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钠的杀菌作用

次氯酸钠的杀菌作用
次氯酸钠的杀菌作用

1、次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如何?次氯酸钠溶液为什么是消毒液?(即为什么有消毒灭菌的特性)?

次氯酸钠分子式:NaC10,分子量:74.44

含量:工业制备的次氯酸钠含有效氯10-12%,次氯酸钠发生器电解食盐产生的次氯酸钠有效氯为0.12-1.5%左右。

一般由电解冷的稀食盐溶液或由漂白粉与纯碱作用后小滤去碳酸钙而制得。

(1)理化性质

纯品的次氯酸钠为白色或灰绿色结晶,工业为淡黄色或乳状剂,有较强的漂白作用,对金属器械有腐蚀作用。

(2)次氯酸钠的杀菌作用

次氯酸钠属于高效的含氯消毒剂。含氯消毒剂的杀菌作用包括次氯酸的作用、新生氧作用和氯化作用。次氯酸的氧化作用是含氯消毒剂的最主要的杀菌机理。含氯消毒剂在水中形成次氯酸,作用于菌体蛋白质。次氯酸不仅可与细胞壁发生作用,且因分子小,不带电荷,故侵入细胞内与蛋白质发生氧化作用或破坏其磷酸脱氢酶,使糖代谢失调而致细胞死亡。

R-NH-R+HC10-RNC+H2O(细菌蛋白质)

次氯酸钠的浓度越高,杀菌作用越强。

而次氯酸钠在水中能解离为次氯酸

NAC10+H2O-NAOH+HC10

所以说次氯酸钠溶液是一种高效的消毒液。

(3)影响次氯酸钠杀菌作用的因素

①、 PH:PH值对次氯酸钠杀菌作用影响最大。PH值愈高,次氯酸钠的杀菌作用愈弱,PH 值降低,其杀菌作用增强。

②、浓度:在PH、温度、有机物等不变的情况下,有效氯浓度增加,杀菌作用增强。

③、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温度的升高能增强杀菌作用,此现象在浓度较低时较明显。

④、有机物:有机物能消耗有效氯,降低其杀菌效能。

⑤、水的硬度:水中的CA+、MG+等离子对次氯酸盐溶液的杀菌作用没有任何影响。

⑥、氨和氨基化合物:在含有氨和氨基化合物的水中,游离氯的杀菌作用大大降低。

⑦、碘或嗅:在氯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碘或臭可明显增强其杀菌作用。

⑧、硫化物:硫代硫酸盐和亚铁盐类可降低氯消毒剂的杀菌作用。

最全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目录 甲基苯 (1) 2-丙醇 (2) 2-丁酮 (3) 乙酸乙酯 (4) 乙酸正丁酯 (5) 环氧树酯 (6) 醇酸树酯 (7) 二甲苯异体混合物 (8) 环己酮 (9) 不干性醇酸树脂 (10) 聚氨酯树脂 (11) 硝化纤维素 (12) 2-丁氧基乙醇 (13) 丙烯酸清漆 (14) 丙烯酸漆稀释剂 (15) 环氧漆固化剂 (16) 环氧漆稀释剂 (17) 硝基底漆 (18) 硝基清漆 (19) 硝基磁漆 (20) 硝基漆防潮剂 (21) 硝基漆稀释剂 (22) 聚酯树脂清漆 (23) 聚酯漆稀释剂 (24) 醇酸漆稀释剂 (25) 环氧磁漆 (26) 汽油 (27) 柴油 (28) 1,2,4,5-四甲苯 (29) 1,2,3-三甲苯 (30) 1,2,4-三甲基苯 (31) 1,3,5-三甲苯 (32) 1-丙醇 (33) 2-氨基乙醇 (34)

2-甲基-1-丙醇 (35) 4-甲基-2-戊酮 (36) 7110甲聚氨酯固化剂 (37) 氨溶液 (38) 苯酚 (39) 苯乙烯 (40) 环己烷 (41) 丙酮 (42) 石脑油 (43) 1,1-二氯乙烷 (44) 1,2-二氯乙烷 (45) 甲醇 (46) 乙醇[无水] (47) 4-羟基-4-甲基-2-戊酮 (48) 乙酸正丙酯 (49) 乙酸异丙酯 (50) 乙酸异丁酯 (51) 乙酸仲丁酯 (52) 乙酸乙烯酯[抑制了的] (53) 碳酸(二)甲酯 (54) 1,2-二甲苯 (55) 1,3-二甲苯 (56) 1,4-二甲苯 (57) 1,3,5-三甲基苯 (58) 正丁醇 (59) 乙二醇甲醚 (60) 乙二醇乙醚 (61) 丙烯酸正丁酯[抑制了的] (62) N,N-二甲基甲酰胺 (63) 3-氯-1,2-环氧丙烷 (64) 三氯甲烷 (65) 三氯乙烯 (66) 乙酸[含量>80%] (67) 丙烯酸[抑制了的] (68) 氢氧化钠溶液 (69)

