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区超高密度岩溶勘察物探成果报告

岩溶地区超高密度岩溶勘察物探成果报告
岩溶地区超高密度岩溶勘察物探成果报告

可行性研究阶段

岩溶勘察物探成果报告

批准: 核定: 审查: 校核: 编写:

目次

1工程概况 (1)

2工作目的与任务 (1)

3执行技术标准及规范 (2)

4工作技术方法 (2)

5勘探线布置及完成工作量统计 (2)

6厂址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 (4)

6.1地质概况 (4)

6.2地球物理特征 (5)

7资料处理、解释推断 (5)

7.1资料处理 (5)

7.2异常推断解释 (6)

8结论 (14)

附图目录

1工程概况

**********项目位于******中间地带偏东侧。厂址区北侧紧靠****一级公路,公路以北,从南到北依次为**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和**河岸,东、西、南侧均规划有经济开发区道路,东侧距离**市约4.5Km。取水建筑位于江边。厂址交通及地理位置示意图见图1。

图1 砖厂厂址交通及地理位置示意图

*****项目规划容量4×400MW级,分2期建设。本期工程建设规模为2×400MW级,采用“一拖一”多轴布置方式,即本期工程共安装2×F级燃气轮机+2×燃机发电机+2×余热锅炉+2×蒸汽轮机+2×汽机发电机。

2工作目的与任务

根据***公司2019年6月下达的《****勘察任务书》要求,****公司对***项目厂址及其取水泵房进行了场地岩溶勘探工作,目的是查明厂址基岩起伏及岩溶发育情况。

3执行技术标准及规范

本次中***项目厂址岩溶勘探工作主要参照执行以下标准和规范:

1) 行业标准《电力工程物探技术规程》(DL/T 5159-2012);

2) 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 50021-2001)。4工作技术方法

根据本次工作的目的、场地条件,经试验,使用超高密度电法进行勘探工作。

方法原理:超高密度直流电法勘探是基于在人工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地表的电场分布与地下岩土介质的电阻率分布相关的基本原理,将全部电极沿测线按一定的电极间距布设在测点上,然后用多芯电缆将各电极按一定的顺序接到电极转换器上,实现电极的排列方式、极距以及测点的快速转换,测量信号由转换开关输送到便携机上显示并储存。

野外技术参数:测试总电极数64根,电极距为3m,勘探深度约36m。测试仪器为西安澳立华勘探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多通道、超高密度电法勘探仪器(仪器编号:105180023),现场装置示意图见图4。

图4 超高密度电法工作示意图

5勘探线布置及完成工作量统计

本次物探工作外业于2015年7月16日开始,2019年7月30日结束。物探负责人为周海滨。厂址岩溶勘探工作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在砖厂厂址共布置12条超高密度电法勘探线,砖厂厂址取水泵房布置1条超高密度电法勘探线条,总剖面长度2424m。砖厂厂址剖面排列布置的具体情况及相对位置关

系见表5及图5所示,详见附图F401K-G201-01。室内对野外数据进行了处理,绘制了共13条超高密度反演成果剖面图,详见章节7。

表5 砖厂厂址岩溶勘探完成工作量统计表

地质灾害详细勘查物探勘察报告

地质灾害详细勘查 物探勘察报告 惠州建安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2020年4月

1 绪言 1.1 目的任务 近几年来惠州市博罗县高莞镇丁村上袁屋多次发生岩溶地面塌陷,地面出现多处裂缝,其中一处房屋墙面塌落、多栋房屋墙面出现横向和纵向裂缝;灾害发生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立即赶赴现场进行了应急处理;受惠州市博罗县高莞镇人民政府委托,我公司对高莞镇丁村上袁屋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进行物探勘察工作。 本次探测的目的是通过地球物理方法(简称物探)探明高莞镇丁村上袁屋场地范围内的各种岩溶洞隙和土洞等不良地质作用的位置、规模、埋深、发育程度及规律;岩溶堆填物性形状;对居住房屋的影响;并提出治理建议。 本次探测要求: (1)探明该场地范围内不良地层的分布情况,如软弱地层的形状、大小和埋藏深度等; (2)探明该场地范围内岩溶(溶土洞)的发育状况、分布位置、形状、大小、埋藏深度、充填状况以及在空间的相互联系状况等。 1.2 勘查依据 本次勘察和室内资料整理工作,均执行如下规范、规程: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3)《公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 B02-2013);

(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6)《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50218-94); (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8)《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 (9)《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 0170-1997); (10《电阻率剖面法技术规程》;(DT/T 0073-1993); (11)《电阻率测深技术规程》(DT/T 0072-1993)。 1.3勘察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我公司于2018年4月10~21日采用高密度电法、地震反射波法对勘察场地范围进行物探勘察工作。完成实物工作量见表1-1。

