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之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会计的影响

论文之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会计的影响
论文之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会计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会计的影响

摘要: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变成一种新的发展趋向。我国经济已逐步的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中。我国企业要开展贸易活动,参与国际竞争,而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将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自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们越来越关注会计的国际化问题。推进会计和会计标准的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也会对我国现行的会计工作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会计是一门社会科学,它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诸多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这种环境上的差异,给不同国家的会计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各国的会计具有其国家特色。全球经济一体化方向的发展要求各国在其会计政策制定和会计事务处理中,朝着“沟通-协调-规范”的方向努力。基于我国的国情,会计国际化必须循序渐进,建立一套既借鉴国际惯例又符合我国国情的、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运作的会计模式。这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一任务对我国会计有极大的挑战,给现行的会计工作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会计准则会计环境会计市场会计信息化策略

Abstract:

With the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s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become a new trend of development. China's economy has gradually into the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ese enterprises to conduct trade activities, and participating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the accounting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economic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of business,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process.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naturally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There is a growing concern of 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issues. Promot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f accounting and accounting,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China's existing accounting will bring enormous impact and influence. Accounting is a social science, it is inevitable that political, economic, law. education and other social factors, the difference in such an environment. different countries accounting for the effects of varying degrees, with its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 accounting.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requir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ries in the direction of its accounting policy and accounting business, toward "communication-coordination - regulate" the direction. Based on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ccount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to be a gradual one, establishing a set of reference in line with international practices and China's situation. conducive to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orderly operation of the accounting model. This is an important task facing our country, this task is a great challenge for our accounting, to the existing accounting bring enormous impact and influence.

Keywords : economic globalization,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AS accounting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trategy

目录

1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2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影响----------------------

2.1我国会计准则顺应国际会计准则--------------------------

2.2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向------------------------

2.3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距---------------------------

3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给我国会计环境带来的影响---------------------- 3.1对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

3.2对经济环境的影响------------------------

3.3对社会法律环境的影响------------------------

3.4对科技教育环境的影响------------------------

4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会计市场的影响-------------------

4.1对我国会计事务所的影响----------------------

4.2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冲击---------------------

4.3对我国会计人员的影响---------------------

4.4对我国会计模式的影响---------------------

5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会计的应对措施---------------------

6文献参考---------------------

经济全球化又叫世界经济国际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的全球趋同化趋势。经济全球化是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全球化在高科技迅猛发展条件下的产物,其本质要求是把全球作为一个统一的自由市场,充分依靠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的分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为发展中国家提高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吸收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有利于引进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有利于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它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利和风险,使发展中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受到挑战。经济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是不均等、不公正的竞争机会。会计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自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进会计和会计标准的国际化,为全球经贸往来和资本流动减少或者消除“语言”上的障碍和成本,无疑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对我国会计准则、会计市场、会计信息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会计准则作为会计处理规范,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它对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市场的良性运行起到重要作用。经济全球化,将对我国市场会计准则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会计想更快的融入到国际贸易中去,必然会给中国的会计准则带来影响。

1 、经济全球化带来会计国际化,我国的会计准则顺应国际会计惯例已成必然。会计国际化的实质就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会计国际化的结果形成了国际会计准则。世界各国都制定了其相应的会计准则来规范本国的会计工作。目前世界各国大都制定了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会计准则来规范本国的会计工作,由于不同的国家受不同会计环境的影响,各国会计准则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会计的国家特色就决定了会计准则没有完全相同的国家,由于会计准则的差异所引发的矛盾也越来越多。各国会计准则之间存在的差异,给国际资金融通、资源的合理流动与配置造成了极大障碍。经济全球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如何进一步协调各国会计实务,达到各国会计资料的可信、可比与共享,制定全球会计准则的问题逐渐成为国际会计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已经加入WTO ,我国会计准则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市场建设服务,把我国国情同国际惯例有机结合在一起,把会计的国际协调与本土化研究反在当前会计理论研究的首要地位,我国企业按照国际惯例开展世界贸易,也要尽快与国际接轨,可见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2、,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向如下:

1992年,我国推行了《企业会计准则》,这也就是基本会计准则

1997年,我国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漏》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发布

1998年,我国又发布了收入、投资等7个具体会计准则

1999年和2000年,发布了2个具体会计准则

2001年,发布了6个具体会计准则

2007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会计准则

3、我国在07年1月1日新颁发了会计准则,目前为止我国已经颁布了38项会计准则。

新会计准则在许多重要的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它考虑到了中国经济目前的特点,针对特殊类别交易和特定类型行业的会计核算提供了具体的规定,并保留了一些不同于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在总体趋同的大背景下,实质内容基本相同,有一部分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存在实质性的差异:

公允价值的适度谨慎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主张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而我国则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做以下限制,比如生物资产(各种林木及牲畜)我国采用成本计量;投资性房地产而言,取得时采用实际成本,而后续计量在一定条件下,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企业合并方法的多样性。国际会计准则只讨论了非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规定采用购买法;而在我国国企之间的合并属于国资委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规定此类的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

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国际会计准则规定,把所有收到的政府补助都计入当期损益;而我国则按国家的不同规定做不同处理,如有的确定计入资本公积,有的做负债处理,符合条件才计入损益,无条件的政府补助作为当期收入。

(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新的经济环境促进了新的会计环境, 对我国经济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商机,但也必然给我国现临的会计环境产生相应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政治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加人WTO后,我国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将更加符合国际惯例,政府工作的重心和国家的一些重大经济方针将有所转移和变化,这将决定下一阶段我国会计工作特征的转变。另外,民主的政治环境和稳定的政策将为会计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基础条件,为会计制度改革模式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2、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经济环境的各个方面都将发生巨变,必将对我国会计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如企业跨国经营和引进外资的明显增加。我国会计必将朝着更加国际化的方向改革,企业中新的国际会计业务将层出不穷,努力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以适应国际竞争的压力和动力将迫使财会工作为之作出更大贡献,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要求越来越高。也会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和步伐,给我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我国的民族经济必将面对来自世界各国大型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而且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产生的新的业务、新的经营方式、新的组织方式等也必然会对我国会计产生重要影响,提出挑战,尤其是对会计服务的质量、类型和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3、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对社会法律环境的影响,从我国会计制度的现状来看,我国在总体上属于“立法会计”模式,英美法系国家的会计制度大多属于“民间会计”模式,两个模式之间尚存在很大差异。随着我国经济的国际化,资本流动的国际化,我国的会计模式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国外会计模式的影响。随着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以及不同国家对制定权的争夺,哪种会计模式会成为主流尚不得而知,这更增加了我国会计制度改革方向的不确定性。

