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酸碱性作业

溶液酸碱性作业

溶液酸碱性作业

1、某温度下纯水中c(H+) = 2×10-7mol/L,则此时溶液中的c(OH-) =2×10-7mol/L _____;温度不变,滴入稀盐酸使c(H+) = 5×10-6mol/L,则此时溶液中的c(OH-) =8×10-9mol/L 。

2、25℃下,10-5mol/L 的盐酸溶液中,C(OH-) = __10-9 ____mol/L.;

将上述盐酸稀释 10倍,溶液中 C(H+)= _10-6mol/L ____ C(OH-)=_10-8mol/L ____;

将上述溶液稀释10000倍,溶液中C(H+)= 10-7mol/L ___ C(OH-)=__10-9mol/L ____。

3、在25℃时,pH=2的盐酸溶液1L与pH=4的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混

合后溶液的pH值等于多少?pH=2 + lg2

4、在25℃时,100mlO.6mol/L的盐酸与等体积0.4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混合后,溶液的pH等于多少?pH=1(关键:抓住过量氢离子的浓度进行计算)

5、在25℃时,pH等于9和pH等于11的两种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

混合pH等于多少?pH=11 – lg2

6、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1.6×10-10mol/L,该

溶液中的溶质不可能是( C )

A.HCl

B.NaOH

C.KCl

D.NH3·H2O

7、下列溶液中,一定呈酸性的是(C)

A.常温下能够使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

B.溶液的pH>7

C.溶液中c(H+)>c(OH-)

D.溶液中c(H+)>1×10-7 mol·L-1

8、25℃时,将pH=2的酸溶液和pH=12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__不能确定

(提醒:强酸、弱酸不确定)

高考化学专题分类汇总 溶液的酸碱性和PH试题

高考化学专题分类汇总 溶液的酸碱性和PH 试题 (2011天津毕业)6.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 如下表所示, 其中显酸性的是( ) 番茄汁 糖水 牙膏 肥皂水 pH 4 7 9 10 A .番茄汁 B .糖水 C .牙膏 D .肥皂水 (2011清远)8.根据右表判断,肉类变质过程中酸碱性的变化趋势是 A .酸性变弱 B .碱性变弱 C .酸性变强 D .酸性不变 (2011青岛)14.不同物质的溶液酸碱性不同。根据下表中所列物质pH 的情况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盐酸 硫酸镁溶液 氯化钠溶液 蒸馏水 碳酸钾溶液 氢氧化钙溶液 pH 小于7 小于7 等于7 等于7 大于7 大于7 A.pH 小于7的一定是酸溶液 B.pH 大于7的一定是碱溶液 C.pH 等于7的一定是水 D.盐的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 (2011娄底毕业)14.家庭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 如下: 物质 食醋 牛奶 食盐水 牙膏 肥皂水 pH 2~3 6~7 7 8~9 9~10 当我们被蚊虫叮咬后,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从而使皮肤肿痛。要减轻痛痒,应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A .食醋 B .牛奶 C .食盐水 D .牙膏或肥皂水 (2011聊城)19.下列人体体液中酸性最强的是 A B C D 体液 唾液 血液 胆汁 胃液 pH 范围 6.6~ 7.1 7.35~7.45 6.8~7.4 0.8~1.5 (2011北京)11.小刚测定了下列4种日用品的pH 值,其中呈酸性的是 日用品 A.洁厕灵 B.洗涤灵 C.洗发水 D.消毒液 pH 1 7 9 12 (2011重庆江津区)6.生活中一些食品或用品的近似pH 如下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食品或用品 食 醋 泡 菜 牙 膏 草木灰 pH 2~3 3~4 8~9 10~11 A. 牙膏是酸性物质 B. 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吃泡菜 C. 草木灰可以降低土壤碱性 D. 食醋能使石蕊试液变蓝 (2011厦门)6.某课外活动小组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 计(测pH 的仪器)每隔5 名称 新鲜肉 次鲜肉 变质肉 pH 5.8~6.2 6.3~ 6.6 >6.7

电化学中溶液酸碱性的变化规律

电化学中溶液酸碱性的变化规律 【题记】电化学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对两极区和溶液的酸碱性判断不清,现总结如下,仅供参考: 溶液酸碱性的产生无非是三种情况:①H+的产生或消耗②OH-的产生或消耗③H2O的产生或消耗: 一、H+的产生或消耗: 产生H+,溶液酸性增强,PH降低; 消耗H+,溶液酸性减弱,PH升高。 二、OH-的产生或消耗: 产生OH-,溶液酸性减弱,PH升高; 消耗OH-,溶液酸性增强,PH降低。 三、H2O的产生或消耗: 产生H2O,则使溶液浓度降低,原溶液如果是酸,则酸性降低,PH升高;原溶液如果是碱,则碱性降低,PH降低。 消耗H2O,则使溶液浓度升高,原溶液如果是酸,则酸性增强,PH降低;原溶液如果是碱,则碱性增强,PH升高。 【例1】:氢氧燃料电池 (1)如果电解质是H2SO4,正极:O2+ 4e-+ 4H+= 2H2O,消耗H+,则正极区酸性减弱,PH升高;负极:2H2- 4e-= 4H+,产生H+,则负极区酸性增强,PH降低;反应产物是水,则原电池中H2SO4浓度降低,总溶液酸性减弱,PH升高。

