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设计规范SH 3047-93

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设计规范SH 3047-93
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设计规范SH 3047-93

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3047-93

总则

1.0.1 为了在设计中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石油化工企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促进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设计。

1.0.3 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1.0.4 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文件必须有职业安全卫生专篇,其内容应符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规定》的要求。

1.0.5 经批准的职业安全卫生初步设计方案,应在施工图设计中贯彻执行。如需要作原则性修改应报原审批部门批准。

1.0.6 执行本规范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2 通则

2.1 一般规定

2.1.1 工程项目的设计,应从工艺过程及所用物料和产成品的特点出发,按其危害人体的途径和程度,进行危险性分析,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2.1.2 研究成果应经过生产性试验鉴定,具备职业安全卫生的设计条件时,才能在工程设计中推广使用。

2.1.3 在工程设计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2.1.3.1 选用先进的工艺及设备,消除或减少有害源;

2.1.3.2 采取报警、连锁、泄放等预防性措施防止危害;

2.1.3.3 采取遥控及隔离等措施防止危害蔓延;

2.1.3.4 配备必要的救护、消防设施,以减少伤害;

2.1.3.5 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改善劳动条件。

2.1.4 生产设备的安全设计,应按《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执行。

2.2 防火、防爆

2.2.1 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应按《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执行。

2.2.2 爆炸或火灾危险环境内电气设备和仪表等的电力设计应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要求。

建筑物设计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

2.2.3 压力容器设计应按《钢制压力容器》、《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钢制管壳式换热器》执行,炼油厂钢制压力容器设计尚应符合《炼油厂钢制压力容器设计技术规定》的要求。

2.2.4 工艺生产装置的管道布置设计应按《石油化工企业管道布置设计通则》的要求。

2.2.5 处理易凝固、易沉积的危险性物料时,设备和管道应有防止堵塞和便于疏通的措施。

2.2.6 铅封的阀门和盲板,应在管道及仪表流程图上注明。

2.2.7 物料倒流会产生危险的设备管道,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自动切断阀、止回阀或中间容器等。

2.2.8 在不正常情况下,物料串通会产生危险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防止措施。

2.2.9 对超过正常范围会产生严重危害的工艺变量,应设相应的报警、联锁等设施。

2.2.10 在仪表供电电源或气源发生故障时,应保证调节阀的阀位处于安全位置。

2.2.11 对有失控可能的工艺过程,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下列一种或几种应急措施:

2.2.11.1 停止加入催化剂(引发剂);

2.2.11.2 加入使催化剂失效的物料;

2.2.11.3 排出物料或停止加入物料;

2.2.11.4 紧急泄压;

2.2.11.5 停止供热或由加热转为冷却;

2.2.11.6 加入稀释物料;

2.2.11.7 加入易挥发性物料;

2.2.11.8 通入惰性气体;

2.2.11.9 与灭火系统联锁。

2.2.12 可燃气体(包括氢气)压缩机厂房,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泄压面积和通风换气量。

2.2.13 喷淋冷却水、消防水幕、灭火蒸汽和事故用惰性气体管道等的人工控制阀门,应设在距危险点较远和便于操作的地点。

2.2.14 发生故障可能导致危险的泵,应有备用。

2.2.15 抗震设计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石油化工企业非埋地管道抗震设计通则》、《石油化工设备抗震设计规范》等有关规范执行。

2.2.16 甲B、乙A类可燃液体的采样,宜采用循环密闭采样系统。

2.2.17 可燃气体报警仪的设置,应按《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执行。

2.2.18 火炬及可燃气放空系统的设计,应按《石油化工企业燃料气系统和可燃气体排放系统规范》执行。

2.3 防雷、防静电

2.3.1 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防雷设计应按《建筑防雷设计规范》执行。

2.3.2 工艺生产装置的生产区和储运系统罐区等的防雷设计应按防火规范》、《石油库设计规范》执行。

2.3.3 工艺生产装置和储运系统防静电设施的设计,应按《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等规范执行。

2.4 防腐蚀

2.4.1 储存或输送腐蚀物料的设备、管道及其接触的仪表等,应根据介质的特殊性采取防腐蚀、防泄漏措施。

输送腐蚀性物料的管道不宜埋地敷设。

2.4.2 储存、输送酸、碱等强腐蚀性化学物料的储罐、泵、管道等应按其特性选材,其周围地面、排水管道及基础应作防腐处理。

2.4.3 输送酸、碱等强腐蚀性化学物料泵的填料函或机械密封周围,宜设置安全护罩。

2.4.4 从设备及管道排放的腐蚀性气体或液体,应加以收集、处理,不得任意排放。

2.4.5 腐蚀性介质的测量仪表管线,应有相应的隔离、冲洗、吹气等防护措施。

2.4.6 强腐蚀液体的排液阀门,宜设双阀。

2.5 防坠落、防滑

2.5.1 操作人员进行操作、维护、调节、检查的工作位置,距坠落基准面高差超过2m,且有坠落危险的场所,应配置供站立的平台和防坠落的栏杆、安全盖板、防护板等。

2.5.2 梯子、平台和栏杆的设计,应按《固定式钢直梯》、《固定式钢斜梯》、《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和《固定式工业钢平台》等有关标准执行。