工程勘察中物探方法的应用 于春友

工程勘察中物探方法的应用于春友 发表时间:2019-04-16T10:33:30.73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作者:于春友 [导读] 物探方法的探测对于各种场的变化及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如电场、磁场、重力场等方面,这种场源有人工的,有天然的。黑龙江省第一地质勘查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摘要:作为一门新兴的勘探技术,工程物探能够检查地球物理场变化找出地质问题并加以解决,我国岩土勘察中广泛应用这项新兴的技术已经取得较好的成果。在工程勘察中物探方法作为辅助手段,根据前期物探结果,有利于提高勘察工作效率及降低成本。在我国工程勘察技术和质量不断升级的背景下,我国工程勘察逐渐在工程行业得到了普及和推广。在勘察技术得到推广的过程中,尤其是工程勘察技术中的物探技术得到广泛的好评和肯定。鉴于此,本文对工程勘察技术中的物探技术进行相关分析,并对工程勘察物探技术的使用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工程勘察;物探方法;应用 1引言 物探方法的探测对于各种场的变化及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如电场、磁场、重力场等方面,这种场源有人工的,有天然的。地质体的空间结构和物质成分的变化导致场的变化。因此在一定的基准面探测其场的变化,则可对地质体的空间结构和物质成分的变化进行推论。工程物探技术从属于地球物理勘察技术,针对现阶段的地质问题,一般采用这种技术来勘察地球物理场变化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物探技术,全面彻底地了解这些变化。物探技术的技术方法十分广泛,在我国,这些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测量和勘察工作中,且已经取得十分优秀的成果。 2物探技术应用于岩土工程的分析 2.1检测应用分析 对岩土的的检测是工程物探技术应用于岩土工程的基本工作,主要检测工作有评价地基加固效果的检测、路基密实度检测、基桩质量检测,在检测工作进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正确的测量方式。从现阶段的技术水平而言,对于岩土工程应用工程物探技术检测的主要方式有地质雷达检测法、瞬态面波检测等方面,检测工作要在岩土工程开始前和结束后要全面开展,利用岩土工程开始前后的不同数据进行全方位对比和仔细研究,找出不相一致的数据。针对不相一致的数据一定要仔细找出具体原因,做好总结工作。 此外,检测工程建筑裂缝还可以利用电磁波检测法,工程物探技术在控制建筑质量工程工作中同样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检测建筑工程质量时应用的工程物探技术主要有声波测桩检测法和动力测桩检测法,其共同的检测原理是分析被测对象传递出的弹性波和反射特征还有传递速度的不同检测应用于工程的混凝土质量是否合格。工程物探的检测方法不但花费较低、工艺上简便易行而且对于工程的检测效率非常高,适合应用于检测整体工程,因此工程物探技术的检测应用十分广泛。 2.2实际应用分析 钻探勘察法是应用在岩土勘察中的传统方法,使用的时间长久,缺点是勘察结果的连续性不强,从而影响对于勘察结果的全面分析,加大对于地质情况分析的难度。为了更加连续的获得勘察结果,更加简便地分析全面的地质情况,我们可以在岩土勘察中使用工程物探技术,工程物探技术不但可以连续获得勘察结果,其勘察的准确性也大大高于传统的钻探勘察法,漏洞很少。此外,工程物探技术的应用范围要超出传统的钻探勘察法,其不受地形和天气因素的限制,操作性强,精确度较高,最关键的是勘察成本较低,吸引了市场的注意力,工程物探技术迅速在岩土勘察工作上迅速铺展开来。在以后的勘察工作中,工程物探技术能够和传统的勘察方法相结合,争取勘察更广泛的地质情况。工程物探技术采用高密度电勘察法和地质雷达勘察法进行工程勘察。 3布置物探工作应注意的问题分析 在岩土工程勘察项目中先期投入物探工作能够大大提高钻探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但物探方法有很多,投入物探方法需要策划和设计,而且物探方法是间接的勘探方法,物探结论是对异常的推论,因此物探方法是不能完全替代钻探的。因此,选用物探方法应注意如下问题: 3.1选用物探方法应有针对性 物探方法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布置物探方法应该有针对性,而不应该滥用,更不能任意夸大或缩小物探方法的作用。物探方法的选择应具备主要的物性前提和场地条件,例如潮湿的地面对于地质雷达勘测会产生明显的干扰,应采取适当措施降低干扰或采用其他的物探方法,而在煤矿采空区进行勘探发现低阻异常既要考虑到可能是采空区反应,也要考虑到是否为煤层的影响。某一物探方法获得的解释成果不能简单地否认另一种方法所确定的异常的存在,即物探方法之间只是对异常的补充而不是对异常的否定。 3.2物探推论需要验证多种物探方法 综合勘测确定的异常并不能保证推论100%正确,验证仍是最需要的关键环节,在没有验证的情况下,物探异常的推论仅仅是一种理论和经验的推断。 3.3选用物探方法要综合考虑经济性 通常在地质情况简单的情况下,如果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探方法能获得较一致的异常反应,是没有必要投入更多的物探手段来重复获得同样的异常认识的,物探方法同样也需要成本。在实际工程中投入物探方法应提倡够用就行。 4岩土工程应用发展方向 工程物探技术能够在保全被测对象的情况下对地质情况进行非常全面的测量,这就大大优于传统的勘察技术。此外,其高精确度、高工作效率和低廉的勘察成本都使其拥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且科技水平的逐渐提高,工程物探技术的水平和精确度还在不断提高。以下简要分析工程物探技术的发展方向。 4.1地震波层析成像勘察 使用地质钻探法在浅层成像仪的帮助下对岩土工程剖面测试和勘察就是地震波层析成像勘察。此种勘察方法能够摆脱地标障碍物和岩土风化层给勘察工作带来的影响。从现阶段的勘察实践工作来看,由于受井深和其附近的电缆的影响,地震波层析成像勘察所测量的岩土

完整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实验学校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报告编号: 2017-10) 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