(2)如果电解质是KOH,正极:O2+ 4e-+ 2H2O = 4OH-,产生OH-,则正极区碱性增强,PH升高;负极:2H2- 4e-+4OH-= 4H2O ,消耗OH-,则负极区碱性减弱,PH降低;反应产物是水,则原电池中KOH 浓度降低,总溶液碱性减弱,PH降低。 【例2】:电解H2O (1)如果电解质是H2SO4,阳极:4OH-- 4e-= 2H2O + O2,消耗OH-,则阳极区酸性增强,PH降低;阴极:4H++ 4e- = 2H2,消耗H+,则阴极区酸性减弱,PH升高;反应中消耗水,则电解池中H2SO4浓度增大,总溶液酸性增强,PH降低。 (2)如果电解质是KOH,阳极:4OH-- 4e-= 2H2O + O2,消耗OH-,则阳极区碱性减弱,PH降低;阴极:4H++ 4e- = 2H2,消耗H+,则阴极区碱性增强,PH升高;反应中消耗水,则电解池中KOH浓度增大,总溶液碱性增强,PH升高。 (3)如果电解质是Na2SO4,阳极:4OH-- 4e-= 2H2O + O2,消耗OH-,则阳极区酸性增强,PH降低;阴极:4H++ 4e- = 2H2,消耗H+,则阴极区碱性增强,PH升高;反应中消耗水,则电解池中Na2SO4浓度增大,总溶液酸碱性不变,PH不变。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七单元第1节 溶液的酸碱性第1课时 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本章内容概述 本课题在知识结构上分为三部分:首先,从酸碱指示剂的实验,简单地反映酸和碱能与指示剂反应并显示不同的颜色,从而说明酸和碱作为不同类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使学生对酸和碱有一些初步的认识,会用指示剂区分酸和碱,并通过探究,学生能够用花瓣、果实自制酸碱指示剂,并通过实验验证它们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变化,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和生活实际是紧密相连的。 第二部分具体介绍几种常见的酸和碱,通过探究,分别总结酸碱的腐蚀性等性质和用途,并通过复习总结的方式,简单归纳几种酸和碱各自相似化学性质。 第三部分介绍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之后,通过相关性质的实验探讨,进而总结出碳酸盐的共性,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最后介绍化学肥料和铵态氮肥的检验方法。 本章教学目标 1.掌握几种重要的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 2.理解酸、碱、盐的通性。 3.掌握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和应用。 4.学会知识迁移的方法,从已有认识出发,通过推理,得出具有规律性的结论,然后通过得出的规律解决新的问题;要熟记各类物质的性质及通性,然后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第1节溶液的酸碱性 第1课时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生活经验和实验,使学生认识酸性、碱性溶液的特征,并掌握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介绍指示剂的发现过程,让学生体会科学家善于观察、发现周边事物变化和善于探究的科研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增强科学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 溶液酸碱性。 【教学难点】 溶液酸碱性强弱程度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用“酸甜苦辣”来形容生活的多种滋味,生活中有哪些物质曾给你留下深刻“酸”的印象?本节课将从化学的角度围绕“酸”字展开。 二、推进新课 溶液酸碱性的定义和酸碱指示剂 【回顾】如何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点拨】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说明生成了酸性物质。 【猜想】其他具有酸味的物质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吗?有涩味或没有酸味的呢? 活动1 (学生分组) (1)在白醋、酸果汁、稀盐酸(各取少量滴入白色点滴板的空穴里,下同)中分别滴入1?2滴紫色石蕊试液。 (2)在纯碱溶液、肥皂水、石灰水、氨水、食盐水、蔗糖水中分别滴加1?2滴紫色石蕊试液。 【交流】实验现象和结论: (1)白醋、酸果汁这些具有酸味的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盐酸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它们都呈酸性。 ( 2)纯碱溶液、肥皂水、氨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这些溶液显然都不呈酸性。

溶液的酸碱性 教案

溶液的酸 碱性 教案 初中化学
适用年级
九年级
适用区域 沪科版
课时时长(分钟)
2 课时
知识点
1. 酸碱指示剂 2. 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3.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 关系 4.pH 测定
1. 认识酸碱指示剂及其适用范围 教学目标 2. 掌握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3. 掌握 pH 的测定方法
1.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教学重点
2. 溶液 pH 的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 溶液 pH 的测定方法
一、导入 教学过程
我们在吃苹果、橘子、葡萄等水果时,都有酸味,吃碱面包时有 一股涩味,这是为什么?
二、知识讲解 知识点 1 酸碱指示剂
使用建议说明:接着导入部分,引入酸碱性概念,阐明酸碱指示剂作 用及适用范围。引导学生记住酸碱指示剂说的变色现象。 酸碱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
第1页/共14页

