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学课后题

政府经济学课后题
政府经济学课后题

政府经济学

第一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1.什么是帕累托最优?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什么?

帕累托最优: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是指资源配置已达到这样一种境地,即任何重新改变资源配置的方式,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在其他人没有受损的情况下受益。

换言之,经济运行达到最高效率时,一部分人要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部

分人处境的恶化为代价。这一资源配置的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状

态,或称为“帕累托有效”

条件:P3 (2)经济效率的实现条件(自己看,不知道如何回答成文字)

2.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

市场失灵是指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表现:①公共产品的提供②垄断③外部效应④市场的不完全⑤信息不完全

⑥优值品、劣值品⑦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失衡⑧分配问题

3.政府有哪些经济职能?

1)提供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框架

2)进行微观经济管理

3)维持宏观经济稳定和推动宏观经济增长

4)调节收入分配,增进社会公平

4.政府失灵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主要表现?

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

1)公共政策失控

2)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

3)政府部门的扩张冲动

4)寻租行为

政府失灵的原因:

1)导致公共政策失灵的原因有:

(1) 公共决策程序和公共决策时限的限制。

(2) 信息的不完全。

(3) 公共决策往往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领导人强烈偏好的影响以及政治家或官员

由于选举周期或任期限制带来的短期行为的影响。

(4) 政府对公共政策产生的后果往往不能准确预测。

(5) 政策执行上的偏差。

2)导致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的主要原因有:

(1)对公共产品评价的困难。

(2)公共部门缺乏提高效率的动力。

(3)监督信息不完备

5.在当代,应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逐步放松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强化了市场竞争机制的调节功能。当然,西方国家放松对经济干预并不意味着完全不干预,只是在干预范围、干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在当代,各国政府的政策既不完全是国家干预主义的,也不完全是经济自由主义的,而是而二者的折中。

第二章公共产品

1.什么是公共产品?其与私人产品相比有哪些不同属性?

公共产品是指需要通过财政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群体的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的产品。公共产品具有与私人产品相反的属性。

私人产品的属性为:可分割性、竞争性、排他性。

公共产品的属性为:不可分割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2.何谓公共产品配置的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A.公共产品配置的局部均衡分析:

是对一种公共产品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效率状况的分析,而不考虑其他公共产品的供求状况,更不考虑私人产品的供求状况及资源配置状态。或者说,其是在假定其他公共产品及私人产品的供求及资源配置状态为既定的条件下,分析一种公共产品供求均衡的实现及其资源配置的效率水平。

B.公共产品配置的一般均衡分析:

不仅考虑公共产品的供求状况及效率状态,而且考虑私人产品的供求状况和效率状态,即分析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资源配置如何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下实现帕累托效率。

3.何谓公共经济部门?其有哪些特征?

A.概念:公共部门又称公共经济部门,是相对私人部门即私人经济部门而言的概念。

企业和家庭组成私人经济部门,而政府和提供公共产品与混合产品的事业单

位、国有企业以及非盈利组织组成公共部门。

B.特征:①与私人经济部门的依存性

②考核标准的社会性

③调节机制的计划性

④行为目的的公共性

4.如何划分公共经济部门和私人经济部门的边界?

A.所有权标准

①所有单位都具有公办的性质,它们是由政府投资设立的,它们的运作依赖于公共

资产,它们的收入是公共收入,原则上要纳入政府预算,而其运作所需资金则由

政府预算安排。

②由于政府是这些单位的所有者,因此单位的活动都或多或少受到政府的控制,并

在不同程度上执行着政府的方针政策。

B.产品性质标准

5.公共经济部门配置公共产品的效率如何实现?

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过程从大的方面讲,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宏观层次的资源配置指资源在政府公共经济部门和私人经济部门之间的配置。中观层次的资源配置指在资源宏观配置比例已经确定的条件下,公共经济部门和私人经济部门对资源配置方向的选择和确定。微观层次的资源配置指公共经济部门和私人经济部门在资源配置结构已经确定的条件下,对具体的资源配置项目和方案的选择。

6.为什么说林达尔均衡具有虚拟性?

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从公共产品消费中得到的边际收益的大小,来承担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则公共产品的供给就会达到有效率的水平。这在西方财政理论中被称为“林达尔均衡”。

林达尔均衡的实现需要严格的条件,一般认为,以下两个条件是不可缺少的。

A.每个社会成员都愿意准确地表达自己从公共产品消费中得到的边际收益的大小,不

存在隐瞒或低估自己从公共产品消费中得到的边际收益,进而逃避自己应分担的成本的动机。

B.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清楚地了解其他社会成员的偏好,相互之间知道彼此从公共产品消费中得到的边际收益,从而不存在隐瞒偏好的可能。

由于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都是理性的经济人,所以,“免费搭车”的心理带有普遍性,于是,公共产品的提供问题就会因为成本无法弥补而难以解决。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林达尔均衡是虚拟的均衡,而非现实的均衡,其是在严格的假定条件下所得出的结论。尽管林达尔均衡是虚拟的,但它的现实意义是,它说明了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公共产品的提供问题。

7.税收价格观有何现实意义?

遏制回避税收的行为,防止税收收入流失,可以采用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即传统思路,指的是通过加强税收征管、加大惩罚力度来遏制回避税收的行为。这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仅仅采用这一种思路,说明在理论认识上还明显受到税收强制性、无偿性特征的束缚。第二种思路,也就是新的思路,是指从政府义务的履行方面来寻找弱化回避税收动机的对策。

因此,在新时期有效防止税收收入流失应侧重这种思路,采用以下对策:第一,在思想上应充分认识税收形式的无偿与实质的有偿的辩证统一性,下决心把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付诸实施并真正落到实处。第二,应该把税收征管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不能将其仅视为税收部门内部的事务,整个公共经济部门都应予以协调配合。8.我国为什么要建立公共财政,其具有什么特征?

A.概念: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了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而从事的经济行为,是与市场经济有内在联系的一种财政类型或模式,是财政发展所

必须经历的阶段。

B.我国建立公共财政的必要性

(1)财政自身发展的要求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3)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

C.我国公共财政的特征

(1)由建设性财政转化过来的公共财政

(2)与国有资产经营财政并存的公共财政

(3)具有更强的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公共财政

第三章外部效应

1. 什么是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如何分类的?

A.外部效应:指的是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之间或私人边际效益与社会边际效益之间的非一致性。简单地说,就是指某些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影

响了其他经济主体,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

的报酬的现象。换言之,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

易成本或效益

B.分类:

(1)简单分类:

①按照外部效应的承受者不同:对消费的外部效应和对生产的外部效应。

②按照外部效应的发起者不同:生产活动的外部效应和消费活动的外部效应

③按照外部效应的结果不同: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

(2)复合分类法

消费活动产生正的消费外部效应

消费活动产生正的生产外部效应

消费活动产生负的消费外部效应

消费活动产生负的生产外部效应

生产活动产生正的消费外部效应

生产活动产生正的生产外部效应

生产活动产生负的消费外部效应

生产活动产生负的生产外部效应

2. 怎样理解外部正效应和外部负效应?

外部正效应:指的是对交易双方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或者是指某些产品的社会效益大于其使用价值的现象。

外部负效应: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或者说是指某一产品的社会成本大于生产者私人成本的现象。

3. 外部效应有什么后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管是什么样的外部效应,它的存在必然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也不利于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可能在间接上破坏个体的某些创造性或积极性。

4. 举例说明负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效率有何影响?(P54-P57)

5. 举例说明正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效率有何影响?(P57-P59)

6. 什么是外部效应的内在化?

当某种物品或劳务的私人边际收益或成本经过调整,使用者的各种活动或决策考虑实际的社会边际收益或成本时,就实现了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外部效应的内在化过程,也就是外部效应得到矫正,资源配置从不具有效率到具有效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外部效应的边际价值被定价了。外部效应的内在化过程正是通过私人部门自身与政府部门共同完成的。

7. 如何评价组织一体化?

市场机制可通过扩大企业规模,组织一个足够大的经济实体来将外部成本或收益内在化,从而纠正外部效应带来的效率损失。组织安排纠正外部效应问题的基本要素包括:(1)需要克服的外部效应问题的规模是大还是小;(2)为克服外部效应问题而加入组织中

的成员是否是自愿的;(3)组织的集体决定的决策规则如何

8. 什么是科斯定理?

外部效应问题可以通过重新分配产权得到解决,这种论点被称为科斯定理。即只要产权已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那么交易的任何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同样的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地实现,产权赋予不同的人只会带来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同。科斯定理具有下列三个条件:

(1) 产权是明晰的。

(2) 产权是可以自由交易的。

(3) 交易成本应接近于零。

组织一体化的机制要求企业规模尽可能地大,这一点不仅难以做到,而且企业规模过大又将导致垄断等新的市场失灵。

9. 政府矫正外部效应的措施主要有几种?

征税或罚款、补贴、政府管制

10. 补贴是如何解决外部效应问题的?

在存在正的外部效应的情况下,为了实际消费量的扩大和增加,政府既可以直接提供公共物品,也可以用补贴的方法来进行调节。政府对产生外部效益的主体进行补贴,降低其边际生产成本,从而使其在一定价格下扩大生产规模,以适应社会需要,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补贴的突出特征是其数额与外部边际效益相等。必须指出,政府发放的补贴并非都是为了矫正外部效应。实际上,政府发放的许多财政补贴是建立在其他政策目标基础之上的。

第四章公共选择

1. 一致同意规则的优缺点是什么?

