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临床技能-全身体格检查

医师临床技能-全身体格检查
医师临床技能-全身体格检查

医师临床技能-全身体格检查

篇一:执业医生全套体格检查详解(打印版)

全身体格检查

一、全身体格检查的顺序总的原则是:

先整体后局部,从上到下,由前向后,自外向内,先左后右的顺序进行。

检查手法一般是按视触叩听的顺序,腹部按视听叩触进行。

具体检查部位顺序如下:

卧位受检者:1.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2.头颈部→3.前、侧胸部(心、肺)→(取坐位)

→4.后背部(肺、脊柱、肾区、骶部)→(取卧位)→5.腹部→6、7.上下肢→8.肛门直肠→9.外生殖器→10.神经系统(最后站立位)

坐位受检者:1.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2.上肢→3.头颈部→4后背部(肺、脊柱、肾区、

骶部)→(取卧位)→5.前、侧胸部(心、肺)→6.腹部→7.下肢→8.肛门直肠→9.外生殖器→10.神经系统(最后站立位)

二、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项目(以卧位受检者为例)

1.一般检查及生命体征

(1)自我介绍(姓名、职务,并进行间断交谈以融洽医患关系):

(2)检查前洗手:必须当受检者的面洗手。

(3)准备和清点器械:

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压舌板、电筒、叩诊锤、近视力表、别针、棉签、卷尺、直尺(两把)、记号笔。

(4)观察发育、营养、面容、表情和意识等一般状态:

汇报:

异常情况:

(5)测量体温(腋温,10分钟)

汇报:

手法:手不能触及水银部位,将温度标记甩至35度以下,看手表开始计时。检查者用双手将受检者上臂平放在身体两侧,肘关节放在床上,双手放在剑突部位,等10分钟到时(检查颈部时取出体温计,汇报度数。)完后将体温计甩至35度以下,将体温计水银头放入长套管内。

(6)触诊桡动脉至少30秒(右手测受检者右手并计数)

汇报【

(7)用双手同时触诊双侧桡动脉,检查其对称性(左手测右桡动脉、右手测左桡动脉)

(8)计数呼吸频率至少30秒(触诊双侧桡动脉时计数)

汇报:

手法:检查者己经在测量体温时将受检者双手放到剑突部位。

检查者用右手翻起自己的左袖口,看检查者自己的手表,计最少30秒。

计数呼吸应在触摸比较双侧桡动脉时,趁受检者不注意时计数。

(9)测右上肢血压。

汇报:

注意:测2次,取2次最低值。放气以2mmHg/s的速度进行。测第二次时,水银一定要至0后方可进行第二次测血压,舒张压取声音消失时的值,声音持续不消失时取声音变调值

手法:暴露受检者右上肢(注意范围需要足够),上肢伸直并轻度外展45度平放在床上。将血压计,肘部放在于心脏同一水平(腋中线),同时触摸肱动脉波动位置。

打开水银计,开水银柱开关。将袖带平整缠与受检查者右上臂,袖带下缘在肘窝上2~3cm,袖带的两根气管正好位于肱动脉之上。球囊置于床边身体旁。用右手的1个指头或2个指头可以塞进袖带内。判断袖带松紧程度。戴听诊器,再触摸到肱动脉。左手将听诊器体件放在肱动脉搏动之处,体件不能塞进袖带内。右手握球囊缓慢充气。收缩压消失后,再充气20~30mmHg。缓慢放气,2mmHg/s,将袖带气体完全放完为止,水银柱归0后,再测第二次血压。将血压计收好。听诊器放入白大衣右侧口袋中。取2次测得低值汇报。

2.头面及颈部

(10)观察头部外形,毛发分布、异常运动等

(11)触诊头颅

汇报:【头颅未见畸形。毛发延发迹均匀分布、色泽黑,发质亮,

未见局部脱发及斑秃。头部未见异常运动。头皮无压痛、未触及异常隆起及凹陷】

(12)视诊双眼及眉毛。

汇报:落】

(13)分别检查左右眼的近视力(用近视力表)33cm

汇报:】

(14)检查双侧下睑结膜,球结膜和巩膜

(15)检查双侧泪囊

(16)分别翻转左右上睑、检查上睑结膜、球结膜和巩膜

汇报:【睑结膜未见苍白,充血,滤泡,球结膜未见水肿、充血。巩膜未见黄染。双侧泪囊未见红肿及分泌物】

(17)检查面神经运动功能(皱额、闭目)

(18)检查眼球运动(检查6个方位)距离25cm。

汇报:

(....)检查瞳孔(不用手电筒)。

汇报:(正常3-4mm)。

(19)检查瞳孔直接对光反射

(20)检查瞳孔间接对光反射(用手电筒)

汇报:

手法:先左后右,先直接后间接。

(21)检查集合反射

汇报:【双眼集合反射存在】

手法:医生手指由受检者眼睛前方1m以外逐渐缓慢移向眼睛5-10cm,观察是否存在双眼内聚,瞳孔缩小。

(22)观察双侧外耳及耳后区

(23)触诊双侧外耳及耳后区

汇报:【双侧耳廓对称、无畸形;外耳道通畅,未见分泌物;乳突区无压痛】

(24)触诊颞颌关节及其运动

汇报:

手法:将双手食指、中指先放再耳前,然后再将中指放在外耳道,令受检查者张口。

(25)分别检查双耳听力(检查者磨槎手指或用手表,受检查者掩耳闭目)。

汇报:【双耳听力粗查正常】

手法:受检者捂住右耳,医生右手1米外搓逐渐移向耳朵。

(26)观察并触诊外鼻

汇报:

(27)观察鼻前庭,鼻中隔

汇报:

手法:左手拇指向上推鼻尖,暴露鼻前庭,用手电筒照射。

(28)分别检查左右鼻道通气状态

汇报:

手法:左右拇指,食指分别按压鼻翼,令受检查者呼气。

(29)检查上颌窦,注意肿胀、压痛、叩痛等

(30)检查额窦,注意肿胀、压痛、叩痛等

(31)检查筛窦,注意压痛

汇报:

手法:双手拇指按压眶上神经孔的上方,内皉,眶下神经孔的下方

(32)观察口唇,牙齿,上颚,舌质和舌苔用手电筒+压舌板

(33)借助压舌板检查颊粘膜,牙齿,牙龈、口底同上

(34)借助压舌板检查口咽部及扁桃体(嘱受检查者发“啊”音)。同上

汇报:

(35)检查舌下神经(伸舌)

汇报:【伸舌居中、舌体无震颤,舌肌无萎缩】

(36)检查面神经运动功能(露齿,鼓腮或吹口哨)双侧对比

汇报:

手法:首先令受检者邹眉,观察额部邹纹。

再令受检者闭眼,左手拇指与食指放在上睑,右手拇指与食指放在下睑。

令受检者皉牙,令受检者鼓腮或吹口哨。

(37)检查三叉神经运动支(触双侧嚼肌;或以手对抗张口动作)。

汇报:

手法:双手手掌挨在受检者面部,食指、中指放在嚼肌处,令受检者咬牙,感觉肌力,

然后令其张口,手掌感觉张口肌力。

(38)检查三叉神经感觉支(上、中、下三支)双侧对比,令受检者闭目

汇报:【双侧三叉神经感觉功能正常】

手法:受检者闭目,用曲别针刺左右额部、面部、下颌部皮肤感觉,受检者同时手示曲别针刺的是哪一侧。

(39)暴露颈部(取出体温计)

(40)观察颈部外形和皮肤、颈静脉充盈和颈动脉搏动情况

汇报:【颈部两侧对称,皮肤未见蜘蛛痣、皮疹黄染,未见颈静脉怒张及颈动脉异常搏动】

(41)检查颈椎屈曲及左右活动情况

汇报:

手法:取枕,左手托起枕部,右手放在胸前,左手脱头前屈后仰、左右旋转。

(42)检查副神经(耸肩及对抗头部旋转)双侧对比

汇报:

手法:双手按住肩膀,令受检者耸肩,双手感觉力量,然后左手

扶肩、右手放至另一侧耳部,令受检者头转向左侧,感觉头旋转力量,在测右侧。

(43~50)触诊耳前淋巴结、耳后淋巴结、枕后淋巴结、颌下淋巴结、刻下淋巴结、颈前淋巴结浅组、颈后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汇报:

手法:双手触及耳前淋巴结、耳后淋巴结,单手分别触摸左右枕后淋巴结,左侧颌下(头转向检查侧)、右侧、颏下、左颈前(头转向检查左侧)、右颈前(头转向检查右侧)、触摸颈前三角区。

(51)触诊甲状软骨(以便确定甲状腺的检查位置)。

汇报:

手法:右手触摸甲状软骨,确定甲状软骨的位置,为寻找甲状腺准备。

(52)触诊甲状腺峡部(配合吞咽)

(53)触诊甲状腺侧叶(配合吞咽)触诊可疑者,需增加坐位背面检查发复查

汇报:

手法:右手拇指放在环状软骨之下的气管表面、令受检者吞咽。右手拇指放在环状软骨之下的气管左侧旁边,其余四指放在胸锁乳突肌后向前推,将胸锁乳突肌向前推,左手拇指将气管向右推。右手拇指放在气管旁边触摸甲状腺,同时,令受检者吞咽。

(54)分别触诊左右颈动脉

汇报:

手法:甲状软骨旁、颈前三角区内,不能同时触摸双侧动脉。

(55)触诊气管位置

汇报:手法:右手示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法,放在左右胸锁关节与甲状腺之上。先将中指放在气管之上,然后在放在气管左右两侧。

(56)听诊颈部(甲状腺、血管)杂音

汇报:

手法:听诊器钟型体件听诊左右颈内动脉处、甲状腺左右叶部位。

3.前、侧胸部

(57)暴露胸部

(58)观察胸部外形、对称性、皮肤和呼吸运动等

汇报:发育正常,未见乳头溢液。胸式呼吸运动正常】

(59)右手触诊左侧乳房(四个象限及乳头)

(60)左手触诊右侧乳房(四个象限及乳头)

(61)用右手触诊左侧腋窝淋巴结(5群)左手提起受检者左侧腕部

(62)用左手触诊右侧腋窝淋巴结(5群)右手提起受检者右侧腕部

汇报:【乳房无压痛、未触及包块、乳头无溢液;双侧腋窝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手法:外上象限开始,用四个手指的指腹、右手顺时针旋转触摸受检者左侧乳房,用双手手指挤压乳头;左手逆时针旋转

触摸受检者右侧乳房,用双手手指挤压乳头。

1.腋窝顶部(腋尖淋巴结群)→

2.腋中线及腋窝内侧壁近前锯肌处(中央淋巴群)

→3.胸大肌下缘深部(胸肌淋巴结群)→ 4.腋窝后皱襞深部(肩胛下淋巴结群)→5.腋窝外侧壁(外侧淋巴结群)

(63)触诊胸壁弹性、有无压痛

汇报:

手法:双手按压胸前、外侧、下部。

(64)检查双侧呼吸运动度(上、中、下,双侧对比)

汇报:

手法:双手放在胸廓下方,拇指放在肋缘指向剑突。将皮肤用力向中间推的隆起,令受检者用力吸气。

(65)检查双侧触觉语颤(上、中、下,双侧对比)受检者发“1”。

汇报:

手法:双手手掌平放在胸壁上、中、外、下。左右交叉对照。

(66)检查有无胸膜摩擦感

汇报:

手法:双手手掌放在腋下部,令受检者用力吸气。

(67)叩诊双肺尖

(68)叩诊双侧前胸和侧胸(自肺尖开始向下,由外向内,双侧对比)。

汇报:【双肺叩诊清音,两侧对称】

手法:先左后右、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左右对比、注意外侧壁。“弓”形旋转肋间。

(69)听诊双肺尖

(70)听诊双侧前胸和侧胸(自肺尖开始向下,由外向内,双侧对比,注意有无异常呼吸音、啰音、胸膜摩擦音)

汇报:【双肺听诊清音;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和胸膜摩擦音】

手法:先左后右、自上而下、由内向外、“弓”形旋转肋间,注意外侧壁。肺尖用钟型体件。每一个点听诊时间需1-2个呼吸周期。

(71)检查双侧语音共振(上、中、下,双侧对比)要受检查者发“1,2,3”音。汇报:

手法:先左后右、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弓”行旋转肋间,注意外侧壁。肺尖用钟形体件(每一个听诊时间需要1-2个呼吸周期)。

(72)观察心尖,心前区搏动,切线方向观察

汇报:5肋间0.5cm处

(73)触诊心尖搏动(两步法触搏动位置,范围,强度,有无震颤)。

(74)触诊心前区(震颤、摩擦感)。

汇报:2.5cm。心前区未触及异常震颤及心包摩擦感】

手法:1.右手掌尺测掌缘平行肋间感觉波动。

2.再用手指腹确定准确位置、范围、强度。必要时用尺子测量左

锁骨中线距离。

3.右手掌放在左胸心尖3、4、5肋间,肺动脉区,主动脉区感觉震颤,摩擦感。

(75)叩诊左侧心脏相对浊音界

(76)叩诊左侧心脏相对浊音界

汇报:

手法:1.轻叩。由外向内(左锁骨中线外3cm),由下向上叩完做记号。

2.先从右锁骨中线第2肋间向下叩出肝浊音界。再其上一肋间(4肋)开始,由外向内,右下向上,叩完记号。

3.用两个尺子测量每一点距离前正中线的距离及锁骨中线至前正中线的距离

(77)听诊二尖瓣区左锁骨中线内侧。

篇二:全身体格检查汇总(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全身体格检查汇总(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下面是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全身体格检查汇纲要,请大家查阅!

1. 一般检查/生命体征

(1)准备和清点器械

(2)自我介绍(说明职务、姓名,并进行简短交谈以融洽医患关系)

(3)观察发育、营养、面容、表情和意识等一般状态

(4)当受检者在场时洗手

(5)测量体温(腋温,10分钟)

(6)触诊桡动脉至少30秒

(7)用双手同时触诊双侧桡动脉,检查其对称性

(8)计数呼吸频率至少30秒

(9)测右上肢血压二次

2. 头颈部

(10)观察头部外形、毛发分布、异常运动等

(11)触诊头颅

(12)视诊双眼及眉毛

(13)分别检查左右眼的近视力(用近视力表)

(14)检查下睑结膜、球结膜和巩膜

(15)检查泪囊

(16)翻转上睑,检查上睑、球结膜和巩膜

(17)检查面神经运动功能(皱额、闭目)

(18)检查眼球运动(检查六个方位)

(19)检查瞳孔直接对光反射

(20)检查瞳孔间接对光反射

(21)检查集合反射

(22)观察双侧外耳及耳后区

(23)触诊双侧外耳及耳后区

(24)触诊颞颌关节及其运动

(25)分别检查双耳听力(摩擦手指或用手表)

(26)观察外鼻

(27)触诊外鼻

(28)观察鼻前庭、鼻中隔

(29)分别检查左右鼻道通气状态

(30)检查上颌窦,注意肿胀、压痛、叩痛等

(31)检查额窦,注意肿胀、压痛、叩痛等

(32)检查筛窦,注意压痛

(33)观察口唇、牙齿、上腭、舌质和舌苔

(34)借助压舌板检查颊粘膜、牙齿、牙龈、口底

(35)借助压舌板检查口咽部及扁桃体

(36)检查舌下神经(伸舌)

(37)检查面神经运动功能(露齿、鼓腮或吹口哨)

(38)检查三叉神经运动支(触双侧嚼肌,或以手对抗张口动作)

(39)检查三叉神经感觉支(上、中、下三支)

(40)暴露颈部

(41)观察颈部外形和皮肤、颈静脉充盈和颈动脉搏动情况

(42)检查颈椎屈曲及左右活动情况

(43)检查副神经(耸肩及对抗头部旋转)