4、经济全球化对科技教育环境的影响,我们将直面以网络化为特征的新经济的冲击,直面国外先进技术和教育的影响。这一方面可以大大丰富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内容,为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推动力和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即会计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是一种复合型人才,不但要懂得会计专业知识,还要

懂得外语、法律、计算机、国际商务惯例等知识,才能适应中国经济国际化的要求。

(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加入WTO后,会计市场的开放,国际会计公司要涌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行业和会计人才方面都受到了很大影响。

1、、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加入WTO后,我国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中国会计市场份额将被重新配置。我国跟国际接轨,阻碍国外事务所进入国内会计市场的壁垒将不复存在,他们将与国内事务所展开全方位的竞争。与境外事务所相比,我国会计事务所在组织创新、内部管理、执业水平、人才资源、抗御风险能力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会计事务所在经济全球化的脚步靠近下竞争会更激烈,也遭受了很大的影响。如果国内事务所不进行内部机制创新,国内事务扬市场优势将逐步丧失,境外事务所凭借其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管理以及一流的薪酬将逐步占据统治地位。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普遍存在着两种现象:一是事务所较多,实力较弱;二是内部机构设置重叠,大而全,小而全,大多涉及验资、查证、基建投资咨询等审计业务。中国会计市场的卖方主体是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国家实行十分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我国对境外会计师事务所常驻代表对外承办业务及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中境外会计师签署报名的适用范围尚有一些限制。未来公司的无边界化也就使得会计师事务决不能单纯地只在国内经营,它需要走出国门,寻求全球的发展。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尚未具备此能力。能够提供全球化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寥寥无几,能与国际知名的会计公司相抗衡的更是屈指可数。作为初起步的我国会计行业,及早做好方位的准备极为重要。我国企业活动会全球化,而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由于规模.人员素质.全球经济业务处理经验以及成本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目前还无法为其提供全球性的服务,这是我国会计事务所面临的一个大挑战。

我国会计市场的开放意味着不仅包括五大会计公司汹涌而入,而且其他中小会计公司都可以到我国从事审计鉴证等业务,也可以对我国的企业单位提供全面的会计服务;与之相应的是随着我国在海外的融资规模的扩大,我国企业将走出国门。因此,WTO对我国会计市场的影响是全方面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际会计中介机构涌入会抢占我国会计机构市场,促进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我国逐渐取消国际会计机构在业务方面,机构数量方面,国外从业人员,规模等方面的限制,使其享有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同等的竞争机会和权利。由于国际会计机构在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优越,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是难以竞争的。一些规模大.质量好的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可能会成为国际会计机构的一员,而一些小型质量差的会计师事务所将会消失。为了适应竞争,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并应加大力度。二是会计行业将面临人才流失的压力。市场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会计行业是高智商行业,人才资源是重要的资源。人才竞争的主要手段是高薪,其次是提供发展的机遇。优越的工作环境等条件与国内会计行业进行人才竞争夺战。三是为客户提供全球性的服务。由于经济的全球性,单纯的国内经营不是公司的发展方向。企业发展的国际化,必然要求为其提供会计服务的会计事务所服务全球化。

要与境外事务所抗衡,必须加强员工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同时还要坚持高水准引进大批懂外语,熟悉计算机操作以及国内外法律高级会计人才,引进熟识电子商务内部审计等方面的人才,形成人才层次复合化,知识结构多元化格局,而且还要重视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问题。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扩大规模和业务的同时,应下大力气加强行业自律和法制监督,坚持执业的独立性,严格执行独立审计准则,加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对触犯行规和法律的从业人员应严惩不怠,对严重违反行规和法律的事务所进行淘汰,以保证行业独立性,力争尽早改变行业形象,提高执业信誉。因此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合并已是大势所趋,通过

合并可扩大事务所的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可使事务所实现规模效应,增强抗风险能力。此外,我们还应努力创建自己的国际品牌事务所。我国加入WTO后已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更多的中国公司将参与国际竞争,同时其国际客户也会日益增加。我国的事务所应在引进新的国际服务规范以及国际审计标准和技术的基础上,拓展国际业务领域,创建自己的品牌事务所,与国外会计公司展开竞争,提高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国际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2、从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将面临的冲击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将面临较大的冲击。加入WTO后,按照市场准入原则,我国必须开放服务市场,这当然包括会计服务市场。会计市场要开放,国际会计公司要涌入,这必将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产生巨大冲击,从而影响整个会计服务行业。虽然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通过市场体系建设和行业内部体系的改革,已成为第三产业中发展速度最快、最具吸引力,最有前途的新兴产业。但长期以来,由于相关法规的不完善,人们对该行业的作用认识不足,实际上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产业来重视,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公司相比,还显得很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第一注册会计师行业法制建设虽初具雏形,但与现实需要比较还相差很远,会计市场还有待于规范。第二注册会计师队伍虽不断壮大,但其内部管理水平不高,执业水平有待提高,人员素质与跨国公司竞争还有明显不足。第三我国的会计市场业务量很大,但注册会计师服务公司的规模和质量远远满足不了需要,资金条件和市场环境还不理想。第四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市场信誉和形象有待改善等。就整体而言,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由于历史较短,独立性、风险意识较薄弱,内控制度也不够健全,再加上执业环境等诸多问题,致使个别事务所丧失应有的职业道德,参与作假或提供伪证,产生了一些上市公司的舞弊问题。

