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国高等教育史讲义

我的外国高等教育史讲义
我的外国高等教育史讲义

古代高等教育

埃及

埃及文化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它分为古王国、中王国和新王国时期。在古王国时期已有了宫廷学校,来教育皇子皇孙和朝臣的子弟,那时出现的“生命之家”,也被认为是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机构。在中王国时期,已有组织良好的学校,包括宫廷学校、职官学校、寺庙学校、文士学校等,有的机构已具有高等学校性质,如法老邀请文人学者在宫中议论朝政和钻研治术,组成水平较高的“文人之家”,有的教育史家也称之为当时的大学。

新王国时期,埃及出现了研究高深学术和培养高深专业人才的寺庙,如海立欧普立斯大寺(Helioplis),也称日神大寺,教育水平极高,被誉为“最普通和渊博的知识中心”。底比斯城(Thebes)的加那克(Kannak)大寺、孟斐斯大寺(Memphis)、埃德富大寺(Edfu)和赫拉克莱奥波利斯大寺(Heracleopolis)也是高深研究的场所。这些寺庙致力于天文学、数学、建筑学、医学等科学的研究和传授,在学术上和教育上都做出了贡献。

两河

两河是指位于亚洲西部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希腊语中叫“美索不达米亚”(爱在西元前)公元前2000年的智慧之家(theHouseofWisdom)是两河流域实施高水平教学的场所,入学者是已毕业的文士,这里从事的研究也是高水平的。然而,两河流域的学校不同于后来古希腊的学校,其所谓高深知识也是侧重应用价值,而不是面向理论探索。以数学为例,理论推测并没有获得充分发展,大批巴比伦数学论文涉及的是具体问题。

巴比伦城是两河流域古文化的中心,它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明,其教育也是早于其他国家的。“甚至可以说,它早于埃及,至少是与埃及约在同时而有了学校。这是人类最初的学校教育的摇篮,也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当然,其高等教育还是相当模糊的。

印度

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的孔雀王朝,被称为“奥义书时期”,印度高等教育也是奥义书时期的产物,到公元5世纪末的笈多王朝得以发达。巴瑞萨(Parishad)和隐士林(Hermitage)是古印度最早的高等学府,为婆罗门学者讲学之地。前者最初常由三名造诣较优的婆罗门学者组成,招收已受基础教育而有志深造的青年,学习《吠陀》、神学、法律学、哲学、天文学等,以后规模扩大,常由12名学者组成。隐士林则是年老退休的婆罗门学者教学之地。均是富有学识的高僧讲学论道之处,吸引了众多远道而来的求学者。

公元前600年,印度一些文化中心出现了大学。著名的像塔克撒西拉(Takasasila)大学,巴璃萨大学

公元前6世纪,佛教兴起,寺院成为佛教最重要的教育场所,一些学术水平较高、规模较大的寺院,除负责培养僧侣外,还要从事各种学术研究,经常举行学术讨论和演讲。创建于公元425年的纳兰陀寺(Nalanda)即是佛教最高学府。我国唐代的玄奘曾在纳兰陀寺学习过五年。

中国

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战国时期田齐的官办高等学府,聚集了当时诸多学派学者的一个议学、议政的活动中心。,始建于齐桓公。稷下是齐国国都城门,位于今山东淄博市。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干人左右,其中著名的学者如孟子、荀子等。尤其是荀子,曾三次担任过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

古希腊

希腊高等教育源于希腊诗人和自然哲学家对其门徒传授自己的诗歌和学说。公元前五世纪,希腊各地都建立了一些专门学校,以提供某一特定学科的高级训

练。希波克拉底医学校,这一时期最伟大的数学家欧多克索斯开办了自己的学校,而苏格拉底则企图构建一个更坚实的知识基础,他实施问答法教学。他的教学没有固定场所,几乎在任何地方都可施教,如角力学校、体育馆、私人住所、大街上以及任何便利的地方。古希腊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公元前580—前500)及其社团的教育活动,也具有高等教育性质。公元前393年,柏拉图回到雅典,他的朋友们为他买了一座靠近体育馆的花园和小屋,在这里柏拉图开办了学园(Akademie)。他在学园里生活和从事教学活动长达40年之久,它被看作是雅典第一个永久性的高等教育机构。

古罗马

随着希腊的衰弱,希腊文化和教育受到了罗马的冲击,罗马将希腊的修辞学院完全搬了进来并将其确定为高等教育机构,新增了法律、罗马史等,更注重实践。除了修辞学校,医学学校、法律学校、建筑学校、哲学学校、机械学校等专门学校,也是罗马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学机构。

大学是中世纪欧洲的产物

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产生于中世纪的欧洲

社会基础:随着欧洲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出现了早期的中世纪城市,城市的发展增加了对牧师、律师、医生等受过高深学问训练的专门人才的需求。

制度基础:世俗封建的政权与教皇之间的矛盾使教会势力减弱,产生了各种自治性的行会组织。

知识基础:欧洲人的知识视野因十字军东征而产生的东西方文明的差距逐渐扩大。

理智基础:古希腊时期的理性精神逐渐复苏,探讨高深学问、传播高深学问逐渐成为一种风尚。

教育基础:希腊、罗马

中世纪大学的类型

最早的中世纪大学诞生的准确时间很难确定,它们是经过一定时期逐渐演化而来的。史家一致认为:中世纪大学最早出现在12世纪的巴黎和博洛尼亚,它们是中世纪大学的原型,并代表了中世纪大学组织的两种形式。

巴黎大学:巴黎大学模式产生了教师型大学的思想,大学的管理由教师行会负责,学生相当于商业领域中的学徒。

博洛尼亚大学:位于意大利北部的博洛尼亚大学最初是教师型大学,但不久发展成为学生型大学。经过一个多世纪,博洛尼亚大学建立了最为彻底的和最具创新性的学生型大学制度。博洛尼亚大学成为南欧许多大学的原型,这些大学主要或部分由学生管理。中世纪晚期的一些大学发展成为混合型的机构,介于巴黎大学和博洛尼亚大学这两种模式之间。但不管怎样,这些大学主要是受巴黎大学和博洛尼亚大学原型的影响而形成的。

除了12世纪上半叶意大利创立的萨莱诺大学(1137年)、波隆那大学(1158年)外,在英国、法国等地也先后建立起了大学。如英国于1168年设立牛津大学,1209年从牛津大学分出的部分师生又设立了剑桥大学。法国以巴黎大学开办最早,它始创于1108年,是所神学院。到13世纪末,欧洲的大学已增加到20多所。

学院

应社会需求,文法神医

中世纪大学的特征

1.它是一种学者的行会。波洛尼亚大学是由该城从事法律研究的学生组成的,以保护

他们在城市里的利益。这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学。巴黎大学则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行会。后来建立的大学主要是后一种模式。2.这些大学主要有法学、医学、神学以及后来被统称为文科等学科。课程相当贫乏,主要从事脱离社会现实的纯理论研究,与社会发展无直接联系。3.它与宗教关系密切。当时僧侣是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士,不少大学由宗教学校、修道院发展而来,神学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学内容充斥了经院哲学,主要为神学和教义寻找依据,为宗教作宣传,神学院高于其他学院。培养神职人员是大学的重要职责。4.它的任务是保存和传递现有文化,而非创造文化。5.它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作为独立于社会之外的独立团体,它有权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包括选举校长,安排课程,聘请教师等。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

?大学的民族化和国家化:文艺复兴后,由于大学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

作用,自发大学减少,国家和教会大学增多,民族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政治纷争和信仰差异导致大学成了竞争焦点。大学逐渐民族化、国家化。

?人文教育和世俗化:中世纪后期,欧洲大学日趋保守,由经院哲学把持的

大学课堂几乎拒绝一切新知识,大学严重滞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14世纪初叶,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冲击下,各国大学先后发生了相应的变革。如波兰雅盖沃大学从十五世纪中叶把科研重点从神、法转向数理、天文。

