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4李四光

选修4李四光
选修4李四光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湖北省黄冈县回龙山香炉湾人,蒙古族。是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建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把一生都献给科学事业,献给祖国人民,他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他以杰出的成就为中国科学工作者树立了光辉榜样,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李四光曾立下“努力向学,蔚为国用”的人生志向;曾是前清进士、同盟会会员、中国共产党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他打破两个“洋神话”,即提出中国存在第四冰川、中国不是贫油国,是他摘掉了“中国贫油论”的帽子,被誉为“中国的地质之光”……知识点一留学日本报效祖国

1、留学日本

(1)留学学校: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

(2)学习专业:造船专业。

(3)选择造船专业的原因:为祖国造出第一流的兵舰和轮船,建设强大的海军,使中国人不再受外国的侮辱。

(4)学成回国:被赐以“工科进士”,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批进士之一。

2、留学英国

(1)留学学校:英国伯明翰大学。

(2)学习专业:最初学习采矿,后来改学地质。

(3)选择专业理由:学成后开发中国人自己的矿藏,而不受外国人摆布。

(4)报销祖国: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一面从事科学研究,一面为祖国培养地质人才。

知识点二为中国地质力学奠基

1、创立地质力学

(1)1926年,发表《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提出大块大陆运动的方向性假说。(2)抗日战争时期,发表论著,介绍自己对地壳运动所造成的不同类型构造体系进行的测定和推论,并在《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一书中,提出了“地质力学”这一名词。

(3)1948年,在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上,李四光作了题为《新华夏海的起源》的学术报告,地质力学作为新学科正式载入史册。

(4)20世纪60年代,完成《地质力学概论》一书,该书是地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里程碑。

2、其他科学领域

(1)在古生物学研究方面:李四光通过对大量蜓化石的研究,创立了蜓科化石鉴定的十条标准,提高了鉴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在冰川学的研究上:确定中国第四冰川的存在,并最终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公认。知识点三推动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

1、推动中国石油的开采

(1)石油地位:石油是最重要的能源之一,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2)表现: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我国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中国摘掉了“贫油”帽子,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

2、推动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

(1)铀矿:李四光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寻找铀矿资源,为发展我国核能事业做出了贡献。

(2)地震:晚年对地震的生成和预测作了大量的研究,有效地加强了各种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防。

知识点四评价李四光

李四光是中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

1、学术地位:我国地质力学的奠基者,杰出的地质学家,是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

奠基人。

2、人格魅力:他把一生都献身科学事业,献给祖国和人民,他身上你凝聚着强烈的爱国

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3、总体评价:以杰出的成就为中国科学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

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1、李四光在新中国担任的主要职务?

提示:李四光在新中国担任的主要职务:1950年春,担任“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成立,他担任部长;1958年8月,任中科院原子核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1956年,任全国石油地质委员会主任委员。

2、中国发现石油对新中国的建设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提示:政治上,打破了西方国家在能源上卡中国的脖子的状况。经济上,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拓展应用】李四光在其地质力学萌芽时期的代表作是()

A.《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B.《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

C.《地质力学概论》D.《新华夏海的起源》

如何掌握李四光的主要贡献与实践?

地质力学贡

(1)1926年发表《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地质力学萌芽之作

(2)抗日战争期间发表10余篇论著,介绍自己对地壳运动造成不同类型构造体系的测定和推论

(3)1945年在《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中提出“地质力学”

(4)1948年伦敦国际地质学会上作报告:《新华夏海的起源》,“地质力学”

