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语文试卷及试卷解析

2017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语文试卷及试卷解析
2017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语文试卷及试卷解析

2017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嶙.峋(lín)烘.托(hōng)蜕.变(tuì)亲密无间.(jiān)

B.寒噤.(jìn)气氛.(fēn)酝酿.(niàng)义愤填膺.(yīng)C.芳馨.(xīn)伫.立(chù)栖.息(qī)自给.自足(jǐ)

D.绮.丽(qǐ)玄虚.(x uán)笨拙.(zhuō)五行.缺土(háng)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阔绰喧闹不知所措地大物博

B.嬉戏决窍家喻户晓不屑置辩

C.狼藉渺茫一代天娇冥思苦想

D.分歧葱茏金碧辉煌因地治宜

3.(2分)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成为一场现象级文化______,给观众带来美

的享受。

②我国南海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37天的稳定产气,这是“中国理论”“中国技

术”“中国装备”_______而成的突出成就。

③罗店划龙船_____是上海地区标志性端午习俗,_____是国家级“非遗”名录项

目。

④建设创新型大学,前提是准确把握时代______大学的新功能与新定位。

A.盛宴汇集既……又授予

B.盛况凝结既……又赋予

C.盛宴凝结不仅……更赋予

D.盛况汇集不仅……更授予

4.(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牛河梁遗址集坛、庙、冢于一体,代表了已知的中国北方地区最高史前文化的水平。

B.“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深入人心,得到很多国家的高度认可和积极参与,根本原因在于它符合各国谋求发展的迫切愿望。

C.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全民参与。

D.随着孔子学院不断发展,喜爱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俄罗斯已有近200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

5.(2分)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古往今来,能成就大事业者莫不先怀雄心壮志,并且矢志不渝。

②宋代学者程颢曾说:“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

③立志是事业的起点,也是事业成功的基石。

④由此可见,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既是指引又是动力,起着十分关

键的作用。

⑤明代学者王阳明也说:“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

壅灌溉,劳苦无成矣。”

A.①②⑤④③B.③①②⑤④C.①③②④⑤D.③②④⑤①6.(2分)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信任,快乐的源泉,友谊的桥梁。

B.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给了中国人独特的滋养。

C.在第七十届荷兰花车巡游活动中,150万枝各色花卉装饰的花车队伍堪称一片流动的花海。

D.走进老屋的院子,我仿佛回到了记忆中的童年。

7.(2分)下列作家、作品及文化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观沧海》﹣﹣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B.《行路难》﹣﹣李白﹣﹣唐代诗人﹣﹣“诗仙”

C.《小石潭记》﹣﹣柳宗元﹣﹣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送东阳马生序》﹣﹣宋濂﹣﹣明初文学家﹣﹣赠序

8.(2分)下列关于名著的知识,错误的一项是()

A.《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作品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通过了一系列官逼民反的生动故事,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歌颂了受压迫人民的反抗精神。

B.《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散文集,是他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的文字。《故乡》即出自其中。

C.《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他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以免受车厂老板的盘剥。他的第一辆车是被大兵抢走的。

D.《格列佛游记》以奇异的想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奇妙的幻境中,在其浓厚的童话色彩下,作者以尖锐而辛辣的讽刺批判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

9.(2分)下列对《登飞来峰》一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在历经千百次寻找之后,终于在高塔之上看到旭日东升的景象。

B.第三句中“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决心。

C.此诗没有过多地写眼前之景,而是重点写登临高处的感受。

D.此诗议论中蕴含人生哲理,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有异曲同工之妙。10.(10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1)窈窕淑女,。

(2)大漠孤烟直,。

(3)忽如一夜春风来,。

(4),一览众山小。

(5),病树前头万木春。

(6),谁家新燕啄春泥。

(7),似曾相识燕归来。

(8)了却君王天下事,。

(9)人生自古谁无死?。

(10)夕阳西下,。

二、阅读(45分)

11.(8分)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月色入户.户:

②念.无与为乐者念:

(2)下列句中加点的“于”与“相与步于中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皆以美于.徐公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你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2.(7分)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②若不见。【注释】①蹊:践踏。②恬:心神安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听已.,辄默记已

②儿痴.如此痴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3)读完此文,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13.(11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科学的精神力量

①在这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人们对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

力的功能日益重视,对科学的物质力量青睐有加,然而,却对科学技术的精神力量重视不够。笔者认为,科学既是一种物质力、生产力,又是一种思想力、认知力,是一种璀璨耀眼的精神力量。在人类文明的百花园中,作为文化范畴的科学,包含着科学思想、科学道德、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等丰富内容,它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蕴含着人的创造力的智慧光芒,具有重要作用与价值。