2.5.3 梯子、平台和易滑倒的操作通道地面应有防滑措施。

2.5.4 每层平台的直梯口应有防操作人员坠落的措施,相邻两层的直梯宜错开设置。

2.5.5 经常操作的阀门宜设在便于操作的位置。

2.6 安全色、安全标志

2.6.1 凡容易发生事故危及生命安全的场所和设备,均应有安全标志,并按《安全标志》进行设置。

2.6.2 凡需要迅速发现并引起注意以防发生事故的场所、部位应涂安全色。安全色应按《安全色》、《安全色使用导则》选用。

2.6.3 阀门布置比较集中,易因误操作而引发事故时,应在阀门附近标明输送介质的名称、称号或高明显的标志。

2.6.4 生产场所与作业地点的紧急通道和紧急出入口均应设置明显的标志和指示箭头。

2.7 防尘、防毒

2.7.1 防尘、防毒的设计,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可根据危害特点,采取下列措施:

2.7.1.1 不用或少用有毒物料,以无毒代替有毒,以低毒代替高毒;

2.7.1.2 采用密闭、负压或湿式的作业,应在不能密闭的尘毒逸散口,采取局部通风排毒和除尘等措施。

2.7.1.3 应设置通风排毒、净化、除尘系统,使作业场所及其周围环境尘毒浓度达到卫生标准;必要时可增加机械送风,保证新鲜、洁净的空气送到工人作业点或呼吸带;

2.7.1.4 设置监测和报警系统及时发现危害。

2.7.2 烟尘、粉尘、纤维尘可能积落的操作室或厂房,其内部表面宜光滑,少棱角。

2.7.3 有毒有害的散装物料,宜密闭装卸、输送。

2.7.4 不得采用明渠排放含有挥发性毒物的废水、废液。

2.7.5 非饮用水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管道连接。

2.7.6 极度危害(Ⅰ级)或高级危害(Ⅱ级)的职业性接触毒物的取样,宜采用密闭循环系统。

2.7.7 易挥发物料的储罐(包括装置内的中间储罐)排出的有毒气体,应回收或进行处理。

2.7.8 在有毒液体容易泄漏的场所,应用不易渗透的建筑材料铺砌地面,并设围堰。

2.7.9 极度危害(Ⅰ级)、高级危度(Ⅱ级)的职业性接触毒和高温及强腐蚀性物料的液面指示,不得采用璃璃管液面计。

2.7.10 输送生产用有毒物料、腐蚀性介质和污水等的管道不得穿越居住区或人员集中的生产管理区。

2.7.11 液氯及液氨的装卸应有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液氯装卸严禁采用橡胶管。

2.7.12 有可能泄漏Ⅰ、Ⅱ级职业性接触毒物的操作平台宜有斜梯与地面相通。

2.7.13 含有易挥发的有毒物料的污水池应密闭,排出的气体应予净化或高空排放。

2.7.14 可能积聚有毒气体的阀井中的阀门开关手轮应设在地面上。

2.7.15 输送极度危害物质(如丙烯腈、氢氰酸等)的泵房与其它泵房应分隔设置。

2.7.16 有刺激性气体的机泵房如设隔声操作间,该操作间应有朝向室外一侧的门。

2.7.17 在固体成品包装储运厂房内宜采用蓄电池叉车。

2.7.18 在容易泄漏极度危害(Ⅰ级)、高度危害(Ⅱ级)的职业性接触毒物的场所宜设毒物监测报警仪。

2.7.19 在装卸料处或粉尘可能超标的作业场所宜设送风式头盔的供应空气接口。

2.8 卫生设施

2.8.1 应根据生产特点和实际需要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规定,设置卫生用室、生活用室和女工卫生用室。

2.8.2 生产过程中接触强酸、强碱和易经皮肤吸收的毒物(如四乙基铅、丙烯腈、氢氰酸、乙腈、二甲基甲酰胺、苯酚等)的场所,应设现场人身冲洗设施和洗眼器。

2.9 辐射防护

2.9.1 电离辐射或非电离辐射作业的设计应按《辐射防护规定》、《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作业场所超高频辐射卫生标准》等标准执行。

2.9.2 放射源附近应设安全标志。

2.10 防高温、防寒、防湿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知识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知识 一、加强中小化工企业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性、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化工企业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通过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实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呈现总体平稳,趋向好转的态势。但是,由于我国化工行业特别是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和制度不健全,工艺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简陋、自动化控制水平低,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业务素质低、操作技能差,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足,生产装置安全隐患较多等问题普遍存在,另外一些建设项目(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不落实,导致安全生产事故总量偏大,较大以上事故时有发生,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机制 ⒈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保证企业具备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明确职能部门、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建立安全生

产长效机制,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满足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 ⒉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认真履行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对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要认真全面落实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组织制定适合企业特点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全面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管理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确保生产安全。 ⒊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网络,配足安全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管理 (不足50人的企业至少配备1人)。人员应不少于企业员工总数的2%, 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化工或安全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有从事化工生产相关工作3年以上经历,取得安全管理资格证书。 ⒋建立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制度。要明确考核内容、程序、频次、方法、标准、奖惩办法,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对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履行安全职责的情况进行严格的考核,奖罚分明,客观公正。 ⒌建立健全健全生产议事制度。企业主要负责人每季度至少召集一次安全生产专题会议,研究和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企业分管负责人每月至少主持一次、由各部门和生产(包括辅助生产)装置负责人参加的安全生产例会,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协调、检查、布置、总结安全生产工作;企业要广泛开展车间、工段、班组安全活动,做到班前讲安全、班中检查安全、班后总结安全。