A.概念:一致同意规则,要求在每人一票的前提下,任何一项集体行动的决策或方案必须经过全体投票人一致赞同或没有任何人提出反对,任一投票人都拥有对方

案或决策的否决权。由于这种规则的特性,据此作出的集体决策可以使每个投

票人的偏好得到满足,同时不会有任何人受到损害

B.优点:①所有参与者的权利都会在投票结果中得到平等的体现。

②它可以有效避免“搭便车”行为

C.缺点:①它非常复杂、耗时、昂贵。

②此项规则易引起冲突、威胁和恫吓。

③这一规则会鼓励人采取策略行为

2. 简述多数投票规则的特点。

A.概念:最常采用的规则是多数票规则,它要求一项议案或决策需经n/2以上投票人赞成才能通过或采用(n为投票者数目)。多数票规则本身又可以分为简单多

数规则和比例多数规则。

B.特点:

(1)因为决策结果往往只体现多数人的利益,不同意的少数派的利益被忽略甚至被损害。

(2)其决策结果具有强制性,它允许多数人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少数人,从而使他们成为“倒霉的少数”。

(3)这种规则的决策成本相对一致同意规则较低,但却容易造成投票悖论。

(4)此规则难以避免集体决策中参与者之间的策略行为。

3. 试述阿罗不可能定理。

K?J?阿罗的出结论:“如果我们排除效用人际比较的可能性,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次序都有定义,那么把个人偏好综合成为表达社会偏好的最理想方法,要么是强加的,要么是独裁性的。”他是通过讨论社会选择的两个公理与五个条件是否吻合得出上述结论的。

A.两个公理:

公理1:连贯性(connectedness):对于所有的选择项X和Y,一定有X≥Y或Y≥X。

公理2:传递性(transitivity):对于所有的选择项X、Y和Z,如果X≥Y,Y≥Z,则有X≥Z。

根据这两个公理,对于任何既定的个人偏好,社会选择规则必须产生出一种连贯的和可传递的社会偏好次序。

B.五个条件

(1)理性假设:对任何一组既定的社会偏好而言,社会选择规则都必须能够产生一种

完整的和可传递的社会秩序。

(2)与选择方案无关的独立性假设:在一组可供选择的社会状态之间进行社会选择,

只取决于人们对这些选项的偏好排序,而与其他因素无关。由此,阿罗强调社会

顺序应当源于个人的偏好排序。

(3)帕累托效率状态:如果社会中所有人都认为X比Y好,则社会选择顺序必须表明

X优于Y。如果社会中至少有一个成员认为X比Y更理想,而

所有其他社会成员认为X与Y之间无差异,则社会顺序必然显

示为X比Y好。

(4)定义域的非限制性假定:社会选择赖以产生的定义域必须包括所有可能的个人偏好

顺序。

(5)非个人独裁假定:对于所有选项X和Y而言,不存在这样一个特殊的个人I,如果

I认为X比Y好,则社会将严格地认为X比Y好,而不考虑其他

人的偏好。

阿罗认为,任何投票规则都必须同时满足这两个公理和五个条件,才能把个人偏好顺序转换为社会偏好顺序,但事实上它们不可能同时得到满足。

4. 简述利益集团的成因。

A.概念:有共同利益的个人通常会组成集团,通过对公共选择施加影响和压力以增进他们所认可的共同利益,这就是利益集团。

B.成因:对利益集团的成因,杰弗利·贝利在对他之前的研究进行归纳的基础上提供了三种解释:

(1)传统观点:这种理论认为当社会变得更为复杂,集团需求更多、变化更大时,

有共同利益的人或组织有走到一起增进他们的利益的趋势。

(2)奥尔森的集体行动逻辑:他认为集团的功能在于向其全体成员提供不可分割的、

普遍的利益,因此任何个体都可以无偿分享其他个体努

力所带来的集团利益的增加。由此他认为,除非一个集

团中人数很少,或者存在强制或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以使

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的、寻求自身利

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

益。

(3)政治企业家理论:罗伯特·索尔兹伯里的政治企业家模型,把利益集团的组织

者看作政治企业家,同时增加了现实主义和人道主义几个因

素。索尔兹伯里将集团提供给成员的利益分为三类:第一类

是物质利益,也就是利益集团能够提供的某种有形的、排他

性的物品,一个人或企业如果没有加入该集团,即便是未来

可能的成员,他也不会分享到这些物品。第二类利益是目的

性利益,一种与意识形态或价值导向相关的无形报酬。第三

类利益是参与利益,它与社会对参与实现目标或结果的工作

过程给予的奖励有关。同时,他还认为大集团可以通过搭配

不同利益的方式诱导集团成员采取行动,并不一定需要采取

刺激性或强制性的手段。政治企业家不但可以从集体行为中

获得物质利益,而且可以从中获得非物质利益(包括成就感,

名声,荣誉等),这是政治企业家的动因所在。

5. 官僚机构和官僚集团的特点是什么?

A.官僚结构:

(1)概念:尼思坎南给官僚机构下定义,依靠定期的拨款与赠与,至少部分地靠财政支出来运行的非营利机构。

(2)特点:①在官僚机构中,不存在竞争。这种竞争是指提供同种公共产品的竞争,即公共产品的规模、种类和水平由官僚机构单方决定。

②非利润化。官僚机构不以追求利润作为自己的目标,对它们的要求是

按时、足量地提供合格的公共物品

③反应迟钝。公共服务通常不是以价格形式出售的,社会成员对公共服

务的评价不像市场价格那样敏感。

B.官僚集团的特点:

①官僚实行任命制,只对任命他们的政治机构和政治家负责,而不直接对选民负

责。选民只能间接通过社会舆论,组成利益集团,通过对政党和政府施加影响

来影响官僚行为。这是一种软约束。

②官僚行为具有相对独立性。官僚机构内部有一整套的晋升规则,资历和能力同

时起作用,而且官僚一般是无过失终身任职,成为所谓“永远不下台的政府雇

员”,因此其行为相对于易受选民和压力集团影响的政党和政治家来说是相对独

立的。

③官僚集团有着强大的影响力。政治家的纲领、政府的政策需要通过官僚才能实

施,官僚还负责审议、评估各项议案,提供和分析各种信息,并直接影响政府

决策。

6. 简述公共选择理论为政府规模迅速增长作出的解释。

政府规模的快速增长一般被归因于福利国家的出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的抬头。通过考察政治制度特征、政府预算决策过程中政治家和官僚行为,公共选择理论给出了三种解释:

(1)利益集团促进政府规模增长

早在1959年,塔洛克对政府规模增长和多书票规则、利益集团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他的研究例子有力地说明了多数票规则下的利益集团必将导致更多的政府开支。

诺思与沃利斯在1982年把政府增长与利益集团活动直接联系起来。他们认为政府增长与私人部门中白领和管理阶层就业的增长是平行的。两者的增长是市场经济组织过程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所带来的较高交易成本的反映。这些集团对政府的需求不是简单地要求某种再分配,而是减轻他们在一个日益增长的专业化社会中所承受的交易成本。

(2)官僚体制和政府增长

官僚预算最大化的追求往往导致政府开支的过度增长。官僚个人效益的增加与预算增长的关系一般不直接体现在金钱方面,他们鼓动所在政府部门迅速膨胀的理由是这将增加他们晋升到一个更高职位的可能性,任何削减官僚所在部门预算、裁撤合并其所在部门的企图都将遭到他们的全力反对。

布坎南、瓦格纳等人的研究得出官僚政治不仅导致预算的膨胀而且必然会造成持久性财政赤字的结论。连选连任是政治家的主要动机,为争取更多选票,他们总是向选民许诺增加就业、扩大福利,当选后就通过扩大政府开支来兑现自己的承诺。他们乐于将公众的钱花在能给他们的选民带来明显利益的项目上,但却不愿意向这些选民征税。政治家的这种行为必然带来伴随财政赤字的庞大政府开支。

(3) 财政幻觉假说

官僚体制增加政府规模的假说认定官僚体制可以就供应不同产出水平的真实成本欺骗立法机构,财政幻觉假说则认为立法机构可以就政府的真实规模欺骗选民。这种理论假设公民通过他们的纳税规模来度量政府规模。为增加公民们不愿意支付的政府规模,立法—行政机构必须以这样一种方法增加公民的纳税负担:公民并没有意识到他

们正在缴纳更多的税款,如果税负能够用这样的方法加以伪装,公民们会有政府比它的实际规模要小的幻觉,政府增长就能超出纳税人偏好的水平。

7. 试述政府失灵的表现及根源。

A.政府失灵的表现:

(1)没有代表性的政府。

有时政府提供的政策方案确实有利于多数选民利益,但是许多情况下多数未必

战胜少数。很多投票者有限于信息成本不会认真地参与投票,这时公共选择过

程极可能会被少数组织良好的特殊利益集团操纵,从而成为谋取小集团私利的

手段。他们可以通过操纵投票程序、互投赞成票、收买选票来控制投票结果。

(2)政府目光短浅和行为短期化。

民选政府的政治家们每隔几年就要面临选举,连选连任几乎是他们所有人的目

的。选举压力会导致政治决策上的目光短浅和短期行为。

(3)政府活动的低效率

导致政府活动效率低下的原因有很多,一是缺乏机制,二是缺乏利润动机,三

是监督机制存在缺陷。一方面,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是一种垄断性行为,由于没有

竞争对手,官僚机构可能过分投资,生产多于社会需要的公共产品;另一方面,

公务员通过任命产生,缺乏工作压力,从而使激励机制发挥作用的余地很小。政

府机构及其官僚也没有降低成本、追求利润的激励机制,官僚的目标并非利润最

大化,而是预算、机构规模的最大化。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信息不对称也使得

对官僚们的监督徒有虚名。

B.政府失灵的根源:

(1)“政治人”误区-内部化

传统理论倾向于认同超个人主义的政治家和官僚会为了公共利益而工作,政府

失败只是偶然的操作失误并且可以由政府自身加以纠正。但是这中“政治人”

假定是一种神话,不能指望一个“经济人”一旦成为政治家或官僚就回突然改

变自己的偏好、行为动机,由关心个人利益变为关心公共利益。由这些人组成

的政府自然会把个人利益带入到政府决策中,这种现象就被人们称为内部效应

或内部性。

(2)公共利益的不确定

政府及其成员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但阿罗不可能定理已证明,面对社会成员

的不同偏好,政府不可能计算出社会福利函数的最优解,任何为“公共利益”

都不确定的情况下,“为公共利益服务”这一说法只是冠冕堂皇的借口和托词。

(3)中间投票人的决定作用

候选政治家的最佳策略就是提出一些尽可能模棱两可的竞选主张,普遍采取这

种策略的结果就是,越是含糊不清的政策大杂烩,就越有可能成为公共选择的

最终结果。

(4)不完整的信息

公共部门指定和实施决策时面临着与私人部门一样的问题------信息不完全。许

多公共政策都是在这中情况下作出的,因此很容易导致决策失误。

(5)不成功的政企博弈

政府的管制和干预必然增加企业成本,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必将与政策展开博

弈。政府行动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企业能否看穿政府的意图来采取响应的政策。

由于政策在决策和实施上存在着一定的时溜性,漏洞必然存在。另外,政府和

企业之间常常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官僚们容易被直接或间接地拉拢腐蚀。

(6)政策执行中的障碍

理想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环境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所涉及的重要因素,任

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从总体上导致政策失败,而政府对于各机构及其政策

过程常常缺乏足够的控制。

政府失灵理论总结:它屏弃了仁慈万能的服务与基于公众利益的经济策划者这一概

念,而把国家看作是糊涂的,不完善的、自发地服务于强大的

游说集团的利益以及政客和官僚个人利益的机构。

第五章政府管制的理论基础

1.垄断可分为几类?垄断为什么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A.分类

自然垄断:自然垄断是规模经济造成的一种状况。一般而言,自然垄断是自由竞

争的结果

行为垄断:多存在于寡头垄断市场(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产品的生产和

销售)。

法定垄断:法定垄断是指由于国家权力或通过专门的法律规定而形成的垄断。

B.(文字叙述见教材P101~102)

2.什么是自然垄断?