不光有不利影响,当然经济全球化对也有利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壮大和会计行业整体的发展:首先是促使各会计服务公司转变经营观念、经营机制,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按照国民待遇原则,国际、国内会计公司具有相同的政策和法律约束,处于平等的市场地位。在国际会计公司的挑战下,国内会计公司不得不面向市场,面向客户,转变观念。积极开展市杨营销;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和责任意识必然会加强;国内会计公司为了实现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目标,必然加强内部管理,围绕提高执业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而强化内部控制、业务培训、人事管理等方面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其次,国外会计公司的进入,为我国会计公司的改革和进步提供了参照对象,他们可以比较直接的学习外国会计公司在客户开发、人员控制、信誉维护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经验,从而提高管理水平。第三,有利于会计行业开展新业务。WTO要求各成员方允许外方进入会计服务行业的各个领域,这必然促使本国会计公司在相关领域的业务开拓,并进行业务创新。近些年,世界五大会计公司的传统业务占总业务的比重已大大缩小,取而代之的是包括签证、会计服务、税收、管理咨询和法律、保险精等、网络信托签证等新业务和新领域。我国加入WTO以后,会计行业的发展空间必然扩大,在涉外税收业务、管理咨询、信托签证等方面必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3、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须要有较大提高

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会计行业是高智商行业,人才资源是重要的资源。人才竞

争的手段一是高薪,二是提供发展的机遇。国际会计机构将以高薪、出国培训的机会、优越的工作环境等条件与国内会计行业进行人才争夺战。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缺点主要是:知识层次比较低下,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还比较陈旧,还不够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会计人员无论在文化素质专业技能,还是在学历结构知识结构方面,都与入世后企业建立新型的现代公司制度所提出的要求相差甚远。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看,我国大多数基层会计工作人员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较低,特别是知识面窄,职业判断能力差,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对财务会计的本质要求。尽管明文规定在职会计人员每年要保证一定时间的培训学习,但是,执行尚处于起步阶段,继续教育尚未正常开展。反观发达国家,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已久,经济生活、经济业务相对较为稳定,会计制度较为健全、成熟并成体系,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相对较高。

加入WTO后,国内的企业必然面向国际市场,企业对会计人员提出新的要求,国外会计师事务所的进入,不可避免地实行雇员本地化,高薪招聘员工,挖走高素质会计人才,使中国会计业面临人才流失的挑战,对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知识结构和工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中外兼通的会计本领,还要有相关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参与管理和决策,而目前我国高级会计人才缺乏。急需大量外向型复合性的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适应愈来愈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因此,为了培养适应加入WTO后的高级复合型的国际会计人才;其次,要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再教育,使目前的饿会计人员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国际会计惯例,迅速更新知识和更新观念,促使员工经常给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再次完善会计专业技术考试和考核制度,增加国际会计准则外语网络技术等新内容,以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面对这种现状,要转变企业经营机制与国际接轨,必须借助会计教育,加快培养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职业道德好能够胜任并履行会计国际化职能的复合型外向型的人才,这是我国会计教育的总体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抓好现有会计人员的在职教育。我国传统的会计教育存在许多与加入WTO要求不相适应的弊端;会计教育观念落后,教育目标缺乏合理定位;课程体系不尽合理,内容单一,电算化程度较低。从长远考虑,当前要抓好会计教育制度的完善工作,包括专业人员在校教育和执业过程中的后继教育。面对这种现状,要转变企业经营机制与国际接轨,必须借助会计教育,加快培养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职业道德好能够胜任并履行会计国际化职能的复合型外向型的人才,这是我国会计教育的总体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抓好现有会计人员的在职教育。我国传统的会计教育存在许多与加入WTO要求不相适应的弊端;会计教育观念落后,教育目标缺乏合理定位;课程体系不尽合理,内容单一,电算化程度较低。从长远考虑,当前要抓好会计教育制度的完善工作,包括专业人员在校教育和执业过程中的后继教育。

4,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会计模式的影响

⒈对会计目标模式的影响

会计目标模式是指会计工作的基本服务方向,代表着社会各利益集团政治经济利益

的基本要求,在我国社_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我国实行的是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的

会计目标模式.加人WTO后,中国的资本市场,证券市场将进一步开放,全球范围内的资

本市场将直接流入中国市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满足投资与债权人的信息要求将

成为会计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样,我国的会计目标模式必将在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的基础

上,逐步向以投资人和债权人利益为导向的会计目标模式偏斜.

⒉对会计规范模式的影响

会计规范模式是指所有能对会计实务起约束作用的原则,准则,法规,条例和道德守

则等的总和,它是联结会计目标与会计实务的桥梁和纽带.一般而言,会计规范可以分为

会计法律规范,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准则规范三类.目前,我国会计法律规范主要是

以《会计法》为核心的一系列法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尚不健全;而会计准则规范是由会计

准则和会计制度共同组成的.加入WTO以后,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完善会计法

律规范;修订会计准则规范,改变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的局面,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

前的迫切任务.

⒊对会计监督模式的影响

会计监督模式是指围绕会计监督的对象范围,组织机构,依据标准以及运作方式而建

立的经济监控体系.一般而言,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主要靠内部审计机构,企业外部的会

计监督主要靠社会审计机构.中国目前存在着,内部审计机构监督不严,外部审计机构力

量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加入WTO后,外国会计机构必将大量进人中国会计市场,中国的

民间审计将受到严重挑战.因此,借鉴国外成熟的会计监督体系,构建一个集法律性,行

政性和社会性于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企业会计监督模式已成为必由之路.

⒋对会计教育模式的影响

会计教育模式是指会计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培养,提高的方式,途径的总称.目

前,我国会计教育模式存在着观念旧,教育方法落后,后续教育制度不健全,教育考核办法

不科学等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我国会计从业人员业务水平,管理水平不高,综合素质不高

等问题存在.加人WTO以后,面对国际同行的激烈竞争,我国会计教育模式必将受到严

重的挑战,改变我国目前会计教育模式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将是我国会计教育面临的紧迫

任务.

⒌对会计管理模式的影响

会计管理模式是指国家对全社会的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进行组织管理的方式.国际

上,代表性的会计管理模式有两种,即以美国为代表的"协会模式"和以法国为代表的"政

府模式".在中国,我国的会计管理模式更为强烈地表现出政府特征.加入WTO以后,如

何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的经验,改革我国过分强调集权的政府管理模式,也是我们会

计改革的迫切任务之一.