②科学的精神光芒烛照世界。科学作为人类对未知世界的精神探险活动,作为体

现人的创造力的一种特殊认识活动,在带给我们科学思想、科学理念、科学知识的同时,还给我们带来了科学精神,其基本要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质疑批判、追求真理,也带来了科学的思维、态度与方法,例如理性思维、严谨求实、注重逻辑、自由探索等。翻开科学史册,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他们开启的科学思维、精神与方法,犹如黑暗里的灯塔,照亮了世界。

在科学光芒的烛照下,人们不断擦亮认知的双眸,观照自身与世界的面貌,调整实践的尺度与范围,反思科学与人性的平衡和边界,逐渐积淀与萃取出科学的世界观。

③科学的精神光芒照耀社会。科学不仅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和思维科

学。社会科学关注人类社会与历史,揭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丰富我们对社会的理解和认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治理社会。伴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出现了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重要理论成果,以及研究动态系统和开放系统的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等理论,不仅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而且为我们提供了组织管理资源、社

会、企业等以维护人类活动生存空间的最优环境系统等现代科学方法与思维,例如系统思维方法等。现代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在不断创造出便捷有效的科技消费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在不断塑造和重构着人类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④科学的精神光芒点亮未来。科学的发展塑造了一个有序和谐新奇美好的新世界,

使人类对未来充满憧憬。信息科学和数据科学的发展,带给我们崭新的思维方式。比如,在大数据背景下,人类的许多行为都是可以被预测的。从这.个

角度看,人类的行为并不是互不相关的独立事件,而是相互关联的数据网络中的一个片段。在这张数据大网之中,许多事件的相关性与其发展的规律变得有迹可寻。再比如,日常生活中,我们只能感知和意识到三维世界,而超弦理论,却把我们带进一个十维的宇宙世界,带来新的科学思维与方法,开拓出一个新颖刺激而富有美感的精神新领域。

⑤科学所蕴含的理性思维、质疑批判、永恒的好奇心和执着探索等精神,将映照

并引领人类面向未来,奋力攀登,不断创造出新的精神高峰。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

(2)第②段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任选一种,分析其作用。

(3)第④段中加点字“这”指什么?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什么是科学精神。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下,微信朋友圈有关养生保健、食品安全、生活常识之类的科普信息越来越多,如“房间里摆洋葱可防感冒”“断食可以排毒”……这些信息让人真伪莫辨,难以应对。

针对以上现象,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4.(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冬之忆

王紫研

①冬天总是令人难忘。

②假如我是动物,一定是冬眠动物,挨不过这刺骨的寒冷,乐得把一季的苦痛换

一席长梦。当然也可以做南飞的大雁,但我又懒,受不了那颠簸,所以最好

的办法还是挖个洞把自己埋起来,待明年春暖花开,我醒了,又是生龙活虎。

③但老天爷不让我做动物。逃不过这个宿命的季节,所以只好想办法给自己“冬

眠”﹣﹣周末了,管它作业如山,先给自己放个假,吃过晚饭,急往被窝里钻,一边享受着惬意的温暖,一边想着明天是必须早起的。可谁承想,到了早上,却是闹钟响了一遍又一遍,依然半梦半醒魂游天外……冬天,就是一个个和寒冷“搏斗”的季节!

④东北的亲戚说下雪了,才猛地想起北京已经好久没见一星半点雪末了。连续的

暖冬快要让人忘记雪花的模样,记得小的时候也下过挺大的雪,奇怪怎么天气越“暖”自己却越来越怕冷?

⑤小时候的冬天是什么样的呢?开动记忆的搜索器,找到一些零散的片断。

⑥天麻麻亮,奶奶就起身了,她习惯每天早起赶去菜场买菜。我闹着要跟她一起

去,她说外面好冷的,丫头再多睡会儿。我说我不怕,非要起来不可,可奶奶还是撂下我一个人走了。“好玩”的事都不带我去,让我每每失望落寞之极。

⑦下雪了,轻轻柔柔满天飘落,伸手去捧,在指缝里倏地溜走了。门外墙边有一

堆砖,已经积了薄薄一层雪,从砖面上刮下一层,捏成一团,和小朋友打雪仗,兴奋得满脸通红。结果浑身衣服湿透,回去被妈妈狠骂一通,呵斥着换衣服。

⑧冷吗?真的很冷。小学规定不准戴手套,据说是为了锻炼小孩子的意志,做早

操的时候寒风凛冽,十指连心地痛。坐在教室里,虽然有暖气,但教室门总是被捣蛋的男生们一次次故意打开,一脸怪笑地向冻得瑟瑟发抖的我们发出挑衅,所有脚趾都毫无知觉,手指也麻木得不听使唤,偏偏还被老师叫到黑板前去做题目。使出吃奶的劲儿勉强握住粉笔,扭扭捏捏写出来的字就只能连猜带蒙……冬天,就是恨透了那些“坏小子”的季节!