?高等教育机构的多样化:因为各民族、国家从不同的教育理念和追求出发,

建造出不同的大学或教育机构,丰富了大学的形成和内涵,从而使大学与高等教育分离。

?高等教育功能:文艺复兴把科学从神学中解放了出来,导致了近代科学的

产生。欧洲传统大学逐步发展成为近现代高等教育机构。高等教育的功能也从传承、保存文明转向创造。

法国高等教育近代化道路

1、关闭旧大学:

1789年法国大革命较为彻底的摧毁了封建专制制度,1793年,资产阶级革命议会通过了“公共教育组织法”,又称“达鲁法案”,关闭和取消现存包括巴黎大学在内的22所中世纪传统大学,建立各种专门学校。

因为一方面,在革命者看来,既然实行革命民主的政治,就不需要律师和学者;既然普通民众是国家的主体,就可以没有专家和哲学家一类的贵族。而且,旧大学尤其是巴黎大学,被贵族习气所玷污,政治上反对国家,学术上保守,组织上封闭。

2、改造和兴办专门学校:

专门学校是按照不同学科分别设置的高等教育机构,它不同于传统大学仅依照培养的职业设计课程,而是依据学科,倾向于实用科学。这个时候建立的高等专科学校中,部分至今仍闻名于世,如巴黎综合理工大学(62)、巴黎高等师范学院(59)里昂高等师范学院(170)等。

3、创设新兴科学研究机构

自然历史博物馆,侧重理论研究,课题以农业、医学为主,不重视或排斥人文和社会科学。

4、拿破仑帝国大学

1804年拿破仑称帝后,通过1806年和1808年两个重要的教育法加紧对教

育的管理和控制,其核心内容是建立“帝国大学”和“大学组织令”。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被取消,代之以帝国大学制,全国仅有帝国大学这唯一的大学。从此,法国的大学已经不是中世纪自发形成的教育行会组织,而是全国所有教育管理机构、学校设施以及所有从事教育管理、教学人员的总称。

法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特点:

1、彻底的革命和制度创新

巴黎理工学校是法国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所近代学校。18世纪末期,大革命后的法国就已经建立了以近代科学作为课程核心内容的近代新型高等教育机构。法国近代高等教育不仅先于德国近代高等教育产生,而且也同样影响了其他国家高等教育的近代化。

2、高度中央集权

大革命爆发后,1791年革命政府通过法令,取消共和国境内所有的社会团体;由于当时的学校几乎都是由教会或世俗团体开办的,该法令取消了所有社会团体的合法性,也就等于取消了他们开办的学校的合法性,这标志着教育开始摆脱教会的长期控制。

帝国大学制的实施,确立了中央集权教育管理制度,从此中央集权的体制和大学自治的传统在矛盾和有机结合中并存,形成法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

3、实用主义、国家主义:

高等专科学校多为军事、机械、农业、医学等院校,注重实用技术教育传授,课程设置也多为近代新兴学科,即使是属于人文和社会科学类的专门学校也摆脱了宗教和传统的束缚,倾向于实用科学,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

法国模式着重科学知识的功利价值和应用价值。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导下,科学的实用和实效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和利用,表现在高等教育上主要就是在课程中大量设置以自然科学作为理论基础的应用性知识,将科学视为一种工具或方法,以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完成特定人才规格的培养。

区别于英、德、等国的带有浓厚的国家主义和功利主义色彩的高等教育模式影响了包括俄、中、日等其他国家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历程。本世纪5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院系调整,中国当今的“部门办学”、“条块分割”的高教管理模式以及注重理工科教育、忽视人文和社会学科在高等院校中的地位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法国近代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

4、教学与科研分离:不同高等教育机构之间以及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机构之间的分离

大革命后,法国资产阶级国民议会关闭了所有中世纪遗留下的,由神、法、医、哲学等学部组成的传统大学机构,代之以由政府各部门分别设置和管理、以自然科学和技术教育为中心的专门学院。它们之间无论是管理权限还是学术交流等,都泾渭分明,互不干涉,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此外,构成高等教育机构的上述各类学院,不仅内部各自为政,而且还与几乎同时设置的各种研究机关,如自然历史博物馆、法兰西学院,国立科学和文学研究所等存在着明确的职能分工,即教学与科研各成体系。随着高等教育社会化和地方化的进程,法国各地方、各类专门学院之间、专门学院与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之间,以及高等教育同科学研究机关之间的分离日益扩大。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法国发生运动和高等教育改革,才发生根本的变化。德意志高等教育近代化道路

17世纪末,德国大学依然被笼罩在中世纪大学学术传统的阴影下,教学用

拉丁文,神学充斥着大学讲堂,亚里士多德学说统治着哲学领域划时代的自然科学和数学仍被排斥在大学之外。在宫廷文化盛行时期,大学被看成是过时和逐渐衰亡的教育机构,一些著名人物都离开了大学,以大学为耻。

1、哈勒大学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弗雷德里克于1694年创办了哈勒大学,发起了哈勒大学的现代化运动。被称为哈勒大学的第一位教师,也是启蒙运动之父的托马西乌斯在哈勒大学讲授哲学、法理学和自然法则学,把哲学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从亚里士多德体系中解脱出来。他还用德语演说,使科学和大学教育与实际生活紧密连接起来。被誉为启蒙哲学大师的沃尔夫也用德语讲授哲学,促使近代哲学地位上升,而且他们都提倡思想自由和教学自由,主张培养实用型人才。

?采纳近代哲学和近代科学

?哲学地位上升

?思想自由和教学自由

1694年创办的哈勒大学率先倡导学术自由和教学自由,被一些教育家誉为现代大学的先驱,它对德国乃至欧洲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语教学

?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2、哥廷根大学

哥廷根大学建于1737年,它受到哈勒大学的影响,但又不同于哈勒大学。

?教授的聘任、待遇和地位

它的发展得益于该校创建者明希豪森。如他大胆地采取了一些举措来吸引全德国的“著名的和优秀的”学者到哥廷根大学任教:赋予教授教学和研究自由的权利,在哥廷根大学,教授的工作可以不受宗教的约束,其职责就是推进知识的发展和进行原创性研究。此外,给予教授很高的薪水和很高的待遇。

?研究:研究所、图书馆、研讨班(seminar)

为了推进科学研究,哥廷根大学建立了从事自然科学和医学研究的研究所,使科学研究得到真正落实。值得强调的是,哥廷根大学不仅重视自然科学研究,而且重视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研究。

?教学:系统讲授、探讨;德语

哥廷根大学还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3、柏林大学

?学术自由

柏林大学秉承了哈勒大学学术自由和科学研究的传统,并使之进一步发扬光大。创始人威廉·冯·洪堡是德国近代著名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教育家。根据洪堡的理念,现代的大学应该是“知识的总合”,教学与研究同时在大学内进行,而且提倡学术自由,大学完全以知识学术为最终目的,并非培养务实型人才。

?教学与研究统一

柏林大学把科研作为教授的主要任务,教学次之。认为每位教师必须在一门学科上有很高的造诣才能把准确的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

?组织制度:哲学院、讲座制

洪堡认为,哲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出发点,对自然科学起统领作用,任何学科都需以哲学为基础,因此把哲学院提高到与神、法、医学院并列的位置,改变了哲学院的地位和职能。有人甚至认为,整个德国的学者荟萃的大学院竟成为哲学院的一个附属。

讲座制和研究所的科研形式,就是在师生共同探讨和研究的基础上,教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实现对学生的影响。

德意志高等教育近代化道路

?学术:纯粹知识、学术自由

学术自由的成功实施:费希勒、洪堡等德国现代大学的奠基者为学术自由首次争得了一种制度形态。由于德国唯理主义的认识论传统和当时德国复杂的社会历史境遇是德国大学能够凭借国家权力解决学术自由的合法性问题。

德国模式强调的是科学自认识和发展价值,即是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更加强调学生自主的科学研究和能动性。这种价值取向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为,否定科学的实用和功利价值,注重科学的信念、方法和研究能力的培养,通过纯学术的科学研究,使研究者的道德观念、灵魂等升华到更高境界。

