颊.(xiá) 沐浴

D.菡萏.(dàn) 锤打徘徊.(huí) 絮叨

(解析:B.“姊”应读作“zǐ”,“岐”应改为“歧”;C.“颊”读作“jiá”;D.“锤”应改为“捶”,“徊”应读作“huái”。)

2.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3分)

A.他这次的考试成绩令父母喜出望外

....。

B.他翻来覆去

....地想,仍想不起来把钥匙放在哪儿了。

C.没人陪奶奶的时候,她就喜欢边做事边絮絮叨叨

....。

D.这次活动为了顾全大局,使大家各得其所

....,所以有一小部分人对其不是很满意。

(解析:D项“各得其所”是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与后半句意思矛盾。)

3.文化积累——下列对名著《朝花夕拾》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B)(3分)

A.《阿长与山海经》写了一个“黄胖而矮”“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保姆阿长,她记得“我”的心愿,给“我”买了《山海经》。

B.《范爱农》一文写的是范爱农和“我”在日本留学的故事。徐锡麟被害后,“我”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范爱农表示赞同。

C.《五猖会》中,“我”盼着去看五猖会时,父亲突然要“我”背书,“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后来背完书能去看五猖会了,但“我”已没先前那么高兴了。

D.《琐记》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

(解析:B.范爱农表示反对。)

4.语言运用——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3分)

A.《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使命。

B.“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到,“其本质是建立在5 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C.《大国工匠》讲述了8位工匠缔造的神话:錾刻师孟剑锋为北京APEC会议创作国礼“和美”纯银丝巾,焊工高凤林为火箭焊“心脏”,钳工顾秋亮为“蛟龙号”装配载人深潜器……

D.生命是什么?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还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

(解析:B项句末句号应在引号内。)

5.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3分)

A.通过“一师一优课”活动的开展,使遵义市教师的教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B.2017遵义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中,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

C.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遵义市各个学校规定夏季午休时间学生必须进教室午睡。

D.贵州省内高速公路上的团雾,往往与重特大交通事故相伴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删去“通过”或“使”;B项语序不当,“阶段性”应放在“成果”前;C项否定不当,应删掉“不”。)

6.语言运用——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C)(3分)

A.在接到母校百年校庆的邀请后,大家相约一起莅临母校参加庆典活动。

B.目不识丁的奶奶坐在孙子床头,边缝衣服边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你学习这样无恒心,一曝十寒,到时候三好学生评不上,多丢人现眼。”

C.李芳发短信约见老同学:“张丽,最近忙吗?我们准备在本周末组织一次同学聚会,你有时间参加吗?”

D.某学生给他的同学写祝贺信:“祝贺你取得与陈景润一样的骄人成绩。”

7.句子积累——默写句子。(12分)

(1)《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5)《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6)《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7)《荷叶·母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8)《峨眉山月歌》中描写月夜景色的句子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9)《次北固山下》中表现自然理趣的一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8~11题。(14分)

奶奶的星星

史铁生

小时候,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心。

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我倒更觉得委屈起来。“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吗?”我愣愣地听,不哭了。

我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噢噢,睡觉吧,马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阳光。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幻成和平的梦境……

我是奶奶带大的。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过:“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就是:这话用你说吗?

奶奶愈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等不到那会儿哟!”

“等不到哪会儿呀?”我问。

“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

我笑个没完。我知道她不是真那么想。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爸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都是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

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地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乎乎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行了吧?”我问。“再踩两趟。”我大跨步地打了个来回:“行了吧?”“唉,行了。”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说:“长大了我还给您踩腰。”“哟,那还不把我踩死?”过了一会儿,我又问:“您干吗等不到那会儿呀?”

“老了,还不死?”

“死了就怎么了?”

“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

我不嚷了,也不问了,老老实实地依偎在奶奶怀里。那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可怕的印象。

一个冬天的下午,一觉醒来,不见了奶奶,我扒着窗台喊她,窗外是风和雪。爸爸妈妈说奶奶出门儿了,去看姨奶奶了。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的。我整整哭喊了一个下午,妈妈、爸爸、邻居们谁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乎意料地回来。

夏夜,满天星斗。我们坐在庭院里,奶奶一边用大芭蕉扇给我赶蚊子,一边给我讲故事。她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颗星星。

“为什么呢?”

“人死了,就变成一颗星星。”

“干嘛变成星星呀?”