二O一七年一月 实验学校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勘察阶段:详细勘察 工程编号:2017-10 建设单位: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制: 校对: 审核: 勘察单位:山东泰山地质勘察公司

月1年2017 期:日察勘 装配式钢结构绿色建筑集成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阶段 目录 第一部分文字报告 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 1.1 拟建工程概况 1 1.2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 1 1.3 勘察工作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2 2、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3 2.1 地形地貌、气象 3 2.2 邻近建(构)筑物、管线情况与施工临时荷载 3 2.3 区域地质概况 3 2.4 岩土的构成与特性 4 2.5 不良地质作用 5 2.6 不良地质条件与特殊性岩土 5 2.7 水文地质条件 5 3、拟建场地工程地质、岩土工程评价 5 3.1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5 3.2 环境介质腐蚀性评价 6 3.3 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分析评价与岩土设计参数 6 3.4 地基基础工程分析与评价9 3.5 基坑工程分析与评价10 4.结论与建议10 5.说明11 图表第二部分 1. 图例1页 2. 地基土物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1页 3.(综合)固结试验成果图1页 4. 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页 5. 工程地质剖面图3页2017-10 报告编号: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 装配式钢结构绿色建筑集成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阶段 目录 6. 钻孔柱状图8页 7. (分层)土工试验成果总表2页 2017-10 报告编号: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

机场线岩溶勘察作业要求

武汉市轨道交通机场线工程岩溶专项勘察 钻探生产管理及作业方案 一、项目概况和主要任务 机场线起于在建天河机场交通中心的机场站,止于2号线一期工程起点金银潭站,线长19.53Km。根据出刊成果,管委会站至府河段揭示灰岩和白云岩等可溶岩,且较发育,钻探揭露溶洞呈全填充状,中小溶洞高度约0.5~5.0m大者高达11.5~12.4m。 为确保地铁建设、运营安全,将对机场线进行岩溶专项勘察。本次勘察线长约5.3Km,范围为右CK8+455~右ck13+790。勘察沿线主要为长江、府河的Ⅰ、Ⅲ级阶地,属河流堆积平原,地面高程19.5~40m,起伏较大,且湖塘遍布。场区地下水主要分为上层滞水和岩溶水,上部滞水埋深0.6~1.6m;岩溶水存于溶洞和裂隙中。 本次勘察任务主要目的是通过岩溶专项勘察(钻探),了解岩溶发育规律、溶洞或土洞的空间分布和规模特征,查明岩溶与非岩溶底层界线。 本次钻探目标性内容包括: 1.进一步查明洞穴、溶槽、土洞等岩溶发育情况; 2.查明拟建工程范围和影响地段各种岩溶、洞穴的位置、在垂直与水平方向分布、连通性及规模、埋深、岩溶充填物性状; 3.查明地下水各项指标参数和岩溶层的水文特征。 钻探计划工作: 常规钻孔731个、32890m,溶洞规模布孔40个、1800m,横剖面布孔20个、800m,物探异常验证孔30个、1350m;取土样45组、岩样45组和水样3组;抽水试验15孔;水位观测40孔;长期水位观测3孔。 计划于2014年5月30日完成钻探野外作业。 二、钻探要求及专项技术难点处理措施 据现场查勘,沿线街道和建筑密集,现场施工条件极为复杂。因此,钻探项目部将详细规划生产管理和作业制度规章,务必各尽其职,积极主动地解决各项困难,要求生产管理协调岗位人员必须提前协调好当地政府、居民关系,达成满意的临时占地、用水、青苗赔偿协议,并及时解决之。同时要求现场作业人员注意保护作业周边环境,善待附近居民,避免直接与周边居民冲突。 钻探作业必须按照项目部下达任务书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作业基本要求如下:

工程物探

地球物理勘探 一、物探及其分类 二、物探方法简介 三、物探方法的特点: 四、物探方法的应用范围与应用条件 五、物探在工程勘探中的应用

一、物探及其分类 1、地球物理勘探 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是以地下岩体的物理性质的差异为基础,通过探测地表或地下地球物理场,分析其变化规律,来确定被探测地质体在地下赋存的空间范围(大小、形状、埋深等)和物理性质,达到寻找矿产资源或解决水文、工程、环境问题为目的的一类探测方法。 物理性质:岩体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密度、磁性、电性、弹性、放射性等。主要物性参数密度、磁场强度、磁化率、电阻率、极化率、介电常数、弹性波速、放射性伽马强度等。 地球物理场:物理场可理解为某种可以感知或被仪器测量的物理量的分布。地球物理场是指由地球、太空、人类活动等因素形成的、分布于地球内部和外部近地表的各种物理场。可分为天然地球物理场和人工激发地球物理场两大类。 天然场;天然存在和形成的地球物理场主要有地球的重力场、地磁场、电磁场、大地电流场、大地热流场、核物理场(放射性射线场)等 人工场:由人工激振产生弹性波在地下传播的弹性波场、向地下供电在地下产生的局部电场、向地下发射电磁波激发出的电磁等,发球人工激发的地球物理场。人工场源的优点是场源参数书籍、便于控制、分辨率高、探测效果好,但成本较大。