?政治(政府)与学术(大学)的平衡

德意志大学虽然继承了欧洲中世纪大学的自治传统,但它与国家的关系非常密切,除爱尔福特和科隆大学由自治城市创办以外,绝大多数都由各地诸侯创办,大学开始成为政府的统治工具,成为帮助政府培养教会和世俗官员的职业学校。

但大学是不断成长的,在同教皇、诸侯、当局等权力的相互博弈中,大学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自治,文艺复兴的融入使维也纳、弗莱堡、巴塞尔等大学成了生机勃勃的人文主义运动的中心。

英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道路

?牛桥的兴盛

牛津、剑桥由于恪守古典教育的传统,只有上层人士和国教徒才能入学,许多有识之士呼吁改革,因此出现了新大学运动和大学推广运动上。从19世纪50年代起,牛剑开始注意从中等阶层的中下层吸收优秀学生。牛剑继续维护其传统的办学模式,仍然是学院制,主要是进行人文教育而非职业或技术教育。至19世纪末,牛津大学已有22所学院,剑桥大学有18所学院。办学主要是古典文学或数学方面的知识。

?教育革命:培养绅士的自由教育

文艺复兴的思潮传播到英国比较晚。直到16世纪初,才有一批受意大利新学影响的人文主义学者,如T.莫尔、J.科利特、W.利利等,在伦敦开展了推行人文主义文化和教育的活动,并得到皇室和重臣的支持与鼓励。人文主义政治家T.埃利奥特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与英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提倡以培养具有人文主义新思想的贵族绅士为教育目标。他的译著甚多,其中于1531年发表的《统治者之书》是英国第一本教育专著。由于他的教育思想更符合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遂使英国一度涌现出一股讨论“绅士教育”的热潮,并把英国的人文主义教育推向新贵族主义的方向。从文艺复兴初期注重培养人虔诚的宗教信仰的基督教人文主义教育取向发展到中期塑造“人”的绅士教育取向

英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道路

?新大学的创建:伦敦大学

19世纪新大学运动中,伦敦大学打破了传统大学垄断英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与传统大学相比,伦敦大学不仅取消了传统大学中的神学系,代之以理学系和工学系,而且在各系引入大量近代新兴课程,从而解开了英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序幕。

?城市学院的出现

从19世纪50年代初到20世纪初的半个世纪里,具有功利主义思想的地方政治家、实业家与学者聚在一起,在英格兰地方各重要城市陆续创办了十余所宗教

无甄别、课程讲实用的新式高等院校,统称“城市学院”(civic colleges)。与原伦敦大学有所不同的是,它们在功利性道路上走得更远,特别重视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科学与技术教育,带有强烈的职业教育与科技教育的特点。

代表:曼彻斯特欧文斯学院、利兹约克郡科学学院、利物浦大学学院与伯明翰梅森科学学院

城市学院的特点:

1、没有学位授予权,大多数学院或大学只能发放职业资格证书。

2、没有像传统大学那样拥有文学系,开设基础的语言、文学或其他相关科目。

3、城市大学的课程设置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4、城市大学的毕业生都进入工业部门从事与技术开发和应用有关的职业。

英国近代教育思想

英国近代教育学家约翰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至今仍影响着英国人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他认为,甚是既要有健壮的身体,又要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他还提出了自由教育的思想,注重智力的发展,强调不以获取具体知识为最终的教育目的,强调知识的广博和实用。

?绅士文化

?自由教育

?纽曼的大学理念

与此同时还有阿诺德和纽曼。纽曼强调,教育是非功利性的事业,大学应当仅仅传授智力文化,它的目的正是培养优秀的智力。

美国高等教育

(一)、殖民地时期的高等教育(1636—1776)

北美洲是印第安人的故乡。16世纪上半叶开始,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国等国的殖民主义者先后侵入了北美大陆,开拓和争夺殖民地。美国殖民地时期的高等教育,即是适应当时当地的政治、宗教、思想文化以及经济上的需要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17世纪初期,英国国内的宗教斗争非常激烈。国教会和王室疯狂地迫害反对国教会的清教徒(Puritian)。1630年大约又有一千名清教徒被迫移居北美,他们每到一处即兴建教堂和学校,传播宗教。在这些清教徒中,有一些人是英国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的毕业生。他们雄心勃勃,要把“古老英国大学的传统移植到北美的荒野”。1636年创建了坎布里奇学院。1639年,该校更名为哈佛学院(Harvard College),以纪念临终前将一半家产及400册藏书捐给该校的牧师约翰·哈佛。

在哈佛学院创办半个世纪后,由圣公会发起的殖民地第二所高等教育性质的机构——威廉玛丽学院建立。1701年,清教徒中的公理会教士在康涅狄格州建立了一所学院,1718年定名为耶鲁学院。

美国殖民地时期建立的高等学校还有另外六所学院,包括后来的一些著名学府如达特默斯学院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布朗大学的前身等。

这些学院是美国高等教育的起源,它们的不断拓展、辐射,并为其他地区教会所仿效,推动了整个北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建国时期:近代高等教育的形成

?州立大学:弗吉尼亚、北卡莱罗纳、佐治亚

独立战争到南北战争之间,随着美国的领土扩张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美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开始形成了一个初步的轮廓。南北战争以后,美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由一个农业国变为发达的工业国为了适应美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需要,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近代美国高等教育体系。

由于独立战争的冲击和欧洲启蒙运动的强大影响,美国独立初期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思想非常流行,要求政府组建新的更为实用的高等学校的呼声日益高涨。在这种背景之下,联邦曾设想开办国家大学,但是遭到了各州的抵制。19世纪20年代以前,一些新建院校自称为州立大学。弗吉尼亚大学于1825年正式开学,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所真正的州立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创办后,对南部、西部和北部地区高等学校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西部地区建立了一些“赠地大学”。到南北战争前夕,美国的27个州已有25个州相继建立了州立大学。

?私立学院:达特茅斯学院案

促使美国私立大学迅猛发展,促使各州独立发展州立大学

?组织制度:董事会、校长、系

改组学院董事会,聘请小维克罗担任达特茅斯校长,校长要定期向州长汇报学校发展状况。

大学时期:现代大学的形成(1862—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美国高等教育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向德国学习,建立以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为主要任务的研究型大学。最具代表性的是1876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创办。该校创办伊始就把研究生教育当作最重要的使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创立,标志着美国大学时代的开始,它使大学首次把培养研究生放在第一位,使授予博士学位和开展研究生教育成为一所学院变为大学的标志,使学者们第一次能够在自己的专门领域把教学与创造性的研究结合起来。;二是通过土地赠予法案,建立农工大学(或州立大学),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向大众开放,从而也开始了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高等教育过渡的时代。这两个方向的协调与撞击,产生了独具美国特色的初级学院(社区学院)。研究型大学、农工大学(州立大学)、初级学院这三种类型的院校构成了美国近代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至此,美国形成了由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副学士教育)三级教育结构和博士、硕士、学士、副学士构成的四级学位结构,美国近代高等教育体系得以建立起来。

美国高等教育思想

在近代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上,形成了国家主义、实用主义和古典主义三种主要的思想,这三种思想相互竞争、此消彼长,构成了近代美国高等教育思想的主体。

首先,国家主义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出现的一种高等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国家大学”概念的提出。1787年,在费城出版的杂志《美国博物馆》上,拉什发表题为《告美国人民书》的文章。他写道,为了革命的胜利,新国家需要建立一所联邦大学,培养能够服务于共和政府的公民。拉什的文章受到美国早期几位总统,例如华盛顿、杰斐逊、麦迪逊和亚当斯等人的高度重视。华盛顿先后两次向国会捐赠遗产,准备用于联邦大学的建设。

1805年,杰斐逊担任美国总统的第二个任期开始时,就一直要求国会批准建立国家大学计划,在杰斐逊改革思想的影响下,其他学院和大学也开始提出对本校改革的设想,并且不遗余力地实践自己的改革理想。

第二、实用主义成为支配19世纪美国大学的主流思想。19世纪美国高等教育的实践主要得益于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本杰明·富兰克林就是一位早期的实用主义者,他提出在学院或大学应该开始注重实际的现代课程。