碱指示剂。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石蕊
酚酞
自身颜色
紫色
无色
遇酸
红色
无色
遇碱
蓝色
红色
知识点 2 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使用建议说明: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我们不仅需要知道溶液 的酸碱性,还要知道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例如:就某地区的 土壤而言,知道它呈酸性还是碱性,还要确切知道该土壤的酸碱度, 以便选择适宜种植的植物,如何改良土壤。讲课多结合实际事例比较 好。
1、 酸碱度 (1)溶液的酸碱性是指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溶液酸碱度是指溶液 酸碱性强弱的程度。常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粗略测定 溶液的酸碱度常用 pH 试纸。 (2)酸溶液(碱溶液)与酸性溶液(碱性溶液)是两组不同的概念。 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呈酸性(pH<7)的溶液。酸 溶液一定呈酸性,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NaHSO4 溶液)。碱溶 液与碱性溶液也存在上述关系(如 Na2CO3 溶液)。 (3)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pH=7,溶液呈中性 pH<7,溶液呈酸性
第2页/共14页

溶液的酸碱性及pH的计算

溶液的酸碱性及pH的计算 班级姓名座号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溶液中c(H+)=c(OH-)=10-8 mol·L-1,该溶液呈中性 B.溶液中若c(H+)>10-7 mol·L-1,则c(H+)>c(OH-),溶液显酸性 C.c(H+)越大,则pH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 D.pH为0的溶液,其中只有H+,无OH- 2.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为1.0×10-12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酸的溶液B.一定是碱的溶液 C.一定是碱性溶液D.可能是酸性溶液也可能是碱性溶液 3.室温时,pH=6的H2SO4加水稀释1 000倍,溶液中() A.pH=9 B.pH≈7 C.c(OH-)=1×10-11 mol·L-1 D.c(H+)=2×10-9 mol·L-1 4.常温下等体积混合0.1 mol·L-1的盐酸和0.06 mol·L-1的Ba(OH)2溶液后,溶液的pH等于() A.2.0B.12.3 C.1.7 D.12.0 5.常温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稀释pH=3的醋酸,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 B.等体积pH均为3的H2SO4和醋酸溶液,完全反应时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不同 C.pH均为11的NaOH和NH3·H2O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不相同 D.分别中和pH与体积均相同的硫酸和醋酸,硫酸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多 6.室温下,pH=4的盐酸和pH=10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值()A.一定大于7 B.一定等于7 C.一定小于7 D.可能大于7 7.25 ℃时,等体积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若溶液呈现中性,则混合前硫酸的pH和氢氧化钠溶液的pH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 A.pHH2SO4+pH NaOH>14 B.pHH2SO4+pH NaOH<14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笔记

水 溶 液 中 的 离 子 平 衡 (笔记) 一、水的电离: 1. 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水的电离是永恒存在的。只要是水溶液,不要忽略H + 和 OH –的同时存在,注意不是大量共存。 (1)水分子能够发生电离,存在有电离平衡: H 2O+H 2O H 3O + + OH – 简写为 H 2O H + + OH – (2)水分子发生电离后产生的离子分别是H 3O + 和OH – (3)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所占比例很小 根据水的电离平衡,写出相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应有K 电离= 室温时,1L 纯水中(即55.56mol/L )测得只有1×10-7molH 2O 发生电离,电离前后H 2O 的物质的量几乎不变,故c (H 2O)可视为常数,上式可表示为:c (H +)·c (OH –)=K 电离·c (H 2O) K 电离与常数c (H 2O)的积叫做水的离子积常数,用K W 表示 2.水的离子积: 一定温度下,无论是稀酸、稀碱或盐溶液中室温时K W =c (H +)·c (OH –) =1×10-14 水的电离是个吸热过程,故温度升高,水的K W 增大。同样K W 只与温度有关。 归纳: ①电离常数是表示弱电解质电离趋势的物理量。K 值越大,电离趋势越大。 ②一种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而与该弱电解质的浓度无关。 ③电离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室温范围温度对电离常数影响较小,可忽略 ④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酸、碱、盐稀溶液 ⑤任何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 (H +)与c (OH –)总是相等的 3.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酸、碱、水解盐等。 二、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 常温pH=7(中性) pH <7 (酸性) pH >7(碱性) 2.pH 测定方法:pH 试纸、酸碱指示剂、pH 计 3.溶液pH 的计算方法 (1)酸溶液: n (H +)→c(H +)→pH c (H +)·c (OH -) c (H 2O)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张东明 一、教学内容分析 《溶液的酸碱性》是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这节内容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不仅对前面所学的知识内容总结归纳,还与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有很大关系,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第六章学生已学习了溶液的相关知识,溶液的酸碱性是溶液的一个特性,溶液酸碱性的强弱对其化学反应及应用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了解并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有重要的意义。教材在编写上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入手设计问题,便于学生认知的深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了解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学习pH试纸的使用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指示剂的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会用溶液酸碱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现象。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溶液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判断 难点:对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强弱的判断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溶液的相关知识,知道溶液的某些性质的基础上展开的。而溶液的酸碱性也是溶液的特性之一,对于此学生并不陌生,在之前的教学中都有涉及过。如: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第二章),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第三章)。学生具有相应的知识片断,但没有深入系统学习,很好利用这些知识片断是本节课成功的一个关键。 五、教法、教具 本节主要应用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来进行。 1.实验仪器及用品:试管(小)、滴管、试管架、研钵、纱布。 化学药品: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白醋、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NaOH溶液、纯碱溶液、肥皂水、氨水、食盐水、蔗糖溶液、酒精。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出示一盒酸奶,一个柠檬,问喝一口有什么感觉。会觉得酸从身边事物 入手,提高学习的 积极性。