地球物理场还可分为正常场和异常场。 正常场:是指场的强度、方向等量符合全球或区域范围总体趋势、正常水平的场的分布。 异常场:是由探测对象所引起的局部地球物理场,往往叠加于正常场之上,以正常场为背景的场的局部差异和变化。例如富存在地下的磁铁矿体或磁性岩体产生的异常磁场,叠加在正常磁场之中;铬铁矿的密度比围岩的密度大,盐丘岩体的密度比围岩的密度小,分别引起重力场局部增强或减弱的异常现象。 2、地球物理勘探分类 二、物探方法简介 1、重力勘探 重力勘探是研究地下岩层与其相邻层之间、各类地质体与围岩之间的密度差而引起的重力场的变化(即“重力异常”)来勘探矿产、

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勘察方法研究

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勘察方法研究 谢文 桂林市工业设计研究院广西桂林541001 摘要: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勘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地质勘察往往因为岩溶发育的不确定性以及隐蔽等客观性陷入困境,在实际的地质勘察过程中要谨慎认真地做好具体的勘探工作,以便于取得较好的勘察结果。本文详细论述岩溶地区的地质勘察方法,通过对工程地质勘察方法的深入研究为实际的勘探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工程应用 Abstract:The complexity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urvey in karst area,often because of karst geological survey uncertainty and hidden trouble such as objectivity,in the actual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process carefully to do specific exploration survey results,obtained better.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karst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method in detail,through in-depth study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method provides a strong support for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Key words:karst region;engineering geology survey;engineering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P642.25 0前言 岩溶别名喀斯特,指的是以石灰岩、白云岩等为典型代表的可溶性岩石在水的作用下发生溶解溶蚀的现象,通常在地下流动水的作用下还会形成一系列的洞穴、裂隙等地质构造。在岩溶发育地区,地下水与地表水长期侵蚀可溶性岩石,逐渐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岩溶地貌与形态,流水的作用使得岩层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相应岩石的强度也会下降,此时岩层是不稳定的,无法为上部建筑物提供可靠的承载力。岩溶地区的工程项目建设首要做好的工作就是工程地质勘察,具体了解地下岩层的岩溶发育情况,掌握岩溶分布区域以及发育规律,以便于认知地下岩层的实际情况,收集有用的地质数据,为工程建筑的后续建设提供数据支持。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勘察是保障建筑物整体安全稳定的一项重要前期工作,必须认真对待。1岩溶地基简述 岩溶地区往往地下岩层各种溶沟、裂隙丛生,严重时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岩层整体的稳定性,进而影响岩层上部建筑的安全。岩溶地区各种建筑物必须建立在一个可靠的地基之上,建筑物在建设开工之前必须对岩层地基有清晰的了解,依据碳酸盐出露条件等,岩溶地基可

(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物探基础方法及案例分析

(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物探基础方法及案例分析

反射波法、折射波和透射波法在工程勘查中的基础方法 原理及其实测案例分析 前言 地震勘探是通过观测和分析大地对人工激发地震波的响应,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震勘探是钻探前勘测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重要手段。在煤田和工程地质勘察、区域地质研究和地壳研究等方面,地震勘探也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某些类型的金属矿的勘查也有选择地采用了地震勘探方法。目前的流行的地震勘探方法主要有反射波法、折射波法、透射波法、瑞雷波法和桩基无损检测法。本人认为桩基无损检测法实际上也是应用地震波发射波法检测桩基的完整性,故在本文中擅自将桩基无损检测法归纳入反射波法当中。 二、正文 1、反射波法的应用 反射波法是利用地震反射波进行地质勘探的方法。通常在激发点附近,即深层折射波的盲区以内接收反射波。在巨厚沉积岩分布的地区,壹般在几公里的深度范围内能有几个到几十个反射界面,故能详细研究浅、中、深层地质构造。根据反射波的资料,可求地震波在覆盖层的传播速度和大段地层的层速度,进而能准确地求得界面的埋藏深度且进行大段的地层对比。由于反射波法壹般在激发点附近观测,受激发时产生的干扰及地表结构的影响较大,故随时都必须注意消除干扰,以获取质量良好的反射资料。 1、1桩基无损性检测 下面例举利用地震反射波法进行桩基完整性检测的试验: 1、1、1桩基无损性检测原理 桩基础是建筑结构工程重要的基础形式之壹,由于工程地质及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原因,部分桩常出现断裂、离析、夹泥、缩颈,严重影响基桩的承载力。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需要对基桩进行检测。对于桩基的低应变动态检测通常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它的主要检测方法是通过激励锤在桩顶施加激振力,在桩顶产生压缩波。该波沿桩身向下传播过程中,遇到不连续界面、截面大小发生变化至桩底时,由于波阻抗发生变化,将产生反射波。利用传感器、信号线及数据采集系统将反射波的时程、幅值和波形特征记录下来,然后通过分析系统来判定桩的完整性情况。 反射波法的理论基础是壹维波动理论,当弹性波沿着垂直截面的方向从壹种介质到另壹阻抗不同的介质,在界面将会产生扰动,分别以反射波和透射波在俩种介质中传播。 (杆的壹维波动微分方程) (通解采用行波形式) 波的阻抗其中ρ为桩的质量密度,c为波速,A为面积,根据阻抗发生变化界面处的连续条件可得: 其中Z1和Z2分别桩界面变化处的上、下部的阻抗。当VR和VI同号,说明反射波和入射波同相位,即Z1>Z2,桩阻抗由大变小,此处桩发生了断裂、砼离析、夹泥、缩颈或摩擦桩底反射。当VR和VI异号,说明反射波和入射波反相位,即Z2>Z1,桩阻抗由小变大,此处桩发生了嵌岩桩底反射或扩颈。 假设桩为壹维线弹性杆,其长度为L,横截面积为A,弹性模量为E,质量密度为ρ,弹性波速为C(C=E/ρ),广义波阻抗为Z=AρC;推导可得桩的壹维波动方程: 假设桩中某处阻抗发生变化,当应力波从介质Ⅰ(阻抗为 Z1)进入介质Ⅱ(阻抗为Z2)时,将产生速度反射波Vr和速度透射 波Vt。 令桩身质量完好系数β=Z2/Z1,则有