第三、古典主义高等教育思想仍然发挥作用。一些传统人士坚持认为,殖民地学院是按照欧洲优秀大学学院的模式建造起来的,对人们实施自由教育有利于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公民和专业人员,因此他们反对轻易否定学院式的教育。杰里麦亚·戴作为耶鲁学院的院长于1827年组织一个委员会,该委员会提出了一份报告,即著名的《耶鲁报告》。报告指出,传统的古典课程建立在“训练”和“装备”心灵这两条重要的原则之上。在这两条中前者更为重要。《耶鲁报告》是保守派的一面旗子,其精神支配着美国19世纪传统大学的思想和办学方向。它的发表不仅加强了古典课程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19世纪中叶以来高校的改革势头。

继戴之后,耶鲁大学的波特(Port)校长发扬了耶鲁大学的传统,继续反对课程改革,他在《美国学院与美国人民》一文中,抨击了州立大学的建议,呼吁保留传统大学中被证明是好的东西。此外,普林斯顿大学校长詹姆斯·麦科·考什支持波特的观点,主张大学以开设古典课程为主,反对商业、机械制造、农业的学科进入大学课堂。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真题答案、经验指南、笔记讲义、(汇总贴)

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类(723中国文学史、936文学理论与外国文学史(含比较文学))考研备考指南 723和936参考书目 723中国文学史参考书目 北师大文学类723笔记是依据北师大指定的参考书目,主要包括: (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新中国文学史》张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3)、《中国现代文学史》刘勇邹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 936文学理论与外国文学史(含比较文学)参考书目 北师大文学类936笔记是依据北师大指定的参考书目,主要包括: 《文学理论新编》童庆炳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第3版 《外国文学史(西方卷)》匡兴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版 《东方文学史通论》王向远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宏观比较文学讲演录》王向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中国古代文论教程》李壮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建议同学们先将参考书浏览一遍到两遍,务必要做到对需要考察的内容有所了解,对整个参考书的框 架结构以及主要的观点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在看熟书之后,就可以看笔记了。结合笔记一定要再回到书中,把笔记和书融为一体,反复的理解并记忆,将知识点消化于自己的脑中。由于这份专业课笔记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所以在复习过程中建议各位仍然要拿起笔,在本笔记的基础上按个人需要作一些修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补充。到冲刺阶段,笔者相信每位同学手中的资料已经是独一无二的了。 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可以说是不言而喻的,笔者建议大家在对专业课比较熟悉的时候,才可以把真题 拿出来研究研究了。首先,要研究真题的考察范围、题目难度、试卷模式和出题趋势,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大致判断接下来的复习方向和思路。其次,要研究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不是去背笔者给出的答案,而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威塞克斯小说:哈代以其故乡英国西南部农村为背景所创作的小说的总称,又称性格与 环境小说,反映了19世纪中叶以来英国农村的生活,特别是反映了资本主义侵入农村之后所激起的剧烈社会变动,农民的破产、农村经济、道德、风俗等方面的变化以及人们的精神痛苦,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道德、宗教、教育制度等多有批判,有浓厚的宿命观念和悲剧气氛,代表作是《德伯家的苔丝》 2、托尔斯泰主义:指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宣扬悔罪、 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的思想。 3、忏悔贵族:他们是托尔斯泰笔下的理想主人公,贵族知识分子,作家的自传性人物。他 们的共同特征是关于进行精神探索,探索宇宙,人类,阶级,个人的出路和人生的意义,表现了俄国民族的反思精神和作家本人的精神探索,寻找俄国出路。如《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是“忏悔贵族”的典型。 4、社会问题剧:1868-1891年,易卜生写的9部以社会和家庭问题为内容的现实主 义戏剧。这些剧本分为两类:一类处理社会问题,如《社会支柱》、《人民公敌》等;一类处理婚姻家庭问题,如《玩偶之家》、《群鬼》等。这些作品大胆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堕落、婚姻的不合理、家庭生活的虚伪、思想的庸俗偏狭以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破产。“社会问题剧”以其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技巧震动了西方舞台,引起了一场戏剧革命。 5、迷惘的一代: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成长起来的一代美国作家,“迷惘的一代“并非文 学实体,它既无组织又无纲领,但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曾经盛行过一二十年的文学流派,它是对战后一代美国青年厌恶、恐惧战争,却又找不到出路而痛苦迷惘的集中反映,对当时的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坛产生过重要影响,代表作家有海明威。 6、冰山原则:一种文学创作理论,指的是人的语言对于人的思想的表达就好像冰山 一样,只有八分之一在水上面,有八分之七在水下;意思是说人的语言是不足以表达思想的,对于作者而言,也没有必要写得太过于直露,因为读者是能读懂的。这种创作理论首先是由美国作家海明威提出的,有较大的影响。它的特点是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7、超现实主义文学:超现实主义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从法国流行到欧美的现代主义文学流 派。超现实主义是从达达主义发展而来的,它试图将文艺创作从理性的樊篱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过程,以表现一种更高更真实的“现实”,即“超现实”。 意识流小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于英、法、美等国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意识流小说不重视临摹客观世界,而着力于表现人的内心真实,特别是着力于表现人的意识流程,从而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和结构方法,用心理逻辑去组织故事。代表作家有威廉·福克纳等人。 8、黑色幽默派:一种文艺思潮和流派。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因弗里德曼1965 年所选编的《黑色幽默》短篇小说集而得名。该派沿袭了存在主义关于“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思想,突出描写社会的荒谬和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玩世不恭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现象加以放大、扭曲、畸变,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故称黑色幽默。该派作家往往塑造一些乖僻的“反英雄”人物,借他们的可笑言行影射社会现实。 代表作家有海勒等。 10、境遇剧:萨特为宣扬自己的存在主义思想特设的一种戏剧类型,强调对情境的刻画,把人物逼入一种或几种特定的艰难情境甚至是绝境中,让他们通过自由选择来决

2019年外国教育史真题:选择题随堂讲义

外国教育史311选择题真题 古典时期的教育 知识点1: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2009年,第24题】在公元前8世纪以后出现于古印度的婆罗门学校中,教师被称为()A.“拉比” B.“古儒” C.“书吏” D.“校父” 【2017年,第24题】下列关于古代东方国家巴比伦、埃及、印度教育特点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教育内容以军事体育为主 B.教师社会地位低下 C.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和阶级性 D.教育发展具有较强的连续性 【2019年,第24题】开设宫廷学校、寺庙学校、职官学校和文士学校以培养各类人才的文明古国是( )【2019年大纲新增知识点】 A.巴比伦 B.古代印度 C.古代埃及 D.希伯来 知识点2:古希腊教育 【2011年,第24题】古代斯巴达,城邦为满18周岁的公民子弟接受正规军事训练而设立的教育机构是() A.体育馆 B.埃弗比 C.体操学校 D.角力学校 【2014年,第24题】古代斯巴达人为年轻一代所提供的教育主要是() A.文雅教育 B.文体教育 C.职业教育 D.军体教育 【2012年,第24题】古风时代雅典青少年一边继续在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学习,一边为了接受体育训练进入() A.斯多葛学校 B.体操学校 C.埃弗比 D.体育馆 【2013年,第25题】在古希腊罗马教育中,雅典教育与斯马达教育,古罗马教育的主要区别是() A.重视军事教育 B.重视女子教育 C.倡导身心和谐发展教育 D.加强国家对教育 【2017年,第25题】古希腊罗马时代,以培养演说家或雄辩家为目标的学校是()A.文法学校 B.弦琴学校 C.体操学校 D.修辞学校 智者派与七艺 【2007年,第21题】在西方教育史上,古希腊智者派所确立的“三艺”是() A.音乐、修辞学、几何学 B.文法、辩证法、几何学 C.文法、修辞学、天文学 D.文法、修辞学、辩证法 【2018年,第24题】创制文法、修辞、辩证法科目,为后来“七艺”成型奠定基础的是()A.智者派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毕达哥拉斯学派【2009年,第25题】在古希腊教育史上,首次将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四门课程(即“四艺”)列入教学科目的教育家是() A.毕达格拉斯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2019年,第25题】亚里土多德将教育分为体育、智育和德育,其依据是( )