次氯酸钠消毒机理

次氯酸钠杀菌消毒机理 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结构为,化学式为NaClO,是钠的次氯酸盐。次氯酸钠是强氧化剂,也是一种广谱高效消毒药,是各领域应用最广泛的含氯消毒剂之一,可广泛应用于人畜医疗卫生防疫,如饮用水消毒、疫源地消毒、污水处理、畜禽养殖场消毒,尤其适合中型以上养鸡场的常规防疫,带鸡消毒,鸡舍、孵化厅以及笼体器具的消毒。 次氯酸钠的消毒机理与液氯完全一致,ClO-离子在水中低pH时,产生HCIO杀灭病菌。 O=HC1O+NaOH,次氯酸钠液体投入水中,瞬时水解形成氯酸和次氯酸根,反应式如下NaClO+H 2 (病毒)体表面,并通过细菌的细胞壁,穿透到细菌内,次氯酸极强氧化性破坏了菌体和病毒上的蛋白质等酶系统,从而杀死病原微生物。还有一说,次氯酸钠溶液主要杀菌成分为次氯酸,并能分解形成新生态氧,其氧化性使菌体和病毒上的蛋白质等物质变性,产生的氯离子显着改变细菌和病毒体的渗透压,从而致死病原微生物。 与液氯消毒相比,次氯酸钠消毒工艺运行方便,基建费用低。日本新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一般都采用NaCIO消毒工艺,老处理厂绝大部分已经或正在由液氯消毒改为次氯酸钠消毒。其理由是两种方法的基建费用、直接运行费用(主要是药费)和设备维护费用之和基本相当,但次氯酸钠方法具有运行方便和安全等突出优点。 二、次氯酸钠使用注意事项 1 . 使用次氯酸钠消毒要选用适宜的杀菌浓度,谨防进入“浓度越高效果越好”的误区,因为高温、高浓度可使其迅速衰减,影响消毒效果;

2 . 使用次氯酸钠消毒受水的pH值影响,pH值越高,其消毒效果越差; 3 . 次氯酸钠不宜长时间贮存。受光照、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有效氯容易挥发,现配现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消毒效果。 4 . 使用次氯酸钠消毒,要清除物件表面上的有机物质,因为有机物可消耗有效氯,降低消毒效果。 5 . 次氯酸钠对金属等有腐蚀作用,使用时要注意防腐安全。 6. 次氯酸钠是由NaOH和C1 2反应生成的,反应式如下:NaOH+C1 2 →NaCIO+NaCI+H 2 0需要注 意的是,注意氯气溶于热而且浓的氢氧化钠溶液不会产生次氯酸钠,而会生成氯化钠,氯 酸钠及水: 3Cl 2+ 6NaOH → 5NaCl + NaClO 3 +3H 2 O

常用杀菌剂的分类及简介

常用杀菌剂的分类及简介 杀菌剂可根据作用方式、原料来源及化学组成进行分类。 (一)按杀菌剂的原料来源分 1、无机杀菌剂如硫磺粉、石硫合剂、硫酸铜、升汞、石灰波 尔多液、氢氧化铜、氧化亚铜等。 2、有机硫杀菌剂如代森铵、敌锈钠、福美锌、代森锌、代森 锰锌、福美双等。 3、有机磷、砷杀菌剂如稻瘟净、克瘟散、乙磷铝、甲基立枯 磷、退菌特、稻脚青等。 4、取代苯类杀菌剂如甲基托布津、百菌清、敌克松等。 5、唑类杀菌剂如粉锈宁、多菌灵、恶霉灵、世高、丙环唑等。 6、抗菌素类杀菌剂井冈霉素、多抗霉素、春雷霉素、农用链 霉素、农抗120等。 7、复配杀菌剂如炭疽福美、杀毒矾、霜脲锰锌、甲霜灵• 锰锌、甲基硫菌灵•锰锌、甲霜灵—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等。 8、其他杀菌剂如甲霜灵、菌核利、腐霉利、扑海因、灭菌丹、 克菌丹等。 (二)按杀菌剂的使用方式分 1、保护剂在病原微生物没有接触植物或没浸入植物体之前, 用药剂处理植物或周围环境,达到抑制病原孢子萌发或杀死萌发的病原孢子,以保护植物免受其害,这种作用称为保护作用。具有此种作用的药剂为保护剂。如波尔多液、代森锌、硫酸铜、代森锰锌、百菌清等。

2、治疗剂病原微生物已经浸入植物体内,但植物表现病症处于潜伏期。药物从植物表皮渗人植物组织内部,经输导、扩散、或产生代谢物来杀死或抑制病原,使病株不再受害,并恢复健康。具有这种治疗作用的药剂称为治疗剂或化学治疗剂。如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春雷霉素等。 3、铲除剂指植物感病后施药能直接杀死已侵入植物的病原物。具有这种铲除作用的药剂为铲除剂。如福美砷、石硫合剂等。 (三)按杀菌剂在植物体内传导特性分 1、内吸性杀菌剂能被植物叶、茎、根、种子吸收进入植物体内,经植物体液输导、扩散、存留或产生代谢物,可防治一些深入到植物体内或种子胚乳内病害,以保护作物不受病原物的浸染或对已感病的植物进行治疗,因此具有治疗和保护作用。如多菌灵、力克菌、绿亨2号、多霉清、霜疫清、甲霜灵、乙磷铝、甲基托布津、敌克松、粉锈宁、、杀毒矾、拌种双等。 2、非内吸性杀菌剂指药剂不能被植物内吸并传导、存留。目前,大多数品种都是非内吸性的杀菌剂,此类药剂不易使病原物产生抗药性,比较经济,但大多数只具有保护作用,不能防治深入植物体内的病害。如硫酸锌、硫酸铜、多果定、百菌清、绿乳铜、表面活性剂、增效剂、硫合剂、草木灰、波尔多液、代森锰锌、福美双等。 此外,杀菌剂还可根据使用方法分类,如种子处理剂、土壤消毒剂、喷洒剂等。