被载入史册,被公认为地质力学的奠基人

(5)20世纪60年代完成的《地质力学概论》是地质力学的代表作,是地质力学研究中的里程碑

(1)石油普查和勘探,相继找到大庆、大港、胜利、华北等油田

(2)寻求铀矿资源,为发展核能事业做出贡献

(3)对地震生成和预测有研究,加强各种地质灾害预测和预防

古生

物学

创立蜓科化石的鉴定标准——提高鉴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冰川学贡

确定中国第四季冰川的存在——推翻外国人的错误结论

为成昆铁路选线、攀枝花钢厂选址等重大工程服务

1、在英国,除

了学习英语和

专业知识外,李四光还努力学习德语和法语,这为他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硕士毕业后,他的老师鲍尔敦挽留他在英国工作,以取得博士学位。后来老师又建议他到印度工作,那里待遇优厚。但李四光想到自己是中国人,应该为自己的祖国服务。当时中国地质科学的发展正处于初创时期,迫切需要大量专门人才。他毅然踏上报效祖国的回国之路。

李四光为什么一定要回国工作?

答案提示:李四光在少年时代就立下“努力向学,蔚为国用”的志向。他去英国学习的本意就是让国人也能开发自己的矿藏。获得伯明翰大学自然科学硕士学位后,虽然有机会在国外工作,并有优厚待遇,但当时中国的地质科学发展正处于初创时期,迫切需要大量专门人才,李四光想到自己是中国人,应当将自己的所学为祖国服务,因此毅然踏上归国之路。

2、20世纪30年代初,李四光由于对蜓科化石系统研究的贡献,获得伯明翰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他还曾到英国讲学,介绍中国地质学,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鉴于李四光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声望,国民党政府几次许以高官厚禄来拉拢他,都遭到拒绝。因为

李四光对国民党的腐败以及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十分失望。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正在英国的李四光非常高兴,他克服重重困难,在1950年春携夫人回到了祖国。

当时,李四光全家都在英国,他为什么又一次回来了?

答案提示:李四光学成归国后曾长期致力于地球科学的研究,并在国内外获得了很高声誉。但由于国民党的腐败和长期战乱,他的科学救国理想无法实现,所以对国民党政府十分失望,与此同时,他看到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前途执着奋斗,对此寄予厚望。新中国的成立,使李四光感到科学发展、国家复兴有望,就克服重重困难,决定回国,全力投入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1、李四光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哪些杰出成就?

答案提示:李四光自1920年从英国学成归国,毕生研究地球科学。他勤奋好学,注重实践,学识渊博,取得了多方面的杰出成就,其中最重要的是创建了具有世界影响的地质力学。运用这一理论,李四光对现代地壳运动的分析、对矿产资源的探寻、地震预报,都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并经受了实践的检验。除此以外,他还是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现者,对科化石的研究也有特殊贡献。

2、李四光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哪些突出贡献?

答案提示:答案提示:1950年,李四光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后,就急国家之所急,运用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并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运用其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提出一整套寻找石油的理论与方法。我国勘探部门据此相继找到了大庆、大港、胜利等大油田,使中国一举摘掉“贫油”帽子,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李四光还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寻找铀矿资源,为发展我国核能事业做出了贡献;他还运用这一理论,对地震预报工作展开了有效研究。

3、阅读与思考

1918年,李四光在他的硕士毕业论文中写道:“今天,我们要求新兴一代的‘黄帝’子孙,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也许并非为时过晚。一方面,要为纯科学地发展而尽力;另一方面,要用得来的知识,直接或间接地去解决有关工业的问题。

这里所说的两个方面,李四光是怎样实践的?你怎样评价他的一生?

答案提示:李四光一生中,一方面在基础科学理论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另一方面又根据国家建设与人民的需要,将理论成果直接服务于国家与人民。自1920年从英国学成归国后,他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地球科学研究,并创立具有世界影响的独立学派地质力学。他在冰川学、科化石的鉴定等领域也有独特建树。新中国成立后,他运用地质力学理论服务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并急国家之所急,把主要的研究重心放在寻找国家急缺的矿产资源上,成功地指导了寻找大庆等大油田和铀矿资源的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