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

溶液的酸碱性和pH 值 结合下表,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酸或碱对水的电离有何影响?在纯水中溶入下列物质后,分析各项变化情况: 交流研讨: 下表给出了室温下一些水溶液的[H + ]或[OH - ],请填上空缺的数据。 1、溶液的酸碱性 在酸性溶液中也存在OH -,只是H +的浓度比OH -的浓度 ;在碱性溶液中也存在H + ,只是OH - 的浓度比H + 的浓度 。 水溶液的酸碱性与 [H +]与[OH -] 的相对大小的关系: 常温(25℃) 中性溶液:[H +] [OH -] [H +] 1×10- 7 mol/L 酸性溶液:[H +] [OH -] [H +] 1×10-7 mol/L 碱性溶液:[H +] [OH -] [H +] 1×10- 7 mol/L 2、溶液的pH : 人们常用 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pH= 范围:广泛pH 的范围为 。 注意:①当溶液中[H +]或[OH -]大于1mol/L 时,不用pH 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3、归纳: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25℃时) 4、溶液pH 的测定方法 (1)酸碱指示剂法 说明: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石蕊、甲基橙、酚酞试液。 常用酸碱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

(2)pH试纸法 使用方法: (3)pH计法(了解) 5、有关pH的简单计算 例1、分别求0.05mol/LH2SO4溶液和0.05mol/L Ba(OH)2溶液的PH值。 例2、求PH=2的H2SO4溶液中H2SO4的浓度;求PH=10的NaOH溶液中NaOH的浓度。 [巩固练习] 1、pH=2的强酸溶液,加水稀释,若溶液体积扩大10倍,则C(H+)或C(OH-)的变化() A、C(H+)和C(OH-)都减少 B、C(H+)增大 C、C(OH-)增大 D、C(H+)减小 2、向纯水中加入少量的KHSO4固体(温度不变),则溶液的() A、pH值升高 B、C(H+)和C(OH-)的乘积增大 C、酸性增强 D、OH-离子浓度减小 3、100℃时,Kw=1×10-12mol-2?L-2,对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pH=6显弱酸性 B、C(H+)=10-6mol/L,溶液为中性 C、Kw是常温时的10-2倍 D、温度不变冲稀10倍pH=7 4、在pH=1的硫酸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H+浓度为() A 、0 B、0.1 mol.L-1 C、10-7 mol.L-1 D、10-13 mol.L-1 5、将pH=5的盐酸溶液稀释1000倍后,溶液的pH为() A、等于8 B、等于7 C、接近7又小于7 D、大于7而小于8 6、将纯水加热至较高的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大、呈酸性 B、水的离子积不变、pH不变、呈中性 C、水的离子积变小、pH变大、呈碱性 D、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中性 7、给蒸馏水中滴入少量盐酸后,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H+ ][OH- ]乘积不变 B、pH增大了 C、[OH- ]降低了 D、水电离出的[H+ ]增加了 8、常温下,下列溶液中酸性最弱的是() A、pH=4 B、[H+ ]=1×10-3mol·L-1 C、[OH- ]=1×10-11mol·L-1 D、[H+] ·[OH- ]= 1×10-14 mol-2?L-2 9、下列试纸使用时, 不宜先用水润湿的是()。 A、pH试纸 B、红色石蕊试纸 C、淀粉碘化钾试纸 D、蓝色石蕊试纸 10、某酸溶液的pH=3,则该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一定大于0.001 mol·L-1 B、一定等于0.001 mol·L-1 C、一定小于0.001 mol·L-1 D、以上说法均欠妥 11、关于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Kc)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Kw和Kc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017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3.2.2《溶液的酸碱性和pH》word课后作业

高中化学 3-2-2溶液的酸碱性和pH45分钟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4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 1.在常温下,下列各组溶液的c(H +)一定等于1×10-7mol/L 的是( ) A .pH =2和pH =12的两种溶液以等体积混合 B .0.05mol/L H2SO4与0.10mol/L NaOH 溶液以等体积混合 C .将pH =5的CH3COOH 溶液稀释100倍 D .pH =1的H2SO4与0.10mol/L 的Ba(OH)2溶液以等体积混合 解析:A 中pH =2的强酸与pH =12的强碱以等体积混合时,酸提供的H +的物质的量(10-2Vmol)等于碱提供的OH -的物质的量[(10-14/10-12)Vmol]。pH =2的弱酸与pH =12的强碱以等体积混合,酸的浓度必很大,反应中酸过量,最后溶液呈酸性。B 项是强碱和强酸,如两溶液体积各V L ,则n(H +)=0.05mol/L×2×V L ,n(OH -)=0.10mol/L×V L 。C 中pH =5的弱酸,稀释100倍,由于在稀释过程中,电离程度增大,c(H +)下降不到1/100。 故选B 、D 。 答案:B 、D 2.室温下,将pH =2的盐酸和pH =5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溶液的pH 约是( ) A .2.3 B .2.7 C .4.3 D .4.7 解析:本题属于室温下,两种强酸溶液混合时的pH 的计算,既可用常规解法求算,也可用经验公式巧解。 (常规解法)混合溶液的c(H +)= 10 -2mol/L +10-5mol/L 2 。 2.3=3)-lg(5×10=-pH ,则3mol/L -5×10= (经验公式求解)因pHB -pHA =5-2=3>2,则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溶液的pH =pHA +0.30=2+0.30=2.3。 答案:A 3.某酸溶液的pH =1,此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 A .等于0.1mol·L -1 B .一定大于0.1mol·L -1 C .若为强酸一定等于0.1mol·L -1,若为弱酸一定大于0.1mol·L -1 D .若为强酸一定小于或等于0.1mol·L -1,若为弱酸一定大于0.1mol·L -1 答案:D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95℃纯水的pH<7,说明加热可导致水呈酸性 B .pH =3的醋酸溶液,稀释至10倍后pH =4 C .0.2mol/L 的盐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后pH =1 D .pH =3的醋酸溶液,与pH =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 =7 解析:水的电离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离度越大,但c(H +)=c(OH -),水仍呈中性,A 错;我们知道pH 每升高一个单位,对于强酸需要稀释10倍,而对于弱酸稀释的倍数超过了10倍,B 中由于醋酸为弱酸,稀释至原来的10倍后,pH<4,B 错;在D 中,当酸与碱的pH 之和等于14时,等体积混合后,谁弱显谁性,即pH<7, D 错。