次氯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次氯酸钠溶液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hypochlorite solution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邮件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技术说明书编码: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于水的净化,作消毒剂,纸浆漂白剂等,医药工业中用于制氯胺等。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物理化学危险: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健康危害:经常用手接触本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本品放出的游离氯有可能引起中毒。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可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一次接触可能导致消化系统损害,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并且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密闭操作,注意通风,远离高热。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阅读并了解所有预防措施。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还原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工作场所不得进食、饮水。 事故响应:如发生火灾,根据具体的着火物质选择合适的灭火剂。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如果有灼伤,就医治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被污染的衣物应清洗干净后再使用。 安全储存:保持容器密闭。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严禁与还原剂、酸类混储。 废弃处置:若可能回收使用。在规定的处理厂处理和中和。滤出固体,当作有害废物在规定场所掩埋。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物质 混合物□

次氯酸钠消毒液的配置方法

次氯酸钠消毒液的配置方法 消毒剂有消毒剂浓度的换算和使用液的配制方法 消毒剂有效成份含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1.V=( C'×V')/C; 2.X=V'-V; 式中:C 为使用说明书中标识的消毒剂原液的有效成份含量(浓度)。V 为所需消毒剂原液的体积。 C'为欲配制消毒剂溶液的有效成份含量(浓度)。 V'为欲配制消毒剂溶液的体积。 X 为所需自来水的体积。 为便于大家尽快掌握消毒剂浓度的换算和使用液的配制,特举例如下: 例1, 某含氯消毒剂的有效氯含量为50000mg/L,需要配制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的消毒剂溶液10升(10000ml),应取消毒剂原液多少毫升?加水多少升? V=( C'×V')/C; =(1000mg/L×10000ml)/50000mg/L =200ml X=10000-200=9800ml=9.8升 故应取消毒剂原液200ml,加水9.8升,即可配制有效氯含量为1000 mg/L的消毒剂溶液10升。 例2,某含氯消毒剂的有效氯含量为0.5%,需要配制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的消毒剂溶液10升(10000ml),应取消毒剂原液多少毫升?

加水多少升? 有效氯含量为0.5%相当于100ml消毒剂中含有0.5g(500mg)有效氯,每升(1000ml)中含有5000mg有效氯,即有效氯含量为5000mg/L。V = ( C'×V')/C; =(1000mg/L×10000ml)/5000mg/L = 2000ml X =10000-2000 = 8000 ml =8升 故应取有效氯含量为0.5%消毒剂原液2000ml,加水8升,即可配制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的消毒剂溶液10升。 例3,某含氯消毒剂的有效氯含量为0.5%,需要配制有效氯含量为200PPm的消毒剂溶液10升(10000ml),应取消毒剂原液多少毫升?加水多少升? 1PPm相当于1000000ml消毒剂中含有1g(1000mg)有效氯,每升(1000ml)中含有1mg有效氯,即有效氯含量为1mg/L。 V = ( C'×V')/C; =(200mg/L×10000ml)/5000mg/L = 400ml X =10000-400 =9600 ml =9.6升 故应取有效氯含量为0.5%消毒剂原液400ml,加水9.6升,即可配制有效氯含量为200PPm的消毒剂溶液10升。 次氯酸钠消毒液的使用注意事项 次氯酸钠消毒液浓度和配制方法: 1、具体浓度标准:(用的次氯酸钠原液的浓度每批也不一样,大约范围9~11%)

最新次氯酸钠溶液安全技术说明

最新次氯酸钠溶液安全技术说明 业标识 中文名:次氯酸钠溶液 英文名:Sodium hypochlorite solution 推荐用途:用作漂白剂、氧化剂及水净化剂,用于造纸、纺织、轻工业等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GHS危险性类别:金属腐蚀物 GHS标签要素:象形图: 防范说明:远离火种、热源与易燃物,与还原剂、酸、碱类分开 存放,配备防护用品。 危险信息:具腐蚀性 警示词:警告 物理和化学危险性:有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致敏性。 人体健康危害:引起皮肤病、过敏反应。 环境危害:无明显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 人员接触后主要症状:有似氯气的刺鼻气味;用次氯酸钠漂白液洗手的工人, 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 应急综述:离开污染现场,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受污处。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混合物 危险组分:NaClO 化学名:次氯酸钠 通用名:漂白水 含量(以有效氯计):≥10%、≥13% 相对分子质量:74.44 CAS号:7681-52-9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急性和迟发效应、主要症状和健康危害:氯气中毒、灼伤皮肤、致敏。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燃烧性:不燃。 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有腐蚀性。 灭火方法和灭火剂:采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消防人员防护装备: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相应的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次氯酸钠消毒.