沃特森认为,自然垄断是这样一种状况:单个企业能比两家或两家以上企业更有效率地向市场提供同样数量的产品。

夏基和鲍莫尔等著名学者则认为,自然垄断最显著的特征是其成本函数的弱可加性。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在一篇论文中是这样概括自然垄断的含义的:传统经济学理论意义上的自然垄断是指由于生产技术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从而最小有效规模要求只有一个企业生产。

3.信息不对称的含义是什么?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交易的各方所拥有的信息不对等,买卖双方所掌握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质量等信息不相同,即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相关信息,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另一方则处于信息劣势地位。

4.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A.利用市场机制,基本思路是在交易者之间加强信息沟通,如拥有信息优势的交易方能主动地将有关信息传递给缺乏信息的交易对方,或者处于信息劣势的交易方

发现或诱使对方暴露有关信息。在一般产品市场上,许多拥有高质量产品的卖主

往往通过广告、提供产品“三包”、建立信誉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

B.政府管制,政府有三种手段:①运用公共权力,整治虚假广告,打击假冒伪劣,强制生产经营者落实产品担保承诺。②制定行政法规,强制生产经营者向市场提

供真实的,比较全面的信息。③直接提供信息,如通过产品质量检查、市场调查

等方式收集有关信息并公之于众,这些都有利于缓解市场交易者之间的信息不对

称问题。

5.什么是逆向选择?什么是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简单说就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交易双方中的一方比另一方知道的信息少,因而承担了较高成本的现象。

道德风险:一般是指交易双方达成一项合同或契约后,一方比另一方的利益为代价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

6.政府管制俘虏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对政府管制俘虏理论作出突出贡献的是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乔治·施蒂格勒,他在1971年发表了《经济管制论》一文,使管制理论有了重大突破。他首先提出了一系列前提假设条件。第一,政府的基本资源是权力,各个利益集团通过说服政府使用其权力为本利益集团服务,以提高自己的福利;第二,规制者也是经济人,能理性地选择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行动;第三,政府管制是适应利益集团实现收入最大化的产物。政府管制是特定利益集团的一种收益来源,一个利益集团可以通过说服政府实施有利于自己的管制政策而把社会上其他成员的福利转移到自己的利益集团中来。

在施蒂格勒之后,相继有学者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这些学者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产生管制的领域一般与市场失灵有关。

●政府管制者通常会被受管制企业所“俘虏”。

●政府管制者被“俘虏”的原因。

●尽管存在政府管制者被俘虏的问题,政府管制在经济上还是有效的。

●管制易于使组织得更好的利益集团受益。

政府管制俘虏理论告诉我们,政府管制已经成为企业追求垄断利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像公共利益理论分析的那样为公共利益服务。尽管俘虏理论可以解释一些管制政策有利于被管制产业的现象,但是,这一理论对于旨在保护消费者的产品安全管制或者旨在改善环境的某些管制,则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这说明,俘虏理论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第六章政府管制行为

1.为什么说政府管制是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

政府管制是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这主要表现在:

(1) 一般公共产品都是有形的,处于某种实物状态,而政府管制是无形的,只表现为法

律制度、规则等,在政府管制实施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甚至具有相当的主观任意性。

(2) 一般公共产品提供主体具有多元性,既可由政府提供,也可由私人赞助,还可通过

特许投标制,由私人竞争性供应,但政府管制的供应权具有垄断性,只能由政府独家供应。

(3) 一般公共产品能为消费者提供基本相同的利益,具有一定的“地域专用性”,即在一

国被认为是成功的政府管制,在另一国不一定合适。因此,任何国家都不能照搬他国的政府管制模式。同时,在微观层面上,一项政府管制对不同的利益集团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2.经济性管制的领域与内容有哪些?

领域:自然垄断领域和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偏差)的领域。

内容:价格管制,质量管制,投资管制,进入和退出市场管制。

3.社会性管制的领域与内容是什么?

领域:卫生、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

与经济性管制不同的是,社会性管制是一种较新的政府管制,它不是以特定产

业为研究对象,而是围绕如何达到一定社会目标,实行跨产业、全方位的管制,

其中,外部性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社会性管制的基本理论。

内容:对环境污染的管制,对产品质量的管制,对卫生健康的管制,对工作场所安全的管制。

4.结合实际,谈一谈中国放松经济性管制的趋势和政策思路。

A.现状:

(1)过度管制

过度管制指的是政府管制的“越位”和“错位”,管了“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

在某种意义上,政府的管制行为天然地具有自我膨胀、自我扩张和自我强化的倾向,正是在这种内在扩张机制的作用下,政府极易产生扩张的冲动,导致不合理的政府

行为。诚然,市场经济活动需要管制,但过度管制就会适得其反,影响社会经济生

活的发展。其中,政府在经济性管制方面的“越位”就是其主要表现。这里的“越位”

是指本来完全可以由市场来组织和调节的资源配置,却由政府的管制行为替代了。

(2)管制不足

政府管制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社会性管制的“缺位”和“不到位”。政府的社会性管制缺位,指的就是当市场失灵时,本来应当由政府来行使管制职能的地方,出现了无人过问的空缺现象。当前,政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职能的缺位主要表现为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由于公共服务供给决策机制、供给的方式、供给的主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致使公共服务的供给表现出不足的现象。

B.中国放松经济性管制的趋势及政策思路

(1)法律制度是政府管制的基本准则

(2)政企分离是规范政府管制的前提

(3)有效竞争是政府管制的政策取向

(4)经济原理是政府制定管制价格的基础

5.请结合实际分析中国政府管制改革的政策思路。

A.完善社会性管制的法律体系,增强法律的有效性

B.设立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性管制机构,同时加强对管制者的管制

C.建立社会监督体系,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重要作用

第八章财政政策

1.什么是财政平衡?如何理解财政平衡?

A.概念:财政平衡即财政收支平衡,也称预算平衡,是指国家预算的收入与支出在量上的对比关系,按我国的统计口径,是指当年的收支对比。因此,财政

平衡不过是财政收支对比的一种理想状态,是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追求的目

标。

B.理解:首先,应树立相对平衡的观点。财政平衡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收支正好相等,在实际生活中,略有结余应属基本平衡,略有赤字也应视为基本平衡,两

者都是财政平衡的表现形式,因而财政平衡追求的目标不是绝对的,而是

相对的,是基本平衡或大体平衡。

其次,应树立动态平衡观点,不拘泥于一个财政年度内的收支平衡。动态平

衡观要求考虑年度之间的联系和衔接,研究未来财政收支的发展趋势,研

究经济周期对财政的影响及财政对经济周期的调节作用,以求得一个时期

内在平衡。

最后,应树立整体平衡观点。财政平衡或不平衡,通常指中央政府的预算

执行结果。目前有些地方政府具有产生盈利的能力,但它们也有花掉这些

盈余的冲动,支出用于相对来说是非生产性的活动中,而没有用于抵消中

央政府的赤字。从这层意义上说,财政平衡应是整体平衡而不是局部平衡。2.财政平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的关系是什么?

一般说来,当社会总供求失调时,政府通过财政收支可对其进行调节。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即当C+I+G+X>C+S+T+M时,政府通过财政收支调节有三种途径:(1)可直接削减政府支出,以抑制总需求膨胀,从而使总供求达到平衡;(2)也可以用增加税收的办法,扩大供给,使总供求达到平衡;(3)还可以上述两种办法双管齐下,在缩小总需求的同时增加总供给,从而使总供需达到平衡。

如出现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情况,财政收支调节可采取的措施:(1)扩大财政支出;(2)削减税收;(3)双管齐下。政府在通过财政支出对社会总需求进行调节时须考虑到消耗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对社会总需求的不同影响,这是由其支出乘数不同所决定的。在通过政府收入(主要是税收)进行调节时,必须考虑到税收乘数的作用,在运用双管齐下的方法进行调节时,须对税收乘数与支出乘数进行对比,以确定财政收支对总供求的影响程度。

3.财政政策的基本特征、基本功能和主要类型是什么?

A.基本特征:

(1)制度性和阶段性

(2)稳定性与变动性相统一

(3)目标、手段和效果的统一性

(4)调控的间接性

B.基本功能

(1)导向功能:是指对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行为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有引导作

用。

(2)协调功能:表现在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失衡状态的制约、调节能力。

(3)控制功能:通过财政政策对人们经济行为和宏观经济运行的制约与促进,实

现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

(4)稳定功能: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调整总支出水平使货币支出水平恒等于产出

水平,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C.主要类型

(1)按照财政政策手段,财政政策可分为税收政策、公债政策、投资政策、补贴政策、公共支出政策、预算政策等。

(2)根据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它包括自动稳定的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3)按照财政政策作用的不同方面,即将财政政策本身的内容与对经济运行状态的影响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可将其分为总量调节政策、结构调节政策。4.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是什么?

A.财政政策目标:是指国家通过运用财政政策工具所要实现的目的。国的财政政策目标主要应由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来决定。我国财政政策目标是多元的,相互之间

有着内在联系,它们有层次之别,可分为最终目标和中间目标。财政政策最终目标

即总目标,财政政策中间目标即分目标,是实现最终目标的前提条件。

B.工具:

国家预算、税收、公债、财政投资、财政补贴、公共支出

第九章货币政策

1.什么是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和

金融形势,对货币、信贷总量与结构进行控制与调节的行为准则。广义的货币政策,不仅包括中央银行在短期内对货币、信贷进行调控的行为准则,还包括中央银行对

货币、信贷控制与调节的一般行为过程;货币政策的长期目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或监测指标的选择;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货币政策行为的传递;货币政策与宏观

经济政策的协调;等等。

2.简述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目标一般包括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

平衡。

稳定物价:就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实施货币政策,使物价总水平在短期内保持基本稳定。

充分就业:通常是指有能力并自愿参加工作者,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适当的工作。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一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在对外经济往来中全部货币收入和支出大体平衡或略有顺

差或略有逆差。

3.论述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政策的效果及局限。

A.再贴现就是指商业银行将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到中央进行再贴现。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节再贴现利率和贴现条件来调节货币供给量。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

业银行用持有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融资所作的政策规定。一般包括两个方面

的内容,即再贴现率的确定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条件。

B.效果:具有一定的“告示效果”,这对短期市场里常起到导向作用,并且,它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是比较缓和的,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相对稳定。

C.局限:具体体现在:

(1)不能使中央银行有足够的主动权,甚至市场的变化可能违背其政策意愿。

商业银行是否愿意到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或再贴现多少,决定于商业银

行的行为。

(2)再贴现率高低有限度。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再贴现率无论多高,都难以遏制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再贴现或借款的冲动。

(3)对法定性准备率来说,贴现率比较易于调整,但随时调整再贴现率也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

4.论述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从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到最终目标的实现所经过的各个环节和具体过程。在西方,主要有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和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这两个学派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上有着重大的分歧,这决定了他们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上也有重大分歧。

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最初思路可以归结为:通过货币供给(M)的增减影响

利率(r),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收益的影响使投资(I)以乘数方式增减,而投资的增减会进一步影响总支出(E)和总收入(Y)。在这个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主要环节是利率,货币供应量的调整首先影响利率的变动,然后使投资乃至总支出发生变化。

5.简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

要符合三条标准:

(1)可控制。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能对该金融变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能够准确地控制金融变量的变动状况及其变动趋势(2)可测性。指中央银行选择的金融控制变量具有较明确的定义,中央银行能迅速而准确地获得有关变量指标的数据资料,且便于进行定量分析。

(3)相关性。指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中央银行选择的中介目标,必须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密切的相关性,否则就不能作为中介目标。

6.货币政策工具、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的关系是什么?