岩溶地区勘察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岩溶地区勘察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 岩溶的定义及分布 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称为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总面积达51×106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其中较着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因中铁城际规划建设有限公司的勘察业务,已开展至贵州等地,在实际的勘察工作中,岩溶发育是较常见的地质现象,因此了解岩溶地区岩溶的勘察特点,并研究如何采用各种勘察手段和方法对岩溶发育条件及各种岩溶洞隙的位置、规模、埋深等特性是有必要的。 2 勘察工作量布置 岩溶地区勘察之前,应充分收集拟建场地周边的工程地质资料,了解当地治理岩溶、土洞和塌陷的经验。在布置工作量,下达勘察任务书的时候注意各规程规范中的要求,在岩溶地区勘察工作量布置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拟建建筑基础型式 了解拟建建筑荷载大小,应针对拟采用的基础型式布置勘探点。当条件复杂时每个独立基础均应布置勘探点,当采用一柱一桩基础时应逐柱布置勘探孔。 岩溶稳定性的影响 勘察工作的布置应方法多样化和过程动态化 由于地下岩溶的发育有隐蔽性、多样性和空间位置变化大的特点,在进行工作量布置时应注意采用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多数勘察报告勘察手段比较单一。 对于埋藏较浅的覆盖型及裸露型岩溶地基,可以适当采用井探、槽探等方法查明浅部岩溶洞隙的形态。而对于埋藏型岩溶地基,在勘察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该及时取得岩土层信息,如果出现岩溶发育较严重的场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岩土测试、静探、物探等手段,进一步查明松散裂隙及隐蔽土洞等的埋藏位置。同时勘探点深度也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减,以满足基础设计和稳定性验算的需要。 边坡岩溶勘察 3 勘察报告编写

岩溶及超前探测技术在岩溶隧道中的应用

浅谈岩溶及超前探测技术在岩溶隧道中的应用摘要:当隧道穿越可溶性岩层时,常遇到大小不等,部位不同、充填物及充填程度不同和含水量不等的溶洞。它们都给施工带来一定困难,有的甚至是灾难性的。如隧道底部充填深而充填很松软,隧道基底难于处理;有的溶洞岩质破碎,易坍;有时遇到大水囊或暗河,岩溶水或泥沙水大量涌入隧道,形成突水突泥,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有时遇到填满饱含水分的充填物的溶槽,掘进至边缘时,含水充填物不断涌入隧道,难以遏止,以至地表下沉,山体压力聚增,如大瑶山隧道竖井涌水;有的溶洞、暗河迂回交错,分支错综复杂,范围宽广,处理十分困难,甚至被迫改线等。 关键词:岩溶;超前探测;施工技术 abstract: when the tunnel through the soluble rock, often encountered in varying sizes, different parts of the filling and the filling degree and water content ranging from the cave. they gave the construction of certain difficulties, and some may even be disastrous. filling, such as the tunnel at the bottom of a deep and filled with very soft tunnel substrate is difficult to handle; some cave rock crushing, easy to collapse; sometimes encounter large bladders or underground river, karst water or sediment water influx of the tunnel, the formation of water inrush sudden mud, resulting in heavy casualties; sometimes encountered fill the melting of the

岩土勘察报告

兴仁县金大地煤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焦化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勘阶段) 黔西南州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 2010年4月

工程名称:兴仁县金大地煤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焦化工程 勘察单位:黔西南州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 证书等级:乙级 证书编号:241138-ky 院长:熊建坤 副总工:程林 审定: 程林 审核:程林 工程负责:王寿成 校对:程林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勘察等级及依据 (一)勘察等级 (二)勘察依据 三、勘察手段及工作方法 四、完成工作情况 五、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一)、气象,水文 (二)、地形、地貌 (三)、地质构造 (四)、场地岩土构成 (五)、岩溶发育特征 (六)、水文地质条件 六、场地地震效应评价与抗震设防 (一)、场地岩土的抗震性能与地震效应分析(二)、抗震设防 七、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一)、场地稳定性、均匀与建筑适宜性 (二)、岩土物理力学指标与地基参数 (三)、地基基础方案及承载力特征值 八、结论与建议

附图表 1.拟建物和勘探点位置图共 1页 2.工程地质剖面图共12条 3.工程地质柱状图共19页 4.岩石试验报告共1张

一、工程概况 兴仁县金大地煤化工有限公司拟建的年产120万吨焦化工程位于兴仁县屯脚镇马路河地带,由山西省冶金设计院设计,设计主要建筑物由焦炉、煤塔、烟囱、熄焦塔、变电所、粉焦沉淀池、锅炉房、水池、冷却塔、冷鼓、电捕、洗脱苯房、硫铵房组成,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沉降不敏感,2010年3月兴仁县金大地煤化工有限公司委托我院对拟建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勘察目的是为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不良工程地质问题的防治提供可靠的岩土工程地质资料,并针对建筑物的特点及场区工程地质条件,提出适宜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为设计提供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依据。 根据拟建筑物的结构特征,结合场地的工程地质特点,确定本次勘察任务要求如下: (1)、查明场地岩土构成、特征、厚度及分布情况。 (2)、查明场地岩溶发育特征及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及其成因、类型、分布,并提出评价与整治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和整治方案。 (3)、供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为基础设计提供依据。 (4)、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腐蚀性。 (5)、划分场地类别,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 (6)、为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7)、评价场地的稳定性及地基均匀性。 (8)、提出合理的地基和基础设计方案及建议。 二、勘察等级及依据