(四)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会计的应对措施:

1.考虑中国国情,正确处理会计国际化和国家化的关系。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会计的国际化和国家化是一对矛盾。会计的国际化强调会计准则在国际范围内可比,而会计的国家化则强调会计准则在某一国的特性,这是会计准则这一事物的共性与特性的矛盾。加入WTO 以后,我国资本市场范围逐步扩大,企业跨国经营日益频繁,加速会计国际化进程有利于投资者和管理者用一把尺子来衡量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因此,在不与中国法律和经济实际相抵触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原则和会计程序、方法。但是,中国在推行会计国际化进程时,又必须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因为会计工作是基于一定的国情背景的,有什么样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历史传统,就有什么样的会计,不同的国情孕育不同形式的会计。所以,在借鉴国际惯例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分析异同,认识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取长补短,才能创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

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问题,应从以下方面注意:

首先我们在吸收借鉴先进的会计理论.方法时,还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中国特色。任何会计理论方法都有在一定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生搬硬套解决不了问题。

其次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的地位和处境是很不相同的。国际会计准则仿佛是一把双刃剑,发展中国家利用它获得外资的同时,却也也开放市场,损害一定的经济利益作为代价。在利益权衡下,我们必须作出趋利弊害的抉择。在照顾国庆需要的前提下,我们应尽量与全球化会计准则或国际惯例保持协调。

再次,我们还应看到,国际会计准则只是相对的,按目前的情况看,它最多只能是各主要资本市场上统一使用。由于各国会计环境的巨大差异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失,试图以一套国际会计准则应用于全世界每一个国家的每一个企业,还只能是一个美好的理想。

我们应采取积极措施,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改组活动,努力争取一定的地位,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赢回一定的利益。

2.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协调,把中国会计推向世界。对中国会计国际化更深层次的认识应该是,中国不仅要借鉴和吸取国际会计准则成功的经验,更要能够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促进中国特色会计理论体系能为国际会计学界所理解和接受,提高中国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中的影响力,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切身利益。加入WTO后,我国的会计改革将承受着更大的国际压力,我们主张顺应会计国际化的潮流,反对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变成“英语角”或“富人俱乐部”,反对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变成“倾销”西方发达国家会计理念的机构。我们要加强与亚洲各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沟通与交流,积极参与所有重要的国际会计组织的会计协调活动,充分利用国际讲台,完全有可能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发挥重要影响,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服务。

3.会计国际化进程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目标,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我们可以借鉴各国的经验,学习先进的方法,但是我们决不能操之过急,认为中国的会计改革应该是超前的、先进的,是能够与其他经济发达国家相匹配的。国外的具体会计准则都有特别的背景和案例教训,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几经修订逐步形成的一套规范体系,如果我们一味追求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忽视中国国情,就会导致认识上的失误。我国会计国际化的根本目的是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因此,会计国际化进程应服务于改革实践,立足长远,不求速成。

4.加大执法力度,确保会计制度的贯彻实施。经过二十多年特别是近十年来的会计制度改革,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会计规范体系。但有良好的会计标准,还必须有严格的执行和监督,没有严格的执行和监督,再好的会计标准也将难以发挥其预期作用。加入WTO后,整个市场经济将严格按法律、规则、惯例、程序办事,这必然对我国目前的会计执法环境提出挑战。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和维护各经济单位的合法利益,推动会计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

5.加快培养高素质国际型会计人才,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综合业务水平。我国的会计理论水平和教育水平低,会计人员总体素质不高,一时很难适应西方复杂的会计方法和原则,即使借鉴过来,也不一定就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会计在人们心目中的作用还往往停留在做假账和逃税方面,会计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企业管理者对会计的要求也因此而停留在浅层次上,这些都制约了我国会计国际化深度和广度发展。因此,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改革会计教育体制,引进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教材,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与造就大批能适应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会计人员;另一方面,要加强会计继续教育,使在职会计人员不断进行会计知识更新,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具体来说,

不仅要掌握国际上通行的财务会计、审计等知识,具备相关的经济法律知识,而且要掌握外语、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等工具的使用。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进一步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脱钩改制工作,使会计师事务所真正成为独立机构(2)加快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联合兼并的进程,走一条强强联合的道路(3)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加入国际会计公司以借鉴外国同行的管理体制和方法,增养执业人员并提高素质,使我国民间审计尽快成熟起来(4)完善事务所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提高事务所及其成员的风险意识,审计效率和服务质量,这是提高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途径(5)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作用。积极组织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及时介绍国内先进经验和理论,提高执业人员的理论水平和道德水平等。

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会计同时还应做到:完善会计核算制度,规范、开拓会计市场,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以及加强会计行业的管理与监督

总之,加入WTO后,我国会计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和激烈的竞争,但也有较大的发展机会和空间。正如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危险感和进取心就不会进步,甚至会消亡,中国会计业应以加入WTO为契机和动力,正视自身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根据WTO运行规则的需要,加快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学习和借鉴国际知名会计公司的管理经验,促使我国会计业尽快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国际化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周小川。关于会计准则国际化问题[N].中国证券报,2001-04-13

[2]乔伊(Choi,F、D、S)常勋。国际会计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3]陈信元。新中国会计史[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4]冯淑萍。积极参与推动协调为我所用[J].会计研究,2001,(10)

[5]刘玉廷。新准则新制度的中国特色及与国际惯例的协调[N].中国财经报,2001-03-29

[6]刘威著。国际会计准则可比性研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7]姜永德。试论会计国际化[J].北京商学院学报,1999,(1)。

[8]曲晓辉。中国特色的会计解读[J].会计研究,2000,(4)。

[9]赵军天。浅析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财会研究,2005,(2)。

[10]田晓燕。关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会计之友,2005,(4)。

[11]冯正中。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策略选择。商业会计,2005,(12)。

提供的答辩重点:

1:做为一名会计专业的学生经济全球化将会给你带来哪些影响?你将有何打算?

2:请你简单阐述下我国会计的发展趋势。

3:文中提到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会计市场的影响,你认为什么影响最重要?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4:面对经济全球化,你希望国家怎样协助会计产业的发展?