一、概述 目前,从水体消毒的种类来说,有氯气、次氯酸钠、漂白粉、二氧化氯、三氯异氰尿酸、双氧水、臭氧 等药剂和方式,此外还有碘水、高价氧化水、紫外线消毒等一些手段。 在所有的消毒剂中,尽管氯气最为经济,但是,由于氯气运输、管储方面的不安全;而且在投加上气体 同水体的溶解性较低,氯气瓶气压不断变化,存在投加计量不够准确的问题;加之,氯气等气体的极强扩散性 对环境存在毒害作用,游离氯的高活性同许多有机物容易形成诸如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二恶因等一类致癌的 氯代有机化合物,造成环境的第二次污染,故而,取消液氯的主张越来越多,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国外,诸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就相当限制氯气的使用,尤其是公用场所和自来水厂主要以 使用次氯酸钠液体来进行消毒。氯气主要用于大型污水处理中最后的尾水排放消毒。 众所周知,次氯酸钠液是一种非天然存在的强氧化剂。它的杀菌效力比氯气更强,属于真正高效、广 谱、安全的強力灭菌、杀病毒药剂。已经广泛用于包括自来水、中水、工业循环水、游泳池水、医院污水等各 种水体的消毒和防疫消杀。 同其他消毒剂相比较,次氯酸钠液非常具有优势。它清澈透明,互溶于水,彻底解决了象氯气、二氧化氯、臭氧等气体消毒剂所存在的难溶于水而不易做到准确投加的技术困难,消除了液氯、二氧化氯等药剂时常 具有的跑、泄、漏、毒等安全隐患,消毒中不产生有害健康和损害环境的副反应物,也没有漂白粉使用中带来 的许多沉淀物。正因为有这些特性,所以,它消毒效果好,投加准确,操作安全,使用方便,易于储存,对环 境无毒害、不产生第二次污染,还可以任意环境工作状况下投加。 但是,由于次氯酸钠液不易久存(有效时间大约为一年),加之从工厂采购需大量容器,运输繁琐不 便,而且工业品存在一些杂质,溶液浓度高也更容易挥发,因此,次氯酸钠多以发生器现场制备的方式来生 产,以便满足配比投加的需要。 单就次氯酸钠发生器来说,国家已于1990 年1 月12 日发布了GB 12176-1990 准。是一种已经 国家标认可、技术非常成熟、工作十分稳定、并有权威资料可查询的产品。诸多实际应用已经证明,次氯酸钠发 生器是一种运行成本很低、药物投加准确、消毒效果极佳的设备。目前,次氯酸钠发生器作为一种安全实效的 常规水处理设备已引起全社会各个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次氯酸钠发生器 1、工作原理 次氯酸钠发生器是一套由低浓度食盐水通过通电电极发生电化学反应以后生成次氯酸钠溶液的装置。其 总反应表达如下:

杀菌剂机理和特点及防治对象

类别品种作用机理和特点防治对象 酰胺类 氟吗啉防治卵菌纲病原菌产生的病害,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高活性,持效16d 霜/疫霉病特效 烯酰吗啉抑制卵菌细胞壁的形成,内吸霜/疫霉病特效 叶枯酞抑制细菌在水稻中的繁殖,阻碍转移,内吸水稻白叶枯病 磺菌胺抑制孢子萌发,土壤杀菌剂,对白菜根肿病特效根肿/根腐/猝倒 甲磺菌胺土壤杀菌剂 噻氟菌胺强内吸传导,对担子菌特效立枯/黑粉/锈病 环氟菌胺抑制白粉菌吸器、菌丝和附着孢的形成,内吸活性差白粉病 硅噻菌胺能量抑制剂,具有良好的保护活性,长残效,种子处理小麦全蚀病 吡噻菌胺机理独特,高活性、广谱、无交互抗性粉锈/霜霉/菌核 环酰菌胺机理独特,灰霉特效灰霉/黑斑/ 菌核 苯酰菌胺杀卵菌机理独特:抑制菌核分裂,无交抗,保护剂晚疫/霜霉病 环丙酰菌胺内吸保护,抑制黑色素合成,感病后加速抗菌素产生稻瘟病 噻酰菌胺阻止侵入,诱导抗性,内吸传导,持效期长,环境影响小白粉/霜霉/稻瘟病 氰菌胺内吸和残留活性好,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稻瘟病 双氯氰菌胺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稻瘟病 高效甲霜灵核糖体RNAⅠ合成抑制剂,保护、治疗、内吸运转霜/疫/腐霉 高效苯霜灵卵菌病害 萎锈灵选择性内吸杀菌,萌芽种子除菌,刺激省黑穗/锈病 呋吡酰胺强烈抑制琥珀基质电子传递,内吸传导,长残效水稻纹枯病 甲呋酰胺内吸,种子处理,黑穗病(玉米除外)麦类黑穗病 氟酰胺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保护/治疗/内吸,稻纹枯特效立枯/纹枯/雪腐 甲丙烯和咪唑类 嘧菌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新型/高效/广谱,保/治/铲/吸/渗所有真菌病害 肟菌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无交抗,广谱/渗透/内吸/保护白粉/叶斑等 啶氧菌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广谱/内吸/熏蒸/耐雨水冲刷麦类病害 唑菌胺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广谱/内吸/转移/混用所有真菌病害 氟嘧菌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广谱/内吸/长效/速效所有真菌病害 烯肟菌酯新型/高效/广谱/内吸所有真菌病害 苯氧菌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保/治/铲/吸/渗水稻稻瘟病 烯肟菌胺-- 嘧菌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广谱,保/治/铲/吸/渗白粉/霜霉/纹枯 肟嘧菌胺-- 水稻病害 噻菌灵抑制线粒体呼吸和细胞繁殖,有交抗,卵菌无效青霉/脐腐/菌核 氟菌唑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保/治/铲/吸白粉/锈病/黑穗 高效抑霉唑广谱,保护、治疗,优/广于抑霉唑锈病/灰霉/稻瘟 咪唑菌酮线粒体呼吸抑制剂(辅酶Q-细胞色素C),常混用霜/疫/黑斑病 氰霜唑线粒体呼吸抑制剂,保护/长效/耐雨,卵菌特效霜霉/疫病 抑霉唑破坏霉菌细胞膜,常混用,多做保鲜剂青霉/绿霉/白粉 咪鲜胺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广谱/ 非内吸/传导褐斑/白粉/叶枯