物探方法简介

物探方法简介 一、瞬变电磁法简介 1、瞬变电磁法技术原理 瞬变电磁法(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sMethod, TEM)是以地壳中岩(矿)石的导电性与导磁性差异为主要物质基础,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向地下发送一次脉冲磁场,在一次脉冲磁场的间隙期间,利用线圈或接地电极观测二次涡流场,并研究该场的空间与时间分布规律, 来寻找地下矿产资源或解决其它地质问题的一支时间域电磁法。下图即为瞬变电磁法原理的图解。 2、瞬变电磁法应用领域 瞬变电磁法施工简便、低阻探测能力强、精度高、探测深度大(地面1000m、井下150m),井下、井上均可施工。具有许多传统直流电法不可比拟的优点,可应用于: ◆地下水探测。瞬变电磁法可用于找水、咸淡水区分、地下电性

分层、圈定地下充水溶洞; ◆寻找金属矿床; ◆煤层顶底板富水性探测、巷道迎头超前探、圈定煤层采空(塌陷)区; ◆陡倾角、断层、岩脉等地质构造探测。 二、高密度电法简介 其原理与普通电阻率法相同,不同的是在观测中设置了高密度的观测点,工作装置组合实现了密点距陈列布设电极,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现场测量时只需将全部电极(几十至上百根)置于测点上,然后利用程控电极转换开关和微机工程电测仪便可实现数据的快速和自动采集,增加了空间供电和采样的密度,提高了纵、横向分辨能力和工作效率。 在众多直流电阻率方法中,高密度电阻率法以其工作效率高、反映的地电信息量大、工作成本低、测量简便等突出优势,在物探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应用于: ◆寻找地下水、管线探测、岩土工程勘察; ◆煤矿采空区调查,煤矿井下富水性探测; ◆水库大坝的坝体稳定性评价、坝基渗漏勘查、堤坝裂缝检测、建筑地基勘探; ◆涵洞和溶洞位置勘查、岩溶塌陷和地裂缝探测 三、矿井直流电法简介 主要应用于井下,其原理与地面直流电法相似,不同之处为:矿井直流电法属全空间电法勘探、采用本安防爆设备,它以岩石的电性

工程物探

工程物探

《工程物探》课程地震部分 实验报告 系别: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 姓名: 学号:

折射波法实验内容 一﹑实验仪器 检波器、大线、铁锤、炮线、地震仪主机 二、现场仪器布置 1. 振源和一组检波器布置在一条直线上(纵测线),排列相对较长; 2.采用相遇法观测系统接收; 3.检波器用大线与仪器相接,检波器个数与通道数和大线类型有关。 4.振源激振时通过触发开关控制检测仪开始记录。 三、实验参数设置 记录号:工区名称+序号 记录道数:24 每道采样数:1024 采样间隔:0.5ms 偏移距:5m 四、实验数据的整理与编写实验报告 1.实验数据整理步骤 (1)从仪器中把采集的地震记录数据导出,显示、选择质量好的可用于解释的资料,并打印。 (2)在地震记录上解释直达波和折射波,人工读或利用地震波显示软件拾取直达波和折射波的距离和初至时间。 (3)绘制相遇法时距曲线观测系统图。 (4)利用t0 解释法获得地质剖面图。 2.折射波法基本原理 以水平界面的两层介质进行简要的说明,假设地下深度为h,有一个水平的速度分界面R,上、下两层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且V2>V1。 如图 4 所示。从激发点O 至地面某一接收点 D 的距离为X,折射波旅行的路程为OK、KE、ED 之和,则它的旅行时t 为:

(1—1)为了简便起见,先作如下证明:从O,D 两点分别作界面R 的垂线,则OA =DG=h,再自A、G 分别作OK,ED 的垂线,几何上不难证明∠BAK=∠ EGF=i,因已知,所以: (1—2)和(1—3)上式说明,波以速度V1旅行BK (或EF)路程与以速度V2旅行AK (或EC)路程所需的时间是相等的。将式(1—3)的关系和式(1—1)作等效置换,并经变换后可得: (1—4)这就是水平两层介质的折射波时距曲线方程。它表示时距曲线是一条直线,若令x=0,则可得时距曲线的截距时间t0(时距曲线延长与t 轴相交处的时间值) (1—5) 2、折射波分层解释的t0法 折射波t0解释法是常用的地震折射波解释方法,它是针相遇时距曲线观测系统采集发展起来的解释方法。 t0法解释的主要原理与方法如下: t0法又称为t0差数时距曲线法,是解释折射波相遇时距曲线最常用的方法之。 当折射界面的曲率半径比其埋深大得很多的情况下,t0法通常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且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 如图 6 所示,设有折射波相遇的时距曲线S1和S2,两者的激发点分别是O1和O2,