⑨真正的冬是属于北方的,记忆中北方的雪就像一位硬汉﹣﹣狂风呼啸,大雪纷

飞,一整夜便厚可没膝,一积就一个多星期,捧在手里不化,踩在脚下硬成冰,尽显着雄奇的风格。和三五好友手牵着手,踩着滑溜溜的冰面小心翼翼挪行,每一步都要付出极大勇气。不时从冰层下面传来“哗啦啦”一阵闷响,便齐刷刷被吓得尖声惊叫,定格一样地僵住,仿佛冰面上随时会豁开大口把我们吞进去。当蹚过地雷区似的连挪带滑溜到岸边,虽然面色如土,心里却

是前所未有的刺激和兴奋。

⑩原来,冷,可以让记忆如此饱满。

(1)根据提示,补写文章的情节。

①闹着要跟奶奶外出

(2)第②段中作者把自己想象成“动物”,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①下雪了,轻轻柔柔满天飘荡,伸手去捧,在指缝里倏地溜.走了。

②当蹚过地雷区似的连挪带滑

....溜到岸边,虽然面色如土,心里却是前所未有的刺激和兴奋。

(4)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最后一段文字的理解。

(5)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写作(50分)

15.(50分)请以“美好印象”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③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2017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嶙.峋(lín)烘.托(hōng)蜕.变(tuì)亲密无间.(jiān)

B.寒噤.(jìn)气氛.(fēn)酝酿.(niàng)义愤填膺.(yīng)C.芳馨.(xīn)伫.立(chù)栖.息(qī)自给.自足(jǐ)

D.绮.丽(qǐ)玄虚.(x uán)笨拙.(zhuō)五行.缺土(háng)【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课本内出现的常用重点生字词的准确识读能力以及对形近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识辨能力,难度不大。

【解答】A.“亲密无间.(jiān)”读作“jiàn”;

B.正确;

C.“伫.立(chù)”读作“zhù”;

D.“五行.缺土(háng)”读作“xíng”;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字的读音,汉字当中有很多多音字,要结合平时的课文学习来归类整理。要结合汉字的拼音规则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能准确辨析。

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阔绰喧闹不知所措地大物博

B.嬉戏决窍家喻户晓不屑置辩

C.狼藉渺茫一代天娇冥思苦想

D.分歧葱茏金碧辉煌因地治宜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

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A.全部正确;

B.“决窍”的“决”应为“诀”;

C.“一代天娇”的“娇”应为“骄”;

D.“因地治宜”的“治”应为“制”。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2分)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成为一场现象级文化______,给观众带来美

的享受。

②我国南海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37天的稳定产气,这是“中国理论”“中国技

术”“中国装备”_______而成的突出成就。

③罗店划龙船_____是上海地区标志性端午习俗,_____是国家级“非遗”名录项

目。

④建设创新型大学,前提是准确把握时代______大学的新功能与新定位。

A.盛宴汇集既……又授予

B.盛况凝结既……又赋予

C.盛宴凝结不仅……更赋予

D.盛况汇集不仅……更授予

【分析】本题考查词义辨析及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抓一个词义比较简单的词语与句子比照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解答】本题考查词义辨析及词语运用能力。通读各个句子,查看选项中供选词语。

①“盛宴”盛大的宴会,盛筵的意思;“盛况”是指盛大热烈的状况。联系后句“给观

众带来美的享受”,用“盛宴”恰当;

②“汇集”是累积的意思;“凝结”本义是液体遇冷变成固体,气体因压力增加或温

度降低变成液体,引申为聚集、积聚的意思。结合语境分析,用“凝结”恰当;

③通读句子,两个分句间是递进关系,不是并列关系,故应选递进关系关联词“不

仅……更”;

④“授予”郑重地给予的意思;“赋予”交给重任,使命等。联系本句语境,选“赋予”

更恰当。

综合以上分析,C项与之一致。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三点:1.要了解组成词语的各个语素之间的细微差别。2.要注意词语的搭配习惯。3.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将相关词语带入句子理解,增强辨别的准确性。

4.(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牛河梁遗址集坛、庙、冢于一体,代表了已知的中国北方地区最高史前文化的水平。

B.“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深入人心,得到很多国家的高度认可和积极参与,根本原因在于它符合各国谋求发展的迫切愿望。

C.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全民参与。

D.随着孔子学院不断发展,喜爱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俄罗斯已有近200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语义重复,去掉“最高”或“史前”;

B.正确;

C.前后表述不一致,去掉“能否”;

D.语义重复,去掉“近”或“多”。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

5.(2分)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古往今来,能成就大事业者莫不先怀雄心壮志,并且矢志不渝。

②宋代学者程颢曾说:“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

③立志是事业的起点,也是事业成功的基石。

④由此可见,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既是指引又是动力,起着十分关

键的作用。

⑤明代学者王阳明也说:“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

壅灌溉,劳苦无成矣。”

A.①②⑤④③B.③①②⑤④C.①③②④⑤D.③②④⑤①【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解答】本语段讲了“立志”与“事业”的关系,③引出了话题,是第一句;

②⑤是对①的例证;