7.试述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8.为什么财政政策要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

A.传导过程差异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措施一般是通过商业银行传导到企业和居民,影响企业和居民的经济行为,进而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由此可见,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具有多层次性的特点。而财政政策措施一般是直接作用于企业和居民,财政政策会直接影响到个人的经济行为。财政政策对企业的作用过程也是直接的,具有直接性的特点。

B.政策调整时滞差异

货币政策:一般情况下,中央银行或者政府及其财政部门对经济形势变化情况

的确认时间是相近的。中央银行一般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来确认形势,它可以

随时调整货币政策。因此,货币政策的调整时滞比较短。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必须依法按财政年度进行。因此,它不像货币政策那样可以随时调整,政策调整的时间比较长。此外,由于财政政策的调整必须经过必要的法律程序,即经过议会或人民代表大会的审查批准,这样,进一步延长了财政政策的调整时滞

C.政策调节的侧重点差异

货币政策侧重于对总量的调节,而财政政策则侧重于对结构的调节。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基本上是以对货币量或货币流通的规模调节为中介目标的,诸如利率调节、存款准备金调节乃至计划手段的调节等,最终都将导致货币规模的变动,进而实现对需求的调节。因此,货币政策调节的侧重点在总量。各种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首先是通过对结构的调节来发挥其作用的。

9.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形式有几种,各种组合形式的效果如何?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运用也就是扩张性、紧缩性和中性三种类型政策的不同组合。现在我们从松紧搭配出发来分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组合效应。

A.“双紧”政策

即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紧的财政政策是指旨在抑制社会需求的政策,主要通过增加税收、削减政府支出规模等手段来限制支出、抑制社会总需求。紧的货币政策是指以紧缩需求、抑制通货膨胀为目的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提高法

定准备率等市场经济手段以及紧缩信贷计划等行政计划手段减少货币供给,进而

达到其紧缩的目的。这种政策组合通常可以有效地制止和压缩需求膨胀和通货膨

胀,但同时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性作用。

B.“松货币、紧财政”政策

即松的货币政策和紧的财政政策。松的货币政策是以扩大社会需求来实现刺激经济

增长为目标的货币政策。紧的财政政策具有抑制需求的作用,所以它和松的货币政

策相配合,一般可起到既控制需求、又保持适度经济增长的作用。但两者也有个松

紧搭配适度的问题,过松货币政策可能会在总量上抵消紧的财政政策对需求的抑制

作用,进而产生通货膨胀;过紧财政政策可能会进一步使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甚至

造成经济停滞。

C.“紧货币、松财政”政策

即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松的财政政策具有刺激需求、加大对经济结构调

整力度的作用,而紧的货币政策则可以防止过高的通货膨胀。该政策组合既可以使

经济保持适度增长,同时实现对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又可以尽可能地避免通货膨胀。

但若松紧搭配不当,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例如,过松的财政政策有可能造成赤字

累积,且造成社会总需求过于旺盛,进而在总量上抵消紧的货币政策的抑制需求作

用。反之,货币政策过紧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良的阻碍作用。

D.“双松”政策

即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松的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减税和增加政府开支来扩大社会总需求,由于政府支出和税收一般都带有明显的方向性,对经济结构和资源配置结构产生重要影响。松的货币政策在总量上会扩大货币供给,进而扩大社会需求总量,因而在方向上同财政政策是一致的。在社会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采取这种政策组合可以起到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增加就业的作用。但该组合往往会造成严重的通膨。

第十章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1.如何正确理解收入分配的含义?

收入分配:指社会产品在一个社会内部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成员之间的分割和占有,即把一定时期内的社会产品分归不同的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所有的行为和活动。收入分配的内涵涉及四个问题:

↓分配什么:收入分配对象或分配客体的确定。

↓谁来分配:收入分配主体权力和资格的确定。

↓分配多少,即各分配主体面对“有限的产品世界”,各自应该占有或能够占有的份额和比率。这也是收入分配活动中的核心问题,它与“分配权力”相关。

↓如何分配:收入分配机制和分配方式的选择。

2. 决定和影响收入分配制度的因素有哪些?

技术进步、主体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意识形态、市场力量、制度环境

3.收入分配差距的衡量指标有哪些?

标准差、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分组计算法、离散系数

4.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有哪几种模式?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具体的收入再分配制度。

就整个西方国家来讲,其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大体分为三种模式:福利型、保险型和强制储蓄型。目前,这三种模式的发展也呈现出一定的融合趋势。

福利型的社会保障制度:

福利型的社会保障制度以英国、瑞典为代表,多见于北欧和西欧国家。其主要特征是:社会保障政策是福利国家的一项主要政策,依法实施,并设有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法院监督执行;强调福利的普遍性和人道主义、人权观念,服务对象为社会全体成员;个人不缴纳或低标准缴纳社会保障费,福利开支基本上由企业和政府负担;保障项目齐全,一般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一切福利保障,标准也比较高;保障的目的已不完全是预防贫困和消灭贫困,而在于维持社会成员一定标准的生活质量,加强个人安全感。

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

德国、美国和日本等许多发达国家都建立了保险型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一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社会保障费用由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三方分担,以个人和企业缴费为主;以保证基本生活水平为原则;待遇给付标准与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和缴费相联系;强调公平与效率兼顾。

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

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以新加坡和智利为代表。其基本特征是:建立个人账户,雇主和雇员的缴费全部计入雇员的个人账户;个人账户资金投入资本市场运营,以实现保值增值;雇员退休后的养老保险待遇完全取决于其个人账户的积累额。依据基金管理运营方式的不同,可将强制储蓄模式进一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以新加坡为代表,其核心是实行中央公积金制度,政府集中管理和运营资金;另一种是以智利为代表,其核心是将养老保险基金交由私营基金管理公司竞争运营

5.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A.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制度

从新中国诞生到50年代中期,我国存在着多种经济成分,从而也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以后直到1978年,生产资料所有制只存在单一的公有制。在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方面,把按劳分配看成是社会主义阶段的唯一分配方式。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当时的“按劳分配”只有两种形式,即工资和工分。全民所有制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以及城镇集体企业,都实行工资制;农村集体经济实行工分制。

B.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近30年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从1978年到1984年是第一个阶段,重点是农村分配制度的改革。

↗从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是第二个阶段,重点是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城镇居民分配制度的改革。

↗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开始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即逐步建立和完善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阶段。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应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收入分配理论方面进行了重大创新,主要表现在:首先,提出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即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其次,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如何贯彻这一原则的思路。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也就是说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两个不同的分配长层次上各有侧重。最后,进一步界定了政府和市场两种经济运行机制在收入分配制度安排上的职能,清晰地界定了市场与政府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不同职能。

初次分配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再次分配注重发挥政府的收入调节功能。

第十一章财政支出理论

1.试述财政支出、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的含义。

财政支出:也称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

购买性支出:指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这类支出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政府一手付出货币,一手得到所需的商品和劳务。购买性支出包括社

会消费性支出和公共投资性支出两大部分。

转移性支出:指政府单方面把一部分收入所有权转移出去而发生的支出。与购买性支出不同,转移性支出与商品和劳务交易行为没有发生直接联系,而

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目的而采取的资金转移措施

2.简述财政支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经济效益原则:指要通过财政支出使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使社会资源得到最大的

“效益”。

公平原则:指通过财政支出提供劳务和补助所产生的利益在各个阶层的居民中的分配应达到的公平状态,能恰当地符合各个阶层居民的需要。

稳定原则:指财政支出应有助于防止经济波动过于剧烈

3.试用财政支出增长理论分析世界各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趋势。

(具体的分析由个人发挥,下面提供的是理论)

A.瓦格纳法则

瓦格纳他认为公共支出规模之所以会不断增长,是因为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社

会和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政府活动的需求。一是工业化所引起的市场扩张,使

市场中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也愈加复杂,由此而产生的冲突和矛盾增多,引起对

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因为维护社会和经济的正常秩序,需要政府增加公共

支出。二是为纠正外部效应等市场失灵问题对资源配置效率的负面影响,政府

参与资源配置的需要凸显,这必将引起公共支出增加。此外随着经济的增长,

教育、文化、保健、福利等公共支出项目的增长率会超过GDP的增长率。

B.皮考克和韦斯曼的公共收入增长引致说

皮考克和韦斯曼认为,公共支出的增长是由于公共收入增长而造成的,他们将导

致支出增长的因素归结为两种:

(1)内在因素。在税率不变的税收制度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加,政府所征得的税收收入必然呈不断增长趋势。而追求政治权力最大化的政府

是喜欢多支出的。

(2)外在因素。除了公共支出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这种内在因素之外,还有一种外在因素也会导致公共支出的增长趋势。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总会遇上动荡

时期,此时政府的支出不能不剧增。于是政府会被迫提高税率或增加新税种,

不愿意多交税的公众也会被迫接受提高的税率和新增的税种,其结果是政府

支出的预算约束也随之提高,使整个公共支出在逐渐上升的过程中出现较大

幅度的增长。

据此,皮考克和韦斯曼的结论是:公共收入和公共支出总是同步增长的。

C.穆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发展阶段增长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穆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来分析财政支出

增长的原因。在大量研究了不同国家不同阶段的财政支出状况之后,他们认为,

财政支出数量的变化是随着不同时期财政支出作用的变化而变化的。

(1)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往往要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因为在这一时期,公共部门须为经济发展提供必需的社会基础设施,如公