《外国教育史》(张斌贤)考研复习题详解

课后习题详解 1.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主要有哪些? 答:目前,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 (1)教育的本能起源说 教育的本能起源说是从生物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提出证据证明,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范围以外、在人出现之前产生的。他根据对动物生活的观察得出结论,认为动物界早就已经存在教育活动。生存竞争的本能就是教育的基础。 (2)教育的模仿起源说 教育的模仿起源说是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教育史学家孟禄。孟禄在1905年出版的《教育史教科书》中,认为史前社会的教育是从无意识的模仿开始的,当模仿的过程变成了有意识的过程时,教育就真正出现了。 (3)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①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从哲学和社会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苏联的教育学者。他们以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等著作中所阐述的观点为基础,批判了前两种主张,提出了教育起源于劳动的观点。 ②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支持者认为,只有当人认为在自己和自然界之间需要劳动工具和劳动手段时,只有当人学会使用它们时,只有当人面临着制作劳动工具和选择劳动手段的任务时,才会在人类社会中产生老一辈向晚一辈传授劳动经验、知识和技巧的需要。 2.史前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种形态。在原始社会里,教育活动一般是与生产活动、家庭生活、宗教仪式,以及禁忌活动等融合在一起的。从总体情况来看,这一时期的教育活动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它是与原始社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是与人的生存密切联系的。其基本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史前人类的教育是与社会生活分不开的,模仿成为教育的主要学习方式; (2)教育的内容日益多样和复杂; (3)儿童作为社会的成员逐步受到重视,儿童公有公育成为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特点;(4)与性别有关的男女儿童的教育,特别是男孩的教育成为教育者关注的问题。 3.作为一种相对成型的教育方式,成年礼的意义何在? 答:成年礼是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人生仪礼,是一个人由个体

外国文学史(下)复习重点说课材料

第一章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思想变化特点(19、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区别):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是19世纪现实主义的继续和发展。 1.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蓬勃展开,社会主义思想不同程度地影 响了他们,使他们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情和支持社会主义革命和人民群众,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黑暗和垄断资本的罪恶;正视现实发展变化,真实的反映时代的 风貌,具有传统现实主义的广阔性。真实性和深刻的批判性;人道主义精神依然是 基本武器,但或多或少的用节及观点或者社会主义思想观察和描绘现实。 2.不少现实主义作家借鉴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经验,力图全面地反映一个时代的 社会生活。有解剖一个家族的发展史,有局限一两个家庭中各式各样的人物,表现 社会的变化。 3.无产阶级的生活和斗争越来越多地成为他们反映的对象。 4.两次世界大战,使人们更深刻的认识到战争灾难性的后果,战争或反法西斯成为重 要主题。 5.由热衷于对社会的批判转向对自我深层意识的探讨,即强调对所谓人的真正本质的 挖掘。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 1.频频出现“长河小说”。这种多卷本小说能够深入地反映每个历史时期的变迁,这 种写法较为集中精练,内涵丰富,容量更大,气势雄浑。 2.受到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从而使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巨大变化。创作明显表现出 内向化、主观化特征,心理描写手法更为丰富,探索人物的潜意识反映人物完整的 内心世界,丰富了艺术表现的技巧与形式。 3.淡化情节,淡化塑造典型人物。注重心理变态的描写,而不是情节的曲折,这是向 现代主义学习的结果。导致有的作家很难界定是现实主义还是现代主义。 作家作品: 英国:劳伦斯《儿子与情人》《虹》《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约翰·高尔斯华绥《福尔赛世家》三部曲威廉·索·默赛特·毛姆《人性的枷锁》乔治·奥威尔《动物庄园》威廉·拉杰尔德·戈尔丁《蝇王》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萧伯纳《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戏剧 法国:阿纳托尔·法朗士《克兰克比尔》短篇、《企鹅岛》《诸神渴了》长篇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罗歇·马丁·杜伽尔《蒂博一家》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广岛之恋》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德国: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布莱希特《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君特·格拉斯《铁皮鼓》 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玛格丽特·米切尔《飘》西奥多·德莱赛《美国悲剧》塞林格《麦田的守望者》纳博科夫《洛丽塔》 重点作家作品: 英国代表 劳伦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儿子与情人》《查特莱夫人的情人》《虹》创作整体概括:劳伦斯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风云变幻、动荡不安的时代,他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填空: 1.欧洲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其中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 2.赫西俄德的《神谱》是用长诗对希腊神话的系统整理,是关于宇宙起源后人物种谱系的描述,他给后人留下的另一首长诗为《工作与时日》 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是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奴隶主城邦逐渐形成的时期,史上称大移民时代。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独唱体抒情诗的代表是萨福,柏拉图称萨福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前4世纪初,是希腊奴隶制发展得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这是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戏剧、散文和文艺理论。柏拉图文艺理论的核心是“理念论”,理论著作《理想国》 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2世纪,史称“希腊化”时期,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新喜剧和田园诗。是希腊文明由盛而衰的阶段。 3.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荷马史诗。其中表现战争主题的史诗是《伊利亚特》 4.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5.古希腊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代表作《云》、《鸟》、《骑士》 6.维吉尔是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代表作史诗《埃涅阿斯纪》,该作为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学史诗。 7.欧洲中世纪文学按照性质分类,包括教会文学、史诗与谣曲、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 8.骑士文学分为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 骑士抒情诗,发源于普罗旺斯,代表作《破晓歌》 骑士叙事诗,源于法国北方,又称骑士传奇 9.前期英雄史诗代表作: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贝奥武甫》,它是流传迄今的欧洲最完整的一部史诗。 中期英雄史诗代表作: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 法国的《列那狐传奇》是欧洲城市文学最重要的作品。 10.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称之为《人曲》。 11.但丁的《神曲》分为三个部分:《地狱》、《炼狱》、《天堂》各33歌,加上长诗的序曲,共100歌。 12.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13.孟德斯鸠是法国第一位真正意义的启蒙作家,作品《法的精神》。 书信体小说《波斯人信札》是第一部著名的启蒙哲理小说。 14.狄德罗的自由体小说《修女》猛烈抨击了摧残人性的宗教主义制度,为维护人权和个性解放而呐喊。对话体小说《拉摩的侄儿》以及《宿命论者雅客和他的主人》。 15.博马舍是法国18世纪最后一名著名的启蒙作家。 16.卢梭的《新爱洛依丝》是书信体小说,教育小说《爱弥儿》,自传小说《忏悔录》。 17.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德国第一部引起广泛反响的文学作品。 18.歌德的作品《浮士德》是一部关于梦想者和发展者的诗剧故事。 19.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奠基人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是对原始积累十七资本主义的颂歌,其主人公形象是殖民者形象,鲁滨孙形象是欧洲小说史上的创举,是欧洲文学史上的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

考研外国教育史知识点一

下面介绍关于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1.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①寺庙学校,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学等。教学方法比较重视师徒传授;②书吏教育,第一阶段教授读写;第二阶段是将学生分派到相应的寺庙或国家较高一级的机构接受教育; 2.古代埃及的教育——(1)古代埃及的学校: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埃及有了自己的学校;包括①宫廷学校 ②职官学校③僧侣学校④文士学校;(2)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①注重道德品德的培养;练习书写;练习辞令;重视数学和计算;②以机械教学为主;教师多利用问答方法,但不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重视体罚; 3.古代印度的教育——(1)婆罗门时期的教育:早在公元前2000年以后逐步形成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教育的目的是维护种姓制度和培养宗教意识,教学内容主要为《吠陀》;只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三个等级的人才能接受教育,但三者接受的教育1981-1983年根据等级而不同;公元前8世纪以后出现了一种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称为“古儒学校”,教学内容主要为《吠陀》,常用的教学方法为体罚;(2)佛教教育:印度的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由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在教育上进行了改革,主张教育应当面向平民。佛教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寺院,教育目的是培养僧侣。佛教的寺院除了进行教学外,还进行一定的学术研究; 4.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1)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2)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3)教育内容丰富,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既反映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也反映了社会进步及人类多方面发展的需要;(4)教育机构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既有森严等级性也具有强大的适应性;(5)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实行个别施教,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6)教育常常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教师的地位较高;(7)文明及文化教育甚为古老,但源远流不长。