国际贸易论文题目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一、WTO问题研究 1.WTO多哈回合谈判的难点及出路 2.WTO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 3.WTO与发达国家贸易政策的变化 4.WTO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 5.WTO与贸易保护 6.WTO相关案例研究 7.WTO政策效果研究 8.WTO的保障措施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9. 如何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发展我国的 对外贸易 二、跨国公司问题研究 1.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趋势探讨 2.跨国公司与中国制造业基地 3.跨国公司的东道国战略管理问题 4. 5.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问题 6.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成长与重构 7.跨国公司的生产外包战略 8.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问题 9.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产业集群的影 响 10.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11. 跨国战略联盟发展的新趋势分析三、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问题 1.我国企业走出去问题研究 2.浙江省服务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研究 3.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案例分析 4.国有外贸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5.流通产业的国际化经营问题 6.普惠制的利用问题 7.中外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差异研究 8.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 9.外贸企业管理 10. 浙江“三资”企业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11.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面临的困 境及对策分析 12.外贸企业如何应对外汇风险 13.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策略研究 四、中国外贸的现实问题研究 1.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和对策探讨 2.如何应对反补贴 3.我国应对反倾销问题 4.我国外贸应对技术壁垒问题 5.我国的出口退税改革问题 6.我国外贸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问题 7.我国外贸有效竞争体系的建设问题 8.我国外贸政策的未来取向问题 9.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10.我国外贸顺差问题研究 11.经济特区发展问题研究 12.我国外贸体制改革问题 13.我国加工贸易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析 14.我国出口商品市场多元化问题研究 15.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升级问题研究 16.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贸易摩擦问题研究 17.SA8000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 析 18.中美贸易摩擦分析 19.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我国政府行为选择 20.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非政府行为研究 21.延长我国加工贸易国内价值链问题探析 22.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 23.关于中国外贸依存度的探讨 24.产品征收出口税的影响以及对策 五、浙江对外经济与贸易问题研究 1.浙江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对策研究 2.浙江农产品贸易战略的选择 3.浙江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对策分析 4.浙江发展外向型经济优势与对策研究 5.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研究 6.浙江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7.浙江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8.浙江省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及前景分析 9.专业市场的国际化发展研究 10.浙江进口贸易的发展前景分析 11.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经济增长贡献的实 证研究 12.长三角外贸竞争力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经济全球化的论文: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经济全球化的论文: 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交往的日益增多,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世界经济步入高速发展轨道,世界各国各地区在资源、资金、人才、科技等方面的互补性进一步增强,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于是世界经济日益发展成为一个整体。这种趋势我们称之为“经济全球化”。 探寻经济全球化的源头,可追溯到新航路的开辟。14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城市国家出现了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早期资本家、冒险家渴望得到欧洲之外的特产(如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将欧洲的商品销售到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以图发财致富;同时又要绕开控制了东西方商路的奥斯曼土耳其,所以以葡萄牙、西班牙为首开始了探索到达东方的新航路的历程。经过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的探索,到达东方及环球航行的新航路开辟出来。新航路的开辟,彻底宣告世界各地隔绝状态的终结,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也是殖民国家对殖民地征服掠夺的过程。美洲大片的庄园被开辟出来,导致了“三角贸易”的兴起与繁荣;欧洲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往非洲,但交换的是近亿的黑奴;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等整船整船地运往欧洲,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8世纪,英国逐步征服了印度,大肆掠夺印度的棉花等原材料,并把棉布等商品倾销到印度。由此可见,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繁荣与非洲、美洲、亚洲有着密切的联系,欧洲不再是独立地发展经济。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科学技术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劲的动力。1765年,英国织布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了。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用于纺织部门,将人类推进到蒸汽时代。随后,交通运输等部门使用蒸汽动力,火车、汽船相继发明问世,生产效率获得飞速提高。此后,法国、美国等国也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销往国外,亚非拉地区成为其工业原料供应基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但东方从属于西方。19世纪70年代,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汽车、电报、电话、飞机等相继问世,并投入使用,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促使垄断组织形成、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1869年埃及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并被英法控制,1914年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并被美国控制,这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航程,便利了列强攫取世界范围内的利益,把世界经济活动从时间、空间上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形成了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经济,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便捷、快速。这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优势互补、互相依存,日益紧密地形成一个整体,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在不断发展。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东西方两大集团剑拔弩张局面消失,世界呈现“一超多强”格局。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力量在不断增长,成为有效扼制美国霸权主义的重要力量;世界局势得到缓和,各国都制定了适合本国发展的政策,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便利条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便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竞争中取胜。 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是国际金融的发展,同时金融机构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更加现代化,国际资金流通速度随之加快,国际金融市场的相互依存度空前加强。

【完整版毕业论文】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论文)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如何既把握住大好机遇,又沉着应付严峻挑战;既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又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道路,是一个事关前途和命运的历史性课题。本文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面临的新问题出发,探讨了社会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策略,最后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多样化发展的一支奇葩。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明显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迅速提高,为更深入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经济基础。与此同时,全球化以新科技革命为主要推动力,以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广泛交往为基本内容,以各民族国家的相互依存发展关系为纽带,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和广阔的世界舞台,使中国社会主义在全球化发展中既可以利用科技革命的最新成果,又可以借鉴其经验教训以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动力。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围绕三大问题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即是社会主义与全球化进程在当代条件下互动的产物。① 一、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它是以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发展为驱动力,以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为中心,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发展成为世界性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是超国界的、全球性的经济活动行为。近二十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动力,以世界市场为依托,以跨国公司为载体快速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不仅影响到世界经济,而且影响到世界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关系到各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作为世界科技进步和国际交往扩大与深化的产物,经济全球化表明资本、商品、技术等生产要素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因而它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社会化等方面具有进步的意义。然而,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其主要动力来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因而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向全球扩张、试图 ①宋士昌,李荣海.全球化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中国社会科学,2001(6).