开始,他又根据防震减灾的需要,在地震预报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取得明显进展。

李四光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科学,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人民。李四光不迷信外国权威、让事实说话的科学精神与杰出成就,为中国科学工作者树立了光辉榜样;李四光“努力向学,蔚为国用”的志向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也是青年学生的人生楷模。

1.杨帆同学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下列哪位是他的先辈和同行A.李时珍 B.詹天佑 C.李四光 D.爱因斯坦

2.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下列没有体现此特点的是A.勘探石油,发现油田 B.寻找铀矿,发展核能

C.研究和预测地震D.修建京张铁路

3.“地质力学”是运用力学原理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及其起因的学科。它是由中国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力学”名词正式提出是在其哪篇论著

A.《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 B.《地质力学的基础和方法》

C.《新华夏海的起源》 D.《地质力学概论》

4.李四光在很多的科学领域都曾取得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下列哪些领域他的贡献特别突出

①量子力学②地质力学③古生物学④冰川学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认为李四光是地质事业的奠基人,其主要依据是

A.创造地质力学理论 B.担任地质部长

C.创建“构造体系”理论 D.地震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6.李四光是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早年受孙中山“要努力学习,蔚为国用”的勉励,后两度出国留学,在新中国成立之际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他打破了两个“洋神话”,被誉为中国的“地质之光”

请回答:

(1)李四光打破了哪两个“洋神话”?

(2)李四光的哪些精神值得当今青年科技工作者学习?

7.“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起来的大庆油田,是根据我国地质学家独创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现的。”

——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人大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请回答:

(1)材料一中“第二个五年计划”是什么时候?

(2)“我国地质学家独创理论”主要指什么?依据这一理论发现的油田中,除了“大庆

油田”还有哪些油田?依据“独创地质理论”还有哪些重大的科技成就?

(3)依据材料指出,在这届政府报告中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哪一著名的发展目标?

8.阅读下了材料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为了寻找石油,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曾耗资几百万元在中国西北地区打了7口探井,后因收获甚微而离去。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位教授在中国作了一番地质调查以后,发表文章,断言:“中国贫油。”

材料二:1953年底,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石油的前景如何,李四光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认为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并指出“美孚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石油可采”。

请回答:

(1)材料二中,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石油前景的背景是什么?

(2)李四光认为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李四光观点的正确性。

(3)结合材料一、联系材料二,概括在李四光身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早在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威尔德在《中国和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一文中,就提出了“中国贫油论”。多少年来,在国际上“权威”们的论断认为:“世界已知油田,大都在海相地层中,而中国大部分是陆相地层,因此,不可能储藏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石油。”

材料二:1954年,李四光应邀到石油管理总局作了题为“从大陆构造看我国石油勘探的远景”的报告,明确指出:“可以这样考虑:从东北平原起,通过渤海湾,到华北平原,再往南到两湖地区,可以做工作,先从新华夏系的旁边摸起,同时在覆盖地区着手摸底,物探、钻探都可以用上,看来是有意义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观点有何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四光对我国石油探测的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

课时作业参考答案

1.C 2.D 3.B 4.A 5.A

6.(1)他推翻了外国人作出的“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的错误结论,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并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公认。在他地质力学理论的指导下,中国成功地发现了许多大型油田,推翻了外国人的“中国贫油论”。

(2)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少年大志的精神,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严谨治学的精神。

7.(1)1958—1962年

(2)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寻找铀矿资源、对地震的生成和预测等。

(3)实现四个现代化

8.(1)背景:建国初期,石油严重短缺;国民经济恢复后开始的工业化建设,使国家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

(2)依据:他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

史实: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地质部门、勘探部门经过共同努力,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3)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探索的精神。

9.(1)材料一认为中国没有石油;材料二认为中国能够探测到石油。

(2)李四光从运动的观点出发,探索地质现象的本质、地壳结构及构造规律,建立了独创的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的石油探测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在科学研究上,不要迷信“权威”,而应根据客观实际作出自己的判断。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