《外国文学史》(下)复习提纲(改后版)上课讲义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一、填空题1.()被伍尔芙称为“英国小说家中的最伟大的悲剧大师”。 3. 哈代小说(《》)的副标题是“一幅荷兰派的写生画”。 4.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的名字分别是夏洛蒂、艾米莉和() 5. 19世纪英国第一部反映劳资矛盾的小说是(《》)。 6.长篇小说《双城记》的“双城”指()和()。. 7. ()称誉狄更斯、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等作家是现代英国“一派出色的小说家”。 9.俄国十九世纪三大文艺理论家是杜勃罗留波夫、()()。 10.由果戈理和别林斯基所开创的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又被称为“”派。 11.与贵族革命时期相对应的系列化文学形象是();平民知识分子时期的文学以塑造()形象为主。 12.俄国第一部写小人物形象的作品是()。 13.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著名美学著作是()。《怎么办》的副标题是()。 14.俄国最后一个多余人形象是()在《奥勃洛摩夫》中塑造的。 15.屠格涅夫在()中塑造了俄国文学中第一个新人的形象。 20.被称为俄国戏剧史上里程碑的作品是果戈理的()。 21.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成名作是()。 22.巴赫金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小说的经典论著是()。他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称为()。 23.托尔斯泰平最早表现平民化思想的长篇小说是()。 27.19世纪匈牙利最伟大的民族诗人是( )。 29.有“美国文学之父”之称的小说家是()。 30.被林肯总统称为“以一本书引起一场战争的小妇人”指的是美国作家()。 31.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 32.“现代美国诗歌之父”指的是《草叶集》的作者()。 37.恩格斯对现实主义的经典概括为“除( )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38.( )的问世标志着批判现实主义的开端。 39.( )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篇宣言。 40.莫泊桑的成名作是( )。 42.《红与黑》的副标题是( )。 43.《包法利夫人》的副标题是( )。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总汇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两希文化: 古希腊文化(“原欲”文化→世欲人本意识)↘ (犹太人的祖先)古希伯来文化(“理性”文化→宗教人本意识)→基督教文化 古希腊文学的成就: 1、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个源头,文学史上称之为“两希”传统。 2、古希腊文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主要有两大渊源:一为欧洲本土的上古文化,一为欧洲本土之外 的东方文化。 3、古希腊文学史欧洲文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学的开端。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荷马史诗》。 4、赫西俄德是继荷马之后出现的第一位大诗人。代表作是教谕诗《农作与时日》及《神谱》。 5、萨福古希腊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她被看成是诗国中的女荷马,被柏拉图称为“第十位女文艺女 神”。 6、品达合唱琴歌的代表,其诗多赞美神和描写体育竞技,特别是赞颂奥林匹克运动的优胜者,风 格庄重凝练,辞藻华瞻,富丽堂皇,具有崇高美。对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的弥尔顿、歌德等有较大的影响。 7、 主要成就:神话、史诗和戏剧,此外还有寓言、抒情诗和文艺理论等。 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公元前12世纪至前8世纪,英雄时代(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又称“荷马时代”“黑暗时代”“黑铁时代”: 主要成就:神话、史诗P15 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是古希腊人集体创造的口头创作,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是古希腊人最初的意识活动成果,它艺术地概括了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表达了他们对社会不公平现象

的义愤,集中了他们的经验和理想,充满乐观精神。起具有天真美丽的幻想和清新质朴的风格。 希腊神话的艺术特征主要有三点:1 想象力极强。把自然界、人类社会。精神领域的一切现象都拟人化、神话化,入情入理,创造出令人难忘的意境和鲜明的形象。2 故事性极强。情节曲折,起伏跌宕,有头有尾,娓娓道来,动听感人。3 哲理性强。希腊神话既富情趣,又极深刻,是早期人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许多故事寓意丰富,发人深思。如:西西弗斯的故事、代达罗斯的故事、爱泰尔斯的故事等。 希腊神话在同时代和后世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1 它是古希腊文学艺术宝库和土壤。荷马、赫西俄德,绝大部分悲剧、大量美术和雕塑作品都以它为材料。2 它对古罗马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维吉尔《埃涅阿斯记》大量取材,奥德维《变形记》则或全面转述。3 它是文艺复兴直至现当代一些著名作家艺术家创作的灵感和原型。莎士比亚、高乃依、拉辛、达芬奇、普桑、米开朗琪罗、贝尔尼尼等直至当代。 代表作家:赫西俄德: (1)教谕诗《工作与时日》:现存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2)叙事诗《神谱》:最早一部比较系统地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 第二个时期大移民时代:公元前8世纪到前6世纪,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城邦逐渐形成。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P19 抒情诗源于民歌,是伴着音乐唱歌的。体裁多样,主要有哀歌、琴歌、牧歌。讽刺诗等,以琴歌成就最大。琴歌分独唱琴歌与合唱琴歌两种。代表性的独唱抒情诗人有女诗人萨福、贵族诗人阿尔凯奥斯和阿那克里翁。 《伊索寓言》寓言:《伊索寓言》(散文体):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农夫和蛇》《乌龟和兔子》等。 第三时期公元前6世纪末到前4世纪初(奴隶制社会形成至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主要成就:抒情诗、散文、寓言、悲剧、喜剧、文艺理论,其中戏剧成就最大。 全盛时期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完整版)外国城建史复习资料

第一篇古代的城市 1.古埃及的城市建设成就 1)用地选择上因地制宜。村镇庙宇修筑于尼罗河畔的高地上,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金字塔修筑于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免受水患。 2)最早运用城市分区(不是功能分区),如卡洪城分两区,阿玛纳分三区 3)最早运用棋盘式路网,对希伯丹姆规划型式有重要的影响 4)出色的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规划中应用对称、序列、对比、主题等构图手法。 2.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及其演变、影响、米利都城规划要点 a.希波丹姆规划型式特点 希波战争前,希腊大多数城市都是自发形成。希波丹姆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希波丹姆最早从理论上予以阐述,在希波战争后大规模用于城市建设中。 1)几何形式,以棋盘路网为城市骨架 2)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1个或1个以上街坊。 3)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私宅地段划分为3种住区。b.米利都城规划要点(希波丹姆的规划思想在米利都城的建设工作中得到完整的体现) 1)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城市采用棋盘式路网。 2)两条主要大街垂直从城市中心穿过,中心开敞空间呈“L”型,有多个广场 3)城市中心分为四个功能区。东北及西南为宗教区,其北与南为商业区,东南为公共建筑区。城市用地选择适合于港口运输与商业贸易要求。 c.演变 希波丹姆规划系统,在古希腊长期实践过程中有所发展,这就是从米利都城单纯的棋盘式街道,发展到赛里纳斯城的有显著的城市轴线,更进而到普南城的道路与建筑之有计划的配合3.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的特点 1)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大都按照希波丹姆规划形式来建造,布局规整,模式统一 2)城市广场整齐划一,从城市功能分区,道路系统,邻里住区的划分都是按照几何和数的规律进行规划建设。 3)城市中心由广场取代卫城和庙宇 4)城市广场普遍设敞廊,讲究气势和透视效果。 5)城市环境卫生条件好 4.罗马营寨城布局特点及典型城市 a.布局特点: 1)有方整的城墙,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 2)中央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西南北四门 3)在道路交叉处建神庙 b.典型城市:北非提姆加德(罗马帝国时期) 1)平面正方形 2)两条垂直干道成十字相交,交点处是城市的中心广场 3)城市道路网为方格形 4)城市有剧场、浴场等大型公共建筑 5)在主要道路起迄点和交叉处,有壮丽的凯旋门,它们之间有列柱街 5.罗马共和时期与罗马帝国时期广场建设的异同 1)罗马共和时期广场是城市社会经济政治的中心,罗马帝国时期广场是皇帝树碑立传的纪念