(44)触诊耳前淋巴结

(45)触诊耳后淋巴结

(46)触诊枕后淋巴结

(47)触诊颌下淋巴结

(48)触诊颏下淋巴结

(49)触诊颈前淋巴结浅组

(50)触诊颈后淋巴结

(51)触诊锁骨上淋巴结

(52)触诊甲状医学教育网原创腺软骨

(53)触诊甲状腺峡部(配合吞咽)

(54)触诊甲状腺侧叶(配合吞咽)

(55)分别触诊左右颈动脉

(56)触诊气管位置

(57)听诊颈部(甲状腺、血管)杂音

3. 前、侧胸部(58)暴露胸部

(59)观察胸部外形、对称性、皮肤和呼吸运动等

(60)触诊左侧乳房(四个象限及乳头)

(61)触诊右侧乳房(四个象限及乳头)

(62)用右手触诊左侧腋窝淋巴结

(63)用左手触诊右侧腋窝淋巴结

(64)触诊胸壁弹性、有无压痛

(65)检查双侧呼吸运动度(上、中、下,双侧对比)

(66)检查双侧触觉语颤(上、中、下,双侧对比)

(67)检查有无胸膜摩擦感

(68)叩诊双侧肺尖

(69)叩诊双侧前胸和侧胸(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双侧对比)

(70)听诊双侧肺尖

(71)听诊双侧前胸和侧胸(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双侧对比)

(72)检查双侧语音共振(上、中、下,双侧对比)

(73)观察心尖、心前区搏动,切线方向观察

(74)触诊心尖搏动(两步法)

(75)触诊心前区

(76)叩诊医学教育网原创左侧心脏相对浊音界

(77)叩诊右侧心脏相对浊音界

(78)听诊二尖瓣区(频率、节律、心音、杂音、摩擦音)

(79)听诊肺动脉瓣区(心音、杂音、摩擦音)

(80)听诊主动脉瓣区(心音、杂音、摩擦音)

(81)听诊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心音、杂音、摩擦音)

(82)听诊三尖瓣区(心音、杂音、摩擦音)

(83)用膜式胸件,酌情用钟式胸件补充

4. 背部

(84)请受检者坐起

(85)充分暴露背部

(86)观察脊柱、胸廓外形及呼吸运动

(87)检查胸廓活动度及其对称性

(88)检查双侧触觉语颤

(89)检查有无胸膜摩擦感

(90)请受检者双上肢交叉

(91)叩诊双侧后胸部

(92)叩诊双侧肺下界

(93)叩诊双侧肺下界移动度(肩胛线)

(94)听诊双侧后胸部

(95)听诊有无胸膜摩擦音

(96)检查双侧语音共振

(97)触诊脊柱有无畸形、压痛

(98)直接叩诊法检查脊柱有无叩击痛

(99)检查双侧肋脊点和肋腰点有无压痛

(100)检查双侧肋脊角有无叩击痛

5. 腹部(101)正确暴露腹部

(102)请受检者屈膝、放松腹肌,双上肢置于躯干两侧,平静呼吸(103)观察腹部外形、对称性、皮肤、脐及腹式呼吸等

(104)听诊肠鸣至少1分钟

(105)听诊腹部有无血管杂音

(106)叩诊全腹

(107)叩诊肝上界

(108)叩诊肝下界

(109)检查肝脏有无叩击痛

(110)检查移动性浊音(经脐平面先左后右)

(111)浅触诊全腹部(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触诊至脐部结束)(112)深触诊全腹部(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触诊至脐部结束)(113)训练患者作加深的腹式呼吸2~3次

(114)在右锁骨中线上单手法触诊肝脏

(115)在右锁骨中线上双手法触诊肝脏

(116)在前正中线上双手法触诊肝脏

(117)检查肝颈静脉回流征

(118)检查胆囊点有否触痛

(119)双手法触诊脾脏

(120)如未能触及脾脏,嘱受检者右侧卧位,再触诊脾脏

(121)双手法触诊双侧肾脏

(122)检查腹部触觉(或痛觉)

(123)检查腹壁反射

6. 上肢(124)正确暴露上肢

(125)观察上肢皮肤、关节等

(126)观察双手及指甲

(127)触诊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

(128)检查指关节运动

(129)检查上肢远端肌力

(130)触诊腕关节

(131)检查腕关节运动

(132)触诊双肘鹰嘴和肱骨髁状突

(133)触诊滑车上淋巴结

(134)检查肘关节运动

(135)检查屈肘、伸肘的肌力

(136)暴露肩部

(137)视诊肩部外形

篇三:全身体格检查要点

全身体格检查要点

一、基本要求

1.检查的内容务求全面系统。这是为了搜集尽可能完整的客观资料,起到筛查的作用,也便于完成住院病历规定的各项要求。由于检查通常是在问诊之后进行,检查者一般对于应重点深入检查的内容应已心中有数,因此,重点检查的器官必然应更为深入细致,一般来说应该包括器官系统教学中要求的各项内容。这就使每例全身体格检查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在全面系统的基础上有所侧重,使检查内容既能涵盖住院病历的要求条目,又能重点深入患病的器官系统。

2.检查的顺序应是从头到脚分段进行。强调一种合理、规范的逻辑顺序,不仅可最大限度地保证体格检查的效率和速度,而且也可

大大减少患者的不适和不必要的体位更动,同时也方便检查者操作。为了检查的方便,某些器官系统,如皮肤、淋巴结、神经系统,采取分段检查,统一记录。

3.遵循上述检查内容和顺序的基本原则的同时,允许根据具体受检者和医生的情况,酌情对个别检查顺序作适当调整。如甲状腺触诊,常需从患者背后进行,因此,卧位的患者在坐位检查后胸时可再触诊甲状腺,予以补充。如检查前胸时,为了对发现的肺部体征有及时而全面的了解,也可立即检查后胸部。腹部检查采取视听叩触顺序更好。四肢检查中,上肢检查习惯上是由手至肩,而下肢应由近及远进行。

4.体格检查还要注意具体操作的灵活性。面对具体病例,如急诊、重症病例,可能需要简单体检后即着手抢救或治疗,遗留的内容待病情稳定后补充;不能坐起的患者,背部检查只能侧卧进行。肛门直肠、外生殖器的检查应根据病情需要确定是否检查,如确需检查应特别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5.全身体格检查的顺序。

以卧位患者为例:一般情况和生命征→头颈部→前、侧胸部(心、肺)→(患者取坐位)后背部(包括肺、脊柱、肾区、骶部)→(卧位)腹部→上肢、下肢→肛门直肠→外生殖器→神经系统(最后站立位)。

以坐位患者为例:一般情况和生命征→上肢→头颈部→后背部(包括肺、脊柱、肾区、骶部)→(患者取卧位)前胸部、侧胸部(心、

全科医师培训细则

P18 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细则 全科医学又称家庭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容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二级专业学科; 其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的各类健康问题 . 疾病。经过该专业培训出来的全科医师主要工作在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个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照顾融为一体。全科医学专科医师培训时间为3 年。 一、培训目标 通过全科医学专科医师教育,培训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独立开展工作,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合格全科医生,并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骨干。 二、培训方法 培训容分3 个部分,即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学习、临床科室轮转、社区实习。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学习,时间为3 个月,采取集中授课和自学的方式进行。 临床科室轮转时间为26 个月。在轮转期间,学员参加“临床培训基地”中的主要临床三级科室和相关科室的医疗工作,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相关管理工作依照临床实习管理制度要求执行。 此外,在医院轮转期间,每周安排不少于半天的集中学习,以讲座、教学研讨会与案例讨论等方式,学习全科医学相关问题与相关学科新进展知识。同时每月安排1 天到社区基地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和安排的教学活动。 社区培训基地实习时间为7 个月。要求学员在社区培训基地工作,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全科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社区培训基地安排经过师资培训合格的医师,实行一对一带教。