路、铁路、桥梁、环境卫生、法律和秩序、电力、教育等,这些公共投资

对于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早期阶段的国家进入发展的中期阶段来说,是必

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2)当经济发展进入中期阶段之后,政府的投资便开始转向对私人投资起补充作用的方面,公共投资的规模虽有可能减少,但由于这一时期市场失灵的

问题日趋突出,成为阻碍经济发展进入成熟阶段的关键因素,从而要求政

府部门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对经济的干预显然要以财政支出的增加为前提(3)随着经济发展由中期进入成熟阶段,财政支出结构会发生相应的转变,从以社会基础设施投资为主的支出结构,逐步转向以教育、保健和社会福利

为主的支出结构。这些旨在进行福利再分配的政策性支出增长会大大超过

其他项目财政支出的增长,这又进一步使得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加快,甚至

快于GNP的增长速度。

D.鲍莫尔公共支出非均衡增长模型

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是通过分析公共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状况对公共支出增长原因进行解释的。在他的模型中,按技术进步的程度,经济部门被分为生产率不断提高与生产率提高缓慢两大类别。前者被称为进步部门,后者被称为非进步部门。两个部门的差异来自于技术和劳动发挥的作用不同,在进步部门,技术起着决定作用;而在非进步部门,劳动则起着决定作用。他假定两部门工资水平相同,且随劳动生产率提高而上升。由于劳动密集的公共部门是非进步部门,而该部门工资率与进步部门工资率呈同向等速度变动,因此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生产率偏低的公共部门的规模会随着进步部门工资率的增长而扩大。

4.试分析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

A.政府职能的扩张:

政府职能不断扩张是导致各国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重要原因。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只是“守夜人”,其职能主要集中在维持政权机器运转、维护国家安全、防御外来入侵和维护司法公正等方面,对私人生产和私营企业的经营活动不加干涉。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和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人们认识到市场失灵的存在,认识到政府干预的重要性。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客观上需要加强政府的经济干预和经济调控功能,其调控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扩大政府的财政支出。

B.社会福利事业的扩大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分配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日益突出,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从而产生了一系列不安定的因素。为了缓和矛盾,资产阶级国家通过举办公共福利事业来调节社会的收入分配差距,保证低收入者的最低生活需要。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一方面起到了缓和阶级矛盾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客观上提高了劳动者的文化与健康水平,有利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近几十年来,社会福利支出在一些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公共支出中的份额不断上升,在某些国家甚至已居于首位。

C.经济与收入的增长

经济增长会使社会财富不断增加,导致政府收入的增长,它不仅为财政支出的增长提供了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带动了财政支出的增长。随着经济的增长,按人口平均的国民收入和社会财富也相应提高。随着收入的增长,社会产品供给也要相应增长,因此,对社会产品的投资也必须增加,才能达到供求平衡。在这

种情况下,公共投资(生产投资与消费投资)也必然增长。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人均收入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在质量和数量上也不断发生变化,国家为满足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必然在吃、穿、用、住、行等各方面进行投资,这也就必然会推动财政支出的增长。

D.人口的不断增长

这是引起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人口的增加,居民对各方面公共服务的需求总量必然会相应增加,而政府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所需的费用也在不断增长,这些都促使公共支出增长。此外,社会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对公共支出的水平和结构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对高龄者的服务设施和特殊的消费成为需要政府加以关注的问题。而人口流动性的增强也导致了原有城市的扩展和新城市的增加,并由此产生了对新的市政建设的大量需求。这些都会带来财政支出总量的不断增加和规模的不断扩大

E.技术的进步

新兴工业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经济增长和收入快速增长,为公共支出的不断增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技术的发展和工艺的变化一方面使设备的更新速度加快,增加了重置费用;另一方面要求政府提供高水平的基础设施。因此,政府不断开拓新的生产领域,如空间探索、海洋开发等,同时政府不断采用最新的尖端技术装备国防以及其他政府工作部门,还要加大人力投资,建立领先的科学技术队伍等,这些都需要大量增加财政支出。

F.其他因素:物价的上升、税收征管的强化等。

5.请分析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特殊性及其原因。

A.特殊性: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发展变化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经济体制改革前,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是比较高的,这是由当时的计划

经济体制决定的。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支出绝对数除1980年、1981

年两年负增长外,其余年份都是正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算很慢;但

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则是另一种情形,预算内财政支出占GDP的

比重下滑的速度较快,下降的幅度较大。

B.原因: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逐年下滑并不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我国经济改革初期这一比重之所以逐年下滑,是经济体制转轨的必然结果,即

为了改变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局面,调整政府职能

和分配格局,激发经济活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一旦经济体制迈上市

场经济的运行轨道,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到位和GDP的增长,逐年下滑

的趋势理应逆转,即下降的趋势会在某一时点中止,转而趋于上升。因

此,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运行的曲线呈现先逐年下滑

而后又逐年回升的特征。这种发展变化的趋势明显体现了经济体制转轨

时期的特征。

6.如何评价财政支出的收益?

(此题说的内容就是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方法)

A.成本—效益分析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又称成本—收入分析法,是在借鉴私人企业财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基本原理是用最小的成本去获得最大的收益。成本—效益分析法最早产生于美国1936年《洪水控制法案》,目前在许多国家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得到广泛应用。这种方法是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收益进行对比分析,更多地用在公共支出决策程序中。它通过多个预选方

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根据对边际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的对比,选择最优的支

出方案成本—效益分析法是将项目的受益收入与支出成本、经营成本相比,用净

收入和收入成本率来评价项目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项目发生的收益能用

货币计量的情况。假设B表示某项目各年的收益,C表示某项目各年的成本,r

表示贴现率,t表示年份(t=0,1,2,…,n,n为投资项目的年限),则效益现值和成

本现值分别为:

PVB=B0+B1/(1+r)+B2/(1+r)2+…+Bt/(1+r)t

PVC=C0+C1/(1+r)+C2/(1+r)2+…+Ct/(1+r)t

在成本—效益分析中净现值标准被广泛采用。净现值是指投资项目未来各年的

效益与成本的现值之差。净现值用公式表示为:NPV=PVB-PVC

B.最低费用选择法

对于不能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的财政支出项目,可以运用最低费用选择法进行

分析。与成本—效益分析法不同,最低费用选择法不用货币单位来计算备选的公

共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计算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

的标准。这种方法也就是选择那些使用最少的费用就可以达到公共支出目的的方

案。西方学者也称之为信息不具备情况下的成本—效益分析法,或最小成本法,

这种方法是对成本—效益分析法的补充最低费用选择法的操作步骤与成本—效

益分析法大体相同,由于免去了计算支出无形成本与效益的麻烦,这种方法的分

析内容要简单得多,运用起来也比成本—效益分析法简单一些。首先,根据政府

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多种备选方案。其次,以货币为统一尺度,分别计算出各

个备选方案的各种有形费用并予以加总。在计算费用的过程中,如果涉及垄断价

格,要运用影子价格消除其包含的不合理的价格因素,或是遇到需要多年安排支

出的项目,则可运用贴现法折算出费用流的价值,从而保证不同备选方案费用的

可比性。最后,按照费用的高低,排出优前劣后的顺序表,以供决策者选择。最

低费用选择法多用于评价教育、卫生、文化以及政治、军事等支出项目。运用最

低费用选择法来分析财政支出效益、确定最佳方案,在技术上是不困难的,难点

并不在于费用开支的比较,而在于备选方案的确定,在于如何使不同支出方案能

够无差别地实现财政支出的目的,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第十二章财政支出具体分析(上)

1.哪些因素影响政府投资支出的范围和规模?

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小、财政支出的结构、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2.界定政府投资支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应该注意的问题应该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A.政府投资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这一原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社会资源在政府和非政府之间的最优配置。二是由政府财政配置的资源在使用时也应

以获得最大社会效益为原则。

B.政府投资不宜干涉民间的投资偏好。在社会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来源多渠

道化、投资决策相对分散化的条件下,政府的投资选择要从其对民间投资及市场

竞争格局可能带来的影响的角度,为众多企业投资、民间投资创造必要的、与经

济增长相适应的外部环境和条件,而非强行干涉它们。

C.合理界定中央政府投资和地方政府投资。在确定政府投资范围时,会涉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投资范围划分问题,这需要注意两个原则:受益原则和比较

政府经济学第三次作业

案例:烟雾交易:利用自由市场的力量来对付空气污染的新规定 加州多伦斯-在这个由平房和棕榈树组成的整洁的社区在中,为控制污染,甚至连除草机和加油泵都受到严格管制。但美孚(Mobile)石油公司最近获得一项权利,每天可以再排放900磅有毒的瓦斯气。 为什么环保积极分子没有在炼油厂门前进行强烈的抗议?实际上,美孚(Mobile)促成了环境保护新时代的先导。美孚(Mobile)的炼油厂最近以约300万美元的价格从邻近的城市加州南门获得了污染的"信用证"。南门政府从通用汽车公司得到这张"信用证",该公司1985年关闭了在这里的一个工厂,并向市政府出售了它的财产。多伦斯炼油厂额外排出的污染比通用汽车公司少得多。 据尚不完善的以市场为基础的环境管制的做法,美孚(Mobile)购买了污染权。这种做法自从70年代以来就存在,但其规则甚为复杂,以至于象美孚(Mobile)这样的污染交易还是很少见的。 这种状况会很快改变。越来越多的管制者相信,传统的"命令与控制" 管制-允许每个工厂排污有一定的量,但不能超过-不能阻止环境破坏。这些当权者受经济学家鼓动,想把地球的环境放到金融市场上,并让市场去摆脱世界的酸雨和全球变暖。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为以市场为基础的环境管制而振奋。一些环境主义者认为,买卖污染权是不道德的。另一些人怀疑官员们是否有实施以市场为基础的方案的工具,这种方案要求事前准确地监督污染量。还有一些引起污染的企业怀疑那些习惯于命令与控制的官员能否给市场以发挥作用所需要的自由。 【点评】政府对外部性问题的治理与管理可以采用非市场化方式,也可以采用市场化方式。非市场化方式主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来克服和纠正外部性问题,其常用的措施或方法主要有罚款或收税、财政补贴、公共(行政)管制、法律措施等;市场化方式主要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来克服和纠正外部性问题,政府的作用主要是为市场作用的发挥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其常用的措施或方法主要有产权界定和保护、可交易的许可证、一体化等。上述案例就是采用可交易的许可证的典型。在此方式下,排污企业必须为购买许可证支付,排污的机会成本是它们在公开市场上出卖它们的许可证能得到的收入。相比之下,在某种程度上,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更富有效率,因为它是排污企业间的直接交易,而企业显然比政府知道更多的外部性信息,但这种方法也有其局限性,需要一系列的条件。 【分析】 政府对外部性问题的治理与管理可以采用非市场化方式,也可以采用市场方式。非市场方式主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来克服和纠正外部性问题,其常用的措施或者方法主要有罚款或收税、财政补贴、公共(行政)管理、法制措施等;市场化方式主要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来克服和纠正外币问题,政府的作用主要为市场作用的发挥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其常用的措施或方法主要有产权界定和保护、可交易的许可证、一体化等。乔治?斯蒂格勒所谓的“科斯定理”,其涵义是:在产权明确、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的前提下,通过市场交易可以消除外部性。它还可以解释为:只要产权已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那么交易的任何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同样的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地实现,产权赋予不同的人,只是会带来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同。 很显然,“科斯定理”强调产权的重要性,认为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关键是界定和保护产权。所谓产权是经济当事人对其财产(物品或资源)的法定权利,这一权利是排他的、可转让的和永久的。在市场体制中,一切经济活动都以明确的产权为前提。但是还强调了交易成本(费用)的重要性。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中解释道,“为了进行市场交易,有必要发现谁希望进行交易,有必要告诉人们交易的愿望和方式,以及通过讨价还价的谈判缔结契约,督促契约条款的严格履行,等等。这些工作常常是要花费成本的,而任何一定比率的成