水溶液中的酸碱性.

班級: 座號: 姓名: 7—1 水溶液中的酸鹼性 01、pH值:又叫_____,用以表示水溶液之 酸鹼度。 (1)定義:pH值為______的對數負值, 即pH=________。 (2)若﹝H+﹞=a×10-b M,則pH=_____。 (3)若pH=C,則﹝H+﹞=______。 (4)﹝H+﹞愈大,pH值_____。 02、水的解離:H2O(l)→ ← H+(aq)+OH-(aq) (1)1公升純水在25℃時可解離出____mol 的H+和____mol的OH-,所以﹝H+﹞ =____M,﹝OH-﹞=____M, ﹝H2O﹞=______M。 (2)純水的解離度α=______。 (3)水的離子積常數(K w)=______=__ ____=______………25℃時。 (4)純水的pH值: a.﹝H+﹞=﹝OH-﹞=______M。 b.pH=pOH=______。 c.pH+pOH=_____……………25℃。 d.溫度上升,則K w值_____,pH+pOH 值_____。 03、溶液的酸鹼性(25℃): (1)加酸於水中時,則﹝H+﹞___﹝OH-﹞, ﹝H+﹞___10-7M,pH___7,水溶液 呈___性。 (2)加鹼於水中時,則﹝H+﹞___﹝OH-﹞, ﹝OH-﹞___10-7M,pH___7,水溶液 呈___性。 例:求下列溶液的pH值? (1)0.01M HCl (2)0.01M H2 SO4 (3)0.01M Ca(OH)2 (4)0.01M KOH 例:求下列溶液的﹝H+﹞? (1)pH=4.7 (2)pH=5.5 (3)pH=7.4 (4)pH=11.2 例:求下列溶液的pOH值? (1)﹝H+﹞=8×10-4 M (2)﹝H+﹞=9×10-5 M (3)﹝OH-﹞=6×10-3 M (4)﹝OH-﹞=3×10-4 M 例:若水溶液中﹝OH-﹞=10-2M,則pH=? 例:血液的pH=7.40,則﹝H+﹞=? 例:求在100℃時水的pH=?(水的離子積常數K w =10-12) 例:在25℃時﹝NaOH﹞=2×10-3M,則溶液中﹝H +﹞=? 例:0.05M Ba(OH)2溶液中,﹝H+﹞=? 例:0.2M NaOH溶液中﹝OH-﹞為純水之多少倍? 例:甲溶液之pH=4,乙溶液之pH=10,則甲乙兩溶液中﹝H+﹞濃度比為多少? 7—2 酸鹼學說 01、酸的通性: (1)使石蕊試紙由______。 (2)具有___味。 (3)與活潑金屬反應放出____氣。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知识点

知识点一 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一、水的电离 1.电离平衡和电离程度 ①水是极弱的电解质,能微弱电离: H 2O+H 2O H 3O ++OH -,通常简写为H 2O H ++OH -;ΔH >0 ② 实验测得:室温下1LH2O (即55.6mol )中只有1×10-7mol 发生电离,故25℃时,纯水中c(H + )=c(OH -)=1×10-7 mol/L ,平衡常数O) c(H ) c(OH )c(H K 2-?= +电离 2.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1)促进水电离的因素: ①升高温度:因为水电离是吸热的,所以温度越高K 电离越大。 c(H +)和c(OH -)同时增大,K W 增大,但c(H +)和c(OH -)始终保持相等,仍显中性。 纯水由25℃升到100℃,c(H +)和c(OH -)从1×10-7mol/L 增大到1×10-6mol/L(pH 变为6)。 ②加入活泼金属 向纯水中加入活泼金属,如金属钠,由于活泼金属可与水电离产生的H + 直接发生置换反应,产生H 2,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 ③加入易水解的盐 由于盐的离子结合H +或OH -而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温度不变时,K W 不变。 ④电解 如用惰性电极电解NaCl 溶液、CuSO 4溶液等。 (2)抑制水电离的因素: ①降低温度。 ②加入酸、碱、强酸酸式盐。 向纯水中加酸和强酸酸式盐(NaHSO4)能电离出H+、碱能电离出OH-,平衡向左移动,水的电离程度变小,但K W 不变。 练习: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可归纳如下: 1. 水的离子积 (1)概念:因为水的电离极其微弱,在室温下电离前后n(H2O)几乎不变,因此c (H2O )可视为常数,则在一定温度时,c(H +)与c(OH -)=K 电离c(H2O)的乘积是一个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K W =c(H +)·c(OH -),25℃时,K W =1×10-14(无单位)。 注意: ①K W 只受温度影响,水的电离吸热过程,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 W 增大。与c(H+)、c(OH-)无关. 25℃时K W =1×10-14,100℃时K W 约为1×10-12。 ②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其他稀溶液。不论是纯水还是稀酸、碱、盐溶液,只要温度不变,K W