石化行业安全管理体系实用版

YF-ED-J9938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石化行业安全管理体系实 用版 Management Of Personal, Equipment And Product Safety In Daily Work, So The Labor Process Can Be Carried Out Under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Work Order That Meet Safety Requirements.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石化行业安全管理体系实用版 提示:该安全管理文档适合使用于日常工作中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国内外已开发应用的安全评价方法,有几十种之多,常用的也有十几种。这些方法在单独开发应用时,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往往仅适合于某种要求或评价某一类对象。因此,现在人们多倾向于应用综合性评价方法,即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对一个具体的评价对象进行系统评价,以达到评价全面、准确、深人的目的。近年来,综合评价方法在国内外得以迅速应用。例如美国杜邦公司的三段法,日本的六段法、五段法,国内有的化工行业开发的三段法等。近几年国家提出的重大危险源辨识、评

价方法中,也多采用综合性评价方法。 1 安全评价体系的确立 针对石油化工生产和安全评价的迫切需要,我们充分考虑各评价方法的优势和特点,并考虑石化行业工艺复杂、范围广泛、重大危险源多的实际情况,选用安全检查表法一预先危险性分析法一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一火灾、爆炸指数法一故障树分析法等五种方法综合形成评价体系,该体系包含了评价领域最常用的五种评价方法。运用该评价体系可以从不同角度、同方面对石化行业安全评价得出比较准确的评价结论。 2 安全评价体系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安全评价体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找到事故的引发原因和预防措施,对可能引发事故的基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知识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知识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16 页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知识 一、加强中小化工企业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性、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化工企业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通过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实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呈现总体平稳,趋向好转的态势。但是,由于我国化工行业特别是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和制度不健全,工艺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简陋、自动化控制水平低,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业务素质低、操作技能差,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足,生产装置安全隐患较多等问题普遍存在,另外一些建设项目(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不落实,导致安全生产事故总量偏大,较大以上事故时有发生,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机制 ⒈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保证企业具备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明确职能部门、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满足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 ⒉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认真履行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对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要认真全面落实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组织制 第 2 页共 16 页

石油化工电气仪表安全供电系统探讨 于振江

石油化工电气仪表安全供电系统探讨于振江 发表时间:2018-05-21T16:35:33.4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作者:于振江 [导读] 摘要:现代科学信息技术水平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传感技术等都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许多精密、先进的仪器,具备着精确程度高、可靠性强等诸多优势,其在石油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全面提升了石油化工生产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锦州石化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辽宁省 121000 摘要:现代科学信息技术水平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传感技术等都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许多精密、先进的仪器,具备着精确程度高、可靠性强等诸多优势,其在石油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全面提升了石油化工生产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这些精密仪器在化工生产系统中的大量使用,给测控系统、检测仪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石油化工电气仪表的安全稳定运行,离不开稳定的电气仪表供电系统,因而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尤为重要。本文则主要针对石油化工电气仪表供电系统安全性展开探讨。 关键词:石油化工;电气仪表;安全供电;优化 1 电气仪表供电系统的电源 1.1 仪器仪表设备及供电系统 石油化工生产中使用的精密仪器仪表设备主要有温度仪、压力表、流量仪、行程仪、分析测量仪、操控执行元件、压力变送器等,另外还有集控操作站、工程师站、各类辅助测控仪器,对于整个自动化生产系统一般采用DCS分散测控系统和SIS仪表测控系统。对电气仪表的供电设施主要有PLC控制器、电控阀、220VAC交流电源等。电气仪表系统的其他附属电气设备主要包括控制系统的机柜、分析仪机柜内的照明设备、散热风扇、加热器等设备。 1.2 主要仪器仪表的供电要求 DCS分散控制系统是整个自动化生产系统的核心,DCS的运行安全直接关系到自动化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转。DCS相关装置在生产时一般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相对单回路供电具有较高的安全性。SIS仪表测控系统如同DCS系统,也采用双回路冗余配置的电源,并配有双电源调整器,在使用过程中只要保证一回路供电安全即可正常运行。当电源出现短时间的波动时,对现场仪表如温度仪、压力变送器等影响不大,但是参与联锁现场仪表变送信号,如轴振动、轴移位等信号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信号的偏差可能造成一系列的误动,如联锁动作机组停止、阀门误动等。为保证仪器接收信号的可靠性,一般对仪表的电源选择双电源并联供电,即使用两个回路的220VAC电源对两台24V 直流电源供电,确保供电安全。 外围设备一般采用单回路电源供电,其偶尔瞬间断电不会影响到系统的正常运转,但是过于频繁的断电或启动会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对系统的正常运行也有一定的影响。 PLC、电控阀、使用220VAC交流电源的供电仪表系统等参与安全保护的设备需要采用双电源冗余配置,提高供电安全,保护仪器仪表安全。 电气仪表系统的附属设备一般采用单路电源供电,当供电出现短时间的故障时不影响电气仪表系统的正常运行,通常直接连接市电。但为保证电气仪表系统的正常运行也需要对这些设备的供电故障及时进行排除。 2 石油化工仪表供电系统的重要性 石油化工生产当中所使用的仪器与仪表设备有压力表、分析测量仪、温度计、流量仪以及压力变送器等,而电气仪表的供电设施则主要为PLC控制器、电控阀以及220VAC交流电源。石油化工整体的自动化生产系统一般采取SIS仪表测控系统以及DCS分散测控系统。具体来讲,DCS分散控制系统是自动化生产系统的整体核心部分,其运行的安全性对自动化系统整体的正常运转有着直接的影响,DCS的装置在化工生产使用中,采取双回路电源供电的模式,其有效地解决了单回路供电的不稳定性,是生产社会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SIS仪表检测系统同DCS系统类似,也采取双回路电源,并且配置了双电源调整期,即时某一路发生断电,也不会对化工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转产生影响;此外,生产现场中所使用的一些仪表有着较强的抗干扰性,因而其不会因系统的电流或者电压的瞬间波动而产生影响,不会产生误动的可能性,但一些变送器有出现信号暂时中断的可能性。 石油化工工业产品在生产当中有着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特征,因而对于工艺的自动化控制安全性与可靠性等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现代石油化工装置中,需要具备许多控制系统,由于装备与工艺复杂,整个控制系统不能够存在安全与薄弱环节。一旦系统当中有成套仪表与设备工作不正常,就会造成系统故障甚至爆炸火灾等重大事故。要消除这些风险就必须要依靠安全技术,而采取不同技术的仪表安全系统则是保证系统安全的重要措施,其中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则是重中之重。实际生产当中,许多石油化工设备仍然存在着供电安全的隐患,要消除这些隐患,必须要全面石油化工仪表供电系统。 3 仪表供电安全性隐患 石油化工企业的仪表供电电源一般是将电网220VAC转换为24V、110V、220V三个等级的电压,通过AC/DC转换器转换为24VDC,对直流仪表进行供电,通过变压器转换为110VAC,对相应仪表进行供电,采用UPS(不间断电源)220VAC对需使用各种双回路冗余配置电源仪表进行供电,并使用低压短(断)路器对线路进行控制。常见的石油化工电气仪表供电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第一,对需要经过 24VDC直流供电的直流仪表没有按照要求采用冗余配置模式;第二,DCS、PLC系统等需要采用双回路电源的仪表未采用双回路供电,而在线路上并联两个电源对回路进行供电,当断路器断开、UPS电源故障、外部电网中断等事故发生时,电气仪表形成封闭的供电线路,造成短路。提高石油化工电气仪表的安全、正常运行,需要提高电气仪表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 4 提高电气仪表供电系统安全性分析 4.1 总电源 在连接市电对石油化工企业自动化生产系统进行供电时,选择大于10kVA的供电电源,并采用两个UPS电源或者UPS电源与市电供电并行的供电方式,在整体上确保系统的供电安全。 4.2 双回路供电仪表系统 DCS分散控制系统、SIS仪表测控系统、PLC系统等是石油化工自动化生产系统的核心,这些测控仪表系统的供电安全十分重要,因此对这些测控仪表系统的相关设备在生产时需要确保其生产质量,并在供电中采用冗余+容错控制方式,设置两个独立的电源,其中一个为