结合“由此可见”辨析④为末句;

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③①②⑤④

故选:B。

【点评】此题作答,可首先读全句段,获得整体感知,在把握主题后理出思路,按照逻辑顺序排列。

6.(2分)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信任,快乐的源泉,友谊的桥梁。

B.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给了中国人独特的滋养。

C.在第七十届荷兰花车巡游活动中,150万枝各色花卉装饰的花车队伍堪称一片流动的花海。

D.走进老屋的院子,我仿佛回到了记忆中的童年。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要注意通读句子,根据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特征作出判断。

【解答】A.正确,将“信任”比喻为“源泉”、“桥梁”;

B.正确,将“书法”比喻为“瑰宝”;

C.正确,将“花车队伍”比喻为“花海”;

D.错误,该句没有运用比喻。

故选:D。

【点评】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中学常考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对、顶针、,互文,设问,反问,引用、通感、双关等。

7.(2分)下列作家、作品及文化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观沧海》﹣﹣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B.《行路难》﹣﹣李白﹣﹣唐代诗人﹣﹣“诗仙”

C.《小石潭记》﹣﹣柳宗元﹣﹣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送东阳马生序》﹣﹣宋濂﹣﹣明初文学家﹣﹣赠序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ABD都对;

C.《小石潭记》﹣﹣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故选:C。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作者与作品、事件的一一对应,不要张冠李戴。

8.(2分)下列关于名著的知识,错误的一项是()

A.《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作品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通过了一系列官逼民反的生动故事,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歌颂了受压迫人民的反抗精神。

B.《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散文集,是他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的文字。《故乡》即出自其中。

C.《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他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以免受车厂老板的盘剥。他的第一辆车是被大兵抢走的。

D.《格列佛游记》以奇异的想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奇妙的幻境中,在其浓厚的童话色彩下,作者以尖锐而辛辣的讽刺批判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常识的能力。识记文学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人物情节等。

【解答】ACD.表述正确;

B.《故乡》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1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出自小说集《呐喊》;

故选:B。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9.(2分)下列对《登飞来峰》一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在历经千百次寻找之后,终于在高塔之上看到旭日东升的景象。

B.第三句中“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决心。

C.此诗没有过多地写眼前之景,而是重点写登临高处的感受。

D.此诗议论中蕴含人生哲理,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有异曲同工之妙。【分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解答】A.赏析错误,诗人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

升,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而不是“诗人在历经千百次寻找之后,终于在高塔之上看到旭日东升的景象”;

BCD.赏析正确;

故选:A。

【点评】诗歌鉴赏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0.(10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8)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分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解答】答案﹕

(1)君子好逑(重点字:逑);

(2)长河落日圆;

(3)千树万树梨花开;

(4)会当凌绝顶(重点字:凌);

(5)沉舟侧畔千帆过(重点字:畔);

(6)几处早莺争暖树;

(7)无可奈何花落去;

(8)赢得生前身后名(重点字:赢);

(9)留取丹心照汗青;

(10)断肠人在天涯。

【点评】在复习和应试时应注意

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

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

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

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

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更要“心到”“手到”。

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

二、阅读(45分)

11.(8分)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月色入户.户:门;门户

②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

(2)下列句中加点的“于”与“相与步于中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皆以美于.徐公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你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户,门,门户。

②句意为: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词义的理解及辨析。解答此题要结合自己对文言虚词的积累,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得出答案。

例句“相与步于中庭”的“于”是在的意思。

A.于:比;

B.于:对于;

C.于:在;

D.于:由于;

故选:C。

(3)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解答思路是: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特殊现象。

本句重点词:空明,澄澈透明;交横,交错纵横;盖,原来是。句意:月光照在

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交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4)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不可只停留于字面意思,要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经历与文章的主旨,方能较全面的把握作者的情感。

本文写于作者被贬于黄州的第四年,“闲人”一词,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的,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来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却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也不愿做一个“闲人”。赏月“闲人”

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我安慰罢了。

答案:

(1)①门;门户;②考虑;想到。

(2)C

(3)月光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还有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

影子。

(4)复杂而微妙的感情,包括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等。

【点评】盖

1.日初出大如车盖(遮阳避雨的用具)

2.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器物上的盖子)

3.覆盖周密无际(遮盖)

4.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压倒,胜过)

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大概,大约)

6.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连词,表示原因)

7.盖钟子期死,伯乐终身不复鼓琴(发语词,不译)

8.盖亦反其本矣(通“盍“,何不)

9.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肯定判断、原来是)

12.(7分)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②若不见。【注释】①蹊:践踏。②恬:心神安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听已.,辄默记已完

②儿痴.如此痴痴迷,入迷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3)读完此文,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分析】参考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的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到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晚上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一个人牵了牛来责备牛踩了庄稼。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王冕仍是这样。王冕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

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悄悄地走出去,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亮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坦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已:完;

②句意为: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痴:痴迷,入迷;