次氯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次氯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次氯酸钠溶液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hypochlorite solution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邮件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技术说明书编码: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于水的净化,作消毒剂,纸浆漂白剂等,医药工业中用于制氯胺等。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物理化学危险: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健康危害:经常用手接触本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本品放出的游离氯有可能引起中毒。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可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一次接触可能导致消化系统损害,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并且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密闭操作,注意通风,远离高热。操作

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阅读并了解所有预防措施。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还原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工作场所不得进食、饮水。 事故响应:如发生火灾,根据具体的着火物质选择合适的灭火剂。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如果有灼伤,就医治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被污染的衣物应清洗干净后再使用。 安全储存:保持容器密闭。储存于阴凉、干燥、通

次氯酸钠消毒浓度

商检推荐标准为:手的消毒为50-100ppm ;过脚池为200-250PPM ,工器具为150- 200PPM。关键是自己要验证一下消毒的效果 手池:50ppm 脚池:200ppm 工具器:100-150ppm 地面\墙壁等:150-200ppm HACCP通用教程上93页第五部分:化学药品配置、贮存和使用记录 食品加工企业使用的化学药品有消毒剂、灭虫药物、食品添加剂、化验室使用化学药品以及润滑油等。 消毒剂有:1、氯与氯制剂,常用的有漂白料、次氯酸钠、二氧化氯、常用的浓度(余氯),洗手液50ppm,消毒工器具100ppm,消毒鞋靴200-300ppm。 91页表面样品的检测记录指出,经过清洁消毒的设备和工器具食品接触面细菌总数低于100个/CM2为宜,对卫生要求严格的工序,应低于10个/cm2,沙门氏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不得检出。 这种产品操作特别简单,只要用食盐、水、通电20分钟,即可制成无毒无害的高效消毒液(次氯酸钠消毒液或者臭氧消毒液。次氯酸钠消毒液发生器产生的消毒液品质纯净、无毒、无害、无残留物污染,对人畜无害。特别适用于饭店、宾馆、学校、医疗卫生系统、公共食堂、办公室、中小型食品加工厂、养殖场、种植业等场所使用。 消毒物品比例有效氯含量(约)消毒方法与时间备注 餐具、茶具、厨具消毒 1:3600mg/L 浸泡5分钟再用清水冲洗,用原液直接喷洒更好 鱼肉类、水果蔬菜表面消毒 1:5040mg/L 浸泡3~5分钟再用清水冲洗 饮用水(井水、河水)消毒 1:5004mg/L 消毒30分钟可饮用 座便器消毒(家用) 1:10200mg/L 擦拭或浸泡,作用5~1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 病人唾液、呕吐物、排泄物 1:5400mg/L 浸泡,作用2小时再用清水冲洗 牛奶瓶、罐及幼儿玩具消毒) 1:16 120mg/L 浸泡3~1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 墙壁、家具、地面消毒 1:10200mg/L 擦拭、喷洒,作用10分钟也可以用原液直接喷洒,再用清水擦洗 病人衣物、用品消毒 1:16120mg/L 浸泡5~10分钟对深色衣服有漂白。再用清水冲洗 人体保健 1:16120mg/L 浸泡手脚3~5分钟,或擦拭身体可预防手痒、脚气病、身痒、伤口消毒及妇幼保健卫生 禽舍的消毒、除臭 1:21200mg/L 喷洒,作用5~10分钟再用清水擦洗 公用物品及环境清洁、消毒 1:10 200mg/L 擦拭办公桌椅、电话、沙发等,作用5~1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亦可用原液喷洒环境。 在抗洪防病消毒时,常采用次氯酸钠溶液进行消毒,其杀菌作用与漂白粉基本相同。由于次氯酸钠在水中同样产生次氯酸,再在水中极易产生氧原子和氯原子,病原体蛋白受到氧化和部分氯化作用而死亡。其消毒灭菌效果决定于溶液中的有效氯含量。由于生产次

杀菌剂的作用方式有哪些

杀菌剂的作用方式有两种:一是保护性杀菌剂,二是内吸性杀菌剂。保护性杀菌剂在植物体外或体表直接与病原菌接触,杀死或抑制病原菌,使之无法进入植物,从而保护植物免受病原菌的危害。德化新陆专家讲述此类杀菌剂称为保护性杀菌剂,其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药剂喷洒后与病原菌接触直接杀死病原菌,即“接触性杀菌作用”;另一种是把药剂喷洒在植物体表面上,当病原菌落在植物体上接触到药剂而被毒杀,称为“残效性杀菌作用”。 内吸性杀菌剂施用于作物体的某一部位后能被作物吸收,并在体内运输到作物体的其他部位发生作用,具有这种性能的杀菌剂称为“内吸性杀菌剂”。内吸性杀虫剂有两种传导方式,一是向顶性传导,即药剂被吸收到植物体内以后随蒸腾流向植物顶部传导至顶叶、顶芽及叶类、叶缘。目前的内吸性杀菌剂多属此类。另一种是向基性传导,即药剂被植物体吸收后于韧皮部内沿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向下传导。内吸性杀菌剂中属于此类的较少。还有些杀 菌剂如乙膦铝等可向上下两个方向传导。 不同的杀菌剂的作用方式也不同。在病菌侵染前施于植物表面起预防保护作用的,称为保护性杀菌剂即保护剂;在施药部位能消灭已侵染病菌的,称为铲除性杀菌剂;能被植物吸收并在体内传导至病菌侵染的部位而消灭病菌的,称为内吸性杀菌剂,许多铲除剂也是内吸剂,两者大多有化学治疗作用。因此,实用上常简单地将杀菌剂分成保护性和内吸性两种作用方式。德化新陆专家讲述它们的作用机理,也可大致分为两类:1、干扰病菌的呼吸过程,抑制能量的产生。2、干扰菌体生命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甾醇等的生物合成。保护性杀菌剂大多为杀菌谱广而杀菌力较低的产品。内吸性杀菌剂一般杀菌力较强,杀菌谱则较窄,其中有些品种对某种病原菌有专一的选择毒性。由于内吸剂在菌体内的作用点比较单一,病菌容易由遗传基因的突变而产生抗药性。为了避免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通常可选择适当的保护剂和内吸剂混合施用或轮换使用,这样可取长补短得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在使用时应根据病害发生的特点采取种子处理、叶面喷布和土壤处理等各种施药方法。 杀菌剂有哪些作用特性 要知道杀菌剂的作用性质。根据药剂对病害防治的作用来划分,大体分为三类: 保护性杀菌剂:这类杀菌剂能够保护未被病菌侵染的部位,免受病菌侵染,需要在作物没有接触到病源或病害发生之前,喷药才可收到效果