石油化工行业安全防爆等级

石油化工行业安全防爆等级 北京远东仪表有限公司张洪垠 一、石油、化工行业特点 石油、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其产业链很大很长,发展持续稳定,是最广泛应用自动化仪表和DCS、PLC、ESD系统的主导行业之一。化工产品和装置类型繁多,新产品、新工艺、新装置层出不穷,我国有关企业超过30000多家。其行业可以进一步分为:石油炼制、天然气及产品深加工; ?化工、化肥、轻工、轻纺、制药、造纸; ?焦化、脱硫、污水处理; ?精细化工; ?盐化工; ?煤化工。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分成连续性、交替性、间歇性,基本机理是几种原料(固、液、气)进入装置进行化学反应,经过体积、状态、热量过程转化,控制一定的压力、温度、流量、液位、成分和时间,生成(转化、提炼)所需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主产品和副产品),控制排放、回收、处理余气、余液等过程。 按装置规模分为大型装置、中型装置、小型装置; 按生产设备有:动态设备和静态设备,有高压设备和低中压设备,有耐腐设备和一般设备,例如:塔、罐、泵、阀、炉、反应器等;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特点:原料、中间介质、生产装置和界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强、高温高压、低温低压,对仪表测量、过程控制与安全要求很严格,自动化水平要求较高。其中防爆要求是石油、化工生产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石油、化工生产装置中,爆炸场所按爆炸物的状态有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和粉尘危险场所两大类。对危险场所的分类原则普遍是按爆炸物出现的频度、出现后持续时间长短和其危险程度的不同而进行划分。 由于历史和各国技术发展情况不同,对等级的划分各不相同。 二、主要工业国家对危险场所划分规定 目前,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为代表的包括各主要工业国家对爆炸危险场所的划分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意见。表一是以IEC为代表的一批国家包括德国、意大利、日本、英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对策及措施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对策及措施石油化工是以石油或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化学制品、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和有机化工原料的新型工业。石化生产过程是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完成的,生产原料和产品大多具有易燃易爆、毒害和腐蚀性,生产工艺操作复杂、连续性强,具有生产危险性大、发生火灾爆炸几率高的特点。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因职工误操作发生的爆炸事故,造成现场6名操作工人死亡,近70人受伤,疏散处于工厂下风向的居民和大学学生数万人;2004年4月16日,重庆天元化工厂液氯储槽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3人受伤,罐区100m范围部分建筑物被损坏,大量氯气泄漏,周围15万居民被迫疏散;再如,2010年1月7日,位于甘肃兰州市西固区的兰州石化公司石油化工厂316罐区发生爆炸事故,并引发大火,事故共造成5人失踪,1人重伤。做好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十分重要。本文在讨论石油化工业消防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对其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应对措施。 一、石油化工生产的特点和火灾危险性 1.石化生产的特点从工艺上看,石化生产具有高温、高压、深冷的特点;从原材料上看,石化生产中使用的原材料(含半成品、成品)大多易燃易爆,其蒸气易与空气形成混合性爆炸气体,一旦发生爆炸,破坏程度极大;从生产方式看,石化生产自动化程度高,具有密闭化、连续化的特点。 2.石化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其一,工艺控制高参数多,操作过程复杂多样。其二,物料种类繁多,状态多变,大多数为可燃、易燃化学品。 化工生产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高温、高压、有腐蚀等特点,因而化工生产较其它工业部门有更大的危险性。因此,在化工生产中,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失去了安全作保障,就易发生各种事故,顺利生产也就无从谈起。 二、石油化工生产的设备维修管理 在化工生产中,各类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人员的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引起的。据有关统计,在已经发生的各类事故中,由于人员"三违"引发的占到75%左右,而这些事故最直接的表象一般都是设备的破坏,也就是说最后由设备破坏为表面现象的事故占到了绝大多数,大约也占到了70%以上。因此,在化工生产中加强设备安全管理,尤为重要。 设备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检修等五个方面,这其中,设备的运行、检修与人员的"三违"引发的事故具有最直接的关系。因此,我认为设备的安全管理主要应从设备的运行安全和检修安全两个方面着手加强。设备的运行安全 1.作为生产一线的车间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做到及时巡回检查,最好每天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发现设备异常问题,必须及时发出异常情况反馈单,并就存在的问题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予以整改。作为设备管理的职能部门就该做到每周至少检查一次,而其它的相关部门(比如安全管理部门)应每月组织一次综合安全大检查,并不定期检查设备运行及安全管理状况。 2.作为操作人员必须掌握设备操作的"四懂、三会";做到持证上岗;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设备的启动、运行与停车,严禁违章操作;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认真填写运行记录;认真做好设备润滑工作,并做好记录。设备润滑应严格按"五定"、"三过滤"执行;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将班内所有情况交接清楚;经常擦拭设备的各个部件,使其无油垢、无漏油,运转灵活,及时消除