政府经济学试题与答案

政府经济学期末试题 1、单选题第11 题 ( )是指在市场上存在几个生产厂家,这些企业可以控制某一领域的商品和劳务供给价格,但它们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 A. 垄断竞争 B. 自由竞争 C. 寡头垄断 D. 完全垄断 正确答案:C 2、判断题第16 题 征收税费、实施财政补贴是政府矫正外部效应的方法。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3、判断题第6 题 为满足社会公共物品需要的“排他性物品”的定价问题,就是公共定价法。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4、多选题第9 题 政府通过资源配置,组织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A. 生产

B. 供给 C. 分配 D. 再分配 正确答案:A B 5、判断题第4 题 政府采购的公平性原则指参加政府采购投标的人都公平竞争,机会均等,不能有任何的歧视。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6、判断题第6 题 学习政府经济要坚持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方法。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7、判断题第6 题 公共事业是指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向社会提供教育、医疗、科技、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的活动。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8、单选题第7 题

()是指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参与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A. 政府经济职能 B. 政府收入分配职能 C. 政府救济职能 D. 政府分配职能 正确答案:B 9、多选题第6 题 政府组织收入的数量,在决定资源在()配置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A. 公共部门 B. 私人部门 C. 非营利组织 D. 对外投资 正确答案:A B 10、多选题第10 题 政府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参与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 A. 生产 B. 再生产 C. 初次分配 D. 再分配 正确答案:C D 11、判断题第11 题 按照发行地域分类,公债可以分为强制公债和自由公债。

2019-2020年电大考试《政府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归纳 一、单项选择题 A 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增值税属于(流转税类)。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我国设立(C、五)级政府预算。 按照公债本位对公债进行分类,可以将公债划分为(D、货币公债和实物公债)。 按照联合国范本和经合组织范本的规定,(A.是否具有经常性住所)不是确定居民身份的判断规则。 按照联合国范本和经合组织范本的规定,下面那一项不是确定居民身份判断规则(A、是否具有经常性住所)。 B BOT的全称是(A.build-operate-transfer ) 部门预算的分类基础是(D、按部门分类)。 部门预算下预算的调整的审批权在(C、财政部)。 C 财政补贴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的不同之处有(D、对价格影响方式相同)。 财政投融资与商业投融资的区别不包括(C.结果的非营利性) 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对在我国境内使用城镇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际使用的土地面积(A.从量定额征收)的一种税。 车船税是对我国境内车船管理部门登记的车辆、船舶依法(D.从量定额)征收的一种税 D 单式预算与复式预算是按(A、按预算组织形式划分)对政府预算进行分类。 当宏观经济处于萧条时期社会保障对经济起到(A、缓和需求不足)的作用。 当政府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涨率时,政府收入(C、名义增长,实际减少)。 当政府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胀率时,政府实际收入会(A.增长) 对具有拥挤成本,或资源稀缺,需要抑制消费,防止浪费的公共物品,可按(D、B二部定价法和C高峰负荷定价法均可)定价。 对于一个公共产品提供量有高、中、低三种选择,A、B、C三个人的偏好如下:对A而言----高>中>低,

政府经济学选择题

1. 目前世界上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中,(A. 大部分)采用了社 会保障税的形式。 A. 大部分 B. 只有小部分 C. 很少 D. 全部 2. 政府的公共事业支出与公共投资支出相同点在于(D. 都属于购买性 支出 )。 A. 都属于转移性支出 B. 都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 C. 都属于社会生产性支出 D. 都属于购买性支出 3. 课税对象是指(C. 税收征收的目的物 )。 A. 具体征税项目 B. 负有纳税义务的个人 C. 税收征收的目的物 D. 都不对 4. 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 为零,这主要是指公共物品具有(A. 消费的非竞争性 )。 A. 消费的非竞争性 B. 消费的非排他性 C. 消费的强制性 D. 消费的不可分割性 5. 社会保险不包括(D. 汽车保险 )。 A. 养老保险 B. 失业保险 C. 医疗保险 D. 汽车保险 6. 西方财政学理论中著名的“灯塔理论”,主要讲述的是公共物品的( C.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 A. 消费的非竞争性 B. 消费的非排他性 C.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D. 消费的强制性 7. 划归中央税的是(A. 税源集中,收入规模较大 )的税种。 A. 税源集中,收入规模较大 B. 税源集中,收入规模不大 C. 税源分散,收入规模较大 D. 税源集中,收入规模较小 8. 下列不属于市场失灵的领域的有(D. 个人生活用品 )。 A. 国家公共安全 B. 公共医疗卫生 C. 法律与道德秩序 D. 个人生活用品 9. 下列行为具有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的是(C. 公共场所吸 )。 A. 发明创造 B. 安装路灯 C. 公共场所吸烟 D. 环保行动 10. 一般来说,政府经济的依据是(D. 社会公共权力 )。 A. 财政收入 B. 财政支出 C. 宏观经济管理 D. 社会公共权力 11. 公共选择的理论的基本原理就是将(C. 经济学 )的分析方法 用于非市场的政治领域。 A. 政治学 B. 社会学 C. 经济学 D. 管理学 12. 中国在进一步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中,应当统一管理体制,实现( A. 征缴、管理、使用三分离 ). A. 征缴、管理、使用三分离 B. 征缴、管理统一,与使用分离 C. 征缴、管理、使用三统 D. 征缴与管理、使用分离,管理、使用统一

政府经济学作业3

政府经济学作业3 一、名词解释 1、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的社会经济政策目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 2、资源税—资源税是以各类自然资源为课税对象的税种,它为纳税人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保护资源、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起了重要作用。 二、单选 1-5 BCBAC 6-10 AADBB 三、多选 1ABCD 2BCD 3ABC 4ABC 5ABCD 四、简答 1、简述公共物品私人供给需要的条件 (1)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 (2)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这容易使消费者根据一致性同意原则,订立契约,自主地通过市场方式来提供。由于消费者数量有限,因此达成契约的交易成本较小,从而有利于公共物品的供给。 (3)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 (4)更为关键的是,私人若想成功地提供公共物品必须要有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 2、简述财政补贴的含义和特征 财政补贴,是指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通过财政分配,向企业或居民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 财政补贴的特点是:政策性、灵活性、时效性 3、简述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 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税收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宏观经济政策;政府的职责范围 五、论述题 1、试分析在直接民主制度下全体一致原则的利弊 在直接民主制度下,全体一致原则的优点是,可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应,也可达到林达尔均衡。即每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公共物品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承担自己应分摊的税收或费用,公共物品供给量可以达到最具效率的水平。但其缺点是该原则存在两个问题:(1)假定人们在投票时是诚实的,每个人都能真实地表露自己对公共物品的需要;(2)找到每一个人都能接受的税负分担比率可能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与全体一致原则相比,多数裁定原则下存在对少数人利益的损害,构成一种决策成本,特别是在简单多数原则中更为明显。 2、论述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及各自的优劣。 世界各国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各有不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模式:即现收现付式、完全基金式和部分基金式。 (1)现收现付式。这是一种以近期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社会保险互助互济的调剂职能,简便易行,也可避免物价上涨后基金贬值的危险。但由于只以实现收支为基础,使得被保者的权利义务关系缺乏数量上的长期规划,调剂能力较差。同时当保险费用逐年增加、提取比例不断上升后,还可能出现企业、国家负担过重的困难。 (2)完全基金式。这是一种以长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基金筹集模式,要求劳动者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1、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 2、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二、单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的主体是(A政府) 2、政府经济的依据是(B社会公共权力) 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三、多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包括(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B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C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 2、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A政府收入;B政府支出;C宏观经济管理) 四、简答题 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答: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5) 政府经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第二章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 一、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2、竞争失灵: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之竞争失灵。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至于垄断的具体情况,还可进一步划分,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3、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4、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 5、经济公平:是指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6、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 7、洛伦茨曲线: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洛伦茨曲线由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用累积的一定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来表示。 二、单项选择题 1、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C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 2、外部正效应指的是()A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3、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动 4、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的基本指导方针是()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项目中属市场失灵的领域有()A公共安全;B医疗卫生;C法律秩序 2、政府失灵的原因包括()A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B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C对政府机构控制的有限性;D政治程序实施中的有限性 3、政府履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目标包括()B物价稳定;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平衡 4、政府经济活动的效率要求包括() A政府直接控制和掌握资源的配置效率;B 政府通过对市场和微观经济行为调节,引导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5、公共资源的特征有()A稀缺性;B使用不受限制 四、简答题 1、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必要性? 一般而言,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政府凭借社会公共权力介入市场失灵的领域,强制性地矫正市场失灵的根源。 2、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有哪些?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收入再分配(2)经济稳定和发展(3)资源配置 五、论述题 1、怎样认识收入差距与公平、效率的关系? 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但要同时达到两个目标,是较为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即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具有一定替代关系。收入分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描述了收入的分布情况。对于收入差距有量的问题,一方面市场的效率要求必然会产生收入差距,另一面,出于对人们有关收入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又要求政府将这个差距维持在人们意愿的范围之内。即基于对公平和效率的综合考虑,收入差距既要满足效率的要求,又要防止差距过大对公平带来的冲击。政府决策时可形成公平与效率的不同组合,如我国目前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 2、试论政府经济调节能力的有限性。(1)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2)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3)对政府机构控制的有限性。(4)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以上要点还要适当展开说明,具体可以参考书本p32) 第三章政府与公共物品供给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他性、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费的强制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2、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消费者对某一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或影响其他消费者对同一物品的消费。消费者人数的增加并不对生产成本产生影响。 3、俱乐部物品: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物品"。当消费人数低于拥挤点时,该物品是非竞争的,而当消费人数超过拥挤点时,这种物品的消费就变成竞争的。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商品中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C、皮衣 2、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在消费量上的区别是()A、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 3、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会出现()A、免费搭车的问题 4、在公共物品的供给分析中,个体是()D、价格调节者和产量接受者 三、多项选择题 1、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区别在于()A、消费的非竞争性B、消费的非排他性