全身体格检查基本项目操作规范

全身体格检查基本项目操作规范 检查器械: 棉签、直尺2把、手电筒、压舌板、体温计、叩诊锤、近视力表、血压计、检查针、听诊器。检查流程: 1、以卧位患者为例: 一般情况和生命征→头颈部→前、侧胸部(心、肺)→(患者取坐位)背部(包括肺、脊柱、肾区、骶部) →(卧位)腹部→上肢、下肢、神经系统→肛门直肠→外生殖器→(最后站立位)共济运动、步态与腰椎运动。 2、以坐位患者为例: 一般情况和生命征→头颈部→背部(包括肺、脊柱、肾区、骶部) →(患者取卧位)前胸部、侧胸部(心、肺) →腹部→上肢、下肢、神经系统→肛门直肠→外生殖器→(最后站立位)共济运动、步态与腰椎运动。 备注:为了方便患者,检查某些器官系统,如皮肤、淋巴结、神经系统,采取分段检查,统一记录。 查体开始: 一般检查/生命征: 准备和清点器械; 自我介绍(姓名、职务,并进行简短交谈以融洽医患关系); 观察性别、年龄(询问和观察)、发育、体型、营养、意识、语调与语态、面容与表情、体位、姿势、步态和皮肤等一般状态; 当受检者之面清洗双手; 1、测量体温:腋温10min; 2、触诊桡动脉,至少30s, 用双手同时触诊双侧桡动脉,检查其对称性; 3、检查呼吸频率,至少30s; 4、测量右上肢血压。 头颈部检查: 头颅视、触诊:应注意大小、外形、毛发分布、异常运动等,用双手分开头发,观察头皮;触诊头颅有无压痛、包块等。 颜面视、触诊:视诊颜面、双眼(含角膜、瞳孔)和眉毛; 分别检查左、右眼近视力(用近视力表放在眼前33cm处,能看清“1.0”行视标者为正常视力)。请受检者向上看,检查下睑睫膜、球睫膜和巩膜,检查泪囊; 翻转上睑,请受检者向下看,检查上睑结膜、球结膜及巩膜。 检查面神经运动功能:请受检者皱额和闭眼。 检查眼球运动功能:置目标物于受检者眼前约40cm,请受检者头部固定,一般先查左眼,后查右眼。眼球随目标方向移动,检查顺序:水平向外→外上→外下→水平向内→内上→内下,共六个方向。检查每个方向时,都要从中位开始(即两眼平视前方)。 检查瞳孔直接对光反射; 检查瞳孔间接对光反射; 检查集合反射(或近反射)。 耳及耳后区视、触诊:视诊双侧外耳及耳后区,用手将耳廓向后向上牵拉,观察外耳道;触诊双侧外耳及耳后区。 触诊颞颌关节及其运动:请受检者张口、闭口,检查颞颌关节运动。 请受检者掩耳、闭目,分别检查双耳听力(磨擦手指)。 外鼻视、触诊:观察外鼻及鼻翼扇动;触诊外鼻;观察鼻前庭、鼻中隔(用拇指将鼻尖轻轻

心得体会:全科医生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全科医生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全科医生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 有幸参加了____(省、市、区、县)举办的全科医师骨干培训。此次培训的目的是培养全科医师的全科医疗思维和社区服务理念、管理经营技巧和应变能力,通过对学员进行系统的现代全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提高了全科医师的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沟通技巧,塑造和谐、向上的全科团队精神和工作氛围。 培训内容从全科医学概论、全科意思实践等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提出的观点清新隽永、思维的触角纵横腾跃,以浅显而富有说服力的举例和互动教学。让学员真正参与并积极思考,使这次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使我受益匪浅。 一、明确了全科医师的位置和任务 全科医师、全科医学、社区中心在以前,对我来说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我以为全科医师只是在基层看看小病,开开药品的低水平医师。但通过了近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我对全科医学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全科医学和临床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一样,都是临床二级学科;社区服务中心同样也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地方,而且是更具有人情味、更尊重人的卫生服务机构。 社区的服务对象不仅是病人,而且还有没病的健康人群。全科医师不单要会高超的医术,还要懂得与患者沟通,进入患者的世界,不能像临床专科医师一样以被动和以疾病为导向的诊疗模式开展工作,而是要主动对社区居民开展卫生服务、进行健康教育,更重要的是树立以预防为导向的诊疗理念。

通过这半个月的培训来,我对全科医师的理解从当初认为的:只要会看“发烧、感冒”就可以的赤脚医生,提高到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人性化、持续性与综合性医疗照顾、健康维持和预防服务的经过专业医学训练的高素质医师。●二、提高了医患沟通的能力的认识 现实社会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急剧下降,医闹也越演越烈,医生越来越难当。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是医生与患者在沟通方面出了问题。20XX年恩格尔(G.L.Engel)首先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即人不仅是一个生物体,更重要的是一个具有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特征的综合体。 因此,以“医疗为中心”的服务模式逐渐被“以病人为中心在培训中,通过授课老师不断给我们灌输“以病人为中心,健康为导向,加强沟通”的社区服务观念。使我在潜移默化中对医患沟通有了新的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患者在工作、生活都可能存在各式各样的压力与问题,躯体的疾病只是患者健康问题的一部分。 目前大医院的门诊医师的每日诊疗工作十分繁重,每天可能需要看30-40位病人,试问大医院的门诊医师怎么可能花大量时间与患者交流,倾听患者的心声。而全科医师则不同,全科医师管理的病人数及范围相对专科医师少且固定,可以有较多的时间与患者进行交流,同时方便对病人的预后进行跟踪随访,甚至可以让患者主动参与自己诊疗方案的制定或调整,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主”的服务理念。这些都可以大大改进医生与患者的沟通。 ●三、增强了对全科医学的未来的信心

住院医师临床技能培训考核计划

住院医师临床技能培训考核计划 一、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2010年6月30日以前参加工作的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名单及时间安排见后) 二、培训时间及地点 培训时间:从2010年6月21日~2010年7月20日 上课时间为每周二、周四的晚上7:00~9:00 培训地点: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综合楼3楼 三、培训内容 (一)公共部分(手术科室和非手术科室住院医师均参加) 1、体格检查 2、心肺复苏 (二)非手术科室住院医师 1、腰椎穿刺 2、骨髓穿刺 3、腹腔穿刺 4、胸腔穿刺 (三)手术科室住院医师 1、洗手 2、穿手术衣 3、戴无菌手套 4、消毒铺巾 5、切开 6、止血 7、打结 8、缝合 9、拆线 10、换药

11、固定术 四、培训方式 (一)模拟演示 由临床医学院老师现场模型示范演示,实行一课两讲,以便所有医师都能够培训,按时间安排,如果当天上夜班,则自动参加另外一次培训。 (二)医师自学 将各种操作PPT放在内网上,各医师下载自学 六、教师 公共部分和非手术科室项目由胡承明老师模拟演示 手术科室项目由吴明灿老师模拟演示 七、考核 培训完后,在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进行考核,考核方式为随机抽考项目,三个专家考核评分,住院医师人人过关。 八、培训课表及培训人员时间安排 培训课表

培训时间及人员名单 2010年6月22日晚上7:00-9:00 宋诩儿科二病区朱勇波门诊耳鼻喉科王建磊儿科二病区杨明明耳鼻咽喉科高山儿科一病区张亚产科 可成名呼吸内科候欣肝胆二区 张岚呼吸内科张波涛肝胆二区 曾晓霞呼吸内科盛波肝胆一区 王磊2 急救中心冯勇军肝胆一区 陕大艳康复科骆华松骨科二病区

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中医院 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试行) 为了提高中医类别住院(全科)医师的基本诊疗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更好地系统掌握中医学各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规范中医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和《**市中医类别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成立医院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对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进行指导、检查、考核,保证培训工作规范进行。 组长:(院长) 副组长:(分管院长、协作单位领导) 成员:(各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 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学科,**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具体事宜,统筹管理培训工作。 各科室成立培训工作小组,由科室负责人任组长,负责培训计划制定和培训的实施。 各科室培训工作小组组长名单 组长:(各临床科室负责人)