安全管理体系: 解读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HSE管理体系

解读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HSE管理体系 HSE管理体系是当今国际石油石化行业通行的安全、环境、健康一体化管理体系,也是我国国内石油企业实现科学化管理,走向世界市场,实现与国际接轨的准入证。2020年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提出“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就必须参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国际竞争能力。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自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争做合格社会公民,成为跨国公司提升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埃克森美孚、壳牌、BP等国际大石油公司都积极参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十分注重HSE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创新HSE管理模式,创造了优良的安全环保表现。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正视差距,认真执行资源国有关安全环保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与机制,积极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和安全生产技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HSE管理体系,加快推进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建设进程。 加强领导承诺和责任 中国石油集团于上世纪00年代末期启动了HSE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经过近10年的积极探索和实践,目前已初步搭建起了HSE管理体系的基本架构。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整体发展还不平衡,覆盖面不全,一些单位仍然存在着认识不到位、要求不严格、执行不得力,以及HSE管理体系与实际工作相脱节等问题,安全环保工作从整体上缺乏长效性、基础性的治本措施,管理水平没有得到持

续、稳步提升,安全环保形势依然严峻。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我们必须站在促进集团公司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进程的高度,加强领导承诺和责任。因为领导和承诺是HSE管理体系的核心,是体系运转的动力,也是最高管理者承担健康、安全与环境责任和义务的公开声明。 高层管理者的承诺、方针和目标是通过运行体系中的其他各级要素来实现的,而各级要素的运行都需要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选拔合格的人员来进行策划、设计和管理。只有高层管理者的支持才能为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提供充足的资源保证。在HSE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实现HSE与传统管理的有机融合,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行政正职的观念、态度和行为的表率作用至关重要。国外石油企业往往都有由总裁做出的HSE承诺,向外界公布,阐明企业对HSE认识、理念和责任;而且各级管理者从上到下都做出了明确的承诺。 高层管理者主动学习HSE标准,树立HSE理念,认真领会、不断加深对HSE相关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加清楚自己在企业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增强了对健康、安全与环境工作的本质认识,提高了自身的HSE管理能力。高层管理者通过主动查找传统管理中的弊端或不足,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从根本上改善健康、安全、环保管理水平,研究如何实现企业HSE管理体系思想与传统观念的有机融合。通过加强领导承诺和责任,使得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HSE管理体系顺利推进。 强化员工参与和承诺 国外优秀石油企业非常强调员工的主动性,强调以人为

关于石油化工电气仪表安全供电系统特点的研究

关于石油化工电气仪表安全供电系统特点的研究 在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电气仪表安全稳定运行是保证生产作业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指标。供电系统的工作状况对于电气仪表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影响,但因为供电系统所涉及到的部门以及生产单位比较多,所以其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因此石油化工企业需要将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以及隐患都检查出来,然后对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提高供电系统安全运行的策略,进而保障电气仪表系统的稳定运行。 标签:石油化工、电气仪表、安全供电系统、特点研究 引言:石油化工生产具有着易燃易爆以及高压高温等特点,在实际生产中,对自动化控制功能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具有非常高的要求。随着近年来我国现代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分散控制系统为代表的自动化仪表设备在现今石油化工生产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对石化产品的安全性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对此,就需要我们能够把握重点,通过问题的把握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一.石油化工电气仪表供电系统概述 1.系统内容 在石油化工企业中,具有着数量、类型非常多的仪器仪表设备,且具有着非常精密的特点,如温度仪表、压力变送器、液位仪表以及分析仪表等,且配备有集控操作站以及工程师站。在企业化工生产中,儀表测控系统以及分散控制系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两个系统。而在电源方面,则主要由控制系统、220V AC交流电源或者电控阀设备实现仪表设备的供电。 2.系统特点 在该供电系统中,其具有着以下特点:第一,DCS 分散控制系统。该系统是整个石化仪表设备系统的重要核心系统。为了保证该系统在石化企业生产当中能够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在对该类系统进行设计与研发时,就已经对单回路供电方式可能存在着不足以及安全隐患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并在其结构中对冗余供电电源回路进行了设置,保证其在运行中不会出现电源亏电的情况。在该种冗余电源配置方式中,系统在运行中则需要以二回路电源方式进行供电,即无论在何种状态下,只要系统二路供电电源不会出现同时出现断电情况,整个系统则能够以非常稳定、高效的方式得到运行;第二,SIS安全仪表系统。该系统的电源配置方式同DCS系统类似,也通过双回冗余方式对电源进行配置;第三,双电源并电。很多测量仪表在具体投入到使用之后,在运行过程中并不会对电源瞬间波动情况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对于参与联锁运行的监测仪表来说,该种情况的出现则很可能使信号出现瞬时消失的情况,进而使联锁系统出现拒动或者误动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仪表设备能够获得更为可靠、更为准确的信号采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示范文本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 理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石油化工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和支柱产 业。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石油化工企业在我国 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石油化工产品的 应用已渗透到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但是,由于石 油化工生产企业由于其特殊性,自身存在着众多危险源, 在生产过程中具有高温高压或低温低压、易燃易爆的特 点,甚至产生极大的火灾及爆炸危险,所以组织安全生产 的难度较大。 本文就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问题结合HSE管理体系 做了比较系统全面的介绍,并且简单介绍了危险化学品的 管理和应急管理体系。 现代石油石化生产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