政府经济学第一次作业

考核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 考核要求:每一位学员都必须提交讨论提纲,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1、联系实际的例子。(30分) 2、个人的讨论提纲。(30分) 3、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40分) 教师根据每一位学员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给每一位学员评分。要求能够全面、准确地指出政府经济活动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选择,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证明其观点。 一、个人提纲: 1、确定题目:浅析政府经济活动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以及公平与效率的选择。 2、简单阐述公平和效率的概念、关系。 3、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公平:是各国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一个共同目标,是人们从既定的概念出发对某种现象的评价。指一种被认为是应有的社会状况。反映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权利义务,作用和地位、行为和报应之间的某种适应关系。公平观念和标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 效率:是指社会资源配置中投入与产出、所费与所得的对比关系。能以较少的资源消耗去的较大的产出成果,就称之为资源配置效率高,反之,称之为效率低。 公平和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的两大基本准则,尽管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但要同时达到两个目标,是较为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即公平与效果之间存在矛盾,具有一定替代关系。有的政府财政收支,如以体现社会公平为目标,就要以牺牲部分效率为代价;若追求资源配置高效率,则就有可能扩大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公平和效率的选择,两者之间既有矛盾又有统一性。 案例:首都机场高速下月起降低通行费进京停止收费 天竺收费站出京方向5元 市交通委宣布,为进一步降低出行成本,同时努力保障首都机场的正常运转,本市对首都机场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收费方式和收费标准进行了调整,新的收费方式和收费标准自7月1日起实施。 根据调价方案,机场高速天竺收费站出京方向收费标准由10元/标准车·次调整为5元/标准车·次,各类车通行费相应调整。其他收费站出京方向执行现行收费方式、收费标准不变。各收费站进京方向停止收费,撤销三匝收费站。 目前机场高速出京方向有天竺、苇沟、杨林等收费站,进京方向有天竺、苇沟、杨林、三匝等收费站。此次调整收费后,出京方向天竺收费站小客车收费降低至5元,二匝、苇沟、杨林维持原先的5元收费标准,这意味着机场高速出京方向小客车收费一律为5元,进京方向一律免费。 机场路天竺收费站、京承高速黄港收费站、机场二通道岗山收费站、京平高

2016年度整理完全政府经济学试题及标准答案

一、单选题 1: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基础和逻辑 起点是()。 ·3.市场失灵 2:某个城市的供水系统由一家公司 提供的主要原因在于()。 ·2.自然垄断 3:现代市场经济中德国模式的特征 为()。 ·2.强调社会公平的市场机制 4:对选民行为进行研究时提出了“理 性的无知”的经济学家是()。·4.唐斯 5:专利制度所形成的垄断现象就其 成因看属于()。 ·2.行政垄断 6: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采取的收入分 配政策是()。 ·2.平均主义分配 7:正的外部效应指的是()。 ·3.社会净效益大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低 8: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所提出的最 大结论在于()。 ·2.政府失灵 9:下列西方发达国家中,尚未建立 福利性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是()。·3.美国 10:由于劳动力市场对于劳动力技能 的需求与劳动者自身的技能结构不相符造成的失业类型属于()。 ·3.结构性失业 1:垄断问题形成的基本原因是()。·2.进入障碍 2:最早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西方国 家是()。 ·4.英国 3: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债危机演 化而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同样对我国造成了不利影响,受此影响我国政府将财政政策调整为()。 ·2.积极性政策 4:不属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 的是()。 ·4.高效的产业政策 5:由于劳动力市场对于劳动力技能 的需求与劳动者自身的技能结构不相符造成的失业类型属于()。 ·3.结构性失业 6: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根本区别为()。 ·3.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 7: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大价值体 现是()。 ·3.平等 8:一般而言,现代政府支出规模主 要呈现为()趋势。 ·1.增长 9:现代市场经济中德国模式的特征 为()。 ·2.强调社会公平的市场机制 10:我国当前新医改方案所确定的基本原则是()。 ·2.政府主导

政府经济学复习资料(网考题库)

政府经济学复习资料(网考题库) 已整理试用,百分之90的题目。 判断题 1.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于核心地位。A正确 2.按照政府经济学的理论,政府完全可以解决市场失灵的现象。B错误 3.干预和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是政府履行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职能的目标。B错误 4.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应该实行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政府经济政策。B 错误 5.边际利润大于边际成本,资源配置可达到最优状态,也就是“帕累托效率”(B错误) 6.公共物品的消费既具有竞争性也具有非竞争性。(B错误) 7.布坎南提出的“俱乐部物品”是属于准公共物品的范畴。(A正确 8.准公共物品和公共物品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对于准公共物品,消费者数量增加到某一个值后,就会出现边际成本为零的情况。(B错误) 9.产权的界定和保护属于市场化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方法。(A正确) 10.总的说来,管制方法通过牺牲经济效益来实现环境目标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外部不经济性的手段。(B 错误) 11.从公共选择的基本含义及其理论发展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公共选择的程序.公共选择的决定机制没有很大的差别。(B错误) 12.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A正确) 13.在多数裁定原则下,假定选民的偏好是多峰偏好,则选择的结果是由中位选民的偏好决定的。(B 错误) 14.政府购买性支出不能遵循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准则。(B错误) 15.皮考克和怀斯曼认为内在因素是政府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B错误) 16.公共投资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基本手段,也是政府提供公共劳务的前提与基础。(A正确)17.政府公共投资的范围主要涵盖那些对整个国民经济体系起到基础性作用,有利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的,同时具有利润的项目。(B错误) 18.财政贴息实质是政府财政代替企业向银行支付全部或部分利息,是政府财政支持有关企业或项目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对) 19.政府收入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筹集的一切预算内资金的总和。(B错误) 20.政府收入对纳税人经济行为会产生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影响。(A正确) 21.国有资产收益的来源是国有企业或国家参股企业的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价值。(A正确2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物品由政府无偿提供,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强制.无偿征收的税收。(B错误) 23.公共定价是针对某些特定的公共物品,其收费主要考虑能否弥补成本,而不考虑是否取得利润。(B 错误) 24.行政规费是指政府机关为某些特定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相应服务所收取的费用,这些收费主要是配合国家对有关行为.活动的统计.管理,并适当弥补政府管理成本费用,不以增加政府收入为目的。(A正确)25.公债即“国债”,它是政府债务收入的主要形式,也是政府财政活动的重要内容。(B错误) 26.公债的债务主体是公共管理部门。(B错误) 27.资本主义国家发行的公债主要用于筹集建设资金。(B错误) 28.社会主义国家发行的公债主要用于弥补财政赤字。(B错误) 29.公债最初是作为弥补财政赤字手段而产生的。(A正确) 30.公债依存度是衡量一定时期公债累积额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情况。其计算公式是:公债依存度=(当年公债余额/当年GDP)×100% (B错误) 31.建国以来,我国一直编制传统的政府预算,也称为功能预算。(B错误) 32.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比较通行的预算编制方法。(A正确 33.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是“基数+增长”,这种方式既简单易行,又科学合理。(B错误) 34.预算的执行原则是“统一领导.统一管理”。(B错误) 35.预算调整的主要形式是预算的追加。(B错误) 36.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是财政资金分配上的集权与分权问题。(A正确) 37.政府预算收支范围的划分是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A正确) 38.一般来说,预算外资金是指按国家财政制度规定,纳入政府预算,由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自收自支.自行管理的财政性资金。(B错误)

2013电大政府经济学作业及答案

2013电大政府经济学作业及答案

2013政府经济学作业(电大) 政府经济学作业(一) (第一章至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2、竞争失灵: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之竞争失灵。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至于垄断的具体情况,还可进一步划分,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3、俱乐部物品: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物品"。当消费人数低于拥挤点时,该物品是非竞争的,而当消费人数超过拥挤点时,这种物品的消费就变成竞争的。 4、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5、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 二、单项选择(每个1分,共10分) 1、政府经济的依据是(B)。 A、道德劝说 B、社会公共权力 C、财产所有权 D、法律制度 2、政府经济的目的是(A)。 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B、追求商业利润

C、满足官僚享受 D、维护阶级统治 3、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C)。 A、供给量偏高,价格偏高 B、供给量偏高,价格偏低 C、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 D、供给量偏低,价格偏低 4、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D)。 A、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或内移动 B、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移动 C、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动 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动 5、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是(B)。 A、公平与效率兼顾 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C、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D、公平与效率相机抉择 6、下列商品中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C)。 A、道路 B、教育 C、皮衣 D、医疗卫生服务 7、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在消费量上的区别是(A)。 A、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 B、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C、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D、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2)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二)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政府支出相对量 2、购买性支出 3、转移性支出 二、单项选择题 1、政府支出规模一般呈现()趋势 A、不变 B、增长 C、减少 D、无法考察 2、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瓦格纳对政府支出增长规律解释的是() A、随着社会的发展,完善国内外法律规章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随之递增 B、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大 C、在经济工业化和随之而来的管理集中化、劳动力专业化的条件下,经济结构以及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趋于复杂化 D、政府为应对急剧增加的支出,将被迫提高税率或增设新税种 3、下列支出项目中适合用公共定价法的是() A、公路 B、国防 C、政治 D、资本性投资 4、在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评价政府支出项目时。所使用的贴现率一般是() A、等于一般贴现率 B、小于一般贴现率 C、大于一般贴现率 D、无法确定和一般贴现率的关系 三、多项选择题 1、影响政府支出规模的因素主要包括()

A、政治性因素 B、经济性因素 C、社会性因素 D、国际性因素 2、下列财政支出中属于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的有() A、基本建设支出 B、企业挖潜改造资金 C、科技三项费用 D、农业支出 3、政府支出绩效与微观经济主体支出的绩效相比,差别主要在() A、经济活动的地位不同 B、成本与收益的计算范围不同 C、在具体进行相关方案的选择的标准不相同 D、支出的目的不同 4、在衡量政府支出的成本时需要考虑() A、政府实施该项目过程中实际花费掉的人力、物力 B、直接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损失 C、间接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损失 D、机会成本 5、与私人采购相比,政府采购有以下特点() A、资金来源的公共性 B、采购目的的非盈利性 C、采购管理的公开性 D、采购范围的广泛性 6、政府采购一般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A、竞争性原则 B、公开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盈利性原则 四、简答题 1、简述政府支出的分类方法和用途。 2、政府采购的含义及其与政府支出绩效的关系