教育学考研: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考研: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汇总 【西欧中世纪教育(主要特点是神学、宗教色彩)】 一、基督教教育——1.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和教育内容:在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学校主要包括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堂区学校,在这三类学校中修道院学校是最重要的教会学校;(1)修道院学校,以神学和“七艺”构成了主要学习内容,修道院学校的教师多由修道士和其他神职人员担任,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口授和学生背诵、抄写相结合,实行个别教学,采用问答法,盛行体罚;(2)主教学校,又称座堂学校,一般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其性质和水平同修道院学校相近,学校设备和条件比较好,学科内容也比较完备;(3)堂区学校,一般设在牧师所在的村落,是对一般居民子弟进行初步教育的一种形式;2.基督教的教育思想:托马斯·阿奎那,代表作为《上帝之城》;(1)教育目的就是发展人的通往上帝神性的理智,教育要使不朽的灵魂与上帝沟通;(2)托马斯·阿奎那式的教育方法包括①正反论辩式②开放调和式③启发诱导式;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二、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1.宫廷学校:以“七艺”为主要内容,采用问答法进行教学;2.骑士教育: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分为①家庭教育(出生到7、8岁)②侍童教育(7至14、15岁)③侍从教育三个阶段(14、15岁至21岁); 三、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1.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原因:(1)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兴起的需要;(2)疾病防治等的需要;(3)东方文化的影响;2.中世纪大学的组织形式:中世纪大学最初产生于12世纪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根据管理体制的不同,中世纪大学通常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波伦亚为代表的“南方型”大学,又称为“学生大学”。另一类是以巴黎大学为典型的“北方型”大学,又称为“先生大学”;3.中世纪大学的课程及培养目标:在中世纪大学中,按学科划分一般有四个学院,即文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和神学院。其中,文学院是一种预备性质的机构,为进入其他三个学院作准备,神学院则是地位最高的学院;大学学习一般分为两个主要阶段,这与学位制度具有直接联系,获得文学硕士学位之后可选择其他三科,之后获得“博士”的学位;4.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解和辩论;5.中世纪大学的特点:世俗性、国际性、独立自主性等; 四、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1.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市民阶级主要由商人、手工业者组成,他们组织起行会,组织办理城市学校;2. 城市学校的特点:(1)世俗性;(2)强调职业和技术的培训;(3)虽然宗教教育仍然是所有城市学校的重要教学内容,但是起地位受到明显地削弱;4城市学校教学水平也比较低,基本都坚持以本国语言教学;

外国文学史下讲义复习要点

外国文学史下讲义 第一章浪漫主义文学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与特征: 作为文学思潮,浪漫主义文学出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这一时期是欧洲社会人的精神和个性解放时期。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带来的社会动荡与急剧的转型以及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是其兴起的原因与背景。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思想特征: 第一,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感情。 第二,歌颂个性解放与自由,反抗对自由的压迫。 第三,歌颂大自然,抒发作家对大自然的美好感受。 第四,重视民间文学,民间文学的矿泉中汲取了丰富养料。 艺术特征: 第一,自由的写作手法。 第二,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又一特征。 第三,忧郁感伤的情调。 第四,艺术手法的广泛探索。 二、各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概况 (一)德国浪漫主义文学: 德国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诞生地。 早期浪漫派:耶拿派; 后期浪漫派:海德尔堡派。 霍夫曼、海涅是海德堡派之后的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 海涅(1797--1856)德国民主主义诗人,他是歌德以后德国最重要的诗人。海涅在他的早期创作年代是一个激进浪漫主义者,他的理论著作是《论浪漫派》,代表作:讽刺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霍夫曼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谢拉皮翁兄弟》,中篇《金罐》、《侏儒查赫斯》、长篇小说《雄猫穆尔的人生观》等 (二)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分为前后期两个流派:湖畔派指住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的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三诗人结成的诗歌流派。文学上,湖畔诗人共同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情论,歌颂大自然。1798年,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共同发表了《抒情歌谣集》,并写了序言。这篇序成了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 恶魔派的代表是拜伦、雪莱和济慈。他们坚持民主自由理想,始终同情法国大革命,反对专制暴政,支持受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他们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和教育意义,写出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篇,完成了由湖畔派开始的诗歌改革,丰富了诗歌的形式和韵律。 小说方面的代表人物: 司各特,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共写27部历史小说,代表作有《艾凡赫》, 简·奥斯丁则代表了英国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过渡。代表作有《傲慢与偏见》。 拜伦:主要作品:长诗《恰尔德·哈罗尔德》,《东方叙事诗》,讽刺诗《唐璜》 “拜伦式英雄”:它是用来概括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这类人物以《东方叙事诗》等一系列作品为代表的主人公,他们一方面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时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最终难逃悲剧命运。这些人物形象因与作者拜伦的精神气质相契,而被称作为“拜伦式的英雄”。 《唐璜》:拜伦的浪漫主义杰作,诗体小说作品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的真诚追求和唤起人民的积极行动。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教学内容

《中外教育史》复习 资料

《中外教育史》函授复习资料 题型: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材料分析。 一、中国教育史 1.西周教育中基本学科六艺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 2.孔子总结的教学方法:①学、思、行结合。学是求知的唯一手段,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深入地进行思考,最后要学以致用,行是目的;②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③因材施教,前提是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然后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④好学与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有好学和乐学、不耻下问的态度,研究任何问题都要重视证据、尊重客观事实、避免主观成见。 3.鸿都门学创办于东汉,鸿都门学在性质上属于一种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学校专以尺牍、辞赋、字画作为教学和研究的内容,它打破了入学独尊的教育传统,这是教育的一大变革,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 4.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若勿纵勿解之为最易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放鸟出笼再捉鸟,解开马的缰绳再去追捕,还不如不要放鸟、不要解开马缰,这样反而更容易。 5.我国古代胎教的内容有:①注意精神因素影响与陶冶。孕妇要“养心”,多看悦目的东西,多听悦耳的声音,多想美好的食物,多诵诗书,多陈说礼乐;②重视饮食影响与调摄,“割不正不食”,饥饱适中,多食清淡食品,戒酒,注意食物禁忌;③选择良好的外界环境,居处简静,优雅、安静的环境,避免不利因素、噪音干扰;④良好的起居与生活习惯,注意卫生保健,劳逸有节。

我国古代胎教的方法有:①监督法,主要用于宫廷,由太师、太宰等监督王后。 ②小劳法,孕妇参加一些轻微体力劳动或户外活动,活动筋骨,流通血脉;③瘦身法,孕妇控制饮食,使胎儿不过于肥胖。 6.《颜氏家训》中国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虽然之前有诸葛亮的《诫子书》、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和《赤子诗》、嵇康的《家诫》等家庭教育著作,但这些都比较零散,缺乏系统的理论。 7. 公元606年,隋炀帝“始建进士科”,标志着科举考试制度的形成。 8.中国学前社会教育机构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拥有一定的社会基础。①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学前教育制度。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出现了洋务官僚办的工业企业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城市手工业和农民家庭手工业的破坏,使不少妇女走进工厂,学前教育完全由家庭承担已不适应。这便从经济上提出了建立学前教育机构的要求。②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思想基础。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引起了思想文化领域的波动。地主阶级内部出现了部分开明的官僚知识分子,而后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以康有为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提出建设学前教育的新主张,为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③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理论基础。鸦片战争后,进步的思想家、教育家关于改革教育的主张,为清末学前社会教育机构的产生作了理论准备。 9. 20世纪初,梁启超在《论幼学》一文中强调了儿童教育。