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拟在本市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中医(含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或已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但需要接受培训的人员。 三、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目标 为我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掌握必要的西医学有关临床知识和技术,能独立承担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某些疑难危重病证诊疗工作的合格中医住院医师 四、培训招录 培训对象的招录将根据我院各专业科室的师资力量和住宿容纳能力来确定每年的招生专业和招生人数。 五、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式 培训采取理论学习、临床培训和跟师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理论培训以学员自学为主。跟师学习在专科培训阶段进行。 (一)理论学习 结合临床实际应用开展理论学习,内容包含中医临床进展、紧密结合临床的中医药基础理论、经典医籍,职业道德、医学伦理、法律法规、人际沟通、中医辨证思维以及相应的公共卫生知识。 理论学习以自学为主,结合必要讲座和集中辅导。 (二)临床培训 1.培训计划

体格检查临床技能操作标准手册

内科部分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 男性患者,65岁,平常血压升高,近期头晕明显,请完成体格检查(一般 1.如果听诊血压时声音减弱与消失的数字较大,该如何记录(报告)?答:应记录为140-150/80-90mmHg。 2.肱动脉(测量血压时)的正确位置是什么?(坐、卧位)答:坐位时平第4肋软骨,卧位时平腋中线。 3.为什么听诊器头不能塞入袖下?答:听诊器塞在袖带里,使袖带更紧迫,压力加大导致误差,会真正给予肱动脉的压力减小导致测得血压较真实的更高。 体格检查(头部检查) 男性患者,23岁,发现头部包块3天,伴头痛、嗜睡,现需作头部检查。

1.两侧瞳孔不等大(一侧缩小)有什么临床意义?答:中枢神经和虹膜的神经支配障碍。 2.两侧瞳孔(针尖瞳)说明什么问题?答:见于虹膜炎、有机磷中毒、毛果芸香碱药物反应。 3.两眼辐辏功能不良(不能聚合)考虑什么?答:动眼神经损害。 体格检查(颈部检查) 女性患者,36岁,发现颈部包块1周,现需作颈部检查。请在医学模拟人

1.发现淋巴结肿大应如何描述?答:部位、大小、质地、数量、活动度、有无粘连、压痛、局部皮肤变化。 2.肺癌、乳癌各易转移至何处浅表淋巴结?答:肺癌:右侧锁骨上窝或腋窝淋巴结群;乳癌:腋窝、锁骨下,胸骨旁淋巴结。 3.颈下部淋巴结肿大破溃常见于什么疾病?答:淋巴结核、肿瘤转移、淋巴瘤。 4.甲状腺两侧对称性肿大。考虑什么问题?如果一侧肿大有结节,又考虑什么问题?答:双侧肿大考虑单存性甲状腺肿,如有结节考虑结节性甲状腺肿。 5.甲状腺肿大时,如何从体征上区别甲亢与单纯性甲状腺肿?答:因单纯性甲状腺肿多不伴甲亢体征,所以可从有无眼突、手颤相鉴别。 6.气管向右偏移,可能是胸部有了什么病变?答:左侧甲状腺肿大、左侧胸腔积液、气胸。 体格检查(前、侧胸肺部检查) 男性患者,55岁,咳嗽、咳痰3天,现需作前、侧胸肺部检查。请在医学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内容

一、培养目标 为基层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独立开展工 作,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 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合格全科医生。 二、培养年限和方式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年限为3年(实际培训时间不少于33个月)。因特殊情况不能按 期完成培训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培养年限。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在国家 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的各相关临床科室和基层实践基地进行轮转培训,具体培养 安排见表1。 (一)临床科室轮转培训 全科住院医师参加临床培养基地中主要临床科室的诊疗工作,接受临床基本技能训练, 同时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总计培训时间为27个月。轮转期间,内科和神经内科病种及 其例数的要求主要在病房完成,不足部分在门诊补充, 内科安排病房时间应当不少于8个月,管理床位数不少于5张;神经内科安排病房时间应当 不少于1个月,管理床位数不少于3张;儿科轮转可安排在门诊或病房完成;其他科室轮转 可安排在门诊完成;部分科室(如康复科、中医科)轮转可在基层实践基地完成;少见病种、 地方病、传染病及季节性较强的病种,可采用病例分析、讲座等形式进行学习。临床科室轮 转期间每周应当安排不少于半天时间学习相关学科知识。对于轮转时间较长的内科等科室, 可结合实际情况分段进行安排,以促进学员的消化和理解。 (二)基层实践培训 主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完成,全科住院医师接受全科医疗服务、 预防保健与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管理等技能训练。总计培训时间为6个月,具体时 间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集中或与临床科室轮转部分穿插进行。 表1 培养方式及时间分配表 培养方式 具体科室时间分配(月) 临床科室轮转培训(合计27个月)内科12神经内科2儿科2外科2

江苏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临床技能考核方案

江苏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临床技能考核方案 (试行)

1.内科(165分钟/每生) 一、建议选用的病例或病种(*为首选) 【心血管系统疾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心肌病,*常见心率失常,胸闷胸痛待查。 【消化系统疾病】*溃疡病,*胰腺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肝昏迷,胃炎,*上消化道出血,胃食管反流病,*胆囊炎, 胆石症(梗阻性黄疸),*炎症性肠病,胃癌。 【呼吸系统疾病】发热待查,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支气管哮喘,*胸膜炎,*肺源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癌。

【泌尿系统疾病】*肾小球疾病,*泌尿系感染,*尿毒症,血尿待查。 【血液系统疾病】*贫血,*白血病,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甲亢。 二、建议选用的操作项目: 接诊病人、辅助检查结果判读、心肺复苏、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腰椎穿刺等。 2.外科(130分钟/每生) 一、建议选用的病例或病种: 【普外科】*胆囊炎 *阑尾炎肝癌腹部损伤(脾破裂) *乳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 *腹股沟疝 *消化性溃疡穿孔胃肠道肿瘤胰腺炎*急性肠梗阻消化道出血 【泌尿科】*泌尿系结石膀胱肿瘤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骨科】*四肢骨折脊柱和骨盆骨折 *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骨髓炎骨肿瘤 【胸科】*肺癌 *食管癌胸部损伤 二、建议选用的技能操作项目: 接诊病人、辅助检查结果笔试(影像读片、化验结果判读)、病例分析口试、消毒铺巾、切开缝合、换药。

3.妇产科(120分钟/每生) 一、建议选用的病例或病种(*为首选): 【妇科】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异位妊娠*、宫颈病变、妇科炎症(由于模型比较逼真,考核方便) 【产科】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糖尿病、早产、胎儿窘迫*、胎膜早破、妊娠晚期出血、产程的观察及处理*(由于没有适宜的模型,考核有一定的困难) 【计划生育】人工流产*、药物流产*、中期引产*、放(取)环术*(由于没有适宜的模型,考核有一定的困难) 二、建议选用的技能操作和辅助检查项目: 【技能操作】妇科检查、切开、缝合、拆线、伤口换药、消毒、铺巾、穿脱隔离衣、戴无菌手套 四步触诊、正常分娩接生、新生儿窒息复苏(上述三项准备为新增设的考核项目)