岩溶地区勘察规范---要点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岩溶勘察 4.1. 5 初步勘察的勘探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勘探线应垂直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和地层界线布置; 2 每个地貌单元均应布置勘探点,在地貌单元交接部位和地层变化较大的地段,勘探点应予加密; 3 在地形平坦地区,可按网格布置勘探点; 4 对岩质地基,勘探线和勘探点的布置,勘探孔的深度,应根据地质构造、岩体特性、风化情况等,按地方标准或当地经验确定;对土质地基,应符合本节第4.1.6条~第4.1.10条的规定。 4.1. 6 初步勘察勘探线、勘探点间距可按表4.1.6确定,局部异常地段应予加密。

4.1.8 当遇下列情形之一时,应适当增减勘探孔深度: 1 当勘探孔的地面标高与预计整平地面标高相差较大时,应按其差值调整勘探孔深度; 2 在预定深度内遇基岩时,除控制性勘探孔仍应钻入基岩适当深度外,其他勘探孔达到确认的基岩后即可终止钻进; 3 在预定深度内有厚度较大,且分布均匀的坚实土层(如碎石土、密实砂、老沉积土等)时,除控制性勘探孔应达到规定深度外,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可适当减小; 4 当预定深度内有软弱土层时,勘探孔深度应适当增加,部分控制性勘探孔应穿透软弱土层或达到预计控制深度; 5 对重型工业建筑应根据结构特点和荷载条件适当增加勘探孔深度。 4.1.9 初步勘察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应结合地貌单元、地层结构和土的工程性质布置,其数量可占勘探点总数的l/4~l/2; 2 采取土试样的数量和孔内原位测试的竖向间距,应按地层特点和土的均匀程度确定;每层土均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其数量不宜少于6个。 4.1. 10 初步勘察应进行下列水文地质工作: 1 调查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补给排泄条件,各层地下水位,调查其变化幅度,必要时应设置长期观测孔,监测水位变化; 2 当需绘制地下水等水位线图时,应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层位,统一量测地下水位; 3 当地下水可能浸湿基础时,应采取水试样进行腐蚀性评价。 4.1.11 详细勘察应按单体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主要应进行下列工作: 1 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2 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3 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4 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5 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6 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隧道底部隐伏岩溶探测方案

隧道隐伏岩溶探查方案 一、实施依据 1.《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 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 3.《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TB10012—2007; 4.《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 TB10027—2001; 5.《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 TB10038—2001; 6.《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 TB10014—1998; 7.《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 TB10013—2004; 8.《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 TB10049—2004; 9.其他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规定等。 二、工作内容及原则 1.隧道施工空间狭窄,围岩存在不稳定性,各类施工机具设备活动频繁,隧道隐伏岩溶探查实施难度较大。因此,隧道开挖后的隧底及洞周隐伏岩溶探查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方法。 2.对隧底及洞周开挖过程中揭露的大型岩溶工点,原则上有进出溶洞条件的须采用仪器进行跟踪探测,查明其空间形态与洞身的关系,测量精度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3.采用风枪对隧底及周边岩溶进行探查,是隐伏岩溶探查的最基本手段。 对风枪探查出的洞周异常及无法进入实测的洞周岩溶,原则上采用地质雷达法进一步探查,因地制宜布置测线,探查岩溶异常范围。 4.对隧底埋深较浅(埋深<3m)的岩溶,需要增加钎探、风镐等手段进行探查。 5.对隧底隐伏较深(埋深≥3m)的岩溶,应采用钻探并结合物探查明岩溶空间形态。

探测隧底岩溶的物探方法主要有地质雷达法、直流电测深法(高密度电法)等。测线原则上沿隧道轴线、左右线中心及边墙脚等布置,开挖过程中分段探查。 6.各种探查方法须提交相应的探查说明(或报告)及相关图件。 7.大型岩溶工点需绘制相应的平面、地质纵横断面图并编写岩溶勘察报告(或说明)。 三、主要技术要求 1.隧底及洞周岩溶测量及素描 (1)工作要求 a.对隧底及洞周发现的溶蚀沟槽、溶洞(腔)、裂隙发育带、地下水发育段等进行测量,绘制洞壁、拱顶、隧底岩溶平、剖面图,比例尺原则上应采用1:50~1:500。 b.素描工作应在测量图件的基础上进行,并完成数码摄像。 c.岩溶暗河(泉)、涌突水点、涌突泥点的位置等应准确测量,水量、洪水期水位等应调查测量。 (2)资料整理要求 a.隧道洞底、拱顶岩溶发育平剖面图(比例尺1:50~1:500); b.隧道洞壁岩溶发育平剖面图(比例尺1:50~1:500); c.隧道岩溶洞穴(溶蚀沟槽)实测平、剖面及横断面图(比例尺1:50~1:500); d.地下水流量等水文测量成果; e.岩溶涌、突水量等测量成果; f.数码影像成果等。 2.工程地质测绘 (1)工作要求 a.岩溶洞穴顶板节理、裂隙分布及充填、胶结程度,岩层产状,

勘察报告(定稿)