(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有:执,拿;策,书;达,到;旦,天明;句子翻译为: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亮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3)本题考查阅读启示的表达。解答此题首先要结合文意,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本文记述了王冕从小因读书忘记了放牛的事,可见他读书专心致志;当王冕住在寺庙里读书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孜孜不倦,到了痴迷的程度,可见他学习的刻苦。然后以他的学习精神来谈自己的阅读启示即可

答案:

(1)①完②痴迷,入迷

(2)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亮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3)我们应珍惜良好的学习条件,专心致志,勤学苦读。

【点评】解释文言词语要注意:

(1)平时注意积累并掌握常用常考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根据平时积累判断其意思和用法;

(2)在学习时应灵活掌握。要熟记课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3)结合词语所在句子的句意推断词语的意思。

13.(11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科学的精神力量

①在这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人们对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

力的功能日益重视,对科学的物质力量青睐有加,然而,却对科学技术的精神力量重视不够。笔者认为,科学既是一种物质力、生产力,又是一种思想力、认知力,是一种璀璨耀眼的精神力量。在人类文明的百花园中,作为文化范畴的科学,包含着科学思想、科学道德、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等丰富内容,它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蕴含着人的创造力的智慧光芒,具有重要作用与价值。

②科学的精神光芒烛照世界。科学作为人类对未知世界的精神探险活动,作为体

现人的创造力的一种特殊认识活动,在带给我们科学思想、科学理念、科学知识的同时,还给我们带来了科学精神,其基本要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5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蒹葭萋萋,□□□□。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1分)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1分) (3)《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句子是□□□□,□□□□□。(2分)(4)□□□□,□□□□,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2分)(5)把王维的《终南别业》默写完整。(4分)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 □□□□□,□□□□□。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本题共5小题,其中第(1)、(2)两小题每小题错、漏、多1字扣0.5分;第(3)、(4)、(5)每句1分,每句错、漏、多1字扣0.5分。扣完小题分为止。本题共5小题10组空格,每组空格1分,错、漏、多1字,该组空格即不能得分。(1)白露未晞(2)星汉灿烂(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5)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使你jué jiàng地反抗着命运。 (2)女佣略一chóuchú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 (3)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shēngnìjì。 (4)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wúyǔlúnbǐ的美和更大的力量。 【(1)倔强(2)踌躇(3)销声匿迹(4)无与伦比】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听到的一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 ..气氛是再合适不过了。 B.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 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 ..。 C.“水光潋滟晴方好”,从游船上纵目四望,西子湖春风送暖,碧波荡漾,长堤缀绿,群 山围翠,真是赏心悦目 ....。 *D.电影《狼图腾》,以场面的气势恢宏、情节的抑扬顿挫 ....和风格的奇异独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改为“跌宕起伏”】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虎妈猫爸》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热捧,其原因是因为剧中反映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很接地气。(删去“其原因”或“因为”) *B.“一带一路”描绘了一幅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思路,它不仅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而且将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把“描绘”改成“勾画”) C.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凭着青春的激情和对互联网新技术的敏感,使越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一卷(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2019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学校开展“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一段介绍“丝绸之路”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公元前11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300多人的使团,带着牛羊、丝绸等物品出使西域。此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漆器等货物,从长安(今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① 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载.入史册的“丝绸之路”。后来,汉朝又开辟多条海上航线,逐渐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二者交相辉映,共同谱写了人类交融互鉴、共同发展的历史篇章。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② 续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开创灿烂未来而贡献的卓越智慧。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载(zǎi)载(zài) B. 载(zài)载(zài) C. 载(zài)载(zǎi) D. 载(zǎi)载(zǎi) 2. 同学们参观“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看到一件蜀锦展品,它来自四川成都。成都又名“锦官城”,我国______朝诗人杜甫就有“花重锦官城”的诗句。 3. 一位同学准备去做“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的志愿讲解员,他拟写了下面的一段讲解词。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本次展览展示了丝绸之路沿线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甲】展品的年代跨越久远,有西汉时期的铜鼓,也有明清时期的瓷器;展品的种类十分丰富,包括乐器、瓷器、织锦、刺绣等;展品涉及21个民族,表现了这些民族丰富的非遗文化【乙】展览中的所有展品,既体现了精湛的技艺,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十三)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十三)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1)念天地之悠悠,。 (2)乱花渐欲迷人眼,。 (3)问君何能尔,。 (4),身世浮沉雨打萍。 (5)而或长烟一空,,,此乐何极!(6)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刺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憔.(qiáo)悴驾驭.(yù)中流抵.(dǐ)柱浑身解.(xiè)数B.绮.(qǐ)丽殷.(yān)红众目睽睽.(kuí)盛气凌.(lín)人 C.闲瑕.(xiá)漂.(piāo)白恪.(kè)尽职守贪赃.(zāng)枉法 D.归咎.(jiù)沮.(jǔ)丧响彻云霄.(xiāo)抑扬顿挫.(cuò) 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分) 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 乐趣是一颗颗生命力很强的种子,在不知不觉间发芽、生长,而且总要开花,总会结果。如果把乐趣比作种子,那么,你从自己所热衷的乐趣中得来的欢娱,便是它的花朵了;你从自己为之()的欢娱中,得来善的或恶的、美的或丑的、好的或坏的结果,便是它的果实了。例如,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劳动是一种乐趣,产品是它的果实。……不同的乐趣,结不同的