大量的财富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由于火灾、爆炸、中毒等重大事故的频频发生,不仅给企业带来了高额的经济损失,也使石油石化产业长期处于高能耗、高污染、高破坏的境地。 一、石化安全生产面临形势与现状 随着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的迅速发展,面临的挑战和竞争是前所未有的,同时暴露出的问题也愈来愈多,特别是关于安全、健康、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和潜在威胁日益突出。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超大型石化生产装置、储存装置的日益增多,重大危险源的数量不断增加; 2)化学品经营、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大量流动危险源; 3)大量长输油、输气的管线建设,由于横跨不同地区,所处地理环境十分复杂,构成了新的危险因素;

《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

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3047-93 总则 1.0.1 为了在设计中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石油化工企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促进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设计。 1.0.3 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1.0.4 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文件必须有职业安全卫生专篇,其内容应符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规定》的要求。 1.0.5 经批准的职业安全卫生初步设计方案,应在施工图设计中贯彻执行。如需要作原则性修改应报原审批部门批准。 1.0.6 执行本规范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2 通则 2.1 一般规定 2.1.1 工程项目的设计,应从工艺过程及所用物料和产成品的特点出发,按其危害人体的途径和程度,进行危险性分析,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2.1.2 研究成果应经过生产性试验鉴定,具备职业安全卫生的设计条件时,才能在工程设计中推广使用。 2.1.3 在工程设计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2.1.3.1 选用先进的工艺及设备,消除或减少有害源; 2.1.3.2 采取报警、连锁、泄放等预防性措施防止危害; 2.1.3.3 采取遥控及隔离等措施防止危害蔓延; 2.1.3.4 配备必要的救护、消防设施,以减少伤害; 2.1.3.5 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改善劳动条件。 2.1.4 生产设备的安全设计,应按《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执行。 2.2 防火、防爆 2.2.1 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应按《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执行。 2.2.2 爆炸或火灾危险环境内电气设备和仪表等的电力设计应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要求。 建筑物设计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 2.2.3 压力容器设计应按《钢制压力容器》、《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钢制管壳式换热器》执行,炼油厂钢制压力容器设计尚应符合《炼油厂钢制压力容器设计技术规定》的要求。 2.2.4 工艺生产装置的管道布置设计应按《石油化工企业管道布置设计通则》的要求。 2.2.5 处理易凝固、易沉积的危险性物料时,设备和管道应有防止堵塞和便于疏通的措施。 2.2.6 铅封的阀门和盲板,应在管道及仪表流程图上注明。 2.2.7 物料倒流会产生危险的设备管道,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自动切断阀、止回阀或中间容器等。 2.2.8 在不正常情况下,物料串通会产生危险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防止措施。 2.2.9 对超过正常范围会产生严重危害的工艺变量,应设相应的报警、联锁等设施。 2.2.10 在仪表供电电源或气源发生故障时,应保证调节阀的阀位处于安全位置。

石油化工行业安全距离汇总

消防防火相关规定距离 依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第公路和地区架空电力线路严禁穿越生产区; 第采用架空电力线路进出厂区的总变电所应布置在厂区边缘。第石油化工企业与相邻工厂或设施的防火间距 第石油化工企业与同类企业及油库的防火间距

第罐区泡沫站应布置在罐组防火堤外的非防爆区,与可燃液体罐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20m。 第石油化工厂总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制定原则和依据:防止或减少火灾的发生及发生火灾时工艺装置或设施间的相互影响,参考国外有关火灾爆炸危险范围的规定,将可燃液体敞口设备的危险范围定为,密闭设备定为15m。 消防站作为消防的重要设施必须考虑自身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消防站内24h有人值班,与一些重大危险区域应保持一定的安全间距,故规定与甲类装置的防火间距不小于50m。 装置或联合装置、液化烃罐组、总容积大于或等于120000m3的可燃液体罐组、总容积大于或等于120000m3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可燃液体罐组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可燃液体的储罐区、可燃气体储罐区、装卸区及化学危险品仓库区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时,也可设有回车场的尽头式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6m,路面内缘转弯半径不宜小于12m,路面上净空高度不应低于5m。 液化烃、可燃液体、可燃气体的罐区内,任何储罐的中心距至少两条消防车道的距离均不应大于120m;当不能满足此要求时,任何储罐中心与最近的消防车道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80m,且最近消防车道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9m。 第装置内消防道路的设置符合下列规定1、装置内应设贯通式道路,道路应有不少于两个出入口,且两个出入口宜位于不同方位。