论文经济全球化

论文经济全球化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浅论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论文 浅论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发展更加深入,这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对于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在抓紧机遇加快发展的同时,必须审时度势,规避风险,从而使中国经济成为更重要的经济体。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世界经济活动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提供服务、技术转移、相互依存与相互联系而形成的超越国界的全球范围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跨越各国、各地区的界限,相互融合成整体的过程。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各国与各地区的经济互相交织、影响以及融合而成的统一整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的经济行为规则,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也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对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并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适应着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受到很多因素的推动,目前已经成为生产社会化与经济关系发展国际化的客观趋势。其最根本动力就是社会生产力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革命成果以信息技术为核心飞速转化为生产力,跨国公司发展的蓬勃之势,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力日益加强,涌现了大量的服

务业和新兴产业,纵观世界范围,贸易投资自由化已经成为主流的经济政策,大量的区域经济合作更是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有利于吸引外资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发展无疑是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给他们。在新兴市场中,中国是主要的外资接收国,这与跨国公司对我国增速快的新兴经济体投资的增加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反映出我国经济的快速成长,大量引入外资,有利于满足国内资本需求,提供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资金,是对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生产力的促进。外商进行投资的同时,一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被引进,推动着我国企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2.对贸易的影响 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入,中国目前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从1994年起对外贸易顺差开始连年增长,即便是中国加工业在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的重大影响,2009年后我国许多企业的出口量仍达高位,率先使中国经济复苏,在经历了全球性的打击后,一批有实力的企业推陈出新,升级换代,反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3.有利于劳动力分配 中国巨大的农村人口和剩余劳动力始终是在努力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但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对外贸易加工等企业吸收了大量的农村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机遇挑战和代价毕业论文

摘要 ?J 17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关键词 1.经济全球化背景分析 1.1 经济全球化的界定,(3) 1.2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3) 1.3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因素,(3) 2.1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2.2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 2.3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 2.4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机遇 3. 经济全球化中我国面临的挑战 4.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代价与对策 4.1中国改革开放现状 4.2经济全球化的代价 4.3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参考文献 ” (4) ,” (5) ( 6) ( 7) (9) (9) ”,” (9) ( 11) 2.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机遇( 4) (1) (2) (3)

( 11)( 12)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它犹如 一把“双刃剑”,既给一个国家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使一个国家的发展伴随着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风险。不仅给发达国家带来了直接的经济利益,而且也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快速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并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合作中获得投资和技术,得到各国在生产和管理上的帮助与合作,从而提高了本国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实现了本国经济持续和快速发展。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发展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这种影响也同样既有机遇也有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竞争中增强实力。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机遇挑战代价对策

关于国际经济学毕业论文

关于国际经济学毕业论文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已然深入到了全球各个领域,对全球的政治经济乃至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然而在法律领域,国际经济法则是受其影响最为深刻的一个法律部门。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国际经济法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的新变化与新问题。本文从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经济法的影响着手,以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法的含义、二者相互的关系,以及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国际经济法的变化为视角进行探索分析,旨在阐析当代世界背景下国际经济法的变革动力和方向等问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法;跨国经济 一、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法的含义 经济全球化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得到认可,但关于其概念的定义却众说纷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则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 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大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解释:首先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世界各国经济联系逐渐加强,原先局限于各个不同经济体之间的经济体制与经济活动在全球化进程中融为一体,世界经济自由市场逐步形成,各国之间的依赖程度日渐提高;其次,世界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世界经济逐渐互通互融; 再次,为了构建和谐的世界经济体制,国际经济协调机制日益强化,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约束与规制日益显著。总的来讲,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

经济全球化论文

摘要: 经济全球化是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在当今社会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要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但同时必须明白经济全球化又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只有正确利用她的积极一面,并对其所可能带来的危害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从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特点出发,简要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并提出适当的应对策略。 一.经济全球化的由来及其实质: 经济全球化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整个历史的,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生产力决定生茶关系。经济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全球化的生产关系,而这种生产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便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随着资本主义机械化大生产的生产方式的产生,人类的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大量财富。但在创造出强大生产力的同时,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新的问题,一方面,大量的产品被高效的机器不断制造出来;另一方面,本国的消费市场已经饱和,导致大量产品滞销。因此,开拓海外的市场便成了唯一解决的途径。除此之外,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力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也不断加大,本国的资源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寻找海外更多的资源。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和消费的全球化,将世界的市场和资源都充分利用。因此,解决资本主义上述的问题的唯一方法,便是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在我看来便是生产力、生产资料和生产方式的全球化。所谓全球化,便是将整个世界变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就经济全球化来说,即将世界变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 统一的大市场便意味着全球性的合作,但也更意味着我全球性的竞争。正如马克思唯物论中所讲,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总体,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因此,我们须看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其正面的效应,也有负面的效应。

国际经济贸易毕业论文题目

国际经济贸易毕业论文题目 1. 论当代国际贸易方式创新及对我国的经济影响 2.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制 3.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比较优势研究 4.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企业跨国经营 5. 中国引进外资战略的现状与展望 6.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发展战略 7. 我国服务贸易现状及发展对策 8. 入世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9. WTO贸易救济措施研究 10. 入世后,两岸三地投资经贸关系发展研究 11. 中国纺织品出口国际竞争力研究 12. 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 13. 跨国公司在华扩张模式透析 14. 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15. ××地区外贸出口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16. 中国知识产权战略的构建 17. 论出口结汇风险的防范 18. 美国对我贸易保护及我国的对策 19. 出口骗税问题的剖析及其防范 20. 我国出口产品非正常低价现象探讨 21.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22. 中国出口退税制度改革及其影响

23. 后配额时代的中国纺织品贸易 24. 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分析 1.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2. 浅析贸易自由与保障措施 3. 中国石油战略 4.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5. 外资流入的影响因素与外溢效应 6. 美国条款与我国应对策略 7. WTO特别保障措施及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8. 我国纺织工业的未来 9. 中国加工贸易发展战略研究 10. 中国外贸依存度问题 11. 中国崛起过程中的贸易摩擦 12. 跨国公司市场进入模式选择及东道国的政策干预分析 13.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战略选择 14. 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的动因及我国的应对之策 15. 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16. 美国巨额贸易逆差分析 17. 美元贬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 18. 反倾销预警机制的构建 19. 分析我国当前的贸易形势 20. 社会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 1. 我国企业 FDI 的区位选择分析 2. 行业协会在规范出口竞争秩序中的作用探讨 3. 入世保护期满后我国零售业的竞争策略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

