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教案

将心比心教案
将心比心教案

将心比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情朗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读文中体会“将心比心”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理解和宽容。教育学生说话做事都要多为别人着想,做到将心比心。

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文中两处人物的语言和结尾的重点段。

难点:深入理解课文,理解“将心比心”一词并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教学过程:

一、猜迷填词,解词导课

1、孩子们喜欢做填词语的游戏吗?谁能说出含“心”字的四字词语?谁能在这两个“心”字的前面分别加一个字组成一个成语呢?

2、“将心比心”这个成语什么意思?

(①拿自己的心去衡量别人的心,形容做事该多替别人着想;②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③孔子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3、导课:将心比心是一种令人敬仰的品德.咱们今天要学的第8课《将心比心》的内容,正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这种传统美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看故事中的谁做到了将心比心?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大家预习过了吧,下面我找三个同学来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有感情,注意读不准的字音和难读的句子。

二、指名读文,测字感知

1、检测字词

①谁有读不准的字音或不认识的字?

②考考你(读出加点多音字的读音)

③有没有难读的句子找出来读读?

2、思考读前

的一个思考题:

文中的谁做到了将心比心?他们做了什么事?

3、经历了这两件事,“我”心里有什么感受?文中有个词你能说出来吗? 相机板书:

阿姨

帮助推门 奶奶

8.将心比心 温暖

母亲 理解过失 护士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完成自学题

说得真好!读了这两个故事你心里感到温暖了吗?那么请你默读课文前两自然段,看这两件事中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并且边读边思考下面的自学题,可以与同桌讨论

2、

全班交流,检测效果 要求:a 、要

说清楚自

己感到温暖(感动)的原因。

b、其他同学说的时候要注意倾听,听后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

(1)第一件事:

①句子1:有一次……松手(品词:沉重、一直)

②句子2:阿姨对奶奶说的话:(白纸出示)

(弄清人称指代 )

(说明阿姨时刻牵挂着自己的老母亲,她纯洁的心灵让我们感到温暖,这正说明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首先帮助别人。)

③:阿姨帮的是她的亲人吗?她为什么这样做?

(2)第二件事

①理解“平静的眼神”

②轻轻地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③目前平静地对护士说的话

(“轻轻地说”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当时母亲手上扎两次鼓起青包,再扎一次有可能面临第三次失败,可母亲却忍着疼痛,轻轻地说:“不要紧,再来一次”,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啊!善良、慈爱、宽容错误、理解过失)。

④母亲为什么这么做?

(读母亲对护士说的的话:弄清人称指代,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我”的心情由抱怨→幸福、温暖)

3、如果你是阿姨和母亲,你会怎样做?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1、同学们这一撇一捺的“人”字本身就互相支撑。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比比皆是。一段真诚的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想的:

读阿姨的话

读母亲的话

2、如果我们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肯定也会这样想(读文章最后一段):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3、你想对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说些什么?

4、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你是怎样做的?

五、总结全文,积累名言

常言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宽广”。阿姨和母亲将心比心的做法也正体现了中国人关爱、宽容、理解、善良的美德,她们只是千万中国人民中的一员。其实生活中很我事都需要我们将心比心。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吧,说话的时候、做事的时候都将心比心,那么这个世界人与人之间该多么美好!正如台湾作家罗兰所说(齐读):如果每一个人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能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不但可以增加很多欢乐与和气,而且可以减少很多悲剧和恨事。

阿姨帮助推门奶奶

8.

母亲理解过失护士温暖

人尊重关爱宽容理解人

说课稿

《将心比心》

郾城实验小学冀春雪

《将心比心》

郾城实验小学冀春雪

一、说教材

《将心比心》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文中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在商店里,阿姨帮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希望自己的母亲碰到这种情况时,也有人为她开门;母亲去医院打针,宽容与体贴没把针打好的实习护士,希望别人也能这样对待即将当护士的女儿。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中最为感人的是两处人物的语言描写,作者通过这两个事例中的人物对话的描写来告诉学生: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

二、说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因为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感情读课文的能力,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事例来揭示做人的道理,内容简单,又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所以“感情朗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定为第一个学习重点。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和表达能力。

2、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将心比心”的含义,教育学生说话做事都要多为别人着想,做到将心比心。

只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我觉得真正难的是感动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能将心比心,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这一学习目标可以很好的让学生从课文内容中更进一步去理解“将心比心”的意义,从而把它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文中两处人物的语言和结尾的重点段。

难点:深入理解课文,理解“将心比心”一词,并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三、说教法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应以学生自读为主,所以我用引导法教学。教学中,我会以学生读和说为主,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理解,要求学生读不顺的地方多读,不理解的地方同桌或小组间讨论,解决不了的请教老师,教师再给予引导。

四、说教学过程

(一)猜迷填词,解词导课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这样的导课,意在一上课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为下一个环节的初读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初读课文,测字感知

为了达到“读课文”这个目标,我安排了思考题:故事中的谁做到了将心比心?注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读的句子作上记号多读几遍,不会的字轻声身别人请教.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和要求读书,孩子们才读得认真。在检测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时我相机板书,也顺理成章地帮学生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

2、默读:让学生在默读中思考老师布置的自学题。

在检测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时我相机板书,也顺理成章地帮学生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完成自学题

让学生在默读中思考老师布置的自学题,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自学的能力,达成第一个教学目标,也体现了这篇独立阅读课文的特点。

2、全班交流,检测效果

要求:a、要说清楚自己感动的原因。

b、其他同学说的时候要注意倾听,听后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这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说话交流能力和倾听习惯的训练

这个环节紧紧围绕三个自学题检测①这两件事中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从哪些词句中感觉到的?②阿姨和母亲帮的是她的亲人吗?他们为什么这样做。③如果你是阿姨和母亲,你会怎样做?

这三个自学题的理解是这节课的灵魂所在,也关系着教学重点的实现。我抓住重点段,层层深入的朗读,学生分角色朗读文中两处人物的对话。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要读出文中人物当时的心情,让学生进入到文中人物的角色中去,让他们在读中悟,悟中读。多次引读结尾段,以产生层层深入的效果打动学生的心灵。目的是想让他们在读中悟出真理并且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这一段记下来。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更深一层感悟“将心比心”的内涵

这一点是教学中的难点,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身边有哪些事情是能够体现“将心比心”的,另外我会设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情境故事,让学生说说应该怎么去做,看看学生是否已经真正领会“将心比心”的内涵以及课文所要传授的意图。

(五)、总结全文,积累名言

用名言警句启发学生说话做事将心比心,感受将心比心的

美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美好。

五、说板书

板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因为本篇课文是阅读课文,所以我没有特别的去设计别样的板书,只是很普通的板书,但在题目上的两个“心”字上我设计成心形,根据需要在黑板上将重点的词句写出并讲解,目的想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

六、说教学效果

本节课达到了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方法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请领导了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