次氯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70796

次氯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次氯酸钠溶液 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hypochlorite solution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 次氯酸钠溶液7681-52-9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1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经常用手接触本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本品有致敏作用。本品放出的游离氯有可能引起中毒。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致敏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物。 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腐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未制定标准 TLVWN: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腐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微黄色溶液,有似氯气的气味。 pH值:无意义熔点(℃):-6 相对密度(水=1):1.10沸点(℃):102.2

(完整版)次氯酸钠(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次氯酸钠俗名:漂水、漂白水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hypochlorite solution CAS No.:7681-52-9 分子式:NaClO 分子量:74.44 技术说明书编码:919 生产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传真号码:企业应急电话:电子邮件地址: 生效日期:2010年4月9日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ⅹ 有害物成分浓度 CAS NO. 次氯酸钠≥10% 7681-52-9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8.3类其它腐蚀品 侵入途径:吸入、吸食、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次氯酸钠放出的游离氯可引起中毒,亦可引起皮肤病。已知本品有至敏作用。用次氯酸钠漂白液洗手的工作,手掌大量出汉,指甲变薄,毛发脱落。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立即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品走私案的腐蚀性气体。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无有害物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灭火注意事项: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上风方向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蔬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相应的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大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转移至安全场所。 消除方法:立即切断泄漏源,小屋泄漏用大量水冲洗。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经过培训持证上网,严格遵守工艺堆积和岗位操作法。操作岗位配备过滤式防毒面具、空气(氧气)呼吸器、像胶手套和全身橡胶防毒衣等。远离火种、热源以及易燃、可燃物,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与还原剂、酸类、碱类接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仓间。应与易燃或可燃物、碱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水质快速比色管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施。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应佩带防毒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工作服饰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次氯酸钠类消毒液卫生质量技术规范

附件1: 次氯酸钠类消毒液卫生质量技术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原液有效氯含量在4%-7%之间符合下列组成要求的次氯酸钠类消毒液:①杀菌成分为次氯酸钠、不含其他辅助成分的消毒液;②以次氯酸钠为杀菌成分,以烷基磺酸钠和(或)烷基苯磺酸、氢氧化钠和(或)香料为辅助成分的复配液体消毒剂产品。 2. 对原材料的要求 2.1. 次氯酸钠溶液:原料质量应当符合《次氯酸钠溶液》GB19106 中规定的A型质量标准,有效氯含量≥10%。 2.2. 烷基磺酸钠:原料质量应当符合《工业烷基磺酸钠》QB142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规定。 2.3. 烷基苯磺酸:原料质量应当符合《工业直链烷基苯磺酸》GB/T8447规定。 2.4. 氢氧化钠应当符合《工业用氢氧化钠》GB209规定。 2.5.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生活饮用水,或在生活饮用水基础上进一步净化得到的水。 3. 对消毒液的要求 3.1. 外观 无色或浅黄色清澈透明液体、无可见杂质、无分层沉淀。 3.2. 有效氯含量 在标识的有效期内,原液有效氯含量在4%-7%范围内。 3.3. 稳定性 包装后的消毒剂,在遵守储运、贮存规则的条件下,自生产之日起,有效期不得低于6个月。在标识的有效期内,原液有效氯含量不得低于标识有效氯含量下限值、且应≥4%。 3.4. 杀灭微生物能力要求

3.5. 允许使用浓度及使用条件 限用于一般物体表面消毒、食饮具消毒、果蔬消毒、织物消毒、血液及粘液等体液污染物品消毒、排泄物消毒;并规定按照限定的使用浓度、消毒时间、使用方法使用。

4. 检验方法 4.1. 外观 在自然光源或日光灯前裸视观察。 4.2. 有效氯含量 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有效氯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4.3. 稳定性 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室温留样法进行有效氯含量稳定性测定,有效氯含量下降率≤15%,且下降后的原液有效氯含量≥4%为通过。 4.4. 对微生物的杀灭性能 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消毒剂杀微生物试验方法进行测定。 5. 标签说明书 5.1. 产品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的要求。 5.2. 在注意事项中至少要标明下列内容: 5.2.1. 对金属有一定的腐蚀性;对织物有一定的漂白性。 5.2.2. 产品应贮存在阴暗干燥处和通风良好的清洁室内。 5.2.3. 运输时应有防晒、防雨淋等措施;装卸应避免倒置。