果实。 人人都需要有生活的乐趣,和从中得到欢娱。我们需要和寻求的是高尚的、有积极意义的乐趣。因为这种乐趣有利于成长、有利于进步、有利于健康。千万不要被()的欢娱之花所迷。当你为各种各样的乐趣而心花怒放的时候,得多想一想花朵的种子,并且预见到将要结成的是什么样的果实才好。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 陶醉沉浸俗艳鲜艳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3)根据语境,为文中横线处写一句话。(2分)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句话出自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贝多芬对残酷命运发出的强烈呐喊。 B.《马说》《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伤仲永》的作者分别是韩愈、柳宗元、苏轼、王安石,他们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C.《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都是元曲,其中“天净沙”“山坡羊”“江城子”是曲牌,“秋思”“潼关怀古”“密州出猎”是题目。 D.“未尝识书具”中的“书具”指的是文房四宝:纸、墨、笔、砚;“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经”指的是儒家经典著作:《易》《诗》《书》《礼》《春秋》;“君与家君期日中”中,“君”是对对方的尊称,“家君”是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二古诗文阅读(19分)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广州中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19 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本试卷共8页,分三部分,共 23 小题,满分 150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的锅笔点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同时填写考点考场号、座位号,再用 2B 铅笔把对应这两个号码的标号涂黑。 2 选择题的答案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选择题答题区中对应题日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黑色字的锅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日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 上如需改动,先划掉愿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 30分) 一、(6 小题,20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难.堪/劫难.蹒跚./姗.姗来迟 B 怂恿./踊.跃挑.逗/挑.拨离间 C 拘泥./淤泥.烘托/哄堂大笑 D 修葺./作揖.累.赘/伤痕累.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13分) A.贸然春寒料峭雾霭雕粱画栋 B 困厄神采奕奕推崇和言悦色 C.褴褛饥肠漉漉斡旋自圆其说 D 告罄摧枯拉朽藻饰人情世故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开学在即,各种校外培训机构又在广州大大小小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门前上演“招生秀”,这些培训机构_____________而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与广大学了的切身利益_____________所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已经______________了。 A 鱼龙混杂息息相关刻不容缓 B.鱼日混珠息息相关众望所归 C.鱼龙混杂休戚与共众望所归 D 鱼日混珠休戚与共刻不容缓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 畅销读物能否成为经典作品,关键在于它具备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B 为了提高大家阅读的兴趣,我校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的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 C.十三行博物馆举办非遗体验活动,旨在让人们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D.广州市正在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一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校对版含答案)

2017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10分) 1.填空题(5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选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 C )(2分)。 A.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C.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3分) 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 A. 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 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 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 从古到今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常识与理论 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 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常识”。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③常识是由正常的情况培养起来的。我们看到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那就是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常识并非没有道理。金星、牛郎星都是星星,而太阳、月亮不是,其中的道理是明显的。鲸鱼和鲨鱼是一类而不与老虎同类,道理也是明显的。常识通常是以事实的方式给予我们的,我们接受这些事实,同时就逐渐明白了其中包含的道理。当出现反常情况时,我们会寻求将反常转化为正常。这就是常识解释。爹妈个子大,子女也大,这是正常情况。爹妈个子大,孩子怎么这么矮?小时候没吃的,营养不够,这也是正常情况。

2015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word)

2015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 一、基础·运用 1.欣赏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完成第(1)—(2)题。 (1)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 ...的一项是 A.线条奔放,笔力雄健。B.五字错落有致,收放有度。 C.气韵贯通,展现书者胸襟。D.采用隶书书体,方正典雅。 (2)请用规范的正楷字将―为人民服务‖5个字抄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 答: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中国抗日战争从1931年开始到1945年结束,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历程,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反侵略战争的历史丰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________,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不仅关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值得铭记,并永载史册。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曲.折(qū)―华‖字的笔顺是: B.曲.折(qǔ)―华‖字的笔顺是: C.曲.折(qū)―华‖字的笔顺是: D.曲.折(qǔ)―华‖字的笔顺是: (2)根据语意将下面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持续时间最长②付出代价最大③开始时间最早④抗击日军最多 A.③④①②B.①③④②C.③①④②D.①④②③