1. 前言 由中油四川绵阳销售分公司新建的中油四川绵阳销售分公司松垭加油加气站位于绵阳市松垭镇,绵盐路南西侧,场地附近有公路相通,交通便利。 受中油四川绵阳销售分公司委托,承担了中油四川绵阳销售分公司松垭加油加气站场地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根据收集得到的设计资料,拟建建筑物由站房、油罐区、加油棚、压缩机房组成,各建筑物工程特征详见表1。站房和油罐区场地整平标高为446.95,±0.00标高为447.00;加油棚和压缩机房场地整平标高为446.80,±0.00标高为447.00。 主要建筑物工程特征表表1 2. 勘察工作 2.1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及技术标准 2.1.1本次勘察目的:为各建筑物基础设计或地基处理提供岩土技术依据。 2.1.2本次勘察的主要任务及要求: 1、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图的建筑物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 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基础埋深及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类型是、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 出整治方案建议。 3、查明场地的地层结构、岩土组成、厚度、坡度、埋藏深度等变化情况,评价地基岩土的承载能力和均匀性。对基础方案进行论证,提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基础方案,提供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对需要进行地基处理的,应论证其可行性,并提出处理方案建议。 4、评价场地稳定性和建筑适宜性,评价场地和地基土的地震效应。 5、查明场区地下水情况,评价其对建筑物的修建与使用的影响程度,并对水和土的腐蚀性进行评价。 2.1.3本次详勘依据的主要技术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GB50007-2011)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5、《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2008年6月确认继续有效) 7、《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 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10、《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此外,甲方和设计单位提供的总体设计图等设计文件属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依据。 2.2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中3.1节的规定:拟建筑物的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

工程物探常用方法及技术

工程物探常用方法及技术 工程物探——工程地球物理勘探的简称,它是以地下岩土层(或地质体)的物性差异为基础,通过仪器观测自然或人工物理场的变化,确定地下地质体的空间展布范围(大小、形状、埋深等)并可测定岩土体的物性参数,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种物理勘探方法。 按照勘探对象的不同,工程物探技术又分为三大分支,即石油工程物探、固体矿工程物探和水工环工程物探(简称工程物探),我们使用的为工程工程物探。 工程物探技术方法门类众多,它们依据的原理和使用的仪器设备也各有不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程物探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而且新的方法技术不断涌现,几年前还认为无法解决的问题,几年后由于某种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的出现迎刃而解的实例是常见的。它是地质科学中一门新兴的、十分活跃、发展很快的学科,它又是工程勘察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某种程度上讲,它的应用与发展已成为衡量地质勘察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常用工程物探方法及特点 ①电法勘探:包括电测深法、电剖面法、高密度电法、自然电场法、充电法、激发极化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瞬变电磁法等; ②探地雷达:可选择剖面法、宽角法、环形法、透射法、单孔法、多剖面法等; ③地震勘探:包括浅层折射波法、浅层反射波法和瑞雷波法; ④弹性波测试:包括声波法和地震波法。声波法可选用单孔声波、穿透声波、表面声波、声波反射、脉冲回波等;地震波法可选用地震测井、穿透地震波速测试、连续地震波速测试等; ⑤层析成像:包括声波层析成像、地震波层析成像、电磁波吸收系数层析成像或电磁波速度层析成像等; 地下管线探测 主要检测内容: (1)金属管线探测 地下金属管线适宜用管线探测仪和探地雷达进行探测,管线仪对于金属管线探测具效率高、仪器轻便、结果准确等优点;探地雷达可用于埋深较大和密集管线的探测。 (2)非金属管线探测 目前地下非金属管线探测的首选方法是探地雷达。探地雷达具有连续无损探测、高效、高精度、易反演解释等优点。 使用探地雷达具有独特的天线阵技术,可以极大提高探测结果的精度和有效性。 考古探测 利用地下古代遗物与周边物质的物性差异,采用地球物理勘探手段对它们的平面位置、埋深、分布范围进行调查。利用雷达多天线阵列技术,探测的精度高,在小面积精确定位方面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磁法探测能更快、更大面积地揭示地下遗址的面貌,结合已经为考古发掘与考古调查所认识的部分,加以典型影像校正,能更完整地认识遗址的全貌。 主要应用于找出遗址内土城墙、壕沟、坑、柱洞、房屋、墓穴等的位置及分布情况。 成都建测科技有限公司拥有领先的无损检测设备与检测系统方案,主要提供工程物探设备、基桩检测设备、建筑检测设备、路基基坑监测设备。

岩溶地区勘察应注意的几点问题精选文档

岩溶地区勘察应注意的 几点问题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岩溶地区勘察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 岩溶的定义及分布 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称为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总面积达51×106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其中较着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因中铁城际规划建设有限公司的勘察业务,已开展至贵州等地,在实际的勘察工作中,岩溶发育是较常见的地质现象,因此了解岩溶地区岩溶的勘察特点,并研究如何采用各种勘察手段和方法对岩溶发育条件及各种岩溶洞隙的位置、规模、埋深等特性是有必要的。 2 勘察工作量布置 岩溶地区勘察之前,应充分收集拟建场地周边的工程地质资料,了解当地治理岩溶、土洞和塌陷的经验。在布置工作量,下达勘察任务书的时候注意各规程规范中的要求,在岩溶地区勘察工作量布置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拟建建筑基础型式 了解拟建建筑荷载大小,应针对拟采用的基础型式布置勘探点。当条件复杂时每个独立基础均应布置勘探点,当采用一柱一桩基础时应逐柱布置勘探孔。 岩溶稳定性的影响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条列举了对二、三级建筑可不考虑岩溶稳定性影响的5个条件。但在布置勘察工作时并不清楚下部岩溶发育情况,因此如果不满足第1点,就应该有部分或全部勘探孔钻入基岩。 勘察工作的布置应方法多样化和过程动态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