次氯酸钠说明书

次氯酸钠安全技术说明 中文名次氯酸钠 英文名Sodium hypochlorite 别名次氯酸钠溶液次氯酸钠(液体) 褪色,漂白剂安替福民次亚氯酸钠溶液 其他名称次氯酸钠溶液次氯酸钠(液体) 褪色,漂白剂安替福民次亚氯酸钠溶液分子式NaOCl 分子量74.43 物性数据 1. 性状:次氯酸钠为白色粉末,在空气中极不稳定。受热后迅速自行分解,在碱性状态时较稳定。一般工业品是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含有效氯为100~140g/L。 2. 密度(g/mL 25 毒理学数据 1.急性毒性[1] LD50:8500mg/kg(大鼠经口) 2.刺激性[2] 家兔经眼:10mg,中度刺激。 3.致突变性[3] 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菌1mg/皿。DNA损伤:大肠杆菌420μmol/L。细胞遗传学分析:人淋巴细胞100ppm(24h)。姐妹染色单体交换:人类胚胎149mg/L。 4.致癌性[4] IARC致癌性评论:G3,对人及动物致癌性证据不足。 生态学数据 1.生态毒性暂无资料 2 .生物降解性暂无资料 3.非生物降解性暂无资料 4.其他有害作用[5]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分子结构数据 计算化学数据 性质与稳定性 1.避免接触酸,还原剂,易氧化材料,有机材料,二氧化碳,胺,氨。 2.水溶液与碱金属,碱土金属和许多有机无机的活性化学药品是不相容的。 3.易溶于水生成烧碱和次氯酸,次氯酸再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新生氧,因新生氧的氧化能力很强,所以次氯酸钠是强氧化剂。其稳定度受光、热、重金属阳离子和pH 值的影响。具有刺激气味。尚未分离出无水试剂。碱性溶液为无色液体。缓慢分解出NaCl,NaClO3和O2。分解速度与浓度和游离碱有关。光照或加热能加速分解。 4.高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在储存过程中浓度会自动降低。固体次氯酸钠无论是在含有5个结晶水还是无水状态下均易发生爆炸。它也是一种强氧化剂,因此应避免长时间的皮肤接触或吸入。 5.具有强氧化性和腐蚀性。皮肤接触会引起烧伤。进入体内会导致黏膜腐蚀、食管或气管穿孔、咽喉水肿。吸入肺内会引起支气管严重烧伤和肺内水肿。接触和使用的工作人员应做好防护,防止次氯酸铵溶液进入人体内和皮肤。 贮存方法 应贮存在低温阴凉、通风的库房内。远离热源,严防日光曝晒。 合成方法 1.液碱氯化法 将一定量的液碱加入适量的水,配成30%以下氢氧化钠溶液,在35℃以下通入氯气进行反应,待反应溶液中次氯酸钠含量达到一定浓度时,制得次氯酸钠成品。 2.向冷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在反应器中将500g NaOH溶于500mL水,将此溶液与2kg碎冰混合。用致冷剂尽量冷却混合物(温度应低于-10℃),在冷却下减压通入氯气直至溶液增重800g为止。所得NaClO溶液中等浓度,可在阴暗冷处长期保存。 3.用漂白粉和碳酸钠反应制备。把100g含35%~36%有效氯的漂白粉与170mL水

次氯酸钠溶液安全技术说明

次氯酸钠溶液 业标识 中文名:次氯酸钠溶液 英文名:Sodium hypochlorite solution 推荐用途:用作漂白剂、氧化剂及水净化剂,用于造纸、纺织、轻工业等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GHS危险性类别:金属腐蚀物 GHS标签要素:象形图: 防范说明:远离火种、热源与易燃物,与还原剂、酸、碱类分开 存放,配备防护用品。 危险信息:具腐蚀性 警示词:警告 物理和化学危险性:有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致敏性。 人体健康危害:引起皮肤病、过敏反应。 环境危害:无明显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 人员接触后主要症状:有似氯气的刺鼻气味;用次氯酸钠漂白液洗手的工人, 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 应急综述:离开污染现场,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受污处。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混合物 危险组分:NaClO 化学名:次氯酸钠 通用名:漂白水 含量(以有效氯计):≥10%、≥13% 相对分子质量:74.44 CAS号:7681-52-9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急性和迟发效应、主要症状和健康危害:氯气中毒、灼伤皮肤、致敏。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燃烧性:不燃。 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有腐蚀性。 灭火方法和灭火剂:采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消防人员防护装备: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相应的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次氯酸钠说明书