全科医生

全科医生之一——定义、性质及在社区中的角色 来源:北京吴春容全科医学研究中心作者:吴春容林晓嵩 全科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s)是在通科医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接受过全科医学专门训练的、高素质的新型初级保健医生(Primary Care Physicians),也是一种独特的专科医生(Specialists)。他们是医疗保健领域里的多面手(Generalists),与其他专科医生分工合作,协同发展,共同维护医疗保健系统的平衡与发展。全科医生是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中的核心力量,也是初级卫生保健的最佳提供者。全科医生已在提供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性服务、加强预防保健、降低医疗费用、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卫生服务需求等方面产生发挥了独一无二的作用,引起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医学界和公众的广泛认同。WHO和WONCA在1994~1995年的一份合作文件中明确指出:“任何国家的医疗保健系统若不是以受过良好训练、采用现代方法的全科医生为基础,便注定要付出高昂的失败代价。” 第一节全科医生的定义、性质与角色 19世纪初,英国的Lancet杂志第一次把那些接受过一般的医学训练而个体开业的行医者称为通科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s,简称GP),以便与其他治疗者区别开来。一直到19世纪末,通科医生仍占据西方医学的主导地位。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初是专科化发展的时代,专科医生队伍的迅速扩大和医院内专科化医疗的迅猛发展,导致通科医生队伍迅速萎缩,医疗保健体系的发展逐渐失去了平衡,而且,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如国家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越来越多,而国民的健康水平却得不到明显改善;在卫生资源相对缺乏的同时,却存在着极大浪费的现象,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益极低;医疗技术水平越来越高的同时,公众的满意度却在下降,医疗费用猛涨,职业道德滑坡;大医院人满为患,公众就医不便,无法得到方便、及时、周到、亲切的最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这种状况最终在20世纪60年代引发了一场深刻的卫生体制改革,国家和公众都开始呼唤通科医生的回归。当然,通科医生自己也深知,新的时代需要的并不是传统的通科医生,而是新型的通科医生,他们必须整合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通科医疗的成功经验,而且,能适应现代化社会的要求,能弥补医院提供的专科化服务的不足并能合理利用卫生资源、降低医疗费用,由于这种新型的通科医生必须考虑到“家庭”这一要素的作用,因此,一些国家干脆就把这种新型的通科医生称为“家庭医生”(Family Physicians)(如北美、加拿大等),而通科医生仍然存在。但有一些国家仍沿用“GP”这一名称,而其性质已发生变化,因此,可将20世纪60年代末以前的“ GP”译成通科医生,而将20世纪60年代末以后的“GP”译成全科医生(如英国、澳大利亚等)。 一、全科医生的定义 全科医生是接受过全科医学专门训练的新型医生。他们必须树立整体医学观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掌握系统整体性的方法,能熟练运用全科医学的基本原

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基本操作技能

[说明] 体格检查共30分, 体格检查1:小项目6分,大项目中任选2项共14分; 体格检查2:10分。 基本操作技能共20分,小项目8分,大项目12分, 考试时,大小项目各选一项。 一、体格检查1 (两位考生互相检查不同项目,例:甲给乙检查血压,乙给甲检查眼,依次类推) [测试项目21项] (一)一般检查(小项目) 1、血压(间接测量法)(6分) (1)检查血压计(1分); 关健:先检查水银柱是否在“0”点。 (2)肘部置位正确(1分); 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 (3)血压计气袖绑扎部位正确、松紧度适宜(1分); 气袖均匀紧贴皮肤缠于上臂,其下缘在肘窝以上约2~3cm,肱动脉表面。 (4)听诊器胸件放置部位正确(1分); 胸件置于肱动脉搏动处(不能塞在气袖下)。 (5)测量过程流畅,读数正确(2分); 向气袖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肱动脉搏动声消失,水银柱再升高20~30mmHg后,缓慢放气,双眼观察汞柱,根据听诊和汞柱位置读出血压值。 考官可复测一次,了解考生测定血压读数是否正确。 2、眼(眼球运动、对光反射)(6分) (1)眼球运动检查方法正确(2分); 检查者置目标物,如棉签或手指尖,于受检查者眼前30~40cm,嘱病人头部不动,眼球随目标物方向移动,一般按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6个方向的顺序进行。 (2)对光反射(间接、直接)检查方法正确(2分); ①直接对光反射是将光源直接照射被检查者瞳孔,观察瞳孔变化(1分)。 ②间接对光反射是指光线照射一眼时,另一眼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线,瞳孔扩大。间接对光反射检查时,应以一手挡住光线,以防光线照射到要检查之眼而形成直接对光反射(1分)。

全科医师骨干培训大纲(2010版)摘要

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大纲——全科医师骨干 (2010年版) 一、培养目标 遵循以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社区卫生需求为导向,实践、思考、学习为方法,培养全科医师的综合服务能力为目标,通过较为系统的全科医学及相关理论、临床和社区实践技能培训,培养学员热爱、忠诚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精神,掌握全科医疗的工作方式,全面提高其对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转诊、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技能,具有一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管理能力,指导全科医师临床工作的技能,达到全科医师骨干的基本要求,成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中的业务骨干人才。 二、培训对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现从事医疗工作的注册执业医师,并同时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或五年及以上高年资医师。 三、培训时间与方法 培训时间:全脱产10个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1.理论培训:1个月。 2.临床科室轮转培训:7个月。 3. 社区实践:2个月。 四、培训内容及要求

培训内容分为理论培训、医院科室轮转和社区实践三个部分,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 第一部分理论培训(1个月) (一)全科医学基本理论。 掌握: 1. 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 包括:全科医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主要概念与基本原则;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全科医学以家庭为单位的照顾方式;生命周期保健和临床预防的概念与原则;周期性健康检查的原则;接诊技巧和工作方式。 2.居民健康管理概念。 包括: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功能与服务体系;社区慢性病的全科医疗管理技能,重点对高血压、糖尿病、COPD 等慢性疾患者和高危人员进行管理的技能,包括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及评价、社区为基础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原则与工作内容;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的基本内容与方法,重点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规范;医德医风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熟悉:全科医师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家庭评估的基本工具及特点。 了解: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与任务、基本医疗卫生

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

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试行)〉的通知》 (卫科教发〔2012〕59号) 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试行) 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的要求,为做好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工作,制定本培训标准。 总则 一、培训对象 临床医学专业三年制专科毕业,拟在或已经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人员。 二、培训目标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良好的医德修养,愿意在农村基层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二)理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具有全科医学理念,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公共卫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熟悉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能够运用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指导医疗卫生实践;具有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能力、预防保健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和农村社区提供以需求为导向的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

三、培训年限和方式 (一)培训年限 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年限为2年(共104周)。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培训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培训年限,但原则上不超过1年。 具体时间安排。临床培训82周,安排在认定的临床培养基地进行;基层实践16周,安排在认定的基层实践基地进行;理论和综合素质课程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集中理论授课2周,临床、基层实践和人文等综合素质课程穿插在临床培训、基层实践过程中进行;综合考试考核与结业1周,机动3周(基地可结合本地特点自行安排,如执业助理医师考前强化训练或由学员自选科室学习等)。 (二)培训方式 1.培训须在省级有关部门认定的全科医生培养基地进行,培养基地由临床培养基地(以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为主)和基层实践基地(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组成;培训过程中综合素质和职业相关能力培养的课程可由有关高等医学院校承担。 2.培训以提高农村全科医疗服务能力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核心,主要由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理论教师及具有带教资格的临床培养基地医师、基层实践基地医师共同组成的师资团队承担带教任务,培训全程实行指导教师制。 3.培训过程注重临床轮转和基层实践的实际效果。在带教师资的指导下,临床轮转阶段加强常见疾病诊疗思维的培养和诊疗技能的培

麻醉住院医师培训临床技能考核

、患者女性24 岁,身高163cm,体重67kg,宫内孕38W,既往体健,孕期无腰、腿部位不适感,术前检查均正常,拟行剖宫产术,麻醉方案为蛛网膜下隙阻滞。 相关问题:蛛网膜下隙阻滞直入穿刺法的穿刺步骤及术后常见并发症本题难易程度:一般难度 本题分值:15 分本题考核医师对蛛网膜下隙阻滞掌握的熟练程度。 评分标准:戴口罩、帽子(1 分)穿刺包的检查,包括外包装有无破损、注射器是否完好(2 分)局部麻醉药的准备(1 分) 穿刺体位的摆放(1 分) 穿刺部位的选择(1 分)消毒的范围(1 分)相关问答答案:穿刺步骤: 皮肤、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当针尖穿过黄韧带时,有阻力突然消失“落空” 感觉(2 分) 继续推进常有第二个“落空” 感觉,提示已穿破硬脊膜与蛛网膜而进入蛛网膜下隙(2 分) 术后常见并发症: A 头痛(1 分) B 尿储留(1 分) C 神经并发症(1 分)(包括脑神经受累、假性脑脊膜炎、粘连性蛛网膜炎、 马尾神经综合征和脊髓炎(答对任何一个给1 分) 、患者女性40 岁,身高160cm,体重48kg,既往体健,因左前臂骨折,拟行左前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麻醉方案为腋路臂丛阻滞。 相关问答:确定腋路臂丛阻滞成功的标志及出现局麻药毒性反应的处理本题难易程度:中等难度 本题分值:20 分 本题考核医师对腋路臂丛阻滞掌握的熟练程度。 评分标准: 戴口罩、帽子(1 分) 病人体位与穿刺定位(2 分)