2019教育学考研 外国教育史备考指导书

2019教育学考研外国教育史备考指导书 外国教育史的复习应该怎么去把握 一、学科分析 中外教育史是教育学综合统考重头科目之一。考纲所提出的中外教育史的考查目标是: 系统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认真阅读有关中外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和教育实施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培养严谨、踏实的学风。 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中外教育史实,揭示特点与规律,总结经验与教训,为现实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启示。 针对上述目标,提请各位考生注意: 抓线索——考生要特别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纵向上,要理清按照时间顺序事件发生的脉络,横向上可以将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进行对比,帮助理解。 重分析——研究历史的作用往往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现在,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切不可孤立地学历史,而应注意分析和评价,同时注意积累分析评价的思路及要点。 中外教育史的内容脉络非常清晰,主要有六部分: 一、中国古代教育 二、中国近代教育 三、中国现代教育 四、外国古代教育 五、外国近代教育 六、外国现代教育 上述内容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分类角度去把握。比如按照地域可以分为“中国教育史”(前三章)和“外国教育史”(后三章);也可以按照时间分为古代教育(一、四章)、近代教育(二、五章)、现代教育(三、六章);还可以从内容的角度分为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用这两条线索来引领中外教育史的复习。 二、方法指导 1.从宏观到微观 由于这部分内容属于历史性内容,因此考生一定要理清时间发展的顺序,树立回溯历史的整体感。建议考生在复习时采用讲解或口述的方法。复习的思路:整部分——各章节——各知识点。为便于大家操作,我们以外国教育史其中一章为例进行说明。 复习思路举例 第一步:了解外国教育史的整体状况 外国教育史的发展经历了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大的历史时期。外国古代教育包括远古的原始社会、中古的奴隶社会、近古的封建社会(即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代)的教育。外国近代教育始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它包括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帝国主义时期的教育。外国现代教育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包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80年代两个阶段。 第二步:章节学习

外国文学史 下编 简答题

外国文学史下编 简答题 第一章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1、简述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 答:1、频频出现“长河式”的多卷本长篇小说,这类作品往往长达百万言以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变迁;2、倾向对人的内部心灵加以开掘,汲取、借鉴意识流、内心独白、象征寓意等现代派手法,丰富了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段;3、作品普遍有淡化情节的倾向。 2、简述《巴巴拉少校》的思想内容。 答:萧伯纳的代表作。剧本通过巴巴拉和其父昂得舍富之间的冲突,指出了资产阶级的“慈善事业”根本不可能消除贫困的事实,揭露和讽刺了英国议会政治、经济秩序和宗教宣传的虚假与伪善,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思想的矛盾。 1、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势力的无所不在,以及人们陷于金钱摆布的怪圈现象; 2、表现了上流社会青年一代的局限; 3、剧作还展示了以昂得舍富为代表的世俗势力和以巴巴拉为代表的精神力量的较量,结果是前者轻而易举战胜后者。 3、简述《虹》中的象征和寓意。 答:劳伦斯的小说中,人物、物象和故事往往都有某种象征寓意,总是以具体的生活故事表现人与文明、自然与文明之间关系的主题。1、一开头就用神话式的笔触,描写了人物的现实背景,提示了三代人人生探索的逻辑起点;2、小说对布兰温家族生存环境前后变迁的描写,象征性地表述了人类“伊甸园”又一次丧失的历史事实,提示了传统的农业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的转换,隐喻了现代文明对人的侵蚀和人与自然的又一度分离;3、三代人的追求与探索的经历融为一个整体,并呈一种螺旋式递进的关系,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地向前发展。 4、简述《虹》的艺术特色。 答:具有传统和现代两重性。《虹》艺术地实践了多重复合式叙述方法,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运用内视角的强化与外视角的集约之间的复合叙述;2、在传统的“全知全能”式的作者叙述中注入了大量的心理分析和展示心理的意象呈现;3、在传统式常规叙述中包含了非小说的成分。廊坊的意象和论文式的分析。 5、《约翰.克里斯朵夫》的艺术成就和主题思想。答:主要内容:1、通过平民音乐家克利斯朵夫顽强奋斗的一生,提示十月革命前西欧进步的知识分子追求—反抗—幻灭的心灵,讴歌他们孤军反抗不合理世界的“不健全文明”的英雄主义精神;2、通过克里斯朵夫的生活遭际,反映当时以德、法为主的欧洲国家的黑暗现实,抨击依赖于金钱与权势的虚伪、堕落的艺术,倡导真诚能净化道德的艺术,以此创造健全的文明;3、作家企图以“情爱”作为实现人类的和谐与团结的纽带。艺术特色:1、首创了长河小说这一体裁;2、音乐性是这部小说另一个独到的艺术特色;3、小说着重描绘了一个音乐家的内心世界;4、语言朴实简洁,不假雕琢,这样的语言在朴素简单中显出浑厚浩瀚,在平凡静穆中显出深广热烈。 6、简析《布登勃洛克一家》的思想内容。 答:1、小说反映了德国自由资产阶级从兴盛到衰亡的整个历史;2、揭露了资本主义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和人与人之间冷酷的金钱关系;3、小说在描写布登勃洛克家庭衰亡过程时,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惋惜之情,同时流露出悲观主义的人生态度和宿命论思想。 7、布莱希特提出了什么样的戏剧理论? 答:“叙述体戏剧”,提出在结构上用叙述性代替戏剧性,在表演上用感情的间离代替感情的共鸣。他认为戏剧必须以改造社会为已任,主张写重大社会问题,寓教育于娱乐,诉诸观众以理性,引起观众思考的兴趣,使之相信世界是可变的,激发改革之情。 晚上“辩证戏剧”代替前者,认为它既包括戏剧内容的辩证性,又能包括戏剧形式的辩证性,同时不排斥戏剧性;在表演上,为了达到形式的辩证统一,它既需要感情的间离,又需要感情的共鸣;它的目的是为了调动观众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观众的理智,促进观众思考,让他们认识到改变不合理的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8、为什么说克莱德的悲剧是美国的悲剧? 答:以一个普通青年克莱德短促的一生为线索,将美国现代社会生活的众多画面交织进去。克莱德的悲剧具有很大的典型意义,展现了弱肉强食的美国社会毁灭青年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教材讲义-第八章 17世纪教育的沿革【圣才出品】

第八章 17世纪教育的沿革 第一节 17世纪教育思想的沿革 一、社会基础 (一)欧洲社会资本主义经济与专制政治的发展 理想君主的教育 (二)科学知识的进步 1.自然科学的进步 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的望远镜、牛顿力学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2.社会科学的发展 (1)培根:通过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最终获得正确的知识;(2)笛卡尔:怀疑、理性至上 (3)霍布斯:唯物主义反映论 (4)洛克:“白板说”

强调教育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练习,强调教学实践中实用知识的传授。 第二节 人文唯实主义教育思想 一、早期发展 1.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中强调使用知识、实际生活的教育一派发展而来的; 2.矫正人文主义实践中出现“西塞罗主义”、从根本上背离人文主义发展初衷; 3.人们对于教育寄予新的希望:向儿童提供一切派的上用场的知识。 二、实践基础 (一)宗教教育与古典教育的实施 (二)古典主义思潮的新变化 古典主义失去了文艺复兴运动盛期对社会精英的普遍吸引力和号召力; (三)教育实践中的形式主义倾向 总之,意大利和北方诸帮两处的文艺复兴运动,都立意打破生活上思想上一道同风的习惯。 在教育方面表现为:利用经典作家著作了解自然与人生,把教育发展成为一种实际生活的准备活动。 代表人物:伊拉斯谟、拉伯雷、弥尔顿 1.伊拉海默的人文唯实主义教育思想 (1)重视古典语言与民族语言的学习 在注重文字及文法本身的同时,更应注重其所指代的事物的学习和理解;

(2)奉行新的知识观 事物和文字知识; 事物知识才是最重要的知识。 2.弥尔顿的人文唯实主义教育思想 (1)对人文主义教育形式化倾向的批判 (2)学习与教育目的 学习目的:最终归结到运用感觉对可见事物的研究和学习上; 教育目的:使受教育者成功地处理公共事务和个人事务、担负起保卫国家安全的职责。 3.课程体系 (1 )第一类:人文学科(2)第二类:社会学科 (3)第三类:自然学科 (4)第四类:神经学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