3.许多名胜古迹都有名人题写的匾额,这些匾额上的字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但有的字却不符合现代规范汉字的书写要求。下列匾额属于这种情况的一项是 4.恰当地嵌入书名、地名、人名是写对联的技巧之一。孙伏园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就巧妙地嵌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和主编的刊物名称,意中有意,感人至深。在下面对联的横线处,依次填写作品名称或刊物名称,与原联相符的一项是 踏_______,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_______; 痛_______,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_______。 A.毁灭彷徨莽原呐喊B.莽原呐喊毁灭彷徨 C.莽原彷徨毁灭呐喊D.毁灭呐喊莽原彷徨 提示:《呐喊》《彷徨》《野草》《而已集》《热风》《十月》《毁灭》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含译作) 《莽原》《奔流》是鲁迅先生主编的刊物。 5.―三十六计‖是指中国古代36个兵法策略,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中的许多计谋是借助比喻定名的。下列计谋的定名都借助了比喻的一项是 A.远交近攻顺手牵羊反客为主B.围魏救赵以逸待劳偷梁换柱C.打草惊蛇浑水摸鱼调虎离山D.暗度陈仓金蝉脱壳欲擒故纵6.下面两个语段都出自法国总价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语段(一)中的画线语句,是从说―布告牌传出坏消息‖转换到说―?我‘上学的情形‖;语段(二)中的画线语句,是用―最明白,最精确‖解释―最美的语言‖。根据各自语境,在【甲】【乙】处分别填写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语段(一)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甲】我也

河南省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版)

2017 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6 页,四个大题,满分 120 分,考试试卷 120 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 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 2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踏实/踏青奢靡/风靡一时低声悄语/悄然泪下 B.孵化/浮雕鞠躬/笑容可掬风流倜傥/丝绸之路 C.角色/角逐推磨/磨杵成针烟熏火燎/星火燎原 D.旷野/粗犷剽悍/膘肥体壮踌躇满志/铸就辉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 A.壁垒易拉罐娇生惯养独竖一 B.咋舌顶梁柱责无旁贷黯然失 C.静谧蒸溜水花枝招展立竿见 D.提练满堂彩无动于衷别出心 3.古诗文默写(8 分) (1)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2)嗟夫!,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借景抒情,表达羁旅之思的句子是:“,。” (4)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勾勒出英雄驭马挽弓、冲锋陷阵的场面,“, ”(李贺《雁门太守行》)显示出英雄仗剑杀敌、报效朝廷的气概。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殿宇藏魔君,仙观有灵根。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在该地发生的故事。 ①龙虎山伏魔之殿(《水浒》)②万寿山五庄观(《西游记》) (2)历险时有伙伴,困境中存温情。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体现人物间的深情厚谊的故事。 ①格列佛与葛兰达克利赤(《格力佛游记》)②阿廖沙与小茨冈(《童年》)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 分) 这两年,民谣歌曲走进大众视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首民谣歌曲走红,?靠的是口语化的故事,靠的是浅吟低唱的曲调,靠的是简谱的风格。归根结底,。那些或诗意或质朴的歌曲,是当下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情感的真实流露。

中考语文试卷分析范文

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与特点: 该试卷依旧坚持“突出能力、注重运用、联系生活”的原则,仍然秉承了以往的“一卷三块”结构:即“积累与运用”、“阅读”和“写作”。其中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2分,阅读48分,作文60分,三大板块的分值较上几次月考没有变化。本次试卷共计25道题,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欣赏感悟等五个层次的能力进行了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学生答题情况 从整体上看,大多数学生建立了能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基础的体系,掌握了语文运用语文知识基础的体系,掌握了语文运用的方法与技巧,形成了概括与分析的能力。试卷书写工整、语言表达流畅优美,思想健康积极,一些学生的创造力很强。 此次月考平均分103.40,优秀率为36.12%,及格率为80%,与前几次月考相比,成绩还是比较平稳。 三、主要问题分析 在阅卷中,我也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 1、基础知识不牢固,理解不到位。本卷的1---7题的“积累与运用”部分应该说比较容易,满分率比较高,但还有许多同学在诗文理解上失分。第6题“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新奇的比喻,描

写雪景的千古名句是:”一题,有同学竟答“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还有同学答“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 2、错别字现象严重。比如第1题,有许多同学“君子好逑”的“逑”字写成了“求”;第7小题“但愿人长久”的“长”写成“常”的、“千里共婵娟”的“婵”写了“蝉”;在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现象就更多了。 3、审题不清、马虎答题。比如第8小题的对联:“今年端午的时候,学校文学社举办征联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可有一些同学对的却是玉树地震、还有对的是世博和春节的;第10小题选择题号填空,正确答案是“(4)”可有的同学却写成了“(D)”从而白白失去分值。还有名著阅读题,要求是除《海的女儿》之外的安徒生的童话,可就有的学生偏答《海的女儿》、本题的另外一个要求是“结合具体故事内容写出你的阅读感受”,可有的考生只写内容或只谈感受,或多或少在此处失分……这些都不能不说学生的答题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审题马虎、不深思造成了不必要的失分现象。 4、对文章的主旨理解不到位,缺少整体感知能力,大部分中等学生均会脱离全文主旨的“机械答题”。例如第22题:“本文标题是“鸟看地平线”,作者以这种独特的视角进行了描写。文章结尾‘飞机即将落地,远方的地平线上,灯火如云霞浮动,仿佛正在酝酿着一轮即将升腾的旭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许多学生或多或少在这里失分,这题是让我们感受作者对上海世博召开的自豪与赞美,以及对中国崛起的期待与憧憬。而有的同学却脱离原文回答为: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二卷)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 一、现代文阅读(35分)论述类文本阅读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