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区位选择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大规模、全方位的推进,国际政治经济环境起了重大变化。经济自由化的趋势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区位因素在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时的影响程度及其性质。本文采用数据和图表的方式,通过行业和区域两个角度分析了跨国公司在中国区位选择的现状;通过最新的数据,运用比较综合的方法,全方位多层次的衡量了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策略种类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如政策环境,人文环境,民众对外资的态度,金融监管制度,法律完善程度,企业运行状况,人均GDP,土地成本,聚集效应,交通与教育,国民素质等等;从而获得有益的政策建议,即各地区在制定吸引跨国公司的政策时,既要了解自己的区位优势, 又要辅之以最佳的政策组合, 才能实现政策设计者的目的,增强对跨国公司投资的吸引力。 关键词: 跨国公司投资区位选择 Key: With the extensive, omni-directional promotion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great change has arisen in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ic environment. Economic trend at the time of changing the factor of traditional position in th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position of the trans-corporation is chosen to a great extent influence degree and their property too of liberalization. This article use the way of data and charts to analyze current area trans-corporation situation in China that position choose; through the newest data, use a comprehensive way, and omni-directional multi-level measurement tactics kind that trans-corporation makes an investment in China probe into their influence factors. Such as the policy environment, humane environment, attitudes toward foreign capitals of people, financial supervisory system, the law improves the intensity, enterprise's operation conditions, per capita GDP, the cost of land, gathering, traffic and education, national quality, etc. Thus we obtained the beneficial policy recommendations, i.e. every area should understand one's own position advantage while making the policy which attract the trans-corporation, and also is set off by the best policy association, and that is the way we realize the policy designer's purpose---strengthen the appeal invested in to the trans-corporation. Keywords: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investment location choice 联合国《2005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中国在2004年以61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额,继续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最大外资流入国,在全球范围内成为第三名,仅次于美国(960亿美元)和英国(780亿美元)。而其中大部分外资都是由在中国的跨国公司来完成的,据介绍,截至2005年8月底,共有来自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在华投资,累计投入资金6000亿美元,企业超过53万家。目前,留存注册外商投资企业约28万家,外资2455亿美元。 中国何以能够吸引大批跨国公司前来投资,它们在中国又如何比较衡量,如何选择投资地点,本文将这些问题理解为区位选择。研究中国特有的区位优势,对于理解、分析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动机及区位选择战略,制定合理的政策方针和科学的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看法(原创论文)Economic Globalizatio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Not Always Beneficial Niko 20120101123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the increasing interdependence among the countries of the global economy through the expansion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service business, scale of capital flow and widely applied technology (IMF 12). It 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features of the global economy, including production globalization, capital globalization and trade globalizatio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been occurred for the last several hundred years and is growing rapidly. Although its development makes bette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the worl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essentially a spontaneous process of market mechanics. It is benefit-oriented without macro-control and will not self-regulate in ways to ensure fair distribution of benefits, causing instability in the world economy (Xu 98). Because of the instability of economy and other reason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not always beneficial for all nation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developing without a negotiation mechanism, causing the instability of the world economy, and as the global economic chain becomes increasingly closer, the possibility of causing an economic crisis is more likely than before. In 1987, the United States changed its monetary policy for curbing inflation before Europe. The action caused the dollar-backed Hong Kong stock exchange to collapse, and the crash spread to Europe and hit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markets (Roll 32). On October 19th, 1987, when the 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lost 22.6 % (Browning 76), similar stock markets around the world dropped an enormous percentage. In the new and global world of closely interdependent economies, the crisis affected almost every part of the world, receiving extensive coverage in the international media (Chanda 53). It caused great damage to the worldwide economy. Currently,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most nations are increasingly globally interconnected. When energy prices are soaring and financial problems are uncontrollable, the crisis will spread widely like a chain reaction. As the global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一、概述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明细 1.贸易投资环境对国家级新区本土经济影响研究 2.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进口二元边际的影响 3.上海自由贸易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法律问题研究 4.中俄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 5.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 6.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合作研究 7.中国与俄罗斯能源贸易研究 8.中国的粮食国际贸易及其全球影响 9.中国石油对外贸易依存度研究 10.中韩自贸区建设背景下中韩贸易结构变化探析 11.全球化背景下中德贸易产品结构与贸易不平衡分析 12.北美自由贸易区劳工权利保护规则研究 13.新丝绸之路各国经济贸易合作的挑战与机遇研究 14.新贸易保护背景下中国工业制造转型升级研究

15.浅析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16.电子商务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分析 17.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研究 18.贵州中小企业出口贸易问题研究 19.贵州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20.“一带一路”下我国对外贸易摩擦分析 21.“一带一路”战略下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出口贸易的对策研究22.中国-东盟自贸区农产品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3.中国贸易顺差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4.中韩自贸区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分析 25.中韩自贸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 26.人民币加入SDR对我国对外贸易事业的影响 27.基于“一带一路”战略的福建省对外贸易机遇研究 28.影响日明贸易原因的研究 29.电子商务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30.论英国脱欧对中英贸易的影响 31.郑州航空港对中原地区贸易促进作用分析 32.中、俄双边贸易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33.中俄贸易结构比较分析 34.中俄贸易结构比较分析 35.中国与俄罗斯贸易关系的发展与展望

大论文: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应怎样把握和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和挑战 摘要: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抉择,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所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西方化和美国化的暗流趋势,我们要有一种十分清醒的认识,从而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使之立于不败之地。当今的时代是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时期,我国处于这样的时代,体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与矛盾,而要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正确的理解全球化经济对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先提出重点。本文将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与产生原因开始,引出经济全球化对于我国的机遇与挑战的表现,最后论证我们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机遇与挑战问题的必要性。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机遇,挑战 一、经济全求化与其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的形成背景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这一概念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不过早在19世纪末就曾出现贸易与投资高度自由化的世界市场,但这一进程被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打断了。近20年来,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国际商业贸易高速增长,国际投资日趋活跃,金融国际化加速发展,国际互联网迅速扩。 纵观世界经济,全球化既是一个难以阻挡的世界性进程,也是一把“双刃剑”,对接受者来说利与弊兼而有之。它为世界各国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发展中国家可以充分利用“后发性优势”,广泛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但全球化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利因素和风险。由于经济和科技水平的相对落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总体上处于不利地位,不仅面临着发达国家经济和技术优势的巨大压力,而且带来国家经济安全的风