石油化工工艺安全符合性审查报告

石油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的要素及要求,还给出了工艺安全管理的应用范例。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工艺过程安全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4004-2004 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GB/T 28001-2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GB/T 28002-2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南 AQ/T 3012-2008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GB/T 24001-2004、GB/T 28001-2001、AQ/T 3012-2008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要素element 工艺安全管理中的关键因素。 工艺process

工艺是指任何涉及到危险化学品的活动过程,包括: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处置或搬运,或者与这些活动有关的活动。 注:当任何相互连接的容器组和区域隔离的容器可能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时,应当作为一个单独的工艺来考虑。 工艺安全事故process accident 危险化学品(能量)的意外泄漏(释放),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事件。 石油化工企业Petrochemical Corporation 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生产企业。 4 管理要素 工艺安全信息 化学品危害信息 化学品危害信息至少应包括: a) 毒性; b) 允许暴露限值; c)物理参数,如沸点、蒸气压、密度、溶解度、闪点、爆炸极限; d)反应特性,如分解反应、聚合反应; e)腐蚀性数据,腐蚀性以及材质的不相容性; f) 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如受热是否分解、暴露于空气中或被撞击时是否稳定; 与其它物质混合时的不良后果,混合后是否发生反应; g)对于泄漏化学品的处置方法。 工艺技术信息 工艺技术信息至少应包括: a)工艺流程简图; b)工艺化学原理资料; c)设计的物料最大存储量; d)安全操作范围(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或组分等); e)偏离正常工况后果的评估,包括对员工的安全和健康的影响。 注:上述工艺技术信息通常包含在技术手册、操作规程、操作法、培训材料或其他类似文件中。 工艺设备信息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 ※※※※化工有限公司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 一、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的概念 安全生产: 是指为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人身、设备事故,形成良好劳动环境和工作秩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 安全生产管理: 是指安全技术人员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是将组织实施安全生产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做法、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这些要素通过先进、科学、系统的运行模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动态管理体系。(例如:OHSAS18001、EHS)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 (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技术规范;

(2)学习借鉴先进的企业安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体系; (3)建立涵盖企业生产经营全方位的,包括经营理念、工作指导思想、标准技术文件、实施程序等一整套安全管理文件、目标计划、实施、考核、持续改进的全过程控制的安全管理科学体系。 同时,体系建设是开放性的,可以包括各种行之有效的安 全管理理念、 方法、手段和工具,应包含以下要素: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明确的安全管理目标;健全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文件);有效的安全管理工作措施;有针对性的全员安全培训教育;严谨的安全生产绩效考核。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目的: 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四个转变”,即: (1)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 (2)从事后控制转变为事前预防; (3)从只注重生产过程的安全生产管理转变为企业全方位的安全管理; (4)从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一项具体工作转变为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油化工电气仪表安全供电系统研究