溶液的酸碱性(打印版)

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打印版 一、酸碱指示剂 1.定义: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2.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 3.某些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等)也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4.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含H+的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含OH-的溶液)变蓝,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 5.并非所有的盐溶液都是中性的。 水溶液呈碱性的盐:纯碱、小苏打等。 水溶液呈酸性的盐:硫酸铜、硫酸氢钠等。 二.溶液酸碱度 溶液的酸碱度用pH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如下图所示: 1.酸性溶液的pH < 7,中性溶液的pH = 7,碱性溶液的pH > 7。 2.H+的浓度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pH越小;OH-的浓度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pH越大。 溶液中H+或OH-的浓度改变,则pH会相应改变。 3.一杯pH为5.6的溶液,怎样增大它的pH值? 物理方法:加水稀释。 化学方法:加入锌粒、氧化铜、氢氧化钠或碳酸钙等物质(因为pH小于5.6,溶液呈酸性,所以要考虑酸的通性)。 4.加水稀释只能使酸性或碱性溶液的pH无限靠近7,但不能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5.测定pH的最简单方法是使用pH试纸。 6.pH试纸的使用步骤: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将待 测液体滴到pH试纸上,将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使用pH试纸时的注意事项: 不能把pH试纸浸在待测液体中。

??pH试纸不能用水润湿。 ??pH试纸测出的pH值是整数。 ??在做习题时,使用pH试纸和使用酸碱指示剂是同一种方法。 7.了解溶液的酸碱度有重要的意义 ??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溶液里才能进行 ??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 ??测定雨水的pH(因溶解有CO2,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 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 ??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知识点与习题(含答案)

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1.实验: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试样白 醋 酸果 汁 稀盐 酸 纯碱溶 液 肥皂 水 石灰 水 氨 水 食盐 水 蔗糖水 滴加紫色 变 红变红变红变 蓝 变蓝变 蓝 变 蓝 紫色紫色 石蕊试液 滴加无色 无 色无色无色变 红 变红变 红 变 红 无色无色 酚酞试液 结论酸性酸性酸性碱性碱性碱性碱性中性 结论: 中性 (1)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溶液,并且该溶液不能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都是碱性溶液,并且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3)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也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我们称为中性溶液。(4)如紫色石蕊试液及无色酚酞等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 称为酸碱指示剂注意:我们有时候还用蓝色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 验溶液的酸碱性 酸性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 (1)酸性物质:山楂、柠檬、柑橘、西红柿、过氧乙酸等 (2)碱性物质:茶叶碱、烟碱等。 3.区分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 注意: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能使紫 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因此酸溶液一 定是酸性溶液,而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同样,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碱溶液一定 是碱性溶液。 例如:硫酸铜、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而不是酸;纯碱、 肥皂的水溶液显碱性,但不是碱。 4.补充知识:酸、碱、盐的概念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HCl、HNO3、H2SO4、 H2CO3等。 HCl==H++Cl-;H2SO4==2H++SO42-;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优质课教案)

2015年月第一周九年级双语班第二节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比色卡对照,看一下有没有变化。 生:和前面的值比较,有变化。说明时间长了,pH试纸可 能会与待测液发生其他化学反应,或与空气中的某些物质 反应,酸碱性发生了变化,结果就不真实了,测定的pH 也就不准确了。 师:在测pH之前pH试纸是否要用水湿润呢? 【分析】如果pH试纸用水湿润,就等于把待测溶液稀释了, 测出的pH就不准确。这就和在待测的溶液里加入水的结果 是一样的。 【强调】1.不能直接将pH试纸浸入被测试液,否则会污染 试液; 2.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和玻璃棒,因为用水湿润测 酸的pH时,相当于把酸稀释。 【练习】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说明它们的酸碱 性(学生分组进行试验) 师:【投影展示】某些物质溶液的pH 师:我们学习pH对生产和生活有什么意义? 生:讨论回答 【讲解】(1)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控制在一定pH范 围内 (2)农作物适宜在pH为7的土壤中生长【投影展示】几 种农作物生长最适宜的pH范围 作物生长适宜的土壤ph范围 作物最适pH范围作物最适pH范围 棉花 6.5—8 小麦 5.5—6.5 水稻 6.0—7.5 大麦 6.8—7.5 芝麻 6.0—7.0 玉米 6.5—7.0 大豆 6.5—7 花生 5.6—6.0 (3)测定雨水的pH,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 (4)测定人体内或排泄出的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 健康情况【投影展示】人体中几种重要体液的正常pH范围 讨论回答。 学生用pH 试纸测牛 奶,糖水, 肥皂水等等 物质的酸碱 性 观察思考。 做出猜想。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认识到溶液酸碱度表示方法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巩固练习选择题 1.某洗涤剂的pH为12,向其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溶液的颜色呈()A.红色B.紫色C.蓝色D.无色 2、下图表示的是身边一些物质的近似pH。有关这些物质的比较和判断正确的是(