“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

那时候我还不懂得问,是不是每个人死了都可以变成星星,都能给活着的人把路照亮。

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像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摩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我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

①疼爱孙子:从奶奶哼唱催眠曲哄“我”入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等可见;

②勤劳、坚强:从奶奶“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等可见;

③慈祥善良,甘于奉献:从奶奶没指望爸爸、大伯、叔叔、“我”孝敬她等可看出。

10.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并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

..的。

“漫长”一词表现了儿时的“我”给奶奶踩腰、踩背嫌时间久,不耐烦的心理。

(2)我却时常还像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摩

..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

“揣摩”一词在这里有回味、思考之意,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怀念之情。

11.文章以“奶奶的星星”为标题有什么含义和作用?(4分)

含义:①指奶奶活着的时候给“我”讲过的关于人死后,天上就多了一颗星星的故事;

②比喻奶奶在“我”心中甘于奉献、不求回报的伟大形象。作用:①借“星星”表达了对奶奶的怀念之情;②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力量给世界增添一分光亮的主题,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二)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12~15题。(11分)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雪

①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②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③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④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⑤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⑥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⑦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⑧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果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⑨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⑩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11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12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淋感冒了。”

○13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14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的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15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已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12.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概括的语言补充下面表格。(2分)

①这是一位关注儿女、爱意深沉的母亲,她依恋与儿女在一起的时光,连儿女离去的背影也不想错过,还要多看一眼;②这是一位通情达理、含蓄深沉的母亲,她虽然因儿女成家立业,缺少陪伴而孤单失落,但并不提出特别要求,只是在儿女离开时默默关注他们的背影,努力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14.请你按照要求进行品析。(4分)

(1)第⑥段中“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句中的“才”字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2分)

[示例一]“才”字细致地表明母亲是在一直目送“我”走下楼梯,直到看不见“我”的身影才返家关门,如果把它删除,则不够具体细致,没有了“一字传情”的表达效果。[示例二]“才”字准确传达出“我”对母亲的关注、期待,“我”告别母亲时,一面下楼,一面倾听母亲的动静,期待她赶快回家,听到关门声才放下心来,如果删去,则少了细节上的强调,不能表达出母女间微妙真切的感情。

(2)结尾段“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在表达上有何妙处?(2分)

[示例一]这是用特殊的说法来表达特别的感情,心被“淋湿”,看似不合常理,却能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母亲对儿女的关怀和怜惜,表明她对“我”淋雨的感同身受,心疼不已。[示例二]这句话虽不合理,但是不合理的表达却有很好的表达效果,真实地表现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淋湿时的心情。

15.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落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3分)

[示例]这些泪水中蕴含着“我”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既有知晓母亲的殷切凝视之后,为母亲的孤独失落而心酸难过的心情,也有感受到爱的目光在身后追随,为母爱的细致深沉而感怀激动的心情。

(三)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16~18题。(9分)

心美一切皆美

记者:您30岁之前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直到不再参赛,此外,您还是台湾最高产的作家,除了众人以为的文思泉涌,还有别的诀窍吗?

林清玄:我很喜欢一句古诗:书到今生读已迟。就是说,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我想这种积累重要的是怎么坚持,每天写一点,一个月以后回头看,会觉得性情上有变化,这种慢慢积累的过程是快乐的。

记者:从乡下奋斗到台北,您的经历也是比较坎坷的。小时候,您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汗受苦,这段经历对您今后的成长有何影响?

林清玄: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什么情况都能适应。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一个晚上睡不着觉,没有一餐饭吃不香,随时都能笑得出来。因为小时候在大山中长大,生活很苦,心思也单纯,天黑上床马上睡觉,你不会有欲望,有欲望也没用,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慢慢地,时间久了,你对欲望就不会太敏感。

记者:在您的环境里面,显然没有成为作家的条件,但您成功了。

林清玄:的确,我家代代都是耕农,可是我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受。记得有位文人叫张潮,他讲,“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你把地上的东西看清楚了,那就是一篇文章。我小时候的成长不可能像一般人所说的,学富五车,而是一门深入。我记得小时候读每本书,拿过来都珍贵得不得了,抱着,枕着,经常拿到什么就很用心地看。小

学三年级以后,每天我要抱着一本书,才睡得着;每天一定要读到一篇好文章,才肯睡觉。

记者:在经历5 000年未有之变局之后,拜金拜物对传统价值观的疏离逐渐明显,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

林清玄:其实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你看报纸会看到一个爱马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荒唐!但大家已经习惯了,不以为怪,它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那是因为你已经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判断。

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人在中间,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谷”,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山”,俗和仙如果能够平衡,你就能做一个平正的人。