石油化工电气仪表安全供电系统研究 发表时间:2019-04-24T09:43:50.4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作者:杨艳东李强 [导读] 摘要:国内石油化工企业这一行业在逐渐进步以及发展期间,多种安全性好、精确度高以及自动化的电气仪表逐渐得到运用。 中石化天然气榆济管道维抢修中心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国内石油化工企业这一行业在逐渐进步以及发展期间,多种安全性好、精确度高以及自动化的电气仪表逐渐得到运用。如今,石油化工企业之中多用不间断的供电系统,其在易燃易爆、高温高压环境下,需要生产工艺要具备较高可靠性以及安全性。所以,把石油化工企业中电气仪表正常安全供电这一工作做好十分重要。要对这些电气设备进行稳定及安全运行,就需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采用有效策略,以此来对电气仪表具有的供电系统在运行期间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加以提高。 关键词:石油化工;电气仪表;安全;供电系统 石油化工电气仪表安全供电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生产过程的安全。电气仪表安全供电系统是保障石油化工产品安全生产有力的技术支持,因此,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在根本上保证电气仪表供电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从而推动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石油化工中的仪表供电系统的特点分析 1石油仪表供电系统的分类 将供电负荷类型应用在石油化工工艺当中,根据其测控的类型与功能,能够划分成很多种。主要表现为:一是,所有生产工艺中的DCS集散控制系统,二是,安全监测仪表测控系统,三是,比较精密的温度仪和压力表与流量仪以及行程仪,还有在线分析的测量仪与操控执行的元件和电磁阀以及压力变送器等,在生产工艺当中的是中央集控的操作站和工程师站与辅助测控外围仪表的设备等,五是,就地PlC控制器和电控阀与其它使用220V AC的交流电源的供电仪表设备等,六是,所有的质量监测仪和分析仪等。 2仪表系统在供电中的特点分析 一是,DCS集散控制系统,这是石化产品的生产工艺当中仪表设备的系统控制中枢神经,想要保障为DCS集散控制系统,能够在运行中呈现出比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该这仪表测控系统在具体研发过程中,结合了单回路供电系统的不可靠性,并在内部结构当中对双回路的不同电源的供电电源回路进行了确定。该设备系统中的冗余电源的配置,需要在具体应用过程用中运用双回路电源供电,也就是无论在什么状况的运行工况下,只要设有双回供电的电源回路,就不会发生断电现象,那么,设备系统就会稳定地运行。二是,对仪表的测控系统进行测定,和DCS集散控制系统是类似的,都是全部运用双回不同的电源冗余进行配置。三是,多数现场测量仪器和仪表在具体的应用中,一般对供电电源会产生瞬间波动,并不会出现很大的影响。然而就参与联锁实际运行的检测仪来说,会发生瞬间丧失信号的现象,会导致联锁控制的系统出现误动或者拒动。所以,想要对仪表信号的采集实施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保障,规划仪表电源的过程中,建议运用双回路电源进行并联的供电力,从而促进现场仪表在供电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断提高。现场的PLC控制和电控阀与其它运用交流电源的供电仪表的系统,当参与到了安全保护或者是紧急停车等多种操控的保护功能过程中,要运用双电源进行配置。确保仪表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石油化工仪表供电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石油化工仪表供电系统主要采用两种电压级别,分别为220V AC和24VDC,LJPS给220V AC的交流电源供电,然后低压断路器对其进行控制和处理,形成多条分支,经过AC/DC转化器将24VDC以及110V AC的电源输出,也可以通过变压器输出电源,将电力负荷提供给相应的仪表。通常,石油化工电气仪表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24VDC直流供电仪表没有采用冗余配置的模式;(2)DCS系统和PLC系统的仪表没有采用双回路模式,而是采用在分子线路上将两个电源并联的方法实现供电,如果断开了断路器,UPS电源发生故障问题,或者外部的电网中断,电气仪表就会形成一个封闭的供电线路,从而造成短路。(3)如果照明设备和风扇设备等出现了供电短路现象时,会引起整个供电系统断电。因此,要实现一个安全、可靠的石油化工供电系统,就要加强供电系统的优化设计工作、安装调试工作以及维护工作,积极的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行防护,以降低故障发生率,从而保障石油化工供电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三、保证石油化工电气仪表供电系统安全的措施 1电气仪表双路供电系统配置计划 因为分布式控制系统、可编程逻辑控制装置、SIS等仪表控制系统,就是石油化工企业生产作业整个流程中的主要控制内容,其就要求仪表供电系统要维持良好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而控制中心就是分布式控制系统、可编程逻辑控制装置、SIS等整个测量控制系统中非常关键的控制单元,通常情况下当控制中心供电电源维持正常运行时,就算是其他单元发生断电也不会直接影响生产仪表设备。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科学有效的手段来确保控制中心供电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就会有极大几率降低生产仪表设备在使用时不会出现安全隐患或事故。因为控制中心在测量控制仪表中占据关键地位,其在实际完善时,比较重要的供电环节就会选择冗余和容错这两种融合手段。基于此,控制中心冗余电源系统依据完全不一样的功能电源,只要有一个供电回路保持供电正常,就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关键性单元的运行安全性。 2电气直流仪表供电系统配置计划 石油化工企业生产作业过程中,直流电源其就由24V仪表设备来开展供电工作。而为了保证直流仪表供电系统自身良好的安全性,就选择独立直流稳压电源给予供电,且在电源实际输出的正极位置添加大功率二极管,这就能够有效完成独立电源的隔离目的,24V直流电源,其主要输出就都由220V电源及不间断电源提供。经过两个电源回路来开展供电工作,并充分结合交流电源/直流电源所拥有的电路与大功率二极管,进而完成供电冗余配置。 3单路电气仪表供电系统配置计划 针对石油化工企业生产作业过程中所存在的压力控制仪表、流量控制仪表、在线分析设备和相对独立的可编程逻辑控制装置来说,仪表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就至关重要,如果其发生短时间的断电,就会对石油化工生产作业造成直接影响。基于此,在综合考虑技术与经济这两项内容后,就可以确定选择不间断电源开展供电就能够使仪表自身所拥有的用电需要得到满足。当在供电系统中安装了静态转换开关以后,电气仪表供电系统所拥有的安全性就比传统电源开关要高。另外,在这种供电计划当中,若是UPS发生了异常或故障,静态转换开关就会以自动状态把电源切入到不间断电源当中,经过不间断电源隔离、稳压电力开展供电以后,就在不断加强仪表供电系统安全性的前提

石油化工行业安全距离汇总

石油化工行业安全距离 汇总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消防防火相关规定距离 依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第4.1.6公路和地区架空电力线路严禁穿越生产区; 第4.2.9采用架空电力线路进出厂区的总变电所应布置在厂区边缘。第4.1.9石油化工企业与相邻工厂或设施的防火间距

石油化工企业与同类企业及油库的防火间距 第4.2.8罐区泡沫站应布置在罐组防火堤外的非防爆区,与可燃液体罐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20m。

石油化工厂总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制定原则和依据:防止或减少火灾的发生及发生火灾时工艺装置或设施间的相互影响,参考国外有关火灾爆炸危险范围的规定,将可燃液体敞口设备的危险范围定为22.5m,密闭设备定为15m。 消防站作为消防的重要设施必须考虑自身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消防站内24h有人值班,与一些重大危险区域应保持一定的安全间距,故规定与甲类装置的防火间距不小于50m。 3的可燃液体罐组、总容积大于或等于120000m3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可燃液体罐组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可燃液体的储罐区、可燃气体储罐区、装卸区及化学危险品仓库区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时,也可设有回车场的尽头式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6m,路面内缘转弯半径不宜小于12m,路面上净空高度不应低于5m。 1、装置内应设贯通式道路,道路应有不少于两个出入口,且两个出入口宜位于不同方位。当装置外两侧消防道路间距不大于120m时,装置内可不设贯通式道路; 2、道路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4m,路面上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4.5m;路面内缘转弯变径不宜小于6m。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