2017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斗折蛇行,。(柳宗元《小石潭记》) 2.锦帽貂裘,。(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4.试问卷帘人,。(李淸照《如梦令》) 5. ,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6-7题(4分)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6.这首元曲的作者是。(2分) 7.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2分) A. “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 “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 “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三)阅读下文,宪成第8一10题(9分) 登泰山记(节选) 姚鼐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隧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泰山是“五岳之首”。 B.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泰山又称“岱宗”。 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蹬几不可登 10.这段文字主要写了和。(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

宁夏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7年宁夏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 1.默写。 ①悠哉悠哉,。(《关睢》) ②,不亦君子乎?(《论语》) ③幸甚至哉,。(曹操《观沧海》) ④此中有真意,。(陶渊明《饮酒》) ⑤,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⑥,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⑦,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⑧,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⑨,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⑩而或长烟一空,,浮光跃金。(范仲淹《岳阳楼记》)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集中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舍生取义”是中国古代文人所推崇的生死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就是对这种生死观的真情表白。 2.依据所给信息填空。 他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敌,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其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他”是,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为主。 3.给下面每个成语填入正确的字。 变本加守成规心沥血无精打。 4.某学校开展“走近名著,学写对联”活动,学校为此征集对联,请根据所给上联,将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读名著似逢甘露下联:赏美文如春风。 5.将备选的三个短语分别填入下面语段中的括号内,使表达准确连贯。(只填序号) 读书可以让人,让人,让人。 ①得到智慧启发②滋养浩然之气③保持思想活力。 6.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字数不超过空格限制) 本报讯李传鹏“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月23日成功完成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的首次下潜(总第143潜次).本次下潜为工程下潜,调查区域为世界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北侧,最大下潜深度4811米。本潜次沿测线开展了近底观察和取样,完成了环境参数测量,并采集了近底海水、岩石和生物等样品,拍摄了大量海底高清视像资料。此次“蛟龙”号下潜作业获取的玄武岩样品,对研究马里亚纳海沟的成因以及其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采集的生物样品对于促进深水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生物地理学等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7.请根据提示,以九(2)班王军的名义写一则寻物启事。 时间:6月15日上午10时左右 地点:学校足球场 遗失物品:一串钥匙 联系电话: 138XXXXXXXX。 8.观察如图这幅图画,按要求答题。 ①这幅图表现了什么主题? ②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二、阅读

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卷)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 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汉代海昏侯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徽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 (取材于雪梅、黄洋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以前因为精品不多,所以文物展览观者寥寥 B.要合理利用文物,发掘其涵,发挥其作用 C.文物热反映大众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

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 学校姓名准考证号 考生须知1. 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1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 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21分) 1. 欧阳询的字点画工妙,骨硬肉丰。古人评价其字的笔画“(斜钩)”具有“险而劲”的特点。请你欣赏下面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选帖,完成(1)—(2)题。(共5分)(1)欧阳询的这幅字帖属于体(字体),其中“武”字第笔的“(斜钩)”体现了“劲而险”的特点。(2分) https://www.360docs.net/doc/75623814.html,/showpic.html - blogid=61f1cc820102wsp8&url=https://www.360docs.net/doc/75623814.html,/pic/001NcQSezy7cate6N1yb4(2)下面是古人评价书法的四句话。根据这幅字帖的特点,判断其中属于评价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书法作品的一项是()(3分) A. 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B. 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 C. 如深山至人,硬瘦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D. 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2. 名人故居是北京的历史文化名片。参观这些故居,是了解历史、感悟文化、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4)题。(共10分) (1)下面是名人故居分布图。请你根据提示语,判断途中【甲】处是哪一位名人的故居。(1分) 提示语:《骆驼祥子》描写社会各色人物,展现北平生活画卷。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小说阅读)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小说阅读 潘德高老师整理提供 1.(2017·福建省福州市)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0分) 点燃一个冬天 游睿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瘟走.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甩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士人说。 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蒌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甩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踏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家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唉唉地应看,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A】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采烤烤,剐冻着了。”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浙的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卦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旱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姜。背姜里是满满的一背蒌干柴。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末了呀。”孙老师说。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抽干柴。 “看到啥了?”女人问。 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放学是得早点回家。” 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哔哔啵啵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呗。”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