当然,要想不被欲望捆绑,就应该有自己心灵的寄托,要花一些时间来充实我们的心灵世界,比如文学。

记者:对于生在这个时代有着多种价值可供选择的青年来说,文学在他们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林清玄: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其实在青年的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因为如果有内涵,你会觉得什么事情都美。我有两句话,“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你的心灵美丽了,你看到的世间一切都美;如果你的情感深厚,你会觉得世间万物都很深刻。所以,如果要使你的生命、外表、气质变得更好,你的心就要美,你的情就要深,文学正好是容易进入的途径。

16.这篇访谈共涉及了哪几个主要话题?请分条概述。(3分)

访谈共涉及三方面的话题:林清玄在文学上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在拜金拜物的光怪陆离的现实中怎样活得优雅;在价值多元的时代中青年应如何对待文学。

17.林清玄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

从小就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受;热爱读书,手不释卷,一门深入,坚持积累;小时候苦难经历的磨炼,使他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生活的大书使他获得了丰厚的人生阅历,成为他创作的源泉;不被欲望捆绑,心灵充实。(答出三点即可)

18.下列内容,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林清玄引用“书到今生读已迟”的古诗意在说明天赋的重要性,此生再如何努力读书都不会有大的效果。

B.林清玄引用张潮的话,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很形象地说出了他的成长环境与他的创作的关系,也说出了生活与创作的关系。

C.林清玄举爱马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全世界都向欲望倾斜,人们失去了对事物真实价值的判断能力。

D.林清玄所说的“心美一切皆美”的含义是一个人心美了,人的内在修养可以使人对世界的感受、认识丰富起来,可以发现更多的趣味,那么一切就都美了。

(解析:A.作者引用古诗意在说明学无止境,读多少书都是不够的。所以应该勤于读书,形成逐渐厚重的积累。)

(四)阅读下列古文,根据要求,回答19~21题。(11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期.日中期:约定

(2)待君久不至.至:到

(3)友人惭.惭:感到惭愧

(4)下车引.之引:拉,牵拉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2)元方入门不顾。

元方头也不回地进入家门。

21.请评价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3分)

[示例一]不无礼,对方先失礼于人,对子骂父,元方断然反击,体现“礼”和“信”的重要性,更何况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示例二]无礼,客人已经道歉了,元方应该以一颗宽容的心来理解客人,而且客人是长辈,元方是晚辈,晚辈应该对长辈有基本的礼貌。

(五)阅读下列诗歌,回答22~23题。(5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2.“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这首散曲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2分)

23.下列对这首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这首诗歌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

B.“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C.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接成一幅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寓于画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D.“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根据要求,回答24~26题。

学习了第二单元后,育苗中学七年级(5)班将于本周五下午第二节课开展“我爱我家”的主题班会,请你也参与进来,一起完成任务吧。

24.下面有四位同学说了各自的家庭氛围,主持人要求他们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自己家庭的特点。你最羡慕哪一位同学的家庭?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第一位:相亲相爱第二位:相依为命

第三位:相敬如宾第四位:相安无事

[示例]我最羡慕第二位同学“相依为命”的家庭,因为患难见真情,这样的家庭,亲人们往往更加依赖和信任对方。

25.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3分)

[示例]同学们,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天起,就有两位天使一直守护着我们。跌倒时,他们把我们扶起;受伤时,他们抚平我们的伤口;高兴时,他们分享我们的快乐……他们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家,让我们齐声说:“我爱我家。”

26.某中学七年级组将于4月23日上午8点,在学校大礼堂举行一次家庭亲子交流会,欢迎广大七年级学生及家长光临。请你为该项活动设计一份宣传海报。(4分)

海报

家庭亲子交流会

内容:亲子教育

对象:七年级学生及家长

时间:4月23日上午8点

地点:学校大礼堂

主办者:育苗中学七年级组

四、作文(60分)

27.根据下面的题目和要求写一篇文章。(书写5分,作文55分)

人的成长需要丰富的物质养料,更需要丰厚的精神养料。物质养料强健我们的体格,精神养料强大我们的灵魂——失败让我们坚强,批评让我们成熟,艰难让我们上进,感动让我们珍惜,阳光让我们温暖……

请以“养料”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5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作文略

.....................................

使用本文档删除后面的即可

致力于打造全网一站式文档服务需求,

为大家节约时间

文档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欢迎您下载可以编辑的word文档

谢谢你的下载

本文档目的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下载方便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打造全网一站式精品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本文档收集于网络改编,由于文档太多,审核难免疏忽,如有侵权或雷同,告知本店马上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