次氯酸钠说明书 中文名次氯酸钠 英文名Sodium hypochlorite 别名次氯酸钠溶液次氯酸钠(液体) 褪色,漂白剂安替福民次亚氯酸钠溶液 其他名称次氯酸钠溶液次氯酸钠(液体) 褪色,漂白剂安替福民次亚氯酸钠溶液分子式NaOCl 分子量74.43 物性数据 1. 性状:次氯酸钠为白色粉末,在空气中极不稳定。受热后迅速自行分解,在碱性状态时较稳定。一般工业品是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含有效氯为100~140g/L。 2. 密度(g/mL 25 毒理学数据 1.急性毒性[1] LD50:8500mg/kg(大鼠经口) 2.刺激性[2] 家兔经眼:10mg,中度刺激。 3.致突变性[3] 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菌1mg/皿。DNA损伤:大肠杆菌420μmol/L。细胞遗传学分析:人淋巴细胞100ppm(24h)。姐妹染色单体交换:人类胚胎149mg/L。 4.致癌性[4] IARC致癌性评论:G3,对人及动物致癌性证据不足。 生态学数据 1.生态毒性暂无资料 2 .生物降解性暂无资料 3.非生物降解性暂无资料 4.其他有害作用[5]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分子结构数据 计算化学数据 性质与稳定性 1.避免接触酸,还原剂,易氧化材料,有机材料,二氧化碳,胺,氨。 2.水溶液与碱金属,碱土金属和许多有机无机的活性化学药品是不相容的。 3.易溶于水生成烧碱和次氯酸,次氯酸再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新生氧,因新生氧的氧化能力很强,所以次氯酸钠是强氧化剂。其稳定度受光、热、重金属阳离子和pH 值的影响。具有刺激气味。尚未分离出无水试剂。碱性溶液为无色液体。缓慢分解出NaCl,NaClO3和O2。分解速度与浓度和游离碱有关。光照或加热能加速分解。 4.高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在储存过程中浓度会自动降低。固体次氯酸钠无论是在含有5个结晶水还是无水状态下均易发生爆炸。它也是一种强氧化剂,因此应避免长时间的皮肤接触或吸入。 5.具有强氧化性和腐蚀性。皮肤接触会引起烧伤。进入体内会导致黏膜腐蚀、食管或气管穿孔、咽喉水肿。吸入肺内会引起支气管严重烧伤和肺内水肿。接触和使用的工作人员应做好防护,防止次氯酸铵溶液进入人体内和皮肤。 贮存方法 应贮存在低温阴凉、通风的库房内。远离热源,严防日光曝晒。 合成方法 1.液碱氯化法 将一定量的液碱加入适量的水,配成30%以下氢氧化钠溶液,在35℃以下通入氯气进行反应,待反应溶液中次氯酸钠含量达到一定浓度时,制得次氯酸钠成品。 2.向冷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在反应器中将500g NaOH溶于500mL水,将此溶液与2kg碎冰混合。用致冷剂尽量冷却混合物(温度应低于-10℃),在冷却下减压通入氯气直至溶液增重800g为止。所得NaClO溶液中等浓度,可在阴暗冷处长期保存。 3.用漂白粉和碳酸钠反应制备。把100g含35%~36%有效氯的漂白粉与170mL水

次氯酸钠的说明

次氯酸钠(NaClO)是用发生器的钛阳极电解食盐水而得,反应如下: NaCl+H2O→NaClO + H2↑ 次氯酸钠在水中水解形成次氯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如下: NaClO+ H2O→HClO + NaOH 次氯酸钠消毒液用于消毒的有效成份是HClO,HClO在水中离解,反应如: HClO ? H+ +ClO- HClO由于受水中某些杂质或光线的影响,会产生解,反应如下: 2HClO ? 2HCl+ O2↑ 次氯酸钠(NaClO)消毒液俗称84消毒液 1.84消毒液有一定的刺激性与腐蚀性,必须稀释以后才能使用。一般稀释浓度为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五,即1000毫升水里面放2到5毫升84消毒液。浸泡时间为10到30分钟。 2.84消毒液的漂白作用与腐蚀性较强,最好不要用于衣物的消毒,必须使用时浓度要低,浸泡的时间不要太长。 3. 84消毒液是一种含氯消毒剂,而氯是一种挥发性的气体,因此盛消毒液的容器必须加盖盖好,否则达不到消毒的效果。 4.不要把84消毒液与其他洗涤剂或消毒液混合使用,因为这样会加大空气中氯气的浓度而引起氯气中毒。 使用方法: 原液:清水为1:100,有效氯含量为500mg\l; 原液:清水为1:50,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 原液:清水为1:20,有效氯含量为2500mg\l。

1 浸泡法。将待消毒的物品放入装有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的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500mg/L 的消毒液浸泡10min 以上;对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枝杆菌和细菌芽孢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 mg/L~5000mg/L 消毒液浸泡30min 以上。 2 擦拭法。对大件物品或其它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消毒所有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参见浸泡法。 3 喷洒法。对一般污染的物品表面,用10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作用30min 以上;对经血传播病原体、结核杆菌等污染表面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 的消毒液均匀喷洒,作用60min 以上。喷洒后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人员应离开现场。 4 干粉消毒法。对排泄物的消毒,用含氯消毒剂干粉加入排泄物中,使含有效氯10000mg/L,略加搅拌后,作用2h~6h,对医院污水的消毒,用干粉按有效氯50mg/L 用量加入污水中,并搅拌均匀,作用2h后排放。 一、次氯酸钠化学品在造纸、纺织和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次氯酸钠是一种高效氧化剂,在水中以HClO 和ClO两种形态存在,HClO 极不稳定,易分解出O2。新生态的氧具很强的氧化能力,能破坏有机色素基团,使有色物褪色。所以,在造纸业用于漂白纸浆,纺织业中用于漂白织物。另外,次氯酸钠在无机化工、染料、冶金、医药、轻工、农牧方面均有用途.。在工业用水和饮用水处理领域中,次氯酸钠溶液可作杀菌灭藻剂使用时将工业品次氯酸钠溶液加水稀释,直接用耐腐蚀的泵加入水系统. 次氯酸钠入水后有次氯酸(HClO)生成,它是杀菌灭藻的主要有效成分。HClO 能对水中有臭味的无机物彻底氧化消除,使水得以净化,保护工业输水设备,使饮用水水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保证人体健康。 二、次氯酸钠消毒液在空气消毒中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