关于经济全球化得论文

经济全球化与企业跨国经营管理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跨国公司占据着特殊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过程和必然趋势,是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跨国经营是我国加入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趋利避害的一帖良方。本文简要介绍了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企业的各方面影响,分析了我国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出应采取的对策。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我国企业跨国经营 一、经济全球化与跨国经营含义 ㈠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据说最早是由特·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有人从生产力运动的发展的角度分析,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 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也有人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认为“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利用科技进步,借自由化之名,行控制世界经济之实,使发达国家越来越富,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穷的历史过程。 ㈡企业跨国经营 一般来说,跨国经营是指国内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子公司或分支结构,并以此为基础所展开的跨国界的以赢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约翰·费耶维舍(JohnFayerweather)教授认为:“尽管人们可以给跨国经营做出一个十分复杂的定义,但它只有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它是涉及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经营活动。因此,跨国经营所特有的一些概念必须直接来自于与被国界以某种方式所分割的经营过程。” 理查德·罗宾逊(RichardD.Robinson)认为,“跨国经营作为一个研究与领域,所包含的是对不止一个民族国家、地区和殖民地的人或机构有影响的公共和私人经营活动”、“‘经营’这一概念所指的是这样一种以实现某种人类满足为目的的有组织的人类努力:这就是为了以明确的条件加以规定的、以交换补偿为基础的相互利益,将商品和劳务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或者从一个人或群体转移给另一个人或群体。就是说,一个政府拥有的实体为了内部财务利益而进行商品生产和销售是一种经营活动,但支付社会保障津贴或对外援助则不是。”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影响 ㈠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积极影响

论文之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会计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会计的影响 摘要: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变成一种新的发展趋向。我国经济已逐步的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中。我国企业要开展贸易活动,参与国际竞争,而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将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自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们越来越关注会计的国际化问题。推进会计和会计标准的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也会对我国现行的会计工作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会计是一门社会科学,它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诸多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这种环境上的差异,给不同国家的会计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各国的会计具有其国家特色。全球经济一体化方向的发展要求各国在其会计政策制定和会计事务处理中,朝着“沟通-协调-规范”的方向努力。基于我国的国情,会计国际化必须循序渐进,建立一套既借鉴国际惯例又符合我国国情的、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运作的会计模式。这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一任务对我国会计有极大的挑战,给现行的会计工作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会计准则会计环境会计市场会计信息化策略 Abstract: With the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s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become a new trend of development. China's economy has gradually into the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ese enterprises to conduct trade activities, and participating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the accounting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economic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of business,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process.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naturally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There is a growing concern of 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issues. Promot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f accounting and accounting,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China's existing accounting will bring enormous impact and influence. Accounting is a social science, it is inevitable that political, economic, law. education and other social factors, the difference in such an environment. different countries accounting for the effects of varying degrees, with its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 accounting.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requir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ries in the direction of its accounting policy and accounting business, toward "communication-coordination - regulate" the direction. Based on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ccount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to be a gradual one, establishing a set of reference in line with international practices and China's situation. conducive to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orderly operation of the accounting model. This is an important task facing our country, this task is a great challenge for our accounting, to the existing accounting bring enormous impact and influence. Keywords : economic globalization,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AS accounting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trategy

最新经济全球化的论文

经济全球化的论文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国际社会的总体特征和主要趋势。下面是我们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济全球化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经济全球化的论文范文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论文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争端的新特点 经济全球化产生之后,在上世纪80年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国际格局上,东德和西德实现了统一、东欧发生了巨变、苏联解体,这样一来,原本的东西对峙因为缺乏对抗的基础而变得没有意义。新科技革命之后,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国际社会中,经济贸易发展成为主旋律。以上世纪80年代为界限,国际贸易争端发展出了很多的新的特点。 1.国际贸易争端领域的新特点 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最容易发生国际贸易争端的领域为货物贸易领域,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争端领域发生了变化,由单一的贸易领域扩展到服务贸易领域、知识产权领域、投资领域。服务贸易领域之所以会得到快速的发展,是因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服务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专业化分工的程度越来越深,由此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发展,所以服务贸易领域的争端就逐渐的多了起来。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交易不再是单纯的货物,非货物也变为交易的对象,由此争端就扩展到了知识产权领域。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逐渐增强,促进了间接投资和直接投资的发展。基于此,国际贸易争端的领域发生了新的变化,体现出了新的特点。 2.国际贸易争端内容的新特点

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争端的内容主要是削减关税壁垒,而在经济全球化之后,争端的内容变为拆除非关税壁垒。国际贸易在八十年代之前,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平稳发展的影响,一直呈现出贸易自由化,因此争端就主要集中于关税壁垒上。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国际贸易中,出现了非经贸领域的问题,使得国际贸易争端的内容呈现了新的特点。 3.国际贸易争端主体的新特点 在过去,发生国际贸易争端的主体多为发达国家,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壮大,在争端主体中,出现了大量的发展中国家。一般来说,贸易主体之间的贸易量越多,那么发生争端的频率越大,反之则频率越小。在上世纪80年代前期,主要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国际贸易,因此发生争端之后,解决争端的规则也是由发达国家来决定,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其经济实力得到了大大地提高,在国际贸易中逐渐出现了发展中国家的身影,当发生国际贸易争端时,发展中国家会利用已有的争端机制来保护自身的合理利益。由于主体的变化,导致国际贸易的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 4.国际贸易争端原因的新特点 各国在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水平各不相同,这种差异性导致在国际贸易中会会发生争端。以农业为例,美国和欧盟的农业都比较发达,但是美国的农业发展水平要高于欧盟,在美国与欧盟争夺世界农产品市场时,欧盟为了取得争夺的胜利,就制定了一系列出口补贴政策,这样一来,美国与欧盟之间就发生了争端。除了经济水平的差异之外,各国之间的政策、国内法、国际法之间都存在着差异性,在国际贸易中都会形成争端。 二、WTO解决争端机制的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