局部麻醉药的准备(1 分) 戴手套、消毒及铺单(1 分) 相关问答答案: 腋路臂丛阻滞成功的标志: A 针随腋动脉搏动而摆动(2 分) B 回抽无血(2 分) C 注药后腋窝呈梭形扩散肿胀(1 分) D 患者诉说上肢发麻发软,前臂不能抬起(1 分) E 皮肤表面血管出现扩张(1 分)局麻药毒性反应的处理: A 立即停止给药(2 分) B面罩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内插管和人工呼吸(2 分) C轻度兴奋可静脉注射地西泮或咪唑安定(1 分) D 惊厥发生时可静注硫喷妥钠(1 分) E 出现循环抑制时补充血容量(1 分) F 发生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行心肺脑复苏(1 分) 、患者女性,55 岁,身高160cm,体重54kg,既往体健,诊断宫颈癌,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宫颈癌根治术,术毕拟拔除气管插管。 相关问答:拔管的指征包括拔管后常见并发症包括本题难易程度:中等难度本题分值:20 分 本题考核医师对拔管术掌握的熟练程度。 评分标准:戴口罩、帽子(1 分)吸引用具及吸引管的检查(1 分)麻醉机电源、气源检查(1 分)气管插管用具和药品的检查(2 分)通气道、听诊器等准备(1 分)监测仪器的检查(1 分)相关问答答案:拔管的指征包括: A 病人完全清醒,呼之能应(2 分) B 咽喉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已完全恢复(2 分)

《诊断学》 第二节 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项目

第二节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 项目 检查的基本项目根据上述要求拟定,遵循这一基本内容和逻辑顺序,有利于初学者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行为规范。这些看似机械、繁琐的项目是全身筛查必不可少的,也有利于完成住院病历规定的各项要求。由于各项检查手法已在前面器官系统检查中讲述,在此不予赘述。医学生按此条目学习,经过反复实践可以熟能生巧,应用自如,面对具体情况也能根据临床工作要求合理取舍。 1.一般检查/生命体征 (1)准备和清点器械 (2)自我介绍(姓名、职称,并进行简短交谈以融洽医患关系) (3)观察发育、营养、面容、表情和意识等一般状态 (4)当受检者在场时洗手 (5)测量体温(腋温,10min) (6)触诊桡动脉至少30s (7)用双手同时触诊双侧桡动脉,检查其对称性 (8)计数呼吸频率至少30s (9)测右上肢血压 2.头颈部 (10)观察头部外形、毛发分布、异常运动等

(11)触诊头颅 (12)视诊双眼及眉毛 (13)分别检查左右眼的近视力(用近视力表)(14)检查下睑结膜、球结膜和巩膜 (15)检查泪囊 (16)翻转上睑、检查上睑、球结膜和巩膜(17)检查面神经运动功能(皱额、闭目)(18)检查眼球运动(检查六个方位) (19)检查瞳孔直接对光反射 (20)检查瞳孔间接对光反射 (21)检查集合反射 (22)观察双侧外耳及耳后区 (23)触诊双侧外耳及耳后区 (24)触诊颞颌关节及其运动 (25)分别检查双耳听力(摩擦手指) (26)观察外鼻 (27)触诊外鼻 (28)观察鼻前庭、鼻中隔 (29)分别检查左右鼻道通气状态 (30)检查上颌窦,有无肿胀、压痛、叩痛等(31)检查额窦,有无肿胀,压痛、叩痛等(32)检查筛窦,有无压痛

全科医生能力考核大纲

附件1:全科医生能力考核大纲(征求意见稿) 一、考核目标 以全科医学理论为基础,以基层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全科医生的综合服务能力为目标,通过全科医生能力培训及临床实训,全面提高基层全科医生临床实践能力。 二、考核对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正在从事医疗工作的注册执业(助理)医师。 三、考核流程 专题培训时间:不少于2天。 临床实训时间:不少于2天。 考核时间:1天 四、考核内容及要求 考核内容分为考核内容: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及临床实践操作能力两个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部分理论知识、基本技能 (一)理论知识 主要为全科、内、外、妇、儿科及皮肤科基本理论知识,临床专业知识及相关专业能力 1、全科医学及其相关理论 (1)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 国内外全科医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主要概念和基本原则;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全科医生的服务模式和工作方法。

(2)居民健康管理概念。 健康管理的基本概念;生命周期保健和临床预防的概念与原则;疾病筛检的原则与方法;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功能与服务体系;社区慢性病的全科医疗管理技能,重点对高血压、糖尿病、COPD等慢性疾患者和高危人员进行管理的技能,包括慢性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及评价、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防治原则与工作内容;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的基本内容与方法,重点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规范;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基本方法。 2、医患关系与人际沟通。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病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医患关系模型及其意义、全科医疗中医患关系的建立与维护;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改善的方法;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 3、康复医学。 康复医学的概念;社区康复的基本原则、服务模式与内容。康复评定的种类和特点;常用物理疗法、作业疗法、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的方法。 4、心理卫生。 基层常见心理、精神卫生问题的临床特征及处理原则。 5、预防医学。 (1)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与方法;病人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健康行为干预的基本技术;社区营养指导。

2018年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2018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一、职业素质 (一)医德医风 (二)沟通能力 (三)人文关怀 二、病史采集 (一)发热 (二)皮肤黏膜出血 (三)疼痛 头痛、胸痛、腹痛、关节痛、腰背痛。 (四)咳嗽与咳痰 (五)咯血 (六)呼吸困难 (七)心悸 (八)水肿 (九)恶心与呕吐 (十)呕血与便血 (十一)腹泻与便秘 (十二)黄疸 (十三)消瘦 (十四)无尿、少尿与多尿 (十五)尿频、尿急与尿痛 (十六)血尿 (十七)抽搐与惊厥 (十八)眩晕 (十九)意识障碍 三、体格检查 (一)一般检查 1.全身状况 生命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包括身高、体重、头围)、体型、营养状态、意识状态、面容、体位、姿势、步态。 2.皮肤 3.淋巴结 (二)头颈部 1.眼 外眼检查(包括眼睑、巩膜、结膜、眼球运动)、瞳孔的大小与形状、对光反射(直、间接)、集合反射。 2.口 咽部、扁桃体。 3.颈部 甲状腺、气管、血管。 (三)胸部 1.胸部视诊 (1)胸部的体表标志

包括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陷窝、肺和胸膜的界限。 (2)胸壁、胸廓、胸围 (3)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呼吸节律 2.胸部触诊 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 3.胸部叩诊 叩诊方法、肺界叩诊、肺下界移动度。 4.胸部听诊 听诊方法、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啰音、胸膜摩擦音。 5.乳房检查(视诊、触诊) 6.心脏视诊 心前区隆起与凹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 7.心脏触诊 心尖搏动及心前区异常搏动、震颤、心包摩擦感。 8.心脏叩诊 心界叩诊及左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距离的测量。 9.心脏听诊 心脏瓣膜听诊区、听诊顺序、听诊内容(心率、心律、心音、心音改变、额外心音、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 10.外周血管检查 (1)脉搏 脉率、脉律。 (2)血管杂音 静脉杂音、动脉杂音。 (3)周围血管征 (四)腹部 1.腹部视诊 (1)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 (2)腹部外形、腹围 (3)呼吸运动 (4)腹壁静脉 (5)胃肠型和蠕动波 2.腹部触诊 (1)腹壁紧张度 (2)压痛及反跳痛 (3)肝脾触诊及测量方法 (4)腹部包块 (5)液波震颤 (6)振水音 3.腹部叩诊 (1)腹部叩诊音 (2)肝浊音界 (3)移动性浊音 (4)肋脊角叩击痛