政府经济学作业题库完整

1.第1题 一般而言,公债所形成的政府与公债持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双方 ()的交易关系。 A.独立 B.被迫 C.合作 D.自愿 答案:D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2.第2题 在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评价政府支出项目时。所使用的贴现率一般是() A.等于一般贴现率 B.小于一般贴现率 C.大于一般贴现率 D.无法确定和一般贴现率的关系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3.第3题 公债是政府依据()原则获取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方式。 A.计划 B.市场 C.信用 D.自愿 答案:C 标准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4.第4题 保障与一般家庭自我保障不同之处不包括() A、 B、 C、D、 A.保障的经济来源 B.保障的对象 C.保障的围 D.保障的功能 答案:D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5.第5题 下列商品中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 A.道路 B.教育 C.皮衣 D.医疗卫生服务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6.第6题 政府的公共事业支出与公共投资支出相同点在于() A.都属于转移性支出 B.都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 C.都属于社会生产性支出 D.都属于购买性支出 答案:D 标准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7.第7题 ()是影响财政收入的最基本因素 A. 生产技术水平 B.收入分配体制 C.经济发展水平 D.价格水平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8.第8题 改革之初,我国政府提高了农副产品价格,为了不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对 城镇居民给予一定的价格补贴,这种补贴属于() A.隐形现金补贴 B.显性现金补贴 C.使用票证的暗补 D.实物补贴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9.第9题 下列不属于政府来规定价格的是() A.实现微观市场的稳定 B.改进收入分配 C.限制生产商、销售商的利润 D.取得政府收入

政府经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考试试题及 答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是()。 1.人的道德缺陷 2.政府失灵 ·3.市场失灵 4.个人主义 2:某个城市的供水系统由一家公司提供的主要原因在于()。 1.经济实力雄厚 ·2.自然垄断 3.政府保护 4.其他主体缺乏供给意愿 3:现代市场经济中德国模式的特征为()。 1.对于自由市场的强调 ·2.强调社会公平的市场机制 3.政府的强有力指导 4.平均主义 4:对选民行为进行研究时提出了“理性的无知”的经济学家是()。 1.奥尔森 2.布坎南 3.尼斯坎南

·4.唐斯 5:专利制度所形成的垄断现象就其成因看属于()。 1.经济垄断 ·2.行政垄断 3.自然垄断 4.科技垄断 6: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采取的收入分配政策是()。 1.按劳分配 ·2.平均主义分配 3.按需分配 4.按阶级分配 7:正的外部效应指的是()。 1.社会净效益小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高 2.社会净效益小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低 ·3.社会净效益大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低 4.社会净效益大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高 8: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所提出的最大结论在于()。 1.市场失灵 ·2.政府失灵 3.外部性 4.官僚也是经济人 9:下列西方发达国家中,尚未建立福利性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是()。

1.英国 2.瑞典 ·3.美国 4.挪威 10:由于劳动力市场对于劳动力技能的需求与劳动者自身的技能结构不相符造成的失业类型属于()。 1.摩擦性失业 2.周期性失业 ·3.结构性失业 4.季节性失业 1:垄断问题形成的基本原因是()。 1.道德缺陷 ·2.进入障碍 3.供给意愿不足 4.资源短缺 2:最早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西方国家是()。 1.美国 2.法国 3.瑞典 ·4.英国 3: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债危机演化而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同样对我国造成了不利影响,受此影响我国政府将财政政策调整为()。

华师政府经济学作业

作业 1.第1题 下列属于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办法的是() A.征税 B.财政补贴 C.排污权交易 D.排污收费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2.第2题 公共选择理论的创立者是() A.马斯格雷夫 B.布坎南 C.费尔德斯坦 D.维克塞尔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3.第3题 购买性支出也称为 A.转移性支出 B.消耗性支出 C.经济建设支出 D.财政支出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4.第4题 ()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是政府活动的主要财力支柱。 A.税收收入 B.租金 C.企业上缴利润 D.工资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5.第5题 在公共物品的供给分析中,个体是() A.价格接受者和产量调节者 B.价格接受者和产量接受者 C.价格调节者和产量调节者 D.价格调节者和产量接受者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6.第6题 政府间事权划分是确定其财权大小的() A.根据 B.结果 C.内容 D.形式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7.第7题 下列商品中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 A.道路

B.教育 C.皮衣 D.医疗卫生服务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8.第8题 混合产品必须按()的不同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进行提供 A.产品性质 B.受益范围 C.资金范围 D.供应范围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9.第9题 在紧缩性财政政策中,政府多选择() A.长期债务 B.中期债务 C.短期债务 D.无期债务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0.0 10.第10题 教育是一种() A.私人产品 B.准公共产品 C.纯公共产品 D.劣值品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政府经济学作业1-2

政府经济学作业1 答案1 第1章政府与市场 案例:在2002年的最后一个周日,中国为电力行业的垄断画上了句号。拥有占全国46%发电资产和90%输电资产的原国家电力公司被拆分重组为11家独立的公司,这些公司在12月29日同时宣布正式成立。从1987年持续至今的中国民航业改革在2002年也有突破性进展。随着6大民航集团10月11日的成立,中国民航总局与下属的民航企业彻底脱钩。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为基础组建的三大航空运输集团,其资产总和将占据中国民航总资产的80%。问题:政府对市场失灵的纠正。 分析: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竞争失效(2)外部性(3)市场不完全(4)公共产品(5)信息不对称为弥补市场失灵需要政府介入,政府介入的手段和领域为:(1)对效率的介入①财政支出②财政补贴③政府采购④限制垄断(2)对收入再分配的介入①税收和转移支付②公共事业投资③特别征税(3)对经济稳定的介入①财政制度内在的自动稳定器②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③金融政策④紧急行政措施⑤道义上的劝告本案例中,政府通过限制垄断,恢复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可操作的竞争。 第2章促进竞争 案例1:1998年5月18日,美国司法部和20个州向最高法院递交诉状,控告微软公司利用其“视窗”操作系统来迫使消费者使用它的其它软件产品——其中最重要的是“网络探索者”Internet浏览器。1999年,该案做出了一审判决,在长达270页的判决中,法官杰克逊列举了微软一系列反竞争,保护垄断势力的行为。微软一直在努力拓展其势力范围,使其超越软件行业,而进入日趋有利可图的电子商务和网络连接行业,他们已经投资数以百亿计的资金在通讯和科技公司中(如AT&T)。由于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具有垄断状态,把Internet浏览软件“网络探索者”(Internet Explorer)与“视窗”捆绑在一起也就相当于垄断了消费者和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厂商上网的交通通道。问题:1、结合该案例分析垄断和反垄断对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2、美国的反垄断法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分析:垄断市场会带来效率损失,影响市场作用的正常发挥,主要体现在:垄断使产量减少,价格增加;垄断造成社会无谓损失;垄断造成企业不思进取。有必要通过反垄断措施纠正这种市场失灵,使价格降低,增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是()。 1.人的道德缺陷 2.政府失灵 ·3.市场失灵 4.个人主义 2:某个城市的供水系统由一家公司提供的主要原因在于()。 1.经济实力雄厚 ·2.自然垄断 3.政府保护 4.其他主体缺乏供给意愿 3:现代市场经济中德国模式的特征为()。 1.对于自由市场的强调 ·2.强调社会公平的市场机制 3.政府的强有力指导 4.平均主义 4:对选民行为进行研究时提出了“理性的无知”的经济学家是()。 1.奥尔森 2.布坎南 3.尼斯坎南 ·4.唐斯 5:专利制度所形成的垄断现象就其成因看属于()。 1.经济垄断 ·2.行政垄断 3.自然垄断 4.科技垄断 6: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采取的收入分配政策是()。 1.按劳分配 ·2.平均主义分配 3.按需分配 4.按阶级分配 7:正的外部效应指的是()。 1.社会净效益小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高 2.社会净效益小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低

·3.社会净效益大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低 4.社会净效益大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高 8: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所提出的最大结论在于()。 1.市场失灵 ·2.政府失灵 3.外部性 4.官僚也是经济人 9:下列西方发达国家中,尚未建立福利性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是()。 1.英国 2.瑞典 ·3.美国 4.挪威 10:由于劳动力市场对于劳动力技能的需求与劳动者自身的技能结构不相符造 成的失业类型属于()。 1.摩擦性失业 2.周期性失业 ·3.结构性失业 4.季节性失业 1:垄断问题形成的基本原因是()。 1.道德缺陷 ·2.进入障碍 3.供给意愿不足 4.资源短缺 2:最早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西方国家是()。 1.美国 2.法国 3.瑞典 ·4.英国 3: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债危机演化而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同样对我国造成 了不利影响,受此影响我国政府将财政政策调整为()。 1.稳健性政策 ·2.积极性政策 3.紧缩性政策 4.中性政策 4:不属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的是()。

《政府经济学》考试复习题(完整版)

2011MPA3综合班《政府经济学》考试复习题 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授课教师:苗庆红教授 北碚区旅游局张艳 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市场失灵是指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诸方面。 1)公共产品的提供:公共产品(服务)是必须由政府提供的产品,是整个社会共同消费的产品,由于公共产品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所以公共产品消费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 2)垄断: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决定了垄断的产生,垄断市场,这是形成垄断的一个原因,另一种原因是规模报酬递增。 3)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指某些市场主体的活动给社会或其他市场主体带来影响,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费用或没有获得应得的报酬,而受影响者也没有因为受到损失而得到补偿,或者因为得到利益而付款。 4)市场的不完全:市场除了无法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和具有外部效应特征的产品外,对另外一些产品也难以适度供应,此时则存在着市场不完全的问题。 5)信息不完全。完全竞争市场关于信息的假定是非常理想化的,另外,获取完全信息也要付出成本。因此,经济生活中会出现信息不完全或信息不对称现象。6)优值品、劣值品:优值品和劣值品不能完全靠市场来调节,需要政府进行引导或者规制。 7)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失衡: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失衡一直是困扰政府的严重经济问题。 8)分配问题:以上分析的各种市场失灵说明,光靠市场机制本身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但即使在市场运行实现了“帕累托最优”时,也存在政府干预的其他原因。 2.什么是公共产品?其与私人产品相比有哪些不同属性? 答:公共产品指需要通过财政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群体的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的产品。 公共产品属性: 1)不可分割性。不可分割性指公共产品通常是作为一个整体向社会提供的,它通常没有一定的计量单位,消费者消费公共产品一般不能自主选择消费的数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