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习题及答案)

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习题) 1.下列生活中的常见物质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A.食醋B.柠檬汁C.食盐水D.苏打水 2.如图所示,在烧杯甲中装入蒸馏水,滴入2滴酚酞溶液,得 到无色溶液,在烧杯乙中装入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甲、乙罩在一起,几分钟后,发现甲烧杯中的溶液变红。对上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②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③乙中的浓氨水中有肉眼看不见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进入 甲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并使溶液变红。 A.③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3.今年5月,我市进行初中理化生实验技能考查,在化学实验 中小芳向一无色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该溶液显中性 B.该溶液的pH<7 C.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D.该溶液是一种碱的溶液 4.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西瓜汁显酸性 B.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橘子 C.肥皂水可以使石蕊溶液变红 D.草木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5.某溶液显酸性还是碱性可以用_____________来检验,例如把 _____________滴加到盛有柠檬汁的试管中,发现试管中溶液变成____色,说明柠檬汁显酸性。若想知道柠檬汁酸性强弱程度,最简单的方法是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_____,具体的操作是用___________蘸取柠檬水滴到pH试纸上,再与_____________比较,可读取柠檬水的pH。 6.实验小组对某河水的酸碱性进行调查,确定甲、乙、丙三处 采样点(如下图,数值为该采样点河水的pH)。 (1)三处采样点中,水质碱性最强的采样点是______; (2)分析数据发现,采样点丙的酸碱度因支流小溪水的汇入而变化较大,可推断支流小溪水呈_______(填“酸性”、 “碱性”或“中性”)。 (3)取甲处河水加水稀释,再测定稀释后溶液的pH,则测得的pH____7.81(填“>”、“<”或“=”)。 7.下图中横坐标表示加入物质的质量,纵坐标表示溶液的pH 变化,试分析哪个图象与哪项实验可能相对应,将其标号填在所列事实后面。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水稀释______; (2)向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______; (3)向水中加熟石灰______。

(完整版)初中化学专题训练--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有答案)

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学习要点] 1.知道溶液的酸碱性、pH值和酸碱指示剂。 2.知道pH值与溶液的酸碱度、指示剂与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 3.知道石蕊和酚酞的变色范围。 4.了解pH值的几种测定方法。 [家教点窍] 1.酸碱度: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2.pH值:是表示溶液酸碱度的一种方法。 3.溶液的酸碱度与pH值的关系: 常温下:当pH<7时,溶液呈酸性, 当pH>7时,溶液呈碱性 当pH=7时,溶液呈中性。 pH试纸或酸碱指示剂常被用来测定溶液的pH值。 4.指示剂在溶液里的显色和pH值的关系: [典型例题] 例某溶液的pH=7,要使这种溶液的pH值降低到2,应加入的溶液的pH值是 ( ) (A)1 (B)5 (C)7 (D)13 解析 pH=7的溶液是中性溶液,pH=9的溶液显弱碱性,当这两种溶液相混合时,混合溶液仍显碱性,其pH>7.pH=13的溶液是碱性较强的溶液,和pH=9的溶液相混合,混合液仍呈碱性,其pH>7。pH=5的溶液呈弱酸性,当和pH=9的弱碱性溶液混合时,酸碱两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后,混合液的酸性不可能继续增强,其pH值不可能降到2,pH=1的溶液酸性较强,当和pH=9的弱碱性溶液混合时,酸碱中和、体积增大后混合液仍有可能达到pH=2。 答案(A)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酸碱指示剂指示溶液的 ( ) (A)酸碱度 (B)酸碱性 (C)pH值 (D)是酸、是碱,还是盐

2.向碱性溶液中滴加酸,pH值的变化情况是 ( ) (A)不变 (B)增加 (C)减小 (D)无法判断 3.下列物质的水溶液,pH值大于7的是 ( ) (A)生石灰 (B)干冰 (C)氯化钠 (D)氯化氢 4.下列溶液中pH值最小的是 ( ) (A)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 (B)滴入石蕊试液呈紫色的溶液 (C)滴入石蕊试液呈蓝色的溶液 (D)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 5.下列溶液中既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又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是 ( ) (A)食盐水 (B)稀盐酸 (C)稀硫酸 (D)石灰水 6.要使pH值是5的稀盐酸溶液pH值升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 (A)加NaOH溶液 (B)加浓盐酸 (C)加浓H 2SO 4 (D)加NaCl溶液 7.下列物质投入水中:①CaO;②Na 2O;③CuO;④Fe(OH) 3 ,所得溶液使酚酞显红色的是 ( ) (A)③ (B)④ (C)①② (D)②④ 8.下列溶液的pH值:SO 2溶于水;Na 2 O溶于水;NaCl溶于水,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②>①>③ 二、填空题 1.A溶液的pH=5,B溶液的pH=3,C溶液的pH=8,则这三种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2.浓度是10%的硫酸溶液98克,pH值 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色。浓度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40克,其pH值 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色。这两种溶液充分混合后,其pH值 7,溶液显色,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3.在m克n%的NaOH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呈色,加入m克n%的盐酸后,试液变为色,溶液的pH值 7(填“>”或“<”)。 参考答案 一、1.(B) 2.(C) 3.(A) 4.(A) 5.(D) 6.(A) 7.(C) 8.(D) 二、1.B>A>C 2.小于,红,大于,紫,等于,紫色,10.3% 3.蓝,红,<