全身体格检查标准(学生版)

全身体格检查项目基本标准 1.一般检查及淋巴结的评分标准 2.头部检查的评分标准 3.颈部检查的评分标准 4.胸、肺部检查的评分标准 5.心脏检查的评分标准 6.腹部检查的评分标准 7.脊柱检查的评分标准 8.上肢检查的评分标准 9.下肢检查的评分标准 10.神经系统检查的评分标准1(肌力) 11.神经系统检查的评分标准2(病理反射) 12.神经系统检查的评分标准3(感觉功能) 13.神经系统检查的评分标准4(反射)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一般检查 姓名学号班级得分 体检内容分值得分 准备工作与被检者沟通、告之要进行检查;洗手、戴口罩、帽子;器械准备;被检查者体位;人文关怀。 全身状态检查性别; 年龄; 生命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测腋温10min,触诊桡动脉至少30s,双手同时触诊双侧桡动脉,检查其对称性,计数呼吸频数至少30s,测右上肢血压) 发育与体型; 通过患者年龄、智力和体格成长状态(包括身高、体重及第二性征)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评价发育。发育正常者,其年龄、智力与体格的成长状态处于均衡一致 营养状态; (简便营养判断方法: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前臂屈侧或上臂背侧下1/3处皮下脂肪,直尺测量厚度) 意识状态; 语调与语态; 面容与表情; 体位; (常见体位:自主体位、被动体位、强迫体位) 姿势; 步态; 皮肤口述检查内容:颜色、湿度、弹性、皮疹、脱屑、皮下出血、蜘蛛痣与肝掌、水肿、皮下结节、瘢痕、毛发; 皮肤弹性:①以左手握住受检者右腕部;②将其上臂轻度外展;③右手拇指与示指捏起患者上臂内侧肘上3~4cm处皮肤;④片刻后松手,观察皮肤皱折平复的情况; 蜘蛛痣模拟检查并口述:选择额部,用棉签或火柴杆压迫蜘蛛痣的中心,其辐射状小血管网立即消失,去除压力后又复出现; 淋巴结检查顺序:耳前、耳后(包括乳突区)、枕部、颌下、颏下、颈前三角、颈后三角、锁骨上窝、腋窝(尖群、中央群、胸肌群、肩胛下群、外侧群)、滑车上、腹股沟(上群、下群)、腘窝的淋巴结; 头部淋巴结:双手或单手检查: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部; 颈部淋巴结:包括颌下、颏下、颈前三角、颈后三角;①手指紧贴检查部位;②嘱受检者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③由浅及深进行滑动; 锁骨上淋巴结①受检者取坐位或仰卧位;②头部稍向前屈;③用双手触诊,左手触右侧,右手触左侧;④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 腋窝淋巴结:一般先检查左侧,后检查右侧;以右手检查左腋窝,左手检查右腋窝; ①左侧腋窝:受检者采取坐位或仰卧位,检查者面对受检者;以左手握住受检者左腕外展45°角;右手指并拢;掌面贴近胸壁向上逐渐达腋窝顶部;按下列顺序进行检查:尖群-中央群-胸肌群-肩胛下群-外侧群;②检查右侧腋窝淋巴结,右手握受检者右手腕,左手触摸,方法同检查左侧;

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全科医生

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全科医生? ——12条指导原则 经常有学生问我“怎样成为优秀的全科医生”。我认为,作为这个崇高和伟大的职业群体的一员,我们应该努力地让病人、同行和社会把我们看成一流的专业人员。不过有些情况下我们这个理想很难实现,我们的工作面临很大压力,病人和社会给我们过高的期望,我们因繁重的工作陷于疲劳和压力之中。 澳洲的很多焦点小组访谈的结果表明,当一个“好医生”的关键在于同情心和责任感。那些被人们誉为最好的医生,实际上是因为他们具有这两个最经典的人品特性。当然,还应该考虑到其他的一些基本素质,包括感情投入、兴趣、关注、才智和知识,还包括发展、自信、敏锐、洞察、勤奋和身临其境。 除了这些基本特征外,对我们非常重要的是,在繁忙的事业中,成为一位机敏的诊断家,能用掌握的技能去识别那些威胁生命的疾病,并在恰当的时机运用最佳的治疗方案和急诊技术。我在这里归纳出12条指导原则,并辅之以名人传略中的警句,来说明我们怎样把自己修炼 为“好医生”。 第一条:培养自己友善的沟通技能 很多人乐于神采飞扬地谈论自己,不管别人是否愿意听。医生应该是言行慎重的人,聆听别人怎样说,这是医生的本分。医生的耳朵不厌其精。—— Somerset Maugham(萨默赛特·毛姆,英国小说家和戏剧家) 掌握和运用友善的沟通技术,这是构建医患关系的基石。大家普遍认为,医生应该持续地关注病人,仔细和恰当地聆听病人在说什么。医生应该培养自己的咨询技术,并要准备好怎样恰当地教育病人。 做到友善沟通,有两个策略:第一是聆听,第二是用病人喜欢的方式称呼病人。 另外还有其他的策略,包括:友好地打招呼;尊重和礼貌;恰当的介绍;点头鼓励、避免自己滔滔不绝、一直保持目光接触、让人安心的身体语言、恰当的赋予同情的接触(从肩部到手背)。 第二条:询问正确的问题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技能考核办法

附件2 2014年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技能考核办法 一、考核目的 通过阶段性的临床技能考核”刚介参加规范化培训人员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状况,了解他们的临床知识技能应用能力,评估住院医师阶段规范化培训的实际效果,检验各培训基地的临床带教质量,从而进一步增强各级医疗机构对住院医师阶段临床技能培养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参加规培人员加强临床技能训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正确引导全科医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开展。 二、报考条件 参加考核的考生应具备以下条件: (1)按照我省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细则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的要求,完成规定的临床实践和临床能力训练。 (2 )通过2014年江苏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应的阶段理论统考,成绩合格。 (3)往年通过江苏省全科医生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应的阶段理论统考,成绩合格,但未参加临床技能考核或考核成绩不合格者。 三、考核形式与时间安排 今年的临床技能考核继续实行统一考核模式、统一考核方案、统一考核 时段、统一评分要求。全科医生与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临床技能考核工作同步进行。命题及考务工作由各市卫生局组织实施。厅直属医院,参加我省规范化培训的部、省属医院

(含在宁单位),驻苏部队医院及民营、学校、厂矿等系统外医院,均 按属地管理的要求,由所在省辖市卫生局统一组织考核。 本次考核采用多站式的客观结构化考核形式。为强化对规培学员临床知识技能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考核,检验各培训基地的临床带教水平,各市卫生局在考核过程中应倡导并推行真实场景和床边考核的测评方法。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和考核内容,各考点 也可借助模拟教具、多媒体教学系统、动物实验或标准化病人等辅助考核手段。 请各市卫生局于6月28日至7月13日期间完成临床技能考核工作,全科医生与住院医师的考核成绩于7月]8日前分别报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和省毕业后医学教育研究室(附表一\ 四、考核内容与考核方案 (-)依据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标准》中要求的普通专科培训内 容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标准》中要求的全科培训内容。住院医师培 训阶段临床技能考核侧重于考察本二级临床专科重点疾病诊疗技术的掌 握情况和应用能力。专科医师培训阶段临床技能考核的考核项目及内容 参照第一阶段,命题范围以本三级临床专科为主,适当提高考题难度, 侧重临床思维的考核。 (二)住院医师培训阶段考核方案按照我厅委托江苏省毕业后医 学教育研究室修订的《江苏省全科/住院医师阶段规范化培训临床技能 考核方案(2014版)》执行(详见附件丄 内科、夕卜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神经内科、耳鼻咽喉科、 眼科、精神科、儿外科、康复医学科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方案为九个 站点,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站:影像学检查判读。根据各专业特点选择相应影像学检查, 包括X线片、CT片、MRI片、超声图、核素显像图等影像资料,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