中考化学溶液酸碱性检验与酸碱的化学性质复习

溶液酸碱性检验与酸、碱的化学性质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测溶液pH B.吸取液体药品 C.闻气体的气味D.加热液体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测量溶液的pH B.点燃酒精灯 C.滴加液体D.稀释浓硫酸 3.下列是实验室中常见的几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测溶液pH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稀释浓硫酸D.过滤 4.实验操作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实验能否成功,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测定溶液pH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放于白色瓷板或玻璃片上的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B.为防止液体溅到试管外,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滴加液体 C.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一定要检验可燃性气体的纯度

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慢慢的沿烧杯内壁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5.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A.测溶液的pH B.稀释浓硫酸C.加热液体 D.取用液体试剂 6.如图把示的实验操作中,完全正确的是() A.测定溶液pH B.用液体药品 C.稀释浓硫酸 D.加入大理石 7.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酸碱度时,应将pH试纸预先用水湿润 B.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在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引流并不断搅拌 D.在粗盐提纯实验中,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8.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测溶液的pH B.检查气密性C.点燃酒精灯 D.倾倒液体

9.某同学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下列操作或结论正确的是() A.用pH试纸直接沾取待测溶液 B.先用水润湿pH试纸再测定溶液酸碱度 C.用pH试纸测得石灰水的pH=5 D.用pH试纸测得盐酸的pH=1 10.下列对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并读出pH B.收集二氧化碳时,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已集满二氧化碳 C.向鸡蛋清中滴加几滴浓硝酸,微热,出现黄色 D.将碘水滴加在馒头片上,出现蓝色 二、填空题 11.CO2通入NaOH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CO2与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此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①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溶解1体积的CO2. ②在一定浓度的溶液中,有微溶物生成的复分解反应也能发生. 【实验探究】小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锥形瓶内充满CO2),并进行实验. 打开瓶塞和活塞,使NaOH溶液快速滴入锥形瓶中,立即关闭活塞(漏斗中仍有溶液剩余),观察到U形管左侧的红墨水液面(填“升高”、“降低”或“不移动”),小红根据现象判断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理由是.请根据初中化学知识写出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评价1】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方案不严密,理由是. 【拓展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此又设计了下表所示的两种方法,进一步探究.请填写表中的空格. 】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拓展实验】的(填“方法一”或“方法二”)依然不严密,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三、解答题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全节教案)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二、教材内容: 本节教材在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基础上,将水看成一种反应物浓度不变的弱电解质,从一般到特殊认识水的电离平衡的特征(水的电离平衡和离子积),逐步认识水溶液中离子浓度的特点(溶液的酸碱性),从定性到定量的研究其酸碱性(溶液pH的简单计算),最后考虑其应用(中和滴定实验和应用)。在方法上遵循从一般到特殊,从定性到定量,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是一种弱电解质,外界条件会影响其电离平衡的移动, (2)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不仅适用与纯水,也适用于稀的电解质溶液。

(3)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有pH试纸测量(广泛pH试纸和精密pH试纸)、pH计测量和酸碱滴定测量,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4)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并能进行误差分析。 (5)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了解pH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分析,加深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认识,了解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关系。(2)经历对溶液中H+和OH-浓度的变化对酸碱性的影响分析,体会对立统一及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思想。(3)通过亲手操作酸碱滴定实验及误差分析,体会操作原理对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法的指导作用,训练思维的有序性和严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化学定量分析的方法,体验化学在科学研究中作用和地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2)通过酸碱溶液中离子浓度对溶液性质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溶液的酸碱性及其定量表示方法,酸碱滴定的原理及操作 本节教学难点:溶液的酸碱性的定量表示方法,酸碱滴定的操作 五、课时安排: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由复习强电解质盐酸的电离和弱电解质醋酸的电离入手,提出问题——水是如何电离的?如何用实验证明水的电离过程? 精确的纯水导电实验 [设计意图]从运用已学知识分析、推导新知识入手,减少学生的陌生感,做好知识的铺垫。 一.水的电离与水的离子积常数 [教师] 精确的纯水导电实验说明什么? [学生]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 H2O+H2O H3O+ +OH-或H2O H+ +OH- [教师]请用公式表述水的电离常数 [学生] )O H (c ) OH (c ) H (c K 2- +? = 电离 [分析]1L纯水的物质的量是55·6mol,经实验测得250C时,发生电离的水只有1×10-7mol,二者相比,水的电离部分太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电离前后水的物质的量几乎不变,可以视为常数,常数乘以常数必然为一个新的常数,用Kw w表示,即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